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燃气爆炸处置方案精选(九篇)

燃气爆炸处置方案

第1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产企业;加热炉;危险性

中图分类号:TG155 文献标识码:A

1 生产企业常用加热炉的构造

加热炉所使用的燃料较为低端的是采用固体燃料,较大型的生产企业主要采用的是液体和气体燃料,有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如果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经燃烧器喷嘴进入辐射室燃烧,其燃烧速度快,燃烧完全,热效率高,加热均匀,炉管不易结焦与破裂。这种炉子燃烧时无火焰,称为无焰燃烧炉,是一种较高端的加热炉。

2 加热炉火灾危险性的分析

2.1 炉管破裂发生火灾

加热炉炉管损坏,管内物料漏入炉膛发生火灾。炉管破裂的原因有:管壁烧穿,管材腐蚀和磨损,炉管压力高于规定压力等。管式加热炉的回弯头也是容易发生泄漏,管子和弯头连接不严密,回弯头受到损坏,塞在回弯头壳体的塞子贴得不严密,塞子脱落等。

2.2 加热炉燃料管线法兰、阀门泄漏引起火灾

燃料管线由于法兰接头、开关、阀门出现故障或管道受损,造成加热介质流淌出来,燃料管线泄漏出的气体或蒸气会被燃烧器的火焰引燃而着火。

2.3 加热炉炉膛发生爆炸

燃气、燃油的加热设备,其炉膛空间可能发生爆炸。发生爆炸有两种情况:一是发生在点火开工阶段,点火时违反操作规程,可燃物料漏进炉膛,也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二是燃烧器或喷嘴的火焰由于中断供料等原因突然熄灭,熄火后,进入炉膛的燃料蒸发,其蒸气和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4 加热炉烟道发生爆炸

当空气不足,不能保证燃料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加热炉的烟道内可能发生爆炸。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含有的可燃气,特别是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能发生燃烧爆炸。

2.5 加热炉管线结焦引发爆炸

加热炉操作温度较高,有的物料黏度较大,如果物料在炉管中流量较低,停留时间过长,炉管壁温过高,极易在炉管内结焦。结焦一方面使炉管导热不良,引起局部过热,管壁温度升高,严重时导致炉管烧穿,介质大量泄漏,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2.6 违章操作能引发事故发生

加热炉是采用明火对炉管内的原料进行加热,炉管内充满高温、高压物料,要求工艺系统必须稳定操作。如果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导致炉膛和炉管温度过高,加热炉出口温度过高,炉膛产生负压等,都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2.7 加热炉是可燃性混合物的引火源

加热炉是可燃物的引火源。它临近的工艺设备发生了事故,产生的蒸气或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燃烧混合物与炉子的高温部件接触,即可发生燃烧或爆炸,火焰会很快沿着可燃性混合物向事故发生地蔓延。可燃性混合物还可能被吸入炉膛,在炉膛内着火,并向事故发生地传播。

3 加热炉的防火防爆预防措施

3.1 选择安全合理的位置进行布局

加热炉宜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并且位于可燃气体、液化气、易燃液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加热炉和相邻设备(装置)之间要有安全的防火间距。加热设备的房间应单独设置,其建筑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房间的门应为防火门,如确定生产需要设在厂房内,房间门应直通室外,并且应用防火墙与车间隔开。

3.2 严格控制合适的工艺参数

加热炉只靠一般的测量仪表、手动调节或单回路自动调节不能满足安全的要求,宜采用计算机来控制测量生产过程的参数,并按照预先给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实现过程的闭环控制。计算机控制室对加热炉的反应温度、物料稀释比、运转周期等进行控制。发现异常现象将停止供料。

3.3 确保加热炉无泄漏点

加热炉的设计要合理,选材制造要严格,工艺要严谨,使用中要定期检测设备壁厚和耐压强度,并在设备和管道上加装压力计、安全阀和放空管,确保加热设备完好不漏。采取防腐措施,清除加热设备中的腐蚀性杂质,向物料中加进腐蚀抑制剂,清除加热物料中的硬性杂质。管式加热炉的回弯头塞子应按孔洞磨合好,炉管有过热、变形、鼓胀等管段时要及时更换。对炉管进行水压实验,发现有缺陷和故障及时修理。在离加热炉10m处的燃料管上安装附加闸阀,以便快速地断料停炉。

3.4 加热炉产生高温的部位采取隔离措施

加热炉和高温物料管道应与可燃物隔离,加热炉的外部高温部件应用隔热材料保护,防止可燃物构件与之接触而发生受热自燃。应经常清除高温表面上的污垢和物料,防止因高温引起分解自燃。炉外设置水蒸气幕,发生事故时以便把炉子和相邻设备隔离开来。

3.5 及时清理加热炉炉管避免结焦

调节燃烧器火嘴的火焰,尽量避免火焰直接接触炉管,或采用火焰辐射加热方式,甚至改用热烟气加热方式,以减弱炉管局部受热过度产生结焦。管道、燃烧器和辐射要合理布置,以保证整个炉管长均衡受热。向炉管内注入抑制结焦的添加剂以增大管内物料流速。但这种添加剂加入量过多,会腐蚀炉管,需适量定期清理。炉管结焦时一般出现如下情况:炉管进料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压力增大,压差增大。从观察孔可看到辐射室炉管管壁上某些地方因过热出现光亮点。投料量不变及管出口温度不变但燃料耗量增加,管壁及炉膛温度升高。上述现象分别或同时出现时,表明炉管内有结焦,必须及时清焦。

3.6 防止混合气体进入炉膛引起爆炸

对燃油、燃气加热炉,在炉子点火前,应检查供油供气阀门的关闭状态,用蒸气吹扫炉膛,排除其中可能积存的爆炸混合气体,以免点火时发生爆炸。在炉膛内应设置自动安全点火控制装置。燃料气应不带水,出去燃料中的机械杂质,定期清洗喷嘴,燃料供应要可靠,防止操作中中断熄火,熄火时要利用燃料线的自动切断系统。

