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精选(九篇)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

第1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策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举措,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革命,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必须不断地借鉴和吸收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经验,持之以恒地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握全新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信息最快、增长知识最好的时段,所以在此期间推行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必定会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入的了解。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对语文课文的了解开始,结合课文的核心将课程的学习联系社会生活中的有关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通过以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的学习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这种模型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它以教材中的文学资料为核心,通过对其中内容的归类、整理、研究,从而对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中心进行理解、阐述。信息化的加快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老师的传授和之前的经验使得我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并且应用于实践,如此一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中的探究式学习与课题式研究学习相结合,从而形成日常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二、提高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对策

1、、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是唤醒”,学生一旦被吸引,才能和作者的心灵碰撞,产生共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议题,自主探索。例如:教授《红楼梦》时,我首先制作了一个网络课件,将《红楼梦》前五章的内容线索、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画册、《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等等包涵其中,学生痴迷于此,兴趣盎然;其次,我再让学生自己阅读比较,提出最感兴趣的内容;紧接着,我在简单梳理《红楼梦》情节后,让提出相同问题的学生组合成同一小组,自己拟出论题,开始查阅资料研究,其间,我只做方法性指导;最后,让学生把他们的研究内容整理成小论文,或制作成幻灯片,每一组请一个代表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构建适合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实现教学主体化

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研究。学生应由依赖教师到依靠教师,由独立学习到对学习有所独创;教师由保姆式到师傅式,再到导师式。

3、组织专题探讨,提高探究能力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

(1)六国破灭之我见。

(2)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

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4、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 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 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 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5、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去探究

研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的探究意识。而这种意识恰好是来自于平等地审视教材,把教材当作学习研究同时也是分析甚至批判的对象。所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层面的见解,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只要健全我国的教育体制、评价机制、改革教材编写等,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会更进一步地得到全面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肖革意.高中语文新课程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J]. 中学语文. 2010(30)

第2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1.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1 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

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1.2 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1.3 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2.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像。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4.增强学生的能力

第3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六、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第4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能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和自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四、锻炼学生的言语能力

心理学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用书面言语。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的内涵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五、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能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2.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理智感。

3.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的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学生能认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第5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心理健康 积极影响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数学教师是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数学教师组织、促进、参与数学研究性学习,与同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刺激教师的求知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

要适应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数学教师必须要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本质、特点、开设意义、学习目标、内容确定、实施原则、实施形式、评价方案、管理办法等等。这无疑会刺激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求知需要。"学会求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教师的求知需要增强了,有利于适应当今社会,有利于平衡心理,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增强教师的交往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交往动机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需要的心理倾向。

"学会分享与合作"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又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创意以及成果,教师自己得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创意和成果。这无疑会激发并维持教师交往动机的心理倾向。交往动机的增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心理健康发展和适应当代社会是十分有利的。

三、激发和培养教师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满足指导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就会不断地钻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探索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求知兴趣将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

四、形成教师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务又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不少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五、提高教师感知觉的敏锐性。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和知觉参与。因此,数学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提高对事物的感受性;增强知觉的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具有高水平的感知觉是一个人取得卓著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具备敏锐的感知觉能力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训练教师的记忆力。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是丰富知识储备,扩大表象储备的有效途径。

实施和组织数学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记忆这种心理因素的参与。教师在组织和参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象储备、体验储备,使自身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七、丰富教师的想像力。

想像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创造性想像的参与,这是由数学学习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师的想像力:会使教师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会使教师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长期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能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八、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培养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必定要进行思维的心智操作,必须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自己从事和指导学生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

九、磨炼教师的刚强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在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达到预定目标,就需要调控意志,注意意志的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品质。长期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定会使教师的意志越来越坚强。

十、增强教师与人合作的能力。

第6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化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高职学生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普通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职业院校学生的典型特点,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以下特点:(1)动手能力强,但文化功底相对较差;(2)富于创新精神,积极肯干,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3)兴趣广泛,但注意力易分散、转移;(4)自尊心强,但自卑心理较重 。由此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学生的模式必然要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本人结合工作中的体会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谈谈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及如何切实可行的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一)化学学科特点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做实验过程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一样,研究性学习也要进行选题、收集信息、实验验证和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查阅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假设或猜想,设计合理的化学实验,并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来进行验证与研究,得出结论。所以,化学实验过程不仅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方法借鉴。

(二)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既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泛泛而学为探究式学习;变随大流学习到个性化学习。

高职学生拥有充裕的自主时间。但很多高职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课余时间。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余生活质量,促进其个性成熟、人格完美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担当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较高,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承担过各种层次的科研项目;且大多着眼于对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高职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可以将他们自己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有很大帮助。

(四)高职院校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职教课程模式强调以人的职业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相对完整,不仅有实验室,还有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的理解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及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此外,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与化学相关的课程外,还开设了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又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这些课程和资源既丰富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二、如何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科学进行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

化学研究性学习不等于化学研究。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学生像化学研究人员那样去揭示新的规律、做出巨大的发明或发现,造福他人。对于学生来说,研究不是目的,只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一个途径。对高职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则是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

第7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杨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

