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精选(九篇)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

第1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凸现出的问题

(一)粗放式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同时彰显设施农业和人工牧场的巨大优势

2009年,在遭受严重旱灾造成大面积旱作农业和天然牧场减产绝收的情况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喜获丰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05亿亩,农作物主要是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提高到64%,实施舍饲圈养的牲畜增多;另一方面是节水灌溉的设施农业及人工牧场面积扩大,亩产达原来3倍以上,增产作用明显,增强了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农牧业承受的风险相对较大,天灾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农牧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且自然灾害频发,农牧民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难度大,而城镇居民承受的风险相对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2002―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第1,而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965元扩大到9775元,收入比由2.90扩大为3.10。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2009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约10950元,收入比扩大为3.1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且居民收入增幅近年平均低于GDP增速8个百分点左右。

(三)牧业相对农业的风险更大。自然灾害对牧户往往是毁灭性的

牲畜对于牧民来说,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部分受灾严重的牧区,牲畜因缺草缺水死亡、减产及提前大量宰杀,不仅造成牧民收入减少、生活困难,并危及牲畜过冬,会直接导致来年的畜牧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难以为继。正因如此,在个别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近年出现了开垦草原复耕的现象,牧民生活与草原生态保护发生矛盾和冲突。

(四)相比农业生产,国家对牧业生产的优惠政策缺失

对于农业生产,国家近年实行“四项补贴”(即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各项补贴每亩种植面积60―100多元,并长期坚持;对于退耕还林的土地,国家财政给予8年补贴,且2008年又延长补贴期限5―8年,每亩每年补贴90元。对于畜牧业,目前内蒙古草原禁牧、休牧面积达7.23亿亩,占54.8%,但资金补贴多是由地方政府负担,受地方财力制约,存在补贴资金不足、期限短且不到位的问题。国家对部分地区(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发放的草场禁牧补贴,期限也较短,一般为5年,金额低,每亩每年不足5元,到期后虽继续实行禁牧但补贴取消。

为促进生猪和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对能繁母猪、良种母牛饲养(主要在农区)给予大范围的补贴;对饲养肉牛、肉羊(主要在牧区)等开展的良种养殖补贴、饲料补贴则完全是由地方政府实行并出资。

在内蒙古自治区,近年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在45%以上,超过种植业的产值,牧民相对农民收入虽然较高,但后续扶持政策缺失势必影响牧民未来的生产和生活及畜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五)农牧业投资的经济效益较低、风险较高,但国家倾斜政策仍显缺乏

1999年以来,针对农村信用社支农(支牧)资金不足、支农(支牧)贷款利润小的实际情况,为带动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支牧)贷款的积极性,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每年向其提供低成本资金即支农再贷款;并对农村信用社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发行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给予资金支持,扩大其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且实行较低的营业税率和所得税免征政策。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牧)民发放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才可享受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

同时,目前金融机构发放的农牧业贷款,多为一年期以内的贷款,“春放秋(冬)收”,不跨年度,遇灾情时贷款回收难,导致支农(支牧)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金融机构为完成年度绩效考核任务,仍不放松催收贷款,一些农牧户只得通过民间高利借贷来归还贷款,加重了农牧民额外负担。

(六)农牧业风险保障不完善且发展缓慢,补偿作用不足

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各地还处于试点阶段,虽实行低保障(低保额、低保费)、广覆盖,但覆盖面仍较小,涵盖的农作物种类少。2009年在内蒙古承保的农作物占播种面积的57.4%,每亩保费补贴平均不到19元,主要承保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6种农作物。而且,开办的农业保险多是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明显滞后,只开办繁母猪和奶牛保险,承保奶牛23万多头,其覆盖率仅8%左右,规模较小,亟需大力推广。

二、灾害对未来“三农”、“三牧”发展走势的影响

(一)农牧民竞相摆脱对农牧业生产的依赖,农村牧区外出务工人数将大量增加

相比耕地种粮、放牧养畜,务工和经商的收入较高、承担的风险较小,经历重灾后的大批农牧民走出本土另谋出路,这将加剧一系列问题,如农牧民工的就业、子女教育和农村牧区留守人口的养老等问题。

(二)天灾促使留守农牧民转变认识,有利于推进设施农业和人工牧场的发展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感受到设施农业及人工牧场的巨大优势,促使农牧民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大的转变,将积极选择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式。

(三)自然灾害对农村牧区单一化的生产形成严重挑战,农牧民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明显增强

在灾害面前,单一种植、养畜不可能有效分散风险,为减小未来的风险,农牧民将主动寻求多样化发展。为此,亟待对“三农”“三牧”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三、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增加国家对畜牧业生产的直接补贴,充分调动发展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