3.7 防止烟道爆炸

燃料燃烧时,要保持最佳的空气供给系数,以保证正确的燃烧过程。采用气体分析仪进行监测,当炉膛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而没有一氧化碳和氢气时为最佳状态。注意砖砌墙的完整严密性,及时检修,不允许空气被吸进烟道。

3.8 设置安全装置和灭火设施

对于有增压危险的加热设备,要设置温度、压力、液位等报警和安全泄放装置。容量较大的加热设备应备有事故排放罐,设备发生沸溢和漏料的紧急状态下,应将设备内物料及时排入事故排放罐,防止事故扩大。在燃气的加热设备进气管道上应安装阻火器,以防回火。加热设备附近应备有蒸汽灭火管线及灭火器材。

3.9 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加热炉属于火灾危险性大的消防重点部位,加热炉生产应有完善的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地演练,保证在发生超温、超压、溢料、喷料、火灾、爆炸等异常情况或事故时能准确、迅速地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事故初始阶段得到控制和解决,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更大损失。

第2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化学危险品 泄漏 火灾 处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072-02

化学危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品及放射性物品。化学危险品在生产、使用、储运过程中极易发生泄漏、爆炸或燃烧,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社会影响以及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怎样处置化学危险品的泄漏及火灾成为当今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结合化学危险品的特点,对化学危险品的泄漏及火灾的处置对策进行了介绍,为今后扑救同类火灾提供参考。

1 化学危险品泄露及火灾的特点

化学危险品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其泄漏及火灾特点也各不相同,但从整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爆炸危险性大。大多数化学危险品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它们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燃,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2)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如,氮气、氨气等属剧毒,泄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3)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大多数化学危险品都储存在特制的容器中,一旦泄漏,能迅速流淌和扩散。如,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转为气态,体积能扩大250~300倍,迅速扩散到周围。

(4)容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化学危险品泄漏向外扩散,扩散面积越大,形成火灾的面积也越大。

(5)容易复燃、复爆或发生连锁性爆炸燃烧。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常因指挥失误,灭火措施不当,而造成复燃、复爆,有的容易发生连锁爆炸,使火场形式多变,呈复杂态势。

2 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处置的对策措施

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处置难度大,它要求参与处置的所有力量都必须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只有形成合力,统一指挥,方能实施有效的抢险救援,减少事故带来的危害。

同时,处置化学危险品火灾自身防护要求高。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害,当处置人员涉及危险区域时,除必须佩戴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外,特定场合还应穿上气密性防毒衣或防化服,做到身体无部位。而现有的防护装具大部分不耐强酸,应格外小心谨慎。

2.1 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

泄漏扩散的范围,是由泄漏的空洞大小、时间长短等因素决定的。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要有效控制住泄漏,避免爆炸燃烧等后果的发生,在泄漏处置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先监控,后处置的原则。当接到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的险情报告后,消防部队应快速调集力量,实施内监控,防止险情扩大。实施险情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危险区域,这项工作通常由交通部门负责。二是设立警戒线。要根据泄漏现场情况,设置警戒范围,上风方向小些、下风方向大些,必要时设立二道警戒线,划分范围尽可能大些,一般情况下,上风方向不小于50 m,侧风方向不小于100 m,警戒线内杜绝一切火源,并通知供电部门切断区域性电源。三是及时组织疏散人员,凡险情区域内无关人员一律撤到安全区域。

(2)坚持上风方向原则。就是在泄漏事故处置中,要坚持人员从上风方向进入;选择上风方向和水源;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设置阵地。

(3)坚持冷却稀释与工艺配合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采取工艺配合是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一些化工生产单位的泄漏事故,工艺配合处置尤为重要。如,某化肥厂,一个液氯罐阀门处带压泄漏,情况万分危机,消防队到场后,首先出水枪进行稀释,同时找来工程技术人员,在水枪强大水喷雾的保护下,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关阀等技术手段,堵住泄漏,避免了更大事态的发生。

(4)坚持以快制快的原则。力争将泄漏事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因为化学危险品一旦泄漏扩散可能随时发生爆炸和燃烧。因此,要想牢牢掌握现场的主动权,将泄漏处置在初始阶段,就必须以快制快。一是接警要快,它要求电话员必须熟悉业务,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受理火警。二是出动行驶要快,要以最快的动作,最佳行驶路线,在安全的条件下,快速奔卦灾害现场。三是灾情侦察和情况判断要快,以便部署力量和采取措施。四是战斗部署要快,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泄漏或将泄漏物转移。

(5)坚持利用现有装备,有限参与的原则。由于化学危险品大多具有毒害性,有的可能发生爆炸燃烧。因此,在处置这类泄漏事故时,要求处置的人员必须在做好人身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排除。

2.2 化W危险品泄漏火灾的扑救对策

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的扑救不同于泄漏事故的处置,它即要处置泄漏,又要灭火。由于火场情况复杂,必须根据火场上的客观情况,大胆而又谨慎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1)抓住战机,以快制快。在扑救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中,应紧紧抓住火灾的初期阶段或火灾暂时较弱时机,一要快速侦察火情,快速准确做出判断,有无可能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和火势扩大的情况;二要快速部署力量和果断采取处置措施。

(2)全面冷却,防止爆炸。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往往有各种爆炸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冷却保护。

(3)工艺配合,关阀断源。就是控制,断绝气源,使燃烧中止。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是由于容器破裂处或管道阀门泄漏扩散所致。因此,在实践中,通过技术人员或操作工人迅速关闭阀门断绝泄漏源头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性措施。

(4)充分发挥现代装备威力,正确使用各种灭火剂。在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中,充分运用现代装备,合理使用灭火剂,是控制险情,及时扑灭火灾的又一重要措施。

3 危险品泄漏火灾处置应注意的问题

(1)进入现场一线处置人员,一定要少而精,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没有经过实际训练人员,要严格控制进入危险区作业。

(2)进行泄漏处置时,一定要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指导下,不能盲目蛮干。

(3)对于易燃易爆泄漏火灾场所的处置,除切断区域性供水,切断明火源外,还要防各类火星,对进入危险区域排除的人员,在做好人身防护的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携带腰带、使用通讯器材,并淋湿着装,检查鞋底是否有铁钉等,确保万无一失。

(4)进入危险区域的人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掩护。

(5)泄漏堵住后,对现场要继续进行冷却稀释,对滞留低洼处的化学危险品要进行彻底的驱散,防止复燃复爆。

(6)处置中指挥员要及时地掌握险情信息,视情况做出正确的战斗或撤退决策。

(7)加强灭火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强化官兵对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对策灭灾的教育训练,提高处置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常兴,张发.危化品火灾的预防与处置[J].现代职业安全,2015(11):26-29.

