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水稻生产技术标准精选(九篇)

水稻生产技术标准

第1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优质生态稻 农业标准化 产品竞争力

一、标准化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它主要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称为农业标准化。所谓农业标准化,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与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它的核心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农业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隆化县水稻生产的现状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工业发展滞后,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河流较多,没有工业污染,气候和水利条件适合水稻生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因米粒饱满、米质晶莹、色泽清白、口感香醇而远近闻名。但是长期以来,一家一户粗放经营,由于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造成水稻产量比较低,加上信息不灵和市场意识淡薄等原因,经济效益低下,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

自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着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但我们的产品走不出去,外面高质量产品大量涌入,原本占有的市场也有失掉的危险。农民的收入无法提高,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

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十分重要和紧迫。2007年,县政府做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水稻确立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拉开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

三、标准化生产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生产方面,一是真正能够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达到既高产又质量过硬的优质水稻品种还很少,不能适应大规模发展优质水稻的需要。二是缺乏优质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和专用的化肥农药。种植户手中虽然也有技术部门和收购企业发给农民的“明白纸”之类技术资料,但没有国家或地方统一的操作规程,更没有优质水稻生产的教科书。三是优质水稻生产规模化程度整体不高。

在产品品质方面,主要是整体品质较差且不稳定。部分单项指标很高、综合指标不高,同一品种品质不稳定。由于千家万户种植,管理上千差万别,同一个品种品质指标变化很大。

在产业化经营方面,一是产业化经营的链条还不够稳定和完善,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二是订单收购的比例偏低。据对汤头沟镇130家水稻种植户的实际调查,按订单种植的农户为37户,仅占被调查农户的28.46%。即使已经签订收购合同的订单,由于缺乏制约监督机制,违约现象也时有发生。三是精深加工的规模、能力、程度不高。四是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中介组织还比较缺乏。中介组织对参与市场竞争,对内提供服务,可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它可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手段和条件。在调查的四个乡镇中,只有汤头沟镇有水稻协会,而这一协会也只是粮食部门的附属。其他乡镇都是靠政府、加工或销售企业直接与农民合同收购。五是缺乏知名品牌,目前只有一家。六是粮食收购部门缺乏水稻检测设备,由收购人员凭感觉、靠经验作为水稻鉴定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四、通过标准化提升水稻竞争力的对策

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其目的就是着力提升水稻品质,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挥隆化县水稻生产的优势和潜力。其基本思路是:以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为重点,以提高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在具体生产过程中,重点把握了几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按照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确定水稻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目标和主攻方向。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三是实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探索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稻生产质量和效益。四是运用经济调控手段进行正确引导。五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六是规模生产,突出重点。

1.加强科学研究

(1)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按照市场和加工企业对水稻品质的需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在技术上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全国著名水稻专家苏宝林教授为技术顾问,进一步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力度,自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促进了水稻品种的优化调整。

(2)研究制订水稻品质生态区划和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隆化县水稻地域分布广泛,生态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耕作栽培制度各异,水稻品质在地域间、年际间有较大差异。为充分利用各乡镇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水稻的高效生产,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隆化县质监局会同农业部门起草制定了《A级、AA级生态稻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对水稻种植全程实施严格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即:施用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用生物和人工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做到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使大米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做到了有标可依、地尽其利、种得其所,提高了优质水稻品质。

(3)加快优质水稻专用化肥农药的研制和生产。

2.实行订单种植,完善产业链条。为提高优质水稻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行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二是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发优、精、深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水稻加工新产品,拓宽加工层次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值转化途径。三是积极推广和完善适合当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3.抓好三大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优质水稻的生产全过程,重点抓好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包括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培育促进市场中介组织。二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各乡镇设立了优质水稻信息室、配备专门人员和相关设备,收集市场、技术、加工、购销等信息,为农民、企业提供服务。三是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按照水稻质量升级、产业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制定优质水稻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保鲜与安全卫生标准,用标准化规范水稻生产行为和评价水稻质量、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制定了《A级、AA级生态大米质量标准》、《生态米加工技术规范》等六个标准,覆盖了水稻产前、前中、产后全过程,初步形成了生态稻标准体系框架,做到了有标可依。

4.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在隆化县原种场建立了省级优质生态稻示范区,种植面积2800公顷。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县质监局和农业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示范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二是进行了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典型示范、发放科技资料和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和普及;三是制定经济责任制,由项目主管部门、科技依托单位与农户签订技术合同,明确责任,保证标准的实施;四是抓基地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兴办基地,做到建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农户,采用合同订单的形式,由公司提供种子和配套物资,所产水稻公司以高于普通水稻一倍的价格回收。

五、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作用与效果

隆化县水稻产业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大力推广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众所周知,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一项成熟的科研成果的推广,一旦制定出技术标准,把科技成果变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或一张通俗易懂的图表,复杂的技术就很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掌握。所以说,农业标准化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标准化的过程就是科技应用、科学普及、科技总结、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目前,隆化县已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生态米生产示范基地”,被国家外专局授予“农业引智成果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并被农业部唯一授权使用生态食品标志“爱比美”。

隆化县水稻产业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了水稻质量、增加了产量、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隆化县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但品种退化、技术落后,播种面积少,平均单产为5250公斤/公顷,主要是自给自足,很少外销。实施农业标准化后,改良了品种,采用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种植由传统走向科学,播植面积和平均单产均比原来翻了一倍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树立起了一些知名的品牌。如隆泉米业公司不但完善了一系列产品标准,还认可了食品标签,办理了商品条码、组织机构代码和食品市场准入(QS)认证证书。经过国家认证机构的全面考核,“隆泉”牌大米还获得了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取得了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品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今“隆泉”牌生态米被评为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河北省第六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产品畅销六省市。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了全县近30个乡镇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了400多元,加快了全县脱贫致富的步伐。

隆化县水稻产业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保护了环境、生态、安全和卫生。由于对水稻种植全程实施严格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即:施用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用生物和人工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做到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使大米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做到了食品安全,有利于食用者身体健康。目前,隆泉米业公司的AAA级生态米销售价达到了20元/公斤左右,如今水稻已成为产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激发了农民实施农业标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农户、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实施农业标准化,构筑隆化县农业发展的新平台,确实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促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选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农业标准化不但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敏华,等.标准化教程.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07).

[2]李瑞.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专用教材.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06).