一是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出台对牧业生产的扶持政策,解决农牧业资金补贴、政策优惠不均的问题,对禁牧及休牧草场实行长期稳定的补贴,保护牧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三是完善农畜产品价格支持、保护制度,保持主要农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保持合理水平,提高农牧业生产比较效益,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

(二)积极因势利导,推动农牧民和地方政府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确保粮食安全

一是引导个人和地方财政增加投入,加强水利工程等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

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人工牧场、高产饲草料基地及产业化养殖,从根本上改变农牧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做好相关服务,推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实现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

(三)完善政策扶持,引导和促进农牧民多种经营、多样化发展,减轻单纯对农牧业生产的依赖

扩大政策扶持面,对支持农牧业等弱质产业的营利性、商业性机构,适当给予扶持或资金补贴,将农牧业补贴扩大到支农支牧机构(企业),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到所有涉农涉牧领域,引导增加农牧业产业投资。同时,强化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大力拓展农村牧区非农非牧产业增收渠道,分散农牧业的风险,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四)着力解决大量农牧民工的出路和发展能力问题,以及有关政策面前的平等问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一是引导农村牧区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加强农牧民工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二是有效保障农牧民工权利,维护社会安定,下大力解决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尽快解决城乡居民户籍、身份和待遇差别问题,破除农牧民工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和政策壁垒,实现进城务工农牧民与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城乡间有形的界限和无形的鸿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五)实行倾斜政策,对支农(支牧)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给予积极扶持,改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

一是出台有关政策,对农牧户确因自然灾害难以归还的金融机构贷款给予展期,免收逾期罚息,并视灾害严重程度适当予以减免利息,减轻受灾农牧户贷款的利息负担;对由此造成贷款利息收入减少的金融机构,由国家或地方财政给以一定补贴。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金融网点建设和服务方式创新,完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增加金融产品,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实现基础性金融服务在农村牧区乡镇全覆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推广不需抵押担保的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拓展农牧户联保及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联保贷款,推进农牧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同时,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品种,扩大农村牧区抵押担保物范围,发展多种形式担保信贷产品,积极推行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农村住房抵押及大型农机具抵押等新的贷款形式,有效解决农村牧区信贷需求。三是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对涉农涉牧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延伸和发展对农村牧区的金融服务,不能仅靠商业性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来解决农村牧区金融投入不足问题。完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的风险分担机制,分散支农支牧金融投入的风险,实行风险补偿及财政贴息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促进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村牧区。

第2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摘要: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大陆承接台湾农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园区。基于苏皖两地的调查,发现台湾农民创业园往往难以吸引真正的台湾农民创业和台资企业。引进的台资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园区发展对财政投入依赖较大,且普遍存在用地困难。本文提出要在科学准确界定台创园的功能基础上,统筹园区扶持配套政策并进行顶层设计,多管齐下促进园区发展,合理设定绩效考核评价方案激励园区发展。

关键词 :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农业合作;台资企业

为了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向台湾释放大陆和平发展友好信号,国台办和农业部从1996年开始陆续在19个省份先后批准设立了29家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过多年发展,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大陆承接台湾农业产业转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台湾农民创业园也成为两岸农业合作模式创新的基地、两岸农业人员交流互动的基地。各个园区成立之后虽然保持了良好势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如何进一步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促进两岸农业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江苏、安徽两地3家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调研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苏皖两地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现状

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08年12月,淮安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马鞍山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09年5月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引导和管委会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三家园区都取得较快发展。

1.园区发展定位较为合理

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将“台资农业集聚高地、都市农业发展典范”作为目标定位,以园区为载体,以农业科技创新为突破点,积极开展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以科技农业、生物农业、新能源生态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四大产业为重点,目标定位在将园区建设成为部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依托蔬菜种植基地、畜禽生产基地,建设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打造台湾食品加工企业集聚地。

2.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投资规模3亿多元,优化了园区交通架构,开工建设通讯和网络设施,兴建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展览馆、高科技智能温室、古镇旅游购物街等一批重点工程。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投资5亿元,按照国家4A 级景区标准建设,完成了15万平方米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了道路、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精品休闲观光农业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生物农业产业创新区和新能源生态示范区等功能片区建设。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投入近5亿元,基本完成道路、电网、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建设了20.7万平方米现代化蔬菜种植大棚。

3.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增强

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等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共累计争取资金2550多万元。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专门在管委会下成立单独经济实体“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以独立运作方式承担园区开发建设任务,吸引江宁区政府1亿元平台建设资金。同时,管委会实行向园区倾斜的政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高效农业等各类财政支农项目资金,近年来共争取各类资金累计达3000 万元。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争取和县财政支持,近年来累计拨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规模已近5亿元,并获得和县建设用地指标内调剂的600亩指标。

