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文创产业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文创产业市场分析

第1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创业者简介,重点介绍创业者的业务专长和已取得的业绩。

--创业机会概述,应对产品(服务)和市场机会进行简要描述。

--创业目标

二、市场分析--市场现状综述,应详细描述顾客、市场的现实需求,市场的容量和成长潜力,市场的细分及其特征。

--市场发展趋势,应详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各影响因素及其对市场的具体影响。

--竞争分析,要详细分析所有现实和可能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他们的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经济实力以及各自优势与劣势。

--市场定位,应详细说明本产品(服务)的目标顾客、目标市场和市场竞争力,可能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以上应说明资料来源与选择的预测办法)

三、产品(服务)

--产品(服务)介绍,主要包括产品(服务)的技术原理、技术水平、新颖性和独特性,主要用途和应用范围,经济寿命和所处阶段,未来发展预测。

--产品(服务)的市场保护措施

--产品(服务)研发计划

--产品(服务)生产计划(以上应注明资料及信息来源)

四、市场营销

--营销方式和渠道

--营销队伍

--促销计划

--价格策略

五、财务计划财务计划主要是对创业前三年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资金需求和使用

--预计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

--财务分析,包括对投资额、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发生变动的影响分析

六、风险与对策

--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

--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

七、创业团队

--主要成员,重点介绍成员经历和背景,能力与专长,拟任职务(注意分工和互补)。--组织结构,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图、部门的功能、作用与职责,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欠缺与对策

八、发展预测新星创业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主要内容说明本项目创新内容、技术水平、技术指标、用途及应用范围。

3、目的、意义说明本项目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以及社会经济意义。

4、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说明与本项目研究开发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要求注明主要资料及信息来源)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1)项目产品(服务)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基础原理。

(2)项目产品(服务)的技术创新点论述。详细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程度、创新难度,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附上权威机构出示的查新报告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3)项目产品(服务)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指标的比较(可以表格方式说明)。

2、技术成熟性和项目产品可靠性论述技术成熟阶段的论述、有关部门对本项目技术成果的技术鉴定情况;本项目产品(服务)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的情况;该技术进行生产条件下小批量、小规模试生产的情况,包括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成品率;本项目产品(服务)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考核情况等。

三、项目产品(服务)市场预测

1、项目产品(服务)的主要用途,产品(服务)的经济寿命,目前处于寿命期的阶段,开发新用途的可能性。

2、市场调查。说明现阶段市场容量、市场供应能力,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价格、市场竞争力情况。

3、市场预测。说明未来市场容量、市场供应能力、产品的技术水平、价格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上应注明主要资料、信息来源及选用的预测办法)

四、项目实施方案

1、技术方案

2、生产方案

3、营销计划

4、特殊行业许可证报批情况

5、项目总体发展论述

五、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

3、资金使用计划

六、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估算

2、财务分析预测项目完成后项目产品年净利润、年纳税总额、投资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3、社会效益分析

4、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分析对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包括技术风险、人员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进而分析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七、项目承担人情况

1、创业申请人及主要创业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职称及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研究开发任务。

2、主要研究开发人员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简介。

3、创业申请人与主要研究开发人员的合作形式、经济和技术关系。

第2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关于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理论学者对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较为典型的,主要是以下三种观点。

1.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态下,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和效率。它的理论根据是,在开放型的完全依赖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参与竞争的主体都是通过在市场中通过市场行为来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对利润的渴望会驱使他们对各种生产资料、社会资源进行最为科学有效的配置,以此来实现企业福利的最大化。对于企业福利的最大化,不是指企业单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种福利是综合企业主体与社会两个方面来考虑,既要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要求社会所取得收益最大化。这是这项理论学说的主要观点。

2.熊彼特观点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不同,熊彼特认为“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更加有利于整个市场环境下的技术创新工作”。他的观点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展开。首先,技术创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具有潜在风险的工作,它需要资金、人力等方面大量的投入,成本高,收益不稳定,这是技术创新工作不可避免的特质。其次,垄断会加强经营主体对技术创新的渴望,处于垄断地位的经营主体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优势地位放弃对技术的创新,反而是基于自己优势的地位,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其次,弱势地位的经营主体即没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也缺乏觉悟进行技术创新。综合以上原因,熊彼特认为只有在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下,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市场技术创新。

3.可竞争市场理论

这种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该理论认为,在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下,即使存在具有垄断地位的优势企业,只要整个市场允许有新企业的进入,那么垄断企业能够获得的收益也要低于完全市场竞争结构下的市场收益。只要有竞争对手的存在,那么任何垄断企业渴望高于正常收益的行为,都会引来其他行业主体的竞争。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无论企业是否具有垄断地位,都会选择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提升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通过技术的创新来实现市场的均衡。可竞争市场的显著特点是它是以实现福利最优化为主要目标。

上述三种理论,是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分析方式作出的解释,但是,对于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在那一种市场结构下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我们难以从中得出结论。无论哪一种理论,都告诉我们,技术创新与市场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对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分析市场结构对于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解析。除了继续使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我们结合长吉图地区的客观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长吉图是图们江区域的核心领域,它的范围主要涉及到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市和延边州的部分地区。在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确立了长吉图地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方案,工业的发展,是整个经济方案发展的重中之重。长吉图地区的工业发展,在纲要正式确立之前,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一区域的工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整体实力在不断进步,经过21世纪头十年的发展,长吉图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其次,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正在不断的优化,长吉图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产业结构的进步缺乏有效的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整体的产业结构还是工业内部结构,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当前长吉图地区工业发展的市场结构现状,下面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

1.竞争程度

竞争程度,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如何衡量一个市场现有的竞争激烈程度,我们需要采用多个具体的指标来进行分析。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市场的竞争效果尚未完全体现,市场竞争表现并不激烈时,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工业主体在数量上应该较少,但是在整个市场中的资产贡献率却很高。所以如何衡量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可以以工业企业的数量和工业企业的资产贡献率两个因素作为研究指标,通过这项分析,了解当前长吉图地区的市场结构。

2.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如何作用于市场结构,在研究领域主要是通过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同的企业规模,在促进工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大型企业更有利于进行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垄断性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能够更加有利于技术的创新进步,企业规模不需要过大,适度的中小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做出更好的应对,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各项技术的创新。

3.行政垄断

垄断作为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中,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按照垄断的不同形态或者产生的原因来分,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市场垄断、自然垄断,以及行政垄断。”我国虽然缺乏由于生产力进步和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垄断地位,但是行政垄断现象却大量存在。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市场的集中程度不高,市场竞争的特性表现的还不明显,政府或者国家是这些行业的垄断经营主体。行政垄断的出现,影响了市场经济规模化的形成,阻碍了行业技术的创新,对市场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长吉图地区,也存在着政府垄断经营的行业,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明确行政垄断对于市场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

4.具有特殊优势的市场主体

市场上,存在一些市场主体具有特殊市场地位和优势,从而具有影响市场结构的能力。例如,具有免税优势的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市场优势;具有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的企业能够迅速拓展市场覆盖范围,阻止竞争者进入;具有技术专利的企业能够利用法律保护创造利于自己的市场结构等等。外资企业多来自于经济发达国家,在中国当前的市场中具有资金、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能够对市场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曾经大力扶持各种外资企业的进入,企图通过“用市场换技术”这一方式,来实现工业的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的确给我国的工业发展带来了许多动力,但是并没有在技术领域有很大的进展。许多外资跨国公司,利用他们强势的市场地位,在我国不断地扩大市场规模,对我国的市场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长吉图地区,同样不乏外资企业的进入,通过协整分析和面板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外资企业对长吉图地区的工业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未来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路线和发展规划的确定。

三、市场结构对区域工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主要以长吉图地区的工业发展为蓝本,了解市场结构对于区域工业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

1.沉没成本影响

沉没成本,是指某一个企业在退出之前发展经营的产业时,其必须面临的在设备、技术、资产等方面的成本损失。“具体的来讲,就是一个企业如果发展的规模越大,在一个产业中发展的时间越长,资源积累的越雄厚,那么它在放弃原产业进入新产业的时候,它的沉没成本也就越大。”这种沉没成本的出现,主要是通过已进入企业和新进入企业之间的对比来分析的。已进入某项产业的企业,无论是生产技术、设备、还是组织生产方式,都与产业形态密切相关,如果这些企业要进入一个全新的产业,那么他们就必须面临重新研发技术、重新购买设备、重新组织生产的问题,原有的技术、设备、资产将会随着新产业的进入成为沉没成本。相反,新进入企业则不需要面临沉没成本的问题。所以,通过这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于一些规模大的企业而言,他们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受到沉没成本因素的干扰。并且在原产业中积累的经验也不再使用,双重损失的情况下使得大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要求更为严格。而新进入的小企业,虽然缺乏一定的实力,但是不需要面临沉没成本与经验损失的威胁,在技术创新工作上更具有活力,技术创新更有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并非企业规模越大,其技术创新的动力就越强。

2.垄断与竞争性市场结构

垄断与竞争是两种对立的市场形态,对于工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我们从垄断与竞争比较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垄断市场结构,按照威胁地位和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威胁的垄断和不受到威胁的垄断。处于垄断地位的主体,会随着地位的变化对于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如果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处于平稳的随着生产力进步而演进的状态,垄断者的地位不会因为这种平稳的技术进步使自身的垄断地位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形下,垄断与竞争两种市场结构,对于技术的创新进步影响并不大。但是,一旦技术的进步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新产品的出现对垄断主体的地位造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形下,垄断市场机构将会比竞争市场结果在技术创新方面爆发出更大的实力。所以在当前开发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垄断形态的市场结构,仍然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一些理论学家的观点。