[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第2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 水稻;优势区域;产业化;新疆兵团第四师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25-01

水稻是新疆兵团第四师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01年以来四师积极发展优质稻,面积由3 333 hm2增加到现在的1.1万hm2。新疆兵团第四师是目前兵团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优势区域,平均产量由7 125 kg/hm2提高到11.25 t/hm2,在全兵团名列前矛,在全国也位于前列。四师的粮食商品率约为95%,主要种植品种以粳稻农林315、伊粳12等为主,稻米品质优良,其中主要种植团场为66团和68团[1]。

1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1.1 水稻产业化发展情况

四师在水稻种植上,实施“企业+基地+农户”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产业化种植模式,全部水稻种植实现订单生产,履约率达到99%。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先后投资组建了察县伊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66团粮油综合加工厂,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稻谷专用生产线,年产优质大米逾1.3万t。“伊香”、“伊河双六”等品牌占据伊犁主要市场,并销往内地城市及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购进先进的稻糠饲料加工设备,年销售米糠饲料逾400 t;引进草帘、草绳编织机,年销售80 t以上,增加了职工收入。

1.2 水稻生产中主要环节的技术发展情况

当地常规主栽品种为农林315和伊粳12,近年来各植稻团场联合四师农科所攻关筛选出多个优良品种,建立了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与石河子大学“联姻”,在66团启动并完成了微机决策平衡施肥专家系统项目;购进激光平地仪、插秧机等先进农机具,使机插秧面积达到80%以上,水稻收获上100%实现了机械化[2];推行旱育秧、小苗移栽、稀植等技术,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

1.3 水稻标准化发展情况

实施绿色产品的认证也是四师解决水稻产业有优无势的重要举措,坚持“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实施绿色品牌战略。近年,四师积极试验和推广有机稻种植和稻鸭、稻鱼生物共作技术[3],2000年66团“伊河双六”牌精米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6年68团“伊香精米”正式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

1.4 水稻发展中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

四师水稻产业实现了统一化生产、统一化管理、统一化销售的模式。整个生产环节由团场进行技术指导,以连为单位配备技术人员,解决职工水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

2 促进水稻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1 产业带动是核心

新疆兵团第四师水稻种植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取决于产业化的带动,通过组建龙头企业,有效连接市场,实现了优质优价,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益,带动了职工种植积极性,稳定了基地发展。近几年,66团、68团把水稻产业定向为团场主导产业后,加大投资力度,组建公司,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稻谷专用生产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欢迎,为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科技发展是保证

针对市场变化和居民消费观的改变,在调整品种结构上做文章,把市场需求作为品种调整和组织生产的重要导向[4]。四师农科所与66团、68团等植稻团场常年合作,大量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筛选、改良,目前已有多个品种表现良好,四师农科所选育的伊粳17号已获得本地认定并进行推广。科技投入的加大,对于缩短选育进程,促进当地的水稻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优质保证是关键

随着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钟爱进一步加深,四师把发展优质、绿色、有机大米作为市场定位,大力实施绿色产品的认证,在完善水稻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扩大有机生产规模。

3 未来发展展望

3.1 发展思路与目标

四师发展优质水稻的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优质稻为重点,加快构建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全面提升稻米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工增产增收[5]。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师种植优质产稻面积达到1.33万hm2。在66团、68团、69团、73团建立绿色标准化基地1万hm2,在66团和68团建立有机稻米生产基地3 333 hm2。

3.2 主要发展措施

3.2.1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支持,加强对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研发专用粮食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规程,研发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形成我师水稻标准化生产的质量优势。

3.2.2 加快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立与产业化开发。选择基础较好的团场,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将优质专用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包括品种品质标准体系、肥水运筹技术体系、配方施肥体系、节水栽培体系,机械化生产体系等在园区应用,并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储,实现园区内优质专用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

3.2.3 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稳定与发展。一支强有力的农技推广队伍是实现粮食稳定生产的重要保证,应该加强对一线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新理论、新技术的系统培训,更好地指导农工进行生产实践。

3.2.4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按照实际需求,制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在资金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帮助加工企业在优势产区建立生产基地,签订产销合同,实现订单生产,保护龙头企业利益。

4 参考文献

[1] 吐尔干江,陈疆,沙达尔,等.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伊粳12号[J].新疆农垦科技,2006(1):40-41.

[2] 熊绵平.伊犁垦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刍议[J].新疆农机化,2007(1):24-25.

[3] 周莉.伊犁垦区稻鸭共作技术示范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33-144.

[4] 贺福伦,徐瑾,王国峰,等.伊犁地区生产优质水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2002(1):11-12.

[5] 刘昌文,钟飞,张浩,等.伊犁垦区粮食生产技术措施及发展思路[J].新疆农垦科技,2007(2):10.

第3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 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利因素;种植要点;应用要点;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56-01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水稻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广泛种植在我国多个省份,我国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和南方稻作区是我国三大粮食主产区,也是三大水稻产区,这3个地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63%和67%,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我国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机插技术是集农机、农艺融于一体的水稻生产模式,是我国水稻种植区实现水稻栽插机械化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机插技术属于一项节本、高效率的新型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区应用该种技术替代传统手工种植,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位生产量和效益,并且解决水稻种植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工栽插水稻需要人力[1]。本次研究以我国苏北地区为例,对水稻机插技术的优势特点、栽培流程以及栽培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水稻机插技术适宜推广要素,以供全国水稻生产区大面积生产应用。

1 有利于水稻机插技术发展的因素

1.1 先进技术实施

江苏省2013年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66.67万hm2,也有很多县(市)开始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主要是塑盘旱育养技术、轻简育秧技术、插秧机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水稻种植区成功引进并不断完善,让机插秧与抛秧效率明显升高,相比传统人工种植,质量也较好,为江苏省取得了更多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1.2 劳动力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也开始大量向城市转移,在农村农忙时节就会出现农村劳动力稀缺,导致人工栽植工价上升,没有稳定的劳动力做工,同时,人工栽植速度也比较慢,栽植质量明显较差,缺乏季节保证。

1.3 专业化服务异军突起

在栽植管理、育秧、耕整地、运输、收割作业等水稻生产流程上,商业化服务为机插秧的推广提供机遇,这也让水稻种植区的水稻生产流程呈现出商业色彩。

2 机插水稻种植要点分析

2.1 成穗数量多

水稻种植采用机插栽植技术以后,水稻幼苗在3片叶时就会开始分蘖,分蘖的过程也比较快。机插栽植技术相比传统人工栽植,插秧后分蘖的发生率比较低,甚至不发生分蘖,并且在以后的几个分蘖发生率继续偏低,但到第5、6位蘖时发生率会提高,这时水稻的成穗率也就会上涨。水稻的成穗是高产栽植的一个重要阶段[2]。相比传统人工种植,水稻的成苗期和高峰成苗期也会提前1个叶龄。也就说,采用机插栽植技术能让秧苗分蘖数量增加,从而增加水稻成穗数量,继而增加产量。

2.2 生育期较短

水稻种植需要通过水分、肥料、土壤、阳光等多种因素的统筹管理。有些水稻品种本身生育期比较长,水稻机插种植方式也会受到这些水稻品种的影响和制约[3]。水稻采用机插种植方式会比水稻采用传统种植方式晚一些,播种期比较晚,较原来的播种时间上延迟15~20 d,造成水稻全生育期比传统人工栽培的时间少10~15 d,推迟水稻的成熟期与抽穗期,至少比传统人工种植推迟15 d。因此,在进行水稻机插栽植技术应用时,就不应该选择生育期比较长的水稻品种。

2.3 草害会增加

在水稻种植时,由于采用机械种植方式,田间比较适合杂草生长。特别是在水稻秧苗阶段,由于机插种植方式后田间空隙比较大,而此时也是杂草生长的最好时期,就会滋生杂草的生长,很容易发生草害[4]。采用机插种植,有2个阶段比较容易发生草害,一是机插栽植后晒田灌小水时,此时田间空隙还比较大,适合杂草生长;二是秧苗在生长旺期,要对秧苗进行施肥、灌水等,杂草也会吸收同样的肥料、水分。因此,水稻种植时在这2个阶段要特别注意除草。

