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精选(九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第1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师;启智方案;实践基础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143-02

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在美国正以破竹之势迅猛发展,其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各项法律政策,运行机制、评价体系、操作规程都在日趋成熟、完善。了解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轨迹对规范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市场,普及我国民众对这一新兴职业的认知,加强政府对其支持与管理,促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合法地位的迅速确立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教育行政体制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美国教育行政体制简介

美国的教育行政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主要不在联邦政府,而是根据宪法“保留条款”即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的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有各州或人民保留之”,保留给各州和人民,形成以州为主体的,联邦、州、地方共同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联邦具有广泛影响,州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是美国教育行政的最大特点。对于很多教育问题,联邦教育部都没有统一规定,而是允许各州、地方根据当地特点具体部署和实施。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家庭教育指导这一概念,我国和美国教育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及机构组织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由于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作为儿童家长的成人,指导一般在家长工作之余的时间内进行,指导是为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的家庭教育服务的,因此,我们把家庭教育指导看作一种带有示范性的、业余的成人教育。

2.家庭教育指导师。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工作,美联邦教育部只是宏观调控,各州负有主要责任。因此,美国各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名称有所不同,应用较广泛的是“parent educator”,也有的州用“family education instruc―tor'’、“parent coach"或"faroily education consultant"表示,这些名称只是叫法上略有不同,意义却相差无几,在本研究中均采用"parent educator"这一名称。并且,各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具体含义、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不完全相同。笔者通过对美国各州家庭教育指导师定义的分析、提炼和总结,将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概念界定如下:经过权威机构严格培训,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敏锐的反应能力,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教理念和生活态度,能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求助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答疑解惑,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其家庭教育能力、满足其家庭教育需求的专业人员。

二、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产生的实践基础

美国一贯重视家庭教育。很早之前,就有许多政府开创或民间设立的,旨在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养育水平的“父母帮扶组织”(Parents Support Groups)等机构或组-织;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儿童父母教育机构”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专门为贫穷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的父母提供家教帮助,该组织中每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4 5个家庭,每周至少对所负责的家庭进行一次家访,及时与父母交流孩子学习、生活等情况,对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做出指导;美联邦于1965年发起了“启智方案”(Project Head Start)教育活动,号召并鼓励各州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在美国引起了极大轰动;在“启智方案”教育活动的号召下,卡罗莱纳州兴起了“初学工程”,专门为从出生到5岁的低收人家庭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的难题为父母答疑解惑;芝加哥的“亲子中心”(Child Parent Center,简称CPC)创立于1967年,也是美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指导组织,主要为贫穷、移民、单亲等弱势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该中心派专人负责管理家长档案,要求家长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参与该中心活动,在游戏、讲座等活动中提高家长角色意识和家教水平;新泽西州的“父母学习日”则主要帮助本州有智障、残疾儿童的特殊家庭,在活动中开设很多针对特殊儿童父母的专门课程,在残疾儿童语言、社交、学习能力等提高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也增强了父母们培育孩子成才的信心,提高了他们教养特殊子女的技能。明尼苏达州的“早期儿童家庭教育计划”(Early Childhood Family Education Programme,简称ECFE)成立于1975年,多次组织育儿研讨小组、家访、家庭教育讲座、育儿论坛等多项活动H J,这一计划硕果累累,迅速受到其他各州的效仿和呼应。

(二)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发展轨迹

1.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产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各州、各市地甚至各个社区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经济机会法”,要求全面掀起“启智方案”(Project Head Start)教育活动,为贫困家庭提供服务。“启智方案”活动的教师多为志愿人员H J,其活动内容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为儿童治病;(2)为贫困家庭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方法指导;(3)塑造儿童健康心理;(4)帮助父母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策划和准备M J。据调查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参加“启智方案”的家庭,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准分数,几乎是1965―1969年参加“启智方案”家庭的儿童的两倍_0。这些都说明了“启智方案”教育活动对家长的教养素质有极大的提升作用,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促进功能。

“启智方案”的家庭教育指导成果日益显著,美国社会各阶层家庭希望得到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无论是“父母帮扶组织”还是“父母学习日”,抑或“启智方案”,这些活动均属自发活动或志愿行为,没有形成统一组织,缺乏专业指导,欠缺科学管理,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迫切需要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在一大批专业人士的带动下科学而快速地发展。于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几个教育事业发达的州率先试行“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新职业,开始了培养大批理论精深、技能纯熟、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专业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尝试,一时之间,各州争相效仿,家庭教育指导师在美国迅速普及。

2.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发展和繁荣。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出现以美国民间轰轰烈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为基础,其迅速普及和蓬勃发展受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的“家长教师计划”(Parentsas Teachers Program,简称PAT)¨0的强力推动。美国PAT计划是美国政府倡导的全国性家长教育普及项目,它依据世界最新大脑研究成果,认为人生的前3―5年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对儿童以后语言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志趣的培养、社交的训练等方面有深刻的影响;认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对身教师,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最大、最长久。所以,应全面提高父母的养育知识和综合素质,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成才。该计划建议美国所有与教育有关的部门和机构、单位聘请家庭教育指导师,指导师通过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家访、为员工开办讲座、举办论坛、开设网站、出版刊物等方式普及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知识,对身为家长的员工们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PAT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该计划中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师指导的家庭的孩子,随机抽取一个实验组与对照组做比较,在所有重要的方面――语言、问题解决能力、身心健康指标、智力技能、与别人的关系以及信心――PAT样组中孩子的得分高出对照组很多。无数的调查与实践也证明,家庭教育指导师对美国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研究的深化及扩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是美国人口素质提升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促进力量。

美国各州都设有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或PAT项目各州分币目部,负责本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资格认证、督导、考核、发展规划等专门工作。在PAT国家计划的推动、联邦教育部的重视和各州家庭教育指导师负责部门的努力下,有关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方方面面的工作迅速发展、快速提高、日益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师在美国已成为一个备受推崇、泽被后世甚至惠及全球的职业,这支光荣的队伍人员数量日益庞大,服务范围也更加深广,扩展到美国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美国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做出卓越贡献,也是美国教育大厦建设中功勋卓著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李洪曾.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6):11―14.

[2][4]http://.

[3][5][6][7]霍力岩.学前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2,84,32,32―33.

[8]Andy Tompkins.Application packet for Parent asTeachers Program[R].2005-05-01.

[9][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顾瑞荣,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7:235―237.

第2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考核情况列表

1.自测练习(1-7章)

第一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就是()。

选择一项:

A.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题目2

2.在语言教育方面,家长的任务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给幼儿创造一个带有视听觉的、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

B.

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其语言表达;

C.

与幼儿一起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

D.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题目3

3.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

选择一项:

C.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判断题

(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

题目4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选择一项:

题目5

5.当适龄儿童来到幼儿园或学校时,家庭教育在之前为每个儿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识基础是相同或相似的。()

选择一项:

题目6

6.家长应当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重点实施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自助”。()

选择一项:

第二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庭经济状况

B.

家庭居住条件

D.

家庭生活设施

题目2

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B.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C.

家庭结构与情感氛围

D.

父母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并不会成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选择一项:

题目4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影响甚微。()

选择一项:

题目5

5.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两种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6

6.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氛围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选择一项:

第三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0-3岁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头尾原则

B.

远近原则

C.

等级整合原则

D.

系统独立性原则

题目2

2.玩具选择应避免的误区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玩具越多越好

B.

玩具越贵越好

C.

玩具越复杂越好

D.

玩具操作难度越高越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0-3岁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出现了表象和想象。()

选择一项:

题目4

4.0-3岁儿童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已不明显。()

选择一项:

题目5

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

选择一项:

题目6

6.选取玩具不需要过多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选择一项:

题目7

7.亲子游戏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游戏伙伴,而非替代者。()

选择一项:

第四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

B.

动作的灵活性逐渐提高;

C.

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

题目2

2.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体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各种心理活动从发生到陆续出现,达到基本齐全;

B.

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

C.

主动性和有意性逐渐增强;

D.

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一致。()

选择一项:

题目4

4.在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贯性。()

选择一项:

题目5

5.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与任务规定着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指导方式。()

选择一项:

题目6

6.

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成人的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不大。()

选择一项:

题目7

7.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都会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渗透性。()

选择一项:

第五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特殊儿童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超常和落后儿童

B.

孤独症儿童

C.

肢体残疾儿童

D.

视听障碍儿童

题目2

2.超常儿童的类型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型和学术型

B.

创造型

D.

运动型

题目3

3.

特殊儿童的存在导致家长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长自身对特殊儿童的错误看法;

B.

外界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看法;

C.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

D.

对家长婚姻质量、经济能力、生活方式产生严峻挑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4

4.智力落后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选择一项:

题目5

5.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选择一项:

题目6

6.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脑瘫患儿智力都差。()

选择一项:

题目7

7.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但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起到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8

8.尽量不要送截肢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会遭到歧视。()

选择一项:

第六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题目1

1.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C.

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

D.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题目2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亲职教育

B.

教育活动合作

C.

管理与研究合作

D.

资源支持

题目3

3.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

B.

