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精选(九篇)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第1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 现状与对策 罗山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33-01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罗山县的水稻业蓬勃发展,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30万余亩的规模。但是,水稻虫害的频繁发生对当地的水稻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加强对罗山县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罗山县林业局制定了全面系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招募了一批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经验和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员,为全县的水稻种植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知识专业的讲解以及对当地水稻病虫害情况的实施监督和反馈,大力开展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截至目前,该局发放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资料2万余份,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8期,防治面积约2.5万余亩,受到广大林农的欢迎和好评。

二、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气候不利

河南省罗山县处在河南省的东南方,大别山北部,地处淮河南岸,全县总面积达到2065平方公里,有十九个乡两百九十七个村子。耕地面积广阔,多达220万亩。整个县城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每年4~7月常有锋面和副高控制或过境,年降水量丰富,土壤很肥沃,是一个种植业大县,雨天比较多,每月常在15度以上,有利于南方虫源的迁入。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5-6月平均气温偏高,雨日较多,日照不足、阴雨低温,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较早,对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多种病虫的发生有利。

2.抗病虫能力差病虫源基数大

我国近年来种植的水稻大部分都是优质米品种,产量高,但是抗病虫能力非常弱。水稻病虫害经常发生,虫源的数量多,暖冬时期,病菌和虫源更易存活。罗山县近年来油菜、蔬菜种植面积大,全县虫源田、桥梁田充足,加之稻草还田,小麦、油菜等免耕栽培,造成螟虫越冬基数成倍上升。

3.主栽品种抗性较差

近年来,罗山县杂交水稻普及率达95%以上。从乡镇调查数据来看,感病品种面积比达50.5%。特别是对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无抗性,有利于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种群增长,繁殖倍数高。

4.稻瘟病发生危害呈周期性变化

根据对1980-2005年历史资料的分析,稻瘟病是罗山县水稻病虫害中灾变系数最大的一种病虫灾害。稻瘟病常年发生面积变异系数为82.3%。自杂交稻推广以来,罗山稻瘟病总共出现了4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983-1985年、1991-1992年、1999-2000年及2004-2005年。近年来虽然推广水稻品种较多,但抗性普遍较差,加之预防不力,稻瘟病呈大流行态势,进入又一轮重发周期。2004年、2005年发生面积分别达到1.5万hm2和1.6万hm2,虽经大力防治,实际损失仍达4000t以上。稻瘟病病穗率平均为52.5%,最高100%,病情指数平均为41.37,最高为95.50,损失率平均为39.88%,最高为95.0%。平坝地区出现如此严重病情,历年来罕见。

5.纹枯病危害损失严重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病害,罗山水稻纹枯病重发频率高,危害较重。1980-1990年间,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1.2万hm2左右,损失1500t以下,1990-2000年,发病明显加重,发生面积达1.4万hm2以上,损失2000t。由于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田间种植密度增加,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发生。2001-2005年,罗山县纹枯病进一步加重,近年来发病面积达1.5万hm2以上,损失3000t以上。2004年7月,在官庄镇甚至出现纹枯病病株率达100%,产量损失70%以上的田块。

三、防治对策

1.积极引进和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抗(耐)虫品种强化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种植抗(耐)虫品种能有效地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农药对稻谷和环境的污染。病虫测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农业植保部门要及时病虫的发生预报,制定防治预案和防治对策,争取病虫防治主动权,及时控制和扑灭突发性、暴发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灾害。

2.加速推广低毒高效广谱低残留农药新品种

罗山县农业劳动者素质低下,对各项植保技术措施的应用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农药使用技术落后,仍然使用低工效的工农-16型手动大容量喷雾为主要工具。这样一来既造成了农药的大量浪费,又增加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更新落后药械,提高药剂的有效利用率,是解决的主要办法之一。今后要大力推广泰山型机动喷雾器、PB-16型超低容量喷雾器及卫士牌喷雾器,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近年来筛选推广的新型高效新农药如“吡虫啉”、“锐劲特”、“啶虫脒”、“乐斯本”等,从杀虫活性、持效性均优于目前大面积使用的“扑虱灵”、“杀虫单”、“三唑磷”等,是防治水稻害虫理想的杀虫剂。

3.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打好“三大战役”

一是搞好秧苗期的水稻病虫防治工作,减少后期压力。二是重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挑治叶瘟。三是打好保穗战役,重点防治穗颈瘟、二代螟虫和稻秆潜蝇等病虫危害。

四、结束语

水稻业是罗山县的经济支柱产业,本文详细分析了罗山县产生病虫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切实把防治方案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的发展对当地水稻种植的危害,提高当地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而万万不可只是空喊口号,仅仅把病虫害防治工作停留在表面,只有脚踏实地的做,才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陆瑞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71-173.

