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亲子教育的主体精选(九篇)

亲子教育的主体

第1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广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体系

亲职教育是对父母、准父母或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为改善家长与孩子两代之间的关系、满足子女身心发展需要、协助子女健康成长、正确引导幼儿的心智发展的教育。本研究从教育学、社会学视角出发探究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一方面,通过研究把握我区高师院校亲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现实状况,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其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实际需求。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堂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思想不够明了课程思想对于课程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课程内容的抉择与课程结构的设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领导及教师对亲职教育方面的认识比较简单。大多领导及教师表示这是第一次听说“亲职教育”这个词语,对此几乎不了解。思想不通会约束行动,课程思想不通就会约束课程设置,所以哪来完善的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亲职教育不仅包括教会父母调整和改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还包括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设置准家长课程内容,主要是帮助未婚男女和准家长提前形成家长角色的意识,提前的做好成为合格父母的准备。访谈中有几位老师提到“学校对于亲职教育的课程发展不太明了,所以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亲职教育方面的培养方案,我们也不知到要怎样进行培养关于亲职能力贴近社会需求的学生”、“一般教师也比较少有机会去了解到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没有讨论过关于亲职教育建设的问题。”等观点。这样就看来,广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首先就是要转变亲职教育课程思想。

(二)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单薄课程内容的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亲职教育开展的有效性。调查发现,广西虽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各高等师范院校大多把关注点放在传统教材上,降低了对亲职教育内容的挖掘的可能性等问题。项目研究的这四所广西高等师范院校中,关于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的内容开发也很少,很多课程只重点将理论,却考验其没有实践性,这样的课程内容比较单薄,培养出来的才人不足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结构不均衡本研究团队通过对广西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其亲职教育课程在结构上的不均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亲职教育课程在师范学前专业中的课程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从目前亲职教育课程的衔接来看,每个课程间逻辑性不强,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亲职教育课程的目标来看,大多高等师范院校只注重正常儿童养育课程却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养育课程,所以要提高亲职教育的发展,更要优化亲职教育的课程结构。

(四)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实施不够灵活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便是使亲职教育课程最终能够走向实施。在我区,亲职教育课程高效的实施借助于高等师范院校、社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至诚合作。但是,从各高校的亲职教育课程实施来看,大部分的课程多数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每个学生参加实践教育活动,大概每个学期只有一次时常为一周的“见习活动”,而且这样的见习活动中,只是跟各小学或幼儿园接轨,很少有机会与孩子的家长有接触,所以亲职教育的实践课程几乎无法得到开展。

(五)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保障不够完善根据研究调查发现,广西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不仅仅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其在外部保障层面也同样存在缺陷,举个例子,因为在广西地区还没有很重视亲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它缺乏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合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谈对以上的问题通过多种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得知导致广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上原因。

(一)微观原因第一,受功利主义课程思想的影响。在广西,大部分家长或准父母对与亲职教育课程的了解较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对广西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64.84%的家长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亲职教育的活动;与不同需求对比,他们更愿意做一些能看到实际收益的活动,这种情况,在社会上长期存在着,所以在高等师范院校里的亲职教育也没有得到重视,在课程设置上自然出现不足。第二,对课程内容的挖掘不够充分。现在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是许多高校还是没有能好好的利用网络资源的开发,大多仅听从于高校专家的观点,应结合广西民族多元文化的需求,充分运用一切有利因素;第三,只以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导。亲职教育培养的应该是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但凡哪个课程只注重其理论不权衡实践与理论间的关系的,都不会得到有效的结论。第四,教师团队亲职教育素质不够健壮。本研究团队通过多地访谈分析结果表明,身为学前专业教学主体的教师,在亲职教育方面存在许多的不足,他们对亲职教育课程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的综合能力比较单薄,所以就导致教师在实施亲职教育课程时进入到一种不可调和的误区。

(二)宏观原因第一,教育主管部门不够重视,保障机制尚在发展。广西亲职教育课程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使之达到常态阶段便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力度上的投入与管理上的措施是亲职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第二,产学研合作与协调机制不够。“产学研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与社会型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促进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质量和速率。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流畅程度,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亲职教育课程数量及其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在通过九十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后,由于课程体系学科、专业上具有局限性,因此课程未完善高等师范院校难以与课程体系已完善的院校竞争,课程未完善高等师范院校产学研竞争处于劣势状态。

三、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教育人类学理论主要是指“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它强调“危机”和“遭遇”。首先,亲职教育要加强父母在子女转折期的指导能力。即当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遇到困难时家长能提供子女处理方法以及心理上的疏导,在这当中不仅要帮助孩子渡过成长中的困难,还要教会他们处理事情的思维能力。亲职教育是随着社会生态学、婴幼儿发展心理学等[1]研究的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新型教育事业。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大多数学者对于亲职教育的研究侧重点在于亲职教育的涵义、实施以及改进策略这些方面的研究。本项目研究团队对广西高等师范院线亲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为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亲职教育是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转变或形成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技能[2]。亲职教育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职能,能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本研究分析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因此,本项目研究对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优化自身的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等,都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四、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对策

(一)微观角度第一,要优化课程思想,牢固树立“职业”化导向的终身教育思想;第二,优先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以解决家长的现实困惑为出发点,提高对课程的现实领导力;第三,优化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在理论课程能按时结课的条件下,应让学生多参与与校外亲职教育机构、校--企工程进行理论实践;第四,师资队伍要优化,从高师院校教师的选拔入职时,选择有亲职教育基础的或有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教师;到新教师入职后,要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亲职教育方面的培训。

(二)宏观角度第一,优化教育主管部门保障机制。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学术界一直在致力于推进亲职教育立法,将通过法律途径明确亲职教育职责并规范亲职教育行为[3]。有了法律的保障,亲职教的发展自然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第二,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教育家朱久思先生曾说:“只有通过两大课堂的同时配合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4]。”在报告(2017)中强调:“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一流”及学习型社会建设[5]。”广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及其亲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生的,因此,有必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建立各级各类联合发展的合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对亲职教育发展的引导应该是全方位、开拓性的。社会机构对亲职教育的支持是全力支持,社会的实践与高校理论相结合。

五、结语

亲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广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化亲职教育课程体系,对即将进入教师岗位或家长角色的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地帮助。亲职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不管是处于哪个阶段的父母都需重视亲职教育;教育管理部门应合理促进亲职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也需要改变政策、提供更好的资源,为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更系统地亲职教育课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韩颖.新疆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C].喀什大学,201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李荣志.立法对于推动家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可行性探索—以“亲职教育”的发展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8).