加强家园联系及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

C.

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

D.

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

题目4

4.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

C.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D.

教育资源利用

题目5

5.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资源共享法

B.

宣传法和讲座法

C.

调查研究法

D.

讨论共议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分。)

题目6

6.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但主动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所减弱。()

选择一项:

题目7

7.幼儿园和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

选择一项:

第七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家庭教育内容

D.

家庭教育方法

题目2

2.韩国“狮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让孩子面对现实

B.

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由家庭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选择一项:

题目4

4.日本孩子2岁前,父母要让他们学会“忍耐”,2岁以后,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选择一项:

题目5

5.日本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这一思想。()

选择一项:

题目6

6.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两方面。()

选择一项:

题目7

7.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低收入家庭补偿计划“家庭教育支援政策”着眼于改善“处境不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

选择一项:

2.形考任务

形成性考核作业1

题目1

1.【简答题】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⑴奠基性和终身性

⑵亲情性与终身性

⑶随机性与针对性

题目2

2.【简答题】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

目的:家庭事儿童社会化的场所,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任务:教给孩子简单的生活和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内容:培养幼儿独立自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题目3

3.

【简答题】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

内容:⑴教育观念更新

⑵身心发展知识

⑶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知识

渠道:⑴幼儿园指导 ⑵社区指导 ⑶社会团体指导 ⑷大众传媒指导

方法:⑴兴趣诱导法 ⑵游戏活动法 ⑶实践操作法 ⑷环境熏陶法 ⑸榜样示范法

题目4

4.

【简答题】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⑴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第一要素

⑵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儿童成长的质量高低

⑶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决定孩子以后道德面貌的基础

⑷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孩子成长时重要因素

题目5

5.【简答题】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家长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最早就亲近之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影响甚大,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并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

题目6

6.【简答题】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

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

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3)

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

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

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题目7

7.

【论述题】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题目8

8.【论述题】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树大自然直”、放任自流、推卸责任等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境性、情感性、稳定性、整合性几个方面。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一般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其中,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以及矛盾型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则是公认的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影响的积极作用较大。偏向专制型的家长,常常会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否认孩子的一切。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家庭都有个陋习,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心情浮躁,急于求成。这都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把自己做不到或希望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这个现象上绝不是抵毁身为父母的他们,试扪心自问:现代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现象。每个家长对子女都有较高的期望值。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导致心理抵触,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有家长从幼儿期着手,而幼儿正是培养幼儿个性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对幼儿进行消极的评价,势必将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方向,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要求也必须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这样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形成性考核作业2

1【简答题】.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题目2

2【简答题】.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题目3

3【简答题】.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

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

(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

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题目4

4【简答题】.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题目5

5【简答题】.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

(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细致入微,教给方法;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培养自护能力: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题目6

6【简答题】.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社会性发展: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美的熏陶:

1)给予儿童健康的美的观念

2)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

3)支持儿童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创造美

题目7

7【简答题】.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1)健康教育(2)生存教育(3)做人的教育(4)智育

题目8

8【简答题】.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判定:

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语言发展早,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喜欢动脑,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浓厚;好胜心强,有坚持性。

指导: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题目9

9【简答题】.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家庭教育要关注: 1. 及早发现,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 2. 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真心关爱,避免歧视和溺爱;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与孩子适当的高期待。3. 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题目10

10【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题目11

11【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题目12

12【案例分析题】.

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0一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题目13

13【案例分析题】.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答: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题目14

14【案例分析题】.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2、语言发展迟缓。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爱抚、拥抱他们。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形成性考核作业3

1【简答题】.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和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评价0-3岁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指标。

1.

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

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题目2

2

【简答题】.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好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

3-6岁儿童家园合作内容分为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等方面。

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注意及时小结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这些是好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也是评价一个家园共育活动的基本标准。

题目3

3【简答题】.家庭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家长也可以积极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等。

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宣传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讨论共议法等。

因此评价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性、目的性

是否以促进幼儿发展、家长育儿能力发展、社区职能发展为目的。

二,互动性

是否体现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目的。

三,有效性

是否有效利用资源,是否取得好的实际效果。

题目4

4【简答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教育内容不合理

⑵过分溺爱孩子

⑶代替代劳,劳动教育薄弱

题目5

5【简答题】.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的家庭教育学家认为,父母过于保护和过于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韩国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并有独具特色的“狼型”教子法、“狮子型”教子法。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两个方面;“狼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团队意识,挖掘孩子的潜能;“狮子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充满自信,学会自律自控,学会放弃,让孩子面对现实,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题目6

6【简答题】.美国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有三个:独立个性、民主开放、经济意识。这也集中反映百了美国家教的全貌。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要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美国家庭中,父母非常注意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庭鼓励孩子进取向上而反对压抑他们的个性,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度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民主气氛造就了一代一代独立性极强的美国青年。但有时极端的专民主也使美国不少家庭的教育过于放任,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行为顽劣。

美国的父母从小注意帮助孩子树产明确的经济观念和经济独立的意识,父母们教导孩子怎样有计划地消费有限的零用钱,如何想办法去赚钱。美国青年的经济独立意识较早,正是基于这种早期的经济观念的教育。在美国,父母们常用经济手段来促使孩属子学习进步及刺激子女间的学习竞争。

题目7

7【论述题】.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1)简述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1)亲职教育,(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法包括:(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2)加强家园联系——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家长会,约谈;(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开放日。除了以上有效的家园合作方法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方法。

题目8

8【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1)

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首先应从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的改变入手,变革还应包括儿童观的变革。在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儿童观的指引之下,家长应当明确学前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应当更加关注那些对儿童具有终身影响的品质和素质的培养。(2)

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在物质环境的改善方面,家长要注意根据幼儿阶段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创造适宜发展的家庭环境;精神环境方面,家长除了创设和睦的家庭氛围,还要注意改进亲子交往方式,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关爱的亲子关系。(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家长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和学习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知识,并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分析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从而提高教育能力。(4)家长素质的提升:家长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都对幼儿产程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5)

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应当真正认识家长教育的价值,加强对家长教育的系统规划和研究,增强家长教育的执行力度,更新家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探索家长教育的全新模式,使城市和农村家长能够享受到社会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自

己的看法或建议略。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便成为其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很好的利用了幼儿园的网站进行家园的合作与互动。他们把幼儿园的新闻,孩子的照片和家庭教育的知识放在上面,让那些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去参与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家长有机会了解到。给他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关注到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从中获取科学的教育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所以这位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成长后悔欣慰并感动。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网站的开设,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可以进行交流和指导,更是让家长看到了幼儿园的活动,老师的辛苦付出,对他们今后在进行家园配合的时候更能理解支持教师。从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来看,其内容包括了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开放日活动、亲子互动活动、个别约谈、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家长助教、家长委员等。而案例中其实只是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所以,还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的开展。也能够利用更多的方式,丰富家园联系的内容。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答: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 以上国外和国内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了我们警示,警示着我们: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并请:(1)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2)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

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3)

避免挑剔或纠正。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4)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当孩子

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活动设计与指导

1、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指导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

2、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请从上述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

第3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家庭经济状况;儿童人格独立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30-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为以人为本,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环境。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

目前,学术领域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与个体独立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较缺乏。何莉的《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①,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了解区域中小学生的人格、自我意识,并探讨城乡中小学的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个人人格的关系;邱勇强的《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②,综合国内外对贫困女大学生群体性的研究,分析其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策略思考,并构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提高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王勇的《浅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③,围绕家庭教育与儿童独立性格的养成、儿童社会生活适应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要构建良好的儿童社会化环境,必须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人格独立性涉及社会学、教育学中家庭教育方面、发展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需要综合考量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为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建设做好保障。本文通过对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人格独立性正向支持的探索,提出儿童人格独立性培养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希望在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案例法、观察法、访谈法。研究中要关注所涉及信息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收集的有关信息和数据要进行统计、总结、归纳、提炼,实验结果验证假设。采用“实例模式实例”的方式建模。

三、建模过程

首先明确建模目的,即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通过对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诸要素进行分析,重点关注环境因素中,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人格独立性的正向支持,构建在其发展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地位,同时要体现家长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在观念上正确引导儿童。

找出一个典型案例,通过行动研究法进行建模。第一,由个性案例分析各具有人格独立性的人群,其成长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出特定人格特征需要的外部l件。特定的学科理念中,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幼儿阶段的发展。三四岁阶段会影响中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因为冷漠的外界环境会导致其缺乏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丧失更多的表达自我和深度沟通的可能。

第二,分析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了解这部分人群在人格上的发展,以及自身所处的外部条件,变劣势为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学前阶段的自我概念和人格成长若受到负面的影响,会否定自我,难于界定自我,不了解社会道德与是非标准,因为缺乏适当的家庭教养而产生行为上的缺陷。

第三,实例分析,也是研究重点所在。具有人格独立性的人群如何看待家庭经济状况对自身人格独立性方面的影响作用(以问卷形式产生),对独立性人格具体表现、实现路径进行调查(专家、教师、辅导员、学生的看法),然后导出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运行模式等,分析运行机制以及保障条件。

