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亲子阅读;指导;实践与研究

开展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园的家教指导功能,引导父母和祖辈的家长进入亲子阅读的角色,使幼儿爱上书,爱上阅读呢?

一、唤醒孩子读书的阅读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研究中指出:“有42%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前开始阅读的。”这个时期的儿童还未走进学校接受系统的阅读训练,他们的阅读主要是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试想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完全与书“绝缘”,一心工作,或者只顾玩乐,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会受到影响自己爱上读书呢?因此,想让孩子喜欢阅读,首先要求父母要对阅读有兴趣,努力营造书香家庭,让家中每个成员都沐浴在读书氛围中。

为了唤起家长自身的阅读意识,幼儿园邀请家长入园。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会前精心布置会场,营造读书氛围。以“与孩子一起读书吧”为主题背景,选取高尔基等人的至理名言采用对联的形式粘贴于会场内,围绕有关阅读调查报告、中外名人成功案例以及读书的重要性、亲子阅读的好处、如何为孩子选择图书、使宝宝爱上阅读的小技巧等展开讲述。

二、指导幼儿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被激发了,但教师还要注重对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幼儿园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每周开展一次亲子阅读指导课堂,把好的阅读方法推荐给家长,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进行亲子阅读。

1.创设温馨的亲子阅读环境。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在家中应给孩子一个舒适自由的、富有童趣的阅读空间,比如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而安静、光线充足的书房。

2.选择合适的亲子阅读材料。幼教专家刘燕芳老师曾对如何进行亲子阅读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孩子,以孩子为本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来选书。比如选择图书时尽量选择印刷清晰优美的,图画色彩显眼、明丽的,人物和动物图像稍大的,且生动形象最好。图画尽量单一单幅,故事不要太长。故事内容要贴近孩子生活,以童话为主,语言口语化且易懂,便于孩子讲述。

其次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进行多种阅读,除了陪同孩子一起看图文艳丽的幼儿读物,也可引导孩子观看一些影像、多媒体等有声读物。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标记与符号、商店名称、路牌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早期阅读中的阅读材料。

3.确立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每天放学后、晚饭前或临睡时,书桌旁、沙发上,和孩子相拥,一同分享嘟嘟熊的可爱、白雪公主的善良、小裁缝的勇敢。同时,每天坚持亲子阅读,养成习惯。

4.运用多样的亲子阅读方法。亲子阅读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要通过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调动孩子主动参与,让孩子在听、读、讲、玩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既享受到亲子阅读带来的无限欢乐,又逐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促进孩子认知的不断提升。如指导孩子有序翻看图书,指导孩子看图联想、学会听读等。

三、分享亲子阅读的经验

每个家长都是一个资源,在亲子阅读中,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阅读故事,亲子阅读经验交流会便能集思广益,达到经验共享。幼儿园通过调查表了解家长在阅读中的经验与困惑,然后上网查资料或请全园的老师出谋划策,解决家长们遇到的难题。

四、困惑与思考

第2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180-02

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个体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正是有了阅读,人类才拥有了揭开社会文明新篇章的能力,而世界教育潮流逐渐向终身学习的趋势发展,人们越发地认识到阅读能力是一个人进行学习、发展的基础能力。随着国外幼儿早期阅读研究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幼教界的专家学者也纷纷热切关注着幼儿的早期阅读,而幼儿早期阅读日益成为幼教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美国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阅读能力的蓬勃发展是在3~8岁这个时期;这一时期是孩子学习基本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家长与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充分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

一、绪论

1.幼儿早期阅读的内涵

幼儿早期阅读是当今国内外密切关注的热点研究之一,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在幼教界开展了早期阅读的研究与教育。当前随着幼儿早期阅读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并对其优劣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将幼儿早期阅读定义为:幼儿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为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录像带、碟片、电视、多媒体、幻灯、符号、标志等),让婴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1]。

由以上的概念可知,幼儿早期阅读是0~6岁的儿童依靠图像文字与色彩,以及成人形象性的讲读来理解书籍意思的阅读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张明红副教授也将早期阅读定义为:早期阅读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2]。

2.家庭阅读环境的内容

家庭阅读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在家庭物理环境环境中,是家庭中是否有适合幼儿身材的专用书架或者书桌。在大多数家庭中是有书桌和书架的,但是多是成人用的,并不适合学前儿童用,太高或者太大,对儿童而言,是不合用的。因此,建议有幼儿的家庭应准备一些适用幼儿的早期阅读用的书房、书橱与书桌。这样,孩子们有固定的阅读环境,就会愿意去读书。在家庭人文环境中,是看看家庭中有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本身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并且不真实阅读,就会对幼儿的阅读活动缺乏热情与耐心,与孩子的共读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有研究表明,像北京这样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能经常与儿童共同读书的家庭比例还不足20%。幼儿最初的阅读兴趣是在与大人一起读书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成人的阅读行为潜移默化地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行为。

二、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1.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最好内在驱动力,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强大动力所在。对于幼儿早期阅读而言,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阅读兴趣与动机。阅读习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而且被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与倾向,一旦形成就会伴随幼儿的终生。我国2012年以来一直主张用素质教育来培养我们的孩子,各位专家学者纷纷认识到儿童如果养成一系列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并且能成为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发展。

在家庭阅读环境下进行幼儿早期阅读,就是家长要利用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努力培养幼儿愿意读书、喜爱读书的阅读兴趣,努力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上,促使孩子喜爱阅读活动、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使他们爱读书、常读书。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护图书书籍,在光线适宜的地方读书,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

2.有助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是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家庭中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就是要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在家庭中接受良好的阅读刺激,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快速发展,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所以,父母在家庭中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提供包含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内容与进行良好的阅读刺激。家长在营造阅读环境的同时,在物质方面要提供幼儿可以使用阅读的图书与材料,并且要努力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另外家长要提高与幼儿共同阅读的频率,自身也要做好榜样作用,喜爱读书,这样孩子就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读书学习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3.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的本质在于使幼儿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与经验

