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

第1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一、片段训练――词句引导

有些学生写作文词语贫乏,语言单调,虽然从课本中学了很多词语,却不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对此,我从课文中选些常用词、关联词、形象性强的词,让学生进行造长旬的训练,即造一个短句,然后再扩充,使句子内容形象具体。例如用“陶醉”造句,学生造了很多简单的句子:我被这儿的美景陶醉了;我被馥郁的花香陶醉了;我陶醉在美妙的乐曲声中。我就指导学生:是什么时候?你当时在干什么?音乐声是从哪儿发出来的?你能描述一下音乐的曲调吗?听了音乐你会产生什么联想?请同学们仔细想想,把句子想通顺再说。这位同学经过思考,把原来的句子补充成:“星期六下午,天上下着丝丝小雨,我正在校园花圃前观赏。突然从办公室里传出美妙的钢琴声,那曲调婉转悦耳,似行云流水,一听便知是克莱德蔓演奏的《星空》里的曲子。望着细雨中的,听着这美妙的旋律,啊!我被这迷人的境界陶醉了!”又例如:“马”年看春节联欢晚会时,可积累“马”字成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运用正确的方法,通过阅读作者在写作中细致观察的方式,通过阅读感悟作者的写作思想、内涵,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认识,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背诵,摘抄一些精美的佳词妙句,学习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丰富自己的词汇。其次,教师还应该要求孩子们每天阅读课外书籍,形成一定量的积累,除了阅读好必读书目,还要读好推荐及以外的一些书目,这样积累多了,再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了。读完后教师还要安排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谈一谈体会,这样就能更加丰富孩子们的写作积累。教师还可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几分钟的即兴演讲,鼓励孩子们发言,演讲范围要大,但也可以根据某个主题进行演讲,如针对某些节日作节日演讲,如教师节就可以讲讲我们的教师,国庆节就可以谈谈我们的祖国……孩子们充当评委和听众,演讲好的要进行表扬评价,这样长期下来,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给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

这样的训练,既学会了用词,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写段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把句子写通顺写具体。

二、写段训练一阅读铺垫

离开范文谈构段的层次关系,学生听起来很抽象,不容易接受,写段训练最好要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每课练一点,当堂一练,用十几分钟即可,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运用一些激励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多读书。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来组织孩子们进行朗诵比赛、歌颂比赛、读书笔记评选比赛……让孩子们对阅读充满热情,让他们对读书充满乐趣,书读多了,摘录的妙词佳句就多了,心中的优美词句就丰富了,写出来的文童就充满诗意,散发精彩瞬间了。孩子们只有肚中有货了,写出来的文章就不无味了,就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了。

阅读教学后,我指导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描写一件事物的三个特点,提高表达效果。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有许多同学写出了较好的片段。有位同学写了这样一段:“我看见过国色夭香的牡丹,欣赏过富丽芬芳的玫瑰,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校园花圃里的那支梅花。那梅花可真艳啊!清鲜淡雅,令人陶醉;那梅花可真倔啊!枝干盘绕,傲霜斗雪,在瑟瑟冷风中依然俏立。”

三、激发写段一创设情境

兴趣是孩子们进行学习的动力所在,也是积极性、自觉性的核心所在,孩子们只要对学习充满趣味,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项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勤奋的求索,追求完美。古人说得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写作中的情感就是认识能力的催化剂,就是孩子们积极思维的翅膀。片段训练一定要让孩子们有感而发,不能浮于表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片段训练中引导孩子们善于抒发内心的情感。在片段训练中找准“动情点”,要引导孩子们深切地感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回味自己曾经度过的美好时光。因此,教师要在片段训练中引领孩子们写出情感。孩子们只有在真情流露、激情飞扬的情境中,才能构想起美好的时光,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超越、理性的飞跃。所以,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可以焕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这样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才充满灵性,充满生活的味道,才能够真情流露,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四、创新片段――思维训练

孩子们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叶老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孩子们进行作文创作的起始阶段。小学生作文是他们思维的成果,也是孩子们作文能力的一种体现。

第2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思维训练的时候做点训练题,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你在生活中是个喜欢做逻辑思维训练题的人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题目,希望能帮到你。

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一、某岛上有三个奇怪的村庄,甲村的人从来不说谎,乙村的人从来不讲实话,丙村的人一句实话跟着一句谎话,一句谎话跟着一句实话,并且开始的一句是实话还是谎话没有准。有一天,张三、李四和王五到岛上观光,碰到两个导游,他们都说对方是丙村的。

当这两个导游做裁判,看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人谁抛石头抛得远时,他们给出不同的结论:一个说:“张三第一、李四第二、王五第三”另一个说:“王五第一、张三第二、李四第三,”那么两个导游各是哪村的?三人名次如何?(写出具体推理过程)

