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美术课的意义精选(九篇)

美术课的意义

第1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美术院校;高等教育;项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32-01

一、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对美术院校高等教育课程的研究,为美术院校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为美术院校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建议。首先,国内对项目课程的研究起步甚晚,且至今仅把项目课程应用于职业教育之中,未能充分发挥其理论导向和实践指导意义。在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寻找实施项目课程的可行之路,切实体现高等教育的内在运行规律和培养目标,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新道路。

实践意义:通过实地调查和验证,探索高校美术院教育中实施课程的可行之路。提高理论和各类高等艺术教育实施者与受众对高等教育课程的关注。通过课程实践,使高教教师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项目课程。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研究对象由于研究条件所限。

二、高校课程实施现状

(一)沿袭传统高等美术教育课程

从四川美术学院2008年招生简章中显示高校学院各专业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如下:美术学专业:素描、速写、色彩、、绘画实践、专业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创作。绘画专业: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原理、专业设计、绘画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原理、图形创意、专业设计。动画专业:漫画素描、色彩、景物线描、工笔重彩、专业设计、毕业设计。美术专业:素描、色彩、速写、油画。目前,我国高等美术院校教育课程体系普遍采用“三段式”,即划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践共三个层次。专业课程的设置长期以来沿用至今的一般做法是,依据社会上相应的专业样式开设,例如平面设计专业方向开设书籍装帧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课程有办公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家居空间设计等在此基础上实现学分制管理办法后,虽然许多院校对原有散乱的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梳理,但这些设置都是在学科课程原理的调控下进行的,为的是更加体现设计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特别是近年来艺术创作、销售、评价、消费市场体系完善,美术院校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的课程也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其课程编制比较突出地显露出专业基础课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密切,专业课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层次偏高,实践教学明显薄弱等问题。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全面培养,不可能实现美术类高教为艺术创作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培养出人才也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需要。尽管有一些专业也安排了实践教学,但这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只是起检验理论的作用。由于实践教学处于被支配的地,所以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性质都提不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忽视了实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形成所具有的双重作用。

(二)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固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别是美术院校高等教育中的任课教师是最典型的。据笔者统计,目前四川美术学院共有22名专任教师,其他院系在学院任课的兼职教师人次近百名。专任教师中大多是从非师范类美术类专业毕业,虽然都经过了高校教师资格培训,但是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对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进行过基本学习,对高等教育的异同缺乏足够的了解;兼职教师既没有长期在成人高等教育第一线工作的经验,缺乏对学生特征的基本了解,又未曾经过任何高等教育课程的相关培训。许多时候学院在聘任兼职教师时仅仅是为了弥补专任教师数量的不够,并没有真正地从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的角度来综合考虑。由于教师队伍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课程质量的提高。

三、美术院校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尝试

1、课程综合化改革:针对上述问题,美术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性改革。例如课程综合化改革,就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重新调整内容与框架,构成一门新的课程的改革方式。它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节约课时,更新课程内容与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因而有利于突出能力培养主线。当然,课程综合化并不是绝对的综合化,而是在课程专门化基础之上的综合化,是对专门化的有益补充。意并不是要取消传统学科,而是要消除由于课程专门化而造成的各学科之间的隔膜,进而发挥知识的整体。例如四川美术学院将传统的油画课程与现代摄影课程相整合,综合成一门全新的课程《照相写实油画》。此种课程改革,加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减少了冗余课程,对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进作用,但是大多数的课程并非都可以相互综合化,因此还需要找到更适合成高等教育要求的改革途径。

2、三段式课程改革:调整课程层次,加强课程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目前,我国部门美术院校在习借鉴普通高教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的三段式课程排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够用适度的原则,从培养应用型才的实际情况出发,己经开始改革了普通高教先设置基础课,再设专业基础课;后安排专业课的宽基础、偏重基础理论、基础课比例过大的”金字塔“式的课程次结构。确立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先确定专业课,然后根据专业课的需要,设专业基础课,最后再根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需要安排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原则。按这个原则各专业的课程编制,在总体上更注意加强专业,适当拓宽专业基础课,合理的压缩基础课。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三段课程的课时比例。同时,在课程内容上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做到用结合,基础课体现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的职能。这样能使课程体系既层次性,又密切了各层次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三段式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模式是否符合美术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最佳模式,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研究探讨。

