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精选(九篇)

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

第1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团委;思想政治

一、煤矿企业团委开展思政工作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思政工作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尤其是要做好青年职工的思政工作,主要有三点:一是青年群体主要是80后、90后,文化水平高、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较活跃,如采用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则很难达到效果;二是青年职工是煤矿企业发展的主要部分,良好的思想素质对煤矿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影响,关乎着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三是煤矿井下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加强青年职工思政教育利于提高安全意识。为此,企业必须加强青年职工思政工作,并不断创新改革新的工作方法,帮助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二、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随着近年来煤炭企业系统的整合重组,煤矿企业的工作机制、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使得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长期以来一次次的思想变革势必会对员工造成思想疑虑和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2)煤矿企业的不断改革,使职工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利益分配多样化,企业员工集体精神、积极正确的价值观逐渐被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的负面思想所影响,这给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因素。(3)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资源企业,资源的储备量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生存的周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矿资源每年都在被开采,当进入枯竭期时,企业员工将面临重新安排工作重新上岗的局面,基于煤矿企业下属职工的文化水平较低,属于是单一型技术人员,面对煤矿企业的改革定会存在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式下企业思想政治的要求。

三、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作为生产类型的煤矿企业,多数以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为中心,片面的认为只要搞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提高职工收入即可,在企业领导者意识里“经济效益是硬项指标,思想政治工作是软指标”,普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应付上级单位的文件,在评价企业时,只谈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同时对政工部门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工队伍得不到好的建设作用,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引导性的作用。

(二)思政队伍建设体系不健全。由上部分内容可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重视,对政工部门视为可有可无,部分煤矿企业的思政队伍建设中,缺乏专业人员、经费不足、人员老化等问题,长期以来使得思政队伍人员对思政工作缺乏信心,将负面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影响工作质量。薪酬待遇方面思政人员较其他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偏差,也有部分员工认为政治工作没有出路,对政工工作缺乏信心,对思政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思政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在煤矿企业中,部分政工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散漫,缺乏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依靠上级布置来开展工作,有些政工人员在办事方法上仍采用陈旧的方法,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此外,思政人员的危机感和压力感不强,不能很好的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造,往往局限于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导致政工工作形同虚设,将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可看出企业严重缺乏懂专业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思政工作缺乏合理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思想引导,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仅靠讲道理是无法解决的,相反,行政领导人员掌握一定的人、财、物的使用权和决定权,在出现问题时有实际解决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当职工的意见和需求反映到行政部门时,往往能够快速有效的得到解决,反映给政工部门时则迟迟得不到解决,导致很多人都认为政工部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向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减弱,对思政工作造成影响。

四、煤矿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煤矿企业只有足够重视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切实有效的对思政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打破传统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活动现状,将思政工作与经济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从解决煤矿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易开展的状况。

(二)改变单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才能立足长久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是一重要组成部分,不单单只是政治性的概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企业进步发展的动力,是用来研究职工思想和行为产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意识总称。对此,应加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使工作内容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思想和企业发展同时进步。

(三)全面提高思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思政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定期组织思政人员学习党的理论思想和指导方针,认真学习管理、经济等知识,同时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保证学习质量,为煤矿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做好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大多数是青年职工,处理好企业和青年职工之间的桥梁则是团委,在保证青年员工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第一、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关注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职工认清形势,明确工作任务,激励青工立足岗位;第二、重视对青年职工的培养,团委应定期认真组织、教育青年职工思想上积极上进,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开展青年职工思想调研活动,加强对思想意识的培养;第三、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宣传,可通过建立团委qq群、公共平台等,定期将企业的生产动态、安全法规、思政教育等内容上传至空间,通过这个平台使青年职工充分了解到煤矿工作的开展情况,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结束语: 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企业生产的生命线,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其中,团委工作在煤矿企业中起着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思政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系列解决措施,将思政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2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关键词:国有煤矿 思想政治教育 活动载体 有效运用

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是指国有煤矿基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有意识的对企业职工施加影响而开展的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活动形式。它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承载性、导向性和中介性的有机统一。“科学的使用载体往往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因及时消除受教育者的‘意义障碍’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有效运用,决定着企业活动开展的成效,体现着企业管理水平的层次,关系着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为确保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国有煤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注重活动载体运用的时机选择、活动载体适用的环境选择、活动载体宣传的主题选择和活动载体承载的内容选择。

一、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运用的时机选择

对于国有煤矿来说,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煤炭形势,企业面临着煤炭开采、储存、销售的多重压力,企业管理运营方式需要改变,矿井采掘、开拓任务也面临调整,区队(车间)职工出勤任务时有调整,职工家属心理多有变化,选择有利时机运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有煤矿稳定民心、后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一般而言,传统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广大职工群众心理上也对传统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寄托着各自特殊的情感诉求,在传统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期间通过运用一定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开展活动,将会有机的将企业的发展要求和职工的利益需求结合起来,增强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实效性。煤炭行业内或企业自身发生安全事故时,也是国有煤矿运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机。毫无疑问,煤炭安全事故无论对于整个煤炭行业还是事故企业自身,既造成了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也带了惨痛的血的教训。在总结事故教训的过程中,善于利用事故发生后职工群众异于寻常的紧张心理和对于事故极高的关注度,运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切实提高广大职工安全作业的自觉性和违章作业的警觉性。