[4]朱久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第2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父性教育;儿童;行为运动培养

1.父性教育

父亲是情感,是认知,是意志,更是责任。人类社会赋予男人更多的意义和作用,这就是父性。所谓父性教育,即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通俗地说,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角色特征的家庭教育活动。从教育方式上来说,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相比,特色不同,效果不同。母性教育较为阴柔、慈祥、亲切、文静,注重感性;父性教育较为阳刚、果断、强健、刚毅,注重理性。如果说,母性教育是一种“根的教育“,目标是达到生命的滋润、丰满,那么,父性教育就是一种“主干”教育,目标是建立人生的“主心骨”,实现向空中的充分伸展。

如今,我们的孩子普遍刚性不够、骨气不足、意志薄弱,许多男孩有“女性化”倾向,女孩则有“软弱化”倾向,这都源于父性教育的缺失或偏颇。我们在充分肯定母性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指出阳刚式的父性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2.父性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男性、女性生理构造的不同,人们总爱偏颇地认为生儿育女是女人的天职,而男人则是外界事物的参与者,被视为养育子女的局外人。

但社会学家发现,许多罪犯都来自父亲缺席的家庭之中,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一截,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能力弱的情感障碍,表现为抑郁、忧虑、孤独、任性、多动、有依赖性等,社交能力受到影响,对婚姻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无法养成健康的性别观和恋爱观,被专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

追溯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史,古人用“天下无如父子亲”来描述父子关系的亲密程度,用“父当以教为事”定义身为人父的责任,用“养不教,父之过”强调父亲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可见,自古以来父性教育就被视为家庭稳定和谐决定因素,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父性教育的现状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压力逐渐增大,家庭分工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父亲为养家糊口,专注于在外打拼,教育子女的重任落在了母亲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

父性教育长时间的淡化,也导致了父亲对于教子观念、保育知识、育儿方法等的缺乏,即便“在其位”,也很难“谋其政”。调查显示多于50%的父亲虽与孩子在一起,但很少教育子女,存在严重的“父亲缺位”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被迫形成的父性教育的缺失,即父性教育物理性缺失,这种情况是指父亲这一人物实体不存在或不在场,它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父母分居、离异、父亲去世等原因而形成的单亲家庭中父性教育的缺失,这其中尤以因为离婚率攀升而导致的父性教育缺失现象最为严重,它已成为众多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之一。另外一种情形出现在留守儿童家庭,越来越多的农村男劳动力在中国城市化的大潮中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缺乏父亲的环境中。相较于完整家庭“存”而“不在”的功能性父性教育缺失,不完整家庭及留守儿童家庭实质上父亲“身”不在场的物理性父性教育缺失的情况还要严重很多。

4.在游戏运动过程中,父亲的陪伴对儿童身心健康塑成方面的影响

父亲带领孩子参与游戏、运动有利于健康体格的塑造不少临床医生观察到,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儿童,在体重、身高、动作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父子接触正常的儿童,并且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较前者为高。这是因为父亲和母亲在与儿童的交往方式上存在差异。母亲会更多地运用语言交谈和身体接触等方式与儿童沟通,而父亲则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给儿童以强烈的身体活动刺激。

20个月的婴儿对父亲发起的社会交往游戏明显地感兴趣,反应积极;30个月的婴儿能兴奋、激动、投入、亲近、合作而有兴致地和父亲一起游戏。父亲区别于母亲的教养方式,让即便是各方面认知发展尚不成熟的婴儿,也自发地选择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亲除了与儿童有着共同的操作和探索类的游戏活动之外,还经常带儿童到户外,到大自然中进行摸爬滚打,这些身体活动对于提高儿童身体发育速度和健康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父亲带领孩子参与游戏、运动有利于良好品格的培养:

孩子天性好动,而男性喜欢运动。在生理结构方面,父亲拥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带领孩子运动,从小帮助孩子树立珍视健康,热爱运动的意识。父亲带着孩子出去跑步、打球,运动场上不仅是挥洒汗水、强健体格的动感地带,也是培养坚持、团结、拼搏、忍耐等许多可贵的运动精神衍生地带。在运动过程中,儿童通过运动调动四肢和各方面感觉,加深对某一精神品格的理解,同时来自全身肌肉的强烈刺激促使大脑兴奋,有利于促进儿童情商发展。

同时,男性喜欢冒险,父亲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予以鼓励。父亲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比母亲更放心让孩子爬出的距离平均比母亲容许的距离多一倍,然后再把他们抱回来。如果男孩从高台阶上往下跳,母亲多半会严厉批评,但是父亲却会在下面随时做好安全救援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了孩子的胆量。

父亲作为儿童重要的游戏伙伴,当父亲参与儿童游戏时,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社会交往范围,丰富儿童的社会活动内容,满足儿童社会交往的各种需要。有利于儿童积累社交经验,感受更多社会信息,掌握更成熟的社交技巧。此外,父亲在与儿童的游戏过程中具有新奇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儿童对父亲产生依恋,以此获得安全感和愉悦感。父亲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大多是以鼓励儿童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性活动为主,这种鼓励性的游戏活动,可以将父亲的男性风格表现出来,促使儿童养成坚强、果断、刚毅的人格品质和富有探索精神的生命激情,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沈玲玲.家庭之父性教育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陈荣芳.父性教育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2011.

