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新兴市场债券精选(九篇)

新兴市场债券

第1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股弱债强是今年全球市场的特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困扰全球,致使低风险的债券资产特别受到避险资金的热捧。投资者若想分享全球债券市场的机会,QDII产品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

同时,国内债券市场虽受加息预期的困扰,但机会仍在,新发行的债券基金也可以适当关注。

全球债市好于股市

债券类资产不仅在国内受到关注。也是今年来海外投资者的重要战场。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对海外中低风险类投资产品产生了兴趣。

与中国债券市场相比,海外债券市场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丰富。截至2009年底,全球债券市场余额约92.1万亿美元,约为股票市场的两倍,而中国在其中仅占了约2.8%。除了传统的国债,海外债券市场更拥有丰富的企业债、市政债、抵押支持债券、资产支持债券等多样化投资品种。

富国全球债基拟任基金经理林如惠表示,就目前的一些经济指标和企业状况看,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几率非常低,但是未来1到3年内很难再出现类似“黄金10年”的高成长状况。尤其从长期来看,全球主要国家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越来越有限,中低风险的全球性债券因此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

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巴克莱全球债券指数在过去3年、5年、10年中的年化回报率分别为6.78%、5.02%和6.39%,均好于MSCI全球股票指数的同期表现。与波动剧烈的股票市场相比,债券类资产的表现相当稳健。

德意志银行的最新报告统计,最近12个月内,新兴市场债券、国际债券及高收益债券基金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入地,其中,近7成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债券基金。与MSCI全球股指今年以来7.51%的跌幅相比,全球债券指数上涨了5.84%。

林如惠称,海外市场拥有品种众多的高品质企业债,凭借较高的收益与较低的风险,深受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另外,随着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国力增强,其国债信用评级也逐步增高。在低利率的环球背景下,亚洲国家的政府债券能够提供高于美国债券的收益率,将日益受到欢迎。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间,巴克莱全球新兴市场债券指数上涨了17.09%。

QDII全球债基亮相

投资全球债券市场,除了直接投资海外的债券基金外,日前内地又增加了全球债券QDII基金的新渠道。

海外的全球债券类基金种类繁多,比如美元公司债券基金、美元环球债券基金、美元政府债券基金、美元高收益债券基金、美元短期债基金、美元环球可转债基金、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欧元可转债基金、欧元政府债基金、欧元环球债券基金、欧元通胀挂钩债券基金等等。

一般来说,政府债基金的风险最低,当然收益率也低。而高收益债券、可转债的收益较高,当然波动也比较大。2007、2008年,高收益债券基金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受到波及,所以表现不佳。近期,表现比较好的是新兴市场债券,尤其是公司债等品种,相关的基金品种也就表现较为亮丽。

从历史表现看,如果扣除次贷危机那一年的表现,高收益类债券基金过去5年的年化收益率很多可以超过10%。是非常可观的。当然,这中间还要考虑到汇率的因素,货币的升值和贬值都会影响到以人民币计价的最终收益。

当然,如果对直接投资海外债券基金不太有把握,新近问世的全球债券QDII基金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内地第一只可投资于全球债券的基金――富国全球债基近期诞生。这只基金将采用基金中的基金(FOF)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精选债券型基金,构建优质基金组合。基金将投资于债券型ETF、主动管理的债券型公募基金、债券类的资产合计不低于总资产的80%,投资于基金的部分不低于基金资产的60%。

拟任基金经理林如惠表示,富国全球债券基金将主要覆盖美国、欧洲和亚太市场,关注国债、企业债、资产证券化债券、机构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品种。其中,海外优质企业债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国债尤其值得关注。

内地债市仍有机会

作为新兴市场债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地债券市场今年的表现也很突出。不过,随着8月份CPI数据同比上涨3.5%,创下22个月新高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增强,加上债券基金发行持续火爆,这些都让投资者对债市后市产生了担忧情绪。但不少业内人士仍然看好债市。

中信证券最近推出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债券市场短期内存在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未来债券市场面临的环境较为有利。首先,年内通货膨胀的高点将过,四季度会呈持续下降的态势,这对于债券收益率将提供有力的支撑;其次,由于房地产价格并未出现明显回调,国家再次启动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小;再次,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存比监管结束以及“十一”长假之后,市场资金面将重回相对宽裕的状态,流动性偏紧而引发收益率上行的风险相对有限;最后,债券的供给虽然会有一定增加,但是来自于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方面的需求同样强烈,出现供大于求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可能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申银万国认为,目前市场已经企稳,甚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下行。后期应关注以下两方面:第一,海外市场方面,穆迪下调爱尔兰银行的评级,标普和穆迪也对希腊债务担心加剧,不排除债务危机重新影响金融市场;第二,近期通胀预期有所增强,表现为房地产量价齐升,对CPI的担心情绪加强。

申银万国认为,CPI的问题较为复杂,因为粮食丰收在即,而且中秋期间猪肉价格也出现下降。但如果房地产价格上升,引发通胀预期增强,会导致更多的人买房子,对通胀预期起到正反馈的作用。在经济依然偏弱的背景下,出台全面紧缩的可能性依然不大,有针对性的调控更为现实。而且从调控效果看,加息一次对打压房地产的效果肯定不如严格执行信贷控制更为有效。目前可能不会出台全面紧缩的政策,局部调控力度加大的可能性倒是很大,这对债市并不是坏事。

第2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当成熟市场遭遇经济危机,发达经济体开始寻求用“国有化”解决金融业面对的问题……中国投资者开始困惑:投资全球是否为明智之举?兼之前期推出的ODII产品实在难以差强人意,更使得我们对走向海外信心不足。可是另一方面,股神巴菲特说他“已经开始购买美国市场上的股票了”,还有纽约、伦敦,首尔那些原本价格惊人的物业现在的价格竟然低过国内。更别提冰岛、印度、澳大利亚这样“受灾”严重的国家了。