3.产业集中度影响

对于产业集中度与工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第一种理论认为,产业的集中程度越高,那么这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就会表现的越活跃。任何一种技术创新,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集中程度越高,代表着这个产业的竞争越激烈,企业通过技术革新获得高于一般剩余价值的渴望就越强烈。第二种观点认为,产业集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阶段性,也就是,在产品的技术开发潜力较大,处于大规模的创新阶段时,竞争性的环境能够有利于创新。当产业的可开发潜力变小,创新难度增大时,需要高集中程度的垄断企业来进行创新。

4.产业规模影响

产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从当前国内的学者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产业规模的扩大,能够更加有利于整个工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对多组数据的对比实验分析,证实了产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有着积极的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观点存在着例外,就是使用的产业对象是非国有企业,单纯的产业规模并不能保证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还需要考虑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式和治理结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产业规模来评价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综合考量其他多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子君.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J].经济学家,2002(4)32

[2]赵儒煜,李晗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产业发展战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23-24

[3]傅勇.行政性垄断的经济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5219.12-14

[4]赵玉林,朱晓海: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8).11-12

[5]杨林.有效竞争与技术创新的因果链效应及其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272128.23-25

第3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评价

绪论

熊比特指出创新是指将新理念、新技术等新的生产要素组合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是一种突破性的破坏,是突破目前均衡状态而最终趋于均衡的产物,技术创新的发展与突破是社会经济周期运行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实力虽然没有国有企业雄厚,但它能根据市场和研究项目的需要,集中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规避技术、市场、人文性的技术创新风险,迅速取得经济效果,表现出更高的技术创新效率。如何客科学、有效、定性定量地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在同行业中科学地定位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1. 评价指标的设置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创新管理能力A1:包括创新目标A11和创新战略A12

1.1.1创新目标A11:分为产品创新目标和工艺创新目标。

(1)产品创新目标。产品创新目标主要有几下几种:增加产品品种、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改善产品性能、开拓国内市场、保持市场份额、开拓国际市场和完成上级指标。该排序说明了企业应主要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动的主体,应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加强与国际合作,寻求在科学技术上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企业自身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工艺创新目标。工艺创新的经济目标主要设立以下几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企业除应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外,还应注意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

1.1.2创新战略A12:包括引进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

企业在创新战略上以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以模仿创新为辅。企业应注重通过引进创新或合作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注重引进国内外民营企业的先进技术,降低本企业产品的成本,同时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队伍水平,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1.2创新投入能力A2:包括R&D投入强度A21、R&D人员投入A22、非R&D投入强度A23

1.2.1 R&D投入强度A21:指R&D经费支出同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

R&D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培育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越强。国际上该指标应达到2%,我国规定应达到1.5%。

1.2.2 R&D人员投入A22:R&D人员投入包括人员的数量投入和素质投入。数量投入为:从事R&D人员的数量;素质投入:用职称近似衡量企业R&D人员的能力。企业R&D人员的职称分为高水平专家、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初级职称人员。

1.2.3 非R&D投入强度A23:指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同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

非R&D投入强度A23=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该指标越高,则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越强。

1.3创新产出能力A3:包括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新产品利润率A32、资本积累率A33、资产利润率A34、市场销售能力A35

1.3.1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是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之一。它反映过去三年中引入市场的新产品销售额。

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1.3.2新产品利润率A32:是衡量由于技术创新带来新产品的创利能力的指标,体现了技术创新的价值。

新产品利润率A32=新产品利润/产品利润

1.3.3资本积累率A33: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重。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是所有者权益年末数与所有者权益年初数的差。

资本积累率A33=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积累情况,该指标越高,企业可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就越多。

1.3.4资产利润率A34: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资产利润率A34=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投入技术创新的物力、财力越多。

1.3.5市场销售能力A35:是指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市场范围的能力。包括企业的专职销售人员数、专职销售人员数/职工总数、销售网点。

1.4创新激励机制A4:包括市场激励A41、企业激励A42、政府激励A43

市场激励是运用市场的力量,催促创新,它与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企业激励是在企业或创新小组内部,是否能激起员工的创新动机,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政府激励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无论是市场激励,还是企业激励,政府都可以运用种种手段,规定、调整与保障实施。

2. 评价方法的选用

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有许多种方法,如因子分析法、功效系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等。采用聚类分析法较为科学,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样本的某些指标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层次、分类型来解剖一些对象,以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根据观测值或者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将最近似的对象结合在一起,通过逐次聚合,将观测值分类。聚类分析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其依据是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的个体差异则较大。进行聚类分析有很多种方法,多元统计分析中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分解法等。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又有两种, 一种是“快速聚类分析方法”(K-M eans ClusterAnalysis) ,另一种是“层次聚类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聚类分析的形式也分为两种,对样本进行分类,称为Q型聚类;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变量进行分类,称为R型聚类。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的Q型聚类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选用快速聚类对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对各企业原始指标进行数据预处理后作为聚类变量,选择欧氏距离,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对选取的一定时间段内的样本公司进行评价。

根据样本公司评价得分情况,建立起一套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等级标准体系。见下表:

本文设计的理论框架可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实际操作时可根据评价目标、实施环境等因素,灵活地增减指标,在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可根据企业情况及客观数据的获取难易程度进行变更。

参考文献:

[1] 王咏梅.《民营企业创新战略案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2]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7(9)

[3] 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管理世界》,2008(8).

第4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近年来,中关村始终保持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形成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截止2012年4月,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10家,其中境内131家,境外79家,50家企业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成为人们首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中关村板块的8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对象,运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以下问题:影响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市场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系如何。

二、文献综述

自从中关村以一个传奇般的姿态兴起以来,国内学者对其的研究从来没有停下过,但绝大部分学者主要研究中关村所取得的成就与其特殊的发展模式和优惠政策(赵彦云,申晓玲,杨宏亮, 姜万军,2001;思止,2004;方军,2008;文杰,2012)。国内直接研究中关村企业经营业绩的文献比较罕见,郭研、刘一博(2011)针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绩效做出实证分析,指出研发投入与企业的研发绩效有正相关关系。此外,几乎没有学者专门对中关村板块企业的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做出过专门的分析。

国内学者对企业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专门针对中关村板块。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市场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戴蓬军、栗果(2012)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指出股权结构变量是影响公司绩效的关键因素,其变化对公司绩效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岳树岭(2012)通过对最初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业绩好的公司多在成长能力、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方面有着突出表现,而在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上未必有明显优势。魏锋、梁洪壮(2012)通过评价企业的成长能力得出结论: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净资产增长率、运营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在针对A股上市公司市场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徐腊平(2009)运用我国上市公司A股数据,发现企业的相对绩效与同期负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据此,他提出负债在短期内可能恶化了企业的相对竞争绩效,而在中长期内可能会改善企业的相对竞争绩效。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公司年龄、公司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970年尤金·法玛(Eugene Fama)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其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国内的一些学者研究表明,中国的股票市场为弱势有效市场,因此不能根据其过去的财务数据来推测未来的股票价格和市场绩效。但也有数据表明国内股票市场的市场绩效与过去的财务绩效是存在一定关系的。无论市场是否有效,企业的财务绩效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推测,财务绩效对企业的市场业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中关村企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具有相关性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金融行业、数据不全的样本之后,最终研究样本共计83个,包括46家中关村A股上市公司和37家中关村创业板上市公司。本文所采用数据来自金融界网站(http://.cn)。

(三)变量定义 本文针对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选择托宾—Q值作为衡量公司市场绩效的指标。对于财务绩效和其他相关变量,根据对中关村板块财务绩效的研究从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两个方面选取变量。对于上述各类型变量选取指标如表1所示:

(1)衡量企业市场绩效的指标。托宾-Q值(Tobin Q)。托宾-Q值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当Q值较大时,企业会选择持后将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而当Q值较小时,企业会将产业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即继续持有股票或选择增持股票。所以Q值有效地反映了公司的市场绩效。

(2)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根据对中关村企业财务绩效的主成分分析,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一是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能评价公司负债水平,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反映了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二是总资产周转率。综合反映了企业整体资产的营运能力,一般来说,资产的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能力也就越强。总资产周转率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和综合绩效,而这正好是投资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项目。

三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代表盈利能力越高,相同的股东投入资本,创造的净利润更多。

四是总资产增长率。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五是无形资产占有率。是企业风险程度的集中体现,由于中关村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高新技术产业,无形资产所占比例极大,成为影响投资者判断的一个主要因素。

(3)控制变量。主要包括:

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值该企业目前的在职总人数,以此作为企业规模的衡量。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市场业绩表现也好于中小规模企业。

二是公司年龄。指2011年与公司上市年份的差值。一般来说,公司上市年龄越长,越倾向于有更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的好坏是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好坏的重要因素。

三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般来说,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代表着公司的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公司的市场绩效。

(四)模型构建 由于影响一个公司财务绩效的财务指标是多种多样的,分别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分别抽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依据上述模型对中关村上市企业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由于对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关村板块的A股企业与创业版企业的财务绩效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本文对于以上两类企业分别构建以下模型:

MPA股=α+β1ROA+β2LEV+β3TUN+β4IG+β5Size+β6Age+β7TOP1+ε (1)

MP创业板=α+β1ROA+β2LEV+β3TUN+β4IG+β5LA+β6Size+β7Age+β8TOP1+ε (2)