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状态,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人格独立性正向支持的探索,将为幼儿现在和将来适应社会打下成长基础。

注释:

①何莉.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

②邱勇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③王勇.浅谈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

第4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一、扶助处境不利儿童———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的主线

美国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其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政策制订与实施,挖掘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学前教育领域,同时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处境不利儿童倾斜。处境不利儿童指成长环境存在问题的儿童,主要包括来自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家庭、新移民家庭、单亲家庭、未婚母亲家庭的学前儿童,以及自身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的儿童,如身体残疾或有心理发展障碍。[1]美国政府不但为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提供免费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而且通过额外的补偿教育、针对学校和教师的绩效责任制帮助这些儿童达到国家或州要求的发展与学习标准,为其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以此打破贫穷等不利处境的代际循环,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起点。

(一)颁布国家法案,自上而下向处境不利儿童实施政策性倾斜

一是为处境不利儿童设立主要由国家资助的托儿项目,其主要资金来源于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对贫困家庭的临时援助(Temporary assistance to Needy Families)和社会服务拨款(social Services Block Grant)等。1996 年经授权成立的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是联邦政府资助处境不利儿童的主要经费来源,也是联邦政府为改善低收入家庭儿童,特别是0—5 岁幼儿保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经费保障。[2]对贫困家庭的临时援助和社会服务拨款等资金也都指向处境不利儿童,可以得到免费服务或只需家长付小额的教育费用即可,其支付额度根据家庭收入和家庭人口折算,以此确保实际意义上的公平合理。二是以立法为依据,重点保障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机会。美国联邦政府 1965 年颁布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简称 ESEA) 的第一个标题即是向“贫穷宣战”,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教育援助,后被称为“一号标题法案”。联邦政府通过资金补助贫困地区学校的方式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额外的教育援助和补救性的教育方案。对入读“一号标题法案”学校的儿童,不但学杂费全部免除,而且能获得免费餐点和针对其家庭的援助与指导。同时,该法案还特别强调对处境不利的特殊儿童实施“全纳教育”,不仅直接提供社会福利救助,而且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计划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技能,使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该法案一直持续至今,已有大量处境不利儿童由此获得了学前教育机会。以 2009 至 2010 学年为例,全美有 56000 多个公立学校利用此项资金,超过 2100 万处境不利儿童从中受益。[3]三是以科学实证研究为出发点,拓宽处境不利收益人群的年龄段。大量科学研究表明, 婴幼儿时期是个体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基于这些研究,美国早在 1965 年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法》(Head Start Act) 就明确规定向低收入家庭中 3—5 岁的儿童和受孕妇女提供综合性教育服务。[4]近 20 年来,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更是促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早期经验对 0—3 岁儿童发展的意义。美国因此自 1995 年起开始实施“更早提前开始”(Early Head Start)计划,将接受学前教育的对象扩展至孕妇和 0—3 岁的儿童。“亲子读写、共同启航”方案(Even Start Family Literacy Program)则将早期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和家长与孩子之间互动的读写活动相整合,为改善低收入地区孩子和家庭的教育机会作出了重要贡献。[5]由此足见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对于相关科学研究领域成果的敏感性及行动力。

(二)推行标准化和绩效责任制,确保处境不利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以下简称《NCLB 法》)明确提出联邦政府能够、而且必须帮助缩小处境不利儿童与同龄人之间的成绩差距,缩小成绩优异与欠佳的学生、非少数民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差距,确保各州、各地方教育机构与学校能够促进所有儿童的学业进步,并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教育机构和学校中。《NCLB 法》突出强调了学业标准和绩效责任, 引发了美国近 20 年来持续性最长、力度最大的标准化运动。到 2004 年,美国 49 个州都制定并实施了早期学习标准。政府拟通过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及学校的教学效度和质量水平,以此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6]“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以“K-12(学前班至十二年级)的学习标准”为依据,有助于形成连续性更强、包括婴儿和学步儿在内的直至小学的课程和教育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在统一的目标框架内、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支持儿童从托儿所向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过渡。[7]同时,标准为决策者、教育工作者、父母及社会大众监控、测量、持续改善学生成就与学校教育品质,推行绩效责任制(accountability)提供了目标和方向,确保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开展补偿教育,力保所有儿童都能达到国家或州的发展和学业标准

支撑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极其复杂的,影响因素众多、作用交织层叠,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乔治所说:“所谓公正,就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权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8]为了帮助没有达到国家或州发展和学业标准的儿童,美国政府开展了补偿教育,为不同程度、不同类别学业落后儿童提供因人制宜的额外教育指导,如通过课后学校、暑假班等额外辅导处境不利或英语能力有限的儿童;为特殊需要的儿童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Education Program,简称 IEP) 等。IEP 源自美国 1975 年颁布实施的 《全体特殊儿童教育法案》(TheEducation o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旨在针对每一位特殊儿童的特殊之需,由一位地方教育机构代表(负责提供或督导一项专门为符合特殊儿童之特殊需要而设计的教育计划)与教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并在适当情况下和特殊儿童本人一起,协商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9]如今,奥巴马政府为加强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通过了“强化计划”(STEP UP),要求当地学校与社区组织联合起来,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暑假学习的机会,同时专门设立学前教育挑战经费(Early LearningChallenge Grants),不仅补偿处境不利儿童,而且加强对薄弱的学前教育项目的资助与扶持,通过提高项目质量确保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的质量。[10]

(四)宏观调控,加大投入

虽然学前教育经费来源可以多元化,政府坚实而稳健的公共经费投入才是保证所有儿童受教育机会公平和学前教育质量稳定的有效保障。[11]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逐年增长,体现为单个项目资金投入的逐年增长和多个项目投入的总量增长。如 1965 年美国联邦政府为“开端计划”项目拨款 9600 多万美元,1981 年投入 10.7 亿美元,[12]而今则升至 98.9 亿美元。[13]1998 年美国联邦政府为“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拨款 30 多亿美元,2011 年增至 55.1 亿美元。[14]2002 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中的“早期阅读优先项目”拨款 7500 万美元,2008 年拨款已突破 1.17 亿美元。[15]同时,诸多平行项目的层出不穷与齐头并进,更是使得美国联邦政府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投入持续上升。在联邦政府的带动下,各州也开始筹措资金发展本州的学前教育事业。

二、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切实保障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权,促进了美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缩小了处境不利儿童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发展。[16]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面临着诸多困境,[17]其中焦点问题即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学前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提高。我们可以从美国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政策经验中探寻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一)制定和实施“弱势补偿”方案,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公平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 1%,却被用于占世界 20%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更是仅占全国经费总投入比例的 1.24—1.44%。如此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又几乎全部投入了城市公办幼儿园,致使农村学前儿童受教育机会严重不足。[18]2007年,我国农村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 35.6%即是明证。城市公立幼儿园数量的严重不足和城乡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同时还使得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子女被挡在了公立幼儿园门外,绝大部分只能入读收费低廉但办学条件也极其有限的民办幼儿园或非法经营未注册的“黑园”。美国公立幼儿园遵循的则主要是“排富”原则,即政府办的公立幼儿园主要面向处境不利儿童,只是在学校尚有空额的时候才有偿接收非处境不利儿童。同时,其资金投入不仅扶持公立学前教育机构,也给予接收处境不利儿童的私立学前教育机构,其资金投入的分配依据主要是接收处境不利儿童的数量。可见,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国家更应当着眼于大的社会生态环境,通过制订与实施济贫政策,把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处境不利儿童,对其进行教育补偿,[19]以确保所有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

(二)实施准入和监控制度,确保学前教育质量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应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但时至今日,我国仍未提出具体明确、具有地域性和生态适宜性的教育质量标准。占全国幼儿园总数 62.16%的民办园没有得到任何国家财政经费,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其入园费用和质量自然是参差不齐。我国民办园的审批注册单位或部门比较多,仅在教育部门内部就要有普教和社会力量办学处等5—6 个部门审批,此外还要通过民政、街道和企业等多个单位的审批。由于遵循“谁审批、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所以尽管审批单位和部门很多个,却没有落实实际管理的单位,致使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处于“无人管”的状态。[20]同时,伴随着民办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其教师已成为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主体。然而,我国对民办幼儿园教师既没有准入制度方面的硬性要求,更没有提供社会保障和职后培训,这使得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更加堪忧。国内外经验都表明,办园体制与形式越是多元,民办园的比例越高,就越应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统筹管理。因此,我国急需制定合理的幼儿园准入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既保证民办园的设立符合国家规定的建园标准,同时把民办园纳入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确保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安全、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三)立法保障,增大资金投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5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家长参与;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美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83-03

家长参与在美国教育中历来被赋予重要的地位,公众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这种高参与度一方面是美国教育民主化与社会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长、学校和社区合作共育促进儿童发展的趋势。

