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美术欣赏的方法精选(九篇)

美术欣赏的方法

第1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欣赏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直观感受的

感性层面,而应丰富其方法和形式,并尝试拓宽美术欣赏的渠道和空间。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欣赏 审美 著名社会艺术家豪泽曾经这样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欣赏是复杂的审美思维活动,其价值是任何艺术技巧的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课也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在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欣赏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直观感受的感性层面,而应丰富其方法和形式,并尝试拓宽美术欣赏的渠道和空间。如何提高欣赏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从而实现欣赏教学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善欣赏的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年龄,选择的教材有趣而实用

让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有兴趣,有了欣赏的激情,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让学生欣赏的作品应贴近他们的生活,没有距离感,才会让他们乐于接受。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的名作欣赏,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池塘》、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毕加索的和马蒂斯的线描图等名家作品,这些作品经典传世,艺术造诣高超,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课题或技法而备,直面题旨,对于提高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对绘画技巧的指导至关重要。三是同龄的学生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天真童趣,是儿童真实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让学生觉得亲切,就在身边发生,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类别的欣赏,如雕塑、剪纸、拼贴、编织、印染、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具有奇妙的想象、精细的制作,是课堂内容的延伸与扩充,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扩展学生的思维。合理地安排欣赏的内容决定着一堂课教学的成败。如苏少版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十五课《线条的魅力》一课,本来教材中的范画就少,学生已经看熟,早已没有新鲜感,更何况,书本中的范画儿童味不足,时代感也不强,在备课中,我补充了一些充满童趣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线描画,还有漫画大师的线描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欣赏,学生感受到很强的吸引力、新鲜感,学生欣赏的兴趣就有了,既然兴趣有了,还怕不爱学吗?再选择一些以线为主的雕塑、手工艺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延伸课题的内容。

在选择欣赏作品时,我有意选一些同龄学生的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欣赏后,就会有比一比,赶超他人的想法。再加上适时的鼓励和点拨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学生的学习热情真的被调动起来。如:苏少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四课《套色纸版画》,我特意选了几张优秀的同龄学生的套色纸版画。欣赏时,学生们发出了感叹:画得太好了。要让学生明白:既然有人能画得这么好,你也能做得很好。再用范画欣赏来教习画法技巧,知道了方法,学生跃跃欲试。当展示作品时,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一点也不输给旁人,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自信。

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好欣赏对象可以说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二、欣赏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这一点更为适用,学生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又非常喜欢绘画。这些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良好契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参观、游览、调查、研究、表演、展示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六册第十一课《吉祥图案》,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举办的“民间剪纸艺术展”。在参观过程中领略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题材的多样以及其吉祥的寓意。通过欣赏,激起学生探寻的欲望,再布置学生收集研究身边的剪纸作品,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走访民间艺人,自发学习剪纸的技法,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及图片,最后俨然成了“剪纸小博士”。再如: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六册第二十二课《满族皇陵的装饰图案》,再精彩的讲授也比不上一次难忘的游览深刻,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沈阳故宫和清皇陵,在游览过程中让学生采集故宫和皇陵的装饰图案,认真听取导游的讲解,做好详细的记录,最后在课堂上互相欣赏、学习。这节课同学们都感受到深刻的教育,打开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由此可见,突破欣赏单调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欣赏内容,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可以提高欣赏的教学质量。

三、欣赏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参与、畅所欲言,展示学生的个性。

以往的欣赏课中,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成容器,不由分说地往里塞,不论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沉沉,没有学习效率。其实,美术教学,主要是形象思维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美术欣赏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能让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遐想,每个人的想象又不尽相同。正是这种发散思维的遐想,才有利于主题的深入和扩展,加深对欣赏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而且这种感受、想象、理解是不可替代的,必须由学生切身感受,由心而发。如何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人,畅所欲言得到个性的展示呢?

