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

第1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邢瑞峰(1987-),男,汉族,山西古交人,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12级研究生,专业:运动人体科学

1.前言

随着大众体育的高速发展,以参与性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活动迅速普及开来,并且得到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如何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正迫切成为社会的现实需要。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休闲体育工作者的“摇篮”,直接关系到我国休闲体育发展以及休闲体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对已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进行资料分析,指引我国培养的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朝着一流水平方向发展,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高校未来设立休闲体育专业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2.我国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2.1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发展,体育改革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等是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基础。我国高校制定的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是一个方向,同时也结合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校的实际情况而确定。

2.1.1培养目标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休闲体育人才观在高校的集中,体现了休闲人才培养的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指明了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方向;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也是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活动得以发生的基本依据和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休闲体育人的问题,明确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有质量的基本前提。

通过各高校培养方案可以看出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掌握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较强的休闲体育实践能力,有项目专长,且能把握休闲体育活动规律和洞察休闲体育市场变化,能从事休闲体育指导与服务、经营与管理、策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2.1.2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安排,每一学年都有不同的要达成的目标。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部分学校允许学习期限为3-8年。大部分学校第一学年针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第二学年针对学生的专项学习,第三学年提高阶段,而第四学年则进入实习阶段。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毕业时符合学位条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2我国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

高校的课程,就其设置的层次来说,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公共基础课、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就其对专业的适应性来说,还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按课程内容,分为理论课与技术课;按修学的要求,又可以分为通识教育课、选修课与必修课。这都是由各院系实际情况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课程设置主要是一种“知识本位”的课程结构,它表现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休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要的不单单是教练型人员。而是综合型的休闲专业人才。为使休闲产业得到更加快速稳定发展,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休闲体育课程设置发展趋势从重技术轻理论到以理论与技术课并重、以及将来可能的重理论而轻技术发展。

2.2.1公共基础课

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1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之外,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的开设另外的课程。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公共基础课基本在9-13门。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军事理论等。

高校都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军事理论、运动心理学、休闲体育导论、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健康教育等。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休闲体育导论、基本运动技能、教育学、大学生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语文(应用写作)、体育科研方法、国防教育、体育运动概论等课程中的某些课程。如杭州师范大学通识课学分为31,学时数为566。而成都体育学院通识课学分为50,学时数为784。可见,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通识课学分与学时是存在差异较大,从而显现出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看法也不一致,还没有形成一种合力。

大部分学校通识课的开展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这一内容。也有些高校在通识教育中就将技能课罗列在内。这就使得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界限不清,把握不好轻重。

2.2.2学科(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专业课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2休闲体育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课和技术课。在高校中都开设的理论课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损伤与防治。开设休闲体育学的高校有6所。开设教育学的有成都体育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休闲体育产品设计与开发是常州大学的特色课程。而成都体育学院的攀岩基础、拓展运动基础、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是他们独有的。在我国休闲体育专业还没有形成一股合力,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方向。

2.2.3专业课选修课程

由于地域特色不同,经济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等原因,每个学校的选修课安排不同。每个学校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别,每个学校的理论选修课、技术课安排几乎都有不同的课程,这说明在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类别多,面向社会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不同,技术不同,就业方向也不同。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经营管理类课程,如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体育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能洞悉市场变化、从事休闲体育经营管理、市场设计等。

3.小结与建议

3.1小结

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通识和专业课没有合理安排。有些学校通识课学时占的比例大,那么就会压缩专业课的学时安排。

2.专业课没有突出的重点。大部分的学校安排的课程不能很好的开班,往往会因为学生的选择而受到限制。

3.课程不能很好的执行培养目标。课程是对培养目标的体现,而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不足以实现培养目标,主观安排不合理,客观上场地设施问题,师资问题也普遍存在。

3.2建议

我国休闲体育专业课应根据地域特点通过合理科学设置专业课程,要做到既有基本素质又有专门技能,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体育场地、设施及专业教师的现状。(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课题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自筹项目(2012-2014TYWHG056)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90-297.

第2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现状;对策研究

一、当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

1、体闲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当下,我国的高校休闲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的情况。纵观高校的体育课程,都偏向于一些竞技型的体育教育教育,对于休闲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要知道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合理地设置体育课程,对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拍样越来越多的体育人才、提高教育的质量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偏向于竞技课程,即使有部分高校的体育设置了休闲体育课程。但是在其设置的休闲体育的相关专业中,基本上都是以体育旅游为主,对诸如休闲与运动操作、休闲与运动背景以及运动管理与推广等休闲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寥寥无几,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缺乏了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学科性质。

2、体闲体育教育硬件设施不足

总的来说,休闲体育对高校的教育硬件设施的要求比较高,但是休闲体育对体育硬件设施的要求与竞技体育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不同与差别。由于当下高校的体育课程都以竞技体育为主,因此相应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还都是按照竞技体育的要求来进行的。休闲体育教学所谓的场地、器材和设备比较匮乏,对于一些非体育类的高校来说,其休闲体育的硬件设置尤为缺乏。一方面进行休闲体育教学的必备的器材,陈旧落后,严重落后于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进行休闲体育教学所必备的场地,也因为各大高校的争相扩招而无“立锥之地”,有些高校所具备的体育教育的器材与场地甚至都不能满足普通体育教学的需要,更谈不上休闲体育教学了。休闲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不足,主要的问题是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够,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项专门针对于体育休闲教育教学的投资计划,这是影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提高当下高校休闲体育教学的对策

在当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都倡导素质教育与众生教育并举,在抓好竞技性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体育教育教学的娱乐性与休闲性,而且当下追求休闲的运动方式已然成为了一股热潮。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高校要进行体育教育的改革,逐步将休闲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去,促进大学生身体和智力的协调发展,为此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下两点:

1、重视休闲体育,推进体育场馆的管理与建设

针对当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场地与器材的缺乏,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重视休闲体育教育,加大投资,推进体育场馆与教育器材的管理与建设。要知道器材与场地是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条件,场地的规模与类型、运行情况等都会影响高校进行休闲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增加体育经费支出,加强学校体育硬件环境的建设,在高校具体结合自身休闲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配合以现有的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管理情况,合理统筹,科学布局。增加与休闲体育相配套的体育场馆与运动器材的建设,提高体育馆的利用数量与质量,尽可能地挖掘体育场地与运动器材的潜力,满足大学生的休闲体育需求。