危机能否成为中国人投资全球的契机?机会和风险在《危机下的全球投资之道》中已经阐明,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教您如何成为―个“有准备的人”。

由于世界经济局势动荡不安,国内推出的QDII产品业绩普遍令投资者失望。许多基民只等解套后逃离市场,没有投资QDII的基民大多也都谈虎色变,对投资全球敬而远之a笔者认为,通过实例来参考一下美国的基金业是如何对基民进行投资全球的教育,可以成为国内基金业朋友们的参考,亦可以为目前有投资需求的个人提供一定借鉴。

美国的基金业开始大规模的推动全球投资大概有十几年的时间。纵观这十几年,美国基金业对基民们的教育一般集中在五个方面:

1……通过实际数据解释投资国际与只投资于国内市场相比所提供的优势和必要性;

2……投资海外市场的独特风险;

3……向基民们提供现实可用的全球资产投资配置建议;

4……解释如何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股票投资;

5……解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债券的投资。

投资全球究竟好也不好?

在向基民们解释投资全球的优越性方面,美国基金业一般强调三点:投资全球能够进一步提高投资回报的潜在可能性;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分散风险的机会;进一步减少投资回报的波动性。比如,使用下面的图表来显示完全只投资于美国国内股市和在投资组合中包括一部分全球投资所获得的回报及风险性进行历史性的对比(见图1)。

80%投资于美国20%投资于海外的投资组合代表了一般美国投资者投资于海外的资产配置的典型的比率。可以看到,出现在时间线左侧的数据显示了两种不同组合的标准差,标准差是用来衡量投资回报中的风险波动性或波动程度。标准差越高,波动程度就越大。比如,标普500指数的组合在截至2007年底为止的5年持有期内的标准差是8.54。这就意味着在这5年时间里,该组合的投资回报曾超过5年平均回收率12.83%的8.54,也低于该平均值的8.54。这一标准差同全球组合的8.66的标准差相比要稍微低一些。

在强调投资全球的优越性的同时,美国的基金业也注意指出投资海外的独特风险性。虽然投资全球能够分散风险、在长时间内减少整个组合的投资风险,但是投资于本国股市和全球股市有本质性的区别,会直接影响投资的短期波动性和风险性:外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不稳定能够对投资、特别是新兴市场的投资产生负面的影响;不断波动的外汇兑换率能够提高或减少以美元为基准的投资的价值;在新兴市场,想获得准确透明的关于某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可能很困难。美国基金业还会指出,分散投资并不能保证投资的回报,也不能保证在市场下跌时资产的保值。

投资海外可作为原本投资的延伸

在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全球的优势和独特风险教育的同时,美国基金业还注意为基民们提供切实可用的投资全球资产配置的具体方案和实用的引导。

通常,业内促使基民们将投资于海外的组合作为自己国内组合的一个延伸:同投资于国内基金市场的组合一样,应该包括股票型、债券型和两种相混合的基金组合,并应根据自己的财务目标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调整。同样的,一个基民对全球组合的投资也应该反映出他所预定的投资年限和投资目标。

图二示范了美国基金业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建议的适当的全球投资资产配置实例。

该图表试图通过帮助基民根据投资目标来较为容易的制定海外投资组合。表格的左边的方格显示了一个投资者的投资目标,确定了这一投资目标之后,相应的确定自己的投资年限。在其投资年限和目标确定之后,该表格就显示出了适当的投资组合的配置。

优势一 以实例和数据显示投资全球的优越性 美国基金业对基民们在投资全球优越性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不是仅限于讲空泛的大道理或艰深难懂的理论,而是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数据进行有说服力的教育和引导。如:二战以后的多年来,美国的经济在全世界一直占统治地位。但近几年,日本经济的复苏,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经济强国的崛起,在东欧和拉美市场经济改革的成功以及欧洲工业化国家经济稳步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并同时开阔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的机会。

数据说明。投资海外所能够提供的更广阔的是投资机会。在当今世界中。世界上股票投资机会的58%,以市值来计算,是在美国的股票市场以外。在美国以外的海外投资市场中,投资者会发现:10个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公司有9个是在美国以外的国家;10家最大的金属和矿业公司中的9个是在海外;10家多业务、多渠道的通讯公司中的8家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全球最大的10家电子设备和产品中的7家生产商是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因此,如果投资者将自己全部的投资组合仅限于在美国市场。那就将会完全错过投资于增长迅速和最具发明潜力的一些企业之中。

尽管美国的股市长期以来有着卓越的投资收益,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年限中,美国的股市很少会在全球范围内独领。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牛市中,美国的股市也被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股市表现所超出。因此,投资于海外的股市可以为一个投资者提供得益于海外牛市的良机。图三显示了在一个滚动的持续期限内,海外股市和美国股市相互表现和超出的数据。

优势二 提供全球资产配置的实用建议和引导

为了帮助基民制定一个长期的投资策略,美国基金业注意引导基民们根据其接受组合每天价值波动的程度来制定策略。这一策略必须使投资者能够感到适应其长期的投资目标,并且不会过早放弃。制定这一投资策略应从确定其全球股票投资的配置开始。美国基金业在这一方面注意向投资者强调制定该策略取决于其投资目标、投资时限、和对风险波动性的容忍程度。

在帮助基民确定了其整个投资组合中对全球股票进行的资产配置比例之后,美国基金业会帮助他根据其风险承受程度和投资的时间表进一步确定适当的具体投资混合组合。这样做的一个范例是为基民根据风险/回报的比率提供3个具体全球股票投资的组合。这3个具体的投资混合组合一般包括以下3种:1)核心组合;2)核心组合加新兴市场股票基金;3)核心组合+新兴市场+地区\专业主题性股票基金的混合组合。就核心组合而言,基民在选择时,应该考虑主要投资于成熟股市中大型公司的有充分分散投资的外国股票或全球股票基金。一般来说,美国基金业将全球投资基金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国际”或“外国”股票基金,这类基金只投资于美国