首先,在备课时就要摆正师生关系,明确学习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观念。

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学生参与欣赏教学的学习。如:苏少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六课《石头中的生命》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组织学生欣赏、讨论、质疑、思考,学生在这些教学流程中,逐渐理解了石雕中的蕴含的价值,懂得了石雕的艺术形式,明确了石雕的类别等雕塑知识。而教师要做的仅是提出一个大问题:通过石雕欣赏,你想了解哪些知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当然,要注意的是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讨论时,必须要有问题可论,学生都按自己的实际想法来论,就能自觉积极地参与。

第2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情感思维体验法;互动交流谈话法;感受美;鉴赏美

一、教学方法的探究

1.关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者操作体系。其中既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还包括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

学方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选用合理的、优良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正确的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2.教学无定法

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美术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就随之改变,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判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或者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的优或者不优。美国学者G.O罗格就认为“成功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所有良好的教学均是情境性的,因视学生的不同而异”。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探究

1.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多年对美术教育的不断探究,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学习并非一种单纯的学习形式。它涉及到创造美术形式的能力,培养将美术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2.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问题

长期以来,美术教师都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但遗憾的是在我们实际的课堂中,教师缺乏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学生听讲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甚至形成一讲到底的“满堂灌”“一言堂”。可想而知,学生一则对欣赏课毫无兴趣,二则学生的语言必然匮乏,面对艺术品,要么无话可说,要么用“喜欢、好看、漂亮”几个词涵盖各种复杂的感受。语言到此为止,只停留在简单的判断上,对作品的主题、背景、文化、历史等方面均没有做出反映,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掌握。

三、观摩课例,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新方法

1.课堂实录

如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中,教师首先选用《英雄》中的插曲,让学生在听觉的角度去感受一下气势雄宏的宏大气势,并以一句平和的日常语言:“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让学生谈自己的听觉感受,孩子自然而然就说出了“宏伟”、“浩大”、“壮观”等场面描述性的词语,而非教师直接告知。这种切身的感受,较之前苦口婆心地讲几分钟更让学生易于接受且长时间印象深刻。

课堂第二环节,教师出具了一个秦俑的头像(仿制品),让孩子们用手触摸,触觉神经告诉每一个接触艺术品的孩子,它的雕刻是多么地细致入微、传神入画。这就为后面教师分析讲解秦俑的写实性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课堂的重点欣赏部分,师生的欣赏语言更是超向专业化、感情化。如在欣赏秦俑的发式、动作、表情时,教师引导“官于兵的差异在什么地方呢?”“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这些类似闲聊的语言,让孩子们的语言文字一下子都打开了:“将军俑表情沉稳”、“士卒俑都会穿有精美的盔甲”、“跪身俑的神情很专注”、“这个俑它的眼神似乎陷入了沉思,战事之余,他也许是在想念他远方的亲人”、“军吏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止不住的学生发言,很专业、很人性化、很让人羡慕!“想不想体会一下他们的状态?”师进一步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做秦俑的四种动作,进一步感受、体会各种秦俑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秦朝时高超的写实技法。“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一次整体的欣赏”,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秦陵,深化学生的感受。“这些都是劳动人们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面对它,我们应该怎么样?”教师的引导。“我们应该好的保它”“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它反映了我们国家辉煌的一段历史”“我们应该珍爱它,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我们应该让它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分享我们的喜悦。”又是一番充满爱心、充满童真的“会”。

本节美术欣赏课中切实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分析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发表个人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充满儿童欣赏的趣味性。

2.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究

(1)情感思维体验法。怎样才能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发挥情感思维的作用呢?从教学实录可以看出,教师主要从以情感受、以情体验、以情评价三方面去操作。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以《英雄》中的插曲,让学生从听觉的角度去感受宏大的气势,并让学生谈自己的听觉感受,自己表达感受;课堂第二环节,出具了一个秦俑的头像(仿制品),让孩子们用手触摸,触觉神经让学生感受此件雕刻是多么地细致入微、传神入画;在课堂的重点欣赏部分,教师的语言引导“官于兵的差异在什么地方呢?“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心灵的体验,换位反思;“想不想体会一下他们的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做秦俑的四种动作,进一步感受、体会各种秦俑之间的差异,通过模仿,运动神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雄宏的宏大气势。

(2)互动交流谈话法。互动交流谈话法的优点在于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小学美术欣赏课,要上的受学生欢迎,除了要让学生前期预习(如查资料等途径了解作品、解释作品主题、历史背景、探讨画家透过作品所要表达的观念),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多接触视听媒体,把视觉感受、艺术语言、日常语言,通过多层次的信息传递。

