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精选(九篇)

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

第1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战略;嘉兴;自主品牌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0-0102-03

[作者简介] 曹 垣,嘉兴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品牌营销。(浙江 嘉兴 314001)

一、嘉兴自主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嘉兴虽然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和企业,但在知名品牌数量、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方面,和浙江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册商标数量少,商标闲置现象严重。自主品牌的建设必须以商标的注册为基础,没有注册商标,也就没有著名、驰名商标等强势品牌。截止2005年底,嘉兴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6.8万个,累计注册商标10028件,平均每16个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数仅占全省21.76万件商标的4.6%。另外,在已经注册的商标中,被企业使用的数量较少,大量注册商标处于闲置的状态。

2.知名品牌匮乏,品牌价值低。截止2005年底,嘉兴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7件,仅占全省的5.04%、全国的0.75%;拥有的驰名商标仅1件,经商务部评定的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一件也没有。同时,嘉兴所拥有的知名品牌中,单个品牌的价值不高,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强势品牌更是缺乏。2006年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中,驰名商标“五芳斋”品牌价值仅为4.98亿元,远远低于浙江最大品牌雅戈尔的品牌价值(88.28亿元),更不用说和海尔这样的品牌相比了。

3.品牌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制造业品牌与农产品品牌、服务业品牌之间结构不合理。目前,嘉兴各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都相对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在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很低;另一方面,最终产品品牌与中间产品品牌之间结构不合理。除了“嘉民塑胶”、“荣泰”、“加西贝拉”等少数中间产品企业积极创牌外,嘉兴许多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中间产品企业仍默守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规,使得中间产品品牌数量偏少。

4.区域品牌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嘉兴区域块状经济发达,已经形成了纺织服装、皮革、木业、丝织业、羊毛衫、小家电等制造基地,生产规模大,在市场上拥有较大的份额。但由于不重视区域品牌的建设,企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现象屡禁不绝,致使一些企业不敢表明产地,或在上海、香港等地注册企业,打上海、香港产地的品牌。

5.品牌、文化和产品互为支撑的体系尚未形成。品牌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人们选择一种品牌,往往反映了他对某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认可。因此,为品牌注入文化、智慧和价值观是一个品牌能够长远认可的必须因素。但在嘉兴自主品牌建设过程中,没有给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品牌的人文气息不够浓厚,尚未形成品牌、文化和产品互为支撑的体系。

二、嘉兴自主品牌建设落后的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看,嘉兴自主品牌建设落后主要有如下原因:

1.自主品牌建设的政策环境不完善。表现在:第一,品牌建设战略规划不完善。品牌建设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科学的培育规划,才能引导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品牌争创规划,形成有效的培育工作机制,推进嘉兴品牌战略的实施。第二,政府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大,使得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难以解决,从而直接影响了品牌建设。第三,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嘉兴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品牌建设的政策,但由于人力、物力和体制的制约,使得这些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

2.自主品牌建设的竞争环境不完善。一方面,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侵犯知识产权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合法权益,挫伤了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产品虽然评上了名牌或著名商标,但其现实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并未名至实归。还有一些不规范的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了许多有名无实的评价,导致一些奖项鱼目混珠,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许多企业丧失了自主品牌建设的信心和积极性。

从企业来看,嘉兴自主品牌建设落后的原因:

1.缺乏品牌意识,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嘉兴企业界的经营理念和行为仍以产品经营为核心,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的理性认识上去。像“如果产品能卖得出去,要品牌没用;如果产品卖不出去,要品牌也没用。”“创牌要投入、推牌要投入、护牌还要投入,所以与其拿金钱去换名牌,不如直接拿产品去换金钱。”等观念一度在嘉兴企业界盛行。另外,在如何进行品牌建设方面,企业也存在很多误区。误区之一:做品牌就是做销量。只要销量上来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误区之二:商标等于品牌。一部分企业认为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后就成了品牌。误区之三:品牌是靠广告打出来的。只要加大广告投入,进行铺天盖地的媒体轰炸,就可以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一个品牌。

2.品牌法律保护意识薄弱。嘉兴不少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重创轻保,不善于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五芳斋”2004年6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嘉兴第一个全国知名品牌,但目前全国有关“五芳斋”商标的注册或申请记录达53件,而嘉兴“五芳斋”只拥有其中的28件。随着“五芳斋”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六芳斋”、“七芳斋”等李鬼们纷纷“上门认亲”,“玉芳斋”、“王芳斋”等赝品也偷偷打起了球,给消费者造成了混淆甚至误导。

3.品牌营销和管理水平低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战略缺失。目前嘉兴很多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尚未意识到品牌战略的意义,尚未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2)不注重品牌投资,在品牌设计、品牌包装、品牌维护、品牌创新等方面投入的人、物、财力严重不足。(3)重视品牌塑造,忽视品牌管理。嘉兴有些企业将品牌管理视同于商标法律方面的管理,还有些企业品牌管理机构不健全,不能保证品牌运营功能的正常发挥。

4.企业开展品牌建设的基础不牢固。表现在:(1)企业规模小,缺乏领军式的龙头企业。2004年,嘉兴市34个主要区域特色经济企业数合计为655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77家,占比2.7%。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4个区域经济中,销售收入在4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2家。(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2004年的普查结果显示,嘉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化学纤维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等五大行业中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24%、0.26%、0.70%、0.57%、0.01%,而发达国家企业这一比重至少在3%以上。2005年,嘉兴市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比例分别为6%、23%、71%,说明专利申请的基础薄弱,深度不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3)资本匮乏,融资难度大。2006年嘉兴市统计局调查显示,仅6.5%的企业觉得可以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在目前条件下嘉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投入机制,民间资本、风险资本不能顺利融入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4)人才缺乏。品牌建设需要一批具备品牌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外语、通晓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应当说这方面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嘉兴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嘉兴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模式及提出依据

结合嘉兴区域块状经济发达的现状,本文认为,嘉兴自主品牌建设应选择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即将品牌建设建立在具有鲜明分工与竞争协作关系的产业集群基础上,依靠产业集群效应形成区域品牌,同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以形成品牌簇群,进而提升区域品牌,依靠区域品牌与品牌簇群的整体竞争力占领国内外市场,促进嘉兴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1.理论依据。(1)产业集群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经由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企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适度竞争是该集群内单个企业与整个企业集群保持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所显现的区域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模式。因此,将品牌建设建立在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是当今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形式变化的必然选择。(2)“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发挥三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首先,从产业集群的聚集性和区域品牌的关系来看,两者互为促进。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发展会使当地产生优势产业群,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另一方面,区域品牌又会对产业集群形成强化作用,吸引更多的专业化供应商、专业人才、投资者、客户、研究机构等到集群区域内聚集,使集群区域成为吸引人才的热点、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重点、相关企业的聚集地。其次,从企业品牌创建和区域品牌提升来看,两者关系密切。企业是打造区域品牌的主体,在同一区域内,众多知名品牌必然构筑起一个知名的区域品牌。而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一旦建立,就会具有“晕轮效应”,区域内每个企业都会带上一个神秘美好的光环,企业建设品牌将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最后,产业集群和企业品牌也存在着互动效应。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起到品牌孵化器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形成,而企业品牌建设产生的品牌簇群又会大大提高产业集群区域的竞争力。

2.现实依据。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在同一区域大放异彩的经济现象成为“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力证。以温州鞋业的品牌建设为例,一方面制鞋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协调和管理机制,组成产、学、研联合,促进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打造优势产业群。虽然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规模的家族制企业,但经过明确的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形成了从牛皮交易、猪皮加工、合成革生产到鞋底、鞋材、鞋饰、鞋楦等密切相关的产业配套体系,聚集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另一方面,通过在康奈、奥康等一批龙头制鞋企业的带领下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温州制鞋业建立起了以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为标志的部级品牌第一梯队,并以这些优秀企业等形式为载体,积极培育第二、三梯队,形成了以康奈、奥康、红蜻蜓、东艺、吉尔达领航的行业品牌联合舰队,建立了较完善的品牌金字塔层级支撑体系,也使得温州鞋业这一区域品牌享誉海内外。嘉兴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至2003年底,嘉兴全市五县两区共有产业集群42个,年产值合计137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0%;从业人员64.2万人,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员总量的66%。温州鞋业的案例说明,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在同一空间集聚体内的成功发展既为嘉兴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提供了“示范”样板。同时也揭示了品牌的建设必须有强大的产业发展作基础,而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要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则必须通过品牌战略的带动来实现的发展规律。