2、构建高校休闲体育课程体系

所谓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通过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和教学比赛等形式,可以再教学环境下进行的体育内容的总和。当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想将休闲体育纳入到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去,应该坚持从技术与理论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地构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与喜好。

在休闲体育的理论构件方面,休闲体育的教学内容要符合身心和谐、自由放松的体育教学理念,休闲体育教师应该向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讲解休闲体育的概念、发展渊源、当下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等等,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休闲体育观念,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在休闲体育的技术构件方面,首先要坚持在身体活动技术内容以及休闲理念的指导下,易以学生自身的体验为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体育项目中体验到休闲体育的乐趣;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形式多样地设置休闲体育课程,使得学生的可选择性更加丰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而愉快地感受休闲体育所独有的体育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改革当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高校休闲体育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与精神情操,丰富在校学生的生活内容等方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祥财,《普通高校中开展休闲体育教育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6):

[2]刘宇文,《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休闲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第3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本文基于休闲限制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处于不同体育休闲阶段女大学生的休闲限制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限制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自身限制、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结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因素模型。

关键词 院休闲限制理论;女大学生;限制模型

在现在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因素更值得我们关注。虽然我们现在积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是在体育课堂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这一理念来更好的促进女大学生体育休闲的参与呢?李启迪通过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程理念的归纳与分析中认为要想真正的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必须尊重学生自然属性与身体活动的社会属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等。[1]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要求,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的650 名女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650份,回收595 份,其中有效问卷有559 份,有效率是86%。

1.2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本文基于福德等休闲制约,邱雅君的发展体育休闲行为的理论框架,将女大学生体育休闲行为的发展过程分为5 个阶段:前凝神阶段,凝神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2]制约各类体育休闲参与的制约因素包括:自身限制、人际制约、结构制约、经验限制等方面[3]。并采用其编制的体育休闲限制问卷进行调查,其中KMO 为0.804,显著性为0.000,可以做因素分析,Cronbach 系数琢值为0.813,说明数据比较可靠,可以进行分析。

2 概念的界定

体育休闲约束是指影响个人偏好进行休闲选择,休闲体验和休闲决策的过程,且不会引起不想参与休闲,或减少参与休闲活动动机的因素,属于一种内部控制机制。[4]根据以上的定义我们认为,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是指影响女大学生主体体育休闲偏好的形成,从而致使其不愿意或减少参与休闲活动的全部要素及作用于内部的限制因素。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样本总量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的人中有111 人处于前意向阶段(占19.9%),78 人处于意向准备阶段(占14%),103 人处于准备阶段(占18.4%),有249 人处于行动阶段(占44.5%),而保持阶段只有18 人(占3.2%)。从样本的情况中我们发现,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的情况不容乐观。

3.2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研究

3.2.1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各限制因素的方差分析

表1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各限制因素的描述统计

从表1 可以看出各限制因素在不同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的表现各不相同。在第一阶段,人际限制因素表现的最为突出,其次是自身限制因素,体验限制因素,最后是结构限制因素。在第二阶段,最为突出的限制因素也是人际限制因素,其次为自身限制阶段,体验限制因素,最后是结构限制因素。在第三阶段,也是自身限制因素表现的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因素、体验限制、结构限制。在第四阶段,自身限制因素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结构限制。在第五阶段,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自身限制,其次是体验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结构限制因素。最后通过对个限制因素总体进行分析发现:自身限制因素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因素,体验限制因素和结构限制因素。

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各个限制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限制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最高的是自身限制因素和人际限制因素,其次是体验限制和结构限制因素,这说明限制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的因素是自身因素,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对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行为进行引导,减小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促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实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每个发展阶段不同的限制因素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了比较确定女大学生体育休闲行为阻碍因素的影响力排序,总结出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因素模型(图1)(自身限制、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结构限制)。

4 总结

影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女大学生其性别和身份的特殊性,因而很有必要对限制其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总结女大学生不同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的限制因素特征:处于前意向阶段的女大学生最大的限制因素是人际限制和体验限制因素;处于意向阶段的女大学生人际限制和自身限制是其最大的限制因素;处于准备、行动和保持阶段的女大学生人际限制是其最大的限制因素。总体来说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参与限制因素最大的是自身限制因素,其次是人际、体验和结构。只有掌握了个体休闲限制的特点我们才能够对其进行很好的引导,更好的促进女大学生体育休闲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启迪,邵伟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体育科学.2014,3:15-23.

[2]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研究—一个假设性理论框架[J].体育科学.2008,28(1).

第4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在校生 休闲能力 休闲教育

马克思提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增加休闲时间。他指出“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一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并指出“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没有闲暇便不利于个人身心发展。实际上,对于广大在校生来说,充分利用这些休息时间,可以很好的完善自我,因此,在校生休闲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学校教育任务之一。

休闲能力的内涵和作用

所谓休闲能力,是指在闲暇时间内主动、积极地建构休闲生活、安排生活规划、全面发展自己提升自我价值的能力。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休闲能力需要全面整合学生的情感、智力、心理、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自我价值的领域,并形成个性化的生活品位。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因此,培养我国在校生良好的休闲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拥有良好的休闲能力对学生个体来说,有利于自身个性发展、知识结构的完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陶冶其良好的性情、保持身心健康、融入社会社会生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应当把休息看作是增进健康和体力,而且也是促进精神力量的一种手段。从童年就培养积极休息的习惯。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

学生拥有良好的休闲能力对社会来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早在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能力的培养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这个中心原则指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他的创造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相反,如果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影响社会稳定”。

关于休闲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休闲”需要“能力”还是“技能”?有些研究将休闲当成一种技能来培养,提出“培养休闲技能”、“技能技巧是休闲的基础”等观点。这是值得探究的。如果把“休闲”这种素质按传统教育所用的培养动作技能的方式方法来培养,把“休闲”限制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动作训练中,将大大缩小“休闲”的内涵。从词源上看,休闲的英文leisure,源于法语,法语又源于希腊语skol,意为休闲和教育,即在闲暇时间通过娱乐而从中受益,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互促进,后又衍生出英语中的school“学校”。这说明,在本源意义上的休闲是“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而这种素质是不能用按部就班的技能技巧训练来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把休闲能力教育当成一种培养技能的教育,休闲需要“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技能”的培训。