在家庭阅读环境中,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能为幼儿正式进入学校之后的阅读做准备。这些阅读准备表现在:第一,能培养幼儿对书籍与阅读活动的兴趣。幼儿在阅读的时候就能大量的接触各种图书,从中体验阅读的快乐,理解书中的故事,学习神奇奥妙的科学知识,享受五彩的艺术世界,从而产生对阅读的热爱之情。第二,通过这样早期阅读,能为幼儿建立起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理解无论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能表达个人的思想,是人与人交流的交际工具。幼儿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能理解书面上的言语信息,慢慢的学习各种语音知识,同时在自己说话的时候能运用新学习的词汇与句子。第三,让幼儿获得初步的读、写经验与阅读的基本技能。学前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获得阅读经验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他们要培养起基本的阅读技能,获得丰富的读、写经验,这就要求父母要培养孩子的阅读技能,比如如何翻书,按照行进行慢慢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习惯。

三、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1.家长应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观念

幼儿早期阅读与成人读书、看报的阅读是不同的,是家长培养的一种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能为幼儿入学后的正式阅读作准备,能扩大幼儿的视野。家长应该改变对早期阅读的观念,可以树立以下几种新的教育观念。

首先,幼儿早期阅读重在阅读的过程。成人阅读是充斥了很多的目的性,主要是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与材料;但是,幼儿的阅读主要是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或者多媒体视频,趣味的、生动的、色彩鲜艳的动画形象来理解内容,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同时,孩子们在阅读图书的经验中,将图画语言与口头语言对应起来,进而读懂图画书的内容。因此,成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不要过于关注他们学会多少的字词,而是要他们在阅读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

其次,幼儿早期阅读是区别于单纯的识字、认字活动的。幼儿早期阅读并不是单纯的认字活动,通过阅读,幼儿不仅仅能认识文字符号,还能获得相关的识字经验,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到文字是一种语言符号,具有发音与意义,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事实上,幼儿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周围环境中文字的存在,比如周围商店的名字、广告牌子,并且他们通过“涂鸦”,使用这样特殊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思想与想法。所以,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是一种听说读写的启蒙活动。

2.家长要重视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按照早期阅读的理念与要求,亲子共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与指导。亲子阅读,是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是一种情绪上的享受,也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很好的方法。

亲子阅读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父母与孩子共同读书,不仅能拉近亲子关系,还能拉近幼儿与书籍的距离。家长若能坚持在闲暇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并鼓励孩子读完书后提问题,日积月累地坚持下去,幼儿就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将读书当做生活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同时,亲子阅读,能使幼儿在温馨快乐的气氛下从父母那里获得最基本的阅读技巧与技能,比如学会翻书,了解书本的基本结构,懂得要从上到下的阅读,这样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行为。

3.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家长要致力于为孩子创设好的阅读环境,应从创设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家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就是要给幼儿提供一定的阅读空间,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等等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快速发展。父母应该利用家庭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书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书籍的影响。所以,家长应为幼儿准备一个固定、通风良好而且光线充足的阅读学习环境,一张适合幼儿而且专用的书架与课桌,还有一定数量而且内容丰富的书籍。另外,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多多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比如家长带孩子到户外,可以指导他们学习各种店铺的招牌与广告语,认识文明礼貌用语和交通标志,这样做可以不断地扩大幼儿的阅读范围,而且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另外,我们要为幼儿准备适合幼儿发展的书籍与图画。幼儿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图案清晰、色彩鲜艳以及情节故事性的绘本读物非常喜爱,所以我们大人可以选择图画较多但有少数汉字的书籍给他们,甚至可以带领稍大些的孩子到书店,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

在创设心理环境方面,温馨的家庭氛围与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动力。在幼儿阅读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要与他们交流,对其进行耐心的鼓励,及时对孩子的进步进行表扬,这样会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产生美好的阅读愿望。同时,家长也可以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一个教育课堂,多多让幼儿阅读这样的“无字书”。同时,父母可以经常带他们外出参观旅游,去各种类型的公园与博物馆,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欣赏各种自然的风光景色、丰富其生活经验,又可以体会体验书中所描写的情节内容,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这就是做到古人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家长也可以经常带幼儿去书店或者图书馆,这样温馨安静的读书环境下,能促使幼儿产生对书籍的热爱之情与对知识的渴望。

参考文献:

第3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一、 对话,激发学生在感知中进入情感参与

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知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学生面对文本(即阅读材料),必须完成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必须是学生情感参与的过程,如果阅读教学中只有认知,没有情感,就如同油绿的树叶榨干了水分,绚丽的鲜花抽调了色彩。因此,阅读教学要用响亮的朗读来刺激学生的语言直觉,以对话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阅读材料之后的对话,教师关注的不应仅仅是读准哪个字音,理解哪个词语,而更重要的是关注:读了这篇文章,学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学生因何而激动、悲戚、忧伤和喜悦。要让学生在对话中充分地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对人物情感的感受,对作者思想的体会,使学生进入乐作者之乐,悲人物之悲的阅读心境,并以积极的情感参与阅读的全过程。

如学习《我的战友》,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之后,师生围绕“读了课文,想到了什么”这一话题进行对话,学生可能想到了被“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的危险处境,可能想到了“像千斤巨石,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惊人毅力,可能想到了“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忍不住不看”的复杂心情等等。学生能够想到,就一定会围绕他们所“想到的”,以丰富的情感去阅读文章,去寻找自己独特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在“对话”中与大家一起交流。这种建立在学生大胆揣摩文本语言和积极的情感参与的对话,把学生带进了阅读的空天阔海,使学生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 对话,促使学生在感受中进行情感体验

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伴有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师因势利导,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殿堂去感受,或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或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种“揣摩”、“体会”、“领悟”都应引导学生去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情感上的沟通,而不是简单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费尔巴哈说过:“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为感情只能为感情所理解”。如果没有学生阅读文本后的独特感受,没有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情感体验,那么,即使学生有发展,可能发展的只是学生的语言,淡化的就是学生的精神培养,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就谈不上二者的统一,学生的语言与精神就难以在语文教学之中实现“同构共生”。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要引导学生在弄清地震中父亲与儿子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基础上,师生围绕“父亲和儿子为什么这样想”的话题进行对话,学生联系自身的某些经历,进行换位体验,便能较好地揣摩父亲与儿子的内心活动,去领悟“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感受他们之间的无限亲情。