第2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15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江西在水稻耕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整体水稻产量。为此,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水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并引导农民在水稻农作物耕种过程中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即及时处理水稻病虫害现象,最终就此提升整体水稻产量,达到最佳的农作物耕种状态。

1 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现状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水稻病虫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枯纹病,枯纹病是江西省早稻、晚稻都应该重点防治的疾病,是江西省水稻的重点病害,其损失已超过稻瘟病。针对枯纹病,可以对每667m2稻田使用15~20mL的30%苯甲・丙环唑乳油;稻瘟病,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稻瘟病在早、中、晚稻时期的危害都较为严重,且呈现出局部病害的特点。为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对水稻病害问题进行处理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稻曲病,多发病于中、晚稻时期,同时就近几年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两系杂交稻品种稻曲病现象偏重,因而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由此缓解稻曲病病害现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类。它的主要发病区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稻纵卷叶螟,多发于早稻及中稻中。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农药防治时,应该尽量选用高防效、低毒性、低污染的农药;二化螟,在江西省一般1a4代,对早、中、晚稻均有危害,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方法科学防治病虫害。

2.1 农业防治技术

在农业防治技术引进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注重强调对抗病虫害品种的选择,尽可能地选用抗性品种防病虫,并根据当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抗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稻曲病能力的水稻品种。在水稻播种过程中为了规避病虫害问题的凸显,注重在品种选用的基础上,科学的管理好水肥,以满足水稻的生长条件为前提尽量将早期水稻的生长期缩短。同时,在农业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亦应注重强调对稻田自然环境的监测,双季水稻的生长季一般在3―10月份,合理规划肥水管理工作,即秉承着严谨的管理原则,实时观察水稻成长状况,继而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此外,在水稻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后期干湿交替”,由此提升水稻整体耕种水平。

2.2 化学防治技术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对化学防治技术的引进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实践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注重秉承着“压前控后”的防治原则,做好“防病灭虫”工作,针对水稻的各个生长时期有针对性的防治好病虫害。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的药剂可选用苯甲・丙环唑、井冈・枯芽菌等;防治稻瘟病可选用稻瘟灵、三环唑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噻虫胺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药剂。同时用药过程中注重科学合理搭配农药,以便达到最佳防效。

2.3 物理防治技术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物理防治技术的引进,即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水稻耕种过程中为了防御病虫害现象,应注重利用光谱、电流器械等物理效应,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进行驱赶,最终达到高质量水稻农作物耕种状态。此外,在水稻播种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病虫害治理效果,应注重将播种前的种子置于温水中,并浸泡一定时间,由此消除寄生病菌,确保种子质量,满足水稻耕种需求。另外,防虫网等自动化器械在应用过程中亦可提升整体防治效果,为此,在水稻耕种过程中应强化对其的合理化运用,由此达到最佳的物理防治效果。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物理防治技术的引进,有助于推动水稻的健康成长。

3 结论

水稻耕种过程中存在着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危害现象,影响到了水稻的整体产量。为此,为水稻高产的形成创造良好生长空间,要求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特点及现状,制定相应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同时注重各种防治方法的综合运用,由此实现对水稻病虫危害的综合防控,满足水稻耕种需求,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第3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产的一大障碍。草堰镇从2009年开始研究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的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2010-2011年分别在多个村进行试验、示范,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以期能在生产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1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水稻是我市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不影响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达到以下目的和意义:1)通过对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能有效保证水稻产量稳中有增。2)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能使水稻品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3)通过各种综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使水稻生产与环保相结合,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这3方面内容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省工、省本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灰飞虱的越冬能力不断增强;受农村土地承包体制限制,许多沟边杂草没有能得到及时清理,客观上形成了灰飞虱量的增加,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和成本;在灰飞虱大发生的初期,防治药种单一,导致灰飞虱的抗性不断增强;采用各种综合防治技术大幅度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防效,从而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 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4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98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水稻种植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虫害防治技术是指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水稻种植的病虫害,消灭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因此,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水稻病虫害的特点,制定系统化的防治计划,科学合理地利用虫害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和消灭水稻虫害。相关部门必须对虫害防治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1 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存问题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为主要的病害之一,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在于吉林地区温度过低、温差大,土壤偏碱性以及光照不足等。水稻田间症状主要为出苗后秧苗枯萎且易于折断,并且在其茎基部出现腐烂现象,还伴有烂梨味,发病情况较为严重的水稻甚至会出现整片死亡。

1.2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体长约3mm,其体表为浅绿色至灰褐色的鳞片。成虫后便在水稻植株基部栖息,于黄昏时便会爬至叶片的尖端,孵育幼虫,取食叶肉,后蛀入水稻根内。成虫的稻水象甲主要食害水稻叶片,其幼虫主要破坏水稻根系,为害根部呈现孔洞状,最终使水稻黄化枯萎。