休闲能力能教吗?有些教师会有疑问“学生的休闲能力怎么教出来呢”,还会向美国等国家学习“教”的经验,但往往是无功而返。其实,这些老师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假设,那就是休闲能力也是创造力的一种,创造力是不能教的。

休闲能力也不是进行几节简单的休闲理论课程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生存环境、实践活动以及所受的教育等综合作用影响而成。因此,休闲能力的培养需要调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来培养,尤其要调动学校课程以外的隐性因素。

休闲教育≠闲暇教育。休闲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休闲教育,因此有必要对休闲教育的概念进行梳理。国内研究学者将“休闲教育”和“闲暇教育”的概念混合使用,在表述上未作区分。从严格意义上讲,“闲暇教育”不完全等同于“休闲教育”,现将研究者界定的有影响力的两个概念引用如下:

所谓休闲教育,是指休闲学专家或休闲从业资深人员把从事休闲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传授给受教育者,使之转化为接受者个人精神财富的社会化过程。根据休闲教育的内容、对象以及目标的不同,休闲教育可以分为三大类:休闲理论与研究教育类;休闲产业经营管理及服务教育类;休闲活动教育类。而对闲暇教育国际上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之中。”

因此,闲暇教育只是休闲教育的一部分,属于休闲活动教育类。

我国在校生休闲能力的培养

对于休闲教育的发展,国内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这里再提出几项建设性的措施:

休闲能力培养需要从小抓起。闲暇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从小抓起。小学闲暇教育主要包括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开展各种课后兴趣班,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入相应班级,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一定的休闲能力。初高中闲暇教育主要以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更好的挖掘自身的兴趣和全面发展自身的素质为主,同时,学校开展大量的课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开阔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休闲能力。大学闲暇教育则辅助一定的休闲教育理论课,更好的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其更高层次的休闲能力。目前,我国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大多数仍停留在睡觉、闲谈、逛街等较低层次的休闲水平上,这与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基础抓起。

发挥学校隐性文化对休闲能力培养的作用。所谓隐性文化,就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无意识、无目的、无计划地产生影响的潜在的无形文化,如大学的宿舍文化、图书馆文化、校园网络文化以及社团学生会活动等。

第一,开展拓展性闲暇教育。学校可以以班级、院系为单位,开展大型主题竞赛活动。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按实际情况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由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更好的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以及相互影响的作用。竞赛活动要尽量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素质、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态度、价值观。每学期活动要以不同的主题交叉或轮流进行,如开展趣味运动会、百科知识竞赛、科研立项活动、服装设计活动、创造发明活动等。另外,在大学还可以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把专业学习延长到闲暇时间,进行一种研究、创造性活动。

第二,图书馆可以开展读书记名活动。读一本书后在图书首尾页上或电子留言薄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电子联

系方式,电子留言薄上还可以写上读后感,以便志同道合者可以互相交流沟通,发表见解提升自己,同时增加学校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第三,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学生宿舍教育意识,在宿舍日常管理中,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人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环境的自觉性,并形成一种良好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宿舍文化,让宿舍成为学生休息和休闲的好地方。鼓励宿舍成员在寝室举行读书活动、英语角活动、运动锻炼活动、聚会表演活动、主题谈话活动以及寝报设计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寝室期间的休闲能力。

第四,网络文化对在校生休闲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博客文化,校内网文化以及MSN全球通和适当的QQ聊天,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历,提高其文字表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很好的疏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加学生间交流接触的有效平台。

家长对学生休闲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大学前,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因此,家长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应该给予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跟朋友活动交流。当学生有学习欲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要求合理,家长最好尽量满足,并挖掘他们的真正兴趣所在。同时,家长要适时地引导学生的精神世界,一周选几个合适时间陪伴他们参加不同的休闲活动,满足他们探究的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这都将很好的培养他们的休闲能力。

另外,休闲能力的养成更需要个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主动地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主动构建自己的休闲生活,让自己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更让自己获得全面的发展。休闲能力的养成也需要校园及社会提供足够的免费休闲场所,让人人都有机会接触各种休闲娱乐设施、文化设施及健身设施等。总之,休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它需要教育、环境、社会实践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生成。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5-2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8-219页。

③[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09页。

④[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1页。

⑤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19-125页。

第5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国人本质的体现,也是我们作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精神表达层面的本质区别。茶文化和高校体育教学可有机融合,可从物质表象可以深入的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间减少而导致空余时间的增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导致的“亚健康”,这两个方面都是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下文以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与“茶”相关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1传统茶文化教育发展的条件与目的

1.1发展条件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一种处于特定时代产出文化形式,极具东方中华民族色彩,且旨求和谐清雅,基儒道,倚佛缘,奉道法,同时也与现阶段提出的健康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有关健康教育的概念初步形成,但至今仍未得到准确的定位。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健康教育的概念首次由美国的一所儿童健康机构提出,当时涉及高等教育的管理部门专门针对健康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高等是一切影响到个人、群体和社会有关的健康知识、方式和态度的经验整体。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文件中每年都有记录有关高等方面的理解:“健康教育与一般教育差不多,也是对人们知识、行为方式和态度的转变有关。”具体来说,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自身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使身心保持健康。我国众多学者也对高等教育的概念给予一定界定。比如,贾庆山等人在《高校学生高等教材》中对高等教育定义为是通过有组织、有结构、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地养成维持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减少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危险元素,防止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高等教育产生的效果作了分析。高等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人们建立健康观念、增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理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与认识,让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人身健康的影响,且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1.2发展目的