模型(1)和模型(2)分别检验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中关村A股企业的市场绩效和中关村创业板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A股上市公司回归结果分析 表2是中关村A股上市公司的回归结果,该结果显示了企业财务绩效对市场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考虑到企业用于生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总资金是有限的,若用于生产投资的资金较多,企业用于产品研发的支出就相对较少。中关村企业大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盈利能力,将大笔资金投入到生产中,虽然当时的盈利能力较好,但是会导致技术更新较快的高新技术产业缺少新产品的研发或是新产品研发周期太长,从而使其长期盈利能力得不到保证。所以,对于具有高盈利能力的中关村企业,理性的投资者都会保持谨慎的态度。回归结果还表明企业的市场绩效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0.01的置信水平下呈负相关。这表明随着中关村A股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升高,企业的市场绩效在降低。这说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很重视企业的负债水平,在通常情况下,一家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多少直接对该企业的市场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营运能力(即总资产周转率)与市场绩效不具有相关关系。笔者分析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出台了诸多对中关村企业的扶持政策,从而使绝大多数企业不会面临周转困难的危机。因此企业的营运能力并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投资者的参考价值不大。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成长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不具有相关关系。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中关村板块企业向来是以高成长为主要特征,这就造成了投资者在选择中关村企业的时候反而会把这样的指标作为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所以投资者并不会对这一指标给予很大关注。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回归结果分析 如表3所示:

表3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回归结果,显示了企业财务绩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绩效不相关。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认为创业板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普遍比较强,不用给与过多关注。创业板企业盈利能力强主要源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由于证监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条件方面有硬性要求,具体要求为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积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此外还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二是由于创业版是2009年刚开设的,大多企业都是刚刚上市,盈利能力普遍较好。从回归结果中还可以看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与市场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偿债能力对A股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程度要比对创业板企业的影响程度大。这表明在对于A股企业进行投资时,投资者比较看重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对创业板企业投资时,虽然投资者也考虑其偿债能力,但对其关注度并没对A股企业那么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所以对于以新兴产业为主的创业板企业,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优惠。因此虽然其偿债能力可能稍弱些,但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其融资能力与发展空间不一定会比有较好偿债能力的A股企业差,甚至可能超过A股企业。企业的营运能力(即总资产周转率)和成长能力(即总资产增长率)与都企业市场绩效不相关。综合A股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创业板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与A股企业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对于市场绩效均不相关。这说明,不管是A股企业还是创业板企业,投资者对这两项指标的高低都不大关注。根据黄珏等(2012)的研究结果增加了对无形资产占有率的分析,其结果并不显著。这说明投资者对于中关村创业板企业进行投资时,并没过多关注其无形资产状况,进而说明投资者并没有关注或者是并没有意识去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真正的技术状况是怎样的。

在控制变量方面,A股和创业板企业的市场绩效均不受公司年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这说明投资者对这些非财务绩效方面的影响,一般不给予很大的关注。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关村板块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A股和创业板中关村企业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四点结论:(1)中关村板块的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A股企业的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创业板企业的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也呈现负相关关系;(2)不是所有财务指标都对企业的市场绩效有显著影响;(3)在财务绩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方面,创业板和A股企业具有一定差异;(4)所选择的作为控制变量的非财务绩效指标对A股和创业板中关村企业市场绩效均无显著影响。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中关村板块A股企业市场绩效受财务绩效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中关村板块创业板企业市场绩效只受财务绩效中偿债能力的影响。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创业版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则都是源于中关村企业大多都是高盈利高成长的企业,所以投资者更为关注企业的发展是否平稳,反映在财务绩效上,即为投资者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更为关注。

参考文献:

[1]曹小华、欧国立:《物流业上市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物流技术》2011年第5期。

[2]刘洪臣:《托宾Q值及相关理论成果》,《河北企业》2012年第1期。

[3]魏锋、梁洪壮:《成长能力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2期。

[4]岳树岭:《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实证研究》,《求索》2012年第7期。

第5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产品创新类型;跨部门整合;新产品开发绩效;间接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 development,NPD)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与其低成功率使很多企业进退两难。在许多行业里,企业有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被引入市场5年内的新产品。新产品能否在项目开发期限内被顺利研发出来并且成功推向市场,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处于初创新期与成长期的企业。然而,现实中企业NPD的失败率却居高不下,有关研究指出,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中,只有56%达到了其预期的财务绩效,并且只有51%的企业的新产品做到了如期。在整个国家面临转型的大形势下,中国的企业正在从低成本制造向高水平创新研发转变,企业所面临新产品的市场和技术创新程度要求不断提高。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新产品创新特征,企业应该选择何种产品创新类型进行开发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确保NPD的成功都值得思考。

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应该首先考虑内部跨部门整合这种组织结构,并且需要围绕不同的产品创新需求选择适当的跨部门整合模式。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创新项目在高水平的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下会引发创新网络结点内部及结点间大量任务的相互依存。Candi等在研究技术动荡环境下项目开发组织的形式时发现,产品项目的灵活性越大,则对创新过程整合的稳定性要求越高。相较于在组织外部寻找合作对象,组织内部各部门间整合的稳定性更加牢靠。因此,由于跨部门整合具有较好的资源互补性与结构稳定性,既有研究往往都只强调跨部门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的积极作用。然而,跨部门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对开发绩效的作用结果应取决于产品创新需求与整合模式的选择是否匹配。Rubera等认为,不同创新类型的NPD对企业部门间的协同方式与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选择了不恰当的跨部门整合对象,其结果不但会阻碍企业产品创新活动的进行,还会由于不必要的部门整合间接增大企业的组织成本,进而影响NPD的财务绩效。可见,创新类型与跨部门整合的匹配问题已经开始得到学者们的重视。不过,现有研究仍缺乏对产品创新类型的划分处理,没有将产品创新类型、跨部门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研究,同时也缺少结合我国企业新产品开发实践数据的实证研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指导力度不够。

在厘清产品创新类型划分方式的基础上,本文将跨部门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创新类型与跨部门整合活动对开发绩效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①产品创新类型的描述与划分。既有研究是如何对产品创新类型进行描述的?它们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对产品创新类型进行划分。②不同跨部门整合模式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产品创新类型,围绕参与新产品开发较多的部门,结合经验数据分析不同跨部门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会产生何种影响,进而为企业跨部门整合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产品创新类型与新产品开发绩效

产品创新性研究视角的差异导致了产品创新类型有多种划分方式。产品创新类型是指根据产品创新性对产品进行创新归类,而产品创新性则是影响新产品选择活动的一系列创新属性,这些创新属性体现了产品在设计、功能和市场上的新颖程度。Bao等认为,产品创新性是将产品与其竞争对象进行区别并使其在市场中取得独特地位的创新属性,它是公司进行新产品选择活动时考虑的重要内容。所以,Ahmad等认为产品类型可以根据产品的外部市场创新性和内部技术创新性来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Pullen等认为产品的创新性应该结合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技术实力和目标市场现状来考虑拟开发新产品所显示的创新程度,并大致将其归为探索型与利用型。本文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在短期产品系列开发过程中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对产品创新类型的划分影响不大。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在企业层面,根据产品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创新性程度将产品创新类型划分为3种,即技术型产品创新、市场型产品创新和技术一市场联合型产品创新。

技术型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仍以主流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创新目标,但是产品所采用的技术与同行业内既有技术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它主要体现为产品开发技术上的变化趋势。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知识导向型的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创新性是其开发以及保持竞争优势或者开辟新市场的重要前提。然而,产品的商业化是否能够成功,最终还需要经受市场环节的考验。开发技术的模糊性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这种创新类型产品的开发风险性较高,在投资回报上的不确定性也会较大。Rosenbusch等对芬兰762个中小型创新企业进行研究发现,短期内企业推出具有高技术创新性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高的开发绩效,它们之间的正向关系受到了区域文化和当地顾客生活习惯的影响,这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理论与实践表明:技术型创新产品在短期内很难获得较好的开发绩效,企业进行技术型创新更多是出于对长期创新战略发展的考虑。

市场型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偏离主流市场以及顾客所青睐的创新属性,主要着眼于潜在用户及新市场的需求,对产品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根据经济学理论,Teece认为新产品的开发绩效取决于产品的技术新颖性、产品上市时间、价格弹性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的强度,而相对于开发技术的隐蔽性,企业更容易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状况。Van de Vrande等在对荷兰中小型创新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趋势和动机研究后发现:相较于将技术型创新产品的研发策略,大多数企业更倾向将产品设计成市场型创新,他们认为成功的新产品开发首先需要满足市场与顾客的爱好与需求,至于产品最初在技术上是否有所突破并不重要,因为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承包、专利购买来提升与实现产品的技术水平。另外,新技术的性能需要一定时间的检验与完善,市场型创新间接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的技术往往比自主研发要更加高效、稳定,企业投入的开发成本也低,最终也会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

技术-市场联合型产品创新是指企业不仅关注非主流市场和顾客需求变化的趋势,同时追求利用前沿的技术进行创新以全面满足高低端市场与顾客的需求。技术-市场联合型创新要求企业短期内在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创新方面同时突破,这有助于企业在短期内扩大新的市场,改变既有市场的竞争格局。Thompson等认为企业如果选择开发联合型创新产品,一方面可借助市场型创新产品占领较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最终总会取得较好的开发绩效。尽管Danneels指出,联合型创新带给企业新竞争优势的同时,会使企业原有核心能力弱化,同时,合理调配资源也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巨大挑战。不过,一般而言,企业进行联合型创新,必然是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综合评估之后而做的决定,而且许多企业创新实践都表明,一旦联合型创新活动获得成功,其产生的收入会远大于管理所付出的成本。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a 技术型产品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是负相关关系;

H1b 市场型产品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是正相关关系;

