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

第1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作为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偿,从教育理念到课堂呈现形式都无法适应职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换课本改变了教学内容,却强调不了教学侧重点,督促学生强调了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但缺乏内在的动力,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只有更新中职学校语文教师执教理念,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思考神经,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中职语文传统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中职文化课课堂上,学生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似应景。就语文课而言,学生的厌学已是既成事实,而教学设计并没有因此凸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要点,一潭死水的课堂在预料之中。

老师设计教案的根据是在关注课文工具性和文学性的基础上,选择学习要点,关注的是文本而不是学生的接受点。设计的出发点是老师想给学生教什么,落脚点是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教完目标。至于学生想学什么、需要什么和学到了什么并不是预先考虑的。教学目标是文本文学价值基础上的目标而非实用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必须紧跟着教师的思维;教学结果是对文本的传统解读结果,而非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结果。

二、新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学习上弱化的中职学生,只有全新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才有可能唤回学生对模式化语文课堂失望灰心的学习兴趣。

趣味和就业素养需求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为新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和亮点。新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想学什么,落脚点是学生学得到什么。老师按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和内心期待以课文为载体设计目标,即用趣味文学和生活、工作需求解读课文,冲出传统文本解读的樊篱,自主提炼教学目标,合理取舍文本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要点,在文本的现代职业内涵和学生就业期待之间找到合作的契机,让学生摆脱当初厌学的初衷,回归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两种目标设计的实例比较(以高教版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和《鸿门宴》为例)

(一)《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目标:

1.传统教学目标设计一般为:

⑴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⑵积累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偏僻、便宜、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等。

⑶学习通过一个人的行踪、见闻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⑷学习通过人物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⑸探究《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及形成性格特点的社会原因。

这样的教学设计事实上是普通高中的语文课文教学目标,显然无论从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接受心理考虑都不是科学合理的安排。它关注的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文学价值,而不是学生的接受点;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文本目标而非微观的实用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探究文字的评论家而非思考问题的主体;教学结果是对文本的传统解读结果,而非学生的创造性思考结果,这样的教与学很难形成一体。

2.根据文学趣味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解读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⑴借鉴林黛玉作为大家庭新成员说话的技巧,以及王熙凤作为贾府大管家和最受宠的孙媳妇对不同的人说不同风格的话的技巧,训练根据交流对象表达得体的能力。

⑵根据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探究职场新人该如何适应新环境。

⑶理解自尊自爱的人格魅力也是重要软实力。

以上两项教学目标指向提高中职生就业素养。以探究林黛玉初入贾府赢得众人夸赞的原因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设身处地感受探究草根员工林黛玉首次进入豪华企业贾府,和高层领导贾母等人及当红高管王熙凤的第一次全面接触时的良好表现,如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目标,观察细腻、大方知礼不逾矩张扬,维护尊严不卑不亢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等,讨论职场新人如何自处,如何应对上司同事,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

(二)《鸿门宴》的教学目标:

1.传统教学目标设计为:

⑴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⑵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

⑶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⑷分析项羽人物形象,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

⑸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奋着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根据文学趣味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解读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⑴探讨个人的性格对人生路上的抉择乃至事业成败的影响。

⑵理解事业上与对手的较量中信息建设的重要性。

⑶理解作为领导者,需有能力建设一支忠诚团结的团队的重要性。

⑷理解想成功就要善于抓住人生中的重要机遇的重要性。

⑸理解领导者知人善用的重要性。

以上设计指向探讨创业者和高管应具备的素质。以项羽悲剧性格导致四面楚歌为契机探讨“性格决定命运”;借项羽对设鸿门宴杀刘邦这样的机密毫不重视保密致使机密泄露使对手有备而来的事例理解信息建设的重要性;以项羽的领导层意见不统一且出现叛徒行为为例理解作为领导者需有能力建设一支忠诚团结的团队的重要性;以项羽错失良机纵虎归山而刘邦乘势而起为例理解想成功就要善于抓住人生中的重要机遇的重要性;以项羽有范增这样的忠义贤才而不知人善用理解领导者知人善用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根据文学趣味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解读设计的教学目标才是关注职校学生学习现状和未来就业的合适选择。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因新鲜而参与,在与同学讨论交流和在心理上对自己未来的憧憬期待中感受到了语文的趣味,重拾学习语文的兴致。另一部分学生则在观望中受到熏陶,在逐渐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尝试参与,语文课堂的生机逐渐蓬勃起来了。

第2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本文以雷雨一课为例,通过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阐述了如何采用阅读提示、视频教学、设疑讨论、角色表演和分组辩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戏剧鉴赏的方法,突破理解戏剧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难点。

关键词 :中职语文《雷雨》戏剧冲突人物性格

《雷雨》是曹禺的成名剧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达到成熟的历史时期。这部剧作含四幕戏,第二幕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职基础模块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差,阅读与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如果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学生很难领悟本文,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还使学生失去一次难得鉴赏经典作品的机会。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阅读提示、视频教学、设疑讨论、角色表演和分组辩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戏剧鉴赏的方法,使学生理解该剧作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突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鉴赏戏剧的方法

