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促进农产品上行精选(九篇)

促进农产品上行

第1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调整的背景日本政府近年来所制定的促进农产品、食品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被称为“促进农产品、食品出口的综合性的支援体制”。它的政策重心是扩大日本农产品及食品在亚洲市场的出口份额。在上述《关于推进21世纪新农政》政策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抓住亚洲各国收人水准的提高和世界性的日本食品流行的好时机,进一步促进安全优质的日本农林水产品、食品的出口”。在许多具体的措施中,则重点性地针对亚洲市场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新的贸易政策及措施更加注重于日本自己的近邻。对于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首先,提高日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缩小农产品贸易逆差是其贸易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结构与农业经营成本所决定,日本农产品与亚洲各国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因而,日本的农产品出口与进口比重悬殊,两者之比约为1:20。为此,长期以来日本的农产品与食品出口,主要以拓展美欧市场为主。然而,随着近年来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为日本扩大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根据农林水产省《关于农林水产品的出日现状》(2仪科年n月)报告的数据资料显示,日本农产品(2003年度)出口的前10位国家及地区1988年与2(X)3年相比,亚洲国家及地区的比重由59%增加到72%,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高达971%,由第巧位迅速上升到第5位。近年来,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整体情况表现一般,增长甚微;但对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的出口却年年扩大,2仪抖年从农产品出口总额来看,排名前10位中亚洲有6个,与1999年相比对亚洲出口增长了21%,对中国出口增长了175%。2《X碎年日本农产品出口总额为2955亿日元,而对中国内地、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泰国和新加坡等的出口却占了约75%,达到2209亿59以〕万日元。

从图1可以看出,近6年来日本农产品出口增长最为显著的是中国,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增长。这一增长趋势实际_L也反映了亚洲各国人均国民收人的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从东亚主要国家及地区的人均GDP增长来看,以亚洲经济发展较显著的1993年(世界银行报告首次提出“东亚的奇迹”)与日本经济复苏明显的2(X)3年相比较,中国内地、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分别由510美元、8270美元、17860美元和10710美元增加到1090美元、125(X)美元、21520美元和12540美元,各自增长了2.14倍、].51倍、1.2倍和1.17倍。相反,日本的人均GDP则由1993年的34940美元减少到2003年的33720美元,同比减少了0.0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这种趋势,为改变因农产品价格昂贵,出口困难的日本产品进人亚洲国家的生活富裕消费层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祖国大陆与台湾加人WrrO以后,为日本农产品及食品扩展进人所谓的“中华圈”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促进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成为了日本试图减小农产品贸易逆差,实现“进攻的农政”的重要的政策出发点。

其次,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是促使其贸易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从全球与亚洲区域内贸易来看,一方面世贸谈判特别是有关农产品贸易问题的谈判长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亚洲各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l人)谈判却积极开展起来,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自由贸易谈判所取得的进展对日本而言是一大刺激。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内需求不仅带动了域内经济增长,也密切了同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相互间的经贸联系。在日本,2003年以来流行着所谓“中国特需”(意即中国需求犹如当年朝鲜、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需对日本经济所起到的拉动、振兴效应一样)这样的提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日本对其贸易政策加以重新定位、调整。也就是说,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及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是促使日本“转守为攻”贸易政策提出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

第三,稳定的食物供给与振兴国内农业是其农产品贸易政策调整的主要国内因素。从日本国内情况来看,众所周知日本的粮食自给率是发达国家中最为低下的国家之一,平均食物热量(ealorie)自给率约40%。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物局《食物供需表》的统计资料所显示,么{X)2年日本的谷物(食用*一饲料)、肉类、鱼贝类、蔬菜和水果的自给率分别为28%(仅大米为%%)、53%、46%、83%和科%。由于出生率的低下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的不足,上述比重还有进一步趋于严峻的迹象。对此,为了应对要求日本国内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大米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呼声,以及扭转、调整日本国内农业产业发展的被动局面,振兴日本农业,同时也为获得更多农村选票对执政党的支持,日本政府通过政策、资金及技术的支持来促进国内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面向海外拓展市场,就成了执政当局一项重要的选择。所谓“转守为攻”的政策也就由此而生。“转守为攻”政策的基本内容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这一新动向,与近年来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区域内贸易愈益紧密以及日本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与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日本内外部这些因素所致,“进攻的农政”或“转守为攻”的政策才成为近来备受重视的问题。

关于“转守为攻”的贸易政策,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近年来日本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及食品出口的综合支援措施,亦即实施所谓的“转守为攻”的贸易政策的措施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提供和技术支持的形式,积极鼓励和协助日本企业与农业经营者将产品打人国际市场,以此扭转长期以来的日本农产品贸易巨额逆差问题。这些政策及措施主要表现为:

1.日本政府先后通过《农政改革的基本方向》(农林水产省政策报告)、《关于重振农山渔村的(政策)支援》(内阁政策会议议案)和《食料、农业及农村政策》(农业白皮书)等政府方针、政策文件形式,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农产品及食品的出口,以实现“转守为攻”的政策。

