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创意产业的特点精选(九篇)

创意产业的特点

第1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G127.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2-0119-04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文化创意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09―2012)》。规划指出,成都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化、楼宇化为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四片两区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如图1)。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然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从下图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市区三环以内,其他地区的园区较少;园区集群类型不完备,产业结构不均衡,缺乏核心竞争力;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发挥价值不够,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对巴蜀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文化精品不够〔1〕;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重大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不明显。〔2〕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的理论分析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为依托,创新为基础的特殊集群。无论是享誉中外的“好莱坞文化”,还是北京的798、南京的创意东八区、上海四行仓库等创意园区的成长和发展都表明,打造集群发展的环境与平台、培育集群内部的自组织机制、触发集群的协同效应,使集群获得竞争优势,进而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集群培育与发展的核心路径。从战略理论上分析,这就是核心能力的培育,它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能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是组织中累积的学识” 〔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众多事实证明,组织或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对其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5〕从本质上看,企业是一个能力的综合体,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6〕。

能力从来都是与企业或者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相联系的。企业的能力是指将一组资源组合起来使用的方法与技能〔7〕,资源是能力的载体,要强化企业的能力,首先必须获得优质资源〔8〕。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的资源及其质量是企业能力的关键和能力的载体。将该种认识运用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能力就是其内部各个企业能力的集中表现,各个企业能力的某种协同、整合、优化所形成的能力组合或者集合。这些资源既有分属内部不同企业的资源,又有园区的公共资源,还包括由于内部各个企业资源的有机协调和整合所产生的新资源等。从形式上看包括了其拥有的资产、知识、信息、特点、组织方式等基本的形式。与企业相似,产业园区的资源及其位势也决定了园区能否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取得其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对具有战略作用的园区资源的取得和培育。而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大从而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就使得不同的文化创意园区所需资源具有差异。因此,找出各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并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的关键。

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CITF,1998,2001)。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源自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经营复合性商品为主的,通过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文化及相关产业范围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等。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于“创意产业”。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reative Industry Task Force)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行业。

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来说,企业资源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管理活动发生效用的。从培育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识别的资源主要是前两种,即园区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依托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的不同,具体可以分成如下的三类(见表1):

第一类园区是指以依靠无形资源为主的,以知识和内容创造为根本的,以信息传播为主要渠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更加侧重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产业”,即主要是以创意为资本的,产品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提供具有文化、艺术或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文化价值的发掘与提升是该种园区的能力特征。

第二类园区是指依托有形资源,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以文化和休闲服务为主的产业园区,即主要以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园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颇具特色的部分,是指以开发旅游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切文化创意生产与服务活动。该类产业通过对具有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等旅游资源的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创造财富。在我国,学术界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因此,可以进一步把该类产业园区划分为基于自然资源的和基于人文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第三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指以生产和经营文化、知识为载体的实物产品的园区。这类园区内的企业既依托了有形资源,又依托了无形资源,主要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这类园区以商品制造为文化知识的物质载体,通过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

三、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圈层化培育的设想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选点、布局是关键的因素。合理的选点、布局能够使得园区所依托的资源特征与其所在区域的资源特征能够很好地耦合,以利于资源的共享、流动和新资源生长,从而不断提升园区的优势,这对于园区核心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联系成都市不同区位的经济特征分析,成都市经济呈现明显圈层结构状,并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近郊、远郊扩散”的三个圈层,圈层经济特点和资源的禀赋差异明显。为实现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最佳匹配,应该根据各经济圈层的资源特点,在不同的经济圈层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一)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

成都市第一圈层为中心城区,这一圈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位优势明显,信息、交通、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非常发达,同时高校、科研机构云集,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较高,因此该区域知识、资金密集,经济体量巨大,同时还拥有很多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企业。这些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还提供了丰沛的人力资源、充足的资金和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文化生产的机制、环境,适宜发展依托无形资源的第一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中心城区由于人文底蕴较为深厚,历史的沉淀留下了很多人文旅游资源,如宽窄巷子、文殊坊、锦里等,适宜发展第二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基于人文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二)城区近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

成都市第二圈层为近郊区,这一圈层经济发展水平居中,地域相对辽阔,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二产业。再加上中心城区企业的外迁,这里拥有大量的制造型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园,大量的劳动力和相对集中的工业园使得该区域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这些都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制造提供了保障。因此,在近郊区应集中发展工业区,形成产业链,培育主要依托混合资源的第三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城区远郊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

成都市第三圈层为远郊区,该圈层是成都市的大部分乡村区域,一方面该圈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学历的人员少、主要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另一方面,在第三圈层中有很多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如青城山、九寨沟、天台山等,只是这些景点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尚需加大相关产业的培育力度。根据远郊区的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可以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策划、规划,对旅游景点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度挖掘和再创造,发展第二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别是基于自然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四、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措施及对策建议

成都市提出了“双核共兴、三产联动、圈层融合”的全域发展思路,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也应注重圈层的融合发展和资源的共用,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研究,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

从成都市的规划中我们了解到,各区县都在积极引进项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此,成都市应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借鉴他们发展成功的经验,引导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清晰的产业定位。同时,结合各圈层资源特征的不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在不同的圈层发展不同类型的园区。

2.圈层交融,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园区的培育过程中,有的园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原因,横跨了几个不同的区域,其内部企业的产业结构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时,既要注意在不同的圈层内优先或者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又要注意将一、二、三圈层和泛成都经济圈紧密承接,实现圈层间的交融发展。同时,结合成都市“北改”和“天府新区”的建设规划和园区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分批次、有重点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规划的不同以及开发时间和程度的差异,各园区的发展规模和园区影响力、辐射力也是不同的。我们在精心论证圈层内园区布局的基础上, 应该分批次、有重点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和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精品,发挥园区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错位协调发展。

4. 完善政策法规,重视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法规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才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成都市应该在长期规划的指引下,根据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的人才需求特征和不同人才的就业特征,建立差别化的引进、培养并能够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充足的人力资源。

5. 优化发展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造良好的氛围

成都市还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对于环境需求的差异,分别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构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造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可持续的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的机制等方面,提供差别化、专业化和细分化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治滨,宫瑞秀.成都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3).

