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精选(九篇)

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

第1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字:商业模式价值网络破坏性创新

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作为管理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商业模式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深度,从早期的商业模式概念、要素、分类研究逐渐转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化零为整,从宏观层面深度分析商业模式中的整个系统性资源的整合,指出现有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一文中,作者打破了关于商业模式的传统观念,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除了占有率外,企业也开始关注品牌、利益相关者和客户满意最大化等方面,而且,企业也不再满足于现有商业模式的逐步调整,而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利益共同体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期待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破坏性创新,力图发展出一种或多种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在现在的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来通过商业模式获利,而是处于与利益相关群体所形成的整个网络中综合考虑其他群体来共同吸引更多顾客、实现共同目标。经济租金理论修正了交易成本理论存在的一些缺陷,它更关注企业自身及所处的利益群体网络,而且,经济租金提出的"超额剩余"概念实际上指的是企业收益,通过企业的努力可以不断增加,但是交易成本的减少与节约理论上讲是有限的、可以穷尽的,因此经济租金理论能够更好的解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指出企业不再作为单独个体来创新商业模式,而是应该对整个系统(包括内部和外部)进行价值链分析,这与《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文的观点不谋而合,不仅如此,这篇论文还对其进行了发展补充。

在《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作者指出,企业不再是依靠单纯的线性思维,通过在价值链上降低生产成本、与对手竞争吸引更多顾客来建立商业模式,赚取利润,而是认为合作和竞争同样重要,企业如果一味的注重竞争,可能会忽略利益相关者关心的问题,从而失去相关方的支持,最终难以创造更大利润,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企业关心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利益,还应该考虑价值网内其他主体的收益,以实现多方共赢,通过集合各个主体的资源、优势和能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在价值网观点下,企业不仅要与顾客、供应商、互补者之间展开竞争以获得价值(价值分配的过程),更要与顾客、供应商及互补者合作以实现双赢并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价值创造的过程)。

本文着重探讨了重构模式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塑造商业模式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创造/传递顾客价值和如何实现企业盈利,传统模式下,顾客习惯付高价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企业需要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创造客户价值来实现企业盈利,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全球化、竞争加剧等,顾客渐渐开始希望以低价甚至是免费获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企业创造客户价值和实现盈利的过程逐渐分离,即使企业吸引了更多的客户也未必能够实现盈利,这就对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解构和重构:主导产品未必给企业带来收入,企业要获利就必须重构产品组合或服务组合;目标顾客未必给企业带来收入,企业必须重构用户组合以拓展新的收入源。主要途径有组合价值、附加产品、顾客分类、第三方市场等。

Fuller&Morgan(2010)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称为"菜单",认为它给管理人员和学者们提供了一种方式,来描述和区分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发现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行为,从而为他们提供已经尝试过或试验过的理想类型的商业模式的例子,理论上其它企业可以跟随。从1998年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开始,学者们就把供应商、顾客纳入商业模式的研究范围,Ostenwalder,PigIleur&Tucci(2005)研究中提出顾客界面(目标顾客、配送渠道、顾客关系)和架构管理(价值结构、核心能力、伙伴网络)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模式并不是各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还应包括各要素间的规则集及作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特定的产出。Amit&Zott(2012)指出,商业模式的变革可能是细微的,甚至它们还没有潜力破坏一个产业,但它们仍能对创新者产生重要的收益。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形式之一就是通过增加新颖的活动,如前向或后向一体化,他们把这种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称为新活动体系的"内容"。

姚伟峰,鲁桐(2011)指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管理活动,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当企业为谋求发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需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各方利益间寻找平衡感。王鑫鑫、王宗军在《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一文中,对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方向性做了研究,研究指出从企业组织形式出发考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问题,并认为企业间合作经营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持续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理论应该随着存在于案例及其背后内在逻辑中的各种新型关系模式的出现而不断发展。本文正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篇总结商业模式价值创新系统的不同渠道,然后对企业整体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进行了系统思考,主要涌现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一,这种方向性研究的优点是拓宽了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思路,但这种方向性研究离实施还有一定距离,还不足以指导企业的实践。

二,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难以做出科学评价。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以及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2.李东: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自主创新专题研究,2006:141-145.

3.刁玉柱,白景坤: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分析:一个系统思考框架[J],管理学报,2012,9:71-81.

4.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

5. Baden-Fuller,C.,Morgan,M.BusinessModels as Models[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156-171.

6. Amit,R.,Zott,C.Creating Value Throug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Review,2012,53(3):41-49.

第2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28

1引言

战略新兴产业以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基础,通过将新技术产业化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无论是何种资源禀赋的企业,将新技术推向市场都要借助一定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商业模式是联系技术及其经济价值的桥梁[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新技术产业化,弥补技术的劣势。

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类型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颁布,标志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而言,都有其产业自身发展的特性与共性。本文从商业模式聚集类型的角度入手[2],剖析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21非主导型商业模式

非主导型商业模式,是自身商业模式做得比较好的一种类型,但局限于自身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非主导、从属性的地位。因此,就会出现商业模式的其他要素方面表现较好,但在 “价值链”中出现价值获取低水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价值被价值链中的主导型、龙头型企业攫取了。这一类型企业主要分布于芯片制造、新材料、石油飞行、船舶制造、装饰建材等多种不同行业,这些行业都属于拥有较长产业链的行业,市场的结构、产业的集中度以及它们在行业中承担的角色都会对其自身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这类企业要注意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上的商业模式构建。