2.由农林水产省先后制订,并指导执行多项促进农产品及食品出口的相关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IRO)推进农林水产品贸易平稳增长事业(1997一2008年)事业内容:①进行海外贸易情报收集等基础调查与收集活动;②举办促进农产品、食品出口的研修会;③设立探讨贸易平稳发展活动委员会。(2)民间团体组织国产农林水产品海外普及事业(20(只一20()8年)事业内容:①拓展海外市场的使命,②从事日本国产农林水产品、食品的公关宣传活动,③构筑起新产品出口的开拓事业。(3)民间团体组织确立农林水产品海外销售途径对策事业(2(X)5一2田8年)事业内容:①贸易商与生产经营者共同确立起出口对策,②提高流通效率的对策,③保护日本品牌、商标的对策,④灵活运用海外超市常设销售网点的对策,⑤日本食品及日本产食品材料的普及活动。(4)地方公共团体促进地方特色产品出口对策(2005一20(刃年)事业内容:①以海外进口商为对象的实务性的展示、拾商会,②取得进行反复的试验性出口,③在海外进行出口清单所列品种的促进销售的宣传活动,④为配合海外促进出口的宣传活动,邀请进口商考察日本,⑤开发适应海外需求的商品,重视包装。以上事业除第一项的内容是自1997年即开始实施外,其余大都是近一两年来才陆续实施的促进农产品及食品出口的对策。为落实这措施,日本政府为此投人了大量的资金。近三年来相关事业(预)经费分别为:2003年47(X)万日元,20(科年8亿粼刃万日元,同比增长了17倍。2(X)5年预算经费为4亿8100万日元(上述(l)2)(3)项事业的预算)+470亿刃万日元((4)项的预算),合高达474亿叭洲1〕万日元。其中,4)项的预算包含了作为交付各地公共团体强化农业经营与农产品口的预算。3.由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兴机构主持成立了‘旧本食品等外开拓委员会”,具体协助日本府与民间实施农产品与食品出口战略。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有:由

农林水产各界有识之士参加,两年时间(20()3年7月至2田54月)对‘旧本食品等的海外市开拓事业的基本战略”进行调、审议。②作为日本贸易振兴机实施的日本农林水产品、加工食出口战略,探讨在过去未曾有过相关体制、实践性的战略。③以亚为中心,根据国别提出综合性战略。

(二)日本许多地方政府也制了相应措施,积极主动地鼓励、助当地农产品与食品的出口,并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2003年5月,首先由部分地方府在日本农产品出口较有影响的取县,发起成立了“促进日本农水产品牌出口都道府县协议会”。初期有23道县参加,截至2撇5年3月已有42道府县参加(日本省级行政区划为47都道府县)。此外,各地方政府除配合上述农林水产省相关资金使用和政策实施外,还专门规划出地方预算,利用多种形式,在海外积极协助企业和经营者宣传、推广当地农产品与食品的出口。

(三)由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和外务省三部门以及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共同制定、实施了“关于中小企业等出口海外市场通道的政府层面支援制度”该制度从扶持中小企业的角度,包含了促进农产品及加工食品出口的相关政策。这也是促进农产品出口,实施“转守为攻”的另一政策体现。关于“转守为攻”政策的评价日本在促进农产品、食品出口的方向上是把扩大出口高品质且具有附加价值的农产品与食品作为主要目标。为此,强调通过所谓“官民协作”的形式扩大出口,即国家在设立“促进农林水产品、食品出口联络协议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相关省厅、都道府县、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和各生产团体间的联系,实行官方与民间,中央与地方相互加强协作,通过不同层次及渠道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关于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这一新动向,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国相关部门及企业借鉴和关注:

其一,是近年来通过投人大量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主要对亚洲市场等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采取产、官、学合作,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日本农产品的推销与宣传,并且与日本食文化的普及、推广活动相结合。在这方面,突出表现于三个层次上: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推广日本农产品及食品,近年来频繁而积极地举办多种形式的样品展销与宣传活动,国会议员及政府官员也积极游说潜在的出口对象国;二是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为核心,对有关出口对象国家的进口制度、体系以及流通状况的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并向企业、经营者提供较完善而系统的相关咨询、指导;三是部分大学及研究机构也凭借其专业优势,积极指导和协助农户、中小企业的农产品出口。

第2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一、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全国各地、各种食品,对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农产品信誉降低,价格下降,影响农民增收;第二,国际竞争力降低,农产品出口受阻。当今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竞争已经逐渐从以价格竞争转为以质量和安全为主的非价格因素竞争。第三,损失严重,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例如:三鹿奶粉出现问题后,奶农的牛奶没有市场只有倒掉,给农民造成了极大损失,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困难加大。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深加工产品滞销,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出现货物积压,资金短缺,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甚至倒闭、破产,特别是外向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二、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

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二是标准化示范体系和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缺失;三是监督检测体系不合理;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缺失;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缺陷。

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

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实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业认业人员素质低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向广大农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尤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的高效益;同时要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素质,还必须加强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推进农业标准化,助推农业经济发展。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并且要与国际标准接轨。要从生产环境、生产投入、农产品运输、贮存、农产品加工,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能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延长农村经济链,促进集约型农业发展,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做到生产前产地环境检测,生产中生产技术监控,生产后市场监督:生产后产品质量监测由定点产品监测机构对最终产品进行监测,确保最终产品质量。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包装标准,对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进行包装,在流通中执行贮藏运输标准。

(四)培育农业协会,推广农产地标签制度,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由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散,规模偏小,不利于产地认证,不利于消费者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积极发展农业协会,培育协会连接市场、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便于质量安全追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同志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的过量投入,不仅影响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质量,还带来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低投入、高循环、高效率、高技术、产业化、动态性的新型农业。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第3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国家和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支持也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如2004-2014年连续通过出台11个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农村商贸“千万”工程等,这些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然而农村的发展与城市发展速度和层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在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上,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长、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农村流通的顺畅。通过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农业发展,解决“三农”的基础性问题、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这个课题成为我们研究和分析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新时期下农业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及其问题,并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方式分析农业经济发展和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关系,找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期能够提出对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现代化有所裨益的理论和建议。由于我国长期存在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处于发展失衡过程中弱势一侧的“三农”(亦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更加尖锐。我国已经越过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刘易斯拐点”,进入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正是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进入高收入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农业经济和农村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选取199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模型,通过实证的方法统计分析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因素,结果表明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最后文章还从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连锁经营、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措施与方法。

