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

学前美术教育全文(5篇)

学前美术教育

第1篇:学前美术教育范文

一.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时期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的地位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未正式进入学习理论知识之前、针对还未到达学龄的儿童开展的有目的和计划的、能够实现全方位引导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目的的阶段性教育活动。对儿童未来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便是基因所携带的孩子先天便有的资质,这是由于家族基因以及胎儿期间的营养元素摄取等影响决定的,属于不能选择和改变的方面;而环境因素则是包括孩子出生之后周围的一切因素,比如说自然环境、家庭情况、学习条件等等,这是决定儿童能够成长成什么样的最重要因素,无论如何学前教育都是不能够被忽视和取缔的。

(二)学前教育时期开展美术教育的意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对美术教育高度赞扬,美育的地位应当同德育以及治愈平行,他认为求知识的同时要培养情感,也就是在学习科学的同时要学习美术。在智育范畴内大多偏重智力的教学,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在德育的范畴内则是偏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目的。而在美育的范畴则不仅,要求人们有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能力,还要有创造美和爱好美的能力。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心智大多像一张白纸,由于他们所接触到的外界环境较为单纯,他们的思维模式往往能够更加的灵活多样。除此之外,如果学龄前的儿童能够接受较好的美术教育并被其影响,他们将来认识美的能力往往要比其他人强得多,也就更加容易让他们活得通透幸福。1.激发幼儿体验美术兴趣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以主要以幼儿之间的有效交往合作和分享的方式来展开的。在开展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处于宽松和谐的氛围之内,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拓展自我发挥空间,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美术学习条件和交际机会,让孩子自己解决在美术学习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2.促进幼儿互助合作能力的提高据心理研究调查发现,儿童的身心发展会极大地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而通过美术学习,会帮助幼儿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助合作和增强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这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知识体系,同时要尽可能多的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加绚烂多彩的活动形式,在美术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形成优秀的品质。3.为知识认知打下坚实基础从人的生理发展规律来看,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最好时期,而这个时候的高质量的美术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为幼儿今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经验的总结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论是为了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实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进行启蒙实现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都是培养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二.我国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背离教育宗旨就目前我国学前阶段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许多学前美术教师对教育宗旨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只重视绘画记忆和绘画方法的教授,而忽视了对于孩子创造力和审美力的培养提升。教师对于处在学前阶段的儿童应当以培养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目标,而现阶段的我国许多学前美术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宗旨无疑违背了学前美术教育的初衷。

(二)教学方式不恰当在开展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时,许多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儿童的模仿能力上,教授方式大多以还原物件原貌为主。特别是学前阶段的儿童对教师大多有着深度依赖,为了得到教师的认同,往往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作画。而有的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的高效要求学生的绘画具有规范性,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儿童,因为不同的儿童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将原本能够争奇斗艳的画作变得千篇一律,这会对儿童的创造思维和自我想象进行限制,很容易使得原本能够生产个性化产品的学生成为了批量生产标准品车间的一员。

(三)美术教材纷繁芜杂美术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不断得到发展,相应的美术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会让家长和教师在纷繁芜杂的儿童美术书籍前束手无策,这主要是由于针对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还不强的幼儿可选择的图书较少,为了得到幼儿的青睐图书装帧更注重形式的多样而忽视了内容的质量。

(四)教师引导不力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幼儿所提的问题比较稚嫩或者是难以回答,往往会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来打断幼儿的发问,这大大打击了幼儿自己思考来培养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信心。据调查,许多幼儿因此而陷入思维障碍导致他们不再愿意经过思考回答或者提问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边缘人”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三.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美术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兴趣的激发作用,发挥想象力通过教育心理学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在所有的学习动机中学习兴趣是最具决定性、最现实活跃的因素。在开展某项学习活动之前往往会先产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学习的效果往往不太明显甚至大打折扣,因为人在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之后便会有无限的动力和激情去继续学习并解决其中遇到的困难,反之亦然。因此在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要注意———如果幼儿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美术的学习,自由而充分地表达自己在美术方面的感知,美术教育的效果大多会事半功倍或者意想不到。幼儿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幼儿提出一些易于理解并具有启发意义的美术问题来展开美术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以此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创造各种合适的情境为幼儿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增加幼儿对美和事物的联想和想象。另外,为了能够将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或者折纸等美术形式与其进行良性互动。

