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

第1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一、成立全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保障我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旗委、政府决定成立全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办公室成员由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地点设在旗人事局工资股。

二、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阶段时间安排

根据市总体工作安排,为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部兑现到位,制定阶段性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调研和拟定具体实施办法阶段。年10月底前完成实施办法的拟定上报和实施启动工作。具体包括:召开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会议、开展工作调研、成立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拟制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二阶段:清理规范津贴补贴阶段。于年11月中旬前完成清理核查及规范津贴补贴工作。

第三阶段:绩效工资总量核定阶段。于年11月底前完成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的上报、审批,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核准兑现工作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为2011年编制财政预算提供准确数据。

第四阶段:绩效工作入轨运行准备阶段。于年底前,做好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含新增绩效工资)、完善绩效工资的后续工作及工作总结,确保2011年全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规范入轨运行。

三、实施绩效工资具体要求

(一)实施绩效工资的范围和时间

时间:经旗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且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范围:本方案所指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包括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我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单位14个,其中,公共卫生事业单位4个(包括计生服务站)、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10个。即:旗妇幼保健所、旗结防所、旗疾控中心、计生服务站、巴彦托海镇卫生院、巴彦塔拉乡卫生院、西苏木卫生院、孟根卫生院、东苏木卫生院、伊敏苏木卫生院、辉苏木中心卫生院、北辉卫生院、巴彦嵯岗卫生院、大雁矿区医院。

(二)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由相当于单位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下同)额度和津贴补贴额度核定。

绩效工资水平,由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按照与我旗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综合考虑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本级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单位主管部门核定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并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各案。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后,原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不再发放。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后,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确因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调整的,须报旗人事局、财政局批准。

(三)清理核查津贴补贴。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同规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结合进行。要在旗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旗财政部门和组织、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部门负责协调,实施绩效单位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四)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分别占绩效工资总量的60%和40%。

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旗内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具体项目和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确定,按月随工资发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要统筹平衡各实施绩效工资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之间以及同一岗位序列不同等级之间的工资关系,合理确定各类岗位等级的基础性绩效工资项目和标准。相同岗位等级的工作人员执行统一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

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可设立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考核奖励等项目。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在具体核定各分管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逐步实现旗内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完善我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加强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监督检查和组织实施工作。在搞活内部分配中,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其中,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实验室)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承担公共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以及条件相对艰苦的偏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完善内部分配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征求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实施。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主管部门根据对主要领导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主要指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统一核定的比例和标准执行)。单位主要领导与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关系。

四、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不含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不再另行发放。

(三)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其中离休人员的补贴水平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号)精神执行,退休人员的补贴标准,由旗人事局、财政局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四)实施绩效工资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突破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五、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额安排,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由旗财政负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补助,按医改政府卫生投入有关规定执行。

(二)规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专业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应上缴财政的全部按照国库集中收缴制度规定及时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三)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经费应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并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规定,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绩效工资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直接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审核后,由财政局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单位工会经费、集体福利和其他专项经费要严格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和核算。

六、组织实施

第2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一、目的意义

通过对公共场所进行风险分析和卫生等级量化分级,调动公共场所经营者积极性,提高自身卫生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提高卫生执法水平和工作效能。通过建立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减少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适用于已获得市、县(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证的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KTV和室(茶楼)等公共场所。

三、工作原则

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中实施范围、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加强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动态管理,遵循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巩固和完善现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它公共场所。

四、组织领导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协调我市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成立市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区)负责各辖区(片)内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评定工作及对评定后的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督促其按评定标准认真做好自律。

五、实施方法

(一)确定量化评价内容

在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中,按照《省住宿业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2、3)、《游泳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4)、《沐浴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5)、《省卡拉OK歌厅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6)、《省室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7)和《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8)规定的量化评价内容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地量化评价。

(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评定

1.卫生信誉度等级为B、C级的评定和标识发放工作,由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卫生局组织实施。卫生信誉度等级为A级的评定和标识发放工作,县(区)管辖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由同级卫生局组织评定后,经市卫生局统一验收和发放标识。A级卫生信誉度,应在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自主申报的基础上进行评定。评定A级卫生信誉度单位时,考评组组长由市卫生行政机关分管领导或市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主管领导担任。

2.市、县(区)卫生局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价,按100分标化后,总得分在90分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总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总得分低于60分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定为C级。

