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科技进步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科技进步的利与弊

第1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一、引言

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上市公司股权是相当集中的。股权集中会带来控制权收益,即大股东常常将上市公司的资源从中小股东手中转移到自己控制的企业中去。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更为普遍。其侵害方式有很多种,如直接或间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制定非合理的关联交易价格,转移利润;贷款的抵押,担保;通过股票发行稀释其他股东权益,渐进的收购行为(creepingacquisitions);消极的放弃相关市场和将好的投资项目给关联公司等。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往往借助于财务舞弊以及上市公司运作的不透明性。大股东通常采用大量的、持续的关联交易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使之保持绩优股的形象,以正当的理由掩盖实际的利益输送行为,为满足最低监管要求进行“免责”导向的形式披露以及对企业重要信息进行不实披露等。因此,财务舞弊要么是直接为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服务,要么是本身就是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如通过财务舞弊达到实现ROE的监管标准以获得上市或获得配股资格本身就是欺骗中小股东,导致中小股东资金错误地配置到业绩不好的公司,最终会导致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失)。因此,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特点,运用种种方法对公司的财务舞弊可能性进行分析,探寻财务舞弊的征兆,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金荔科技(600762)财务舞弊案的分析,阐述财务舞弊识别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作用,并给出财务舞弊识别的思路与方法。

二、案例简介

衡阳市金荔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62,以下简称金荔科技),主要从事农业高科技产品开发、培育、销售,水泥生产、销售。2000年11月金荔科技与广州金荔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重大资产置换,媒体一片溢美之词,称公司发生彻底改变,已转变为一家以果树种植为主,养殖、三高农业开发、休闲度假经营业务并举发展的现代高科技农业企业。二级市场股价从1999年最低的8元多涨到2001年29元,截止2002年末收盘价仍高于15元。然而从其缴纳的税费情况、现金流情况、支付职工现金情况、在建工程情况及其分业的报告来看,公司的主业实际营业能力却令人怀疑。

2004年底,湖南证监会在接到内部举报后对该公司进行专项调查。2005年1月,证监会初步查明其2003年和2004年1~10月共虚做收入约24217万元,虚增利润约14534万元,并涉嫌提供虚假银行单证、提供违规担保、拖欠员工工资及欠缴“三金”。现已有证据证明自从金荔入主飞龙实业那天起就开始疯狂舞弊(2000-2002年)。2005年3月,由于追溯调整后连续三年亏损,自2005年3月30日起,上交所对公司股票实施特别处理,简称变更为“ST金荔”。同时,公司的一些内幕也彻底暴露出来,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欧阳述安因涉嫌挪用公款被拘留;财务总监周振清和财务部经理李小薇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被逮捕;董事长刘作超和他的前妻何雪梅闹矛盾,“伪造签名转让股权”的争执炒得沸沸扬扬。2005年4月,公司生产经营基本停顿,“ST金荔”再次预亏公告,股价终于彻底引发雪崩似地下跌,股价跌至1.05元,目前仍在下跌,最大跌幅达到80%。中小股东利益遭到了抢劫般的侵害。

三、金荔科技财务舞弊案分析

控股股东通过财务舞弊牟取暴利,而由此产生巨额的损失却由众多中小股东来承担,这种现象在中国已不少见。然而,金荔科技用来伪造公司业绩的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操作手法并不复杂。

(一)金荔科技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1.虚做销售收入,虚增经营利润

公告显示,公司在2002年到2004年10月间共虚增收入约36963万元、利润约21646万元,而该公司2002年到2004年10月间总收入只有约42223万元,净利润约-16111万元,可见其造假程度相当疯狂。财务舞弊掩护下的公司侵占行为导致公司业绩急剧下滑,公司已经明显不堪重负了,处在崩溃的边缘。

2.伪造与公司业绩相关的资金流

为了使公司虚构业绩看起来更真实,金荔科技配合虚构的业务,伪造相应的资金流使得公司的购销业务都有资金流转轨迹和银行单据。根据公司2004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当时总资产接近9亿元,其中货币资产达1.2亿元,而在湖南证监会调查之后,公司公告称银行单证不实,所以这巨额数字是虚的,而存货0.23亿元及应收账款0.26亿元也是虚的。公司2004年报审计报告中注明,金荔科技的银行借款和对外担保大部分已经逾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可见,通过伪造资金流把公司可利用资源榨取到极限。