H1c 技术-市场联合型产品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是正相关关系。

1.2产品创新类型与跨部门整合

跨部门整合是企业的内部创新过程整合,其实质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知识与资源共享的一种活动。跨部门整合的主要对象包括研发部、市场部、工程部、采购部和生产部等,整合的主要内容是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职能与流程。在企业层面上,Carmeli和Azeroual认为跨部门整合其实是对部门间知识的管理过程(识别、创新和整合)中的知识整合。朱秀梅和姜洋认为组织内部的知识整合是指通过识别和理解而将“生”知识转化为行为知识的过程,强调了信息识别对于内部整合的重要性。在个体层面上,跨部门整合过程其实是各部门成员间信息沟通、知识共享的过程。Engelen等将跨部门整合理解为部门问的合作(collaboration)与交互(interaction),其实质是各部门成员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信息共享、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和有效地建立部门成员间的关系。既有研究关注的整合对象重点有研发、市场和制造三大部门。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研发部与市场部(DM)、市场部与制造部(MC)以及研发部与制造部(DC)之间的整体活动与产品创新类型、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

产品创新类型可以从企业和产品个体两个层面加以考虑。在企业层面上,产品创新类型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显著变化,产品创新类型与跨部门整合之间只存在单方向作用关系。在项目层面上,产品创新是针对单一产品而言,产品创新类型与跨部门整合之间存在双向作用关系。如在产品层面上,Hernondez-Es-pallardo等依据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不同的创新类型的产品会导致创新网络内部与外部节点不同程度的依存。Verwom认为在新产品开发的设计阶段,跨部门合作不仅可以减少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而且还可以提升产品的创新程度,进而导致产品的创新类型有可能发生质变。但是在企业层面上,产品创新会涉及多个产品,它体现的是企业在现阶段的产品创新战略,此时产品创新类型在短期内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考虑到本研究是在企业层面上展开,所以本文只需要考虑产品创新类型对跨部门整合的单向作用。

技术型产品创新会造成产品开发具有很大的市场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突出了研发部与其他部门整合的必要性。技术型创新总是始于企业研发部门的少数成员或团队,而产品最终面向的是用户与市场。企业技术与市场信息的分隔引发了技术型产品创新的市场不确定性,Voas在研究项目组合开发管理与顾客整合的关系时,强调了解用户的价值观和需求对于企业产品组合开发很重要,而将用户信息集成到开发过程实际上是通过研发部与市场部的整合来实现的。另外,从价值创新和获取的角度看,企业不仅要能够设计出高水平的创新产品,还需要具备以低成本、高质量制造出产品的能力。许多企业NPD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研发目标的制订脱离了现实,缺乏对制造工艺可行性与限制性的考虑。由此可见,加强研发部与制造部之间的整合有助于改善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将有助于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市场需求变化的多样性及快速性导致市场型创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更加困难。符合市场需求是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新产品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在开发期间,用户与市场需求很可能发生改变。Song和Swink在研究不同开发阶段内市场部和制造部整合与产品开发取得市场的路径关系后发现,通过市场部与制造部及时的信息共享,可以保证产品在制造、测试以及商业化过程中迅速响应市场顾客需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成功。另外,尽管有很多研究都表明研发部与市场部的整合有助于新产品的成功开发,但是研发部与市场部除了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上有很大的不同外,部门成员间在专业知识背景、利益动机、冲突动机和目标上都有很大的差异。un等在研究研发部与大学、供应商、顾客和竞争者的合作分别对产品创新性的影响时发现,研发部在新产品开发技术的选择上已形成很大的刚性,他们不愿意获取过多的顾客信息。所以,在市场型创新产品开发中,研发部过多地参与产品功能与工艺设计中将不利于市场创新型产品的开发。

为了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求,许多中小企业都会首先考虑实施技术一市场联合型创新产品开发。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在这种创新类型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人力、财力资源的匮乏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往往是通过与外部进行合作或借助内部组织单元的协调与整合来解决。其中,企业内部的组织单元协调与整合是最有效和经济的措施。这种措施不仅保证了技术一市场联合型产品开发所需资源的充分性,同时也保留了组织结构分化带来的灵活性好处。另外,Candi等发现相较于单方面的技术或市场创新,技术一市场联合型创新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更高,它对信息以及知识的获取要求更加全面、迅速。而企业创新实践表明:广泛促进各部门间合作,可使各部门的重要信息和专业知识得到及时的共享,并且当部门间的信息发生冲突时,也可以通过及时的互相沟通与协调来解决问题,由此可知,多部门间的相互整合有助于联合型创新产品的开发。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a 技术型产品创新与研发部和市场部整合是正相关关系;

H2b 技术型产品创新与研发部和制造部整合是正相关关系;

H2c 市场型产品创新与市场部和制造部整合是正相关关系;

H2d 市场型产品创新与研发部和市场部整合是负相关关系;

H2e 技术-市场联合型产品创新与研发部和市场部整合是正相关关系;

H2f 技术-市场联合型产品创新与研发部和制造部整合是正相关关系;

H2g 技术-市场联合型产品创新与市场部和制造部整合是正相关关系。

1.3跨部门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

大量实证研究显示,企业研发部与市场部的整合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绩效(NPP)。许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开发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协同性不够,最终导致了新产品的重新设计、开发,耗费了企业大量的财力与物力。Fain等以斯洛文尼亚的中小创新企业为调查对象,分析了研发部与市场部间的整合与NPP的关系,发现二者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两个部门间的连通性可降低重新设计研发现象发生的概率,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成功率。并且随着市场与技术不确定性的增加,研发部与市场部对于NPP的影响更为显著。尽管有学者认为,由于专业知识和文化的差异较大会造成研发部与市场部沟通的难度增大,进而使产品开发的进度得不到保证并可能导致开发成本过高。产品创新本身就是知识异质性作用产生的结果,创新绩效取决于是否可以快速、有效地将知识同质化并达成一致目标。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沟通技术和辅助决策技术,企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些负面影响。

研发部与制造部整合可以使双方在技术信息获取上保持同步,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新产品开发困境。在技术方面,研发部注重理论方案设计,制造部则主要解决生产实现问题。Brettel等在分析315个德国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相关数据后发现,无论是在新产品的设计阶段,还是开发阶段,研发部与制造部整合与NPP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设计阶段更加显著。新产品的开发往往需要引入新的功能和生产工艺,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研发部与制造部通过相互整合可以保证信息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估生产的可能性以及协调双方的能力。理论与实践均表明:研发部与制造部共享各自的信息与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及早发现阻碍新产品开发成功的潜在问题,避免由产品设计超前或生产延迟而造成的损失。

市场部与制造部整合对NPP产生积极的作用主要源自市场计划和制造能力的对齐。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市场部与制造部的开发目标差异非常显著。这种目标差异更多体现在双方对产品特征选取的辩论。如市场部希望提供性能更加全面的产品以占领更多的目标市场,而生产部则希望最小化产品特性的变异以便在稳定的生产环境中达到规模经济。这就造成市场部与制造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解决由于双方视角和目标差异所引发的诸多争论,产生时间成本。Mishra和Shah等对高性能制造项目的创新绩效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市场部与制造部跨部门之间整合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可以换来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有效的市场部与制造部跨部门整合,可以促使双方做出的联合决策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对方的目标需求,既保证了市场部产品设计的吸引性,也使得制造生产出的产品有利可图m]。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a 研发部和市场部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是正相关关系;

H3b 研发部和制造部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是正相关关系;

H3c 市场部和制造部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是正相关关系。

根据上述假设,本文构建了产品创新类型、跨部门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如图l所示。

2.研究方法

2.1变量的测度

本研究中相关变量的测量指标的选取充分借鉴了国外相关文献的量表,具体测量指标及参考文献见表1。

鉴于本文产品创新类型的划分依据是产品创新性,因而,产品创新类型的测度是间接通过产品的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创新性的测试实现的。本文选择从企业的视角对产品创新性进行度量。在借鉴了Danneels和Kleinschrnidtb、Garcia和Calantone及Dahlqvist和Wiklund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了4个技术创新性测量指标和5个市场创新性测量指标对产品创新性进行度量。跨部门整合程度的测度主要是围绕部门问的资源共享和沟通协调展开,沿用了Song和Swink、Mathew等和Brettel等在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选取了5个测量指标。新产品开发有明确的时间期限,在项目计划时间范围内企业是否可以顺利开发出新产品并且将其商业化成功是衡量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两个方面。然而,学者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考察大都只考虑了其中某一方面,这也是造成产品创新类型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借鉴了Stockstrom和Herstatt、Rosenbusch等和Yao等研究所使用的量表,选用包含了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两个方面的4个测量指标,对企业的NPP进行测度。此外,鉴于企业在短期内的创新战略一般不会发生本质变化,开发的产品创新类型具有稳定性与一致性,故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中调查内容涉及的年限范围均为3年内,即只关注企业在近3年内进行新产品选择与开发的情况,并且本文问卷中的题项均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进行测度。

2.2样本获取与数据情况

本研究选取了西安、南京、上海、东莞等地122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并只向每家企业负责新产品开发的高管发放一份问卷,除了在校进修EMBA与MBA学位的企业高管为现场填写外,其余均由研究团队以电子问卷形式发放与收集。最终,现场发放问卷42份,回收39份,电子问卷发放1184份,回收746份,调查回收问卷一共78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33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43.5%。研究样本涉及多个行业类型,包含了不同成长阶段与发展规模的企业。整体看来,样本企业中以民营企业最多(50.28%),接着是集体企业(14.45%)、合资企业(13.51%)、独资企业(8.63%)以及国有企业(4.32%),其他类型的企业占8.81%。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30.39%)与成长期(35.46%),样本行业主要分布在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39.64%)、电子信息业(32.71%)、新能源与新材料(8.49%)、生物工程及医药(5.12%)和其他行业(14.04%)。

3.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1效度与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SPSS 2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效度与信度检验。本文采用的量表是基于国外相关研究改进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对于调查问卷数据,本文利用Cronbach's a系数和KMO样本测试法分别对问卷的信度与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利用问卷中的测量指标可以较好地度量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

