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第1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

西方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反思性教学,自出现以来,就开始席卷全球;反思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中出现的错误等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然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反思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有机结合教育学生和自我学习,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促使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一、课前反思,对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了解

在课前准备工作中,不仅需要做好基础的课前备案以及课件设计工作,还需要教师科学的反思自己确定的备案和教学方案;要想提高反思的质量,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本班级的具体情况,甚至是深入认识每一个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课堂中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解和思考,了解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减去那些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到的教学设计,促使设计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被学生所有效的吸收和消化掉。调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反思设计的方案,通过反思,明确自己的的教案和教学方法思路,将教学内容和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以便更好的开展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比如在对《孔乙己》这篇文章进行讲解之前,教师就需要对自己进行反问,设置一个怎样的开头,才能将课堂的氛围给充分带动起来?通过反思,笔者发现,学生们往往对名人轶事比较的感兴趣,那么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笔者决定首先对鲁迅的人生经历进行讲述。

二、课中反思,促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课中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课堂节奏进行有效掌控,并且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因为需要监控和调节课堂方向,那么就需要及时反思课堂行为、课堂氛围以及课堂内容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等进行观察,通过具体的反思,进行正确判断,对教学策略进行调节,停止某些不正确的教学行为,以此来更好的掌控课堂节奏,促使课堂效率和学习的学习成果得到提高。

比如在对《孔雀东南飞》本文进行讲解时,某教师向学生强制灌输了自己的意识和观念,没有听取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们强烈控诉了焦仲卿的错误,认为他就是一个懦夫,为了遵守封建礼教,居然放弃了爱情,他对母亲的孝就是愚昧的,是可取的,是他的行为导致了一起悲剧的发生。在课堂继续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反思,发现这种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于是教师纠正了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讨论以后长大了如果遇到这类问题,应该怎么办;这样就可以对课堂发展方向进行掌握,又可以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兴趣给充分激发出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课后反思,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课后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后反思,来批判性的总结和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的错误和成果经验进行反思,然后将其归纳和总结,促使其有效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进而实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的目的。课后反思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对课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进行反思,对课堂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反思,反思是否严格依据设计的教学方案来进行,教学情况是否完成了预期效果,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否得到了有效完成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个反思环节,就可以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及时找出来,发现问题,然后深入研究和探讨,后造出解决措施,避免本类错误出现于以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当中。

另外,通过反思,还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因为学生会对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产生厌倦情绪,但是教学方法如果太多变,又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和捉摸不透,因此,通过反思,就可以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定的规律和习惯;比如在每天预习中,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要熟练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以及作品背景等等;还有一些是需要探究的,比如在对《变色龙》进行讲解时,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觉得最好的段落给记录下来,通过阅读,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进行揣摩和体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活课堂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在新课程标准型,我们需要认识到,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和创造,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需要主动去学习和探究。并且现在的孩子往往比较的聪明,因此就需要给予他们平台来展示潜能。比如在对《窗》这一课文进行学习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他没有看到这个病人,那么他会怎么样呢。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反思,了解到自身不足,找出问题,促使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模式,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何益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反思性教学创新探讨[J].中学生语数外,2009,2(8):123-125.

第2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导学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导”为核心的教学能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关键词】导学案