四、推动嘉兴自主品牌建设战略模式实施的政策建议

1.加强对实施品牌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嘉兴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由市级相关政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行业协会(商会)、并吸引有关品牌研究机构组成,其职责是指导、协调、推进嘉兴品牌战略的实施工作。同时,各地区行业协会(商会)要在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区域品牌定位、设计、推广、信息传达和维持企业良性竞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和完善品牌战略规划。建议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学习国内外品牌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和完善品牌发展规划,并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在品牌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应考虑下面几个结合:一是制造业品牌与农产品、服务业品牌培育相结合;二是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培育相结合;三是最终产品品牌与中间产品品牌培育相结合;四是品牌国内拓展与品牌国际化相结合。各级政府还要根据品牌战略规划的要求,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1)自主创新战略。通过强化技术引进,推进柔性生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2)质量战略。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塑造质量文化,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通过产业集群的标准化建设、质量检测中心的建立以及对不合格商品的严厉打击,提升集群内企业的产品质量。(3)文化战略。文化战略一方面要求品牌要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区域文化、集群文化、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融合。

3.完善品牌建设的扶持政策。包括面向产业集群区域的政策和面向企业的政策。面向产业集群区域的政策主要有:①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通过构建快捷、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大区域通讯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等能源供应,为品牌建设提供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的保障。②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包括:重点扶持发展技术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几个关键中心,积极为集群和企业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会计、律师、融资、培训等社会化服务机构,着力构建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相关的公共网站;依托产业集群,建立专业化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和维权等。③开展区域营销,树立区域品牌形象。包括:统一进行区域品牌的广告宣传;组织博览会、贸易洽谈会、招商会;举办设计大赛等措施。面向企业的政策主要有:①加大财政政策扶持的力度。采取市场化的办法,推出一批发展自主品牌的先进典型,整合现行的扶持政策,并协调有关部门出台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措施给予支持。②制定科技政策。通过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③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特别是要通过建立企业家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培养出一批知名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家。④加强对企业的培训辅导。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品牌知识的专业培训和品牌战略专题论坛、经验交流会、咨询会等活动,提高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4.开展打假维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第一,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商标专用权保护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知名品牌的保护维权网,开通打假维权绿色通道。第二,加大对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坚持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第三,建立和实行信用公示制度,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第四,要加大对洋品牌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防止洋品牌“超国民待遇”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王仕卿.中外品牌比较及其对本土品牌培育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

第2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发展战略;品牌建设;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37-04

品牌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名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拥有品牌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该国家、地区或城市经济实力的象征。品牌的市场开拓力、资产内蓄力、资产扩张力、企业适应力和员工凝聚力,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发展牢靠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对于促进城市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本课题试就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举措与路径作一调研分析。

一、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的重大意义

所谓品牌强市战略,即将品牌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增加品牌数量、提升品牌质量为抓手,通过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等系统工程,形成“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与“品牌工业―品牌服务―品牌政务―品牌城市”两条相继相成的品牌链,从而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城市经营与发展战略。结合十堰实际,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一)是提升十堰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客观需要

十堰是典型的国家“三线”建设催生的“嵌入型”城市,因“东风车”而建,因“东风车”而兴,城区已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而辖区县市则仍都是“部级贫困县”。 长期以来制约十堰经济发展的有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产业结构单一、交通不便、城市发展空间不足 “四大瓶颈”。这就客观要求十堰市的跨越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提升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发展经验表明,产品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突破,是制造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法宝;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往往伴随有品牌的崛起,如韩国经济的腾飞,就离不开三星、现代、LG这些品牌企业的贡献。因此,十堰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应立足于增加品牌数量、提升品牌质量,利用品牌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二)是适宜十堰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区区位的战略选择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十堰市划归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十堰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区,担负着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和政治责任。这就客观要求十堰市必须正确处理好限制开发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与确保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长治久安、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品牌所具有的溢价功能,可以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获取最大的功效。因此,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努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获取最大最佳发展的方略,是适宜十堰功能定位和区位要求的战略抉择。

(三)是推动十堰政务品牌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力推手

产品品牌的集聚效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扩张,产业的扩张效应可以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需求则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提升则可带动政务品牌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以经济品牌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带动政务品牌建设,从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品牌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已被青岛市的“品牌兴市”战略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之一。青岛市是全国最早提出并实施“品牌兴市”战略的城市,该市《1984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拉开实施序幕,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2004年11月即被作为“一个随时都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当选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并且随着品牌战略的深入推进,品牌意识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文化以及社会诸多领域,由点到线至面全面发展、遍地开花,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优化了城市发展的软环境,更好落实了“执政为民”的要求,从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成功跨越。

二、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一)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具有一定的基础

一方面,东风公司当年是采用“聚宝盆”的方式,抽调全国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在十堰组建的,为十堰带进和储备了大量的先进设备、技术和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十堰市委、市政府近些年相继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推动了品牌建设,为全面形成品牌强市战略作了前置准备。2012年12月,十堰市政府印发了《十堰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立了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和产品的质量整体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发挥质量引领和辐射效应,促使十堰的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代表实体经济竞争力的质量指数和反映市场发育度的满意度指数位居全省前列的目标。2013年3月,十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商标培育、管理、运用和保护工作机制,注册商标总量进一步突破,商标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商标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的商标品牌的目标。2012年12月,十堰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验收,当年全市专利申请1 859 件,年平均增长24.14%,其中企业专利申请在总申请量中的比例超过70%,企业专利授权实施达90%。截止2015年8月,十堰市注册商标数量累计已达4 919 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3 件,湖北省著名商标70 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 件;装备制造业有“华昌达”、“佳恒”为代表,汽车及配件生产制造业有“驰田金钢”、“通达牌”、“神河汽车”、“隆昌汽配”、“荣泽车桥”为代表,现代农业有“武当道茶”、“龙王垭茶”为代表,生物药业有“房陵本草”、“武当医药”为代表。各业都呈现着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推行品牌强市战略奠定了基础。

(二)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具有政策叠加的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党的十明确提出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也是品牌强市战略的灵魂和核心,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增加品牌数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和保证品牌质量。品牌强市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目标一致性,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就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为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带来诸多政策机遇,是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最大的政策机遇。二是国家和湖北省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十堰市处于秦巴山区腹地,所辖县(市、区)皆纳入了国家秦巴山扶贫攻坚片区。国家和省对秦巴山片区的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生态资源补偿、帮扶等方面都予以了相应的倾斜扶持政策,为十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政策环境,也是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难得的政策机遇。三是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保护与补偿的政策机遇。十堰市境内的汉江水流域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利用国家对其的生态保护政策,可以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利用国家对其生态补偿的对口协作政策,专注引进京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可以加快增加品牌数量、提升品牌质量。这也是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的一个有利机遇。四是湖北省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政策机遇。2013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湖北省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进行系统谋划和部署,为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提供了政策依据、战略先导和实施环境。

三、十堰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的举措与路径

(一)整合相关战略和政策,制定统一的品牌强市战略

整合以往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的与品牌建设相关的战略和政策,如质量兴市战略、商标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等,制定统一的品牌强市战略,明确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工作任务、政策措施与组织领导,变政府主导、部门主推为政府主推、部门落实,加大战略推进力度,并将品牌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列入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开展效能监督,强化部门落实力度。

(二)明确发展重点,加快品牌培育和打造

根据十堰市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应紧紧围绕汽车、旅游、水电、医药、绿色食品五大产业,突出发展以下重点:一是提升发展制造业品牌。鼓励引导制造业企业依托科技进步,提升品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抢抓建设“百万量级汽车城”的机遇,引导和支持“东风板块”骨干企业和市属专用车企业、汽车总成企业、汽车装备和模具生产企业的商标发展,趁势培育一批全市知名、全省著名、全国驰名的商标群,把十堰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和国际知名的汽车生产基地;二是扶持发展农业品牌。引导推动农副产品品牌化经营,鼓励农户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商标整合,鼓励农业企业创牌经营,实现以商标为纽带的订单农业。挖掘传统农副土特产品发展潜力,突出本地特色,鼓励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三是壮大发展服务业品牌。鼓励服务企业注册并运用服务商标,创立服务品牌。支持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旅游、餐饮、食品加工、文化等支柱服务业商标品牌的发展。扶持发展广告、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品牌。依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以精品意识,深入挖掘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诗祖文化、女娲文化、七夕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文化名牌、名企、名品;四是培育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全力帮助出口商品企业在主要出口国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坚决杜绝和有效防止商标在国外被抢先注册。引导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值产品出口,推进国内商标向国际市场延伸。