三、对话,帮助学生在感悟中实现情感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过程,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会有所感悟。所谓感悟,即受到感动而醒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抓住能触动学生内心、引起学生情感共振的话题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去悟语言之妙,悟亲情之深,悟友情之真,悟自然之美,悟生命之贵等,使学生在“恍然大悟”中,情感得到升华,胸怀得到荡涤。

第4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亲子阅读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幼儿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亲子阅读无疑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良好途径。所谓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但又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贪玩,看书时不专心、没耐心,自己又不会陪孩子阅读。那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该怎么做?教师又该如何提供指导?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一、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喜欢阅读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因此,提供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对幼儿形成持久的阅读行为与习惯有重要作用。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与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与阅读积极互动,从而喜欢阅读。

1.物质环境的创设为幼儿阅读提供保障

环境对幼儿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受环境的影响越大。因此,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童趣的“小书房”,放置孩子喜欢的书籍、图片等,使他们能够自由选择,随手阅读。我们开展了“我的小书房”家庭摄影比赛活动,以此提高家长对物质环境提供的重视。

2.心理环境的营造让幼儿阅读轻松愉快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即父母要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喜欢阅读。其次,家长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比如当孩子发现某一细节时,可与其进行探讨,并表扬孩子的细心观察,这样孩子以后就会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画面了。

二、注重阅读材料的提供,让幼儿主动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教育专家保冬妮说:“阅读是人生中一件无比奇妙和令人享受的事情,而图画书是带领孩子进入阅读的最有效的通道。”家长一定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书籍,才能引发幼儿主动阅读的行为。

1.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图书

在小班时,可以选择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明的图书,同时要装订牢固,纸质较厚韧,便于孩子翻阅。到中班,可选择情节稍曲折、内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恶分明的图书。到大班,图书的故事情节相对长一些、复杂一些,但画面仍应清晰鲜明。此外,可选择一些知识类的故事书,以拓展知识面,利于孩子语言表达、思维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根据孩子发展现状选择图书

如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可选择绘本《汤姆上幼儿园》;孩子不讲礼貌,可选择绘本《好孩子,讲礼貌》;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可选择故事《小猫钓鱼》。在这些图书的感染下,孩子会自觉改正不足,起到阅读能力和行为教育的双重作用。

3.根据孩子兴趣爱好选择图书

孩子若对阅读缺乏兴趣,则我们可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选择图书,如有的喜欢动画片,有的喜欢动物,有的喜欢迷宫……家长在选择图书时更多地要考虑孩子的想法,给他们一定的自。因为只有孩子对图书感兴趣,才会主动阅读。

三、重视幼儿阅读的指导,让幼儿学会阅读

家长作为孩子阅读过程中的陪伴者,肩负指导的重任。如何指导幼儿阅读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听读启蒙法

父母的朗读能帮助幼儿形成与阅读有关的概念。读故事给孩子听,使孩子懂得书中的语言和我们日常对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家长抑扬顿挫地朗读,有助于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2.讲述提问法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可模仿动物的声音,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利用孩子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心适时提问,激发对故事的思考。亲子分享阅读时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接受他们的想象,当孩子阅读有困难时,采用成人讲述,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的方法引导孩子阅读理解。

3.角色扮演法

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复述故事或角色表演,提高孩子的语言和动作的表达能力,以此进一步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4.游戏法

父母在指导中可让孩子猜书名、情节、角色语言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推理能力,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还可采用各种游戏,如掷骰子、拼图等,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亲子阅读的乐趣。

四、提高家园合作的成效,让家长善于指导

良好的家园合作能使教育同步开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家园互动。为提高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大对幼儿阅读培养的宣传力度

每位家长观念不同,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也大有差别,改变一些家长不正确的观念和教育方式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家校通、班级主页、电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

2.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经验,我们要对好经验进行分享,如组织家长在开放日活动交流经验,在QQ群、班级网页上传家长们的经验心得。我们凝聚大家的“小智慧”,丰富家长培养幼儿阅读的经验,使家长更善于指导。

3.组织家长推荐好书

第5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阅读活动;家庭;资源

《辞海》中资源的定义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资源具有价值性、可转移性、可利用性等特点。而幼儿园的阅读资源不仅包括幼儿图书、绘本、幼儿自制图书,包括各种阅读区域的材料,阅读活动设计、玩教具与课件,还包括幼儿家庭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好这些资源材料,能够补充、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并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关于教育资源的利用,我们可以以身边最简单的为例,比如分享阅读课程,它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有配套的教材、指导用书、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系统程式。而家庭资源,是一个比较分散,相对抽象的资源,既包括家庭中物的资源,也包括家庭中人力的资源,我们应该考虑把它最大化地利用起来,让孩子最大化地受益。

一、家庭阅读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家庭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丰富的资源库,无论是家长的人力资源还是物质资源,都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环境,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家庭都为幼儿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家庭教育投入,从各类图书、玩具,到各种新奇的文具、工具,但是在家庭中,这些资源的开发不够充分与全面,利用率很低,而且比较零散。而家长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实施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因从事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生活工作经历、职业特点、专业背景,其从事的工作和职业同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存在着各种交叉与关联,而幼儿园也需要这样的一些专业人士进入幼儿园,辅助与指导幼儿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

二、家庭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家庭图书的共享。

每个家庭都会购置一定的图书,既包括成人的也包括幼儿的。但有的家庭图书往往购买了却没有认真阅读,或者阅读一遍后就束之高阁,不但增加家庭支出,而且放置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天下之大,要买尽所有的书也是不可能的。怎样让家庭中现有的图书发挥最大价值,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加支出却能饱览群书呢?家庭图书的共享使这些成为可能。在课题实践中,我们通过推出“萤火虫读书卡”、“阅读银行”和“图书漂流”活动让更多的幼儿和家长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来,大家共建图书馆的模式不仅扩大了幼儿的读书视野,体验了一种图书馆式的图书共享活动,这种借阅的经历,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更教会孩子自主管理图书,自主借阅,自由分享,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幼儿中形成。

