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精选(九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

第1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妇幼卫生保健机构;治未病;模式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626-03

The Exploratory Study about Putting“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to Practic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U Lingjuan,CHEN Zhanlu,ZHAO Huiqing,WU Feng,WEN Zhanquan,LI Ruifeng,WANG Yuwei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work reflecs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population,quality of the life and civilization degree for a country,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is not good enough for current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work.Based o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we should establish the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mode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cine for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network,which designes several service processes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for all types of people and analyses the supported conditions.

Key words:medical institutions of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mo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9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10年第13号)

作者简介:胡凌娟(1973-),女,安徽宿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妇女儿童人数都占到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是社会人口中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它是人类持续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程度,集中反映在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上。妇幼卫生工作的成效,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人口总体的健康素质、生活质量及文明程度,检验社会公平和现代化的水平,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关注健康、期望长寿,对中医预防保健以及养生的概念越来越重视。而“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保健思想的精华所在,它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具有原创性的观点之一\[2\]。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建立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进而影响卫生总水平的提高。这一体系的建立要求在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功能。其中,妇幼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保障国家未来人力资源质量的健康服务实施载体,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基本构想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的国家之一。至2009年,覆盖全国的妇幼保健机构达3020个,妇幼卫生队伍已达50万人左右[3]。农村地区的妇幼卫生保健网由县、乡、村三级组成,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是妇幼卫生服务网络的主导力量,承担着妇幼保健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技术人员培训等主要任务。乡、村级妇幼卫生机构和人员则直接承担着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儿童保健疾病预防等基础服务职能。城市区域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主要由市、区和社区三级组成,通过转诊和上级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开展妇幼卫生工作。因此完善的妇幼卫生网络为“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施的硬件条件。同时,中医预防保健的思想在妇女和儿童疾病防治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妇幼卫生机构目前的预防保健工作主要是以西医预防内容为主,中医预防保健参与度很低,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能够依托完善的妇幼网络,实现“治未病”理论在妇女、儿童保健方面的临床实践,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妇幼健康的水平。课题组通过对全国几个主要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妇幼卫生工作中有许多是中医预防保健擅长的领域,如孕前女性体质调理、育前男性体质调理、孕期调理、产后恢复和保养、儿童体质调理和疾病防护、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保健等等。这些领域,中医的优势非常明显,自古至今有许多成熟的预防保健理论和方法,目前需要研究的是依托这类机构实践“治未病”的理念。基于这一构想,应当在各级各类妇幼卫生机构中成立中医“治未病”中心,作为组织实施的专门机构,负责起草中医预防保健实施方案,加强对技术规范、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模式与考核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指导。整合机构各个科室资源,完善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容。

2 “治未病”服务流程设计

依托妇幼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使其成为一个能够提供连续服务的工作流程。妇幼卫生机构的服务具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一是人员就医连续性强,尤其是孕产妇,会持续在一个机构就医或咨询,随访和持续性指导比较便利;二是有专门的孕产妇健康档案或资料记录卡,便于有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健康调理,三是除患病人群外,服务对象中包括了很多健康体检人群。这些都为“治未病”在妇幼保健机构中开展服务提供了可能。根据目前医疗机构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人群进行服务流程的设计。

2.1 儿童预防保健

2.2 妇女和育前男性预防保健

2.3 孕产妇预防保健

3 服务内容

一是孕前体质辨识与保健指导,即依据现有的体质辨识,辨证分型,对孕前妇女的体质进行调理和保健指导;二是孕期保健与指导;三是儿童体质辨识与保健指导,通过研究不同阶段体质分型量表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不同时期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四是产后调理与恢复,充分利用中医药各种调理方法,对健康产妇的体质进行调养,使其尽快恢复,对瘥后孕妇通过巩固干预等手段使其恢复正气;五是妇女日常保健工作,指除孕期与产褥期外其他各个时期妇女的日常保健。如经期、更年期不同体质和辨证调养;六是育前体质辨识与保健工作,针对育前男性体质进行辨识,分型进行体质调理,为孕育做好前期准备。

4 实施服务流程的保障措施

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营造全民重视中医预防保健的氛围,尤其关注妇女和儿童的预防保健。从人才、设备、技术方法的遴选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存进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

4.1 理念推广

4.1.1 全方位宣传中医预防保健理念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或报纸等宣传媒体,积极营造氛围,普及中医预防保健理念。充分利用孕妇课堂、家长学校、儿童保健咨询门诊、宣传栏、制作各种宣传光盘、分发中医预防保健宣传单(册)、张贴画报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普及中医预防保健的知识,宣传中医预防保健或“治未病”理念。

4.1.2 深化医务人员对中医预防保健理念的认识

院内各个科室要不断学习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去。将现有的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育前保健等工作和中医孕前体质、育前体质,儿童体质分型与调理有机结合,在妇女、儿童、孕产妇等领域全面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4.1.3 通过义诊巩固和强化基层群众的中医预防保健理念 定期组织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人员深入社区和农村地区,开展免费的咨询和诊疗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基层群众,尤其是妇女对中医预防保健的认识,培育潜在市场。

4.2 服务提供平台

整合医院现有资源,包括体检中心或中医体质辨识室(孕前体质、成人、儿童体质辨识保健)、保健养生基地、妇保科、儿保科、男性科、中医科、传统疗法科、理疗科等,形成系统化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各科室充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承担妇幼卫生工作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服务工作。重点涵盖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教育等部门。

4.3 中医药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孕产妇和儿童等各类人群的中医健康档案。培养居民自助和自我保健的方法。培育简便验廉的保健方法运用到家庭,把中医适宜妇幼保健技术等传统疗法传授到个体或社区卫生机构,实现医疗机构和个体自我调护的紧密结合。

4.4 中医预防保健仪器设备及技术

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3],总结了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饮食、谨慎起居等养生调摄之术,形成了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心理、音乐、内服与外用药物治疗等多种调治方法,正所谓“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素问·异法方宜论》)。根据妇幼卫生服务的特殊性,采用一些确有效果的保健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确定的仪器设备,如心理调节、膳食调养、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鼓励个人发掘中医预防保健手段和方法,如一些医院研发的院内药膳、药酒、膏方、帖敷等,适用于女性日常调理、产后体质恢复。还有一些针对儿童的推拿项目,不仅疗效好,而且使用方便,应当大力推广。

