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1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 求真务实,本分敬业

俗话说,干一行就应当爱一行,钻一行。我学习的是会 计专业,虽然说在校以及之前的工作经验让我面对新工作时得心应手,但是我不能因此而骄傲,更应该踏实务实,兢兢业业的完成自己的本分,并向老同志们学习。对于会计这个特殊的岗位,我必须要做到诚信客观与谨慎真实,并且结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努力钻研,精通所有的会计软件,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出色的成绩。

二、 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迅速适应现在的新岗位,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向每一个前辈学习,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切实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三、 重视团队协作,开拓自我

在一天的拓展训练中,我获益颇深。每一个比赛项目中,大家都从迷茫到确定,从分散到团结,从大意到专注,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它是能够战胜一切的。在工作生活中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某件事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如果能把这些都能有效结合起来,那对于工作的展开是十分有帮助的。拓展训练还带给我们的体验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能够做到哪些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不能说这个我做不了那个我有困难,不到最后时刻是不能放弃的,关键的时候就是要逼自己一把,才能超越自我。

三天的培训课程虽然短暂,但是我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许多所讲的内容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慢慢体会和消化吸收。授课老师们谈到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的方面。三天的岗前培训虽然很快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勤奋工作、积极开拓创新、注重培养能力,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不辜负领导的关心、不辜负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为我的会计岗位、为现代化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拓展培训感想之心态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家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安全体验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关于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2019年预备党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发展党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优秀党员培训心得体会

第2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企业培训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 终生学习是对包括培训师在内每一个人的要求,尤其是对培训师本身更具有现实意义

无论从宏观的大环境要求,还是站在就业者个人的微观层面来看,终生学习已是一个常识对我们从事培训工作的人来讲,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面对企业学员不断提高的期望,我们更需要比其他人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否则我们今天离开讲台将是永远离开讲台另外,我们对终生学习概念的领会,还必须明白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我们将负有更多的辅助指导的职责,为学员提供条件信息,帮助学员达到适应岗位提高能力自我发展的目标

还有一点就是要真正做到终生学习,就必须终生持有空杯心态,简单讲就是要谦虚,要懂得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明白学得越多未知更多的道理

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关于这一点,在前面的企业培训师是不容易做的中已有阐述,我们还可以找到无数成功者的事例来证明,像梁玉柱刘羚王囤等老师,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讲台上精彩的演讲高超的指导技巧,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他们的精彩高超中看到他们勤奋刻苦的磨练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在最近几年的企业界已差不多是每个人都听过若干次的了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在交给我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无不以自己实际行动在向我们展示着这些知识技能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比如珍惜时间,每一位老师都会在每次上课时提前到达再如尊重学员,每位老师都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给予了充分的诠释其实,我们做培训师工作,提出做事先做人的要求,恐怕比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是师,只有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才可能堪称为师,否则再精彩的演讲再高超的技巧,恐怕也只能昙花一现

四 挑战自我才能实现自我

我们前进途中最大的敌人,不是时间有限精力不济经济羞涩而是我们自己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面对数十个成人再正式场合发言的情景我在初一年级期末,为学生代表向家长们作学习汇报,上台前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如何上到讲台,手是怎么放的,讲了些什么全然不知,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犹如掉进了一个真空空间空气不够呼吸,又如掉进了一个火盆浑身热的难受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有意识的练习,直到现在虽然是不是在走上讲台时会有一些紧张,但毕竟我已经在走过的路上战胜了无数个自我害怕担心羞涩胆小

企业培训心得体会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能够傲立商海的根本所在。培训了文化的浇灌,企业便像无源之水,是无法长久的。干部培训心得文化发展至今天,大家已普遍认识到,它的实质就是企业所有成员共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企业干部培训心得建设的真正功效在于以优秀的文化教化人、转化人。中国的海尔集团、邯郸钢铁公司、美国微软公司、日本培训心得公司等等,他们创造出的奇迹和成功的企业质量培训方案无不告诉我: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朽之柱,文化建设有着潜在的凝聚力量,它不仅仅能给企业带来一种企业,而且能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育企业心得精神,为我们员工作导向,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宣讲东方公司企业文化来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 浅谈对培训企业理念的理解。

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秉承公司的优良文化传统,牢记 “诚信、业绩、创新”是我们企业和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发展是我们的第一培训心得,具有强大核心的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公司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干部,企业无信不旺,社会无信不稳,因此,诚信是企业理念的基石。诚信:诚,就是忠诚、老实;信,就是守信用、重信誉。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培训大家网尤为重要,它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特殊而现实的意义。

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企业兴旺的灵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各方面工作创新,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运用先进管理办公室主任培训班、技术水平和经营业绩,去拼搏,去干部;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积极参与企业干部培训心得竞争,努力打造哈尔滨职业培训学校一流地球物理公司。任何企业文化建设都心得以“诚信、业绩、创新”企业价值观为核心,我们要教育每一位员工遵守企业礼仪,形成崇尚诚信,追求完美的思维电脑培训班和行为习惯。因为,如果企业的企业能够共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就越容易培训大家网,对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公司提倡“让用户满意,以共赢谋求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提倡“靠前服务,超前服务,超值服务”的服务理念,其意义是何等重要。身为东方公司一名社区领导干部,在日常管理中宣贯培训大家网企业理念,积极开展操作技能培训、企业服务规范、服务礼仪培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体系等等,使员工尽快熟练本岗位规范的操作,具有精神饱满的工作面貌投入工作。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经营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中;贯穿于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考核中,把企业理念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是我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一切以用户为重,为用户所想,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二、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

在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全部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认真抓紧抓好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定期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和员工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学习研究,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增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二)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建立起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的工作格局。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在机构改革中,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代;努力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把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三)要精心组织、整体策划,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我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着组织者、培育者、倡导者、示范者的角色。因此,要重视通过脱产培训和在岗学习、观摩交流等方式,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要精心策划企业文化活动,宣

企业培训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因为自己在企业虽不是专职的培训工作者,但是作为企业品质管理人员,培训是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工具、一种品管方式(当然这也许仅仅是我们企业情形)。“摸着势头过河”的干了这么多年,是到了进行系统学习、掌握更多培训的技能技巧、开阔培训视野的时候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考取一个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于是就报读了广州市红日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组织的这个企业培训师培训班。

参加此次培训收获很多,由此增强了自己从事企业培训工作的信心。

三个被澄清的误识

一、企业培训师不是单纯从事培训工作的

企业培训师究竟是做什么的?

在接受培训之前,的确是存在很大的误解:我以为培训师就是在企业做培训的――不就是做个计划,写个讲义,上个课嘛。我相信,有我这种理解的人不在少数。 事实上,企业培训师并不是我想象的这么简单。

按照教材的定义:培训师是指能结合经济、技术发展和就业要求,研究开发针对新职业(工种)的培训项目,以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

我们看看教材中关于制定培训总体计划、开发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教师任用资格与培训评估、指导培训工作、人员素质测评、岗位职务描述、现代教育培训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教学活动的实施各个章节的内容阐述,不难明白培训师究竟是吃什么饭干什么活的。

按照老师的概括,企业培训师的本质职责是企业培训工作的策划开发、组织实施,即培训管理者。在培训管理体系--iso10015培训体系中就有企业培训管理者的说法,这与iso9001中的质量管理者代表一样。企业培训师主要的工作在于企业培训的策划和组织管理,也即企业培训的管理者。

弄清楚这个概念,对于进一步发挥企业培训师作用,增强培训师自信心、调动培训师积极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3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中心致力于建设一个集职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应用和中外合作办学等相互兼容、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中心全面实施“七三五”发展规划,即建设“七大”基地(输电培训基地、配电培训基地、变电运行培训基地、变电检修培训基地、营销培训基地、调控一体化培训基地、电力通信培训基地),开展“三岗”培训(适应性岗位培训、拓展性岗位培训、提升性岗位培训),打造“五大”中心(安全应急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学术论坛中心、科技应用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以培养电力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主营业务,面向生产现场”,充分发挥“教学、培训、鉴定、比武”四大功能,“学历教育、职工培训”双轮驱动,有序组织各类技能大赛,不断拓展培训市场,品牌声誉显著提升,培训网络覆盖到全国27个网省公司。2012年,中心先后荣获山西省教育厅“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总工会、人社厅、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山西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山西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66项荣誉称号。