美国对“家长参与”的界定通常有两种取向:一种基于家庭内部,另一种基于学校教育。基于家庭内部的家长参与是指家长与子女之间就学校及学习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包括家长对子女学习和健康成长进行直接的资源投资。基于学校教育的家长参与是指家长与教师和其他教职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1〕也有学者对此作了更为完整的表述,如Chavkin和Williams(1985)把家长参与定义为:“让家长参与家庭或学校教育过程的多样化的活动”。Berger(1991)则描述了家长参与的几种不同水平,包括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决策者、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络者和学校目标的支持者。上述两种表述目前被引用较多,它们都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角度更全面地来看待家长参与。本文中“早期教育中的家长参与”指的是家长在儿童0到7岁发展的关键阶段,提供家庭教育的支持,与早期教育机构沟通协作,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一、美国早期教育中家长参与的现状

(一)家长参与的内容和形式

美国早期教育中家长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家长与幼儿园协作、沟通,为幼儿园提供帮助和支持;家长帮助幼儿学习;家长参与幼儿园有关政策和制度的协商及制定;家长与社区合作,促进幼儿园教育方案和家庭教育活动的实施。美国根据著名的家校研究学者Epstein对家长参与六种类型的描述〔2〕,发展出国家统一的家长参与标准。该标准列出了交流、教养、学生学习、志愿者活动、学校决策的制定和拥护及与社区合作六项内容。这些具体的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美国家长的参与提供了参照。〔3〕

(二)保障和支持家长参与的法律及制度

法律、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是家长参与的重要保障和支持。美国的《家长法案》、《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目标2000年教育法》等法案中关于家长参与的规定和详细说明便是对其进行法律保障的最好体现。〔4,5〕为了加强对家长参与子女早期教育行为的管理和监督,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些政策对鼓励和指导家长与早期教育机构携手共同促进儿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家长参与的机构或组织

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在整合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家长参与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教育部门都设有引导家长参与的指导和管理机构或组织,为其提供基于学校和家庭的双向指导,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同时在各种有关家长参与的项目中,也有相应的机构或组织来专门指导和管理。目前全美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家长参与组织是成立于1897年的全国家长―教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也标志美国家长参与运动正式诞生。〔6〕全国家长―教师协会总部设在华盛顿,各个州也设有地方家长―教师协会。该协会为家长参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家长参与的相关科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全美教育界针对家长参与开展了全方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多大学设有家庭、学校关系研究中心,家长和教师伙伴关系研究室,家庭、学校、社区关系研究中心等机构。这些机构的研究涉及家长参与与儿童学业成就的关系,家长参与的动机模型及具体行为,家长与教师及社区的关系,等等。研究结果一方面为政府部门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大规模研究的开展也引起了政府和公众对家长参与的重视。这些研究结果还为家长参与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指导。〔7,8〕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加深对于家长参与的理解,探索家长参与的多种形式

美国对家长参与有非常全面的操作性界定,甚至在实践上提出了家长参与的100种具体方法,这些做法可以加深人们对于家长参与的理解,并且提供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参照。我国目前对于家长参与没有明确界定。通常讲到家长参与,一般是指幼儿园教育中的家长参与,强调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为家庭提供育儿指导,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开展教育。可见,我国的学前教育对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开发不够重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家长参与的理解都比较粗浅。我们亟需加深对家长参与的理解,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家长参与形式。

美国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家长参与的理解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不仅仅是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而且应该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发挥家庭独特的教育优势。借鉴美国的理解并不代表照搬美国的做法,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思考我国的家长参与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比如美国家长参与的内容之一是为学校发展募集资金,这在我国的实践中并不是必需的;同样,我们对祖辈家长参与的关注也不适用于美国社会。只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家长参与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

(二)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和支持家长参与

美国在与儿童有关的教育法案中,有专门关于家长参与的条文,为家长参与提供法律约束和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和机构制定家长参与的制度,构建出良好的支持系统,保障和支持家长参与儿童的早期教育。我国目前的教育法规对家长参与仅略有涉及,且缺乏细则。关于家长参与的政策支持更是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仅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但对早期教育中家长参与并没有作出法律规定。这使我国的家长在参与子女的早期教育时缺乏相应的约束和保障。尽快完善学前教育相关法规和政策是保证家长参与以促进儿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家长参与

我国现在对家长参与进行指导的主要力量是幼儿园。幼儿园通过不同形式的组织,如家长委员会、家长俱乐部等,对家长参与进行管理。然而,这种形式的家长参与主要着眼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和配合,而忽视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参与的全面性。因此,家长的关键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美国的家长―教师协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家长参与不是幼儿园正规教育的附属品,而是贯穿早期教育的一项系统工作,因此应该由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家长参与工作。我国早期教育中幼儿园承担着主要责任,我们可以形成以幼儿园为主导,教育机构负责监督的机制,对家长参与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我们要将家长视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参与水平为宗旨,形成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家长参与的相关研究

科学研究能为社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效应。把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制定法律政策的依据,可以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美国政府就是依据有关家长参与的研究成果来制定法律和政策的。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公众对家长参与的关注与思考。我国目前也有学者对家长参与进行研究,有的研究针对家庭内部的教育行为,有的则研究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参与状况。〔9〕但总体来看,已有研究以现状描述居多,缺乏广泛深入的探索与思考,相对于学前教育其他领域的研究来说仍非常薄弱。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庭也经历着巨大的变迁,从家庭结构、家庭的价值观念到家庭的稳定性都经受考验。在这种新形势下,为了引导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家长参与研究的深入开展显得尤为迫切。科学研究应以家长参与的内涵、形式、影响因素、意义等各方面为切入点,澄清概念,为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推动家长参与的有效进行。

(五)家长参与行为,应从片面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业水平,转向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美国关于家长参与的研究和实践已从过去偏重于认知发展和学业水平逐渐转向与幼儿园和学校合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家长日益认识到家长参与在儿童早期情感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应试教育的长期作用下,很多家长的教育偏重于学习成绩,这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表现为注重子女认知能力的发展,即强调幼儿的读写算能力,而忽视幼儿在社会性、情绪、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早期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和家长传达正确的育儿观。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互动的各种形式,如家长开放日、家访、亲子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意识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其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家长参与科学、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贾莉莉. 美国家长怎样参与学校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7,(3):35-36.

〔2〕EUGENIA HEPWORTH BERGER.Parents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Families and schools working together. Vpper Saddle River,N.J.:Merrill,2004:285.

〔3〕HEATHER WEISS,MARGARET CASPE,M ELENA LOPEZ.Family involve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ncation 〔EB/OL〕. 〔2006-11-30〕.michigan.gov.

〔4〕Anon.No child left behind act〔EB/OL〕. 〔2006-11-30〕.省略.

〔5〕张丙玉.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36-38.

〔6〕李燕芳,等.儿童发展中父母参与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54-56.

〔7〕Anon.What research says about parent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education〔EB/OL〕.〔2006-11-30〕.gse.harvard.edu.

第6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1.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念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诸如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一些将儿童发展放置于社会背景中的学者的理论;其二是皮亚杰、温纳(wemer,h.)等一些研究兴趣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这些心理学家对教育并不特别关注;其三是杜威、约翰森(johnson,h.)(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创建主任)、艾萨克斯(1saacs,s.)和米切尔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其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例如勒温(lewin,k.)、拜巴等人的想法也曾对斑克街方案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拜巴曾在斑克街作过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并在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一互动”(developmental—interaction)。“发展”的含义是儿童生长的样式以及对儿童和成人成长特征的理解和反应的方式。“互动”首先强调的是儿童与环境,包括其他儿童、成人和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其次指的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交互作用,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概念可以运用于各种年龄的儿童和成人的教育,然而在实际运用时必须充分顾及教育对象的年龄、能力和文化背景。也许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作用方式,以及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与成人全然不同的。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将儿童发展归为六条原理:

(1)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或综合的变化过程;

(2)早期获得的经验不会消失,而会被整合到以后的系统中去;

(3)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在帮助儿童巩固新知和提供有益于发展的挑战之间取得平衡;

(4)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逐渐以越来越多的方式主动地探索世界;

(5)儿童的自我感觉是建立在与他人和与物体交互作用所获取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知识是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反复地感知和自我检察而形成的;(6)冲突对于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冲突解决的方式取决于儿童生活和社会文化要求诸多有意义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性质。近些年来,维果茨基的研究也影响了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方案的设计者们关注了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社会背景,并将之整合于“发展—互动”的概念。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设计者们认为,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各个方面,“整个儿童”的概念能够表明这个教育方案的最主要方面。近年来,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已将其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更广泛意义的概念上,它们是进步主义和心理健康。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设计者们认为,学校应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机构,它应为儿童提供创造性的和让儿童感到满意的工作的机会;它应给予儿童有意义的刺激,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片断的学习;它应培养儿童的个性,增强儿童的社会民主意识。

2.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斑克街方案的基本理念是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其社会化的过程不可分离,托幼机构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与家庭和社会其他机构分担对儿童教育的职责,它不应被看作是“学课”的地方。因此,教育的目标应依据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学业成就。

斑克街早期

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培养儿童有效地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包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的动机;第二个教育目标是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包括自我认同、自主行动、自行抉择、承担责任和接受帮助的能力;第三个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包括关心他人、成为集体的一员、友爱同伴等;第四个教育目标是鼓励儿童的创造性。这些目标都很宽泛,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和文化背景的适合性而加以思考和具体化。