1.3 二化螟

二化螟是我国吉林第5水稻种植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主要蛀食水稻茎部,会造成水稻出现枯心苗以及枯鞘,处于抽穗期的水稻会导致其出现白穗及枯孕穗,处于乳熟期的水稻会导致其出现虫伤株以及半枯穗。为害株在水稻田间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状态,且中心较为明显。

2 如何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种植虫害的发生是导致水稻田出现大面积毁灭以及水稻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水稻的高产量就必须采取相关的防治技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详细地了解相关防治措施。在确保不破坏林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确保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动态监测及控制

在对水稻种植田间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控制系统进行定位,建立起动态监测控制点,对水稻种植病虫害的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例如U散的范围、病死的植株数目等,利用动态监测报告对病虫害进行动态监管,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

2.2 强化病虫害管理

加强病虫害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病死植株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避免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对健康的植株造成感染,导致疫情再次扩散和传染。但是,病死植株和水稻所有者密切相关,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因此,在对病死植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水稻病植株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在对病死植株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应该由专人严格按照之前所规划的路线及时间进行运输并负责,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于指定处进行统一处理。还应该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以及实际情况对病死植株进行核销,对权益所有者应该根据核销单据进行补贴。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不适用任何化学农药,属于生态防治措施,主要方式是利用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消灭,因此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及化学的手段来对病虫害的发育特点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根治病虫害的目的。比如对于二化螟的防治可以采用杀虫双、三唑磷以及杀虫单等药剂,但目前许多水稻区对此类药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因而可以采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2.4 化学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手段扩散化学药品的范围,主要包括生物、单个种类的天然物质及天然物质的混合物,对水稻虫害进行防治及消灭。

2.5 物理防治措施

对水稻病虫害采取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各种简单的机械物理技术,或者通过灯火来诱杀水稻田害虫,从而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以此来增强水稻自身的防御能力。通过高温物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消灭水稻害虫病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第5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2

前言

云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早,但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低湿阴雨天气,局部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等因素影响,加上受周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导致水稻病虫害频发,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其中,双土镇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等,最传统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主要是喷施化学农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快速防治引发的病虫害问题,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有帮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不能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质量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喷施高效低毒性的农药,结合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1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1 农业结构转型引起的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稻田与非稻田病虫害之间的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了各种病虫害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水稻的种植产量,不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稻。因此,传统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无法做到运用无公害的方式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所以,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从水稻种植的生态角度出发,对引发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病虫害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并举。

1.2 水稻类型多样化加重了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水稻的需求,实现了水稻种植向着多元化的种植方向发展。为了促进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种植产量的增加,在种植区域内进行了多品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使水稻由高产量、单一型的种植方式向着高质量和多元化的方式转变。因此,对水稻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改变,不能适应当前水稻种植发展的需要,并且多元化的水稻品种种植方式,降低了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一些新引进的水稻品种,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弱,导致病虫害频发,增加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难度,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

2 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措施

2.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

要想实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必须要对种植的水稻区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水稻生长的周期内,对各个期间的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水稻的病虫危害,并针对水稻的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水稻进行监测时,可以通过宣传、发放资料、网络等形式预测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为水稻病虫害的判断提供理论性依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应该对发生病虫害的水稻进行范围内的评估工作,让广大农户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重视,根据受灾的面积来采取适当地解决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由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促进水稻种植业向着无公害的治疗方式迈进,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2.2 运用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治疗手段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运用生物治疗是当前最环保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广大水稻种植户广泛应用,通过对发病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可以明确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因此,应该运用农田释放的形式和研究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类药剂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以虫治虫技术,能够代替化学农药试剂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创新,利用声波和红外线等措施来对可能引发的病虫害进行干扰,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繁殖。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对病虫害生存的习性的了解,采用红外线激光刺激害虫,使害虫的新陈代谢发生混乱,加剧虫害死亡的速度,提高水稻防病治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论

针对当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病虫害问题频发的现状,应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水稻田地中的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水稻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突如其来暴发性病虫危害的发生,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应对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农户解决在水稻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植保工作公益性、社会性、防灾性、技术性于一体,在科技兴粮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对于发生水稻病虫害的区域,应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对水稻的生长周期进行监测,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水稻防治措施进行创新,确保水稻丰收,农民增收,实现水稻优质、高效、高产,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发展云阳县水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金兰,王华为,潘迎辉. 无公害水稻中农药残留检测及其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5(21):16-18.