3.2产品创新类型的聚判分析

为了获得客观的数据,本文没有对企业产品创新类型进行直接调研,而是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创新性间接对产品创新类型进行描述与划分。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都是多元统计中研究事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二者的区别是聚类分析是在没有任何分类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的,依据距离或相似系数分类,而判别分析的前提是已知分类的情况,判定新的未知个体案例属于哪一类。在实际研究中,聚类分析往往是判别分析的预处理。本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个案聚类,K-均值法是研究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样本分析。通过该方法,初步将533个企业分成3类,本文根据各类样本产品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创新性的实际得分情况,将第l类案例定义为联合型创新样本,第2类案例定义为市场型创新样本,第3类案例定义技术型创新样本,每类样本数分别为160、207和166个。聚类分析是在没有任何分类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类的依据从样本数据出发,类的个数视实际需要而定,聚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判别分析检验与调整。因此,在此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引入聚类分析结果所产生的类变量QCL-1作为分组变量,并选择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来判别聚类分析的结是否合理。通过判别函数预测,结果有477个样本被正确地分类,其余56个样本被重新分类,最终技术型创新、市场型创新与联合型创新的样本企业数分别为172、211和150个。

3.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表3是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系数。

由于包含多个变量,变量之间以及变量的测量指标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但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只能大致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并不能明确表明变量之间存在何种程度的作用关系。本研究在对变量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检验。分析结果中的模型适配度如表4所示,三个子模型中,绝对适配度指数x2/df的值均保持在1.0~3.0之间,RMSEA值均小于0.08,增值适配度指数NFI、RFI、IFI、TLI和CFI均大于0.90,这些指标表明,假设的路径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的契合度可以接受,因而3个子模型的路径关系均不考虑增删。

模型1针对的外因潜变量是技术型创新(11I),路径分析结果见图2。结果显示,在该类型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创新类型与3种跨部门整合方式均显著(p

模型2针对的外因潜变量是市场型创新,路径分析结果见图3。结果显示,市场型创新对NPP的直接影响是积极的,支持了H1b;市场型创新与跨部门整合之间的关系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支持了H2c,否定了H2d。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尽管在市场型创新产品开发中,研发部不愿过多与市场部进行合作,但为了评估企业技术能力是否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开发,进而降低产品开发风险,企业仍会强制研发部与市场部加强沟通与合作。分析结果还显示新产品开发绩效除了和研发部与制造部整合的关系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外,和其余跨部门整合方式均为正相关关系。支持了H3a和H3c,否定了H3b,这表明在市场型创新产品的开发中,满足市场需求是开发的首要条件,各部门与市场部间整合产生的价值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另外,尽管研究表明,研发部与制造部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保证产品在制造、测试以及商业化过程中迅速响应市场中顾客需求的变化,然而,对于市场型创新产品开发,市场部在开发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是新产品开发的关键,若在实际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研发部与制造部过多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则会使得这两个部门容易达成对技术开发方案做出重大调整甚至重新设计的决定,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会增加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新产品开发偏离市场,达不到市场创新的目的。因此,在市场型创新产品开发中,企业应该对研发部与制造部整合的程度加以控制。

模型3针对的外因潜变量是联合型创新(UI),路径分析结果见图4。结果显示,联合型创新与3种跨部门整合方式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较模型2中市场型创新对NPP的直接影响更强,支持了H2e、H2f、H2g与H1c;3种跨部门整合方式也均与NP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3a、H3b和H3c均得到支持。这说明对于进行联合型创新的企业,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与协调,并且这种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绩效。本文给出的解释是,对于联合型创新,企业可以借助技术型与市场型两种创新类型产品同时开发产生的对冲效应,使得企业在短期内既能在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又能在市场中获取大量份额。另外,较单独的技术型或市场型创新,联合型创新所需的资源更多,为此,企业更加需要在开发过程中督促各个部门紧密合作,以达到各种资源的共享,保证联合型创新的顺利实施。

根据3个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产品创新类型对NPP的直接效果值以及通过各种跨部门整合模式对NPP的间接效果值,并最终获取总效果值,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直观看出3种创新类型产品的开发均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绩效,且相较技术型创新与市场型创新,联合型创新产生的绩效整体较高。所以,对企业而言,如果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充足,应该首先考虑进行联合型创新。另外,通过对比各部门问整合在3个子模型中的间接效应,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对于哪种产品创新类型,产品创新类型通过研发部与市场部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贡献都是积极的,并且这种间接效应在技术型创新产品开发(模型1)中更为突出,因为在技术型创新中,研发部与市场部整合对产品开发绩效的间接作用远大于产品创新类型对于绩效的直接影响。这表明对于进行技术型创新的企业,其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支持研发部与市场部间的整合并保证其整合的质量。

4.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结论

围绕产品创新类型选择与组织模式是否匹配这个核心问题,本文以533家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产品创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实践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跨部门整合模式对NPP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有:①在技术型创新中,市场部与制造部间的整合不利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②在市场型创新中,研发部与制造部间的整合不利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③3类跨部门整合模式全部有利于联合型创新产品的开发绩效;④研发部与市场部间的整合对于3种创新类型产品的开发绩效均有积极的间接作用,并且这种间接效应在技术型创新中尤为突出。

4.2管理实践建议

研究表明,对既定的新产品创新类型来说,不同的内部跨部门整合方式会显著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具体地,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拟开发新产品技术与市场创新特征的评估分析。从本质上说,产品的技术与市场创新特征已经蕴含了其开发将要面临的技术与市场风险,在新产品开发前期,对拟开发产品进行创新特征评估有利于企业较好地把握开发方向和进度,并对未来可能的突发状况提前制订预备方案,以此降低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因此,企业有必要在新产品开发初始,召集多个部门(特别是研发部与市场部)对拟开发新产品的技术与市场特征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评估,并且企业应结合之前的开发经验以及行业状况对新产品的创新类型进行定位。

2)基于产品创新类型的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跨部门整合模式。①对于3种创新类型而言,研发部与市场部整合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一致的,企业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这两个部门在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合作的程度与质量,如采用先进的信息沟通系统、辅助决策技术等。②在技术型创新产品开发中,企业需要尽量减少市场部与制造部的交流,同时控制好研发部与制造部整合程度,以改善技术型创新的低效状况。③对于进行市场型创新产品开发的企业,建议其一方面提高市场部与制造部的整合质量,另一方面降低研发部与制造部的整合程度,以避免付出过多的管理成本。④对于进行联合型创新产品开发的企业,需要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力图在有限的部门资源基础上,通过高效的管理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整合活动,进而获得更高的新产品开发绩效。

第6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全员创新;战略;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12-0057-04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Strategy Elements in Innovation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SHAO Yun-fei,LI We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y factors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Chengdu commerce IT enterprise management based on literature. First it collects data and reliability test; second,it makes the variable factor analysis, extract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third,i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sults. It finds the four elements of strategy which are core-competitiveness, market competition and flexible strategy,cooperate company have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Using the result to analysis the Chengdu commerce IT enterprise, it can proof the strategy affect performance and propose targeted for commerce IT enterprise suggestion.

Key words:innovating; strategy;management performance

引言

公司的战略对于贸易型IT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贸易型IT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的对抗性越来越强,竞争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快,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难,这些情况给贸易型IT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障碍。其次,由于近两年的金融危机影响,贸易型IT企业发展更是缓慢,虽然某些贸易型IT企业目前仍处于持续盈利之中,但在未来的竞争中,如何继续保持这种盈利趋势?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同行业(产品)甚至是替代行业(产品)的竞争?这些都是贸易型IT企业急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而全员创新就是研究企业创新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1],企业创新环境又包括战略、文化和制度等。

通过对国内外全员创新的几篇文献进行梳理,概括出全员创新环境的影响因素。如Scott和Bruce[2]提出了创新行为的“心理氛围”。许庆瑞、Robinson、West、Bharadwaj、芮明杰、谢章澍等国内外学者均对企业管理的全员创新环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战略、文化、组织、制度等多个要素[1,3~7]。喻子达等[8]总结出全员创新的价值观、资源、流程。杨志蓉等[9]分析建立创新环境、个体创新、集体创新、全员创新与经营绩效等五个要素在内的概念模型。本文就是在文献[10]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战略这一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而有关战略的相关文献如Malte,Mintzberg, Hamel,Kim,Ireland等[11~15]都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战略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但是没有明确指出战略要素影响经营绩效的内在动因。

通过上面的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多为通过逻辑推理建立概念模型,但是尚缺乏从全员创新环境中某一视角去深入研究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在文献[10]的基础上研究全员创新中战略对贸易型IT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从而为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实施全员创新提供帮助。

1 研究设计与变量选取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按照许庆瑞[16]TIM视角下全面创新机理的界定,企业经营绩效是指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本文的一级指标仍然从全员创新的两个方面选取变量指标:企业战略,企业经营绩效。二级指标根据企业战略这个因素和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来设计相关的问题以反映企业的状况。企业经营绩效是从效益的角度阐述了企业现金流、投资回报率、管理层通过正式的面对面会议讨论企业绩效、依据客户满意度等主观标准评估企业绩效。选取的变量指标如表1所示,通过设计问卷并对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进行调查访问,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被访问的人都是在企业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且其所在企业整体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根据下文计算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研究过程包括:(1)在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选取变量并收集数据(图1);(2)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3)对选取的变量作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这四个主成分分别是核心竞争力、企业合作、市场竞争和战略柔性。(4)通过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各主成分的主要特征,分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 信度及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 α值检验量表的信度,测量同一潜变量的测量变量间的一致性以及量表整体的一致性。对100份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表2至表4,从这三张表可以看出所有的Cronbach α都在0.7以上,甚至达到0.8以上,说明表2和表3中因素都通过信度检验,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内部结构一致性。