4.对台优惠政策不断健全

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出台了《台湾农民创业园投资优惠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科技含量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入园台资企业,在土地流转费用上提供补助,对台商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台资企业项目建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台商个人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免征个人所得税[1]。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对进入园区的台资重大农业项目,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在税费方面提供优惠待遇[2]。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出台了《台湾农民创业园优惠政策》,对入园台资项目在土地租用、税费、资金上给予优惠。例如,对投资高效设施项目的台商,前五年可免交土地使用租金,由县政府投资建设的温室大棚可供台商免费使用五年,对投资涉农工业项目的台商,根据项目投资额度、科技含量和税收贡献等情况按比例给予项目基础建设补助,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3]。

5.对台招商力度不断加大

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专门成立招商小组赴台招商,共引进皇达兰花、台生源菌业、景台农业、三商农业等高科技涉农项目21 个,其中台资项目12 个,总投资2.5亿美元。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实施以台引台的招商策略,引进了台湾景台厨馀循环利用项目、果蔬植物工厂、台湾精品农业种植园等项目,园区目前已经落户18个项目,其中台资项目5个,实际到账台资1000万美元。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共吸引1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13家建成投产,园区内台资独资与合资企业共4家,全部企业年产值达到18亿多元。

6.对台交流更加热络

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两岸乡村座谈会、台湾江苏周、两岸农渔水利交流会、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等活动,就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等内容进行广泛交流;先后接待南京台湾投资协会、台北市农业代表团、台湾南头农会参访团、海峡两岸农业促进会、台湾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等多家团体共1000余人次,其中不乏台湾知名企业家;园区还推动码头镇与台湾屏东县东港镇结为友好乡镇,并组织与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屏东县农会等台湾8家民间团体结对。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充分利用台商分布密集的区位优势,开展赴台考察、两岸互访、节会互动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开展赴台参加海峡两岸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台湾江苏周、海峡两岸食品展等交流活动,邀请接待台商考察访问,加强人员交流往来,近年来园区共接待台湾农业组织、台商、台资农业企业200多批。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与台湾高雄市国际休闲产业发展协会、屏东建农青果合作社、南台湾企业商事协会、台南市工商业发展促进会等企事业团体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举办了两届“皖台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与南台湾经济产业联盟、南台湾商事企业协会等建立了合作机制。

二、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少真正的台湾农民

从名称含义理解,台湾农民创业园应当是台湾农民创业的乐园,但从调研的三家园区来看,吸引台湾农民难度较大,缺少真正的台湾农民。目前引进的所谓台湾农民大多是从建筑业、传媒等其他行业转行投资农业的台胞。园区缺少真正的台湾农民的原因在于:一是台湾岛内真正的农民经营资金规模有限,难以到大陆投资农业创业。二是台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十分健全,台湾农民离开该体系到大陆创业将面临一定困难。三是台湾农民在岛内的社会地位较高,各种福利待遇也较为优厚,很多台湾农民到大陆创业的主观愿望并不十分强烈。

2.吸引台资企业比较困难

台湾大型涉农企业数量较少,有的企业早期已经进入大陆投资发展,率先在一些优势区域进行布局,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布局。而台湾农民创业园是近些年刚刚批准成立,大多数位于新兴开发区域,区位优势不突出,难以吸引大型台资涉农企业入驻。台湾涉农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投资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且对园区优惠政策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园区对中小型台资企业的引进积极性不高。

3.台资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提高

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的台资企业对先进的农业技术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其经营模式主要是利用大陆价格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为企业增产增效服务。台湾农业技术向当地农民辐射传播的比例较低,加之园区内台资企业数量偏少,台资企业对农业技术示范和推广等方面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调研的三家园区为了克服上述发展瓶颈、促进园区持续发展,不得不将大陆本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具有一定影响能力的企业也纳入引资对象。

4.对地方政府财政依赖程度较大

为了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又好又快发展,地方政府对园区建设进行大量投资,积极完善基础设施,促使园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园区自身独立发展能力比较薄弱,对地方政府投资依赖性很强,一旦减少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园区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会明显受到影响。从企业角度看,园区内的台资企业都是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扶持下获得较高的效益。例如,电费优惠、税收优惠。如果优惠政策执行到期,台资企业的利润空间将面临萎缩的风险,个别企业甚至可能出现撤资破产的情况。

5.园区普遍存在用地困难

虽然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农业性质的园区,但是单纯依靠农业,园区产业结构不仅变得单一,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也变得难以兼顾。为了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发挥非农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苏皖两地园区都将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服务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这些产业的发展又会给园区带来税收收入,弥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受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影响,园区内加工业、服务业用地指标和建筑用地指标十分短缺,可容纳的加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数量有限,增加了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服务业的难度。