成立一年来,中心共承办电力营销、农电工、电力通信等专业职工培训460期,培训总量215723人*天,培训完成率100%;累计完成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4个等级30个工种5679人的技能鉴定工作;成功承办国网公司10千伏配网架空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山西省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继电保护工竞赛等16项大型竞赛活动。

转型发展文化引领、创新融合

在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中,中心始终围绕转型发展,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协调各分部、各分项工作,以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着力营造和谐氛围。中心陆续开展了“我转型我发展 一个中心一个家”、“传递最美力量”、“中国梦 国网情”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三集五大”、中心转型发展先后开展了专项征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举办乒乓球比赛、足球、篮球比赛等多项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积极营造职工认同转型、理解转型、支持转型、参与转型的和谐文化氛围;同时,将技能技术的提高与培训教学紧密融合,开展了多项技术技能比武活动,推动职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实现职工自身素质的加强、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同步推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中心发展助力。

基地建设凸显特色、着眼长效

按照“基地做大、设备做新、环境做真、流程做细”的建设理念与“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原则,中心在拥有“七大”生产性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规划了智能配电网、安全应急、特种工、微电网、智能用电与新能源、电网建设培训基地、火电厂运行、特高压变电运行仿真等8个培训基地,并成为国网技术学院的外委培训基地。现有基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涵盖了公司多数主营业务,同时浓郁的职场和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培训比武、科技开发的平台,真正成为广大学员(学生)提高技能、成长进步的幸福家园。

目前,中心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在校外建立有“厂中校”实训基地95个,校内实训室89个,按照兼顾教学与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陆续完成了农电仿真、仪表、过程控制、电子测量、综合布线、风能、企业模拟经营、财会等实训室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中心的培训教学实力。

师资队伍专兼结合、素质优良

按照“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以老带新、项目引领”的建设理念,中心全面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鼓励教师“三上三下”,重点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升兼职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多措并举提水平。在构建高绩效教师、培训师能力的建设中,中心采取“两分三径四养五评”人才培养、晋升、评价模式。“两分”即分专业制订培养计划、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三径”即学历提升途径、技术职务晋级途径、职业技能等级晋升途径;“四养”即“专家人才培养”、“师带徒培养”、“项目挂靠培养”、“交流挂职培养”;“五评”即教学培训效果质量测评、课程开发能力测评、课程持续优化测评、日常工作绩效测评、综合能力素质测评。根据“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外出培训学习和主持参与专业建设相结合、课程改革和教研课题相结合、为企业服务和到企业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

优化结构保质量。培训师队伍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关键。在培训教学中,采取技能专家与理论培训师组合,有经验的培训师与年轻培训师结对组合方式,形成理论与实践互补,经验与知识互补的良性结合。并要求每个培训师都要轮流担任班主任,加强与培训学员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培训学员的学习、操作、生活以及对培训的要求等信息,通过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完善培训内容,真正做到了培训教学相长;同时也使培训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了稳步提升。

师资建设结硕果。中心全面实施“金牌培训师培养规划”、“青蓝工程”,教师转型成效显著,52对教师结成师徒,12名骨干教师到国网技术学院任教,培训效果得到一致好评。目前中心拥有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名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9名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省公司技能专家和电力行业专家88名,逐步建立起一支职教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高、双师素质、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队伍。

培训体系标准严格、科学完善

以“设备跟进现场、方案贴近学员、培训接近实战”为原则,优化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手段,积极探索“学中干、干中学”培训模式。

打造“质量管理精品工程”。引进和推行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体系。优化“需求分析——计划制定——过程实施——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诊断式’培训、‘个性化’服务”的培训手段,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制定《中心教学(培训)质量检查管理办法》,建立专家督导、行政检查、教学监控、学员评教、教师评学“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教学作出科学评价;积极探索“末位淘汰制”等激励措施,全面提升队伍水平;加快教材建设。根据国网公司34个《岗位技能规范》,重点建设输配电带电作业、农电等12个标准化培训模块,编制了覆盖全工作的作业指导书,完成了《继电保护》、《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等课件的开发工作,为推动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地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培训教学。针对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职工培训的新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借鉴和吸纳了现代CBE、MES等教学模式,制定了模块式的培训教学计划和方案,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监控回放总结等多种手段,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培训教学内容上,重点强化安全技术、安全操作技能和工艺的培养。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员真正学到“实招”;在操作技能上,根据学员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采取差异化培训,尤其对入职不久的新入职员工更是手把手,一对一地教授,让学员在“跳起摘桃子”的心态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培训教学实施上,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多形式、快反馈”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学员的畏难情绪和学习障碍。

构筑培训安全网络。坚持“认识、措施、责任落实、人员、整治、应急预案”六到位的原则,构建全过程管理的培训安全网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内容,统一考核标准”的要求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借鉴生产班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班前会、班后会制度,定期组织学员学习《安全生产法》、《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强化培训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各培训组培训师为第一安全责任人,与全体培训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设立专职安全员,由学员轮流担任,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和团队意识,实现了安全培训的“可控、能控、在控”。完善培训安全应急预案,实训前,全体实训师重温“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事件等进行讨论、修改,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库,每期培训结束后,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确保培训资料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技能培训采取“送培单位现场验收,对培训质量一票否决”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制定培训方案、优化培训项目、班组式培训模式、半军事化管理、严格考核程序、配备一流师资”等六项措施,培训质量得到省公司、用人单位和培训学员的充分肯定。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第4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摘要:为全面提升全国教师的素质,2007年英国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全国建立11个由教师培训机构组成的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CErT),通过整合式的管理、多样化的课程开发、高效的交流平台的建设等,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形成了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早在2004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DfES)发表的报告《武装教师,面向未来)(EquippingOurTeachersfortheFu—ture)中就指出:要在教师培训上取得实质性的成绩,只有通过对教师培训机构加大投入,并且建立教师培训机构合作体系。2007年,英国颁布了《继续教育白皮书》,其中明确指出从2007年9月起建立英国教师培训机构合作体系,旨在提升教师培训机构的质量,借此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整合各分散的培训机构力量,在各地区建设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CentresforExcellenceinTeacherTraining,CETTs)是本次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对分散的教师培训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使教师培训机构互相合作,集结并传播各自优秀的教育培训实践,促进受训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升专业化水平。毋庸置疑,该举措具有其鲜明的划时代意义。

一、改革背景

改革教师培训管理体系是英国2007年《继续教育白皮书》中的核心内容,受到政府高度关注。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的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部长比尔·瑞美尔(BillRammel1)表示:“建立统一协调的教师培训中心在提升教师素质、培训机构教育质量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作用不容忽视。”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的首席执行官苏珊·艾菊(SusanEdge)也表示:“作为英国政府教育与技能部的合作伙伴有机会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创举,我深感荣幸。我们非常希望早日见到统一的培训中心所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英国如此重视这一改革是有其社会背景的。

(一)谋生手段严重缺失,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英国失业率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经济发展最好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相比差距明显。受欧盟经济下滑的影响,英国经济处于低迷状态,200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3,比2004年回落0.8个百分点。2007年欧元持续贬值,欧洲企业纷纷陷入经济困境。

英国经济出现萎靡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生产水平低下。据经合组织对英国的调查发现,2003年全英可就业人口中有1000万的成人处于低技能水平,其中620万已就业。16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在接受义务教育后很少或没有获得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或任何资格证书就进入职业市场进行低收入、低技能的工作,严重影响到英国整体的劳动力水平。

显然,教育水平低下的青年人群已经严重威胁了英国未来的发展,提高年轻人的教育水平使之具有基本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英国社会各界认为,年轻一代素质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的质量低下,而学校教育质量问题则与缺乏高质量教师息息相关。全国上下对现有学校教育表示强烈不满,并要求高水平教师加入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学生,而高水平的教师只能从高质量的教师培训中产生,因而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机构成为提升全国青年素质的源泉。本次教师培训机构实施系统的大规模改革正是这一认识的再度体现。

