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精选(九篇)

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

第1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资队伍素质,2018年暑假,根据教育局安排,我镇将于8月21日开始教师培训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于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教师。

三、培训分工

暑期教师培训包括镇级集中培训和各校校本培训。镇级集中培训由中心学校派送或实施,校本培训由各学校具体落实。

四、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镇级集中培训

全镇分三个会场,中心学校委派人员核查各校教师考勤(各校自带考勤记载表交中心学校工作人员负责签到),各会场作息时间为8:00时至11:00时,下午教师撰写培训心得等,

8月21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钟璐、张军峰),中心学校项东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8月22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钟璐、张军峰),中心学校项东组织。

8月23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高红兵、杨丹),中心学校申先黎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二)分校校本培训(8月24日-27日)

1.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为主题教育。

各学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为主题,开展主题讲座、演讲比赛、撰写体会等活动,全面领会新时期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时间不得少于1天。

2.教学业务培训

教学常规与技能培训

各学校要针对教学常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小学以校或中心小学为单位统一组织,中学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不得少于1天。

学科专题培训

为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校本培训应采取专题讲座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蹲组领导要亲自过问,学科教研组要认真筛选培训课题,严格遴选培训教师,确保培训效果。不得少于1天。

3.班级管理与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各学校要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班主任论坛等形式,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培训,夯实班级管理技能,创新班级管理形式,提高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水平;要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生发展进行研讨。不得少于1天。

4.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全员培训

各学校要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平台8月15日开通机会,组织教师集中研修和自主研修,重点学习备课磨课,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整合,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5.分享交流

教师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培训心得,学校组织交流评比,促进教师及时内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培训是暑假期间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校长要亲自抓,抓具体。各校要提前安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安排好培训日程,于8月20日前报中心学校谢远均收;要精心组织好每天的培训,强化纪律,确保培训工作扎实开展。

(二)明确专题,责任到人

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取决于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的遴选。暑期前,学校要通过教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途径,筛选培训内容,确立培训专题。由兼职教研员、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班主任和教师等认领培训专题,或由学校指定培训教师和培训专题,每位培训教师务必提前准备,精心备课,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并在培训前半个月交由学校审核,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机制,改善环境

各校要在暑期校本培训前,对培训会场进行升级改造,要安装空调和饮水机,调试好电子白板和音响,确保培训环境干净、整洁、温馨,让教师学得安心、舒心。要根据培训效果和参训情况,对教师进行考评考核,从而建立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督查,确保效果

中心学校统一部署,包校领导要深入学校,对校本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8月24-27日,每天下午五点前,各校分管继教工作的领导要将培训现场和考勤记录(注明具体日期)的图片和视频发送到唐镇继教工作群,作为学校培训工作考评的主要依据。

(五)落实经费,严格考评

各学校要根据培训专题,为培训者和参训者购买必要的培训资料,提前配发,便于培训者、参训者备课交流。培训结束后,将利用开学检查的时机,对各校的培训工作进行考评(要有署假教师培训专档),把考评情况纳入年度教师教育工作量化体系,作为评选先进的否定依据。

 

 

 

第2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心理发育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该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特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提高个人修养。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是课堂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每一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去,保证每一个专业都有一定的课时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教育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高职高专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标准、情感调节策略、人际交往常识、自我意识、优良意志品质等内容。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会正确的心理调解法,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在双休日设立心理教育讲坛,介绍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性质、工作原则,还可以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专题,让学生积极应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树立起自信,进而正确评价自己,合理进行人生定位。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借助节日或者时机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考试前期,学校可以组织考试心理讲座;在毕业生就业前期,学校可以组织就业心理专题讲座;在三八妇女节时期,学校可以开展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等。再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时候,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在健康调查中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学生咨询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解,以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针对的不足。

三、实施团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学校应该建立心理辅导模式,切实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否则一切的理论教育和专题教育仅仅是纸上谈兵,很难发挥作用。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来看,应该充分结合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的模式,促进心理辅导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心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都允许的情况下,并征求学生的同意之后,对于存在同一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集体辅导,不仅节约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还提高了辅导效果。一般来说,学校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可以让10个人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开展生动活泼的团体心理活动,使得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其中得到宣泄,进而相互了解、关心,增强自信,增加勇气,提高心理素质。其次,针对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学校应该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心理困境,树立健康完整的人格。而这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普查出来的,通过对这部分学生建立心理健康问题档案,定期让学生参与个别咨询和辅导,全面跟踪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和状况,对于心理严重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第3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关键词】 创新社会管理;成人通识课;开放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58—05

一、成人通识课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的背景与目的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提出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公民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成人教育“以个人的发展与完善、适应社会变化、促进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重任”[1],在创新社会管理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识教育是近代西方大学普遍推崇的教育方略和教育思想,它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和所有学科准确的一般性知识的教育,是把有关人类共同生活最深刻、最基本的问题作为教育要素的教育”[2],是“人人必须接受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3],是为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专业”的合理知识结构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全人”教育。相对于“有用有所难用”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无用无所不用”,是高等教育“培养人”的使命所在。在成人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提升成人基本素养和通用能力,抵御职业风险,增强就业竞争力,是教育目标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要求,也是成人高等院校突破发展瓶颈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