二、有张三,李四两个人。张三只说假话,不说真话;李四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他们回答问题时只通过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并不说话。有一天,一个学者面对两条路X和Y,其中一条通向首都,另一条通向小镇。他面前站着张三和李四其中的一个人,但他不知道是张三还是李四。也不知道“点头” 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他只须问一个问题,就可以确定哪条路通向首都。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答案这个问题应该如何问?(写出具体推理过程)第一题;两导游的构成只能是: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丙村;甲村+乙村;甲村+丙村;乙村+丙村;六种结构

1.很容易排除:甲村+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

2.若两人都是乙村的,他们说的都是假话,则三人排名:李,王,张;

3.若两人都是丙村的,他们第一句说的是真话,则后面说的是假话,所以三人排名为:李,王,张;

4.若为甲村+丙村结构,丙第一次说了谎话,第二次应该说实话,甲是一直说实话的,所以两人对三人名次的答案应该相同,结果是不相同,所以不为甲村+丙村结构;所以,三人排名很容易确定,分别为:李,王,张两导游可能都来自丙村,也可能都来自乙村。

若三人的真实排名是李第一,王第二,张第三,则两导游只能判断可能来自丙村,也可能来自乙村;若真实排名与推断不符合,则两导游来自丙村。第二题:很简单他只要站在任何一条路上,对着其中一个人问:“如果我问他(另一个人),这条路不通往首都,他会怎么回答?”若两人都都摇头,就往这条路走,如果都点头,就往另外一条走。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第3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方式一:填空式造句

一年级孩子虽然记忆中已初步有了词、句的概念,但不够明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中心和条理,词语搭配不当,所会词、句也较简单。教师应该有目的地铺设说话“阶梯”,逐步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第三篇识字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环节:“平日里,爸爸妈妈会带我们去风景优美的公园玩,那里究竟有什么吸引你呢?”孩子语无伦次地说着。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环节:“瞧图上,这公园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娱乐设施呢?”学生有的能按顺序说一说,有的就把词串背一遍。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情景环境,让他们身临其境有所感触,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有好处的。虽然有了韵文的词汇,但是孩子的表达仍不够通顺。我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孩子说话,这种填空式的说话训练,给了孩子句子的结构,让孩子从文本中找词汇,大大降低了孩子的说话要求,就此解决了他们“无法有条理表达”一大难题。在孩子口语化偏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挖掘教材的资源,给孩子提供书面化的词句。老师可以引领着造句,从词语到短句,再到长句,循序渐进。孩子会慢慢地习得文本的语言,表达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方式二:学说完整话

一年级的孩子语言不规范,不是缺少主语,就是把词序颠倒,用一些残缺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老师不重视,缺乏引导,久而久之,会养成他们说简短的词汇、说半句话的习惯。教师可以巧用识字课文来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创设环节,先分述,再连起来说说

苏教版第一册识字4课主要内容涉及去野外观察、采集昆虫标本,我设计了以下的说话训练,以此达到引导孩子理清事情条理的目的。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做了哪些事?去了哪些地方?观察、采集了哪些昆虫标本?

2.能连起来说吗?提供学生句式:我们去( ),观察了( ),采集了( )的标本。

3.提高要求,说说螳螂、蚂蚁、蝴蝶在干什么,蜻蜓怎么样……

这不是简单的填空式说话,而是结合文本,从简单的三句话“我们去了哪里?”“我们观察了什么昆虫?”“我们采集了什么标本?”到一句完整的话“我们去野外,观察了螳螂、蚂蚁和蟋蟀,采集了天牛的标本。”这样一个充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如果孩子能提高要求,将句子说具体,那就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能力,这对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词串分类,关注自己的感觉来说

苏教版第一册识字5课主要内容涉及到海边玩耍。提到“大海、沙滩”,特别能引起孩子的喜欢与共鸣。我觉得要能让孩子在说话时关注自己的感觉,不但积极性较高,内容也会具体生动些。

我提供这样的说话契机:要是你在海边玩,感觉怎么样?会看到、听到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出人意料的:

如“小朋友们来到沙滩上,光着脚丫踩在沙子上,软软的,多么舒服呀!”

“沙滩上的贝壳各种各样,有的像一把扇子,有的像一只蝴蝶,有的像一只海螺,还有的像一只小刺猬,全身长满了刺。我真想去捡!”……

(三)自主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

苏教版第一册识字6课主要内容涉及日常生活常见的建筑物。我让他们说说曾见过的建筑或设施:我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什么是怎么样的。

教师不仅要引导孩子掌握许多词汇,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引导孩子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孩子从简短的词汇到学说完整的一句话,再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的说话训练较有梯度性,比起直接让学生随意地语言描述更能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语言丰富、规范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步骤、规范化的说话训练。

方式三:渗透句式

小学生低年级孩子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一年级中让学生运用基本句式练习说话是符合小学生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是说话训练中常用的梯度练习方式。