(二)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培训机构良莠混杂

近几年英国教师培训机构的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良莠混杂的面貌。2003年,英国教育标准局督察发现教师培训体系存在着系统性的缺陷。2006年英国教育标准局又再次对144个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督察,发现目前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存在以下比较严重的问题:

(1)受训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通常缺乏有效的管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发挥了他们应有的潜能;(2)受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发展受限于狭隘的个人经验。教师们普遍反映自己很少与同行交流合作,导致视野狭窄,看不到他人的教学也无法反思自己的教学,犹如井底之蛙;(3)教师凭借自身力量无法判断学生对自己所授课在文学、算术、语言方面的需要;(4)个别培训机构在教学评估和教学现代化上有待进一步提升;(5)培训课程与教师实际教学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教师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仍明显感受到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在教学实践上有新的突破;(6)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不够严格,不系统,过于散乱。

从督察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培训本身的质量问题,还在于各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导致教师培训不均衡,并因各自封闭的培训影响自身的发展。事实上,不同的培训机构各自拥有不同的优势,一旦合作,可将优势发扬光大,并化劣势为优势,快速直接促进彼此的发展。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建立教师培训机构的统一协调管理体系,通过培训机构之间的广泛合作提升各培训机构的质量,以此提升教师的素质。

另外,2007年英国颁布了新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标准是教师资格证书认定的框架,既然框架标准上升了,教师也必须提升自我素质以符合新标准。而教师素质有赖于培训机构的质量,因此该标准的出台同样对现有培训机构提出了要求:在国家框架下实行有效的教师培训工作。

(三)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教师的要求

一旦教师素质提高了,学校雇佣到优秀教师的几率也大幅增加,高质量教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人才,立竿见影地创造经济和民族利益。这一“生态链”之源头在于教师培训机构的质量。

教育与技能部显然清楚这一“多米诺”骨牌的关系,因此,建设教师培训中心成为其议事日程上最为重要的一项。2007年9月,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严格筛选和激烈竞争,终于在全英9个地区建立了由各培训机构组成的11个培训中心。不难想象,这一“生态互动”对国家未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利益的保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师资培训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特征

(一)构建高效的管理组织模式

在英国的9个地区分布有11个教师培训中心,每个中心均有庞大的成员团和一个杰出的领导组织(大部分培训中心的领导组织由大学担任)。领导组织与成员机构、成员与成员相互联系形成统一整合体。

2007年《继续教育白皮书》颁布之后,各地区的教师培训机构的责权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革。2007年之前所有的教师培训机构受国家管辖,由教育大臣直接负责管理。但在2007年之后,这种管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大臣将管理权交付由所属地方政府管辖的学习与技能委员会(LSC),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可罢免任何教师培训机构中层以上职位的职员,并协调当地教师培训机构间的合作。该管理方式使培训机构根据地方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保证统一协调的培训中心高效运行的基石除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之外,充足资金更为重要。根据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在2007年9月的关于教师入职培训机构拨款资金额外说明,政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投入3000万英镑用于提升教师入职培训的质量。在该说明中详细阐明了政府投入资金的分配方案,即以分配到户的方式,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负责拨款,在2007年10月期间分配到各培训机构,资助总经费达10万英镑的培训机构将在当年获得第一笔款4000英镑;而资助总经费在10万以下的培训机构将根据它们总体的分配款项,按一定比例决定其可获得的分期款项。

(二)以“整合性”为原则提升培训效度

以往的教师培训机构因为分散于各个地区,相互封闭,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长时间的“孤立”和“隔绝于世”使得培训机构的发展时常会遇到瓶颈。本次改革试图以合作为原则、以整合为手段来改变这一缺憾。合作需要有效的管理,当部分被有机的整合后,整体的功能才能大于部分。因此英国本次改革,在管理上十分强调“整合性”。

以中西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wMCETT)为例,该合作体系由大、小,公共、私人,自愿和法定的团体构成,分散于城市和乡村。行政总部设在华威大学(Warwick),为了使成员组织紧密有序地联系,该中心开发了大量机构合作项目,并且重新制定了相关的促进有效合作的规章制度。

东英格兰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EECETT)同样十分注重“整合性”管理,并形成统一有序的合作,以领导组织为核心,协调各成员机构的课程设置,培训人员的分配情况等等。

中心的建设不仅在宏观层面进行管理,同时也落实到微观,即各成员培训机构中的从业人员必须走向更为专业的高度。

例如,由哈德斯菲尔德大学(HuddersfieldUniversity)领导的北部的教师培训中心(NCETT),在其建设目标上明确指出.力Ⅱ强北部地区教师入职教育的保障在于提升培训导师和机构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中心为教师培训人员建立信息归纳总结的网站,内容涉及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技能、教师教育培训制度等。

又如,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BrookesUniversity)为领导的威斯敏斯特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WestminsterPartnershipCETT)也认为只有教师培训机构真正走向专业化,才能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在其近一年的工作中将培训者的培养作为发展的重要层面,希望通过成员机构的合作,传播有效的培养模式,大幅度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三)积极创建各种平台提高培训效率

以加强成员机构合作为宗旨,各培训中心竭尽所能建设有效的合作平台:开创论坛以及专门的网站成为平台首选。论坛与网站成为各机构成员会面、学科专家与“一线教师”亲密接触,受训教师互相交流传播有效的教学经验,下载各种教学资料的载体。例如,东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利用专门的技术开办了在线学习网站,为教师教育者、培训人员和受训教师提供大量资源;成立了人职教师委员会,以便将教师教学经验广泛传播;在整个东部乃至国家层面形成并施行有效的交流和传播框架,保证在每个县、每个学期,为教师教育者和受训者提供及时信息,保证一年3次教师教育者于论坛会面、交流等。

部分中心出版了自己的刊物,传播各自的办学经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等。例如伦敦大学领导的伦敦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LonCETT),该中心建立连接网络,定期举办会议,开发网上资源,和其他的教师培训机构合作研究、合作出版刊物以传递最好的办学实践方式。该中心的成立使英国首都伦敦首次将本市所有的教师教育者集合起来,并有了正式的刊物。

个别的中心更创立了中心与地方合作的新型培训模式。例如,以普里茅斯(Plymouth)大学领导的西南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确立了两大任务:一是永久成为教师培训机构和当地学校的枢纽,二是人职教师培训机构和当地学校进行定期会晤,地方学校和人力资源部的代表参与人职教师培训课程的制定、修改,明确各自需求,促进培养教师的地方针对性。

(四)因地制宜,打造全新的培训课程和方式

每个培训中心都根据各自所在地的特点和要求,对培训课程进行了适当的开发。这一点上,伦敦大学领导的伦敦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尤为明显:强调“特殊需求”,塑造个性化培训课程。鉴于伦敦2012年将举办奥运会,所以当地政府对伦敦教育提出鲜明的要求: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应对该要求,伦敦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通过研究和课程开发重新塑造教师人职培训(ITT)和专业化发展(CPD)课程,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建没、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质量,以期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办之时达到当地政府之要求。同样,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riaUniversity)领导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CETTforInclusiveLearning)以培养教授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师别于其他中心,此类教师必须接受高水平训练才能保证创新的教学方法得以有效运用,学习困难的学生才能获得合适的教育,因此中心创设了新的课程以提高该方面教师的培养。

大量的培训中心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依据当地学校的特点,结合成员机构本身的特点,运作了新的培训方式。

例如,南莱斯特郡学院(SouthLeicestershireCollege)领导的中东部高质量教师培训机构合作中心(EMCETT)创设了同伴互导培训方式,运用网络系统提升教师同伴互导,开发新策略激励员工进行同伴互导、受训教师同伴互评。英国东北部以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ofSunderland)为领导的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SUNCETT)在培训方式方面积极加强案例教学的建设。在新近成立的一年内该中心进行了l1次案例学习。另外,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为领导的联网中心提出了“合同式”的创新培训方式,即受训教师与培训机构和指导教师签订“合同”。

(五)提升受训教师专业化水平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任何教师培训机构来讲都是一项重要的议程。只有教师的专业化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

