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精选(九篇)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第1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一、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一)种植地块选择

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地块的选择十分重要。其中,产地环境必须要与工厂及煤矿等区域距离较远,同时还需要保证所选择的地块没有污染,生态环境理想。另外,在选择种植地块时,需要综合考量土壤的肥力及灌溉的便捷性。

(二)水稻品种选择

要想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必须要重视无公害水稻品种的选择。一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进行选择,以保证水稻品种的质量符合要求。必须要确保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性能与抗病虫能力,而且生育期要适中,贮藏相对方便。可以将购买的水稻种子晾晒2~3d,这样不仅能够将表面病菌彻底杀灭,同时还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概率。随后,应当开展消毒工作。使用质量分数为70%的志信甲托,剂量为200g与100kg的水搅拌,将质量为60~70kg的水稻种子浸泡其中,时间控制在48h,而后将其捞出并催芽播种。也可以使用质量分数为40%的强氮精200倍液浸泡种子,需要用清水浸泡种子12h以后,再使用药液浸泡水稻种子12h,再次使用清水冲洗,而后将其捞出并催芽播种。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应当拌合生物肥。把经过催芽的谷种拌肥大佬固氮菌,其中如果是直播田,需要667m2地的种子拌合2.0~2.5kg,而插秧田则需要保证每两分秧田的种子拌合0.5~1.0kg。

(三)水稻育苗

在育苗方面,无公害水稻种子质量标准不容忽视。通常应保证无公害水稻种子纯净度超过98%,同时发芽率要超过95%。另外,所选择使用的水稻种子必须要经过晾晒、选种及浸泡和消毒、拌种等一系列的种子处理流程。基于此,在选择育苗场地时,应将无纺布当做育苗覆盖的主要材料。此外,要确保土质的肥沃程度,保证通风条件理想,不存在病虫。

(四)合理配置底肥

要想增强无公害水稻育苗养分,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底肥配置的合理性。结合实践经验,底肥的配方主要有以下4种:①使用50~75kg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与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②使用25kg质量分数为45%的复合肥与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③50kg有机肥与20kg碳酸氢氨、35kg过磷酸钙、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④使用800~1200kg的农家肥与10kg尿素、7kg氯化钾及50kg过磷酸钙混合使用。应保证底肥施加量充足,满足水稻苗期对于养分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合理使用多功能水稻壮秧剂,对水稻壮秧进行培育。因为壮秧剂本身带肥带药且养分充足,所以,只要施用一次就能够达到预防病害与水稻小苗3.5叶期对于营养的需求。在水稻秧龄为3.5片叶时,秧苗就会呈现出脱肥的现象,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追肥。如果采用的是钵盘育苗的方式,则需要1m2使用黑土7.5kg与壮秧剂83g相互混拌均匀后将其配制成营养土;如果使用的是常规旱育苗的方式,则需要1m2使用壮秧剂167g,将其撒于作好床面之上,同表层土混合搅拌均匀以后即可进行水稻播种。

(五)水稻插秧

在无公害水稻插秧前,需要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不仅要针对已经选择的地块进行整地,同时还应当提前浇灌地块,以促进水稻种子更好地发芽与生长。而完成灌溉水以后,间隔的时间不应当过久,并使用机械设备耕地,将杂草全部清除。插秧前一定要完成整地工作,并在气温在12℃左右进行插秧。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田间种植密度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成活的概率。

二、无公害水稻的田间管理

(一)水分管理

在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进而增强田间管理工作的效果。在无公害水稻插秧至分蘖整个阶段,一定要控制灌溉量,而在分蘖盛期则应运用浅灌溉、湿灌溉的方式。在无公害水稻分蘖末期,应避免灌溉,而是要晾田,进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对于无公害水稻孕育出穗至开花阶段,必须保证稻田内部的水分适中,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水层6~7cm,对于出穗及开花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在无公害水稻进入早熟期间,则应注意不允许过早使稻田内断水。

(二)防治病虫害

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草害、虫害与病害。其中,针对草害比较严重的田地,可以通过喷雾的方式施加农药。针对病害与虫害问题,应将农业防治作为首要选择方式,加大田间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稻抗性。其中,物理防治指的就是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趋光性的害虫;生物防治则是使用具备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性与植物性农药,对田间的害虫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是借助现有天敌来对害虫种群的数量进行抑制。

(三)施肥技巧

无公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肥量比较大,同时吸肥数量与速度会根据水稻长势的变化而变化。在无公害水稻株体内部因不同部分的分配量不同,所以肥料施加量也存在差异。并不是高吸肥量就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必须要充分衡量各部分分配状况,一旦分配不合理,则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此外,无公害水稻不仅要施加有机肥料,同时还应施加必要的微量元素,为其生长提供必要保证。其中,比较重要的微量元素就是铜、锌、锰等,但是一定要重视施用量。在水稻灌浆期间,需要吸收大量营养,所以,此阶段的施肥工作必须要确保能够促进水稻的叶片生长,进一步增强光合强度,提高水稻米粒质量,降低空穗出现的概率。而施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稻的稳定生长,土壤肥力充足,节省水稻种植成本,实现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全面提高,同样还能够避免化学肥料施加过多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结语

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无公害水稻也备受关注,成为餐桌上重要的食品。在此背景下,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必须要全面强化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为此,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专业性与复杂性都比较明显,所以,同样也提高了对于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遵循栽培技术的要点,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无公害水稻的质量与实际产量。

参考文献:

[1]林昌乐.浅析无公害水稻优质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4(6):58.