二、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适用的环境选择

人的思想认知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在煤炭企业自身特殊环境中开展的。但是由于国有煤矿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都较为复杂,国有煤矿选择不同种类活动载体时既需要针对固有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又需要改造创设新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需要根据不同活动要求选择特殊载体适用环境,又需要考虑活动载体适用的一般环境要求。对于国有煤矿来讲,传统的政治导向性活动载体往往由企业党政直接倡导实施,其适用范围较广,受众较为普遍,科室、区队、车间、班组、广场、会议室都可进行。社会公益类活动载体往往由国有煤矿党委宣传、组织、工会、团委等职能部门牵头,其活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适用环境的特殊性,深入社区楼院宣传企业各项政策能够充分展现企业精神,充分掌握职工心理动向;深入职工家中开展困难职工救济和违章职工亲情帮教,能切实发挥企业救助帮扶职能,团结凝聚人心。业务服务类活动载体往往通过比赛竞争的形式,立足于国有煤矿各岗位业务实际,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深入矿井采掘、开拓一线,深入区队(车间)作业一线,根据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系统不同岗位作业特点开展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和岗位练兵等活动,从而更好的提升广大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文娱体育类活动载体适用于国有煤矿矿区文化氛围的营造,企业文化广场、职工俱乐部、社区居委会等都是开展各种娱乐休闲和职工趣味运动会的合理选择。

三、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宣传的主题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国有煤矿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国有煤矿利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选择的主题必须围绕“服务职工”和“强化安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决定了国有煤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时刻立足于以职工为本,服务职工,不断满足于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职工”是国有煤矿利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的、根本的主题选择。我国煤炭安全生产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6年的2.136下降到2010年的0.74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65%,但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2006年至2010年9月,全国共发生重大以上事故125起,死亡2053人;其中一次死亡30人的特别重大事故22起,死亡1033人。[2]煤矿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煤矿职工生命安全,也关系着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着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强化安全”是国有煤矿利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永恒的主题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明确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通风安全、瓦斯防治、煤尘防治、火灾防治、水灾防治、顶板事故”的主题进行。通过发挥活动载体的“活化”功能,使煤矿职工潜移默化的接受“安全为天”的施工作业思想;通过发挥促进职工的自我教育功能,提高职工安全作业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活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也将扩大全矿井的安全教育辐射范围。

四、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承载的内容选择

坚持贴近矿井实际、贴近职工生活、贴近矿山群众既是国有煤矿利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又是国有煤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国有煤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活动载体承载的内容时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这是实现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与矿山实际、职工需求相契合、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怀的重要维度。煤炭形势政策宣传活动既要有反映国际煤炭市场走势和国内煤炭开采存储状况等内容,也要有反映企业矿井实际开采状况、工作面回采进度、矿井六大系统维护情况等信息。下基层慰问调研活动既要能关注区队作业施工进展情况、设备物料使用情况,更要关注职工技术培训、岗位操作、家庭生活情况。社区文体娱乐宣传活动既要成为国有煤矿企业文化精神宣传的平台,更应成为煤矿党政领导与职工群众家属沟通交流的渠道。同时,根据不同的职工群体选择相应的活动载体内容也是增强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国有煤矿领导和区队、车间、科室负责人应突出廉洁从业、企务公开教育;对于新进大学生则应注重开展入好每一班井、值好每一班岗的吃苦奉献教育;对于井下一线职工应加大安全上岗、安全作业教育,对于职工家属应注重参与安全协管、做好安全贤内助教育。根据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活动载体内容,在增强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同时,也将会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对国有煤矿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矿井经营管理中应有地位的认知。(作者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工会)

参考文献:

第3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核心,兼顾各种社会关系和因素,统筹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目的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前提,以满足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物质和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谐协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应有的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生命生存的保障和生命健康的保障应是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类社会一切活动都应该建立在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上,二是安全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主要矛盾,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探索并建立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

社会公共场所安全、生产安全、生存环境的安全、食品药品的安全、交通运输的安全、通讯信息安全等等都是安全生产广泛包含的内容,涉及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三、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建国近五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探索,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无论是在体制机制、立法、安全标准、安全基本条件、安全队伍建设、安全文化和安全效果上都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大,经济实会发展起步较晚,煤矿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煤炭生产规模和建设存在阶段性发展过快,地方保保护护主义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等众多原因,存在制约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问题仍然很多。

一是煤炭资源分布和煤种的结构性分布不合理,煤炭资源的纵深开发利用集成度和技术含量不高,货物运输能力不足,受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需求的影响,造成资源条件差、开采条件差、自然灾害严重不能达到国家安全生产条件和标准的一些地区的矿区仍然在组织生产,安全生产很难保障。

二是保障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的近几年,我国煤炭生产一方面是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基本告停,造成人才培养接续不上,缺口严重。同时对在煤矿从业的工人也没有建立培训和准入机制,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低的人员大量进入这一高危行业,造成一群瞎子走路,既没有引路的,也没有自己看见走路的。科学办矿、科学管矿、引导煤矿科学发展很难谈起。

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在煤矿的发展规模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受地方经济发展,财税来源,短期政绩等错误思想和观念影响,有些方一哄而上,超规模、超能力办矿。受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和制约,这些地方又迫不得已把正在建或刚投产不久的煤矿又强行关闭或进行整合,造成百姓受损,资源破坏,隐患增多,污染严重,与科学发展观严重背离。

四是分割式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科学发展。我国现行对煤矿准入体制是发展委立项,国土资源部门管资源和矿权设置,行业管理部门管设计审批,安全监察部门管安全设施和条件的审查验收。这种管理体制从表面上看是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实质是各自为政、相互分离,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资源管理和采矿权的设置上。资源不经勘探随意估算,矿界范围划定不符合安全开采要求,矿点设置严重不合理等等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年国家所采取大规模关闭小煤矿、整合、兼并、扩能行动从本质上讲都是为过去这些行为在埋单。