4.5 妇幼卫生中医预防保健人才

人才是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的根本支撑条件。根据医院层次的不同,设立中医妇幼保健咨询师、调理师。咨询师可以从现有中医师队伍引进院内选拔,并经过中医预防保健的系统培训,承担中医妇幼卫生技术指导工作。调理师可以通过培养一批具有中医妇幼预防保健专长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目前中医预备保健人才匮乏是制约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瓶颈,研究中医妇幼卫生预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2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2009ZX1005-015,20100610)

作者简介:张颖(1982-),女,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

通讯作者:马建萍(1961-),女,新疆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保健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5 结 论

妇幼卫生服务履行的是公共服务职能,它的宗旨是不断改善妇幼生存和健康状况、进而推动人口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妇幼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工作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而必须应坚持社会公益目标优先、侧重受益性和公平性的原则,提供不具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社会公共产品。2009年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为2.70亿人,婚检人数有1966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4\],这些数据意味着妇幼卫生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非常大,投入不仅包括财政资金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还包括技术和防治方法的研发支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成员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正的外部性”,政府和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都是一定的受益者,在维护生命健康过程中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5\]。因此,一方面要增加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公共资金投放到价廉适用的服务上去,如具有中医优势的预防保健项目。新增投入应当用来改变那种“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要将妇幼卫生工作中中医预防保健的理论和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服务,需要政府和各级医务工作者在妇幼卫生服务领域更多地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中国孕产妇与儿童生存策略研究[R].北京:2006.

\[2\] 张文斌,王永炎. 试论中医"治未病"之概念及其科学内容\[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0(7): 440-444.

\[3\] 孙涛.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发挥中医药调治亚健康优势——积极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一点思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 (1):14-15.

第2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社区管理;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我国有3.6亿儿童和青少年,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为广大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1】儿童保健是对儿童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健康管理。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含义的改变,儿童保健概念也随之变更,即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社区管理模式下儿童保健服务的工作绩效,本文从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出发,提出了社区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儿童保健管理的措施,使得社区医疗机构在构建卫生保健网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

儿童保健主要是在医生的带领下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进行负责,并指导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进行具体管理。其包括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及学龄期保健。①新生儿保健是工作以喂养、保温及清洁卫生为主。②婴幼儿保健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过程中实施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创伤、中毒、传染病为主。③学龄前期保健是指3~7岁儿童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和传染病为主。④学龄期保健是指7岁到13岁(青春期前)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龋齿、近视和慢性疾病为主。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是重点。

另外,社区免疫接种也非常重要。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①儿童的建卡,主要是完成儿童基本资料信息管理。②接种登一记管理,主要是接种登记、修改特殊情况的接种日期、打印疫苗的接种预约时间、打印儿童的接种卡等。③接种记录的补登,主要针对流动儿童的历史接种情况进行补录,以保证该儿童有完整的接种一记录。④各类报表生成与统计,可以生成和打印免疫接种情况月报表、儿童免疫完成情况年报表、儿童预防接种年龄组人日统计表等等,可以一次性生成所有报表,非常方便、快捷

二、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模式的构架

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相适宜的管理模式,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儿童保健管理中所起的基底作用,以其作为儿童保健管理的核心机构,为辖区内全体儿童提供常见疾病诊治、基本保健及特需服务。

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主要由全科医生团队完成,全科医生负责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并负责指导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进行具体管理工作,或者是由全科医生指导下的专职儿童保健医护人员负责儿童的系统保健工作。同时,这种模式还强调要进行儿童动态监测及其他相关成长发育等健康监测工作。[2]在这种模式下,卫生行政部门上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政管理,妇幼保健部门承担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承担对儿童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的业务指导工作,妇幼保健的上级机构或相关医院承担对儿童疾病诊治指导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

三、社区管理模式下加强儿童保健管理的措施

3.1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群众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从最基本的测量身高、体重,到较高层次的智力发育、行为指导;从身体不适到精神心理异常,为保健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内容。为此,儿童保健服务必须适应这种现状,必须迅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优质服务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在技术一服务一效益的良性循环中增强自身活力,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保健服务资源及管理网络,尽可能将基本服务覆盖所有的辖区儿童,所提供的保健服务内容能够覆盖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使特殊服务尽可能满足所有需要享用的儿童,满足社会的需求。

3.2组织培训、定期指导

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技术服务、规范管理才能实现。为此,要贯彻社区健康服务的工作方案的要求,选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好、服务态度优的儿科或妇幼医师担任儿保门诊工作,通过开展各种社区儿童保健的有关理论、技术操作和服务内容的培训活动,尽快转变他们的观念,适应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宣传防治与质控作为重点的体弱儿童管理和小儿“四病”,同时推广儿童心理、眼保健、口腔保健等适宜技术,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可从事儿保工作。【3】并定期组织区、镇妇幼保健部门到各社区健康服务站儿保门诊检查、指导工作,及时指导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组织个服务站之间进行相互参观学习,吸取他家之长。

3.3制定考核标堆,进行评估

对社区健康服务站进行评估,有利于社区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各地区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阶段评估和年中审查,对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社区预防保健基本服务补助经费的依据。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单位,给予相应的措施处理。

四、体会

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迅速、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卫生保健和教养方法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定期地、动态地、系统地观察和了解,及早发现缺点、疾病,及时予以矫冶和指导,使社区健康服务真正的走近千家万户,使儿童享受到最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有利于儿童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志浩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

第3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健康管理;预防控制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key points of applying health education in Hand-foot-mout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ty children health mangement in order for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for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R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10-02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临床症状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脑炎等预后较差的致命并发症[1]。2008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位于发病数第二位 ,死亡数第一位。2009年3~12月全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达1,149,045人,死亡人数352人。2009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为发病数及死亡数第一位的病种,与2008年相比,手足口病发病率增加135.13%,死亡率增加180.00%。2010年1~8月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达1,465,600人,死亡797人。从数字对比来看,2010年发病强度远远高于09年同期。

1 手足口病防控的难点

手足口病是属于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应该可以大大降低发病和死亡率的。但是这两年流行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这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不仅发病和死亡率没有下降,还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甚至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人口最集中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该病的发病率也最高[2]。说明该病的防控存在一定难度。

1.1 传染源难控制: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方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又无疫苗。手足口病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难以将控制传染源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导措施。处于传染期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的流动易造成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1.2 传播途径难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因此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往往难以短时间内有效,而且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该病发病率越高。