(二)课程设计中注重儿童自身感受在对学前阶段美术所开设的美术课程进行设计时,要将儿童的自身感受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相比较而言,将大自然环境融合到美术课程之内的方式要比集中在教室内进行学习的方式更加行之有效,也就是说要多增加一些能够让儿童与大自然进行密切接触的课程,这能够让儿童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开拓自己的思维。但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大多较低甚至没有,这毫无疑问给开展户外课堂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室内教育中摄取大自然的元素进行教学,比如说通过多媒体放映的形式让儿童对大自然中的某个东西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儿童将自己所感受到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打破幼儿复制教师画作的美术教育方式。

(三)构建鼓励探索精神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为幼儿构建一个鼓励探索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要懂得欣赏那些结合了幼儿自己理解和感受的画作,即使这些画作可能并不是那么符合教师审美和要求,在幼儿进行美术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往往会把自己对该事物的认知和感受体现出来,这些较大的差异性便会让画作显得有些脱离教师的认知和理解,这时候教师应当在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同时给予鼓励和尊重,绝对不能够打击到幼儿表达自我的积极性和信息,否则很可能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一辈子的阴影,不利于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作为幼儿的教师要与足够的耐心和宽容,不能在幼儿犯错之后就责怪或者不理睬,而应当耐心细致地了解幼儿的想法,给幼儿提供实际的帮助来实现其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深入。

(四)激发学前儿童的情感如果要将教育进行理性和感性的划分,毫无疑问美术属于感性教育的范畴,不仅仅因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情感和对美的感知,还因为在进行美术实践的过程中往往要注入绘画者自己的理解和情绪。因此在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要着重关注对于幼儿情感的激发,要让幼儿在与客体接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或开心愉悦的情绪、或难过伤心的情感,只要是幼儿自己亲身经历的就是他们能够应用到美术艺术创作中的灵感,因此为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美术教师必须要将引导学生的情感作为教学的最大目标之一。

(五)幼儿美术课程设计和改革在对幼儿美术课程进行设计和改革时,要注重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美术基础训练设置不同的要求和难度,从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开始,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在自己的画作中体现出来。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来选择相对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发挥想象的素材作为绘画依据,并充分考虑幼儿成长的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合理规划,为幼儿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提供实际的帮助,给幼儿提供享受生活、追求美的初始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自然事物感知能力的提升,让幼儿形成独立思考、受惯性影响较小的思维能力。

第2篇:学前美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积极影响

前言

随着教育领域的逐渐发展,艺术教育与人格教育组合在当前教育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在当前社会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能够对幼儿起到知识引导作用,同时也要能够对幼儿人格素养起到教育作用,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能够具有良好的人格素养。高校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其利用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与理想,在寓教于乐中通过欣赏艺术作用提高艺术认知,进而完善自身的人格素养。

一、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怀

从古至今,大部分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着具有典型道德修养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近代绘画作品中,徐悲鸿先生的《田横五百士》、《奔马》等都表现了浓烈的爱国意义,徐悲鸿先生以其深厚的绘画技巧抒发爱国情怀,《田横五百士》表现了气壮山河的宣言,《奔马》以马为意向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自由解放的心理,与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相符合,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时候能够接受美术作品的爱国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同时也能够树立健全的思想道德情趣与崇高理想。但是,学生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才能够使美术作品发挥积极的作用。良好的道德标准有利于人格素养的塑造,在美术教育中,例如在欣赏《父亲》画作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达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也要结合画家背景使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导学生学会感恩,爱父母,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二、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培养方法

首先,利用美术知识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美,欣赏别人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别人的欣赏,这是一种人格素养也是一种气质提升的方式,有利于自我的逐渐完善,自己的成长也会比他人要强,自己的进步也会给他人带来快乐,这对于一个人的合作与生存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真正做到能够欣赏他人才能够真诚的为他人取得成就感到高兴,为他人的欣赏作出喝彩,开拓自己的心胸,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观念。学校通过美术教育阐述作者当时的人物背景、所处环境以及抒发的情怀,学生通过这种情景化的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其次,利用美术教学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欣赏人的心灵的同时也能够开拓人的视野,满足人的心灵,积极乐观的引导他人正确看待生活,这对学生的人格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大地好处,引导学生利用美术中发现美的教学来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各种事物,为学生带来娱乐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高尚审美修养以及情操有着积极的培育作用,进而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学前教育时期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人格素养构建时期,早期的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通过训练幼儿对事物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不仅能够促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以激发,学生在鉴赏艺术的同时才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与人格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教育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日渐明显,其能够帮助人类塑造健全人格,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教育要求,本文利用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的积极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对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其次从提高学生的爱国教育素质以及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两方面对积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养方法,将美术教育与高校学生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为学生人格素养的逐渐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3篇:学前美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绘画教学;美术教育;重要地位