导学

高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已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要想突破,就必须转变思维。我认为,学生的学大于老师的教,学生的感悟胜于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的实践优于老师的逻辑思维。我们应该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我积极探索,以“导学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导”为核心,将高效课堂模式带入语文教学中。一、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是教师“导”的基石,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载体,所以好的导学案必不可少。导学案的几点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其次,分层设置。分层设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课程内容的层次,基本层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较高层次的是学生基本能读懂、基本能鉴赏,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内容;更高层次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语文素养的内容。二是学生的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要求尽力完成本层次的内容,鼓励向高层次努力。例如文言文部分,我将字音、重点词语的释义、通假字作为基本层次的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将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作为较高层次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将析主旨、品情感、赏语言作为更高层次的内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将课后相应片段的课外翻译作为更高层次的内容,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导学过程导学案形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课堂导学了。课堂导学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语文教学高效的关键,主要流程为小组培训、启发引导、小组合作。小组培训是课堂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谁合作?怎么合作?怎么合作最优化、更高效?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合作,比如有的小组十分钟可以完成几项内容,有的小组十分钟或许一项任务都完成不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组内成员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合作起来就显得杂乱无章;二是人员重复化,本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利用了多人。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语文最基本的是读,读就会关联到字词,字词是无争议、无需讨论的部分,小组只需一个人动动手、查查工具书足矣。比较难的问题就需要小组合作,为了让合作有序、有效,就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组内选好记录员、发言人、资料搜集员、总结员,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这样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被需要,有了归属感,处于这样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有了积极的心态,课堂高效就水到渠成了。启发引导是课堂导学的桥梁。叶圣陶说:“我认为先生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由于受知识面、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这条本无需组织和维系的河流会堵塞,这就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疏导、挖掘,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比如分析特殊句式的时候,我给学生的提示语为翻译、对比、析语法。“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是状语后置句,学生先翻译“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再将翻译过来的句子和原句比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分析,本句谓语为“会”,句法结构中位于谓语前的成分为状语,但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谓语在状语的前面,所以该句为状语后置句。通过“授之以渔”,学生找到了分析特殊句式的方法,掌握了这把“万能钥匙”,何愁开不了门?小组合作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我这里强调的合作学习坚持了无独立思考就不合作的原则。首先,组内成员先交流预习情况;其次,成员之间相互解决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记载下来形成问题单。最后,组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生成问题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短处,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还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三、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导学评估反馈与反思无反思无进步,无总结无收获。我遵循反思、评价多维化原则。首先,学生对课内听讲、课外阅读、课后练习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其次,按照成员对小组的贡献率进行组内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最后,教师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内平均分及组内最低分的上升度、小组互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多维化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责任感都增强了许多。实践证明,将高效课堂模式带入语文课堂是行之有效的。老师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迎接更大的挑战;学生从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享受更美的成功;师生关系由教与被教转向合作关系,共同沐浴“清风”。【参考文献】[1]张传宗. 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 课程・教材・教法,2011(03). [2]李森成.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反思[J]. 文学教育(中),2011(03). [3]黄龙.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1(49). [4]曾澧生. 语文教学发展亟待科学化[J]. 职业时空,2008(09).

第3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中学语文 教师

面对新课程,作为学生母语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思考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体察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规律,研究语文教学的主体,明晰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及方式方法,精选语文教学适用的工具手段,唯有语文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坚持不断反思,不断追求教学的改进与自身提高,才能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决定于教师能否告别传统角色,走向教育研究者的新角色,真正走进新课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学会教学反思,力争成长为反思型语文教师。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定义

语文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以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审视和分析,从而达到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的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反思是个体对自身语文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语文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总结”,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过程的实质,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既是一个思维过程,又是一个把思维付诸实践的行动过程。可见,教学反思的过程体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发现新问题,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而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反思过程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行为。

1.发现问题

教师反思的起点是问题。发现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发现了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要发现问题必须做到“五用五看”:(1)用理想的眼光看现实的教学;(2)用发展的眼光看过去的情况;(3)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4)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5)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经验。

2.分析问题

问题明晰后,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广泛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尤其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在获得丰富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深刻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

3.提出假设

在观察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出实施方案。这种探究是有目的、聚焦式、有针对性的。

4.验证假设

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行动方案付诸实践,分析实证结果与假设的合理性。并把在验证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作为下一轮反思的内容,循环往复,直至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假设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经解决,教师应总结成功之处,防止重蹈覆辙。

5.总结反思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课前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教学成功之处与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总结自己教学反思的整个过程并加以梳理,供以后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参考与改进。

三、语文教学反思的策略

优秀语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是综合运用多种反思策略来实现的。我们这里所谈的反思策略,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思教学观念和实践、获取有关信息的渠道和途径。科学的反思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我们认为,反思的常用策略包括:

1.自我反思总结法

自我反思总结法是指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由于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的教学是狭隘、封闭的。对话反思法类似于小型专题研讨会,教师相互观摩围绕着研讨问题所上的课,并指出所观察到的情境,再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课堂实录、观摩反思法

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象、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观看课堂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或者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

4.教后记反思法

教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案例评析的方法。教后记的内容包括:(1)对课堂里发生事情的个人感想;(2)对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3)对教学活动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4)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写教后记,挑剔教学中的问题,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通过教后记的撰写与分析,检查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以达到自我反省的境界。教后记反思法重在分析总结,不仅记录下教和学的成功与失败,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新的认识和改进意见,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有益借鉴。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即把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它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提升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可简单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行动与研究是一种螺旋式循环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实践,它是一种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这些观点来指导实践。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教师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反思方式,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反思,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特点,借助多种方式进行反思。通过不断教学反思,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124-129.151.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美]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4-117.