五是因上述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造成部分地区、部分矿井规模小、开采条件差、效益差、自然灾害严重、装备水平和办矿标准低,确保煤矿安全有序科学发展的难度大。

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着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解决四个层面问题:一是要认真学习,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着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与本部门的工作紧密联系,力着解决本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等突出问题;三是要着力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解决影响党群关系的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四是重要落实、实践、要把科学发展观根植在思想上,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

按照中办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要求,站在国家监察的高度,认真在工作中履行好以下职责。

一是坚决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放在第一位,增强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压力,善始善终把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抓好,通过监察提高煤矿办矿水平和标准;通过监察减少煤矿隐患和违法行为,通过监察打击和制裁非法违法生产施工,通过监察带动和促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要始终站在国家监察高度,代表国家的意志把煤矿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在存在的各种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调整好,反映好,协调好,解决好。在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即要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又要有敢为人先,敢于碰硬,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三是坚持四个“严”字,一是要严建班子,严带队伍,把班子和队伍都建成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和带头人;二是严格执法,把不利于安全发展的各种问题通过监察执法发现出来、解决好;三是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煤矿安全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把各项工作作好,四是严于律已,清廉为民。

第4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安全生产是制约煤炭企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思想稳定和自身形象。据统计,全国工伤事故最多的是煤炭行业,而其中8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且不安全行为又在煤炭事故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煤矿职工的不良安全心理又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联系到近几年我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安全生产的16种灰色心理以及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张双楼矿党委认为,组织煤矿生产,除了要重视安全设施投入、安全制度建设外,还必须重视提高职工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作为煤矿思想政治工作者,理应把研究探索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环境的心理反应与需求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课题的实践与应用,从而转变职工的安全观念,提高职工心理适应能力,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关系。

二、课题研究关键概念界定

1.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导航系统。旨在通过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环境(仅限于与煤矿职工生活工作紧密相关联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即生产工作现场环境和社会、家庭与职工个体的心理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环境和心理反应与心理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科学、有效、系统地对职工安全心理进行导航。

2.心理环境。指职工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品质,如:意志、性格、品质、情感、思维、个性倾向、行为习惯等的总称。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目的

1.研究对象。煤矿井下采掘、辅助单位职工和地面单位从事安全生产及后勤服务职工。以井下采掘职工为主。

2.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将从心理学角度剖析职工产生不良心态的起因,促使其改变安全观念,调整安全心理,建立起人与环境和谐、协调的发展关系,促进矿井安全工作,实现人的本质安全。(2)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安全实践,帮助煤炭企业管理者转变安全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有目的、有创造性的改善矿井安全环境,实现物和系统的本质安全,从而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3)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安全工作的系统理论。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围绕建立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导航系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深入了解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和客观刺激和职工个体对环境刺激的主观反应,并根据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原理,结合煤矿企业生产特点和职工个体心理特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揭开职工安全心理的实质,掌握其发展和变化规律,找到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环境、改变职工心智模式和进行心理疏导,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人与环境和谐、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矿井生产安全,并将其各个层面的研究过程上升为系统的客观模式,建立起构成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导航系统的6个子系统。

1.安全文化导航。研究安全文化(包括理念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安全文化氛围)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安全文化的心理:请记住我站域名反应及心理需要,摸清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针对性、创造性的打造企业安全文化,利用安全文化为职工进行心理导航,建立起安全文化导航子系统。

2.安全教育导航。研究安全教育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安全教育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达到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的目的,建立起安全教育导航子系统。

3.心理环境导航。研究个性心理和群体心理,分析不安全心理状态,从而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调整工作岗位或工作时间,从职工个体的心理因素角度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心理环境导航子系统。

4.生产系统导航。研究生产系统(主要指生产设备)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职工对生产系统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需要,通过改善系统的科学性、安全性,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提高职工对设备的性能掌握熟练程度,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生产系统导航子系统。

5.生产环境导航。研究生产现场环境(主要指现场隐患与矿井自然构造隐患)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生产环境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需要,通过科学的改善生产环境,提高职工对隐患预警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生产环境导航系统。

6.社会环境导航。研究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社会环境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需要,来改善社会环境、调和职工心理和控制职工行为,并以此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社会环境导航子系统。

五、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1.成立机构、组织班子。为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成立了以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由16名理论骨干组成的研讨班子,并对每名成员所分担的研究内容、所负的文笔责任,作了明确要求。

2.制定计划、编写方案。根据课题要求和我矿工作实际,课题组决定把课 题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拟订方案,开展调研。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深入基层作不同层次、侧面的调研,集思广益,把发散的思维聚集起来。第二阶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准课题切入点和研究点,建立起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导航的框架模式,开展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初步推广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或以其他的载体形式表达研究成果。

3.深入调研,总结应用。课题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研究的初步意见探索性地进行实践试验,总结试验和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和思路。与此同时,课题组坚持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矿井安全工作,而后再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第5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关键词]煤矿通风 ;安全管理 ;通风事故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99-01

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煤矿作业中,缺乏安全意识,思想松懈,没有把煤矿通风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威胁到人们的生命。根据相关统计,由煤矿通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率逐年上升,加之人们对煤矿安全管理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为通风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

1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误区

在管理中,很多工作人员认为煤矿通风管理只是局部管理,重视对通风单个局部的防范,安装了多种通风防范设备,但是由于在实际中并没有加强监管和使用,导致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加上设备日久未修、陈旧漏风,就很容易发生事故。日常的管理只确保了局部的通风管理,对于用风量大的地方满足其要求,而忽略了最低巷道的风速,有些小煤矿为了节约成本,日常作业中依靠自然风,这样就更加无法保证通风安全。当前煤矿市场前景发展良好,很多关闭的开采区又重新开采,在原有陈旧的系统上简单恢复之后就开始作业,员工认为有风流动就好,对于风的来源并不清楚,往往会造成回风流路线,严重威胁煤矿安全。