[3]常春红.试论父性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关系[J].新课程(小学),2012,11:119-120.

[4]李娟.儿童早期成长中父性教育缺失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05:77-79.

[5]胡海燕.浅谈“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基础教育,2008,08:32-35.

[6]公风华.论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的缺失[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05:65-66.

[7]张洁.父性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84-85.

第3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父亲;子女教育;缺失和重建

一、父亲在子女教育中角色缺失的主要因素

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导致父亲的角色在幼儿教育中的偏离。

我国传统的家庭布局就是男主内、女主外,这种家庭角色观念的影响导致一些父亲忽视了他们对于家庭的关心,自然也就忽略了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挣钱养家,只要维持家庭的生计就行了,但是这种看法是相当片面的。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男性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孩子们在家庭中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落在了母亲们的身上,因此,父亲在子女教育上的缺失也就显而易见了。

2.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地位下降。

在很多家庭中,父亲负责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教育,而母亲则负责对孩子进行表扬,因此,有许多父亲总是板着一副面孔面对孩子,更有甚者会在孩子表现不如意时对他们进行责骂,这种做法是欠妥的,这会打击孩子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逐渐地疏远父亲,造成父子关系的紧张。另外,学校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女性,而男性教师相对于女性教师来说是少数,仿佛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孩子的教育,这就给社会带来了一种无形的暗示,那就是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孩子的教育。

3.家庭角色结构的原因是导致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缺失的主要因素。由于工作负担比较重,有许多家庭中的父亲长时间不在家,当他们回到家时,也都是在忙一些别的事,而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谈论的很少,因此,孩子们最常接触的亲人就是他们的母亲,孩子们对于父亲的认识也不全面,往往要通过母亲而得到对于父亲的全面的认识,其中,有一些妻子对于自己的丈夫有些成见,因此,给孩子们讲述他们的父亲时就会带有感彩,降低了孩子父亲的形象,从而使父亲角色的权威性下降,这种情况反映到孩子们的教育中,就是导致了父亲形象在孩子们教育氛围中的逐渐淡化。

4.年青一代的父亲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实现角色转化。这主要是指现阶段的幼儿父亲主要一部分是80、90后的爸爸,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对于父亲这个角色还未完全接受或适应,将很大一部分属于父亲的责任交付于爷爷奶奶或者直接是孩子妈妈。针对这一问题,很多父亲并没有实现个人的角色转化,虽然已经为人父,但是并没有担当起相应的责任。

二、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而父亲在孩子们的性别认知和成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儿童性别化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男孩子缺少父亲的关爱,那么孩子就会缺少阳刚之气,只有有了父亲的影响,孩子们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大人的穿衣打扮和言谈举止等,从而为孩子们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孩子的成长增强应该具备的品质及其特性。

除此之外,父亲对于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和对于事物的认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家庭中,由于父亲与儿童交往的特点大大不同于母亲与儿童交往的特点,因此,孩子们从父亲那里所学习到的知识与从母亲那里所学习到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通过长时间地与父亲接触,孩子们可以培养起自己的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思考意识,不断保持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有许多科学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们的智力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父亲带大的孩子的智力要比由母亲带大的孩子的智力要高一部分,这并不是要否定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而是强调父亲在孩子们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

三、如何在子女教育中重构父亲的作用

1.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地位和威望。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重构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要树立起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就是转变传统的由母亲全权负责子女教育的思想观念。父亲作为一家之主,首先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父亲不仅仅是要主持家庭大局,维持家庭的生计、养家糊口,更要重视孩子们的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提前做好打算,父亲要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身的优势,配合好母亲,共同引导和关爱孩子们的成长,因为早期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仅仅体现在幼儿阶段,更体现在接下来的青春期发展中和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因此,父亲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多抽出些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们,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2.加倍重视父亲在子女教育中所应当具有的权利。长期以来,大多数家庭中的男人都是负责捍卫家庭的安全,母亲则是教育和抚养儿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父亲当做是主持家庭外部事物的掌权者,而母亲则是家庭内部事物的掌权者,由于孩子的教育是属于家庭内部活动,因此,父亲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远远没有母亲多,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充当着配角,这种思维方式应当做出改变,父亲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从而和母亲一起共同培养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3.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改善父亲的亲和力程度。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家风对于孩子们性格品质的培养和未来的人生之路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必须要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多与孩子交流,提高自己的亲和力,让孩子从心里认可自己,做孩子最真诚的朋友。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要想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父母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互相换位思考,体谅对方,家庭才能变得越来越和睦。

4.培养年轻父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主要是指年青一代的父亲没有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强化80、90后父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认识到自己做父亲的重要性,意识到为人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关键性,从而促进孩子在父爱的教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虽然许多中国家庭中都面临着父亲教育缺失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认清自我并采取相应到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参与度,对父亲形象在子女教育中进行重构,不断提高子女家庭教育的质量,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一、亲子教育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亲子教师需要全面的专业素养

1.亲子教育的活动结构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笔者上述对亲子教育的概念界定,亲子教育活动涉及三方主体:幼儿(在幼儿园普遍的亲子教育实践中,主要针对0~3岁婴儿)、家长(孩子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教师。教师是双重指导者和示范者,一方面直接设计、组织、指导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对家长进行教养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家长同时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双重角色,作为学习者,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接受教师的示范指导,学习教养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者,在活动中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要求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活动;幼儿主要扮演活动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下积极活动,获得身心发展。这一复杂的活动要求亲子教师担负多方面的任务,在活动前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的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则要不断变换角色,特别要注意对幼儿的指导语和对家长的指导语之间的差异,做到适时变换、准确使用。