农业经济和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现状

(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进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地稳进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下降到3∶1以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这些都表明农业经济在不断增长,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差,长期粗放式的农业经营使我国农村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耕地变得越来越少,2008年末“三农”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据统计2013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共20.3亿亩,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1.4亩。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肉、蛋、奶等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出现大幅度增加,我国粮、棉、油、糖等农产品需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求缺口,随着进口玉米成为常态,我国许多农产品进口量在不断增加。如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5800万吨,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白糖进口量达200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达14.8%;棉花进口量约200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20%。虽然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11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了“十一连快”,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出现了难题,如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全面超过国际价格,但是农产品成本如化肥、农药等投入却在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需要格外关注和警惕。

(二)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现状

农村商贸流通是指农产品以及农村商品通过空间上的土地、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的点、线、面的流通网络,迅速快捷地实现商品的贸易与流通。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有助于节约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速度。我国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关注,2015年5月商务部制定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计划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且确定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不低30%。同时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是各大电商瞄准转向的一大关键区域,如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强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并于当年11月在淘宝网开设“农村淘宝”的二级频道;2015年京东开展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的“3F战略”。但是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农村物流网点的建设缺乏,亟待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也欠缺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服务人员。毋庸置疑,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与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下文将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探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一)建立实证分析模型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现代商贸流通发展是否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以及产生影响为正面或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选取C-D生产函数,即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进行计算和比较。

(二)实证描述与分析

在具体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取的Z(农村经济值)为1990-2014年的农业生产总值,包括农、林、渔、牧等的产业增加值,单位为亿元;T则针对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业主要选取批发、零售两个方面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单位为亿元;K则采用农业生产的物质消耗来表示,单位为亿元,L采用从事从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表示,单位为万人;R则采用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来表示;S则采用农村机械装备总动力数表示,单位为10MW。本文借用Eviews5.0计量软件进行5个指标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对模型(2)进行参数估计,得出参数估计结果1,然后去掉R和S的不显著控制变量,得出参数估计结果2,具体结果见表1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根据表1可知,决定系数R2=0.9932,DW统计量为1.9231,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总体显著性水平较高,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根据分析和参数估量结果,我们发现现代商贸流通、农业资本投入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三个变量与农业生产总值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劳动力投入量、农村人力资源投入这两个变量则与农业生产总值之间并未显示出正向相关关系。其中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变量与农业经济增长变量之间存在5%的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样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现代流通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前进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数据也表明农业经济的增长不能仅仅靠一味地增加务农的人员,只有通过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开展提供更为强大、充足的农业资本投入,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机械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才能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全面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才能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现代商贸流通在农村的发展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交易市场建设、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建立与发展、农产品运输设施建设、农产品存储仓库建设等,现代商贸流通业要参与到农业经济增长中、为农业经济增长助力则需要提升农产品在现代流通中的市场交易能力。首先,涉及到农产品运输问题,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通公路或铁路,农产品的输出问题较为严重;农村运输设施的建设和优化共享,能够快速打通农产品的运输渠道,扩大农产品的消费。其次,农产品的交易设施也是影响现代商贸流通在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为主,农产品的流通需要良好的交易市场,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同时,农产品的存贮设施建设也是影响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农产品通常易消耗、不易储存,难以长时间保存良好,容易腐烂变质,尤其是一些鲜活农产品,因此良好的贮存环境和储藏技术是农业经济发展中亟需的。

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加大对农业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首先,如减少相关的行政审批,减少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放开经济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和规范的机制作用,并逐渐建立和完善良好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其次,促进农村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企业提供税收的优惠政策,减轻税费负担。再次,国家和政府应关注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为农村流通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法制化经营环境长效化的建设。农村存在许多假冒伪劣的产品,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应对农村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督,如完善农村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的行政法规和制度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政府应加大市场整治力度,通过区域性协调和资源共享,不断加强对农村市场以及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监管,如不断建立和完善网络商品的抽查、监测制度,推动建立农产品网络消费信用评价,切实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农产品网上商贸流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共享,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再者,应增加和优化农村流通网络的网点。如通过市场、便利店和配送站的联合,发展农村商业网点,还可以通过实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完善农产品信息、宣传方式,不断探究农商结合的商贸流通发展渠道。通过不断优化商贸流通服务设施的业态配置,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实现集零售、餐饮、文化、生活、配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在农村、乡镇社区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如建立配送点和联合仓储,实现配送的点线结合。

(三)推广连锁经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或线下实体店,不断推广农村产品信息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推动农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营销,建立和扩大农产品连锁经营。这种农产品连锁直营的方式,能够直接让农产品从直采基地快速消费,大大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环节,同时农产品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够最优化的实现联合采购、统一分销、共同配送,节约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和时间,减少农产品储存的场地和时间,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减少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本和损耗,并且能够大大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消费,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推进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网络进行跨区域流通,实现最优化的产销衔接。

(四)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拓展网络消费领域向农村延伸,支持电子商务企业转向农村市场。现代农产品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农产品流通的实时跟踪和管理,因此推进农村商务大数据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助于实现农产品信息化、实时化。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和推行,如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进行网上订货,而从线下实体店进行取送,这样则有助于推进农产品的消费,实现农产品的产销实时对接。同时,实施商贸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产销对接,可以实现“农超、农校、农企、农商”对接,通过组织生产和零售销售两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在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资源优势共享,进一步解决了农业产业化问题。这种“农商”体系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农产品的品牌,发挥农产品的优势,走出一条属于农业的精品路线、特色路线。