1.2.1使个人或群体维持身心健康;1.2.2促进人际交往和增进个人修养,引导和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1.2.3深刻人的高等思路与理念,维持良好的身心素质。笔者认为,良好的高校教育应该利用社会组织对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的社会教育活动,让人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强壮的体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质量。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2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2.1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指定学年目标应该说是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内容,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学生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对体育学习效果会产生积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内容明确指出,转变学生机械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形成的健康学习的意识,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措施。一般来说,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该生制定设置具体的、高水平的、且具有挑战性,但又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帮助共同设置短期的、易完成的目标。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和高校体育教材的特点,一步一步地引导高校学生指定适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并参照如下三方面依次展开:2.1.1高校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高校学生体育学习目标的类型可多样化,学生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不同时间内,用不同的方法和速度完成。因为指定或选择在实现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武术套路五步拳的学习”,总体目标是教师提出的掌握五步拳的动作要领。协调能力较差,对武术接触较少的学生,制定的目标就是基本步法和基本手型的掌握,能独立的完成单独的动作,适当降低要求;有些同学协调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基础,以协调流畅性为学习目标,要求动作到位、有力。2.1.2由老师牵头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学习资料由老师牵头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学习资料,如场地器材、书本、体育比赛、网络等。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时能合理利用体育资源进,培养学习兴趣,拓展视野,提高体育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肯定音乐个性化学习的特征,不能盲目地、一厢情愿地组织教学,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2.1.3设置具体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既可按照课时安排,又可按照学期安排,阶段并无约束。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程度、能力情况和适应性,确定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合理的安排时间,调整学习方法,选择学习内容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介绍教学计划、场地的应用与音乐器材等方面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具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由此在观念方面有所改观。

2.2教学策略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精华的一部分,深层次的挖掘中国传统茶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蕴含的精神。笔者认为,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策略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2.2.1引发高校学生的饮茶动机行为动机是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饮茶活动的前提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针对高校学生身心特点,提高高校学生在进行饮茶质量,适度改变饮茶价格,满足高校学生求实求廉的动机;还有针对高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可以通过社团组织,激励高校学生自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最后根据高校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好学的动机,学校可以适当的开发、引荐一些新兴体育活动形式,如越野田径、攀岩爬山等。2.2.2引导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休闲活动习惯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因长时间持续练习与巩固自然而然固定下来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休闲活动习惯则是特定情境刺激(如运动环境等)与个体之间经长期的练习和重复形成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若情境因素出现便可自动表现,即习惯成自然。引导高校学生养成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就会从有意识变成无意识的习惯方式。2.2.3改观高校学生的休闲饮茶态度改观高校学生休闲饮茶态度积极的意义重点在于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积极的饮茶态度。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的健康不仅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同时,改观高校学生的休闲饮茶态度也需高校学生对休闲饮茶的理解与认识,让他们通过休闲饮茶活动取得健康的生活方式。2.2.4增进高校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鼓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原始驱动力。倘若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他们便会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从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和积极情绪。体育兴趣是高校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基本之一,它影响着高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激情和强度。许多高校学生刚开始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兴趣很高,但缺乏休闲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往往是他们对休闲体育活动失去信心的重要一点。因此,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影响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休闲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说明我们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当然,也可以针对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寻求而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此一来,便可以真正让高校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2.2.5提高高校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高校体育老师作为“传道授业”的引导者,他们是组织高校体育教学的至关因素。高校体育老师同样也是高校学生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纽带。仅仅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是不够的,高校体育老师的自身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和品性将直接对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的思路造成影响。笔者认为,高校体育老师应该不断创新并自主完成如下几点要求:(1)不断扩宽掌握理论知识的阈值,时刻注意德性、修养的培育,并深谙当今社会主流体育项目和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方向;(2)面向高校学生,加大体育教学的宣传力度,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明确的体验观念;(3)汲取课余时间充分组织各项体育活动,让高校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进来;

3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一种处于特定时代产出文化形式,极具东方中华民族色彩,与现阶段高等教育理念可相互融合。高校的体育文化必然以校园为基础,以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不断丰富各项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而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则是将休闲体育内容正式引入,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作者:万绪鹏 牛健壮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论坛,2016(3):31-33.

[2]张旋,姜洪雷,孙立芹.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4):75-77.

[3]黄春雷,赵旭.茶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剖析[J].福建茶叶,2016(9):43-44.

第6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拟培养出适合我国东北的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结果与分析

2.1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WwW.133229.coM

2.3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第7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生;休闲;休闲文化;休闲教育 

 

根据2009年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各国高中生的前五大烦恼主要涉及学习、休闲、锻炼、交友 、消费、外貌等方面,中美高中生都认为休闲生活太单调是学习之外的最大烦恼。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受到社会经验、知识水平、艺术修养、组织能力、识别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开展休闲活动时,难免会表现得幼稚、不成熟,甚至发生偏差。而高中阶段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也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黄金时期,这就需要加强高中生休闲辅导和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休闲文化方兴未艾的今天,加强对高中生的休闲文化建设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休闲及休闲文化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认为休闲作为一个客体,需要三要素:一段时间、一项活动和一种心境。据此可将休闲的概念界定为: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一种自觉追求自我实现的生活状态、自由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是一个终身教育过程,它不是单纯地教学生怎么玩,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生的休闲实质是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根据自己的意愿,整合相关资源投身到休闲活动中,以满足需要、创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实现过程。而休闲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就必然产生休闲文化,因此,休闲文化被界定为:人们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创造和构建的生命状态和文化方式。当休闲与高中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就形成了高中生休闲文化。 

二、高中生休闲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休闲追求:低层性,缺乏发展性 

美国学者戈比认为,休闲活动包括放松、消遣、发展、创造、感觉超越五个层次,当代高中生休闲多以娱乐、寻求刺激、摆脱单调、消磨时间居多,还出现一定程度的消极休闲现象,如不切实际地追求高享受和攀比消费及沉迷网络等。同时高中生已会利用现代的工具作为休闲载体,但对如电脑、手机等的使用停留在放松娱乐功能中,很少挖掘其教育发展功能。可见,高中生的休闲追求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注重直觉体验,对休闲的认识表面化、世俗化,没有将休闲可提高生命质量的理性思考当成追求,缺乏发展性。 

(二)休闲内容:单调性,缺乏多元性 

当前高中生对自我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普遍低下,休闲的质量往往达不到提高生活质量和优化生存方式的标准。整个高中生群体的休闲活动内容虽然呈多样性,但是对每一个体而言,主要的和经常性的休闲活动变化不大,单一地重复着自己习惯的方式和内容,单调、乏味、从众。他们渴望丰富多元的休闲活动,但由于休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基本上处于盲目随意状态。小段的闲暇时间如周末他们用于低层休闲的放松消遣,而面对大段的时间如寒暑假却出现了“很无聊,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休闲迷惘”状态。 