除了在亲子教育活动中担当指导者外,亲子教师往往还需要扮演咨询者的角色,即对个别家长提出的关于某个孩子的特殊教养问题进行专业性的分析和解答,并提出积极的建议。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幼儿身体健康、饮食搭配、心理发展、体育锻炼等诸多方面。同时,为了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亲子教师还要善于在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分析家长的不同教养方式和特点,发现其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2.亲子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亲子教师的多重角色和复杂的工作任务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储备。亲子教师需要牢固掌握关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卫生保健、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实践中幼儿园亲子教育中涉及的主要是0~3岁婴儿,因此亲子教师需要特别掌握3岁前婴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熟悉每个阶段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并了解每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能力结构。亲子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与幼儿和家长进行沟通,且其所面对的家长文化水平各异、职业种类不同,这要求亲子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同时,由于面对的幼儿和家长各具特殊性,要求亲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在交流和活动中发现家长的教养问题和幼儿的特殊发展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3)技能要求。亲子教师需要具备夸张的情绪表达技能,如此才能吸引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此外由于亲子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设计的亲子活动来实施的,因此活动中涉及的各种艺术技能如唱歌、跳舞、器乐演奏等也是亲子教师需要掌握的。

除此之外,基于一些幼儿园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善于交流的亲子教师更容易赢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因此具备这些个人特质,也有利于成为优秀的亲子教师。

二、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有异,但幼儿教师具有转型优势

1.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的专业素养差异

理论分析和实践反馈的信息都表明,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是不尽一致的。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未必就是一个优秀的亲子教师,反之亦然。我们可以通过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的不同工作要求和工作特点间接反映其专业素养方面的不同要求。首先,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要交流对象是幼儿,亲子教师在工作中的交流对象则同时包含幼儿和家长双方。其次,幼儿教师的工作目的主要是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亲子教师的主要工作目的则是提升家长的教养水平。再次,幼儿教师面对的主要是3~6岁的幼儿,亲子教师面对的主要是0~3岁的婴儿。最后,幼儿教师的每日工作周期往往比较长,通常是半天或一天,其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比较多,更有利于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特点,亲子教师每日工作周期往往比较短,通常是一个亲子活动的时间(半小时左右),其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短,不利于进行充分的观察和了解。

2.幼儿教师转型为亲子教师所具备的优势

虽然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在专业素养要求方面存在差异,但仍有许多共通之处,这使得幼儿教师在转型为亲子教师时具备了更多优势。首先,幼儿教师学过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理论课程,还学过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技能课程,而且通常有教育幼儿的经验,幼儿教师可以把与幼儿打交道的这些经验迁移到婴儿身上。其次,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教师与各种类型家长交流的经验也可以迁移到亲子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的交流方面。再次,幼儿教师在多年工作经历中,往往逐渐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善于表达、情感丰富,这些个人特质都有助于成为优秀的亲子教师。

三、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师资宜以内培为主,走专职化和专业化道路

从以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要实施专门化的亲子教育,在现有幼儿教师中选拔培养亲子教师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道路。事实上,这条道路可能比外聘教师或录用应届毕业生更为经济、有效,且最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四川省直属机关东通顺幼儿园的经验就表明,外聘亲子教育机构教师不太好管理且往往由于教育理念不一致等原因,难以形成本幼儿园的亲子教育特色,而录用应届“亲子教育专业”及“早期教育专业”师范毕业生则感觉到他们明显缺乏实践经验,不容易得到家长的认可,且培养周期较长。在内培亲子教师时,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1.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力争走专职化道路

亲子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与幼儿教师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教师本人要完成专业化的过程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目前的幼儿教师一般工作琐碎而繁忙,如果采取兼职的办法顾及两头,往往难以在亲子教师的专业方面有所突破(至少也需要很长的周期,且使教师非常疲惫)。很多幼儿园的实践经验也表明,让部分幼儿教师兼职从事亲子教师工作,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安排教师专职担任亲子教师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发展表现出重大进步。可以说,专职化是专业化的基础条件。

2.严格选拔,加强培训,突出重点

亲子教师的工作要求与幼儿教师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教师本人有转型的意愿,并同时具备一定的素质基础和人格特质,选拔工作至关重要。可供参考的做法是:首先,教师自愿报名;其次,按照亲子教师专业素养标准进行选拔,主要考虑教师的业务素质、人格特点、理论修养、学习潜力等,最终挑选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担任专职亲子教师。

选的教师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突出重点,特别关注亲子教师与幼儿教师不同的素质要求。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婴儿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培训方式可采取自学和专门培训相结合,可聘请医院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到园培训,但外出交流培训并获得相关资质认证(如蒙氏教师资格证书、育婴师资格证书等)必不可少,其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专业认同感和幸福感,而且对于提升教师素质更具有重要意义。

3.重视实践,充分交流,以研究促发展

优秀的亲子教师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将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特殊情景的实践智慧。教师作为研究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交流信息、解决问题,则是教师积累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可供参考的做法是:第一,鼓励教师对婴儿及其家长进行观察,并鼓励教师之间交流,以此来加强对婴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不同家长教养方式的认识;第二,简化亲子教师书面计划时间,将亲子教师案头工作重点放在对活动后婴儿个案记录和亲子教师教养行为分析上,探索适宜的婴儿教养方式;第三,积极开展行动研究,鼓励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自己的工作。

四、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注意梯队化和多元化

如上所述,幼儿园亲子教育有着多种多样的实施途径,本文着重分析的只是在幼儿园中以亲子班或亲子园为载体的专门化亲子教育的师资问题,这乃是由于幼儿园附设亲子园已是一种普遍行为,因为其较好的社会效应,在部分地区已将此作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种教育发展规划,成都市便是例子。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园服务社区的职能,更好地提升家长的教养素质进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在举办亲子园的同时,仍然应该重视其他多种多样的亲子教育形式,诸如幼儿园开放日、幼教专家进社区、亲子活动日、家长学校、妈妈俱乐部,甚至幼儿园网站和宣传栏以及每一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日常交流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亲子教师,都肩负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养知识和方法,以及现代教育观念的任务。因此,鼓励幼儿园教师不断学习,全面掌握0~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潮、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幼儿园可以构建起一个亲子教师梯队,专业的和专职的亲子教师是这个梯队当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而广大幼儿教师则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和补充力量。