一、学前美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设置

学前美术教育普遍认为是针对3到6周岁的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学前美术教育可以看成是延续和发展人类美学文化从而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初阶段,为今后小学中学甚至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美学基础。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儿童,是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阶段,总体来说学前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启蒙时教育,学前美术教育是美术的启蒙式教育,是指导儿童对于美术的认识,对于美术兴趣的培养,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前美术教育的内容设置,主要分为绘画活动教学、手工活动教学和美术欣赏活动教学。首先是绘画活动教学,是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儿童掌握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并运用绘画手段表达自身的情感。其次是手工活动教学,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儿童运用相关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动手能力的制作,是儿童手脑能力协调性的充分体现。再次是美术欣赏活动教学,是学前美术教育中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的教学部分。美术欣赏是开拓儿童的眼界,更好的认识美欣赏美,对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绘画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1.儿童想象力的激发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思想画面的能力,属于人的最高级思维。美术是一项极具可观性的艺术,绘画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年龄段的儿童乐于接触新鲜事物,绘画活动的教学可以帮组儿童更好的观察,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在生活中发掘灵感,同时形成细腻的情感,感性的培养是想象力的基石,因此会为儿童自身想象力的激发提供最佳助力。

2.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个性化是一种区别于大众化的独特形式。随着教育改革进程加大,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凸显。绘画活动的课堂相比其他更开放更包容,儿童可以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的尽情发挥自己的绘画创作,给予更大的自由空间并鼓励儿童自我的表达,从而让儿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独特的个性。

3.儿童记忆的提升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再现,是进行诸多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绘画活动是对于生活中所获得事物的再现,无法记住或记忆模糊,就无法在绘画活动中呈现。因此要更好的完成绘画活动,就需要在平日里主动地积极地去记忆,再去绘画中进行展示,久而久之儿童的记忆力就会有显著的提升。

4.儿童智力的开发

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经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绘画活动对于儿童智力的提升是得到公认的。人分为左脑和右脑,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左脑针对的是理性,逻辑、语言、推理、分析会激发左脑的开发,右脑针对的是感性,音乐、绘画、情感、创造都会激发右脑的开发。

三、绘画活动教学的现状

1.教育观念的现状

教育观念又称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思维活动中形成的认识和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视不足,对于学前美术教学的系统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只注重模仿和技巧的教学。但随着先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涌入,美术教育特别是学前美术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现代的教育观念也同样发生了转变,对于儿童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激发教学有了阶段性的提升,

2.师资力量的现状

师资力量水平直接能反映出教育教学水平,儿童是人类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幼儿教师作为儿童教育的直接传导者,自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期学前美术教育的师资水平薄弱,包括在学历方面和教学经验方面,同时在专业性上存在一些问题。但近年来随着社会普遍重视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更加的专业化标准化,师资力量有了质的飞跃,众多专业能力突出与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纷纷投入到学前美术教育的行列中。

3.教育教学设备的现状

教育教学设备是学前美术教育中的硬实力,是推动学前美术教育特别是绘画活动教学的关键。绘画活动教学的设备主要是绘画工具和绘画材料,从而营造出优良的绘画场景。近年来从材质到种类教育教学设备的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诸多的国内优秀制造厂商都投入到行业中来,出品了很多国内甚至国际上知名的教育教学设备。

4.教育教学内容的现状

教育教学内容是遵从教学大纲制定而成的,是教育教学的实质体现。学前美术教育要培养兴趣为主,并进行审美观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不足,更是毫无激发创造力。但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也不断革新,当前的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在绘画教学活动中从临摹、涂鸦再到自主绘画,循序渐进的引导儿童进行绘画实践,让儿童对于绘画活动的兴趣倍增。

四、绘画活动教学的展望

1.绘画教学的课程展望

课程设置是课程目标的体现,展望课程设置有三种趋势。首先是课程的细分,按照绘画活动教学的类别与规律进行细分,有利于开展专业性教学,也方便学生进行系统的吸收。其次是课程的调整,根据重要性的高低进行主修与选修的区别,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主修的教学,并对于更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的选修学习。再次是地域性课程设置,依据各地特色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艺术,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有深刻的印象,有助于传统的持续传承。

2.绘画教学的教学者展望

学前教育需要教师去引导教学,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与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学前美术教育绘画活动教学的提升重要方面是教师水平的提升。关键是加强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累积。经验的积累增多有助于教学更好的开展,因此要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学技术的交流活动,从而使教师更好的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五、结语

绘画教学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展望未来还有很多可能。可以借助信息通信等技术让绘画教学活动场景更具科技感,让学生更能够充分融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的学龄年儿童感受到绘画活动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卢眷秋.通过直觉训练促进学前绘画教学[J].大舞台,2011.