[2]廖晓辉,唐铁京.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实践[J].农家致富顾问,2016(2):53-54.

第2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1.秧田备载准备

既是秧田的后期管理,此期是第 4叶和第1完全叶节根、叶腋蘖开始生长期,需时5~ 7天左右,主要控4叶鞘高不超6cm,促地上第1完全叶节根、叶腋分蘖的早生快发,揭膜炼苗期。管理措施

1.1温度白天控制在20℃不宜过高,夜间温度可适当低些,此期注意高温诱发立枯病的发生,移栽前3~4天气温稳定13℃以上时,可打开棚膜炼苗,昼揭夜盖,棚膜逐渐全揭;

1.2湿度管理处于饥渴状态为佳。控水、蹲苗、壮根,使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

1.3防治立枯病:发病严重时要灌大水建水层,因立枯病多为好气菌,灌大水可抑制病菌,也可抓紧移栽;

1.4送嫁保健要在移栽前一天进行,一浇足水防高温晒死苗;二带足肥,撒磷酸二铵100g/m2,少喷水使肥沾到土上有利返青;三带药防治潜叶蝇,用40%乐果7.5 ml加水6kg喷100m2苗床;四带移栽灵2 ml/m2加3kg水,浇洒在苗床上,利于生根返青。

2.本田移栽管理

2.1适期栽植

依据当地水稻安全移栽期所需温度确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为插秧适期。黑龙江省绥化市插秧适期范围为5月10~30日,插秧适期又细分为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平产插秧期(5月10~15日、5月25~30日)、减产插秧期(早于5月10日前或晚于5月30日后)。

小苗(2.1~2.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的前期插为宜;中苗(3.1~3.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的中期插为宜;大苗(4.1~4.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后期插为宜;壮秧耐低温能力强可在高产插秧期的前期插为宜,弱苗可晚些;移栽前期出现盐害或立枯病应提早移栽本田,调离不良生长环境。

2.2密度要合理

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栽植的穴数或基本苗数。黑龙江省绥化市手插秧栽植密度范围在13~32穴/m2,其中13~16穴/m2为最稀密度,16~22穴/m2为一般密度,22~32穴/m2为最密密度;基本苗数范围在17~100株m2之间,平方米计划穗数一般在400~600穗m2;原则“肥地宜稀,瘦地宜密”,土质瘦、栽培水平低、品种分蘖差、株型紧、直立早熟品种适当密植,反之适当稀植。

2.3方式要得当

栽植方式指单位面积、栽植密度等同的前提下,穴数或基本苗数的不同布局,即行、穴距的变化;行距根据株高的1/3确定,一般在23~40cm间;穴距一般在13~20cm间;每穴苗数1~5株,插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3.1四边型插秧:是最基本的插秧方式,在行距确定前提下,随密度增加穴距变小,由等边四边型趋于长方型,规格多在(23cm~30cm)×(13cm~20cm)间变化,如图1。宽行窄穴距可改善水稻田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有利提高冠层光合效率,增加有效分蘖,成穗率达90%左右,此方式适合小苗或中苗分蘖力差、密植的早品种。

2.3.2宽窄行插秧 :由四边型等行距变成2:1的宽窄行距,随着密度增加穴距减小,规格(40cm+20cm)×20cm,如图2。特点稀中有密、密中有稀,通风透光、营养空间好于四边、等三角,有效分蘖高达98%以上,成穗率达96%,根活力增强,活杆成熟率达97%以上,适于分蘖力强的晚熟品种、钵体大苗、单本超稀植、两段育的健壮大苗。

2.3.3等边三角型插秧:特点穴间距离相等,个体间作用相同,随着密度的增加,穴距变小,所得到的营养空间均衡,如图3。试验结果平均每穴有效分蘖高达32蘖,有效蘖率达96%,穴距一般26~30cm,每穴株数2株,适用于健壮的中苗。

2.4质量要保证:

2.4.1移栽减少伤根:起秧前一天浇足水,秧要随起、随运、随插少伤根,不暴晒秧苗。

2.4.2保证整地质量:整地质量是栽植质量的保证,在施足基肥、泡田整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整找平,保证田面平整,封闭除草后保持5cm水层2天后,自然降水层3cm时插秧。

2.4.3保证插秧质量:要求“插浅、插直、插匀、插齐”。插浅为1~2cm深,不超3cm;插直为秧苗直立不倾斜;插匀为行直穴匀;插齐为秧苗高度齐在同一水平面。

第3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许士礼 程小伟

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农技中心 江苏 邳州 221300

【摘 要】本文针对水稻秧苗期的特征,从播前准备、温度、水分、病害等方面阐述了水稻秧苗期的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水稻;秧苗期;栽培;管理技术

1 播种前的准备

1.1 苗床的选择

以背风朝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园地为好。

1.2 种子处理

选择净度高的种子,播种前应晒种、浸种、催芽播种,这样既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又能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前期灰飞虱。(用百克2ml或恶线清15g,加水5~6kg浸稻种5~6kg,每5~6kg水中再加10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h,日浸夜露,然后催芽播种)。