〔2〕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09-2012)[EB/OL]http:// /wenjian/detail.jsp?id=QrSkiufBJ8cnYCzgBJyI.

〔3〕Prahalad,C.K. and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ward Business Review,1990,(66):pp.79-90.

〔4〕李品媛.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2):22-25.

〔5〕吕杰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6):4-6,21-22.

〔6〕福斯,克努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D〕.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5.

第2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人才;地域集聚;中心城市;环境要素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为:传统的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仅仅归结为物质资本的增加,而实际上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的增加更为重要,因此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完整的资本形式应当包括物质资本和与其相对应的人力资本两个方面。物质资本指的是物质要素的投入,而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观点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经常被人们引用。从当今社会诸要素来看,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作为以智力资本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尤其如此,其创意活动体现了人的知识、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和运用,因而属于典型的人力资本形式。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既是知识创造的基础和依托,又是知识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在现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人才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决定着文化创意活动的性质、市场目标和最终结果。本文从环境要素理论入手深入研究文化创意人才的地域集聚现象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人才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以个体的创造力、智慧和才能等智力因素形成的创意活动广泛涉及设计、时尚、建筑、家居用品、消费电子产品、装饰艺术、表演艺术、广告、艺术品、文化遗产展示、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出版、文化服务等众多领域和门类。可以说,创意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也是无边界的,创意活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凡是与人类创造活动、创新活动和科技研发有关并产生了经济价值的,都可以被看作是创意产业,构成相应的产业形态。创意的特点在于运用人的智慧和智力因素而形成创意产品以及相应的服务,这些创意产品和服务由于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创造性工作,因而又具有文化创意的性质,由文化创意形成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经济活动被看作是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它包括如下几点特点:①创意产业是使用创意与智力资本为初始投入的产品与服务创作、制造和销售的循环过程;②创意产业由一系列以知识为基础的活动构成,不仅侧重于艺术,也从贸易与知识产权中创造潜在收入;③创意产业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拥有创意内容、经济价值和市场目标的智力与艺术服务;④创意产业处于手工艺、服务和产业部门之间的交界处。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是当代社会知识经济的产物,它通过知识和智慧去创造财富,实现经济价值。所谓创意,指的就是人的精神创造活动,它是运用知识的结果。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又属于典型的知识形态的产业,是人类知识成果向财富过程的转化。

(2)文化创意人才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决定了文化创意人才的特殊性。创意人才不同于一般劳动力的特点在于,一般劳动力主要是体力的付出依赖的是身体资源,而创意人才主要是依据脑力劳动,靠的是智力资源。这种智力资源又是长期的文化积累和教育培养的结果,因而创意人才属于一种高端的人力资源,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创造的潜能和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创造性成果,实现财富的增长,对社会做出贡献。

创意人才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现代社会,创意人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资源,它通过知识生产形成价值创造,带来财富的持续增长。知识生产可以通过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转换,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以获取经济效益。文化创意活动正体现了知识生产的特点,它通过创意人才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并把才能和智慧运用到生产领域中,实现创造财富的过程。文化创意人才依赖的是知识资源,它是一种精神性要素,属于每个创意个体的无形资本,通过创意活动,不仅能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还能给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变化。在这个高速变化的全球化时代,大多数人都承认创意和创新在推动着新的经济发展。拥有创造力的组织甚至经济区域都可以创造高收入,并且为未来带来更大的稳定性。由于创意经济是基于思想而非有形资本,它的独特性在于依赖于人类的创造性这种无限的全球资源,由此可见,创意人才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作用于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和天赋,促使创意经济的出现。由这种创造力表现出的新思想和新追求,已经成为引领社会发展变化的风向标。

二、文化创意人才的地域集聚现象

文化创意活动在当代社会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分层现象,出现许多专门从事创意工作的人群,这些人群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智力资源去创造财富,实现其社会价值。有的学者认为,凡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都属于创意阶层,这个阶层包括从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建筑、设计、教育、音乐、文学艺术、娱乐业等人士。这个阶层既包括那些个体职业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设计师等拥有创造精神的人,也包括一群广义上拥有商业、金融和法律方面知识的专家,他们通过个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对社会做出贡献,这是创意阶层的特点。

创意阶层的突出特征在于它的地域集聚性,也就是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向中心城市或大都市集聚的特点。这种地域上的集聚不像传统社会那样,呈现为相对分散状态下人群的一种聚集,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在更大范围的地理空间中自由流动,可以不依附城市而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甚至可以远离城市。而创意阶层从事的创意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却要紧密依赖城市的作用,因为只有城市尤其是那些中心城市和大都市才可能为他们发挥潜在的创造才能提供最基本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信息交流、通信设施、基础条件、资金市场、政策环境、制度保障、教育培训、就业渠道、消费人群、消费市场等等。我们看到,当今全球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往往也是创意人才集聚度最高、最密集的,创意人才表现出向中心城市或大都市集聚的特点,而且出现不同的层级和地理圈层的变化。例如我国的文化创意人才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这些城市也是中国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体现出全球创意产业发展的共同特征。