(三)休闲状态: 封闭性,缺乏开放性 

休闲的本质在于解放人,需要一种开放的心境。在现实休闲生活中,高中生却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封闭性:首先,环境封闭,一般都是过着“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休闲活动几乎很少脱离家校圈子;其次,人际封闭,包括亲子封闭和同伴封闭,大部分学生与父母很少交流,也很少共同活动,同时他们渴望友谊渴望同伴,但是除了学校安排的集体活动外,自己很少主动组织群体活动,而是独来独往,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再次,休闲活动张力不足,他们选择的活动一般比较内敛、机械,对思维创造性和行动挑战性要求不高。 

(四)休闲体验:矛盾性,缺乏自由性 

休闲是在社会必要劳动之后需要获得的精神慰藉、愉悦与满足,而大部分高中生在休闲中无法全身心体验到自由感、愉悦感,处于内心需求与外力束缚并存的矛盾中。首先,经济制约,无法选择自己渴望的休闲活动,只能被动的根据自己的条件作出无奈选择; 其次,家长束缚,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父母仍然只追求高分,且休闲意识淡薄,担心孩子玩物丧志,因而休闲方式、时间等往往控制在家长手中,孩子自己缺乏自主选择权; 再次,自我压抑,很多学生不懂“休闲—学习—发展”的关系,不理解休闲的意义,无法体验到休闲应有的自由与享受,而是在休闲过程中心里牵挂着自己的任务和负担,甚至有时会因为休闲而产生愧疚感,降低自我休闲品质。 

三、高中生休闲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高中生休闲能力缺失 

休闲能力缺失是影响休闲质量的重要原因,导致缺失的原因是综合复杂的。 

首先,从宏观角度看,目前我国高中生接受正规系统的休闲知识教育的机会很少,整个国家的休闲文化建设也尚处于初始阶段,不具备良好的休闲氛围、正确的休闲意识、科学的休闲态度、健康的休闲习惯以及高效的休闲技能,从而制约着高中生休闲能力的提高。 

其次,从微观角度看,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高中生拥有较少的闲暇时间进行休闲体验,同时高中生经济依赖、家长约束以及从小到大养成的应试思维使得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十分有限,造成自主休闲能力不高,甚至因为休闲无力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出现内在心理障碍、人际障碍和结构性障碍等三种休闲障碍。 

(二)高中生休闲心理迷失 

高中生在休闲文化的创造和享受过程中,迷失了心理方向,受到不良心理倾向的影响。 

1.需要受挫心理。休闲是受强迫性情绪达到最小值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在自主选择和用心行动中最终达到的自我实现。高中生参加的活动常是学校安排或家长选择的,多带有强制性,很大程度上不是“我要开展的休闲”而是 “要我开展的休闲”,长此以往将导致他们需要心理受挫或者自然天性受压抑,无法用心休闲和发挥休闲功能,甚至出现负价值的休闲。 

本原则:第一,有益性,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能够不同程度地将身体放松和心理发展有机融合,实现良性循环,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情感心智的健全;第二,适度性,立足自身实际的精力、财力,统筹休闲与学习,休闲与消费的关系,适度休闲,劳逸结合,避免得不偿失;第三,科学性,要把握时代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学会辨别真伪,杜绝参加如封建迷信、邪教等不科学的休闲方式;第四,安全性,安全重于一切,是所有休闲活动选择的根本原则,除了充分考虑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还要考虑法律和规范保障的范围,才能在休闲中畅享愉悦与自由。 

(二)完善休闲载体建设,创建绿色休闲平台 

休闲载体包括休闲设施以及休闲产业服务。休闲设施的完善为高中生健康的休闲生活提供外部条件,同时,休闲文化的发展总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又会为文化主体更好享受文化提供可能。 

1.休闲设施完善化。高中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加强校园休闲设施的完善,为学生提供有文化气息的健康休闲场所,如:创建图书馆、校内绿色网吧、运动场、球场、游泳池、校内影院等,这样有利于满足学生闲暇时间的多元休闲需求,又可以预防高中生出入不良休闲场所。 

2.休闲产业文明化。高中生休闲需求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让高中生在休闲中得到产业文化的熏陶,要加强休闲产业的管理与引导,要求把休闲产业综合到休闲文化中去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提供标准化的休闲服务,创造充满人文气息的休闲产业文化,确保高中生休闲向健康文明方向发展。 

(三)加强多维休闲教育,提高自主休闲能力 

休闲是后天习得的能力,主要靠以下两大途径:一是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的休闲教育,二是自己的休闲实践、体验及自我教育。休闲教育需要落实“全员参与、全体受教、全面铺开、全程实施”的“四全教育”思想,才能发挥对学生休闲潜移默化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休闲能力。 

1.加强宣传,引导正确休闲观念。我国公众对休闲缺乏正确认识,很多人潜意识中常将“闲生是非”“玩物丧志”等与休闲相提并论。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先转变观念,科学地构建教育框架,将休闲教育纳入其中,并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媒介广泛地宣传,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正确理解“休闲”, 倡导健康向上、科学理性的校园、家庭和社会休闲文化,为学生长期接受正确的休闲教育提供可能。 

2.加强研究,丰富本土休闲理论。首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途径为高中教师提供休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休闲素养,并将休闲教育纳入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中去。其次,通过成立休闲研究协会,开展扎实的休闲研究工作,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从各个领域和角度,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休闲教育有机结合,以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展开休闲渗透,积累休闲教育素材,整理出有本土特色的高中生休闲教育理论,甚至编写休闲校本课程。 

3.开设课程,扎实休闲知识储备。建立休闲学科和开设休闲专业。把“休闲学”和“休闲心理学”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充分发挥课程所蕴涵的人文性和亲和力,休闲教育要对高中生知识、价值、态度和技能四个领域同时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休闲意识、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健康的休闲习惯、休闲伦理。特别要关注休闲创造教育,它能强调高中生个体表达的惟一性和活动的原创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开展活动,强化自我休闲教育。许多教育家指出,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休闲教育必须与德育、体育、智育和美育活动相结合,寻找契合点,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并通过增设学校社团,如太极拳协会、朗诵协会、读书协会等增加学生平等休闲的机会。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时期,他们可以根据的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或者在协会中自发组织活动,并在活动体验中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规范、自我适应逐渐达到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目标,休闲活动也构成了学生自我认知、生活认知、自我教育的桥梁。加强高中生的自我教育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需要。 

第8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体育休闲;经营方略?