第6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01-01

1 什么是水稻病虫害

水稻在我市是农民种植的大面积农作物,所以水稻收成的好坏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收入。做好水稻防虫害工作不仅是对水稻质量的一种保证。在确保水稻质量的同时,对于农民的收入也是一种保障。目前来说,水稻的病虫害就大约有50来种。虫害约有200来种。这些害虫严重影响了我市水稻的收成问题。对农民每年的收成有着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最为常见的害虫是稻飞虱、和水稻螟虫。所以在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害虫做出不同的措施。

1.1 常见的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的形成是由于常见的灌水和干旱问题而引起的。水稻的发育过程中有三个阶段最容易患病。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

水稻纹枯病

种植密集,浇水过多都容易造成水稻纹枯病。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

2 常见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通过对土地的深耕和浇灌来直接杀死害虫卵。利用一些昆虫的特性,尽量在还没成型时就将它们消灭。合理的安排水口。及时的深耕和灌水,降低虫源基数。这样可以杀死大量的幼虫。从根本上清除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2.2 药剂防治

运用一些常见的农业药品,在水稻的前期生长过程中,对一些虫卵和孵化盛期的害虫进行医治。在医治这些昆虫的同时更可以保护稻田的天敌。维持稻田平衡。但对于农业药品的数量要保证少用。不能过多的使用,不然容易造成一定的影响减少水稻的产量和数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跟药物防治在根本上有所不同。物理防治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稻田中设置诱灯。诱引这些害虫,然后对这些昆虫进行诱惑捕杀。这一防治措施也最为实用,最为绿色。过去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每人每天只能喷洒3至4亩,现在采用专业队伍机械化喷洒农药,是常见的一种防治方法。在原来的防治中,每人每天可以喷洒30亩左右,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以前农户水稻病虫害防治都是自家顾自家,时间各异,药量也是各凭经验,往往是把害虫从一片田赶到另一片田,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虫患。

在我市竹畲族乡金田村水稻田里不仅田里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田埂上种植了香根草诱杀二化螟,大豆、芝麻等显花植物为寄生蜂等天敌提供蜜源,同时安装了许多稻纵卷叶螟诱捕器。

去年,我市实施统防统治面积3.9万亩,实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2万亩,通过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服务组织推广应用非化学防治技术和农药减量技术,示范区区域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农户自防区减少25%以上。同时,对统防统治面积200亩以上的植保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经农业部门验收合格并且推广效果好、示范带动强的区块,将得到每亩40元的财政补贴。

3 防治策略

在消灭这些害虫的同时,更应该落实绿色防控技术。所以近可能少的去实用化学药剂防治。虽然在对于消灭害虫方面很实用。但容易对当地的土质造成一定的伤害,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应在建立示范区的同时,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的重要措施,是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和水稻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等综合治理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数量。在保证水稻质量的同时,更能保证对农药的使用量。应提前去预防,而不是出现问题后才进行一些措施。在每年的预防害虫的工作中下工夫。提前的去了解和学习如何消灭害虫。可以划分一些示范区来尝试一些新的消灭害虫的技术。应多去学习其他地方城市的防治技术。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不随便在其他周边地区对水稻进行引用。以防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说稻鸭合用技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可以养育一些鸭子对水稻进行保护。鸭子不仅可以食用一些水稻上的昆虫,更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更为有利。向这些技术都是从其他地方引进过来,对于这类的技术我们可以多学习和利用,多多向其他的地方去学习有效的技术而不是仅仅靠化学药物来采取措施。这样虽然对消灭害虫做到一定的有效措施,但对于水稻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做不到想要的“双赢”。

4 总结

对于水稻的防治工作,我们一直在寻求好的方法,在原有的方法基础上改善方法。做到能够有效地消灭害虫的同时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进行保障。在现如今推荐绿色防控技术的同时,尽可能的少量使用农药来治理害虫。落实国家的政策和号召。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治理害虫,做到提前的预防。

参考文献

[1]刘占山,刘爱中,肖启明,等.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种业,2009-02-15.

[2]王剑.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广西大学,2014-05-01.

[3]卢仲良, 孔学梅,袁文龙,等.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08-10.