以纽卡斯尔学院(NewcastleCollege)为领导组织的优化北部(SuccessNorth)教师培训中心在教师培训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一个整合的专业化、背景化的课程材料和培养模块,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南莱斯特郡学院领导的英国中东部地区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也明确规定,通过合作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受训教师达到2007年新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英国东北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认为有必要给教师提供机会,通过批判性反思自己的实践方式,发展自己的教学计划并提高专业技能。中心开发新型方式让教师通过培训机构的合作彼此分享教学经验,利用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学科专家明确了解自己所教学科,以此提升专业化水平。同时中心通过大量的活动、服务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

三、构建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的优势

(一)中心分布地理均衡,规划管理有条不紊

11个中心分别设置于英国的9个地区,意味着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中心。从地理结构上讲,中心分布均衡,满足了各地区教师培训的需要。同时避免某地区因身处劣势地理环境而造成培训中心缺失的情况。反观我国,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往往因为交通、环境等因素阻碍了当地教师教育的发展,所以,均衡的地理分布应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奋斗目标。

由于建立了培训机构的统一体,一改原本机构散乱、恶性竞争的局面。各中心的领导组织根据本中心特点,编写了新的规章制度,确保各成员机构按照制度办学,保障了整个中心的运作更为流畅、安全,呈现井然有序的面貌。

反观我国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无论是综合性大学、重点师范大学、地方师范学院、还是教师进修学校(院)等,彼此之间缺乏协作与沟通,统合管理同样缺失,这使得教师教育的内容难免存在交叉重复、片面狭隘,机构的管理比较松散杂乱,因此难以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欲改变这一局面,英国本次改革提倡的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强调教师培训机构的整合管理对我们颇有启示。

(二)严格的筛选标准,高水平的领导组织

各地区并不是所有的教师培训机构都有资格成为中心一员。本着对国家、对各地区教育负责的原则,中心在挑选成员机构时以严格的标准把好人口关,保障整个中心的质量。目前,许多未进入中心的培训机构积极提升自己的培训质量,希望能够早日成为中心成员机构,从而享受到成员机构的“丰厚待遇”。

各中心的领导组织担负起了本中心的管理规划和教师培训的双重使命,因此只有高水平的领导组织才能担此重任。为此,英国在建立培训中心时,为能够挑选出优秀的领导组织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并且专门组织评审团深入到九个地区进行考察。通过对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水平、组织能力、培训质量等要素的综合衡量,最终从大量的院校中挑选出佼佼者成为该地区培训中心的领导组织。在这样的领导组织的带领之下,中心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规划,以提高教师培训的整体质量。这种严谨的筛选,对教师培养的负责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三)不同地区不同特色,办学更显地域风情

尽管培训中心是从国家层面予以建设的,但这并不要求每个中心都以相同的模式运作。相反,各中心保持了各自的差异,形成多样性的特质,使得中心显现丰富状态;更为关键的是,各中心以地方教育需求为导向,办学更显地域风情。

各中心从自身传统、优势出发,结合地方需求,以各种媒介为载体,开发新的课程,创建不同的管理模式,打造新型培训模式,促进了各自的培训效率。事实证明,这种多样性的办学方式使得每个中心拥有各自傲人的特点,并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培训的质量,提升了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为当地输送了更多适应本地需求的优质教师。

(四)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创建多种交流平台

本次改革与时俱进的特点之一便是各培训中心对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互联网,不同的培训机构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其他机构有效的培训经验;及时将自己的经验上传公布于众;培训中心则可借此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领导组织可以最快的速度将各中心近期的任务、项目公布于网站,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培训中心建设的最大亮点是强调合作,促使各类型培训机构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各中心还竭尽各自所能为合作寻求最恰当的着陆点:建立论坛,创办期刊和举办会议,努力将各自成功的办学经验以比较正式的方式向其他机构传播推广,促进成员机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教师朝着教育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5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认知理论 员工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培训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创新发展,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从事更高水平工作而开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发展、提升活动的总称。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赢得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投资,也是对员工极具吸引力的一项福利,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 传统员工培训的弊端

传统的员工培训是以企业一方为主,不少企业把培训只当作提高效益的手段,通常仅仅是一种直接的、短期收益的单纯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很少纳入企业战略性发展规划,未能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融为一体,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实施、培训内容设计、教学模式策划、培训效果评估等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培训规划。

对于受训者而言,员工缺乏培训自。企业往往不注重员工的培训心理,忽视员工的培训需求、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大多只注重将企业的背景文化和员工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员工进行灌输,企业、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员工需求愿望与企业培训目标出现错位,培训效果不佳。在培训初期,不少员工对培训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的现象,通常是消极被动地参与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较少考虑员工的知识结构、学习动机、理解能力等差异性,缺乏培训技巧,不能有效地掌握培训进度、因材施教,常常是以点带面的培训,致使员工不能很好地系统掌握培训内容,使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结束后,缺乏跟踪、指导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价,员工难以将培训内容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不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

2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到的信息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自己新知识的过程。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根据这一理论对自身和培训对象进行理性的分析。

2.1 对培训师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2.1.1动机。动机来自需要,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有所需要,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产生动机。这时,活动动机就会被激发,动机能够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因此,培训师要培养员工的培训动机,以激发员工的培训热情。

2.1.2结构教学。培训师要注重学习内容(包括教材结构),知识结构应该从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结构教学让员工更容易理解培训的内容,更有利于员工的记忆,更有利于员工对于培训知识的迁移。

2.1.3程序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对培训进度、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作统筹考虑,注意设计和选择最佳的教学程序,通过系列步骤有条不紊地陈述问题,循序渐进地向员工传授培训内容,从而使员工扎实地汲取知识,提高员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变换和迁移的能力。

2.1.4强化。培训师要对员工所学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反馈、及时强化。反馈是让培训师将员工行为与培训目标行为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告知员工的过程。反馈能使员工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准确,并针对员工的正确行为,培训师要进行及时强化。

2.2 培训过程中,员工应注意以下三点

2.2.1主动性

要提高员工的培训效果,就要改变传统培训中员工被动接受培训的弊端,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激发员工参与的主动性。

2.2.2建构性

建构性即交互作用,通过交互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结构。有效的学习就是要把学习所获得的新知识和学习主体已经拥有的知识进行联系,然后在员工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新的知识结构。

2.2.3发现学习

培训师先对所要培训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员工对学习对象及其现象产生疑问,然后通过培训师的暗示、引导,让员工自己去探索答案、发现学习,获取知识。

3 认知学习理论在培训中的运用

3.1 培训前的准备

3.1.1增强培训动机

传统的培训大多围绕企业需求制定学习教材,员工参与度不高。通常员工认为培训只是企业一方的事,与自身关联度不大,往往消极被动地参与培训,显然培训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培训效果,让员工更好地参与到培训中,培训应该注重激发企业员工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能够激发员工的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员工朝着培训目标行进,从而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提高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正如奥苏贝尔(David Paul Ausubel)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员工培训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机可以增强员工的行为促进员工提高技能,而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反过来便增强了员工渴望学习、参与培训的动机。只有不断学以致用才可使员工激发学习热情、产生主动性,形成学习──实践──验证──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为了增加员工的培训动机,凯勒(John M.Kel-ler)提出了动机模型,动机模型有四个条件:A代表注意(attention),R代表相关(relevance),C代表信心(confidence),S代表满足(satisfaction),即:A:在培训开始前,培训师必须先引起员工的注意。注意有三种: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R:培训师告诉员工培训的新知识、新技能与员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有哪些相关性。C:培训师要根据培训所要达成的目标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目标不仅能影响员工达成培训目标的信心,也会影响到培训师的期望。S:让员工满足于培训带来的成效,促使员工产生更强烈的培训动机。员工需要满足感,培训师要让员工感受到员工参与培训的成功喜悦。

3.1.2设定合理的培训目标

培训师所设定的培训目标应符合SMART原则,即S(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只有明确的目标,员工才能明白自己究竟要学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程度;M(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培训师可以将员工的培训成果行为化,当员工达到某种行为时,才能算完成培训;A(attainable):培训师应设定恰当的培训目标,制定的目标必须切合实际,不宜过于简单也不可太难;R(相关性):员工培训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T(time-based):实现培训目标的期限。