另外,幼儿园亲子教师的多元化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上述主要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对亲子教师进行分析的,实际上无论是狭义的专门化的亲子教育还是广义的多种形式的亲子教育,幼儿园需要的是一个亲子教师团队。在每一位亲子教师达到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无论是从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还是从专业特长、研究倾向等方面,鼓励和引导教师团队的多元化,都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甚至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吸纳一些优秀的幼儿家长作为临时的亲子教师,也将是有益的尝试。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6)

参考文献:

[1][3]胡育.试论亲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J].教育科学,2002(3).

[2]熊鸣婷,卢清.亲子教育精神之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4).

[4]赵晶.开展亲子教育 创建和谐家庭[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5).

第5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 亲子教育 爱的教育 教育方法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无私、无限的爱,其影响和作用不可估量。爱是教育的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家长在亲子教育中如何更好、更有效爱孩子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亲子教育

所谓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根据我国特有的家庭状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及培养婴幼儿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亲子教育中父母成了最重要的执行者。亲子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专业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互动,以促进婴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也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应该说,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对婴幼儿个体发展将会终身受用,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二、亲子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0-3岁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生成长的第一关键时期。有些家长认为这时期婴幼儿主要任务是生长发育,等他们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再进行教育也不迟。

(二)有些家长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和兴趣对孩子进行所谓教育,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有些家长盲目攀比,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对孩子过分严厉,而不注重教育方式。

三、亲子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主要特点

为了保障亲子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应有效果,必须进一步明确亲子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亲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指导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以科学的方法实施早期教育,进而促进婴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为后续的教育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教师、幼儿、家长的互动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内容,体现多主体参与、多向互动、家园一致、课程具有开放性。

四、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步骤

(一)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联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二)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而且会让孩子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三)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四)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但是,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五)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而且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五、在亲子教育父母需遵守的几个原则

(一)亲子教育中父母要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1.父母每天要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多用点耐心、爱心、开心。

3.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多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

4.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5.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6.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7.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怕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8.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二)亲子教育中父母要培养孩子在生活方面的独立能力

1.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3.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4.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交往。

5.给孩子留出真正玩的时间和空间。

6.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些是孩子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7.不给孩子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快乐的人生。

8.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新的坏习惯。

9.生活中的困难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间可以和孩子商量。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晴,一会阴。

(三)亲子教育中父母要和爱孩子一起感受孩子的成长

1.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们能认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2.把孩子当做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3.随时关注孩子的进步,并让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4.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5.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6.在生活中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7.鼓励孩子尽量不要依赖成年人。

第6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一、游戏活动促进亲子沟通

瑶台小学是典型的城中村学校,家长多由农转居民和外来经商人士组成,他们和孩子沟通时,习惯灌输和控制孩子,依然没走出家庭教育误区。为此,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以举办亲子游戏活动为重点。亲子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让家长和孩子都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亲子沟通,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学校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校园文化活动都引入了亲子游戏。例如,每年举办的“亲子趣味运动会”,都让家长与孩子合作参与跳绳挑战赛、踢毽挑战赛、绕障碍挑战赛、板羽球挑战赛、“大象运小象”、合力顶球赛、二人三足赛等比赛。每个班为参赛的家长和孩子准备了毽子、飞碟、飞行棋、魔方、塑料球、运动器材、玩具等丰厚的奖品。家长和孩子、家庭与家庭、家长与家长甚至教师和家长,都纷纷结对同台竞技,比赛激烈,精彩纷呈。游戏活动促进了家校合作和亲子沟通。在趣味游戏中,家长们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二、主持活动促进家长参与

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学校提升家校合作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引领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呢?瑶台小学采用家长参与的方式,让家长成为亲子活动组织的主导者和主力军,与学校一起合作策划并主持亲子活动。例如,在以“学习――成长――快乐”为主题的亲子活动中,三年二班学生和家长在教室围坐成一圈,一位爸爸正在主持成语竞猜活动。只见这位爸爸单脚站立,高昂头颅,双手张开,要女儿猜成语。主持人夸张的动作,引来学生、家长和老师捧腹大笑,也吸引着大家积极参与。其他班级也热闹非凡、节目丰富,有亲子合作的英语朗诵、谜语竞猜、小品表演、数学竞赛……又如,学校定期举办“我会学习,我快乐”主题活动。活动的主持人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各班家长围绕活动主题,讨论制定方案,从活动策划、节目排练到活动开展和主持,全部由家长们分工合作完成。家长们设计了趣味游戏、诗朗诵、知识竞赛、谜语、小品等活动形式,引导孩子和家长都体验到快乐学习、游戏学习的乐趣。

在教师指导下,家长策划、主持亲子活动,家长成为活动的主导,真正融入到了学校教育活动中,更加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有效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互动。

三、展示活动促进共同成长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就必须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是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共同追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瑶台小学定期举办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以创设共同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展示学生、家长和教师成长的成果。大家在这一平台上,互相观摩、学习、分享,实现共同成长。例如,每年12月举办全校书画作品展示活动。活动期间,不管在风雨操场、跑道上还是课室的外墙边,都张贴着学生、教师和家长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对联、警语、古诗、名言等一卷卷毛笔手稿,或雄浑大气,或端庄俊秀,或力透纸背,或流畅飘逸……孩子穿梭着带领家长参观书画作品、参观新年贺卡设计、剪贴画、国画、油画棒绘画、电脑绘画等等。书画作品展示活动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书画展示、诵读表演和家长师生同参与的形式,搭建起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四、节庆活动促进文化滋养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同样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瑶台小学的家长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地域文化差异大、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参与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教育?学校根据家长精神文化需求,每年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日,突出每个节日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组织亲子共同参与的传统节庆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学校每年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精心举办“我们的节日知识竞赛”亲子活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以我国传统的节日知识为主线,设计知识问答、节日猜谜、小游戏、节日各地习俗介绍、家乡节日小食品尝等活动环节。活动当天,家长们像逛街赶集似的来到学校,热情参与传统节日实践活动知识探索活动。家长们有的表演节日猜谜活动,有的制作节日传统小食,有的即席朗诵节日诗句,场面温馨欢快。这类传统节庆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国传统节庆日的浓厚文化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实践活动促进素质提升