从职业特征来看,文化创意人才更具有自主创业的特点,因此他们流动性相对较大,就业比较自由灵活,不受体制的限制。在中国内地,许多文化创意人才不仅表现出对城市的很强的依附性,而且表现出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的特点,如文化艺术人才大量聚集在北京而形成的“北漂”现象等等。据有关资料统计,聚集在北京的“北漂”人数有数十万之多,他们中很多属于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这些文化创意人才以群体的形式聚集在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生存状况并不好,处于城市的边缘群体,但仍然吸引着许多人的涌入。因为这些城市的文化设施、自由氛围、宽容精神和开放度为个人的创造性工作带来各种发展机会,而那些小城市和城镇却没有这种机会。

文化创意人才大量集聚在一些大城市,这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表现出它的共性,也是形成创意产业的基础。那么,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人才会形成在大都市圈集聚的现象呢?很多学者对此作了深入研究,一种看法是,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从事的是相对独立的工作,或者从事自由职业,他们会自主地选择他们居住的地区和城市,因为这些人的职业流动性非常大,并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他们会自主选择在什么地方居住、在什么地方工作,因此这些艺术家和文化职业者在各个城市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在那些较大城市表现出集中度比较高,而在那些较小城市集中度比较低的特点。也有的学者认为创造力工作与地方具有密切关系,创造力工作需要一些特殊的视觉环境、密集的社会文化活动。一个地方的环境和传统对这个地方是否能够创造新的原创产品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环境要素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影响

文化创意人才的地域集聚特点与其环境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主要取决于四项关键的环境要素:一是生产要素,二是需求条件,三是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四是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其中生产要素居于环境要素中的首要位置,因为它不仅包括物的因素,也包括人的因素,即人力资本。

生产要素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基本生产条件,它构成一种竞争优势。生产要素中又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员工与半技术员工、融资等等;高级生产要素则包括现代化通讯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以及大学等研究机构。根据各要素的专业化程度还可以将其划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前者包括交通、融资环境、受过大学教育而且上进心强的员工等,后者则指在技术型人才、专业知识领域以及其他定义更明确且针对单一产业的因素。这些作为环境要素大都表现出地域上的集中性特点,因此产业竞争也会出现地域的集中性,它可以有效吸引各种优秀人才大量涌入,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

一种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必然有其环境要素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对环境要素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也要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本要素,缺少这两方面的要素,文化创意产业都很难发展起来。从全球来看,文化创意人才为什么会出现向中心城市或大都市聚集的特点呢?这是因为,这些中心城市或大都市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基本条件,也就是说,相应的环境要素更为完备,如资源、知识、技术、金融、交通、通讯、设施条件等。

文化创意人才集中聚集的城市通常都是一些大城市或大都市圈,它们作为城市的环境要素更加完备,所以形成创意人才聚集的中心,而这些地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由环境要素可以看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具备相应的环境要素条件,环境要素越充分、越优越,越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之就会形成发展上的制约。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之所以文化创意产业较为发达,是因为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应的环境要素,因而得以聚集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形成了环境要素与产业发展和创意人才之间的互动。从这里可以看出,环境要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非常重要,是不可缺少的要素,那些中小城市之所以很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在于很难聚集文化创意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难以聚集的原因是环境要素不具备,对创意人才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完善环境要素,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当前形势下加快文

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第3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园区;规划引导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英国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在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下我国的一线城市也开始以创意、创作等为主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其他二三线城市紧随其后,以“文化创意”为主打,开展了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创意产业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体系中属于新起之秀。其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利润大、污染程度低、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工艺较为繁琐复杂以及包含一定的人文价值观等特质。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氛围下,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支持和依赖,成为其主打产业。目前,世界最发达国家GDP收入大多来自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创意产业依靠知识创新和思想创造充当了服务业中的主力军,也因此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点经济收入对象。

一、创意产业园区特征分析

1.1、园区产业类型特征

创意产业园建设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技术、人才和艺术。以创造智力劳动为主,表现出研发和培训等多种全方位的功能。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需要根据其地区特点和发展特点进行整合规划,建立本地区所特有的创新之处,利用地区资源进行产业类型定位。其中我国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分类共为类,分别是广播影视、新闻传播、设计服务、工艺时尚、广告展会、文艺娱乐、咨询策划以及科研教育等方面。

1.2、园区功能组成特征

综合各方面的分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需要具备六项基本功能,分别为文化创造、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信息、会展交易、休闲娱乐等。在实际应用的设计中,因城市特点和地区发展差异,各个园区的发展不一定具备全部的功能特征。在综合性较强的园区设计中,可能具备多项功能设施,反之,则功能相对不同。

1.3、园区空间环境建设特征

对于园区的空间环境建设,可根据其按照物质空间形态划分。工作空间、休闲空间、交流空间、商业空间、培训空间、展示交易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在设计建筑空间时,结合创意空间的特质使其具备综合性和创意性等特征。根据创意要求,园区的空间建筑环境设计应该从外观上符合美学的设计要求,对其内部功能设计要做到技术保障。充分体现创意空间的理念。