22制造加工业型商业模式

制造加工业型商业模式,多是在传统制造加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根据各产业内不同要素组合下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领导型和追随型。

221领导型

总体上说,这类企业是属于商业模式比较优秀的企业。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使得自身要素构成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占据着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他们能够满足顾客需求,能利用价值网络来合作,资本、技术、品牌等资源都是他们的核心资源,但在突出企业的价值主张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其中以高端设备制造业最为典型。

222追随型

在我国此类型主要集中在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性较差,主要依靠国外的技术进口。他们可以视为各板块表现较为苍白的一种商业模式类型,除了在价值主张的顾客价值创造方面有所注重,其他要素内容均呈低水平状态。该商业模式下的企业仅能够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但除此之外价值网络未能很好利用。

23不匹配型商业模式

不匹配型商业模式的企业属于在“价值主张”、“价值创造”方面表现较为良好,但是在“价值实现”要素板块却表现出低水平的一种,即企业不盈利或利润空间较小。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这类企业没有通过资源组合形成自身的核心要素,没有把企业的资源能力转化成竞争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多属于这种模式,在今天它的发展前景不言而喻,竞争也尤为激烈,那如何突出企业的独特性,构建企业的核心要素,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3战略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密切相关,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某种程度上可以抵消市场与技术等风险对企业价值实现的阻碍,使新兴企业更具成长性。

31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建立适合的商业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以技术创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技术驱动型产业,但技术本身并没有经济价值,加之新兴产业的技术竞争又十分激烈,所以必须通过商业运作来获得满意的经济回报。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方面的缺陷,尤其对于我国许多不具备太多关键技术的企业,对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32新的商业模式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形成

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使市场中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开展动力电池、车身材料等技术上的攻关,而且需要生产、控制等设备的研发,同时还需要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等。类似于这样的商业网络构建及合作形式的转变会在原有市场上产生新的商机或者新的市场,从而引起整个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变化,并有可能催生一些新的产业。

3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商业模式创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对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分工进程,降低了商品、人员、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的国界限制,形成了制造业新的全球价值链。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随着新价值链的形成以及新技术的商品化和新产品、新服务的产业化,新的商业模式也将随之产生。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市场都尚未成熟,我国完全可以凭借国内市场的用户规模优势,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自己的行业优势地位,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4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构建

基于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商业模式类型分布的特征分析,本文分别对应提出了三种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41企业边界划分视角下的合作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芯片制造、新材料、石油飞行、船舶制造、装饰建材等行业都属于拥有较长且传统的产业链行业,这类企业受行业中角色与地位的制约较多。因此,我们可以在一般价值链的基础上以企业的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作为划分依据来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其中可能会包括企业资源的获取方式、产品的创新方式、交易方式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分配方式等存在于价值链各个环节上的商业模式创新。

411企业横向边界下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

企业的横向边界是指企业所提品或服务的数量和种类,通过规模经济实现成本优势,从而使企业的规模得到扩张。现实情况下企业横向规模的扩大不仅受制于产品市场容量和其他同类型企业的竞争这些外部因素,也受制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与生产技术等内部因素。区别于传统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技术、人员、资金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来扩大生产规模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横向边界为出发点,打开企业的边界,把与企业存在价值交换的所有主体的权利配置诉求都纳入到企业的决策系统之中,在保证利益相关者成长、发展的前提下,将其资源能力优势转化为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优势并不断升级,从而保证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如此一来,创新将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内部,而是内外部所有利益相关者一起创造、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开放式创新,企业的价值来源将不受其自有资源能力禀赋的约束,更多取决于企业通过交易结构设计,能够撬动、调配多少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能力禀赋。

412企业纵向边界下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

企业的纵向边界指企业自己从事的业务活动以及从外部购买业务活动的范围。业务内给和业务外给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也就是说将原来通过市场交易进行的业务活动,由外给转向内给(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需求方转向企业内部),或者将原来内给的业务活动转向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取(由企业内部转向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买方价值链)。

企业以纵向边界为出发点进行上下整合形成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建立。即把产业链上的成员整合起来,如同一个企业一样,但各成员间有可能是完全独立经营的企业。这种关系的维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不断的坚持,投入早期甚至见不到实质性的利益。然而当市场的不确定性高、机会主义威胁大、专用性资产程度大,造成费用较高时,这种纵向集成式的商业模式就凸显出了它的优越性,像芯片制造、船舶制造等产业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42要素组合视角下的价值主张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涉及多个要素的同时变化,是一种集成创新。先发企业和后发企业的要素组合构成明显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从它们的价值主张方面来探究其应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421先发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

先发企业一般是国家重点发展并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行业内的先行者,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资金和政策上能获得相应的支持,要素禀赋较高,但这类企业难以进行比较激进的商业模式创新。

这就要求先发企业必须有战略远见。一方面,能够打破旧有产业的各种壁垒,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去克服企业的惰性,对技术创新进行投入并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能够协调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内外部各种资源。就目前很多新兴产业来看,关键技术和环节的单点突破已经很难实现整体跃升,必须在一开始就要有整体价值网络的设计,依靠价值网络竞争。因此,先行者在追求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同时,要为国内已有企业和新进入者提供学习的样板,形成一种以“产业资源整合+高端经营品牌”为价值主张的商业模式。