(三)加强品牌知识宣传和创牌能力培训,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牌能力

坚持普及型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和形式,广泛宣传品牌知识,推介企业成功运用品牌战略取得效益提升的实例,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品牌策划和运作水平;常态化、针对性地组织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商标法律和商标知识的培训,开展品牌战略专题论坛等活动,为企业间交流经验、互享资源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品牌创建工作队伍。

(四)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提高企业品牌运用能力和水平

工商、质量监督、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在品牌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帮助企业做好商标的申报、保护与维权以及经营运作等工作;指导企业开展品牌策划,制定和完善品牌规划;引导企业采取商标权投资入股、质押融资、转让、许可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支持企业加大对商标宣传的投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巩固和提升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商标的美誉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积淀品牌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品牌的凝聚力;支持企业实施商标、商号一体化战略和商标授权许可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商标协会、各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推进闲置商标交易、商标许可经营活动,盘活闲置商标,提高商标的利用率;鼓励发展专业品牌评估机构,建立完善科学、规范、可信度高的品牌评估体系,促进品牌升值。

(五)加强品牌保护,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

切实落实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严厉打击与规范治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大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商标印制管理制度,落实商标印制管理责任制,强化对商标印制的监管;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区域合作、部门协调,积极探索保护商标专用权的长效机制,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保护体系;对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产品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商标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完善品牌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品牌发展激励机制

对商标注册,特别是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农产品商标、服务业商标、商标国际注册实行奖励或补贴,建立健全奖励或补贴制度,多样化地进行奖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与商标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银行机构开展商标权质押贷款业务;对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优先采购;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大对品牌战略实施的财政投入,积极扶持知名品牌企业做大做强。

(七)以经济品牌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带动政务品牌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在对品牌强市战略的认识和布局上,不将其视为仅是个经济发展战略,而将其作为一个全局战略。适应经济品牌建设的需要,不断跟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从而培育和打造出政务品牌,带动政务品牌建设,实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与“品牌工业―品牌服务―品牌政务―品牌城市”两条品牌链成功链接与跨越,推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Research on Shiyan City’s Brand Strategy

LI Gang

(The Party School of Shiy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Shiyan 442000,China)

第3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地方化战略(产品冠以不同的品牌名称,配方则因地制宜)主要针对品牌已拥有悠久的当地传统且产品中某些成份源于当地知名资源,瞄准特定的当地顾客群而设计。在我国有着数不胜数的当地品牌,后起的公司为了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也极力同那些曾经一度声明卓著、深入人心的品牌竞争。

2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同一品牌,同样产品)看起来似乎是可以追随的最高理想,因为它使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享有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产品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并冠以同一品牌在全球行销;制造过程的复杂度、管理的复杂度以及市场推广的费用被降至最低点。然而实际上,此战略被有效使用的假设前提是,产品所有的诱人因素被谨慎地综合起来,而顾客的喜好也是全球无一例外的惊人一致——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很小。因此,这一战略在使用时需三思而行——只有当公司依据可靠的国际市场调研分析,确认其生产的产品是针对一项全球性的需求因而是一种全球化的产品,而且品牌名称也应是全球消费者心理上能广泛认可的品牌——这种情形实在少之又少。一般只有大公司在推广崭新的品牌时才可能眷顾此战略。

3区域适应战略

区域适应战略(同一品牌,不同配方的产品)是一个有意思的替代性战略。即在同一品牌名称下生产的却是实际上不尽相同的产品。这一战略的假设前提是,虽然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已经建立了忠诚度和信任感,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消费者习惯和需求差异,该品牌需要为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提供适应他们特定的消费习惯、满足他们特定消费需求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如在欧洲各国市场上,洗涤剂的成分可谓千差万别:例如在德国,人们习惯于通过在静止的热水中浸泡的方式洗碗,而在西班牙,人们则更喜好用流动冷水冲洗的方式洗碗。那么由此看来,洗涤剂的化学配方肯定会针对各国不同的使用情况而发生变化。所以,如果一个全球化品牌将自身定位于适应区域市场的终端产品的话,那么它必须满足用户对千差万别使用情况的产品功能的期待。即该品牌战略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要求产品针对不同的区域需求和期望做出“匹配”的举动,同时也保证了品牌实现稳定的销售预期。

4产品标准化战略

产品标准化战略(同样的产品配方,冠以不同的品牌)体现了对当地长期形成的基于某些品牌的传统忠诚度和地方特色的尊重,并且避免了为维护巨大的当地品牌家族形象而采取的产品标准化。此战略通过将尽可能多的同类产品特征结合在某一产品上,使得该产品得以在全球行销的规模上大批量生产,广告费用得以摊薄,最终结果的差异只不过是体现在产品上的品牌名称和制造商名称的不同而已。

5结论

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品牌经济,品牌成为彰显产品差异,突现产品实力的标志,也是企业战略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全球纷纭复杂的品牌中处理品牌和产品决策,它需要灵活的建立在公司决策的切入点,决策要基于富有说服力要素的层级次序,即从产品功能到有形的产品特征以及无形的品牌形象心理感受。品牌产品的层级次序涵盖了可以轻易更改的产品要素和需要谨慎变化的品牌要素,因为品牌要素是与消费者共享的,它的变动首先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我们将以上处理品牌产品的四个基本战略视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它们使相互间各自排斥的目标达到一种可以接受的妥协点,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消费者认可度并且仍然保持具有吸引力的经济规模。即我们站在品牌的角度,应运用均衡的全球化和地方化品牌组合,确保获得最大限度的消费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吴世经,曾国安.国际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过宏雷.企业与品牌形象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4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多品牌 销 战略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使得品牌延伸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本文重点介绍了品牌战略的实施背景及其内涵,实施品牌战略无论对于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还是提高员工的向心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多品牌战略的涵义

多品牌战略,指的是企业采取多个品牌来涵盖不同行业和产品,也叫个别品牌名称战略。表现形式有一品一牌和一品多牌两种形式。本文重点研究的是一类产品多个品牌,即“一品多牌”战略的特点。宝洁的一类品种多个品牌战略众所周知,堪称经典;丰田汽车也有佳美、皇冠、花冠、雷克萨斯等多个品牌,采用多品牌策略的企业十分普遍。企业采用多品牌战略后,企业总品牌和每个独立品牌之间形成前面双品牌、背书和隐身等三种架构关系。

2.多品牌销战略的优缺点分析

2.1多品牌销战略的优点

多品牌销战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多品牌销策略的系统性较强,表现在品牌销政策有着较强的主动性、连续性和对不同用户的销政策平衡较好等。另一方面,大量借助“外脑”,依托社会咨询机构、广告商来提高销策划和管理水平。再者,新业务渐成气候,如短信、动感地带、无线上网等既有很高的认知度,其收入份额也占据相对优势。第四,较为注重社会公共关系管理,不惜大量运用赠机方式增强对重要党政机构的影响力,力图形成“示范效应”和“口碑效应”。第五,较为注重市场情报的收集和对对手状况的准确掌握,在内部运支撑系统上加大投资力度,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第六,努力构建对中高端客户的战略性防御体系,力图通过服务差异化来提高中高端客户的忠诚度。

2.1.1多品牌战略有利于企业扩大市场覆盖面

大的企业目标远大,需要一个大的市场来实现企业的远大抱负。然而一个大的市场,往往包含着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求。因此,单一品牌难以统领企业所有产品去占领市场,企业根据不同种类、性质的需求,设计生产不同的产品,运用不同的品牌,就能较好地应对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2.1.2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实施多品牌战略时强化品牌个性,形成显著的品牌差异,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实行多品牌制,每一个品牌都有其鲜明特点,品牌个性特征可以适合不同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更好地迎合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追求,等等。同一品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多品牌策略往往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的差异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多品牌策略最大的优势便是通过给每一品牌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有效地占领各个细分市场。如果企业原先单一目标顾客范围较窄,难以满足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此时可以考虑推出不同档次的品牌,采取不同的价格水平,形成不同的品牌形象,以吸引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2.1.3有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品牌转换者的利益

大多数消费者都不是某些品牌忠贞不贰的消费者,对品牌的游离倾向时而会表现出来。比如,对其他品牌感兴趣,尝试性地消费其他品牌,在不同的品牌之间来回转换,企业实施多品牌战略,同时提供几种甚至几十种品牌,就可能锁住大部分品牌转换者,使他们继续使用本企业其他品牌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多品牌战略是获取品牌转换者的主要手段和办法。