四、结束语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传播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人民群众都对高等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多地重视,国家的振兴需要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美术类的人才则更加注重其高素质性。项目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不断的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之一。立足于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联系,本论文中提到的将项目课程应用于美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就是在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收集整理美术院校的客观情况下提出的。我们是需要通过逐步的探索来找到适合的教育办学模式的,美术院校的高等教育现在所呈现出的不稳定因素,正是我们逐步总结经验,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不可避免的波动,它的课程改革,需要更多类似于项目课程的方式来试探。从理论上分析,项目课程应该可以给美术类成人高等教育带来积极作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深入地分析其特点和潜力,才是在美术院校高等教育中实施项目课程改革的正确途径。我认为,首先,可以通过引进一些高级“双师型”人才、逐渐增强学术与技术相溶的教学氛围、扩大项目与课程互动的教学过程;其次,从现有的课程来看,美术院校传统的实践性课程与项目课程之间存在不少共通性,有着推行项目课程良好的基础;再有,美术院校高等教育可以发挥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长期联系的机制,成为某行业、企业的项目实验基地,加强与社会生产、创作第一线的对话和学习,形成优秀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以和综上所述就是我个人对在美术院校高等教育中实施项目课程的一些探和建议。对于这个比较不稳定的研究对象几乎快要不复存在的现实,我虽然深遗憾,但是因为社会大环境所趋使,我们必须朝着更加适合的方向去前进。如更好的利用项目课程培养美术类高等教育的人才,将是成教工作者要谨慎考的问题。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二十一世纪黑龙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研究论文,项目编号:12522122

参考文献:

[1]刘来泉译.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

[2]高志敏,蔡宝田.社会转型期成人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袁方等.劳动社会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7).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第2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飞天纹样;小学美术;意义

1飞天纹样简介

飞天壁画是我国无可替代的中国瑰宝有着西域艺术的基本体貌特征,使十六国开始就有着文化的传承让现代人惊鸿一瞥,手持乐器曼妙女子有着我国古代画工夯实的基础和画者的巧思,每个体态不一的仙女都是每个朝代审美标志性的产物,在首饰.服饰.乐器.体态.姿势.装束.背景无一不是对每一个朝代的演变审美有的从新认识。