第3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蒸气云爆炸(VCE);冲击波超压;个人风险;安全距离

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

天然气储罐具有较大危险性,介质易燃易爆且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一旦泄漏,气体与空气高度紊流易形成爆炸性蒸气云,若遇火源则发生蒸气云爆炸,蒸气云爆炸事故频率高,若发生在城市或人口聚集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对蒸气云爆炸事故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距离并进行安全规划是减轻事故危害的基本途径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设施所造成的个人风险已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定量计算方法。潘科以英国HSE的人员伤亡评估probit标准来计算个人风险值,对液化石油气VCE事故定量分析。李清水应用基于个人风险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在定量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某拟建LNG储备库周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规划与调整。林铭玉结合某城市某区燃气管网布置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人风险定量分析,确定了天然气储配站的安全距离。武雪芳分析归纳了国外有关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标准,提出每年10-6的死亡风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个人风险水平等观点。

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风险的计算方法进行整合,确定天然气储罐蒸气云爆炸事故个人风险计算模型,并结合案例进行个人风险分析,找出不同人口密度场所与天然气储罐的安全距离,为安全规划及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天然气储罐蒸气云爆炸事故个人风险计算模型

1.1蒸气云爆炸(VCE)超压计算模型

蒸气云爆炸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云状混合物在开阔地上空遇到点火源引发的爆炸。蒸气云爆炸能产生多种破坏效应,如冲击波超压、热辐射、碎片作用等,但最危险、破坏力最强的是冲击波的破坏效应。

TNT当量法广泛用于简单蒸气云爆炸模拟。由于对TNT炸药的爆炸威力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已能有效地预测其爆炸场和对物体的破坏作用;设想把蒸气云爆炸的破坏作用转化成TNT爆炸的破坏作用,由此评价相关爆炸的一系列结果,如所测点的超压。TNT当量的转化公式为

WTNT=μHcWf/HTNT (1)

式中:

WTNT-爆炸的TNT当量质量(kg);

μ-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取4%;

Hc-燃料热值(kJ/kg);

Wf-气云中燃料的总量(kg);

WTNT-TNT的爆热,4520kJ/kg。

若VCE为地面或近地面爆炸,则爆炸总能量为实际能量的1.8倍,在蒸气云爆轰时,其冲击波参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2)

式中:

P0-环境大气压,1.01×105Pa;

PS-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Pa);

R-目标到蒸气云中心的距离(m)。

1.2人体脆弱模型

人体脆弱模型用于评价人类对于有毒物质、热辐射、超压的剂量-反应关系。脆弱性影响因素与概率单位的关系见表1。

采用人体脆弱性模型计算脆弱性影响因素的概率单位值。冲击波超压的概率变量公式为:

Y=5.13+1.37lnPS (3)

式中:

PS-静态超压的峰值(bar);

Y-致死概率单位值。

人体脆弱性的伤害或死亡概率V与概率单位Y之间有如下正态分布关系:

(4)

1.3个人风险计算式

个人风险定义为:在某一特定位置长期生活的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人员遭受特定危害的频率,等于特定事故发生概率和后果的乘积。事故后果仅考虑对人员的影响,只考虑死亡情况,不考虑人员受伤情况、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情况。

通常情况下,个人风险的计算如下:

IR=Pf・Pd/f (5)

式中:

Pf是事故发生的概率;

Pd/f是个人由于事故的发生而死亡的概率。

计算天然气储罐事故发生概率时,通常需要以往事故发生次数的统计值。但只有当研究区域较大时(省级以上区域)才较容易获得事故发生次数统计值,而当研究区域较小时(县、区及其以下区域)其值常常严重不足。因此,本文假设天然气储罐发生蒸气云爆炸事故的频率为10-5次/年。

由式(1)~(5)分析建立天然气储罐蒸气云爆炸事故个人风险模型如下:

2 天然气储罐蒸气云爆炸事故个人风险分析

2.1个人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地安全规划、安全距离确定方法进行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提出了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基准,见表2。

2.2案例分析

某天然气储备站新建1台100m3卧式液化天然气储罐,取充装系数为0.9,LNG的密度为450kg/m3,储存压力0.6MPa。储配站周边环境情况见表3。

为建立模型及计算简便起见,假设外界环境为静风;将储罐看做一个质点,在储罐处发生地面或近地面蒸气云爆炸。经计算TNT当量为:

WTNT=0.04×100×0.9×450×55600/4520=20000kg。

根据所建立天然气储罐蒸气云爆炸事故个人风险模型――式(6),得到距储罐不同位置处的个人风险值,见表4。

表4中的数据按照间距为10m的方式记录了距离储罐不同位置处的个人风险值。距离储罐越远,个人风险值越小。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参见表3、表4可知:

(1)若防护目标为低密度人员场所则其距储罐的安全距离为20m。本案例天然气储备站周边所涉及场所为低密度人员场所,其间距大于安全距离。

(2)若防护目标为居住类高密度场所或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其安全距离为90m。本天然气储备站周边不存在此类场所。

(3)若防护目标为高敏感场所、重要目标或特殊高密度场所,其安全距离约为175m。本天然气储备站周边不存在此类场所。

3 结论

(1)根据本文整合所得个人风险模型,低密度人员场所的安全距离为20m。本案例中,天然气储配站北面的零星民舍属低密度人员场所,距离此处30m,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2)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和社会可接受风险基准(征求意见稿)》所规定的个人风险可接受水平,结合实际案例,得到了该天然气储配站周边不同人口密度场所的安全距离,为其安全规划提供了依据。

(3)本文未考虑风速、大气稳定度等对事故后果的影响,储罐选址时,应适当增加下风向的安全距离或增设安全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潘科,刘媛,许开立.基于probit模型的超压引发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09):51-56.