通识教育在西方各国研究和实践较早,被许多学者广泛地应用于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北欧各国有专门的成人通识教育机构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国内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据1994年以来中国知网数据统计显示,1994—2000年间理论界对通识教育关注较少,2000年发文数量有所增加,2003年发文数量相对大幅上升,每年发文数量在40篇左右[4],普通高校2006年前后开始普遍关注和重视全日制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当前,国内成人通识教育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只有少量成人通识教育研究论文散见于各种刊物,所实施的通识教育处于专业教育的点缀或装饰阶段,已有实践甚至未触及通识教育的根本精神,成人通识教育理论和实践严重滞后于成人教育发展。

成人教育的龙头学校——中央电大为提高成人开放教育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满足更多学生兴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在2009年秋季开放教育本、专科教学计划中首次设置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与技术、个人发展与兴趣等四大类共80门通识课程目录,由各省级电大自主选择课程并负责课程资源建设。台州电大隶属的省级电大——浙江电大从本、专科80门课程中选取并建设了20门课程供全省电大系统各级学校自主选课。开放教育通识课程由于开设时间短,理念认识和理论研究相对缺失,课程资源比较缺乏,部分师生不够重视,有的粗浅理解为是在原来教学模块中另选一门选修课而已,甚至有“2个学分随便应付”的心态。理念上的认识不足和科学理论指导的缺乏使教学实践中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和被动性时有发生。为使全校开放教育学生能学、可学、乐学通识课程,探寻成人通识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向通识教育目标迈进,台州电大在2010年秋季开始把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列为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教改项目),成立教改项目小组,探索构建成人通识课的教学新模式。

二、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一)调研论证,明晰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理念与目标

台州电大教改项目团队成员查阅大量国内外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西方国家和我国台湾的成人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了解国内各级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现状,并就本校全体开放教育学生的通识课学习意愿与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和代表座谈。根据调研论证和开放教育学生现实需要进行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人人能学,人人可学,人人乐学”为导向,让学生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和训练,使其具有“可以发掘更多知识的能力,具备可迁移的跨学科的适应能力”[5],为成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整合资源、多元教学,建构通识课教学新模式

1.“整合资源”主要表现为“课程开设统筹,教学师资共享,教学服务协作”

依据通识课教育本质和学生规模,为优化教学,学校通识课程开设本、专科两个层次,学生选修课程时只分层次、不分专业。打通不同专业通道,即同一层次选修学分的课程不受专业限制,每学期为要修学分的同一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统一开设课程,具体课程选择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统筹安排,每个层次在省电大提供的10门通识课程中按需选择课程。教学根据课程特点从全校师资中择优安排,有些课程聘请校外优秀师资参与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服务协作是教学、教务、学生管理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为通识课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支持服务。

2.“多元教学”即采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考察+学习辅导”等多种教学形式

一是专题讲座,普及、激趣。由于开放教育学生面授学习时间有限,而且通识课选修人数较多,精彩的讲座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知识传递和兴趣激发的最佳效果。教改项目团队深入研究,精心策划课程讲座的选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听讲人员积极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单门课程在讲座内容设计上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并往系列主题纵深拓展。如《地域文化》课程系列讲座之一的主题是“浙江地域文化入门——从我们百代之前的祖先谈起”,即以浙江良渚文化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文化源头的好奇;《地域文化》课程系列讲座之二的主题是《台州文化漫谈》,则侧重对台州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本土名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课程综合选择上力求统筹兼顾:既关注社会热点,如2011年春季《经济学与生活》课程讲座主题是“通货膨胀!政府怎么办——通货膨胀的影响及货币政策”,2011年秋季《实用法律基础》课程开讲“婚姻财产漫谈”;又聚焦日常生活,如《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个人理财初探》、《如何爱孩子》等主题;还考虑个人发展与兴趣,如《社交礼仪》、《领导科学与艺术》、《演讲与口才》。精心选择主讲人,要求知识与口才并重,专业与普及兼顾,避免学究式的高深知识介绍,代之以主讲者的深入浅出及风趣幽默的个人魅力,让讲座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是社会实践考察,体验、反省。社会实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身处实地的考察,体悟山水人文精神,反省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改善品质。一个主题就是一面旗帜,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即包含其中。如《地域文化》课程实践考察活动设计的“走近佛国仙山,探访诗踪道源——天台山文化实践考察”,重在探寻台州文化中的佛道渊源;设计的“千年府治,文物日常——临海古城文化实践考察”,重在体验文化在当下的影响及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了解台州文脉的绵延。实践考察时除了课程责任老师和旅游、中文等专业教师随队指导,还特邀当地有名望的地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实地讲解介绍,以期更好地深入理解文化的精髓。