拜巴等人将以上宽泛的教育目标细化为八条具体的目标,运用于对3--5岁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

(1)通过与环境的直接接触和操作,让儿童去满足自身的需要;

(2)通过认知策略,促进儿童获得经验的能力;

(3)增进儿童有关其周围环境的知识;

(4)支持能提供各种经验的游戏;

(5)帮助儿童内化对冲动的自我控制;

(6)满足儿童应付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

(7)帮助儿童发展有个性和能力的自我形象;

(8)帮助儿童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起相互支持的行为模式。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没有将课程看作是一系列活动的“菜单”,而是将课程看成帮助儿童获得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经验的机会,换言之,课程是这些经验的总和,它是通过富有想象的计划和决策的过程而创造的。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课程是综合性的。

由于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学习”就成了该方案的核心。社会学习是有关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它涉及人们生存的环境及其所处的位置,也涉及过去、现在与未来。因此,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基础就是学校不断给予儿童探究民主生活的机会。例如,该课程方案引导儿童理解家庭,从简单的家、邻居的概念,扩展到对国家、世界的理解(winsor,1957),注意到学什么和怎样学是内在联系的,儿童所学的有关世界的知识以及知识是如何获得和使用的是不可分割的,而这种教育的基本点就是从经验中学。

经验、联系、关系、探究、社区和问题解决等是发展—互动模式的关键词汇。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常以“社会学习”的问题为综合性课程的主题,教师为儿童获取社会学习和掌握重要技能的经验提供机会。以社会学习为核心展开的课崔,共分为六大类:

(1)人类与环境的互动;

(2)人类为生存而产生的从家庭到国家的各级社会单位及其与人的关系;

(3)人类世代相传;

(4)通过宗教、科学和艺术等,了解生命的意义;

(5)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6)变化的世界。学习的主题可以从对家庭的研究到对河流的研究,其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兴趣,也取决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要求儿童掌握的知识、技能。例如,三岁的儿童,课程强调的是儿童对自身和家庭的学习;而对于五岁的儿童,课程则强调对社区服务和工作的学习。在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中,课程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音乐、数学、科学、语言、运动、搭建积木等活动中已有的经验,课程以综合的方式整合这些经验,以帮助儿童对自己的世界加深理解。

斑克街方案的设计者们相信,对于儿童而言,最有意义的经验是那些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经验;是那些能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并有益于获取新知的经验。斑克街方案的设计者们也相信,对于儿童而言,认识世界的最有效方法是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这些经验。

儿童首先需要获取经验,然后,他们会通过再创造的过程,从已获得的经验中去理解这些经验的真正意义,这个再创造的过程包括讨论、想象和建构等。

以社会学习为核心展开的课程整合了以下四方面:①(1)围绕社会学习主题的音乐、阅读、书写、数学、戏剧和美术等不同的课程经验;(2)身体、社会、情绪情感和认知等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3)第一手经验以及再创造这些经验的机会;(4)儿童在家庭和在托幼机构的经验。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curriculumwheel)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用的工具。课程轮的中央是主题,轮辐间的空间可由教师设计各个活动区或活动种类的内容,允许教师根据需要加以更改、增加或删除。课程的实施常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1)选择主题;(2)确定目标;(3)教师学习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并收集资料;(4)开展活动;(5)家庭参与;(6)高潮活动;(7)观察和评价。

评价是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教师了解儿童如何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手段,也为教师提供了课程计划和决策的原则。与追随高水准学业成就的评价不同,班克街长期主张更宽泛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是立足于理解儿童如何了解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为儿童提供一系列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基本技能和学科知识固然是基础,但是,在与环境互动时,儿童的态度和个性特征同样重要,例如,儿童的独立精神和合作活动的能力、发动活动的能力,以及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社区公民,等等。

运用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教师必须遵从和完成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测试和评估。此外,评价需要严格地和系统地依据对儿童活动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教师对儿童表现的观察(如阅读、数学、操作材料、与他人的互动,等等);儿童活动的文件袋(如艺术、书写、计算、建构,等等);教师为年龄较大的儿童设计的技能检测表所反映的儿童学习质量(如阅读和书写、航海日志、实验报告、编列目录、单元学习的总结,等等)。分析和总结这些资料,能使教师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要,能给教师与家长沟通以及确定下一步计划打下基础。

3.教师的作用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与教育、教学原则有关的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与认知方面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将两者分别加以阐述。

(1)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深受心理动力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埃里克森和沙利文等人的影响。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教师和学校是儿童的家庭世界与儿童的同伴世界及其更大的外部世界之间的协调者,教师应能给予儿童安全感,使儿童能克服焦虑和解决离开父母而面临的心理冲突,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

②教师和学校的作用是培养儿童自我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称职的母亲和心理治疗师应有的许多特点,还应具有令儿童信任的权威性。

此外,拜巴等人认为教师的作用还反映在应刺激儿童与周围世界发生拓展性的交互作用等方面。

(2)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

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评价儿童的思维,使之将想法变为行动,或将其想法进行概括和转换;引导儿童达到掌握概念的新水平,或在控制下拓展内容的范围;

②对儿童的评议、疑惑和行动给予口头的回应、澄清、重述和纠正;

③培养儿童直觉的和联结性的思维;

④提出能促进儿童归纳性思维的问题。

4.与家庭的共同工作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方案的设计者从儿童的立场定义家庭,家庭指的是“成人和儿童的各种组合体”,是“与儿童接近的,并受到儿童信赖的人们,他们是儿童世界的基础。家庭可以是父母中的一个人、两个母亲或两个父亲、继父母、神父、养父母、叔叔和婶婶、兄弟姊妹、堂(表)兄弟姊妹,或是曾做过家庭日托的邻居”。

与家庭的共同工作旨在“能使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师与儿童生活历程中对儿童有意义的其他成人之间建立起双向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教师能够在儿童花在教室内和家庭中的时间之间创造联系”。

与家庭的共同工作,包括教师深入家庭和家长参与教育机构工作等,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斑克街家庭中心(the bank street family center)就是其中之一。

斑克街家庭中心邀请和鼓励家庭成员在一日中的任何时间内访问和参与该中心的活动,家庭中心创造欢迎的、家庭式的环境和气氛,保证儿童和成人感到舒适。该中心十分重视在家庭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将它看成是让每个儿童获得安全感,支持其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在儿童和家长进入该中心的最初几个星期,让儿童只是自由地探索和游戏,为的是让儿童感到安全、受到尊重和得到照顾,为的是在家庭与教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交流、支持和合作是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关键,家长每天都能收到描述自己孩子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记录,每个月都能看到介绍中心运行情况的通讯。家长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支持由家长和教师组成的、讨论家庭和中心教育问题的组织的工作。该中心还为家庭提供各种咨询和特殊教育的服务。

5.对斑克街教育方案的评价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根源可追溯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它起源于米切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指导的教育实验局。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强调帮助儿童理解对他们成长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事物,而不是与学业成绩有关的东西。这一方案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满足,鼓励儿童主动的活动。

有些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提出了批评。例如,建构主义者德弗里斯从两个方面批评了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德弗里斯认为,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提出了将社会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整合一体的“整个儿童”的教育理论,但是,在如何选择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综合成内在统一的整体时,经常是相互矛盾的。“发展——互动理论似乎更多地像是广些从各种理论而来的、没有经过统合的观点的集合体,而不像一种完整的理论。”德弗里斯还批评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沟壑,例如,对许多教育实践的理论解释,要么是缺乏的,要么是不正确的。

第7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家庭 儿童 良好 习惯 养成 经验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深化,许多人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摇篮,家庭教育为孩子以后的教育铺下了第一块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在大连召开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就家庭教育工作意义的讲话中指出: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国有3.2亿个家庭,把这些家长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并给予科学的引导,这是巨大的教育资源,他不仅会加快培养现代化人才,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对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确实。今天的孩子,能否成为新世纪国家的栋梁,除了学校教育以外,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受到良好的有效的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父母,能否对孩子实行良好的有效的家庭教育,便取决于自身的素质。高素质的父母,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

当前,有不少专家和同行对如何提高家长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如: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家校合作养成教育途径”,它在家校合作克服儿童分离焦虑、培养儿童自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有积极的推广价值。但是,对如何在在农村实行家校联合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这个课题研究成果不多,所以我们提出了“家庭对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农村庭教育的现状,寻找有效的、合适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更新家长观念,提高与完善农村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效果,努力实行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调查法-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和后期。本研究需要设计各种量表,了解家庭教育的状况。

行动研究法-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本研究需不断改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新的实施计划,使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研究效果。

个案分析法-运用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本研究需对少数儿童家庭进行系统、深入的跟踪调查,了解其家教指导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践研究,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家校共育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观测所提供的材料,分析情况如下。

1、根据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实验及前测、后测结果分析,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儿童的各种习惯均呈良性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教育建议。具体如下:

(1)儿童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如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能自己穿戴的增加了66.7%,不能穿戴的递减为0;能自己穿衣叠被的增加了60% ,不能自己整衣叠被的递减了66.7%;手脸脏了自己要洗的增加了66.7%,手脸脏了不知道要自己洗的递减了26.7%。学习习惯养成中,愿意观察的由17%上升为89%,增加72%,观察后能发现问题的由22%上升为83%,增加61%。经常向他人提出问题的由6%上升为78%,增加72%。

(2)儿童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班培养,学习习惯从中班开始加强培养为宜,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越小越好。小班儿童为新入园儿童,由熟悉的家庭生活进入全新相对独立的学校生活,新环境、新老师、新小伙伴,需要逐渐的自己吃饭、午睡、游戏自己寻找玩伴儿,独立解决纠纷处理问题等等,正是生活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中班以后儿童已适应学校生活,且已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经验,对很多未知的事情感兴趣,为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

(3)儿童生活卫生习惯较难养成,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宜反复。儿童一般生活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甚至是几个家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之间,彼此之间生活方式迥然,加之成人提出的目标、干预的方式不同,导致对儿童养成教育带来诸多问题和负面影响。

2、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观察记录、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等,为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3、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肯定的说,学校的教育首先是养成教育。这一点,是我们在研究中明显感悟到的,提出来与同行分享。同时建议专家学者在设置学校教育目标时,可以考虑以“养成教育” 为主线,形成系统化的目标体系,以便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者应用。

4、参与实验教师教育理念得到转变,科研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参与课题实验,全体实验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树立了“为儿童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在专业发展方面,广大教师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乐趣,也进一步激发了投身幼教科研的热情,大家逐步养成了记教育随笔和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对教学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过去经验型教师角色很快向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角色过度,使全园教学教研工作充满了活力。同时,广大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真正熟悉和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深化了科研兴园、科研强教的氛围。在该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园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加强学习,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近年来又相继承担了多个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5、教师的教育行为发生可喜的变化。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总结出的原则第一条就是“尊重儿童”。由此,教师的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首先是教师对儿童的称谓由“小朋友”到“孩子们”,结题期间我们惊喜的发现,教师们已经非常亲昵地称“孩子们”为“宝贝儿”了。其次是教师评价儿童的语言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师用于评价儿童的语言多是“你真乖”,现在常用“你真棒!”,只一字之差,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乖”是培养听话懂事的“乖孩子”,而“棒”是培养全面发展,健康向上的优秀孩子。这里面渗透着“正面强化”的研究思想。以往常说“你真聪明”,现在常用“你真能干!”反映出教师对儿童教育目标的重点转移,由重“智”向重“能”发展。其三是组织活动的语言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如“小手放膝盖;眼睛看老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组织活动时的用语,如今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悠扬的钢琴曲”和创编的“律动、儿歌”等。

四、讨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在儿童养成教育指导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能力的提高:

1、对儿童行为的领悟能力

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肢体动作、认知、情感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客观状况,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是进行儿童教育实践的一个根本性前提。但是,如果教师只是根据书本上所定论的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一致性原则机械地对儿童施以教育、引导,无视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表面上看似可以便捷、快速地把儿童引上全面和谐发展之路,而实际上却阻碍了儿童健康成长。

教师对儿童行为的领悟能力其根本在于理解孩子。理解,不仅仅是要观察儿童的某个独特的行为,更要结合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儿童某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鉴于教师的权威性,鉴于孩子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教师应用一种开放性观念,充分了解儿童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以能对儿童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如果教师对儿童行为的领悟能力过低,只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去做判断,毋庸讳言,在误解儿童行为的基础上行使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相反,还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

所谓反省,顾名思义就是指对自己原有的某种想法、观点或是曾经实施过的某种行为进行回想,从中找出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以求在日后加以避免和改善。如果一个学校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学校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儿童发展的意义,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那么她便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儿童采取积极、支持性的行为,从而与儿童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促进双方的发展。如果一个教师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看不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看不到儿童对自身行为的观察学习,认定自己行为无需任何改善,肯定是正确的,肯定是儿童所需的,那么她便不能真正领悟儿童的行为,进而不能采用合适的师幼互动方式,促进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养成教育与一日活动的整合能力

儿童在校时间每天约10个小时,而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生活、教育活动。怎样才能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又如何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融入养成教育内容,是检验教师教育能力,教育水平,教育机智的重要方面,迫切需要教师提高教育的整合能力。

4、养成教育的持之以恒精神

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的持之以恒精神。同时密切家校合作,双方持之以恒地对儿童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才能真正使儿童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5、无关变量问题。为提高研究的效度,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法,对抽样的误差进行了控制;教师在观测中掌握的标准不尽相同,一定程度影响了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关于儿童智力发展及成熟因素,未能在研究中予以控制。但考虑到本研究对象在同时发展和成熟,这个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无关变量,我们无法有效控制。但是我们的前后测比较是纵向比较,其结果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本课题的范围较广,涉及的层面较多,还需在理论上进一步提升,提高研究的理论高度,这样有助于课题在更高层面展开研究。

2、由于儿童人数较多,且行为的发生是动态、变化的,这就增加了观察的难度系数,使得观察效果受到影响。需在控制儿童人数和增加教师数量方面有所改善。

3、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有相当的理论知识积累,虽然我们的教师也在努力通过各种学习提高自己,但还和研究型的教师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继续学习提高。

4、前测中对家庭成员进行了调查,其中的诸多因素必定与儿童行为养成教育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由于教师的时间问题、研究能力、知识层面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该层面的研究。使得本研究结果不够全面深入。

5、对比班与实验班的前后观测没有进行比较,本研究缺少了横向比较环节,因此研究的效度受到一定影响。

6、教师观察过程中的标准不尽相同,对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7、不同年龄儿童行为规范的探讨,由于比较复杂,没有展开研究;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家庭、社会、学校不可忽视的教育任务,也是全社会形成高度文明的必由之路。可以肯定的说,学校教育就首要是养成教育。这一点,是我们在研究中明显感悟到的,提出来与同行分享。养成教育方法很多,只要人为的干预,就有效果,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如何教育,本无定法。学习、研究、探索,仍然是我们学前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今天的儿童,明天是祖国的栋梁,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素质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当今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五、结论

经过实践研究,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家校共育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家校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

通过学习研究,使教师的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过去,不少教师显得孤立、封闭,甚至还时常以教育者自居。现在,教师都意识到了家长在儿童教育中所处的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主动去接近家长、了解家长,鼓励家长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家长不同的职业特点和个体素质中的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家长的教育潜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良好的沟通接触使家长对儿童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在行动上配合教育工作,处处可见到亲子合作收集的材料、制作的玩具、家校同乐的照片、家长和教师共同设计的活动等。家校之间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因缺乏相互理解而出现的教师怨家长、家长找教师的不良现象,家校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融洽、和谐,家校再也不是两条互不交叉的平行线。

(二)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家长进一步明确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了一定的科学育儿的方法。由过去的漠不关心或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到如今既重视智力因素、又注重心理因素和能力的培养,爷爷奶奶对孩子也不再是盲目地溺爱,而能和孩子的父母达到一定共识,改变了以往一方教育、一方护短的“无用功”现象。家长已能注意到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能够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兴趣需要教育孩子,打骂现象不断改少,说理、引导方式明显增多,基本改变了过去面对孩子时的权威、武断、以及不知所措的状况。他们主动与教师沟通,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儿童动,全面关心幼儿在园情儿童因此,家校合作在培养孩子独立性、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三)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课题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她们对幼儿成长的儿童及现状有了更具体、清楚的了解,并能以此为依据制订高质高效的保育教育计划,与家长也结成了亲密的教育伙伴,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能针对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和解决策略。教师们还善于总结反思,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大家围绕课题每月撰写笔耕,有多篇论文在全国级、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孩子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争取整个社会对此的关注,要加大呼吁力度,不断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从而充分利用资源,让家庭教育朝着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6月 印刷出版

第8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活动一:举行启动仪式,呼吁给孩子适宜的爱

5月19日下午,2015年广东省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佛冈县机关幼儿园举行。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清远市副市长陈建华、佛冈县副县长黄丽、清远市和佛冈县教育局负责人,以及部分幼儿园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幼儿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设立于2012年,此次的宣传月是我省开展的第四届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给孩子适宜的爱”。本届宣传月重点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陪伴孩子成长。

启动仪式上,朱超华副厅长向全省的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和家长们提出三点意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精心组织部署学前教育宣传月工作;各幼儿园要以“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积极开展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广大家长要更新育儿理念,积极吸收科学的育儿知识,正确把握“给孩子适宜的爱”的方式,有效地理解、倾听、尊重、支持和陪伴孩子。

自2011年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广东省学前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举办幼儿园15416所,比2010年增加4255所;在园幼儿数达379.34万人,比2010年增加102.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67%,比2010年提高13.1%;省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60%以上。今年2月底,《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正式印发并开始实施。

据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张宏伟介绍,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巩固和扩大一期行动计划成果,进一步落实好关于幼儿园规划建设、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按照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6年,学前教育资源将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初步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届时,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将达96%以上,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7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75%以上,全省95%以上的乡镇建有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活动二:学习《指南》精神,倡导“科学育儿”

5月25日―26日,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工作总结暨学前儿童家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策略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树生,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大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幼教管理者、教研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300多人聚首研讨交流,共谋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会议对在去年9月省教育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全省“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组织及个人给予表彰,并交流研讨有效实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策略与途径。

会议指出,学龄前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幼儿园保教阶段是儿童从家庭生活逐渐融入集体生活、从家庭教育为主向学校教育为主转化的过渡阶段,在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要切实做好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最大效度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一要加大《指南》的家庭宣传力度,最广泛地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认识,普及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二要强化教研力度,提高《指南》的实践操作性,充分发挥应有效益;三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使幼儿园保教与家庭教育和谐一致,实现家园有效共育。

第9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题目1

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

选择一项:

B.