[2]李清水,刘茂,等.基于个人风险的土地利用规划在LNG储备库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09):79-82.

第4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燃气锅炉;防爆设计;电气设计

0.引言

随着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大气质量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的了解越来越清晰,目前许多城市使用的锅炉大部分都由原来的燃煤锅炉转变为燃气锅炉,燃气锅炉对于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燃气锅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锅炉爆炸,对于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隐患,因此,燃气锅炉的防爆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燃气锅炉房的电气设计必须把防爆安全作为设计方案的首要因素来慎重考虑。因此,有必要考虑和研究各种影响安全的因素,充分考虑建设、生产和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降低由于电气原因发生爆炸危险的概率。

1.造成爆炸的三个基本因素

1.1 释放源

可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物质所在的位置或地点称之为释放源。密闭容器和通道本身不视为释放源,当事故情况或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易爆可燃物质外泄时,则被看作释放源。释放源应按照易燃物的释放频率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连续级、第一级、第二级。对于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最重要的是努力保证不发生外泄。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这种外泄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的存在,如自动仪表和阀门等等可能由于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产生泄露。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电气设备在这种环境中长期正常工作的设备防爆问题。

1.2 点燃源

明火、火花、化学反应热和热物体表面等都可以起到点燃作用,成为点燃源。而电气设备,如开关、刀闸、磁力启动器等分合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以及电气设备表面的热积累都有可能成为点燃源。在电气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要防止因电气设备导致点燃的问题。

1.3 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当混合物浓度超过爆炸极限的上限或低于爆炸极限的下限时,都不会发生爆炸。在上限与下限的危险区域之间,特别是下限,由于低于下限的混合物经过积累,随时都有可能达到爆炸极限下限而被点燃。燃气锅炉使用的主要气体燃料为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爆炸极限为3%~15%。因此,在燃气锅炉房的设计中注意对爆炸混合物浓度检测,并加强室内通风。

释放源、点燃源和爆炸极限是产生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在燃气锅炉房内,电气设计的防爆措施应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2.电气设计中提高防爆安全的措施

2.1防爆电器选型

规划设备选型,避免成为点燃源;防止电弧及电火花的外泄,降低电气设备的表面温度。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正确选用合适的防爆电器,是保证安全生产、防止爆炸和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防爆电器的基本保护措施就是符合国家防爆电气标准要求,从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上提高本身的安全性。

选择防爆电器,必须对设备所在场所进行分区。根据国标GB 50041-1992《锅炉房设计规范》电气部分第13.2.2 条中:燃油调压间、燃油泵房、煤粉制备间、碎煤机间和运煤走廊等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例如:四川某焦化厂尾气的相对密度为1.1,应参照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2.3.1条注2:相对密度大于0.75的可燃性气体规定为重于空气的气体;参照第2.3.3条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在封闭建筑物内,对于可燃气体重于空气、通风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生产装置区, 即锅炉房及有天然气管线进出的房间内为2区(指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从上述规范可以看出, 利用焦化厂尾气生产的燃气锅炉房,由于焦化厂尾气的爆炸下限为11.7%,大于10%,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应该划分为爆炸2区。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形成,或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宜采取以下措施:A、工艺装置采用露天或敞开式布置;B、设置机械通风装置;C、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同时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的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防爆场所的通风一般有两种方式: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由建筑专业设计考虑,机械通风由暖通专业设计考虑, 机械通风属事故风机,电气设计应在锅炉房室内外均设置控制开关。

2.2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

在燃气锅炉房内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按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20%设置报警点,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设计和沟道封堵防爆区域内电缆及其导线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从电缆型号上选用阻燃外,电缆断开点及其绝缘老化问题,电缆通道和电缆穿管的密封不好,使电缆成为防爆设计各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

2.3线路敷设

在防爆区域电气设计中最常见的缺陷就是电缆通道的密封问题。根据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当可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设施。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桥架火舌钢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采用防火材料严密封堵。其目的有两个:防止电缆本身绝缘老化或者破坏与可燃气体直接接触引起爆炸;防止可燃气体通过管道、沟道和孔洞从危险区扩散到非危险区。

2.4管道工艺设计

在燃气锅炉房爆炸区内,电气的电缆穿管一般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的镀锌焊接钢管。对于Dg25mm以下的钢管,在连接时钢管螺纹旋合不应少于5扣;对于Dg32mm以下的钢管、在连接时钢管螺纹旋合不应少于6扣;在1区内还要有锁紧螺母。为了防腐蚀,钢管连接的螺纹部分应涂以铅油或磷化膏。在可能凝结冷凝水的地方,管线上应装设排除冷凝水的密封接头。与电气设备连接处宜采用挠性连接管。

2.5接地设计

在燃气锅炉房爆炸区内,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必须可靠接地。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所有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具),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静电接地对于防爆具有重要作用。在锅炉房内,金属容器、管道、构架及操作平台等很多。鉴于防爆的要求,电气的电缆通道大多为桥架和电缆保护管,以上管线、桥架及金属件很容易形成不同的感应电位和静电电位,为了预防不同电位金属件之间的电荷释放产生的电火花,在要求防爆的区域内一定要采用等电位连接接地措施。