3.通过业务伪造与会计行为虚增资产

早在2000年末,在与广州金荔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重大置换时,金荔科技将以公司除货币资金以外的其他全部资产与金荔庄全部农业资产进行置换,换入资产为约4.7亿元,其中无形资产竟高达约2亿元。直到2005年初公司才承认这个数字是虚假的。2002年半年报披露“在建工程”余额是7941万元,主要是金荔科技园的投资7589万元,但无法证明这批资金是否到位及何以入账;而根据2002年第三季报,称湖南金荔科技园首期投入资金3000万元。那么,金荔科技园的投资额到底是3000万元还是7589万元?除此之外,在建工程和递延资产等项目还存在虚构行为。根据2004年报的追溯调整显示,2002年资产总计约6.7亿元,而实际上是约6.3亿元;2003年资产总计约8.9亿元,而实际上是约6.5亿元;2004年到10月时季报显示资产尚有近9亿,年末年报则调整为约6.2亿元。可见通过财务舞弊虚增的资产比例之大。

4.违法担保与大股东资金占用使金荔科技丧失持续经营能力

在证监会湖南监管局的专项调查中,2005年1月,金荔科技对外担保补充公告,称公司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3月两次为武汉巨力投资有限公司共400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担保;2003年6月为广东劲业科技开发公司3792万元银行借款提供担保;2004年5月为广州博澳医疗电子发展有限公司299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担保。上述担保均为违规担保,截至2004年末,金荔科技担保余额为18482万元,占公司2003年末净资产的67%,其中为关联公司担保3792万元,逾期担保11792万元,截止至2005年中报,对外违规担保金额已达25792万元。

2005年2月,金荔科技公告称,大股东广东金荔投

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关联方通过往来占用公司资金3898万元;大股东以公司名义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并直接占用4750万元的资金,使公司形成了约4750万元的账外负债;公司资金大量用于工程项目支出,工程款支出及预付账款总额为约16030万元,涉嫌被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大股东关联方涉嫌侵占公司两个农场(金荔苑、金荔庄)的经营收益。

(二)财务舞弊的主要特点

1.舞弊的目的是“圈钱”牟利

金荔科技上市具有明显的圈钱目的,股票市场本应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理想场所,但金荔科技为了上市圈钱,通过资产置换、银行借款等各种方式融入大量资金,公司股价一路看涨,宛如脱胎换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其并未如所公告的那样把上市筹集资金用于投资项目、扩大生产,而是为了个人控制、使用。这就注定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维护,从而为后来的财务舞弊的暴露埋下了伏笔。

2.舞弊利益足以吸引多方配合

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财务舞弊案中,经常可以发现银行等机构的影子。金荔科技案中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银行直接参与造假,但金荔科技多年来的大量违规担保而未及时披露担保信息、转移资金等情况,银行能毫无知晓吗?另外,深圳鹏程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03年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由于公司东窗事发,该事务所对公司2004年年报则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是否意味着2003年年报审计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或是否存在合谋?

3.造假成本巨大,社会后果严重

金荔科技伪造了大量虚假收入和资产,而且欠税余额急剧增加,同时,还对虚假收益实施分配,因此,财务舞弊导致了公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据有关人士测算,金荔科技近几年来用于作假的成本总计过亿元,中小股东所投入的资金,没有被用于生产经营,而是不断消耗,最后难以为继,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同时大量借款、对外担保逾期,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爆发,给中小股东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三)财务舞弊识别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金荔科技的控股股东通过财务舞弊疯狂掠夺上市公司财富,而这些财富最终来源于中小股东的投资资金。通过财务舞弊,控股股东实现了上市圈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压榨上市公司等,从而造成上市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丧失,最终造成股价的大跌,而这些损失都将由中小股东来承受。因此,如果能够较早地识别财务舞弊公司,中小投资者提前采取措施,一方面有可能避免灾难性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使财务舞弊公司早点暴露,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从而在更大范围与意义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因此,开发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财务舞弊识别

综上分析,财务舞弊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威胁巨大,而事前能够识别财务舞弊,或者能够寻找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则有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事实上,财务舞弊尽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但是还是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在事前识别财务舞弊问题的。

(一)盈利能力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虚构利润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往往会显示出惊人的高盈利能力,因此,通过比较把对象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同业公司进行横比,然后再与该公司过去年度的盈利能力相比。如果发现其盈利能力远远高于其他公司,并且该公司盈利能力存在巨大波动而最近几年盈利能力超高,那么该公司舞弊的嫌疑就很大。表1是金荔科技与行业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金荔科技自2001年以后,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2002年达到39%,2003年达到40%,几乎是行业平均毛利率的2倍。而其2000年以前则始终低于行业平均,对于这种突然的急转直上的畸高毛利率,中小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因为这种情况说明存在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很大。