2.1.4有利于挖掘企业内部潜能

提高企业经效率在实行多品牌战略的时候,一类产品一个品牌,并且实行品牌经理制。由每位品牌经理负责一条产品线上的品牌销活动,来自企业内部的激励与压力,促使品牌经理们努力搞好品牌销工作。

借助不同的品牌突出各自的产品特性,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多品牌策略有利于适应细分市场的需要,推进品牌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要,可以突出每一种产品的特色,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比较明显的产品差别,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品牌偏好和消费特点。

2.2多品牌销战略的缺点

首先,企业应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具有多品牌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对企业来说,多品牌比统一品牌的管理难度要高得多。因为各品牌之间要实施严格的市场区分,具有鲜明的个性,且这些个性足以吸引消费者,企业实施多品牌的最终目的,是用不同的品牌去占有不同的细分市场。联手对外夺取竞争者的市场,如果引入的新品牌与原有品牌没有明显的差异,就等于自己打自己,毫无意义。其次,多品牌战略具有一定风险,推出一个新品牌需要相当大的费用,多品牌战略不是在对不同类别上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商标,将某种商标用于缺乏实力的企业。品牌销售额不足以支持它成功推广和维持生存所需的费用,就很难实施多品牌战略,这时不如“将所有的鸡蛋装进一个篮子里”,打出一个高知名度品牌。再进行延伸,这样推出新产品的费用将会大大减低。再次,多品牌战略应根据企业的经目标来具体设计,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确定品牌线最佳长度(品牌个数)是个重要问题,如果公司以完善的品牌线的经者来定位,或意欲追求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有效防止竞争者的侵入。

3.多品牌销战略实施的策略

在一个实施多品牌战略的企业里,每一个品牌都是品牌大家庭中的一员。如何使企业的多个品牌相互支持、互相呼应,而不是彼此牵制?

3.1明确不同品牌的市场边界,发挥每个品牌的作用

如果品牌定位不明确,就会出现不同品牌互相蚕食对方市场的事情,这需要企业在实施多品牌战略时,统筹规划、巧妙布局,既要防止品牌定位重叠、市场不清问题,又要避免多品牌市场覆盖不全的情况发生。产品同质化趋势加强,多品牌战略是制造品牌差异化。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品牌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其独有的品牌个性和鲜明的品牌诉求点上。最典型的例子是宝洁的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四种洗发水,功能、成分十分相似。每个品牌都有一个清晰定位,诉求突出一个特点,不同品牌迎合不同需求的人群需要,最终使宝洁占据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半壁江山。

3.2优化品牌组合,组建以核心品牌为中心的品牌团队

品牌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不同品牌相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地位、重要性。不断进行调整,企业管理者应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哪些品牌是战略性品牌,哪些品牌是防御性品牌,哪些品牌是竞争性品牌,哪些品牌是主打市场、盈利性品牌。多品牌、多层次、不同的目标任务,使得企业品牌组合重点突出,角色分明,品牌销思路一目了然。

3.3合理分配资源,为品牌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过程,期间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予以配合,对不同品牌资源做合理的预算、分配安排,是一个值得仔细研究的课题。一般必须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企业的核心品牌有哪些,核心品牌能反映企业资源优势及使用方向,体现企业最强大核心竞争力来自哪些品牌。二是哪些品牌具有上升为核心品牌地位的潜力。对于那些目前还处于二线的品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销能力的增强,有的可能成为下一时期的核心品牌。三是要分析哪些属于防御性品牌,它们只是为企业构造完善的多品牌体系,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在此分析基础上,进行企业资源的分配,确保核心品牌,照顾一般品牌,使得不同的品牌都有机会得到养护与维持。保证品牌根基稳固,品牌之树常青。联合利华并没有因为“伊莉莎白•雅顿”是一个国际性品牌而保留它,也没有因“京华”茶叶仅仅是一个中国地区市场品牌而忽视它。相反,联合利华从全球视野出发,看到了中国茶叶市场之巨大,将它视为一个重点发展的品牌,使其成为一个国际性品牌。与原有的“立顿”红茶遥相呼应,形成战略上的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韦明著.品牌销:中国人的品牌课堂[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2]翁向东著.本土品牌战略 (第二版)[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3]刘美清. 通用多品牌销策略的胜败得失[J]. 商品与质量,2011.1:157

第5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市场地位战略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意味着企业、品牌必须选择不同于竞争者的经营活动,以创建市场地位的优势。

五粮液依靠“买断战略”,以大量的区域化“产品品牌”,依托五粮液强大的品牌、品质资源,迅速脱离“秦池”“孔府家”的“广告标王”崩溃之后的混乱“战场”,以市场基础的扩大,渠道、终端的占有和消费文化认知的建立,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市场战略效应,一举奠定中国白酒第一品牌的战略优势。

剑南春的市场地位战略比较“暧昧”。一手举起“文化旗帜”,试图以“大唐历史”和“盛世文化”形成战略优势;另一方面羞答答地以“金银剑南”为排头兵的“买断跟随”模仿五粮液的套路,战略先机已失,继而打品牌战,“芝麻”“西瓜”都没有抓住,也消失了“品质”“价格”战略优势的实施机会。

泸州老窖的市场地位战略从企业品牌扩展到了“原产地”品牌,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混为一体,“买断战略”演变成产品搭车包装的闹剧。泸州老窖的传统市场优势,因地位战略的模糊大大削弱,泸州老窖的品牌地位,实质上已经沦落为名酒中的“陪衬”。

水井坊脱胎于“全兴大曲”。这是一个成功的“商端价值战略”的市场地位战略。依靠“高品质”定位,水井坊从“中国白酒第一坊”成功地从包装、品质、广告、品牌内涵演绎,确立了“高档酒市”的形象、价格、品牌感受的标准。对市场地位战略性的“包装”和“演绎”,是该品牌地位巩固、价值力量传播最成功的“典型营销案例”。进一步深入到“高尚生活元素”的价值定位强化,更有效地巩固了水井坊的品牌价值地位。

市场地位战略的选择依据(企业、品牌战略的基础点、方向点选择的理论依据)

白酒品牌的“混乱竞争”就源自于“市场地位战略缺失”。这一特征在白酒产业的大、小品牌,在整体和局部市场,都有明显的体现。因此,可以从品牌、企业、营销地位的成长状况、市场竞争状态以及品牌内涵、价值分析中,选择适应品牌成长的“地位战略”。

一、选择产业位置的地位战略

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竞争中,依靠品牌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产业地位的优势,以强势的产品、价格、渠道、广告促销以及产业发展标准、趋势的领导性资源,不断强化品牌“差异化”的战略优势,产业的领头羊、市场区间的强势品牌均可以运用该策略。如五粮液、剑南春、沱牌曲酒,甚至“二锅头”。①

二、选择市场位置的地位战略

从企业、品牌所处的市场位置,组织、运营一整套围绕“市场地位”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从“市场区间”上建立竞争力优势,拥有市场最有利的攻击地形、防御堡垒和份额控制“坚垒”,以“市场优势”来保证品牌的竞争力。如皖酒王、今世缘、洋河大曲②、口子窖③、国窖1573④等品牌。

三、选择终点品类的地位战略

对“酒类别”进行品类细分⑤,利用品类的竞争空间创造,来形成“无竞争状态”市场的强势品牌,并成功领导该品类。如劲酒、致中和⑥、金士力⑦等品牌。

四、选择满足细分人群最广泛需求的地位战略

从品牌、市场选择最广泛的消费人群的各种显性、隐性需求,进行全面满足,形成广泛的品牌认知和市场依赖。如小糊涂仙、分金亭、小角色楼、江口醇等品牌。

五、选择依品牌、产品接触途径的细分市场优势地位战略

针对不同细分的客户、消费者、渠道以及各种终端,或者局部区域性、地域性的需求市场,从渠道终端以及品牌价值的体现方面,确立细分市场的强势地位优势。如礼品酒市场、纪念、庆典酒市场以及其他细分接触途径的市场区隔。

①二锅头:该品牌在“小包装”品类市场,在低档酒和“民俗、京城文化”的价值内涵领域,具有强大的品牌地位优势,在顾客认知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②洋河大曲:选择该品牌所处的“名酒带”的地域地位优势,于二级市场的传统市场优势,以及在台湾市场的历史传承,故土同位的独特市场价值地位优势。