422后发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

后发企业不是后进企业,也不是新创企业,而是以追赶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后发企业的要素组合主要体现在成本结构和市场定位上。虽然后发企业资源获取的能力较弱,但它们能够用更短的学习时间,获得更多的技术经验和市场信息。此外,后发企业的初期市场开发和研发花费相对较少,这使得它们的产品具有成本优势。

后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首先要进行机会识别,应主动出击,探寻搜索各种潜在的机会。后发企业要成为已有市场游戏规则的破坏者,就需要高度关注顾客和外部市场,仅在企业内部搜索创意是不够的,应该把整个价值网络视作创意搜索的来源。顾客的需求变化,主流市场的产品/服务某些被忽略的性能维度,通过价值创新能否增加新的价值创造环节以及后发企业是否有利于实施低端颠覆或新市场颠覆的策略等,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筛选出有潜力的创新点,形成一种以“抢占利基市场”为价值主张的商业模式。

43核心要素构建视角下的资源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

核心要素创造是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重要的资源和能力。商业模式不同,背后支撑的核心要素也不同。每个企业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路径,也因此积累了各种各样的核心要素。商业模式创新时,原有核心要素是否还能适应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要求,促进企业的运营,需要企业做一个全面、透彻的审视。要及时舍弃不适应的核心要素,重新构建或者培养目前还不具备但却有需要的核心要素。本文选取了苹果、Google 和微软这三家当前备受关注且均获得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对比。

431苹果模式

苹果模式的成功之处表现在:构建了半封闭的手机操作系统,同时将硬件(iPod、iPhone)和软件(iTunes、App Store)整合到一起,在给消费者提供硬件产品的同时,在软件应用程序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靠软件和服务吸引用户从而拉动硬件和操作系统销售的盈利模式。

432Google 模式

Google 采取的是搜索服务免费但广告服务收费的商业模式,广告服务是其主要利润来源,提供的广告服务有 AdWords、AdSense(广告联盟)等。这种模式免费招揽大量的用户,吸引大量的广告投放者,从而实现对广告投放者的收费。

433微软模式

微软在“酷科技”上的发展不如苹果,于是专心做大众的功能性市场,扬长避短。如今它的Windows操作系统仍罕有匹敌者。而微软之所以能够创造全球软件业的成功,就是创造了软件产品从免费到收费的商业模式,为软件业的独立发展和高速增长确立了新的规则。

同样是数字媒体平台,这三家企业采取的商业模式不同,在核心要素的构建上有差别,盈利的来源也多种多样,但目前它们的盈利能力都很强。这说明企业的商业模式都达到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最终目的。

5结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创造价值空间,将技术的推广与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它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来源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姚明明技术追赶视角下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一个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4(10):149-162

[2]魏炜,朱武祥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2012(12):125-131

[3]乔为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2(3):65-70

[4]原 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5):35-44

[5]芮明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66-70

[6]罗倩,蔡玫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类型分布特征、成型原因与构建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1):56-61

[7]陈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1):112-116

第3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90-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不仅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以文化的理念、以创意的思维推动商业模式的建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同时,随着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文化创意思维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商业领域内,企业通过文化创意的转换创造了巨大价值。在城市建设、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也越来越强调文化创意的运用,而文化创意不仅是一种思考的理念,也是一种执行的方式,体现在政策制定,战略实施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在今天,“以文化创意点亮生活”已经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个组织及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策略和原则。

商业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用于描述公司内部为建立信息技术系统而涉及的业务流程、信息和通讯模式。而发展到现在,商业模式也出现了多重定义。如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又如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唯一混合体;而比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创造卓越的价值,在对多元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运用的基础上执行各项策略的过程,基于不同的产品属性、不同的行业属性,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建构的形态也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恒定的、统一的标准能够对所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评定。同时,商业模式的建构是一个相对多元的系统和相对复杂的过程,既离不开对外部市场及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评定,也离不开对产品服务的研发更新,如何融资、如何盈利更是商业模式建构的重要内容。因此,以文化创意的思维建构商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以文化创意思维建构商业模式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在立足文化的基础上,创意的过程即是商业模式建构的过程和渠道,文化创意强调对商业模式中核心要素的深度开发,即对产品或服务的特质和创意创新点的开发。同时强调受众对创意和创新的认知及体验。而企业只有在创意转化为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建立并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文化创意为商业模式建构带来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文化创意可以使企业在建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跳出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更多的关注其价值的延伸,使受众真正体会到产品所体现出的商业模式的内涵。2、文化创意使商业模式建构中对目标市场的确立更加细化,即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通过创新的体制,可以形成以不同的受众为侧重点的商业模式,切实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3、文化创意的运用可以使商业模式的建构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而文化的整合和创意的引入会使企业的市场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在文化创意思维的作用下,商业模式的建构会更加有序、规范、科学,同时也丰富了商业模式本身与企业的文化内涵。