(二)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是公司的血液,如果说利润可以操纵的话,营业现金流操纵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因而,现金流量一直被认为是比利润更可靠、更真实的指标,投资者应当加大关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力度,警惕对现金流与业务流不同步的公司,因为这种公司舞弊的可能性很大。

从表2可以看出,金荔科技的现金流与业务流(利润)的不同步现象很严重,如2002年实现净利润2510万元,但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却是-1873万元;2003年经营性现金流也不理想,实现净利润1742万元,但经营性净现金流也只有-1283万元,情况如此恶劣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令人难以理解,结合所从事的产业,应高于净利润才是,因此,中小投资者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三)分析税收、工资等经营性流动负债的支付情况

关注公司一些流动负债的支付情况也是很有帮助的,如缴税、工资发放情况等。

该公司五年内几经起伏后净增欠税256万元,到2005年,欠税已达1471万元,再结合比较其利润和缴税额,这种欠税极其不正常,往往是主业造假导致账面欠税。2000年度职工人数是1210人,支付职工现金数是195万元,而2001年职工人数突然降至561人,支付职工现金数也是195万元;2002年~2003年也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支付职工现金所占收入比重也偏低。

因此,从税收缴纳、工资支付等流动负债来看,至2003年,金荔科技已经有种种迹象说明其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很大。中小投资者如果在这时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尽早抛售其股票,就可以避免后来的股价大跌所带来的损失。

(四)关注公司其他非财务性的警讯

投资者还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发现公司舞弊的迹象和警讯:公司治理结构、董事和高管的背景、任职情况、更换情况、遭受监管机构谴责和处罚情况、诉讼和担保情况、财务主管和外部审计师是否频繁变更等。金荔科技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公司的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和大量的违规担保等重大事项,以及公司年度审计先后变更了湖南开元、华鹏、鸭城三个会计师事务所,这些都是舞弊的征兆。另外公司的接受大股东关联方赠予2.2亿元资产的公告,以及其他一些令人生疑的重大事项公告,都是隐藏着公司财务舞弊的警讯。

第2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 科学技术;利与弊;双面性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006-01

1 科学技术的“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它所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给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已经成为了人类创造财富和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使人类正步入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从人类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繁荣,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电话、网络、电视是地球越来越小,变成了地球村。

这些我们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事物是我们的祖先想都不敢想象的,而这些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同时,科学技术不仅仅创造者物质财富,它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它为多种文化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对道德和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文明社会。

2 科学技术的“弊”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给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些让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危害都是不能够正确应用科学技术和人类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1893年持续50年的日本足尾铜矿“三废”污染,造成大量森林毁坏和农田荒芜,几十万人流离失所。

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英国伦敦由于平时耗煤量巨大,导致当时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在短短的四天中,死亡人数较以往增加4 000多人,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

此后一周内,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癌、流感、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有成倍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1945年将其中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释放,它造成了广岛瞬间变成废墟,城市里面71 000人死亡和失踪,68 000人受伤,有60%的地区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虽然它造成了二战提前结束,但给广岛人民所带来的痛苦永远无法磨灭。

在这之后为了加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和遏制其他国家的军事渗透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了原子弹的研发,使得现在人们都站在炸药上面,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虽然以上事例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但是科学技术的弊我们不应该单纯的认为是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后果。

1986年4月26日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4km的核电厂第4号反应堆发生核泄漏,导致前苏联10 000多km2的土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2 000多万人受到了放射性污染的影响。

这次事件对人类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这是由于技术系统工作中的不可控性造成的,不能说明是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所造成的恶果。

实际上核电站的安全系数非常高,按照数据分析,平均300多年才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当然也不能排除发生事故的几率,所以这次事件也可以看做是必然中的偶然。

很多技术都要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出现事故也是在所难免,但是事故最终将怎样发展就属于偶然性的问题。

3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共存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双面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共存也体现出来: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经济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却给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也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产工具进行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却造成了人类社会的过度消费和环境的压力等等,因此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普遍观点是: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灾难。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利与弊的矛盾统一体,它的利与弊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的,例如医学的进步使新生婴儿的存活率提高、老年人的死亡率降低,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造成了人口的增长和自然环境、资源等的问题。

前者是医学水平的自然结果,而后者则是这种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后果不管怎样始终会导致社会方面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弊的科学技术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去选择科学技术,如果不去这样选择,则使得科学技术排除在社会应用之外,这不符合当代人类满足其利益的需求。因此说科学技术具有双面性。

参考文献

[1]茆诗珍,许俊华.消除科学技术负效应的对策探讨.

