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管理会计的内涵精选(九篇)

管理会计的内涵

第1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战略;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

一、前言

自从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首次提出“战略管理”以来,战略管理就日渐成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热点,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由于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对其研究尚不系统,尤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其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及其具有主要特征给予重点关注。

二、战略管理会计涵义

正因为管理由传统的仅注重内部管理,发展到现在的既重视内部又重视外部的战略管理,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范围必须加以扩展,这就要求管理会计具有战略思维,从组织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到战略评价的整个过程都要注意内外环境的影响,平衡长期目标与年度目标、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以实现企业的任务。

(一) 西方学者关于战略管理会计涵义的界定

早在1981年西蒙(Simmonds)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早提出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的提供与分析”。1988年,Bromwich在《管理会计的定义与范围:从管理角度的认识》一文中阐述了自己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观点,推进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Bromwich认定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是分支,是未来处在高级管理岗位的管理会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

(二)我国学者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

余绪缨教授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系统中的一个新领域,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己知彼,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而王化成和杨景岩教授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帮助管理当局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规划业绩的一个管理会计分支。

对比以上中西方学者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论述,他们都认为战略管理会计要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它是一个信息支持系统,一般具有整体性、长远性、根本性、外部性等特点。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它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企业内外部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财务与非财务性信息,并据此来帮助管理当局进行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以维持和发展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特征

普遍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具有外向性、整体性、长远性、灵活性等特点,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 战略管理会计超越了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野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它更加重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考虑到市场的客户需求及竞争者实力,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其中,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 战略管理会计将视角扩大到企业整体,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各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即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这种整体观念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这种发展趋势使管理会计系统更多地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具有更多的非财务性质。

(三)战略管理会计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对于战略管理会计而言,企业环境的某些因素的变化以及企业某些政策的实施,虽然目前看不出它的良好收益,只要它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益,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益就可以选择它;反之,一项政策或者措施仅对提高企业的短期利润有帮助,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无益甚至不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可以不选择它。当企业的某些政策或者措施出现冲突时,要按照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短期发展服从长期发展的原则处理。

(四)战略管理会计具有灵活性、应变性的特点

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体系,不仅有财务指标的预决策方法还吸收了诸如环境分析法、竞争对手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成本动因分析法、目标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等科学的方法,从而为战略管理提供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信息。

由战略管理会计的诸多特点可以看出,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大大扩展管理会计师的职能。管理会计师要转变为跨专业的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入洞察力的“管理顾问”,在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贯彻执行过程中,以其高智慧的谋略,为企业提供智力和信息支持,为促进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清、甘永生主编:《管理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余绪缨.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J].财务与会计,1999,(8).

第2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 管理控制; 战略控制; 内部控制

现代企业及组织的管理科学离不开管理控制。然而,目前人们对管理控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概念、范畴、目标、地位等问题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管理控制基本理论上的分歧必将引起管理控制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对管理控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简要梳理,以期规范管理控制理论,指导管理控制实践。

一、关于管理控制的内涵问题

关于管理控制的内涵,不同的管理控制学派或不同的管理控制专家可能有着不同的观点:Anthony认为,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通过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所以管理控制的目的是通过管理控制使组织的战略被执行,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控制系统包括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和任务控制,这三方面是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过程,并且都与计划和控制相关。Maciariello等认为,整个组织可以作为一个控制系统,“控制”是控制系统的特征或属性,管理控制包括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因为管理控制与被用于驾驭组织以实现其目标的管理系统的设计相关,所以管理控制还包括计划、组织和领导这些管理的职能。Merchant等认为,管理控制系统就是指所有有助于管理者确保组织战略和计划被实施的一切工作。一个设计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影响着员工的行为,使其按照组织期望的行为行事,提高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是管理控制系统的首要功能。控制系统具有两个基本的职能——战略控制和管理控制。从上述管理控制的内涵和目标的不同界定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是管理控制最终目标是通过控制协调过程达成组织目标;二是管理控制的研究都涉及到战略的形成与实施。它们的主要差异实际上是对管理控制职能和管理控制主体的理解有所不同,本文将管理控制内涵从管理控制的职能和管理控制的主体角度进行考虑,因此,可将管理控制的内涵作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解释。

(一)广义管理控制

从管理控制职能看,广义的管理控制是指发挥管理的职能,特别是控制职能。管理控制的内涵包括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因为管理控制与被用于驾驭组织以实现其目标的管理系统设计相关,因此管理控制还包括计划、组织和领导这些管理的职能。著名战略管理研究大师威廉·纽曼认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内涵是管理的控制职能,控制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控制涉及管理的全部领域。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既包括定量控制又包括非定量控制,或者说是定量控制与非定量控制并重。

从管理控制主体看,广义的管理控制包括: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控制或战略计划,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和以员工为主体的任务控制或作业控制。三种控制各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服务。

(二)中义管理控制

从管理控制职能看,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因为管理控制强调的是战略执行的控制,而战略执行过程控制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是强调定量控制,或者说以定量为主的控制。

从管理控制主体看,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管理控制的本质是管理者实施控制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中义的管理控制以管理者控制为主,同时兼顾董事会控制及员工的控制。

(三)狭义管理控制

从管理控制职能看,狭义的管理控制按Anthony的观点是指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是货币计量控制,或者说是以货币计量为主的控制。