2 苗床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保持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为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不能低于10℃。水稻出苗绿化后要揭掉地膜,一般以在晚上揭地膜为好,这时温差小,秧苗适应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由于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水慢,易造成秧苗生理性失水。揭地膜后就可进行小通风,随叶龄的增长,可以加大通风炼苗的时间,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如果高于25℃,就要及时通风降温,以防出现早穗现象,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可不覆膜。

3 苗床水分管理

在播种前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应在早、晚叶片叶尖不吐水、午间新展开的叶片卷曲、苗床土表发白时进行,应把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切记不要冷水灌床,以防致冷水僵苗,影响秧苗的生长发育。尽量做到旱育壮苗,俗话说“旱生根,湿长苗”,要想秧苗盘根好,就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d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d应用生根粉,每667m2用0.3~0.5g对水浇灌秧苗根部,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栽插后活棵早,返青快。

4 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的关键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的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一般在出苗15d后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g促蘖矮化效果较好。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3.5叶,苗高12~14㎝,单苗根数8~11条,带蘖率30%以上。

5 水稻秧苗期病害防治

水稻秧苗期主要病害是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发生的病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病轻时苗床秧苗变黄,发病中心成锅底状黄化,重时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源真菌侵染而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这两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发病时用瑞苗青咪鲜·噁毒·甲霜灵水剂对水喷施可有效防治。

6 管理上常发生的现象

6.1 烧苗

一般是施肥过量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量往往使整个苗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措施: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料冲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秧苗发根后正常管理。

6.2 烤苗

在育苗过程中温度过高发生秧苗茎叶发黄发白烫烧的现象。烫烧苗大部分发生在苗床里加盖了平铺塑料膜的大棚中,是塑料膜与苗床之间的隔草没有放好的缘故造成的,一般烫烧苗只是茎叶枯死,生长点不一定死,只要加强管理促进秧苗生长,这样缓过来的秧苗虽育不出壮苗,但总比重新播种好。

6.3 僵苗

通常是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一般出现在秧苗栽插后2~4周之内,在20d左右发病率较高。秧苗新叶基部绿而发白,老叶沿叶脉两侧呈褐色斑块,或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下部完全叶的尖端干枯,新抽出的叶片短,出叶速度缓慢,不分蘖或植株萎缩,严重的会影响稻谷的产量,如果缺锌应及时补施锌肥;水稻秧苗缺钾引起的僵苗一般是在秧苗返青后出现,在移栽后20~30d内达到高峰。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色深绿,分蘖少,此时应及时补施钾肥;缺少磷形成的僵苗症状是新叶暗绿,下部叶色紫红,叶片小而直立,叶鞘长而短,秧苗分蘖少,根系少呈褐色、无白根。原因是土壤温度低磷的活性下降,磷供应不上,造成秧苗缺磷。

第4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一、水稻的栽培

1、水稻栽培的秧田准备

任何事物的稳定都需要良好的基础,水稻种植前,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秧田准备,耕地犁地、防水灌溉、平整田面等,好的种植地可以促进作物快速、健康的生长,种植地的状况是影响水稻长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前期在种植地点上的准备工作,为水稻生长打下基础。

2、选种

水稻培育前,选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实际的自然条件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还要观察这个品种的外形、特性、种子是否纯净、是否携带病虫害等,一定要细心多观察种子的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破损情况。同时我们还要特别重视水稻稻种的内在因素,如直链淀粉、胶稠度、糊化温度、蛋白质等的含量是否适度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水稻的产量很容易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3、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4、催芽: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无催芽器的可在室内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内催芽。具体操作,先把浸种好的种子捞出,放入40~50℃的温水中预热,待种子达到温热(28℃左右),立即捞山,装到种子袋中,放置到室内垫好的地上(地上垫30厘米稻草,铺上席子);或者火炕上,也要垫好,种子袋上盖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内插上温度计,随时看温度,使温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几个小时上下翻倒一次,使种子温度尽量上下、左右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特别注意的是,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会因高温烤坏种子,一般2天时间就能发芽,当破胸露白80%以上时就开始降温,适当凉一凉。芽长一毫米。

5、做好水稻稻种的播种育秧工作

催芽完成后,就要进行播种育秧了,首先要注意播种时间,结合当地的气温和季节变化,选择合理的插秧周期,要保证水稻插秧后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气候适宜。如果插秧太早,气温低,很容易造成由低温引起的烂芽、烂秧。在插秧中,要保证稻秧密度均匀,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一般比较适合的苗床种植比例是10-20kg/667m2。现在大多的水稻种植都会在播种后,搭棚覆膜,有效的做好保湿、保温,减少生长脆弱期对秧苗的损失。

6、做好水稻秧苗的移栽工作。

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种偏小苗,以秧龄30天左右,当水稻秧苗长至5~6叶期的时候,移栽为宜,因为旱育秧根系发达,如果秧苗过大,在起苗时很容易造成根系的损伤,而影响水稻后期的生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栽前的3~4天,通常需要即按照施尿素1.5kg~2kg/667m2,以用作送嫁肥。