以外的外国公司;第二类即“全球”股票基金,这类基金既投资于外国公司也投资于美国境内的跨国公司并一般来讲比只投资于外国公司的股票基金的波动性要小。

必须向基民们指出如果选定投资于“全球”股票基金,其对外国公司股票进行投资的资产配置就很可能少于它已经制定外国投资资产配置的比例,因为“全球”股票基金中的一部分也会投资于美国国内的市场。选择一个核心国际股票基金可以成为投资者配置于国际股票投资的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主要投资于有很好业绩历史的,成熟的,较为稳健的外国公司,为长期资本增长的潜力提供一个较为中和的风险度的投资风格。而这样做的风险则表现在投资于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要比投资于美国国内市场更具风险性,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的风险,政治地理的风险和潜在的新兴市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风险。

如果一个投资者所制定的资产配置中投资于全球股票市场的部分更大,他就应该考虑在投资于核心国际组合的同时也将一部分资产配置于一个专门投资于新兴市场的组合,作为一个相辅的配置,以进一步扩大其投资的分散程度。专投于新兴市场的股票基金一般会投资于拉丁美洲、非洲、东欧和亚洲的新兴市场。这些地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因此会为投资者长期的资本升值提供很好的潜力。采取这一种投资于核心组合+新兴市场投资的混合投资组合的益处是:投资于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部分会由于这些地区的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投资提供更高的回报潜力。一般来讲,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同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有很低的关联性,这样就会为投资者的全球股票投资提供更高的分散性。而采取这种投资混合策略的风险则是投资于新兴市场的部分会有更大的波动性,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很不规律,因此股票市场的波动和下跌会更为剧烈。

如果一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话,在选择了投资于大盘核心组和新兴市场的混合组合之后,他还可以选择再将一部分资产配置于一个国际小盘股基金或专投于某一个特定地区,如欧洲,或某一个国家,如日本这样的主题性基金。这类专投于某一地区或国家的股票基金一般来讲都会将80%或更多的资产投资位于这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公司,目的也是长期的资本升值。将这类特有的地区或国家的主题基金加入自己的资产配置的好处是会进一步增加其投资组合的潜在回报率。而风险则也显而易见:投资分散度会减少而风险性和波动性则会相应的提高。另外,虽然小盘股会进一步提供分散性,但投资于小盘股的内在风险性也会更大。一个投资者如果对某一地区或板块更为看好的话,应该采取这种投资策略。

优势三 投资于国际债券的益处

数字同样显示,全球资本市场中,美国以外的外国债券市场占全球固定收益投资机会75%以上,而20年前只占38%。

外国债券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即新兴市场和非政府机构(如企业)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其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发行债券。由于各国之间利率的波动不同,投资于国际债券是平衡美国债券市场中下跌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下一个图表中表现了1988年和2007年两个年份之间世界债券市场中美国债券市场及外国债券市场的不同比例。

投资于外国债券可以进一步提高投资回报率的潜力。在过去的15年中,美国的债券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只有两次占全球之首。因此,将外国债券包括在一个投资者的固定收益投资组合之中将进一步增加他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投资回报率和业绩表现更出色的地区的债券市场。此外,投资于外国债券还会帮助一个投资者在货币投资方面更为投资多元化并使其抵消本币有可能出现的长期贬值的可能性。

同股票市场的走向一样,外国的债券市场一般在长期的投资时限内,不会同美国的债券市场同步而行。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将一部分资产配置于海外债券投资以进一步减少整个投资组合风险程度的合理性。下边这张图表显示了美国和主要外国债券市场在从1992年到2007年这15年间的关联性。

根据图五,日本的政府债券会为一个投资者提供最大的投资多元化的可能性,因为在这一时期中,日本的政府债券同美国政府债券的关联度最低。同其他国际投资一样,外国的债券也会受汇率波动影响,一个投资于国际债券的基金价值很可能比只投资于美国债券的基金的价格波动性要大。因此,美国基金业也会帮助投资者制定较为合理的国际债券投资策略。

图对一个投资于美国债券90%和投资于国际债券10%的虚构组合的投资回报率同完全投资于美国债券市场的投资组合的回报率在1992年到2007年这15年的投资时期内进行比较。所选择的是大通摩根的非美国政府债券指数,它代表了12个非美国政府债券的市场;另外选择的是雷曼的美国综合债券市场指数,以代表美国的债券市场。

美国基金业一般会采取同股票投资组合的构建相同的方式和方法。首先帮助投资者确定其在国际债券市场下跌的情况下对风险的承受力和相应的资产配置比例,还会进一步指导具体的投资选择。

提供给投资者的三个“标准”策略

在指导投资过程中,一个范例是为投资者提供3个基本的投资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所谓核心债券投资组合:即投资于一个较为广泛的,多元化的外国债券基金。这一核心投资组合应该投资于一个成熟市场的主要的投资级别的债券的外国债券基金(投资级别债券一般是指那些能够如期按约支付以使银行能够投资其中的债券。投资于主要是购买高质量的国际政府和企业债券的债券基金能够为一个投资者长期的资本升值提供较为稳妥的投资风格。而其风险是投资于海外的债券往往比投资于美国国内的债券更具风险性。主要是在货币,地理政治和新兴市场所特有的风险。

对能承受更大投资风险的投资者来说,还可以再将一部分资产投资于质量稍差的新兴市场政府债券。这一做法的主要益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券由于这些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扩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这些地区中的公司由于经济的增长而迅速拓展其业务会为投资者提供更高回报率的潜力。

但同时,投资于这类债券的风险也由于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更可能发生的货币贬值而带有其特殊的风险性。特别是债券的价格会由于这些国家所特有的违约和信用上的质量的下滑而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投资于新兴市场债券的投资者就更需要有耐心和更长远的投资期限。