对企业全员创新环境中战略的数据做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结果如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731,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x2的显著性[JP3]概率是0.000,小于0.01,很适合做全员创新环境中战略的因子分析。

对企业全员经营绩效的数据做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由表5可知, KMO的值为0.646,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x2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0.01,很适合做全员绩效的因子分析。

3 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彼此相关的多个变量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主成分)来表示,剔除多重共线性影响。[JP3]本文用主成分分析主要是减少企业创新环境中战略要素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及用更准确的变量去解释企业创新环境中战略要素与企业经营绩效,从而提高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14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表(表6),可以看出这14个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为此有必要从14个变量中提取出能够反映样本信息且相对独立的主成分。具体步骤:(1)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S=(rij)15*15。(2)求协方差矩阵S的特征根λ及单位特征向量T,特征根要依大小顺序排列。(3)求相应主成分的特征根λ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当前n个特征根累计贡献率高于85%时,我们就认为前n个主成分代表了样本的大多数信息。

表7是各成分的公因子方差表,从表7可以看出,企业创新环境中战略主成分对应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2.015,所以本文提取一个主成分来分析企业全员创新环境。利用SPSS16.0 处理后可以得到这些主成分的最终得分值,如表8所示。

从表8中可以看出在创新环境中战略旋转后因子提取的主成分为4个,这4个主成分均对企业战略有影响。

4 企业创新环境对企业经营绩效的结果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本文从全员创新环境的战略要素中提取出四个主成分分别为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战略柔性和企业合作。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正相关,而市场竞争给企业战略的制定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战略柔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企业合作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就不一定。下面通过一个企业的案例来深入分析贸易型IT企业战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成都贸易型IT企业的代表是XY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数字监控、系统集成以及国际国内著名软硬件产品的品牌和技术服务,在大型计算机网络集成方面拥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成

熟的解决经验,是IBM服务器、小型机

存储、软件的金牌以及联想国际Thinkpad笔记本、台式电脑产品的核心分销商和IBM增值业务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主要服务于成都市及省内二级城市的政府采购、电脑零售业,目前在成都市各大电脑商城拥有5家IBM联想专卖零售门市,自2002年至今连续10年一直被指定为IBM全线产品以及联想国际Think产品“四川省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成都市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

(1)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

该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发展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战略目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业阶段在行业中率先引入了专门经营笔记本电脑的笔记本超市这种新颖的营销模式,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与利润。发展阶段公司从最开始的多款产品,变成只IBM一家产品,集中经营世界排名第一的笔记本电脑品牌,提升公司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也使得公司的产值超过2亿元,利润回报率超千万。

(2)市场竞争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

该企业在经过SWOT分析后认清了市场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市场竞争战略。如在创业阶段发现市场上还缺乏专门经营笔记本电脑的企业。面对还没有开发的市场,企业果断进入,赚取了超额利润。在2001年,公司在我国笔记本市场保持了40%的高增长率,并且未来几年的增长率仍维持在30%以上。察觉到很多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展开了一系列的竞争措施,此时该公司已经从之前的“求生”升级到了“致胜”,需要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自己的血路来。旗下专卖店连续7年被IBM授予“最佳体验中心”和“放心体验店”称号。

(3)战略柔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

该公司分析客户需求变化,制定出一系列的战略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如在创业期将笔记本电脑从杂乱无章的电脑装机柜台中独立出来,开了成都乃至全国的第一家笔记本电脑超市——顶智笔记本电脑超市。并且公司与许多国际知名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家合作,实现了产品的相关多元化。在发展期引入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使得该公司树立了独特的形象。

(4)企业合作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

该公司通过对未来市场的分析,制定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战略。如在创业期与多家国际知名的笔记本厂商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发展期除了与IBM的产品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外,公司还与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02年至今连续10年一直被指定为IBM全线产品以及联想国际Think产品“四川省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成都市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中央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定点供应商”,为公司的销售提供了保障。

从以上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创新环境中战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一个企业有正确的战略并且认真执行,就会为企业提高经营绩效打下基础。

5 政策建议

通过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的数据分析,得出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同时,企业内部必须做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1)进行市场细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对于一般的产品来说,他的使用性能特征都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此顾客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对IT销售企业而言,其顾客既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客户,也有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客户;而且不同客户对软硬件的要求都不同。这就让整个市场存在一个需求多样性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不断的细分市场并占领新型市场,保持其市场竞争力。

(2)紧跟产品发展趋势,重视核心竞争力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传播,IT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刚出来的产品,没过多久就被新一代的产品所替代。技术对于一般产品来说都是竞争的根本,对于IT这个变化发展迅速的产业来说,没有好的技术,就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就无法在IT销售市场立足,就更谈不上竞争的优势。所以企业应该重视人员的培训、[JP3]产品的研发和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内控体系,防范风险

每一项IT产品的开发研制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尤其对于这个变化莫测的市场里,更无法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会得到客户的青睐,如果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大量的成本将无法收回。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企业合作

IT产品不像其他产品,很容易就可以验证其质量,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效用等方面不会马上直接表现出来,顾客只能用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感觉出来,服务在这里就很重要。所以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服务规范,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与其上游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许庆瑞,陈重.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全员创新[J].科学学研究,2003(21):27-30.

[2]Scott,Bruce.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7(3):580-607.

[3][JP3]Robinson,Stern.A Comprehensive Hepatic Safety Analysis of Nevirapine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HIV Infected Patients[J].JAID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2003,9(24):21-33.

[4]West.Modeling Phase Functions for Dislike Troposphere Aerosols Using a Shape Mixture of Randomly Oriented Polydisperse Spheroids[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7,102:356-367.

[5]Bharadwaj,Menon.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 Both[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0,17(6):424-434.

[6]芮明杰.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软科学,2004:8-10.

[7]谢章澍.TIM视角下企业全员创新机理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8]喻子达,李垣,许庆瑞,王海威.全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20(2):97-101.

[9]杨志蓉,谢章澍.企业全员创新运作机理机构方程分析[J].科研管理,2008:41-47.

[10]邵云飞,李巍.全员创新环境五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成都电子信息企业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9):20-32.

[11][JP3]Malte L Peters,Stephan Zelewski.Assignment of Employees to Workplaces under Consideration of Employee Competences and Preferences[J].Management Research News,1990,30(2):84-99.

[12]Mintzberg H,Westley F.Cycle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39-59.

[13]Hamel G.Strategy Innovation.Executive Excellence,1998b,15(8):7-8.

[14]Kim W C.Mauborgne,Strategy,Value Innovation,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9,(Spring):41-54.

第7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是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业板市场的出现,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了丰富,继而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问题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一、现阶段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分析

(一)分析方法与样本选取

针对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问题,可以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非参数分析法DEA进行企业融资效率的分析。作为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方法,DEA已经成为了国内外进行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评价的有效理论方面,可以对成本收益、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有效性的分析。而为了对这一方法进行利用,本文采用了EMS效率测度软件进行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分析。在样本选取方面,主要选择了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12月28日期间在创业板上市企业。而考虑到上市企业筹资的当年绩效难以反映股权融资效率的问题,则选取了企业在2010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作为分析数据。最终,在剔除数据异常的企业后,本文选取了48家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并对负值原始数据进行了无量岗化处理。

(二)分析结果

对样本从2011年到2013年的产出指标平均值进行预测可以发现,企业融资相对有效的共有12家,占据了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企业的投入无冗余,而产出也无短缺,企业的投入与产出达到了最佳匹配点。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融资处在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效的状态。但是,其他36家企业的融资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在这36家企业中,有21家的样本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可以达到1,12家企业的规模效率可以达到1。所以,在这些企业中,有9家企业仅具有一定的技术效率,却并没有相应的规模效率。此外,从整体上来看,有27家样本企业既没有技术效率,同时也没有规模效率。因此,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效率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效率较低。而由于企业的融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企业也难以在投入与产出中进行融资效率最大化的实现,继而造成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不高。此外,针对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是非效率单位。48家企业中,36家企业的技术效率在0.9以下,而27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在0.9以下。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内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效率较低[1]。

二、提高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的建议

(一)调整产业资本结构

就实际情况来看,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较低,继而造成了产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所以,在经营允许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进行债权融资的赢约束的利用,以便进行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的提升。而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进行财务杠杆的正效应的获取。此外,在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上,政府应该适当放宽债券发行审批条件,以便进行债券市场补充作用的发挥,继而使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更宽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本身的融资风险较高,所以企业还需要进行最佳资产负债率的衡量。

(二)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为了提升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效率,还需要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的股权结构将决定投资者和监理者的有效性。而实行股权集中制度,则将使企业的治理机制遭到弱化。所以,企业需要进行多个股东和投资者的引入,以便进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2]。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还需要解决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问题,以便进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契约关系进行企业的制约,并使企业受到多个主体的监督,继而使企业治理结构得到优化。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想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就要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讲,就是在经营和发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战略规划和核心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决策的制定。而这样一来,才能保证企业将有限资金投入到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继而确保企业进行高收益的实现。就目前来看,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显然应该将资金主要投入到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和高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

(四)做好创业板市场的监督管理

在进行创业板市场监督管理时,政府首先可以进行新股发行审核、承销等制度的建立,以便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的同时,减少对创业板市场的干预。其次,在进行创业板企业融资资金使用时,需要对超募资金进行规范。具体来讲,就是要求企业按照投资项目计划进行资金的使用,并定期进行资金使用计划进度和投资项目效益的披露。此外,针对存在退市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在定期报告中进行风险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案[3]。而在企业退市后,则需要适时进行保护投资者规定的推出,并进行退市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发挥。

三、结论

从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分析结果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融资效率水平不高,而明显非效率企业的数量偏多。而为了进行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的提升,则需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市场外部因素两方面考虑,不仅进行产业资本结构的调整,还要做好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创业板市场的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东.我国创业板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促进分析[J].当代经济,2011,24(01):90-91.