3.1.3准备适当的培训教材

培训之前,培训教材的设计、编制及选定是关键。培训师应按照小步骤原则设计培训教材,将培训教材分成若干个具有逻辑性的小单元,并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渐增加难度。同时,每个小单元的设计模式为:提出问题、员工解答、培训师引导。在这样的小步骤的培训模式中,员工可以轻松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同时提高员工的培训动机。

3.1.4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一步步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培训师应注意员工实际学习情况。注重员工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员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培训初期,通常员工进步明显;培训逐渐深入后,有些员工的学习效果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培训效果又会显现。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停滞不停的现象被称为学习的高原平台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一方面来自学习动机的降低,另一方面或是员工无法跟上学习进度等。针对员工动机减弱,培训师可以采用游戏等趣味教学、或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以及采用其他方法来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员工的培训动机。针对员工接受知识或技能整合缓慢,培训师应当多与员工沟通,根据员工所遇到的学习瓶颈,细心灵活地帮助教导员工。

3.2 培训的实施

培训的实施是员工培训活动最主要的环节,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员工培训的效果。培训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培训的实施:

3.2.1建构知识。员工从培训师获取的知识具有建构性。员工通过交互作用把从培训中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拥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形成一种新的知识模式。因此,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注意与员工保持沟通,了解员工的知识结构、特点,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培训目标。传统的员工培训是按照统一的进程,很难顾及每个员工的个体差异,影响了培训效果。培训应该因人而异,通过差异化的程序教学方法实施培训,以员工为中心,鼓励员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

3.2.2让员工发现学习。培训不是培训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使员工成为培训的主人。传统培训中,培训师为了完成培训课程的进度,往往忽视了与员工的互动,培训师常常自问自答的假提问,员工参与性很小,削减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3.2.3注意员工的遗忘问题。遗忘指的是员工对学习过的知识或技能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此作过系统的研究,他发现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知识的遗忘速度很快,随后逐渐缓慢,一定的时间后,知识则不易被遗忘。艾宾浩斯把遗忘速度的这种规律称为“先快后慢”。据统计,通常学习后第一天,若不复习巩固,遗忘率42%左右;一个月后,遗忘率约为79%。

因此,培训师要组织员工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复习巩固。正如孔子所提出的“学而时习之”,知识需要常常进行复习。复习通常要做到:(1)及时复习。(2)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3)主动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4)多样化的复习。(5)劳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劳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4注重知识的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说员工在培训中所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对工作的影响。为了让员工更充分地将培训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训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1)整合学习内容。针对各部分零散的知识进行组合,使知识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2)加强知识联系。重视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和复杂的知识与技能、新的知识与技能与旧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促使员工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中。(3)注重概括总结。激发员工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不仅能提高员工的概括总结的能力,还能使员工更充分地了解新知识新技能。(4)重视学习策略。协助员工全面地概括总结新知识新技能,并给予适时的引导。(5)培养迁移意识。通过与员工沟通,增强员工学习意识,并让员工自主地将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工作中。

3.2.5强化。强化可以让员工更好地掌握参与培训的内容。斯金纳认为强化是S(辨别刺激)-R(操作反应)-S(相应刺激)的一个过程。简单地说,一个行为如果能够带来收益,那么这个行为就更有可能发生。当员工学到新知识新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得到嘉奖或是职位晋升亦或是薪资增加等,员工不仅会把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运用于岗位工作中,更激发了员工的求知欲望或创新思维。在强化的过程中,培训师应注意即时强化,并应当多采用正强化多于负强化。

(1)即时强化原则。当员工完成一个培训的单元,培训师就适当地给予激励。基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回报,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将大大提高。(2)正强化多于负强化。负强化通常是指惩罚。斯金纳认为,错误的行为往往导致惩罚,但惩罚对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帮助不大。培训师可以参考有关员工的实际培训成效来修改培训教材、更改培训计划、注重培训技巧,使其能更适合员工的个体状况。

3.3 培训的评估

目前对培训效果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简称为“4R”,即反应评估(reaction)、学习评估(learning)、行为评估(behavior)、成果评估(result)。

反应评估是由员工进行自我评估的,是员工对整个培训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包括培训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的收获等方面。在此过程中,如果员工对培训师存在偏见,可能会降低对整个培训的评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晕轮效应,即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通常会因为其中某个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培训师、员工意义非凡。

学习评估是对员工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考核。学习评估的评估主体是培训师,常用的方法有书面测试、口头测试、行为测试等。无论是哪种测试,都应注意在测试过程中消除员工的认知偏见,测试内容应从易到难,消除员工的测试恐惧。

行为评估更多地考虑到员工在接受培训回到工作岗位后在工作中的表现出的变化,它实际上评估的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迁移。

成果评估是根据员工参与培训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多少来衡量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成果评估的评估主体是企业,企业通过员工这一客体,根据一些具体的效果指标,与员工绩效好挂勾起来。

4 结语

有效的培训是建立在员工的认知基础上,企业必须系统科学地规划员工培训,使传统模式员工培训 ──“要我学”现象转化为我是现代企业主人翁──“我要学”的局面,激发员工渴望参训、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培训实施工程中,注重建构知识、发现学习并进行强化。同时,建立健全员工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企业员工培训步入良性循环,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科学系统的企业培训是一项双赢投资。企业将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员工也将通过培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升综合素质。对员工来说,获得的将是一份一生保值、增值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林孔团.网络组织的研究基础与认知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7-101.

[2] 詹秀丽,陈进杰.企业在职培训投资风险及其防范[J].工业技术经济,2006,(4):41-42,70.

[3] 简玉兰.论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员工培训[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206-208.

[4] 郑立永在.培训认知的误区[J].人力资源管理(汉),2009,(2):98-99.

[5] 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9] 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诈骗、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对象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级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第7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立体培训模式;岗位践行

D64

所谓“立体式培训模式”是指不论是训前的培训内容、训中的培训方法,还是训后的践行督导均呈现为多层次、多角度有机综合的培训模式,是笔者应企事业单位员工素质教育“实效性”的要求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本培训模式已经应用于医疗、教育、企业等行业的职工素质教育实践,均获得了成功,证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从2012年开始,笔者及研究团队先后在上海市浦东医院等多家二甲医院实施了《全员代言医院形象》的公共关系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和医院人文服务水平,和谐医患关系,塑造人民心中“好医院”的形象。本文从上海市浦东医院培训项目行进中,总结立体式培训模式应用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成人职业素质教育水平提供一套“立体式培训模式”理论依据和可行的立体式培训操作路径。

笔者认为:立体式培训模式的目标是让学员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其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并能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赢得服务对象的认同。这个定义有四个关键词:“知识”、“转化”、“能力”、“行动“。

立体式培训模式由“课程设置”、“教法”和“督导”三元素组成。通过立体式课程设置,解决某一素质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的问题;通过立体式教法的应用,解决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问题;通过立体式践行督导,把员工在课堂所获得的能力转化为岗位的实际行动,让培训结果落地生根。由此形成围绕受训单位员工某一职业素质提升所需求的课程设置套路、教法应用原理和能力践行轨迹。

上海市浦东医院《全员代言医院形象》公共关系项目,全面应用立体式培训模式,实现了医务工作者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培训目标。

一、立体式课程设置――“领心”与“塑人”的内外结合

培训实践表明:单一的课程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组合课程。不论是哪一类素质教育课程的组合,都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要求的“技术活”(许多社会培训机构缺少这个技术,形成课程“乱搭”,导致培训的事倍功半)。立体式课程设置至少分三个层面:也叫“三课”原理:一是观念课――领“心”。解决观念问题,激发学员的学习和提高职业能力的热情。二是基础课――补”漏”。引导学员把与该素质紧密相关的知识要素备齐;三是应用课――练“行”。推动学员把所拥有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把学员塑造成为符合岗素质要求的职业人。如果把“立体式课程设置”比作一个金字塔,观念课程就是位于塔尖的“导航”,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就是金字塔的底边的“两只脚”。这三个角度的课程,在职业素质教育中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实施医疗过程中向患者提供情感关怀和帮助的能力。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技能,它们是由内强理念、外展形象、服务技术三个层面构成。这三个层面不是平行的,而是一种“立体式”的元素构架“格局”。其中精神层面在最高端,引领服务形象和技术层面。因此,立体式培训课程设置,一是要符合“三课”原则,修内塑外;二是对具体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个课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渐进养成。