3 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步骤及要点

3.1 培育良种壮苗

在实施商品化标准育秧和机械插秧后,对秧苗的质量要求明显增高。再加上水稻机插栽植技术对秧苗素质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在机插栽植时选用的秧苗素质较差,秧龄、高度等达不到机插栽植技术的秧苗素质标准,就难以保证秧苗机插栽植后的成活率。因此,机插栽植的秧苗秧龄、整齐度、密度、高度等方面都需严格遵照着特殊要求进行培育[5]。只有按照技术规范才能培育出高质量、高标准的机插栽植秧苗,确保机插栽植技术的有序。

3.2 栽植前准备工作

秧苗选取叶龄3片以上,秧苗健康、特别秧苗根部应该盘结有力,确保秧苗的整齐度。应选择排灌方便、地块相对平整、土壤肥沃的田块作育秧苗床。秧田、大田之比1∶100,同时保证田间平整。并将选好的秧苗做好分植准备,确保秧苗机插栽植后的成活率,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后进行育秧[6]。

3.3 育秧环节

首先应确定播期,根据茬口的腾茬时间、秧苗的适宜秧龄和品种的栽植适期进行推算。9月、10月上旬是苏北地区水稻的最佳结实期。其次确定秧龄,选择的秧苗品种不宜生育期太长,水稻生长季节相对较紧,根据苏北地区机插秧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麦稻两熟制的特点,为提高秧苗素质,应适当延长机插秧苗的生长期。最后确定播种量,秧苗的播种量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播量与秧苗素质密切相关。播量过小,秧苗素质较高,但秧苗数量较少,无法满足高产要求。播量过大,田间苗数过多,相互拥挤,秧苗素质差。因此在确定播种量时必须科学确定播量[7]。

3.4 病虫害防治

一旦发现病虫害就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或者生物方式进行防治,也可以在灾害发生前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应针对不同水稻病虫害,采取针对性的施药方法[8],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反之则少施,增强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确保水稻成熟期秆青籽黄熟色好,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确保高产、稳产。草害发生阶段主要有2个阶段,要及时进行防除。

4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龚金龙.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7):1273-1289.

[2] 颜凤亚,陈洁.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探讨[J].北方水稻,2014(5):47-48.

[3] 许洪富.水稻钵苗育秧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6(4):20-22.

[4] 钮红霞,林付根,赵阳,等.机插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病虫害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91-192.

[5] 董建国.盐城市亭湖区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4):97.

[6] 岑新杰,符策强,韩义胜,等.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5(9):199-200.

第4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 有机稻米 新宾县 优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92-02

引言

新宾县历来以自然资源丰富著称,地处长白山支脉边沿,流量丰富的苏子河穿越新宾县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充分的养料,境内雨量充沛,更为水稻的种植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2014年,新宾县计划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面积2.02万亩,其中包含有机水稻0.27万亩。有机稻米指的是使用种植改良场推荐的良质米品种,在栽种过程中采用天然有机的栽种方式,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施用有机肥,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种植有机稻米要求土地完全没有污染。应用勿淘米产品专利工艺技术的优良碾米机械设备使稻米中利于人类食用的营养最大留存、保全、保鲜,最后使稻米达到完全鲜、香、黏的口感和高品质的食用效果。[2][4]有机稻米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对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稻米质量和安全性,提高种粮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在大力推行有机农业发展的今天,生产优质有机稻米,开展有机稻米推广种植,不仅可以为新宾县居民带来健康优质的生活,也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宾县推广有机稻米的优势

水稻是新宾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丰富的土地资源,春夏季充沛的雨量,以及勤劳肯干的劳动人民为新宾县种植水稻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历年来新宾县的粮食产量一直名列前茅,在产量优势情况下发展优质的有机稻米的种植,既顺应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满足了生活水平提高的现代人民对稻米质量的要求。

1. 环境条件

新宾县位于长白山支脉延伸的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年无霜期128天,平均降雨量780毫米,地表水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水稻种植地。全县土地总面积66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9.5万亩,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虽然近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相对使用量偏大,但仍有许多水稻主产区和山区的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和污染,其土壤、大气、灌溉水完全能满足有机稻米生产的需要;还有一些边远山区在生产中几乎不使用化肥、农药在这些地区现在就已生产着无污染的稻米,只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规范生产,通过认证即能转换为有机稻米。

2.劳动力优势

新宾县面积广阔辖15个镇、181个行政村,养育了将近人口31万人口,其中大多数是正当壮年的年轻劳动力,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机稻米生产提供宝贵的动力优势,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有机稻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

3.基础条件

我国于1990年5月由农业部推出绿色食品工程,建立了一整套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及覆盖全国的管理和监测系统,已批准使用绿色食品大米标志产品220多个;[1]绿色食品是当今食品质量需求的趋势,在反对农药化肥毒害、转基因植物存在潜在危险的高呼声中,发发展绿色有机稻米是正好抓住了时机,目前,我国也正在积极提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一大批生态农业县已经建设成功,新宾县应当不荣此意紧跟先进示范单位的步伐,做好建设生态农业县规划工作。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已出台了第一个有机稻米地方标准一“浙江省有机稻米标准”,有机稻米农业行业标准也正在酝酿制定之中。采取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环保和安全质量意识,为有机稻米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4.技术优势

新宾县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水稻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过去我县采用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种植过程中不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实际上就是有机稻米生产方式。我县可以采用近几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如稻田复种轮作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稻鸭共育技术,其中稻田复种轮作技术充分利用季节规律,大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总产量。以及近几年开发的有机肥、生物肥、植物农药、生物农药产品,都可以应用到有机稻米生产中。这些经验和技术都为我县有机稻米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5.市场优势

有机稻米在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在人民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解决温饱已经不再是人们关心的话题,餐桌上的食物的安全问题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据调查显示,80%的城市居民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放心安全的绿色食品,许多居民开始把有机、绿色、无公害等质量安全型稻米产品作为消费的首选据有关方面预测,未来几年这类稻米的国内市场需求将在4500万 ,高质量大米在国际市场十分受欢迎,发达国家对稻米质量尤其是安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机稻米也将成为世界稻米贸易的主流产品。

二、新宾县推广有机稻米的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有机农业发展至今,已成一门新兴学科,2001年有机食品国际贸易增额已达200亿美元,且增长迅猛,作为最大宗农作物的水稻产业既面临严峻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1]新宾县政府着眼长远,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依托当地资源,农业部门采取知识科普的形式,向农民传播有机农业的概念,为农民仔细讲解如何种植有机稻米以及种植有机稻米的利弊。新宾县农业主管部门把推广有机稻米的种植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改善稻区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人,改善生态环境,从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抓住当下时机,制订周详的发展计划,加大立项与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有机稻米产业的迅速发展。

2.制定政策,规范生产

大规模的生产有机稻米,需要做好组织领导、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一系列系统性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从传统的水稻生产模式到有机稻米的生产模式,需要经过3年左右的转换过渡期。在转换期内, 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品必须受到严格限制,禁止施加一切形式的非天然物质,以农家牲畜粪便等有机肥料代替。而转换期内的稻米只能作为有机转换期产品出售,而不能有较高价格有机稻米出售,它的认定需要通过国内外有资质的颁证机构认证鉴定。生产有机稻米过程中的技术控制与把关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因此,在生产初期,生产者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至少获利不如种植传统稻米,这就要求政府能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扶持,必要时发放补贴。

所有新产品的诞生,都必须制定相关的标准来对产品进行统一化。新宾县的有机稻米的生产过程除了要严格按照已定的国内标准执行以外,还应该制定一系列新宾县的品牌标准,加强质量要求、严肃技术规范,力争培养出国内优质上层的有机稻米。新宾县水稻区域广大、情况复杂,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一些地方标准,才能更好地指导具有地方特点的有机稻米生产。具体细节可以借鉴我国第一个地方有机稻米标准。