三是学习辅导,系统、深化。每门通识课程除讲座外均安排适量面授辅导课,为学生构建系统课程知识,为自学解疑答惑,指导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测试。另一方面安排远程教学辅导,由课程责任教师通过电大在线和QQ群及微博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日常答疑和自学指导服务。

(三)团队攻坚、整体运作,构建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保障体系

1. 组建教改项目研究和管理团队

团队以教改项目小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构成,分别是主管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务处长和开放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科长、课程骨干教师等。他们长期从事开放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对开放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成人通识课程教学研究充满热情。合理的研究和管理团队结构不仅保障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科学性,也为教学模式改革实践顺利推行提供了组织保障。教改研究团队定期召开研讨会,对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坚持每学期对开放教育学生、课程责任教师、外聘专家、管理人员及班主任进行调查,收集反馈,在每学期通识课程教学结束后总结经验并进行新一学期的选课、选师及主题讲座、社会实践考察等有关工作的安排部署。

2. 组建教改项目执行团队

通识课程开设统筹安排后采用多元化教学,选修学分的人数较多,加上又倡导不修学分学生跨专业、跨层次参加每学期通识课的学习,使得专题讲座和社会实践考察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的艰巨性尤为突出。为保障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顺利推行,组建了项目执行团队,以教学科、教务科、学生科负责人和课程责任教师、班主任构成。具体执行工作由教学科牵头负责,课程责任教师负责具体课程,其他人员负责执行性事务,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为集聚讲座和参加实践活动的人气,每学期第一次通识课讲座前都专门召开团队成员会议,要求精心安排、多管齐下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如张贴讲座宣传海报;通过班级QQ群、群发短信、电话等通知;社会实践考察则在主题设计、任务布置、指导人员配备、学生组织、交通服务等各方面都详细地计划和安排。

3. 制定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制度规范

2011春季学期结束前,教改项目研究和管理团队根据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实际情况和调研、座谈反馈结果,对课程的开设、教学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定了《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程开设及其管理办法(试行)》,较详细的规定了课程开设方式与流程、课程讲座和实践考察的组织实施、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等,使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步入初步规范化阶段。2012秋季学期,在总结4个学期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基础上,制定了《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程开设及其管理办法》,对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进行了更加全面和具体规定,执行性更强,使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进入规范化阶段。

(四)优化师资、拓展资源,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可持续性

为优化师资结构,针对课程特点首先对校内优秀师资进行专业摸底;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找寻与课程相关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人士以及职业经理人的信息并建立联系;三是要求课程责任教师随堂听课观摩学习,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截至目前,针对现有课程建立了备案登记在册的校内外近40人的优秀师资库。

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注重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拓展和丰富通识课程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对每门课程的讲座和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分步推行,每次讲座与实践活动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又是课程系列主题的一部分。每次讲座和实践活动都安排专人全程录像,并刻制成光盘收集归档和上传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积累和拓展课程学习资源。此外,鼓励课程责任教师自建和参加省级电大课程资源建设。

(五)营造氛围、创设条件,发挥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放大效应

讲座现场悬挂主题横幅,讲座和实践活动现场摄像与全程录像,学校或学院领导主持讲座并参加听讲,全体选课班级专职班主任随堂听讲,任课教师参与听讲,教改项目小组成员与开放教育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要求在通识课程面授、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全校开放教育学生都不开设其他课程,动员和鼓励不修学分的学生参加学习。同时在“台州电大在线”平台专门开设了“通识课程与讲座”专栏,及时将讲座和实践考察活动视频上传,供学生随时点播学习与观看。按照每学期2-3门课程计算,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两年半的时间除了要求必选一门通识课程外,还有机会选听10余门不同课程的专题讲座和参与多次社会实践活动。

三、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成果与反思

(一)教学模式突出特色、彰显文化,向着通识教育目标迈进

打通专业通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根据现有条件和学生现实需要有所取舍选择课程,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拓展学习资源提供等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丰富了通识课程的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通识课程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精彩的主题讲座和亲临其境的实地考察交流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课程的热情倍增,在全体开放教育学生中产生了鲶鱼效应,由不参加到开始参加,由一次到多次,不能参加面授和实践活动的到电大在线平台参与视频点播学习也变得积极了。近4个学期学生参加讲座签到、参与实践考察和视频点击等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听讲座到课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改革初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超过50%,远超此前作为一门普通选修课程时30%左右的到课率,位居开放教育所有面授课到课率前列;视频点击率呈倍增趋势;参加实践考察人数成倍增长,详细数据见表1。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而且发挥了实体校园和远程网络校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促进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开放教育学生讲座文化正在形成,通识课教学的正能量效应不断放大,向着通识教育目标迈进。