第4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课堂中教学方式由原来的单一变得多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体现。但是事物往往不止一面,在学生和教师享受合作教学欢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课堂效率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语文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1]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率是所有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那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既乐于学又能学有所得呢?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的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应该发挥有如下几点作用,供思考、交流。

一、课前导学,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新课标中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主张“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提倡教师过多的讲授。这对于改进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好的,但也许会出现过往矫正的情况,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很少,学生是“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可课堂的效率不高。看似热闹的课堂,可是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却非常有限。

那么教师要真正发挥教学中主导的作用,就应该从课前的准备做起。预习的效果对于课堂中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认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任务,但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预习阶段就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采用“学前导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谓“学前导案”就是教师以问卷的形式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列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学前导案”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预习。这样,预习在有教师目的性的指导下将会变得更有成效。通过长时间的锻炼,也会逐渐培养出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的好习惯。

二、精心设问,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有目的的设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设置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一个不合理的问题却能挫败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畏难而退,使课堂沉闷漫长。所以,在追求高效的课堂中要求教师对问题要精心的设置,且能在课堂中随机应变,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语文课堂是思想自由的课堂,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字词句的应用外,更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追求人文关怀。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不可能追求数理化课堂中的唯一答案,相反语文课堂中答案越多样化可能效果越好。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当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如果没有人答,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提问,或穿插索引,或伺机点拨,促使学生真正的自主思考。

三、积极反馈,保障学生反思学习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最重视课堂上的环节,却忽视课前与课后的部分。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课后教师的积极反馈也是达成目的重要步骤。教师作为一名“反思性实践者”在自身的发展中“批判性反思”发挥这重大的影响,同样学生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扩展和不断巩固。而学生的反思从哪里来?主要的就是教师对于课堂中的各种问题的积极反馈。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抽查批阅、同桌对改、个别解答、小组展示等形式反馈检测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但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反馈也要做到因人而异、实事求是。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循序善诱,引出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对于知识的好奇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第5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实践;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32-02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外语教学中的关键因素(William & Burden, 20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教育部:2010)。由此可见,理论研究领域和现实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都表示了浓重的关切。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对工作充满了干劲和热情,又面临着教学和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关于新教师成长的论文研究很多,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对基于个案的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研究甚少。鉴于此,本文从反思实践视角,以苏中某省重点中学为例,探讨中学英语新教师成才途径。

二、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兴起,反思(reflection)一词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一种思潮。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师教育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提到的反思实践取向视角主要依赖于Dewey的反思理论和Schon的反思实践理论。Dewey对反思的界定是: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有别于简单的吸收反馈信息或零星的回顾,它是对问题所作的整体处理,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他认为个体在进行反思时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三是专心致志。在Dewey的反思哲学理论基础上,Schon将之运用到教师成长中去。Schon认为,反思是指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情境下进一步探究问题,然后再找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转引自金敏、金怡,2010)。1983年,S chon指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认为反思性教学超越了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失败或成功的标签的做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巨大作用。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通过与同事、学生的互动,促进反思的发生,进而不断思考教学的困惑,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反思实践取向”。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采用定性的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多渠道收集数据,全面,深入的研究一位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的个案。研究问题如下:1.这位中学英语新教师感触最深的成才途径有哪些?2.这些成长途径是如何促进他的反思的?

(二)研究场域。

本研究选择的场域是苏中地区某省重点中学。该学校为江苏省最好的几所中学之一,教师水平和素质相对较高。近几年该校提出建设“学术型中学”,非常重视新教师的成长。因此,这为本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现实的便利。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择遵从定性研究中的目的性抽样原则(Patton,1990:169),选择可以提供最大信息量的参与者。因此,本研究选取一名刚分配到某省重点中学的年轻教师W为研究对象,他是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已通过八级英语考试),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对英语教学充满激情和希望,非常愿意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但由于经验不足,担心自己的教学。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定性个案研究主张多渠道的收集数据。本研究中收集的数据来源包括研究对象的个人日记,网上的反思日记,访谈记录,课堂录像等。在认真阅读所有的数据之后,根据内容的分类,进行开放式编码,得出范畴,进而形成研究结果。