这种较复杂的句式练习说话,让学生尝试了语句重组,不仅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4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儿童思维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儿童在入学以后由于教学上向他们提出这些新的要求,就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第一,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第二,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低年级儿童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这是由于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是和内部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教师指导儿童逐步从大声思维(讨论)不断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儿童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第四,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有的教育性实验报告就指出,这个“关键年龄”可以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反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

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言语,特别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当然,教学和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的、简单的,从掌握言语和经验到思维发展是有一个量变质变过程的,而且这个量变质变过程又常常会由于学科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儿童学习方法和个人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第5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现代人大脑两半球的发展极不均衡,左脑的使用远远超过右脑,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通过语言文字构建的,所以一般人都非常重视对语言能力的训练。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智力培养的通常做法也是尽早教他们说话、写字、计算等,而儿童入学后在学校所得到的训练也是有利于对左脑的培养。可以说现有的教育和教养措施实际上都只是促进了左脑功能的发育,而对大脑另一半的训练却少而又少。

由于人们习惯了偏爱左脑的思维方式,而相应另一半的机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就使人脑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

最常见的误区

当今的儿童教育中,一种不好的现象是左脑接受了过度的训练,人们过分地看重读、写、算、分析推理和逻辑推理,导致了左脑在习惯上占有主要的地位,而右脑被置于从属的境地,似乎可有可无。甚至那些善于使用右脑的孩子还被错误地认为是能力不强、智力落后,因为当代的智力测验也侧重于左脑的机能。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也是早早地进行左脑潜能的训练,给他讲故事,教他认字,让他背诵儿歌或唐诗。这些无不是左脑的功能,其它方面的训练则很少进行。这样久而久之导致了右脑功能的退化。

按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形象思维是先于逻辑思维产生的。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儿童最初的思维形式是三岁之前的动作思维,即要借助于身体和手的动作来完成思维,接下来是四五岁起的借助于物体表象的形象思维,最后才是借助于语言或符号的逻辑思维。既然儿童的形象思维先发展,年轻父母为何不采取各种措施去培养孩子的右脑机能,而偏偏要拔苗助长似的去训练其逻辑思维呢?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好像不这样做,宝宝的智力就无法得到发展。

你该怎么做?

发展儿童的思维及智力应该遵循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途径,先大力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儿童的语言、词汇,逐步发展抽象思维。也就是说要先进行右脑的训练,然后才是左脑,这样才符合儿童智力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

形象思维的充分发展不仅是儿童智力的基础,也同样是成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家的创造发明离不开形象思维,当今社会非常看重的创造能力也与右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年轻父母要充分重视宝宝右脑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发展更全面,能左右脑并用的孩子长大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什么是全脑开发

冯夏婷

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按照现在的教育方法和环境来培养,他的大脑潜能只能开发约30%,还有70%没有得到开发。这个说法是不是令你大大地吃惊呢?

早在1981年,美国医学博士佩斯里就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的理论,他用实验证明:左脑接受身体右侧的感官知觉和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并主管抽象思维,右脑接受身体左侧的感官知觉和支配左半身的活动,并主管具体形象思维,佩斯里由此而推翻了“左脑是优势脑,右脑是劣势脑”的传统观念,他也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根据佩斯里的理论分析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你就会发现,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左脑人。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丁在佩斯里之后接下来的研究发现:如果把右脑调动起来,并且与左脑合作,会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增加5倍甚至10倍。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除了以前的那些主要发展左脑的活动之外,能有意识地注重右脑开发,并进一步进行全脑协调的开发,孩子的发展潜力便会大大地增加。

开发右脑,主要的原因就是多使用左半身的动作和感官,并且注重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比如不要特别地反对儿童使用左手写字、使用筷子、拿剪刀或使用其它的工具。而所谓具体形象思维,就是指借助动作、表情、声音、图片等来进行思维,所以,多鼓励孩子动手操作,比如剪纸、捏泥巴、弹钢琴、演奏乐器、画画等,都是开发孩子的右脑的有效措施。此外,让孩子学别人的表情,学动物叫,模仿人或动物的动作、声音等,学习打球、做操、游泳,做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给孩子多看图片、看地图,把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也都是开发右脑的好办法。

右脑开发VS智力开发

章淼榕

我们已经知道人的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也已了解了这样一个事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总是“重左轻右”,数以亿计的右脑细胞依然在沉睡,从而造成了大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于是,不少年轻父母不禁会问:“我的孩子的右脑能否开发?”“开发我孩子的右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右脑的发展先于左脑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在两岁以前,幼儿基本上就生活在右脑的形象世界中。而在六岁以前,幼儿仍是以具体的形象性的右脑思维为主;对于这一点,年轻父母肯定深有体会。两三岁的孩子往往看到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东西就急切地伸出手去触摸,但是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

年轻父母可以做到的是:让你的宝宝走出户外,用一尘不染的眼睛,看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用他们娇嫩的耳朵听听万物生灵的声音;用纯洁无邪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右脑开发VS智力开发