二、水稻的管理

1、及时除草

杂草占据水稻的生长空间,会吸收水稻的营养,而且使水稻的生长环境变拥挤,影响长势。及时去除杂草,能疏松土壤,也避免了杂草携带的病虫给水稻带来危害。除草的方式主要有弯腰耘和立耘两种。如果采用弯腰耘的方法的话,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拔除杂草、浮根的时候,要保证做到稻根周围泥平、草净。

2、合理灌溉

水稻的生长必备因素是水,因此灌溉工作至关重要,水稻根系的生长以水为依靠,所以灌溉工作不能是盲目的,要科学合理,在适宜时期进行灌溉,对水的控制,要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

3、防治病虫害

按照《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规程》的规定,应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做到安全无污染。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稻瘟病防治:每亩可选用75%三环唑25-3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纹枯病防治:合理施肥,科学排灌,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组合抗病能力,严重时用20%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25克/亩兑水50-60公斤,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白叶枯病防治:可用消菌灵、叶枯宁、消病灵、菌毒清等药剂;防治立枯病、根腐病,可用敌克松。

虫害防治。一是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叶蝉、稻飞虱、蝼蛄等害虫效果好;二是生物防治,利用稻田青蛙、放养赤眼蜂、稻田养鱼、养鸭等减少害虫为害;三是药物防治,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防治稻飞虱:分蘖期当百穴虫量达1000头,穗期百穴虫量达500头,可用扑虱灵和毒死蜱防治,严禁使用菊酯类农药,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达高抗水平,必须停止使用;防治三化螟:在螟卵孵化初盛期,进行药物防治,在幼虫2-3龄时可用抗虫灵、三唑磷、锐劲特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当分蘖期百穴幼虫50-100头、孕穗期百穴幼虫40-60头以上或开始出现卷叶时,卷叶率达5%,可用药物进行防治,用药与三化螟相同。

第5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推广应用;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058-02

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栽培新技术,1993年兴宁市早造开始应用该技术,经过几年实践,其增产效果已初步显现,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为提高水稻塑盘育秧抛秧质量和栽培水平,进一步扩大其应用面积,1993年梅州市农业局和兴宁市农业局等单位合作,制定了规范化栽培模式,推广规范化栽培面积达2.27万hm2,占水稻抛秧面积的91.9%,遍及兴宁29个村。据对实施镇进行调查:塑盘育秧抛秧比一般抛秧增产247.35 kg/hm2,年总增产、增收5 632.56 t、844.9万元。

1 总结塑盘育秧抛秧经验,制订高产栽培规范化模式

从1993年兴宁市推广应用水稻塑盘育秧抛秧以来,该技术的增产效果逐渐明显,为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增产潜力,扩大其应用范围,在总结生产实践常见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该栽培技术的规范化应用。生产调查表明:严格按操作规程育秧抛秧管理的田块与不按规程操作的地块增产幅度差别较大,一般分别比手插植增产525~750、150~225 kg/hm2 [1]。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秧苗抛栽较晚,4~5片叶抛秧,导致秧苗苗龄偏大,秧苗植株较高,抛栽均匀度差,秧苗斜倒苗数多,返青慢。二是不能科学选配品种(组合)。在栽植过程中,中熟、中迟熟品种(组台)栽植较少,而这些品种一般高产,从而导致水稻生产产量不高。三是一般塑盘育秧常出现较高的空穴率,一般为14%~16%,甚至达到20%,从而使田间水稻秧苗数不能达到生产的要求,造成高峰苗控制难,多时达600万株/hm2,少时仅375万株/hm2,水稻群体结构不合理,对产量的提高造成影响[2]。四是田间管理不科学。水稻生长中期没有施肥或施肥不科学,后期水分调节不合理,造成植株贪青倒伏,从而对穗粒数、千粒重产生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兴宁市制定了《兴宁市水稻塑盘育秧抛秧550 kg/亩规范化栽培模式》,并于1996年早、晚造在兴宁29个村实施6.3万hm2,占水稻抛秧面积的93.8%,增产效果明显。

2 实施农科教结合,推动育秧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化

2.1 与省农科院、华农大专家通力合作,开展“科技入户”和“产学研”互动,实现规范化栽培

为实施水稻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措施,省农科院、华农大专家协同兴宁市农业部门合作,分别成立课题组和指导小组。课题组由省农科院专家组任组长,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科教股、农科所、示范点、农业站等全体同志,具体工作由种植业管理股、科教股组织落实,各镇(街)农业站协作实施;指导小组由各镇(街)的镇农业站站长负责,成员有农业站站员及管理区农民技术民参加。从而形成上下一致,通力合作,加强推广水稻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的组织领导。

2.2 强化领导责任,引起重视

通过多年的应用,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新技术的增产潜力得到认可,而高产栽培规范化是抛秧增产的关键。为此,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大力合作,在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中突出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并将其作为粮食生产责任制来考核,各级领导均能做到层层办示范点,树立样板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抛秧规范化推广。

在推广水稻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工作中,还必须重视宣传发动工作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利用各种形式,如召开现场会,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技术资料等渠道,宣传抛秧规范化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操作要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个个能操作,使推广高产栽培育秧抛秧规范化栽培技术扎根广大农户。