2 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因素

2.1 煤矿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人在煤矿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是煤矿生产的执行者,人们的技术、素质、意识及管理对策对于煤矿生产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培训,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经验,对于煤矿生产意义重大。培养员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把安全生产和管理放在首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重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能够认识到生产中的钱和物的管理问题,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作为煤矿企业,要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作为领导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员工进行测评考核,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让员工有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开采的安全顺利进行,把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健康权作为煤矿工作的指导思想及行动指南。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还包括加强人员的安全操作能力,安全管理实际上是与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是人们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需要人们具备强大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备应有的防范技能。

2.2 环境因素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影响

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在开采中的地理地质结构、气候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在煤矿的开采中,开采得越深,煤矿地表温度就升得越快越高,而矿井下空气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甲烷量增多,会导致矿井发生爆炸事故的几率变高。因此在煤矿深度开采中,通风问题至关重要,而且深层次的地形不利于解决煤矿的通风,地质结构太过复杂,给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管理带来很大障碍,潜在的管理风险增加。另外,深层次的风向对于煤矿深层来说不易检测,当风向不稳定时,煤矿的通风设计容易出现偏差,对通风系统造成很大影响。

2.3 物质因素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影响

矿井地下结构复杂,气体、各种物质之间可能随时发生转换,例如各种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转换。矿井地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几率很大,特别是气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更为频繁。矿井内部的主要空气成分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氮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当矿井的氮气含量增高,极易引发人员缺氧中毒。井下还存在另外一些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甲烷、硫化氢等,特别是甲烷容易引起矿井爆炸,二氧化硫等与水相溶会形成酸性物质,容易导致人们的呼吸系统感染中毒。煤矿如果没有完善的通风设备,很容易造成爆炸和人员中毒,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煤矿通风系统的设计作为,一门科技含量很高的学问,主要由风机、通风网两部分构成,包括了煤矿通风方式、主扇工作方法、通风网络结构、通风构筑物等,不同的部分组成了矿井的通风有机同一系统,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各个环节要设计准确,保证部件协调配合。整体来说,煤矿的通风系统很复杂,若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具体事情灵活设计,各个部分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就会影响整个通风系统。此外,还要重视矿井的监控仪器是否有破损,以免器械陈旧造成漏风或者数据错误从而引发事故。

3 煤矿安全通风防范措施

3.1 加强煤矿的通风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煤矿作业安全,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通风系统,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首先,矿井领导部门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从思想上高度统一,加强人员的监管,保证通风可靠、管理落实到位。作为员工也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提高警惕,杜绝懒散情绪。其次,制定严格的工作章程,保证工作人员生产有章可循,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掌握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煤矿企业要制定安全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实训,加强员工处理灾难的能力。重视人才培养,煤矿的开采需要很强的技术,因此,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栽培,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3.2 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涉及多种专业和学科,管理起来比较复杂,安全管理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漏洞,否则很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为此,要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按照规范进行生产,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优化人员结构配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安全控制制度,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

3.3 建立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是给作业地点供应新鲜空气,因此,通风系统要根据进回风井这样的布置方式、主扇的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进行设置。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中央式、对角式、中央对角混合式;按主扇的工作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压轴混合式。要根据不同的矿井地形设计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参考文献

[1] 高俊奇.试析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第6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前提和基础。

煤矿企业属于复杂社会系统,

其安全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主要方面。长期以来,安全文化的缺失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从而会诱发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在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煤炭企业在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和深化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需要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把安全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适应煤炭特殊作业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的本质安全文化。

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伴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定期对企业本质安全文化进行评价,确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水平。

2.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内涵

2.1安全文化

20世纪80年代国际核工业理论第一次提出“核安全文化”概念,自此,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随着研究的进展而不断深入。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韦格曼等人的组织层次安全观,西南交大曹琦教授的安全结构论及最近提出的安全文化场理论,以及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徐德蜀提出的广义安全说和大安全观。安全文化作为关于安全问题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的集合体,其要点是要解决人的本质安全,安全文化不是安全行为的简单综合,而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有关安全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借鉴前人的定义,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企业安全管理所需要的核心理念。

2.2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煤矿中居主导地位并为绝大部分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主要有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通常称为煤矿安全生产精神,体现在安全生产宗旨、方针、目标、计划和体制等方面。二是中间层行为状态的员工工作方式、应付事故的方式等,通常称为煤矿安全生产作风。三是层物质形态的安全生产设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用品、员工作业环境等,通常称为煤矿安全生产形象。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的沉淀,是煤矿员工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动和物质表现的统一。煤矿安全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

2.3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

本质安全最初用于电气、仪表设备,主要是指利用本身构造的设计,防止电火花的产生,以免引起火灾或爆炸,这是一项设备自身本质上的安全设计。

煤矿本质安全化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扩大,已不是单纯指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矿具有相当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完善的预防和保护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风气,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使事故、灾害降低到规定的目标或可以接受的程度。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现了人-机-环—管的系统安全观,是符合煤炭企业特点,全面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这三个表征文化内容的完整的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较高境界。是通过追求人、物、系统、制度安全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零缺陷、不发生已知规律安全事故的矿井恒久性安全目标的安全价值观以及与之相连的理念、制度和行为习惯。

3.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3.1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1)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生命,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为核心;以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为手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将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和员工的态度及行动中,落实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溶入企业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影响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

(3)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企业中人的知识,技能、

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

3.2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可从企业安全生产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设计。纵向结构体系:按安全文化形态体系划分,