3.结束语

燃气锅炉房的电气设计,要针对构成爆炸的三个基本因素采用完整的防范措施,做到既经济又有效防止爆炸发生。在燃气锅炉房的电气施工中,必须按照规范严格认真的进行施工,从根本上达到工程设计的防爆要求,为设备安全运行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1)爆炸危险性大,火灾扑救工作艰巨。从整体角度分析,石油化工火灾最为主要的特点便是易燃易爆,如果出现爆炸现象(物理性爆炸或化学性爆炸,或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同时发生),则会造成非常强大的破坏力,令人防不胜防。一旦石油化工单位发生火灾,火苗能够瞬间高达数十米。倘若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火灾后,受热的容器设备易出现物理性爆炸,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易发生化学性爆炸,并且爆炸和燃烧经常相互伴随。无论是物理性爆炸还是化学性爆炸,都会造成周围建(构)筑物倒塌,管线设备移位破裂,燃料喷洒流淌,使火场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给火灾扑救带来巨大困难。此外,一旦发生重质油品还有沸溢、喷溅以上现象,会使大量可燃液体流散,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人员因疏散不及时极易造成大量伤亡[1]。另外,在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工作中,其扑救工作非常艰难,在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通过专业火场探测仪器对火灾进行侦查,进一步分析爆炸所带来的危害,采取高强度泡沫液稀释等积极的抑爆、排爆措施,降低危险系数。

(2)火灾危险性大,易发生火情突变现象。一般而言,石油化工单位的材料均为易燃易爆物资产品,并且超过一半以上的产品为柴油、油、航空煤油、酒精、香蕉水、松节油、油漆、化工材料、沥青、石脑油、石蜡等可燃物资,此外还包括一氧化碳、甲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等可燃气体和原油分离、重油轻质化、油品改质及油品精制、气体加工装、油品调合等炼油装置,如果发生火灾现象,不仅会导致气体溢出,形成立面火灾、垂直火灾,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火灾的面积,出现蔓延的可能。如果发生火灾之后,在热传导的作用下会形成回火现象,引起其它设备的爆炸[2]。总之在发生火灾之后,其燃烧与爆炸会一触即发,不仅破坏力非常大,并且难以利用最佳抢救时间进行火灾扑救工作。

(3)工艺设备复杂,火灾侦查困难。石油化工单位往往会采用多管线进行连接,无论是罐与罐之间的连接还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均为一种整套流程,不仅工艺复杂,而且生产以及存储的危险化学品种比较多,甚至会出现很多消防员不熟悉、不认识的化学物品,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消防员在火灾扑救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的扑救方案。另外,部分石油化工在发生事故之后,其事故现场燃烧面积比较大,如果没有配备相对的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种器材装备检测仪器,在短时间内难以对火灾现状进行侦查,从而导致无法客观准确掌握事故数据,更不能有效制定切实可行地扑救计划,贻误了战机,给火灾扑救或抢险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4)浓烟毒性比较大,对处置技术要求严格。当石油化工在发生爆炸现象之后,会有概率引发成连环性爆炸。很多石油化工单位的建筑物与生产设备之间具有关联性,其自动化、专业化、程序化程度比较高,而且操作起来要求规范,在火灾发生之后面积扩大,出现高温、爆炸、毒气等。这种情况下消防人员难以靠近着火区域,并且火灾的扑救难度系数得到增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此外,石油化工单位自身所具备的的特点会导致出现复燃以及复爆现象,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还有在整个石油化工火灾扑救过程中所牵扯到的输转倒灌、器具堵漏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现场因爆炸、倒灌、器具堵漏失败等原因泄漏的毒性、烈性物质的扩散及腐蚀性物质的外溢、喷溅、流淌,严重制约着消防指战员灭火救援战斗行动,给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果石油化工单位火灾在初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导致形成“火烧连营”大火场出现,如果石油化工单位因前期忽视了城市规划、环境测评等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则会导致成千上万群众被疏散,单位附近中小学校师生放假停课等消极影响。

2石油化工火灾扑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环节

(1)积极做好火灾侦查活动,准确掌握火灾情况。火灾侦查活动是整个火灾救援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发生火灾之后,责任区消防中队在达到火灾现场之后需要对外部情况进行观察,及时询问相关人员,利用专业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在获取简单信息之后制定好火灾扑救计划。此外,消防现场指挥部需要对火灾燃烧的位置、形式以及范围有所掌握,对燃烧区域所存在的物质是否具有有毒性、是否出现泄漏、是否出现被困人员进行了解,此外,还要对火势蔓延的方向、油品扩散的方向、相邻建筑物所遭受的影响进行观察[3]。对于火灾情况比较严重,涉及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建立侦查小组,增派相关部门对仪器设备进行整合,在多次检测中得到准确的数据,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可凭借对气味以及嗅觉的直观印象进行判断,避免盲目进入到危险区域。

(2)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消防指战员安全。对所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进行科学测定,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危险区与安全性,及时设置警戒线。对于重度危险区需要选择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勤人员,采取一级安全措施。如果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发现人员伤亡,需及时撤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一些喷溅、爆炸等危险区域进行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装备损伤。而指挥部作为整个火灾扑救的关键核心,则需要设定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战员,对火灾情况进行检测与侦查,对火灾现场所发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发现危险征兆则需要立即报告给指挥部,并及时向参战人员发出撤退的信号,从根本上保障消防指战员以及参战人员的安全。

(3)积极准备,把握最佳机会。消防部门在实施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积极准备,把握好最佳机会,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火灾扑救方案,保证整个行动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出现盲目冲动、操之过急的现象。①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一般而言,指挥员要对火灾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沉着应对,科学处置,灵活的采取冷却降温以及工艺灭火等基本战术,从根本上增加技术处置含量[4]。消防部队还要进一步审时度势,适时对灭火力量进行合理部署,将灭火的主要方向进行准确把握。此外,在整个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进攻,并积极解决危险性比较小的罐体,彻底消除危险。还需积极扑救地面流淌火,采取分片消灭的方式,充分利用泡沫、干粉以及氮气等灭火剂。根据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停止供热,实施工艺灭火。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严防二次爆炸以及二次坍塌现象。合理选择各种灭火剂,准确的对水量、灭火剂量进行计算,将战绩进行准确把握,从而实现一次性灭火。②要选取精干人员,选择作战经验丰富、接受专业训练的抢险人员进入到危险区域。还要采取特勤队以及士官作为突击队员,掩护技术人员进行倒罐以及关闭阀门的操作。在整个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交代清楚执行任务的基本目的以及方法,对动作要领进行操作以及测试,从根本上保证行动的成功率。

3结束语

第6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笔者结合日常物资供应工作实践,谈谈对在用危化品的认识及储存环节如何加强危化品的管理工作。