(42)8

题目2

某计算机字长16位,采用补码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数值位为15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_____,最小负小数为_____。

选择一项:

题目3

两个补码数相加,在符号位相同时有可能产生溢出,符号位不同时

选择一项:

D.

一定不会产生溢出

题目4

已知[X]原=010100,[X]反=

选择一项:

A.

010100

题目5

已知[X]原=110100,[X]补=

选择一项:

D.

101100

题目6

已知[X]原=110100,[X]移=

选择一项:

B.

00110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题目7

机器数中,零的表示形式不唯一的是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原码

C.

移码

D.

反码

题目8

ASCII编码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是7位的编码

C.

共有128个字符

题目9

相对补码而言,移码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仅用于浮点数的阶码部分

D.

1表示正号,0表示负号

题目10

当码距d=4时,海明校验码具有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检错能力

B.

纠错能力

D.

能发现1位错,并纠正1位错

F.

能发现2位错,并纠正2位错

三、判断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题目11

定点数的表示范围有限,如果运算结果超出表示范围,称为溢出。

选择一项:

题目12

浮点数数的表示范围取决于尾数的位数,精度取决于阶码的位数。

选择一项:

题目13

奇偶校验码可以检测出奇数个位的错误,但不能确定出错的位置。

选择一项:

题目14

两补码相加,采用1位符号位,当最高位有进位时表示结果产生溢出。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2

单选题

加法器采用并行进位的目的是_____。

选择一项:

B.

快速传递进位信号

题目2

组成一个运算器需要多个部件,但下面所列_____不是组成运算器的部件。

选择一项:

D.

地址寄存器

题目3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_。

选择一项:

C.

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

题目4

浮点数范围和精度取决于_______。

选择一项:

A.

阶码的位数和尾数的位数

题目5

逻辑运算中的“逻辑加”是指_______。

选择一项:

B.

或运算

题目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选择一项:

D.

只有带符号数的运算才有可能产生溢出

多选题

题目7

请从下面表示浮点运算器的描述中选出描述正确的句子是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浮点运算器可用两个定点运算器部件来实现

C.

阶码部件只进行阶码相加、相减和比较操作

题目8

对于阶码和尾数都用补码表示的浮点数,判断运算结果是否为规格化,错误的方法是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阶符和数符相同

B.

阶符和数符相异

C.

数符与尾数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字相同

判断题

题目9

运算器内部寄存器的个数与系统运行的速度无关。

选择一项:

题目10

MIPS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主要由128个寄存器组成的寄存器堆和一个执行数据运算的ALU组成。(

选择一项:

题目11

运算器芯片Am2901包含三组三位控制信号,分别用来控制8种运算功能,8个数据来源和选择运算结果并输出的功能。(

选择一项:

题目12

浮点数数的表示范围取决于尾数的位数,精度取决于阶码的位数。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3

单选题

题目1

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运行的只能是_______程序。

选择一项:

A.

机器语言

题目2

输入输出指令的功能是_______。

选择一项:

C.

进行CPU和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题目3

指令执行时无需访问内存寻找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_______。

选择一项:

D.

立即数寻址方式

题目4

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_______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选择一项:

B.

变址寄存器

题目5

相对寻址方式中,若指令中地址码为X,则操作数地址为_______。

选择一项:

B.

(PC)+X

题目6

堆栈寻址的原则是_______。

选择一项:

C.

后进先出

多选题

题目7

指令中用到的数据可以来自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通用寄存器

C.

输入输出接口

E.

内存单元

F.

磁盘

题目8

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的寻址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D.

缩短指令字长

E.

扩大寻址空间

F.

提高编程灵活性

判断题

题目9

一个指令周期通常包含读取指令、指令译码、ALU执行、内存读写和数据写回5个步骤。()

选择一项:

题目10

计算机的指令越多,功能越强越好。(

选择一项:

题目11

直接寻址是在指令字中直接给出操作数本身而不再是操作数地址。()

选择一项:

题目12

基地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4

单选题

题目1

控制器的功能是_______。

选择一项:

B.

向计算机各部件提供控制信号

题目2

在控制器中,部件_______能提供指令在内存中的地址,服务于读取指令,并接收下条将被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选择一项:

D.

程序计数器PC

题目3

每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通常有①读取指令、②执行指令、③分析指令等几个步骤,他们的执行顺序应该是_______。

选择一项:

B.

①读取指令、③分析指令、②执行指令

题目4

硬连线控制器中,使用_______来区别指令不同的执行步骤。

选择一项:

C.

程序计数器

题目5

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_______。

选择一项:

D.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题目6

指令流水线需要处理好_______3个方面问题。

选择一项:

A.

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

多选题

题目7

中央处理器包括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运算器

B.

控制器

题目8

下列正确的是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取指令操作是控制器固有的功能,不需要根据指令要求进行

B.

指令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所有取指令的操作都是相同的

C.

单总线CPU中,一条指令读取后PC的值是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判断题

题目9

程序计数器PC主要用于解决指令的执行次序。()

选择一项:

题目10

微程序控制器的运行速度一般要比硬连线控制器更快。()

选择一项:

题目11

每个指令执行步骤,控制器都将为计算机的各部件产生一个控制信号。()

选择一项:

题目12

计算机的流水线中,每个阶段只完成一条指令的一部分功能,不同阶段并行完成流水线中不同指令的不同功能。()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5

单选题

题目1

下列部件(设备)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______。

选择一项:

B.

CPU的寄存器

题目2

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K×8位,加上电源端和接地端,该芯片引出线的最少数目应为______。

选择一项:

D.

20

题目3

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______。

选择一项:

C.

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

题目4

RAM芯片串联的目的是_______

,并联的目的是_______

选择一项:

B.

增加存储单元数量,增加存储器字长

题目5

和辅助存储器相比,主存储器的特点是_______。

选择一项:

A.

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题目6

采用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选择一项:

B.

给用户提供比主存容量大得多的逻辑编程空间

多选题

题目7

_______停电后存储的信息将会丢失。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静态存储器

B.

动态存储器

C.

高速缓冲存储器

题目8

对主存储器的基本操作包括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读出信息

B.

写入信息

判断题

题目9

存储芯片中包括存储体、读写电路、地址译码电路和控制电路。(

)

选择一项:

题目10

使用高速缓存是为了提高主存的容量。(

)

选择一项:

题目11

使用高速缓存是为了提高主存的容量。(

)

选择一项:

题目12

在Cache的地址映像中,全相联映像是指主存中的任意一字块均可映像到Cache内任意一字块位置的一种映像方式。(

)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6

单选题

题目1

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并行或由并行变串行,这种转换是由接口电路中的______实现的。

选择一项:

B.

移位寄存器

题目2

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______来区分的。

选择一项:

A.

不同的地址和指令代码

题目3

随着CPU速度的不断提升,程序查询方式很少被采用的原因是______。

选择一项:

D.

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题目4

中断允许触发器用来______。

选择一项:

D.

开放或关闭可屏蔽硬中断

题目5

在采用DMA方式的I/O系统中,其基本思想是在____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路。

选择一项:

B.

主存与外设

题目6

周期挪用方式常用于______的输入输出中。

选择一项:

A.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多选题

题目7

主机和外设可以并行工作的方式是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程序中断方式

C.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D.

I/O通道方式

题目8

计算机的总线接口中,串行总线的特点是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成本低

B.

线数少

D.

传输距离长

判断题

题目9

按数据传送方式的不同,计算机的外部接口可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两大类。(

选择一项:

题目10

在三总线计算机系统中,外设和主存单元统一编制,可以不使用I/O指令。(

选择一项:

题目11

中断服务程序的最后一条指令是中断返回指令。(

选择一项:

题目12

同步通信方式下,所有设备都从同一个时钟信号中获得定时信息。(

选择一项: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课答案

1.自测练习(1-7章)

第一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就是()。

选择一项:

A.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题目2

2.在语言教育方面,家长的任务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给幼儿创造一个带有视听觉的、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

B.

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其语言表达;

C.

与幼儿一起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

D.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题目3

3.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

选择一项:

C.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判断题

(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

题目4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选择一项:

题目5

5.当适龄儿童来到幼儿园或学校时,家庭教育在之前为每个儿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识基础是相同或相似的。()

选择一项:

题目6

6.家长应当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重点实施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自助”。()

选择一项:

第二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庭经济状况

B.

家庭居住条件

D.

家庭生活设施

题目2

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B.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C.