2飞天纹样的历史作用与艺术作用

首先,飞天纹样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本身经历了数代匠人的发展创新与传承,可以称为是古代艺术家们集体的艺术结晶,其历史意义不可小觑。而敦煌飞天在不同的时代也展现出了当时别具一格与众不不同的美感与足以反映当时社会观念的时代感,从十六国北凉的开始再到晚唐时期的鼎盛最后再到元朝的落寞,期间风雨不断、日月交替,无数艺术家的心血汇集,最后形成了现在世人们所见所闻的敦煌壁画。其中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以及最终效果都是耐人寻味的。无数史学家的考察与认证最后得出来的结论认证的实施。其中的历史对于当今社会乃至国家都十分珍贵,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了解飞天纹样的历史渊源,不但有助于其理解飞天纹样的演变过程以及演变原因,也有助于带入其历史,对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其理解当时朝代的大环境与方向。对于当时朝代所蕴育出的不同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而飞天纹样的艺术作用则存在于其多角度的艺术特征来学习与运用。飞天纹样的创作基础与文化内涵在其作品中都有十分明显的体现。其中,飞天纹样的动态美感、绚丽色彩以及优美线条都是值得鉴赏以及学习的特点。飞天纹样动态的美感主要体现在“飞”这个字眼上,如何将创造原型的“飞”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当时工匠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创造者为了能够体现这一动态,非常着重对于飞天形态的表现,通过对于人物扭动的腰肢、反曲的手臂,以及服饰上飘舞的手带随风飘舞,都给人以飞天曼舞的动态美即视感。而飞天的特点并仅仅是体现在人物的动态上面来,人物的锦带与丝绸更加传神的表现出飘逸之感,从而使人感受到其飞天的动态美。而这恰巧给学生非常切实的感受,如何表达动态与传神地借助参照物来表现物体的运动性都是很好的例子。色彩作为美术当中最直观、最强烈的视觉表现形式,在飞天纹样当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如今的飞天纹样早已被时间打磨褪色,但是不难想象当时的飞天纹样绚丽夺目的形态。并且,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飞天纹样呈现出的色彩更加具有年代感,也更加沉重。飞天纹样的色彩夺目,注重颜色与颜色之间的对比,不但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也更作为飞天纹样的灵魂所在。而学生再学习飞天纹样时,也要十分注重在这种颜色的搭配与应用,这种强烈的色彩差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叹为观止,更要注重这些色彩搭配的实际应用与操作,将这种色彩感加入到自己的艺术当中去,最终创造出自己的色彩,拥有一套完善的。美观的色彩体系。而飞天纹样的色彩体系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式的颜色供人们使用,从而增加个人的艺术审美与艺术创作。线条作为画的主导部分不仅仅刻意强调出物体的边缘以及范围,在中国画当中更是画的灵魂,在中国画体系中,一张画画的好不好,主要看线是否有力,是否传神,是否能够表现出当时的动静。而飞天纹样优美的线条经过历代的打磨,最终发展成的曲线具有婀娜曼妙、轻盈舞动等特点,其线条将画作塑造的生动传神,表现出飘逸灵动的内涵。而训练学生在此方向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真实、扎实的使用线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仔细的理解“线”在美术中的重要以及在中国画中的地位。而线条使用的熟不熟练、好不好看,主要体现在画功上,一个好的飞天纹样画师一定具有极高的画工与平和的心态,而这恰恰培养了学生的心性与素质上,一个具有良好心态与不急不躁、不气不馁心态的品格的人在社会上也是容易成功与被认可的,而学习与制作飞天纹样恰恰可以培养与极大提升学生的平常心、好素质与基本功。

第3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校本课程的概念与校本课程的提出

从其字面意思上理解,校本课程就是学校制定的课程,它是由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属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范围,是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共同开发的课程。

钱初熹教授曾在其文章《美术教育的新泉源》中指出“增加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愿意学的,但基础课程中缺乏的内容。”在笔者看来钱初熹教授旨在依据美术教育的目的,寻求除教材以外的美术学习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课程管理体制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给与了地方以及学校较大的自,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伴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国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给与了较大的重视。现在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热门课题

新疆边远地区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地美术教师在严格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美术教材的同时,努力开发本土美术校本课程,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对校本课程资源的理解和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方法,难以实施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还要加深理解。

新疆边远地区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内容的意义

基于以上新疆边远地区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我们怎样帮助新疆边远地区美术教师因地制宜的开发美术校本教材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述了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对于新疆边远地区的重要意义。

1.从学校来说,实行美术校本课程可以贯彻方针政策,丰富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增强课程对及学生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乌鲁木齐第十三中学、第九中学等这些学校,提高学校升学率,增加学校名气,打造品牌学校。

2.从教师来说,赋予了教师研究者的身份,增加了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提高了美术教师的实践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是一项工程繁杂的项目,单纯的资源累计并不能直接构成美术教学课程,还需要确立明确的校本课程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愉悦性的课程活动,多彩的研究风格等等。在新疆边远地区,比如:剪纸、葫芦画、农民画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探索各种因素,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意义的新课题,这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关键一步。从课程资源的选取到加工再到实践最后到反思,这一连串的问题,在各个环节还有一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小问题,这些都需要美术教师来解决。因此,在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美术教师充当了主体作用,具有双重身份。

3.从学生角度来说,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反映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还反映现实社会未解决的课题,使学生在解决课程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创新;教学活动也不只是课堂上理论讲解和实验室的操作,还需要让学生到真实世界中去获得各种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开展美术校本课程,主要还得借助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实践者。在校本课程的活动中,学生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探究活动再到展示成果,都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这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学生之间共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4.从社会的角度说,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将学校特色课程与社会接轨,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比如新疆边远地区大都有地毯,刺绣,民族乐器,木雕等等,倘若将这些有特色的手工艺术带到学校,引进教室,那么必然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边远地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边远地区的美术教育。