第3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西方美术作品 美术史 美术评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34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一直是美术教学的难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没有一定西方文化语境下,学生很难理解风格迥异流派众多的西方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不是简单的自我评述判断,这需要建立在对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批评、美学的理论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美术创作是一种实践活动,是美术家创作的过程和技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美术家的创作:任何创作都处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学生自己的创作也不例外。美术史是以介绍美术的风格流派的特征及变迁、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为主。学习西方美术史可以帮助学生搞清美术风格和流派发展变化并加深对艺术活动的复杂性的认识。美术评论是一项专业的谈论和解释评论美术作品的方式。美术评论可以帮助学生不带有个人偏见正确的理解美术作品,有利于学生根据文化和时代做出正确的评判。本文所说美学是指审美经验与艺术评价的批判性反思。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的理解力和综合的审美欣赏水平。

1 美术作品的描述

描述是形象的叙述,是作品的认识和解释。

从美术评论角度:区分作品的门类,是绘画作品还是雕塑作品;区分作品的题材,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它的使用的材料是什么,是油画颜料还是金属材料等;鉴别美术作品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技术方面观察并给予评价,比如美术作品是运用了厚涂法还是薄涂法。

从美术史的角度:陈述美术作品的尺寸;找出形成美术作品的历史环境;美术作品的时空背景;美术家的个人传记;作品的符号隐喻等等。符号学可以告诉我们图像有特定的含义,比如在基督教中,蒲公英代表不幸。

以达芬奇《蒙娜丽莎》为例,请考虑以下问题:这幅画主题是什么?原作的尺寸有多大,现存何处?作者何时何地创作的?使用的是什么材料?作品的前景、中景,分别描绘了什么?人物的姿态和表情是怎样的?光源在哪里?所使用的颜色与自然本色相同吗?是否有空间感,是写实作品还是非写实作品等等?

2 美术作品的分析

分析就是把作品分解成部分,把复杂分解成简单的要素来研究一种思维方式。

从美术评论角度:分析是超过描述的,是更进一步来寻找作品形成的原因。具体指美术作品的要素和规则,它们包括色彩、线条、形、肌理、明暗关系和空间,以及均衡、比例、运动、节奏等。

从美术史角度:比较不同美术家的作品,找出区分不同流派的最重要的方法。

具体以梵高的《星空》为例,请考虑以下问题:这幅画是否完整?美术家是怎样运用颜色、形、线条、肌理?作品是否让人产生运动的幻觉?作品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是否夸大了生活的真实性?作品的焦点在哪?美术家怎样运用了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这些旋涡形状的线条是否在引导我们的视觉视线?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是否还能找出使用同样方法的美术家等等?

3 美术作品的说明

说明是为了探讨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以及艺术家透过美术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思想。

从美术评论角度:美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唤起了观者的心理状态的反应,这种心理状态回应往往是观者的回忆、情感、价值观在起作用。比如观者面对的同一幅作品会有不同的情感感受。另外,不同的题材也会对观者的情感产生影响,比如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会激发观者的爱国情感。美术作品的色彩、形、线条、肌理等元素也会引起观者的独特的感觉。

从美术史角度:根据美术家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来理解作品。例如,中国学生想要理解西班牙画家戈雅的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感染力,就需要了解戈雅所经历的社会和政治动荡社会背景对戈雅本人影响以及对艺术的影响。另外,美术家的传记、心理分析以及美术家在作品中所使用的形象符号在当时文化中的特殊意义等,也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以蒙克的《呐喊》为例,理解他的作品时要思考这些问题:画面传达了什么样气氛?画面中的人物的是什么样的情绪?画面的色彩是否有特定的意义?旋涡形的线条给人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光线的戏剧化的夸张是为了说明什么?人物的形象是否有象征的意义,象征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影响了此件作品的创作?艺术家在创作此作品时感情是否受到什么事件的影响?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人物的呐喊与宇宙人生有何关系?

4 美术作品的判断

判断就是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从美术批评角度:判断艺术家作品运用了什么风格,是具象派和写实主义、抽象派、表现主义或情感主义、超现实主义,还是几种风格并用?