而关于什么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这一问题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在传统的理念中,商业模式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对其进行衡量的,但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商业模式发展的理念及发展的形态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效益的发展已经成为界定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创造更大的价值也成为了商业模式建构的新渠道和新方式。可以说,正是在文化创意的作用下,商业模式的创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众多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晋商、浙商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经济价值,更创造了经典的商业文化,以诚信为本谋发展的要求,以勤恳为器谋发展的态度,以信任机制为根谋发展的担当对今天商业模式的建构依然有很多的其实,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具体形态会发生变化,但商业模式中根本的文化内核却不应该发生改变也不能发生改变,这种文化内核是诚实守信。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繁荣发展的当下,对诚信的商业文化的坚守不仅关乎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甚至关乎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形象。因此,商业文化的形成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就如同一个魔方:魔方的不同块面代表了商业模式不同的建构要素,如资源要素、人力要素、管理要素等;魔方的框架代表了商业模式建构的体系;魔方的连接点代表了文化创意的作用;魔方转动中的组合代表了以商业模式表达文化创意的过程;魔方转动的思维即反映了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变的文化本质和变化创新的策略。即商业模式中必须坚持的文化理念是不能改变的,而具体的发展形态、发展策略则是因时因地而变的,商业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文化创意,而文化创意本身也是一种商业模式,正是因为文化创意和商业模式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文化创意对商业模式创新建构的活化作用,才推动了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消费市场的规范、人本理念的体现和价值共赢的效应。在文化创意思维的作用下,商业模式的发展也将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消费者。

第4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 组织能力的突破 美国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与商业模式 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的产业创新研究 顾客价值与组织能力的关系研究 茶叶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信息组织能力与信息创新方法培育探讨 小学阶段组织能力的培养 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 商业模式的复制与调适 数字内容产业运作机理与商业模式研究 产业增长路径与商业模式创新 台湾植物工厂产业发展与商业模式 产业生态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 导航产业需要更开放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策探讨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逻辑(下) 文化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组织语言:挖掘组织能力发展的深层力量 商业模式与战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总理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2-09-07)..

[4]金融界. 新型城镇化思路:核心是人的城镇化[EB/OL].(2013-02-04).http://.cn/2013/02/04013915037184.shtml.

[5]巨潮网.华夏幸福基业2012年年报[EB/OL].http://.cn/.

[6]北科建集团官网. 郭莹辉:科技地产的思考、模式与责任[EB/OL].(2011-09-20).http:///research_page.aspx?catid=435&newsid=815.

[7]巨潮网.农产品2012年年报 [EB/OL].http://.cn/.

[8]天津宝坻区九园石材总部调研访谈 [Z].2013,7.

[9]湖北黄冈融园食品产业城调研访谈 [Z].2013,8.

[10]搜狐证券.地产商的PE试验 [EB/OL].(2011-08-21).http:///20130821/n384755996.shtml.

第5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美国苹果公司在2010年5月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后,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苹果公司的成功,依靠的不是简单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而是卓越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一)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内涵

Timmers(1998)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他认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有的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指的是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逻辑过程(Ghaziani,2005),它阐明的是企业如何通过价值链中的具体定位来获取利润(Chesbrough,2002);还有的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将技术可能性变为经济价值的启发式逻辑,强调技术和市场的连接性(Christoph,2011)。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到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Sosna ,2010)。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赵晓康,2009),本文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客户现有和潜在的需求,据此优化组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对企业价值分析体系要素进行发现和定义,从而建立新的价值主张模式、价值创造模式、价值传递模式和价值网络模式的综合过程。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的技术、产品或工艺等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的需求,从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出发点来设计企业的经营活动;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综合集成创新,它不仅仅限于企业某一方面单一因素的变化,而是常常涉及企业经营活动多个方面、多种要素同时发生重大的变化,表现的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商业模式创新还可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可赢利领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当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如:技术是重要支撑,常表现为技术支撑的商业模式创新,如风电的商业模式,就迫切需要解决高峰时的储电及稳定供电的技术难题。商业模式创新还依赖于整个价值网络,如移动互联网产业就需要系统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等的密切协作等(乔为国,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分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建立在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基础上的技术驱动性的产业,然而仅依靠技术创新并不能带动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只有和整个商业模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产业化。企业将新技术推向市场都要借助一定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商业模式是联系技术及其经济价值的桥梁(Chesbrough ,2002)。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在技术和市场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找出合适的商业模式,把技术特性与市场需求特性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实现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或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方面的缺陷,特别是对于我国许多企业在不具备太多关键技术的情况下,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乔为国,2012)。

(二)新商业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形成

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建立市场的多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特别是共性技术平台搭建、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开展车身材料、汽车电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技术攻关,以及生产、控制与检测装备等的研制,而且还要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整车租赁、电池租赁以及充换电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这种不同的商业网络的构建以及合作模式的变化会在原有的市场上产生新的商业机会或者会创造新的市场,从而引起产业本身以及附属产品、服务的变化,有可能会催生一些新兴的产业。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带来已有产业(企业)商业模式重构

技术创新特别是激进型和破坏型的创新必然会引起商业模式相对比较彻底的变革创新,引发商业模式重构,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性带来的应有之意(陈志,2011)。如苹果公司自主设计了iPad的微处理器,独立开发操作系统iOS,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产业的彻底改变,iPhone就是手机、相机、音乐播放器和掌上电脑的功能的组合,将硬件、软件和服务整合在一起,改变了普通人的消费方式,同时也开启了手机数码产品新的商业模式。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商业模式创新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对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将形成一个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及相关高科技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兴产业通常是建立在颠覆性技术基础之上,会导致传统产业的产业链重构,甚至会使某些产业出现“创造性的毁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商品化和新产品的产业化,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随之产生。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分工进程,促进了商品、资本、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形成了制造业新的全球价值链,而新的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又需要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1.顾客价值创新。顾客价值创新是指企业从顾客的利益出发,通过为顾客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善顾客价值,给予顾客强烈的心理上的获利感受,并通过改变顾客价值来使顾客满意。顾客价值创新有三条创新途径:一是要重新定义顾客和顾客需求,即发现潜在的顾客和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二是要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方式,这是根据新的顾客需求来进行的,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改变了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三是要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此目的是通过降低分销过程中所增加的附加值,从而达到提高顾客价值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分销的环节,或者调整与分销商的合作方式,甚至提供新的分销渠道,与顾客之间建立新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高莉莉,2010)。