学生的素质提升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瑶台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家长和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和家长的综合素质。例如,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和家长到对口帮扶的从化市吕田三小开展家庭结对的探访活动。在吕田三小,两校结对的孩子家长互相采访,畅谈学习、生活、家庭劳动等,他们有问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话。最精彩的是到结对家庭探访,大家就像走亲戚一样,气氛和谐融洽,参观农田劳务,走山路、过田埂,欢声笑语。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家长和孩子尽情地欢笑、奔跑、嬉戏,参加了采蘑菇、拔花生、挖番薯、种菜等各种各样的劳动。与从化吕田三小结对亲子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山区孩子的学习和家庭生活,学会感恩,开拓视野,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两所学校的家长都认为非常有意义。

第7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防止出现 “阴盛阳衰”的现象。

有些父亲把教育的责任推给爱人,让爱人管孩子,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孩子心里感到父亲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父亲征询意见,父亲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孩子,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

我在做家庭教育咨询时发现一种现象,来访者基本都是母亲,应邀给家长做报告时发现台下又是一片女士。这使我想到,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是否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为此我做了个调查,果然,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当我问及一些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时,有的答: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说:脾气不好,没法跟孩子生那个气……看来好像都有理由,其实他们忘记了古训“养不教,父之过”。

作为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师教育为主;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都受到一系列女性教育,哪还会有阳刚之气?能不“阴盛阳衰”吗?

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个男孩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回答声音也像蚊子似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老师调查后发现,原来在家里孩子总是跟着母亲,母亲胆子很小,总怕孩子碰伤,因此对孩子“包着抱着”,孩子也就变得内向、胆小。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建议让父亲多和孩子接触,在家里以父亲的教育为主。于是父亲便常常带着孩子一起爬山、划船,他那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陶冶了孩子的性格。结果,孩子胆子越来越大,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因此,我主张家庭教育中必须强化男性的教育。男女之间的性格有所不同,从总体上来说,母亲比较温柔,父亲则具有阳刚之气。母亲的温柔、细致、耐心、体贴和父亲的豁达胸怀、豪爽性格在教育孩子上必须做到阴阳平衡。要改变男性教育不足,女性教育过剩这种状况,必须加强男性教育。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我们并不否认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对于女性来说略显薄弱,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男性倾向于自立,因此会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亲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有时孩子摔倒,并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而父亲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真勇敢!从而使孩子充满了自信。

男性喜欢冒险,因此父亲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母亲往往会严厉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会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真棒!

男运动,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男性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让孩子劳动不只是扫地、擦桌子,而是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动手能力。

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母亲往往会骂他一顿。而父亲却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会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他把玩具装好。另外,父亲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

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男性不像女性那样爱干净,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持态度。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人如果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会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相对女性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劣性刺激,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的经历,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自己去克服。这样的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

第8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 亲子阅读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推动亲子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成年后保持阅读习惯,成为读书的中坚力量。亲子阅读正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之中,他们快乐地阅读,积极地交流。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以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不管多么忙碌,每周都乐意抽出时间到图书馆参加亲子阅读,这已成为家长和孩子每周末重要的文化生活,成为图书馆特色服务的一张闪亮名片。

一、图书馆亲子阅读的意义

图书馆的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广大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创作、一起娱乐……是一种灵活性、随意性和自主性、创造性较强,由图书馆员、家长、孩子三方构成的阅读互动,渗透了不同角色的学习、实践与创造,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语言发展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引导。

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服务,并不是要替代父母去陪孩子读书,或者是替代孩子去选书,而是引导家长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引导孩子更多地去发现阅读的乐趣。这种引导工作其实就是通过阅读本身,在家长和孩子中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教育。

图书馆的亲子阅读以其特有的服务模式承载了家庭亲子阅读、幼儿园亲子阅读、学校亲子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功能。它的阅读环境的独特性、阅读对象的广泛性、阅读方法的灵活性、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和极高的社会认可程度,为图书馆承载社会教育职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诸多的发展优势。

二、培育儿童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让爱在阅读中传递

图书馆以其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情报功能等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亲子阅读,孩子在无意识的记忆中积累知识,从小和书籍交朋友;家长博览群书、博闻信息、博思善析,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人文品格。

图书馆作为亲子阅读活动的引导者、推行者,有温馨和谐、环境优雅、浓郁的阅读氛围,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阅读的丰富藏书,有专门为低龄儿童设置的亲子阅读天地,有熟悉各年龄段孩子心理需求和成长特点的图书馆专业人材,有符合科学规律的、可操作的、因人制宜的、个性化的活动――亲子阅读服务,能让所有的少年儿童都乐意到图书馆来阅读――悦读――越读,使图书馆成为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开阔视野、激发潜能的成长乐园。