第3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返步桥水库;输水涵;加固设计;重套钢管

1工程概况

返步桥水库始建于1966年11月,1967年9月停建,1980年5月续建,1983年12月基本建成受益。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大坝(含溢流坝)、输水涵、放空涵及电站等。大坝为浆砌块石重力坝,最大坝高60.0m,坝顶长137.0m,坝顶高程348.00m,坝顶宽9.0m,输水涵位于左坝段坝体内,原为钢筋混凝土圆管,长24.0m,内径2.0m,原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为0.2m,进口底高程318.65m。进口设一平面钢闸门,由一台30t手摇、电动两用启闭机启闭。1987年,输水涵内衬厚8mm钢管,长36.0m,内径1.8m,在涵管出口修建坝后电站。经现场检查发现,进口段内套钢管因起翘而割除。输水涵闸门及启闭设施陈旧老化,锈蚀严重,不能正常使用。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输水涵进口段内衬钢管曾发生失稳、变形,管壁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较多,钢衬段锈蚀严重,结构不安全,且发电岔管漏水严重[1]。水库在现状带病运行条件下,灌溉和发电效益达不到设计标准。除险加固可改善灌溉田亩数和增加发电量,促进灌区的耕地复种面积指数,群众经济收入逐年增加,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现状输水涵复核计算

2.1过流能力复核

考虑到输水涵为有压运行,可按管流中自由出流情况计算涵管的过水能力。经计算,输水涵过水能力见表1.返步桥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133hm2,坝后电站装机2×400kW,水轮机最大过流量为9.3m3/s,由此可知,输水涵过流能力满足下游溉溉和发电引水要求。

2.2内衬钢结构安全复核

经现场检查发现,进口段内套钢管因起翘而割除,因此有必要对输水涵的抗外压稳定进行分析。规范计算方法及其成果1)理论公式:首先不考虑因灌浆施工引起的初始屈曲破坏所带来的钢衬抗外压能力降低问题。采用规范SL281—2003《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中推荐的阿姆斯图兹公式对钢管按照光面管进行抗外压稳定计算。该公式认为钢管在外压作用下,管周先发生压缩,管壳与混凝土间形成间隙,当外压达到临界值后,首先在钢管某处产生皱波,并发生微小变位,而其余部位则与外壁贴合,失稳部位管壁的变形曲线呈三个半波形状,由此导出阿姆斯图兹公式如下(1)式中:Pcr为临界外压;△为缝隙,包括施工缝隙△0、钢管冷缩缝隙△s、围岩冷缩缝隙△P及围岩塑性压缩缝隙△R,本次计算取△=0.70mm;E为钢管材料的弹性模量,取2.06×105MPa;μ为钢管材料的泊松比,取0.3;σs为钢材屈服强度标准值,为269.9MPa;r1为钢管内半径,为900mm;t为钢管计算厚度,为8mm;σN为管壁屈曲部分由外压引起的平均应力(MPa),通过试算求得。

3输水涵加固设计

3.1加固设计方案比选

考虑到输水涵内衬钢管后已使用近20余年了,进口段内套钢板因起翘而割除,管壁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较多;保留的钢衬段锈蚀严重,结构不安全,且发电岔管漏水严重。,因此需要对输水涵进行加固处理[3]。本阶段加固拟定二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对输水涵进行重新内衬钢板加固,并进行接触灌浆。方案二:将输水涵原内衬钢管及钢筋混凝土衬砌拆除,重新浇筑30c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两方案主要工程量及投资比较见表2。两方案优缺点如下:方案一(重套钢管方案):优点:①施工期较短;②由于坝体内浆砌石浇筑质量差,涵管采用钢衬后,解决了内水外渗所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缺点:①投资稍大;②钢衬易受外压失稳,不过这种情况可以在设计该方案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方案二(钢筋混凝土衬砌方案):优点:投资较少。缺点:①施工期较长;②由于坝体内浆砌石浇筑质量差,涵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后,一旦衬砌出现蜂窝麻面或产生裂缝,输水涵长期运行所产生的内水外渗将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4]。故经综合分析,本次加固处理采用方案一(重套钢管方案)。

3.2输水涵加固设计

3.2.1输水涵加固结构布置结合大坝防渗面板加固方案,考虑在输水涵进口设置启闭竖井,拆除原启闭排架,重建启闭机房。3.2.2设计计算内衬钢管计算:1)钢管设计的最大内、外压力:输水涵内衬钢管加固设计考虑其单独承担内、外压力。钢管设计的最大内压力以校核洪水位工况下的管顶静水压力控制,经计算,管顶最大的静水头H0=25.62m。2)钢管厚度计算:原输水涵内衬钢管内径为1.8m,现仍取内衬钢管内径1.8m。根据以上计算,内衬钢板厚度以承担外压时控制,考虑到钢管运行中的锈蚀和磨损及构造要求等,取内套钢管直径为1.8m,内衬钢壁厚为10mm,并应对其进行防腐处理,为了使内衬钢管和钢筋混凝土衬砌间接合紧密,在内衬钢管与钢筋混凝土衬砌间采用接触灌浆[5]。经加固处理后,输水涵进口底板高程仍为318.65m。

3.3输水涵启闭塔竖井加固设计

结合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防渗方案,拆除原进口启闭排架,设计采用启闭竖井加固方案,从启闭竖井与启闭排架两种运行方式比较,前者更具安全性。故本工程进口改建为启闭竖井,启闭竖井断面尺寸为3.8m×3.8m;并重建启闭机房。

3.4输水涵进口事故检修闸门及启闭设备更换设计

输水涵进口顺水流方向设拦污栅、事故检修闸门各一扇及相应的启闭设备。拦污栅孔口尺寸2.8m×4.0m(宽×高),采用平面滑动钢栅,启闭设备采用MD1—10t电动葫芦。在低水位时,采用人工对拦污栅进行清污。事故检修闸门采用平面滑动钢闸门,孔口尺寸1.8m×1.8m,为潜孔式;进口底槛高程为318.65m,设计水头25.55m。事故检修闸门设计为动水中闭门,静水启门。经计算,闸门自重3.5t,拦污栅自重1.5t;闸门启门力FQ=26.8t,闭门力FW=-1.5t。闭门力为负值,所以闸门在动水时利用自重可以自行关闭,采用卷扬式启闭机关闭。根据闸门启闭力的计算,选择卷扬式启闭机,单吊点,启闭机型号为QP1×320kN。

4结语

文章通过对返步桥水库输水涵进行泄流能力以及内衬钢结构复核计算,得到结论:现状输水涵过流能力满足要求,现状钢衬抗外压能力亦满足要求。但现场检查发现,进口段内衬钢管因起翘而割除,故钢管的结构安全仍不满足要求,经过设计方案比选,采用重套钢管方案对其进行加固。经过加固后,解决了输水涵结构安全、漏水等问题,消除了返步桥水库的安全隐患,确保水库能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周媛.海城市苇子沟水库输水洞除险加固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4(03):46-47.