1.3 普遍易感人群难保护: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

由于上述的原因给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重要责任,走进社区,广泛、持久、全面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自觉性,就能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3]。

2 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

美国医药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元于病人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4]。这个结论适合任何经济水平的社区和任何疾病的防控,尤其是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当今流行严重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更多的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社区医生走进社区,不只是去治病,更重要的是去开展健康教育。手足口病除了需要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5]。健康教育最适于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在当前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阻断疫情的蔓延与扩散[3]。可以考虑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低做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

2.1 针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的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对传染源的认识和鉴别,特别是提醒小学、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这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幼儿家长、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使他们了解熟悉,并不断强化对儿童集中场所的依法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应尽义务。

2.2 针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健康教育。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会极大地调动社区人群的防病自觉性,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做好集体单位和个人的消毒和防护工作,尤其是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处理好水源.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针对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婴幼儿,由于他们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好奇、好动、缺乏经验,所以,难以令他们自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但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6],因此,手足口病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对象不是患者,而是其家属或幼儿园老师,通过对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不但能解除其对手足口病的恐慌,更能加强其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疾病防控。

2.4 针对流行方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住夏秋季的重点时期,抓住幼儿园、托儿所等重点单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预防暴发流行[4]。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学会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绘制路线图,与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对有接触的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进行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加强监测。要利用社区的广播、宣传栏、宣传册等各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为避免交叉感染和耽误重症患者的病情,乡镇特别是村卫生服务机构都应派出有经验的医生在人群中巡诊,发现症状比较重的,立即安排送医院诊治。医院也要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 社区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管理的意义及优势

随着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在转变。据此医疗卫生领域范围扩大、进行全民健康管理等新观念脱颖而出并普及。这些新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预防和保健体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3.1 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是社区儿童。包括城市和农村社区。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28.9%,是社会的财富,祖国的未来。儿童保健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为儿童保健服务的问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和保健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3.2 建立并充分利用健康档案是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实际意义就是社区医生在儿童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健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健康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减少发生大病的几率。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它要求从孕产期即胎儿期、孩子出生,就建立健康档案,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的动态管理,随时记录、补充健康情况、病情治疗情况、治疗结果。健康档案还具有健康指导、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甚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促成心理健康及智力、思维发育的作用。所以健康档案建立可以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儿童的抗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儿童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同时还包括预防某些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易患疾病。总之社区医生是健康档案的科学管理者而不是健康档案的保管人。

3.3 社区医生与社区儿童的关系是长时间的、稳固的、友好的关系。不同于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儿童之间的短暂的医患关系,随着儿童病情的结束这种医患关系关系也即终止。社区儿童不是患者,而是健康管理的对象。持续性的友好关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并科学使用健康档案,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基石。

3.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社区医生熟悉辖区内每一个儿童的个体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辅导[7]。对于儿童的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入微的,效果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且要求社区医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健康需求者,而不像大医院,等着病号来找他们。在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社区医生可以对所辖街道的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预防宣传与教育,进行疾病发生情况的监控,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去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意识,将对手足口等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有着重要作用。防重于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明确任务、宣传到位、有序管理,改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成熟、取得群众信任,对促进全面健康,全民健康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信振江,赵建忠,白俊梅,等.北京市丰台区手足口病疫情与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0):772~776

[2] 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421

[3] 祝太平,汪群,王卫强,曾凡荣,徐卫民.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570~572

[4] 上海科技大学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5

[5] 谢萍,张桂香.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J].护理杂志. 2002,19(2):84~85

[6] 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第4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今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的主题,被圈定在“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上。 在我国,每天大约就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这些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学校有关的。 保护少年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安全,一方面依靠各级领导和学校切实抓紧抓好,同时更要教育青少年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那便如同多上了一道保险,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 有可能你不知道 怕就怕我们身处危险或威胁之中却全然无知,这可能是更危险的事情。 哪些因素可能构成校园侵害?日前,在“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专家研讨会上,有关专家的一番提醒引起我们的警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钱志亮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认真的研究。他把校园伤害分为显性伤害(包括生理损伤、精神紊乱等)和隐性伤害(包括隐性身体病症、精神污染及长期心理压抑所造成的渐进性伤害等)。从这两方面,他告诉了大家一些平时不太为人注意、却有可能对学生构成伤害的因素: 上学路途远在当今的学生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大中城市的学生产生这一问题是由于择校所造成,而在城镇尤其是农村地区,则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等原因。我们没算过,如果孩子去上学的时间单程多用半小时的话,9年将会多耗费1800个小时!除了多支出精力与体力,上学路途远还存在着安全的隐患:城市交通越来越繁忙,加上复杂的社会治安等因素,孩子或早或晚或单身一人在路途中就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各种报道显示的有学生死伤的交通事故,大多数发生在上学或放学途中。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一般城市学校的服务半径,小学不宜大于500米、初中1000米,农村小学不宜大于1500米、初中2500米。此外,学校交通状况对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伤害隐患,如公共交通能否到达、道路是否畅通、校门前是否设交通缓冲地带、道路设计是否有人行道、校门前车辆管理是否得力等,都不仅可能对孩子权利有所侵犯,同时也构成了隐性伤害,使不少孩子为此而焦虑不安; 学校的各种通道以及楼道应当与学生的人数成比例,通道或楼道过窄就可能造成拥挤并发生伤害事故,尤其是在学生下课、上操等人数相对集中的关键时间。如果再缺乏教师的相应安排和疏导,就更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由此发生的惨案已经给了我们血的教训。有调查显示,有16.8%的学校在学生下课或放学的时候经常有通道或楼道狭窄的现象,另有41.3%的学校偶尔有拥挤的现象,只有41.8%的学校没有。可见这一问题有相当的普遍性; 还有,学校建筑的层高不够与通风不畅,楼梯栏杆高度不达标,体育器材故障,门窗玻璃不牢固,没有围墙或围墙太低,实验室通风不规范,厕所建设不达标,饮用水供应不合标准以及装修暗藏杀机等问题,都可以成为校园显性伤害; 在校园设备方面,有时也会对学生构成伤害,如教学器械设备配备不达标、课桌椅不达标、黑板不达标、不合乎标准的照明与采光,还有由于文具与教材印刷装订粗劣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在我国广大地区的中小学,这些方面不达标的情况广泛存在。 此外,校园制度也可以对学生造成伤害。如门卫制度、食堂卫生制度、教师值班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制度、作业制度与作息制度、班额制度、座位制度以及校服制度等等方面,都可能潜藏安全隐患,在疏忽的环节上就容易出问题。 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丁宗一教授从专业的角度指出,意外伤害是有生理基础的。就拿儿童过马路来说吧,有时候家长会教训孩子说:“你没有长眼啊,过马路看不见车来?”其实这话说的是对的。因为12岁孩子的视网膜还不能很好地同时处理两个移动的物体,所以,儿童过马路是需要大人牵着的。另外,自杀也是一种意外伤害。所以预防校园伤害,不能忽视了心理伤害。 …… 这些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有可能躲过也有可能酿成惨祸的侵害,我们必须明确知道并且提高警惕。 担负起我们的责任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清醒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在他们的生活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而学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又往往是他们活动的地方。因此,学校在保护儿童免受伤害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指出,预防校园伤害,首先要强化学校责任的概念。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从特别权利说,保护学生的生命