三、完善发展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政策建议

1.科学准确界定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功能

台湾农民创业园从名称理解应当是台湾农民到大陆创业的乐园,是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大陆做好台湾中南部农民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台湾农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短期内来大陆进行农业创业还有一定难度。但也应当看到,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发挥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平台作用方面是非常明显的。然而,园区的发展不可回避其经济建设问题,园区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将能进一步促进园区品牌和影响力发挥,将更加有利于吸引台资企业投资和台湾农民创业。同时,也对两岸农业交流和合作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因此,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其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园区经济建设两个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2.统筹台湾农民创业园扶持配套政策并进行顶层设计

从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历程来看,各地台湾农民创业园初期采取以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发展。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个园区所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也不再像初期那样,能够通过园区自身和地方政府推动就可以解决。例如,工业和建设用地问题、融资问题、行政级别合理设置问题等。当前需要从中央层面出发,对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实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将各个园区面临的难题通过更加宏观的手段统筹安排加以解决。一要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部级园区的影响力,在园区政策倾斜上与其他部级农业园区同等对待;二要规范园区规划论证程序,促进园区规划更加科学,符合国家现行法律和政策要求;三要对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行政级别问题出台指导意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3.多管齐下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

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都面临吸引台湾农民和台商难度大的问题。如果单独依靠台湾因素和农业因素进行发展,很可能会导致园区发展后劲乏力。很多园区前期投入较大,建设运行成本较高,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每个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园区开始探索增强园区发展后劲的新途径、新措施。从政策调控上,可以考虑在完善园区规划的基础上,对园区不同功能区域实行分类管理。例如,将每个园区的加工业核心区列入国家发改委工业园区目录,争取等同工业园区的政策待遇;将休闲农业核心区列入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区,享受同等待遇并配套用地指标;将科技创新核心区列入国家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区,享受同等政策待遇。而园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功能区域、辐射区域或带动区域等非核心区域依然保持农业园区特点,享受国家普惠农业政策待遇。

4.合理设定绩效考核评价方案激励园区发展

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起步时间有差别,园区工作人员发展理念不相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一致,主导产业存在差异,发展模式迥异,很多做法都处于探索阶段。合理设定绩效考核评价方案,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加以政策引导,能够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更好发展,达到扶持较好的园区,激励较弱的园区的目的。在构建考核评价指标时,要突出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将园区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农机情况,两岸农业人员往来情况,台资企业对当地农业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情况作为优先指标,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淮安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投资优惠政策[EB/OL]. http://hatcy.com/news1.asp?ID=21&ClassID=11, 访问日期:2014-11-6.

[2] 江宁区政府. 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基本情况[EB/OL]. http://jiangning.gov.cn/tcydwjj/100841.htm, 访问日期:2014-12-5.

第3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主要做法

(一)实施“两个选举”,探索构建基层民主体制

一是“公推直选”党组织班子。在村设立党总支、“两新”组织、村民小组或相对集中的片区设立党支部,党组织班子全部采取“公推直选”产生,畅通了党员管理、教育和诉求渠道。二是“海选”自治组织班子。每户选出1名户代表,组成户代表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选举5—7名成员组成组议事会;每个组推选出1-3名代表,组成村民代表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在全村范围内选出5—7名成员,组成村民主监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取代)。全县共选出村民代表5854名(党员1999名),村民主监事会成员1069名(党员363名),组建2300多个村民组议事会,议事成员12000多名(党员3112名)。

(二)优化自治组织设置,探索健全基层民主体系

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合理明确功能定位,切实健全基层民主体系。一是建立户代表会。每户选出1名户代表,组成户代表会,负责决策组内重大事务。二是建立组民主议事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户代表会议,新选了组长,并选举5—7名成员组成组议事会,主要解决组内事项。三是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原则上每个组推选出2名代表,全村控制在120人以内,组成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村民会议闭会期间对监事会成员的选举任务,讨论决定本村重大事项,以及村民会议授权的其它事项。四是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全村范围内村务监督委员,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五是规范运行机制。对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分别对其主要职责、议事规则进行了界定,力求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自治组织运转规范。截至目前,全县共选出村民代表4000多名,村民主监事会成员200多名,组民主议事会成员6500多名。在抓自治组织建设的同进,各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或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对自治组织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

(三)建立“双向四议三公开”制,探索基层民主实现路径

为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引导、示范和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监督、促进作用,建立了“双向四议三公开” 制。采取自上而下的民主公开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民主参与方式,确保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方向的一致性,通过“两员”提议(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在组内实行包片制;对组议事会成员进行分类定责,在组内实行包户制。党员、议事成员及时接收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分别提交组党支部、组议事会进行评议)、“两组”评议(建立“民主议事日”,由党支部和组议事会开展组内重大事务评议活动,根据党员和议事会成员的提议进行梳理,党支部书记、组长分别召集其成员进行集中评议,并形成初步意见提交上级党组织)、“两委”审议(村支“两委”审议会每月召开一次,由党总支委员及村委会委员对全村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并投票决权;对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议案,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民主表决)、“两会”决议(全村党内重大事务由党员代表大会表决;村务重大性事务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交由村委执行,参加民主表决的代表必须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方为有效表决),规范了基层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同时,对提议、决策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实现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相融互促,形成党员群众与党组织上下一心抓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实施“五议五促进”,探索基层民主议事核心