体育休闲产业正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逐渐丰富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休闲已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是一种生活习惯,体育休闲产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然而,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冲击不容小视。各级政府和从事体育休闲产业的经营者应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的原则管理和经营体育休闲产业,在困难中求发展。正确认识体育休闲产业在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是政府应做的工作;按照市场规律经营体育休闲产业,促进产业自身发展是企业克服危、应对困难、长久发展的关键。?

一、体育休闲和体育休闲产业概念的界定?

当人们拥有了除工作和生活必须的时间之外的时间时,休闲活动便开始了。为了使自己的生存状态更加理想化,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内心自由的愿望,人们更多的选择了以体育作为休闲的方式。因为体育的特质能使人们的身心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但是对源于西方的“leisure sport”这种用于休闲的体育活动称谓仍然不能统一,甚至比较模糊。比如余暇体育,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多种活动的方式[1]。运动休闲是根据个人自由意愿与个人特定之参与目标,于课余时间之内主动且积极所从事的具有运动性质的活动,包括动态性与体能性的体育活动[2]。娱乐体育是从人们内心本体感受来定义的,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进行的一种娱乐性极强的身体活动,它既是一种对心理的娱乐,也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上不拘一格的多样性[3][4]。无论是健身休闲、体育休闲娱乐,还是运动休闲、娱乐体育无非是在休闲的前提下,在体育活动的范畴内所强调的重点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追究体育与休闲之间所谓的称谓概念,我们只需知道它们是“属种关系”,即休闲是体育休闲的属概念,而体育休闲是休闲的种概念即可[5]。因为,只有搞清这个关系体育休闲产业的从业者就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细致的市场定位与细分。这里仅从关乎体育与休闲关系的内质来定义上述那些称谓即:体育休闲。美国休闲教育家托马斯.古德尔说过“人人都会拥有空闲时间,但并非人人都能够拥有休闲。空闲时间是一种人人拥有并可以实现的观念,而休闲却并非是每个人都可以真正达到的人生状态,因为休闲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更是一种理想。空闲时间只是计算时间的一种方式,而休闲则涉及到存在状态和人类生存环境[6]。”因此体育休闲从精神状态的层面来阐述更能表现出它的价值。它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上,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自觉态度,积极主动的追求和享受体育活动乐趣的一种现代行为方式,人们在余暇时间里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身体锻炼,开展多种形式、多样内容的身体娱乐,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7]。?

体育产业是指围绕体育或由体育引出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一种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新产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8]。与其它产业相比,它具备其它产业共有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又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它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门类的特性,即体育产业更注重社会效益。因为归根结底,其产业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广大居民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振奋民族精神,实现社会个体健康全面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体育休闲产业则是关乎体育休闲活动,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体。?

二、体育休闲和体育休闲产业价值的认识?

价值判断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认识思维活动,是我们对刺激和影响感官的各种事情或物体是否产生兴趣、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思维,是否采取人体行为加以处置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价值定义为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9]。体育休闲的价值和体育休闲产业的价值反映在许多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贯通,互相融合。?

发展人的价值。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体育休闲是对自身 进行改造的最佳手段,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一方面,体育休闲实践是把人类自身作为明确的改造主体,具有主、客体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人们把身体运动作为对自身进行改造手段的同时,又追求身体运动本身对人的积极作用和美的价值,具有目的与手段的同一性。所以,它在促进人类自身的完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既是体育休闲的价值所在,也是休闲体育产业价值的根源。?

推动经济的价值。根据相关调查分析显示,当前我国体育休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的消费、参与体育运动的消费、观赏体育的消费这几个方面,并且都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部课题组报告,到2020年我国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多。由于我国人口总量还会继续增长,到2020年前后人口总数将突破15.18亿,这就意味着消费的人群在逐年增长,而有支付体育休闲消费能力的增长必然推动社会经济新的增长[10]。 ?

缓和社会矛盾的价值。在休闲生活方式上,人们历来对此存在着“积极”与“消极”两种态度。人们如果不用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内容来填充闲暇时间,就有可能出现“闲而生危”情形。我国社会工作者曾经对青少年犯罪率剧增的现象进行过研究,在对130名监狱在押青少年犯人调查结果显示,87%的犯罪活动都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这说明在闲暇时间里犯罪与青少年在闲暇中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有关[11]。而文明、科学、健康的体育休闲生活方式所追求的是一种健康、高级、崭新的现代生活目标,它是社会成员排遣精神压力、散发心中郁闷和发泄多余精力的一个安全释放口。?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据今年部分省市的统计调查数据表明显示,我国发达地区的体育休闲产业增加值已占到了当地gdp比重的0.7%至1%,体育休闲娱乐经营单位的规模与数量也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占到了当地从业人数的1%,总体水平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发展水平,与我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已初具规模[12]。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体育休闲产业的后备补给更加的充足,其总产值接近体育产业总产值的1/3,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本相同,已初成体系。体育休闲产业的兴起同时也带动了包括制造、建筑、建材、房地产、高新技术、旅游、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体育休闲产业的支柱力量的体育赛事和商业体育俱乐部,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他们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世界经济形式的各种变化,或多或少、或先或后总会对我国发生影响。中国承办一些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外赞助商纷纷退出了高额赞助的行列,如此一来,国内投资者对于体育赛事的投资热情也受到了影响。由于人们的收入减少了,因此购买赛事附加产品,诸如服装、纪念品等物品的购买力降低了;观看体育赛事的热情也降低了,票房也就减少了,观众的减少又直接影响赞助商的热情;随之而来的还有电视转播等问题。并且,北京奥运会后还有一系列大赛将要在国内各地陆续举办,这些大型赛事也都将面临着挑战,从而影响到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

四、我国体育休闲娱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金融危机让我国体育休闲的经济实体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是其总的势头是向前发展的。许多地区的体育休闲娱乐市场日渐红火起来,一些以提供健身娱乐市场管理咨询公司应运而生,并受到体育休闲娱乐场所经营者的真诚欢迎。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国家加大了推动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力度。我国在《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有关体育产业相关内容中提出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养体育市场的口号。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健康文明的体育消费,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保障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并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14]。?