权和健康权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从社会契约关系说,学生注册交费后,与学校即发生契约关系,学生安全便纳入教师的职责范围;由伦理关系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人师者应视学生为子女,要以监护人的身份来保护学生不受伤害。 当然,从整个社会来说,应该有安全机制建设的概念。学校也是一种公共设施,它不具有封闭性、隐秘性,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也会在学校中发生。校园安全应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安全相互作用。学校与社会、家庭应建立统一协调的危机应对系统和安全知识教育系统。 宗春山提出,应建立校园安全应对系统。它包括:预警危机,进行预防危机发生的活动;危机管理包含现象评估、制定策略、监控策略实施;还有追踪,目的在于确认危机处理的成效。这方面国外已有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法国创造了“学校安全计划”,目的是减少暴力行为,加强上学和下学途中的安全,雇佣失业青年培训后做调节和监督员;挪威创建了反对学校暴力计划,教育学校、家庭减少与预防暴力,指定纪律限制以强欺弱,并对被害生进行支持、保护;美国提出“主动神圣教育计划”,降低在校生学习失败感,改善学生的自我概念,鼓励互相尊重、合作,创造学生归属感等。 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如在安全知识普及方面,有些学校不能有意识地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知识教育。统计显示,有82%的学校平均每年进行3次以上,11.7%的学校进行2次以上,5.7%的学校只进行1次,还有0.5%的学校从没进行过。同时,学校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多数中小学课堂上,校内安全、校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犯防范等教育至今仍是空白。事实上,对儿童的健康教育还不仅仅是传授健康知识,它还应该包括对儿童自我防卫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肖卫东指出,在开展预防校园侵害活动中,学校、家庭、社会都必须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如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督导检查,强化教师之间的监督制度;保证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存在安全隐患;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尤其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家庭应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反常表现,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经常保持与学校的有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教育孩子与人正常交往,既要预防别人的侵害,也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去侵害别人。社会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形成儿童少年权利至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激浊扬清,给儿童少年创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用知识保护自己 近年来,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2000年由全国少工委和教育部等单位启动的“少年儿童平安回家”活动,通过推广小黄帽、“让”字牌,给学生上下学的路途送去了安全。此外,学校、家庭的安全知识教育也越来越多。去年启动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正在各地的中小学校园里推开。今年为落实“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主题,“平安行动”开展了争创平安校园“六个一”的活动。这“六个一”包括:唱响一支“平安校园”歌,创编一句“平安校园”警句,参加一次“平安校园”征文活动和知识竞赛,参加一次“平安校园”训练营,举办一次“平安校园”论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知识越来越丰富。 据报道,四川一名小学生家住的楼里着起了大火,情急的居民们在惊慌中找不到逃路。这个孩子因为学过自护知识,用湿毛巾捂住嘴,在浓烟中摸到了楼门,最终带领大家逃了出来,无一人死亡。楼内的居民把这个孩子推为小英雄;还有一个小学生,全家外出时遇到车祸,爸爸流了很多血躺在路边。孩子一边向急救中心求救,一边用布条给爸爸包扎。后来医生说如果再晚些或是没有采取措施,爸爸就没命了。这位父亲一直在说这样一句话,“是孩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安全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习惯。安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使其逐渐养成习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经常在青少年自护教育时被引用。那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智慧和能力的反映。所以,宗春山强调说,在预防校园伤害的教育中,不能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包括应激心理训练,如冷静心态、勇敢精神、创造能力等;包括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如沟通、合作能力,健康的自我形象、自我调试;还包括安全能力的训练,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被害预防。这种训练强调实践和体验,力求使孩子们获得全面的生活经验。 宗春山提出,必须建立少年儿童自我责任的概念。作为具有独立意识、发展潜能、各具特色的人,安全健康地成长,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儿童自我成长和发展的任务。平日的自护教育非常必要。通过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安全意识、完整的安全知识和全面的安全能力,使个体建立起有效的应对社会危险的自卫系统。 相关链接 从1996年开始,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这项工作开展8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于动员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安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项活动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参与面广,全国的每一所学校的师生都参与了这项活动;二是针对性强,每年设立一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强化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和能力。1996年的主题是“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1997年是“交通安全教育”;1998年是“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1999年是“ 消防安全教育”;2000年是“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2001年是“校园安全”;2002年是“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2003年是“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三是效果显著。通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师生的安全知识普遍增加,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 从2000年起,教育部与、公安部、全国少工委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少年儿童平安回家”活动。这是一项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2003年,在这项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开展了“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这项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提高全社会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的良好氛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5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龋齿;病因;龋齿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愈发的多样性与精确化,父母的溺爱,对儿童的纵容,使儿童养成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加之由于乳牙的解剖形态、矿化程度及所处环境等,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龋坏。而乳牙的健康完整与正常脱落对于儿童的正常咀嚼、恒牙的健康萌出、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与此同时,完整健康的乳牙也将对儿童的心理降康产生极大地影响。故如何保护好儿童乳牙的健康完整及父母如何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是本文重点讨论内容。

一、儿童龋齿的概念、成因、特点、危害

龋齿俗称“蛀牙”,通常是由于细菌侵蚀牙齿造成牙齿表面颜色暗黄甚至发黑,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将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等,最终导致牙周破坏,甚至牙齿丧失的严重后果。