第4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外活动;意义;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37-0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抓住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契机,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构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我锻炼和学习的活动模式。满足学生美术技能,美术素质,和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的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积极创新美术课外活动形式和方法,在活动中融进游戏,并与其它学科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展个性特长。

三、关于小学美术课外活动

小学生一天中,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正处于发育阶段的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正是由于美术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四、开展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具体措施:

1、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35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由于种种因素,我把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四的下午,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2、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书法方面着手,以书法为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为辅。

3、开设美术知识欣赏课程。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上、审美能力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开设欣赏课,如《世界名画欣赏》、《中国服饰欣赏》等等,通过多媒体观看,或放幻灯片等等。

4、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5、举行美术绘画比赛。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举行国画、速写、简笔画、素描、漫画、宣传画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另外,我觉得可以适当地举行中外名画知识抢答比赛,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课外美术教育的一些内容,并不是延伸与重复学校美术课堂相关的学习内容。它是依照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段以及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将培养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做核心内容,合理的安排每一项美术活动。要经过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以及艺术赏析能力,用以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艺术造诣。

五、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作用

1、小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及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构建有利于开拓其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经过讨论、思考、研究等过程,推动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富有创造性地掌握并使用美术语言。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有的见解。

2、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充实。从最基本的知识、技巧的基础阶段,提升到美术文化底蕴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阶段。目前的美术教学里融合学校的一些课题进行研究。可以构建相应的文化情境,提升文化内容,让学生经过学习美术,深入地对文化以及历史底蕴有所认知,深化艺术对社会影响的概念,构建明确的文化价值理念,全面渗透人文精神。这样的美术活动从素质教育的层面上说,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课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小学课外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全面人才,提升全国民科学文化底蕴。课外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望在宏观的教育层面上可以全面发挥中小学课外美术教育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 万昊辰.浅析中小学课堂与课外美术教育的联系[J].中国教育,2007(11).

第5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书法在世界艺苑中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而在我国却是群众性的艺术之一。书法是从实用的书写发展而来的,两者间密不可分,使得书法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师范生所要求掌握的三项基本技能是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都属于书法范畴内的,写好毛笔字,其它字体都解决了。因为毛笔字的笔毛比较软,在写的时候不容易掌握,所以,毛笔字写好了,钢笔字和粉笔字都能按照毛笔字的笔法去写。

写好板书就要写好书法,写好书法就要从小做起。作为美术教师要承担起抓好学生写字教学的义务和责任。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

教学中首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在不断强化其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书兴趣。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书法本身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已故著名书法家沈一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肠神怡。”在教学中,首先,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书法史,赏析书法佳作,组织学生交流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萌生自豪之情和使命感,迸发出学习书法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作用,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带领学生在欣赏书法佳作的同时品欣作品的内容,体味书法对学识修养提升的作用。再次,要让学生增强练字的信心,促使兴趣内化。要使学生的练字兴趣不转瞬而逝,就一定要将外在不稳定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稳定的需要和决心,这个 过程中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展示,评价交流,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增添信心,获取不断进取的动力。

二、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传统的书法教学大多是“教师以多示范为主,学生以多练习为主”,这样容易使教和学的过程变的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要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可以优化以下教学环节。第一,优化示范。示范是使学生迅速领会书写要领,进行有效练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示范是在黑板上用毛笔或粉笔进行演示,一些学生会受观察角度和距离的影响而看不清楚示范,降低学习效率,若使用实物投影则会避免这一不足。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中锋,侧锋的变化不太容易理解,教师通过语言也不一定能把笔墨的变化过程完全解释清楚。但是,通过实物投影的放大演示,就能将笔画粗细,墨色浓淡,线条流动走向等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摩,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书写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大大加深了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实践,练字就事半功倍了。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静心练字的气氛,使学习的环境得到优化。第二,优化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总结,要比教会学生写出几个漂亮的字更为重要,所以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做到“授之以鱼”。第三,优化练习。书法教学要讲练结合,方能提到学生的书写能力。课堂练习时,为了解决“学生多,时间少,教师就可以探入学习组中进行难点的再次示范和针对性指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也会在互助互评的学习组氛围中学得更有滋味。第四,优化评价。评价在书法学习中意味着修正错误,指引方向,是学生最为重视的。但纵观老师的评价,有的是钟评数量轻评质量,有的是重评价轻反馈,有的是重批评轻鼓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因此要及时评价优化评价。教师还可以采用适当的等级评价,建立一套批改评价符号;还可以针对性地批注评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练字。