一是议团结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夯实发展基础。围绕农村如何消除矛盾、搞好团结、增进友谊开展议事,及时化解因家族纠纷、占地、青苗补偿、筹资、投劳等带来的矛盾,营造邻里和谐、乡村和睦的环境。二是议民生保障促进公平正义,凝聚发展合力。围绕农村低保、危房改造、信用工程建设、合作医疗、资产评估、公益事业占地调整、资源环境保护等民生事务开展议事,使广大农民群众讲团结、顾大局,形成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议公益事业促进条件改善,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农村水、电、路等公益事业开展议事,从议出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到落实一批项目,形成组织牵头、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解决了农村发展源动力的问题。四是议诚信建设促进三资转换,突破发展瓶颈。由金融部门赋予组民主议事会对群众诚信度的评定权力,对单户农户进行等级评定,金融部门根据农户所获得的级别进行授信、放贷。同时,对农村的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进行评估,并授予产权证,使农民手中的资源变成资产、资产变成资本、资本变成资金,实现“三资”转换,化解了农村抵押担保融资难问题。五是议产业调整促进致富增收,加快发展速度。围绕地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组建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开展议事,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催生新兴市场经济主体;宣传、动员和组织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为有基础、想创业者提供平台,激发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热情。

二、工作成效

通过深入实施以“五议五促进”为载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改革,创新了基层民主的实现模式,体现了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组织和资源优势,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党员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全县自治组织机构中,有党员5474名,占成员总数的29%,通过该部分党员在自治组织中的宣传、动员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党的主张传达到身边的自治组织成员中去,使党员“精英”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接受、赞同、维护党的主张,从而有效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二是群众自治权利得到保障。通过深入开展“五议五促进”,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党组织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和参与变成了服务、支持和引导,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尊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激发了群众,营造了良好民主自治氛围。

三是助推了“两项”改革。通过开展“议诚信建设”,使广大群众自觉树立诚实信用观念,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4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深入调研,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统筹城乡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去年,全省“三农”工作现场会在东营召开,省委、省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推动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促进“三农”问题得到更快更好解决,根据市委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集中力量,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市五个县区、部分重点乡镇、二十多个部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和人大代表等多种形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基本状况。在充分肯定成绩、找准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思路对策和办法措施,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告经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后,以市人大常委会文件报市委,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将报告转发全市,并明确提出,我们对农民是既欠帐又欠情,应该还帐于“三农”,还情于“三农”,市财政再难也要为农民排忧解难,再紧也要挤出人财物投向“三农”。所提意见建议被市委决策时采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势,综合考虑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市民和农民,按照“工农互补、城乡互动”的思路,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观念,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发展、工农协调推进的新路子,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市本级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3.8亿元,2004年达到4.6亿元,2005年将达到4.9亿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9.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33元,增长14.9%。四是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坚持“用老板的钱干发展的大事,用财政的钱干百姓的难事”,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事业。目前,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五通”(村村通柏油路、通汽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中小学微机联网校校通)、“五保”(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五救助”(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老年人救助、住房救助),达到了“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的目标。五是基层干部待遇进一步提高。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为全市乡镇干部补贴月工资100元,从2004年1月份补发,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通过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4%,在连创“五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城市)的基础上,去年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列第37位,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有了良好开端。

二、强化监督,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强化工作监督,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全市每年实施的“双十”工程(十件实事、十大工程)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取信于民,常委会将其列入2004年审议议题。为保证审议效果,提高监督质量,根据主任会议分工安排,委员会对关系“三农”方面的6件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针对有的工程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及时、建管用机制不健全和县乡配套资金负担重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了可靠依据。市政府认真落实常委会的意见建议,通过加强调度,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确保了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加快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如,35万亩荒碱地开发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见效,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50元;农村绿化工程完成造林39.5万亩,当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19.6%,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东营市地处黄河下游,荒碱涝洼地多,地下水卤度高,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引用黄河水,水利建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去年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建议常委会对全市农村水利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议。通过审议,就如何搞好田间工程配套、加强水利设施监管、解决王庄灌区引水困难、进一步实施乡镇集中供水等方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市政府认真落实,将实施水利三排涝洼地治理、实施乡镇集中供水示范工程、改造中心城水系及城区河道、黄河南海堤建设四项工程列入2005年“双十”工程。王庄灌区引水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证了今年春灌的正常进行,较去年多引水0.9亿方,多浇农田近40万亩,保证了生产急需,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对农村税费改革情况进行视察,促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及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去年,通过清理涉农收费项目,人均减负22元;通过农村税费改革,人均减负79.22元;通过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补种粮农民人均减负73.9元。今年,我市全部取消农业税,全市农民将彻底摆脱负担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发挥。