教育部在2009年制定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让学生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因此,教师教学该剧作,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日常学习中很少阅读戏剧作品,所以在教学该剧作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一味地求高,反而容易使学生一头雾水。

笔者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本单元提示,让学生了解到鉴赏戏剧的方法:受到舞台表演的局限性,戏剧作品的时间、场景、人物和情节都高度集中;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鉴赏戏剧的时候,重点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人物依靠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在鉴赏戏剧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揣摩人物对话。

学生了解到这些鉴赏戏剧方法后,笔者在教学中再注意运用案例加以说明,从而加深学生对鉴赏戏剧方法的理解。

二、通过视频了解戏剧的故事情节

由于该课是曹禺创作的《雷雨》剧作的一部分,如果让学生按传统方法来学习课文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作品的意思,“只见树林不见森林”的学习,会使学生困在树林的理解范畴内,很难揭开森林的面纱。如果让学生从头阅读原著,学生很难静下心全部读完。为此,笔者向学生播放电影《雷雨》,视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原著的内容和人物形象。通过播放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戏剧的情节和人物,为学生突破该课内容的理解关创造了条件。

三、设疑讨论,使学生了解戏剧的人物冲突和人物性格

学生观看完电影《雷雨》后,意犹未尽,当场对电影剧情与人物展开了讨论,学生对专制自私的周朴园,对坚强善良的侍萍等展开了讨论,特别是对几乎所有人物走向毁灭而痛心。笔者看到这种状况,趁热打铁,向学生连续抛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释疑。设计的问题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不同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些人物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矛盾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所有人基本上走向毁灭,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

老师一个一个抛出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对所有问题展开讨论和破解。学生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中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从整体上完成鉴赏戏剧的教学任务。

四、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人物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设疑讨论的末尾,笔者及时提醒学生回到课文内容中。课文的人物性格突出,个性鲜明,让学生尝试将课台变成舞台,组成一个演员团队一起表演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几个小演员上台演绎人物的神情、语言和情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分组辩论,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对课文人物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对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也相当有兴趣。笔者顺势提出一个探讨问题:周朴园30年来对侍萍的怀念是真情实意还是假心假意呢?然后把持相同看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要求他们用事实说话,通过课文的实例来互相辩论,支持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通过分组辩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当然,还有许多内容可以进行讨论,笔者鼓励学生课后采用写作的方式将感兴趣的内容表达出来,完成后上传到班级微博中与同学们共享。

六、教学反思

教学该课,虽然笔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但是使得学生的读、写、听、说、看、思、议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笔者认为,与其蜻蜓点水式地多学习几篇课文,不如静下心来在经典作品中深耕,能够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燕.曹禺话剧《雷雨》的话语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2.

第3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拓展模块 单元教学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在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基础上,起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和继续学习需要,侧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它是语文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学内容系统性强,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根据不同主题分为六个单元,每一单元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部分内容构成。每一单元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我们设计了两大学习任务:一是围绕阅读欣赏的主题撰写鉴赏心得;二是口语、写作和实践活动任务。

第一单元:围绕“历史与进步”对胡同文化进行赏析,完成撰写鉴赏心得任务。掌握审题和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完成读书征文活动“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写作活动。第二单元:围绕“对古诗文的鉴赏”,提高对古诗文赏析的品位,培养审美情趣,撰写古诗文鉴赏心得。学结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完成总结写作。第三单元:围绕“微型小说的写作特色”,掌握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撰写微型小说艺术特色鉴赏心得。学习采访的方法和技巧,根据采访主题,列出采访提纲,完成采访任务。第四单元:围绕“文学艺术欣赏”,领悟欣赏文学艺术的方法和途径,探究文学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撰写文学艺术鉴赏心得。第五单元:围绕“多元文化赏析”,领悟多元的世界文化,培养文化感悟能力,撰写鉴赏心得。学习辩论的方法和技巧,根据辩论主题,完成辩论活动。第六单元:围绕“对古代优秀诗文赏析”,激发对古诗文的兴趣,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精神。学习、掌握简报的格式和编写的方法,完成专业简报编写。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和课程的整体设计,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有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及小组活动式教学模式三种;课程整体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阅读与欣赏课主要采取的是创设情境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拓展阅读法。表达与交流课和语文实践活动课: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活动教学法。下面将列举实例对教学方法、手段和工作任务的实施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是阅读欣赏课:以课文《胡同文化》为例,设计教学环节如下: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通过猜谜语引出主题,通过观看视频胡同文化前言了解胡同及四合院的知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感受环节分为两大环节:一是听泛读感受老北京语言文化的魅力,二是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实践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解读环节通过布置小组任务,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探讨,采用的是问题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品读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建筑风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谈谈你了解的建筑风格以及居住文化”,采用活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环节,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选取本单元其他阅读篇目,进行比较阅读,撰写鉴赏心得。