(五)培育农村消费文化,扩大农村内需

消费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指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为13.39亿,农村居民为6.74亿,农村人口占50.32%,我国的农村市场十分广阔,然而农村由于长期的贫困和生活艰难,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习惯节衣缩食。同时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与城市距离较远,而且文化程度较城市居民比较低,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对网络消费和购物、网络商品交易存在抵触,小农意识比较强烈,不利于发展农村商贸。因此需要转变广大的农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观念、思维,打开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内需,加强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促进农村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可以通过农村现代流通网的建设,转变原有农村商贸的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培育农村消费文化,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现代商贸流通的方便、快捷和实惠,促使他们萌生和支持农产品流通的新渠道和新方式,这样可以为农村商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大大促进农业经济新增长。

结论

第4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实现更好发展的问题并不仅仅只是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但要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应当将本企业的发展切实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系统之中,积极发展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新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突破。然而,因为受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环境、技术能力以及自身认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依然水平不高,部分始终困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是未能得到全面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将本地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合理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统一。作为全新的环境保护新观念,循环经济的首要要求是降低经济活动之中源头污染物的产生总量,对源头无法加以削减的废物则应当予以回收利用,让其能够重回循环之中。唯有在避免产生以及回收利用均难以成为现实之后,才能同意对最终产生的废物实施无害化的处理,这对于末端治理来说是一场十分深刻的革命。当然,循环经济注重经济的发展并不代表生产与消费更加多的农产品,而是应当努力提升可以用在消费之中的商品以及所提供服务之总体质量,并且切实提升产品的使用周期以及耐用性。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经济发展从数量型的物资增长发展到质量型的服务提升,从而促进经济从粗放型往集约型加以转变。我国循环经济应当全面坚持人本化原则,努力提升人类生活的整体质量,从而为更多人力资源实现就业创设出更加多的岗位以及空间,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且促进传统文明往生态文明方向加以转变。农产品的实质是农业生产一种产出,而农业生产则是依赖于农业环境的一种开放型生产,所以,农产品资源质量之优劣,生态环境之差别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之高下。所以,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相互间的关系,才能够切实保持更好的生态环境。如此一来,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才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保障。应当说,就长期而言,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是促进农产品行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对农产品生产进行了积极扶持,并且引入了最为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广大农村的经济面貌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其中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已经处于全球首屈一指的地位。但是,也要看到在农产品领域出现了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的问题,这就是我国之所以是世界性农业大国而非全球性农业强国的原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步入到全新发展阶段,怎样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农产品行业的总体效益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说,从我国农产品的总体产量来观察,我国的主要农产品,诸如粮食、水果、肉类以及奶类等均位于全球第一,成了公认的农业大国。但是,从我国农产品的总产值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以及出口创汇等状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和全球先进水平之间具有极大的距离。

一是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现状。我国是全球性粮食生产以及消费大国,粮食的总量处于全球首位。以往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农产品行业为解决主要粮食的不足,全力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却忽略了农产品的品种以及品质,导致农产品加工工艺十分滞后,所加工出的大米以及面粉的品种相对较少、质量也不高,无法满足于食品加工行业之所需。随着近些年来引入以及自主开发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新型技术,才使得农产品加工水平有了非常大地提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距离不断缩小,但是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仍需迎头赶上。因为粮食仓储、转化以及深加工能力十分滞后,导致了粮食的高产和高效出现了非同步发展的状况,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依据一项调查,我国储备粮的损耗率居然达到了9 %之多,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损耗率仅仅为1%。同时,我国农产品后加工的损耗率也有3%至7.5%,每一年所储藏和加工损耗的粮食产量达到388亿公斤之巨。可见,当前我国粮食加工行业在整体上还是相当滞后的,还处在初加工或者说粗放式加工的状态下,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增值效应之提高以及粮食资源所具有的利用率。

二是水果加工企业发展现状。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果树种植时间最长、品种也最多的一个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性的水果生产大国,其总量处于全球第一位。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水果有90%以上为鲜销品,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有40%至70 %的水果加工率比较起来,尚具有极大的差距。

三是肉奶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自从实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肉类的总产量已经出现了连续十九年的大增长,而且年均增长达到了11.3%,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肉类生产性大国,其中猪、羊肉的总量都处在全球首位,但是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突出表现在浪费非常大。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积极开发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是中国农产品行业进入到发展新阶段之后的重要任务,十分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民群体的收入,持续扩大内需,提供更加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以及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这不仅是中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中国从农业大国转换为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性选择。

三、推动农a品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一)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于循环经济的深入认识

要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开展的循环经济知识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资源环境意识、节约意识,进而产生强烈的忧患感,切实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方式,有力改变以往片面地追求所谓经济增长但是却忽略环境、资源之倾向。要把发展循环经济视为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将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循环经济更好地发展切实转换成为企业的主动行为,不断提升其应用循环经济观念制定各项发展规划的决策力,促进其使用循环经济观念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之中,应当要求其员工积极学习循环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落实好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之中。

(二)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支持体系

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要想发展循环经济就一定要面向资源开发、消耗、再生以及无害化处置等各个主要环节,形成由生物技术、节能技术、清洁技术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等共同建构而成的全面技术体系,从而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为切实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一定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力度,积极安排精干力量实施与循环经济重要技术相关的技术攻关工作,持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加工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政府一定要实施好扶持、补贴以及课题招标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企业和富有实力的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来进行合作,不断引入与培植各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创新型工作团队,建立起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市场为主要导向,产学研彼此紧密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机制,并且推动循环经济共性以及重要技术的研发工作,保障循环经济能够得到技术方面的积极支持。