(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成果具有应用推广和共享价值

为了解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成果的应用价值,在每次通识课讲座、实践考察结束后及学期末三个时间段,向学生发放“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满意度评价表”,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的持续推进,新的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按照满分5分计分,评分在2分以下的只占10%左右,评分在4分及以上的超过70%(见表2)。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管理方法可为其他基层电大通识课教学以启示和借鉴,从而共同推动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通识课课程资源可以共享,从而不断丰富和拓展通识课程学习资源。此外,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成果可为探索其他课程模块的教学改革提供启发,使开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

(三)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和教学、研究人员的发展

一方面,教改促科研、科研为教改服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提供对策,促使教改研究人员不断主动学习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过程促进教学、研究人员教育观念的转变,并不断产生新的研究启示,发展了他们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教学和科研水平,个人整体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在近两年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教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为教学模式实践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体研究成果见表3。

第4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的有关精神,结合全南县的中小学思政教学实际。现决定举办2021年全南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

深入贯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对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中学思政专任教师或兼任教师及班主任教师200人

小学思政专任教师或兼任教师及班主任教师200人

三、培训时间

2021年9月16日—17日(小学、中学分班同时进行)

四、培训地点

中学培训地点:全南二中大会议室

小学培训地点:全南四小报告厅

五、培训日程表

小学思政教师培训日程安排表(暂定)

日期

时间

培训内容

第1天

上午

08:00

报到

08:30

开班仪式:奏国歌、领导致欢迎辞、带班领导开班讲话、授班旗。

09:00

专题讲座:《落实讲话精神,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授课:

下午

14:30

专题讲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策略》 授课:

第2天

上午

09:00

专题讲座:《学思践悟合力育人》授课:

下午

14:30

专题讲座:《小学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授课:

16:30

结班仪式:汇报交流培训体会,畅谈收获感想,总结培训工作情况。

17:00

结束

中学思政教师培训日程安排表(暂定)

日期

时间

培训内容

第1天

上午

08:00

报到

08:30

开班仪式:奏国歌、领导致欢迎辞、带班领导开班讲话、授班旗。

09:00

专题讲座:《初中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授课:

下午

14:30

专题讲座:《思政课变革:提升育人品质的力量》授课:

第2天

上午

08:30

专题讲座:《让思政课鲜活起来》授课:

下午

14:30

专题讲座:《思维可见过程显现——指向深度思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例谈》授课:

16:30

结班仪式:汇报交流培训体会,畅谈收获感想,总结培训工作情况。

17:00

结束

六、参训要求

1、各校学分管理员须在9月20日之前在学分系统里上报参训学员信息。

2、因县城学校参训人数较,为节省时间,请县城各学校自行组织签到,签到按上午和下午分开签到并于讲座开始前交给跟班人员,签到表格式见附件2。

3、乡镇学校参训教师由跟班人员组织签到。

七、经费开支

第5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中职德育座谈会讲座比赛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由于社会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学校一般会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实力之上。然而,专业技能之外的品德素质却是学生得以长久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和支柱。在现实的环境中,大部分中职学生往往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大多有一些缺点和坏习惯,在品德修养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社会对学生的品德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之间便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以便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中职德育教育可以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共同完成德育目标。

一、定时召开座谈会

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必须首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可以采用定时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了解学生详情的基础上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第一,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便捷地召开座谈会。由于学生的人数一般比较多,因此即使教师想要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如果负责教师只是将重点锁定在个别学生的身上,不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不公平的待遇,而且也不利于真正的德育工作的展开。在这样的现实困境面前,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情况。在分完组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组内选出组长,然后由组长负责观察小组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小组同学遇到的问题。

第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召开座谈会。首先,教师可以召集所有的组长开展会议。一般而言,组长比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能够更加全面而直接地接触到小组的同学,也能够对同学的具体情况有一种详尽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所有小组的组长聚在一起开展会议,让组长各抒己见,谈谈自己所在小组的同学的品德修养情况。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发现到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品德问题,也能够帮助各小组长找到解决本小组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召开一对一座谈会的方式。在大致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可以针对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同学,单独与之进行座谈交流,在深入和直接的探讨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及时开导学生,处理学生的问题。最后,教师可以让存在相同问题的同学聚在一起,分享自身的看法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容解决较多的问题,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同龄人相似的经历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共同的讨论中开拓问题解决的思路。

二、开设专题讲座

座谈会能够让负责德育教育的老师掌握学校大多数同学的情况,并且对出现的品德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然而,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接受更加深入的德育教育,以便从更高的层次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那么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可以调配多方的资源,为学生开设丰富的专题讲座。在中职教育中,学校往往会将主要的财力投放在与技能相关的资源上。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文环境的浸染相对于技能型资源,往往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能力让校方充分认识到人文环境的营造的重要性,加大对人文资源投资的力度。

第一,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邀请外校著名的演讲家到校演讲。例如,在中职教育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不太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以及学会尊重他人。因此,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可以邀请校外著名的演讲家开展关于“自我与他人”、“感恩”、“尊重”等话题的演讲。对于演讲家而言,他们一般能够调动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生命体验,为学生带来精彩的听觉盛宴。学生在这种主题明确的演讲中,也能够从中打开自身的眼界,丰富自身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在他者与自身的关照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了日后改进的方向。