儿童龋病在病因学与组织病理学上与成人相似,但由于乳牙的组织与解剖特点:抗酸性弱,釉质及牙本质薄;生理间隙、冠部的点隙与裂沟易成为菌斑和食物残渣滞留的地方。儿童的生长环境: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儿童所进食物愈发的精细,而父母对儿童的溺爱使得儿童过度的进食甜的,细腻的食物,粘着性强,附于牙面上后易于产酸而致龋齿的发生。加之不良的饮食喂养习惯:父母将食物碾碎,易于儿童的进食,睡前给儿童进食牛奶、甜点等;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进食之后不进行漱口、刷牙,尤其是夜间睡眠之前,家长不注意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听之任之,使得乳牙易在致病菌的作用下更容易产生龋坏。

儿童乳牙产生龋齿的概率明显高于成人,发生的时间早,一旦发生龋齿后,由于乳牙的自身特点:釉质牙本质薄,矿化程度低,龋齿的进展速度快,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家长忽略,儿童龋齿很容易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残根残冠等严重后果。而儿童龋齿常常为多发,龋坏的范围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广泛。

无论从局部还是从整体,从生理还是心理,儿童龋齿的危害很多。如果有儿童过早的出现乳牙龋坏或者是部分缺损,对儿童正常的咀嚼能力以及其领骨的发育正常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时或导致恒牙出现异常发育的状况,于是对于预防儿童乳牙出现龋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目前,龋病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在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应重视儿童口腔的健康完整。因此如何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健康宣教

对小儿及其家长开展关于口腔健康宣教活动或向其发放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单,主要内容涉及:家长应携小儿至少每3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均衡饮食、龋齿的诊断等相关常识;向孕妇普及幼儿口腔预防保健常识,主要包括乳牙的特点、作用及其意义,小儿龋齿的病因、防治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嘱怀孕期间应充分摄取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牛肉、蛋清等食品,多食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果蔬,并及时补钙,从而促进胎儿牙胚正常发育。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这些不同的年龄段,父母所承担的责任均不可忽视。

(二)使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

尤其对于第一恒牙来说,预防龋病尤为重要。第一恒牙的萌出时期大约在6岁左右,此事儿童处于学龄前期,此时的儿童刷牙能力虽显著提高,但未完全掌握,加之此时的儿童自律性差,也偏爱软糯甜粘类的食物,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形成龋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恒牙在人的一生中发挥99%的咀嚼效能,对于牙合系统的稳定,咬合关系的正常,牙列的完整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萌出后的6个月内进行窝沟封闭是保护它的最佳方法。我国于2008年起开始实施中西部儿童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对7~9岁儿童的第一颗恒牙进行窝沟封闭,这正是国家对于儿童龋病预防重视的重要体现。

(三)相关人员

要根据儿童的喜好、饮食特点等为依据,为儿童制定饮食方案帮助儿童建立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的饮食方案,使儿童的日常饮食搭配合理,达到促进儿童牙齿钙化的目的,以预防龋齿的发生。相关人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帮助儿童改善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四)针对已经发生的龋齿

应当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分析龋齿原因,积极治疗龋坏,根据龋坏制备出相应的窝洞,并进行预防性的扩展,邻面扩至自洁区,主要采取充填、药物等治疗方法,充填材料应选择适当,医生规范操作,小儿应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其家长还要预防其他龋齿的发生。对于口腔卫生较差而极度不愿意配合的儿童,在进行良好沟通,正确诱导为主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何种含氟制剂,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涂漆等,可有效的防止龋齿的发生。

总的来说,龋病的发生需要菌斑、环境、食物及时间四联因素的共同作用,儿童乳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防止龋病的发生需要家长、儿童、医生等的共同配合,从而提供给儿童良好的口腔环境及口腔习惯。

参考文献:

[1]魏芳.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4):5253

[2]沈益明.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3,11(7):9192

第6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健康社区 精神卫生健康素养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4-013-03

目前全球化的健康社区概念颇为盛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不仅需要卫生保健服务,还需要有清洁的空气、水、安全的社区、绿色的草地、良好的住房等物质和社会环境。为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创建健康社区模式,确保和促进“人人健康”更需要的是“精神卫生”。为预防和控制“精神卫生”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而影响人类及社会健康,做好精神卫生疾病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提高精神健康医学咨询、宣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群实施综合性的健康探索。

一、不同年龄的精神卫生

(一)儿童期的精神卫生:儿童期是正常心理开始成长和发育阶段,正处于正常发育时期。在父母、教师正确教育和引导有规律的健康发展。不可违反正常心理发育规律。此期儿童可有说谎、逃学、斗殴,甚至吸烟、盗窃等行为和异常行为,且易患儿童期精神疾病,这个时期可能由于儿童心理活动开始发育和精神状态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缺乏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能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对各种事物过于敏感。因此急需父母、教师等进行心理、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引导和教育。父母对子女不可过于溺爱,但也不要使其压抑、粗暴、过于严苛、更不可挫伤其自尊心。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多动综合征、神经症要进行特殊教育、训练和治疗。

(二)青少年期精神卫生: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是活跃而波动的阶段,是精神卫生保健最关键时刻。由于青少年期处于发育前后时期,内分泌生理改变突出、植物神经不稳定、情绪易波动。这个时期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可出现放荡、出走、流浪、饮酒、吸烟、斗殴、行凶、欺骗和色情行为等。也易患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等疾病。在这关键时期父母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注视其行为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指导、心理卫生保健和性的教导等。在方法上应以诱导、劝解、说服、疏通、纠正等耐心教育。不可歧视和用粗暴手段管教。

(三)中年期精神卫生:中年期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发育是稳定的阶段。正处于脑力和体力充沛、心理活动活跃和思维丰富较多的时期。日常工作、思考问题和生活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在家庭、夫妻、子女、父母、工作、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诸问题上,易发生矛盾和冲击,这时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可出现紧张或焦虑、抑郁、恐瞑兴奋等状态。有的可诱发抑郁症、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其他精神病。偶可有饮酒、离婚、药物依赖或有消极、厌世、甚至自杀企图。如发生上述各种异常行为或精神病态,急需进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如心理咨询、个别心理治疗等。以防止精神疾病的发生。

(四)更年期的精神卫生:更年期由于机体生理机能,特别是内分泌系统机能变动,心理活动不稳定、情绪易脆弱、易伤感、易于敏感、激动等,如有子女、婆媳、经济、生活、配偶死亡和其他意外事故等生活事件,最易表现出焦虑、消极、抑郁、哭泣、紧张、惊恐等情感、甚至可有妄想、自伤等行为。有的可患更年期综合征、忧郁症、偏执症和心身疾病等。这些表现都需要在不同的症状要早期进行精神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早期心理咨询、早期心理医疗等。