1.4、创意产业园用地特征

经过分析一线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园区的发展建设情况,在常规性的创意园区选址问题上,多考虑资金问题。根据城市的城市规划常常选择在工业基地等地以此来符合城市的工业发展。作为创意阶层,根据不同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工业以及创意产业用地的规模都有不同之处,在对创意产业园用地的征用过程中,要多考虑其周边环境,对其综合的发展因素做出数据分析。创意产业是项新型产业发展项目,在选址确定上,没有特殊的要求指定其必须设在哪些地理位置上,反而因为其特殊的发展需求,要考虑创意园区的市场、资金、交通、受众范围以及周围设施建设和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对其作出经济、社会、法制等多方面的特征分析,从而选定合适的创意产业园区地址。

二、现代文化创意园区产业发展现状

2.1、发展集群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按地域划分为六大重点集群。首都创意产业集群,北京地区的创意园区涵盖十六个区县范围,对其进行创意园区改造,改造了莱锦创意产业园、非洲文化产业园以及朝阳区和海淀区等产业园区的改造也在进行中。众多知名文化产业园区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力。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作为中心,辐射周边沿海城市,其横店影视产业基地和南京创意东八区等成为其典型性发展成功实例。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广州和深圳,以其特有的对外发展优势,凭借其优越的外贸经济和对外文化,在早期开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云南地区的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昆明的创库是综合性的艺术家工作基地,其他多位影视方面产业。川陕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指重庆、成都和陕西西安,成都有着目前规模最强的数字软件园区。陕西西安凭借其古文化优势大力开发大唐文化,重庆也在重点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文化。中部创意产业集群,以湖南长沙为主。凭借其演艺传播媒体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除开六大集群园区,还有其他省份在进行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我国正在全面开展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

2.2、发展方向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倡导“五位一体”的制度改革,其中文化体制改革也摆在了重要的发展问题上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其独特的多元化发展方式,深得政府的重视。在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结构中,必将占据一席地位。未来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设计建设要结合当地人才和科技优势进行文化产业的发展,突出其文化和科研设计的优势,全面整合人才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选址与规划原则

3.1、选址问题

在园区的设计建设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选址之其重点项目。合理科学的选址规划才能使园区的发展更为长久。选址要素包含周围环境因素、周边设施完善程度、交通通达度、文化氛围、市场流动、人才科技等重要因素。选址应该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多面的全方位的数据考察,寻找最适宜的园区基地。

3.2、规划原则

(1)强调创意文化原则。在园区的建设选址中如周边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对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多种多样的文化氛围下,发展自己的独特创意文化,形成个性独特的风格特点。形成创意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创新性。

(2)选择良好的自然环境。园区的周边自然环境的优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创意文化的创造有着影响力。优美或者独特的自然环境会让创意人员从中得到灵感源泉和思想启发,对于其创作设计有积极影响。

(3)实现创意产业园区的周边经济增长。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带动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产业聚集才能汇集创意产业,产生规模性发展的效益。通过对创意园区进行政策调整规划,带动周边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增加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益,打造出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社区经济的繁荣。

(4)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联系。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通达度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其复杂程度虽然不高,但因其独特的空间分布和外界市场环境影响,对于产业园区内部的交通疏导尤为重要。对产业园区的各个分区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加强交通工具的协调配合,从而保证园区的交通环境安全通畅。形成全面的交通网状系统,达到交通便捷性、合理性、通畅性。

第4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今年3月,海淀区人民政府又了《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通过产业化、集约化,打造产业高端化,实现一个目标、抓好两个环节、构筑三大高地、突破四大产业、实施五大工程,实现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化是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科技是手段、文化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产业化是方向。海淀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开始,就是把它放在一个突出的战略高度,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海淀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提升区域经济总量、改善区域经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进步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产业化,产业化程度的高低,产值的多少,产业拉动作用的发挥,是判断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文化创意形成不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就不能称为是文化创意产业。海淀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伊始,就以科技园区促进产业的方式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专项资金、孵化器、产业联盟等方面结合海淀的实际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

为了大力发展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跨越式提升,就要立足创意兴区,狠抓“原创和渠道”,在产业源头方面要重点抓住自主原创和自主产权,谋求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在产业经营环节上以资本运作为手段,获取原创品、关联品及衍生品的产权,谋取文化创意产品和衍生品的传播和经营优势。

两年多来,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到2006年底全区文化创意企业已达2万多家。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320亿元,占全市的总增加值700.4亿的45.7%,2006年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在全市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力争在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区的GDP超过30%。

集聚化是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聚焦化是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业集聚、企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形成创新和产生创意的环境,也会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使得集聚区内企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文化创意企业,都存在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相互关联度高、对公共平台需求强等特点。

海淀区在决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初,就提出了加快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搭建各种产业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以此来加速产业的集聚。2007年,海淀区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进一步调整了规划、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是在基于数字技术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数字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出版和数字影音等,把重点产业与海淀的实际资源分布结合起来,规划出20个集聚区,其中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中关村软件园被北京市命名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十一五”期间,海淀还要重点建设中关村创意园、清华科技园创意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新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度高、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集聚区。现在,大部分聚集区内基础实施齐备,以一类或者几类产业形成高度集聚,去年以来,区政府在积聚区内建立了四个孵化器,逐步搭建一些公共技术支持和服务平台。

目前几个主要产业集聚区集聚效果明显、龙头企业在产业集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集聚区内产业链的建设,优化了积聚区内的产业结构,促进了集聚区企业的共同发展。特别是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内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建设更加完善,产业内从设计、创作、制作、经营和消费等各环节顺畅,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在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和其他产业一些龙头企业,如新浪、腾讯、百度、华旗、中关村文化等的带动,基地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数字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出版各集聚了数十家企业,2006年基地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超过了40亿元。在甘家口地区,也形成了从设计、中介、咨询和其他服务的189家城市建筑设计企业的集聚。现在,全区各创意产业集聚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现在大多数创意企业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同业竞争中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已经成为全区甚至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和辐射中心。