二是表达与交流和语文实践活动课: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明确活动主题、任务和要求,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环节,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口语技巧或写作方法,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小组活动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活动任务。展示环节,采用模拟教学法,通过展示学生活动成果评价学习学习效果。评价考核环节,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

三、学生活动指导:以语文实践活动――主题辩论会为例

学生活动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及活动考核三个方面。

一是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的设计和活动内容的设计两个方面。首先,活动主题的选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社会生活,注重职业需求。例如第五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主题辩论会,教材的辩论主题“圆明园是否需要重建”。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主题的选定上,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并结合单元文化主题,选择“当今社会,老人摔倒敢不敢扶”辩论主题,有效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是活动内容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及活动的实际操作性。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为辩论,结合辩论的知识设计简化版的辩论提纲,既充分运用辩论知识,又提高辩论能力。

二是活动实施:一般包括课下和课上两个阶段。课下阶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成立辩论小组,考虑到课堂活动时间的有限性,把全班六个活动小组分为三大辩论组,形成辩论活动组;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搜集辩论材料并加以整理。课上阶段:活动的展示、考评阶段,展示阶段:由大家推选的辩论会主席主持辩论会,三大辩论组依次进行展示。

三是活动考核: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指导。

四、教学评价和考核

评价方案由形成性评价(70%)和终结性评价(30%)两个方面构成。形成性评价又包括:阶段考核(50%)和作业考核(20%)两个部分。评价的实施过程主要考虑到评价要贯穿日常上课之中,设计平时设计表、活动成绩表、阶段汇总表等,以便评价的实施。评价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学检测效果好,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适时做出调整,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平时成绩考核及学生自评、互评的机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好。

五、教学效果及特色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模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以小组活动为单位:划分固定的语文学习小组,活动大多以小组为单位;二是以活动教学为模式:做到节节课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三是以训练能力为重点,以实践(活动、任务)为主线,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形成技能,强化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四是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课上、课下资源,达到教学资源共享及知识全面拓展的目的;五是以评价考核为激励;以评价考核为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学习。

六、反思和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学过程中既有成功之处又有需要提高改进之处。成功之处在于工作任务设计、教学环节设计较合理,实施效果好;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后随着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紧跟改革脚步,继续优化和提高。具体有以下方面:根据能力训练的要求,更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实现能力的综合提高;活动内容应该更贴近学生生活和职业的要求,针对性要强;信息化教学手段要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平台要不断完善;评价考核还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实用性、操作性强。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教学的整体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沈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和有效性.考试周刊,2007.

第4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问题设计;有效教学;创新意识;学习目标;合作探究

如果把有效教学看作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 “问题设计”就是教学有效的核心,必须将“问题设计”放在日常教学设计的首位。换言之,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作为有效教学的特征能否顺利实现,关键是看提问,而提问的前提就是“问题设计”。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需要关注课堂问题的设计,这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以“问题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感悟是通向理想阅读教学最高境界的阶梯,这个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当属创新。创新就是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不断追求新鲜的东西。培养创新意识,就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别人不易觉察或未觉察的东西,求新求异。而教师“问题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决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成败。就课堂教学而言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对作品的原有主题提出异议。例如《愚公移山》以智叟“无以应”作为结局,以此来批评生活中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智叟果真“无以应”了吗?学生认为:智叟笑愚公“不惠”,自有他的道理。也许他认为凿隧道、修路、搬家,都比“移山”棋高一着。也许智叟不想伤害愚公的自尊心,他思前想后,反正移山之事他不会插手,多说也没有必要,于是,摇摇头笑着走了。这正是一个智者的风度。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人的本质出发,进行及时、正确的“问题设计”,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审美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美的天空。

二、 以“问题设计”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指向

准确的“问题设计”可以撑立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将整个教学环节有机的统一起来;把问题当作师生互动的中心,集中课堂教学目标,极大的保障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例如,在教授《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时,可以紧紧围绕本文情理上的“令人惊绝”——友人家失火,不表慰问却去信祝贺这一点,来设计一个勾连整个教学环节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支撑性问题,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从二者关系、“尤贺”原因、“曲笔”背景等几个方面,层层推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这里的主问题是具有探究性的,子问题同样也需要从文中找到丰富的信息来考证,这个阅读过程就具有了基础性的探究过程了,学生也能从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探究能力,养成了一定的探究意识。那么,这样的问题无意就“撑立”起了整堂课的内容、环节以及学生活动。

三、以“问题设计” 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对话

一个好的“问题设计”, 必然以层次分明的通盘考虑为前提,以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为原则,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课堂组织结构形式对“问题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对话中来。一般来说,递进式地来设计和安排问题是比较有效的。在这种课堂组织结构下,循序渐进地设计和安排问题,问题的难度随着教学的推进而逐步深入,由浅入深,最后走向课堂教学的高潮。