2.价值链创新。价值链创新的实质是围绕顾客需求,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发挥成本优势,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新的价值。具体有两条创新路径:一是价值链组合调整。就是围绕顾客需求来确定重要的部分为中心,组合调整非重要的部分来适应这个中心。二是价值链优化整合。就是企业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优化整合资源,实施归核化战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总成本。

3.供应链体系创新。供应链体系创新的实质是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内外部资源,形成整个供应链协同创新,保障企业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中动态发展。具体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要重构供应链结构。通过优化供应链资源,加强协作关系,提高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二是要形成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网络。该价值网络是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企业需要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实力,在价值链中选择自己合理的位置,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李椿等,2010)。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管齐下,取得发展。

1.不断进行价值创新,努力实现新兴产业载体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创新是商业模式的灵魂,企业必须借助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努力实现新兴产业载体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此,要注重轻资产经营。轻资产主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经验、企业的品牌、治理制度、规范的流程管理、与各方面的关系资源、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同时,还要为广义的客户创造价值。广义的客户是指企业提品和服务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的对象,包括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由于价值创造的目的是要让整条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共同体受益,这就要求商业模式能够创造四种价值: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为股东提供持续、稳定、高水平的价值回报;积极回报社会。

2.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客户商业模式创新。客户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的中心,新兴产业企业必须立足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此,要精心研究客户需求,加强和客户的联系和沟通,时时关注客户需求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还要实施客户互动管理,让客户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制作及定价等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和客户的沟通和交流,且要积极实施大客户管理,锁定大客户,建立客户经理制,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加强政府扶持的力度,积极实施“绿色信贷”推动政策。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产业化,推进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打造以财政引导、资本市场为主体的金融环境。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对新兴产业技术的投资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许多新兴产业技术的示范工程必须由政府出面,加大支持力度,从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技术领域。新兴产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行为,在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法律、资金等诸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也需要银行的“绿色信贷”推动,“绿色信贷”能够促进和带动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新兴产业领域倾斜,进一步调动新兴产业载体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新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4.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的相互配合协作,不断发掘新商业构想,研究新技术,开拓新市场。通过成立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化整合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研究院所及大专院校等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各成员通过减少创新成本、分摊创新风险、分享和转移新技术等方式,能够迅速捕捉新兴技术和市场机会,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有利于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Timmers 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1998,8(2)

2.Ghaziani A,Ventresca MJ.Keywords and cultural change:frame analysis of business model public talk,1975 -2000[J].Sociological Forum,2005,20 (4)

3.Chesbrough,Henry,and Richard S.Rosenbloom.The role of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

4.赵晓康.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乔为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2(3)

第6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一、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类型

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地。不同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的类别进行探讨,能够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开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图1所示为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及创新模式结构图。

1.全新业态全新业态的产生一般通过需求创造和技术创新两种途径。随着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新的资源也随之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这一少数群体慢慢积累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后,就预示着一种基于需求的新业态正在萌芽、成长。这种因需求细分而创造的业态从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中步脱离,形成独立的全新业态。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背景下,企业会根据人们在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需求特点,创造出新的内容产品,培育出一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比如数字化技术下诞生的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相关应用研发,开启了文化产品的微信支付、在线实景体验等新的消费体验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间。

2.改造业态由于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着来自新兴业态和其他产业的冲击,市场被逐步蚕食,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而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进行改造升级是提高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突围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产业的改造业态既包括充分运用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元素与功能,丰富其文化表现形式,推动业态的不断创新,也包括从引入新载体和新商业模式的角度入手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如日益丰富的数字化移动终端以及以淘宝、亚马逊等为载体的网络商业模式等都为当前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融合业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融合是两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在内外部作用下的资源整合、活动延伸、产业链重组的过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这种异业间融合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的方式之一。[5]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产业竞争的综合因素作用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一方面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文化产业面临激烈竞争的现状而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存之路的探索。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而衍生出的文化旅游业,既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品内容,也扩展了文化产业的服务边界和品牌效应,两者的交叉融合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之举。

二、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

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或内容等资源、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也对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对资本、内容、组织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基础上形成了商业运作、资本运作、组织管理、表征呈现、内容创意五种创新模式。这五种创新模式既可以作为反观不同类型文化产业新业态得以形成的参照点,也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常态化、持续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商业运作模式商业运作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来孕育新的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从横向或纵向延伸出相关的产业或产品,以衍生品或延伸业务的开发来实施下一轮的商业运作,不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链条,使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走向成熟化。涉及交易、买卖等活动都是商业运作的一部分,在整个商业运作链条中,抽离或改变其中一个元素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产业形态的发展。因此,创新商业运作方式是发展新业态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产业中出现的虚拟交易方式正是创新商业运作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文化产业交易是在固定场所消费有形或无形的精神文化,虚拟交易方式的出现不仅使随时随地的支付方式成为可能,也把消费体验由实地实景扩展到虚拟场景的现实可感体验。比如,“旅游虚拟体验网”即是利用三维虚拟成像技术,使消费者可足不出户进行类似3D场景效果的全景虚拟体验,虚拟体验集景区信息展示、导航导购、景区监控于一体,也有微缩地图指引、快速切换场景等应用。[6]这种新型旅游方式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就要求致力于电子商务的旅游业务对旅游体验观赏点进行技术性转化,这样会更有助于虚拟旅游带动现实旅游,实现线上线下的双重创收。