第二,教师可以根据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邀请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开展对应的讲座。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引发了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而处在社会中的人群也会相应地染上多种多样的毛病。这种社会问题同样也会间接地影响着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除了解决本校学生存在的显性问题,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达到这个德育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事件以及存在的问题,邀请本校资深研究专家为学生带来思想撞击的讲座。这种讲座不仅能够因为贴近实际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因为睿智的分析刺激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丰富比赛项目

座谈会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师生交流和视野开拓的氛围中提升自身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然而,在座谈会和讲座的形式中,学生毕竟还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接受教师为他们提供的种种。因此,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那么教师必须让学生占据主导性的作用,在一种主动接受的环境中让自己的修养更上一层楼。在这样的情况下,丰富比赛的项目便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这种现实需求的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对比赛项目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班级代表调查学生的兴趣取向,尽可能地举办能够符合大部分学生口味的比赛项目,真正做到比赛为学生而服务。然而,除了学生感兴趣的比赛项目之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德育的目标,比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根据德育的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对应的比赛形式,从而真正让形式和内容相统一。一般而言,既能满足中职学生的需求又能够紧密地结合德育内容的比赛项目包括辩论赛、演讲比赛、方案设计大赛、三下乡实践比赛等。在确定比赛的形式之后,教师要结合本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明确规定比赛项目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导向。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紧张的竞赛气氛中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加强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参与比赛中感受到人情的种种,从中汲取到自身做人做事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中,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和情况,以耐心和爱心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德育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打开新的思路。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小组的形式了解具体学生的情况,并且采用多种模式开展座谈会,直接了解学生的详细问题,并且及时为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其次,教师可以联系多方的资源,为学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不仅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比赛项目,让学生在一种主动性接受的环境中领悟德育的内容,同时在亲身的实践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将这三者进行综合,中职德育教师便能够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真正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翟永清.关于中职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1).

第6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的进程,立足校本,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对象

校本培训的对象为本校的教师,但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培训必须分层次进行。

1、组建一支实施校本培训的核心队伍,校长必须是核心队伍成员。这支队伍(大约占全校教师10%)应该接受过较高层次的培训,或者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龙头。

2、培养一支大约占全校教师30%以上、各学科兼有的骨干队伍。这批队伍将是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推广新课程的师资“校本培训”的主要“师资”队伍。

3、面向全体,采取多种形式,自上而下的逐级培训与自下而上的“问题研究”策略结合。通过培训活动与互动参与,以及问题、课题探究活动等,达到在研究与实践中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目标。

四、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重在提高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因此,内容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性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标解读。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与手段。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因此,各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等。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该学会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教师的这种教学与研究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亲身参与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校本培训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研究与行动合而为一,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发展。这样,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素质提高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教学的外部行为上,而且能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五、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专家讲座——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

骨干教师讲座——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

3、教学示范(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课程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4、案例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

案例分析与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有利于学科课程的专题组织研究,重在探讨理论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

5、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6、问题沙龙。提炼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组织部分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课题研究、问题沙龙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重在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点”、“一年级刚入学学生能否组织有效活动,如何组织”、“统一要求与关注个体——课堂教学管理”、“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语文课如何落实面向全体”、“艺术课如何实施小组合作”等问题展开探讨。

此外,还可以通过经验交流、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六、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可以利用开学前的准备周,每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

2、教研组研讨——合理安排课程,按照学科组每周安排一个半天的空课时间,专门用于校本培训。

3、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不定时进行。

4、中心组探讨——组建学校教科研中心组,开展“问题攻关”,每个月不少于一个单位时间。

5、校园网传输——力争建起校园网,让大家在校园网上及时信息进行交流。

七、资源开发

1、师资队伍建设

(1)请进专家培训。有条件可以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条件不足可以购买专家讲座光盘,通过观看专家讲座进行培训。

(2)外派骨干培训

选派一定量的骨干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市级的培训。这些派出培训的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前卫一族,是最佳的校本培训资源。他们参加培训后结合教学实际开讲座,培训其他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带头、示范;承担相应教育科研任务。

(3)利用资源培训

利用各种培训机会(观摩活动、竞赛活动、培训活动)、利用各种教育刊物、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和信息资源学习、培训。

(4)校际之间的师资交流。

2、硬件资源开发

确保经费投入。

(1)购买课改学习资料,尽量做到人手一份;

(2)订阅教育教学刊物;

(3)从电脑室网络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八、组织保障

立足校本的培训不同于外派培训,必须有组织机构,有相应的制度,才能保证校本培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机构。校本培训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由校长亲自抓。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各科组组长、骨干教师及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分工负责抓好培训的各项工作。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考评制度、奖励制度,把校本培训和教师的年终考评及岗位职务晋升结合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校本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把校本培训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更多地争取提供、推荐让教师展示自我的各种机会。