第8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市场营销策略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才能为其发展打开新的市场,使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于有效的营销手段顺利进行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进而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福建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强的省份,其在2006年以来出台了“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式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福建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是,随着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并没有实现进一步创新,使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碰壁。本文主要通过SWOT分析法对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并从4P理论出发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以促进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1.1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在英国1998年颁布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指出,创意产业就是以个人创造力、天赋和技能中获得动力的企业,包括开发和保护知识产权以创造财富及就业机会的一系列活动。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所不同,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主要强调主体文化或者文化因素依赖于个人或者团队,通过创意、技术、产业化等的开放方式和营销及知识产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业。主要有广播影视、音像、表演艺术、动漫、雕塑、工艺设计、广告装潢、软件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1.2福建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1)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产业,现阶段国家政策不断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其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能够进一步刺激福建省低迷产业的发展,为其实现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断增强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在福建省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进而有助于福建省各产业的顺利发展。2)有助于提升福建省的综合发展水平。福建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面临的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其带来新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进而有助于提升整个福建省的综合发展水平,使其向国家化文化创意产业大省不断前进。3)能够带动更多的就业和增加收入。文化创意产业涵盖的部门不断增多,其涉及到的行业和企业越来越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福建省的就业率。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使得从业者的收入不断增加,进而增强其购买力,对福建省的整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十分可观,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其文化创业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知识产权不清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也是其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存在一定的缺失,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系统性的改造不足。福建省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进行改造和重建的过程中受到地方政策方面的约束,相应的改造力度不足,难以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相比,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3)营销战略较为模糊。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仅靠政府行政手段的推广和宣传进行营销,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得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较小,营销定位不明确、各文化创意品牌存在较大的差异,营销战略的思路不清晰。4)营销策略过于单一化。自2008年以来,福建省仅依靠公益性活动等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并没有充分市场营销策略来最大程度上扩大产业园区的市场知名度,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进一步的竞争优势。5)营销活动缺乏必要的支撑。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并没有充分引进专业机构进行规划与设计,其实施和监督较为缺失,难以达到营销的效果。

2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环境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1)技术和人才优势。福建省作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省,其在科技创新和人才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根据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的统计报告显示,其在科技创新成果与2012年同比增长23%,高学历从业者数量提高31%,这些都是福建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优势,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强化,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好发展。2)品牌和渠道优势。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与15个地方电视台进行密切合作,与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卫视均有大量合作,不断参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品牌知名度明显得到提升。在发展渠道方面,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而且还创建了专门的网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渠道进行宣传,其动漫产业与各种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契机。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十分雄厚。福建省经济社会较为发达,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质量不断提高,进而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由此产生并不断取得高速发展,福建省通过国际贸易及与国内各省市的贸易,使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渠道不断拓展,能够借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得以高速发展,基础雄厚也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劣势分析

1)盈利渠道单一化。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借助于电视台及人员进行营销,网络营销的力度明显不足,电视台和人力营销的成本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成本的10%以上,使其传播成本不断上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盈利压力,其盈利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借助于省内的优秀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劣势。2)产品单一化,营销定位不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丰富的产品为基础,但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显得十分单一,服装、配饰等产品相对丰富,但是动漫等高层次的产品相对缺乏。同时,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定位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及国内市场进行营销,没有针对更多的人群进行产品的营销,并且没有借助于改革开放的优势促使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3)营销力度不足。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各部门及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营销工作,缺乏必要的营销意识,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营销投入较小,2014年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投入力度不足总收入的8%,与发达国家16%的比例相差甚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劣势之一。

2.3机遇分析

1)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之后出现的高端产业形态。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之后就会出现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超过220亿美元,并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符合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潮流,这是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具有重要机遇,在这种大趋势下,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并将迎来更好的发展。2)政策支持利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纷纷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福建省也从2008年开始逐渐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不断强化相应的财政支持力度,2011年出台的《福建省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中更是进一步强调要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利好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3)行业和市场发展状况良好。近些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充分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文化和旅游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不断取得高效的发展,整个行业正处于高速上升期,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发展状况良好,为其带来的发展前景不断广阔。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其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不断取得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前景巨大,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发展将越来越广阔。

2.4威胁分析

1)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发展体系,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规模、人才结构、营销策略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优势,并且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增大,发展的压力较大。2)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不完善。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内各企业之间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很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不断过度开发现有的资源,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出现严重的混乱,行业内大型企业具有绝对的垄断权,而新兴的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处于严重失衡发展状态。这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断增大。3)市场需求者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能够给人带来更大的身心享受,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福建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省,其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未能及时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关的产品也难以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要想满足市场需求者的要求必须要进一步加速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以谋求更高的发展。

3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策略

3.1产品策略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策略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形象、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强体验感受。首先,要以营造完善的消费环境。①要以舒适购物环境吸引销售者,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盈利能力。要增强产业关联,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备更强大的根基,增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增强整个福建省各产业的发展实力。②要不断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充分结合,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依托打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增强整个福建省的艺术气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此实现更为健康的发展。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福建省应该以借助于自身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形象,同时要不断重点开发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产品,完善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充分体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形象,迎合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青睐,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要积极走出国门,以完善的品牌形象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实力。最后,要通过物质感受、精神感受、习惯感受等增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体验感受,使其充分体现出顾客价值,将其视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营销产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效益,使其价值得以充分传播。

3.2价格策略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看,可供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采取的价格策略主要有渗透定价、折扣定价以及满意定价策略。首先,对于一些新的创意产品要采取渗透定价策略,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设定在较低水平,吸引市场中的众多客户,在前期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福建省相关部门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企业发展规划,对行业内产品进行统一的定价,在政府财政补贴的范围内实施折扣定价方法,采取季节折扣、现金折扣以及数量折扣等定价方法,不断优化文化创意园区的经营和发展环境,塑造良好的形象,使其在获得经营利润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整个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最后,在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之后,必须要采取满意定价策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成本与利润,还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满意度,因此要制定出令客户满意的价格,同时也能保证企业获取相应的利润,这样一来就能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处于成熟期内,延长行业生命周期。

3.3渠道策略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采取的渠道策略主要是直接渠道、商业渠道和公众渠道。首先,相关部门要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及服务的整体形象,制定出统一的宣传方案,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营销宣传,提高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内的企业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消费者,对上下游产业内的企业进行分销,增强产业关联度,与知名企业进行充分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同时也可以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营销,比如与旅行社和各大旅游网站等进行密切合作,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与盈利空间。最后,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要使得消费者在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满足之后,对其形成良好的口碑,并能够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宣传。

3.4促销策略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人员推销,通过与投资者和上下游企业进行谈判的方式,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争取更多的投资,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形成强大的产业联盟。其次,要通过传统媒体以及网络新兴媒体等进行宣传和促销,通过引入著名企业和名人进行促销,以此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最后,要举办多种活动进行促销,一般有主题活动、名人活动、纪念日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促销能够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增强相关产品的销售率,以提高盈利能力,实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发展。

4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作为支撑,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在市场策略方面显得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指出其目前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通过4P理论制定出相关的营销策略,以完善现阶段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策略,使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借助于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实现更好的发展,促进整个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代红.论产品市场营销的目标成本分析及管理[J].中国商贸,2010(25).

[3]高秀艳,邵晨曦.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3(1).

第9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一、HCIF创业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

HCIF创业是一个复杂的、不断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为进一步考察HCIF与创业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创业的异质性环境要素,需要构建一个全面、详细、综合的创业环境指标体系。1.HCIF创业评价指标由于HCIF创业与人才增量、全社会的创业氛围及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为反映HCIF创业具有知识密集、创新程度高等特点,本文采用“创业人员指数”等8个指标作为衡量创业的二级评价指标(见表1)。2.HCIF创业环境评价指标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评价指标、41个二级评价指标的HCIF创业环境体系(见表2)。(1)社会经济条件评价指标(JJ)。HCIF创业受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本文从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及速度三个方面来衡量社会经济条件,分别以“GDP规模”等7个指标来评价HCIF创业的社会经济环境,力图同时从“量”、“质”和“速”多角度全面反映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2)教育评价指标(JY)。由于人力资本与社会教育及科学研究发展息息相关,因此HCIF创业与高等教育、科研实力关系密切。基于此,本文在选择教育的评价指标时,采用与科研能力、人力资本投入相关的变量,分别以“科技经费绝对投入量”等9个指标作为综合评价教育环境的指标。(3)基础设施评价指标(JC)。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一系列公共服务、以保证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正常运转的公共服务系统,如交通设施、供电、供水和供气设施等。本研究以“人均铺路面积”等11个指标作为评价HCIF创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环境的衡量指标。(4)资本市场评价指标(ZB)。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常为资本市场的主体,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取决于融资的便利程度,因而对资本市场的评价可以以获得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便利度来衡量。本文以“获得银行贷款便利度”等4个指标作为设计HCIF创业资本环境的衡量指标。(5)知识产权制度评价指标(ZD)。我国的立法权隶属于中央,地方法律制度总体上与其保持一致,知识产权制度的地区差异并不体现于法律本身,而是体现在地方对知识产权的执法和宣传方面。因而本文以“政策法规透明度”等5个指标来设计HCIF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指标。(6)社会文化评价指标(WH)。社会文化主要由创新精神、创业氛围和商业信用等构成。社会文化对HCIF创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激励和支持,如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宽容开放、崇尚独特的创新氛围,正直公平、诚信公正的商业道德以及对创业价值的认同等。在鼓励创新、开放宽容的环境中,新思想、新创意较容易萌发;在诚信公平的环境中,HCIF的创业风险也会大大降低;重商富商、竞争创新的氛围则会催生创业者不断变革创新。因而本文以“宽容意识指数”等5个指标来评价HCIF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HCIF创业与环境要素关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资本市场、教育、知识产权制度、社会文化为企业基本创业环境要素。对HCIF而言,教育、资本市场及知识产权制度为其创业的异质性环境要素。下面以实证方法对此进行验证并提出如下的理论假设:教育水平提高、资本市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等有助于推动HCIF创业。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竞争力年鉴(2011年)》,采集了我国287个城市的样本。