(三)创建健全的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网络体系

在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和分布较为零散的状况下,各类政府组织在开发信息资源时应当合理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体系,要以政府涉农相关部门为其主体,以各大企业以及农业院所、农业科研机构等为其重要依托,由政府组建起宏观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企业以及农业类研究机构应当加强联系,组建起符合自身意愿的信息管理网络。要在当地政府的积极主导之下,形成与规范信息搜集、加工、传输以及反馈等工作机制,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互动,并且及时相关市场信息,切实推动资源在各地之集聚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共享,有效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得到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各类生产、市场、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为循环经济之应用提供信息上的大力支持。

(四)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形成促进农产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要深刻借鉴与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努力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要运用政策上的大力调整,让能够实现农产品加工循环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的企业的经营能够做到有利可图,从而产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外部体制以及内部运行系统。二是要健全完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体系,从而让受污染区域得到较好的治理,让受害者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因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相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较为薄弱,所以当地政府一定要运用立法手段,将推动农产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列入地方政府的相应职责范围之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十分有利于促进原料生产之中的各类资源节约,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产品加工之中的综合性利用,而且还有助于对秸秆以及林地废弃物进行更加深入地运用,进而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以及农村地区循环经济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为我国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湖南农机,2010(05)

[2]王汉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升福建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3]高艳.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业循环经济微观组织模式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2(03)

[4]王淑琴.循环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3(01)

第5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整个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但自2007年,农产品国际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世界粮食供求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以及粮食价格总体持续上涨。

1.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净出口。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偏紧,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某些限制粮食出口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紧张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仍然保持净出口,特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给立足于国内生产,从而化解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所带来的贸易压力。

2.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巨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继续增长,大豆进口突破3000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898万吨。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资料显示,2006-2007年度,我国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我国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的进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这三大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其中豆油进口量占全球豆油贸易总量的24%。

3.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较快增长。自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连续第8年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775.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

4.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明显增大。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2005年和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减小,但是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又明显增加,逆差达到43.5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值出现波动并有增加趋势,这既反映出国内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对国际局势并及时地进行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5.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虽然畜产品对外贸易仍为净进口,但是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额达40.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05%。

6.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迅速攀升。产品价格迅速上涨是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涨幅为112%,大豆价格涨幅为75.1%,玉米价格涨幅为47.3%。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1-11月农产品进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24.6,农产品出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05.9,这显示了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1.产品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出口秩序。我国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广泛存在,大部分农产品未建立行业协会,在与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如规模化的大农场、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的较量中,无组织优势。由于缺乏行业内的组织和协调,不能形成统一的价格一致对外,出口企业自律性差,在对外报价时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出口秩序。

2.国内支持政策不完善和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双重因素,加大了农产品贸易的压力。我国农产品出口具有小批量、多品种、以中小企业生产为主的特点,这决定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高,利益驱动不足,企业缺乏创立品牌、开拓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农产品贸易促进方面的公共服务,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我国政府对农产品支持政策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没有出台针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措施,而我国出口信贷主要是促进高科技成套设备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发达国农业政策做出调整,如美国2002年5月出台《新农业法》,联邦政府单方面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从2002年开始10年间向农业提供高达1900亿美元的财政拨款,同时扩大补贴范围,把以前很少得到补贴的水果、蔬菜、畜牧业也纳入补贴行列中。欧盟也对共同农业政策《2000年议程》进行中期审议,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环境,目的之一是加强绿色壁垒,以增大国外进口的难度。

3.农产品品质差,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我国农产品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价格优势,质量问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我国果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而出口比重却很小,主要是由于大量的中下等果,外观严重参差不齐,这与国际市场普遍要求的色泽大小整齐划一的标准相距甚远。如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出口蔬菜基本是引进日本种苗栽培,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技术,日本从2004年4月开始实施新的《种苗修正案》,将使我国许多农产品对日本出口面临知识产权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

三、完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也迅速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如何有效地防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仍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解决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现存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应对:

1.加强政府对农业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对农产品进行国内支持,用好绿箱政策,用足黄箱政策,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加入WTO承诺标准是黄箱政策,允许补贴标准为农产品总产量的8.5%,而我国现在只有0.5%。政府应加强支持力度。考虑我国国情,财力有限,要从提高支持效率入手,将补贴用于受冲击较大的粮棉油主产区。另外,国家应设立专门基金对龙头出口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第6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论文关键词:特色农产品,促销策略,农业展会经济,生态旅游农业

 

一、特色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促销的概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且分异明显,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全省按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五个区域: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大别山区、皖江平原区和皖南山区。安徽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造就了一批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市场信誉的特色农产品。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生产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水产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特定的生产区域、特殊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优势,有一定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尽快形成适度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优势农产品。[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特色农产品市场逐渐成熟,形成买方市场农业展会经济,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特征,特色农产品促销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特色农产品是否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关键要素之一。

特色农产品促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传递产品信息,帮助与说服消费者购买特色农产品,或使顾客对该品牌产品产生好感和信任,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有利于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②]成功的特色农产品营销活动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而且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促销。促销策略是四大营销策略之一,正确制定并合理运用促销策略是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特色农产品经营者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目标,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促销方式进行选择、编配和运用。

二、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特色农产品产业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安徽省立足地区资源比较优势,抓住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粮经、茶叶、山珍及果蔬、水产、畜禽、林特产、中药材等七个方面初步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核心期刊。经过努力,特色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该市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效益提升明显。2008年,全市6大特色农产品种养户人均纯收入5880余元,高于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发展“一村一品”,是该市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市确定15个“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和5个培育村,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围绕无公害蔬菜、生姜、凤丹、中药材、花卉苗木等6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建立和完善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展会经济,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特色产业示范村进行产业联结、村企互动。如表1所示,统计了部分铜陵市特色农产品如凤丹、白姜、三黄鸡、皖南土鸡、河蟹、莲藕、荸荠、葡萄等产销量,其中凤丹、白姜均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质优良,特色鲜明,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表1铜陵市特色农产品调查表(2005年)