分为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横向结构体系:按层次系统划分,第一层次是安全文化的形态,第二层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第三层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体系。

3.3煤矿本质安全建设保障

要深入推广本质安全文化,必须有保障条件,使得安全文化在大范围、深层次发生作用。

(1)制度保障

在分析总结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中,有物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但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人的素质入手,即推行安全文化,建立和履行必要的制度,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安全需求和安全价值观念。为了顺利保证本质安全文化的实施工作进行,需要建立相关的本质安全文化制度。

(2)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实施机构的作用。使其研究企业安全文化、传播企业安全文化,负责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了解政府部门、企业员工对本企业安全文化的看法、态度,向企业领导提出企业文化实施的建议和改革意见等。

(3)人员保障

1)领导重视。企业决策层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层,第一负责人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党政工团的思想工作应紧密围绕本质安全文化。新时期要求企业决策层不仅具有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知识结构,企业管理才能以外,而且还具有安全文化素质,重视安全生产,将安全责任贯穿于经营决策和组织管理的全系统中。

2)职工参与。安全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头等大事。企业职工既是企业的主体,又是安全生产的保证人。所以,紧紧抓住以“人”为主,安全文化人人参与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安全水平,是推动本质安全工作的首要内容。

(4)经费保障煤矿每年应有专项资金进行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建立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明确资金来源与用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如对安全文化不闻不问,效益就会得不到保证。

4.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煤矿安全系统作为由“人-机-环-管”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6个基本属性:整体性、稳定性、相关性、目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煤矿安全诸要素协调匹配,构成了煤矿安全状态的动态平衡。笔者结合前文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从生态学视角的能量流动、物资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构建了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模型。

物资系统包括安全设施设备、安全人员配备、安技投入和安全环境,主要反映安全物态文化的内容,是其他系统的基础和外在表现;能量系统通过将保证煤矿安全系统动态运行的制度以及观念类比为一种能量,以这种能量的流动来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在煤矿安全系统中表现为一种推力,主要包括煤矿企业安全哲学/价值观、员工安全素质、组织承诺、安全制度和激励机制;信息系统是煤矿安全系统各要素有机联系的纽带,通过内外信息的不断传递来保障要素之间的匹配和协调运行,包括行为信息(管理行为和领导及员工行为)、安全学习培训信息、信息沟通反馈以及安全系统与外部的信息交换即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物资系统、能量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了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的有机统一。

对于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还需在图2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的内容,构建三级和四级评价指标。三级指标的设置可以参考表1的内容。四级指标煤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设置。

5.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评价方法

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它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广泛,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特点。因此,对于评价体系权重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权数确定的方法有很多,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主观赋权法等,但大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本文介绍一种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结合熵权法和模糊数学原理的优点,一是能够解决不同评价人员在决策时的信息差距,二是能够形成系统的评价,使得部分影响小的指标或者容易被忽略的指标能够体现在系统之内,保证完整性;三是能够将主观判断与客观计算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从而保证在进行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时能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

5.1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5.2本质安全建设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

(1)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

(2)确定评语集评价指标影响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不同状态,可通过专家进行评估定级。结合操作实际,评价集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较好,一般,差},结合被评价对象在各影响因素指标上具体情况,得出对被评价对象最佳的评判结果。

(3)建立权重集权重集合表征各个影响因素对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影响程度,在权重确定时,采用上文介绍的熵权法确定权重。

(4)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求得一级评判向量可选加权平均算子,依权重大小对所有因素均加以衡量,以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准确。

(5)确定二级三级评价向量依照一级评价的步骤,通过评判矩阵和权重矩阵的模糊合成运算,得出二级三级的模糊评判结果。对于最后得到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即可确定待评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第7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教育;矿工心理;意念训练法

一、我国煤矿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缺点分析

煤矿安全教育即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证和深化煤矿的安全生产,企业对作业人员安全思想的内化、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技能的操练等进行的教育。在煤矿安全中,安全教育是预防事故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我国煤矿安全教育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不深入成熟,形式单调且流于形式。现在煤矿企业过于注重生产,忽视了岗位安全教育,致使作业人员没有熟练的掌握岗位上的安全知识和现场处理安全隐患及事故的有效技能。而且,煤矿企业现行的安全教育形式多为“一人讲,多人听”,且讲授的内容贫乏、重复性大、浮于表面、不够深刻、不能触及矿工的灵魂。

长期以来,安全工作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教育不断,事故不断”的现象,主要在于安全工作领导人员主要通过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等不稳定、不深刻的外在因素调控安全生产,忽视了安全思想教育内因的开发。不能引起职工的真正重视,单凭管、卡、压、罚等强制外在手段也不灵验。为使安全教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必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开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式、方法。消除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措施应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以内因开发外因,外因控制为辅。这样才能深入人心、达成长久、稳固的教育效果。

据此,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创建意念模拟训练法应用于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深刻地入耳、入脑、入心,以此来提升矿工发现安全隐患和面对事故的应激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二、意念训练法的原理

意念训练法的原理可以追溯到催眠术的创立和应用。早在18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麦斯麦首先创立了催眠术:结合音乐和灯光,首先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尽量减少外界干扰;使其注意力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事情;催眠师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的感受和体验;被试就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并顺从和接受催眠师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或事情。催眠是一种改变了的意识状态,被催眠者对暗示的敏感度提高、不由自主地感受某种思想、产生某种意识、记忆力提高、视觉表象急剧增加、能意识到某些经历、对另一些却毫无意识等等。