第3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假如过去的8个月时间,由于对大势判断不清,错过了一次抢反弹的盈利机会,那么,随着美国经济见底,新一轮经济的绿芽显现,又一轮的投资机会已展开。在后金融海啸的年份中,投资布局有哪些变化?标的选择又有哪些讲究?引起了全球投资界的关注,并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香港基金界对最新的基金组合,给出了“GREEN”建议。这五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了五个市场。“G”代表Greater China(大中华市场)、“R”代表Retum(回报)、“E”代表Energy(能源)、“E”代表Envi-rormlental Protection(环境保护)和“N”代表NewConcept(新概念)。全球著名基金公司施罗德看好三大市场:金砖四国、能源和全球债券。

从这些投资建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后金融海啸的年份中,投资的重点将是经济增长率领先的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支撑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的是能源;应对宽松货币政策下可能出现通胀的是抗通胀债券等。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配置中。不可能均是股票,还需要有债券、商品及其他。在布局新一轮投资的基金组合中,债券也是不可缺的,差别在于投资人对风险接受程度的不同。在债券投资中,也有多种选择。风险最低的是政府债券,风险最高的则是评级较低的高收益债券。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一般而言,政府债券基金年收益不会超过5%,一般不会亏损,高收益债券基金年收益可达20%,有时会亏损。但这类基金的买入手续费是5%左右,除了保守型或应对熊市的投资配置,高收益债券基金更有吸引力。但是,金融海啸爆发以后,投资人对追求投资收益发生了较大变化,不求盈利最多只求绝对回报。因此,为分散风险,应对各国央行大量投放货币,通胀预期上升,抗通胀债券基金已成为债券类基金的首选。

随着原油价格升破70美元/桶,能源进入补涨行情。与上证指数反弹近一倍,印、俄、巴等国的指数反弹50%以上相比,能源基金净值反弹未能同步。据IMF统计,全球12走产油国要在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桶,才可维持收支平衡,哪一个产油国会做蚀本生意?因此,油价在60至70美元/桶会有所支撑。

另外,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进入正常速率,对原油需求也将有增无减。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石油易涨难跌。届时,当全球经济完全复苏,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石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触发“石油危机”,则未必是瞎想。有人说,石油会引发战争,矿产则无可能。从抗通胀、看美元的角度做资产配置,能源功能和地位胜过黄金。

投资就是分享经济增长。在后金融海啸的年份中,哪个市场经济增长快,那个市场就有吸引力,值得买入。全球经济何时复苏,乃至重现金融海啸之前的荣景,相信这依然还是一个谜,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但是,遍观全球各个市场,谁也不会否认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将明显快于成熟市场,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市场又领先于新兴市场。

第4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今年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不断显现,震荡市中的债券基金一路持续升温。尤其是近期发行的火爆与疯狂程度简直就是2008年的翻版,不仅有百亿规模债基上演“王者归来”,而且“一日售罄”的神话再次登台,各基金公司的创新热情也是一路高涨。但炙手可热的市场让一些冷静的投资者对后市开始有一丝担忧:明天的债基到底是体现真正投资价值的机会,还是“投之无味,不投之可惜”的“鸡肋”?

发行热潮难挡

财汇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三季度发行成立的31只新基金募资额共计704.3亿元,而其中8只债券基金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达339.26亿元,这一数据已经逼近2008年一季度创下的367.16亿元的单季最高。

其中,工银瑞信双利以140.53亿成为今年以来首发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只过百亿元的新基金。嘉实稳固收益和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分别以44.83亿和39.86亿位居第二和第三。其他债券基金募资也都在20亿元至30亿元间,这一成绩远好于同期偏股型基金15亿左右的平均首募规模。

令市场惊讶的还有华富强化回报债基和富国汇利债基均一日售罄的盛况,其中富国汇利提前结束募集,启动末日比例配售,随后大成景丰债券基金也在9月30日提前结束募集。据悉,节后将有包括南方广利回报债券基金在内的多只新债基发行。

证监会最新公布信息显示,9月证监会受理了9只新基金产品的申报募集,其中包括招商安瑞进取、泰信周期回报、工银瑞信四季收益、华宝兴业可转债公司等6只债券型基金,目前排队申报的债券型产品已经增加到16只。这在基金发行史上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赚钱效应”抢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去年还惨淡经营的债基现今为何如此风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还在于震荡环境下债基表现抢眼的避险增值功能,尤其是金融危机过后,人们更加意识到债券基金的长期投资价值,并开始配置债券基金。

根据晨星资讯的统计,截至上半年,巴克莱全球债券指数在过去3年、5年、10年中的年化回报率分别为6.78%、5.02%以及6.39%,均好于MSCI全球股票指数的同期表现。

从近期的债基业绩排行榜上看,前10名激进型债基和普通型债基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分别是9.05%和6.37%,其中超过10%的债券基金已经达到了3只,分别是华富收益增强债券A、华富收益增强债券B和长盛积极配置债券,收益与表现靠前的股票型基金无异,而今年以来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却仍然为负。

比起业绩飘忽不定的股基,债基的总体盈利能力得到了市场认可,并且今年以来的基金分红潮主要集中在业绩良好的债券基金。7月份,13只宣布分红的基金中有11只就为债基,而债基年度实施分红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吸引投资者的不仅是牛市特征,还有在债基“封闭”和“分级”上的一系列创新。近期发行的债券基金一般都采用3年封闭运作并上市交易的模式,避免了申购赎回冲击,运作效率更高。其中富国汇利和大成景丰是分级债券基金,而华富强化回报和信诚增强收益则是封闭式债券基金。

还有一点吸引投资者的是封闭式债券基金上市一般出现溢价交易。从2008年封闭式债券基金问世以来,已上市的富国天丰、招商信用添利及银华信用债券都出现了连续稳定的溢价交易。这也使得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上市后的表现有所期待。

高收益难再现 不宜盲目追涨

如今大热的债基市场同2008年上演的债基“神话”有着惊人的相似。2008年,A股市场“一泻千里”,债券型基金的份额规模却增加了964.43亿份,资产总值增加了1005.53亿元。可惜好景不长,到2009年2月,63只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就仅为-0.59%,其中只有13只取得了正收益。