3.含多个经营性公共场所类别的综合性公共场所,对不同场所分类测评确定其相应的卫生信誉度,其场所的综合卫生信誉度等级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按照最低等级的卫生信誉度确定其综合等级。

(三)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市、县(区)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要使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现场审查评分,必须由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进行,作出审查结论,并由经营单位陪同人员和卫生监督员共同在量化评分表上签字。

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仍应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进行。

对新申办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现场审查关键项合格且得分不少于60分,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对新取得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经两次现场审查确定其卫生信誉度等级,两次审查间隔不少于六个月。

(四)卫生监督频次的确定

公共场所日常监督频次参照其卫生信誉度等级确定。等级越高,监督频次应越低。审查结论为优秀(A级)的,实施简化监督,每年监督频次不得少于1次;审查结论为良好(B级)的,每年监督频次不得少于2次;审查结论为合格(C级)的,实施强化监督,每年监督频次不得少于3次;对评定为60分以下或关键项不符合要求的经营单位,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由于行政任务和处理投诉举报而需要进行监督时不受此频次限制。

(五)卫生监督动态管理

1.市、县(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应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信誉度等级进行核定,并及时更换“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标志”。

2.凡严重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行为的,或1年内累计受到两次及两次以上卫生行政处罚的,卫生信誉度等级A或B级单位应降低一个等级;凡发生重大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直接降为C级或取消卫生信誉度等级。

对降级或取消信誉度等级的经营单位1年后方可重新评定等级。

六、工作要求

(一)各县(区)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具体的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量化分级工作方案。

第3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字: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建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在细节上就可见真章。诚如朱莉·霍兰“粪坑-文明”所言,作为文明古国,我国人民的“尚洁”之风越来越重, “卫生间文化”逐渐成了一种“软实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城市公共建设日趋得到重视也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而公共卫生间作为城市公共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从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宏观层面来看,它反映一个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从微观方面来看,它刻画着城市的每一个细节。城市公共卫生间作为城市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但由于它的特殊性,经常不被人所重视,因此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公共卫生间数量不足

大庆全市总面积21494平方千米,现有人口有290.45万人(2010年末六普数据),其中包括流动人口50万人,城区有公共卫生间261座,本文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用人口分布分析法来对大庆市的公共卫生间总体数量情况进行分析。按规定:城镇卫生间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1座。

卫生间数量最大标准值=常住人口数/2500;卫生间数量最小标准值=常住人口数/3000

据此可以计算出公共卫生间的数量的预测值范围在968.2—1161.8之间,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大庆市公共卫生间的统计数量还达不到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而且,公共卫生间的有效数量比真实数量要少,更加加剧了其数量上的紧缺程度。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大庆流动人口增加,使用卫生间变得更加不方便。

2、公共卫生间分布不均

(1)由于大庆东部和西部人群密集,住房小区和旅游景点较多,而卫生间建设时却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这就导致了需要卫生间的时候找不到卫生间,不需要的时候却经常能碰到的尴尬现象。

(2)根据《城市公共卫生间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各类公共卫生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其他街道和区域都应设置公共卫生间。

而在大庆一般商业区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地方确实有部分区域设置公共卫生间,但是在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其他街道和区域很难找到公共卫生间的身影,这也就导致很多公交车司机集体反应开车过程中遇到着急如厕却没办法解决的情况。

3、公共卫生间管理不到位

首先大庆重建轻管,公共卫生间建成后,管理跟不上。

大多数公共卫生间卫生不达标,有的卫生间很长时间也没人清理,有的即使清理,也只是敷衍了事。尤其夏天由于无人看管,一些卫生间成了垃圾死角和蚊蝇孳生地,厕内蛛网吊灰多,地面污迹多,少数旅游卫生间让游客毫无立足之地。

一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未能发挥其作用,部分公共卫生间设施设备遭遇破坏如墙灰脱落、垃圾桶设置不规范、水龙头损坏、灯泡开关损坏等问题普遍存在。而且部分公共卫生间还存在乱收费的问题,管理有待加强。

其次大庆公共卫生间管理没有标准可以参考,没有纳入法制化轨道,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支撑,也就显得薄弱,甚至无力。法律上的缺失也使得管理出现很多问题。