    一、燃煤发电企业的危化品

    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化品。我公司目前使用的危化品主要有:毒害物品(如液氨、丙酮等)、腐蚀性物品(如硫酸、盐酸、烧碱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易燃气体乙炔、氢气、助燃气体氧气等)、易燃液体(如己醇、丙酮、煤油等)。公司对危化品的危险源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有:酸、碱、氨车的接卸,有可能发生酸碱氨的泄漏,造成伤人、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化学试剂有害气体挥发,造成人员中毒;易燃易爆品未隔离遇火种,发生爆炸;润滑油泄漏,造成地面污染、人员滑倒伤人、对皮肤造成伤害;氧气、乙炔使用未按规定摆放、固定、漏气,发生爆炸伤人。针对这些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制订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化学工作)、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化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化学药品库管理规定、化学主要危险品事故处理预案、公司危险化学品概述与防范及处理措施、化验人员和仓管人员取危化品证上岗等。

    二、危化品仓储管理的一般性要求

    1.设计及施工

    危险品仓库的建筑、设计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储存室或仓库的构造必须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资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雷、灭火、防护拦坝等安全设施。任何易燃和爆炸性物资的储存都必须与相关法规相适应,不得随便存放。具体实施:对于储存的易燃液体,应建立适当的拦坝,以容纳任何溢出或泄漏;评估仓储物资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兼容性;对于小型仓库的危险物资储存应分间、分类、分堆储存;性质相抵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资要单独储存;所有装有易燃液体的窗口都必须贴上相应的标签或标记;所有易燃、易爆压缩气体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气瓶装载,并贴有相应的标签或标记,使用中的压力气体必须做好记录(如压力、数量、存放地点等),用后的空瓶必须送回到专门地点存放,并做好标记;安装在仓库或储存室的通风、照明设备至少每月一次进行定期检查;存放易燃、易爆性物品的所有仓库都应适当加锁,以防止未经许可者进入;危险品仓库的建立必须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获得许可证;对不用的、过期或老化的危险化学品按有关规定妥善封存及处理。

第7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化工企业 火灾特点 扑救措施

1.引言

化学工业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工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世界化学工业也在高速发展, 化工产量的提高、品种的增加、应用范围的扩大, 都在极大地改善和提高着人类的生活水平。但化学工业的发展在给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由于其区别与其他生产部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泄漏、燃烧、爆炸事故。一旦发生火灾不但扑救难度大,极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非常容易造成局部环境的严重污染,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因此,为能及时有效地扑救化工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认真分析和掌握化工企业的火灾特点,积极研究化工火灾的扑救措施势在必行。

2.化工企业的火灾特点

2.1爆炸性火灾多,火灾危害大

爆炸是化工火灾的一个显著共性。从许多火灾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化工企业发生火灾后,受热的容器易发生物理爆炸,泄露的易燃可燃气体或蒸汽则容易发生化学爆炸。而爆炸和燃烧往往相互伴随,有的先爆炸后燃烧,有的先燃烧后爆炸,但无论那种爆炸都会造成设备损坏、建筑物坍塌甚至人员伤亡,使得火场形势更加严峻。

此外,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多为流水线式的连续性操作,工艺流程中各个装置一般都相互连通,发生爆炸后极易在短时间内波及毗邻装置从而造成连锁性爆炸,一旦控制失利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2.2燃烧速度快,蔓延迅速

化工装置发生火灾后,由于化工火灾爆炸和燃烧往往相互伴随,一旦发生爆炸火势会向多个方向跳跃式蔓延,而化工物料的热值又大多较高,燃烧后容易产生强烈的热辐射,造成火势扩大,这都使得化工火灾的蔓延速度较普通建筑火灾快得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使整个装置区,整个车间成为一片火海。以大连“7·16”爆炸火灾事故为例,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油品码头附近的一条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后,大火顷刻而发,迅速殃及大连保税区油库,起火过程中,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至少发生6次,一个10万立方米油罐也随之爆裂起火。

2.3燃烧面积大,易形成立体火灾

前文中已经提到,由于化工火灾的燃烧速度快,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很快就波及甚广,形成一片火海。而液态、气态物料易流淌、易扩散的特性显然更使得化工火灾容易形成大面积的燃烧。同时,前文也提到了化工企业的建筑大都采用多层框架式结构和大跨度、大举架式厂房结构,加上生产设备高大密集,工艺管线纵横交错,所以如若初期火灾控制不当,火势会迅速上下左右蔓延开来,形成立体火灾。

2.4火灾扑救难度大

无论是爆炸火灾多,燃烧速度快、蔓延迅速,还是燃烧面积大,易形成立体火灾,这些都是化工火灾扑救难度大的重要原因。同时,化工火灾中燃烧物质性质不一,生产装置着火部位不同,生产工艺又异常复杂,如何科学选择灭火剂,合理选择灭火技术、战术方法和工艺流程控制措施,是迅速有效控制火情的关键之一,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这也无疑增加了化工火灾的扑救难度。

2.5火灾危害大,影响广

化工企业发生火灾,由于其生产所需物料的多有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特性,使得危害性远超其他火灾类型。如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震荡作用,会破坏大量的厂房、设备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而许多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在火灾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扩赛,很有可能造成现场人员的中毒事故。而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伴随着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泄露,不但威胁着所处周边地区的经济生活秩序和居民的生命安全,还很有可能造成重大的跨境环境污染事件,在社会上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以吉化双苯厂“11·13”爆炸火灾事故为例,在该次事故中, 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燃烧爆炸产生的C、CO2、CO、NO2等, 以及大量泄漏出来的苯、硝基苯、苯胺, 对空气、土壤、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次生灾害, 流入松花扛的毒水流经哈尔滨市, 使哈尔滨市的几百万居民停水;流入俄罗斯境内同样也造成了水质的急剧恶化,引发重大国际纠纷。[1]