例如上面提及的《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教学时,从“不慰却贺之因”到考证作者与王参元两者之关系到探究“尤贺”原因再到最终探究“曲笔”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整个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每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从文本本身找到许多相对应的信息,有探究有归纳,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

四、 以“问题设计”验证、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思维过程中取得的种种信息进行判断、提炼、概括、比较,以期对所学内容取得最有价值的诠释,这也是课堂有效教学应把握的一个基本尺度。究其原因,每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对作品的认识与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存在着差异。应当看到学生有认识作品的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随意的,而是在教师问题设计的指引下、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的。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作这样的引导:作者对待政治失意、骨肉分离非常豁达,能积极乐观面对。试问,你有过不如意的事吗?你苦闷过,彷徨过吗?你是怎样做的?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真实的想法。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学习,通过学生的问题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指向正确。

第5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200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两个系统”是指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按照“两个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推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

从导向上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服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要符合高职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与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从结构上设计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系统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技巧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技能、口头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从功能上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起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针对的专业不同,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侧重点不同。例如旅游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中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公共关系》等。市场营销类专业着重“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同时又不能忽视应用文写作和聆听归纳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社交口才》、《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社交礼仪》等。文秘专业类应重点掌握一般公用文体、日常文体、事务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字迹一定要漂亮。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书法训练》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文学鉴赏》、《商务礼仪》等。

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编制课程所采取的计划方式以及基本框架。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实合一、手脑并用等特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相适应,突出职教特色、专业特色和语文课程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应贯彻于整个课堂教与学互动过程,包括课文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练习巩固、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系统相对应,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延伸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比较易理解和掌握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进行综合实训,形成了能力。延伸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不同专业属性与学习需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从语文出发,激发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项目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项目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项目:模拟求职招聘现场,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求职者、考官等角色,完成个人简历、求职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通过实际的项目演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超越自我。

教学评价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设计应改革传统的以一考定乾坤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按照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个人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考核相结合”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例如《大学语文》应该从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平时测验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演讲与口才》应该从考勤、课堂实训、课外社团活动、课后作业、期末测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实训20%,课外社团活动参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表现20%,课后作业10%,期末考试40%。下面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中“春江花月夜”一堂课为例,说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方法。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把握好本诗的实质精神,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欣赏水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国贸专业的有关问题;(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东西的态度。

2.内容定位。本课是《大学语文》第四章面对自然的第二篇课文,前面已学习了人类栖居的家园,本堂课承上启下,为后面的人与自然的对话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教学。

4.教学过程。课前项目任务问题导入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综合实训(项目作业)多元评价。(1)课前项目任务:请学生搜索整理古代诗歌中用“明月”、“江水”、“落花”为意象的诗句,寻找本堂课的切入点。(2)问题导入:播放三则有关中秋佳节、人们购买月饼来走亲访友的广告,提问三则广告能引起人们购买欲望的落脚点在哪来导入新课。(3)基础知识:通过看、听、读、品、说几个环节来分析主题、介绍作者、把握层次,然后讨论归纳本诗的艺术特点。(4)实际应用:中秋将至,请学生结合本诗所体现出来的情境作广告文案。(5)综合实训:课后项目作业,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6)多元评价:课前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占20%(学生相互打分),课堂随机测试占20%(教师当堂打分),课后项目作业占60%(教师批阅作业后打分)。

课外课外活动的系统设计包括以培养兴趣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系统设计两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课外语文活动系统 其主要形式有:知识墙报、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会、文学知识大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专题讲座、社会调查、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语文小组等。各类活动由语文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以学年为单位统筹安排。利用墙报介绍趣味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语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例如组织文学社团、读书会、诗会、演讲会、辩论会、书画社等。这些社团活动能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课外教学资源包括课外实训大纲、课外实训指导、学习指南、学习手册、项目习题、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高职语文课程应构建多功能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编写高职语文系列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材的诸要素,充分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例如《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社交关系》等都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编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学习指南、项目习题,供学生使用,并编写比较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供教师使用。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教师把课程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专门的聊天室、“bbs”、“e-m ail”、“blog(博客)”等和学生沟通,为学生在课上、课下遇到的有关问题能及时答疑解难。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省高职语文学会这一平台,开发功能强大的高职语文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不断充实教学录像、教学视频、测试题库、教学课件等资料,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笔者从构建高职语文课程系统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外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当然,高职语文课程的系统化建设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2]曾庆柏.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第6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教学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因此应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改革。教材改革应遵循为专业服务、按人文话题选取篇目、增加教材趣味性的原则。教学模式改革应从分类教学方面着手。教学方法改革应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多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并适当增加讨论研究课。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教学是在“高职”和“艺术设计”两大主题背景下所进行的教学,因此它必须体现两大主题的特点,既要体现工具性的特点,还要强调实践性,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按照高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材改革

(一)语文教材使用状况

目前,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使用的语文教材大多是高中教材,三年制则主要使用《大学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属于通用教材,缺乏专业特色,在选材上过于强调思想性、经典性,难度较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合拍,而且这些教材在编排上着力维护体系的完整、体例的划一,与高职教育的灵活性相悖离。所以必须编写与高职教育“必需、够用”原则相一致、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与高职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语文教材。