4、男女厕位比例失当

《城市公共卫生间设计标准CJJ14—2005》3.1.8条规定:根据女性上厕时间长、占用空间大的特点,增加了女厕的建筑面积和蹲(坐)位数。卫生间男蹲(坐、站)位与女厕蹲(坐)位的比例以1:1~2:3为宜。据悉,2010年上海世博园内男女厕位比达到了1:2.5,这样的比例基本保证了游客不需要花很长时间排队上卫生间。而爱知世博会上1:1.5的男女厕位比则造成了女性如厕难的大问题。

然而,目前大庆男女厕位比大部分为1:1,有的甚至大于1:1。以前,卫生间男女蹲位往往是男多女少,比例约为3:1。在一些人流集中的商业区、景区内,一到节假日,如厕矛盾就显现出来,有的卫生间甚至会出现女士“借用”男厕的现象。

二、完美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建设的对策

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当然也不失有很多优点。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大庆的城市品味,结合当前社会公共卫生间建设和大庆市的发展现状,对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建设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1、增加公共卫生间数量

针对大庆公共卫生间总体数量过少的问题,大庆市政相关部门应该按照人口数量分布,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增设公共卫生间个数;同时还要加强公共卫生间的管理,增加其有效数量,保证公共卫生间这一基础设施的实际可用性。并且大庆市规划部门应该对城区公共卫生间进行专项规划,规划中要对公共卫生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已有卫生间的使用情况、公共场所对公共卫生间的需求量,并对附近居民进行访谈。在实地考察后再进行改造、新建的统一规划。规划应该考虑城市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对公共卫生间的需要。

2、合理规划公共卫生间的布局

公共卫生间的布局和选址要合理化,针对公共卫生间的建设数量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的问题,政府应该组织编制公共卫生间规划,让公众也参与进来。这样也能避免出现公共卫生间选址不合理以及新建公共卫生间用地难以落实的现象。规划公共卫生间应该严格按照《城市公共卫生间规划和设计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在布局和选址中应该把握“方便群众”的原则。

3、改善对公共卫生间的监督管理

在每个公共卫生间的指示牌上都标明举报电话,使群众对顶风收费、卫生糟糕、设施损坏等的意见都得到反馈,以更好地管理好公共卫生间,服务群众。

制定关于公共卫生间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对恶意损坏公共卫生间行为的管理和处罚。对有些恶意损坏公共卫生间设施,或偷用公共卫生间水、电的人给予严厉处罚,并切实管理好,使公共卫生间为“公共”服务,而不为少数人谋私利。

4、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女性厕位

第4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matur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human resources is listed as an international priority agenda.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taken th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as strategic and routine work content. But in China, this research has lagged behind, which affected the overall conduct of public health work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human resources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s discussed.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huma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307-01

作者简介:郝晓圆(1980-),女,辽宁朝阳人,毕业于赤峰学院,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

1 定义及构成

1.1 首先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指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的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总和。如下图

1.2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则指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的国家公共规划所需要的多种资源中的一种资源。他们是受过不同卫生职业培训,能够根据人民的需要提供卫生服务,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力资源。

公共人力资源包括:经在卫生服务场所工作的卫生人员或在接受培训,达到一定的学历或技术水平后将被分配到卫生服务场所的人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中,老年就业人口也占据了一部分比例,一些老专家教授以他们丰富工作经验及阅历,提升了一定区域内公共卫生人力的素质水平。

2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策略与规划);工作分析(工作描述、工作说明书);卫生人员的招聘与配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发展;沟通;绩效评估;激励;培训。如下图

3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除具有人力资源的特点,即: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和社会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3.1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培养周期长,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3.2 公共卫生人力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心理因素等。

3.3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是有情感有思维的卫生资源,医务人员的技术与经验是卫生资源组成的一部分,同时,医务人员也是有感情有思维的社会成员。

3.4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组合是复杂和不断变化的,这也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而必须具备的特点。具体的组合要根据卫生人力资源的供需计划开展招募、考核、选拔、录用与配置等工作。

4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不足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尽管公共卫生人力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4.1 对公共卫生人力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公共卫生人员的培养上缺乏系统性与实践性。

4.2 卫生人力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与分布不合理,管理相对滞后。国内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及城乡,乡村人力资源素质与结构差距过大,尤其是广大的县级公共卫生及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短缺严重。