③口子窖:依靠营销技术在终端所建立的餐饮渠道、终端的地位优势。

④国窖1573:市场位置优势可以来自于“品鉴级”的参照价值、参照标准。该品牌的“历史价值”“第一窖”的优势先机,已为水井坊所占据,过分注重反而浪费资源。

⑤品类细分:差异化的重要工具,企业不能过分强调产品和功能上的细微差异。因为,对消费者来说,细微而复杂的差别会导致混乱。例如“维生素水”类别。“脉动”“游活”“光明”“劲跑X”,除了“脉动”,其他品牌过于复杂的细分,导致品牌定位不鲜明。可见,差异化不能过“细”。

⑥致中和:进入保健酒、煮酒交叉类别,可以创造机会,创造新品类,如“养生酒”。

⑦金士力:依据“天士力”的中医药技术优势,“健康酒”差别过大,过于空泛,无法形成品牌,产生直接消费认和、冲动的“定位”力量,因此,可以从“健康酒”品类进行精确化定位。

“强龙”战略

一、产业强龙

具有产业地位第一、第二的优势;成熟标准的制订权力;或产业创新的技术标准;或产业竞争的有利地位、强大资源;或产业链环节的控制性资源优势,都可以成为“强龙”的核心竞争力。

二、市场份额强龙

(1)整体市场份额的优势,如沱牌、二锅头、五粮液、茅台等;

(2)渠道、终端、季节性消费市场份额的优势,如金六福、浏阳河等;

(3)大区域市场的份额优势,如泸州老窖的广东市场,小角楼的四川市场,开口笑、枝江大曲的湖南市场、湖北市场。

三、品牌价值强龙

(1)品牌内涵完整、强大的品牌,如金六福、五粮液、今世缘、茅台等;

(2)品牌价值差异化的品牌,如西凤酒、杏花村汾酒、郎酒等;

(3)品牌价值独特,具有细分市场的定位光环和吸附效应,如“水井坊”的“高尚”品牌价值定位。

四、品牌文化强龙

以品牌文化的塑造、传播,主要通过和消费者的沟通、互动,形成了品牌所特有的“文化气质”,从而以“文化”致胜。如金六福的“福文化”传播,“二锅头”的市民文化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不能包装、炒作,而是通过品牌成长、市场扩大而积累出来的。所谓“文化酒”是一种谬论,是一厢情愿的观点。

五、营销要素强龙

从产品、价格、渠道、终端、广告、促销等营销要素的组合应用中,突出“强龙”的战略性优势,以压倒性的“要素战略”来创建品牌竞争力。

六、消费者、顾客认知强龙

通过定位、细分和品牌传播的整合,综合攻破顾客心智,形成统一、识别鲜明的“品牌认知”,如黄酒的“花雕”,这是强龙战略的最高境界。

地头蛇战略

“地头蛇”的构成要件是:

①具有地方人脉资源;②具有地方市场资源;③占有地方文化、情感、心智资源;④具备以各种常规、非常规抵御“攻击”的战略、战术工具(“游戏规则”制订者角色);⑤在一定的市场半径范围内,成为行业、市场的最强者,具有行业、市场的发言权和控制力。

依据“地头蛇”的构成要件,“区域强势”品牌的地位战略,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品牌、营销竞争力强化:

一、区域市场半径内的辖区分销网控制

以建造区域性“密集分销”、“深度分销”的渠道资源控制,形成区域市场供应、信息反馈和营销战术实施的“封闭性”舞台。如“北大仓”酒在黑龙江市场的分销网络渠道的建设和管理。

二、区域市场网络的终端网络控制

以“一体化”、“联动式”的终端网络,形成强大的终端“话语权”。广东市场的“酒类专卖店”终端系统协助“皖酒王”“诸葛酿”成长为该区域市场的“地头蛇”品牌。

三、谋求区域市场发言权、控制权、准入权的资源体系建设

从区域市场的营销资源、非营销资源的占有、控制入手,形成区域市场独特的“博弈效应”,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白酒市场。

四、品牌文化、情感的地域化传播

以地域文化、地域消费情感、地域口感认知和风格、风土人情在品牌名称、联想、价值传播中的强势表现,创建“地头蛇”品牌文化、情感的优势。如“伊力特”、“河套老窖”、“北大仓”酒等。

五、产品系列填充全线市场空间,构建产品矩阵壁垒

在区域范围内,推广全系列的产品,占据该产品类别所有的细分市场空间,形成产品线,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的壁垒,全面扎紧市场“篱笆”,阻击进攻性产品、品牌。

地龙战略

“地龙”选择一块足够自身成长、发展的细分市场,拥有稳定的市场区域和消费群体,以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品牌价值利益或服务模式,谋求品牌成长、发展的空间,回避、脱离强大竞争对手或渠道、终端的激烈竞争。“地龙”战略构成要件:

①小得足够回避竞争,可以实现资源全面占有的市场,成为品牌成长的“土壤”;

②高度差异化的品牌价值、产品利益、销售主张或服务体系;

③依照差异化定位而构建的独特运营模式和品牌传播、产品服务策略体系。

依据“地龙”战略的构成要件,白酒品牌的“地龙”市场地位战略,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实施品牌营销的竞争力强化:

一、差异化渠道战略

在整体、局部或零散、虚拟市场,构建不同于常规的渠道通路,并形成差异化渠道的核心竞争力。如“旗舰店”“空港渠道”“旅游纪念渠道”“星级酒店渠道”等。

二、差异化终端战略

和“差异化渠道战略”配套实施,以“终端氛围”和“终端文化”来创建区别于其他品牌的运营模式,并在该战略上具有绝对的市场力量、消费吸引力或“光环”传播效应。

三、独特品牌价值战略

从品牌定位出发,从身份、地位、细分功能、特殊利益、用途等层面上,构建细分价值,满足特定市场的特定需求。如礼品、纪念酒市场的品牌价值锻造,“茅台三十年”、“熊猫酒”等品牌。

四、独特产品品类、服务战略

第6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工商分局

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信誉和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而且是一个城市、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区作为**市中心城区,要牢牢抓住名牌战略这个牛鼻子,鼓励、扶持不同所有制企业,通过培育市场,开拓发展名优产品和名牌商标,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鲁中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

一、从振兴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争创知名商标,实施名牌战略的重大意义

今年**区委工作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为**区企业描绘了高速度发展的美好蓝图。这一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区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企业集团,带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区产品的竞争力。一个地区如果拥有自己的名牌企业或者名牌产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有利地位。而名牌的背后是质量,质量兴业、质量兴牌。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狠抓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争创名牌产品要与科技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今世界名牌无不是高科技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是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名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群众消费信心,带动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假冒伪劣使人民群众缺乏购物的安全感,我们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告诉广大消费者,哪些产品是好产品,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提高群众的消费信心,带动国内的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达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牌购物、认牌消费在整个消费行为中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这一发展趋势面前,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想引导消费潮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都必须进一步树立起品牌意识,以大力发展争创驰名商标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创建名牌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提高全社会的消费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近年来,名目繁多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评选活动,增加了企业负担,于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开展名牌产品评价活动,开正门、堵邪门,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将有效地减轻企业的负担,规范社会评价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

(四)争创驰名商标,实施名牌战略是发展壮大民族工业,适应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名牌是民族产业精华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名牌的经济,很难说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经济。没有足够的名牌,就很难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出一批能够经受激烈商战考验,有实力与国外品牌竞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牌产品,是提高地区的综合实力,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我区品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区商标事业有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商标700多件,并拥有2件驰名商标和12件**省著名商标,虽然在全市范围居领先地位,但同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比起来还有待提高。企业有品无牌,有牌不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注册商标总数和驰名商标数量少。**区注册商标总数和注册商标增长速度,都大大落后于沿海、南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有些企业投产几年了,其产品既无牌子,更谈不上注册;还有些企业长期使用未注册商标,许多企业还停留在靠产品开发市场,而不注重以商标(名牌)去拓展市场。

(二)企业商标权流失现象严重。不及时办理商标续展和注册事项变更,都可能造成商标权的丧失。企业改制中的商标权丧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有些企业主管部门不将商标这一无形资产作价与有形资产一同改制,在不办理商标转让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允许改制后的企业无偿使用原商标,导致商标权的实际丧失和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

(三)企业商标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商标一经注册,即受到法律保护。但目前为数不少的企业面对商标被他人假冒或是盲然不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防范无方。如中山区的一个企业的产品被假冒后,该厂却无动于衷,结果在工商局主动找上门来,才协助调查。