[2]赵凝凝.阳坡水库输水洞加固设计简述[J].山西水利,2013(01):37-38.

[3]曾令炜.水库大坝输水涵管设计方案分析及应用[J].吉林水利,2017(06):37-40.

[4]周民强.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输水涵管改造设计[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02):180-182.

第4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涵洞;管理;措施

涵洞是一种洞穴式水利设施。有闸门以调节水量。根据《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记载:“凡工有堤,有坝,有埽,有牐,有涵洞”。还注释:“涵洞之式,有淤洼涵洞,有洩水涵洞,有溉田涵洞。以石为之,墙身砌面石,下为铺底石,上为盖口石,墙后衬砌城甎,馀与石牐同。”可以说,涵洞这一重要的水利设施产生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涵洞管理模式日益陈旧[1-2],亟需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笔者现就结合工作中的体会将涵洞的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加大涵洞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法律制度是指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的各种制度。我国对于水利设施保护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水利工作人员,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涵洞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各地应该结合当地水利的具体情况,加大涵洞管理制度建设,如有的地区就专门印发了《涵洞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该《管理规定》从涵洞安全管理、涵洞安全知识教育学习、涵洞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劳保用品穿戴、安全检查以及其他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对涵洞安全管理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在该地区较好地实现了涵洞的科学管理;再次,今后要紧抓涵洞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和业务培训,搞好涵洞管、用、养、修、供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制度建设与宣传,帮助沿线村民树立起涵洞保护和管理意识,提高涵洞管理人员以及当地群众自觉维护水利设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WWW.133229.COm只有使工作人员与沿线村民树立起涵洞保护和科学管理意识,才能真正把危害涵洞的行为和情况扼杀在萌芽之中,维护水利涵洞与设备的良好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2实施涵洞技术改造

当前各地涵洞由于设计单位、修建时间、建造工艺以及工程背景与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涵洞从工艺到技术等方面存在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涵洞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大众。因此,在涵洞管理中要通过不断加强薄弱构件、增加辅助构件等措施恢复和提高涵洞承载能力及通行能力,这就需要在涵洞管理过程中不断尝试涵洞技术的改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尝试:一是提高设计标准。随着淮河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防洪标准中的设计组合水位也发生了变化,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88 mm,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为最小年雨量的3~4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80%,使得防洪形势相当严峻;但由于当前涵洞的用料不一,如有的涵洞常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按照现行的防洪标准(gb5 0201-94),大部分涵洞普遍存在渗径长度不足、缺乏消能设施等问题,达不到安全运行的要求。可以实施涵洞技术改造,提高设计标准,多推行钢筋混凝土整体浇工工艺,使其更加坚固,并尝试涵洞闸门精细化,多使用系列化[3-4],小型化的铸铁闸门,方便启闭,断绝漏水,保证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涵洞也能正常运行。二是改进闸门启闭形式。当前很多小型涵洞还使用人工启动或半机械启动闸门的方式,建设改进涵洞闸门启闭形式多使用机动启闭或电脑智能化启闭方式,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可加快闸门开启速度。

3构筑涵洞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机制

200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由于过往船只量的增加、船只上废气与垃圾的排放等因素使得目前涵洞的修建与使用对周边生态环境主要是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鱼虾等水产品的生长与繁殖。以五河县为例:自明朝洪武元年开始,五河县的沱湖螃蟹和天井湖银鱼就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20世纪80年代中期,沱湖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开发,但螃蟹的养殖限于没有进行水利修建工程的几个河道。虽然我国已有部分重点水利工程在鱼虾等水产品及资源保护等领域做过大量研究,也取得一些效果,但从整体上说各地在涵洞等水利设施管理上存在差异,工作进展不一。据笔者了解有涵洞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鱼虾成活率很少。各地水利部门在进行水利建设的同时,对鱼、虾、蟹等各地有特色水产品与水资源的保护参差不齐,甚至是不够的。因此,在今后涵洞管理中应构筑涵洞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机制,借以实现涵洞管理中水工程与水环境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涵洞的管理和建设与周边城镇建设相结合为人民造福;这同时对于平衡我国当前高速增长的经济与功能退化的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4建立涵洞管理信息网络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近10年来水利部门加大了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如笔者所在地区就通过安徽水利网等信息网络,水利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等,在水利工作的有效管理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这些平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同步建立各县、镇水利管理信息网络,还可建立涵洞管理信息网络,通过涵洞管理信息网络尝试实现不同地区涵洞水情的自动采集,过往船只的统计以及气象信息的接收,甚至在未来可以实现闸门自动控制,水量智能调度,真正通过网络服务于水利和涵洞管理,实现不同地区涵洞管理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使涵洞的管理更加智能化、现代化;并与市水利局、国家水利部联网,实现涵洞管理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及时向有关防汛指挥机构提供天气、水文等实时信息和风暴潮预报;为全市乃至全国防洪减灾等工作的调度与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5推广计算机技术在涵洞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涵洞的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仅仅在于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计算机技术在涵洞管理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涵洞管理人员学习并熟练掌握cad、office等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涵洞日常管理工作中能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其实涵洞管理可请相关人员针对各地区开发设计不同特色的相关涵洞管理软件,如多功能涵洞管理软件,利用局域网的先进技术,将涵洞管理水情预警信息、监控信息、相关船只运行信息等传输到多功能涵洞管理软件中,使以前的例行公事的涵洞信息统计变成动态的实时监控,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并大量节省了人力资源。通过对区域内主要涵洞管理信息与数据实行多级实时动态与管理,可以及时对防洪、灌溉、除涝等水利工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在重大水情发生时使应急预案的响应时间大大减少,使有限的防洪工程能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洪措施也必将不断增加和完善,从而把洪水的危害减到最小限度。