右脑的开发与智力开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前评价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往往会以他反应快不快、记性好不好、说话流利不流利等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标准。换句话说,传统教育塑造的都是单一的左脑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渐渐落伍了。智力越来越偏重于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即生存能力,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右脑功能的发挥。

我们知道形象思维是先于语言的,形象思维越发达,语言也越能得到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可见,右脑形象思维的开发和训练是一系列智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为孩子将来的成才之路铺好了第一块基石。

创造力培养VS右脑开发

右脑一直被誉为“创造之脑”,因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想象、直觉和灵感主要是右脑功能的作用。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的“胡思乱想”,因为这些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美国的教育法规定:幼儿有做游戏的权利和问“为什么”的权利;这两项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见西方社会对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视的。现代中国社会也越来越提倡创新精神,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的培养应当从幼儿时期抓起,应当从右脑的开发和训练开始。

小启示:

既然右脑的发展先于左脑,那么幼儿教育当然要适应这一规律,在六岁以前要注重对婴幼儿右脑的开发和训练。

开发宝宝右脑潜能DIY

周圆

科学家认为,人脑的总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发。孩子两岁以前完全沉浸于“右脑世界”中,对外部世界只是靠表面印象来体会,还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三岁左右,幼儿才开始能够自由的言语。不过这时,还是以直观感觉为主,孩子的感知仍然是以右脑为中心的。所以说,学前期是开发孩子右脑的黄金时期。

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不少能够给孩子右脑“充电”的好方法。

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左右手并用

由于大脑与身体有一种对侧支配的特点,即左半球接受和处理来自身体右侧的信息,同时支配右侧身体的活动,右半球则恰恰相反。这样一来,训练两只手就可以促进两侧大脑的发展。你可以做的:1、把带柄的玩具塞到宝宝手里,让孩子的左右手都做做抓握练习。2、在宝宝开始对涂涂画画发生兴趣时,可以训练宝宝“左右开弓”,而不要只要求他用一只手,更不要强迫他只用右手。因为左手的练习有利于锻炼和开发右脑。

大家都知道爱玩爱动的孩子会比较聪明。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充分地活动双手尤其是手指,这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大有裨益。

你可以做的:

1、和孩子一起玩沙子、玩石头、玩豆子、练习开门关门等,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发育。

2、还可以在家里组织孩子和大人共同参加“剥瓜子”比赛,大人可以剥得慢一些,让孩子有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同时能很好地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

3、伸曲手指、扣衣服的扣子、系鞋带,练习写写画画,也是增强手指柔韧性的好办法。孩子大些了,可以教孩子玩橡皮泥,引导孩子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捏荷包蛋、鱼、火腿肠、面包、苹果等,然后让全家来欣赏“小厨师”的作品。

4、还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拍皮球、投篮、拨弄算盘、玩积木等,这些训练都可以有效地增强手指的力度,增强手指与大脑间信息的传递,促进大脑的发育。

生活中,您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交替地使用左右手,相信这种做法会帮助您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

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

0~3岁是大脑细胞,尤其是突触生长的旺盛期。周围环境带来的新鲜美好的刺激会使脑细胞更容易产生大量突触和树突分支,从而使孩子的大脑机能得到迅速发展。

你可以做的:

1、在婴幼儿阶段,最好在孩子生活、活动空间,有意识地挂红、蓝、黄、绿等各种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挂图(但注意不要挂在婴儿眼的正前方,以免使宝宝的眼睛疲劳而造成斜视、对眼)。

2、您还可以把一些黑白、彩色的照片或图片放在距离孩子眼睛25~35公分的地方,从小宝宝的右眼逐渐向左移动,并解说给他听这些图片或照片上是什么或是谁。

3、到了孩子两三岁时,你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植物园,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告诉孩子花朵是什么颜色的,草坪、天空、云彩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分辩水果、衣服、家具的颜色、大小、形状、质地、也可以给孩子准备彩色笔,并告诉他各种颜色的名称。

5、对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记住一晃而过的汽车牌号;看电视的时候,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指导孩子叙述所看到的情节,学唱主题歌,记住广告词上的文字,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这样就能很好地刺激孩子的右脑。

开发孩子识别空间和方位的能力

宝宝的空间感是通过运动和触觉来感知的。加强空间方位的刺激,既能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还能更好地开发右脑。

你可以做的:转贴于

1、经常带孩子出游。

2、在外出时,引导孩子识别并记住一些植物、建筑物和路标等,帮他回忆走过的地方,绘制一些简单的地图,让他学会辨认自己所在位置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空间感。

3、在培养孩子的方位意识方面,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对孩子说些方位术语,比如:早晨起床给孩子穿衣时说:“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穿裤子时说:“来,先把右腿穿上,再穿左脚。”在穿鞋、洗手、吃饭时都可以用左右来强化方位意识,在给孩子取奶瓶时说在桌子上面,给孩子拿玩具时告诉他是在床下,让他自己去取抽屉里的皮球;孩子要换衣服,告诉他衣服在外面晒着,教孩子向左、向右、向后的转法。通过这些训练,使孩子较快地辨别上下、左右、里外等方位,使左右脑更协调地发展。