(四)创名牌信心不足。我们通常讲的商标战略、名牌战略、说到底就是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有的企业自己有商标,但不精心培养,甚至长期搁置不用,却热衷于使用他人商标。有偿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弊端是很多的,被许可人无论怎样精心培育商标信誉,到头来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企业商标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企业商标意识淡薄,商标知识缺乏,商标法律观念不强。

三、认清形势,树立强烈的争创意识,进一步加大名牌战略实施力度

名牌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名牌的创造、宣传、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名牌创造,企业是主体,广大民营企业家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名牌意识,树立让自身产品和企业响遍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雄心壮志,坚强决心和自信心。

(一)从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是名牌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推广者。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整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管理水平、产品特点、市场状况和竞争对象等特点,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商标战略。对一般企业来讲,在搞好商标注册的基础上,首先要确定争创著名商标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商标运用策略。而已经创立出著名商标的企业则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争创驰名商标的发展战略,并为此而努力奋斗。要善于引进外来智力,加强与策划公司、专家的交流合作,找准定位,科学策划,扩大宣传,打造强势品牌。

(二)精心组织,通过资本运作和规模经营,实现名牌的低成本扩张。规模经营是名牌长盛不衰的要素之一,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实施名牌扩张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需。一是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核心和龙头,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吸纳一批相关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壮大名牌产品企业实力。二是大力实施股份制改造,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自己。三是发挥名牌企业的品牌、技术管理优势,利用无形资产实施重组扩张。四是实行强强联合,把规模相对较小,生产同类名优产品的企业联合起来,选择其中品牌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品牌产品进行培育和发展。创出大产品,大名牌。五是把老牌发展成名牌。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外资嫁接壮大自身创名牌,也可将老牌交由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企业经营,让老牌重现辉煌。六是利用外资创名牌。途径各异而目的相同,都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塑造并保持自己的强势品牌。

(三)加大宣传攻势,树立长远目标,不断增加广告投入。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是推进名牌战略实施的两翼,缺一不可。商品品牌知名度并非与生俱来,虽然上乘的商品质量是品牌信誉与名气的基础,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好的商品,若不进行广告宣传,或宣传力度不够,将难以吸引消费者,更难以成为有口皆碑的名牌。因此,企业应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增加广告投放,正确运用广告手段开拓市场,扩大影响,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四)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推动。实施名牌战略是政府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名牌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群体的形成,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二是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三是加大投入,搞好配套。设立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名牌企业。四是加大能源、交通等方面的配套建设,为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发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大力引导扶持各类广告会展业,为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搭建充分展示自身的社会舞台。

四、充分发挥商标行政管理职能,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努力为企业争创名牌商标创造良好环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的商标主管机关,加强商标管理,努力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是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光荣责任。工商部门要以红盾帮扶工程为契机,与企业密切合作,大力推进企业品牌战略工程。

(一)要继续深入开展商标法制宣传普及工作。通过与新闻界、企业界的联系,广泛开展以实施名牌战略,争创驰名商标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企业争创意识,为我区名牌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和策略,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在商标发展战略上,要避实就虚,发挥拳头产品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争创驰名商标的路子。总结2家龙头企业创立驰名商标的成功经验,下一步在全面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再选择3至5个信誉高、产品市场份额大,在全国同行业中有明显优势和较高影响力的商标争创驰名商标。力争在新的一年中,我区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上有新的突破。

(三)继续加强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过程中的商标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紧紧围绕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从扶持引导,规范培育的角度,着力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商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企业改革、发展排忧解难。要深入企业,对企业商标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提前介入、动态跟踪、事后补救等措施,帮助企业提高商标资产效益,避免企业在改制、重组、合并、破产过程中出现无形资产的闲置和流失。

第7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问题;对策

微软、联想、华为这些著名品牌的成长之路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这些今天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的世界品牌,都是从小企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在央视“品牌中国”栏目中说:“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所以,中小企业要想摆脱被市场淘汰的险境,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品牌发展之路!

一、中小企业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品牌定位模糊

品牌的准确定位已成为品牌能否正常运营的前提与基础。只能先有定位,然后再制定品牌经营战略。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定位模糊问题。首先,成品定位不清晰,消费者很难把握完整品牌产品。对于许多品牌消费者虽然记得广告语,但无从了解品牌的特征。如“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长城电扇,电扇长城”。其次,品牌定位过高或过低。产品定位过高,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一部分潜在的消费者会流失。产品定位过低,会使消费者认为该种产品不具备特定的使用属性,如果是高科技产品,消费者会怀疑此产品不具备高级功能。

2.品牌传播单一,盲目追求广告的宣传作用

塑造品牌离不开广告传播,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将品牌理解为叫得响的名称,将其与产品的质量、形象、附加价值等一系列有形或无形资产割裂开来,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只要花大价钱,引起轰动效应就能够创造品牌,想通过广告的狂轰滥炸来塑造品牌,甚至把广告作为塑造品牌的唯一有效手段。由于企业过度依赖广告,导致品牌塑造的成本过高,为数不少的品牌因广告而陷入亏损的境地就说明了这一点。如爱多、秦池、三株等企业都是用这种方式创造了短期效应,而最终一败涂地。可见,品牌塑造仅仅依靠广告是不够的,深刻理解品牌的内涵才是第一位的。

3.急于求成的短视心理,影响了企业品牌的长期战略决策

品牌投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德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卡斯特在《名牌的影响力》一书中指出:“名牌的价值超越时空地界。”品牌的形成包含了企业的技术、服务、管理和文化等诸多因素,每一个因素都不是短时间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因此,成功品牌的运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世界上许多著名品牌,如可口可乐、吉列、高露洁等,其品牌运作的历史都已经在70年以上。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试图在短期内就达到世界名牌企业长期的成就,这就使得企业决策和经营行为出现了严重的短视化现象。在品牌竞争中,许多中小企业急功近利,对市场竞争压力与内外环境,轻率地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而会伤害品牌形象的战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价格大战或采用偷工减料的办法,使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度受到巨大损 伤。

二、中小企业品牌发展策略

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提品和服务的能力有限,因此,中小企业要塑造品牌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照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去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

1.品牌缝隙定位策略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区域间的文化差异很大,市场需求丰富多样,国际或全国性的强势品牌不可能占领全面的消费市场,他们无暇顾及的区域或细分市场,则为中小企业创建品牌提供了生长土壤。中小企业如果能够认真进行市场细分,找准市场空白点,找那些大企业不愿干的或干不了的那部分产品市场,或者是其他企业尚未顾及的细分市场。采取缝隙定位策略,最大限度地避免与较大企业直接较量的风险,使自己获得一个快速成长的环境。 例如,奇强洗衣粉就是首选了宝洁、联合利华等大企业忽视的农村市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发展起来的。运用品牌缝隙定位策略,是为了保障中小企业率先在小区域范围内形成竞争优势,使其成为小区域范围内的领先品牌,从而获得积蓄资源的机会,为下一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成为领先品牌做前期准备。

2.品牌个性化策略

随着消费者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品牌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个性化策略指把品牌自身的优势特征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的过程,同时通过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和位置,从而锁定目标消费者。例如,红色罐装饮料“王老吉”就是因为重新进行个性化品牌定位,找准了“预防上火”的诉求点才脱颖而出,迅速飙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不断有新的同类产品涌入,所以品牌定位的关键是努力在同类产品中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并突出这种差别,塑造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价值,并将这一特点传播给公众,努力使公众接受。

3.品牌聚焦策略

作为中小企业,在品牌战略中必须量力而行,走品牌专业化之路。不宜将品牌延伸得过长。走专业化经营发展之路,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增强品牌竞争力的唯一选择。因为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加之中小企业品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品牌太多往往顾此失彼,造成失控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在品牌开发上采用单一化品牌聚焦战略,打歼灭战,争取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在单一化品牌资产价值能够有效满足开发子品牌需求时,方可谨慎地进行多品牌战略扩张。如新加坡虎豹兄弟有限公司,专营万金油,年销售量达200亿瓶,为全世界1/3的人口所认识和使用。