3.化工火灾的扑救措施

3.1查明火情,正确决策,科学部署战斗力量

接警是消防部队灭火战斗的开始,也是火情侦查的开始。在接到报警后,要迅速、准确、详尽并且不间断地询问、搜集和处理有用资料,包括火场的主要情况,如有无人员被困和伤亡情况、燃烧的物料、起火的部位、燃烧的面积、火场周围消防通道、水源(应包括距离火场1000m范围内的消防水源)、毗邻单位(包括防火安全间距、生产、储存及其内部消防通道、水源等) 情况,以及失火单位内部总平面布局、消防通道、水源情况等。同时把了解到的火灾现场情况及行动注意事项,及时传达给首批出动力量,作为灭火抢险救援的第一手资料,争取战斗主动权。

第8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催化热裂解工艺技术拓宽了乙烯生产的原料来源,而且由于操作条件缓和,设备材质要求较低,投资相对较少,主要原料常压渣油价格较低,与国内现有乙烯装置比较,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主要针对催化热裂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催化热裂解的主要工艺概述

CPP生产装置包括反应再生系统、乙丙烷裂解炉系统、裂解气精制与分离系统、裂解石脑油精制系统、酸性水及废碱液处理系统。CPP建设项目采用新型催化剂及催化热裂解工艺和前脱丙烷深冷分离流程,得到聚合级的乙烯及丙烯产品。

二、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研究

催化热裂解的反应过程十分复杂,种类繁多,其目的是使大分子烃类裂解为小分子烃类的化学反应,其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为甲类。

1.反应再生系统

1.1反应器是生产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反应器内的主要危险物质为常压渣油、裂解石脑油、裂解轻油及裂解气,且器内操作温度在600℃左右,反应器超温会烧坏器内设备,反应器内的物料温度超过其自燃点,一旦发生泄漏会立即引起火灾。

1.2反应器是油料与高温催化剂进行接触反应的设备,再生器是主风与催化剂混合流化烧焦的设备,两器之间有再生斜管和待生斜管连通。两器的压差是生产装置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如果两器的压差和斜位控制不好,催化剂将倒流,流化介质互串而导致设备损坏,并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催化剂若夹带油气进入再生器,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3反应器、再生器及催化剂输送斜管都有耐磨和耐高温衬里保护,如施工质量不好、操作超压或局部过热能使衬里出现裂纹和脱落,造成内壁腐蚀,严重时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4原料渣油对设备和管线的腐蚀较严重,加上流化催化剂的磨损,一旦穿孔,油品喷出会立即自燃起火。

1.5分馏塔是生产装置中的重要设备,含有催化剂粉末的重油在高速流动下,容易冲蚀管线设备,由于其内介质温度高达430℃左右,一旦发生泄漏高于介质的自燃点温度,会立即引起火灾事故。

分馏塔底液面超高至油气线入口时,会造成反应器憋压,若处理不当,会导致油气、催化剂倒流而造成恶性火灾爆炸事故。

1.6油气急冷器和直冷塔起到为裂解气快速降温、移除热量的目的,由于温差较大,如果材质不良,易发生相变而损坏,一旦裂解气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如果物料换热效果不良,冷却不及时,易造成油气结焦,堵塞管道,甚至发生爆炸事故。

1.7油气急冷器、油浆泵及油浆管道内的油浆含有催化剂颗粒,易堵塞、磨损设备和管道,由于其内介质温度达360℃左右,一旦泄漏高于油浆自燃点温度,会立即引起火灾事故。

1.8烟汽轮机、主风机及增压机是能力回收利用的重要设备,如果其中某一部分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机组停运,甚至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2.乙丙烷裂解炉系统

2.1乙烷、丙烷在高达800℃以上的温度下在裂解炉中发生裂解反应,生成轻烯烃。乙烷、丙烷及轻烯烃均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物质,裂解操作温度远远超过物料的自燃点,一旦泄漏会立即引起火灾。

2.2炉管结焦过热烧穿、炉膛超温烧坏炉管或炉管焊口开裂发生裂解气外泄,会引起裂解炉爆炸;泄漏物质如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会发生爆炸事故。

2.3制聚合、缩合和结焦反应。但在较低的绝对压力下操作,稍有漏处就会使空气吸入装置,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4如果燃料系统大幅度波动,燃料气压力过低,可能造成裂解炉烧嘴回火,使烧嘴烧坏,甚至会引起爆炸。

2.5如果由于断电或引风机机械故障而使引风机突然停转,则炉膛内很快变成正压,会从窥视孔或烧嘴等处向外喷火,严重时会引起炉膛爆炸。

3.裂解气精制与分离系统

3.1分离过程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的,如果原料气不干,设备系统残留水分,会发生“冻堵”而引起膨胀漏料或物料中产生水合物发生堵塞,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2脱甲烷塔操作温度低,工艺复杂,冷量消耗较大。甲烷塔内的介质主要是裂解气,塔顶馏出物为燃料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氢气),塔顶操作压力较高,操作温度很低,因此,对材质的耐压、耐低温性能要求很高,如果材质不良,在生产过程中设备易出现低温裂纹,严重时可能发生低温脆断,导致介质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3.3在氧加氢反应器和乙炔精制器中采用前加氢方式去除裂解气中的炔烃等物质,反应是在氢气大量过量的条件下进行的,加氢反应为强放热反应,特别是在催化剂性能差时,副反应剧烈,选择性变差,不仅造成乙烯和丙烯损失,严重时还会导致反应温度失控、床层飞温,导致反应器超温、烧坏催化剂,并可能导致器壁发生热蠕变,刚度、强度迅速下降,严重时导致设备破裂着火,甚至发生爆炸。

加氢催化剂的活化与再生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易引发火灾与爆炸。

加氢反应尾气中含有的未反应H2和其它杂质,在排放时易引发着火或爆炸。

加氢反应过程中的物料均具有燃爆危险性,特别是氢气的爆炸极限4.1-74.1%,最小点火能仅为0.0109MJ,如果泄漏将具有高燃爆危险性。

3.4脱COS/RSH反应器和干燥器中有乙烯、丙烯、乙烷、丙烷等易燃易爆物质,一旦设备、管线、阀门、法兰等处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5裂解气压缩机负荷变化较大,压缩过程冷凝液较多,压缩机“喘振”威胁较大,气体带液进入压缩机,可引发停机事故,操作危险性较大,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如果裂解气压缩机因故障停机,而系统泄压缓慢或排放不畅,易造成反应系统超压、油气窜入再生器而发生爆炸事故。