[4]哈德卿;李瑞丛;赵会娟;金洪英;贾志平;;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安全防控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7年03期

第7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 防治技术 无公害

在农作物生产中,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是人们对环境以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粮食生产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农作物已从传统的数量要求逐步转向为以质量为主的现代化要求,在这种农业生产趋势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农作物种植与生产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水稻种植中,采用虫草害和无公害防控技术更是重中之重。

一、水稻病虫害概述

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是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关键措施与方法,也是当前水稻种植与生产的核心环节。在目前的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无公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是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各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中性生物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协调水稻种植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科学的控制各种病虫草害。就目前农业生产而言,人们为了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发展,在工作中一般都是严禁使用各种剧毒、高毒和高残留的农业药品和化学产品,而是在工作中推广使用无公害、无污染的新型治理方法。

1、水稻草害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稻田杂草丛生,种类众多,各地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其杂草发生的种类和时间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全国稻田中大约有两百多常见的杂草种类,其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杂草也大约有四十余种。其中在目前的水稻生产中,以稗草危害最为严重,其危害面积也最大。其次就是异型莎草、鸭舌草等。

2、水稻病害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排列全国农业之首,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大约1/4,年产量更是高达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但是水稻病害也是较为严重的,是影响水稻生产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根据多年的工作总结与分析,在目前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水稻病害约为一百多种,就目前正式记录在案的水稻病虫害也有七十多种。

二、常见的水稻种植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危害与有关农业因素的关系,在保证无毒、丰产、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结合各项农业措施的改进与提高,对水稻农田生态系统调控达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危害的作用。

1.1选用抗病虫优质丰产良种

经试验和调查表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率平均减少70%以上,减少农施用量超过50%。

1.2科学进行栽培

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虫能力;实行宽窄行栽培,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良好的稻田小气侯;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有害生物栖息生活条件,减轻病虫害危害;发扬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开展人工中耕除草,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2、生物防治

2.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与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形成生物最佳的空间结合模式

2.1.1稻鱼、稻蟹共养防治虫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某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建立稻鱼、稻蟹共生示范基地,在稻田内放养鱼或蟹,至2006年已发展稻田养殖2 133.3km2以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养的鱼类、蟹类来消灭害虫和杂草,减轻虫草危害。有的养殖稻田还在田内的四周安置电灯,夜间用来诱杀害虫以供稻田内鱼儿取食。这些田块在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用化学杀虫剂。

2.1.2稻鸭共育防治有害生物,实现增产增收

稻鸭共育是在稻田内放养鸭,鸭捕食稻田内的各种害虫,吃、踩杂草等有害生物,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鸭粪还可肥田。由于减少农药施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品质优良无害,因此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2.2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依据预测预报放宽对害虫的防治指标,改进化学防治技术,减轻对天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2.3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

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如利用Bt乳剂防治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轻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同时又能大大降低对稻田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卫生品质。

3、化学防治

3.1安全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无公害水稻生长的重要辅助措施,仅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但必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病虫害发生初盛期或一般发生时,使用无污染的农药品种,病虫害大发生时,则选用化学农药混配剂使用。2种以上病虫发生时,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复配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品种。最后1次用药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

3.2坚持农药的合理轮换

长期在水稻上使用单一品种农药不仅残留量增加,而且使病虫产生抗性。因此,在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必须对所选用农药进行合理轮换,如用吡虫啉拌种,有效防治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的危害,代替以往使用呋喃丹、甲拌磷撒秧板习惯,秧苗移栽前用1次锐劲特,控制大田移栽的返青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以代替秧苗期和大田期大量施用甲胺磷的习惯。通过这些低毒、高效农药替代使用后,稻谷中的有机磷含量会大大降低,大米品质才能达到无公害大米的要求。

4.3选用合理的用药方法

根据无公害水稻生产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才能发挥农药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农药和使用方法,必须加强病虫的测报工作,才能掌握用药的关键时期。防治时期一般是在病虫一生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作物最易受害的危险期,要做到消灭病虫在大量发生之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和用量施药,如浓度过低,效果差;浓度过高,浪费农药,还有可能使农作物产生药害,增加残留等。配药时用清水,先配成少量的母液,再配成规定的浓度。如果病虫同时发生可将农药混合使用,以提高用药效果。

第8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发生新特点;综防对策;安徽五河;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00-01

五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境内湖泊、河流较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县地境复杂,淮河穿境而过,淮河以南是丘陵,淮河以北为平原,各乡镇都有水稻种植,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hm2以上。以往水稻病虫害发生呈现“三病二虫”(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态势,虫害发生重于病害。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品种更换以及气候条件改变,水稻病虫害种类发生了新变化,一些主要病虫害变为次要病虫害,而一些次要病虫害则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了根本性化。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呈现了显著的新特点,总体上呈中偏轻发生,病害发生中偏轻,虫害发生极轻。病害以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发生较重。原有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思想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病虫害的防治要求。笔者在研究五河县水稻病虫发生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1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

1.1 总体呈中偏轻发生态势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总体上中偏轻发生,是历史上最轻的一年,全县发生面积7.6万hm2,发生程度1.64级。病害中偏轻,全县水稻三大病害(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发生面积4.27万hm2,且发生程度均在2级以下。虫害发生极轻,全县三大虫害(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面积仅3.33万hm2,发生程度1.24级。