写字教学作为素质教学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虽然汉字的组成仅仅是一些点画线条,但通过点画线条的巧妙变化和组合安排,却使汉字表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罗兰说;“人类有一种爱美的本性。”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就写字教学而言,怎样降低学生习字的难度,使之乐学,会学并很快达到写字美观规范,书写自如的目的,是目前写字教学中垂待解决的问题。

第6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一、知识观的改变对基础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育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活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知识观的改变,知识观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不再单纯的教授知识,传授技艺。这与知识观的改变密不可分。与现代主义知识观相比,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解释,而是由认识者的认识能力、兴趣、利益驱使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知识应该构建在具体的情景中,而非单独抽象的;知识不是理性科学和经验的产物,而是具有价值功能,依附于社会而传播;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特征,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类型是丰富且多样的。这种知识观的转变对2001年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是知识观影响基础美术教育的直接体现。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改变了美术的学科定位,把美术定义为人文学科而非技能学科,强调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弱化美术对于绘画技巧的要求,把学习美术变成探索和发现美的过程。知识观的革新引发《美术课程标准》的革新,《美术课程标准》的改变也影响教师教学观的变化,传统的美术教育关注学生对于技巧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侧重实现教学目标,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映,不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加以引导和激发。而新的标准则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改变以老师为课堂中心的情况,让学生合作探索,共同交流,自发地接触和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引发审美意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形成高雅的审美意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新的知识观下的课程组织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催生出的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教育观念让基础美术教育变得灵活、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主体是儿童和青少年。以小学时期的儿童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世界的感知和美的界定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就像是一张白纸,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美术学习对学生在感受美、创造美和养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个性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基础美术教育应以引导学生的思想为主,引发学生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学生特有的审美形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组织是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课堂中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至关重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整体素质的主要作用,尤其是将美育作为小学教育方针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讲课上,忽略学生的反应,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引发自主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定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绘画,把课堂从单纯的教变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讨论,自我的创作中有意识的联系美术知识,真正理解和体悟到知识,形成相对牢固的记忆。

2.正确使用教材,跳脱“教教材”的教学方式

美术是一门相对宽泛和主观的人文学科,因此美术并不存在特定的标准和法则,在美术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艺术具象化的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学习技法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按照课本为学生讲课就失去教师本身存在的意义。教材学生人手一本,具有文字基础的学生通过阅读读本就能够对课本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只能对形象化的美术作品产生一定的印象,而无法引发思考,这就失去基础美术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知识提供一种相对明了清晰的教学方向和内容,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穿插更为深入浅出的解读,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七年级美术课本下册第八课《写意花卉》为例。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学生对于国画这一表现形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工笔和写意的绘画方式不能有效的区别,写意画重神而非形,是一种水墨渲染的艺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四位国画大师的写意花卉作品,分析作品的意境美,再结合写意画和工笔画的用纸区别,让学生明白国画用纸的玄妙,对比工笔的真实和写意画形散神不散的高雅意境,在了解过知识之后,再让学生根据写意技法进行自我创作,感受中国写意画的水墨交融的深远意境。这种依托于课本,而衍生出课本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出教材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第7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职业高中;教学策略;有效性