2.3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规范化栽培

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科教股、农科所等技术人员与各镇(街)农业站科技人员下乡,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做到示范接触,与有关乡镇的农业站进行推广和指导水稻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新技术,服务于29个村。定期进行下乡指导,保证了育秧抛秧规范化技术得到推广和落实。

2.4 加强培训,推广规范化栽培

为提高农民的种稻水平,促进水稻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在兴宁市的推广应用,要结合当地农民的文化状况,开展科技培训,使其掌握规范化栽培技术。培训工作由农业局技术人员承担,培训镇级技术骨干;各级农业站为阵地,培圳管理区干部、农民技术员;管理区农民技术员为骨干,培训示范户;示范户为桥梁,遍及广大农户[3-4]。方法采用室内和室外结合,专题讲座与现场参观结合,讲授与录像结合。据各实施镇不完全统计,围绕推广水稻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累计召开现场会15场,参加培训农民15 236人次,放录像(含有线电视)437场,群众达100 680人次;专题讲座10场,6 171人次;印发科技资料86 750份。通过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使实施抛秧规范化栽培有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2.5 以点带面,推动规范化栽培

为了推动水稻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要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各乡镇农业站、管理区应层层举办示范点或片,带动面上工作。据统计,共有示范面积1.52万hm2,占抛秧规范化栽培面积的66.78%。一方面通过树立规范化栽培样板,使群众能够看得见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增强农民对该技术的接受度,促进各项技术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水稻增产潜力得到发挥,粮食增产明显。如兴宁市宁中镇新民村千亩片全面实施规范化栽培,早稻、晚稻单产分别为8 280、8 520 kg/hm2;龙田镇80 hm2,早稻、晚稻单产分别为8 220、8 340 kg/hm2;黄槐镇71.6 hm2,早稻、晚稻单产8 505 kg/hm2、8 190 kg/hm2。大坪镇上河岭村67.3 hm2,抛秧早稻、晚稻单产分别为8 640、8 565 kg/hm2。各示范片规范化抛秧较一般抛秧增产300~600 kg/hm2。

3 育秧抛秧规范化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为充分发挥品种的特征特性,实现水稻的安全齐穗,要根据品种特性、当地气候条件、茬口安排进行品种选择。一般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品种。早稻以中熟、中迟熟组合为主,晚稻以中早熟组合为主。南部稻区可用中熟组合。平原地区早稻中迟熟组合播种、抛秧时间分别为2月底至3月5日、3月下旬;中熟组合播种、抛秧时间分别为3月10日、4月上旬[5]。晚稻中熟、中早熟、中迟熟组合分别在7月10—12日、7月15—18日、7月10日播种,7月22—30日抛秧,秧龄12 d。山区提前2~3 d播种。大田播种量杂交稻、常规稻、优质稻分别为18.75~22.50、37.50~45.00、30.00~37.50 kg/hm2。

3.2 搞好塑盘育秧

选择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水田或旱地作秧地。用塑盘750片/hm2(每片561穴)。秧厢以1.3 m宽为宜,水田放盘前撒施进口复合肥25 g/m2作底肥,排放好秧盘,待营养土稍沉后,播种和压种。播前用1 g多效唑加水500 g浸露白的谷芽2~3 min即捞起晾干待播,晚造多效唑浓度减半。播后早稻用薄膜覆盖,以防寒、防鼠、防雨,待气温回升揭膜炼苗;晚稻用净稻草覆盖,防雨防曝晒。苗期保持湿润的营养土,若二叶期叶色较黄,本田用尿素0.75~1.50 kg/hm2冲稀粪水泼施,抛前2~3 d停止淋水等盘土干爽后抛秧。

3.3 抛好塑盘秧苗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过磷酸钙、碳铵各225~300 kg/hm2,同时田面保持泥皮水或无水。当秧苗3.5~3.8叶时抛秧,深泥田隔夜抛秧,砂质田整平后抛秧,高产田、中迟熟种稀植;中低产田早熟种密植,保证早稻、晚稻基本苗分别为27万~30万、30万~33万株/hm2。

3.4 科学进行肥水管理

(1)科学施肥。前期施用3次肥料,第1次施肥早稻在抛后4~5 d进行,晚稻在抛后3~4 d进行,分别用碳铵、钾肥、过磷酸钙225、225、150 kg/hm2与除草剂、干泥粉进行混合撒施。第2次施肥早稻在抛后9~10 d进行,晚稻在抛后7~8 d进行,用尿素90 kg/hm2、氯化钾90 kg/hm2或进口复合肥300 kg/hm2。第3次施肥早稻在抛后13~14 d进行,晚稻在抛后11~12 d进行,用尿素30 kg/hm2。水稻生长中后期,在幼穗分化1~2期施尿素45~60 kg/hm2、进口复合肥90 kg/hm2或钾肥75 kg/hm2;幼穗分化4~5期施用进口复合肥45~60 kg/hm2以促进枝梗颖花分化,增加粒数与大穗。灌浆期、齐穗期为实现籽粒充分灌浆,用磷酸二氯钾进行喷施。

(2)合理灌水。抛秧期田间保持浅水,齐穗后至成熟干湿交替。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90%时,露晒田,以泥土不白、不裂为宜,将苗峰量控制在525万穗/hm2以下,抑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3.5 病虫鼠害防治