(二)强化法律监督,严格依法护农、依法兴农。

为依法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实施,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审议。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妥善解决征地补偿安置和少数村预留机动地不合法等问题分别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市性工作大检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法认真整改。特别是有的地方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部分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安置政策落实不到位,少数乡镇、村存在拖欠、挪用、截留土地补偿费和油田拖欠土地补偿费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大减少了因土地问题引起上访的案件,维护了农村稳定。通过对《农业法》、《森林法》、《海域使用管理法》、《草原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推动了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法行政上水平,加大了依法护农、依法兴农的力度,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强化督办措施,增强监督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审议意见的有效落实,常委会制定并实施了《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督查办法》。委员会对市政府每次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都在下一次常委会进行汇报。同时,制定过硬的督办措施,落实承办责任,明确办理时限,严格标准要求,搞好跟踪问效,直到相关意见建议真正落到实处。对办理认真、成效明显的,建议常委会对其通报表扬;对重视程度不够、消极应付的,除责成其重新办理外,并视情节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领导人的责任。对代表所提意见建议特别是对人代会期间议案转建议的办理更加注重搞好督办,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专门委员会的同志,深入办理单位进行集中办理,并广泛征求代表意见,确保代表建议真正落实,收到实效。截止目前,涉及“三农”方面的代表意见建议已经办结的,代表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有些建议正在办理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督办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并使代表满意为止。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宪法、法律和人大工作基本知识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在把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依法监督的能力。积极参加目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实现“抓教育、做表率、创佳绩”的目标要求,一心一意想工作,干事业,谋发展,为人大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5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审议了会议文件,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会议指出,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乘势而上,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会议强调,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会议指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

会议强调,2010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这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会议提出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二、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推动草原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五、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提升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北、广西、青海等省、自治区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

第6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回良玉在报告中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回良玉着重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决定》的重要精神和主要内容。他强调,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按照议程,会议还将审议全国政协委员赴山西等省市视察和考察情况的报告,审议外事出访报告及有关人事事项。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邓朴方、、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开幕会。

10月16日下午,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16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大会发言。贾庆林出席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主持会议。

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袁隆平常委建议大力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何丕洁常委代表民革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法制环境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张圣坤常委代表民盟中央作了《学习领会〈决定〉精神,为推进农村改革贡献力量》的发言;李谠常委代表民建中央提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潘贵玉常委代表民进中央提出了“推进农科教一体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陈绍军常委代表农工党中央建议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王钦敏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以《完善粮食价格体系,促进粮农持续增收》为题作了发言;赖明常委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提出,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黄志贤常委代表台盟中央提出了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两点思考;林而达常委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就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若干建议;王少阶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建议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王全书委员代表河南省政协作了《关于建设国家粮食核心产区的几点建议》的发言;杨俊文常委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为题作了发言;郑新立委员建议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发展;夏培度常委就解决“老农民建设新农村”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邱衍汉常委建议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

发言同志认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表示完全赞同中共中央对农村改革发展30年来的历程回顾和经验总结,一致拥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各项措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方面,要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中之重,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探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

10月16日上午和17日上午,会议进行分组讨论。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必将凝聚全社会力量,兴起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热潮,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只有农业安全稳固、农村安定有序、农民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坚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和长期不变,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守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主体作用,要不断壮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要加强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理顺关系,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参加了分组讨论。

10月18日上午,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闭幕。贾庆林出席闭幕会并讲话。

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和会议公报,听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关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情况和会议精神的报告,并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完全赞同和拥护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完全赞同和拥护《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还反映了当前的社情民意,审议部分委员视察、考察报告和外事出访报告,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贾庆林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人民政协要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要深刻认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深刻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重点,积极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言献策。他指出,一是要抓紧抓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要坚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要认真落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贾庆林强调,要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确保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贾庆林对全国政协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搞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做好十一届政协开局之年的总结工作。他强调,人民政协要密切关注、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时向中央建言献策。

会议决定:任命严隽琪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因年龄原因,何鲁丽不再担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决定增补王国卿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决定任命卞晋平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驻会)、张秋俭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驻会)、邓宗良为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驻会)、王国卿为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驻会);因工作变动,卞晋平不再担任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刚主持闭幕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郑万通、邓朴方、、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闭幕会。

第7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机化 发展 建议

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开封市农机化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农机化事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主要表现在:

1.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开封市农机装备向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倾斜,优先支持发展大中型拖拉机,提高深松整地水平;优先发展玉米联合收获,加快玉米收获进度,提高机收率,为秋整地抢农时创造条件;引导发展水稻插秧机和收获机,降低劳动强度,使沿黄稻区尽早实现机插机收。至2011年末,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40亿元,较上年增长5%;农机总动力681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8.7千瓦。农机装备发展的特点是: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快速增长,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05万台,比上年增加1941台,增长22.8%;配套农具2.95万部,比上年增长24.2%,配套比1:2.8;谷物联合收获机拥有8601台,比上年增长5.2%;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1369台,比上年增长29%;水稻插秧机45台,比上年增长22%;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107台,比上年增长18.9%。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5%,比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2.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开封市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坚持“培育典型、树立样板、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培育发展一批机制灵活,制度规范,服务领域宽广,效益明显的高质量农机专业合作社,广泛探索土地承包,土地托管,带地入社等经营模式。开封市人民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连续三年拿出资金对全市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拿出40万元,2010年拿出300万元,2011年又拿出300万元对2011年涌现的19个市级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表彰奖励,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180个,其中,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就有16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机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服务社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使农机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政府引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

3. 建立农业装备科技示范服务园区,着力探索农机管理服务新途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园区位于开封市黄龙经济集聚区内,毗邻310国道,用地10.01公顷,总建筑面积9.0478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园区包括:农业装备物流服务中心、农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中心、农机配件供应及农机维修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展示中心等五个功能区;融农机物流服务,农机购置补贴“一站式”服务,农机信息服务,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展示,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农机安全检测,质量监督为一体,着力构建农机现代化流通体系和农机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市农机化向优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低碳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园区一期建设已初具雏形,已有企业入驻,2011年已经试运转。它的建成必将促进开封市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使农机化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扶持,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

近几年开封市主要对发展较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扶持,下一步要做好各层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做到“扶优不忘弱,抓大不放小”,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开封市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好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以点带面,使开封市农机化均衡发展,对发展较快较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完善机制,推进土地流转,扩大作业种类和面积,实现规模经营上下功夫,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健康发展。

2. 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合理,尽快出台农机报废制度。

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浪费能源和资源,目前闲置较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建议尽快出台农业机械报废制度或借鉴家电“以旧换新”模式,推进农机更新换代,加快农机装备结构合理调整。

第8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预期目标:力争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3月15日,我市召开2010年度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路子,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加快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战略为动力,围绕“打基础强后劲、建基地保供给、重民生保增长、抓改革增活力”,抓住“设施建设、结构调整、项目推进、产业发展、品牌创立、农村改革”六大重点,着力发展热带现代特色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儋州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建设步伐。2010年农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市委书记张琦,市委副书记李江华,市委常委、秘书长权晓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玉娥,副市长张广英,市政协副主席李琼新,出席会议。

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时祥主持。

首先,张广英在会上作全市“三农”工作报告;接着,市农委主任陈海洁在会上传达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随后,那大镇、王五镇、东成镇在会上作农业农村工作经验发言。

会议认为,2009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重大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增长一揽子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农业农村投入创历史新高。农村小额贷款取得新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兴农工作卓有成效。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开展抗击台风工作扎实有效。2009年,我市荣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粮(油)大(市)县”、“中国黑皮冬瓜之乡”、“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等奖”等称号,获得国务院生猪调出大县奖励366万元,国家粮食大县奖励489万元,国家油料大县奖励200万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作为必检单位,高标准通过了农业部的评估验收,农业综合开发、林改、海防林建设和退塘还林等项工作得到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会议对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八个方面的安排:(一)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壮大海洋渔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加快推进重大农业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三)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建设。(四)加快推进科技兴农步伐。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五)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快沼气建设。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快农村生态建设。(六)重视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七)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林业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配合农垦做好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八)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和社会管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最后,张琦发表讲话。在讲话中,张琦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要从儋州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维护全市稳定大局的高度,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重大方针政策,把我市“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推进“三农”工作上新台阶。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新型工业强市,旅游房地产兴市,现代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富民”的经济发展路子,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利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农业发展。二、努力完成四大重点任务:一是,以开放的思路、市场的方法,从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发展加工、培育龙头等方面入手,以项目建设为三农工作的支撑载体。要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农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政策,争取一批项目建设进入国家、省项目盘子,千方百计上一批好的产业项目;要围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项目。重点围绕瓜菜、畜禽、花卉、水产品等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深加工产业项目;要围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抓项目。进一步拓展温氏集团、罗牛山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发展空间,加快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出岛、出口基地建设,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面促进“三农”工作发展。二是,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抓农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建设,使我市农业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要打破封闭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用更加开放的思