4.3 卫生人力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建议

5.1 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有计划组织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技能扎实、知识面广、预防实践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队伍。

5.2 优化人才结构。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严格实施公共卫生医师执业准入制度,扎实推进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化,培养适合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师。创造条件,完善措施,不断改善农村公共卫生队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对乡镇公共卫生人员实行全额拨款。

第5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1 危害因素判定

1.1 顾客沐浴休闲各环节接触物品

顾客进浴场后,接触的物品依次为拖鞋、更衣室座椅垫巾、浴巾、浴池水、(桑拿等)

座椅、搓澡床表面、搓澡海绵、搓澡人员、浴巾、浴衣、休息室垫巾、床上用品、马桶垫圈、茶具、修脚工具、按摩人员、服务员。

1.2 检测结果

选择卢湾区辖区内2家3 000 m2以上的大型公共浴场,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

T 17220―1998)对顾客沐浴休闲过程中接触的每个环节的公共用具进行环节采样,按照《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 9665―1996)和《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5―2001)评价检测结果。

浴衣和浴池水的合格率为100.0%,浴巾的合格率较高,拖鞋、搓澡海绵合格率最低,其余项目也存在一定的不合格率(表1)。

1.3 危害分析(HA)

对浴场从业人员、卫生设施配备、卫生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作出公共浴场卫生管理危害分析(表2)。

表1 顾客用具环节检测合格率(%)

接触物品检测样品件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浑浊度

拖鞋197-79.275.096.9-

更衣室座椅10487.595.2---

浴巾6098.0100.0---

浴池水6----100.0

(桑拿等)座椅4080.085.0---

搓澡床表面4082.587.5---

搓澡海绵5675.078.6---

浴衣60100.0100.0---

休息室垫巾、床上用品6092.2100.0---

马桶垫圈2892.992.9---

茶具6086.796.7---

修脚工具14-100.0-92.9-

表2 公共浴场卫生管理危害分析

因素潜在危害判断依据控制措施

清洗消毒间设置生物性造成公共用具污染规范设置专用消毒间

专用消毒设备生物性物理性能否保障消毒效果设置专门消毒设备

消毒方式生物性能否保障消毒效果控制消毒时间、消毒剂浓度、消毒温度

保洁柜生物性物理性造成公共用具二次污染保证专用保洁柜数量,结构合理

卫生制度生物性能否保证自身卫生管理效果建立制度、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专兼职消毒人员生物性能否保障消毒效果设立专兼职消毒人员

消毒知识的掌握生物性能否保证规范消毒严格按照消毒规程操作

个人卫生状况生物性造成公共用具二次污染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

毛巾等棉织公共用具生物性物理性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一客一换一消毒

茶具生物性物理性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一客一换一消毒

拖鞋生物性物理性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一客一换一消毒

马桶垫圈、搓澡床、座椅等直接接触皮肤的用具生物性物理性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一客一消毒建议使用一次性坐垫、床单、马桶坐便纸套等

2 确立关键控制环节(CCP)

确立的公共浴场卫生管理关键控制环节见表3。

表3 公共浴场卫生管理HACCP计划

关键控制环节关键限制监控内容方法频率监控者纠偏措施档案记录检验措施

清洗消毒设施专用消毒场地及设施配备消毒设施及场地专间专用、专人管理行政许可时监督部门卫生许可审核要点布局平面图纸存档硬件设施配备到位

日常管理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加强管理行政处罚消毒记录、监管档案设施符合卫生要求正常运转

保洁设施专用保洁设施配备保洁设施专柜专用日常管理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定期清洁消毒、整理保洁设施使用情况公共用具分类存放、安全合理

人员健康状况无相关病症人员健康状况主动报告、询问了解、监督检查每天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调离岗位、行政处罚调离记录健康证

人员培训掌握消毒方法、程序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带教上岗前、在岗期间卫生负责人

监督部门掌握消毒方法、程序后上岗培训记录书面笔试、操作考试、当场询问

公共用具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毛巾等棉织用具及杯具制定卫生制度一客一换一消毒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加强管理行政处罚顾客用具更换记录内部巡查、监督检查、监督性抽检

马桶垫圈、搓澡床座椅等直接接触皮肤的用具制定卫生制度建议使用一次性用品一客一消毒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加强管理行政处罚消毒记录内部巡查、监督检查、监督性抽检