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播种前进行种衣剂拌种,抛秧后,根据田间病虫害的特点进行鼠、病、虫的防治,尤其在水稻生产后期要注意稻飞虱、稻寝蚊、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的防治。

4 规范化抛秧栽培增产的原因

4.1 培育壮秧

育秧抛秧规范化栽培,早稻用多效唑浸谷芽,用尼龙育秧,防寒防雨;晚稻播后用稻草进行覆盖,能够防雨防曝晒,培育壮秧。

4.2 保证基本苗数,提高成穗率

采用育秧抛秧规范化栽培,空穴率下降6%,能够有效增加田间基本苗数,如早稻、晚稻分别抛苗27.0万~30.0万、30.0万~33.0万株/hm2。而传统育秧抛秧稀植、密植的地块植株分别为21.0万、37.5万株/hm2,栽植不均匀,个体与群体发展不协调。另外,育秧抛秧规范化栽培,肥水管理合理,抛后水稻分蘖早,秧苗生长健壮,抛后早稻、晚稻分别在20、16 d够苗。够苗后露晒田,能够有效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5%~7%,有效穗增加7.5万~9.0万穗/hm2。

4.3 根系发达,穗数较多

由于抛秧水稻入土浅,在水稻苗数足够时进行露晒田,对苗峰进行控制,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后期不早衰。同时在幼穗分化始期或4~5叶时进行施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提高结实率、穗粒数。研究表明:平均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增加5粒、3%、0.2 g。

4.4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在水稻生产中,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秧苗健壮生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当田间出现病虫害时(如细条病、纹枯病、卷叶虫、三化螟、稻飞虱等),应根据病情采取综合防治,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

5 参考文献

[1] 黄森伦,刘永新.农科教结合推广水稻塑盘育秧抛秧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科技,1999(1):18-20.

[2] 黄丽君.梅州市水稻高产栽培要点[J].吉林农业,2010(8):138.

[3] 彭春瑞,罗奇祥,张巴克,等.水稻免耕栽培综合配套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6(6):28-30.

第6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稻米;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053-01

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主产地,为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掘经济、技术潜力,应积极发展水稻生产。稻米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但种稻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时期等对稻米品质、食味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1-2]。为提高稻米生产技术,特总结优质稻米的栽培技术。

1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在国外发达国家,常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使之稳产、高产,成熟良好。黑龙江省优质米开发工作虽已起步一段时间,但由于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熟期不配套,很不适应当前的优质米开发。因此,提供综合性状好的不同熟期的优质品种十分必要。

2改善种稻环境

(1)土壤与稻米品质。土壤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关键是土壤氮素含量与释放时期。土壤氮素含量高,生育后期水稻吸收过多氮素,引起倒伏、发病,成熟不良,品质和食味下降。因此,土壤改良对提高稻米的品质有一定作用[3]。

(2)冷害与稻米品质。据报道,在气象因素中影响水稻品质最大的是气温。抽穗前10~25 d的穗发育期遇低温易受障碍型冷害,空秕粒明显增加,降低产量,碎米增多,整精米率下降。因此,要掌握好水稻安全抽穗期,保证其安全抽穗。

3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1)秧苗素质与品质。秧苗的大小与强弱对稻米品质影响很大,小苗抽穗期推迟,影响成熟度,大苗炼苗晚会早抽穗,抽穗早则会减产。培育中苗壮秧最理想[4]。

(2)插秧时期与品质。适期插秧较过早插和晚插整精米率有所提高,从黑龙江省气象条件看,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 ℃时栽插为宜。

(3)栽插密度、规格与品质。日本、韩国等国优质米栽插密度,机插22~25穴/m2,每穴插3~4株苗,相当于黑龙江省的30.0 cm×13.3 cm或30.0 cm×16.7 cm的栽插密度。黑龙江省提倡宽窄行栽插形式,水稻宽窄行栽插形式是在原来的等距单行栽插基础上,只通过调整部分行距,改善稻田水稻生育环境,使水稻生育健壮,增加抗逆性。

(4)土壤养分与品质。稻田施入有机质,直接改善食品作用不明显,但由于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产量,不降低食味。因此,优质稻栽培还是提倡施用有机肥。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素对稻米外观特性和食味的影响最大。基肥中氮素含量越多,米粒中粗蛋白含量越多,食味降低。追肥过晚,稻米中的蛋白质明显增加,食味降低。优质稻栽培要求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单施氮素增加裂纹米和垩白,降低稻米透明度和米饭黏性,提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硬度。

(5)断水早晚与品质。优质水稻抽穗后25、30、35 d断水,断水越早品质越差,产量越低。一般抽穗35 d断水,有利于保证品质和高产。

(6)倒伏与品质。水稻倒伏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严重倒伏的水稻整精米率减少13.9%~17.4%,青米、茶米和碎米明显增多,品质降低。

(7)及时防治病虫害。国外优质稻栽培都很重视水稻的病虫防治,特别是注意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以保证稻米的外观品质。防治病虫害要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和低毒农药,同时在栽培技术上避免施用大量氮肥,采取稀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5]。

4优质水稻秧田合理管理

(1)密闭期的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密封5~7 d,温度在32 ℃左右,如温度过低可延长2 d,保温保湿不浇水。