 

品种名称

2005年

市场销售情况

原产地

备注

面积规模(万亩、万头只)

年产量(万吨、万头只)

年产值(万元)

凤丹

1.2

1200

1500

国内外

铜陵县凤凰山地区

2006年4月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铜陵白姜

1

1.5

7500

国内外

铜陵县

“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黄鸡

90

250

3750

国内100%

铜陵县

 

 

皖南土鸡

55

45

1350

国内100%

铜陵县

 

 

樱桃谷鸭

90

280

5600

国内100%

铜陵县

 

 

河蟹

1.5

0.15

7500

国内、香港等;100%

铜陵县

“绿色食品”

莲藕

1

2510

5300

国内100%

铜陵县

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

荸荠

0.5

750

1500

国内100%

铜陵县

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

葡萄

0.15

0.3

1500

本地及周边

市县

郊区灰河乡

第7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关键词:农业发展;探索;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农业需求,农业生产必须加快科技化和现代化的脚步,开拓一个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建立农产品品牌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多个体系,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一、转变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经营模式可以从传统的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发展情况,进行试点经营,在取得一定成果和经验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1.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入股股份。根据农户入社和退社的各项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作为股份进行农村土地合作社的组建,根据相应的要求和规则进行股份的折算,使传统的合作社变为现代化的股份合作社。按照股份制的要求进行理事会的选举。再由理事会承担生产经营的责任,监理会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从而实现农村土地合作社的现代化经营。

2.聘请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专业的工作人员会对农业生产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要确保选种、种植等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聘请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聘请经营管理人员后要与其进行合同的签订,确保人才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效用,也为农业经营提供保障。农民加入合作社之后不直接参与农业劳动和农业生产,只参与土地经营的规划和决策。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由专门的机构培训专业的生产人员,从而实现机械化生产,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记性种子的选择和购买,确保农业生产的质量,实现机械耕种、机械防治、机械收割和管理的四项统一。

3.建立利益联结机构。股份合作社主要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每年的作物收入按照比例进行粉红,90%的收入进行股份粉红,其余收入作为共有基金、风险费用等必要经费进行分配。聘请专业的经理对成本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境界效益。为经理提供丰厚的待遇和奖励,通过利益联结的方式来调动经理和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

4.规范运行土地合作社。新的运行模式和组织结构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创新,为农业进步提供支持。为了确保组织机构的合理运行,明确运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合作社可以建设联合会,联合会可以设立不同的合作分会,由合作分会进行人才的选举,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实现营销、投资、培训、推广等业务的促进和推行,进而确保土地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农业服务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二服务体系要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推进标准化、专业化、农业科技、农业金融等服务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丰富的物资和技术支持,更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标准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打造品牌能够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进而加大农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农产品品牌的确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力度,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最终创建一个具有特色的农业品牌。农业产品要满足国家有机食品的标准,严格进行产品质量的把控,加大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机农业基地,扩大农产品的种类,建立专门的配送中心,促进各个企业、农户、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实现产品的连锁经营,最终扩大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所占份额,提升农产品的N量和经济效益。

2.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要不断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生产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农业的进步。为此,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的讲解和推广。建立专业的科研组织,不仅要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研究,还要对粮油科技、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搭建一个各个项目、人才和技术交流沟通的平台,实现企业、农户、合作社之间的互惠互利。积极聘请专家顾问,自主研发新技术,积极进行新品种的试种,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进步,通过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3.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根据现代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各种农业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如,机械服务平台、劳务服务平台等等。现如今,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区都实行服务超市的建立,通过服务超市来提供人才、机具和技术。它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内容。一方面是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是机械服务。在咨询服务方面,服务超市可以为合作社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的推广、应用或转化;在机械服务方面,服务超市可以为合作社提供各种机械化的服务内容,如栽种、耕种、收割、运输、加工等等。才外,也有会提供一定的劳务服务。主要包括技术培训,素质提升年等等。通过建立专业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改善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产品的营销,实现农业生产的整体进步。

4.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要为农业生产和经营创建良好的投资和融资平台,进而为农业生产建立坚实的经济基础。首先,搭建投资、融资和担保平台,建立相关的负责企业。通过投资公司和融资企业的协助来实现农村农业信贷,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担保;其次,探索新的融资和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农业信贷的发展,通过信贷手段来扩大生产规模;最后,建立风险互助基金,通过基金项目来丰富风险赔付手段,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由此可见,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动力和保障。

三、创新发展模式

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才要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来实现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突飞猛进。为此,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完善的经营制度。其次,推进农业现代化。最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促进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加大新技术的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服务机构,使现代农业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卢碧芸,熊健.皖南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探索――以绩溪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14).