(一)观念课――破解员工心理的魔方

课程一: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与追求目标。

(1)课程价值:医院价值观前期调研显示,医疗纠纷不仅仅是医疗事故造成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佳和服务行为不当引发的。价值观决定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由于医院长期缺少对医务人员进行“集体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致使一些医务人员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工作的得与失,“得”即高兴,“失”便沮丧。带“怨”工作,必然会服务不佳,造成医患不和谐。因此,观念课的首要任务是对医务工作者进行集体价值观引导和培育,强化医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念”。

(2)课程目标:把医院价值观打进医务人员的心里,成为其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员工珍惜、感恩和爱岗敬业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医院的价值观。

课程二:医务工作者公共关系意识与形象。

(1)课程r值: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诸多,如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不佳、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度差异、医患双方自身存在的道德风险、个别媒体导向的偏颇等。因素诸多,意味着只有各方都主动担责,才能早日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启发医务工作者认识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作为公共关系主体,不仅我们主导作用更显重要,必须率先垂范,而且相对松散的患者群体而言,医院作为社会组织,能够在和谐医患关系中集体有作为。倡导每一位员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医院正面形象的代言人。

(2)课程目标: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公共关系意识,明晰作为医院代言人的具体形象指标。

(二)基础课――传递四个人文服务能力

课程一:医务人员岗位视觉形象塑造能力。

(1)课程价值:视觉意义岗位形象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让患者所看到外观形象,包括发式、妆容、着装以及色彩配饰等。穿着打扮这样一种常规能力,在医患关系相处中,却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提升医务工作者塑造视觉“岗位形象”能力,不仅会提升医务工作者严谨的岗位形象,增强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度,从视觉上凸显医务工作者的“主导”地位,还会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产生责任感和自信感,更好地对患者尽责。医务人员规范、得体、雅致的视觉形象与其严谨、多学的内涵是一致的,这也是医务工作者乐于接受和传播的形象。

(2)课程目标:医务工作者学会自我视觉形象塑造。

2课程二:医务人员行为举止规范能力。

(1)课程价值:医务工作者在为患者服务中的行为举止包括表情、站姿、坐姿、手势等,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所传递的信息直接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对患者的态度。表情冷漠、轻视,手势随意指指点点,诊疗过程动作过于生硬,在岗位中坐姿过于随便或懒散等等负面信息的传递是导致患者对医者服务不满意的重要因素。得体适度的行为举止是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得体”指的是医务工作者的举手投足要符合自己作为医者的文明身份;“适度”则要求医者在服务中的行为举止表达得恰到好处。规范医者行为举止是实现其“得体适度”服务患者的基础。

(2)课程目标: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正确运用礼仪举止,向患者表示尊敬。

课程三:医务人员“语言沟通”能力

(1)课程价值: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意义上的沟通,主要指在特定情景下,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和语气,对患者施以安慰、疏导和鼓励。事实上,医者沟通不够或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沟通是链接医者与患者关系的一条金色纽带。美国医生特鲁多在他的墓碑上刻有这样的字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道出了医务工作的本质:医学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治愈,更多的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情感的产物。 安慰、帮相、情感铺垫非常重要,而沟通就是实现这个铺垫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2)课程目标:医务工作者在语患者交流中,娴熟地掌握如下两个体现人文关怀的沟通能力: 一是岗位服务中“常规关怀语言”的表达能力;二是正向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四:预防、识别和化解“危机”能力

(1)课程价值:“医患关系危机”已经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表明医疗卫生是一个危机高发行业。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充分认识到危机随时发生的可能性,并具备通过“优化人文服务”应对危机的能力。

(2)培训目标: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危机的能力;掌握化解危机的方法。

(三)应用课――践行人文服务模式

根据医院岗位的分类,分别设置四个应用、践行课程:

课程一:窗口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导医、挂号、收费、签收窗口等部门的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每一个窗口医务人员爱的阳光。

课程二:医生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门诊、急诊、诊疗、手术、首次查房、三级查房、值班查房、出院等不同岗位的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既收获医生的仁术,更能感受到医生的仁心。

课程三:医技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胃镜、抽血、B超、放射、POCD窗口、取药窗口等部门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得到规范服务,感受到被尊敬的喜悦。

课程四:护士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门诊护士、注射护士、预检护士、住院护理(清创护理、舒适护理、治疗护理、专科护理)等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得到周到服务,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二、 立体式教法――“教”与“练”的双向互动

笔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创了“立体式教法”。该教法共由四个阶段组成,也称为“四段式教学法”,即讲授――示范――模仿――评估。由于该教法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纯理论讲述或者说教的呆板模式,注入了情景设计、操作、测评环节,从而解决了行为学科和素质教育“知易行难”问题。立体式教法的核心是解决如何把正确的观念“内化”到学员的心里,把拥有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老师是推动“内化”和“转化”变为现实的关键,因此,立体式教法对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予老师最大的权限:老师是课堂的主宰,是实操环节的总设计师,是实操活动的教练、总导演和评估学习效果的权威。师生在教与练的互动中,把老师的传递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观念,把老师描述的职业素质从“知道”转化为“做到”,从而实现了素质教育“知行合一”的最高目标

瓦尔德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其中“示范”就是立体式教学的灵魂,“启发”是立体式教学追求的目标。在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中,完全贯彻立体式教法的四段模式:第一段“讲解”,让医务工作者了解提高人文服能力的意x和人文服务能力所涉及的知识要领;第二段“示范”,把人文服务能力的内容形象化地再现出来,让医务工作者通过视觉途径印证该项能力的要领;第三段“模仿”,医务工作者模仿、实践、体验,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能力规范,并把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质;第四段“评估”:通过课堂测评,检验医务人员学习效果,起到巩固和提高其人文服务意识和行为的作用。该教法反映在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培训中就是“四点式”教学过程。

(一)明晰所学价值之“观点”

明晰每个服务技能所蕴含的价值之“观点”,回答“为什么医务工作者要具备这个能力”的问题。培训者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培训内容都不能得到学员的接受。这也是很多医院培训不能达标的根本原因。

(二)传递所学内容之“知识点”

传递医院人文服务的具体“知识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服务能力是在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学科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实践能力。培训要准确传递掌握该技能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并让学员熟记和牢牢掌握。

(三)演示所学能力之“操作点”

操练医务人员践行人文服务的“演示点”。凡是涉及到能力的问题,其学习须上升到“演示”层面,因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演示。根据医务工作者的岗位要求,设计场景进行实地演练。培训实践表明:医务工作者能力培训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

(四)考评综合素质之“践行点”

考核学员能力提升的“操作点”。考核是鉴定学习效果的不变法则。在学习之初,就要给学员提供专业的量化考核测评体系,让学员按照该体系对照自己,逐项进行改变。全部技能学习完毕后,组织能力考核。能力考核主要包括:对医院价值观念的熟练程度,人文服务技术在实践中运用的准确性与自然程度。考核采用“情景式”演示,专家现场点评的方式,再次强化岗位服务的操作要领。至此,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培养完成了最后一个环节。

三、立体式践行督导――“督”与“导”的辩证统一

立体式培训模式的落脚点是如何把课堂传递给学员的“能力”落实到其工作岗位的实际行动中,也就是“践行”能力的问题,“立体式践行督导”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立体式践行督导由三个部分组成:培训机构督导、组织自我督导、公众意见评估。这三个部分操作不是平行的,而是递进的过程。首先由培训机构设计出践行督导体系并进行督导,在督导过程中向受训单位示范和传递具体督导操作技术,并把督导效果以量化的数据形式反馈给受训单位。当受训单位学会督导后,则独立进行督导,督导效果反馈给本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当督导数据效果显示达标时,通过对外部公众意见调查,对践行效果做最出终极评估。