化学消毒浸泡时间、浓度、浸泡是否充分消毒设备、计时器目测每天定时集中消毒消毒人员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重新消毒行政处罚消毒记录监督性抽检

物理消毒温度100℃、紫外线、红外线消毒30 min以上温度计、计时器目测每天定时集中消毒消毒人员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重新消毒行政处罚消毒记录监督性抽检

3 效果检验

对拖鞋、座椅、搓澡床、搓澡海绵、茶具等不合格率较高环节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进行HACCP实施前后的效果检验,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

在实施HACCP后,顾客用具环节检测合格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统计数据显示,顾客用具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在实施HACCP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关键环节控制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公共浴场顾客用具的卫生水平(表4)。

表4 HACCP实施前后顾客用具环节检测合格率(%)比较

接触物品

细菌总数HACCP前HACCP后P值

大肠菌群HACCP前HACCP后P值

拖鞋---79.299.0

更衣室座椅87.599.00.05

(桑拿等)座椅80.097.5

搓澡床表面82.597.5

搓澡海绵75.096.3

茶具86.798.50.05

4 讨论

本文通过HACCP管理理念的引入,确立公共浴场卫生管理的关键控制环节为:清洗消毒设施、保洁设施、人员健康状况、人员培训、公共用具、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因此,要使公共浴场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可以从设施配备、人员管理、公共用具管理、消毒方法着手:

① 严把许可准入关,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浴场配备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清洗消毒设施、保洁设施及场地,打好硬件基础;

② 通过培训强化浴场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完善其卫生知识结构,打好软件基础;

③ 建立全面规范的卫生制度,选择科学、有效、便捷的用具消毒手段,并做好储存和保洁,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有序运转,采用合理消毒方法规范操作;

第6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共用具用品;旅店业;卫生监测;消毒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50-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间双滦区321家宾馆、招待所、个体旅店,随机抽取不同档次的旅店已消毒的备用公共用品进行监测。其中,宾馆123家,招待所107家,旅店91家,共随机抽取样品数4689。公共用品的监测范围包括床上用品、浴巾、毛巾、杯具、脚盆、浴盆、坐垫。

1.2采用方法

参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9673-1996中规定的,仅大肠菌群采用纸片法,其余指标采用涂抹法。

1.3检验方法

公共用品中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 、致病菌均依据我国2000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T18204.1-18204.30-2000。

1.4结果判定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1996要求,毛巾、床上用品细菌总数≤200 cfu/25 cm2,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杯具细菌总数≤5 cfu/25 cm2,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脸盆、脚盆、浴盆、坐垫致病菌不得检出,拖鞋不得检出致病菌。

1.5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研究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数据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P

2 结果

2.1.公共用品消毒效果

2011年我单位共监测旅店业321家单位的公共用品,总样品数4689份,合格份数为4279份,合格率为91.26%,不同类型的公共用品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3.1旅店公共用品消毒存在的问题

3.1.1公共用品是卫生消毒的薄弱环节

本研究检查结果发现个体旅店的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偏低,招待所和宾馆情况较好,但仍需改善。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个人或经营单位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不遵循国家法规和标准配备的规定卫生消毒设备或卫生消毒设备的性能和数量不达标;二是部分单位虽然配置了消毒设备,但对消毒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不善,导致设备闲置或设备未按要求保持正常有效的运行状态,使消毒工作进行的非常表面化,未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3.1.2从业人员缺乏卫生知识和消毒操作技能

大多数经营单位配有消毒设备,但其从业人员却因缺乏公共场所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或者部分从业人员对使用消毒设备时操作生疏,不能准确掌握消毒技术参数,故其也很难按照卫生消毒规范规定的程度进行操作,根本无法保证高效的消毒效果,甚至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3.1.3市场经济体制,经营形式多样化,监督管理难度加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场所的经营体制和经营形式逐渐多样化,这样大大加大了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难度,经营业主经常变换,从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也较大,甚至经营者法律意识不足,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使得部分个体或单位的公共场所,不能按规定履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持证上岗和经营,甚至出现有些单位因达不到卫生消毒要求拒绝监督管理。