裂解气压缩机功率较大,采用高压蒸汽驱动的四段离心式压缩机,如出现故障停机,则后系统进料停止,分离系统全面停车。

3.6乙烯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作为冷冻机使用,其功率较大,操作要求高、难度大,一旦出现故障停机,将使分离系统无制冷剂,物料无法降温,使系统停车。

3.7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若误操作造成负压或超压,或压缩机部件、轴密封、管线、阀门、仪表等处发生泄漏、损坏等,都会导致设备爆料和冲料,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裂解石脑油精制系统

裂解石脑油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其中含有的硫化氢、硫醇对金属腐蚀很严重,一旦设备、管线、阀门、法兰等处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大型催化热裂解装置在我国建设并投产的不是很多,有针对性的对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研究,为保障其本质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燃气爆炸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爆炸特点;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16-01

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是煤矿的首要灾害,因此必须制定防治措施。

1 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理论上是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三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均不能发生瓦斯爆炸。

1.1 瓦斯的浓度

瓦斯浓度超限是形成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引起瓦斯爆炸的瓦斯浓度是有范围的,凡是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的瓦斯混合物与点火源接触时都不会引起火焰自行传播。瓦斯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由于过量的空气作为惰性介质参与燃烧反应,消耗一部分反应热,起到了冷却作用,阻碍火焰自行传播而燃烧;相反瓦斯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由于可燃物过剩,即空气中氧气量不足,导致化学反应不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损耗的热量,因而阻碍了火焰的蔓延而燃烧。在煤矿开采中,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瓦斯浓度要采取措施,使其成为不能满足瓦斯爆炸的条件。

1.2 氧气的浓度

氧气的浓度必须达到12%以上,否则井下瓦斯爆炸反应不能够持续进行。在井下的封闭区域、采空区内及其它裂隙处由于有氧气消耗或没有供氧,可能会出现氧浓度低于12%的可能性外,所有通风、行人的巷道和工作面等一般氧气浓度都会高于12%。12%以上是极易满足的条件,在煤矿开采中,对氧气的浓度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成为不能满足防范。

1.3 火源

火源是引起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必备条件之一。火源可以分为弱火源和强火源。一般情况下,弱火源不能形成冲击波,不能使沉积煤尘转变为浮游状态;相反,强火源会产生冲击波,并把沉积煤尘转变为浮游状态。要发生瓦斯爆炸其火源必须要达到足够的能量,即温度一般不低于650℃、能量一般大于0.28mJ和持续时间大于爆炸感应期。这个条件通常很容易满足的。在煤矿开采中,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火源要采取措施,使其成为不能满足点燃瓦斯的点火源。

2 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2.1 故原因分析

瓦斯爆炸是一种化学爆炸,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一瓦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受激发而发生的剧烈化学反应,反应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引起瓦斯爆炸的原因有:①存在CH4与氧浓度在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爆炸危险区;②在爆炸危险区内存在火源点。火区封闭后,封闭区氧浓度和温度有降低趋势,瓦斯浓度则逐渐上升。如果瓦斯浓度升至爆炸范围时,发火区温度仍很高(存在高温性火源),氧浓度尚未降到瓦斯爆炸极限浓度以下,就可能发生瓦斯爆炸。

2.1.1 自然条件不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都随之增大,煤与瓦斯突出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开采深度的加大,使得现有的部分瓦斯治理理,不再能够适应新的生产条件。

2.1.2 通风不良

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点或脱落引起供风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掘进工作面擅自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盲巷的瓦斯积聚。

2.1.3 引爆火源存在

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赤热的安全灯罩、吸烟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

3 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3.1 控制井下瓦斯的浓度

3.1.1 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稀释井下空间的瓦斯浓度

通风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风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治煤矿主要事故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因此,所有矿井都必须要建立安全可靠的、独立的矿井通风系统。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井下所有工作地点有足够多的风量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集聚,所以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3.1.2 搞好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涌出量

抽放瓦斯是防止瓦斯集聚的有效措施。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瓦斯涌出量变得越来越大,通风系统越来越复杂,通过通风的方法来使瓦斯的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上看,都是不合理的。瓦斯抽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瓦斯,还能够降低煤层的瓦斯涌出量。

3.1.3 加强瓦斯日常管理

加强瓦斯日常管理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瓦斯日常管理就是建立巡回检查瓦斯制度,就是要瓦检员不间断地下井检查通风情况和瓦斯的浓度,当发现局部积聚瓦斯问题时,要即时处理。

此,瓦检员在井下工作时,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严禁空班漏检情况发生。对于突出矿井,还应做好瓦斯突出预测工作。瓦斯日常管理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3.1.4 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瓦斯超限

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控制瓦斯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瓦斯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连续监测瓦斯,及时掌握瓦斯浓度的变化,同时也可能为事故应急救援决策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在井下安装瓦斯监控仪器,对井下主要巷道瓦斯的异常情况实行连续监控,能够达到预防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3.2 杜绝火源

火源是引起矿井瓦斯爆炸一个基本条件。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在井下要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热源。严禁井下使用架线电机车,在生产中采掘分开供电、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等措施限制火源的发生。

3.3 演习瓦斯爆炸

演练对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应当在“防救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认真制定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对其预案进行演习。制定瓦斯爆炸应急预案不仅有助于大平煤矿广大职工熟悉本企业的情况,而且能够指导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工作和事故的应急救援。通过预案的演习不但能够使广大煤矿职工掌握各种应急技能,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应变能力,

4 结语

预防煤矿瓦斯爆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一切生产要把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本文从瓦斯爆炸条件出发,分析和提出了防止瓦斯爆炸应从控制瓦斯浓度、杜绝火源和演习瓦斯爆炸预案出发,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使矿井的生产达到本质安全化。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