第4篇:学前美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生美术教育改进策略

一、美术教师的培养

1.各方提供支持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师资培养需要各方的支持与协作。第一,幼儿教师教育的标准需尽快完善,促进幼教的专业化;第二,学校与幼儿园、幼教机构需要通力合作,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第三,学前教育专业授课教师需要着重培养。

2.教师个人的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人文知识外,还要具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创新不仅仅指内容上的创新,更是观念、态度、教法、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教师要结合当前的课标、政策等相关文件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自我培养

学生应主动接受相关艺术资讯,尤其是学前教育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对美术的敏感度;针对简笔画形象进行练习,学会动作、发型、服饰绘制并举一反三;掌握几套和谐的构图与颜色,与简笔形象进行灵活组合;学习摄影,通过摄影掌握构图、色彩、角度等方面的知识,锻炼审美能力;利用假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保存自己的画作,形成作品成长档案,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美术课程的设置

1.合理安排课时

美术课包含知识新授、作品欣赏与动手操作,故一般大学的美术课会安排两节课,十分合理,但安排的时间点也应合理。美术课安排的时间点应避免在高强度训练课程之后,如体育课、舞蹈课。不然,学生的精力涣散,注意力自然不会集中,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

2.课程内容设置

其一,增加手工课程的比重。除了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手工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其参与程度。其二,增加民间美术的比重。通过绘画民间图案、欣赏民间美术、制作民间艺术品,将民间美术糅合进课堂。其三,增加综合性艺术活动的内容。如用雕塑、动画、光影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意,也可引导学生对美术或其他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探索研究和学习。其四,增加装饰画教学的比重。装饰画形象夸张抽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技法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其在颜色上多用主观色,在构图上灵活运用透叠等方法。

四、美术教材的选择

一些大学的美术教材无针对性、内容浅显,导致教师无法使用,甚至再次购买,造成不必要的花费。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评估教材

高校对教材的评估较少。教材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高校应对这两个群体进行调查,由专业的教材评估队伍研究和选择适当的教材,以提高教材的针对性。

2.编写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基于学校情况、学生基础以及当地资源编写的教学材料。教材开发小组应多关注地方资源,这些是学生创作的优秀素材。

五、美术教育实践的培养

本科学前美术教育尤其要强化实践部分。关于美术教育实践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其一,在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单独开设美术教育指导课程,由具备丰富幼儿园教学经验的教师担当任课教师。其二,定期邀请幼儿园园长或美术教培机构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其三,增加学生去幼儿园观摩优秀美术活动的机会,做好视频与文字记录,方便存档和循环利用。其四,在幼教模拟室进行美术模拟教学。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模拟教学,将教学过程用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供课后反思、改进。

六、完善评价的形式

1.以质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

简单的量化评价难以反映美术教学中复杂的教学现象,而质性评价采用师生、生生双向评价,方法和维度更加多元化。

2.合理扩充评价内容

美术评价内容应合理扩充,包括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成绩、综合成绩等。平时成绩包括单次作业、上课发言情况、小组合作成绩、出勤记录等。期末成绩包括作品的内容、技法、创新等方面。

3.建构、完善美术实践评价

美术实践评价内容应包括:与教学实践目标的吻合程度、学校与幼儿园的双方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七、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如今,部分学校尝试给学生配备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等。在电子设备上完成创意作品,及时上传课堂练习作业,甚至开发新的App,这样不仅能与时代接轨,而且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所以,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加强美术教师的多媒体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岚,丁邦平.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特点及其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2]袁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改革.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6).

第5篇:学前美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美术教育技能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生来说,该群体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其一,知识积累不足。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生在中学阶段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部分大专生未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较差,所以教学效率欠佳,教师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对学生的高质量培养。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很难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其二,学习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生受专业限制,对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对学前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只需要看管学龄前儿童,不让其受到伤害即可。这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和技能培养效率大幅下降。其三,学习专注度较低。当大专生进入高校学习后,由于教师不再对其进行全面监督,部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足,学习专注度下降,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美术技能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中教授的美术技能虽然与美术专业的教育内容有很大不同,但同样需要学生全面了解各类美术技能和思想。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并非专项知识,而是能够建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式的知识体系。美术技能的具体内容如下。