看似雷同的剧情,今年会在结局上又有所不同吗?此轮债基发行高潮之后,后市又会如何?随着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增强,大多数分析师对于债基四季度的行情并不乐观。

济安金信分析师指出,今年上半年债市的收益率已经处于历史低点,投资债券的安全边际已经被压缩得非常小了。此时入市是否还能实现当年那种超高的收益水平,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加息预期变成现实,则债市盈利达到历史水平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认为,鉴于债市前期已经累积计了一定的涨幅,再度大幅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债券型基金短期难以从债市再获得超额收益,投资者不宜盲目追涨。在今年市场阴晴不定、股市难有趋势性行情的情况下,债券基金仍然是作为一种配置品种而存在。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也提出投资建议,认为债券市场强势上涨的阶段可能已接近尾声,未来收益率可能维持低位震荡状态。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参与股市较谨慎的纯债型基金,因为在目前股市存在结构性泡沫的情况下,在二级市场参与股票交易增大了债基的风险。对于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在目前“打新”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背景下,可适当关注一些历史上“打新”收益率突出、“持新”期限相对较短的债基。

渐显真正投资价值

也有业内人士持较为乐观的观点:2008年的债基牛市好景不长,是受新增信贷规模剧增的影响,而如今CPI数据创新高将引发宏观政策收紧的忧虑,如果信贷政策收紧,银行资金出口减少,就会推动债券市场稳步上扬,为债券基金带来投资机会。

据德意志银行的最新统计,最近12个月内新兴市场债券、国际债券以及高收益债券基金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入地,其中近七成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富国全球债券拟任基金经理林如惠表示,当全球经济未来会继续放缓预期达成共识时,债券投资机遇也在凸现。

中信证券新近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债券市场短期内存在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债券市场面临的环境较为有利,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将可能迎来一轮新的上涨行情。

因此有分析师建议,债券基金仍然可以继续持有,具体品种可考虑前期表现较好的、配置在信用债券比较高的招商安泰债券和博时信用债等。

有专家指出,目前还有投资者在观念上有误区,认为股市不好的时候才投资债券基金,实际不然。债券基金作为风险较低的投资产品,收益率并不能作为是否持有的唯一考量,分化投资组合整体风险才是根本,因此任何时候都应该作为投资组合中的配置品种。

第5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一)混合资本债券的定义和国际经验

混合资本债券的定义源自国际银行业通行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按照资本质量及弥补损失的能力,将商业银行的资本划分为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和三级资本,其中二级资本又可以分为低二级资本和高二级资本。混合资本债(混合资本工具)就是属于二级资本中的高二级资本。

混合资本工具包括一系列同时具有股本资本和债务特性的工具,其特定范畴在世界各国有所不同,但要作为高二级资本(uppertier2capital)计入附属资本,都应符合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混合资本工具应该是指无担保的、从属的和全额实缴的;不可由持有者主动赎回;未经监管当局事先同意,也不准赎回;必须用于分担损失,而不必同时停止交易;虽然资本工具会承担支付利息的责任,且不能永久性地削减或取消,但当银行的盈利不敷支付时,应允许推迟支付利息。

从各国操作实践来看,混合资本债在会计上一般处理为负债科目,交易视同固定收益证券。因此,混合资本债具有债券和资本的双重属性。

混合资本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如英国的永久次级债务(perpetualsubordinateddebt),韩国的混合资本证券(hybridsecurities)等。近年来,由于资本补充压力较大等原因,混合资本工具在亚太地区方兴未艾,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有若干金融机构曾发行混合资本工具。

(二)中国大陆首期混合资本债券简介

我国首期混合资本债券的发行从一开始就是在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参照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进行探索的。2004年开始,监管机关和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了对混合资本工具的有关研究,2005年1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这些银行在满足若干规定的条件下可以将混合资本债券计入附属资本。200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第11号公告,对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行为做出具体规范。之后不久兴业银行即按照监管规范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支混合资本债券,发行总额40亿元,期限15年(经银监会批准发行人10年后可赎回)。

混合资本债券的最突出特点是通过一定的利息递延条款、受偿顺序安排和暂停索偿权安排,具有一定的资本属性:(1)利息递延条款是指当发行人在债券到期前财务年度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4%,发行人有权选择延期支付利息,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为负,且12个月内未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则发行人必须延期支付利息;(2)在债券的受偿顺序上,混合资本债券对本金和利息的受偿顺序位于发行人长期次级债务之后,发行人股东之前;(3)当发行人无力偿付受偿顺序在混合资本债之前的债务或者偿付混合资本债将导致无力偿付顺序在前的债务时,投资人应暂停索偿权,发行人可延期支付利息而不构成违约;(4)发行人若延期支付本金或利息,都必须事先获得银行监管部门的批准。

二、中国混合资本债券市场展望

(一)作为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混合资本债券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行需求旺盛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商业银行资本金屡屡捉襟见肘,仅仅依靠利润累积难以跟上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需要以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本回报率(ROE)远远高于混合资本债的发行成本,即使资本充足的银行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发行混合资本债来提高股本回报率;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逐步推广,资本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比如市场风险资本的计提等,使得商业银行更有必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未来混合资本债券的发行主体将进一步扩大,如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能推出混合资本债券。

(二)混合资本债券具有较大的投资需求

中国债券市场存在两个缺陷:长期品种稀少,发行量有限;银行间市场上高信用,低收益品种(国债和准债)占比过高。而混合资本债券期限较长、收益较高,具有较大的投资需求。以“2006年兴业银行混合资本债券”为例,固息品种发行利率4.94%,浮息品种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利差182bp,分别比同期金融债高150bp和1OObp,使投资者获得了较好的风险回报。因此,尽管还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如保险公司尚未得到批准投资混合资本债券)和认识误区(有的投资者对混合资本债券尚缺乏了解),但首期混合资本债券仍然呈现申购踊跃的局面。本次投资混合资本债券的机构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但从国际上混合资本债券的投资主体来看,未来投资主体可能扩展到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机构。