从美术史角度:需要进一步探索美术的内容、历史背景、符号的含义和创作的原因等因素等。

具体评论美术作品时要考虑以下问题:美术作品的创作目的什么?采用了什么风格的?美术家兴趣是否在于表达情感?美术家是否侧重于线条、形状和颜色的排列的表现方法?这幅作品是怎样影响其他艺术家的?当时的环境和事件怎样影响这幅作品的?美术家的生活和个性又是怎样影响作品的?此画在媒介和技巧上有何贡献,又是受何种风格的影响?如果将美术作品的色调由冷色变成暖色,这幅画又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概念,感觉和理念是否象征了美术家的本身或当时的文化?

最后要说的是,美学更富有理论的色彩,一般为高中生阶段提供的课程。在初中阶段则要求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运用美学的辩证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哲理性的追问。

参考文献:

[1]多纳德・赫伯霍兹,芭芭拉・赫伯霍兹.美国初等教育美术教师培训教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第4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 美术欣赏课; 有效性; 方法

幼儿天生活泼、浪漫并充满好奇心,对于一些图画或艺术工艺有着单纯的遐想,大多数幼儿都热衷于上美术欣赏课,因为通过绘画或者美术欣赏,他们能够享受视觉盛宴,在形象的世界里感受图画的色彩美、形象美。

一、精心准备、科学导入

一个好的开端才能带来高效的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一个精彩、有趣的开场白,让所有幼儿都能够打起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幼儿年龄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且喜欢听故事、观实物,教师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课前结合幼儿要学习的内容,为其编造一个小故事,或者准备一些小实物,以此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画“水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将五颜六色的水果放在篮子里,搬到课堂上,然后一边向幼儿展示这些颜色各异的水果,一边引入正题,让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根据所展示的实物水果着色,比一比谁画得好,画得好的就有机会得到自己画中的水果……

通过这样的方法,幼儿自然地跟随教师的展示与讲解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状态,并在试吃水果的诱惑下,为教师呈现更完美的图画。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天生有好动爱玩的兴趣,学习中也是一样喜欢边玩边学,美术欣赏课本身就属于艺术欣赏,这自然为幼儿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师可以结合所要欣赏的内容,灵活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幼儿在玩乐中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到美术的美丽。

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多媒体工具如图片、影像资料等来激起幼儿的兴趣,为他们营造真实、形象的艺术情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欣赏“春景”美术艺术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春日的美丽,可以运用多媒体找寻一些春景图片或视频,配上动态的声音与图画,通过色彩、声音等渲染方式,使幼儿进入到对春色的向往中,把握他们投入的状态,来引入对课程的讲解,使他们切实获得美术艺术的熏陶,初步具备欣赏艺术的兴趣和能力。

三、联系生活,形象教学

幼儿年龄小,所接触与理解的事物都十分有限,但是他们对于基本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与理解,美术欣赏作为一门相对深奥、抽象的科目,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将其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化抽象为具体,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知识源于生活又能够被应用在生活中。

例如:有关“民间美术”的课程,就可以组织幼儿联系生活,搜集日常生活中各种艺术作品,如剪纸、捏泥人等,幼儿在这些有趣又生动的小游戏下,自然会自觉配合教师完成任务,课程的最后教师要将幼儿所完成的各种作品进行集中评价,将课堂学习内容融入其中,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

第5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欣赏式教学 现状 有效策略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是初中生发现自然、了解艺术、体验社会美的直接手段,是帮助学生积累美的知识、提升美的素养、加强美的修养,引导其热爱生活,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初中生学习各种文化课的同时要学好美术欣赏课,为培养美术意识、增强自身美术鉴赏力、提升美术素养、塑造良好人格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初中美术教师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现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才是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的新出路。

一、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践行现状

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性与创新性方面至关重要。美术欣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结合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发挥联想与想象理解美术作品的一种审美过程,美术欣赏具有个体性特征,不同审美个体具有相对不同的审美理解力,因人而异。目前美术欣赏教学在培养不同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美术欣赏课教学进程的拦路虎。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自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受应试教育考试压力的影响,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逐渐降低,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文化课成绩上,美术欣赏教学效率极低。二是教师不善于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水平。其中最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加强对美术欣赏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推动美术欣赏教学发展才是正道。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

受传统应试教育“唯考试独尊”的影响,很多初中美术教师不仅不注重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与开展,反而抱着“给文化课留出额外学习时间”,希望学生考上优质高中的悲悯心态,适时让出美术欣赏课,长此以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质量提高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美术欣赏教学实施对学生全面深刻理解美、提高艺术鉴赏力与综合审美素养等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质量,才能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营造温馨活跃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氛围