6结语

涵洞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今后的涵洞管理工作中,涵洞管理人员除尝试上述几点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涵洞管理知识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工具,较好地实现涵洞的科学管理。

7参考文献

[1] 张孟玫,施法中,石维新,等.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倒虹吸涵洞设计的自动化过程[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1):53-54.

[2] 管枫年,洪仁济,徐尚壁.涵洞[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233-501.

第5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论文关键词】引黄入冀输水工程 管理监督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引黄入冀输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闸涵工程老化严重,输水过程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水文测验设施设备不统一,引水计量不规范,测流数据误差大,有的测沙工作未能开展以及检查、思想认知、监督不到位等成为引黄入冀输水工程管理中主要原因。

1.1 闸涵工程老化严重,成为引黄输水的突出问题。

引黄入冀工程运行多年,闸涵工程的建设至今更是大多超过三、四十年,虽然每年都有专项维修资金进行部分维修,但经多年运行,加上河道污水侵蚀,致使闸涵工程中金属设备锈蚀,混凝土脱落,配电设施落后,启闭设施不灵便,护坡出现坑洞等多种问题存在。虽然个别闸涵进行了重建或维修加固,但还有不少闸涵存在涵旧、病、险现象。引黄输水时进行临时性口门封堵,或对闸涵进行临时性维修加固。不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会管理成本增加,严重影响着引黄入冀输水的顺利进行。

1.2闸涵工程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工作不规范

闸涵工程建设当初,操作人员仅经简单业务培训就上岗,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考核,闸涵操作知识非常有限,造成闸涵操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现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主要原因:(1)多数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掌握较少。 (2)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年均每人培训机会不到一次;(3)受编制制约、工资待遇低以及工作条件艰苦、单调等。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工作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特别是在大型闸涵管理中很难胜任自动化作业。

1.3闸涵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体制

一方面,关于闸涵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相当笼统,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仅在第二十三条规定:“禁止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闸涵闸门,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扰河道管理单位的正常工作”;《河北省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闸涵、虹吸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启闭闸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闸涵管理单位的正常工作,严禁非管理人员操作闸涵闸门。”;另一方面没有建立配套的科学管理机制,制度的缺失也造成了闸涵管理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有:(1)没有专门的闸涵管理法规;(2)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也还不到位。

1.4对引黄输水缺乏正确思想认知

引黄入冀输水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跑水、偷水现象发生,这与地方管理人员及群众的思想认知有关,认为提提闸、放放水,为维护地方利益是能做的事,形成了输水管理的难点。主要原因是:(1) 地方管理人员及群众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2)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举措;(3)宣传不到位,地方群众法律淡薄,政策、法规学习滞后。

1.5 存在上报引水类别不实现象

由于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的水价是不一样的,在上报引黄用水类别和实际输水时,用水单位常常避重就轻,多报价格低的农业用水,少报甚至不报价格高的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原因:(1)输水监督难度很大;(2)引水单位自律性差。

2 对策建议

2.1 完善引黄闸涵管理制度,加强闸涵工程建设与维修管理

主要措施如下:(1)完善引黄闸涵管理办法以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实现依法、依规管闸,确保有法可依,有规可循;(2)建立健全闸涵科学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是做好管闸工作的基础,以此完善闸涵启闭操作规程、闸涵管理考核办法、闸涵安全管理制度等,(3)熟练掌握统一的引水报表格式、引水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统一的引水数据观测办法,逐步实现闸涵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4)加强建设与维修管理,合理运用引黄维修专项资金,逐步消除闸涵工程对引黄输水的影响因素,对重点闸涵应进行安全鉴定,根据鉴定要求做出拆除重建或整体维修等,保证引黄输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2.2 提高闸涵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在具体业务操作中,从实际管理工作内容出发,对闸涵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特别要注重加强测流、测沙和闸涵操作的培训,强化业务素质,定期进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思想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其政治素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组织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完善监督机制,规范闸涵操作人员的行为。

2.3 闸涵操作人员实施岗位责任制

闸涵操作人员实行严格的工作岗位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按上级调水指令操作,发现有违规操作或者因工作不负责任,依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4 做好计划、管理和总结,强化监督检查引黄用水单位类别。

为维护各地政府的合法权益,确保良好的水事秩序,在申请引水类型要真实、准确。采取如下措施:(1)用水单位申请用水应提前向省厅报告预缴部分引黄水费,提出引黄水量计划,明确用水性质,对转嫁用水性质,每发现一次按水量、水价差额双倍进行处罚。(2)输水中加强监督。特别是县、市级引黄输水部门,由市级政府做出引黄管理公告,加强引黄线路输水管理,期间对闸涵采取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巡回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堵住偷水现象的发生。(3)输水完成后进行总结。对本年度引黄输水工程管理进行总结,对用水单位制定奖惩措施。