各地政府努力打造符合本地特点的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如:河北打造环京津健身休闲圈。河北省有6座城市直接环绕京津,占了河北省城市半数以上。“环京津健身休闲圈”将对8个城市的资源进行整体开发,逐步形成一个集体育健身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状产业带,同时,它也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的组织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京津冀群众参与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需要,而且可以整合和开发河北体育产业,“环京津健身休闲圈”将在2010年初具规模,2015年走向成熟[15]。云南努力成为户外运动的聚集地。云南有着得天独厚户外运动的自然地理条件,无论是野营、登山、垂钓,还是蹦极、漂流、攀岩,它都是让人们走出水泥森林,步入自然森林的理想归宿。它无论是从健身性、观赏性,还是从娱乐性、竞技性来说,都是缓解现代人生活压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户外运动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必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哈尔滨努力打造冰雪体育特色品牌。由于哈尔滨一年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气温都在零度以下,适合发展滑冰、冰球、冰壶、滑雪等方面的特色体育休闲活动。 ?

从事体育休闲活动的经济实体纳入体育认证服务体系。为了保证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者的健康与安全,让更多的体育消费者享受优质服务,促使体育场所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持续发展,更是为了保证体育休闲娱乐产业在中国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2005年11月,我国第一家体育服务认证机构——北京华安联合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落户北京。由此可见加强体育健身服务市场的规范化,保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仅要靠政府政策的严格管理,社会力量也开始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该机构涉及到对于从事体育休闲娱乐经济实体设立的准入机制,监督机制,体育场所开放条件标准,体育场所等级划分标准,以及体育设施标准等。?

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当地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02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成功举办,给青海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着力点。自行车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休闲方式,目前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环湖赛虽然是一项专业赛事,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当地体育休闲项目的发展,比如登山、攀岩、徒步等。为此,青海省还建立了“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成为全国二十个全民健身著名景观之一[15]。冬季运动会。从1996年至今,滑雪运动在我国掀起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亚冬会之后,亚布力成为滑雪旅游的重点地区。第二次是2003年全国十冬会后,滑雪场和滑雪人数大量增加。第三次是2005年申办大冬会成功后,滑雪成为黑龙江省一项重要体育运动,滑雪者剧增。不难看出,每次热潮形成都是通过举办综合性国际、国内大赛推动形成的。迄今为止,我国每年滑雪人次已超过200万,并且随着第24界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于2009年2月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成功落下了帷幕,参与滑雪的人数还会增加。?

五、策略选择?

尽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带来的影响是暂时的,但从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从事体育休闲活动的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积极探索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运营规律。企业应该努力寻找提升自身的经营策略;政府部门应该纵观全局,采取积极的推动对策,发展体育休闲产业。?

找准市场定位。在全民健身的举国策略中,有些企业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其体育运营获利颇丰,而有些却门庭冷落。不难看出,体育作为一个舞台给投资者到来的收益差别是巨大的,准确的市场定位首当其冲。?

借助体育营销打造企业品牌。体育营销是企业打造自身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很多人把体育营销误认为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赞助行为,实际上体育赞助是企业在向公众推销一种健康向上、挑战自我的生活方式和态度[16]。要形成一个成熟的理念和比较畅通的推广渠道,使赞助事半功倍。简单的复制国外的明星加广告式的宣传推广 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病,体育明星的个人行为和运动成绩的不确定性会让企业形象沉浮不定。要充分借助体育领域中的核心资源(比如说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国奥委会共同倡导的环保理念)来打动消费者,以提升品牌形象。?

时刻关注体育体闲时尚的动态,努力开发体育休闲娱乐产品。从事体育休闲业的企业必须从生活和每次活动中体察到人们对体育休闲消费的需求,以及休闲消费倾向与休闲消费的变化。比如说2000年风靡全国各大城市的“蝎斗足球”,2006年各大院校兴起的“脚斗士”,还有近两年在全国流行的“娱乐篮球”,这些都是体育时尚前沿的标志性产品。由于参与这些活动的门槛低,所以在非常时期,它们也是很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优势项目。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开发登山、攀岩、穿越、潜水、滑翔、漂流、滑雪、骑马等户外体育休闲活动。如果自身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结成联盟,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发挥资金效益,使各种生产要素最优化的发挥作用。?

从体育休闲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提升体育产品的层次与服务质量。体育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有些体育休闲项目常常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说登山、徒步穿越、野外探险等一些危险性很大的项目,它们比其他休闲运动更强调专业性和功能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严密的组织,才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参与者的安全,也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因此对于这类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在经营、人员培训等方面,企业都应当做到专业化,只有这样这类项目才有发展的前景[17]。另外,要努力构建覆盖面广、社会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对体育消费的多种类、多元化需求。?

探索企业与高校体育的结合。我国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一些高等体育院校都开设有体育休闲专业,一些高校也成立了各种体育休闲俱乐部来培养锻炼学生。所以,从事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企业如果能与高校结缘,一定会在人员素质、业务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且也随之会带来相当可观的客户群。?

积极参与从业机构资质认证,提升企业影响力。在我国,虽然从事体育休闲娱乐业的企业很多,但都是国家通过质量监督抽查等方式检查强制性标准进行的,对检查中发现的或投诉渠道发现的不符合行为予以查处。而对于推荐性国家或行业标准,包括《体育场馆等级的划分》、《体育场馆设备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等不予理睬。其实,进行这种推荐性标准的认证,不仅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有利于体育场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还可有效地提高体育场所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亦可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和体育场所内部的监督管理,不断发现和获得体育场所服务做强做大的机会,从而提升企业在本行业的影响力。?