3.加强技术,打造品牌

有机稻米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化学添加剂等非天然物质,因此,传统的在种植制度、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草防治技术将不再适用,尤其是病虫防治方面,若不使用农药,很难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很有可能导致大范围减产,以至于到时会迫不得已施加农药,因此加强研究有机水稻大规模种植相关技术显得极其重要。新宾县有机稻米的栽培可以借鉴已经形成的有机稻米生产技术体系,也应该招募科技人才,研究出新宾县有机稻米种植的特色技术,将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起到带头作用。技术成熟后,可以建立新宾县特有的有机稻米生产协作体系,打造出我县特色的有机稻米品牌,使松散的生产单元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产业,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品牌竞争力。

4.加大宣传,培育市场

新宾县有机农业起步较晚,宣传力度也不够,有机食品被认为高端的奢侈生活品,其实,我们应该从健康角度入手,宣传有机稻米,为有机食品争取足够的市场。政府、媒体、研究机构、生产单位等部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开展宣传工作,促使人们转变观念、提高参与意识与消费意识,致力于培育消费市场购买有机稻米不仅是购买健康食品,也是支持发展有机稻米生产,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发展与展望

新宾县具有发展生产有机稻米的自然条件,虽然大规模发展有机稻米生产既不现实,也不可行,但从长远来看,适当发展有机稻米生产不仅符合市场规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应该着手于加强有机稻米的栽培技术,提高有机稻米的综合品质,栽培出一批新宾特色的有机稻米。

参考文献

[1]金连登. 我国有机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稻米,2007,03:1-4.

[2]潘永圣,王颖. 江苏省有机稻米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2007,06:14-17.

第5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水稻生产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水资源短缺且土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产规模有限,严重制约了水稻高产高效发展。此种情况下,为全面提高中国水稻产量,促进粮食问题的妥善解决,加大力度探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1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矮杆品种配套高产栽培

随着中国矮秆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增密、增肥、增穗为主导。为保障粮食安全,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中国南方稻区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产量,针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生长季节紧张等问题,创新了薄膜育秧等技术,利用薄膜覆盖育秧,增温保湿、防止烂秧、提高成秧率,实现早稻提早播种,缓解了双季稻生产的季节紧张和品种搭配问题。同时,采用壮秧密植、增施化肥等技术,解决了双季稻高产形成过程的穗数及粒数不足等问题,为促进双季稻在中国南方稻区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打下了基础。

1.2 杂交稻品种配套高产栽培

矮秆品种高产主要通过增大群体的办法,来增加穗数,但群体搞得很大,成穗率不高、结实率较低、千粒重偏小、病害重、易倒伏,水稻不一定能增产,却更耗费种子、肥料及农药。随着中国杂交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杂交稻需要通过少本稀植,充分扩大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与生存空间,达到壮个体、促大穗、得高产的目的。该技术研发实现了品种与技术的配套,对杂交稻品种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双季稻生产晚稻育秧时间长,秧龄过大,不利于高产,研发创新了二段育秧方法,这是减少专用秧田,培育矮壮秧的好办法。同时两段育秧秧龄弹性大,有利于提早播种,早栽夺高产。二段育秧技术在双季晚稻上应用,对促进双季稻高产栽培起到了重要作用。水稻高产栽培强调群体与个体,穗数与粒数、粒重等因素的协调发展,杂交稻稀植大穗高产,需要适当控制群体数量、提高群体的质量,因此,需建立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通过高产群体空间结构的指标合理诊断,优化群体结构。

1.3 超级稻品种配套高产栽培

水稻矮秆品种和杂交稻选育及栽培技术配套应用实现了中国水稻产量的二次飞跃,对水稻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第三次突破,20世纪末中国实施了超级稻研究与推广计划,超级稻品种推广对中国水稻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普通稻相比,超级稻生长量大、穗大粒多、产量潜力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水稻机插秧技术快速发展。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结合机插毯苗和抛秧钵苗的优势,采用钵形毯状秧盘,精量定位播种,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壮苗,及定位定量按钵取秧机插,有效解决了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机插定量定位性差、漏秧率高、及返青慢等问题,实现水稻钵苗机插,大幅提高水稻机插产量和效益。

2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2.1 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农业也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水稻生产中,高秆品种、矮杆品种、杂交稻直至超级稻,都与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存在密切联系,从而为水稻产量提供可靠保证。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的生长特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中国水稻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的条件下,应当对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进行优化利用,结合水稻品种选取适宜的种植方式,将育种与栽培进行有机协调,依照实际需求对水稻品种进行选育,从而为水稻高产栽培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水稻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作业,但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贫乏,土壤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短缺,为加强水稻产量控制,应当通过育种与栽培的科学化联合来促进上述问题的妥善解决。而在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基于传统高产高效优质出发,以水稻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作为主要目标,以加强水稻产量控制,推进农业发展。

2.2 水稻生产机械化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不断优化,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当前我国以水稻为主要粮食,水稻生产机械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水稻规模化生产的顺利实现,扩大水稻生产面积,促进水稻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中国水稻生产中大多以插秧机作为主要生产机械设备,其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据实际水稻种植需求来调节水稻插秧距离和插秧深度,亩保证水稻插秧操作的规范化,提高水稻生产的高效化和规模化。水稻插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并且水稻机械实际应用中操作环节较多,成本较高,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特殊性。为促进水稻产量的不断提升,应当深化对水稻生产机械的研究,不断创新水稻栽培技术,从而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全面提高水稻产量。

2.3 水稻肥水高效管理

在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科学且合理的施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在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应当结合水稻品种等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肥料,并保证施肥适量,以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为水稻产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过程中,应当对水稻肥水高效率开展深入研究,提出现代化的水稻实施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植株生长过程中的氮肥需求进行准确测试,并对土壤养分中的含氮量进行准确检测,基于SPAD等方式对叶片氮含量指标进行科学化控制,进而采取可行措施加强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此种条件下,能够为水稻实时输送氮肥,更好的满足水稻对氮元素的需求,促进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从而全面提高水稻肥水高效率,促进水稻产量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加大力度探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并积极投入到生产实践中,能够促进传统水稻栽培方式的不断优化,结合水稻品种的特点,改善土壤生理化特点,优化调整水稻密度,促进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促进水稻高产栽培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水稻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由此可知,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解决民生问题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峰,张玉屏,陈惠哲,向镜,张义凯.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第6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为全面提升水稻单产、质量、和效益,该县近年以来积极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以水稻优势区域为重点,以主导品种和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为支撑,以财政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和高产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先后在建平、涛城、十字等乡镇建立了0.8万hm2水稻种植示范区,通过建设水稻核心示范区,强化关键技术适应和“五统一”服务,推进了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2011年这个县的水稻平均单产465kg,同比增长2.6%。其中涛城示范区的平均单产达705kg。为降低农民种植水稻风险和给水稻产业提升提供品种储备,县里还开展了水稻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展示,建立了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区和品种展示区,通过考察其产量、适应性、抗逆性等特性特性,从中筛选出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组合,2009年以来,共试验品种90个,展示品种105个。

技术提升—筑牢粮食增产“新基石”