3.1.4社会监督不足

大部分消费者缺乏公共卫生知识和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观念不足,投诉机制不健全,社会监督体系未完全建立,使得社会监督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3.1.5“地方保护主义”干扰

从全区来看,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和效果较平衡,但从全省或全国来看,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只重视经济发展,却忽略人民健康利益,且干扰卫生监督部门履行正常的监督职责,使得公共场所的法律法规不能有效的贯彻执行[2]。

3.2建议

针对我区公共用品监测存在的问题,加强公共用品的消毒效果,重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法律法规为主要手段,增大执法力度。(2):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3):注重卫生安全法律普及工作。(4):监督执法与卫生技术服务相结合。

参考文献

第7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一、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联合国开发署提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建立适合国情的政策和法律框架的环境、机构的发展,包括社区的参与者和人力资源发展和管理系统的完善”。世界银行认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为了使所在地区的所有国家共同达到发展目的而用于人民、机构和活动的投入”。中国专家则指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要通过教育、培训、使用、管理或政策、舆论,引导人们不断学习,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认识、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因此,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至少有三层内涵:一是增强个体的综合素质;二是提高组织机构的发展能力;三是营造适合个体和组织的发展环境。

公共人力资源包括:经在卫生服务场所工作的卫生人员或在接受培训达到一定学历或技术水平后将被分配到卫生服务场所的人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中,老年就业人口也占据了一部分比例,一些老专家、老教授以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及阅历,提升了一定区域内公共卫生人力的素质水平。

二、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除具有人力资源的特点,即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和社会性外,还具有一些其独有的特点: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培养周期长,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公共卫生人力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心理因素等。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是有情感有思维的卫生资源,医务人员的技术与经验是卫生资源组成的一部分,同时,医务人员也是有感情有思维的社会成员。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组合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而必须具备的特点。具体的组合要根据卫生人力资源的供需计划开展招募、考核、选拔、录用与配置等工作。

三、中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现状

1.政府长期投入资金不足。由于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连购买正常仪器设备都有困难,更谈不上优化人员结构和人员的培训,因而导致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失衡、知识陈旧、创新能力差,难以胜任工作岗位需求。对此,应考虑把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争取国家财政经费支持,拨款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定向、适时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活动。

2.公共卫生机构的人事制度不完善。机构内部体制不顺、缺乏人员激励机制等不足,使得各级机构难以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也给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规划造成困难。因此,公共卫生机构必须不断完善用人体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编制内人员的准入制度,确保每名编制内人员都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变目前人才“缺乏”与“过剩”同时存在的现象;二是健全人员激励机制,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三是注重技术骨干的培养,地市级公共卫生人员构成应是复合型人才为主、专家型人才为辅。

3.公共卫生人员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培养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员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尽管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人员素质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总体情况仍不够理想,绝对人数有所减少,本科以上人员数量不够,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较少,已不能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不够。医学院校办学重临床轻预防现象十分普遍,使得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储备;现有的预防医学专业教育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相应的管理人才培养基本处于空白,导致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运行层次较低。

四、对提升中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水平的建议

第8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Li Wei; Tang Shaoliang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 210046)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of Economy & Trading Management,Nanjing 210046,China)

摘要: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研究对象,在现有危机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点,构建一个全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基本框架,该框架由监测预警、医疗卫生保健响应、公共卫生干预、信息沟通和指挥协调五个核心组成。一个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需要每个部分的全力支持,才能满足需求,而有效的关系需要建立在各部分的协调、沟通和协作上。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research th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nd based on the crisis management and un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Then build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The framework highlights five core components of a response: surveillance, healthcare response,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This paper notes that to mount an effective public health response, each component requires sufficient capacity to meet demand, and effective relationships and mechanisms need to be established between components that support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危机管理 基本框架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emergency;crisis management;a basic 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314-02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其引发出的问题值得关注。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在2006年1月8日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是:“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2]

“甲流”疫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题又一次摆在了各国政府的面前,也给我国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带来了考验。由此更加引发了人们对于卫生事件的关注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如果政府在应急处理体系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和预防工作,将极大地减少损失;反之,则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

1中国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类公共卫生事件总会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发生,影响范围之广,涉及面之多让世界各国政府不得不对它产生高度重视。2000年以来至今,在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就发生了多起影响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新出现的第一个严重传染病。2002年7月初发病,2003年初在广东省爆发性流行,并很快波及数10个国家和地区。[3]