九、家长培训

我们认为,有效地实施课程改革,家长学校的配合作用不可忽略。因此,应该把家长纳入校本培训的对象范围,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对他们进行培训:

1、家长学校分期、分批组织召开家长会,宣传课改,了解课改。

2、给家长发放资料,学习课改知识。

3、举办“开放日”,让家长体验课改、参与课改。

4、通过家长学校,组织收看课改专家讲座,研讨教子方法。

第7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必不可少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缺一不可。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职业高级中学的思想教育阵地,政治教学和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政治教学,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成为思想品德素质过硬的劳动者,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科学的方法论,有崇高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职业中学加强政治教学和德育工作,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且高质量的人才产品,而不是社会的次品、赝品和危险品。

二、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切实加强政治课教学

针对职高学生课程多,相比较学时少,同时又要加强专业实作能力训练和应对高考。学校在保证专业课和高考文化课学时的同时,应改变以往政治课大一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专题讲座教学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使政治课的教学讲座化、专题化、课余化,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对政治科目的兴趣。具体说来就是对学制为三年的职业中专学生,只在第一学年开设课堂政治教学,主要内容为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则在每周利用固定的晚自习时间进行专题或讲座(第二学年内容为国情党史,第三学年内容为就业常识和法律法规);对学制为两年或两年半的学生(主要为职高层次)则不再进行课堂政治教学,每周利用晚自习排出专门时间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学政治基本常识、国情、时事政治、就业常识和法律法规);对一些特殊专业更应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比如军警保安专业,学校不但要加强政治讲座教学,而且还应在课堂上辅以军事政治常识等内容的教学。总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育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

三、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课教学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为本。在职业高级中学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抓住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到社会上能胜任工作,同时又有根据自己情况升读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尤其是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进步并适应社会变化。开展素质教育,实践"三减"可以切实减轻职高学生和作业负担,考虑负担和过分的心理生理压力。学校对学生政治学习的考评以讲座听后感、指定课外兴趣政治读物读后感以及时事短评、学期总结等形式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广泛的选择空间,不拘一格,全面发展;同时又在学校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不至于偏离学习方向,接受正确的、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课教学,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全面提高职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重点之一就是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要建设名牌学校专业,关键要有名师工程。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对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有较好的掌握,而且要对专题讲座教学进行探讨和掌握;要求教师不断地接受知识、更新知识、细化知识、大力提高编制讲义和演讲的能力水平。在学校中培养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名嘴和铁嘴"政治教师。同时,讲座化教学以大课形式进行,既减少了学生课时负担,同时也减少了政治课老师的周工作时间,让他们能够进行更精的业务钻研和更全的知识更新补充。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名师的能师。

五、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有利于学校德育环境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同时期,政治课根据不同的要求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专题和讲座,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国情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把一些热点、焦点和重点问题讲清、讲透,使学校具有和谐健康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校思想稳定学习努力,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六、开展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8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举办品牌文化讲座逐渐形成一股热潮,有些高校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不仅在本校师生群体中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在高校所在地及周边地区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号召力。开展较早以及影响力比较大的品牌文化讲座有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敬文讲坛”、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三春湖讲坛”、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南湖讲坛”、福州大学图书馆“嘉锡讲坛”等。不过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推出的讲座品牌,只是为了追赶热潮,离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文化讲座还相距甚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将结合实践和相关调研,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探寻高校图书馆创建品牌文化讲座的发展思路。

1高校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的内涵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讲座主要是读者培训、资源利用、检索技能等方面的讲座,是为了满足读者馆藏利用的相关需求。品牌文化讲座作为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旨在为学生普及通识文化教育,讲座内容更加注重通识性、实用性、互动性。在主讲人选择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讲座多由参考咨询馆员担任主讲人,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充分利用名人效应,邀请各行各业知名的专家学者、名人大家作为讲座的主讲人,既保证了讲座质量,又能吸引众多校内外师生,满足他们对于多元化知识内容的渴求。

2高校图书馆举办品牌文化讲座的意义

2.1图书馆延伸服务领域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馆藏资源上面,还在于其空间场所的功能提供。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重地和形象窗口,不再将自己的服务功能仅仅定位于为全校师生提供借还书服务,而是充分发挥其空间和资源优势,为学校发展提供科研支撑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教育培训服务。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展览活动、讲座培训等,进而提升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图书馆举办品牌文化讲座,可以为专家学者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获取课外知识、接受文化熏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新渠道。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图书馆、留在图书馆,转变当前因海量数字信息的冲击而使图书馆馆藏资源不断受到冷遇的状况。

2.2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

所谓人文素养,指的便是人文社科方面的素质与修养。大学生群体虽然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学到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但是人文素养的提升更多要来自于课堂以外的启迪。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滋养,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之一,通过举办品牌文化讲座,可以达到传播先进文化,提供思想交流、开拓学生视野的效果,进而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式由一般的文体活动向更高层次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向发展。