3结 语

第6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李蓉(1979-),女,山西长治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5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58-02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渗透,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价值日渐显现,市场需求量也日渐增加。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管理思想的变迁,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及系统工程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如何缩小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专业培养的一大问题,信息管理专业建设面临复杂的严峻挑战。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及时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和进行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专业培养计划,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形成一套合理、科学和规范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和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不论是人们对该专业的认识,还是本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与就业竞争之间联系的认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疑惑,这必将影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1.专业内涵定位不够清晰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对本专业内涵的定位十分模糊。通过几年时间的学习,很多同学感觉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很难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竞争。甚至有些学生直至毕业还很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个事实:专业内涵的定位必须准确。因此,如何准确的界定信息管理专业的内涵、如何让同学们真正成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2.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骨干教师应该既具备企业管理思想、懂得会计知识,同时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企业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但目前的现实是,谈到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不乏有很多佼佼者,但是同时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熟悉企业的管理流程、掌握会计知识的老师就很少了,明白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及财务知识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老师更是寥寥无几。如何提高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和内涵的认识,如何提供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又一问题。

3.课程体系规划存在缺失

目前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参照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或者是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简单叠加而成,大多数以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为主,缺乏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融会贯通,也缺乏明显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选择合理的课程并平衡各类课程在信息管理专业中的比重,形成实用的专业知识体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4.实践环节不合理

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核心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大多体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几乎没有与管理思想相结合的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企业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认识不够,更谈不上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设置合理的实践环节非常必要。

二、专业内涵的重新定位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逐渐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外延建设向内涵深化发展,进行专业内涵思考对本专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管理专业的内涵是什么?信息管理专业看似择业范围很广,但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却往往很难找到明确的职业定位与方向。其实信息管理同其他管理专业一样,很难用简单的传统概念解释清楚,需要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重新进行准确定位。

信息管理专业是由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形成的前沿学科,但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以及系统工程专业的简单叠加。信息管理专业是各交叉学科的有机整合,是以信息为载体、计算机为工具、系统科学为理论依据、经济管理为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是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手段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中有竞争优势的管理工具。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能力和经济学知识,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工程等知识与方法独立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有选择性地侧重部分能力的优先发展。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肩负着提升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效率和满足企业成长带来的不断升级的需求使命,是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保障。

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适量的教育实施方案,目标定位在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既精通IT技术又懂管理,同时具有管理知识、IT技能并具备系统工程思想的复合性软件人才。

三、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企业不可能通过降低用人标准来求得生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的需要标准只会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只能以就业为导向,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制订教学计划,做产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先行者,全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

对本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

1.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应贯穿核心课程体系

学生之所以对专业迷茫,多是源于专业名称的抽象和专业内涵的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对象非常丰富,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应该把专业教育贯穿于3年的核心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专业的内涵和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该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目的。让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逐步体会专业思想、专业内涵、专业特长、专业定位和学习的侧重点。

2.专业知识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

专业内涵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的依据。专业知识往往通过主干课程、特色课程以及专业培养计划等方式体现,并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融入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重点既包括计算机技术也包括经济管理,在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时侧重基本技能的培养,重点在于应用而不是原理。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到经济管理中信息的形成是本专业的独特知识结构(知识链)。这一知识链的构建必须符合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实践的设计中,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又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践环节应及时更新和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想象力,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3.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讲练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情境、案例和目标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情感交融和教学相长,重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4.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升级,一个缺乏优秀教师团队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既要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又要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并能把计算机技术同管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校教师要时常跟踪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使自己首先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的综合人才。同时也可通过引入高级专业人才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5.制订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资源库

通过制订适应当前时代需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教学体系更加体现信息管理专业的新特点,对培养计划进行进一步的量化、细化和规范化,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同时,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最大程度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6.充分发挥Iteam社团的作用

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Iteam社团作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理论学习和学术科技类的学生社团,对延伸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竞争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Iteam社团的逐渐发展,从社团规划与设计、工作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范围等都更加明确和规范。针对社团中存在的社团活动水准不高的问题,社团建立了“导师制”,使社团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都有导师同行。导师主要由专业骨干教师担任,指导同学们进行科技制作、课题研究、参加科技竞赛等,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学生自我教育与导师指导相结合。Iteam社团信息管理部的成员可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 ERP 沙盘模拟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 ERP 软件技能大赛、E路通杯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国际GMC挑战赛等社会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使社团活动保持较高水准,同时使同学们进一步开拓了视野,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Iteam社团的组织和引导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对构建信息管理专业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取得持续性的学习效果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渗透力。

四、结束语

近年来,信息管理科学和技术发展、更替的速度逐渐加快。为适应这种变化,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应重视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的研究,在一个全新的视野和系统的模式上重新塑造自身,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明确专业知识结构,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是高校的责任。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成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的品牌专业,为信息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克玉.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孙湧.高职院校IT类专业内涵定位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第7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涵洞;病害调查;数理统计;技术建议

中图分类号:U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150-02

近几年,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涵洞工程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对涵洞如何计算、如何设计方面的理论还不够成熟,造成了很多涵洞在工程交工后不久就出现了风化、断裂等现象。涵洞病害的出现和数量的不断增多将会对山区公路的正常使用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实地的数据分析,对涵洞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在预防山区公路涵洞方面的工程对策。

1 涵洞病害调查

1.1 山区公路施工的特点

山区公路和平原地区相比体现出的特点为:地势上比较陡,地表的土层浅,岩石的稳定性也比较差,山体的风化比较严重,相比平原地区地质条件是比较复杂的,施工上也会出现很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同时山区公路施工时候涵洞、地势起伏、交通环境等都为山区公路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 涵洞病害调查