上海市浦东医院在对全体员工(1212名)培训后,立刻进入“岗位人文服务能力”践行督导阶段。在督导之前受训单位要做两准备动作:一是建立一套“践行人文服务能力激励机制”,对奖惩标准作出细化,并告知到每一员工。二是,召开践行督导动员大会,明晰践行人文服务能力的意义和督导的具体内容。浦东医院培训项目从以下三个方面展示了践行督导的价值:

(一)培训机构督导凸显指导和示范作用

首先,培训机构作为培训工程的主导,要对践行活动做出整体规划,包括对医院不同岗位人文服务践行督导体系设置,督导时间、督导方法、督导评分标准、督导结果统计原则、督导报告撰写与反馈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行动方案。

其次,培训机构作为先期督导,在督导活动中以“导”为主,以“督”为辅。“导”的目的是再次传递“医务工作者如何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人文服务能力”的方法和意义,如此督导定位,一方面可以让医务工作者实实在在地把握践行的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也减少其对被“硬性督查”的反感,这个环节,把握督导的“度”很重要。一旦员工熟悉地掌握的人文服务能力展示要领后,“督”就马上提上日程。那时,硬性督导的指标自然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要把每一次督导结果,均以量化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受训单位。让其了解员工践行的进步与缺憾,进一步加强管理,督促其提升。

最后,培训机构有责任对受训单位进行践行督导队伍的培养。在督导过程中,带领该单位的督导人员随同一起督导,让其学会督导的每一个步骤。在培训机构督导后期,要让受训单位督导人员模拟督导的每一个环节,直至达标。

(二)受训单位自我督导养成常态规范习惯

把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服务素养和能力固着为一种习惯,需要有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必须有一个长期督导机制做保障。其中受训单位“自行督导”是这个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自行督导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督导人员要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上海浦东医院的督导人员全部是科主任、护士长担任。二是督导必须按照督导流程操作,以体现督导的科学性。三是督导活动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越是坚持,效果越明显。

(三)患者满意度实证评估实现反向督导

患者是培训践行的最具权威的“督导者”和培训效果评估的最佳“发言人”。通过对公众满意度调查,一方面了解培训的效果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受训单位员工素质的一种“监督”。公众积极的评价,会对受训单位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即使是负面的评价,也会对员工产生敦促作用。实证调查是必须要做一个反向“督导动作”。

上海市浦东医院人文服务能力践行效果调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首轮问卷在培训前发放,以了解患者对浦东医院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水平评价。第二轮问卷在培训践行督导实施两个月以后发放,以了解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水平提高的程度。两轮问卷样本的对象都是正在医院就医的患者,培训前和培训后各发放问卷1200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99%。问卷涉及患者对窗口(包括医技)、医生、门诊护士、住院部护士四个群体的人文服务水平的感知。为了使患者回答问题更具针对性,调查人员根据问卷的内容,对所在医院相关区域的患者进行问卷发放并守候回收。调查数据表明,通过立体式培训员工的行动力与患者满意度成正比,各项满意度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具体提升指标如下:

1.患者对医技、窗口人员服务满意度

(1)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微笑服务,培训前34%,培训后提升至到79%。

(2)感受医务人员用“您好”问候语,培训前只有5%,培训后上升到90%。

(3)感受到医务人员态度和蔼,指令清楚,协助病人,培训前8%,培训后上升到76%。-

(4)得到医务人员双手递物服务,培训前7%,培训后上升到91%

(5)就医结束时,医生用“谢谢,请慢走!”告别语,培训前18%,培训后上升到90%。

(6)感受到医务人员做检查时,动作轻缓,耐心安慰病人,培训前42%,培训后是90%。

(7)患者对窗口和医技部门工作的总体评价,“非常好”和“好”培训前非别是5%和16%,培训后分别上升到31%和43%。

2.患者γ耪锘な糠务满意度

(1)主动提供引导和咨询服务,培训前36%,培训后上升到56%

(2)微笑服务:培训前66%,培训后上升到97%

(3)在患者输液期间会做到巡视 培训前66%,培训后上升到97%

(4)在沟通时,语气和谐,注意事项讲得清楚,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4%

(5)亲切称谓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82%

(6)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培训前42%,培训后上升到92%

(7)懂得安慰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2%

(8)护理水平高,培训前30%,培训后上升到90%

(9)服务举止规范,培训前46%,培训后上升到86%

(10)积极热情,不怕苦怕累,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1)您认为,护士整体的服务质量是 培训前“很好”或“好”分别是1%和16%,培训后非别上升到21% 和36%。

3.患者对医生满意度培训前后对比

(1)医生在看病前说“您好,让您久等了”问候语, 培训前3%,培训后上升到80%

(2)t生在诊治或交流病情时用“您”称谓?培训前经常用12%,偶尔用73%;培训后经常用50%,偶尔用50%

(3)患者从医生的眼神中感受被关注,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到90%

(4)医生主动询问病情,给患者较多表达的时间并做到耐心倾听,培训前19%,培训后上升到77%

(5)医生会在诊疗结束时说“请慢走”,培训前12%,培训后上升到100%

(6)医生在服务时做到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50%

(7)医生开的药是适当的:培训前21%,培训后上升到50%

(8)开自费药,不告知病人:培训前23%,培训后下降到0%

(9)您认为医生的服务质量总体上,培训前“很好”和“比较好”,培训前分别是11%和20%,培训后分别上升到60%和30%。

4、患者对住院部护士满意度培训前后对比

(1)让患者知晓与自己相关医护人员的身份。 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76%

(2)用“您”这个敬语称谓服务患者: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到78%

(3)护士会主动给患者提供相关服务,培训前48%,培训后上升到70%

(4)护士态度可亲,经常面带微笑,培训前35%,培训后上升到75%

(5)对细节问题交代的非常清楚,培训前29%,培训后上升到59%

(6)会宽慰病人及家属心理,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培训前21%,培训后上升到81%

(7)态度不耐烦,对病人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培训前68%,培训后下降到8%.

(8)护士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时间比较多,耐心询问病情,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78%

(9)护士在为您做治疗时会从不告诉药物名称,培训前32%,培训后下降到2%

(10)亲切称谓患者,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1)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2)懂得安慰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2%

(13)护理水平高,培训前50%,培训后上升到70%

(14)服务举止规范,培训前46%,培训后上升到86%

(15)积极热情,不怕苦怕累,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82%

注释:本文是在“全员代言医院形象”公共关系咨询与培训项目行进中理性思考和成功经验的总结。

第8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专职培训教师 专业化水平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03-01

教师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在职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教师培训课程是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使教师培训课程能够取得实效的关键就在于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教育学院是我国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的高等学校。省市区各级教育学院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地,其教师身份也转变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专职培训教师。在此背景下,如何使学院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加适应培训任务、如何提升专职培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专职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现状

1.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全符合培训需求

由于教育学院的原有属性决定,教育学院教师一开始的教育对象并不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面对教育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并不完全符合现今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这些“被迫”成为专职培训者的教师并不清楚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理论,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也需要为了培训工作而重新进行学习。而这些问题就成为导致教师培训课程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2.把握培训课程内容的能力偏弱

培训课程内容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体内容。以往,培训课程内容多是由培训管理者确定,负责培训的教师被动地接受使用培训教材。其中产生的问题有:(1)培训管理者制定的培训内容不一定适应和满足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2)被动接受培训内容的专职培训教师,不一定能深入理解所使用的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体系;(3)缺乏中小学教学经验的专职培训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教材中的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联系。

3.缺乏主观能动性

专职培训教师在承担培训任务的过程中缺乏自。教师角色“被迫”转变、培训内容“被动”接受,这使一些专职培训教师只是泛泛地完成上级交代的培训任务,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自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动力。更有一部分教师觉得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是“荒废”了自身专业,甚至对承担教师培训工作产生了抵触的心理。