1.2 水稻病害发生中偏轻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害发生呈中偏轻,总发生面积为4.33万hm2,发生程度1.95级。其中,纹枯病发生面积3.2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曲病发生面积0.87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瘟病发生面积0.13万hm2,发生程度1级;其他病害发生面积0.13万hm2。相较于水稻虫害的发生稍显偏重。

1.3 水稻虫害发生极轻

2016年水稻虫害发生极轻,总发生面积3.33万hm2,发生程度1.24级。其中稻飞虱发生面积1.8万hm2,发生程度1级,百丛有虫量均在480头以下,基本上达不到防治指标;二化螟发生面积0.8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0.73万hm2,发生程度1级。

2 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针对五河县2016年水稻病虫害新的发生特点,广大农户原有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已不能有效防治已经发生改变了的水稻病虫害。为此,提出了新的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2.1 在防治思想上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由于水稻病虫害发生新变化而引起防治技术的及时调整,广大农户不易适应及应对。故而采取以电视讲座、电视字幕、现场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及时调整防治思路,使广大农户能及时改变防治策略,及时、准确、有效地防治好水稻病虫害,降低损失,增产增收[1]。

2.2 在防治目标上以减量与绿色增产为目的

由于病虫害发生较以往减轻许多,因而防治用药也要相应减少,在药剂选择上也要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产品,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减量、绿色环保的防治目标[2]。

2.3 在防治对象上以病害防治为重点

由于病害发生较轻、虫害极轻,所以在防治对象的确定上应该以病害防治为主,辅以防治虫害,前期以纹枯病防治为重点,后期以防治稻曲病、稻瘟病为重点[3]。提高用药的针对性,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2.4 在防治药剂选择上以防治病害药剂为主

近年来,五河县水稻虫害发生都不太重,因而防治虫害的药剂可以减量使用或者不用防治。在药剂选择上以防治病害药剂为主,前期以防治纹枯病的药剂为主,后期以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的药剂为主[4]。

2.5 在防治时间上以中后期为主要防治时间段

根据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的确定上以中后期为主,由于前期病虫发生较轻,可以少用药或者不用药,以往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基本上2次药是必须用的,即7月20日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四(2)代稻飞虱、四(2)代二化螟、纹枯病,8月10日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五(3)代稻飞虱、五(3)代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防治上以防虫为主。现在由于病虫害发生了新变化,防治时间后移,以中后期为主,以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为主要防治对象[5-6],时间可以调整为8月初和8月底2次用药防治。

2.6 在防治形式上以“统防统治”为示范带动

改变以往一家一户式防治为集中统一防治形式,在有条件和项目区的乡镇实施统防统治,以统防统治为示范带动其他农户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通过统防统治项目的实施,形成乡镇或村组集中连片防治病虫害的新格局,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用量。

3 参考文献

[1] 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343-347.

[2] 孙传恒,唐启义,唐洁,等.基于权重自动调整神经网络的水稻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7(6):159-164.

[3] 粱开明,章家恩,杨滔,等.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7):757-765.

[4] 刘文栋,葛意活,何燕.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4):243-246.

第9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

1稻田病虫频繁暴发带来挑战

1.1病虫害持续暴发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近10年来,我国水稻病虫害呈现持续暴发态势,尤其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纹枯病、病毒病等重大病虫,在各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发,并导致稻谷严重减产。如稻飞虱在2005~2010年的6年间年发生面积均超过2000万hm2次。其中,2006年、2007年分别为3267万、3333万hm2次,成为有统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暴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在2003~2010年8年间有6年超过了2000万hm2次。二化螟近10年每年发生面积均在1333万hm2次以上,2005年达到1800万hm2次的历史最高位。常发性病害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是影响水稻生产最严重的三大真菌性病害,年发病面积分别为1733万400万、340万hm2(2011年)。害虫的大暴发导致了由稻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的大流行。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RSV)、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virus,RBSDV)以及新病害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 dwarf virus,SRBSDV)自2000年以来,相继在江淮和黄淮单季稻区、长江以南稻区中晚稻大流行。2010年SRBSDV发病面积120万hm2,损失稻谷46万t。

1.2策略的失当使病虫害防治变主动预防为被动应对

从宏观上看,2007~2011年的5年间,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是同期水稻播种面积的5.07~6.29倍,每季的平均防治次数5~6次,而在2000年、1991年,这一比例仅分别为3.99、2.89倍,每季的平均防治次数在十几年间增加了1倍,是稻田农药使用状况的客观反映。水稻病虫害的频繁暴发固然有其内在的规律及客观因子的影响,但忽视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和过分强调应急防治、片面追求高产而不计成本、不顾及生态承载力的做法,无疑对病虫害的暴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当的防治策略和行为使稻田生态系统失衡,自然控害作用丧失,防治行为形成了依赖农药被动应对病虫,病虫暴发导致大量使用农药的恶性循环局面。