[2]张景生,王继亮,谢星海.关于科学技术双刃性的思考[J].聊城师院学报,2001(3).

第3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科技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开发,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上课的首选。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既有它有利之处,也存在弊端。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浅析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利弊。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高中政治教学;利弊

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受到教师们的倚重,必定是有些自身的优势,能让大多数教师弃用传统教学方法选择它。但无论教学怎么变化,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不论是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都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高中政治中概念是最多的,理解概念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方面多媒体教学似乎更加出色。不过,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工具,正因为教师对它的依赖,教师也忘记了他们才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恰恰也是多媒体技术的弊端之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进入高校,教学知识需要更长久的记忆理解,直观化知识是最好不过的选择。所以,多媒体教学被教师们所看重,但由于没有能很好地正视多媒体教学,也让教师们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有着双重看法。本文将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站在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立体思维,简述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形象直观化的知识,利于理解,激发兴趣,放飞思维。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将数据共享,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共享资源,课堂教学时也会更加轻松,节约了板书的时间,使得教学时间更加合理。而且影像播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脑海里建立起知识链。还能够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这是以往教学所不能及的,这也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倚重的原因之一。

在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其概念十分众多,各大先哲所持的观点不同,而且其深意也不同,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些观点都十分深奥,仅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而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将这些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正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有些老师在讲运动与静止这相对的观点时,先是展示高速移动载满人的快铁在轨道上运动,经过山林,由此可以进行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事例中的运动与静止,能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知识点,更容易接受观点。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教学设定错乱,易造成学生懒惰

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实际教学中,上多媒体课时,教师与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投影仪所投放出来的映象,而教师则会先学生一步,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投放出来,却忘记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起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而不是教具。教学工具能辅助教师讲课,然而教学更看重的是教师本身的能力。在课堂多媒体课中,教师们对多媒体技术又能了解多少呢?虽然,多媒体技术并不是难掌控,但是许多教师还是没有掌控好这项技术,滥用多媒体技术反而会使得教学事倍功半。

一般在学习新课,如《我的中华》时,教师都会让学生先自己收集资料,再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知识点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能让学生更具备动手能力,进行数据整理,这样虽然会让学生准备花费更多的时间,却能让他们自我吸收知识,并且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所得到的结论更加真实,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水准。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前将资料备齐,使得学生能够理解这样得来的数据或许更利于学生理解,但也大大削减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能力与观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培养。

2.展示内容混乱,缺乏互动

虽然多媒体技术能将知识直观化,动漫、图片、视频、文字等等都能将复杂的概念知识形象化,然而多则杂,基本上放完,一堂课就结束了,教师缺乏讲解,学生也注意有限,虽说笔书时间没了,但是基本的师生互动也减少了。学生上课期间基本都是盯着显示仪,仅有视觉得到启用,其他五官都没能展开,这样的课堂知识即使简单易懂,然而记忆不深,不利于长久学习。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很难分辨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而且学生的注意也未必能集中在学习理解上,多媒体课在播放时都是比较暗的,学生极易走神,而教师又专心在准备材料上,无法很好地把握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科技确实能便利人们的生活,却不能改变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优缺点其实取决于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这项技术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坏可谈。作为一种教具,的确是能很大程度上将教学知识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够大大减轻教师在讲解方面的难度。但更因如此,教师应该正视这项技术,应该将新的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就像人类并不是依赖科技的进步而进步,而是凭自身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4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高考;舞弊;犯罪;防范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晓庆(198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招生录取;

赵海富(1976―),张家口市教育考试院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招生考试;

申 静(1980―),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招生录取。

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效果和甄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古今中外都很受重视。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考试作弊这一问题愈加突出,舞弊之风正在全球蔓延,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怪胎”。普通高考是国家根本的人才选拔制度,事关广大考生利益,事关亿万家庭福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诚信高考、公平高考、平安高考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2016年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施行后的首次高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替考、作弊、协助作弊等行为轻则拘役,重则入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明确将考试作弊入刑定罪,对考试作弊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对综合整治国家教育考试环境,切实维护社会诚信、公平竞争、考生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正确的价值指向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考舞弊的现状及特点