2.资本运作模式资本运作模式是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模式中区别度不高的一种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多元化投融资的资本运作方式来发展新业态,尤其是在文化产业中,通过无形资产来进行产业化运作,力图以更小的资本投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文化产业新业态很大程度上处于培育期的初级阶段,商业模式并不完全稳定,因此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既是分担发展风险的有效手段,又是完善新业态产业链、拓宽新业态业务所需资金的必然要求。

3.组织管理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组织管理创新模式包括企业内对文化产业中生产和资源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企业或行业内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变革可以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使企业在产业中获取更大的发展自由度和发展自,进而推动具有显著发展潜力的新生业态的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融合与改造必然要与其他产业或元素相交融,尤其是异业间的糅合会对文化产业中的组织结构模式提出新要求。比如“文物酒店”这种集较强文化性与浓厚商业服务性的整合,使得双方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依托于文物而进行酒店服务业拓展的战略不同,由于“文物酒店”是一种双元素的综合开发,文物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性物品,而酒店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文物的开发作出延伸,提供文物宣传及观光的平台,因此在文物管理与酒店管理的两者之间必然要进行组织管理的创新性设计。

4.表征呈现模式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包括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文化艺术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新业态则可以在这些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等应用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呈现,这种新的表征呈现模式可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多终端的呈现、多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得以实现。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各种形式的内容呈现载体日益丰富,数字出版、3D动漫、会展等具有新时代气质的文化产业带来更有创意的表征形式。除传统的书刊出版企业外,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创新文学作品的创作渠道,创造出一些新的形态。例如豆瓣读书正是利用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出版发行的渠道,同时出售传统图书的电子版以及经典网络内容的特辑。这些方式实质上都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也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创新性思路和途径。

5.内容创意模式内容创意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内容只有具备独创性,企业的商业运作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的商业运作和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创新和表征呈现形式的多样化等文化新业态创新模式必须以内容创新为基础。与前面几种创新模式不同的是,内容创意模式的可复制性不高,更有利于差异化的运作,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的核心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产业内容及资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使效益最大化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的目标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对文化产业内容进行创意性开发的“二次”加工处理,依托于具体的内容元素,开发其符号化的内涵,赋予新的价值意义,也是对文化产业内容更深层元素的挖掘和思维再现,这种挖掘和再现是新业态发展的富矿,具有发展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三、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策略

文化产业新业态有助于完善产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拓展产业链、开拓商业运营模式、促进资源的创新整合,而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思路。针对以上5种创新模式,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开拓思路,运用高新的技术手段、完善的组织结构,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创新,获得持续的、稳定的科学发展。

1.立足缝隙市场,建构分层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是立足于新资源或新需求而形成的,因此对消费市场进行定位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随着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由小变大、市场细分由大变小,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下,依据市场缝隙理论进行定位,致力于分层化消费市场建构,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最佳选择。在出版领域,诸如基于互联网的豆瓣阅读等平台做得风生水起,是文学创作新业态形成发展的一种类别。豆瓣阅读的成功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广大的读者群、便捷的获取方式等方面,也在于其实行免费与付费并行、引入内容后的再分成等商业模式。实行“免费与自行定价相结合、豆瓣与作者再分成”这种分层付费的方式也便于培养读者的付费习惯;在引入的其他电子书方面则是与出版社按售价进行再分成。目前,豆瓣阅读只是占据部分小众市场,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集中于长尾理论下的用户体验、产品开发等方面,以期培育完善的、有利可图的新业态形式。

2.实施精准营销,培育消费定势人们对于新业态的接受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可实施精准营销,对消费者进行逐步渗透,以此培养人们的消费定势、稳定消费需求。2014年,互联网电视成为技术融合背景下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无论是传统电视台、电视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家庭客厅,尤其是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凭借丰富资源及雄厚的资金,相继推出各自的产品,使互联网电视(OTTTV)散发勃勃生机。诸如乐视网所推出的乐视超级电视在与百度影音推出的“棒子”、湖南电视台推出的芒果嗨Q等一系列盒子的竞争过程中,则占有较大优势。乐视超级电视有效利用了乐视网的巨大内容库,并不断优化系统性能、研发更多的应用系统,这个过程若没有优质的乐视网内容资源作为依托,以原有乐视网巨大用户资源作为基础,单纯凭借高性能的电视机硬件制造及应用商店是很难占据市场的。

3.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重组核心价值链文化产业可以借由新业态来进行资源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确保企业持续的创新力及发展活力。利用数字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原有优质的文化产业资源做进一步优化,以生产具备高产出价值的文化产品,并充分强化此产品的开发空间,形成固定的价值链条和发展路径;对于未得到充分注意力的产品及未能较好开发的文化产业资源,可以利用多种推广渠道,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来开发相应的需求元素逐步吸引消费者,以此充分利用产业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图书出版行业,出版商可将畅销的图书转码为网络资源,实行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可以分专题、分平台进行重新编辑,以特定群体为稳定消费群;可以进行版权分销等二次交易。而对较为零散、尚未确定销售前景的内容,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由免费向收费,或通过琐碎资源的整合编制特辑来扩大售卖量。