我国专家对涵洞的研究由来已久,某教授在其作品《上埋式管道及洞室垂直土压力的研究》中就有关于涵洞病害的数据分析,他的研究结果显示高于60%的涵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而这部分出现危害的涵洞中又有将近70%的是纵向开裂。其他的作品中也有对涵洞的研究及数据分析。本文通过对查阅文献和有关研究部门的数据了解,制定了山区500多个涵洞的病害调查表(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涵洞出现了不同程度病害,涵洞出现风化、渗水、泛碱所占的比例较大,高达12%。

1.3 病害统计

现有人对涵洞进行危害成因调查(见表2),显示出目前山区公路在建设中涵洞病害出现是比较普遍的,并且这些病害表现形式多样。

2 涵洞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这次的调研结果显示,山区公路涵洞的病害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地区还比较严重,这些病害对涵洞的使用和寿命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查阅及实地调研,将涵洞的病害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计算原因

涵柱垂直土压力取土柱自重的公式为:qV= rH,水平土压力公式为:q=λrH。而λ的大小又取决于所填土的内摩擦角,但是在实际中,涵洞所受到的压力与这个计算结果并不一样。涵洞和周围的土层形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应该将涵洞变形后土层的便后考虑进去。同时涵洞除了受到来自覆盖在它上面的土层的压力外,还受到涵顶外侧的一个拖曳力。现有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将这个拖曳力考虑进去,最后导致在涵洞设计的时候,所承受的外界负荷就小于真实值。

2.2 设计原因

设计是决定涵洞的使用及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方面会有六个设计因素可能产生涵洞的病害:

①涵洞型式的选择:涵洞的型式分为有压力的和无压力的,如果选择不当将会后续产生涵洞病害。

②设计中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配置上不够合理。

③设计上的错误导致错台的产生:两个涵节之间应该是平直对接的形式,中间的填塞物是沥青,如涵两侧路基土不均匀,便会在涵节直接发生侧向位移。

④涵洞设计的时候洞口的铺砌面短,沟渠地步没有进行有效加固,涵洞底部便会出现冲刷现象。

⑤墙的厚度较小,当路上有车辆行驶的时候,墙体容易出现向外倾斜的现象,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墙体的倒塌。

⑥墙体基础的深浅考虑不周,会引起墙体的破坏。

2.3 施工导致

施工也是产生山区涵洞病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公路涵洞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方式,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方式进行涵洞的施工如果施工的过程中不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就可能产生涵洞病害。这些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回填材料的选用不合理、回填时两侧不均衡、压实度不够。同时施工中出现的偷工减料、附属设施施工质量差、混凝土的后期护养不到位、未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这些都会给涵洞的正常、安全使用留下隐患。

2.4 运营原因

不管是路面还是涵洞都有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但在实际中超载的现象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剧涵洞病害,让病害加剧。

2.5 养护原因

有些涵洞产生的病害如及时发现进行养护是能够排除的,但是有些养护单位对此不够重视,导致不良结果的产生。

2.6 环境因素

山区涵洞都是处在恶劣的环境中,大自然对涵洞的破坏也是人为无法控制的,所以环境对涵洞引起的病害是无法避免的。其中自然现象对涵洞危害最大的要数地震了,地震会破坏涵洞的地基,最后导致涵洞的结构被破坏。

3 工程对策

不同的涵洞类型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不足(见表3),所以在施工中要具体涵洞具体分析,以下主要介绍减载措施和地基处理两种工程对策。

3.1 减载措施

荷载大是涵洞结构的最大特点,依据涵、土相互作用的原理,要想让涵洞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必须设法减少涵顶内外土柱之间的沉降差,用这种途径去减少涵洞顶部的垂直土压力。在施工中,填土碾压时可以在距离涵洞顶部一定的距离内采取“中间松,两侧实”的方式进行施工,这样就能通过调整内外土柱的沉降差来达到对涵洞顶部减压的目的,再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距离涵洞顶部一定距离内填充密度较低的泡沫代替土方。根据试验机数值计算,设计师们还研究出了“加筋桥”的减载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距离涵洞顶部一定的体积上填充比周围土方压实度低的土填充,形成“减载孔”,然后在加筑钢筋,将压力通过钢筋传递到外侧土体上。下图显示了“加筋桥”和“减载孔”对减载所起到的效果(图1)。

3.2 地基处理

在涵洞病害中地基不军训的沉降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对于这样的地基处理方式主要是:当地基的承载能力弱的时候,施工中可用普通砂石换填,或者是用碎石桩等柔性桩进行处理,为了让地基不会因为刚性而产生的涵洞顶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在处理地基的时候,要以处理涵洞地基的标准对涵洞侧面一定面积内的地基进行以上填充处理。

4 结 语

根据山区公路不同地段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涵洞,减载措施和地基处理等工程对策对涵洞的病害预防至关重要,涵洞的施工、养护等必须引起重视。只有保持涵洞的排水良好,才能保证山区公路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 戴铁丁.公路涵洞病害处治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5.

[2] 李铁洪,柏松平.山区公路涵洞建设若干关键问题[J].交通标准化,2005,(10).

[3] 李利峰,宿钟鸣.山区高填方路堤涵洞病害主因分析及工程对策[J].铜仁学院学报,2013,(7).