1.舞弊手段趋向高科技化

当前高考作弊高科技化趋势十分明显,作弊手段逐年升级,花样翻新,从作弊跑鞋到隐形耳机,从“多用记忆笔”到反探测作弊橡皮,从多功能手表尺子到纽扣摄像机,从专用皮带到作弊眼镜,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口腔骨传导耳机更是让作弊者“武装到牙齿”,同时这类舞弊器材传输非常快,几秒钟即可完成,还能随时转换频段,声音、文字可相互切换,普通的金属探测器也很难发现,层出不穷的作弊神器不断翻新,使人防不胜防,防范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舞弊行为趋向职业化

高考被不法分子视为有利可图、一本万利的“唐僧肉”,通过高考舞弊来获取非法利益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生财之道,形成了黑色利益链。尤其是在个别地区,考试舞弊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舞弊团伙常年以此为业,把舞弊看作“做生意”,既然是生意,就需要不断“开拓市场”,追求规模效益,作弊也由过去的以代考作弊的初级“作弊产业”形态,发展到为获利而专门为考生提供作弊服务的网络组织“地下产业链”,而且有滋生蔓延之势,这导致高考泄密范围越来越大。

3.舞弊方式趋向团伙化

群体性作弊和作弊经纪人的出现使考场舞弊的社会危害性更大,舞弊方式也由个体行为逐步演化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舞弊团伙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而且团伙内的分工越来越精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舞弊链条。

4.舞弊行为趋向组织化

高考作弊的既得利益集团依靠权力与资本,实施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舞弊案件。2015年6月,江西南昌“6・7高考替考”事件,说明高考舞弊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成分极其复杂,各种成分在这条灰色“产业链”获取各自的更大利益。本应是我们“最信得过的人”,却迈不过金钱关、人情关而监守自盗。这种组织化力量的强大,意味着在个别地区,高考已经事实地遭遇特殊利益集团捆绑,在以集体舞弊的形式制造不公。

二、高考舞弊存在原因分析

1.教育及社会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再完美的制度也存在缺陷,现行高考存在体制上的缺陷,尤其是评价机制过于僵化。在高考“指挥棒”下,在一切以升学、学历为标准的强大舆论压迫下,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主要是“升学率”,家庭对孩子的希望看的是“升学”,孩子对未来的幻想寄予的是“升学”。“升学”的绳索牵动着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教育的本体功能被异化了,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被弱化了,忽视了教育的本体功能。高考教育是一种功利性教育,把考试和升学当作衡量和规范一切教育活动的标尺,僵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过程性、多样性和合理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诚信教育体系有待建立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有待加强,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完全构建,这些都导致社会上存在某些诚信缺失、道德缺损的现象,同时功利、竞争、效益的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总体资源分配有限的情况下,受家庭出身、户籍的差异以及社会选人用人机制存在任人唯亲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流弊,在“分数就是硬道理”的现实环境中,竞争更加激烈。当舞弊行为的成本远远低于收益时,考生就有可能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

三、防治高考舞弊的措施

1.诚信教育武装头脑,让考生不想舞弊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投机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对考生的正面引导和思想教育,言传身教,摒弃不良社会思想,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实施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推行个人信用制度,弘扬诚信应考的正气之风。

2.法治教育加大惩戒,让考生不敢舞弊

教育部门对考试舞弊处理多是以通知、意见等文件形式作出相关规定,缺乏法律的权威性,每当处理舞弊案件时,往往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草案)》中将考试作弊入刑定罪,对国家层面的考试作弊进行刑事打击,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高考舞弊行为。同时应加快推进考试法的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威慑力来维护考试的公信力,使心怀鬼胎者望而却步,使打击舞弊现象有法可依。

3.提升技术、强化防范,让考生不能舞弊

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开展综合治理。强化人防,升级机防,实现考试数字化监管。建设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实现“考场、考点、省级考试机构、国家考试机构”的四级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控。同时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升级,启用身份识别系统、无线电作弊防控系统、考场电子监控系统,以实现考试的数字化监管,积极应对高科技犯罪。

4.多元选拔、个性发展,让考生不需舞弊

中国人民大学少汪来利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其不让学生舞弊,不如让学生不能舞弊,最好是提供不需要舞弊的考试。”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推动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实施多元考试选拔制度,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扭转“唯分是举”的选拔机制,尊重和发挥考生的个性,引导学习者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考试从“教育目的”回归其作为“教育手段”的本来面目;让考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考试,以正确的行为对待考试。