玩动感很强的体育游戏

一般说来,体育运动的刺激能有效地增加大脑的重量和皮质的厚度,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和综合分析能力。所以,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激发右脑潜能,活跃孩子的形象思维。

你可以做的:

1、当宝宝心情愉快时,让他俯卧,用手拉着宝宝的手,使他有抬头反射的动作,但时间只能在几秒之内。

2、给宝宝洗完澡后,您可以轻松抓住宝宝的两臂,内外、上下轮换伸展;或者轻轻抓住小脚丫,给他做做蹬车运动;还可以从腋下架起宝宝,帮助他欢快地在床上做短暂的跳跃运动,运动过程中,你要尽量随着宝宝的呼吸节奏,轻柔放松地做操,适量运动后,帮孩子揉揉胳膊,揉揉腿,使他的肌肉得到放松。

3、宝宝洗完澡后,您可以用大毛巾把宝宝裹起来,隔着毛巾给他全身揉一揉,按一按,在有看护的情况下,让他自由滚动。

另外,研究发现,适度的爬行能有效刺激右脑,对宝宝平衡感的建立和运动细胞的发育很有帮助。

你可以做的:

1、准备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球散放在宝宝面前,球的大小以能抓握为宜。让球适当滚动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他有意识地爬向小球,并抓到小球来训练孩子爬行。

2、孩子稍大些,可以和他一起顶气球、拍皮球、投掷、玩游戏棒、踢毽子、做体操,这些全身性的体育运动或体育游戏可以使孩子的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得到全面的锻炼,协调大脑的整体功能。

借助音乐的力量开发右脑

由于乐曲的节奏、音调和强度不同地作用于儿童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使机体内某些组织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可以说,音乐是培养和发展右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效方法。

你可以做的:

1、从胎儿期就开始开展适度的音乐胎教,为母婴营造一种和谐、舒适、恬静的交流氛围。音乐的选择以曲调优美、明快、轻柔为宜,旋律和节奏会刺激右脑的发育。

2、胎儿出生后,父母可以为孩子哼唱一些曲子、儿歌,播放动听的轻音乐。

3、孩子大些了,可以教他们念一些有节奏、有韵律、琅琅上口、情节易懂的儿歌、古诗。尽管孩子不明其意,但他会把儿歌或古诗当成节奏和旋律,对音乐潜能的开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让孩子多听音乐,熟悉音乐语言,让孩子边听音乐边画画,把自己的感觉画出来,还可以让孩子随音乐即兴跳舞或跟着音乐敲敲打打,以培养孩子的乐感。

5、再大些的孩子,如有条件的话,可以练习弹钢琴、风琴、电子琴等需左右手并用的乐器,十指的运动会激活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从而达到益智的目的。

学习语言文字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拼音文字主要是音码在左脑上发生作用的单脑文字,而汉字则是音码、形码和义码在左右脑上同时起作用的复脑文字。所以婴幼儿学习汉字肯定是有利于右脑开发的。那么实现的可能性怎样呢?心理学家发现,0~3岁是学说口语的关键时期,而3~4岁是学认汉字的关键期。儿童时期的大脑机能有很强的可塑性。据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调查报告表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期29人中,有28人是3岁就开始了识字。由此可见,早期识字,对儿童发展是多么重要。

而美国神经外科专家近年来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所以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宝宝外语、母语一起学。

当然,开发右脑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介绍一些近期研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您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现有的情况选择一些适用的方法,也可以创造一些更好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右脑。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容易使孩子形成左脑思维定势,所以对孩子的右脑进行有意识的强化和训练才显得特别迫切,而开发右脑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左右脑的同时并用和高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您的宝宝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测一测宝宝的右脑功能

周圆

日本的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曾对人类的右脑作了系统研究,得出了一套用以检查儿童右脑发展情况的小测验,同时可以使年轻父母注意从这些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右脑能力。您不妨一试:

1.你的孩子能记住初次见面人的长相吗?

2.孩子喜欢木头、石头等自然材料做成的物品吗?

3.孩子肚子不饿时不吃饭吗?

4.孩子受到训斥时不爱生气,但很快改正吗?

5.孩子喜爱收集塑料玩具模型和其他小玩具吗?

6.孩子对电视或小人书中的人物记得清楚吗?

7.孩子看到大人做优育活动时总爱模仿吗?

8.孩子愿和别人一起用餐吗?

9.孩子说话时总借助姿势(包括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来说明问题吗?

10.孩子对新玩具或游戏很快就会表现得很感兴趣吗?

11.孩子走路时喜欢左顾右盼,观察周围景物和人吗?