(五)老年期的精神卫生:老龄期躯体的生理衰老、内分泌系统机能衰退,随着心理活动也逐步减弱或改变,如遇某些生活事件时,如家庭成员分居,经济困难、配偶疾病或死亡和子女诸问题等,常感孤独、寂寞、悲观、失望、消极、或表现为沉默、少动、怪僻、空想等。智力也可逐渐下降,近事遗忘、思考贫乏等。容易产生老年精神障碍。如老年性偏执症,老年期忧郁症,脑动脉硬化症精神障碍和阿尔采末病。现在欧美、日本和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了高龄社会化。因此,老年期精神卫生是当前重大问题之一。因而精神卫生保健措施需要加强。要从预防着手,减少发病率,也要增设老年精神卫生机构。

二、不同群体的精神卫生

(一)家庭的精神卫生:家庭的精神卫生是精神健康最基本的群体的精神卫生。家庭中父母、子女、同胞、夫妻等相处较为复杂。常因思想矛盾、经济问题、婆媳关系、子女教育等家庭问题引起感情不睦,对心理活动、精神健康有着不良影响。甚至产生精神疾病的危险。往往可诱发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因而家庭的精神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要。因为家庭是群体的精神卫生最重要的一环,增强个体和家庭精神健康,最为重要。

(二)学校的精神卫生:学校的精神卫生包括教育者的精神卫生。因而学术精神卫生不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而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和教师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精神文明、生活作风等表率作用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有的学校对学生偏重智的教育,重视升学率,放松德的教导,忽视纪律管教,往往引起心理活动障碍。有的同学放任自流,纪律松懈、道德败坏,混放社会中滋长不良思想恶习,甚至触法等。且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协调,也可导致心理活动异常。因此,学校和教师以及家庭除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文明礼貌、更需要率先加强精神卫生的教育。

(三)工矿企业的精神卫生:目的是为了增进工人精神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劳动力、防止心理活动障碍。在场矿中可有空气污染、嘈杂声音、环境卫生不良等公害和机械操作、仪表、信号、高温等对工人群众的心身健康常有影响。另一方面,人际关系,进级升职、工资调整、工种转换、频繁调动、集体生活、干扰和违犯场矿规则等,也可引起心理活动障碍。这些可能有的旷工、缺勤等现象。甚至饮酒、斗殴、伤害等行为。有的可患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其他精神病。因此,工矿企业的工人群体也要进行精神教育。如精神医学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同时要劳逸结合,保证安全,减少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

第7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2003年12月28日,在千呼万唤中,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进入全国少年儿童的生活中。在中国,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数已经超过三亿,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少儿关乎着中国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少儿节目发展至今,中国已有30多个少儿专门频道和4个动画频道,其中以中央电视台的少儿频道为领航者,一路喊着“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口号。这几年,金鹰卡通,北京卡酷动画卫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也渐渐进入孩子们的视野。

相对于80后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少儿节目,早已不单单是《大风车》,《七巧板》这类早已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少儿节目了。随着传媒体系的逐步完善,频道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湖南卫视以《超级女声》开启了选秀节目在各个频道的竞争。上海东方卫视以《中国达人秀》摇起了真人秀在中国传媒市场的战旗。如今,越来越多的传媒人看中了少儿节目这片沃土,飞速发展。少儿节目这个宏观的媒体中,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少儿节目所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1997年4月,东方电视台每晚6:30播出《小怪物》连续剧。众所周知,《小怪物》是根据任天堂同名游戏改编的卡通连续剧。叙述了生活在电视机中的“小怪物”与主人一起并肩作战,最终使自己的电脑无毒的故事。日本有37家电视台在最黄金时段为孩子们播出这个卡通连续剧。4月16日晚播放第33集快播完时,突然电视屏幕上光电飞闪,小怪物瞪着眼睛,爆出刺眼的蓝,白,红三色强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电视机前的小朋友因为被这种强光足足闪了5秒钟,出现恶心呕吐,抽搐,接着的数小时中,全国有一万多儿童突发癔病,引起日本朝野上下举国震惊。

深圳卫视一档儿童栏目《饭没了秀》,与其说是为儿童打造的栏目,不如将它定位为利用儿童的天真无邪换成人肤浅的微笑这样的儿童真人秀。几年前的一期《饭没了秀》,主持人问身边5岁的孩子:“你有没有女朋友啊?在你幼儿园有没有喜欢的女生啊?”。的确,这引来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电视机前成人观众的哈哈大笑。开心之余,有没有人注意到了身边那个五岁小孩儿无辜的眼神?

比如某些少儿频道抱着“老少通吃”的心态做少儿节目,创作人的思想为少儿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核心”人物,特别是0——6岁的儿童,看电视的时候,必定会有家长的陪同。创作人用这个正确的概念做了错误的节目,《蜡笔小新》这种在日本定义为成人动画的动画片,也被搬上了舞台。令人发指的是动画片后接的竟然是成人“七度空间”的广告。若制作人没有抱着“老少通吃”概念。那么,这种无良的制作方式,实在无法苟同。

不争的事实是电视不仅仅有着高保真的音响技术,而且可以不断闪烁各式各样的强光。若不可正确的运用这高科技的产物,这些都将对儿童健康带来的危害。比这危害影响更大的是少儿节目制作人的浅薄、媚俗及塑造虚假的金钱神话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更将影响孩一生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学步时期的儿童,若过度看电视,可能导致过动症,也有专家认为,

,电视节目会“重新组合”婴儿的头脑,所造成的危害表现为儿童上小学时期,大概7到8岁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小婴儿看电视的危害,更为严重,可能造成过度刺激,改变婴儿正在发育的神经中枢。

看到这些数据,不免有些后怕,毕竟外甥,也是看着电视长大的,但是目前为止,这些生理上的电视造成的危害,还没有表现在他的身上,可能这些研究所给的数据,也是泛泛的,或者它的几率很小,身边这样的孩子并不常见。

但是,有一种危害,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

经过调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二年十三班,全班45名同学,43名同学家里至少有一个悠悠球,并且每天跟着电视练习悠悠球的时间,大部分占的都是自己运动的时间。这样的调查结果,拜金鹰卡通播出的《火力少年王》所赐。

儿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好事,可他们早已将悠悠球当成了自己攀比的砝码,谁有最新款的悠悠球全班同学都认为他很牛,然后回家要求家长买个同样的。若是三块五块钱的小玩具,买来给孩子图个开心,也就买了,一个悠悠球,最便宜的要近200块人民币,更有美名其曰什么明星签字款,卖到千元高价,我就不明白了,一个动画片,哪里来得明星签字?莫非动画片里的人物成精了?跑出来签个字,再回去演动画片?