(2)绿化期的管理。秧苗变绿后二叶一心期,见绿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5~28 ℃,超过28 ℃要在背风面小通风,当秧苗叶片旱,晚无水珠、床面干裂、中午叶片打卷中的一种情况出现时,应在早晨浇透水,同时测定土壤pH值。

(3)炼苗期的管理。二叶一心期以后至移栽前,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实行昼揭夜盖,进入自然锻炼状态。当夜间温度达12 ℃时,可大揭膜,全天通风炼苗。

5适期收获,合理贮藏

(1)收割期与品质。适宜收割期主要根据品种生育日数、抽穗后的日数和积温、稻谷水分以及成熟颜色确定。收割过早,增加青粒和未熟粒,晚割增加畸型粒和其他被害粒。抽穗后的积温达到1 100~1 200 ℃为适宜收割期。

(2)干燥与品质。水稻收割后,稻谷的适宜水分对碾米加工和贮藏起到很重要作用。以水分达到15%为宜。过分干燥,导致裂纹米和碎米,稻米光泽差,食味下降,重量减轻。

6参考文献

[1] 邹德堂,赵宏伟,赵长山.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曹立勇,杨仕华.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3] 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第7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17

杂交水稻在配套建设之后,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十分显著成果,水稻育秧作为水稻种植伟大成果,现阶段已经发展了1800a的时间。我国水稻育秧技术主要由4种,分别为旱育秧、两段育秧、薄膜湿润育秧与工厂化育秧。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3种育秧方法逐渐被旱育秧所替代。

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方法

1.1 推广对象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选择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作为主要推广对象,农民需要具有容易接受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相应知识水平,通过少数农民带动多数农民的方式,逐渐让全部农民都能接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1.2 科技培训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先构建示范村,对村民进行统一农业科技培训,对技术资料进行广泛普及,在部门农户田地时间进行示范种植,这样农民能够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实际重视效果进行了解,了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每个种植环节。

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之后发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水稻旱育在秋季情况下抗病性能及耐寒性能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水稻种植时间,水稻秧苗素质良好,整体结构良好,产量大幅度提高。正常情况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产量与传统湿润育秧栽培技术相比较产量大约提高15%左右,经济效益增长150元/667m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推广技术人员。推广技术人员对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地点及对象具有选择权,如果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方案制定不够合理,整个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都将受到影响,推广工作也就相当于白做。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还需要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技巧十分了解,才能够保证在进行试验示范之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于操作人员要求较低,老人、小孩都能够直接操作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 推广速度缓慢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农村地区青壮年很多都选择外出务工,这样就造成农村地区内主要留守人员为老人与小孩。该类人群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低,造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即便在这些地区内推广之后,操作也不规范,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即便应用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所取得的增产效果也不显著。

3.2 培训力度不够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受到投入成本有限,造成农民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了解程度有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栽培面积较小,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人员指导工作难度较高。

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意见

4.1 提高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完善水稻旱育秧作为核心,通过科学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对水稻栽培种植每个环节十分了解,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效果总结。必要情况下,还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有效提高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

4.2 提高科研培训,推广示范点

科研培训并不仅仅是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有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到水稻种植现场进行指导。推广人员还应该积极鼓励农民进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示范田,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每一个时期所能够出现的情况进行讲解,亲手进行示范。

5 结论

伴S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种植产量显著提高,农村收入增加,正式由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1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无公害水稻是指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水稻农作物。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标志由金色麦穗、金色对勾和绿色的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1]。无公害水稻的生长环境应具备远离周边的污染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灌溉水源干净、充足、土壤肥力、养料充足。一般具有可持续的土地生产能力。这有利于水稻产量和水稻质量的提高,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进而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2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无公害水稻烂种死苗的现象严重 

在进行无公害水稻育秧过程中,水稻幼苗容易出现烂种、死苗现象。一方面是农业人员采购的种子质量不合格,种子的生长环境不佳,使得水稻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出现受潮发霉问题。加上在对无公害水稻进行浸种时,由于农业人员换水的频率较低,让与出现水稻种子中毒现象。另一方面,无公害水稻在催芽时容易出现较高温度,使得水稻种子的发芽力大大削弱,过大的温差使得青枯死苗现象和病菌侵害问题严重,受病菌侵害的水稻抗倒能力极差。 

2.2 田间管理不善,容易出现稻瘟病 

在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的过程中,由于水稻的生长过程主要经历育秧阶段、穗期阶段和花粒期阶段等主要阶段。育秧阶段是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穗期阶段是水稻营养器官的发育旺盛期,花粒期阶段,是水稻形成籽粒的关键的生殖生长期,因而如果田间管理技术不善,不能有效进行揭膜盖膜,会导致水稻幼苗生长缓慢,虫害泛滥。 