四、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

(一)参加新教师培训。

在研究中,W老师感受很深的一点就是接受教育局培训。教育局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学初就通知,新教师接受为期七个月的培训,每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让新教师学习一些教育基础理论和分析教学案例。主要内容包括:师德修养专题,教育法规专题,教学常规专题,新课程专题,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班主任工作等专题。在培训中,该教师感受培训最深的一次就是某著名专家的新课程专题。对新课程的合作互助研究进行了实例分析。该专家把培训的教师分为5组,每组四人,给每组分发一些备课学科的教案,集中讨论教案的优点和缺点。W老师是第一小组的发言人,负责整理其他组员的建议,然后汇总发表看法。W老师非常喜欢这种形式,他说,“小组合作学习使的自己能够参与到专家设置的培训活动中,又能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还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调动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这种小组合作的精神贯彻到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去,符合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获益匪浅”(记录访谈1)。

不难发现,参加新教师培训对这位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这位教师巩固了专业思想,初步掌握了所教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初步掌握了教育教学常规,了解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提高教学技能,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互相听课。

W老师感受很深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互相听课。现在很多中学都有听课的习惯。该校开展了青蓝工程,进行师徒结对。学校规定新教师每堂课都要听师傅的课,先听课后上课,师傅也要至少每周一次听徒弟的课,指出徒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学校为W老师配备了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该新教师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访谈中说到,“刚开始拿到牛津中学英语教材的时候,感觉内容很丰富,知识量大,不知道从何处讲起,对于怎样讲课也感到非常困惑。多亏了我的师傅,让我懂得了怎样处理教材和怎样上课。”其次,这种师徒之间的教学观摩也会促进新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的提升。W教师说:“每周师傅都会听我的课,并且对我的课进行点评,不足的地方及时给我指出来,并且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有一次师傅听课发现我有几个单词的发音发的不是很到位,就及时给我指出来,这样我就得到了提高。”学校还规定了同事之间互相听课。该校举行了几次高效课堂英语教学活动,Z教师都积极去听课。在接受采访时,W教师说:“听同事的课让我学到了同事很多好的教学设计。知道怎样更好的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尤其在去年期末复习阶段,听了同事的公开课,我懂得了如何高效地开展期末复习。” W教师也上了一堂公开课,同事进行了旁听,给予了点评,使该教师获益颇丰。

这种互相听课的做法对这位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观摩可以不断启示新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如何与学生交流以及讲授授课内容,教师可以基于此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发现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是新教师在教学水平上得以迅速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每周写反思记录。

在研究中,W教师感受最深的就是每周写反思记录。这个是学校领导给W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但是W教师并没有把它看成一个任务。他说:“这个写教学反思的方式很好,可以让我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得失,让我真正懂得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访谈记录2)。对于反思的内容,W教师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的反思一般会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举个例子啊。比如,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备课,如何进行问题生成,如何布置作业等等;第二部分是教师成长。我也会写一些成长中遇到的困惑,比如焦虑,怎样更好的管理学生等等。”自己喜欢每周写,每周上交。这样可以督查自己坚持写。每次写完,W教师先把自己的初稿交给自己的师傅,让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修改,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修该完后,再交给学校领导(个人日记1)。

很明显,教学反思对W教师的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他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不断的反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且由于反思内容要交给领导看,提高了该反思写作的认真和重视程度。但是上交给领导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上交不一定能反映教师最真实的想法。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某些反思的内容也要进行变化。

五、结论

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基于反思实践视角取向,探究了一位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途径,主要包括参加新教师培训,互相听课,每周写反思记录等形式,并探讨了各种方式对中学新英语教师的具体反思过程。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只是选取了苏中一所省重点中学进行研究,缺乏对其他类型学校外语新教师成长的研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涉及不同层次学校的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途径。

【参考文献】

1、Williams, M. & Burden, J.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Patton, M. Q.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M]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90

3、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4、金敏、金怡,运用反思札记培养反思性英语教师的实践和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5)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

6、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

7、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第6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活力课堂;高中英语;导学案;自主探究