(二)语文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鉴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适合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辽宁经济职院基础部结合专业特点及语文课程特点,尝试编写了适合五年制学生使用的教材。新编语文教材确定了三大教学模块:口语实践、应用写作、阅读感悟。在选编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时,遵从三大指导思想。

1.靠近专业,努力为专业课服务

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应将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知识整合到教材内容中,学生既获得文学熏陶,又获得艺术滋养。例如,在‘旧语实践模块”中,讲授自我介绍、演讲、辩论、推销、拾谈等内容,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沟通能力。在“应用写作模块”中,讲授自荐信写作、设计说明写作、影视脚本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训练学生与专业相关的文字表达能力。在“阅读感悟模块”中,有针对地选择了含有相关艺术信息的篇目。如“大师风采”单元,选取了“忆白石老人”、“闲话丰子恺”、“我的父亲张大千”等,让学生感悟大师,感悟艺术;“说画解图”单元,选取了一些赏析名画、摄影作品、徽标等方面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学会欣赏艺术。总之,努力与专业结合,是所编教材的最突出特点。

2.按人文话题选取篇目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还会给他们提供提高人文素质的基本素材。对艺术类学生而言,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用艺术形式恰当地表达人性,表达社会,表达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因此,在新编教材的“阅读感悟模块”中,设计了“大师风采”、“智者隽语”、“亲清无价”等人文话题,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增加学生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配合教学,新编教材还设计并选用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人文精神的思考题。例如,“大师风采”单元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艺术大师其实与常人无异,只是他们能够用善感的心关怀他人,用执着的爱面对事业,用坚定的信念完成理想,因而他们才高大、伟岸和不朽。走近大师,我们要学习其精神,让其精神烛照我们前行。请以“走近某某艺术大师”为题,写篇文章。学生在写作这类作文时,会参照大师,反观自我,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

3.教材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

教材如果不与学生原有水平相衔接,缺少艺术气息及趣味性,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后续教学埋下隐患。为此,在选择篇目时尽量避开内容过于深奥的文章,同时为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形象性,为一些篇目配上了相关插图,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对艺术类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觉接受教学文本,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教学,而不是把高职语文课上成各专业通用的“公共课”。在教学实践中,语文的分类教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宏观分类和微观分类。

(一)宏观分类

宏观分类是指语文教学要与大的专业类别接轨,如目前有理工科类语文、经济类语文等。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分类教学就要首先考虑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在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寻找平衡点。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的语文教学,要着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一颗表现美的心灵。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获得专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从而提升其作品的品位。为了将语文学科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笔者大量选讲关于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和艺术观的文章,选讲关于名画欣赏的文章,选讲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让学生感悟大师,领悟美的真谛。

(二)微观分类

微观分类,即针对小的专业类别进行内容不同的语文教学。小的专业类别有着各自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目标,语文教学要与之相适应。一是为各具体专业提供语文技能上的支持。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阐述设计思想,写设计说明,所以该专业语文教学有必要训练学生写作设计说明的技能。对广告专业的学生要进行楹联写作和广告文案写作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写好广告文案。对计算机美术、影视动画等专业的学生要普遍进行设计说明和影视脚本的写作训练。二是为各具体专业提供文化支持。不同专业的学生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同的文化素材,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使学生的专业创作得心应手,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在雕塑专业开设“希腊神话欣赏”讲座,在影视动画专业开设“影视欣赏”课,在工艺绘画专业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概要”、“题画诗欣赏”等内容。分类教学第一步主要从宏观角度实施教学,也就是进行通用艺术类语文教学;第二步则进人微观分类过程,不同专业分开教学,授课内容各有侧重。

三、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鼓励教师自行研制课件,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

第7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 系统论 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生贵(1970- ),男,壮族,广西天等人,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省教育厅课题“新时期高师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C2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12-02

课堂教学是基于价值取向的目的,是由诸多要素参与的承载多个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复杂的社会育人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是优化实现教学目标之保障。笔者试运用系统理论探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即分析课堂教学要素,统筹规划教学行动,评价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全面育人,规范专业与职业发展。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系统观对于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的课堂教学设计有较强的分析性与平衡性。系统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它聚集合性、整合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和反馈性于一体。集合性指系统组成要素;整合性则指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之和;相关性是要素间关联与互动;目的性为系统特定目标指向;适应性指系统与环境关联与互动;反馈性即系统自我调节、平衡和维持。系统论,为教学设计、制订计划、分析教学、解决问题提供系统工具以及设计系统方法。