为解决广大农民种粮靠天收,粮食种植科技含量低,我县注重在提升粮食种植科技含量上做文章。一是加强“三情”监测。我县结合区域特点和水稻品种结构,在全县设置了6个水稻苗情监测点,监测水稻生产、生长发育状态、产量等,根据监测的结果,为水稻生产提供适时指导。2011年我县遭受了少有的低温异常天气,通过苗情监测,结合水稻生产特点,在大田上提出了提前拷田,排水晾田和适当减少穗肥等技术,实现全县水稻生产灾年不减产。二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与南京土壤所合作建立了测土配方数据库,制定了全县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在建平、十字、飞鲤等乡镇实施了水稻“3414”实验,按照测土化验数据,实施“量身实肥”。仅2011年这个县通过配方施肥为农民节约肥料656.25t,人均节约成本增效600元。三是积极做好农技科技培训。依托镇、村农技培训中心,以农村党员学科技、阳光工程等载体,对全县的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种粮大户开展粮食种植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来,共开展各类粮食种植培训班1200次,培训农民5万人次,通过培训让农民成为了“粮秀才”和“粮专家”。

服务提升—成为粮食增产“助推器”

为解决广大粮农获取信息难,病虫防治难,我县在加强服务上下功夫。为提高防治水平,降低防治成本,转变防治观念,由以前“单打独奏”向“联合作战”转变,推广统防统治,组织专业防治队伍。目前全县共有96支专业防治队伍,全县防治示范面积0.41万hm2,植保专业化防治面积达1.87万hm2。通过统防统治不断提高了防治效果,而且亩均为农民减少防治成本近20元。同时加强农技指导,建立起农技干部与种粮户“包户”帮扶制,全县100技术干部与1000名科技示范户结成“科技对子”,通过技干帮扶,示范带动,辐射带动2000户农户走上了科技种田之路。

节能降耗—开辟粮食增产“新渠道”

针对近年来农民施用农药、化肥量增加给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带来污染,我县积极开展粮食生产“节能降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稻鸭共育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创建一项无农残、无污染、可持续、综合性可操作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新技术,改善和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目前该县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面积达0.13万hm2,引导农户1000户,示范带动面积0.27万hm2。同时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生物转化利用技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农业基质、生物有机肥,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了秸秆生物转化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目前该县的秸秆生物转化利用达到65%,年均为农民降低生产100万元。

夯实基础—确保粮食生产夺丰收

我县组织实施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高标准粮田以种植优质水稻、小麦为主,按照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订单农业,签定优质水稻、小麦等生产收购合同。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良种供应、土壤监测、病虫害预测预报、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一系列科技配套服务,大力推广应用配套集成技术,目前该县已完成高标准粮田建设0.53万hm2,规划3年内完成1.33万hm2的建设任务,高标准粮田建成后,该县粮食生产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打造0.67万hm2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全县粮食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3存在问题我县水稻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乡镇之间、村组之间、农户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极少数乡村领导对发展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视不足。二是我县经济仍较为薄弱,县乡两级近年来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比重偏小,特别是乡级资金投入不多,对于整体推进水稻产业提升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制约水稻产业提升的关键性、根本性因素远没有彻底解决,如秧苗素质、栽插密度、有机肥投入不足、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等等,制约了超高产水平的发挥和整体产业提升。

全县上下要增强实施水稻产业提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水稻提升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有效的手段。统筹兼顾,加大工作力度,把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抓出实效。

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巩固改革成果。按照部、省农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精神,我县已初步建立了县、区、乡、村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进一步调动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第7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稻田;镉污染;农药残留;管控措施;四川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关系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2]。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从农场到餐桌的系统工程,受到产品供应链不同过程的影响,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领域、多个环节[3]。其中,农产品生产是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生产,其生命活动全过程均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尤其是产地环境[4]。近年来,重金属产地污染与农药残留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5-6]。四川是全国重金属污染重点省(区)之一,如何治理土壤镉污染和降低农产品镉含量水平是不能回避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7]。四川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0.9亿hm2次,防治面积0.8亿hm2次,农药使用量8000t(折百计)。由于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重治轻防,加高农药剂量,增加防治次数,乱用、错用、滥用农药,造成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8]。目前,四川稻田面积208.2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2.6%。因此,开展稻田重金属镉与农残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对于保障四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稻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本思路

1.1主要目标

以稻田镉污染及农残高效防控为目标,针对镉低、中、高三种污染程度的稻田及农残污染状况分别开展研究与示范工作。在镉轻、中度污染稻田开展可食组织部位低积累镉水稻、蔬菜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以及镉污染阻控综合管理技术、农药残留有效防控技术和镉、农残高效稳定检测技术等研究,确保农产品镉和农药残留不超标。对于高污染农田,探索适宜的替代作物模式,如特色果树的栽培示范等。在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基础上,形成四川稻田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全省稻田农产品安全生产样板。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按照“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总体要求,坚持面向产业、面向企业、面向农民,强化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机制示范,提升稻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控能力。

1.2技术路线

坚持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相结合。通过镉低富集水稻品种引进筛选与选育、土壤改良剂施用与肥水应用综合管理、生物强化去除、农残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种植模式调整、重金属和农残检验检测等试验示范,集成大面积推广的稻田镉和农药残留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形成四川稻田镉污染和高农药残留高效治理、合理利用的综合防控技术模式。

2稻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主要管控措施

2.1水稻等镉低积累资源筛选与品种选育

1)镉低积累水稻特异材料发掘与品种选育。采用人工诱变技术,发掘重金属镉低吸收、低积累的水稻材料。同时,根据重金属镉低吸收、低积累的水稻突变基因OsNRAMP5的序列,采用CRISPR/Cas(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技术定向突变该基因,获得低镉吸收的水稻材料。另外,开展镉低积累杂交水稻新材料创制及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收集近年审定的水稻品种,在4种不同污染程度(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重金属含量在安全指标以下区域)区域试验种植,筛选镉低积累和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品种。

2)镉超富集油菜品种及高耐镉性油菜品种筛选。由于镉不溶于油脂,所以镉污染土壤种植的油菜菜油中镉含量非常微弱,同时,芥菜型油菜具有较高的耐镉性及镉吸收能力,油菜被认为是镉污染农田利用的高效作物之一。筛选一批镉超富集油菜品种,以及既可以高效吸收土壤镉又不影响油脂食用的油菜品种,为中低镉污染区农田合理利用提供支撑。

3)镉低积累蔬菜品种筛选和选育。收集主要蔬菜品种,在不同污染程度的稻田试验种植,筛选镉低富集(吸收)且产量高、品质优和抗性强,与水稻轮作茬口衔接适宜的蔬菜品种。

2.2镉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1)阻控作物吸收镉的施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不同化学肥料种类及用量配比施用对稻田土壤镉的钝化效应,以及对镉污染稻田作物不同器官镉的吸收、分配等的影响,提出降低稻田重金属镉活性和作物镉吸收的化学肥料管理技术;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量对稻田土壤镉的钝化效应,以及对作物不同器官镉吸收与分配等的影响,提出降低稻田重金属镉活性和作物镉积累的有机物料管理技术。

2)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技术集成示范。以降低稻田土壤中镉的污染扩散、控制重金属镉进入食物链为主要目标,研究不同种类改良剂对稻田土壤镉的形态转化以及对作物镉吸收与分配等的影响,对比不同镉污染程度下钝化效果,筛选最佳的改良剂种类,并对筛选出的改良剂进行应用条件、用量、方法等研究,提出镉污染稻田的阻控作物吸收镉的土壤改良技术。