2.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育人要求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概念。要求高校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建立德智体美一体化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国,就要求高校以”三全育人”的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讲座,使广大读者既能在图书馆收获知识,又能得到心灵和情感的升华,这正是高校图书馆承担“服务育人、文化育人”要求的体现。

3品牌文化讲座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注重于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文史哲艺等方面的通识文化教育熏陶,主讲人多来自于校内或校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文化讲座的品牌效应,邀请的校外专家学者的比例一般占到一半以上。有的高校还会邀请名人影星等作为主讲嘉宾,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敬文讲坛于2019年9月邀请著名影视演员、主持人喻恩泰先生为该校师生带来了来一场题为“艺术”的精彩讲座,现场听众达到了500余人,听众们热情高涨,反响热烈。不过,很多高校图书馆推出的品牌文化讲座,由于举办时间较短,以及投入的资源有限,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讲座的品牌打造,笔者结合自身所在学校实际和相关调研,总结出以下几点限制高校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发展的制约因素。

3.1缺乏足够经费举办高质量文化讲座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辅单位,每年受拨的经费有限,除了购买纸质书刊占用很大比例经费额度外,近些年电子资源数据库尤其是外文数据库的采购成本逐年攀升,即使是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也日益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纸质图书采购和电子资源购买占了图书馆经费的大头,留给用于邀请专家学者的活动经费有限,而且主讲嘉宾的名气和影响力越高,出场费自然也越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去邀请更多的知名学者以及举办更多场次的文化讲座。

3.2讲座品牌效应亟需打造

图书馆举办讲座等活动的传统宣传途径主要依靠网页和校园海报,但是几乎没有学生会每天访问图书馆网站,另外,由于校园内张贴的海报种类众多,社团活动、考研培训、各类通知等海报令人目不暇接,海报的真实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何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前来聆听讲座也是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存在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是“被自愿”来参加讲座的,他们参加讲座并不是因为对讲座主题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达到学校规定的学时要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讲座,乃至成为讲座的“回头客”,是图书馆文化讲座真正成为品牌讲座的关键。

3.3讲座主题难以迎合学生兴趣

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一般都是由图书馆某个部门负责策划,且工作人员多为馆员兼任。因为馆员们还有常规工作要做,对于讲座的前期策划等就无法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讲座的主题一般也由主讲人自己提供,然而每个高校的学科侧重各有不同,综合类校、理工类等不同高校学生的学科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感兴趣的讲座主题也就因校而异了,比如某位目标主讲人在师范类高校讲授的一场解读史学著作的讲座大受欢迎,也许在理工类高校同样讲授时效果就不会那么好了。

4创建品牌文化讲座的建议

4.1多渠道宣传,扩大讲座的品牌效应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及时将讲座的宣传预告通推送到学生群体中。通过学生组织帮助开展宣传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组织人手多,积极性强,更贴近学生群体,宣传效果会更加直接高效。此外,图书馆网站首页上可以专门开设一个品牌讲座的专栏,将讲座的宣传预告和后期报道集中放在专栏里面。除此之外,也应该注重开发讲座的衍生产品,比如主讲人讲座视频录像、讲座课件、名家书刊等,这些都是可供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进行二次传播的宝贵资源,对于丰富和提高图书馆品牌文化讲座的内涵和多元化功能构建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4.2选拔专职工作人员,组建高效讲座服务团队

高校图书馆应将举办品牌文化讲座纳入到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中,并且成立一个专门的讲座服务团队,专职承担讲座的组织策划工作。一场品牌文化讲座的举办是一个复杂且繁重的工作,包括联系讲座人、安排讲座人行程和住宿、海报的设计制作、校内宣传、讲座现场的组织和秩序维护、撰写讲座内容的通讯稿和后期报道等。这些工作对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也要求较高,因此承担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选择组织能力强,沟通能力好,表达能力强的馆员作为团队成员,这样团队成员在进行讲座的前期准备时,可以分工协作,保证讲座的高效开展。

4.3做好选题调研,兼顾不同学生群体需求

高校图书馆讲座的目标受众主要是高校的在校生以及学校的教师群体和教辅人员等,学生群体又可以划分为入学新生、应届毕业生、工科生、文科生、艺体生等。因此讲座在前期的主题定位和主讲人选择时,针对目标受众的综合状况和客观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尤为重要。在前期的讲座主题策划时,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结合学生的关注重点,紧贴实际,紧跟形势。比如6月份大学生毕业求职季、9月份新生入学季、10月份考研报名季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当前感兴趣的讲座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带来他们最需要的讲座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本学年所在年份的重大活动,紧跟时事热点设计讲座主题。

第9篇:学前教育教师专题讲座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党课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22―02

党课是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加深对党的了解,培养对党的感情的主要渠道。搞好大学生党课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党课教育,我们设计了大学生党课教育开展情况与效果的调查问卷。问卷以党课教学形式、党课教学内容为主,确定了20个题目,并于2012年5月,我们在新疆医科大学选取了临床学院、口腔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工程学院、公卫学院6个学院,涉及8个专业11个民族400名在校正在接受党课培训的本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召开大学生座谈会1次、党务干部座谈会1次,对新疆医学生党课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当前新疆医学生党课教育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引导措施,使新疆医学院校党课教育取得实效。