“萤火虫读书卡”活动通过发起活动倡议和规则,建立“萤火虫书目”,将幼儿带来的图书进行登记编号,幼儿利用读书卡每周五进行借阅登记,将已读完的图书带回归还,再借阅新书,一个流动式“图书馆”建立起来,幼儿轮流做“图书管理员”实现自主管理,整个活动实施让图书共享流动、运转起来。通过读书卡,老师可以对整个阅读情况一目了然,很方便地了解幼儿阅读状况和对图书的喜好,便于调整阅读书目。在实践中我们更加坚信:只有让阅读融入幼儿的生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教育功能。只有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分享成为一种乐趣,才能够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无限魅力。

2、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

亲子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家庭亲子阅读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家长缺乏正确的亲子阅读互动,亲子阅读有量无质,亲子阅读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如何合理指导亲子阅读,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呢?

(1)利用家长开放活动指导亲子阅读。

家长开放活动中,很少有家长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园看老师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阅读与游戏。针对家庭中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我曾设计了一节教育活动——《花门帘》,是在省编教材基础上改编出来的一节阅读活动,我把家长开放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如何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联想等等。家长开放活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家长来园看看孩子是如何上课以及孩子的表现上。活动中大量的提问,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提问的问题也大多具有发散性特点,整节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扩展。家庭中的阅读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亲子互动,很多家长总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与孩子一起阅读,每天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直到把孩子哄睡。这样的阅读重在量而缺少质,因此阅读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2)利用“故事爸爸”、“故事妈妈”活动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陈鹤琴先生说过:“故事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的确,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故事对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亲子阅读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自阅读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多次请家长来园给孩子讲故事,家长通过提前报名进行准备,自由选择书目和道具,来园做“故事妈妈”,体验幼儿园阅读活动。来园做“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的家长不同,阅读的效果也不同,有的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比较平静,有的则抑扬顿挫,有的巧妙运用语气语调,有的则包含情感,因而幼儿听的效果也完全不同。有的家长反映:为什么我讲故事孩子不爱听?是我选的故事不好吗?家长也关注到:在幼儿园老师讲故事特别吸引孩子。而为什么孩子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呢?通过多次的阅读开放活动,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需要技巧。要引导孩子用耳朵来“阅读”,语言要抑扬顿挫,不照搬书中文字,可以增添一些象声词、形容词等,有感情的朗读可以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孩子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适时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节奏。“六一”童话节系列活动中,有的班级请家长来园给幼儿“演童话”,家长们的精彩表演又一次吸引了幼儿,而更多的家长在“演童话”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阅读对幼儿的教育意义。通过“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的深入开展,家长与幼儿在家庭中的亲子阅读质量也随之提高。

(3)亲子自制图书,拓宽阅读渠道。

早期阅读读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内容的过程,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陶行知说过: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活的人,活的动物,活的世界……从天到地,从春到冬,从进餐到入睡,从洗手入厕图示、安全警示图示到区域活动规则图示,凡是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幼儿阅读的活的书。就此而言,阅读就不应仅仅局限在购买的“书”。除却成品图书与绘本、在阅读活动中,幼儿自制图书也是很有价值的阅读资源。幼儿自制图书不仅能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幼儿自制的图书,可以体现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无论是对教学工作或是对幼儿本身,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自制图书,是培养幼儿爱书、爱看书、爱护书的一种好方法。自制图书,可以是孩子的作品,也可以是孩子收集的作品;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亲子合作的,也可以是幼儿自制的;可以是图画非文字的,也可以是全图画的,还可以是孩子口述,家长帮助记录的。从材料来说,可以是纸质的、布制的,或者其他材质;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电子的;从方法来说,可折可剪、可贴可画;从内容来说,可以是自编、续编故事,也可以是教育活动主题汇编;可以是儿歌童谣,也可以是新闻趣事;可以是常识认知书,也可以是绘本仿制。在幼儿园自制图书活动中,我们常常邀请家长一起来园,通过共同阅读经典绘本,分享阅读体会,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自制亲子图书,在自制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共同准备自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共同商定制作内容与形式,通过共同动手,一起合作完成自制图书。自制完成后,全班幼儿一起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成就感。并通过组织“自制图书博览会”将亲子自制图书进行全园阅读分享。

(4)评选“书香家庭”、“阅读之星”推广亲子阅读。

第6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作文;对策;真实;准确;感染力

好的作文同好的文学作品一样,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感。掌握优秀作品的写作特点并应用到写作当中,就能写出好的作文。分析并理解现代作家典范作品的主要特点,也就获得了写好文章的秘诀。

一、好作文的特点

1.真实。作者先有了真实的经历、体验、思想与情感,而后用文字表达这种真实,进而使读者感受到这种真情实意。这是一个“创造―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融合的过程。作者因情感的充裕而溢出文字,读者因读到充满感情的文字而生感。因此,感情的“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准确。表达“准确”的前提是语料积累的充足和语言运用的敏感。读到好文章,能够体会到好文章用词用句的妙处,从他人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中找到可以模仿的技巧。

3.富有感染力。好的文章在文字中渗透了深层的内涵,能使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二、学生作文的难点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调查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容“空”,不真实。主要表现为内容乏味、琐碎、不深刻,属于“硬着头皮完成作业”,因此无中生有(捏造故事)或有中生无(硬性抒情),文字堆砌,毫无生机。