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第8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兴趣,学习自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资料的查询与收集,合作小组的组成到活动的具体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控制,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表现在对学生研究方法指导、研究难点的点拨、研究条件方面的支持和对研究结果的评价上。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独立研究,组成研究小组进行集体攻关,调查研究,实验验证,以及理论探讨等等.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课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相应的学习形式.相比于传统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有了更多的“自选动作”,不再只是根据教师的权威进行单一的“规定性的动作”,学生的学习形式更为灵活,更显得丰富多彩.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和“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一是重实践,二是重开放,三是重探究,四是重自主,五是重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是研究和探究。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自助查询收集资料、搞调查、做实验、走访专家等,并对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形成研究报告,得出研究结果。学生从学习活动中拓宽知识面,学会了研究的方法,获得了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更接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主动的学习,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通过发现和探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关爱自然、关心社会、尊重生命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研究的过程,以学生参与程度等为评价的依据。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它在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学习活动,其重点不在研究的结果,而在于学习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过程,通过研究的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情感,并以研究为依托,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达成学习目标。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学生探究提供机会。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生活等方面问题的积极思考和感悟,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在观察分析、探索等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求得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的品质,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和不断探求的进取精神。

(2)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收集,利用和整合信息,获取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进而获取知识,逐步提高收集、分析、利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成果。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相互沟通与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体验到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快速获取信息,达成学习目标,从而认识到合作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发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4)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从而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5) 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观。我们的基础教育过于偏重于以应试为目标的接受性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两强两弱”(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弱)之现状。研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挑战,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强调实践体验,强调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归结为一点即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互动性和过程性是研究性学习呈现出的亮点。

第9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误区;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开展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中具体实施方式

1.课堂探究活动,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和交流,而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最后进行验证反馈。这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在伴随着“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的,而研究的前提是有问题。因此,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师生要有问题意识。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此活动形式的实施具体操作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以学习“必修1--商品的概念”为例来加以说明)。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商品”概念时,我逐步向学生抛出以下四个问题:问题(1)水、空气、阳光是不是商品?问题(2)农民生产的粮食是不是商品?封建社会时,农民把一部分粮食当作地租交给地主,这部分粮食是不是商品?如果把一部分粮食赠送他人呢?问题(3)某皮鞋厂生产的一批皮鞋,当它们放在仓库中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运到批发市场供零售商买卖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零售商放在店面上出售时,是不是商品?问题(4)一个同学在教师节时买了一束花送给老师,在这整个过程中这束花是不是商品?

其次,展开探究活动。即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辩论、角色扮演、交流等活动,主动去开展探究、寻找答案。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形成系统结论。即在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上述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如,上述问题(1)的结论是:商品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问题(2)的结论是:判断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在于它是不是用于交换,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问题(3)的结论是:“用于交换”的含义是指“生产的目的是用于交换”,因此无论是放在仓库还是放在柜台上,只要生产皮鞋的目的是用于交换而不是自己使用时,它们都是商品。生产目的也可能与实际用途不一致,如果生产目的是用于交换,但生产出来以后却用于自己使用,也就不是商品了。问题(4)的结论是: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第四,验证结论,反馈信息。即进一步用上述结论去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的第二次飞跃,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反馈探究效果。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举一些其他的例子,让另外一些同学来回答或判断,验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反馈学习效果。

2.相关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一般是就一个教学单元或与若干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特定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学生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研究。其实施的流程是:选择课题——制定方案——研究过程——撰写报告——成果评价与展示。专题研究不仅对于丰富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大有补益。

二、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

1.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研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不少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注入式、题海式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去争取考分的优胜、升学率的优胜。在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的狭小范围内,课题的制定多为教师闭门造车,因此很难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特点,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个性,在这种观念下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只是形式而已。

2.用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去对待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或探索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然而长期以来沿袭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学生,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师对学生是知识的灌输者,这种教师代替学生主体地位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把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对立起来去搞研究性学习。所谓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以高中政治知识为主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高中政治必要的延伸和拓展,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体系科学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从静态的角度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比较扎实而又系统的知识,但与此同时,这种单一的学科课程会使学生与实际生活相隔离。

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往往受高中会考、高考的牵制,只重视课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从动态角度引发学生追踪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感受创造的喜悦。研究性学习课程恰恰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变化和发展。因此,能否正确看待研究性学习和高中政治课程的关系将直接影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4.用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研究性学习效果。学习评价是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少家长、教师担心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他们只重视政治学习的卷面成绩和短期结果评价,不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甚至担心或怀疑政治研究性学习过程学生是否真地在开展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殊不知,高中学生学习上已有很强的自主性、主动性,而且对社会现象问题有较强的鉴别、分析能力。应该鼓励支持他们深入实践,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即使有时不一定能获得多大的研究成果,但参与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创新营造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采取的对策

1.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摆正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不平等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引导、培养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用所学政治理论去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思想空间。

2.政治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实施过程要依赖许多信息资源,并要在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以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要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从而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3.要确立恰当的课题。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政治学科、学习热点、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兴趣原则。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即要求课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三是可行性原则,即要求课题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4.要摆正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位置。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