今后,海淀还要继续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区文化创意企业服务,在继续建设好现有的一些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基于专业性产业组团,依托通信网络实施,构建更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素材库、开发工具库、软件构件库、源代码共享库、产品测试平台、质量检测和控制平台等技术支撑,构建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产业信息服务、产业金融服务、品牌推介、产品展示、版权评估和交易等平台。力争为集聚内各类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高端化是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海淀区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技术、人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禀赋,应该在产业发展上有大的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有高有低,以数字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处于高端,海淀区要重点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挥自身优势,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做出大的贡献。

技术、人才和文化基础较好的海淀,应该重点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高端产业,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海淀的优势,创造更大的产值,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区县错位统筹,协调发展。据统计,2005年海淀区以12.7万人员创造了320亿的增加值,大大高于全市71.22万人创造700.4亿增加值的平均水平,海淀区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已经占据高端地位。2006年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有望占据全市的 50%。目前,海淀区从事创意产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共有12.5万人,其中拥有高中级技术人员3.5万,研发人员与实验人员8.2万人。全区从事创意产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比重达到99%,远远高于本市其他地区。

第5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创意农业;理论反思;吉林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43

1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意农业”

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我国,2007年,“创意农业”的概念就出现于各类学术期刊中,许多学者就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发展模式、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受制于对新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浮躁和功利的研究风气作祟,目前对创意农业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认识和理论缺陷。

11创意农业是农业还是创意产业

创意农业最开始是由创意产业学者而非农业学家提出的,这就为“创意农业”印上了深深的“文化创意”的标签。诚然许多学者在定义创意农业的时候都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融入创意,但事实上更多的研究成果仍然着重于产品创意。人们更乐于发现一种新的产业模式所带动的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农业本身所特有的安全性、自然性和无可替代的本质。

创意农业所涵盖的内容和领域是很广阔的,但究其本质和核心应该是属于农业范畴内的,是将创意和文化的元素融合到农业的各个领域中。当然创意农业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此,还应该包括农业经济学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中与农业相关的部分。

12创意农业服务的对象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而农民作为创意农业的参与者和服务对象,在创意农业中同样占有主体地位和作用。如上所述,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能够增强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实现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收入的增长;但不能忽视的是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能够实现对农民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

13创意农业发展的区位选择

前文我们指出创意农业是由文化创意产业学者提出的,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在发达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使得创意农业的研究和发展也同样从发达地区开始,而在这些地区发展的创意农业则清一色地变成了“特色种植”“农业观光”“生态采摘”等,属于“郊区农业”和“农业旅游”的范畴之内,这显然是对创意农业片面、狭隘的理解和应用。

既然创意农业的主体是农业,就应该首先在农业主产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和发展,而这些地区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形而上学地套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在发达地区推广创意农业显然是不合适的。

综上所述,创意农业是以农业为主,广泛地推广和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足的新兴农业模式。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对于创意农业进行概念式的表述,而是本文对创意农业核心问题认识的总结和说明。

2吉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转化成经济效益的能力较差

虽然吉林省的农产品产量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但由于转化经济效益的能力不足,导致了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产量的增长。“高产量、低回报”已经成为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2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吉林省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低,且发展速度缓慢,这导致一方面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不上去,r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使得基础农业占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析出。

23农民的人均收入偏低,普遍素质不高

吉林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并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目前吉林省农村人口普遍的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基本上都留在城市里,这使得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质不高。这种由于教育缺失导致素质不高,从而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进一步减缓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特别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会直接影响到创意农业的实施和发展。

3吉林省发展创意农业建议

31逐步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集群

创意农业是对整个农业科研、生产、销售体系进行创新,现有的以家庭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单位各自为战,大大提高了推广创意农业的难度和成本。建立创意农业产业集群是发展创意农业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于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的集群发展路径,由于农民生产生活空间相对固定,在区位上实现集群效应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创意农业的产业集群具体表现形式为“龙头企业/生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或行业组织指导农户进行统一的生产和销售。从实现路径上看,初期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组织小规模试点,待试点成功后再大规模推广。

32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和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创意农业更依赖于科技创新,特别是转化和普及的能力。文化体现出地域性,融入文化元素的农业生产会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这种差异性是农产品价值的一种体现。

充分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努力发展高科技含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是吉林省创意农业必须坚持的道路。为此要鼓励龙头企业或生产组织与广大相关院校、科研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意农业科技文化创新体系。

33建立独特的创意农业品牌

吉林省创意农业品牌战略要经历品牌构建、实施和维护三个阶段。首先是品牌构建阶段,通过成熟的受到广泛认同的明星品牌,利用品牌效应的外部性,建立“吉林农业”这一整体品牌形象,通过对“吉林农业”这一品牌的文化构建和价值构建,在国内外消费群体中实现对品牌的高度的认同,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价值满意,进一步实现品牌构建带来的价值增值以及对未来发展过程中蕴藏的沉淀成本。其次是品牌实施阶段,吉林省创意农业的品牌建设不能停留在“吉林农业”这一广义概念上,要利用品牌的概念扩散性和延伸性,结合具体农产品的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独立个体品牌。最后是品牌维护阶段,就是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特色农产品服务和其他营销手段对整体和个体品牌进行品牌维护。[2]