悠悠球厂家更是看好了这个无限前途的市场,在动画片后,跟着广告,一男孩,说着我用正版我很牛,什么双钻版的话,意思是告诉孩子,你得买我们厂家做出的悠悠球,只有我们厂家做出来的,才是正版,才有攀比的资格。

写到这,情绪未免有些激动,毕竟我是切身的悠悠球受害者,外甥放学便拿着悠悠球练着我没听过的花样,中指被悠悠球的线勒的血液不流通,会出现没有知觉,麻木。

第8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亮点一:新的《管理办法》突出了托幼机构在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时应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幼儿时期是最关键的时期,幼儿的免疫能力比较差,而幼儿园是幼儿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相互接触机会比较多,因而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传染病概念,既包括由特异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造成流行的传染病,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等,也包括有条件(机会)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症,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等。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一是保护“易感人群”(即保护幼儿),积极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二是抓好晨、午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把发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和各种计划免疫接种,让教育和保育紧密结合,更好的保障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亮点二:新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如《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又如第五条“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业务指导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和指导。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再比如第六条“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中的这三条规定详细说明了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各部门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监管机制。我从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有十多年了,每年都会迎接各级各类的检查,到底哪个部门管理哪部分工作,说心里话有时候真犯糊涂,新的《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相衔接,让我们主管卫生保健工作的教师心头一亮,终于明白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了,有利于幼儿园更好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和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了。

亮点三:新的《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托幼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预防控制措施。“第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新的《管理办法》特别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加以规定,足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国家对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幼儿园是集体教养场所,幼儿年龄小,免疫力差,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流行,给孩子造成痛苦,给家长带来麻烦,给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幼儿园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要高度重视,科学规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亮点四:新的《管理办法》用了较多篇幅规定了相关罚则,如十九规定: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托幼机构分级定类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第二十条:“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也就是说托幼机构可以设立卫生室或者保健室,但有其不同的设立要求。要求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可以设立卫生室,否则只能设立保健室。另外对保健人员的配备比例也进行了调整。

第二十一条规定: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的活动场所,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是其首要任务,但是个别幼儿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依法办园,食物中毒等各类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新的《管理办法》中诸多处罚则会有效遏制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儿童健康成长。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托幼机构只有依法办园,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才能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9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认知;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3-0219-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3.0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多动性和冲动性,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和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影响其家庭和学校生活。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症状会持续终生[1],所以对ADHD的早期干预非常必要。目前对ADHD的处理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及心理社会干预。以中枢兴奋剂哌甲酯为代表的药物疗效确切,但很多家长因对药物存有顾虑而会放弃药物治疗[2] 。感觉统合训练是ADHD众多干预方法中的一种,研究证实,其对ADHD儿童的多动及注意缺陷症状有改善作用[3]。国内文献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的多动行为,而有关感觉统合训练前后的认知研究,特别是训练前后执行功能的研究少见。

自1997年Barkley[4]提出ADHD的执行功能缺损理论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损害是ADHD的核心缺陷[5-6],且认知功能的损害与多动行为密切相关[7]。

本文通过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前后ADHD儿童的行为、智力和执行功能的情况,以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对ADHD儿童行为与认知的影响,为ADHD的行为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实验组:采用抽签法,在芜湖市某区分别抽取幼儿园和小学各2所(其中一类和二类幼儿园各1所,重点小学和非重点小学各1所),然后在选定的这两所幼儿园各选取1个大班,计2个班;同理,在每所小学抽取1~6年级各1个班,计12个班。总计14个班。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填写Conners教师用表简化版 [8],总分>15分者为ADHD可疑[9],对可疑者由2名主治或以上的心理科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共发放问卷651份,收回有效问卷620份,ADHD可疑者72例,确诊为ADHD者59例,其中男49例,女10例。59例确诊者中,不同意入组者2例,训练过程中寻求药物治疗者2例,不明原因脱落3例,最终完成实验者52例,其中男43例,女9例,平均年龄(8.2±2.0)岁。入组标准:①符合DSM-IV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②IQ≥80(瑞文CRT法);③年龄5.5~12周岁;④所有儿童及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实验。排除目前患有神经系统、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正服用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等。

对照组:按性别、班级相同,年龄相近(相差不超过0.5岁),以1∶1的比例选择,共入组52人,均为Conners教师用表简化版得分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工具

1.2.1 Conners父母用量表(Conners 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10]

该表共48题,列出了ADHD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表现,要求父母或重要监护人根据儿童最近一周以来的行为表现,按“无”-“很多”进行选择,分别记0~3分,再计算6个因子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的得分。分数越高提示其上述各种异常情绪和行为问题越严重,其中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最能反映ADHD核心症状。专业人员介绍填写方法,由父母或重要监护人完成问卷,或由专业人员询问父母后填写。

1.2.2 认知功能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心理测验人员用瑞文测验联合型(Combined Raven' s Test,CRT )[11]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系统评定儿童的认知功能。CRT共72题,每回答1题正确得1分,计算CRT总得分,查表换算成年龄组标准分后得到百分位等级,从而得到IQ值。

WCST采用计算机人机对话方式,电脑屏幕上方出现4张模板(分别为1个红三角形,2个绿五角星,3个黄十字形和4个蓝圆)作为刺激卡,中央出现1张应答卡是根据不同的形状(三角形、五角星、十字形、圆形),不同颜色(红、黄、绿、蓝)和不同的数量(1、2、3、4)随机出现的卡片,要求被试者根据4张刺激卡模板对应答卡进行分类,测试时不告诉被试者分类的原则,只告诉其每一次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完成128题后,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记录6个指标: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以下简称第一分类数)、概念化水平。低完成分类数、高错误应答数和高选择错误率提示被试认知功能转移能力差;高持续性错误百分数提示脑额叶功能损伤严重;第一分类数越高,反映抽象概括和概念形成能力越差;低概念化水平应答百分比提示概念形成的洞察力较差[12]。