1.阅读环境

图书馆亲子阅读环境是以藏书、读书为主要特征的,是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浓郁的读书氛围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激发孩子们追求知识、接受教育的欲望。亲子阅读天地布置得既童趣、轻松、又不给人以“受教育”“受管束”的感觉,几何图形的书架,色彩丰富的地板,优雅得体、赏心悦目,配以自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对象的玩具和立体图像书,放在孩子们伸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们感觉到在图书馆就好像置身于自家的客厅,孩子到了属于自己的图书馆,自己的阅读天地,也许并非只为阅读,可能是随便浏览,可能是会会小朋友,甚至只是到自家“第二起居室”游戏。但在这里,孩子能感受到一种阅读文化,可以看到与其它孩子不同的阅读乐趣,分享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经验。而现今的家庭,经常愿意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装璜亮丽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房,却没有提供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难以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但在时间的投入却很少,缺少和孩子阅读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时间也就难以实现亲子阅读的价值。

2.阅读资源

图书馆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丰富资源,有全方位收集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各教育阶段、各教育专科门类优秀的教学、教辅资料,集教育、文化、艺术、语言等文献服务以及影音娱乐于一体,为读者提供可阅读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资料、电子资源等文献的一站式服务。有题材丰富、文体多样、内容繁多的谣、童话、故事、音乐、绘画、图画故事、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知识性图书……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主题阅读,让孩子得到的是多元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呈现方式,给孩子感受到的是语言的多元风貌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多样化的内容和题材,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能培养全方位的阅读能力。图书馆除了提供馆藏信息服务外,还开展导读活动,如新书推荐、主题书目导读、岭南大讲坛、绿色网园、动漫地带、亲子天地,家长大课堂、“亲亲小读者”“爱书小馆员”“阅读知识我最捧”等。

3.阅读引导

图书馆有引导孩子“与书对话”的环境。在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中,图书馆员、同龄伙伴以及家长,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引导人,引导孩子选书、看书、读书,引导孩子发问、讨论、思考,通过这些自觉与不自觉的参与过程,让孩子懂得阅读的过程必须“有自己”,只有将书和个人体验相联系,才能产生趣味和意义,才是阅读最终的价值。

亲子阅读活动中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是不能够忽视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不能忽视家长与家长的互动,更不能够忽视孩子之间的互动。同伴关系是亲子阅读活动的重要因素,孩子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亲子阅读的互动有多种和方法以,如“才能展示”“家长公开学习中心”“亲子阅读书会”,等等。例如,“才能展示”活动――要求孩子在亲子阅读活动学习巧用废弃的纸盒、空瓶子物品制作小工艺品等,孩子们在这种集体阅读环境中既提高了环保意识,又与同伴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家长公开学习中心”“亲子阅读书会”“个别交流”等形式,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利用馆藏文献向家长介绍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怎样参与孩子的阅读,使家长懂得阅读不仅要持久地保持阅读的热情,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讲究科学的策略。了解儿童的心理,把握儿童的阅读能力、兴趣倾向,与少儿读者及时进行交流沟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把各种优秀的作品推荐给不同阅读能力的儿童,设计适合不同年龄开展“亲子阅读计划”,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优良风气。

4.阅读分享

亲子阅读是当下时兴的一种父母与孩子间沟通与交流的新方式,在家庭亲子阅读中,家长虽能与孩子一起讲故事,却在念完故事或和孩子一起看完一本书后,就开始问孩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生怕孩子没有听懂看懂;或孩子正读得津津有味时,父母不停地打断他们,给他们做故事讲解员,喋喋不休。不仅让孩子中断阅读,丧失阅读兴趣,更使孩子养成读书有始无终,不动脑筋的不良阅读习惯。更没有了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分享阅读的过程。而图书馆是一个让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进来分享阅读快乐的地方,是一个大家庭。图书馆员在这个大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不是管孩子的大家长,而是知识导航员。她们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了解少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活动是由图书馆馆员、家长和孩子都一起参加的活动,所以,馆员都能和孩子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善于捕捉和发现儿童教育和需求的热点和关注的问题,有较强的策划组织阅读活动的能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孩子既是阅读者也是创作者。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故事会”活动,不只是把书看完或把故事听完,还能从说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玩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组织自己的思维,体验语言的表达形式,累积自我创造的能力。获得的快乐情感体验,感受多元文化熏陶。图书馆亲子阅读活动不仅给家长们提供了交流家教经验平台,还给孩子间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也让他们从小就对阅读有一种亲近感和愉悦感,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三、亲子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在图书馆所实施的阅读方式中,最能体现最佳阅读效果和小读者乐于接受的即是亲子阅读。它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通过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育、阅读记录等模式引入、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活动的设计上,注重突出“童趣”,始终强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特有的文化,追求孩子自身愉快而成功的体验。结合少儿爱动手、爱提问、爱探新奇的心理特征,用最贴近生活的资源与学习形式,启发少儿的探究精神,提高少儿动手实践能力。把快乐教育贯穿到亲子阅读的全过程。

1.人文教育

在亲子阅读的人文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承中华传统美德,悟中华文化精髓为目的,以人文美德活动为载体,启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认识,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用歌谣、游戏、讲故事等寓教于乐的形式,给家长与孩子讲述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习俗礼仪,时代风情,趣闻轶事,诗词佳句,亲情故事……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激发少年儿童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有机会与孩子共同体验传统节日,重温童年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重新检视自己的幸福感,这对他们弥足珍贵。让孩子们听寓言、明道理,愿意主动、快乐、自然地享受节日氛围。避免出现只认“洋节”“洋风俗”而忘了传统节日、传统民俗的现象。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和丰富节日的内涵,汲取着多元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营造个人精神家园之所需;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凭借。教育应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文化,这也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所决定的。

2.情感教育

亲子阅读是一种爱的传递活动,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关爱家人的古诗、历史典故、“敬老”、“孝悌”等故事主题,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既可以从培养孝道行为习惯开始,“导之以行”;也可以从激发儿童的孝德情感入手,“动之以情”;还可以从提高儿童的孝德认识做起,“晓之以理”,三者相互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我爱我家――孝礼故事比赛”、“小巧手表爱心――亲情心意卡”制作、亲子趣味运动会、“我阅读 我快乐”演讲比赛等活动,增进孩子与家人的亲和力和合作能力,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愉快的满足,在意志上得到锻炼,进而完善人格。使阅读和游戏成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