意念训练同催眠术的应用对人体生理心理的作用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以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指挥各种动作的一种内隐的意向动作,通过意念导引,在一定程度上使身体各部位放松与紧张互相交替,达到从精神到肢体,从肢体到外界形成的高度协调统一,使之在作业中充分发挥人体的内在能量和潜力。“意念训练法”是在作业人员掌握了相关作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进行的,是指通过意念训练在大脑皮质内建立神经联系,留下“痕迹”,不断反复操练以刺激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使自己的意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大脑全神贯注于作业现场的作业景象之中,从而达到自我控制和调整的一种训练方法。

三、意念训练法的应用步骤

(一)理论讲解和事例分析

首先,安全教育者应采取生动明晰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幻灯片形式,向作业人员讲解“意念训练法”的原理、概念及意义,使作业人员初步掌握有关“意念训练法”的理论。再次,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作业人员进一步领会“意念训练法”的理论。

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技术动作与意念活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高效的作业活动,而意念训练法的作用就是把作业过程中的意念活动提前在大脑皮层中演练,以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安全地完成作业任务。

(二)培养作业人员的意念品质

1.培养意志品质。意念即个体对物质或精神的注意力、念头和想象力在个人大脑机能印象中的自我能动的反应。个人意念的外在表现或者外显行为与其自身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人的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因此,培养矿工的意志品质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

井下矿工维系整个矿业生产的作业安全,更应不断锻炼和培养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机智的品质。煤矿企业应通过宣传使矿工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从日常生活小事和平时的生产劳动中注意磨练自己,善于明辨是非,适时采取并执行决定,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正确的意志行动,从而增强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提升矿工的应激能力,从而大大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性。

2.培养注意品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作业人员的注意品质,使其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专注于作业对象上,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培养矿工“精力高度集中”的

品质,可采用视物法、看表法、发令法。

视物法:安全教育者可选择一个目标(作业对象的模型),让矿工对其仔细观察几秒后,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物体的形象。采取提问与提示相结合的手段,帮其记忆,其间可以反复睁开眼睛,直到头脑中清晰的记住物体的形象为止。

看表法:集中精力注视秒针的转动,每次练习重复3~4次,间隔10~15秒。注视的时间从60~180秒逐渐增加,直到注意力能持续注意4~5分钟不转移为止。

发令法:作业人员以细小、勉强能让作业人员听清的声音发出命令,让其执行。这种小的声音可以迫使其自觉集中精力,反复练习形成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意念训练”强化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意念训练法”培养作业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

1.使作业人员自我放松。教育者采取语言诱导的方式,稳定作业人员的情绪,使其达到“心静如水”的自我放松,为实际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教育者可以用自信、中肯、强有力的语气说:“你们现在正在泡温泉,自我放松。手中的工具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完全能够随意支配它,安全高效。”作业人员也可以自我暗示:我很放松,很平静,动作正确,发挥正常!通过类似强暗示性语言,使作业人员从心理、生理上得到放松,更投入地进入到训练强化阶段。

2.使作业人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作业现场的体会之中。意念训练的目的,是使作业人员全神贯注于作业动作中,摒弃一切外界干扰,使作业动作的发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相应的语言能够引起相应的表象,所以意念过程中,一面思考相应的技术词语,一面回忆意念表象,会使意念表象更加准确,意念动作更加协调。比如回采矿工想象崩矿、出矿、充填准备、充填、铺保护层的工序示意情景,并在头脑中模拟其个中细节及可能出现的状况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每次意念训练由慢到快,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久了大脑易疲劳,会降低练习效果。

3.使作业人员进入“三位一体”状态。“三位一体”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通过身体动作和大脑意念,使“人—机—作业目标”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稳固、完美的整体,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的系列动作。

矿工在教育人员的言语引导下,利用想象思维,尽可能投入的自主细致的想象自己作业的情景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困难的情境,尤其是安全隐患的应激境况。矿工可充分想象在情景下的作业程序和安全隐患的各种细节及其应对措施,从而有利于在实际作业时,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始终主动用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主动提高知觉的敏锐性,使自身处于稳定的作业状态,充分相信自己能以最理想的体力分配及技术完成煤矿作业的整个过程。

意念命令自己一定要在自己作业时发挥最佳水平,这一信念欲望要多次重复,意念结束,恢复到自然状态,再慢慢地睁开眼睛休息一会儿,即可开始第二次意念模拟训练或进行实际模拟练习。

四、意念训练法的意义

(一)内化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通过意念训练法,矿工进一步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安全思想,内化安全教育的内容,熟练安全知识和技能。达到安全教育是以矿工将安全思想、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内化的目的,进而在实际作业时用内化的安全思想积极主动的指导自己的作业,用安全技巧来及时应对煤矿的安全隐患。

(二)提高作业效率、作业安全

矿工的生产劳动行为与汽车、火车等机械行为一样,有一个始发的启动过程,这个启动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启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即心理意识分化得越迅速清晰,生理启动得越快。反之亦然。

意念模拟训练法能使矿工在面对安全隐患或事故时,加快生理、心理启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动作应用的效果;提高矿工的安全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避免应对时的急躁情绪导致慌不择路,从而保证作业安全。

(三)提高作业过程注意的集中性和持续性

注意分散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是煤矿致创心理因素的首要因素,意念训练法加强培养了矿工不为其他念头或事物干扰和分心的能力,对他从事的作业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这种来自内部的动机会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养成做事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能够及时发现及排除安全隐患。