1.3 感觉统合训练

对实验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训练场所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小海龟感统训练会所。训练项目包括:①前庭平衡运动训练,主要采用滑板、滑梯、吊缆、跳床、羊角球、独脚椅;②触觉训练,采用触觉球、大笼球、脚步器、趴地推球、平衡触觉板;③本体训练,采用袋鼠跳、插棍、阳光隧道、彩虹桥、滚筒。每次90 min,每周3次,2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训练效果。每位儿童完成实验共需5个月,训练期间不给予任何药物及其他训练方法。整个训练过程都由感统机构经过专业培训的2名老师完成,对每一项目的实施时间、先后顺序、完成质量都有严格规定,每完成一项均有记录,保证两名老师训练的一致性。训练的依从性是通过训练前介绍实验目的并签订协议、训练期间不断行为强化、训练后电话回访等方法来保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训练前后的行为和认知功能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训练后实验组行为及认知功能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 实验组训练前后及实验组训练后与对照组Conners父母用量表评分比较

实验组训练后品行障碍、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低于训练前(表1)。 br>

2.2 实验组训练前后及实验组训练后与对照组认知功能比较

实验组训练后IQ值和WCST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得分高于训练前,WCST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第一分类数、持续错误百分数得分均低于训练前;实验组训练后WCST第一分类数和持续错误百分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2)。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ADHD儿童的多动症状,与国内外一些研究结果相同[13-14]。ADHD的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与轻微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15]。儿童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发展可塑性,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的刺激输入,促进大脑的不同水平与不同区域之间良好协调,打开神经系统部分通路,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同时可增强注意力集中性、情绪的稳定性和目的性,因而可以改善ADHD儿童的冲动、多动及注意缺陷等症状[16]。

一般认为,ADHD儿童的智商正常或较正常儿童平均水平为低,且智力发展不平衡者较多[17] ,可能与ADHD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症状影响智力的潜能发挥有关。任桂英等[18]研究发现,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和运动协调能力,还能提高其语言功能、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进而提高ADHD儿童的IQ和学习成绩。本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了感觉统合训练能显著改善ADHD儿童的IQ水平。

近年来的神经影像、神经心理、遗传学和神经生化等研究提示,执行功能损害是ADHD 的核心缺陷,可能主要影响前额叶皮层或投射到前额叶皮层区域[19]。一些来自临床的证据也支持ADHD患者在执行功能方面存在某些障碍[4,20]。

本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研究执行功能。WCST是目前公认的、能敏感地反映前额叶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它所测查的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分类概括、工作记忆和认知转移的能力。在研究中,实验组训练后的WCST成绩明显提高,说明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ADHD的执行功能,可能与ADHD的执行功能损害继发于多动症状群有关 [21] ,因此多动症状减轻后执行功能也随之改善。

持续错误百分数(Rpep)是WCST中区分脑损伤是否涉及额叶的灵敏指标,Rpep值越高,反映其在概念形成、校正的利用和概念可塑性方面的问题越严重;第一分类数(Rf)反映被试运用已经形成的概念进行操作的能力,即概念形成水平,Rf值越小则概念形成水平越好[12]。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训练后实验组的Rpep、Rf 成绩与训练前相比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测验成绩仍比对照组差,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多动症状改善后,部分执行功能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也说明了ADHD的执行功能障碍不仅仅是状态性的,可能也是特质性的。这一观点与Mahone的研究相吻合,Mahone认为,在平均IQ水平内,可通过执行功能区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22]。这对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ADHD提供了新思路:目前ADHD的诊断依据仍然是临床症状,而症状的评估依赖于儿童、父母或老师的报告,这些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执行功能的检查具备客观性、准确性,其特质性的特点还可能发现无临床症状的ADHD儿童。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对对照组进行前后认知功能的测验,如果将实验组训练后的认知功能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较的话,结果更会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治疗ADHD的方法,可以同时改善多动症状和认知功能,但感觉统合训练的远期疗效及疗程的设定还需进一步研究。由于ADHD本身症状的复杂性(如共患病现象),对ADHD分型研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研究等都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Anselmi L,Barros FC,Teodoro Ml,et al.Continuity of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from pre-school years to pre-adolescence in developing country[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08,49(5):499-507.

[2]Jaswinder K.Pharmacological and behavioral treatments for ADHD in preschoolers[J]. Brown Univ Child Adolesc Behav Letter,2009,25(4):4-5.

[3]任桂英,王玉凤 ,顾伯美.感觉统合训练481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l3(6):353-355.

[4]Barkley RA.Behavioral inhibition,sustained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s:constructing a unifying theory of ADHD[J].Psychol Bull,1997,121(1):65-94.

[5]刘豫鑫,王玉凤.ADHD的认知功能缺陷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l6(6):417-419.

[6]Claire Hughes.Executive Functions and Development:Emerging Themes[J]. Infant Child Dev,2002,11:201-209.

[7]任园春,王玉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感觉统合与执行功能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38-440.

[8]徐韬园.Conners教师用表简化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55.

[9]欧萍,陈曦,钱沁芳.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1,9(3):201.

[10]徐韬园.Conners父母用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54.

[11]李丹.瑞文测验联合型(CRT)中国修订版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2]何淑华,静进.WCST应用于ADHD的现状与展望[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4,25(2):8-15.

[13]李耀东,罗澍韩,黄再萍,等.感觉统合训练与利他林训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效果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5):524-525.

[14]Miller LJ,Coll JR,Schoen SA,et al .A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sensory modulation disorder[J].Am J Occup Ther,2007,61(2):228-238.

[15]沈渔.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1.

[16]Ottenbacher KJ.Sensory Integration-Myth,Method,and Imperative[J]. Am J Ment Retard,1988,92(5):425-426 .

[17]庄思齐,刘美娜,张红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水平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9(1):65-66.

[18]任桂英,王玉凤.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探讨[J] .中国临床心理卫生杂志,2000,8(1):122-123.

[19]Semrud CM,Steingard RJ,Filipek P,et a1.Using MRI to examine brain-behavior relationships in male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J].J Am Acad Chl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0,39(4):477-484.

[20]Seidman LJ,Biederman J,Faraone SV,et al.Toward defining a neuropsychology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performanc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a large clinically referred sample [J] .J Consult Clin Psychol,1997,65(1):150-160.

[21]Reeve WV,Schandler SL.Frontal lobe functioning in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J]. Adolescence,2001,36(144):74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