(三)中国金融业和债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混合资本债券市场提供了良好基础

1.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改革重组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加上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比较稳定,混合资本债券10—20年内发生偿付风险的可能性非常小。

2.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资本背景的机构参与市场投资,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以持续信息披露和公开评级为重点的市场监督机制逐步成熟,使得混合资本债券从一开始就具有比较健康的土壤。如混合资本债券存续期内,发行人应按季度披露财务信息,若混合资本债券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发行人还应在债券付息时公开披露资本充足率信息和其他债务本息偿付情况;混合资本债券公开发行和定向发行均应进行信用评级,在混合资本债券存续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应定期和不定期对混合资本债券进行跟踪评级,对影响发行人履行债务的重大事件,信用评级机构还应及时提供跟踪评级报告。

(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监管环境是混合资本债市场发展的有力保障

1.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全面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手段,能够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

2.由于混合资本债券所具有的资本属性,为保护投资人利益,监管部门对发行人的资质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核心资本不低于4%,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以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分,风险监管指标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等,这就使得许多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银行被挡在了市场的门外。

参考文献

第6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一)国际上,从金融危机看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备用轮胎”2意义。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些东南亚国家无一例外都缺乏一个相对有效的资本市场,融资严重依赖银行体系,短期融资(经常是外币融资)过度,期限与币种双重错配。当大量的资本流入突然逆转时,便导致货币和银行危机。在危机发生后,出现资产价格暴跌时,一个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能在银行资本基础受到急剧削弱,严重妨碍其放贷能力时,能够作为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及时跟进,解决企业部门的燃眉之急,进而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显然东南亚国家由于缺乏由债券市场提供的减震机制,没有债券市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资金转移的缓冲区域。

因此,正如戈登斯坦3所指出的那样,新兴国家防范和化解货币错配风险的措施之一就是,应优先发展本国债券市场,鼓励发展可供使用的风险对冲保值工具。金融体系的多样化可以避免金融领域的问题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从实践来看,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亡羊补牢,迅速发展了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例如韩国、马来西亚公司债余额占GDP比重由1997年29.5%、16.53%上升到2001年的38.2%和31.74%。而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发生过两次银行业危机,一次因拉美债务危机而起,另一次源自商业不动产危机。在这两次危机中,美国银行部门遭受了重大损失,其资本基础受到急剧削弱,严重妨碍其放贷能力,此时,美国的债券市场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替代银行体系,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债券市场对银行体系的备用轮胎作用。

(二)在国内,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拓宽企业的筹资途径、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工具的有利措施。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单一资本市场结构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投资品种的匮乏和避险工具的缺乏,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不同投资品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中银行贷款的占比很高,银行体系承担了大量债务风险。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严重。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资产负债结构中的货币错配现象也逐渐显现。期限和货币的双重错配使得银行体系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利于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而公司债券的发行将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且能通过二级市场更好的识别和量化风险变化,因此,公司债券市场能比银行贷款分散更多的风险。

目前我国流动性充裕,而投资者缺乏投资途径,除了低收益的储蓄存款,只有高风险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间没有过渡地带,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的股票市场由熊转牛,资金大量流入股市,事实证明,非理性的操作导致了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而一个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则能充当较好的资金转移的避风港和缓冲地带的角色。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可以形成结构优化的资本市场,促使企业在面对更大的投融资约束时,更理性地选择风险最小、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投资者在面对这样的市场时才能更加理性地投资和发掘资本价值。

二、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可行性

从市场前景出发,与国际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现阶段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着良好契机。

(一)宏观经济的持续高增长率和高储蓄率,为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20多年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尽管出现过较大的经济波动,但近年来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储蓄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金融市场将保持一个宽松的资金环境,这必将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其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奠定了保持高储蓄的基础,为债券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其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预防性储蓄将增加,从而形成对债券市场稳定的中长期需求;其三:需求约束、产能过度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中长期挑战,从商品市场转移出的资金将转向包括债券产品在内的金融投资;其四:随着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考核逐渐严格,银行资金运用将转向能够节约资本使用的债券投资方面,从而对债券投资形成较为强劲的需求。

(二)公司债券市场面临的微观金融环境有了一定改善

公司债券市场的微观金融环境已在逐渐改善。一是投资主体不断成熟。二是监管理念和制度的创新。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近年来这一市场之所以产品、交易方式、工具等不断创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监管理念和方式的变化;三是投资者保护制度逐渐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以及保险保障基金已经设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在建立之中;四是社会信用体系逐渐改善,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获得较快进展。与此同时,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也在逐渐规范和发展,这些都为准确披露和评估公司债券的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随着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围绕公司债券信用增级以及其它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也将不断发展。公司债券作为一种具有信用风险的产品,除了通过信息披露和评级正确揭示风险外,还可借助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管理其风险。比如,创立由各类资产支持或担保的公司债券、信用衍生产品(CDO、CDS等),就可为公司债券的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三)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政策力度有了增强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来,股票市场发生了制度性的变革,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与股票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的设想是相悖的。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需要特别重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主管部门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下,适时推出许多鼓励和支持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措施。其中2007年7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了《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为公司债券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使过去一些束缚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得到解决,对其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市场化定价,利率无限制。债券发行的票面利率由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通过市场询价协商确定。在升息周期中,公司债在票面利率的设计上,具有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通过市场机制发现了债券发行人的信用价值,为今后公司债券科学、规范定价提供了参考。

2、发行程序简化。以往公司债券的发行需要经过额度审批和发行审核两道程序,而现在公司债的发行是由证监会主导,采取随报随批的模式,发行审批程序相对简单,审批速度较快。