在以上问题中,如果回答“是”或“否”分别记1分或0分,若得分在3分以下,则需施行右脑强化;若得分在4~6分之间者,则表示右脑状况一般,需进一步训练;若得分在7分以上者,则表明孩子的右脑状况良好。

开发右脑的8个游戏

冯夏婷

感官训练

游戏1: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右脑。

游戏2:猜一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的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

动作训练

游戏3: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能。

游戏4: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动觉、动作的控制、空间距离的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开发。

艺术训练

游戏5:跳跳舞

玩法: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6岁任何年龄的孩子,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领着他做,或让他自由发挥。

游戏6: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孩子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一块来—刷—牙,我们一块来—刷—牙,我们一块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能发展儿童的节奏感。

综合创造能力:

游戏7: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

提示: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游戏8: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两个活动都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友情提醒:

以上这些都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活动。当然,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只是做各种各样的右脑训练,没有配合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学习,他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变成一个右脑人。比如一些从小就开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他也许能拿到世界冠军,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差,不能写也不能说,那当然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脑开发,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怎样进行左右脑配合训练

冯夏婷

全脑开发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1)左右两边动作的配合训练

(2)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训练。

下面一些训练的基本方法,年轻父母也可以根据上述这两个基本原则,自己设计一些训练。

一、左右两边动作的配合训练方法:

1操节训练:左手碰右膝,右手碰左膝;左手举起,右手在身后碰左脚跟;右手举起,左手碰右脚跟;左手向前,右腿向后伸展;右手向前,左腿向后伸展。

2左右配合的体育训练:如游泳,左右手轮流拍球,左右脚配合踢球。

3左右配合的艺术训练:如弹钢琴或演奏其它乐器;左右配合的舞蹈学习等。

4左右配合的创意训练:如左手摸右耳朵,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左手拍节奏,右手表现旋律等。

二、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训练:

1边说词边做动作:如站、蹲、跳、跑,说一个词,做一个动作,动作可以夸张一点,说词用的是左脑,做动作用的是右脑。

2边唱歌边表演:如“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个没有尾巴,一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一边唱,一边编动作来表演,歌曲的旋律是抽象的,表演的动作是具体的,两者结合就需要左右脑的配合。

3边讲故事边扮演:比如,从前有一个人长得好高、好高、好高,他有一个朋友长得好矮、好矮、好矮,矮先生叫高先生:“喂!上面的高先生,你好吗?”高先生也叫矮先生:“喂!下面的矮先生,你好吗?”矮先生摘下帽子说:“再见!我的朋友。”高先生也摘下帽子说:“再见!再见!”一边讲故事,一边用一些很夸张的动作来表演。讲故事用的是左脑,动作表演用的是右脑。

4边听音乐边画画:比如听《两只老虎》的歌曲,边听边用画来表现这首歌曲。听歌曲用的是左脑,画画用的是右脑。

第6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一、以活动促思维训练

李白坚先生说:“写作教学应着力于文章生成前的思维激发和情感激荡。”而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孩子主动动脑,进入思考的状态。为了让孩子学会思考,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1.在活动中训练观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考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这种形象思维优势,用声音、触觉、色彩、气味等极大地刺激孩子的感官细胞,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和细节,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训练孩子写活动场面的短文时,在没有布置任何写作任务的情况下,我组织孩子们利用活动课在操场上放风筝。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带着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风筝进校园,大家在比较与议论中无意识地培养了观察的兴趣。带着憧憬,孩子们投入了盼望已久的放风筝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孩子关注风筝的高度,有的孩子虚心求教放风筝的方法,有的孩子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定位……活动后,我再让孩子们思考放风筝的过程,通过无意与有意观察的结合、动态与定格观察的结合等多层次的观察活动,让孩子们经历唤起表象、更新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2.在活动中培养设计能力

把游戏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写,是当今语文教学界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活动的设计本身是一种思维过程,我们必须引导孩子注意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如写《玩玩具》时,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不倒翁有哪些玩法?”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摇着玩,有的说压着玩,有的说转着玩……“玩着玩着,你们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描绘充满童真的想象,有的说像开心果,有的说像小傻瓜,有的说像神奇的木偶人……孩子们沉浸在无限的幻想中。“现在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同组小朋友一起玩,看谁玩的方法多,玩的秩序好。”一声令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取出玩具,讨论玩法。孩子们明确活动规则后自主设计玩法,不仅使自己的活动设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兴趣,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写作的准备工作。

二、以活动激感

习作需要激情,“情动”才能“辞发”。许多孩子因为没有激情,没有体验,没有材料,写作时不能将习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果我们能敏感地捕捉教育的契机,就能让孩子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既体验到过程,又能迎来美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还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释放激情,找回自信。一天,上课铃响后不久,我正准备上阅读课,突然一只小鸟闯了进来,所有的孩子都被小鸟吸引住了。我立刻停止讲课,让孩子们观察惊慌失措的想逃走的小鸟。孩子们的心被跌跌撞撞、懵懵懂懂的可爱的小鸟吸引着,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最后随着孩子们的一声惊叫,鸟儿重重地撞到了玻璃窗上,掉落在地。我怜惜地把晕死的小鸟捧在手心,孩子们关切的目光停留在了我的手上。此时的我,从孩子们的眼神、动作中感受到了他们对鸟儿的关心。他们的真情被激发了。于是我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说说鸟儿的活动,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以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起他们思维的震荡,把他们再次推入情境之中,在简短的回忆中感知、领悟、想象,在活动与引导的基础上构思文章。这样,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活动过程中的看、听、说、思、写融合在了一起,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童真童趣的文章来。