一、前言

近些年来,导学案教学中的使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是屡见不鲜,大量的研究表明,“导学案自主探究”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用显著。文章通过介绍“活力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我校导学案编写和使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及英语教学的特点,旨在帮助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出更高质量的导学案,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自主探究”是“导学案”教学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进而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导学案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流行各种各样的“导学案”,但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陈旧,在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时还是习惯于走老路。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学解决的内容不放心,还是注重讲深、讲细、讲透,认为让学生利用学案自我探索、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等太浪费时间。他们把导学案当作教学内容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根本无法实现导学案教学的要点,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因此,如何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探讨出一种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英语导学案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部分, 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运用“活力课堂”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导学案的编写,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英语导学案在课堂上的导学启思作用

新课导学案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巩固提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从单元主要单词及短语入手,独立查阅资料,完成在导学案的“自主探究”环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相互合作交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寻求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伙伴关系,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过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才能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提高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导学案“自主探究”编写的几点思考

1.学习目标明确化。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数量难度要适度,具有导向性,使本节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内容一般包括: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突出化。根据《考纲》,明确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便学生作为重点掌握;指出学生自主学习中会涉及的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3.自主学习简单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自主学习部分的设计主要起到导入作用,因此习题等必须简单偏重基础,使学生通过查看书本或教辅资料就能比较容易完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取快乐。

4.合作探究层次化。合作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设计上一般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

5.达标检测多样化。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要注意紧扣考纲,难度和题量适中的同时,要注意题型多样化。设计时,同一个知识点或语法点可以通过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判断正误题等多样化的题型,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7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案 设计思路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及专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也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技能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因为语文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涉及内容又非常广泛,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多反思,多改进,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语文教师怎样进行反思呢?下面我按教学的进程,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学反思。

一、 教学前反思

一说起反思,有很多老师自然会想到课后反思,但对课前反思却忽略了。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想一想自己在设计安排上是否合理,有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学生能否理解,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一课时,我估计学生能够理解本诗的内容,因此,在备课时设计的较为简单。谁知道在预习课上,学生就诗的内容提出了很多的疑问,表现出少有的困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发现备课太不充分,学生提到的问题,我却在备课的时候忽略了,也就是只顾备教材、备教法却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因此,我又重读教材,认真备课,进一步修正了教案,将学生预习中认为难以理解的内容补充了进去,让教学方案更加完备。

这样的教学前反思,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反思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不能按照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一成不变地上下去,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

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而要上出一节流畅的、活跃的、高质量的课就更不容易。这需要教师有敏感的心灵,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在学生情感低落时,以自己高涨的热情去感染他,以诙谐的语言艺术去激活他,以推波助澜的手段去烘托他,煽起学生激越的情感,畅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渠道,打开感情之闸,让情感飞扬,从而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我们要有批判地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写教后记就是一种进行教学后反思的好方法。我们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学中成功经验以及教学中的不足甚至失误等等,都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

(1)建立备忘录,记录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课堂教学反馈、课后学生练习、阶段检验测试等等,都将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仔细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启发不到位,还是由于学生思路的狭窄?是因为教师讲解过深,还是学生粗心造成?通过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制定改正计划和措施,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撰写教学反思日志,记录课堂教学动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时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有时双眉紧皱,有时发出阵阵掌声;有时学生恹恹欲睡,有时课上鸦雀无声;有时唉声叹气;有时课堂气氛沉闷,有时课堂气氛又十分的活跃。这些都是课堂动态的具体表现,把这些记录下来,写进自己的教学反思日志,这对语文来说无论是课堂教学的改进,还是教学成绩的提高都会大有益处。

第8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践;反思

高效课堂,不仅是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全面高效发展。那么,作为一个在初中语文岗位上工作多年的教师,对如何践行高效课堂理念,我不断进行着教学实践与反思。

1.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尝试

1.1、小组合作竞争,激放出五彩的火花

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平时的表现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并让学生结成组内对子,在合作竞争中共同学习进步。每个小组还要起个响亮的名字,提出让人振奋的口号,同时在教室墙壁张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流程等的指导意见,并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并评出“星主”及优胜小组。不要小看这些形式,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他们的学习阵地,不容侵犯,小组成员积极维护小组荣誉,形成组间竞争机制。竞争的课堂是活跃的,竞争的课堂是高效的。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激放出五彩的火花。

1.2、学案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学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即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利用什么方式学会?学生依据导学案的引领自主学习,先看两遍,第一遍读课文,标出段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遍用彩笔圈出重难点,然后做导学案---组内互查---引出重难点---讨论探究---整理总结---练习巩固。导学案设计要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能留白的要留白,多给学生留思考创新的空间。