2008年9月11日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致婴幼患病、死亡事件曝光。[4]国家闻讯检查出22个问题奶粉品牌,诸多名牌产品更是名列榜首。[5]全国约有29.4万名婴幼儿因食用问题奶粉患泌尿系统结石。

2009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未含港澳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48起,2009年,我国内地报告事件数较2008年同期上升8.85%,甲型H1N1流感作为2009年新发现的传染病,继首先在墨西哥陆续发现人类感染、死亡病例后,在全球及我国广泛流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水平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卫生部于2009年5月11日上午确诊了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

2010年的8月南京的疑似小龙虾致人肌肉溶解事件,引起国人普遍关注。据卫生部通报2010年第三季度,我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98起,中毒3428人,其中,死亡78人。

在最新的2009年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意见――“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有一条是有关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其中一部分内容如下: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其危机管理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立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需要从最基本的方面着手,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框架。

2危机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危机管理”这一术语最早正式出现于1986年[7]。危机管理是一个通过危机预警、危机防范、危机处理,以实现避免、减少危机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并从危机中开拓出发展机遇的过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呈群体性、不确定性及危险性大的特点。它的发生使得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秩序直接受到了威胁,这符合危机的概念,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危机的特点,所以应当属于危机管理的范畴。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需要一个统一的应急管理系统。所以危机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是可行的。

突发公共事件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应对的危机不仅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的危机,更多的是危机引发的危机。需要处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不真实信息传播带来的社会恐慌,由于危机的突发性可能导致医疗卫生保健短时间内的需求增大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危机引起的危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危机管理框架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危机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框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非预期性、紧迫性、影响范围大、危害性质严重等特点。近年来频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其相关的危机管理的研究也愈发的增加。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的能力较之前已有较大改善,但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时,危机管理的有些方面并没有得到普遍的理解,所以常被忽略。显然一个可以突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关键部分并且能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期间医疗服务需求增加的反应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在越来越多的趋向于复杂的框架的设计的情况下,应该回归最基本的,突出关键部分的危机管理,从最基本的着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计危机管理的行动框架。

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制定了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行动框架(图1),基于最基本的危机管理领域,目的是能够明确和迅速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有效的危机管理。

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行动框架强调五个核心组成部分:监测与预警,医疗卫生保健响应,公共健康干预,信息沟通和指挥协调。对于一个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每个部分需要有足够的能力以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需求,并建立相关功能之间的关系和途径,能够支持协调,沟通和协作其他核心部分的速度和效率。

3.1 监测与预警监测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预警,有效的监测系统的关键是查明、监测并提供之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和传染等信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卫生部直属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

一个有足够能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监测系统,可以满足迅速扩大的监测需求,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在面对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监测系统还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监测和识别由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其他传染性疾病,以及更大规模的危害人类生命安全事件。

此外,监控系统需要相关机制或部门分享所收集的数据等情报来指导风险评估,从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医疗卫生保健规划和公共卫生干预的反应。

3.2 医疗卫生保健响应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可能会增加,特别是医院。根据临床疾病的性质,紧急情况下紧急护理服务的需求有可能大幅增加。由于事件的突发性,用于防疫和治疗的药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从2009年甲流(H1N1)已经证明,快速和提供适当的医疗卫生保健可以拯救生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处理能力有助于缓解医院的压力,而且能更及时和快速的进行医疗卫生保健响应。

3.3 公共卫生干预公共卫生干预(如接触者追踪,隔离措施)是在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始阶段最明显的反应措施。如果干预的及时和有效,有可能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灾害或以此拖延爆发的时间,换来足够的时间来启动并实施协调干预。公共卫生干预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其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干预的工作中心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的控制转移到将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灵活的公共卫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

3.4 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公共卫生干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常常被忽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极易引起社会恐慌的,此时如果无法做到及时的信息沟通和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极有可能造成恶意谣言的传播,引起更大的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沟通在公共卫生干预中的作用是传达健康讯息,鼓励个人从自身防御,防止社会恐慌的传播。各地区通过上报相关信息进行沟通,方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监测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及时通报各地,为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提供保障。

3.5 指挥协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后,为了能够有效和及时的对事件进行处理,这就需要一个指挥。为了指挥协调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系统需要其他四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部分的支持从而方便情况的准确评估,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为决策和协调提供证据,做出良好的回应。2009年“甲流”疫情发生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指挥部,分别由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总指挥。使得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较2003年“非典”是一大进步。

4结论

虽然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行动框架在实际中可能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各种能力受到一定抑制因素的限制。但是该行动框架是简单而有用的,可以用来来传达一个全面和综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结构的概念,有助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关华,黄君瑶,杨哲等.广东省1353例SARS病人住院费用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1):63.