五、结语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教育深刻,能发人深省的安全教育手段,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班前安全教育必须能深入人心,内化为矿工的内在安全需求、内在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才能真正提高作业人员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意志品质建立在良好的知识、操作技能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准备的基础上。因此,在作业过程中,矿工的安全的心理准备品质是安全生产实现的重要保证,我们据此创建了矿工班前作业的意念模拟训练法。意念训练法克服了传统安全教育的浮于表层、不够深刻的缺陷,使安全思想、知识、技能内化。落实安全教育责任,灵活安全教育形式,丰富安全教育载体,深化安全

教育效果,促进了矿井的安全发展。而且,安全教育要常变常新,才能真正激发职工的兴趣,提升安全作业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彭蚺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第8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经营;法制化;监察;安全文化

引言

随着煤炭产业政策、政府导向、先进的科学技术、煤矿开采方法、采掘工艺、安全基础设备设施、施工工艺流程等不断变化和创新,煤矿安全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充实其工作内容。

1 转换安全管理思路,明确各级职责

安全工作是事关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及企业强根固本的根本途径,要真正把煤矿安全工作做好,安全管理思路必须由“管理”向“经营”转换。实践证明,“安全经营”的思想,更符合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因为,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只要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规定齐全,按规定对照现场检查评定即可。安全管理规定有漏洞,是管理部门工作未做好,现场没落实好是基层工作不达标;从“安全经营”的角度出发,各级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人员要把做好现场安全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不仅要做到安全技术管理、规定齐全,而且要确保现场真正落实好,使基层部门及岗位人员,对各项管理规定,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现场落实不好,仍然反映的是各级管理部门工作做的不到位。因此,要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确立“安全经营”的机制。自上而下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并且责、权、利要明晰。明确的工作职责,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努力“尽责”;责、权、利明晰后,各级管理人员将会自觉地“尽心”去“经营”相关的安全工作,安全管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狠抓制度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

安全工作是综合性工作,管理因素多、变化大、工作干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全员抓、全过程抓、全方位抓,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首先,要建立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要围绕百万吨死亡率这个指标层层分解。在制定目标时,能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措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

其次,要建立重奖重罚制度。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效果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目标激励,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3 做到现场安全管理法制化,促进安全管理

健康有序发展煤矿安全工作必须依法进行,要以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等为依据,统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要把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法制轨道。现场安全管理要实现法制化,各级主管部门对现场“问题和现状”的确认,也应纳入法制化要求,检查人员依法行使安全检查权,才能促进现场安全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要要把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矿井安全检查和现场处置问题时的要求和管理信息,定期提高和升华到管理“规定”的层面上,不断完善企业矿井安全管理法规。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条文及作业规程进行现场“问题和现状”确认,不得以“潜规则”确认现场“问题和现状”。

4 抓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1)要以“培训机构、师资和教材、三项建设”为重点,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都应建成二级以上安全培训基地。中小煤矿要建立安全培训责任制,可以采取委托培训等办法,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2)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搞好职工的安全培训。培训的方式可多样化,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让员工和教师共同讨论、模拟和现场教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等。

(3)大力发展煤矿安全普及教育。培训的内容除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应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应急预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摹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员工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4)严格做好煤矿法定代表人特别是小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格把关。

5 建设一支优秀的监察队伍,提高监察效果

(1)安监员应具备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专业知识、敢碰硬、雷厉风行、“三铁”(即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精神。

(2)不断改善监察形式,提高安全监察的效果。打破固定模式。加强中晚班、边远采区、边角地带的监察,将“三违”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3)要坚持安监员持证上岗和年审制度。安监员要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监察资格证时方可上岗,同时每年要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培训考核,对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4)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安全监察效果。

(5)经常召开安监员座谈会,不断交流思想,相互传授经验,提高安监员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方法。

6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安全文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安全行为及员工安全行为的价值理念。

(1)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控制和最大化降低安全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目标应定位于“使人们牢固树立安全观”。

(2)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根据实践经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应确定为“以人为本、坚持和树立安全发展思想观、将安全文化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3)构建煤矿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和落实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安全文化的内容、目标、重点、原则、方针及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系统的了解。制订安全文化的建设规划,不断总结,逐步形成有煤矿特色的安全准则、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有形与无形的安全氛围的影响,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

7 结语

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的安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威.浅谈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现状.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2]赵伟屈,庆暂.安全培训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20lO,(1).

[3]宋晓倩,耿殿明.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机理与治理对策[J].中国煤炭,2007,33(1)

第9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范文

对近年来煤矿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事故主要类型为顶板、瓦斯和运输运输事故,这3类事故均占到事故总数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80%以上,顶板、运输事故是零敲碎打事故居多。瓦斯事故是群死群伤事故的主要集中点。二是随着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事故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生产事故所占比例增大,责任事故比例电明显增加。三是安全生产状况与煤炭产量成正比,煤炭产量较高的省市或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好,而产量越低的安全生产状况越差,主要表现在安全投入上的不均衡。四是采掘工作地点事故集中,以掘进工作面危险性最大,在国有煤矿特大事故中,采掘工作面所占比例超过75%,在瓦斯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占到40%以上。

认识不到,引起安全事故

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煤矿企业的利润空间巨大。小煤矿安全状况极差是导致我国煤炭行业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国家对小煤矿采取的“关停并转”措施也实行多年,但受巨大利益的诱惑,死灰复燃的现象层出不穷,包括一些国有大矿在内,超能力生产的问题十分突出。而为了掩盖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打出的是“改扩建”的幌子,却能顺利地通过验收,究其原因,一是利益驱使,二是地方保护。对于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资源,采取的是近乎疯狂的掠夺式开采,而忽视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更有甚者,不顾矿井生产核定能力,连所谓的“生产计划”都不制定“,能出多少出多少”,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煤炭市场过于火爆,根本不存在销路问题。正是因为各级煤矿的管理者重生产轻安全思想和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不但影响矿井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决定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致使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生产事故频繁,伤亡人数居高不下。