3、募集资金用途。债券发行募集资金可用于偿还借款、补充流动资金或股权(资产)收购,范围较广。

4、采用了“一次核准,分期发行”的方式,发行时间更为宽泛。一方面可以防止资金的闲置,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发行人可以根据对市场利率水平判断和资金需求状况,进行有节奏的发行,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5、同时在固定收益平台和竞价交易系统上市流通。固定收益平台适合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大宗债券交易,而交易所原有的交易系统具有实时、连续交易的特性,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债券交易。多种交易方式的有机结合,满足了不同投资者交易的偏好,可引导建立分层次市场。

6、债券条款设计创新。债券可以对条款设计创新,比如设置回售条款,因此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提升了债券的价值,提高了债券的吸引力。

7、可以免担保。原来《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前应提供保证担保,但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免予担保的除外。担保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后,方可发行债券。”而现在公司债发行无强制性规定。

长江电力2007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在2007年10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长江电力公司债的顺利发行和上市标志着公司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议

上文中探讨了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必要性以及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新契机。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一定能够成功呢?我们看到,虽然在发行制度上,现行法规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受束缚的局面,改善了一些过去导致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因素。但是仍然需要制度创新来解决债券的偿付和流动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一是继续加快国债市场发展,建立一个健全的基准市场,完善基准收益率曲线。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约束机制,发展更多的合格发债主体。三是培育投资者队伍,引进专业机构投资者。四是加快固定收益平台建设,完善做市商机制,建立分层次市场,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五是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鼓励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

综上所述,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个较好的时机,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改变我国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企业融资渠道匮乏、资本市场结构不健全的局面,因此探讨其发展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注:

1由于在80年代我国的公司制度处于一个初创阶段,用得更多的是企业这个概念,因此,发行的债券也叫企业债券。而经济发展到今天,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开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业界和学术界都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司债的名称,因此在本论文中,对两者不做区分,统一用公司债券这个名称。

2格林斯潘于2000年创造了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比喻,因债券市场在银行体系瘫痪时可以发挥替补作用,将其称为“备用轮胎”(sparetyre)。

3戈登斯坦:《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一萱.《公司债券市场:理论、实践、政策建议》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2.延红梅.《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济南金融2006,(2)

3.黄小花.《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战略性思考》[J]投资与证券2002,(11)

4.戈登斯坦.《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7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投资者的忧虑并非没有根据。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升幅近60%,至5月11日达到18.55 美元/桶,为过去1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而石油价格历来是衡量通胀的重要指标。4月的消费物价指数涨幅达到0.7%,为过去9年以来的最大月增幅。

这一切都预示着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于是,当天美国的指标性债券30年期国债价格急剧下跌,收益率迅速上升了17个基本点,达到今年最高点5.922%。受其影响,当天美国股市也出现深幅调整。美联储在5月18日召开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上正式确定了为抑制通胀的潜在威胁而调高利率的政策取向。这不仅标志着持续了几年的低利率策略的结束,也预示着债券市场将面临极大的考验。

受美国利率趋势的影响,欧洲各国债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债券也难逃噩运。如韩国10年期全球债收益率上升了近60个基点,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利差也进一步扩大。担心通胀及利率提高所带来的不明朗前景,将会主导近期债券市场的价格走势。

5月亚洲国家的发行者在发行市场上取得了颇引人注目的成果。先是中国开发银行的10年期美元债,后是马来西亚政府发行的10亿美元债,都引起市场的巨大反响。

第8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进入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势头如何?与国际主要债券市场相比呈现怎样的特点?中国债券市场又蕴藏着多大的机会和发展潜力?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过去十几年里有显著的增长,不过,与美国、日本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截至2012年3月底中国债券市场存量在全球市场比重不足5%。2012年底,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占当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50%。而2011年美国、日本债券市场存量分别占全球的35%和15%,债券存量与本国gdp的比例分别达到175%和255%。

若基于债券存量和gdp的比值预测,假设中国gdp年增长率为7.5%~8%,则预计2013年债券存量约突破30万亿元,2014年突破35万亿元,2015年突破40万亿元。由此可见,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要达到与国家经济总量相匹配,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融资强度相对偏低

企业的融资手段很多,但最主要的三类融资手段为贷款、债券和股票。通过分析韩国、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的情况发现,各国融资强度(贷款、债券和股票存量规模之和与gdp的比例)差异很大。据wind数据统计,2011年底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中国的融资强度分别为744%、586%、343%、239%和230%,中国与韩国相似,而与美国、日本差距巨大。

韩、日、德、美、中等五国均以债权融资(贷款和债券)为主,股权融资(股票)为辅,而债券与贷款作为债权融资两个工具,具备合理比例关系。美日德韩四国的债券存量都能够达到贷款规模的67%,而中国比例为38%,有近30个点的提升空间。2011年底,美国贷款、债券和股票规模的比例为3:2:1,是稳定的“三角垒”平衡,而中国贷款、债券和股票规模的比例为3:1:1,债券是明显的短板。因此,如果未来中国向美国的融资结构发展,债券的提升空间最大。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上升

社会融资总量是指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对社会总融资的归纳相对全面。2002年到2011年,中国年度新增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增长到13万亿元,十年增长近5.5倍。

其中,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持续下降,由92%下降至58%;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在1%—4%之间,2007年存在脉冲高峰7%;唯独企业债券占比持续稳健上升,由2%增加至11%。由此可见,中国债市发展的趋势良好。

高风险企业债券发行量偏低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已经较为多样和完备,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都参与到债券市场上来,国有企业、城投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都获得了发债融资机会。不过,中国债券市场以低风险企业发债为主,高收益债券目前只有少量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集合票据、集合债等,年发行规模不足200亿元。

从美国债券市场发展情况看,1970年代至今,美国高收益债券发展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持续稳健发展的过程,近20年来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持续扩大。2011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达3248亿美元,占当年债券发行总规模的1/5。

