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精选(九篇)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第1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 开发管理

一、人才培养层面的相关建议

1.针对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促进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外聘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自学,以及在实践中对其提出要求和指导,以促进其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或学习条件等方式,促进其成长。以下分别从这三种途径提出可行性建议。

(1)外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小型企业视自身企业状况,不一定非要聘请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而是可以优先考虑综合素质较好,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虽不足但有较好的学习基础,且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意愿这样的人员。

(2)通过工作中培养的方式,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我能力的提升。高层管理人员或企业主,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有意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某些锻炼机会,并在工作过程中予以激励和相关指导,这些措施也会极大的促进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

(3)通过企业内/外部培训或提供学习机会的方式,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我能力的提升。对于对工作能力提升有益的且收费上可以接受的某些培训机会,企业可以鼓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前去参加,并给予其相关支持。

2.针对中小型企业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在相关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内部培训或提供学习条件,或者通过员工意见反馈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使经营管理者们意识到自己在相关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改善。以下分别从这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内部培训以及提供学习条件方面。企业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设立公共阅览室,供企业全体员工参阅和学习,企业可以为经营管理者专门订购与管理相关的书籍报刊,此外,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在企业内部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培训资料的学习活动,或外聘专家进行内部培训。同时,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企业主以及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相互提一些改善建议供参考。

(2)员工意见反馈/调查方面。员工意见中很大部分包含了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需改善的问题。首先,企业可以设立公开邮箱、电话,请员工为企业的管理层提改善意见,并及时就意见进行反馈,使员工相信意见渠道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其更大的热情提出更多的想法;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对经营管理者在相关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经营管理者们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此外,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准确的了解其想法、感受,以及意见建议等,并及时予以改善。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层面的相关建议

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层面,主要可以从部门设置、制度建设,以及企业文化/战略等三个方面着手,因此以下分别从这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部门设置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中小型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当主要注意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上,以及其与其他部门的相互职能关系方面做好系统性的安排,以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各项工作过程中的顺利开展,主要建议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而是涉及到人员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考核、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职能,因此,首先企业需要向所有员工普及相关观念,让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更多的了解并予以更多的支持。

(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一个单独的部门,但是其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各个部门不同职级人员的广泛支持,此外,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人员来协助完成的,因此,在部门间关系的设置中需要明确这种协助关系。

2.制度建设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在制度建设方面,与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水平提升相关的主要有培训制度、晋升制度、激励制度、福利制度、信息化制度等,以下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培训制度。就全体员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需求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解决方案,可用多种方式,如:培训、讨论、比赛,定购专业书刊等。

(2)职业生涯规划/晋升制度。使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与晋升相挂钩,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就各职级员工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成长状况定期/不定期进行考核,并根据其业绩、成长状况在职务、职称上对其进行相应的提升。

(3)激励制度。就员工在能力/素质方面得到较大改善,且因此在工作绩效上有较大提升的情况,企业给予其荣誉、物质方面的奖励,以促进员工更多的投入对自身能力的开发。

(4)福利制度。中小型企业在员工假期方面,尽量给予其适当宽松的政策,以鼓励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投入对自身的开发,对于员工有志于进修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企业可给予其鼓励,并在假期、补助方面予以支持。

(5)信息化制度。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企业业务特征,可以考虑通过网络手段促进员工之间在能力方面的交流、锻炼与提升。

3.企业文化、战略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企业在战略、文化方面进行改善,可以提升员工满意度、安全感和自豪感,并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绩效以及自身能力的开发等方面。因此,中小型企业尤其需要树立战略意识和企业文化意识,创建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发展的战略远景目标和企业文化。以下分别就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方面改善的文化和战略的创建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企业文化方面。创建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灵活、高效的企业文化氛围。提炼出文化内涵中的精髓,反复强调并以身作则,以这种精神作为全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的典型风范,并作为一切工作价值观评判的基本准则。

(2)企业战略方面。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树立远大但可实现的战略远景目标,并制定有长、短期计划以实现对战略目标的分阶段完成。

参考文献:

[1]周传会.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3.