注重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配套产品的品牌效应。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配套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它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休闲参与者的安危,以及兴趣取向。因此,应该时刻关注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配套产品的品牌效应,保证其在功能性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体育赛事拉动应量力而行。体育赛事固然可以拉动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但是申办大赛一定要量力而行。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保障民生的任务很重,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应纳入重大项目管理。对计划要举办赛事进行论证,严格成本预算,使这些大赛既能保证质量、满足国内体育爱好者的需求,又不会因追求奢华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学习国外先进的休闲体育组织管理模式。澳大利亚被誉为体育休闲运动的天堂,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发达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澳大利亚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运作成功之处来源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在2000-2001年间,政府机构的73亿收入来自于休闲体育产业,这部分收入中的63%被用作与政府对于该产业的营运基金[18]。〖jp+1〗虽然金融危机让我国金融、地产、外贸等行业受挫不轻,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以每年将近9%的速度增长。所以,我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投资休闲体育产业。?

六、结论?

有专家预测,随着2015年的到来,许多国家将进入一个休闲时代。我国人口基数大,人们的体育休闲需求尚处于难以满足的状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能。虽然时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体育休闲产业的支撑力量遭受到一定的损失,但随着国家对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育休闲行产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的驾驭市场的能力日趋成熟,我国体育休闲产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并在经营中求得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刘一民.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3):57-62.?

[2]陈克宗.大学体育课程的体闲性[z],27.?

[3]王则珊.群众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162.?

[4]肖谋远.娱乐体育发展之趋势[j].西安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0(5):174.?

[5]周爱光.儒家休闲哲学与体育休闲观[j].体育科学,2008,28(11)?

[6]卢锋.娱乐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7]于涛.余暇体育?还是体闲体育?关于leisure sport概念和定义的批判[j].天津体院学报,2001,15(1):32-35.?

[8]张卫东,樊齐.对我国产业观的思考[j].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18-19.?

[9]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45.?

[10]吴小明.探析我国未来运动体闲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4(4):65.?

[11]许青生.试论闲暇体育与其教育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47.?

[12]扬青萍,霍照. 体育产业与经济增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6.?

[13]刘忠.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245.?

[14]马红玲.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8.?

[15]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189,192,201.?

[16]王和平.体育营销——打造中国市场新理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0.?

第9篇: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弱势群体 休闲体育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不断的扩招,高校中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大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肥胖、瘦弱、残障以及身体疾病或身体某部位损伤等原因,造成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较差。这一部分学生被称为“体质弱势群体”。目前,有针对性地研究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不多,因此,研究这一特殊的群体,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摆脱体质健康的困境,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不仅是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使命,更是全社会不容忽视的责任。在有关教育工作中,应仔细分析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具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干预和研究,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1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增长的原因分析

1.1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这里面不仅有学生自身的身体遗传因素、身体的发育和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问题,还有心理健康、抵御疾病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问题。如何促进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使他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这些问题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最关键的还是要归结到实实在在的教育,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体育健康教育、体育健康意识的培育等。

1.2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为他们有残疾而拒绝招收。同时教育部在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又规定了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岁”的一贯限制,从此任何人无论多大年龄无论婚否都可以进入大学进行学习。这些人文关怀的政策使众多残疾学生和大龄学生都能够进入大学,同时由于这部分人群的加入使高校无形中增加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人数。

2 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的特征表现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行为中表现出畏惧怕难、怕苦怕累,体育健康意识薄弱的特点,他们具有性格文静内向,精神紧张,不合群等特征。在体育课中表现出对体育不感兴趣,不爱运动,更不会主动积极接受体育健康教育,他们往往由于不爱运动,同时大多不喜欢表现自己,突出表现出胆怯和不自信,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性,甚至还流露出非常严重的自卑心态。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使得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而长期的不从事体育运动也使他们的体质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3 休闲体育活动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身心健康的研究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由于自身的弱势,其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应有别于正常的大学生,他们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要选择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而言,休闲体育娱乐运动不失为最佳的选择。大学生休闲体育娱乐活动的时间一般指除正常上课和自习以外的时间。休闲体育娱乐活动不仅是积极的休息、恢复体力的方式,也可从中增长知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健康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3.1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应建立正确的休闲体育理念

休闲体育是指在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人们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它是体育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体育的一种存在形态,是社会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由于性格倾向内向,因而他们常常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的特征。对此,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坚持休闲体育娱乐活动,也就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增进身体健康。正确的休闲体育娱乐理念认为:盲目的享受不会带来健康,积极而身心舒畅的娱乐才有利于健康,身体的娱乐更能促进健康的发展。

3.2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休闲体育娱乐项目、内容的选择

由于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避免从事身体剧烈对抗的运动而从事休闲的身体娱乐活动是他们所能做和适合的运动,同时,休闲的身体娱乐活动也能给他们带来身心欢乐和身体健康。最常见的可以选择的休闲体育娱乐项目和内容有:保健按摩、体育游戏、养生功、太极拳、体育健步走、健美练习、球类练习、休闲健身操、散步、休闲化的网球、休闲化的羽毛球、气排球、毽球、台球、飞镖、门球、趣味保龄球、体育游戏等。这些休闲体育娱乐项目的共同特点是集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参加这些运动可以使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内心的愉悦和洗礼,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很有益处。

3.3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休闲体育娱乐活动的组织方式

针对于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性格倾向内向,并且这些学生性格中带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的特点,休闲体育娱乐运动是学生在闲暇时间里自愿、自觉借助体育的活动形式而进行的休闲身体娱乐活动,这对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是非常合适的。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而言,仅靠自愿和自觉还是不够的,还要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还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尽量发扬集体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并在集体中强化和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高校可以成立各种休闲体育项目的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尽量把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吸收进来,由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集体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增强信心、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应该说,正确的健康观念的形成以及良好锻炼方式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要使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牢固树立健康锻炼的意识就必须要改变他们以往对体育健康锻炼认识上的偏见,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健身和健康观念。休闲体育娱乐活动是体育锻炼的基础,坚持休闲体育娱乐活动也就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绝大部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应避免从事身体剧烈对抗的运动,相对于其他竞技运动而言,从事休闲体育娱乐活动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休闲体育娱乐活动正是他们锻炼形式的最佳选择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孙荣会.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2]刘成,李秀华.对普通高校体弱、特形学生的体育教学[J].体育学刊,2001,(05).

[3]胡小明.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