参考文献:

第5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当前,高校的作弊现象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一种偶发性事件,也不再只有考试作弊这一种单一的表现形式,它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文化怪胎在高校这块净土上蔓延。事实上,大学生的考试作弊现象,仅仅是在社会广泛存在的作弊现象中的一大最直接的表现方式。美国人大卫・卡拉汉(David CaUallall)提出作弊文化这个概念,用来显示美国社会成型的作弊风气。不止是美国,作弊文化已经在全世界疯狂蔓延。

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近日。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等)。成绩中等以上的舞弊者占80.66%。其中,目的是“帮助”同学的占8.86%。在各大高校三令五申,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场监控之后,作弊事件仍然有增无减。

导致大学生作弊毒瘤蔓延的四大诱因

1.学生的畸形心态兴风作浪

一部分学生对目标过度渴望导致采取偏离的考试手段。有的学生不关注个人努力和学习过程,仅仅将焦点放在考试的结果上。有的学生并没有努力学习,或者努力了,但学习效果不好,为了得高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对优秀的考试成绩的极度渴望和迫切要求下。作弊则堂而皇之地成了他们达到目的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一部分学生存在“怕吃亏”、患得患失的畸形心理。在作弊已成为普遍性事件的今天,因为“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岂不是很吃亏”的错误心理作祟,很多人放弃了原有的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这种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下,走上作弊这条路,从而用“别人作弊我也作弊,谁都不吃亏”这样一种结果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这也是受社会世俗观念影响而导致心理扭曲的典型表现。

2.学校的考试模式画地为牢

一是考试形式利于作弊。虽然,现在的考试形式正在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但因受限于统一的教材和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固有的笔试形式为作弊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二是考试内容利于作弊。一方面,在考试中,特别是文科考试中,试题多数是书本内容的呈现,在这种强调记诵能力的考试模式中,小抄、夹带书本等无疑是得高分最便利的方式;另一方面,考试片面追求客观性,每道题的答案唯一,偷窥、抄袭等作弊方式可以帮助考生获得更高的分数,让考生从心理上加重了对作弊优势的认可。

3.社会的不良风气推波助澜

一是社会诚信缺失。“人无信而不立”这句箴言告诫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然而,当今社会尔虞我诈、欺骗、造假等不良风气的蔓延.也潜入了高校这方净土,让原本纯真的大学生染上了这一社会恶习.造成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大学生还处在学习阶段,思想、品行尚未定型,然而身处于这个充斥着作弊文化的大环境中,他们很容易被错误的观念引导,从而难以严于律己,用诚信的价值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是对作弊和剽窃行为的社会认同度大幅增加。2005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了一期关于考试作弊的调查,题目是:如果和您的利益无关,您是否介意身边的人考试作弊?这项调查在互联网上公布后的12个小时内。有8454名调查者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弊现象选择“介意”的比例为23%,明确选择“不介意”的占51%,而选择“说不清”的有26%。选择“不介意”和“说不清”的比例,加在一起达到了77%。这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一种文化趋势:对考试作弊的熟视无睹,或者对考试作弊的社会承受度在增加。然而,一旦形成了这种认同作弊的文化,团体监督几乎陷于瘫痪,高密度的作弊就会发生。

4.科技的毒副作用助纣为虐

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高科技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作弊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网络的发展给作弊者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网络是一个连通全世界的信息交流平台,任何人都有权利享用其包罗万象的丰富资源,然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的虚幻色彩模糊了人们对剽窃、作弊的认识。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Lipons)是《在大学中诚实为人行事》的作者,认为“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没有明确所有权的空间(ownership)。产生了一种虚拟的一切免责的(virtualfree-for-a11)氛围,使得学生获取欺骗性的信息或论著”。很多人认为网络资源共享,不存在剽窃、作弊的问题,觉得从网络中获得的资料都可以为己所用,而不用标注。加上有关规范网络的法律不健全,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作弊,缺少一种尺度的限制,就让作弊者更是有机可乘,导致学术作弊等案例大大增加。

二是先进的作弊工具让作弊文化更加猖獗。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手机、无线耳机、MP3、录音笔、数码相机等一些具备作弊潜质的高科技产物都在考场上站稳了脚跟。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先进,让作弊行为在高度隐蔽的环境下更加安全,这就降低了作弊的风险性,增加了作弊的诱惑力。因此,在高校考试中,只要有人感到自己有作弊的需要,都会考虑使用这一手段,这就加速了作弊文化在高校的风行。