3.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图书馆亲子阅读的基本途径。体验是他们认知的主要来源,让孩子亲自参与体验,他们才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依据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动静结合,以手绘画、智力拼图、走迷宫、手工制作等形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如讲故事活动,通过图书馆馆员的指读、朗读、提问、猜想、续说、续编、讨论,词语对对碰、成语小擂台,以及书中人物扮演等手段,让小读者参与活动。使他们在游戏中学知识,在故事中找书读,在儿歌中练语言,在玩乐中激发阅读兴趣。又如,手工折纸活动和手绘画活动,图书馆员在馆藏中找出有关手工折纸和画画的图书,手把手与孩子们一起创作,通过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

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也是做好“亲子阅读”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员通过现场参观,实物演示等向他们讲解图书馆知识、图书馆运作等,使孩子和家长们轻松地学到了图书馆知识和使用图书馆的本领,使他们慢慢地从过去面对茫茫书海一筹莫展到变为得心应手地寻找自己喜爱的有关图书,从而提高阅读效果与能力,使家长与孩子一起“选书――读书――聊书――再选书――再读书……”这一亲子阅读过程更精彩。

4.阅读记录

建立亲子阅读记录是一种立体的、开放的、全面的检视亲子阅读过程、评价亲子阅读成效的手段,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信息,好词佳句、推荐参考书目、记载着每次亲子阅读的点点滴滴,其中的乐趣、感受与心得,亲子阅读记录卡作为促进亲子阅读相互交流的平台,不仅激发了孩子和家长的阅读兴趣和欲望,还让每位家长和孩子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阅读的情感与态度,形成评价激励机制。同时,馆员对孩子每次来参加的活动都做相应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定期调整活动内容。为图书馆探索亲子阅读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载体,继续开展更多、更扎实有效的亲子阅读辅导,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文化新人提供科学依据。

四、发展与研究目标

让“孩子们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丰富生命,在感动中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这应该就是我们开展亲子阅读的目的。我们将以“创新亲子阅读,引领成长之道”为己任,积极探索创新亲子阅读文化内涵,丰富亲子阅读形式和文化活动的内容,倡导纸质阅读、主题阅读、经典阅读、快乐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文化生活的主要追求,让阅读引领成长,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阅读与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我们今后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深入研究:

1.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阅读活动;

2.建立亲子阅读论坛,举办讲座、演讲、亲子阅读辅导;

3.建立亲子阅读书会,共享图书资源,交流经验和方法;

4.建立亲子阅读博客,利用图书馆网站建立亲子阅读沟通平台;

5.建立亲子阅读书目,让孩子与家长懂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

6.建立亲子阅读团队,专门从事亲子阅读的研究与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玉芳.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和措施.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4).

第9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一、目标任务

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0日,培训子女在18周岁以下处于婴儿期、少儿期、青春期的母亲群体,要求每个学员完成24参训学时,其中12学时集中学习,12学时自主学习。

二、培训内容

(一)通用课程(适用所有年龄阶段孩子母亲的必修课)如下:

1、如何做一位成功的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教子观念,传授科学教子方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帮助孩子成功。

2、家庭教育的误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探索家教成功之路。

3、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教给子女沟通的最有效方法,消除您与孩子的情感隔阂,让您的家庭充满欢乐与笑声,让您的家庭阳光绽放。

4、做孩子廉洁的表率告诉家长如何做廉正的表率,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5、发现孩子潜能,发展孩子智慧。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使母亲善于根据孩子特点发展孩子潜能。

6、现代妈妈的仪表美。学习美容,礼仪知识,提高母亲自我形象设计能力。

7、现代孩子的成才途径。介绍现代人才观,正确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8、妈妈理财经。学习理财知识,培养孩子理财素养。9、家庭教育经验介绍通过成功家长的经验介绍,改进家教方法。

(二)幼儿家庭教育(适用0-6岁孩子的母亲)

必修课包括:1、让孩子与书交朋友,了解早期阅读的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的习惯;孩子上小学了,你准备好了吗;了解小学教育特点,懂得如何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学习儿童保健知识。

选修课包括:1、走进艺术的宫殿从小发展婴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艺术修养;2、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游戏,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学会如何与幼儿做游戏;如何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学习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适用小学生的母亲)

必修课包括:1、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怎样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了解儿童成和发展特点,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选修课包括:1、呵护儿童心灵成长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儿童心理健康;2、儿童一生有用的书推荐儿童一生有用的书,丰富人生。

(四)初中生家庭教育(适用初中生母亲)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了解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关注初中生健康成长;2、如何正确对待考试了解初中学习特点,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选修课有:战胜挫折学习如何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高中生家庭教育(适用高中生母亲)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了解高中学习特点,帮助孩子顺利适应高中生活;2、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高考关科学看待高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考关。

选修课包括: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职业学习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

三、培训方式

根据母亲群体分布、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坚持点面结合,上下结合的原则,采取集中面授、自主学、远程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申报阶段。2009年4月底前,参评点上报申报表(见附件)至县妇联备案。

2.评选及奖项设置。2009年12月,县妇联、县教育局联合成立考评组对申报点进行评审、认定,确定、命名6个优秀培训点(服务站),纳入县妇联、县教育局对下属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加分范围,由县妇联、县教育局授予匾牌,颁发奖金5000元。设立优秀奖、入围奖和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并对所有入围作品颁发荣誉证书。

五、工作要求

一是针对母亲的需求举办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讲座,引起社会各界对母亲素养问题的重视,形成关心母亲、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二是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母亲的教育培训模式。在扩大家长学校的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注重为母亲提供亲子课堂、家庭教育服务超市等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为母亲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组织专家与母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母亲的教子困惑,为母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四是开展母亲素养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向母亲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方法,使母亲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

六、联系方法

联系人:

电话: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