4.开拓行业合作思路,发挥产业间联动效应文化产业新业态大多是在不同行业间互动、渗透的过程中形成而稳定下来的,因此新业态在不同行业间的互动合作方面更有潜在优势,也更便于产业间联动效应的发挥。具有潜在联系的行业之间建立联盟,既可以共同研发产品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又可以延伸自身业务,避免来自同类别企业过于激烈的竞争。视频网站与电子商务的联盟对于新业态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视频网站的营收通常来自于广告收入,但随着带宽的加速、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视频网站则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通过购买大数据来进行精准推送,也逐渐陷入固定的模式而难以有所创新。新技术的研发使得电子商务可以将网络视频中的物品进行技术上的处理,使观看视频者点击视频中的物品即可直接购买,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影视的宣传推广作用及大用户的优势,又为电子商务提供了资源平台,这种在表征呈现和内容创新模式中的创新将会使双方占据新业态领地的制高点。

第7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一、商业模式定义及构成

目前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可分为三类。1.经济类:仅描述企业的经济模式,即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1]。2.运营类:描述企业的运营结构,即企业设计何种流程与构造来创造价值[2]。3.战略类:描述企业的总体战略,涉及市场、企业行为、外部机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等[3]。Morris et a1.(2003)对商业模式定义如下: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4]。

Mark W. Johnson et al.认为商业模式由顾客价值、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个要素构成[5]。顾客价值是指能够为消费者创造同类产品所无法替代的,独一无二的消费体验。如苹果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开发硬件、软件,并整合服务,令消费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下载音乐过程。盈利模式包括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结构,以及存货周转率等。如美国西南航空通过打折机票吸引网站的高点击率,公司的主要赢利来源是网站的奢侈品广告与低成本控制。关键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人才、技术、产品、设备、品牌等,企业通过关键资源为目标客户提供价值。关键过程则是实现客户价值的手段,包括培训、生产、服务等。如亚马逊每年约28%的运营成本用于开发计算机化供应链,技术创新不仅让用户体验提升,又使公司在其他方面节约成本约40%。

二、商业模式创新动力

1.新技术推动

Kodama(2004)、Yovanof和Hazapis(2008)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产业模块化和产业融合等技术变化推动了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且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6]。如IBM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施“智慧的地球”战略,并细分为包括水、交通、医疗、社会治安、安全、教育六大系统的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的电力、能源、商务、铁路等领域,进行了数千个“智慧的地球”相关的项目实践,成功转型为智慧成长的商业模式。

2.市场需求拉动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有时是为了抓住特定的市场机会而进行的。Linder .et(2000)认为,挖掘市场机会更能解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动机[7]。如京东抓准用户对货品保真、价格便宜、服务完善的需求,成功塑造产品+价格+服务的商业模式。2010年提出“大服务战略”,实现无间隙客户服务,并相继推出“211限时达”超快配送、“售后100分”承诺、全国上门取件、先行赔偿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全方位升级了服务能力,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提升了用户体验。

3.竞争环境压迫

Venkatraman, Henderson(2008)在研究中发现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当这种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就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8]。Sosna .et(2010)认为,市场的变化(新竞争者和规则出现时)会使现存的商业模式缺乏盈利性[9]。如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上海大众凭借汽车人性化的配置、高端的驾乘体验,精准的营销策略以及对当今国内汽车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其旗下主力车型在细分市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三、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本研究发现企业商业模式路径可分为两个维度,横向维度是要素创新与价值链创新,其中要素创新强调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创新是企业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实力,在价值链中选择合理的位置,发展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纵向维度是维持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其中维持性创新是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的改进创新;破坏性创新是使企业显著改变传统竞争规则,并改变现有市场需求的创新。见图1。

1.维持性要素创新

维持性要素创新包括提供特别的产品或服务,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为顾客创造独特的和附加的价值,那么它就在能够主流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并有效地保护利润流。另外,维持性要素创新还包括盈利模式创新,具体指:(1)收入模式创新,如前文提到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2)成本结构创新,如戴尔的直销模式,通过高效整合采购、装配、输出将电脑直接送到顾客手中,去除了中间商所赚的利润,从而降低成本,取得巨大的竞争优势。(3)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如前文提到的亚马逊“无限库存”战略目标。最后,维持性要素创新还包括关键要素及过程创新,路径涉及人力资源与核心技术开发,渠道建设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相结合,优化产品的设计、生产,企业合理外包与投资等。

2.破坏性要素创新

第8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内容摘要: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在全球引发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随着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竞争的关键手段。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本文基于此,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及其创新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商业模式 创新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状态,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商业方法与产品,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成本,增加客户价值,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电子商务整合了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务流,协调并减少物流成本。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具备敏锐的意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商务活动,获取长期利润,对商务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思考在商务活动中各种要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wWW.133229.coM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社会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 “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络提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特别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创新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发展手段,电子商务中的互联网也只是一个途径,因此互联网不可能颠覆传统渠道。然而,创新的目的在于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但是创新不是万能药,也并非任何企业都要打着创新的旗号对自己原有的模式全盘否认。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只有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培养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第9篇:文创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凝结。企业创新具有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思辨、培育和有效运用企业创新驱动力,不仅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竞争优势,更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科技+创意:企业创新“双轮”驱动力