思考

解决越来越猖獗的大学生作弊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严肃考纪,加强考场监控力度,规范考试行为。要建立制度严格的作弊惩罚条例等一系列在客观上制约作弊的措施,要让作弊者明白他将为其行为付出怎样的代价,从而在心理上惧怕作弊给其带来的后果。

第6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审计师;舞弊行为;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

审计师是指,专门从事检查并证实公司账目和报告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专业人员,属于公司的高级职员,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自觉遵守并坚持审计原则。在一个企业中管理层的人员具有舞弊的动机和机会,审计师应该突破管理人员的约束,保持职业谨慎、职业怀疑精神[1]。作弊审计策略的重要步骤是要分析舞弊产生的背景,但是随着舞弊技术的逐渐复杂化,审计师也需要对审计策略进行创新和改进。

一、企业舞弊的诱因

国外对舞弊诱因的研究比较早,并且形成了舞弊风险因素理论,最完善的理论是舞弊风险因子学说、最权威的理论是舞弊三角理论,下面就对这两种理论做简单的介绍。

在《The Accountant’s Fraud and Commercial Crime》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舞弊风险因子的学说,这个理论被认为是最完善的理论,它将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一般风险因子是指可以被控制的因素,个别风险因子是指不可以被控制的因素,当两种因子结合到一起,并且舞弊者认为有利可图时,舞弊现象就会发生。“舞弊三角”理论是发表在《Fraud:Bring the light to the dark side of business》一书中,它指出,舞弊发生与压力、机会、借口息息相关,但是并不是三者缺一不可。关于舞弊手段较全面的介绍是1987年Tresdway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无比财务报告:美国公司的分析》,文章中显示,常用的舞弊手段有:对不恰当收入的确认、对资产夸大、少报费用、乱用资产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不恰当收入的确认和对资产的夸大[2]。

二、当今社会舞弊手法的特点

所有财政舞弊都是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然而在新时代,舞弊的特点又有了具体的体现。第一,参与财政舞弊的人员,往往是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企业内部环境熟知,也对审计师的审计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这就使得舞弊的手法有了一定的隐蔽性,而且他们会从不同的途径舞弊,使得舞弊手法更加复杂;第二,舞弊行为十分严密,往往专业的审计师很难发现其中的舞弊迹象,甚至舞弊手法系统化,舞弊计划做的十分严谨。有研究表明,超过九成的舞弊行为是在偶然中发现的,这就说明审计策略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保证审计职业的生存和发展;第三,舞弊后果严重,近年来,舞弊现象数量上增长远不及金额上的增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舞弊金额呈现指数化的增长[3]。新时代的舞弊现象,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严重的扰乱了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所以审计策略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改进审计策略与方法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实行科学化的管理,根据企业的生存环境以及发展背景,设定出一套合理的审计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好基础。要求审计师在取得审计证据之前,审不能完全信任管理层人员,也不能毫无根据的认为管理层人员有舞弊现象,要绝对保持自己的职业怀疑精神;其次,国家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并监督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我国的审计事业还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国外审计工作相对较完善,所以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再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审计师的工作,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4]。只有审计师的工作得到了合理的评价,才能更加促进审计师完善和创新审计策略;最后,对审计的管理层人员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求他们端正态度,自觉配合审计师的工作,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出现了认为设置的障碍,有关部门需要严厉的处理。当然这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审计师本身,只有审计师本事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达到了要求,才能最大程度上发现舞弊现象,才能对审计策略进行完善和创新,才能将审计工作做到更好[5]。

四、小结

舞弊是有人可以的利用不正当和不合法的行为进行欺骗,以便达到自己的某种需求,而这个过程中,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层人员参与舞弊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舞弊金额呈指数化的增长,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健康的生长,而且扰乱了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但是识别舞弊迹象是审计工作中十分困难的步骤,这就需要审计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需要企业和国家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审计工作。我国的审计工作开展的较晚,需要借鉴国外在审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审计制度。(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武恒光.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及不规则关系研究――基于一个舞弊博弈模型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4):21-28,36.

[2]李建标,殷西乐,任雪,等.实验市场中的审计博弈与审计质量――审计师声誉和企业内部监督的比较制度实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5,41(10):132-144.

[3]张宏伟.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与可感知审计质量[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5(3):77-85.