2.表达“生”,不准确。作文内容不真实,表达也就不自然,加上阅读不足,缺少体会、感悟,因此作文言辞散乱,难以连贯。

3.叙述“平”,缺乏感染力。行文单调,给人以呆板的印象,根本原因还在于“空”“平”,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探究解决的对策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笔者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1.在材料中找到“我”。写文章的准备阶段要做到:“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要解决内容不真实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从收集、解读和体悟材料入手,联系生活的经验来“寻求材料中的自己”。如命题作文《我的母亲》,“外在”的信息包括:中年、相貌、体态、性格、主要的生活(家里的劳动,如上灶烧菜、与人的交往、帮助相邻做事)。“内涵”的信息包括:童心、爱心、孝心。感情主题:母亲爱我,我爱母亲。写作这篇作文,教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在平实的写作中升华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学会捕捉和记录每一个爱的细节。如我们希望孩子最应去“读”的是母亲的眼神(慈爱、严肃)――送迎我上学和归家,关照我起居饮食,探问我的学业成绩,对我勉励、教训或责备……最应从中读到的是母亲的希望。母亲的希望是“我”能够懂得求学立身。

2.用好词句表达“我”。学生作文要做到表达准确,需要细心地进行词句训练。主要做法包括:(1)词语训练。提高作文表达的准确性不仅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细心地体验,还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单位,需要进行词汇积累。一个简要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教材归类,引导学生区分记忆。无论是描写山水的“湖光山影”、描写花草的“郁郁葱葱”、描写天气的“风和日丽”还是描写外貌的“神采奕奕”,都可以通过复习给予综合记忆。(2)句子训练。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文是好文章中的典范,在课文教学中要注意提炼其中可以作为仿写材料的内容,来训练学生在写出通顺完整的句子基础上,仿写和提升句子的表现力。此处要表达“我”,要抓住讲授的时机,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共处的事例,根据学生的反应――微小的动作、感恩的话语等,抓住情感的峰值,写下母亲的身影,如关爱的眼神、无奈的叹息……感受爱护,感受幸福,感受母亲为了孩子而弯曲的身形。由此,孩子们会写下母亲爱的付出,写下“我”对母亲的那一点浅浅的阅读。

3.读后感中升华“我”。读了好的作品,要学习写读后感。读自己的作品,更要学会“写作”读后感。这个“写作”是指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并写到作文中去。写读后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它以读懂原文为基础,寻求一个“感”字。因此,读懂原文,需要把握对原文深刻的感受,找到好角度,提炼“深刻”的信息。主要方法包括:(1)紧扣构思,展开联想。选择典型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使道理的说明扎实、深刻。(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由原文寻找触发点,避免流水账或“检讨病”。(3)夹叙夹议,结合自然。防止复述,善于引证,能使所“感”有所依据。(4)注意文采,形象生动。欣赏诗文、典故、名言,体味其语言的简洁明晰,学会形象生动地用词,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如,在《我的母亲》这一命题作文中,结合自我实际,写出面对母亲的白发时的伤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无限恩情。至此,学生写下的是对恩情的回味,对以往的浅浅的阅读的新的深思。

参考文献:

第7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一、 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 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我校学生有人手一册配合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的《亲近母语》,书中精选、精编了题材、体裁多样的文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好处。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亲近母语》(适合五年级读)中有一组题为“知己”的文章,共三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国度向我们描述了邂逅知音的快乐与幸福。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第8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一、营造小环境大阅读的氛围

1.班级阅读吧。在每个班级内创设一个固定的角落,如“宝贝书屋”“温馨阅吧”等,为孩子开辟一个温馨、丰富的阅读小天地。再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教育主题投放各种阅读材料,也可鼓励幼儿自带图书进行分享。保证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以及区角游戏时间里都可以进行自主阅读。

2.阅读墙。开辟班级阅读墙,或有根据主题教育需要师生、家长共同搜集的阅读材料,或有开展阅读活动后留下的作品,或有自制图书,或有“家事”“班事”“新闻”等板块内容。

3.阅读专用室。模拟家庭书房,可以让幼儿在这里轻松、自由地阅读,或端坐书桌,或席地而坐,或背靠沙发。阅读专用室的图书应顾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可以放置幼儿喜爱的科普类图书、经典童话故事、动物图片、视听工具等。

4.阅读走廊。在幼儿园的走廊、转角等公共场所也处处充满着阅读的内容,有自制的图书内容,有图文结合的优美散文、有名画的解读等。让幼儿在有意无意间,受到阅读熏陶,激发阅读兴趣。

二、选择小故事大道理的阅读内容

1.选择由孩子们自己投票评选出来的童书

“2005年中国童书排行榜”就是由孩子自己投票评选出来的。适合集体教学活动的、幼儿能够理解的书就预设在课程中,然后利用午睡前十分钟,让老师朗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放在图书角,让孩子自己阅读,同时也要把好的书籍介绍给家长,鼓励亲子阅读。

2.经历时间考验的经典读本。这些经典儿童作品一直是首选,例如《小兔乖乖》《拔萝卜》《小红帽》等。

3.富含生活化的阅读内容。依据“生活即课堂”的教育理念,带着“阅读的眼睛”去发现、拓展阅读内容。如“阅读小背包”的活动,“大话亲情”的照片阅读交流活动等。

4.幼儿的创作作品。幼儿自制绘本,容易被幼儿接受和读懂,孩子在阅读自制绘本时会特别开心,因为自制绘本能点燃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三、运用小方法大收获的指导策略

在指导幼儿进行阅读时,往往会由于一个小小的指导策略,就能启迪幼儿的智慧之花。

1.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指导

(1)用猜测法去阅读。通过教师引导,去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启发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读,用自己的经验去讲,凭自己的直觉去猜测。

(2)用提问法去阅读。这是最常见的集体阅读指导方法。

(3)用朗读法去阅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阅读内容的重要手段。

2.在阅读再现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用口述日记方式再现。幼儿口述,教师或家长记录的日记活动。

(2)用美术方式再现。启发幼儿用美术的形式将阅读的内容表现出来。

(3)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启发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情、声音等来演绎阅读的内容,让静止的读本变成深情并茂的话剧。

四、提高小家庭大支持的阅读认识

通过开展“跳蚤图书市场”“图书交流”等活动将阅读延伸到家庭中,同时建议家长要做到:

1.家庭中的所有读写材料可供孩子自由选取使用

孩子除自己有各种各样的图书可读外,还可以接触家长的图书、杂志、报纸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一些文字材料,家里的笔、纸等。

2.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

在家庭中孩子进行阅读,家长不能太多干涉,要远离嘈杂地方。可以为孩子设立一个小小的读书角,也可以将孩子的读物和成人的书籍放在一起,营造出整个家庭阅读的氛围。亲子阅读时,可以在家里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孩子“静心”阅读。

3.给孩子选择足够的图书

家长应该为孩子和自己选一些杂志、报纸,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关注最新的图书,及时增添好书。

4.经常带领孩子参与有意义的读写活动

商品商标、商品包装上的文字说明、报纸上的有趣文字等,家长都可以读给孩子听;除此之外,家长应经常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参加一些对身心有益的读写活动。

5.做孩子阅读的支持者、鼓励者。

第9篇:亲子共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研究发现: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采取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善于倾听、开展新颖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家园合作等途径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有效教育策略。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是指导和评价幼儿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早期阅读 创新 思维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1.时展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也强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当今社会,人类已走进了21世纪,这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知识信息时代。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正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课程改革的呼唤。

当前,围绕《纲要》精神,广大幼教工作者正在大力着手教改工作。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幼教改革强调活动中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给予幼儿自由探索、尽兴表达的机会;倡导以幼儿为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强调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行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学习;重视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儿健康成长……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应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3.我园早期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园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注重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即以背诵诗歌、复述故事为主,忽视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因此,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课题,对于探索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1.早期阅读:一般是指0~6岁学前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识于一体的综合过程。本课题的“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中,按照《纲要》精神,引导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呈现多元的文学作品,提供有趣、感性的学习素材,开展情境表演故事、自编自画故事书、接龙游戏、听录音讲述等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培养早期阅读能力。

2.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新颖而有效的方案的思维过程。爱因斯坦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课题的“创新思维”是指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根据《纲要》的要求,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主动思考能力、想象力等方面。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论认为,认知发展系源于幼儿对环境的探究,经由个体与环境互动后扩展其认知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幼儿受个人兴趣爱好、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自身原有经验、思维方式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以幼儿为主体,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富有探索互动的情境,适时给予支持、鼓励,容易被幼儿所接受,激发创新灵感,发展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创新素质的形成。

2.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后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的智能应更加统观,涵盖的面应更为多元。他将人类的智能归为八项,即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其中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给幼儿教育者的启示是:教育旨在提供幼儿多元及整合的学习机会与刺激,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幼儿的多种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真正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探索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特点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内容。

2.大大提高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全面落实幼儿素质教育。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更新教育理念。

4.形成我园的办园特色,提高我园的办园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建构具有本园特色的早期阅读课程体系。着重进行早期阅读内容的选择、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2.早期阅读活动中如何有效提高幼儿创新思维。积极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倡导师幼互动;一日活动中渗透早期阅读活动;推行家园共育,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

3.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搭建教学观摩平台;开展教学比武;组织参观、培训学习;开展园本教研。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强化理论学习。

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教师以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学习《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学研究》等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早期阅读活动方面的论文近100多篇,推荐教育理论专著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给教师的建议》《环境启蒙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创新教育》《创新学习与教学设计》、《教育新理念》《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学习策略研究》《幼儿园语言教育》《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等10余部。要求每位教师精读2-5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1万字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在每周教研活动中开展十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并且每学期末,在全园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阅读环境。

(1)营造自由、宽松、平等的精神环境,尽量为幼儿提供实间、机会,让他们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内容、地点,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激发幼儿阅读后的想象与创新意识。

(2)各班级布置图文并茂的阅读区,如“小小阅读区”“快乐书吧”等,把图书放置在安全、宁静、明亮的地方,并张贴许多幼儿喜爱的照片、图画等,让幼儿感受文字、画面等阅读材料无所不在,并不由自主地去看看、想想、说说,并且适时更换环境内容,更多地吸引幼儿去观察与思考。

(3)设置多元化的阅读后表达区。在表达区里提供丰富的材料,如表演道具、图片、绘画纸、笔等,当幼儿读到兴奋处可以选择道具与同伴再现故事情节或创造性表现故事情节,也可以拿起笔、纸绘画阅读后的联想,充分发挥幼儿创造力、想象力。

3.专家引领,参观培训。

近日,幼教专家谈亦文副教授来邵阳做专题讲座;以及市教科所综合科主任赵健军先后2次来园,对课题研究进行现场指导点拨;我们特邀南京凤凰康轩教学研究部的曹焱娟讲师在我园做了专题讲座――“做探索观念的幼儿教师育主动学习的幼儿”;

为使培训学习活动收到实效,外出学习的教师都会将学习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执教优秀案例让大家观摩学习,力求达到拓展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效果。

4.搭建教学观摩平台。

我园还组织了全园青年教师语言教育教学比武,有15位教师参加,全体教师观摩了比武活动;在资江学校观摩了南京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观摩了周丽亚老师执教的阅读活动《家》;陆续开展了阅读活动的观摩;并就科学领域的教育教学组织了园内观摩。同时,以播放DVD光盘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让大家观摩学习,收到良好效果。

5.推行园本教研。

“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而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通过园本教研来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中之中。

我园以轮流主持、互动研讨、专题辨析等多种形式,通过互动游戏(集体体验)明确研讨主题,集体研讨,围绕课例展开对话,归纳总结,理论提升等几个研讨环节,让教师与理论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后开展了《如何营造支持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早期阅读环境》《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听说游戏的组织方法与策略》《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家园共育》等内容丰富的园本教研活动。

我园开展园本教研的宗旨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力求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人人参与、主动讨论,发扬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态度,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教研的讨论和互动中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6.一日活动之中渗透早期阅读。