1.3、小组展示,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

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最精彩、最关键的环节。它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又可以检查小组的合作情况,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展示完毕后,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或肯定,或补充,或质疑,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感受学习的快乐。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只进行必要的督促和指导。

1.4、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是学生自我检查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达到学以致用。设计达标检测的题量、难度要适中,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并且规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学生完成后,要及时处理反馈,方法有:对子互查;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疑惑集中反映;对比较集中的疑难点,组间研讨等。

2. 高效课堂实践中取得的收获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放手”。教师可以把课堂某一环节交给学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2.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锻炼,如让学生设计新课导入语,激情导入新课;或者讲哲理故事,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奋进等。

2.2、下放字词教学权。上新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上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重点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并对字词进行理解识记。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进行了生字词的学习,而课上则是再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

2.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放手给学生,不再是老师牵着学生思维走,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教材后提问,这样,既能保证他们提的问题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涨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使学生全力以赴,因而,当学生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

3. 高效课堂实践中的不足

3.1、语文课堂不能片面地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知识。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许多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活跃的氛围,在教学时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土壤。我们既要重视课堂是否活跃,还要打好语文园地的基石。

3.2、语文课不要片面重视讨论探究而忽视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曾经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看作死读书,读死书,一度被课堂忽视厌弃。学生没有了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有大胆的读背积累,就没有语文素质养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 、多背、多积累,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3.3、语文课堂不能只重过程而忽视了整理、反思。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每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几分钟时间来整理导学案,导学案上应该设计出“留白”处,让学生在这里写下生成的知识点。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如学到了什么?如何学到的?还有哪些疑惑?或者由此联想到什么等等。

3.4、语文高效课堂还处于尝试阶段,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还没彻底培养起来,再加上我们老师也还在探索的路上,导致某些环节还不够完善。如课堂评价,调动所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一节课的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等等。

总之,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各先行学校的课改理念及方法,都要且行且思,再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既高效、又切实可行的语文课堂。我们只有深入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教学名言警句

第9篇: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新课改 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课堂。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已成为教学中日益追寻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因此,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那么,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如何建构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呢?

一、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与要求

高效课堂,又叫展示性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能力”,高效课堂是在追求“四维目标”,即学会、会学、乐学、创学, 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通过改变课堂效益量化,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打造“低耗高效”课堂教学,减负增质,减量增效,尽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

课堂即成长,即成长知识能力。其实,“课堂破局”的真正奥秘在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恰是“学习能力”。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

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这些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应点在当点时,点在关键处,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不讲”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学生已经会了,再说也是浪费时间。老师不讲,学生怎么学呢?现在就是要,教师真正从台前隐身到台后,让学生自己讲。通过 “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教师应删除那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环节,尽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生接轨,多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梯度,多让学生参与并表达见解。

“三讲三不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让教学内容更有“弹性”,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建构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的策略

1、巧设导入,创设铺垫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节课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设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中,为教学创造最佳的时机。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导语的设计有多种,可以利用歌曲、故事、质疑、表演等方式进行,来创设良好的情境。

2、精心设计好教学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平时在备课中都应提前充分考虑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再针对学生的答案准备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最终将会达成什么样的效果等等。当然,在这样充分开放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笔者的教学方案设计一般完成三个任务:一是把需要解决的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二是在每个环节中预设好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以及相应的导学方案。三是在有关环节处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以“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案的指引下,就能够较充分的走进文本,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注重课中反思

预设与生成实在是课堂教学的一对永恒的矛盾,预设的一厢情愿和生成的千变万化,总是在课堂这个实践的平台上演绎着一幕幕“前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交响曲。课中反思就是对在课堂上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实施合理适时的“调控”,运用智慧把“生成的资源”巧妙地纳入到“预设的轨道”,使“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在课堂反思中和谐的统一起来。可见,“预设”和“生成”的矛盾性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具有课中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应变技巧,因人而异,因事而定,因时而断,灵活应变,调动身心潜能,以便超常发挥,从而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因此,为使课堂高效,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方进行反思:

①反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生的活动过程,课堂离开了师生、生生的活动就不能成为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时时反观课堂活动是否贯彻了“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理念”,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语文学科特点,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新课程要求课堂活动中师生是平等的,但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老师必须要时时、处处调整活动进程,使之向“高效”征程迈进。

②反思课堂上的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要深入反思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会“观察、倾听和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既要进行认知交流,又要进行情感交流,既要通过语言交流,也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