教育教学是人类涉及目的性的社会性育人实践,其实质是社会育人的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优化之保障。设计,就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预想今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观念性操作构成要素,明确主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行为。设计具有超前性、预测性、差距性、不定性、创造性、想象性等特点,体现其自身的基本内涵。超前性是活动的安排或策划;预测性是解决问题的构想;差距性指设计方案与落实存在差距;不定性指设计多样化和动态过程;创造性和想象性即设计包含设计者的创造成分与主观想象成分。教学设计属于特殊设计,突出系统法。教学设计系统观强调理论融合性、过程分析性、问题解决选择性、工具性、具体性、效果参照性。英语教学设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可见于外语技能教学所遵循的多重原则,即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既要遵循教学系统设计普遍性,又要顾及个体发展需要、专业基础和职业标准,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整体功能最大优化。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系统设计的内容

完整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评价三环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每个教学设计的终点是一个新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设计始终处于动态之中。

(一)教学分析环节

即教学设计起点,从学方面构建教学设计理据。教学分析步骤为:确定分析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终结报告。教学分析内容为:一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的当前水平和教学要求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是了解学生问题及其原因,解决“为何教”与教学针对性等问题。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整体来把握这一层次学生存在的学习基础偏低、英语知识系统性差、英语技能水平低、学习动机偏弱、学习策略单一、学习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偏差等普遍问题,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二是学习内容分析,它是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学习内容分析旨在确认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成分间的关系,确保内容的效度。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选用教材、编制教学大纲以及教师教案、课堂教学活动等教学内容,反映学生学习内容结构,同时反映教学互动。基于学科、未来职业和个体需要,学习内容应该把握英语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基础性,重点为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技能与研究技能获得。三是学习结果分析,即学习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分析,即适应未来职业标准的要求。加涅将学习结果划分为四类: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和动作技能态度。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重点在于理智技能和认知策略掌握,前者涉及教学技能操作,后者属于学习过程管理范畴。四是学习者分析,分析内容涵盖学习者的基本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准备状况,体现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学习者分析重点在于学习起点能力分析和学习态度分析等。学习起点能力分析旨在分析原有的学习者英语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基础英语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等,是确定教学起点、内容和效率的依据。学习态度分析旨在理解学习者对本专业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学习态度分析往往容易被忽略。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全程均有必要融入学生的外语审美和情感体验成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活内在动机和磨炼毅力。教学分析体现现代教学的学习者中心理念以及依据学习规律设计教学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环节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活动终极结果。目标设计应该考虑学科、学习者和社会等因素。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立足于培养基础英语的外语教师,即学生最终获得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外语教育教学技能,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即基础阶段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日常口语交际技能。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包括:英汉语言对比技能、英汉文化对比技能、基础阶段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基础阶段教学实践与反思技能、外语教学基本技能等。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侧重于支持根本目标的实现,构建教学合力,形成专业教学特色。从职业实践考虑,要注重人才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全面培养。

2.教学策略设计。它指与教学理念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顺序、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艺术预设。教学策略包含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学载体等要素,构建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英语教学法是设计的重点,单一教法侧重阐释外语交际技能的某一因素,为教学法可选性和复合性之源。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应着眼于整合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式等外语技能教学法,以此来突破先前中学既得的英语口语技能水平。教学顺序主要有加涅的简单到复杂的排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和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活动安排可借鉴加涅信息加工模式的“九大教学事件”,即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学习回忆、呈现材料、学习指导、诱导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记忆迁移。班级课堂教学可以发挥合作学习、口语交际等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化。教学个性化、情境化、教学研讨法等有助于训练学生创新学习和未来职业实践探究意识。总之,教学策略设计最能集中体现教师教育专业行动能力、特色和教学双主体的能动性。

3.教学媒体设计。即教学媒体选用。汉语语境下的英语教学,英语语境往往空缺,使得媒体是创造教学情境的必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媒体种类与功能的发展,教学媒体系统设计成为现实。教学过程因此可能与某种媒体产生联系,媒体选用受情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设计主要应该考虑学习的经验和信息反馈、教师媒体运用与开发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媒体的选用应着眼于帮助学生交际技能的提高与思维训练的开展,调动认知和情感的积极因素,拓展教学时空,沟通课堂内外,优化效果。

4.教学过程设计。即教学流程的安排。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主要属于技能示范和技能练习类型课,实效功能性强,此为3P教学模式普遍得以青睐的原因,其操作过程反映技能行为习惯获得的一般特点,教学步骤功能区分度高:展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应用(production),既符合教学过程优化基本标准即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又符合教学过程设计基本的原则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媒体优化、遵循心理等,还可以兼容个性化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计评价环节

即教学设计试用环节,指对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即通过教学成果推广前的小范围试用,来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等,以便完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评价的一般过程为:制订评价方案――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评价资料――整理和分析评价资料――报告评价结果。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设计评价包括:评价目标即评价教学设计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及可完善性。评价指标指评价是否对高职高专英语学习需要的学习现状、差距、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学习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对策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起点与习性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符合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可行性、可测量性;教学策略设计是否反映英语外语教育技能和口语技能获得实际;教学媒体设计是否促进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学情境构建,调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教学过程设计是否使体现教学分析和展示教学设计效果;形成性练习题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评价练习设计水平与数量,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与质量等。评价标准可以选用定性标准或定量标准,选用观察、征答表和观察表,收集和评价学习成就信息与教学过程信息,制作信息分析表,最后完成报告评价结果。