第8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论文关键词] 农产品 技术性壁垒 战略 机制 [论文摘要]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如同双刃剑,善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发展出攻克外国农产品贸易壁垒的策略。本文在考察、总结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我国利用、应对和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机制。 一、利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做法 1.美国的主要做法 (1)技术标准。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技术性标准壁垒体系,主要分为常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有机食品标准体系两大部分。常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类。行业标准是美国标准的主体。“有机食品”标准主要包括有机生产加工处理系统计划,土地法规,土壤肥力和作物营养管理标准等。 (2)评定与认证程序。美国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机构、民间组织都可以开展农产品合格评定与认证工作,虽然农产品认证管理体制自由分散,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有关安全、健康方面的农产品要进入美国的市场,必须经美国权威部门检测、评定,认可后才能入境。 (3)检验检测体系。美国根据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的需要,建立了两类检测机构,即分农产品品种的全国性专业检测机构和分区域的大区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同时,各州也根据需要,建有州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沟,主要负责监测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产地质量安全。美国的检测检验体系还负责对食品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通报。 2.欧盟的主要做法 (1)技术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农产品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①符合欧洲标准,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②与人身安全有关的农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③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0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 (2)评定与认证程序。欧洲以外的国家的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除了IS09000和1S014000国际标准认证外,还确立了统一的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农产品),如CE认证、HACCP认证等。 (3)标签和包装。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农产品的进口障碍。CE标志是欧盟1985年开始制定的系列安全合格指令,世界任何国家的产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就必须加贴CE标签。 3.日本的主要做法 (1)技术标准。日本的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次。国家标准即JAS标准,以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和油脂为主要对象。行业标准多由行业团体、专业协会和社团组织制定,主要是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和技术储备。企业标准是由各株式会社制定的操作规程或技术标准。 (2)认证体系。日本的认证制度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类。强制性认证以法律形式执行,认证的对象主要是电器产品、液化石油器具和煤气用具等。自愿性认证由企业自愿申请,适用于强制性以外的产品。日本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可以分为常规农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两种。常规农产品认证是指JAS认证。JAS是一种自愿认证制度,生产者可以自愿申请,经认证合格后被授权使用JAS标志,另外就是有机农产品的认证。 (3)检验检疫。日本检验检疫制度从内容方面看包括三个方面,即动物检疫、植物检疫、食品卫生防疫。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分为三种检测类型,即命令检查、检测检查和免检。 二、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 1.美国的应对机制 (1)政府与企业间沟通顺畅,配合默契。美国产业界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意识很强,而美国各类行业中介组织在为企业提供国外贸易壁垒信息服务,游说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攻击性极为突出。美国的经济实力超强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以其经济实力为依托其贸易壁垒应对机制也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从301条款明显的单边性强制措施中可以证实这一点。 (3)有效衔接单边调查程序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301条款允许美国个人、企业或行业中介组织对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作法进行投诉。并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从而有效衔接了单边调查程序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2.欧盟 的应对机制 欧盟先后于1984年和1994年颁布了《新贸易政策工具》和《贸易壁垒规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 (1)《新贸易政策工具》。《新贸易政策工具》目标是在遵守当时的国际义务和程序的前提下回应第三国的不正当贸易做法,并消除该做法对欧盟利益带来的损害;同时,确保欧盟依据多边规则对第三国的贸易做法充分行使相应的权利。它的颁布标志着欧盟初步建立起贸易障碍调查程序规则。 (2)《贸易壁垒规则》。《贸易壁垒规则》在贸易政策领域为欧盟维护其权益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程序规则。当欧盟产业和企业遭遇贸易壁垒,从而影响其进入第三国市场或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时,其可依据该程序规则建立起的机制,要求欧委会对相关不公平贸易措施开展调查,并通过双边磋商、WTO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解决。 3.日本的应对机制 日本国主要采取两类措施进行应对:第一种措施便是自助式,单独或者纠集它国进行集体制约,包括单独采取对等或者报复措施、或者形成战略集团进行攻守同盟;第二类措施则是他助式,即通过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凭借后者的权威和有效的集体制裁机制,对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国家或者地区施加压力,以迫使后者限制或者取消此类贸易壁垒。 三、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促进机制 1.美国的促进机制 (1)组建强大的促销组织机构。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它集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美国还有上百个农业团体、协会与政府合作,具体承担农产品出口支持计划。 (2)实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国际市场拓展计划,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优质样品计划,新兴市场计划,特定农作物技术支持计划。 (3)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制度。美国政府启用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信用担保计划,强有力地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 2.欧盟的促进机制 (1)建立新的“农场咨询系统”(Farm Advisory System)。这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的咨询服务。 (2)加强农村发展。欧盟用于促进农村发展的资金将大幅度增加,用于促进农村发展的措施范围也将扩大,这些规定从2005年开始实行。 (3)调减对大农场的补贴。此项措施每年可节省支出12亿欧元。这些节省下来的支出将全部用于促进农村发展项目。欧盟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欧盟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对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有针对性。 3.日本的促进机制 (1)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出口促进体制。日本政府成立“农林水产品出口推广协会”,协会内设由政府各部门主管官员和主要农业组合负责人组成的干事会,并在农林水产省内设事务局。 (2)加强品牌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一方面提供财力支持开发DNA品种鉴定技术,另一方面,争取各国立法保护海外的日本农产品品种。日本农林水省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农业食品知识产权保护本部”,加大对这项工作领导力度,一是控制优良品种种苗的外流,二是通过DNA检测控制在海外生产的产品返流日本,扰乱日本市场。 (3)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推广。农产品出口海外,推广工作是关键。日本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农户紧密配合,按计划、分步骤、有目标地积极开展这项工作。推广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开拓并扩展销售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手段;重点推介品牌农产品;注重向来日游客推广日本食文化和食品。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利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强化政府功能。政府在农业管理中应主要定位于宏观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农业企业和农民(农场主)所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上,切实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责。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保障人类健康和消费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生态环境、防止欺诈、保证农产品质量、维护国家利益为主要内容,政府部门理应承担重要职责,要突出政府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2)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我国政府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3)加快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发达国家政府根据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的需要,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多层面、分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并通过该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检测。我国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充实检测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 (4)建立认证体系。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认证工作,通过实施产品认证,向市场提供一种可以信任的证明。除了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外,发达国家还普遍在生产企业中推行HACCP体系认证,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同时重视认证标签的管理。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起步比较晚,我国政府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组建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2.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积极发挥企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能动性。对于技术贸易壁垒的应对,仅仅依靠企业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企业与农产品行业协会联合,充分发挥应对主体的法律功能,一起来对付外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要应对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需要企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发挥作用,这是成功应对机制的重要方面。 (2)灵活的应对策略是成功应对壁垒的关键。发达国家虽然没有专门的应对机制,其适用的是有关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的一般性规定,但是其灵活的应对策略是其成功的关键,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日本的第一种自助式的措施策略,其单独或者纠集它国进行集体制约,包括单独采取对等或者报复措施、或者形成战略集团进行攻守同盟。 (3)提高争端应诉能力。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其不但有灵活的法律应对机制,同时争端解决的实践能力很强,可以说,正是因为最终能够顺利的通过争端解决来处理壁垒纠纷,发达国家多了一道防护墙。从这里看出,对于技术贸易壁垒,不仅要从如何应对入手,即使在争端解决中也能体现绝处逢生的本领,才能不断提高争端应诉能力。 3.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促进机制方面 (1)合理运用财政与金融手段是促进农产品出口实施农业保护的关键。如果仅仅是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强制性,很难达到政策预期目的。只有依靠经济利益诱导,农民才会朝着政府农业发展目标努力。因此,在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手段中,财政和金融手段是保证政策目标责任制实现的关键。 (2)确立出口农产品的品牌战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富裕阶层为主的农产品高消费群体,我国农产品出口数量大、单价低、特色少品牌缺,处于国际市场的中低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培育自己的农产品名牌,占领国际高端农产品市场是振兴我国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第9篇: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经纪人 建设 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344-01