1.绘画技能

绘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造型效果。对学生的美术教学来说,起始阶段为效果造型,要求学生对绘画的效果造型有全面了解,即学生能够全面分析作品的造型效果;中间阶段为标准造型,要求学生掌握绘画中的各种造型形态等,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向幼儿讲解这些造型的绘制方法;最后阶段为创新造型,要求学生在对标准造型有基本了解后,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为色彩搭配。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体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掌握色彩搭配方面的理论知识。当学生对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后,学生的审美意识就会全面觉醒,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其就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幼儿教学中。

2.手工技能

手工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手工技能培养的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手工技能技法,包括纸造型、泥造型、结绳造型和废物利用等。幼儿美术手工教育的第二阶段为技法提升学习阶段,这是学生的主要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时间较长,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手工技艺,并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日后的教育工作中。第三阶段为手工技法的穿插应用。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手工技术本身的穿插应用,如,将泥造型与纸造型融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二是手工技能与绘画技能的穿插应用。

3.综合创作技能

这种技能是指学生在开展美术教育时,能够带领幼儿进行绘画和手工的综合创作,这一过程既包括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又涵盖幼儿的手工创作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创作技法有深度的了解,并能够使用这些技能;另一方面为绘画技能和手工技能的衔接,要求灵活运用。如,教师应要求学生思考和学习如何将绘画作品创作与手工作品创作结合开展教学。综合创作作为当前学前教育中最为灵活的创作方法之一,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绘画作品与手工作品的综合创作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美术教育技能培养方法

任何专业的教育都应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过程,所以,笔者也将技能培养方法分成这三个过程,通过对教育方法的合理应用,希望学生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具体培养方式如下。

1.课前教育

(1)教学方法选择在当前的教育学界,已经形成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在大专生美术教育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当前开发出的新教学内容进行原理和应用方法的探究,从而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美术是一门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用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法的原理为,教师在课前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发放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以趣味性十足的知识讲解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难以在短期内掌握所有知识,所以,教师还需要应用目标导向法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和规划。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2)造型技巧课前教育在造型技巧课前教育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过专业的训练,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造型绘制的基础方法。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物绘制训练,使学生掌握这种基础技能,并提高学生对标准造型的绘制水平。在完成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造型创新。另外,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在造型绘制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学习。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也可以为其布置课后练习作业。(3)手工技巧课前教育手工技巧课前教育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为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分发资料。分发的资料包括一些优秀的手工作品,以及完成这些手工作品的原料。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这些原材料发挥想象力,完成作品的构思。当学生掌握了手工技能后,教师可以开启第二个步骤,即教师向学生分发手工材料,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创作,待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作品拍照,并上传到班级学习讨论组中,使学生可以讨论、学习其他学生作品的创新之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为高效地掌握手工技能,而且能够通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进行学习。

2.课中教育

笔者认为,课中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理论知识的深度探究,其二为学生的实践过程。这两方面内容的具体教育方法如下。(1)理论知识的深度探究对于未接受过专业美术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虽然会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美术技能和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学习和教育,他们对理论知识的了解通常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以立体图形的临摹绘制为例,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透视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很简单,但部分学生只了解这种技法的原理,难以对这种技法进行合理应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这种技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如,透视点和物体距离对创作结果的影响、透视点的选取原则等。在这些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对这种技法的了解,为其进行实践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课中教育中,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良好的美术功底,学校可以从本校的美术专业中抽调教师进行教学。(2)学生的实践过程学生的实践过程需要按照学生日后的工作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大专生接触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相关材料和设备。对于大专生美术技能的培养内容主要为绘画技能和手工技能,因此,实践教育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开展,具体开展方式如下。其一,绘画教育。在当前和今后的幼儿教育中,大专生应学会应用幼儿画板开展绘画教育。在大专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操作幼儿画板进行学习和实践。在初始应用阶段,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感,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使其在完成作品创作后进行组内交流,随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作品。这种方式能够在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其二,手工教育。手工教育的开展方式为在课堂上分发手工材料,包括纸工工具、泥工工具、结绳工具、废旧材料等多种材料。教师在分发材料后,让学生独立创作,并在班级内开展手工作品评选活动。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3.课后教育

课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美术创作思路、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课后教育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研究课题,课题的核心主旨为让学生探究如何向幼儿解释美术技能,这一课题对大专生的教学能力进行了深度培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和讨论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这种资料以学前教育授课中的视频为主,让学生能够形成教育思路和教学体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作技能。

结语

在大专生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目标导向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前教育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分发资料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造型绘制和手工制作技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讲解相关的美术知识,并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中的必备技能。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并展开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程伟.近三年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综述.黑龙江科学,2019(1).

[2]伊翠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适应现状调查.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

[3]张雯.优化高职学前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途径分析.戏剧之家,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