第7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高考舞弊;量化分析;经济学;博弈论

高考是中国第一大考,是许多人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考上好大学对于学生将来的求学深造、就业、前程、名誉等具有巨大的未来收益,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伙同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和学校,联合舞弊,挑战我国高考制度,尤其是近年频繁发生的影响恶劣的高考舞弊事件,已经达到了令人惊愕的地步。本文在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基础上建立量化模型,透视高考舞弊现象及其危害背后的深层原因,希望借此能够对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一定帮助。

一、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舞弊者不但要承担被发现而接受惩罚的风险,而且随着高科技手段参与到舞弊当中,舞弊者购买作弊器材也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钱成本。即舞弊者承担的风险和金钱支出构成了舞弊总成本。同时,作弊也存在着一定的舞弊收益,例如考试成绩、名誉、前途等。

设舞弊总成本为C,据上分析,它应当包括舞弊器材成本T和被发现而受到惩处P,即C=T+P;另外,设舞弊收益为B,作弊净收益为F。这里需要说明,假设作弊者被发现而受到相应惩罚的概率为α,那么,F=(1-α)B-αP-T。简化得到:F=(B-T)-α(B+P)

对这个公式进行分析不难得出F同其他变量的关系,即当假定其他变量为固定值时,F与B正相关,而与T、α、P分别负相关。也就是说,每个变量的变化都影响着F的大小,而F的大小是舞弊者是否作弊的重要参考指标,即F越大则舞弊者冒风险作弊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结论:

第一,现在的高考制度基本上是“一考定终生”,只要作弊成功,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就能考上较好的大学,进而获得将来更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名誉等。而作弊被发现也存在着一定的概率,其相应惩罚力度也不是很大。即对于高考舞弊者而言,收益B巨大,而风险α及相应的惩罚P太小。这就说明当前我国高考制度还存在着很大弊端,至少可以说存在着舞弊的诱因。

第二,α和P可以分别代表着监管和惩罚的力度,如果两者力度不够,则会促使舞弊者获得更大净收益F,促使作弊现象泛滥。这两个变量的提高会遏制F的增大,而这两者力度的加大,不但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还需要相应监督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努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有效遏制作弊事件。

第三,作弊工具的高科技化使作弊者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其制造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也就是说,舞弊工具成本T相对于巨大的收益B而言,呈现下降趋势,也就促使净收益F增大。因此,当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舞弊案件在高考后被发现并公布出来时,人们称其到了“疯狂”的地步。

二、考生作弊的博弈分析

高考舞弊是我国社会在转型中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是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当下社会在某些领域既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也没有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有害的社会风气在蔓延,甚至成为大多数人所默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作为高考第一参与者的考生颇受影响。下面我们建立一个两个考生的作弊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假设考生作弊会都有1的收益,而不作弊则为0。因为考生心理受到不良风气影响,他们作弊与否的出发点完全受到其他作弊者的影响,他们会认为不作弊没有任何收益,作弊反而有收获,于是他们的最佳策略就是作弊。

通过对这个博弈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中学生诚信及道德教育的缺失,引发了不正的考风,这对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考生而言,仅仅是为了追求心理平衡,考生们也会采取作弊以追求与其他考生同等的作弊收益,实现考场内的“公平”。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舞弊者的从众心理,而对于教育和社会的公平性则构成了极大挑战,所以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及道德教育,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

第二,高考作弊猖狂的另一个重要根源在于惩罚太轻,与作弊者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不相匹配。因此,要震慑高考作弊行为,就要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处措施。目前,我国专门用来惩治考试舞弊的法律还不健全不完善,面对考试舞弊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竞争,应该有针对想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同时加强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近些年我国高考舞弊事件频发且越发疯狂的现实,从经济学及博弈论角度出发,量化分析了近年高考舞弊现象猖狂背后的原因,通过“成本-收益”模型和“考生作弊博弈”模型,使得问题的分析更加直观,得到的结论也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本文也在结论中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意见,主要包括诚信道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及执行等。本文旨在有助于我国高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漆勇政.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第8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大家好!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前进,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砸破无知与落后,同时也能伤害到人类。一个又一个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科技伤害人类的过程,因此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首先,科技发展带来最大的弊端是:使我们的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广岛市内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造成广岛市24.5万人中的20万人死伤,整个城市化为废墟。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继袭击广岛之后,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广岛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截至2007年8月,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当初研发了核武器,使科技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可现在,就是因为核武器,不少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庭。

无独有偶。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1。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

第9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广东深圳宝安区拨杆六年级:qweert2365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