3 完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策略 

3.1 预防无公害水稻烂种死苗的措施 

由于当水稻遇到雨雾频繁、温度较低的天气时就会容易出现水稻烂种死苗等问题,因而选种无公害水稻时要保持周边环境干净,温度适中、水源干净的地段种植,也可以选用药剂治疗,防止水稻生长土壤细菌数量的增加。此外,应当做好水稻种子的贮藏和运输工作,防止水稻种子受潮、变质和发霉,同时进行科学地育秧、选种和晒种,在浸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换水的频率,防止水稻种子出现中毒现象。在催芽过程中,对水稻生长环境的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3.2 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科学合理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和优良的水稻品种,对水稻进行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细心整地,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合理灌溉以保证充足的养分,对水稻田进行科学管理,选择科学时间收割水稻等,这些都是保证无公害水稻高产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水稻育秧种植密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要依据不同的水稻品种和特性而定,合理控制稻苗插秧的深度,根据土地的走势适当开挖排水沟渠,并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期做好各阶段的养分保持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3.3 完善田间管理制度,防治稻瘟病 

对于无公害水稻栽培虫害的防止主要有选用优质的抗病毒能力强的种子和利用药剂进行防治这两种方法,同时应该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使水稻的透光通风等条件得到保证,进而减少水稻的病害影响,比如在杂草多的地带,可以提前施用药剂喷洒,在播种盖土后再进行多功能壮秧剂的喷洒工作。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探究,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无公害水稻栽培的抗病虫害能力。农民还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以此来提高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第9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字] 水稻栽培 技术改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76-02

前言

水稻的生产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是主要的农作物,但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水稻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都不相同。在我国东北地区,绿色水稻的栽培技术主要有手插秧和机插秧,一些地区的水稻栽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对于粮食生产的需求,因此,需要改良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1 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虽然我国的经济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多数,这些人口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生活。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粮食的生产至关重要。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人们的主要粮食还是以水稻为主,因此,水稻产量的提高,对于我国粮食自给问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扩大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另一种就是在现有的土地资源上,提高单产水平。因为我国地形复杂,并且我国的水资源也是非常紧缺的,可供农业生产的地形本来就是有限的,因此依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水稻产量是不可行的措施。因此,要想提高我国水稻的总产量,必须从技术出发,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改良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 水稻栽培中出现的问题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生产水平与科技发展速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产业化的方向。几年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依靠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而现在则发展成了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水稻生产的各个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目前的水稻栽培技术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水稻的生产,急需采取措施来解决。

2.1 水稻品质达不到消费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水稻的生产来说,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我国水稻生产的品质问题依然存在。当然我国的水稻生产,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的生产中,稻米的品质问题时比较严重的,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出现水稻品质问题原因有两点,一点是因为在发展水稻生产的过程中,人们过于追求水稻的产量,而忽略了水稻的质量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水稻的产量提高了,但是质量问题也有很多。第二就是,我国在生产水稻时,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时制约水稻生产问题的重要问题。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质量问题,不仅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

2.2 生产效益低

在我国一些水稻的生产地区,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使得我国水稻在生产之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生产状态不协调,这就造成了水稻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在我国水稻的生产中,比如东北地区的水稻生产中,管理者往往只注重水稻生产的某一个阶段,而不是整体管理,这样就会造成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导致水稻的生产效益低下。除此之外,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水稻生产规模还不够大,主要是受到技术的限制,这样小的经营规模,也是水稻生产效益低的一个原因。

2.3 耕地资源与水资源问题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我国的地形极其复杂,并且水资源分配不均匀,而水稻的种植条件又非常具有限制性,必须是比较平坦的地区,且水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有一些地区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可供水稻种植的面积也减少了,而且水资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一些城市的重工业发展迅速,但是与此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水资源问题使得我国水稻的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种植水稻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更好的技术,才能达到生产的要求。

2.4 其他问题

我国种植水稻的地区,是很久以前就传承下来的,因此在种植水稻的品种和习惯方面,很难做出改变。例如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种植固定的水稻品种,水稻的栽培研究非常单一化,稻米的多样化程度不够。稻米品种的多样化程度低,使得水稻的应用和质量方面都受到了限制,难以满足社会对于水稻多样化的需求。除此之外,因为水稻是我国的农业研究范围,我国在水稻方面的投入是比较少的,对于水稻生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从事于水稻研究的科研人员也不是很多,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水稻技术的发展,对水稻研究学科有了比较大影响。

3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改良

3.1 优质与高产相协调

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水稻的高产,对于水稻的优质生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采取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达到水稻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目的。在水稻栽培中,首先要研究水稻的形成过程,并且对于水稻品质的形成机理和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也要有深入的了解。在水稻的栽培中,要注意水稻生产中的光、温、水、肥、土的配合,这些是生产优质与高产水稻的基本因素。将水稻生产的各个因素进行适当地调控,并且选择先进的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的栽培,实现优质与高产的相互协调。

3.2 使用先进机械设备

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良中,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非常必要的选择。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水稻种植条件的恶化,要想得到高产与优质的水稻生产水平,就需要进行机械化的生产。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的种植与生产,能够在小规模的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东北地区,一些 地方的水稻生产就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机械化水平,在机械配套、省工省力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这些机械化的水稻种植与生产方式,是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改良的优秀典范,值得我国其他地区的水稻生产借鉴。

3.3 病、虫、草的防治技术

绿色水稻栽培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病、虫、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是对于水稻的健康生长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但是对于这种问题来说,不能一味的采取农药的措施来解决,因为农药在治愈这些问题的同时,对于生态环境也是非常有污染的。因此,在防治这些问题时,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发明一些抗性基因作物,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采取一些新型的生物农药代替传统的农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