[2]曹蓉.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6.

第2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着眼长效机制的构建,营造共建氛围,丰富共建模式,不断深化“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基本形成了村企联动、互利双赢、长效共建的良好局面。截止6月底,该市已有815家企业(包括17个商会)与全市265个行政村结成共建对子,新增结对企业32家,资助新农村建设的非签约企业83家,共建项目363个,当年安排资金3523.51万元,到位1492.23万元。上半年企业安排资助资金数、实际到位资金数、共建项目数同比分别增长46%、91%和43%,主要做法是:

一是抓宣传引导。运用宣传手段,广泛宣扬村企共建先进事迹,提升企业形象,激发共建热情,夯实思想基础,促进共建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单一给钱给物到按新农村建设内涵要求有组织开展的转变。通过调查摸底,挖掘出像云环集团、舜宇集团、日用工艺制品厂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0**年开始,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在收视的黄金时段、报纸的重要版面连续推出报道50余期(篇),总结和推广各地各企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同时,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由领导带队,进村入企,宣传村企结对共建的意义,讲解结对重点,指导村企互访。今年2月,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结对成效显著的“十佳企业”进行了隆重表彰,进一步营造了氛围。

二是抓签约结对。签订共建协议是村企结对活动中一个必要的形式,有利于促进村企双方自觉实践共建活动,履行承诺。在去年5月专题召开的“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恳谈会上,举行了15家重点骨干企业与15个村的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会后,企业家联名发出倡议,倡导全市工商企业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实践。去年8月份,再次组织了21家骨干企业与17个山区行政村结对签约,实现了全市村企签约结对100%的工作目标。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签约会场设到村里、设到企业里、设在重要会议上。

三是抓项目共建。共建项目是推进村企结对活动长效开展的核心内容,是村企开展合作共建的有效载体。制定出台了“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指导意见,引导村企以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建基础设施、共创新型社区、共育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开展共建活动,促进签约村企务实结对、长效共建。市、镇两级通过项目推介、政策扶持、经验介绍等办法,按照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利于操作、互惠共赢的原则,指导村企选择一批群众要求迫切、看到见、摸得着、也最容易见效的建设项目,如村道硬化、亮化、绿化、卫生保洁等实事项目,谋划五年规划,排出当年计划,并建立完善共建项目库,做到了结对共建内容的具体化、项目化。市政府专门安排149亩用地指标用于民工公寓建设项目,村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11个民工公寓建设项目之中。

四是抓制度建设。制度规范是确保村企结对共建活动长效开展的有力保证。引导村企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制度、签订一份结对共建协议、订立一个结对共建计划、制订一套议事规则、建立一个共建项目库“五个一”的管理办法,提高依靠制度开展共建的能力,促进村企规范结对、长效共建。同时,严格捐赠财物管理纪律,督促各村建立捐助财物的收取、使用、管理制度和定期通报公开制度。乡镇、街道建立每季度统计上报、督促指导、联系协调和跟踪服务制度,实时掌握项目进展、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村企结对工作中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资金安全到位和高效使用,有力地促进了“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

第3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内部审计与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现代内部审计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审计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存在委托和受托责任关系,委托者为了检查受托者是否忠于职守而产生的。内部审计虽然是审计的三种形式之一,但它主要还是由于企业为了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谋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约束其经营行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形成和发展的。二战后,美国企业管理当局鉴于各类企业经营地点愈加分散,管理层次日渐增多,业务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涉足更广泛的经营管理领域,能够满足组织的各种服务需求。而美国内部审计人士也同时抓住了这一变革性的机遇,1941年在约翰。B.舍斯顿的倡议下,根据纽约州的社团法,成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在随后的20年里美国内部审计完成了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现代管理导向的经营审计的过渡,使内部审计目标不再满足于发现,而是从评审内部控制入手,识别控制风险,并与管理人员一道对缺陷寻求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失和不利。内部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差错和舞弊行为,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针对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促使管理者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组织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现代内部审计实际上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延伸。