三、以活动促个性表达

有思维训练作基础,浓厚的作文兴趣为条件,教师还要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及时捕捉灵感,随时记录,迅速形成文字,训练孩子良好的表达习惯。如在“画鼻子”的活动中,一个孩子上台后迟疑了好久,还是把鼻子画到了娃娃的眼睛上,教室里马上乐开了锅。台下的孩子赶紧写下刚才的场景,有的写添鼻子的男孩的动作、心理活动,有的写台下同学的神态、语言……之后,我让孩子们再梳理整个活动,写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充满真情实感。

当然,更多时候,我们可以在活动后,针对习作训练的重点进行指导,教给他们表达的方法,开放个性的表达空间,引导他们抓住动作把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的心情。有了教师的这些指导,孩子们有了表达的欲望,文字虽然幼稚,但流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切体验。

第7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小学阶段,孩子们往往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数学生都踊跃举手发言,当老师提问到某个学生时,其他学生的情况犹如霜打的茄子,立刻就变得无所事事,也不认真听讲了……这样的课堂活跃有了,质量如何呢,可想而知。所以,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更是孩子们应该学会的。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专心、耐心、细心、虚心、用心。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还不够,在教学中我仔细观察,及时强化,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

二、说的训练――乐于表达,培养学生大胆自信的能力

数学语言有四大特点:一是简练;二是严密;三是精确;四是理想化。学生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才能构建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在课堂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做但不会说,有的学生明明意会得很好,但说出来却词不达意,没法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培养学生乐于用数学语言表达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首先培养学生乐说,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然后交给学生说的方法,如训练学生把问题表述完整,训练学生把事件说得有条理等。经过这样有步骤的训练,孩子们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问题,从而乐于表达。

三、读的训练――认真审题,培养严谨细心的能力

审题是解问题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几乎时时处处都要涉及到审题。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认知水平、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原因,加上有些孩子的粗心大意,导致解题错误的比比皆是。因此,在训练学生进行计算题目时,我要求首先找出题目中的加减乘除,然后筛选里面包含的括号,最后想一想能否用简单做法,老师要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训练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我要求孩子们首先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然后针对题目,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完成这三步后,再列出算式计算通过审题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帮助培养起学生认真严谨的能力。

四、思的训练――善于反思,培养学生敏捷灵活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为思之始,思为学之进。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8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针对于目前就我们所调查的问题和对美术教育的优势分析,幼儿美术的教育中90%是不可教的,只有10%是可教育的。玛利亚・蒙特梭利最早在1907年提出了“环境教育法”,她认为“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其实,现行的环境教育法在我们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是最具可行性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培养了美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创造美的技法训练。

1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不可教性

我们的家长拿着孩子满篇“乱画”的作品让专家点评时,一般专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有灵气”。而有时家长把自认为很“整齐、很干净”画得很好的画拿去让专家点评时,专家却说“很匠气”。什么是“灵气”?”什么是“匠气”?其实“灵气”是孩子个性的显露,孩子激情的碰撞,孩子认知的表达,是心中的力量在纸上得到了张扬。而孩子的“匠气”是指孩子注重了技法的表达,内容的再现,是一种匠人的“手艺”显露。这种“匠气”,正是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大杀手。不管孩子有多大,他都有自已的见解和意识。这种见解和意识是别人教不了的,只能在教学活中去有意识地去保护这种“见解与意识”,让其扩大化。这就是“灵气”。这种“灵气”在世界上只有自已具有,独一无二的。

孩子的造力不可教:创造力,不等于模仿力。对于孩子来说,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对未来的负责。美术中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养成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方式的养成,主要是靠美术工作者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训练方式。比如:一节美术课,老师让孩子们在河滩上捡自已喜欢的卵石,最后把你捡的卵石进行描述“它像什么”。这样以卵石为切入口,提供孩子更宽广的创作空间,让孩子的想象力飞得更远。假如反过来,让孩子们在河滩上捡像鱼一样的卵石,看似未变的课题,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后者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给予了定势,让思维只能在一个点上而没有散发。所以,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是受老师对孩子思维方式训练的结果。

孩子的审美不可教:如果有一天,孩子把天空染成了血红,把太阳画成了深绿,或许你会大惊,孩子们为什么违背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其实,你犯了一种错误,儿童画的美丽是在于孩子心灵的反映而并不是自然的写实。所以,好的儿童画创作者他所亲身感受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的生活体验是那样的纯朴无暇的。孩子的审美,是对生活的体验,成人的审美是对生活的经验。关在教室中的孩子是画不出感动天地的佳作,进入生活中的孩子会完成泣鬼神的好画。所以,孩子审美的培养全在生活的感知力和发现力,是不可当技法传授的。