2.研究方法目前,有关HCIF创业和创业环境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主观评价方法,其对评价指标进行主观赋权;熵权法虽然是一种客观评价方法,但它是在给定的评价对象下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易受原始数据影响;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客观且比较成熟的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多指标的降维分析,通过对变量的提炼认识复杂现象[23]。因此,本文选择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构建HCIF创业环境模型,探讨HCIF创业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3.实证过程(1)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法主要是对HCIF创业及6个创业环境要素进行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贡献度较高的主成分作为共同因子。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对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表3显示:KMO值为0.852(>0.5),Bartlett''''s球形检验的自由度为28,达到显著水平(P值=0.000<0.05),说明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而提取3个共同因子,得出其累计方差解释率为82.2%。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见表4),可以看出CY3、CY4、CY6属于第一主成分因子,CY1、CY2、CY5、CY7属于第二主成分因子,CY8属于第三主成分因子。结合各创业评价指标在各因子中的重要程度(载荷值),将三个主成分因子分别概括为“创业人才储备因子”、“创业氛围因子”和“科技发展因子”。同理,对6大创业环境要素也进行主成分因子提取(见表5):创业环境要素的评分方法与HCIF创业相同,限于篇幅,本文略去6大创业环境要素的旋转载荷矩阵及得分计算过程。根据以上因子载荷矩阵,将三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表示为式(1)~(3),并代入各城市数据,计算得出各城市在三个主成分因子上的得分,加总三个因子得分即可得到各城市HCIF创业的得分式(4)。(2)相关分析在对HCIF创业与环境要素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必须先对HCIF创业与环境要素进行相关分析(见表6)。表6表明,HCIF创业与各环境要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即HCIF创业与这些环境要素之间密切相关,其中社会文化、知识产权制度等环境要素与HCIF创业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超过0.7),表明这些环境要素极大地影响了HCIF的创业过程。(3)基于主成分回归的HCIF创业环境实证分析相关分析显示,各个环境要素之间并不具有独立性,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下面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HCIF创业环境模型进行拟合。先从6个环境要素中提取主成分因子,再以主成分因子建立回归模型。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了贡献度超过81.5%的3个共同因子。通过因子载荷矩阵(见表7)得到三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式(5)~(7):其二,模型各参数的统计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见表9)(P=0.000,0.027,0.000),即三个主成分因子与HCIF创业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方程为:

4.实证结果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资本市场、知识产权制度、教育和社会文化显著影响HCIF创业,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支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其中教育、知识产权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均比较显著,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假设,即教育、知识产权制度和资本市场在HCIF创业中作用突出。针对实证结果,本出如下进一步分析:(1)在各环境要素的回归结果中,社会文化的系数最大,表明社会文化是企业创业的共性条件。社会文化代表人们对创业的态度,是创业者愿意创业与否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充满创业精神、鼓励创新、注重商业操守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创业行为也会不断涌现。可以说,社会文化是所有企业创业的前提条件,即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创业和HCIF创业都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的支持。(2)知识产权制度要素的系数位居其次,表明知识产权制度与HCIF创业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知识产权制度是HCIF创业的重要创业环境要素。HCIF是一种以人力资本为关键性资源的创业企业,其生产成果为知识和技术,从事的是创新性生产活动,亟需知识产权制度的鼓励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还能以新的融资方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极大地促进HCIF创业的实现。相比之下,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创业的关键性资源是物质资本,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依赖程度较小,即知识产权制度并不是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最重要创业环境条件。(3)教育环境因素的系数比较高,表明教育对促进HCIF创业能起到积极作用,再次证明教育是HCIF创业的重要条件。由于人力资本是HCIF创业的关键性资源,人力资本及其创新活动决定了HCIF创业的成败,同时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离不开教育。通常人力资本富集的地区也是教育发达的地区,能为HCIF创业奠定智力基础。而物质资本是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创业的关键性资源,人力资本在其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较小,即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创业对教育的依赖较小。(4)资本市场环境因素的系数相对较高,表明资本市场对HCIF创业有重要影响,是HCIF创业的关键环境要素。由于HCIF创业的高风险性,较难从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提供创新的、多元化的以及便利的融资渠道,即发达的资本市场是HCIF创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仍未完善,对HCIF创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实证结果也表明资本市场对HCIF的促进作用要略小于教育和知识产权制度。比较而言,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创业通常具有常规的技术边界,其风险相对较小,主要是从传统的银行、政府机构及商业机构获取资金,对创新型的融资方式及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要求相对较低。(5)社会经济条件环境因素具有较低的系数,表明社会经济条件对HCIF创业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是HCIF创业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消费需求越旺盛,创业机会越多,越有助于激发创业行为。然而,经济发展只是一种间接的促发条件,并非HCIF创业的决定性条件。在经济发达的情况下,若没有相应的创业文化氛围和人才条件等作支撑,社会鼓励和激发的有可能主要是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创业而非HCIF创业。(6)基础设施环境因素的系数最低,说明基础设施对HCIF创业的影响程度不大。对HCIF而言,企业创立和成长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创新而非物质资本投入,因而HCIF创业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相反,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由于其生存和发展都极大地依赖物质资本的投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靠扩大规模形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因而对基础设施如电、水、气及物流的要求都较高。

三、硅谷:HCIF创业环境的成功案例

上述研究揭示了教育、资本市场和知识产权制度为HCIF创业的异质性环境要素,下面以硅谷为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硅谷是美国乃至世界闻名的高科技园区,衍生了许多著名的HCIF企业如微软、谷歌、Facebook等。硅谷能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便是具备了HCIF创业最重要的三个环境条件。

1.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提供人才和激发创新理念。HCIF创业成功,需要具备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人才参与和不断进行创新活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激发创新的源泉。在硅谷高科技企业创业的过程中,斯坦福大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51年,斯坦福大学创办了高科技工业园区———斯坦福研究院,这也是硅谷早期的雏形。作为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理念是重视创新和创业,鼓励教师和学生自由从事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学校与产业界也有着高度广泛的互动联系,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源源不断地为园区输送充足的高素质人力资本及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据统计,在硅谷,由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已超过1000家,而由这些企业创造的产值也占到整个硅谷产值的50%~60%。斯坦福大学与硅谷为邻,对于人才的提供和创新理念的输送非常便利,这也是促成硅谷高科技企业创业成功的前提。

2.发达的资本市场,有助于支持创新理念的实现。HCIF创业大多源于创新理念,大学教育激发了创新理念,而好的创意和技术变成现实需要资本的支持。在硅谷,发达、灵活、高效的资本市场为创意实现和HCIF的创建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动了高科技企业的创立和成长。硅谷是美国风险资本活动的中心,全美一半以上的风险投资公司聚集在此,如KPCB和红杉资本等。风险资本投资于种子期和早期的创业企业,大大扶植了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风险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为硅谷创新型创业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27]。硅谷无处不在的天使投资也是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的关键,它有创新理念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初期最为缺乏的启动资金,助其实现高效快捷的创业[28]。如谷歌创业之初融资时遭遇到不少大公司拒绝,是斯坦福校友、思科副总裁的贝托尔斯海姆的天使投资让他们走出了创业中关键的第一步,此后KPCB和红杉资本的风险投资又为谷歌的创业成长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也为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了完善的融资机制和多元化的退出机制,从而支撑了风险资本的有效聚集和正常运行。

3.完善的产权制度有效保护了创新成果。创业者创新理念的实现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支持,而持续的创新和企业的成长还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业者的创新成果。在这方面,硅谷同样做出了表率。首先,美国知识产权立法较早,目前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专利法》、《美国发明人保护法》、《统一商业秘密法》、《1976年版权法》等,对知识产权各方面的保护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为硅谷高科技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其次,硅谷的高科技企业拥有浓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硅谷的专利数量已成为企业股票市值的重要影响因素,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据2006年的统计,硅谷平均每年约有4000多项专利申请注册;企业与新员工一般都会签订保密合同,员工离开公司后要履行保密的义务,一般保密期限涵盖了某技术作为商业秘密的整个有效期。硅谷科研成果转化和保护的机制也比较完善。美国专门设立了保护大学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杜邦法案》,允许大学有偿向产业界转让科研技术;斯坦福大学也于1970年成立了技术授权办公室(OTL),负责管理斯坦福的知识产权成果,为学校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通过评估后适时向产业界进行授权,或允许师生成立创业企业,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并维护师生在科研技术转让中的权益。可见,无论在高科技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方面,还是在大学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方面,硅谷都有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而能不断激励斯坦福师生及业界的创业和创新。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硅谷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发达的资本市场环境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高科技企业这类高度依赖于人才和创新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才能在此大量涌现。相形之下,同样为高科技园区的北京中关村,虽然也毗邻北大、清华等41所科研院校,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高科技企业融资大多只能依赖银行信贷这一单一的间接融资方式,再加上知识产权制度不够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效率不高。中关村尝试成为中国的硅谷,但目前还只具备高素质研究人员这个条件,在资本市场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与硅谷还存在相当的距离。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