34大力发展农业创意产业

农业创意产业,是在农业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对创意农业的丰富和补充。农业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旅游、特色种植、民俗文化、农业会展等,其中农业旅游包括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生态采摘等,是目前我国各地重点发展的农业创意产业。发展农业创意产业对于吉林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做强第三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内容摘要:创意产业的作用已经逐渐受到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其迅速兴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广东深圳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拥有一部分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充分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本文在研究国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广东深圳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创意产业 美国 日本 发展机制 深圳

创意产业在世界上发展的实践并不长,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人们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的认识都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因此,我国广东深圳在研究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才能保证深圳创意产业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本文选择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和创意产业发展非常快且同在东亚的日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的分析与总结,来探讨我国广东深圳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美国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创意产业强国,以美国的影视业为例,其产品在全球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美国电影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占欧洲票房收入的70%,在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美国电影的优势地位也已经建立。与此同时,美国的电视节目在世界的125个主要电视市场播出,在欧洲各电视台所播放的电影中,美国影片也占据了70%的份额,美国生产的各类影视录像制品也风靡全球。不但是影视产品,在流行音乐和图书方面,相对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的产品也具有绝对的优势。

(一)美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

美国的创意产业得益于政府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美国政府在管理上注意遵循创意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在创意产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开放、优惠的扶植政策,同时,鼓励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创意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创意产业,并且管理上的法制化倾向也很明显。尽管美国政府在对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有许多的措施,但是美国代表了创意产业发展的自由主义取向,政府除了在政策上提供一定的支持以外,基本上不干涉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作。

(二)美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鼓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美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在美国,创意企业能够得到来自各种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同时,美国政府对于外资进入美国文化产业经营限制不多,由此创意产业依靠其强大的实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资进入,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大笔资金通过创意产业的跨国公司进入美国。

注重加大科技投入。美国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强国,而美国政府也总是鼓励将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创意产业。例如,数字制作技术在影视业中的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在图书出版业中的应用等。这些新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符合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了高新技术和内容创意的结合,直接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美国从世界各地吸纳了大批的优秀创意人才,大量的移民对美国创意产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优秀的人才愿意到美国去,与美国政府的着力吸引和美国国内良好的创意氛围是分不开的。

美国还非常重视应用创意产业理论的研究和相应管理人才的培养,文化管理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专门学科,美国有30所大学开办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具有博士学位的高质量创意企业管理人才。

日本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日本是较早明确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之一,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开展得很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下公人就提出要用“文化立国”取代以前的“经济立国”的战略。从地理位置看,中国与日本同在东亚,从中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日本也是受儒家文化辐射的国家,因此,日本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

政府在日本的创意产业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日本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却在于国内大型企业对于创意活动的积极参与。发达的经济为日本造就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型企业,在日本,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一般都依赖于这些企业的参与和资金赞助。同时,在日本,有800多家企业拥有自己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自己的美术收藏品,由此可见日本企业对创意产业的热情,这可以说是日本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二)日本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政府从战略高度对创意产业的重视。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参与程度是很深的,甚至有“真正的计划经济国家”的称号。同样,在发展创意产业的问题上,日本政府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提出了“文化立国”和“文化输出”两大战略,显示了日本政府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全盘考虑。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日本的“文化输出”的含义就是不仅要向其它国家输出大量产品,同时还要输出日本精神,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对日本的好感和认同。这样看来,创意产业在日本所承载的含义就远远超过其产业本身,而是上升到了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高度。

信息产业发达。日本是较早推动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结合的国家之一。在日本,IT革命不但是技术上的革命,同时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内容创意+高新技术”的模式在日本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中小企业筹措资金。日本创意产业从业者多为中小企业,其在发展中往往会遇到缺少资金、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和银行也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了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为创意产业从业者寻求资金支持。

我国广东深圳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

第7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融资模式;文化体制改革

创意产业正在改写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传统定律,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实力、提高居民文化消费和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成为公众认同的成熟概念的时候,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纷纷出台,用推动和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杭州、青岛、深圳、广州等)的扶持力度大。杭州探索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行业和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自2008年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以来,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2010年前三季度,文创产业限额以上企事业单位实现收入1396.24亿元,同比增长25.8%;从业人员44.73万人,同比增长9.5%;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67.75亿元,同比增长52.4%,总体发展势头比较强劲。

一、“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目标的提出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1997年,英国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并于次年出台《创意产业对策文件》,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英国政府明确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包括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与此同时,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型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国家所运用的概念不一样,涵盖的领域和发展的侧重点也有出入,但其中的主导产业都强调了文化和创意两个元素,与我们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大体一致。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三角重要的南翼城市。在已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200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把“大文化产业’作为杭州要重点发展的门类现代服务业之一。大文化产业的重点是教育培训业,广播影视业,报刊业,出版业,文娱业,动漫、游戏、数字电视,卫生业,体育业。同时,《杭州市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提出“创意产业”要成为“杭州文化的支柱产业”,这是政府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创意产业”的概念。2007年2月,杭州市提出:“依托杭州的人才、文化、环境优势,发展‘创意经济’,打造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此后,杭州市联合相关部门和高校,成立专门的创意产业课题组,初步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体系。2008年4月,杭州市召开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大会,提出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阶段性目标。2009年,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明确了杭州市文创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努力把杭州打造成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国务院2010年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杭州则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历史文化、山水旅游资源,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这将给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杭州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规律、发展模式和地方优势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在产业政策、园区建设、人才引进、科技支撑、金融支持、节庆展会及与高校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1.以园区建设为重要推进点。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园区建设是主载体。从2005年开始,杭州市对主城区的老厂房进行了摸底调查,选择合适的老厂房、老仓库留作发展创意产业之用,并开始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设计大师,设立个人创作基地,这才促成了一批LOFT模式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了整合园区资源,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杭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文创园区给予财政、税收、土地、人才优惠政策。杭州文化创意园区的开发机制形式多样,有政府主导型(如高新区国家动画基地与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等)、企业主导型(拱墅区的LOFT49、唐尚433等)、政府高校合作型(如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等)和混合开发型(如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等。目前,之江文化创意园工业遗产转型和白马湖农居改造的经验,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杭州模式”,都获得了“2009年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目前,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超过三十个,“lO+X”式的园区发展格局也已初具规模。