2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可教性

说到“不可教”,好像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是“自我行为”的一种游戏,其实不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还是有很多是可教的,只不过在“教学”的比重中占的比较少。这种可教性是很依附建立在孩子共性的基础上的。也可这样说,幼儿美术教育中共性的东西可以引导进行传授,个性的东西需要进行保护,扩大并予以张扬,是不可传授的。

孩子的协作构建可以教:在很多美术活动中,有些时候需要的是协作。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个体劳动”,有时也需要 “集体劳动”, 因为这种集体活动更好的让孩子在协作中达到思想交流,能彼此得到借鉴,所以在这种协作中老师可以因人而宜进行有利的引导,达到协作高效的目的。同时在“个体”任务的完成中,老师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思维的情况下给予引导和建议。孩子的协作构建主要培养孩子利用集体的智慧达到自己思维训练的目的。

孩子的后期技法可以教:根据孩子在前期美术操练活动中的“个体”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帮助他在后期作品效果上适当的进行技法传授,但不得改变孩子作画的初衷。

由此,根据现行的“生本”教学理念,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分析和调查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专业教师不等于专业教学,好教师要观念先行,用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方法。遵循幼儿美术培养的是社会型人才,是孩子思维训练的一种手段,是孩子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的规律。不是单一的技法传授。只注重技法,不尊重孩子认知是不可取的。

(2)幼儿美术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反应和对事物认知的表达,因此,美术课只不过是孩子生活体验和认知结果的展现。要上好美术课就得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认知。

第9篇:高中孩子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一、精细课堂,全面渗透语文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有意识地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知识,扩展儿童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丰富语言,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为今后的学习有意识地铺垫、渗透,有意识地积累,增强了学习的后劲。

语文教学的课堂渗透可以粗略地分为知识渗透、语言材料渗透、语文心理素质渗透几个方面。知识渗透包括语文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渗透;语言材料渗透,如词语的扩展,精彩句段的收集评析,语言的积累――背古诗、课外阅读、精彩句段落的仿写等,以丰富学生语言为其目的。语文心理素质渗透是语文训练的重要内容,具体地讲包括:

1.观察能力的训练要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程。课程标准把“发展观察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每个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中都列有专条。一年级提出“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二年级提出“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三年级进一步提出“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四年级要求“初步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五年级“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六年级要求“观察事物注意抓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目前,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注意进行了观察训练,阅读教学中观察训练还是薄弱环节,阅读教学中要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要创造观察情境,利用图片、挂图、幻灯、课件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把观察训练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程。

2.思维能力和训练具有核心的地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训练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脱离思维的语言训练必然是一堆死的语言材料,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教学实践中,死记硬背,强模、硬仿、机械抄写,训练缺乏思维的积极参与,课堂缺乏应有的思维力度,这是广泛存在的,也是影响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阅读理解的第一步是在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明确课文写什么。

第二步,从课文内容到语言文字,即具体化,看作者是如何为表达内容而优化词句的。首先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内容还原;接着品味词句,体会内容是如何通过优化的词句表达的;最后总结,总结学法,总结课文。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训练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思维的发动,思维的参与,把语言训练建立在坚实的思维基础上。

3.渗透想象力训练。想象是人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想象力强的学生,读课文、写作文时似乎是听到、看到、摸到事实一样,和课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丰富的想象力对语文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阅读课文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再造还原,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生活实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课文空白处,往往有深意,无声处胜有声。如《穷人》一课,桑娜抱回孩子以后怎样呢?本来生活又穷又苦,又抱回两个孩子,怎样的命运等待她呢?发挥创造想象,训练学生创造想象力。

4.渗透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寓于语文学习之中,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传授学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获取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培养独立学习能力首先要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下功夫,让学生同意学习,愿意学习,自觉地钻研学习,培养语文兴趣和自学的习惯。其次要传授一套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再次要加大课堂教学中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二、环境感染,语文生活化

环境指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堂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绿化、卫生);精神文化(特有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行政、党、团、工会等组织机构及其学校师生共同具有的价值观、道德观;校风传统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校训、校歌、校服、国旗升降仪式、少先队仪、标语、名人语录、名人挂像和塑像,校园文物);方式文化(橱窗、板报、读报栏、图书阅览室、校园广播);群体文化(文艺演出、晚会、歌唱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知识讲座等,春游,各类兴趣组织,校内体育活动)。校园文化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濡染着学生,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要用积极健康的内容占领学生的精神文明阵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渗透语文,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用,自觉地将语文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养成记日记、写随笔;说话、辩论、听广播、看电视、纠正错误都可以用到语文;社会的各个方面,热点新闻、生活事件、市场经济……都可以成为评论、记叙的对象,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语文,让语文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小处着眼,语言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