美术鉴赏,是欣赏者对欣赏客体──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着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将会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对艺术作品直观特征的欣赏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美,进而在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体会,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标。美术鉴赏课与美术理论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其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美术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视觉感知去体验、感知、分析、联想、判断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深入挖掘美术作品中蕴藏的内涵以及意义,从而获得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审美享受。通过美术鉴赏课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以及艺术修养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虽然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仍存在很多教学误区,因此,创新美术鉴赏课教学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引起了各个学校的重视,但受师资、教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进行挖掘,以便加以改进。根据笔者的归纳总结,目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主性学习理念较为片面。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也纷纷开始实施自主性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少占用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很多教师提出,应基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时,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应多给予正面、积极的赞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若一一解释美术作品,就存在很大灌输性,俨然又回到了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以上这些教学观念片面的强调自主性学习,并没有真正理解自主性学习意义。如果教师没有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指出、纠正,并做正确的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解不全,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就会使“自主”变成“自流”,因此,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还是一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只不过,需要教师正确的调整自己的角色而已。

2.过分强调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在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课,通过小组展开各种话题的讨论。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讨论一些没有研究价值的话题,这不仅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还影响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各小组成员的智慧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挖掘。

3.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美术鉴赏课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只注重美术作品历史的讲解,介绍对作品现有的解释,对学生而言缺乏引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作品的见解,甚至对学生的不同于主流的见解随意的进行批评,不顾学生感受,学生与老师之间长期缺乏交流,长此以往,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二、提高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着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此,笔者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美的观点是学生自身体验后形成的成果,学生应该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造思想,有所想、有所思。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权威者、灌输者形象,更多的应该充当一个引领、组织的角色,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鉴赏材料以及鉴赏对象,还应该积极指导学生正确的鉴赏思路和鉴赏方法。比如在学习“外国绘画”鉴赏时,教师课前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著名的外国绘画鉴赏素材,例如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上课时向学生们展示,首先让学生们自己独立感知一下对这幅画像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分组,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各组小组长向全班同学表述最终讨论出的结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一种写实作品的逼真美,在学生们鉴赏完后,再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呈现其他几种不同风格的外国绘画作品,深刻感受到外国绘画多姿多彩的艺术美,比如像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毕加索的抽象立体主义风格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背景,通过画面现象体会到作品的内在深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境界以及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2.让生活走进美术鉴赏课堂,实现美术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美术的所有创作都是创作者通过思维模式将视觉形象活动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展现,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间接表达,然而这些情感体会基本上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灵感,因此在美术鉴赏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剖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更应该从生活的视角进行鉴赏。笔者认为,若美术鉴赏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根基。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央视的“大裤衩”、“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等生活中较为著名的建筑作为美术鉴赏材料,培养学生养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日常生活中学会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审美视角,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的人生底色奠定一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目前很多职业高中教师对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削弱了美术鉴赏课的影响力,广大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鉴赏延伸到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出每一件美术作品蕴藏的本质和意义,从中发现最感人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8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高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高职美术教育是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课题体系的重要举措。美术教育是创造美与发现美的窗口,其本质与发展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人应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1]。创新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坚持,高职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美术教育与培训的重要阵地,必须在美术教学中承担起启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推进高职美术教育的长远、健康、科学化发展。

一、中职美术教学现状

中职教学以培养专业人才为教学重点,相对于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中职教学将专业知识教学放在教学的首位,忽视了展示学生精神面貌,发展课外艺术的艺术课程,很多中职院校将美术课程作为可有可无的存在,部分中职院校甚至完全抛弃了包括美术教学在内的诸多艺术课程,单调的课程设置与唯一的教学目标歪曲了学校教育全方位培养多样人才的理念,将中职院校的发展限定在极小的氛围之内,极大地影响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利于教师的科研创新。长期以往,必将隐没部分学生的美术天分,限制了学生创作美与发现美的眼光,造成学校美术课程功能的失效与美术资源的巨大浪费,必将影响到学校完善发展与科学前进的道路。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重点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方案的实施的大方针方向可以明确看出,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拥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知识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间力量。美术课程是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重点就在于创新,中职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学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让美术课程成为学生树立创新信息的平台与重要媒介,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另外,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体现在教学目的方面,中职教学要求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学生的教育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加上学校的教育重点放置在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学习上,忽视了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与重视,美术课程作为中职教育专业知识教学的重要补充,为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教学意义与顺应国家素质教育的政策和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现实要求,中职美术教学更需提高教学水平,适度平衡教学重点,重视美术课堂培养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实际功能,综合利用课堂教学与室外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实践能力的发挥,真正体现中职教育开设美术课程的作用。