(1)有计划地开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阅读经验活动,(大小图书阅读活动、听赏、排图活动、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等),帮助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得阅读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一日生活中,坚持每天20分钟晨读,采取“欣赏――跟读――朗读――评价”的模式,在幼儿朗读时,教师时常让幼儿比一比,看谁读得对,读得有感情,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幼儿的鉴赏朗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在集体面前敢想、敢说、会说、愿说。

(3)在自由活动中,鼓励幼儿在图书角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图书,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方式(独立阅读,结伴阅读等)。

(4)在语言区角放置画笔,引导幼儿在仿编诗歌、续编故事的基础上,用图画的形式表现,逐步引导幼儿由欣赏――跟读――仿编到创新的过程,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充分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也逐步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5)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根据所见所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成长故事讲述、旅游趣闻讲述、漫画讲述等),通过感受与体验,积累阅读经验。

7.倡导家园共育。

在家园联系栏中设“早期阅读”专栏,在这个栏目里张贴大量有关早期阅读的文章,宣传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介绍家庭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并交流部分家长的亲子阅读经验,推荐一些适宜家长和幼儿阅读的书籍。如《让孩子爱上读书的N个理由》《说来听听》《朗读手册》等家庭早期阅读指导书籍,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观念、方法,给家长切实有效的指导;教师把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及亲子活动建议写在周计划上,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反馈上来,共同帮助幼儿提高阅读能力;在家长会上通过亲子趣味游戏、阅读活动展示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班级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情况,引导家长有目的地观看阅读活动,捕捉发现自己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将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意识、方法转化给家长,使之体会到幼儿的生活中处处有创新思维培养的契机,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认真学习国内外早期阅读方面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方法等,积累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

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观察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机智等,积累研究的具体素材,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3.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分析积累的资料,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研究报告。

四、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实践研究,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对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方法与途径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

(一)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和幼儿认知水平的早期阅读创新思维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题组在确定目标前,首先,对我园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状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要求,确定了我园培养在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研究目标,并围绕目标展开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A.教学模式

1.采取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1)支持式互动――激活感知,积累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唤起丰富的想象在幼儿创新思维活动中至关重要。幼儿的想象力越丰富,对阅读的理解就越有创见,而想象是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幼儿对阅读内容、知识背景越熟悉,与他的生活经历越密切,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理解内涵就越深,想象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我们尝试在早期阅读活动帮助幼儿建构阅读经验。在建构过程中,幼儿随着认知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发展,对阅读的内容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与连结。进而建立自己的知识层次。如:在开展阅读活动“亲亲晚安”前,教师与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谈话,激活了幼儿的感知。当孩子对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时,教师出示图书,孩子的想象思维与创新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孩子们理解体验作品并迁移作品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体验创编出了优美的儿歌诗句:“爷爷,亲亲晚安;奶奶,亲亲晚安;星光从窗户外溜进来,痒痒的,像爷爷的头发;星光从窗户外溜进来,暖暖的,像奶奶的怀抱,星星也想跟宝宝亲亲晚安”。(附原诗歌:爸爸,亲亲晚安;妈妈,亲亲晚安;月光从窗户外溜进来,痒痒的,像爸爸的胡子;月光从窗户外溜进来,暖暖的,像妈妈的嘴唇;月亮也想跟宝宝亲亲晚安。)

通过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为幼儿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2)诱导式互动――分析点拔,循序渐进。

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阅读时目光常常被图书中生动形象或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注意出现跳跃性的特点,思维过程呈现一种无序状态,影响阅读的理解。为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经常性提醒幼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顺序地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让幼儿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和判断。再如受经验、思维的局限,幼儿准确识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对于一页单幅图重在引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进行细心观察;而一页多幅图,重在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激发幼儿的想象,丰富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并用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3)合作式互动――拓展空间,自由创造。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利用阅读材料创设有关的环境,设计有关的题材,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积极参与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帮助幼儿创造性地开展制作阅读小书或绘制自编儿歌图画书活动。通过“编编、画画、记记”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表达对阅读作品的心得与感受。阅读自己制作的图书,幼儿备感亲切,既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体验到创造性活动的快乐。

表演、迁移作品,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因此,幼儿在阅读之后,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看看、说说、演演”的方式,展开想象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思维通道,如:在阅读活动《给大象穿裤子》中,为了更好得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先让幼儿看图书,在理解图书的基础上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表演完以后再进行讨论:“小动物们给大象穿了什么样的裤子?如果你给大象穿裤子,你想给它穿什么裤子?为什么呢?”孩子们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纷纷阐述自己的原因,在孩子们看看、讲讲、演演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又激起幼儿创新的积极性,让幼儿时时都有成功的喜悦。

2.注重教师的倾听、幼儿的提问,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发展。

教师的倾听具有亲和力,可以增强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还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适时进行肯定(“你讲得真好听”)、赞赏(“你真会动脑筋,讲的和别人不一样”)、激励(“你进步真快,编的儿歌越来越好听,继续努力吧”)、鼓励(“想一想,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奖励(五角星、苹果娃娃等小贴画),这样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幼儿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在阅读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多想、多思、多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例如在《糖果雨》阅读活动中,教师问:“你们还有哪里听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吗?”幼儿提出:“天上为什么会下糖果雨呢?糖果雨以后还会再下吗……”在《给大怪龙洗澡》阅读活动中,幼儿提出“大怪龙那么可怕,灰灰鼠和黑黑鼠不怕吗?大怪龙为什么要和它们交朋友”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可见,早期阅读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培养、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

B.有效的教学方法

1.绘画创编法。

通过绘画、纸工、泥工等美术手段,让幼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后让幼儿自由结伴互相交流。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大胆出笔,你一言,我一语,积极性高,想象丰富,能创编出许多成人意想不到的有趣情节。如诗歌教学《味道》,让幼儿根据“××酸酸的,××也酸酸的”的句式创编出不同的诗句,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出了“草莓酸酸的,挨骂后泪水也酸酸的;西瓜甜甜的,爸爸的拥抱也甜甜的。”