4.重视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品牌创新就是全部或部分改变品牌原有的内涵或品牌形象识别,使品牌具有新形象的过程。首先,要生产独具特色创新产品。品牌以产品为载体,离开了高质量的产品,品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品牌创新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必然带来产品创新。如北京市三露厂在陷入停产的困境下,成功地在国内开发了“大宝”系列产品,使企业起死回生,现已发展成为大型股份制集团公司。其次,品牌战略创新也非常重要。例如,1995年,“美特斯•邦威”只是一个温州的小品牌,创始人周成建采用“虚拟品牌经营”战略,把耗资最大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全部外包,所有资金专注于附加值更高的品牌塑造和产品设计。目前,美特斯•邦威整合了上游OEM厂商200多家,下游商、专卖店1000多个。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的品牌经营战略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事实证明,中小企业也可以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整合资源,打造成功品牌。

作者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第8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famous brand strategy is the objective needs for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with high quality in Western China, adapting the rising levels of consumer demand of people and national industr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Empir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arrying out famous brand strategy can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us reducing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hina, so it is extraordinary importan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关键词:名牌战略;中国西部;经济;发展

Key words: brand strategy;western China;economy;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14-02

0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名牌战略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有力保障,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施名牌战略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意义[1]。名牌的多寡不仅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且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还影响着我国的营业收入。各地区必须充分发挥名牌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赖其特有的自然资源、工业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名牌战略,现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既可从根本上增强西部地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又是缩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有效的重大战略之一。[2]

1 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 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西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客观需要 名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学术界至今仍存在着概念诠释上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它是名牌商标、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统称,有学者将中国名牌划分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可见名牌的经济意义广泛而深远。由于名牌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以创造大量名牌商标、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来促进西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贵州茅台”、“五粮液”、“太白”、“西凤”等驰名商标拥有企业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力争创名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强化企业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味,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落实。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

1.2 实施名牌战略是适应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层次上升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行为中的“按牌购物”、“认牌消费”将占据越来越重的比例。而名牌商品从众多的品牌中凸现出来,作为具有高质量、高信誉、高附加值内涵的商品,经常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进而围绕名牌形成一巨大忠诚的消费群体。据笔者调查了解,近年来各种消费品市场的集中度均呈现出不断提高之势,尤其是服装、家电市场,市场购买力向强势品牌倾斜的特点非常明显,名优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不断提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企业想要引导消费潮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树立并坚持品牌意识,以创建名牌活动为载体,在争创驰名商标过程中求得跨越式发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高品位需求,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2 实施名牌战略可增强西部地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1 企业品牌价值与营业收入相关性实证研究 由于影响营业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无法考虑所有因素,所以需要假设其他因素不会影响营业收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品牌价值和营业收入进行两个变量的相关性研究。[3]

2.1.1 数据来源 通过对比世界品牌实验室、《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中国品牌研究院、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资公司)和胡润百富等机构对我国企业品牌价值的评估报告后,我们选择由京资公司与睿富集团共同研究并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获得了从1999年到2009年中品牌价值前100名企业的品牌价值。为了研究数据真实有效,我们选择出现频率比较稳定的企业。除去未上市企业的企业品牌后选择了覆盖行业的24个品牌作为研究对象:

①家电业:海尔、美的、小天鹅;②食品、饮料行业:双汇、雨润、五粮液、古井贡、青岛啤酒、燕京啤酒;③纺织、服装行业:鄂尔多斯、波司登;④电子行业:联想、TCL、长虹、康佳;⑤化工、医药行业:白猫、哈药、999、三精、白云山;⑥零售业:国美;⑦制造业:金德。

2.1.2 研究过程及结果 将所选取的24个样本企业连续11年可获得的品牌价值和相应年份的营业收入进行统计取得158组样本数据,将所得样本企业的品牌价值作为自变量,对应年度该企业的营业收入作为因变量,通过对158组样本数据进行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得到所有样本企业的品牌价值和营业收入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研究发现,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对营业收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此也证明了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行为是有作用的。

在得到品牌价值对营业收入有促进作用的结论后,为了继续探索不同行业的企业品牌价值对营业收入影响的差异,笔者对158组样本数据按照不同行业进行数据分类,最终获得五大类行业的数据,即纺织、服装行业;家电行业;电子行业;组食品、饮料行业和化工、医药行业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每个行业的企业品牌价值均与营业收入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且不同行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不能盲目追随其他企业的品牌战略,而应该根据本企业产品特点和行业的独特性,从顾客的消费需求出发,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品牌战略。

2.2 实施名牌战略对于西部地区企业的重大意义 以上实证分析表明,实施名牌战略对于提高西部地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企业首先要做出“特色”与“品牌”,做出“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要生产出别人难以生产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注意形成产业集群和区域集群。[4]

2.2.1 实施名牌战略可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坚持推行名牌战略,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扩大了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对外交流,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涌现出四川长虹、西安民生、秦岭水泥等大型企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实现了规模发展,成为西部企业敢创名牌的表率和领头羊。

名牌战略的稳步推进及其示范效应,使得西部各地的品牌意识普遍提高,发展和保护名牌的良好氛围日渐形成,企业的品牌建设如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等有了较大提升。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西部12省区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为45.3万件。其中,近3年累计注册商标26.6万件,相当于前28年的1.2倍;地理标志注册量大幅上升,仅2010年就注册96件地理标志,相当于当年全国地理标志注册量的36%。同时,西部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成功培育出一批具有西部区域优势的品牌,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城乡统筹的发展。

2.2.2 实施名牌战略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近年来,西部地区的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仍需在品牌的提升、拓展、运用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商标价值在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为了支持西部地区推进名牌战略,国家工商总局不断加大对西部实施名牌战略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目前我国政府的扶持政策包括: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西部地区注册申请商标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西部注册和发展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商标;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服务商标的注册,贯彻实施服务业商标战略,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继续针对西部依法报送的驰名商标认定申请给以适当倾斜,加强依法认定和保护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驰名商标的工作力度。同时,激励和帮助西部企业注册国际商标,提高西部商标国际注册的申请量、注册量。

3 实施名牌战略可缩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

10年前,我国名牌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东多西少”的格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认定第一件驰名商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实施名牌战略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中国名牌”绝对数量呈三大梯级依次递减。第一梯级除了北京以外全部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名牌在我国“三大名牌”中所占的比重很低。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估认定工作是在21世纪初开始正式进行的,这里以当时东、西部地区中国驰名商标的发展情况来说明中国名牌的梯级发展格局:东部地区作为名牌大户,其驰名商标占到全国驰名商标总数量的6成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的24个省市区拥有的驰名商标总量还不到全国的40%,尤其是远远落后的西部地区,在全国驰名商标总数中只占有极小的份额;东部地区驰名商标的发展仍然保持着强劲势头,起步较晚的中部地区驰名商标的发展相对平稳,而西部地区的驰名商标发展则明显有较大起伏,与西部地区的差距有可能继续扩大。西部地区名牌发展何以如此滞后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西部地区当时仅有的39件驰名商标中,属于中间产品的只有3件,它们是“盐桥”钾肥、“金驼”电解镍、“河套”面粉,其余的36件全是最终产品或者可用于最终消费。

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西部地区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品附加值有所提升,名牌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级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例大大降低,同时其驰名商标数量在全国驰名商标总数中所占比重大大提高。2010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确定首批41个商标战略示范企业、53个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其中位于西部的企业13家、西部城市15个,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31.7%和28.3%。10余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充分证明,名牌战略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凡重大,成效卓著。西部名牌的产生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西部名牌的生存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西部名牌的发展有着宽松的社会环境。那么,随着西部人民名牌意识的日渐提高,形成传播名牌、保护名牌、支持名牌的良好社会风尚,已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刘革建.论名牌战略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9-103.

[2]魏宏.论西部开发中的名牌战略[J].兰州学刊,2002,(5):57-58.