三、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全面提高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

每一所学校具有独特的综合特征,在学校教学侧重点,发展历史,学生知识构成,创新基础等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中职院校需综合分析自身发展的具体特点,在学习与引进其他学校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与合适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综合提高中职美术教学实力。

(一)设置情景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潜能开发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更多的美术专业人才,而是将美术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敲门砖,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给予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放松心情,缓冲精神,发现生活的乐趣,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要灵活教学方式,注重采用情景设置的方式组织教学,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设定教学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激发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美术作品,也可以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通过游戏与音乐鉴赏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独立创作的意识,并在这种多彩直观教学方式的影响下,真正爱上美术课堂。

(二)在尊重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逐渐转变美术教学方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美术教学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性教学,一味的讲练式教学不适合灵活性与自主性较强的美术教学,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必须转变美术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目的的实现上,要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美术课堂上以提问或是小组探讨的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支持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其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点与特长,开展正对性教学与典型化教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擅长方面,以此为基础,划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创作意愿,鼓励学生发挥所长,创作出更加有代表性、有开创意义的作用。以大胆开创的教学方式激发每一个学生去发现美,创作美,实现自身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实践化,作品化。

(三)完善中职美术教学成绩计算体系

第9篇:美术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建构主义应用

有一句老话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现如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如此,舍不得丢弃某些坛坛罐罐,导致的结果就是停滞不前。建构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要求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在实践中检验建构主义的可行性。该理论的四大要素可以归纳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其中学习群体要学会创设情境,使其身临其境;在过程中强调主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合作,让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由于前三个要素的成功铺垫而实现了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这样就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我结合对建构主义的理解谈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的些许体会。

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美术课堂,好比一个着盛装的优秀演员唱独角戏,观众酣然入睡或者是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这种经历我有过,为了准备一堂市优质课,我煞费苦心地罗列出整课的知识点,逐个绞尽脑汁设计如何让学生快速地认可和消化,认为解决了这些理论难点,学生自然就学懂这节课了,殊不知,我已经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存在,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了,其效果可想而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尤其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例如,在高一的美术鉴赏课本当中有《韩熙载夜宴图》与《最后的晚餐》两幅画。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结合中西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审美观念的不同来分析作品在造型、透视、构图、着色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如果单凭讲解,则枯燥无味,如同嚼蜡,但要做成色香味俱全(课件)的大餐,同学们肯定就会大快朵颐。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平时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辩论,我就在色彩画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的情况下,教干画法学生很容易接受,而学湿画法就很困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用明胶片在投影器上演示,学生可以在画纸上仿效,同时抽学生到讲台前用明胶片在投影器上去作画,让其他学生观察这个学生的画法,然后再抽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这个同学在作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法还没有掌握?)。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收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

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就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同时教师还应结合中学美术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的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因此,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要让美术课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情感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喜欢表现。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提倡求异思维。例如我在讲解美术技法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构想这个几何体怎么画。把整体的课堂分散开来,如同发散思维,最后确定出好的,大家都来学习效仿。概括来说就是,分解大课堂,去伪存精,应用于大课堂。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学生的差异,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

四、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欣赏、动手、动脑能力,除绘画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欣赏课配乐。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古代绘画时,配乐选用“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民族优秀乐曲配音;欣赏秦、汉陵墓雕刻时,配乐选用“十面埋伏”、“将军令”等民族乐曲配音,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时,配乐选用和美术作品风格相同的乐曲配音。如雕刻“马赛曲”,配乐选用法国国歌“马赛曲”;雕塑“思想”、“加莱义民”,配乐选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配乐,学生不但提高了绘画、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培养了音乐能力。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感受情境、探索发现、验证假设、建构意义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和基本内涵,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础内容,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把握学习,用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总之,中学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探索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为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美]加侬,柯蕾著.宋玲译.建构主义学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