第8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软土地区 基础变位 地基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本次设计箱涵位于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工程位置处受地形条件及净空要求限制,采用桥梁结构桥梁净空难以满足河道排洪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选用五孔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现浇箱涵具有结构厚度小、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同时因其横向宽度较大,具有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较敏感的特点,是本工程的设计难点所在。本文通过介绍珠海市某新建箱涵结构计算,分析基础变位对其内力计算的影响,并提出减小软土地区连续箱涵基础不均与沉降的处理措施,为软土地区多孔连续箱涵设计提供参考。

2.工程概况

2.1工程地质

2.2结构设计

结构采用5孔钢筋混凝土箱涵,净跨径L0=8m,横向总宽为43m,净高h0=4m;顶、底板厚度60cm,边、中墙厚度50cm,箱涵基础采用PHC 600 B 110型预应力管桩基础。

3.箱涵内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箱涵一般可简化为平面刚架模型进行计算。设计中,考虑箱涵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受力特性,进行不利荷载组合下箱涵的内力计算,分析得到各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并将此作为箱涵截面设计的依据。

3.1计算模型

采用Midas程序进行结构计算,将箱涵简化为平面刚架模型,计入自重、土压力、水压力、汽车荷载以及箱涵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图3.1 箱涵计算模型简化图

3.2特征节点计算结果

图3.2 计算结果内力图(弯矩,kNm)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箱涵受力最不利位置为顶、底板跨中与各跨板端,为便于比较分析,后续计算仅摘取AB、BE构件的弯矩结果(未计入基础变位效应),不利组合下内力汇总如下:

表3.1 特征节点内力表(弯矩,kNm)

4.基础变位敏感性分析及处理措施

4.1基础变位敏感性分析

本项目场地内分布较厚的淤泥层,承载力低,其工程性质差,欠固结,在自重压力和附加荷载作用下软土的固结沉降历时长,最终沉降量大,如不进行软基处理则可能造成建筑物下沉、开裂,对结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本次分析选择在箱涵结构上加强制位移的方式模拟基础变位。在三个计算节点C、D、F上分别加上强制位移δ(假设每次仅一个节点发生沉降),分析各不利节点的组合内力值变化情况,经计算A、B、E节点处内力对基础变为最为敏感,因此仅对基础变位引起A、B、E特征节点的内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如下。

表4.1 基础变位引起A节点的内力变化表(弯矩,kN・m)

表4.2 基础变位引起B节点的内力变化表(弯矩,kN・m)

表4.3 基础变位引起E节点的内力变化表(弯矩,kN・m)

整理计算结果,将基础变位引起各节点内力变化趋势用图表反映如下:

由上述图表可以得出各节点内力随基础变位的变化影响趋势:当计算节点位置发生基础沉降,计算节点最小弯矩的绝对值变小,而两侧节点的最小弯矩绝对值增加。

在不同的基础变位值δ下,各节点内力均有显著变化,且随着不均匀沉降值δ的增加,内力变化幅度变大。

4.2基础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

软土地区建设工程的后期沉降是控制工程投资规模和施工工期的重要因素,设计中应结合工程地质及结构形式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以确保箱涵在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结合软土地区地基工程特性,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时提出如下的处理措施:

(1)箱涵处地基与两侧路基段同时进行固结处理。

1)本工程所处软土具有欠固结特性,地基土固结过程中会对管桩产生负摩阻力,不同区域的欠固结土对管桩产生的负反力效应有所差别,对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不利影响。

2)管桩基础为刚性基础,地基土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固结,造成涵底出现脱空现象,对箱涵基础结构使用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作者提出对箱涵处地基基础同两侧路段一起进行固结处理。根据本工程范围内软土层深厚、工程性质差的特点,在结合珠海地区软基成熟处理方法与经验、施工机具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场地条件、环境保护要求、用地范围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从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工期可控、施工方便等综合因素分析采用排水固结法对场地进行地基处理。

(2)根据地基土层及结构反力,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并采取措施,使箱涵基底沉降量协调。

桩基础沉降主要来自桩身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压缩变形和桩端土体在竖向应力场作用下的压缩变形,控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应从控制桩身长度、桩端持力层两个方面着手。

1)箱涵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管桩不仅具有桩身刚度大,而且还具有工业化生产程度高、桩身质量好、压缩性小、施工周期短、对环境影响少、造价经济等优点,并且避免因地层土质差而引起的灌注桩缩颈的现象,应用于深厚软土层,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和经济上的优越性。

2)为避免桩身在荷载作用下压缩量的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合理调整桩基布置,尽量减少桩基长度之间的差异。

3)为避免桩端地基土桩端竖向应力场作用下的压缩变形引起的沉降差异,调整桩基长度,使各部位桩端均位于压缩特性相当的土层。

5.结语

本项目位于软土地区,通过计算表明,在箱涵使用阶段,不均匀沉降,对箱涵内力影响较大,即箱涵内力分布对基础变位敏感度较高,为避免基础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保证结构在使用阶段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作者通过分析总结,在进行软土地区多孔箱涵的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对箱涵基础设计需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对箱涵处地基同路基段采用排水固结法对场地进行地基固结处理;

第9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

    一、作业观念释义

    (一)作业概念的会计内涵及其表述

    作业这一概念是随管理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许多企业竞相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手段,制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两种制造系统都强调生产工艺环节的可分解性,当我们把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区分为一个个可独立环节时,这些可独立环节就是具有管理学涵义的作业。基于此而实施的管理一般称之为作业管理。

    美国学者科勒最早试图把作业概念引入会计理论。科勒早在1941年就注意到作业成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可能性。他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项大型建设项目以及一项重要经营活动所做的贡献。由于这种作业观基本上是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的,因而其作业会计思想并未得到实质性拓展。进入九十年代,布林逊认为: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这种作业观虽然仍着眼于作业管理,但指出了作业消耗资源的状况,将作业与价值耗费联系起来,从而使作业概念初步具有了会计学涵义。正是在这种作业观指导下,作业成本计算法得到大量而普遍的研究并风靡全世界。

    可见,作业概念会计内涵的拓展导致其外延的限定,从而使其体现出在会计领域得到应用的方向和可能性。但是,由于对作业概念会计内涵认识尚不足,就目前情况看,我们仍不能将作业概念直接纳入会计学范畴中来。在会计领域中沿用作业概念尚需进一步拓展其会计内涵。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角度界定作业概念的会计内涵:

    1.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现代企业中,尽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仍然不乏人的行为的参与。人仍然是现代企业中各项具体生产经营工作的主体。也即是作业的主体。

    2.作业消耗一定资源。作业以人为主体,至少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作业是人力作用于物的工作,因而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在用计算机作为作业手段的高度自动化生产条件下,计算机因使用而耗费的价值也应计入作业成本中去;等等。

    3.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在一个完备的企业中,其现代化程度越高,生产经营过程的可区分性就越强。这样,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按照每一部分工作的特定目的区分为若干作业,每项作业负责完成该作业职权范围内的每项工作,这些工作互补并且互斥,构成了完整的生产经营过程。作业目的不同于某一项具体工作的目的。如采购作业,负责适时为生产提供材料,但就该作业内部看,仍然包括若干项具体工作,有人负责与供应商建立固定联系,有人处理款项结算与材料交接,有人负责材料运输等等。之所以把这些工作确定为一项作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作业动因,因为这些具体工作都可以归属为由该作业动因发生。所谓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或劳务的方式和原因。

    4.对于一个生产经营程序设置有欠合理的企业,作业可以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这里,非增值作业虽然也消耗资源,但并不是合理消耗,其对于企业提供最终产品或劳务的目的本身并不直接做出贡献。如企业内部产品的搬运作业,以搬运距离作为动因消耗资源,但这种搬运作业可以通过采用缩短搬运距离即紧凑经营过程的方式予以逐步消除,因而一般被认定为非增值作业。

    5.作业的范围可以被限定。从会计角度看,由于作业区分依据是作业动因,而作业动因对于一特定企业是客观的,因而作业范围是能够得到本质上的限定的。

    综上所述,被引入会计领域的作业概念的内涵要丰富很多,会计上的作业是指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这种拓展了内涵的作业观使作业管理手段可以广泛地与作业成本分析联系起来,从而能够改良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

    (二)对作业的基本分类

    对作业进行科学分类是确认作业的基础。因而,作业分类非常重要。在作业观念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专家们试图提供一些标准的作业确认方法供实务界采用。如杰弗。米勒和汤姆。沃尔曼这两位现代制造过程的研究者把作业分为逻辑性作业、平衡性作业、质量作业和变化作业这四类;罗宾。库珀则把作业分为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过程作业这四类等等。笔者认为:所有这些分类理论性太强,缺乏实务操作性。确认作业的理论依据应是前文所述作业的会计内涵而不是其它,确认作业的实务依据则是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或劳务的方式和原因,即作业动因。作业动因一般可以根据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各作业为最终产品或劳务提供作业方式的直接量化单位,如批次、产量、工时等等。从这些基本认识出发,笔者把作业分为三大类:

    1.不增值作业。指那些企业渴望消除且能够消除的作业。

    2.专属作业。指为某种特定产品或劳务提供专门服务的作业。专属作业资源耗费价值应直接由该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负担。

    3.共同消耗作业。指同时为多种产品或劳务提供服务的作业。共同消耗作业又可按具体作业动因不同分为如下几小类:

    (1)批次动因作业。即服务于每批产品或劳务并使每一批产品或劳务都均衡受益的作业。如分批获取定单的定单作业,由于获取每一批产品或劳务定单的作业耗费大体相当,一般被确认为批次动因作业,等等。

    (2)数量动因作业。即使每种产品或劳务的每个单位数量均衡受益的作业。如包装作业等等,每件产品都均衡受益。

    (3)工时动因作业。即资源耗费与工时基本成正比例变动的作业。如各种类型的机加工作业一般被认为工时动因作业。

    (4)价值管理作业。指那些负责综合管理工作的部门作业。如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一般被确认为价值管理作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从事的工作从功能上看是一种价值管理工作,因而,其作业资源耗费价值一般应按其他作业已分配至各类别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比例分配这些不同类别产品或劳务。

    二、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

    作业概念最初被引入会计领域是寻求一种更科学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因此,作业观念最直观地对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影响。值得指出的是,观念化的作业概念比之于作业概念本身(指尚未深及其会计内涵的作业概念)对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要深广得多。这表现为,作业观念不仅能改进成本计算具体方法,对成本观也深有影响。

    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与传统成本观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成本内涵的认识不同。传统成本观认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合。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尽管对成本应包括的客观内容及成本的经济实质进行了概括,但这仅仅是揭示了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要揭示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和成本在其形成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来进行。而作业观念下,正是从此出发来认识成本内涵的。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项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系列作业的总产出,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在这里“作业键”同时出表现为“价值键”,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的成本。可见,作业观念下,是把作业作为费用发生与成本形成的中介,成本是一个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的概念。

    第二、对成本计算对象的认识不同。在传统的成本论下,人们较为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其集中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单一性上。即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仅仅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而在作业观念下,人们不仅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更关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的形成原因,从而它要求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即不仅把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均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第三、对成本经济内容认识的不同。传统成本观下,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产品成本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设置成本项目。

    而在作业观念下,产品成本则是指完全成本。就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该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作业观念下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作业观念下也使用期间费用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业无效耗费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资源价值,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企业将无效耗费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价值计入期间费用是希望通过作业管理消除这些耗费。另外,作业观念下,成本项目是按作业类别设置的。

    三、关于作业成本计算法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一)我国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可能性

    作业成本计算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势头,我国也不能对这种方法无动于衷。事实上,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也一直在寻求更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阎达五教授很早就建议把“间接费用分摊标准的选择及其对决策的影响”作为重点应用理论研究课题,邯钢则在实践上实施“成本一票否决制”等颇具我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这表明,我国已经有了实施更新的成本计算法包括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必要性。

    我国也具备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现实可能性,这体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