一、新疆医学生党课教育的基本现状

党课教育,是每个党员入党之前都要接受的一种教育,目的是从思想上提升个人对党的认识,加强个人的党性修养。因此,每个要求入党的大学生都应该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党课教育。笔者通过在新疆医科大学的调查发现,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党课教育的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一)党课教育坚持常态化。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医学院校党组织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党课教育,每学期都安排时间及教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训期满,合格的学生会发结业证。此次参与我们调查的学生都是正在接受党课教育的学生,他们均表示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既加深了他们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学生接受党课教育的时间来看,新疆医科大学每学期安排学生参加党课的时间保证不少于8次20学时,这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也相符合。78.9%的学生认为党课培训的整体效果很好,对于促进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医学院校进行经常化的党课教育,有利于医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思想觉悟,也是新时期医学院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党课教育内容广泛化。高校党课教育的核心是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科学规划,并结合教育对象的特征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从笔者对新疆医科大学党课情况调查结果看,党课教育内容的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党课教育内容除了理论知识教育外,还开设专题讲座,并结合实践观摩及讨论分析等内容进行。理论教育内容主要有:党的基本条件、党的基本任务,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等;专题讲座内容主要有:大学生道德与诚信教育、廉政建设、民族团结专题讲座等;实践观摩内容主要有:观看专题录像、组织参观考察等;讨论分析内容主要有:实际案例讨论分析、优秀学生代表交流等。

(三)党课教育形式多样化。传统的教育形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实践性、思辨性、双向性等特征。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新疆医学院校在党课教育中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升党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目前,新疆医学院校采用的党课教育形式主要是集中授课、专题讲座、观看教学片、分组讨论等。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所喜欢的党课教育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观看教学片、参观走访等,分别占55.7%、55.5%和54.3%。这表明我们的教育形式比较受大学生欢迎。

二、新疆医学院校党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疆医学院校党课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党课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无疑都会有影响。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性普遍较高,但入党动机多元化。在我们选取的调查对象中,有28.2%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他参与调查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逐渐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学生入党动机也是多元的。就入党动机的选项上,29.6%的学生选择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73.9%的学生选择了“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也有6.7%的学生选择了“为以后更好找工作”,还有2.1%的学生选择了“为了朋友的面子和随大流”。由此可见,当前新疆医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的倾向,这对我们党课教育提出了挑战。

(二)党课教育内容广泛化,但吸引力不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疆医学院校现有党课教学内容还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14.6%的入党积极分子经常出现迟到或早退,但不会旷课。有的学生在党课上做与党课无关的事情,比如玩手机、看小说等等。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党课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方面,65.7%的学生选择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71.4%的学生选择了“党风党纪、反腐倡廉等专题讲座”,24.3%的学生选择了“先进事迹报告会”。除此之外,在对现有党课内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问题中,很多学生提出老师与学生之间多些互动和沟通,多些案例,使讲授内容更丰富,多些实践活动,还有学生提出加入网络授课。可见,新疆医学院校现有党课内容在加强理论深度的同时,还需要更丰富,从而提升党课教育的深度。

(三)党课教育形式多样化,但方法还不够现代化。目前,新疆医学院校采用的党课教育形式主要是集中授课、专题讲座、观看教学片、分组讨论等。针对学生最喜欢的党课培训形式一题,调查问卷显示,55.7%的学生选择专题讲座,55.5%的学生选择参观走访,54.3%的学生选择先进事迹报告会,55.8%的学生选择观看教学片,还有26.8%的学生选择网上学习。可见除了传统的党课教育形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也很向往。调查显示,83.6%的学生认为网上党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便于他们的学习,79.3%的学生认为网上信息量大,更有利于他们对党的知识的掌握,57.9%的学生认为网上党课更生动、形象、直观,还有35.3%的学生认为网上党课互动方式更好。以上几项数据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视觉感受,信息传递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利用网络开展党校教育还可以满足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定的学习要求,网络以其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受到学生欢迎。

三、加强新疆医学生党课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基于新疆医学院校党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青年大学生的要求和愿望,也基于大学生党课教育要体现实效性、富有针对性,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党课教育工作:

(一)把握当代大学生特点,改进党课教学内容,增强其吸引力。当代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勇于迎接挑战,并喜欢追踪前沿问题。因此,我们的党课教育必须对常规的课程内容不断地进行充实,经常开设新的专题讲座,满足大学生对新理论、新政策、新形势、新时局渴望了解的需求,提升其吸引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首先要精,内容不能烦琐,不能片面追求容量,一味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其次要结合现实热点问题来解释理论,单纯讲授理论,学生不易理解,也容易对现实问题产生疑惑,不利于他们对党的基本理论的消化和吸收。再次,党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接受水平和心理活动规律,要找到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