农产品经纪人在发展农业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因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不佳,致使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大打折扣。为此,应当详细了解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和建设农产品经纪人,最终形成优秀的、专业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本文笔者将围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

农产品经纪人就是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传递 、农业销售服盏戎薪榛疃而获得佣金的人员。基于此,可以确定农产品经纪人所发挥的作用有:

1.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结构调整

相对来说,农民获得农业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很难及时且准确的了解到农业信息,进而了解整个农业市场的动态,相应的农民所展开的农业生产活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农产品经纪人不同,其长期活跃于市场与生产者之间,对农业市场了解比较深入,能够及时的收集市场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评估农业市场的走向。此种情况下,为农民提供生产意见和技术咨询,使农民调整农业种植和生产结构,这必然会使农产品生产与需求有机衔接,进而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3]。因此,农产品经济人能够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促进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2.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上供求双方间存在密切错综复杂的关系,价格、规格、质量等方面存在信息障碍,以及一些繁琐的交易手续,这些对于不熟悉市场的农民来说,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参与市场活动的交易成本。但是,对于农产品经济人来说,就是非常简单且容易处理的事情,因此在与农民合作的过程中,农产品经纪人能够帮助农民及时且有效的疏通中间环节,这可以帮助农民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促进农业竞争,加强市场联系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促进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改革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与市场产生紧密的联系,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农产品经纪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将不可忽视。因为农产品经纪人在农产品销售和运输方面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只有农产品经纪人持续不断的活跃,与购买商交易,才能使农产品的交易频繁,增大市场份额,相应的农产品的竞争实力将得以提升。

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农产品经纪人具有多种作用,但就目前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经纪人作用的发挥。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

1.农产品经纪人的主体经营能力及文化素质较低

据相关数据统计,确定半数以上的农产品经纪人都没有经纪人资格证书,并且大多数农产品经纪人的前身都是农民。因为市场准入的门槛较低,很多农民长期进行农产品销售,已经有一定的人脉和经验,进而转变成为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销售与运输等[2]。这说明了大多数的农产品经纪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相应的他们的主体经营能力及文化素质较低,致使其难以对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和评估,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或自身利益,未能长远考虑,这对于良好的销售农产品,促进农业良好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农产品经纪人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较弱

之所以说,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较弱,主要是目前所进行的农产品经纪活动都采用单打一的模式,这就说明了农产品经济活动的规模较小,基本上都是有一个或几个经纪人负责,处理一系列的农产品销售、运输等工作,加之传统销售手段的应用,致使农产品经纪活动的竞争力不强。当然,也能侧面看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织化程度不高,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整个农产品经纪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执行活动,相应的活动效果自然不会很高。

三、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和培养的对策

1.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鉴于当前我国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不佳及农业发展需求的考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变农产品经纪人现状,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那么,政府应当发挥那些作用呢?其一,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农产品经纪人予以约束,并且保证通过岗前培训才能上岗,如此才能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业务经验及服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为更好的进行农产品经纪活动创造条件。其二,应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也就是详细了解市场情况及农产品销售情况,进而提出金融、减负等政策,同时简化经纪人协会的注册登记手续,开通绿色通道,让部分农民可以进行节约性的经纪活动,如此可以增强农产品经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加重视农产品经纪活动,良好的规划与落实[3]。

2.积极创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作为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推动农业发展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良好的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的经济水平,应当注意创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也就是,详细了解农业市场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而加强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培养运销经纪人,使之主要负责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于优化农业生产的考虑,注意培养信息经纪人,主要负责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农业生产信息,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出于良好经营的考虑,还要注意发展贮藏加工经纪人,使之负责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提高经营水平创造条件[4]。

结语

经过本文一系列的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农产品经纪人在发展农业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因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不佳,致使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大打折扣。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应当注意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与培养,即: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重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发挥教育机构作用、积极创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发展状况》课题组.培养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浙江省农产品经纪人发展状况报告[J].中国合作经济,2015,(2)

[2]俸应菊.抓经纪人队伍建设促农产品流通顺畅――云南省红河州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调查[J].中国合作经济,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