2.3农残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1)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以四川水稻“四虫两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福寿螺、稻瘟病、稻曲病)为重点,通过诱集技术、生物农药、生物多样性、生态防控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2)油菜生物防治与轻简化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以四川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如菌核病、根肿病、蚜虫、菜青虫等)为防控重点,在油菜菌核病、根肿病等病菌敏感时期使用盾壳霉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有效铲除病菌的越冬菌源;采用免疫诱抗、色板诱集等方式杀灭蚜虫和菜青虫;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研究明确各种药剂的准确用药时期、施药方式、最低用药量和最佳施药器具,集成油菜病虫害轻简化防控技术。

3)蔬菜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手段,以控害保产和降低蔬菜农药残留为目标,开展“油—稻—菜”或者“稻—菜”种植模式下的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组装集成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控制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的蔬菜重大病虫害无害化控制技术体系。

4)土壤中农药残留生物降解技术研究。采用小区间严格隔离的控制性试验方法,设置具有基本相同多种农药残留水平的小区,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不同水平的处理,探索利用土壤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的效果及其应用技术,为治理土壤中的农药残留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2.4重金属镉与农残高效稳定检测技术研究

1)稻田土壤、稻米、油菜籽和蔬菜中镉高效稳定检测技术体系构建。研究完善稻田土壤、稻米、油菜籽、蔬菜中镉检测前处理的方法,分别用原子吸收法和ICP-MS法测定稻田土壤、稻米、油菜籽、蔬菜中镉的含量,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稳定的检测方法。

2)稻田土壤、稻米、油菜籽和蔬菜中高效稳定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体系构建。结合中国相关标准和国外相关规定,确定稻米、油菜籽、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农残危险因子;根据基质差异,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前处理方法和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串联质谱法,建立高效稳定的稻田土壤、稻米、油菜籽、蔬菜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

3)稻田农产品重金属镉与农残抽检。对主产区的水稻、油菜籽、蔬菜等作物可食产品的重金属镉与农残进行抽检,以确定生产的农产品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质量标准。

2.5重金属镉重度污染稻田替代作物模式示范

在镉重度污染稻田,选择对重金属有较强抗性且兼具蓄积作用的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作为果园生草品种;以镉富集相对较少的水蜜桃树为研究对象,选择早、中、晚三种成熟期品种春蜜、皮球桃和晚白桃为供试材料,通过对镉重度污染稻田实施以“机械聚土起垄+宽行密株定植+Y形树形+行间生草树盘覆盖+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为核心的现代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鉴别早、中、晚熟三个水蜜桃品种果实对镉的富集量;鉴别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作为果园生草对镉重度污染的修复能力;筛选出重金属镉重度污染稻田替代作物模式——水蜜桃树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3稻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筛选鉴定出镉低积累的水稻、蔬菜品种,新型、安全、高效的低毒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以及形成的防控作物镉积累的肥料管理技术和作物替代技术,水稻、油菜、蔬菜品种的绿色防控技术和稻田农残降解技术等新产品、新技术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后,可降低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效益。可挽回病虫害损失30%以上以及减少镉污染造成的损失,至少每公顷可增加产值1500元以上,降低用药成本300元,两项合计每公顷增收节支1800元。若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00万hm2,可实现年累计增加效益18亿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3.2社会效益

保障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撑,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是广大群众极为关心、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社会热点问题。促进绿色安全稻米、蔬菜等稻田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不仅能提高优质产品率,而且能增强四川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9-10]。同时,还能解决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菜篮子”、“米袋子”等安全问题,让群众对农产品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3.3生态效益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协同推进。田间重金属污染的降低和中高毒农药减少使用,可使农田系统的微生态环境得以充分休养和恢复,保障了生产的可持续性,这对促进四川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王凤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10):162-164

[2]韩美贵,周应堂.生鲜农产品安全供给几个关键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86-3689

[3]宋卫国,赵志辉.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101-105

[4]赵冬明,朱建勇,颜利荣.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对策和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3(6):24-25

[5]邹小南,谭红,钟英鹏,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在农药残留上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8(3):169-172

[6]孔霞.农业农药生产率及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3

[7]李冰,王昌全,谭婷,等.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J].核农学报,2009(2):308-315

[8]彭昌家,白体坤,冯礼斌,等.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190-199

[9]李跃建,魏鹏,蒋小松,等.加速种植业结构性调整促进四川从粮食安全转变到食物安全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4):1-3

第8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 2008—2010 年承担了由辽宁省科技厅下达的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 项目编号:2008201003) 。为更好地示范推广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合理有效地利用盘锦稻区的土地、灌溉水、温度和光照等农业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减少对稻谷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负责起草了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草案。

1 规程的制定依据

制定该规程引用了 GBT17891 优质稻谷质量标准、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5117 无公害食品———水稻栽培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规程的研制过程

本规程制定始于 2011 年 8 月,首先建立了由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有关专家组成的标准编写小组,并进行详细的任务分工与合作。在项目已取得水稻定量播种旱育壮秧、定量本株稀植移栽、定量施肥、定量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广泛地调研,收集了有关超高产水稻生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而制定了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草案。取得与盘锦稻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相关研究成果。( 1) 通过研究不同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以及本田干物质产量、单位面积的颖花量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盘锦稻区适宜播种量 150 ~ 200 gm2,秧龄 40 ~ 45d、叶龄 5. 0 片[1]。( 2) 通过研究不同行穴距、移栽基本苗对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结实率、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子粒产量的百分比等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确定了盘锦稻区高、中、低级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稀植移栽的行穴距分别为 ( 30 ~33) cm × ( 15 ~ 20) cm、( 30 ~ 31) cm × ( 15 ~ 17)cm、30 cm × 15 cm; 移栽基本苗数分别为 75. 0 万 ~82. 5 万hm2、82. 5 万 ~ 90. 0 万hm2和 90. 0 万 ~97. 5 万hm2[2-3]。( 3) 通过研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盘锦稻区水稻氮磷钾肥适宜施入量为氮 ( N) 240 ~ 300 kghm2、磷 ( P2O5) 90. 0 ~105. 0 kghm2、钾 ( K2O) 67. 5 ~ 90. 0 kghm2[4-5]。( 4) 通过研究氮素基孽穗肥施入比例水稻生育、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确定了盘锦稻区水稻氮素基肥、蘖肥与穗肥适宜比例为基肥 20% ~ 30%,蘖肥 ( 一、二次蘖肥比例 6∶ 4) 40% ~50%,穗肥 ( 促花肥、保花肥比例 7∶ 3) 25% ~30%[6]。( 5) 通过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时期遭受水分胁迫对其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盘锦稻区水稻适宜的灌溉技术[7]。( 6) 通过研究不同药剂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确定了盘锦稻区水稻病虫草害的适宜防治技术[8-10]。

3 规程的审定过程

2011 年 10 月,盘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制定的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草案进行了评审。结论如下:该规程从品种选择、整地开始一直到收获,包含了水稻生产全过程中各生育时期的生产管理要点,充分体现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技术内涵。内容详实、要求具体、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对本地区水稻生产实现高产、优质及规范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该术规程与我国当前推广的重大农业技术和本地区水稻生产现状相适应,具有较好的协调配套性。应用本技术规程不仅能生产无公害食品,而且还能实现高产高效,既能保证盘锦稻区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又能提高稻米质量。《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DB2111T 0048-2011) 作为盘锦市农业技术规范于 2011 年 10 月 28 日开始实施。