可以预见,中国市场对高风险企业发本文由收集整理行的高收益债券的接受度将会逐步增加,高收益债券在中国存在较大潜力。但是,不排除会经历类似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阵痛”。

创新深度和规模不足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创新已包括私募发行方式、离岸债、境内外币债、资产证券化和各类利率衍生产品等。

其中,资产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和现金流抵押贷款证券(clo),利率衍生产品包括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但是,中国债市的创新深度和规模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差距巨大。

以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为例,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房贷相关债券,高峰时年发行规模近万亿美元,房贷资产现金流被投资银行进行多次分层分级安排,而中国只进行了建行房贷证券化的少量尝试。以信用类衍生产品为例,国内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年交易规模不足百亿元,而美国cds(信用违约互换)、cdo(担保

债务凭证)年交易额则以万亿美元计量,信用衍生产品兼具风险管理、投机和投资功能。

个人投资者占比少

目前,中国间接融资占主导,传统银行业相对证券、基金、保险等新兴金融行业要庞大得多。

在中国债券市场上,银行作为投资者的角色异常重要,截至2011年底,中国全部债券存量的2/3、信用债存量的1/2由商业银行持有。而美联储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美国信用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中银行占比较低,只有7.6%。而基金(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保险、外国和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分别为30.3%、22.3%、20.6%、15.4%。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基金和保险机构的逐步壮大、外国投资者市场准入的增加、个人投资者对债券了解和兴趣的提升,中国债市投资者结构将发生持续变化,非银行投资者比重将显著提升。

国内债市分割明显

中国债券市场由国家发改委、证监会、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等机构实施监管,银行间、交易所两个市场并存。据wind数据统计,2011年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和公司债平均换手率分别为5.94、6.14、3.74和0.21,可见银行间市场债券产品(中票和短融)的换手率较高、流动性较好。这一方面因为中票、短融产品成熟度高、期限较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间、交易所两个市场存在较为实质的分割。中国国债换手率较低的原因是大量国债为老百姓持有的储蓄性国债,基本上,投资者一直持有等待到期。

从利差角度分析,交易所公司债的到期收益率略高于银行间市场,但趋势是两者逐步趋同。分析2012年12月4日、到期期限均为4.5年的07中石化债(交易所市场)和12石化01(银行间市场)可知,两者平均利差30个基点(bp),但呈逐步缩小趋势。

尚未出现实质性违约

第9篇:新兴市场债券范文

关键词:高收益债券;市场格局;违约风险;监管

JEL分类号:G15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f2012)04-0074-05

高收益债券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出现,经历30余年时间的发展如今已经广泛覆盖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融资市场,成为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中发展迅速也颇具争议的金融工具。

一般意义上说,高收益债券的投资者将面临比投资传统债券更大的信用风险,高收益债券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也更剧烈。如何规范市场运作、合理保护投资者利益及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无疑成为了各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费心思考的难题。通过对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及监管实践的研究,或许能够对未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高收益债券的产品创新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一、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格局的发展演变

从历史情况看,尽管高收益债券由于违约风险较高曾经担负着“垃圾债券”的恶名,甚至一度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杠杆收购泡沫堆积与崩溃过程中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但是作为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创新性平台、一种对传统融资体系的有益补充形式,几十年来高收益债券市场在全球得以快速成长却是不争的事实。(参见图1)

图1显示:1977-2008年间,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以年均约13%的速度增长着,这其中包含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美国杠杆收购业务激增所引致的第一次市场繁荣时期:20世纪90年代欧元问世后,以欧洲债券市场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的第二次繁荣时期:2006-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前,依托于担保债务凭证(CDO)等结构化信用产品所诱发的美国市场再扩张以及欧洲公司兼并浪潮等原因共同促成的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繁荣时期。

美国作为高收益债券的发源地以及全球最主要的交易场所,其在规范市场运作、监管立法约束、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多年来在高收益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上一枝独秀,对全球市场的几次快速增长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参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到,2001年美国新增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几乎占了全球发行规模的九成(88.7%),欧洲(占6%)和加拿大(占3.4%)虽然位列二、三名,但是与美国市场发行规模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在之后的不到10年中。全球高收益债券的市场格局却发生了极大变化,欧洲及亚洲市场在近几年的迅速崛起。使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成为了当前全球高收益债券新增发行最主要的三大市场。

从欧洲的情况看,20世纪90时代末欧元的诞生在促进了欧洲债券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收益债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接下来,伴随着2005-2007年欧洲市场中私募股权交易主导下杠杆收购浪潮的涌现,诱发了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第二次爆发性增长。此外,在经历了2008-2009年的次贷危机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后,随着欧洲商业银行为了筹措资金填补其资本充足率的缺口、保证其流动性,逐步缩减信贷资产规模,再次激发了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融资需求,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欧洲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有了极大提高(参见表1)。

从2007-2010年的数据来看,欧洲及亚洲地区。高收益债券发行的年均增速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同类债券发行增长最快的两个市场。

概括起来,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在近几年得以飞速发展主要是基于这几方面原因:首先:亚洲地区总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经济的增长放大了市场的信心同时也吸引了国际游资迅速回流到亚洲地区。为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其次,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收益的比较优势改变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自2000年以来的10余年里,亚洲高收益债券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9.9%,而政府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仅在2-4%之间徘徊,尤其是2008年之后,政府债券的平均收益率更是逐步走低。于是。包括诸多欧美国家投资者在内的市场投机主义者将目标瞄准了新兴。的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成为促使该市场兴起的又一驱动因素。第三,多年来亚洲债券市场规范化管理逐渐显出成效。进入到21世纪以来,亚洲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在不断完善,各国针对市场的监管立法逐渐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运作也逐步发挥出市场约束与激励作用,这些都为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最后,不断丰富的国际投资机构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做市作用。亚洲债券基金(ABF)、国际对冲基金以及其他来自欧美固定收益证券机构投资者逐步加入到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中并成为市场的主要需求者,交易量的上升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参与则进一步活跃了市场。

二、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