家庭结构与情感氛围

D.

父母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并不会成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选择一项:

题目4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影响甚微。()

选择一项:

题目5

5.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两种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6

6.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氛围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选择一项:

第三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0-3岁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头尾原则

B.

远近原则

C.

等级整合原则

D.

系统独立性原则

题目2

2.玩具选择应避免的误区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玩具越多越好

B.

玩具越贵越好

C.

玩具越复杂越好

D.

玩具操作难度越高越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0-3岁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出现了表象和想象。()

选择一项:

题目4

4.0-3岁儿童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已不明显。()

选择一项:

题目5

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

选择一项:

题目6

6.选取玩具不需要过多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选择一项:

题目7

7.亲子游戏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游戏伙伴,而非替代者。()

选择一项:

第四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

B.

动作的灵活性逐渐提高;

C.

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

题目2

2.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体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各种心理活动从发生到陆续出现,达到基本齐全;

B.

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

C.

主动性和有意性逐渐增强;

D.

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一致。()

选择一项:

题目4

4.在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贯性。()

选择一项:

题目5

5.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与任务规定着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指导方式。()

选择一项:

题目6

6.

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成人的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不大。()

选择一项:

题目7

7.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都会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渗透性。()

选择一项:

第五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特殊儿童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超常和落后儿童

B.

孤独症儿童

C.

肢体残疾儿童

D.

视听障碍儿童

题目2

2.超常儿童的类型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型和学术型

B.

创造型

D.

运动型

题目3

3.

特殊儿童的存在导致家长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长自身对特殊儿童的错误看法;

B.

外界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看法;

C.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

D.

对家长婚姻质量、经济能力、生活方式产生严峻挑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4

4.智力落后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选择一项:

题目5

5.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选择一项:

题目6

6.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脑瘫患儿智力都差。()

选择一项:

题目7

7.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但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起到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8

8.尽量不要送截肢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会遭到歧视。()

选择一项:

第六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题目1

1.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C.

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

D.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题目2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亲职教育

B.

教育活动合作

C.

管理与研究合作

D.

资源支持

题目3

3.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

B.

加强家园联系及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

C.

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

D.

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

题目4

4.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

C.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D.

教育资源利用

题目5

5.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资源共享法

B.

宣传法和讲座法

C.

调查研究法

D.

讨论共议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分。)

题目6

6.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但主动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所减弱。()

选择一项:

题目7

7.幼儿园和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

选择一项:

第七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家庭教育内容

D.

家庭教育方法

题目2

2.韩国“狮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让孩子面对现实

B.

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由家庭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选择一项:

题目4

4.日本孩子2岁前,父母要让他们学会“忍耐”,2岁以后,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选择一项:

题目5

5.日本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这一思想。()

选择一项:

题目6

6.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两方面。()

选择一项:

题目7

7.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低收入家庭补偿计划“家庭教育支援政策”着眼于改善“处境不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

选择一项:

2.形考任务

形成性考核作业1

题目1

1.【简答题】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⑴奠基性和终身性

⑵亲情性与终身性

⑶随机性与针对性

题目2

2.【简答题】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

目的:家庭事儿童社会化的场所,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任务:教给孩子简单的生活和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内容:培养幼儿独立自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题目3

3.

【简答题】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

内容:⑴教育观念更新

⑵身心发展知识

⑶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知识

渠道:⑴幼儿园指导 ⑵社区指导 ⑶社会团体指导 ⑷大众传媒指导

方法:⑴兴趣诱导法 ⑵游戏活动法 ⑶实践操作法 ⑷环境熏陶法 ⑸榜样示范法

题目4

4.

【简答题】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⑴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第一要素

⑵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儿童成长的质量高低

⑶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决定孩子以后道德面貌的基础

⑷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孩子成长时重要因素

题目5

5.【简答题】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家长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最早就亲近之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影响甚大,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并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

题目6

6.【简答题】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

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

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3)

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

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

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题目7

7.

【论述题】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题目8

8.【论述题】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树大自然直”、放任自流、推卸责任等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境性、情感性、稳定性、整合性几个方面。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一般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其中,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以及矛盾型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则是公认的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影响的积极作用较大。偏向专制型的家长,常常会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否认孩子的一切。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家庭都有个陋习,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心情浮躁,急于求成。这都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把自己做不到或希望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这个现象上绝不是抵毁身为父母的他们,试扪心自问:现代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现象。每个家长对子女都有较高的期望值。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导致心理抵触,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有家长从幼儿期着手,而幼儿正是培养幼儿个性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对幼儿进行消极的评价,势必将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方向,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要求也必须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这样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形成性考核作业2

1【简答题】.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题目2

2【简答题】.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题目3

3【简答题】.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

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

(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

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题目4

4【简答题】.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题目5

5【简答题】.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

(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细致入微,教给方法;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培养自护能力: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题目6

6【简答题】.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社会性发展: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美的熏陶:

1)给予儿童健康的美的观念

2)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

3)支持儿童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创造美

题目7

7【简答题】.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1)健康教育(2)生存教育(3)做人的教育(4)智育

题目8

8【简答题】.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判定:

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语言发展早,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喜欢动脑,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浓厚;好胜心强,有坚持性。

指导: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题目9

9【简答题】.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家庭教育要关注: 1. 及早发现,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 2. 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真心关爱,避免歧视和溺爱;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与孩子适当的高期待。3. 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题目10

10【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题目11

11【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题目12

12【案例分析题】.

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0一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题目13

13【案例分析题】.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答: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题目14

14【案例分析题】.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2、语言发展迟缓。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爱抚、拥抱他们。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形成性考核作业3

1【简答题】.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和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评价0-3岁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指标。

1.

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

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题目2

2

【简答题】.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好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

3-6岁儿童家园合作内容分为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等方面。

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注意及时小结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这些是好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也是评价一个家园共育活动的基本标准。

题目3

3【简答题】.家庭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家长也可以积极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等。

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宣传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讨论共议法等。

因此评价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性、目的性

是否以促进幼儿发展、家长育儿能力发展、社区职能发展为目的。

二,互动性

是否体现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目的。

三,有效性

是否有效利用资源,是否取得好的实际效果。

题目4

4【简答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教育内容不合理

⑵过分溺爱孩子

⑶代替代劳,劳动教育薄弱

题目5

5【简答题】.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的家庭教育学家认为,父母过于保护和过于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韩国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并有独具特色的“狼型”教子法、“狮子型”教子法。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两个方面;“狼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团队意识,挖掘孩子的潜能;“狮子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充满自信,学会自律自控,学会放弃,让孩子面对现实,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题目6

6【简答题】.美国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有三个:独立个性、民主开放、经济意识。这也集中反映百了美国家教的全貌。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要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美国家庭中,父母非常注意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庭鼓励孩子进取向上而反对压抑他们的个性,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度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民主气氛造就了一代一代独立性极强的美国青年。但有时极端的专民主也使美国不少家庭的教育过于放任,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行为顽劣。

美国的父母从小注意帮助孩子树产明确的经济观念和经济独立的意识,父母们教导孩子怎样有计划地消费有限的零用钱,如何想办法去赚钱。美国青年的经济独立意识较早,正是基于这种早期的经济观念的教育。在美国,父母们常用经济手段来促使孩属子学习进步及刺激子女间的学习竞争。

题目7

7【论述题】.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1)简述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1)亲职教育,(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法包括:(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2)加强家园联系——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家长会,约谈;(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开放日。除了以上有效的家园合作方法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方法。

题目8

8【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1)

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首先应从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的改变入手,变革还应包括儿童观的变革。在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儿童观的指引之下,家长应当明确学前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应当更加关注那些对儿童具有终身影响的品质和素质的培养。(2)

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在物质环境的改善方面,家长要注意根据幼儿阶段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创造适宜发展的家庭环境;精神环境方面,家长除了创设和睦的家庭氛围,还要注意改进亲子交往方式,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关爱的亲子关系。(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家长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和学习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知识,并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分析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从而提高教育能力。(4)家长素质的提升:家长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都对幼儿产程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5)

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应当真正认识家长教育的价值,加强对家长教育的系统规划和研究,增强家长教育的执行力度,更新家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探索家长教育的全新模式,使城市和农村家长能够享受到社会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自

己的看法或建议略。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便成为其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很好的利用了幼儿园的网站进行家园的合作与互动。他们把幼儿园的新闻,孩子的照片和家庭教育的知识放在上面,让那些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去参与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家长有机会了解到。给他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关注到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从中获取科学的教育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所以这位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成长后悔欣慰并感动。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网站的开设,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可以进行交流和指导,更是让家长看到了幼儿园的活动,老师的辛苦付出,对他们今后在进行家园配合的时候更能理解支持教师。从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来看,其内容包括了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开放日活动、亲子互动活动、个别约谈、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家长助教、家长委员等。而案例中其实只是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所以,还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的开展。也能够利用更多的方式,丰富家园联系的内容。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答: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 以上国外和国内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了我们警示,警示着我们: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并请:(1)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2)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

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3)

避免挑剔或纠正。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4)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当孩子

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活动设计与指导

1、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指导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

2、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请从上述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