2.重视人才建设。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力量。杭州市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引进人才可按规定享受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优惠政策;推动文创产业大学生创业实训工作,培育文创产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制定实施“杰出文化创意人才发现计划”和“文化创意人才梯队工程”、“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市财政每年拨出3000万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培养和引进工作。为了解决青年文艺家的住房问题,每年安置100套以上突出贡献人才专项用房,用于解决杭州文艺人才住房困难问题。为了安置著名文艺大家和创意大师,杭州在西溪湿地建设了100套景观别墅、白马湖地区建i00套住房,专门用于国际、国内著名作家、艺术家、创意大师等住房安置。

3.重视利用高校资源。杭州集聚了全省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过程中,杭州市重视整合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资源,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市校战略合作的重点内容,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杭州市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的背后,都有各学院理论探讨与实证调研的支持。为了鼓励各大院校师生参与重点行业发展和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杭州市把在杭高校创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和企业,纳入了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优惠政策的扶持范围,并逐步培育环高校的文化创意

产业园、产业带。目前,杭州已经与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大学合作,建成了三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为杭州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探索融资模式的创新。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中遭遇的资金瓶颈比较突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杭州市给予了文创企业以税收、租金方面的许多优惠政策,根据《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从2008年开始,杭州市专门设立了1.52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市文创办每年与财政局、金融办联合召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洽谈会,集中推介有融资需求的文创产业项目,鼓励在杭金融机构、创投基金为文创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还与多家银行合作,建立了银行、文化创意企业、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基金四方合作的“桥隧模式”,通过担保制度创新,构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2009和2010年,先后发行了“宝石流霞”、“满陇桂雨”两款专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信托产品,为几十家中小文创企业提供了紧缺资金。

三、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启示

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在初步探索的阶段,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先发之地的发展水平明显处在国内前列。杭州在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对后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浮出水面一方面是产业自身发展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结果。近些年,杭州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文化企业制度、培育市场主体、营造市场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使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亮点。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在信息服务、动漫、设计等新兴行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生态格局。近几年,重点行业总量规模比较,教育培训业、信息服务业和设计服务业稳居前三位,信息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会展业在增速上排名前三。可以这样认为,恰好是因为这些行业较少传统文化事业的基础,也较少制度方面的障碍,所以市场活力比较充分。由此观之,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全领域的更快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释放市场自身的活力。

2.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从国内来看,有不少城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杭州则从发展之初就把目标定位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杭州市确定了重点行业、认定了十大文化创意园区,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杭州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下设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为杭州市委宣传部管理的相当正局级事业单位,各区、县(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关机构,为把杭州打造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这些机构承担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规划、引导、促进、协调、服务、管理等诸多功能。

3.立足资源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门类众多,每个城市的发展都要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重点行业的定位。杭州没有京沪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大量吸附高端人才的区位优势,也没有深圳、广州临近港澳文化消费市场的便利。但杭州有自己的突出之处:人文资源与自然美景的最佳结合、民营资本与政府创新的高效结合、创业活力与资本活力的有机结合。这是国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杭州市根据自身优势,打造以工业遗存和农居SOHO为特色的产业园区,重点扶持设计业和动漫产业,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做出了自身的特色。

4.启动工作合力。针对产业发展之初从业氛围不浓厚、经验不足、融资困难等种种因素,杭州市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政策引导与扶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和企业主体力,尤其是行业牵头部门,都拟订或出台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及政策。杭州市重点打造产业集聚、投资融资、项目引导、人才开发、展示交易五个方面的平台,解决文创企业“有钱、有房、有人、有市场”四个问题,成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6。

[2]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编,《创意杭州: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概览》,杭州出版社,2008。

第8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创意产业;服务型政府;产业政策

1 创意产业及其发展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版权产业等。学界和产业界对“创意产业”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英国是创意产业的发源地,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产业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创意产业类别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等。

在当代,创意产业已经从一种理念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经济产出,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曾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

英国是最早以创意产业导向调整经济结构的国家之一。2001年,根据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其创意产业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已超过其他制造业对GDP的贡献。2002年,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英国第二大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以就业和产出指标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超过了金融业。在美国,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据统计,2001年,美国仅核心版权产业就为国民经济贡献了约5351亿美元,占国内总产值的5.24%。在东方,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在大胆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上展现了自己的特色,其发展策略聚焦于艺术、文化、设计、软件、广告、建筑、产品、媒体等领域,旨在追求卓越水平、推广艺术文化,与世界沟通,并提倡对艺术的全面支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本土的设计师与创意产品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平面设计、动画、时装、美食行业等均得到国际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日本则以动漫产业为创意产业平台,当前日本动漫作品已经风靡全球,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已达到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的内涵的理解不同,例如依据名称特点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内涵较上两种丰富,其外延目前也在延伸中。

2 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

在香港和台湾,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例如在台湾,创意产业被认为是“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同时对产业发展在政府层面有主动的规划和促进措施。