1.3单纯依赖和滥用农药现象普遍存在

2011年,全国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1.513亿hm2次,占各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34%,在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大暴发的2006~2008年,这一比例高达39%~41%。若单次防治用药量基本相同的话,我国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的1/3~2/5用在了稻田中。对江西都昌、广西合浦、湖北沙洋、江苏盐城、安徽广德5个县250户稻农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2年,早稻、连作晚稻每季平均用药次数分别为4.498、6.83次,用药量分别为228.64、480.19g/667㎡。稻田用药次数多、农药用量大,使用拟除虫菊酯类禁用品种或隐性成分的现象十分普遍,而穗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重发,使穗期用药量增高,安全间隔期被忽视,导致稻谷农药残留超标。

2对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反思和调整

2.1对传统的防治策略的反思

针对水稻病虫害常年处于普遍重发、暴发频率大的状况,在稻区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既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又可有效控制病虫为害。保障稻谷产量,首先需要评估稻田的主要病虫种类、全季的各个防治环节、用药品种构成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有效可行的绿色防控策略及与之配套的技术措施。

2.1.1有利因素的发挥

对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可通过水稻植株补偿功能、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自然控害、耕作和水肥管理等措施减轻发生和为害程度。水稻剪叶模拟试验证明,水稻分蘖初期受害程度

2.1.2防治环节控制

水稻每季用药少则3~4次,多则8~10次,对每个防治环节的评估可以发现,生长前期施药防治螟虫,迁入初期防治稻飞虱,分蘖期防治稻纵卷叶螟,大量杀灭了天敌,导致随后发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由于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而暴发,甚至引起再增猖獗。以稻田生态系统和作物为中心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从全季水稻生理和田间生态的视角去构建防治体系,可避免由于不当的防治行为引起病虫的失控或加剧,或者由于生长前期的防治导致中、后期害虫的暴发。

2.1.3稻田农药的选择

多年来,选择农药以高效、广谱、速效为标准,农药几乎成为控制病虫为害的唯一手段。由于现行的农药评价体系对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采取相同的、单一的评价体系,缺少对生态安全性的评价指标,生物农药对生态环境和稻谷的安全性等优点难以凸显出来,影响了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三唑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化肥可促进稻飞虱生殖,也可影响天敌的捕食行为和功能,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由于阿维菌素可引起褐飞虱暴发,2011年泰国已经禁止稻田使用阿维菌素,但阿维菌素目前仍为我国防治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当家品种。

2.2绿色防控策略的建立

2.2.1防控目标

转变针对单病单虫进行控制的做法,强调以稻田生态和作物为中心,以控害、减损、高效益为目标,针对本地重大病虫的致灾关键期采取措施,减轻为害,提高种植效益。水稻生长前期,当病虫发生量对稻谷产量不构成严重影响时,则应以自然控害为主。

2.2.2预防重于应急防治

重视预防措施的应用,将防治关口前移至病虫害发生前。如抗性品种和品种多样性布局、水肥管理、深耕、灌水沤田灭蛹、病毒病的避害栽培和阻隔育秧、生态调控、天敌保育等。病虫发生期确需采取防治措施时,则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人工天敌、稻鸭共育、微生物药剂等对有益生物影响小的措施,而药剂应急防治是病虫种群量超过防治指标而天敌等自然因子难以控制时的补救措施。

2.2.3防治指标和农药品种的选择

对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强调放宽分蘖期防治指标,涵养天敌,发挥自然控害作用和植株的补偿能力,降低中、后期害虫暴发几率,重点针对对产量影响大的孕穗期和穗期进行防治。提倡选择生物农药、选择性药剂、高含量单剂,在控害的同时要保护天敌,对环境友好,不要求将病虫害斩尽杀绝,能够容忍少量病虫种群和为害损失存在。

3非化学防治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3.1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种群控制技术

分别针对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各个发育时期,采取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蛹、成虫、卵和幼虫进行全历期控制,总体压低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不用农药、不造成严重为害的目的。

3.1.1耕沤灭蛹

春季二化螟、三化螟蛹期,稻田翻耕沤田,可消灭70%左右的越冬虫量,有效降低螟虫种群基数。这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二化螟、三化螟种群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具备翻耕灌水条件的稻区仍应坚持进行。