瓦斯治理是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从多年的事故统计分析来看,瓦斯事故是煤矿事故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群死群伤事故的集中点,瓦斯治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大难点。“先抽后采、监测测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是如何落实的呢?特别是一些高瓦斯矿井是不是真正重视“一通三防”工作,从源头上去落实瓦斯瓦斯治理的先进经验呢?根据调查,事实并不是这样。原因是瓦斯工作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费时费力费人费钱,单独以瓦斯抽放系统建设为例,对于高瓦斯矿井来说,抓好抽放工作是治本之策,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重点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牵涉至管路铺设、打抽放钻孔、临时、永久泵站安装,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而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偷工减料,都会对安全管理造成巨大威胁。另外,由于煤矿科技发展方面对从根本上治理瓦斯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瓦斯抽采利用的技术也不是很完善。所以,在瓦斯治理方面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现场管理不力“,三违”屡禁不止

在煤矿的事故统计和调查分析中,自然事故明显减少,因为“三违”现象直接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比例占到80%以上,违反“三大规程”和劳动纪律的行为相当普遍,煤矿内部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安全责任制不明确,对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安全规程不了解,对安全工作只是留在“很重要”的认识上,而在意识上没有安全生产的概念,也就是“认识到位、意识不到位”的问题。在一些煤矿,根本没有“以人为本”的概念,对于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粗暴管理、随意管理的现象,违章指挥的行为相当严重,完全忽视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和工人的基本权利。

事故应急措施不力,安全欠帐多,装备不到位

从一些事故的报告可以看出,入井人员不随身携带自救器的现象十分普遍,事故应急中,由于工人不能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而造成灾害事故的扩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矿井,忽视安全投入,对于安全生产最基本的条件认知程度较低,不能按照要求提取安全费用,或者表面上提取了而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致使安全欠帐项目多、装备不到位,防灾系统不完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设备,设备失爆或不防爆现象十分严重,在源头上不能消除重大不安全隐患,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另一方面,忽视应急机制的建立,对于突发事故,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或者对预案不进行实际演练,从业人员缺乏避灾自救训练,没有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安全意识差

在开展煤矿安全状况调查中,大中型煤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不足8%,中小型煤矿和地方煤矿的人员文化结构组成更加让人担忧,平均每处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不到3人。由于就业选择的多样化和自主化,相对优秀的人在就业选择上侧重于轻工业或商业、副业等行业,绝大多数煤矿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不高,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煤矿工作“脏、苦、累、险”的认识有关,稍有文化和一技之长的人不愿从事煤矿生产工作。

强化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法律法规、科技进步、行政执法监察、工伤保险、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管齐下。

强化安监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体制

从我国目前运行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来看,需要改进的方面仍然很多,必须在监察的形式上有所变化,改变常规检查的形式,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反映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抵抗外界干扰,同时加快执法人员的区域轮换对调,从源头上消除瓜葛。在机构完善改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地方保护主义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巨大副作用,使安全监察机构成为直属机构,不隶属于各市、县政府,更利于独立发挥执法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必须自身增强法律意识,对《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去贯彻落实,严格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努力做到依法治矿。

强化责任人安全意识和责任

强化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现状,从立法和监管上采取措施是势在必行的,但更重要的是煤矿本身的安全管理要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核心是在于解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问题,在这一点上必须进行强化。

以科技的手段,攻克安全生产的难点

实施煤矿科技攻关战略,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瓦斯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用先进的技术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科技兴煤、科技兴安”,从目前正规生产矿井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瓦斯治理方面,抓好抽放钻机设备的技术改造,利用材料改良和电脑控制,实现网络式布孔、立体式抽放,增强抽放效率。二是在入井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上,不但要突出设备的先进性、节能性和实用性,而且要严格按照“本质安全”的要求,从严验收,坚决杜绝非防爆设备入井。三是对顶板离层观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到实际应用,科学分析顶板变化规律和支护强度的可靠性。四是对矿用仪器仪表的误差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仪器仪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功能,为安全生产运行提供基础保证。

强化现场管理,建立隐患处理机制强化

现场安全管理,反“三违”,反事故,建立“闭环”式隐患处理机制。“三违”行为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隐患滋生蔓延的诱因,不能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三违”现象,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不可能的。《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炭行业的最高技术法典,是在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和事故教训中练出的技术规范,是我国生产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行政法规,其本身具有强制的法律效力,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意义,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是确保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的保证。

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实行煤炭从业准入制度

煤炭生产是地下作业,昏暗狭窄,人员集中,安全问题突出,对从业人员必须设定一定的条件,实行准入制度。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单纯的纯体力劳动岗位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有一定技术含量、技能要求的岗位在增多,所以煤矿用人方面,必须考虑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养,不能不加考核地招人用人,从源头上消除不识字,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特别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招聘任用,更要慎之又慎,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考核和责任落实,签订安全责任状,对忽视员工安全的违章指挥行为从思想和制度上予以根治,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煤矿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要持之一恒地常抓不懈,必须形成制度,结合煤矿自身特点和员工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大教育投入,创造学习条件,把安全教育工作列入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一项重点内容,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采取多样形式相结合,正面引导、强制灌输,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所有入井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而且要把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大搞岗位培训,技术培训、强制培训,做到全员持证上岗。对于采煤机司机、大绞车司机、安检员、瓦检员、放炮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经过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培训,取得全国统一的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不能在培训方面偷工减料。此外,必须高度重视“三大规程”的贯彻学习,树立“措施先行”的观念,未进行规程措施学习并亲自签名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确保每名入井人员熟知自己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