[4]余黎峰.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国CSR危机[J].企业经济,2009,(5).

[5]胜秀平,颜毓洁.新形势下对有关经济主体伦理道德的思考――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09,(1).

第9篇:公共卫生管理个人总结范文

一.卫生院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辛安中心卫生院现有职工66人,其中副高4人,中级职称31人,正式工32人,乡医47人,村卫生室37个。担负着辛安镇辖区5万多人的医疗、预防、公共卫生等工作。2018年总收入1734万元,增长13.90%,结余57万。18年设备投入18万,污水处理投入13万,院内绿化5万。卫生院三个会诊中心和健康驿站共投入8万多元。

(二)业务开展情况:医共体成立后,海阳市人民医院专家在辛安镇卫生院坐诊,带教查房、手术、讲课等。同时卫生院选派业务骨干到莱阳中心医院、烟台山医院等医院学习,着力提高全院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重点打造国医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为1万多名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业务,使用新设备,接收新技术,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实行出院病人七日内电话回访制度,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做好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包括老年人查体、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14项工作。2018年辛安镇总人口51031人,65周岁以上人口7137人,老年人查体5024人,查体率70.3%,规范管理高血压4116人,管理率91.2%,糖尿病管理1384人,管理率84.6%,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8000余人,签约率70%,贫困人口216人,签约206人。严重精神病患者管理229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2期,健康咨询11期,村卫生室宣传栏每2月更换一次。

(四)医改工作开展情况:2018年4月辛安镇卫生院与海阳市人民医院组建医共体。2018年9月卫生院顺利参加烟台市医共体建设推进现场会。会后,卫生院成立三个会诊中心。海阳市人民医院专家每周一至周六在卫生院坐诊,方便群众就医看病。

(五)防疫工作开展情况:2018年学生查体1648人(小学、初中)。一类疫苗接种5307人,二类疫苗接种1996人,免费为儿童建卡办证150人,建证率100%,上报传染病34例,规范管理肺结核病人11例。截至目前,辛安镇流行性出血热病例6例。发放宣传材料一万多份,村卫生室建立毒饵站100余个。

(六)妇幼工作开展情况:2018年新生儿为150人,死亡病例为0。3岁以下系统管理人数641人,管理率90%。6岁以下儿童保健人数1131人,管理率为90%。学龄前儿童查体670人。孕产妇管理366人,产后访视145人,访视率95.9%。管理高危妊娠69人,管理率100%。

二、卫生院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辛安镇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但是农村的公共卫生基础仍较薄弱,医疗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卫生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农村公共卫生队伍人才匮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与人力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技术人员缺额大,无执业证上岗证人员较多,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工作没有正式的专职人员管理,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管理人才。二是村医学历普遍偏低,村卫生室从事公共卫生人员多为村医兼任,现有的村医普遍学历较低、技术水平不高、接受能力有限,工作起来十分困难,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其它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实施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村卫生室人员配备不足,卫生室村医缺乏,当地缺人才,外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去或去了又留不住,这种状况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总体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卫生院所基础设施、设备简陋:由于多年来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辛安镇卫生院底子薄,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及时更新医疗设备,致使卫生院所大部分只有基本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陈旧简陋,已很难满足医疗需求。而村级卫生室诊疗病人大部分还靠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影响了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卫生院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逐步配强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用人机制,理顺公共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体制关系。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每年向社会上招考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吸引机制,实行相应倾斜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卫生人才,充实到镇卫生院人员队伍中,提高其整体素质水平。鼓励在职人员参加成人学历进修。辛安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加强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在农村一线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加强人才培养,根据卫生院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切实提高农村卫技人员业务水平,使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上一个台阶。

(二)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镇政府要随着财力的不断增强,按照一定的增幅比例逐年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除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添置外,还要重点保证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将村级防保员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发放,保证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