3.1.2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成虫

性诱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对稻田有益生物没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对性诱剂组分配比的不断优化和干式飞蛾诱捕器的开发,以及对田间释放技术的研究,大幅提高了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且省工、省力,无需加水,操作简单,全国稻田年应用面积近13万hm2(2011年)。江西崇仁协调应用二化螟耕沤灭蛹和性诱剂防治越冬代二化螟,一般年份不需施药,中等或偏重程度发生年份或田块枯鞘丛率超过8%时,施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控制为害,全代不施化学农药;耕沤加性诱剂防治田,蜘蛛量比化学防治田高2.5倍(2010年),对稻飞虱的自然控害能力增强。

3.1.3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害卵

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licum)或台湾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nfisum)-5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从2009年开始在长江流域、东北、江淮、西南、华南等稻区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防治效果,至2011年,年累计应用面积约1.33万hm2。湖南邵阳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蛾始盛期放蜂,越冬代和3代二化螟平均卵校正寄生率分别为41.8%、45%,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7%、86.3%;防治2代、4代稻纵卷叶螟,平均卵校正寄生率分别为40.6%、41.8%,平均防效分别为83.8%、84.5%(2012年)。

3.1.4苏云金杆菌防治幼虫

苏云金杆菌防治水稻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和生态效应,是可用于稻田的为数不多的高效微生物杀虫剂之一,但由于受到高效、速效、广谱化学农药的冲击,以及其自身存在的杀虫速度慢、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对钻蛀性害虫作用差等缺点,在稻田的使用量严重萎缩。近年来,在“绿色防控”理念的宣传和推动下,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无残留等特性被人们重新认识。2008~2009年,安徽、四川、黑龙江、吉林、江西、江苏等多地示范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结果表明,其对二化螟的防效65.31%~96.69%,对稻纵卷叶螟药后7d杀虫效果88%~97.17%,14d保叶效果88.11%~90.10%,且具有对稻田天敌种群安全、可发挥天敌的后续控害作用等特点。

3.2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技术防治病虫害

3.2.1生态工程技术

稻田生态工程技术是利用害虫和天敌的pushpull策略、attract-reward策略、attract-kill策略成功控制病虫害的典范。其在生态景观层面上进行人为设计,平衡生物多样性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既能保障水稻产量,又具有较高的生态可持续性,将稻飞虱等病虫害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大量的室内和田间研究表明,稻田田埂或田边种植诱虫植物,可诱集二化螟、大螟产卵,减少田间发生量;种植显花植物或保留开花杂草,可为寄生蜂等天敌提供食料,提高寄生蜂对稻飞虱等害虫的寄生能力。浙江金华示范区集成应用了抗性品种、适当调整播种期、田边留草和冬季种植绿肥等措施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稻田养鸭、间作茭白增殖寄生蜂,田埂或田块插花种植显花植物(芝麻和大豆)增殖寄生蜂、田埂种植诱虫植物(苏丹草和香根草)降低田间螟虫种群量等生态工程技术,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稻飞虱卵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蜘蛛的数量比农民自防区增加了1~2倍,豆娘和蛙类数量比农民自防区增加了5~10倍,显著抑制了褐飞虱等害虫的种群量。常规发生年份,无需使用药剂防治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水稻产量平均582kg/667㎡,与农民种植区没有显著差异(2009年)。

3.2.2杂、糯水稻间栽预防稻瘟病

成功的案例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我国西南稻区推广杂、糯水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当地稻瘟病流行的问题。四川在50个县示范推广,云南2002年在90个县应用,面积达到13.6万hm2,恢复使用了94个传统品种,混栽田比净栽田平均增产10.12%。

3.3防虫网、无纺布覆盖阻隔育秧防虫防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稻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的流行,导致水稻生长前期用药次数大幅上升,而秧苗期染病是病害发病程度的重要决定因子。因此,既要阻断病毒的侵染,又不增加农药的使用,防虫网和无纺布秧田全程覆盖育秧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物理防治措施,可替代杀虫剂拌种和秧田期施药,将病毒的初感染时期推迟到本田,发病程度明显轻于未覆盖对照田和药剂防治田。试验研究表明,采用20目以上白色异型或方型防虫网、15~20g/㎡规格的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秧苗期控害效果100%,早稻、中稻秧苗素质提高。晚稻高温、强日照条件下,宜用20目防虫网。

3.4稻鸭共育治虫防病控草

从水稻移栽缓苗后至抽穗前,田间放养一定数量的家鸭,利用鸭子在稻间野养,通过鸭子全天候在稻田的活动,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鸭粪肥田,中耕浑水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病、草的为害。贵州省都匀市2008年的示范结果显示,养鸭区与对照区相比,杂草种类减少4种,杂草量减少49.5株/㎡,3代白背飞虱虫量降低74.47%,3代稻纵卷叶螟虫量降低39.88%,卷叶率减少61.32%,纹枯病病株率减少33.1个百分点,病指减少15.65,平均增产95.13kg/667㎡。

3.5微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

稻田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生物杀菌剂为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