系统观是对多要素参与的教学设计持全面分析的教学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环节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关注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互动关系,使教学设计有利于师生合作,促进教学相长;重视媒体选用,保障教学信息有效传播;设计评价保障教学整体功能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系统观教学设计整合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开放性良好,为教师职业性思考与策划提供系统方法,有助于高职高专职前教育英语教师建立英语教学过程全面联系的观点,规范职业行为,避免教学认识片面化、操作简单化、缺乏综合观。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2]李诚忠.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刘润清.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王辉.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5]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徐英俊,曲艺.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7]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第8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服装专业 专业技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教育的长期规划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同时也使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现阶段,基础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的分裂式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1]。为了扭转这种窘迫的局面,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教育中的语文实践教育与服装专业技能教育结合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定位。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主要强调了对学生素质的教育,体现了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高职语文要想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继续生存下去,就要找准自己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树立起一切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教学观念,立足职业技能,突出其应用性和实用性,为职业能力的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2]。一方面,高职语文教学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形成完善的人格,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进行专业教育时,要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2.语文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高。现阶段,为了响应国家“十二五”教育中对高职教育的规划、要求,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逐渐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对语文基础课程的关注,甚至逐渐减少语文课的课时数,这使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大大降低。再加上学生也认为自己以后是靠专业技能生存的,语文课程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自己只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多考取一些资格证书来提高自己在争取工作岗位时的竞争筹码就可以了[3]。这种片面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造成了消极的学习状态。

语文教学教材忽略了不同专业语文教学的针对性。高职院校选用的语文教材与普通本科院校的语文教材大同小异,都是以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主的,更多地体现了语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忽略了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及其需要的不同。并且长期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有一些重复性,这使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变得很枯燥,没有新鲜感。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语文教学没有将其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脱离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也脱离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需要,导致其教学内容缺乏对专业的针对性[4]。

二、语文教学与服装专业结合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与服装专业相结合是时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学科专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细,人们在学科上取得的成就也越来越多,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学科成就是单一专业的研究,大多都是走学科互补之路的结果。现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开始加强对学科之间的互补和渗透工作[5]。高职教育的语文教学与服装专业相结合刚好适应了时展的趋势。

2.语文教学与服装专业相结合符合人们的需求。高职时代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注重对学生的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造,同时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他们更注重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服装的穿着上也更注意其观赏性和时尚性。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还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塑造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特点上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3.语文教学与服装专业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人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6]。高职院校的每个科目的开设都是为了专业技能的学习服务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选择不仅文质兼美,且具有时代性和艺术性,同时还具有专业性的学习内容,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融合与碰撞,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培养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推动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语文实践能力与服装专业技能结合的可行性

1.语文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中国的语言文学从它最初的发展就是与许多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政治、哲学等[7]。许多文学作品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记载和体现了人类的种种思想和人文精神,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高职语文教学与服装专业教学也是有联系的、相通的。高职语文教学与服装专业教学应该采用“融入式教学”,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将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服装的专业技能要求融合在一起,形素质与专业水平共同提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这种“融入式教学”一方面能够使语文教育具有专业特征性,避免因失去自身个性而遭到冷落,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开拓专业视野。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结合的可行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组成部分,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学习变成一种快乐,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知识的本质是“构建”,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参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主要是围绕专业来进行的,将语文学习与其专业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都起到促进作用,符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为两个学科的发展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四、语文教学与服装专业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1.教师在进行语文教材内容的选取时要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现在的语文教学还没有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我们在教育中更提倡因材施教,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想突出某一专业的特点,就要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选取[8]。在理论课程讲授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那些画面感较强、色彩明快的文章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张爱玲的《更衣记》的时候,可以从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发展状态阐述不同时期审美文化特点的形成,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2.要注意将语文教学实践侧重点与服装专业相结合。设计人才的价值是通过设计作品来体现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把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和审美能力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1)把语文教学中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服装设计主题相结合。比如,在进行《水水水》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生态区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拓展想象空间。在课程设计与实践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以环保为主题的服装设计作业,通过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和设计构想,使语文教学与服装设计同步进行。

(2)把语文教学中的乡土风情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学生发展更广阔的设计空间。高职高专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一句话、一首诗、一滴水、一个画面都可能成为他们设计创造的灵感来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进行考察,结合自己了解的有关古代的优秀诗文,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审美品位,使其设计作品能够将外显的服装形式与内在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

五、结语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将语文实践教学与服装专业技能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对两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两者的契合点,选择能够体现服装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把服装专业技能的学习融合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从而达到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共同进步的最终目的。语

参考文献

[1]谭以柯.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课程设置改革[J].科技信息,2011(03):56-57,

[2]胡筱.论服装设计师在品牌终端视觉形象设计中的作用[J].企业经济,2011(08):91-91.