路和理念经营农业,使农村成为扩大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战场。三是,坚持科技兴农,侧重土地产出率、品牌农业、科技素质提高、基础设施、特色镇、改善民生。四是,要加强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三、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学习中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刻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下大力气谋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形成实实在在的实施项目,促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统筹安排,形成推进“三农”工作的合力。要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思考、谋划、推进,紧紧抓住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改善农村民生上有新成效,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上有新进展;要积极扶持农业发展,更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怀农民,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村,通过求真务实的工作,增强“三农”工作的成效;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要深入实施农村“强核心工程”和“基础工程”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搞好稳定、计划生育工作,坚持经济建设、维护稳定和计划生育工作等三个“一票否决”,促进我市城乡的和谐发展。

罗时祥也随后要求,要认真学习落实会议精神,要分解2010年的“三农”目标任务,确保年底兑现。在开展“三农”工作中,要着力解决资金问题。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性投资、民间和社会投资,激发农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要突出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四样(瓜果菜、花卉苗木、畜牧、水产、)”、提高“老三样(橡胶、甘蔗、水稻)”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把60万农民编织到几个产业链条中去,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农业副镇长和农办主任,国营(地方)农(林)场分管农业领导,市农口单位副科以上干部,市直机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农发行、信用社、农垦驻儋州办事处及有关企业负责人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市农委系统召开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

3月15日,农委系统召开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海洁在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农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纪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市农委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求

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市农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西部中心城市建设和推动儋州“三农”工作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会议首先传达了市纪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

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韩太光的委托,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林威出席会议。林威在讲话要求,要深入贯彻市纪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农委系统总体格局,落实到行动上,切实抓出成效。林威强调了三点意见:一、加强廉政教育和制度创新,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打牢教育基础,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要抓好制度建设,形成反腐倡廉长效机制;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二、强化监督和惩处,构筑“不敢为”“不能为”的高压线。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工作;要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要充分发挥纪委机关的职能作用。三、坚持纠建并举,努力打造一流行风。要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抵制、纠正“吃拿卡要”的现象的发生;要树立一流行业形象,推动系统自身建设全面迈上新台阶。

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海洁在讲话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当前,儋州正面临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和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农委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和西部中心城市中,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工作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这个新形势,从思想上、从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切实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正确对待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三是把握政策、精通业务;四是秉公用权、严于律己。二、强化监督,充分发挥农委纪委的职能作用。一是加强对省和市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对干部职工纪律和作风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对市农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责任制的考核;五是坚决查处违纪案件,为各项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纪律保证。在查处案件中,纪委要处理好惩处和保护的关系,要区分经验不足造成失误和违法违纪的界限。三、加强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在农委的落实。一、抓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意识;二、抓制度,强化治本抓源头工作;三、抓监管,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四、抓惩处,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五、抓纠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六、抓

责任,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七、抓班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八、抓队伍,为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提供整体合力。

主持会议的市农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万俊对市农委系统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第9篇: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通过提案履行职能。截至2010年3月7日下午2时,共收到提案5430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87人,占委员总数88.82%。经审查,立案5163件,占提案总数95.08%;作为委员来信转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128件,占提案总数2.36%;与提案者协商后并案、撤案139件,占提案总数2.56%。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4848件,占提案总数93.90%;八个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268件,有关人民团体提案3件,界别、小组提案42件,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2件。

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丰富,涉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既有事关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问题和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也有事关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具体问题的对策。总体来看,提案质量普遍较高,充分体现了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言献策的政治责任感和参政议政水平。

一、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共提出提案2200余件

涉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提案836件,主要建议有:

1、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协调国内外市场,运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扩大民间投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

3、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城市绿色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涉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提案489件,主要建议有: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加快经济转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贸易摩擦,稳定外需市场;改善融资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防范过度负债风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4、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评价机制,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涉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338件,主要建议有: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沿海沿边地区开放步伐和环渤海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加强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区域合作。

5、涉及“三农”工作的提案506件,主要建议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二、围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共提出提案1700余件

1、涉及教育、科技事业的提案510件,主要建议有: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改善高等教育整体布局,改革高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强公益性研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完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体制和经费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涉及文化事业的提案160件,主要建议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力度;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整合对外文化交流资源,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3、涉及医药卫生事业的提案367件,主要建议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管理、运行、监管、补偿机制,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国民身心健康。

4、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提案200件,主要建议有: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切实解决部分地区招工难和总体就业难问题;抓好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工作,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指导力度,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尽早、全面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

5、涉及住房保障的提案438件,主要建议有: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效抑制部 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调整和完善土地供应结构,提高保障性住房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比例。

三、围绕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共提出提案1100余件

1、涉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提案514件,主要建议有:尽早出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总体方案,将一些硬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城乡、行业收入差距,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关心、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2、涉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提案182件,主要建议有:做好新时期工作,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调解机制;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后续工作。

3、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的提案204件,主要建议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和村民自治制度,畅通民众政治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涉及司法公正的提案166件,主要建议有:完善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惩治司法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行政信息公开和监督力度,有效预防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