2.续编故事法。

根据原有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把故事继续编下去,为主人公创造出新的生活情景、不同的结局。如讲述活动《战胜大老虎》中,教师提问:如果大老虎下次再来,你们认为小动物会怎样对付大老虎,结果又会怎样呢?如此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增强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表演法。

让幼儿用肢体动作和分角色表演把阅读的内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能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演能力。如讲述活动《战胜大老虎》中幼儿用石头砸老虎、用树枝抽老虎的动作,表现了小动物勇敢的品质。

4.游戏多变法。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一些好玩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主地获得知识,加深理解。将一个游戏灵活多变地开展,幼儿在变化式的游戏中会产生出不同的想法。当然,游戏的设计应合理有效,结合阅读内容开展。如阅读活动《许愿小仙女》,教师开始设计了“我是小仙女”的游戏,每个幼儿手持魔法棒自由选择教室里的某一物品或某一个人,帮助其实现愿望,这个愿望由幼儿自己设想。接着,教师让游戏变成 “我的愿望”,幼儿变换角色进行游戏,各自对小仙女说出自己的愿望。孩子们在变化着的游戏中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感受,他们说出来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二)给孩子们提供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特点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内容

对幼儿来说,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是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根据了幼儿年龄特点、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更注重内容的多元化,除了书本阅读,还有丰富多彩的音像材料、多媒体读物。同时提供题材文体多样化:如有关儿童生活、科学知识、环境问题以及亲情、友谊、历险等多方面的内容;儿歌、童谣、故事、传记、散文、知识性图书都成为孩子们的阅读内容。通过多元化的、符合幼儿特点的阅读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幼儿阅读兴趣及创新思维。

(三)通过研究活动,全面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素质教育

1.幼儿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教师组织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体现的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教育理念,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充满快乐,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力、创造力,更加培养了幼儿健康开朗的个性。

研究组成员通过孩子活动前后的对比观察、分析,教师与家长一致反映,自从开展活动之后,幼儿的个性变得开朗活泼了,愿意与成人、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主动、自信、没有胆怯、与教师的关系特别亲密,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喜欢并善于观察、探究,愿意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幼儿全面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2.我园制作出了一本幼儿创编的儿歌集。

经过研究活动,我们收集了大批幼儿自创诗歌、散文,幼儿的作品凝聚了孩子的智慧与创新,也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与汗水,这本手册内容生动形象,充满着童趣、充满着爱,是孩子创新的结晶,它让教师与孩子共同体验了创编的快乐。

(四)促进了我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讨,我园教师特别是研究组成员自觉学习幼儿教育科学理论,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集中研讨一些教育现象和问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表现为:

1.教师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幼儿为本,研究幼儿、尊重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活动的设计、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能考虑幼儿的需要和认知水平,特别注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角色。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注重幼儿想象力,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觉撰写教育反思、活动实录,积极参加学习研究教育理论,教师的写作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近年,我园都写出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研究论文,一改研究前教师一提起论文就头痛的局面,提炼出了“优化环境、尊重兴趣、贴近生活、积极互动、创新整合”的早期阅读教学原则。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一)出台了一批优秀早期阅读及其他学科的优秀案例、撰写出了一批优秀论文

1.优秀案例。

卿茜老师组织的早期阅读活动《难驯服的马》在2009年省婴、幼、特教优秀语言教育活动比赛中荣获省一等奖;彭小婧、李莉老师组织的科学活动《统计各种水果》、《认识风》在2010年省婴、幼特教优秀科学教育比赛中分别获省二、三等奖。

下列语言活动获市级奖励,并在全市观摩交流: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在哪里》、大班早期阅读活动――《月亮像什么》、大班语言活动――故事《快乐的口袋》、大班故事活动――《蜗牛城的故事》、中班语言活动――《快睡吧,小田鼠》、小班语言活动――《小手小手拍一拍》、中班阅读活动――《数一数》、大班阅读活动――诗歌《快乐》、大班阅读活动――《数花灯》、大班阅读活动――《鳄鱼怕怕 牙齿怕怕》、早期阅读活动――《小螃蟹找工作》、中班语言活动――散文《家》。

2.优秀论文。

教师论文《让幼儿音乐教育“情趣”化》《规范语言 重在创设环境 乐在交流之中》获省一等奖,《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谈网络与幼儿教育》获省二等奖,《浅谈蒙氏阅读的好处》获省三等奖,《让爱在音乐活动中悄然升华》《让美术成为孩子的乐趣》《艺术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点滴思考》《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浅谈幼儿园如何创设有效的早期阅读环境》获市一等奖,《如何让孩子畅所欲言》《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我对教研工作的新思考与新实践》荣获市二等奖,《融入爱心点滴谈》《幼儿挑食的成因与矫正》《浅谈孩子在快乐中学数学》获市三等奖。

(二)“书香”充满了园所,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鼓励幼儿阅读,也提倡教师阅读,结合教师现状,实行了三个通过:通过为教师订阅报刊、书籍创造阅读条件;通过“读书品文”“好书推荐”等促使教师去看书;通过阅读心得交流、教学反思撰写、活动组织、案例式研讨让教师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逐渐在园内形成一种“书香”氛围。同时,“书香”也浓厚了我园的教研氛围,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培训、园本教研和交流活动,并在学习――实践――研讨――再学习――再实践――再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形成了我园的办园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早期阅读已成为我园办园特色,受到了上级部门及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每期的早期阅读活动汇报中,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十分开心。在每次的家长问卷调查中全园家长的满意率达到了97%以上,早期阅读在我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会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要求入园的孩子络绎不绝。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课题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思考。

1.在课题探索中,我们的教师一方面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设计活动,另一方面又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幼儿的创造“火花”,从而产生“中国式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创造而创造,为结果而创造。

2.在创新过程中,当幼儿的一些思考与成人经验相违背时,(即幼儿的思维和想法不符常规),教师有时会被幼儿的这些“奇思妙想”弄得束手无策,还缺乏一些机智的、灵活的应对能力,老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3.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如何使家长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中去,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上和幼儿园形成合力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在早期阅读中,教师没有有效地开展游戏阅读活动,制约了早期阅读中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