[3]冯芹.语文实践能力与服装专业技能展示结合的一次尝试[J].成功(教育版),2011(20):102-102.

[4]韩晓霞.利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服装设计能力[J].河南教育(下旬),2010(04).

[5]刘玉凤.简单语文不是一种流行的美[J].语文学刊,2011(14):79-80.

[6]王忠.服装设计专业制图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语文学刊,2011(15):54-56.

第9篇: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高职英语 项目化教学

一、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1.项目化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相关岗位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生置身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景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形成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语用能力教学的内容体系,而项目化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2.项目化教学使高职英语教学和专业相结合。

项目化教学主要是在教学任务或者单元的基础上,对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并且使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有概括性了解。另外,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前从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中具有的作用。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选择、计划的制订、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及成果的评价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总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每一环节的细节有清楚的认识。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通过设计的各项任务完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务设计应结合学生各自专业知识,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二、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项目化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以项目带动教学。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活动,它起源于美国,在德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化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制订计划,共同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化教学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不仅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角色意识,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意识,也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是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特点。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实用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和实际应用交际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满足市场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

2.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们(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高文,2009)。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单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知识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完成自己对新信息的重新认识和编码,构建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应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强调以任务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项目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与建构主义一样,都强调活动的构建性和师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2)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谈到,“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认为教育应以经验为中心;他还认为以书本知识为主的弊端就是不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只提供被动学习条件。由此,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育理论。项目化教学以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础,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校内外各种资源,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与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是一致的。

(3)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情境性活动”,“学习是整体不可分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世界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整的一部分”,“学习是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Young 1993)。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中,通过与师傅、同伴的合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这与情境学习理论是一致的。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拥有语法知识、语言技能本身。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必需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毕业后能在工作中有效地、得体地沟通,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知识水平和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语用能力培养应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职业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因此,积极探索职业化属性,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未来职业需要的英语技能,同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工作过程意识。

程为切入点,按照某个职业、某个岗位的工作流程设计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意识,注重工作过程的整体性与完整性,而不是独立地学习不同章节的内容,这样很难将英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项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是主要教学方式,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是项目教学法。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既没有充分的语言环境,又没有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结合,很难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项目,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课堂的设计者、监督者和咨询者。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通过项目完成实现语用能力的培养。

如面对服装专业学生时,如果在讲授文章里出现与其专业相关的词汇时:为了使词汇学习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可设计任务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一款自己设计制作的衣服,当然介绍过程中应该出现有关衣服部位的下列词汇。如:collar,seam,sleeve,hem,yoke,neckline,patch,pocket。本任务设计基于制作服装这一工作过程,让学生在设定的工作任务中完成词汇学习。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造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练习使用英语这一做法非常常见。而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应根据工作过程,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有连贯性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在不同工作情境下,得体地、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有了适当专业知识储备,教师根据生活和工作情境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联系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此时教师充当协助者、欣赏者、成绩记录者的角色,而学生不但充当“演员”演好自己的戏,而且是同学进步的见证者、评判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适当拓展。比如,学习“面试”时讨论面试的技巧;学习“购物”时讨论如何砍价。这样既能保证基础较差学生达到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多品尝成功的欢乐,又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创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慢慢掌握英语运用能力,进入工作状态。

以对媒体设计专业为例的POWERPOINT,对设计作业进行编排,内容可以是从设计原型到设计完成的稿件的过程展示,文字部分使用英文。这部分训练要求学生事前做好电子文件,课堂上使用英语进行交流(Presentation)。开始时,此训练以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为素材,学生比较了解自己的设计过程与思路,可以激发兴趣,在做汇报前做充分的口头准备。每一个汇报完成后,要求其他学生对汇报人的汇报进行一般形式提问。教师不对作业质量进行评判,只从文字结构(英文)上进行指点与讨论。以上两种方法训练的主要原因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把英语与设计作业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此种方法的改进在于不用过多时间在课堂上讲解英文原文原著,创造机会给学生做好口头表达及写作训练。以上整个学习过程都被放在一个设计的情境里。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

由于英语老师欠缺专业知识,导致教师对某一专业工作过程不熟悉,从而影响英语教学任务设计不能和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转化角色。

项目化英语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老师讲授的专业英语知识积极消化,并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将英语这项基础课程与所学专业课程融会贯通,并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这才是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目的。而部分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和角色认同,习惯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不能按工作角色要求自己;部分学生对小组或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一时难以适应,抱怨负担过重,课后查找资料、完成项目时间紧,因而课后任务完成质量有高有低,逐渐在班级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3.课堂纪律松散。

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直接关系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课堂管理随意性较强,没有统一和一贯量化标准。使学生缺乏有效约束,影响教学秩序。另外,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监管力,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1]周慧.论项目导向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全球教育展望,1999(1).

[3]韦.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J].大家杂志,2011(15).

[4]张健.高职课程整合视阈: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