科技、创意和技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世界正在全速跨入以“科技和创意”双驱动的知识社会。现代科学技术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向世人呈现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人类前进历程折射出发展的规律表明,科技进步助推产业的兴起与壮大,产业壮大支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推进社会的转型,在社会转型中又涌动着制度和文化的创新。由此,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相互耦合,相互推进,共同凝聚形成前进的车轮。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认知科学)成为21世纪的先导技术,将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并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以开发尚未利用的或可再生资源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为指导思想,成为科技革命的第四波。

创意已经成为引领现代经济增长的驱动轮。创意产业是从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分离出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具有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等优点。先发国家的实践证明,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支柱产业和影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潮流与发展方向。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更为迅猛的知识经济革命新阶段,而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又一次分工的产物,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基于创意的产业、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领域之一, 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价值为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我国的创意产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成为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高速增长的朝阳产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科技的普及, 产业间的融合化发展不断地走向深化, 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意经济是世界新经济的代表。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知识经济时代,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创意。中国企业应把握新时代的产业发展规律, 以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变革商业模式:现代企业创新关键

管理学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指出:“未来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产品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客户界面、企业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等四维度要素组成的系统结构,这四个维度之间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系统。

相应地,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客户界面创新、企业核心战略变革、战略资源的新获与重组、价值网络的优化等,其每个维度及要素内容的创新又从属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但是,单独的一个维度或某一个要素内容的创新可能都无法构成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只有将各种要素相结合,建立起一个新的盈利系统以及在竞争中获胜的新标准,才能被称为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竞争优势。因此它是多种传统创新相融合的系统化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围绕顾客价值创造,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的企业系统化创新活动,实现系统的聚合效应、锁定效应与耦合效应,有效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系统聚合效应。系统聚合效应是主体通过网络共享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而形成的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复合经济效应。一个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创新商业模式会获得市场、社会的认可。市场的资本、人才、管理经验甚至政策等各种资源都会向具有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聚合、靠拢。核心企业会因此稳固自己的实力,并以此加强与后向供应商、前向销售商、顾客的关系。通过资本营运,聚合社会资源,使企业更进一步扩大,形成规模,产生规模效益。

例如,由于单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条件有限,联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企业可能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建立新的战略联盟形式。新的战略联盟所聚合的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网络,可以使企业在技术、产品、资金或市场等环节进行合作,提高企业自身及联盟整体的竞争能力,扩大市场空间,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通过新的战略联盟,每个企业都能从中获利,取得比合作以前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利润。

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系统锁定效应。锁定效应是指在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其他利益相关成员进行强化后形成的均衡状态。在网络经济中,锁定效应尤为明显。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及网络设备对每一个用户的价值就会增大,企业的单位边际成本反而下降。当用户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用户数量的增长就会急剧上升,因为在网络中的投入(包括在设备、软件、技能培训上所积累的资源等)和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用户就不愿意加入到另一个新的网络之中。

此外,商业模式创新聚焦于创造价值的系统。系统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包括供应商、战略联盟者和顾客一起构建起价值创造的网络。价值网络中会产生核心企业,它以有效的网络治理(商业模式的制度创新)将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创造价值。网络内的各成员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或者说加入价值网络后,各成员能够实现自身状况的“帕累托改善”。通过价值创造的实现过程,价值网络“锁定”效应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这种“锁定效应”是建立在价值创造基础之上,参与各方都有利益体现,因此是相对稳固的。如果放弃则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一个创新商业模式一旦形成锁定效应后,参与各方就很难退出系统,系统会形成自我循环与自我强化。从而使创新商业模式达到系统均衡状态。在这个均衡状态中。如果没有“创造性破坏”的外力,核心企业将会因此而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系统耦合效应。商业模式创新系统在形成系统锁定效应的基础上又形成系统的耦合效应,这种耦合效应促进了资源效率不断改善。

首先,价值网络的不断优化,提高协作企业对创新商业模式核心企业的快速响应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耦合状态下,协作企业能够随着核心企业的变化而快速变化。当核心企业对协助方的需求发生改变时,协作方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需求,而且响应更加迅速,从而提高了系统整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其次,耦合使系统的总目标与各个子系统目标之间产生一致性,使总目标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还可以通过各个功能子系统的最优组合和相互协同作用达到整体功能最优。这种耦合效应提升了核心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重塑公司文化: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面临着各种挑战,文化意义上的挑战最为深刻。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明天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文化上的挑战”。应对未来挑战,企业须构建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优秀的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质量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等文化运行机制,在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同时,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辐射作用,企业文化是否成功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经营业绩。如果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众多竞争者中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符合劳动市场的市场环境,更适应金融市场的要求,企业就会凭借市场经营环境的适应性或协调性而成为经营中的优胜者。

企业文化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员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文化则是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对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造,使之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模式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可以通过培育和塑造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来体现。价值观是精神动力的源泉,是行为的支柱。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使人焕发无穷的力量。企业一旦树立追求卓越和创新的企业精神并获得员工的认同后,就会激发起员工自觉的创新热情和行动,从而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和整体活力。

重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教育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核心技能,加速知识和技能的扩散。知识扩散机制是实现产业创新的主要途径。在企业内,知识扩散过程也就是知识的传递与转化过程,需经过社会化、外部化、辐合与内部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带动整个技术、思想、创意的扩散,其实质是将知识、技术、创意外化,进而产生规模效益、规模经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