4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4. 1 产地选择

水稻生产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及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NY5116-2002 的要求。

4. 2 品种选择

选择经审定推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和生育期适宜的优质水稻品种,生育期 155 ~165 d。品质应达到GBT17891 粳稻谷质量标准。 稻米品质达到 NYT419-2007 大米品质指标粳米优质米 3 级标准。

4. 3 整地

秋翻整地: 旋耕 2 ~3 年后进行 1 次秋翻,翻耕深度 18 ~20 cm。春旋整地: 春季旱旋耕深度达到 12 ~ 15 cm,旋耕后进行旱修边、旱打埂等作业。盐碱较重的田块要注重泡田洗盐。根据施肥计划,旋耕前或水耙地前铺施基肥。整地效果达到田面平坦、上糊下松,高低差不超过 3 cm。

4. 4 育苗

水稻旱育壮秧指标: 秧龄 40 ~ 45 d,叶龄 4. 5 ~5. 5 片; 株高 15. 5 ~ 18. 0 cm,充实度 2. 5 ~ 3. 0 mgcm;单株根数15 ~20 条,根白色,根毛多而粗壮; 叶枕距正常; 秧苗整齐一致; 叶色绿而不浓,叶面积指数4. 0 ~ 5. 0; 植株富有弹性,耐凋萎性强,无病虫害。

4. 4. 1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采用 15 ~ 20 ℃ 的温水浸种 3 ~ 4 d,同时采用 10% 浸种灵乳油 ( 5 000倍液) 或采用 25%咪鲜胺乳油 ( 3000 倍液) 浸种消毒。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其质量的 25% 时进行催芽,首先保持 30 ~32 ℃ 高温破胸 20 ~ 30 h,然后把温度控制在 25 ℃左右催芽,芽长 1 ~ 2 mm 为限,播种前摊开晾芽 6 ~8 h。

4. 4. 2 选地做床

选择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土质肥沃,无病虫杂草、无除草剂残留的园田、高台地或稻田地做育苗田。育苗田耕层土壤盐分含量低于 0. 2%。床长 10 ~20 m、宽 1. 8 m、高 20 cm 左右。

4. 4. 3 配制营养土

选择无盐碱、无病菌、无虫卵和无草子的肥沃园田土或优质旱田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 体积比 8∶ 2)混拌均匀,过筛后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制成营养土。

4. 4. 4 播种

播种期: 4 月上旬至中旬播种。采用无纺布作覆盖材料的提早 2 ~3 d,种子未经催芽的提早 3 ~4 d。播种量: 150 ~200 gm2。播种方法: 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撒施在隔离层上,播种前浇透底水,播种后覆土。

4. 4. 5 苗田除草

采用60%丁草胺乳油2250mLhm2对水15kg 进行苗床喷施防治,或采用 1. 2% 丁•扑粉剂 10 ~12 gm2进行苗床撒施封闭,也可采用 2. 5%稻杰悬浮剂 600 ~1 800 mLhm2或采用 10% 千金乳油 900 ~1800 mLhm2进行茎叶处理。采用丁草胺、丁•扑粉剂防治苗田杂草,一要控制床土的湿度,二要保证施药的均匀,以防止药害发生; 采用稻杰、千金防治应在稗草2.0 ~3.0叶龄期进行,既可提高防治效果,又可防止药害发生。

4. 4. 6 苗期管理

浇水: 播前浇足底水,播后至青头之前以增温、保湿为重点一般不需浇水。青头期浇 1 次水。此后视土壤含水率适时适量浇水,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 80% ~95%,移栽前 5 ~ 7 d 控制浇水,进行蹲苗。通风练苗: 秧苗二叶期开始通风练苗,床内温度控制在 25 ~30 ℃。施肥: 采用壮秧剂、有机肥配制的营养土,秧苗在 3. 5 叶龄期以前不需追肥,若后期脱肥时,浇施硫酸铵 30 ~50 gm2,施后用清水冲洗两遍。立枯病和青枯病防治: 秧苗 1. 5 叶龄期,采用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1 gm2或采用 25% 甲霜灵霜霉威可湿性粉剂 1 gm2对水 2 kg 喷浇防治。

4. 5 移栽

移栽期: 适宜移栽期 5 月中旬至下旬。移栽密度: 行距30 ~33cm,穴距14 ~17cm,每穴 3 ~5 株。移栽基本苗 75 万 ~90 万hm2。

4. 6 施肥

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496-2002 有关规定,并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平衡施入氮、磷、钾及微肥。基施化肥应与机械整地、移栽相结合,实现全层施入。有机肥: 翻耕或旋耕前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肥1. 5 万 ~ 2. 25 万 kghm2。化肥: 施 N 240 ~ 270 kghm2,P2O590 ~ 105 kghm2、K2O 75 ~ 90 kghm2。氮肥分为底肥 20% ~40% 、蘖肥 ( 一、二、三次蘖肥比例 1∶ 6∶ 3) 40% ~50% 、穗肥 ( 促花肥、保花肥比例 7 ∶ 3 ) 20% ~30% ,底肥于旋耕前或水耙地后施入,蘖肥于水稻6. 5、7. 5、8. 5 叶龄期 3 次施入,穗肥于水稻 12. 1、14. 1 叶龄期两次施入。磷肥分为底肥 50% 、二次蘖肥 50%。钾肥分为二次蘖肥 67%、促花肥 33%。复合微肥 30 ~45 kghm2与底肥同期施入。

4. 7 灌溉

灌溉用水应符合 NY5116-2002 中对灌溉水质的要求。移栽至分蘖前期保持水层 3 ~4 cm; 分蘖中期保持水层 0 ~4 cm; 达到预期收获穗数 80% ~90% 适度晾田; 幼穗分化形成期保持水层 3 ~5 cm; 孕穗期保持水层 3 ~8 cm; 抽穗开花期及灌浆前期保持水层0 ~ 5 cm; 灌浆后期及成熟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收割前 7 ~10 d 逐渐落干水层。土壤盐碱含量较高的田块适当增加水层深度,水稻生育前期尤为重要。

4. 8 病害防治

4. 8. 1 稻瘟病

农艺措施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抗源轮换种植,采用平衡施肥方法,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含钾复合肥,实行浅水灌溉,适时适度晾田。药剂防治: 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采用 40% 稻瘟灵 ( 富士 1 号) 可湿性粉剂 1 125 ~ 1 500 ghm2对水 150 ~750 kg 喷施各防治 1 次。也可采用 25% 咪鲜胺乳油 750 ~1 500 mLhm2、或采用 20%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1500 ~2250 ghm2喷施防治。

4. 8. 2 纹枯病

农艺措施防治: 水耙地后插秧前彻底打捞菌核,合理稀植,平衡施肥,严禁超标施用氮肥,采用浅水灌溉,适时适度晾田。药剂防治: 水稻发病初期采用 5% 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1500 ~2250 ghm2对水 1125 ~1500 kg,对水稻中下部喷雾或泼浇防治; 或采用 10% 己唑醇乳油540 ~ 720 mLhm2对水 225 ~450 kg 喷施,间隔 7 ~10d 施药 1 次,连续施药 2 ~ 3 次。