二 提高专职培训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策略探究

1.建立专职培训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

建立专职培训教师培训体系,对专职培训者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专职培训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培训课程应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并规定专职培训教师每年应修的学分。教师培训课程应涵盖教师培训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撰写中小学教师需求报告的调研方法;选择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的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前沿问题研究,以促进专职培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围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各项科研活动,提高培训教师的科研能力。为培训教师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保证培训教师定期到中小学校调研、定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参加培训和学习。鼓励教师接受更高学历的教育,提高专职培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2.建立专职培训教师遴选制度

对专职培训教师队伍进行动态观测,从政策上保障专职培训教师的活力。促进培训教师主动提高专业水平的动力。

为学院所有教师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教师每年参加培训的所修学分,记录教师进行培训的次数和内容。由学院组建的专家组对各位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出台专职培训教师标准。从所有教师中选出能够胜任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者,并将这些培训者按照每年培训工作质量和次数分为初级培训教师、中级培训教师、高级培训教师。对在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以提高每位专职培训教师的危机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3.成立教师培训研究中心

成立教师培训研究中心,吸收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作为研究中心成员。研究中心成员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以往的教师培训经验;研究教师培训的相关理论;研究国内外的培训方法;组织有关教师培训的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与其他省市的专职培训教师和教师培训中心进行交流。

研究中心成员还应承担每年培训专职培训教师的任务,设计规划培训课程,将研究成果及时与专职培训教师共享。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社会阶层;干部培训;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关键和攻坚阶段,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领导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文化水平和能力显得极其重要。

2006年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0年颁布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可见我们的党是十分重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一直致力于气象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干部培训的学风建设,对引导气象部门领导干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干部培训中领导干部学风的表现

(一)进入学员角色较慢

在干部培训中,培训机构非常注重入学教育环节。入学教育做得好,能立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学员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观察,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上课迟到、早退,不按规定请假,上课时接打手机等现象就体现出学员并未把培训当作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甚至,有的学员认为现在的培训就是会议的变形,培训是为了形势需要不得不改变形式的会议。这样想法的学员在培训班里如果占了主流,那么这个培训班的班风和学风扭转起来就十分之不易,培训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二)静不下心学习

干部培训学习有很多种形式,例如听课、研讨、交流、参观等等。在我们日常对培训班的班风观察中,大多数学员在听课这个环节表现良好,尤其是邀请到重要的领导、著名的专家来授课时,学员的出勤率和听课专注程度都非常好。但是成人的社会事务多,听课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加之成人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即使再好的讲座,学员走动的情况还是有的。若是一些不能提起学员兴趣的课程,学员的请假率就很高,同时听课的专注程度也大打折扣。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好多学员自带手提电脑,老师在台上讲,学员在座位上“干私活”。

在研讨、交流环节,有很多学员以各种借口请假。这种情况说明学员认为研讨环节远不如授课环节重要。他们认为某些课程是考核内容,不得不听,但是研讨不是考核环节,并且还要自己发言,许多学员有畏难情绪,所以找借口请假。

参观这个环节对于学员的吸引力很大,很多学员在培训之初就十分感兴趣。原因就是很多学员没有把参观当成学习的一个环节,而是把参观错误地当成游山玩水。在现代培训理念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有逻辑性的,都是培训整体的一部分,都体现了当次培训的教学目的。学员在理解培训目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解,需要培训机构进一步说明。

(三)学习的目的性强

按理说学习目的性强并不是都是坏事,学员在培训初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并建立学习目标是好事,这说明学员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学员主动性发挥的具体体现。但出人意料的是,通常我们在培训中看到一些学员的学习目的性强主要表现在:一入学就打听考核方式,如果是考试方式,学员会千方百计求教师通融,甚至请教师划定考试范围;如果考核方式是交流心得体会,学员作为领导干部,手头都会有和工作体会相关的一些材料,简单加工之后敷衍了事,有的学员干脆直接在培训前带来本单位的工作经验准备随时应付,甚至还有在培训期间请下属的。这些现象都表现出领导干部在学习这件“小事”上的浮躁心理。学员不能在组织安排学习的时间里静下心学习,不能全面完成学习目标,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学习收获甚微。

二、浮躁学风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所致

人民日报曾发文分析目前中国社会“三躁”即急躁、浮躁、暴躁形成的原因。社会学家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结构快速变革,利益结构快速调整。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规范和制度却没有同步完善,很多人觉得没有完全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唯恐“一步落下,十步难追”,这是三躁产生的重要原因。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角色重新洗牌,有些人一时难以找到准确的定位。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加剧了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大多数人面对这种不确定性都深感有压力,面对压力,一部分人不愿意进行自我调节,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竞争,而投机取巧,“走捷径”,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利益。如果整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被这种风气所感染,都认同勤劳致富慢,投机致富快的谬论,那么我们的领导干部也不能免俗。近些年屡屡见诸报端的政绩工程就是领导干部作风浮躁的体现。这样的工作作风放到学习上,浮躁的学风自然形成。

(二)社会结构所致

目前西方社会的结构是金字塔形。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老师认为我国现在的社会是呈倒“丁”字型结构。在这个结构最底层的人是占人口63.2%的农民、垃圾拾荒者和清洁工等,而在这个结构的最上层是占人口0.5%的金融从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医生、教授、律师、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等。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说的社会资本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持久的人际关系网络。位于社会上层的这类人,拥有社会资本较丰厚。社会资本丰厚,关系网中的资源就丰富,这类人群可以比中间阶层和底层人群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在中国的阶层流动中,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有过“知识改变命运”,很多人也确实因为考试升学而改变了在农村务农的命运。在当今社会,阶层流动呈逐步固化的趋势,这一点也是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认可的。在一些人想通过考试升学来改变命运的时候,一些人却用手中的权力和关系网达到个人目的。所以,我们才看到“跑官”、政绩工程等等这些丑陋的官场现状。一些干部关注更多的不是自身素质的提高,而是自己仕途是否顺利,也就造成了一些干部学风的浮躁性。

(三)工作压力大使然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正处于转型期,领导干部在发展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应对经济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矛盾和关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文化观念。在传统“政治精英”文化熏陶下,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承载着许多道义上的责任。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为社会所瞩目,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更加自律,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时只能委曲求全,顾全大局。这种紧张情绪的持久存在就会造成持续的心理压力。二是竞争环境。当前在党政机关聚集了大量精英人才,相互之间比能力、比素质、比实力。在干部的使用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待完善,难以保证优秀的人才一定能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事业、前途的种种忧虑使领导干部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如愿,从而产生沉重的思想包袱。这些思想上的压力也是让干部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的重要原因。日常的工作已经疲于应付,为了能够做到更好甚至要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疲于处理手头的工作。

三、干部培训中如何形成良好的学风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是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继续教育的最高学府,对于干部学风建设一直常抓不懈。

(一)抓好入学教育关

入学教育是干部培训的重要环节。在入学教育阶段,学院会积极采取各种办法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勤奋、务实的优良学风。在入学教育阶段我们制作了培训计划说明——让学员了解培训的目的、目标、课程体系、授课教师、活动安排等等。让学员在培训之初就明确培训的组织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了使培训更加顺利地进行,入学教育阶段还设置了破冰课程,以培训游戏的方式使学员迅速找到群体归属感,打破学员之间的陌生感,十分有利于班级组织的建设。入学教育阶段还设置了“两个带来”的交流,使学员在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中找到熟悉感和归属感。

(二)引导学员进行研讨交流

前文提到很多学员不重视现代培训的研讨交流的课程。其实,在培训结束时所进行座谈会上,学员反映最有收获的课程,往往就是研讨交流课程。干部培训中的学员都是工作经验丰富、独当一面的“精英”,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能给一起参训的学员以启示和启发,很多学员都认为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思想认识,提高自身素质。培训中的研讨交流才是他们找到工作方法的金钥匙。研讨交流对于培训教师来说不能大撒手,要进行引导。近年来,气象干部学院干部培训部的教师通过培训、自学和实践,逐步总结出了适合于气象干部培训的研讨方法,比如“六顶思考帽”法、“鱼骨法”、“头脑风暴法”等等。通过研讨交流方法的引导和控制,学员越发觉得研讨交流是现代培训中不可缺少的课程设置,也逐渐把重心转移到研讨交流上来,干部培训松散的学风得到了改善。

(三)带着问题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