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氛围呆板、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因此,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营造温馨活跃的课堂氛围很有必要。教师应做到两点: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言行举止影响与感染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面带微笑为学生上课,用自己的热情驱散学生心灵的雾霾,帮学生跨越美术学习中的鸿沟,实现师生心理共融,使学生信任教师,主动与教师交流对话。通过此方式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兴趣,激发学生美术欣赏动机。二是教师通过多样化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如范画欣赏、投影运用、故事讲解、音乐配置等方式教学效果明显,可营造温馨和谐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氛围。

(三)丰富美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丰富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欣赏兴趣,促使美术欣赏教学高效化尤为重要。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用多样性教学方式感染与激励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如多媒体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故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鉴赏和实践鉴赏法等。在《古代山水画》欣赏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教学法加强学生对欣赏重、难点的理解与认识,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经典的古代山水画,通过实践鉴赏法鼓励学生对其进行临摹式鉴赏,从而不断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构建初中美术欣赏有效性课堂。

(四)美术欣赏教学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要求教师这样入手:一是充分发挥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欣赏经典、优秀美术作品时,学生不仅要对该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与艺术家情况进行了解,还要静静欣赏与领悟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通过实践欣赏实现与艺术家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对波提切利的作品《春》的实践欣赏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作品欣赏空间,学生通过静静欣赏这幅作品,在与波提切利的心灵碰撞中,归纳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寓意,提升学生学习信心。二是引入讨论赏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激励学生通过将审美感受分享给他人,并与之讨论的方式提升自身审美鉴赏力,从而提高美术欣赏效率。

综上所述,鉴于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在学生成长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作为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应基于美术欣赏教学现状,不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引入多样化美术欣赏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欣赏、愉快学习的过程中悄然提升对美的理解、辨别与鉴赏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良好人格塑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谦.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好家长,2014,51:198.

第6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兴趣;创造性思维;基本知识与规律;文化情景

美术欣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是欣赏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包括从艺术形象到审美形象的再创造。美术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的活动,必然对欣赏者提出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和欣赏能力。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力、想象力,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的手段。学生通过欣赏,能够获得美的感受,可以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呢?

一、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正确培养学生学习与欣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欣赏的内部动力。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或一味地让学生去欣赏图片,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其欣赏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结合和被欣赏作品相关的理论知识,用最简单的理论知识来向学生论述,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够听得明白。同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和作品相关的故事情节穿插其中,使作品能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吸引住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作品,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了,慢慢地欣赏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讲课的个人魅力也是抓住学生兴趣的一方面,这就需要教师个人不断去研究,挖掘新的方法和故事,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中,往往是教师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角度对作品进行讲解和评述,而不去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导致最后教师只是讲完了自己对作品的欣赏,而学生能不能理解教师却不知道。在欣赏中,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而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教师可以在欣赏过程中,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刺激和挖掘自身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欣赏作品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角度和理解来主动地讲解作品,并且对于学生讲解的内容,教师应加以引导,不能学生刚一讲解就加以否定,这会打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使其不再愿意参与到欣赏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能够运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创造性地以欣赏者的角度来解释作品、欣赏作品。教师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认真备课,对于课堂内容要精心设计,采用新颖的方法教学,使美术欣赏过程由教师被动地欣赏作品的过程转变成学生自己积极创作的过程。每个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观察作品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教师不可以由于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与看法,就将其抹杀,教师要接纳和鼓励不同见解的学生,使其能够大胆地去想象和理解,这能够使学生慢慢地形成创作性思维,并敢于讲解给全体学生听。教师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更多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去。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应该教给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欣赏作品的创造性思维,不要过于追求结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使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陶醉其中,发挥联想,进行美术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其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与规律

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美术史常识和一般的美术理论知识,不同的美术种类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性,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去欣赏,才能获得审美感受。如欣赏工艺美术,除了注意它的审美特性,还要注意它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方面的审美性。由于美术各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我们必须掌握熟悉这些美术知识,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

四、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欣赏者掌握较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7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欣赏教学;审美水平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加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的作用