内地方面,北京和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在海淀区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联合倡议下,2d05年5月,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揭牌,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也正式宣告成立。海淀区政府将对所属的创意产业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设立引进创意产业企业的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总占地面积9.89公顷、建设用地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D万平方米。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以海淀图书城地区为中心,向北京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科技园、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北太平庄动漫画设计中心和甘家口地区建筑创意设计带辐射。

上海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潜在优势,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参与下。通过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工业布局调整和保护历史建筑结合,与区域功能特色结合,推动创意产业发展。

目前,上海创意产业已有了比较好的起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与经验:

(1)形成了以设计创意为特色的重点领域。包括与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如网络媒体、时尚艺术、影视制作、动漫艺术等;与工业、建筑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与消费相关的创意设计,如时尚消费设计、广告设计等;与传统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工艺美术品制作等。

(2)布局上出现了一批创意产业园。目前,上海市已建成18家创意产业园区,占地面积487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正在推进建设和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区有16家,占地面积644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同时,还准备了10个后备改造项目。

(3)探索走出与历史建筑改造相结合的途径。上海拥有大量老洋房、老厂房、老仓库等优秀历史建筑,体现了城市发展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通过改造,使这些老厂房注入新的产业元素,老建筑里集聚新的机制和新的增量,使老厂房成为创意设计类企业十分乐意进驻的场所,成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 武汉大学珞珈创意园项目建设及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武汉大学珞珈创意园(以下简称珞珈创意园)由武汉大学全资公司武汉武大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会同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及相关投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的创意产业园区,总用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武汉大学校园沿珞瑜路、珞狮北路和八一路地带。珞珈创意园将建设三个主题:数字乐园(网游、动漫主题)、霓裳之都(服装时尚设计主题)、传媒绿洲(影视传媒主题)。目前,珞珈创意园一期项目暨中部创意大厦和数字乐园已经启动建设,该项目位于武汉市最繁华的IT一条街珞瑜路37号(即街道口段),占地面积约3亩,建筑面积约14—16万平方米。主要用于珞珈创意园的管理机构办公及孵化和发展与IT相关的创意产业。

结合相关资料,在珞珈创意园项目立项和建设过程中,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洪山区政府、武昌区政府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做简单梳理。

第9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摘要:书刻造型艺术是一种新兴的传统手工艺术与现代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有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造型设计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促进了我国艺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一些活力。将既古老又现代的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拥有持久的活力,有利于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书刻造型艺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市场;发展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第三产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在各种文化艺术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兴起,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和创意结合起来的产业,它更加注重人的文化知识和创造力的提升,使得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产业经济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书刻造型艺术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产物,极具传统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不断发展。

一、书刻造型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书刻造型艺术的来源要从古老的传统刻字说起,中国刻字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历史底蕴深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的刻字艺术更加注重的是书法本身,对“刻”的关注度不够。后来出现了现代刻字,它以书法为主体,将刻字、版画、绘画等融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再后来对现代书刻形式进一步的继承和创新形成了书刻造型艺术,书刻造型艺术将造型和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现代语言与传统样式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展现出多维立体的感觉,使得书刻有了新的内涵和形式,赋予了书刻新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书刻艺术作品在形式上,运用多维的视角展现立体空间,在主题创作上更加注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刻的内涵。书刻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内涵丰富,有的凝重、有的新巧、有的朴素、有的浩瀚、有的轻盈……它以其独特的形式使人在中国书法美的世界里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是时空间的各种意境美。

书刻艺术作品在选材上遵循低碳环保的原则,选择被废弃了的,腐朽了的木材以及还会融合利用一些废旧的铁皮、铆钉、麻绳、水管等材料,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并且在刻画的过程中会根据木材的特征而做,保持着原生态的特点,给人足够多的想象空间。书刻艺术作品还会综合运用一些特殊的技法,如焊、刻、点、卯等都是书刻造型艺术上的技术新形式。

因此,书刻造型艺术由于是中国书法与刻字的艺术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民族性,书刻造型艺术是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具有原创性,风格迥异体现出书刻造型艺术的个性化的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和多种艺术形态结合使之具有了多元化的特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最先在西方国家流行开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企业在中国发展开来,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行业以及服务业向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产业,是通过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是文化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化,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化创意产业重在“创意”,它能突破传统文化产品原有的死板生硬,改变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其表现得更加富有生机。

文化创意产业有一项明显的性能就是其自身的功能性。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创意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表现形式是商品,其商品凝聚了设计者智慧、灵感、技艺等各方面的心血,其本身是一件艺术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美感,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同时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审美水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通过产品给人以正面的教育,影响人的思想,提高个人修养,塑造良好的人格,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比较晚,各方面还不太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在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探索,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三、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书刻造型艺术源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书刻造型艺术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这种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得两者间可以相互统一、相互作用,同时书刻造型艺术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书刻造型艺术可以通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为书刻造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可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来积极的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关注文化艺术,感受到艺术的美,了解艺术品的内涵,同时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消费品需求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间接的带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也为书刻造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发展产业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开发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价值。但是,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起步时间比较晚,因此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两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发展。

四、结语

书刻造型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书法、雕刻的不断创新和延伸,是传统文化工艺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当前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完美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为书刻造型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书刻造型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了新的元素和发展的动力,使得二者在不断地完善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了书刻造型艺术品的价值,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德辉.艺术、设计与文化产业[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04)

[2]刘研.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产业接轨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3]全香春;殷玉静;宋梅梅.高校书刻造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4]李棣.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研究概述[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5]李涛.文化产业对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