第9篇:品牌战略和品牌策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泉州;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3-0049-04

一、泉州企业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泉州企业品牌发展现状

1.泉州企业品牌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

一是商标数量和质量取得新发展。2009年,泉州市注册商标总量7.125万件,约占全国注册商标总数2%,拥有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5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福建省著名商标605件、泉州市知名商标607件、马德里国际注册357件。其中,有效商标注册数、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驰名商标数、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数3个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二是商标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品牌实验室目前共编制了七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报告和排行榜。从泉州入选品牌数和入选品牌价值总额占福建省比例看,泉州入选品牌数和人选品牌价值总额占福建省比例一直较高,远远高于福州和厦门,并呈上升趋势。

2.企业品牌发展助力经济强市建设

据统计,泉州市现有600多家驰名、著名商标企业,这些企业仅占泉州市企业总数的1%,但创造的经济效益却接近20%,成为泉州市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当前,泉州市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推进泉州市商标战略实施,这有助于进一步“领跑”泉州市经济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扶持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引导做大做强,泉州市一大批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得到提升,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内在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行业中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3.品牌带动形成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区域产业集群。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依托其品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优势,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为其配套生产,有效带动了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名企、名标为龙头的品牌产业链,推进了泉州鞋服、织染、石材、陶瓷、水暖、茶叶、食品、建材、电子等相关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4.泉州民营经济是企业品牌发展中最为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主力军

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创造了全国市场经济样板,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2009年,泉州市生产总值达3002.29亿元,占全省1/4强,经济总量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泉州素有“民办特区”之称,民营企业无论是企业数量、产值还是就业人数均占泉州市9成以上,缴纳税金占泉州市财政收入逾6成,民营经济是泉州的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品牌。

(二)泉州企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名牌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少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虽然泉州市争创中国名牌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北京(2010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95个)、上海(2010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44个)等发达城市相比,泉州市名牌产品无论是数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的技术含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泉州市还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品牌500强,大多数名牌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仅处于中等水平。

2.家族式管理,缺乏保持和创建品牌产品的管理机制

泉州市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导致任人唯亲现象严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与科技人才匮乏,企业往往把一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高层次科技人才排斥在关系网之外,阻碍品牌产品研发。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人事、财务会计等重要岗位缺乏有管理经验、有能力的管理人才,难以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民主的决策机制。

3.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品牌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R&D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统计资料显示,泉州有2万多家工业企业,但申请研发投入税前加计扣除的只有30多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仅有200多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7%,远低于福建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低水平的R&D投入强度,导致泉州多数品牌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对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

4.品牌传播模式单一

自从安踏的第一个请体育明星做代言人,并借助CCTV-5进行广告投放后,“CCTV-5+明星代言”的模式就被一大批后起者所效仿,CCTV-5因此被人戏称为“晋江频道”,全国也掀起了一股明星代言热。而在目前,许多明星代言多种产品,使得品牌和代言人的关联度大大降低,明星代言带来的只是转瞬即逝的外在形象,而不能向公众传递品牌的价值认同和品牌文化,形成品牌稳定而扎实的市场积累。

二、泉州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一)宏观因素分析

1.地方政府制定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许多政策举措落实不到位

福建省《关于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下发后,泉州市虽然近年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优惠措施,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异、部门行为不规范等原因,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2.融资渠道狭窄,缺乏合适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在国内,民营企业除了自筹资金外,就是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十分狭窄,即使企业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品牌战略切实可行,银行在批准贷款时仍然主要看企业的有形资产,企业的新技术及品牌战略并不能成为企业贷款的抵押物,这样就从客观上刺激企业注重有形资产的投入而忽视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投入。

(二)产业因素分析

从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来看,正在走向产业集群化的路子,但还是松散型的居多,还没有做大做强,从产业竞争优势条件来看,产业集群大部分属于传统型集群,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帽、建材行业,追求的都是低成本竞争优势,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内部技术层次低,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影响力,缺少强势品牌,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相对较低,一些企业品牌虽然市场网络铺得大,但占有率不高,知名度不大。

(三)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1.高素质人才缺乏

根据泉州市人事局2008年人才资源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在泉州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主要经营管

理者中,大学本专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26.17%,具有中专和高中学历的占57.72%,还有约16%从业者的学历为初中以下;而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获得高级职称的仅有6.9%;在高技能人才方面,技师、高级技师只有约1300人,所占比例极小。因此,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无疑会降低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员工素质不高也会制约其对品牌战略的理解、制定以及实施。

2.民营企业自身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有待提高

由于人才和资金缺乏等原因,泉州民营企业更多倾向于模仿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品牌创建的做法,还有部分小企业干脆不要品牌,仍然沿袭原来的观念,即给国外知名企业当“工厂”。另外,许多民营企业认为泉州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而且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市场不规范,挫伤企业积极性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泉州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与实现途径

(一)泉州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1.以独有的泉州文化作背景

从泉州经济发展历程看,泉州人不“等、靠、要”,从“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泉州模式”。在这一历程中,无不体现和渗透着内在的思想根源。这一根源就是根植于本土的闽越文化、来自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与在对外商贸活动中孕育而成的海交文化包容激荡,培育了泉州人的商贸和实业气质;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历代泉州人吃苦耐劳、爱拼敢赢和豪爽、不服输的个性;改革开放给了“敢为天下先”的泉州人施展拳脚的良机和在经济大潮中弄潮的空间,造就了泉州人勇于拼搏、富于冒险的精神品格和强烈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业意识。这些思想意识正是泉州民企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基础。

2.基于产业集群基础培育区域品牌,创造单个企业难以实现和无法模仿的竞争优势

区域品牌使产业优势在市场竞争上得到最大限度地扩散和利用,产生晕轮效应,带来营销协同优势,产区内的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抱团打造区域品牌,形成集群的市场拉动效应放大效用获得利大于弊的良好效应。培育区域品牌需要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品牌的参与和支撑,主体必然是企业。因此,必须关注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产业集群的产业联系,注重对区域品牌主体的培养、建设,培育集群产业的“领头羊”。

3.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做品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泉州民营企业应当采取各种办法,从多方筹集资金,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首先,企业应当创建企业与银行协调畅通的金融体系,为企业创建品牌提供充分的资金来源。其次,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借助上市或者是发行债券向社会筹集资金。企业还可以寻找一些战略合作伙伴,可以提供相互担保、相互拆借资金等,提高共同抗风险的能力。

(二)泉州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1.品牌创立阶段策略

在品牌创立阶段,就要考虑赋予品牌足够的生命力与成长能力。

一是必须进行品牌的准确定位,明确品牌的个性与发展方向。品牌定位一定要突出产品区于其他产品的特色,并且必须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泉州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与消费者交谈、投入定量研究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跟上消费者多变的需求,并将品牌所能带来的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结合起来,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来摸清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

二是企业品牌产品一旦生成,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泉州很多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应该更多地考虑采取成本较低的公关活动,通过围绕社会新热点、媒体关注点、公众兴奋点,借势传情、就事达意,开展能够使政府满意、公众在意、企业乐意、媒体注意的公关活动,进而提升企业在公众当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和谐度。

2.品牌运营阶段策略

在品牌创立之后,如何运营品牌很关键。

一是要建立品牌预警监控系统。要建立产供销层层监控系统,捕捉企业各环节危机信号,制订危机预测方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品牌产品得到及时的维护。严格、科学的预警监控管理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可以为品牌质量保证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品牌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泉州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就应当重视人才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把品牌知识、品牌经营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增强企业经营者品牌意识,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品牌创造、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大专院校和有关机构组织合作,开展以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

三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着力提高品牌的技术附加值和质量水平。标准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的制高点,谁拥有标准谁就能拥有市场。泉州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有突出的意识,如南安闽发铝厂、福建溪石集团公司、泉州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都参与了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这3家企业在2004年里均被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人围企业》。通过实质性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使这些企业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更有竞争力。

3.品牌维护阶段策略

一是加强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首先要及时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取得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在注册商标时,除将主品牌注册商标外,还应有选择的对相近商标进行注册;除在本类别注册商标外,必要时还应在相关类别进行注册。其次是积极办理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并参与商标、专利审查过程的异议或争议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提供的各种保护手段。

二是积极参与建设海峡西岸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个体品牌形象。企业作为区域品牌作用下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区域品牌建设最主要的行为主体,要积极参与区域专业分工,努力创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同时积极参加和赞助政府、商会、协会组织的各种区域品牌推广活动,进行诚信交易,维护区域形象等。

4.品牌扩张阶段策略

国际大品牌的发展都是逐步规模化的结果。品牌扩张阶段策略主要有品牌延伸扩张和品牌规模化扩张两种。一是品牌延伸扩张。品牌延伸是对品牌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是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重要战略。但是品牌延伸对于企业来说,既可能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也可能使企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泉州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品牌延伸的原则和步骤,从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进行牌延伸。二是品牌规模化扩张。品牌规模化扩张战略是在规模经济理论指导下与品牌发展战略等级相配套的战略,这种规模化并不是数量的扩张,而是一种质量的提高。泉州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新建、扩建、购并、联合等方式外延规模化扩张,更重要的是靠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方式来实现内涵式规模化扩张。

[参考文献]

[1]刘文镇,泉州的品牌之路一献给泉州地改市二十年来“爱拼敢赢”的泉州人[J],中国品牌,2006,(9)

[2]周敏,江西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3]薛庆辉,福建省企业品牌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2)

[4]钱立洁,对泉州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企业活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