4. 8. 3 条纹叶枯病

农艺措施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培育壮秧,增施有机肥,平衡施入氮、磷、钾肥及硅、锌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降低对灰飞虱的诱集作用。药剂防治: 重点防治传播该病病毒的媒介灰飞虱。水稻苗期、分蘖期采用 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75 ~ 450 ghm2对水 225 ~ 450 kg 喷施防治。若分蘖中期灰飞虱虫口密度较大,间隔 5 ~7 d 再防治 1 次。4. 8. 4 稻曲病农艺措施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根据品种特性,后期适当减少氮肥施入。采用浅水灌溉,适时适度晾田。药剂防治: 水稻破口前 3 ~5 d,采用 30% DT 可湿性粉剂 1500 ~2250 ghm2对水 30 kg 喷施; 也可采用 10%己唑醇乳油 540 ~720 mLhm2,或采用 27%铜高尚悬乳剂 900 ~ 1 350 mLhm2,或采用 23% 络氨铜水剂 1995 ~3000 mLhm2对水 450 kg 喷施防治。

4. 9 虫害防治

4. 9. 1 潜叶蝇

以苗期药剂防治为主。5 月中下旬,在秧田保水层条件下,采用 15% 阿维•毒死蜱乳油 450 mLhm2对水 225 ~450 kg 喷施防治。

4. 9. 2 水稻象甲

农艺措施防治: 适当减少埝埂占地面积,清除埂上杂草,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并做好统防统治。药剂防治: 移栽后5 ~7d,采用10%悬浮剂醚菊酯 450 ~ 750 mLhm2,或采用 40. 7% 毒死蜱 900 ~1 800 mLhm2,或采用 50% 辛硫磷乳油 750 ~ 1 500mLhm2对水225 ~450kg 喷施防治。用药7 ~10d 后,若成虫仍较多,再防治 1 次。

4. 9. 3 二化螟

农艺措施防治: 灭除越冬根茬,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采用赤眼蜂防治。药剂 防 治: 6 月 下 旬 采 用 18% 杀 虫 双 水 剂3 750 ~ 5 250 mLhm2,或采用 90%杀虫单粉剂 675 ~900 ghm2,或采用 15%杀单•唑磷可湿性粉剂 2 250~ 3 000 ghm2,也可采用 15%阿维•毒死蜱乳油 450mLhm2对水 225 ~ 450 kg 喷施防治。8 月上旬采用15% 虫挫乳油 2 250 mLhm2,或采用 15% 知乐乳油450 mLhm2对水 225 ~450 kg 喷雾防治 1 ~2 次。

4. 9. 4 稻飞虱

做好虫情预报,及时防治。水稻苗期、分蘖期、齐穗期采用 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375 ~ 450 ghm2,或采用40%毒死蜱乳油 750 ~1500 mLhm2对水 225 ~450 kg 喷施防治。若分蘖中期及灌浆初期飞虱虫密度较大口,间隔5 ~7d 再防治1 次。

4. 10 本田杂草防治

水稻移栽前 2 ~3 d,采用 60% 丁草胺乳油 2 250mLhm2封闭防治稗草; 返青后采用 10% 草克星可湿性粉剂 225 ~300 ghm2防除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4. 11 收获水稻完熟期适时收获。

第9篇: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水稻;高产技术;推广;发展

中图分类号: S51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17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粮食供给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究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及方法,经过多年来的研究与探索,我国的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为我国粮食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 水稻高产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水稻高产技术主要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机插高产技术、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水稻肥床旱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等[1]。此外,还有集水稻机插高产技术、水稻抛秧高产技术以及麦秸全量还田稻作技术为一体的水稻高产集成技术等。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这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和群体质量两种栽培理论和技术成果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其主要是以叶龄生长的过程为主线,将水稻的生长过程同器官建成诊断进行定量化,依据高产形成规律再将水稻群体质量和动态指标进行定量化,用最少的作业次数,选择最合适的作物生育时间,用最合适的定量化技术措施对水稻培育种植和生长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实现水稻生产目标。

1.2 水稻机插高产技术

这项技术要求必须先培育出适宜机械栽插的水稻秧苗,通过插秧的机械将水稻秧苗按照一定的行间距、一定的栽插要求,栽插到水稻田,并且要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相应的肥水运筹措施,以保证水稻高效、优质、高产。

1.3 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

这项技术相对比较高效、环保,就是在收割麦子之后,先用机器将麦秸粉碎,然后浅水泡田2~3天,再用旋耕机将粉碎的麦秸与泥土混合在一起,配套机插、抛秧、机直播等稻作方法,施以肥水运筹管理,促进水稻茁壮生长。

1.4 水稻肥床旱育高产栽培技术

这项技术就是在肥沃的水稻苗床上,通过旱育旱管,培育出水稻苗体壮硕、发根力很强以及抗逆性很强的标准化水稻秧苗,配套稻田适宜的秧苗行间距和肥水运筹管理等措施,以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实现水稻高产质优[2]。

1.5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

这项技术是在专门培育水稻的塑料育秧盘里使用旱育旱管方法,培育适宜抛栽的苗株壮硕的水稻,在稻田抛栽之后加以科学配套栽植培育管理的一项技术。由于这项技术既能保证高产又能保证稳产,还节省工时和劳力,因而在许多地区被广泛推广和种植。

2 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水稻高产集成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本文将以水稻高产集成技术为例,对水稻高产集成技术在江苏盐城地区的推广与发展做重点论述。

江苏在2010年~2013年间,实施了省级水稻高产增效项目,并在盐城地区构建了区域化试验和推广体系。经过筛选确立了以超级稻为核心,集合了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高产稻作技术、压盐改土种稻技术等配套技术[3]。专门对该市水稻高产增效问题开展指导,并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统一的试验内容和推广方法,确立了水稻高产增效品种及整体规划,并以优化种植栽培技术、优化品种为布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水稻壮秧培育。同时,精确种植密度,合理规划和栽培,精确肥水运筹,定量灌溉,进行分区域的试验田种植,集成了粳淮稻11号、淮稻13号等高产栽培模式,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水稻高产增效项目启动期间,其应用范围涵盖盐城9个市辖县的水稻主产区,总面积为68.04万公顷,水稻总面积占全市的60.8%。而水稻高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减少了用药量,节省了用药成本,以1亩为例,1亩节省用药16元,节省用工0.5个,每个用工单价为60元,合计节省用工成本为30元,总节省成本为62.4元。依据推广规模值系数0.9、单位规模新增加的纯收益缩值系数0.7以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0.2进行统计计算,在2010年~2013年间,总推广费用为950万元。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粮食需求急剧上升的严峻形势,有必要对水稻高产集成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还能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净化生产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4]。此外,还有效提升了土地的综合使用率,确保了粮食的供给。

3 结语

目前水稻高产技术主要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机插高产技术、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水稻肥床旱育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等,其中,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水稻机插高产技术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水稻高产技术今后将继续为我国的粮食供给提供保障,水稻高产技术推广与发展需要依靠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正确的实践探索,需要同行的共同努力。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投身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之中,为水稻育种科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明.机插水稻高产技术集成与推广研究[J].大科技,2015(08):237-238.

[2]孙宇峰,马万里,邓首峰,等.盐碱地水稻高产技术[J].中国种业,2012(06):65-66.

[3]陆华明,杨仕忠,徐黎华,等.机械栽插水稻高产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9):85-8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