1.欣赏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程度

美术作品的表达形式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绘画,也有雕塑、版画、雕刻、书法、印章等多种表达形式,而即便是绘画作品,也有着不同的种类风格,国画与油画、抽象派与印象派、工笔画与浮世绘……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在欣赏上各有侧重点,只有掌握了恰当的欣赏方式,才能够体会到美术作品中的美感,并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因此,在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加强欣赏教学,令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从而对美术这门学科建立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进行学习水墨画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从水墨画的创作思想、造型要求、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水墨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一个完整而明确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将水墨画与西方的油画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美术作品在创作理念与欣赏方法上的不同,在加深学生对水墨画的理解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掌握了欣赏水墨画与欣赏西方绘画作品的窍门,进而提高的学生的欣赏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欣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部分人习惯性的认为贴近现实、逼真的表现出现实生活的作品,才是优秀的美术作品,实际上这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误读。加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对美术作品的正确认识,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避免对美术作品的误解。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的添加一些课本之外的美术作品,如毕加索、高更、达利等人的绘画,让学生了解不同于写实、写意作品的绘画风格,使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绘画,加强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并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欣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欣赏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之外,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美术作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名家名作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积累了一定审美知识后,便会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特点和创作风格,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而在经过美术作品的熏陶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并能够从审美的角度的分辨生活中的善恶与美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如何加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

1.教师要准确的把握欣赏教学的重点

在进行欣赏教学之前,教师应当认真仔细的对教材进行研究,准确的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找到欣赏教学的侧重点,以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正确的掌握欣赏的角度和欣赏的技巧。同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把握好作品的题材内容,选择在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并抓住作品最突出的美点,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作品间美点的不同。

实际上,欣赏教学也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重新解读,因此,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应单纯的进行讲解,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学生自行思考,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可以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水品的快速提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美术的欣赏教学实际上注重的是欣赏着主观的体验,学生对一副作品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解读,而学生的直觉又会受到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因此,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留出预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下时间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式,积累一定的审美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迅速准确的把握作品的内涵,找到作品的欣赏角度和欣赏技巧。在对一副作品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适当的提出问题,例如,这幅作品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它的感情基调是怎的?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

无论是美术欣赏教学的课堂,还是其他学科的课堂,只是单纯的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很难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因此,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将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美术欣赏教学巧妙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播放短片的方式来代替自己的讲解,或者将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结合起来,以幻灯片的方式进行介绍,并在教学内容中穿插和美术作品相关的故事、介绍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另外,让学生通过临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失为一种巧妙地教学方法。

总结

采用合理的方法加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促进学生艺术表现力和鉴赏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令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晓东.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实践[J].甘肃教育,2011,(8)

[2]余俊.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J].新课程学习,2011,(4)

第8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美术;欣赏;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46-01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美丽的,儿童也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美的享受、美的冲击,他们更渴望去创造美、去表达美的喜悦。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顺应他们对美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给小朋友创造一片美的天空,激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美的遐想。

一、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的特点

1、色彩感受到重视。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实际需要制定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从而使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从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了解到,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更能受到小学生的喜欢。美术作品中色彩与其他因素相比更能直观的被学生接受,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更愿意将一些带有红花、绿叶、蓝天、白云等事物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起到很好的吸引学生的作用。事实也证明,绝大部分小学生画出来的都是一些色彩艳丽的作品。

2、注重细节,缺乏全局意识。通过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绝大部分只注重对某些小细节的欣赏,而忽略作品的整体,缺乏全局意识。他们关注的部分也只是自己喜欢的。例如,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风筝》,可以想象,绝大部分学生会集中关注风筝的颜色和花纹,而不会关注全局,即风筝整体和陪衬物。在小学生的眼中,美术作品的主要欣赏部分就是其色彩和花纹等,而非作品本身。

3、习惯对自身生活做出联系。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看到的作品进行联系。比如,都市中的小学生通常想到耸立的高楼、纷繁的街道、色彩艳丽的服装店与夜晚城市璀璨的灯光等等。而农村的学生则会更加喜欢蓝天白云、碧野青葱、小桥流水这样的景象。这种欣赏特点因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而迥异,但都是天性使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个人特点有区别教学。

二、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地方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更不用说美术欣赏课了。而且美术教师理论水平普遍存在着缺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美术欣赏课模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这些现状大致有以下几种:

其一,美术欣赏课不被重视,语、数、外等主课业挤占了美术欣赏课的空间。当前,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十分沉重,语、数、外老师为了教学质量,挤占了大量美术课的时间。在小学美术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而由于美术欣赏课被占据,使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得不到满足,时间长了兴趣也随之而减少。

其二,美术教师的配备是制约美术欣赏课发展的“瓶颈”。美术欣赏课应由接受过高等或中等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担任。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尽管有的教师是专业毕业,但由于对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其学习期间对理论理解的偏差或偏科现象使他并未真正具备一个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表达方式。因此直接影响了欣赏活动教学,所以美术教师必须“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四、结语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对美向往和渴望。

参考文献:

第9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 美术欣赏 措施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

(一)美术欣赏所处的阶段

我国美术欣赏课开设较晚,从事美术理论的学者也相对较少,大多数学习美术的人都选择了绘画等实用性美术,从而使美术欣赏的发展相对落后。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动,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地与国外先进的艺术相碰撞、沟通,我国的美术欣赏已提到了日程,但在很多高中学校,美术欣赏课程的开设仍处于普及阶段。

(二)学生、家长、社会对美术欣赏课的重视不够

自2003年美术欣赏课被纳入到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以来,虽然从体制上让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认知。很多学生认为美术欣赏课很重要,但与高考有关的课程相比却不如后者更加实际,他们有的认为美术欣赏只是一门副课,不需要学习;有些老师和家长也一味追求孩子在语文、数学、外语方面的成绩,对美术欣赏课程的重视无从谈起。

二、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意义

(一)陶冶人的情感

教育者在教育方面的口号是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和智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两者又互为个体,同为整体。德育和智育在道德规范和知识体系两者之间虽各成一体,但彼此又相互作用,就如理性与情感,同等重要。作为美育的美术欣赏教学,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更有利于培养人的感情。

(二)发展主体性

美术欣赏课是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性的、直观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使个体获得审美的愉悦感。这种审美的愉悦不是外在强给予个人的,而是其个体自身从内而外的一种心灵体会。通过美术欣赏,我们可以自由地感受美的存在,不需要外力的强迫与诱惑,因为审美的需要都会使自身的能动性参与到其中,因此,不管是在欣赏还是在创作中,只要个人具有主体意识,其审美活动都可以更好地进行。

(三)培养人的个性

作为美育的美术欣赏课,可以发展人在审美等方面的个性。通过美术欣赏课,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个性。人只是一个客观存在,活生生的、感性的。理性的寻求都是以抽象为特征,更具有普遍性和确定性。在个体审美的过程中,人可以获得独特感受,并将其展示出来的,形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性。笔者认为,美术欣赏不追求观念的同一和确定,具有独特性,才是美术欣赏的真正价值所在。

三、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品评

在很多美术欣赏课中,教师的讲授方式过于专业和单调会使课堂氛围越来越枯燥,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得少,这样学生不仅不能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美,反而会觉得乏味、疲惫。学生没有精神,缺乏兴趣,何谈欣赏?学生的自主性取决于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欣赏与品评,是美术欣赏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很多美术作品,课本上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背景阐述或者内容剖析,完全通过学生自己去感悟,老师如果把作品展现出来,仅仅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解释和欣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听着也觉得非常抽象,不容易理解,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时换个角度,教师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介绍有关这幅作品的故事和趣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致。如在欣赏《达芬奇的晚餐》这幅作品时,老师应先介绍作品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然后分析其艺术性,学生们被带入到情境中,那么情节会自动引导他们去关注情节冲突,深入其境去欣赏,这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比较法教学

美术欣赏教学中,比较法教学是一种很实用、很有效的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风格流派、艺术种类、文化背景及不同艺术家之间的比较,都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作品。这种比较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更直观。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地、在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中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知识理论,使理论形象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以教师的传授、学生的练习和巩固为主,这种以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理性的知识太多,感性的材料少,且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多媒体教学显得越发重要,它用立体的、动态的、全面的、连续的方法贯穿于整个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形成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清楚的画面,因此不会失去兴趣。美术欣赏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应该适当加些背景音乐的衬托,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做到听觉与视觉结合、情景交融。

结语

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需要多方的努力,更需要学生与家长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里感受美、享受美,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何媛媛.浅析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教与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7).

[2]程锋立.论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J].教研论坛,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