企业文化的兴起缘于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面对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参与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迫使企业必须不断改善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就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企业文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则创立了一种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主义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也在兴起并逐渐发展。如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二者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内部审计和企业道德文化都是现代企业制度所必需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的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这个定义代表了全球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与企业公司治理深入进行的时代特征,以及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震惊中外的安然事件,使一家在2002年还在世界500强中雄踞第6位的安然公司灰飞烟灭。无独有偶,世界通信(WorldCom)虚报38亿美元利润,引发2002年6月26日的股票崩盘;国际通信虚报 38.5亿美元利润;施乐公司1997到2001虚报60多亿美元收入,隐藏在丑闻之下的,是企业伦理的全面危机。在完备,审计技术和手段先进的美国接连爆发一系列财务丑闻,使人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转向企业内控机制上。按照美国《萨班斯-奥克斯里法案》,凡是在美国纽约上市的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建立、运行有效负责,同时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必须全部是“独立董事”。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道德文化亦称企业伦理,是指调整企业之间、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善恶为评价标准。实践证明,企业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是企业的“命根”。一个好的企业更需要良好的诚信品质和更高的信誉度。安然破产之所以会成为丑闻,其财务欺诈,悖离诚信的经营理念应为最重要的原因。优秀的企业伦理建设造就一流的企业,扭曲的企业伦理导致企业的灭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根本,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和安定团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气候;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克服企业损害社会的行为;有利于防止企业领导人腐败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消除企业员工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与集体利益的不良现象。无疑企业道德对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已得到了广泛和前所未有的重视。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中心环节,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

(三)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为内部审计提供精神支柱,内部审计监督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并促进其发展

内部审计植根于企业,需要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企业道德文化氛围愈浓,内部审计就愈能充分发挥其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职能,全面有效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反之,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监督企业道德的发展,如发现并揭露“安然丑闻”的恰恰是一位内部审计师,广大投资者由衷地称赞内部审计师,把他们称作“企业良好道德的倡导者”。可以说,内审工作是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一道强有力的防线。

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现代企业的两大法宝。企业道德文化属于激励机制范畴,它主要是通过舆论导向,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企业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火热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使企业的正气上升,歪风邪气没有市场。这无疑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到了保护作用。内部审计属于监督的范畴,它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能成为良好道德的倡导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诚实、客观、保密、胜任,从其思想言行到业务能力上确定了内部审计的职业特点是道德良好、业务娴熟。因此,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取得公司的高度信任,道德操守得到公认,并且拥有成为“良好道德倡导者” 所需的业务技能,能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与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此外,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中还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一)对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议功能

内部审计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建议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任期责任审计,建议经营者合法经营;通过股权投资审计,建议管理层力求投资回报,在考虑企业短期利益的同时更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通过财务收支与经营业绩审计,建议企业出具全面真实的财务报告,督促财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如审计人员在对某领导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其在任职期间利用职权套取经营款,私设小金库,为其小团体谋利,侵害了企业的利益,则审计人员将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审计意见,企业采纳审计建议,不仅为企业挽回或避免了损失,也了广大的员工。

(二)对企业道德文化的测评功能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测评工作协助管理层建立起一整套企业道德规范。如通过全面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性、有效性测试,发现内控制度执行方面的漏洞与不足,评价其是否有强有力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起到防腐倡廉的作用;评价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机制的运行是否深入与有效,起到促进宣传教育的作用;评价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政策方面是否有疏漏与失误,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是否可靠与有效,起到强化经营者合法经营的理念而建立相应的道德规范的作用。如在对某公司的油品损耗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中,通过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实质性的测试,发现其内部控制的薄弱点,督促其提高该薄弱点执行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内部审计通过循序渐进的测试与评价,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同时也督促企业逐渐树立其良好的企业形象,敦促管理者和员工忠于职守、遵纪守法,逐步在公司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

(三)对企业道德文化的倡导功能

第4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企业构建 和谐劳动 地方经济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和谐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同志在去年8月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宜昌是湖北省加快建设的省域副中心城。2011年,宜昌市建筑业总产值529亿元,施工企业近6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建筑业企业日益成为宜昌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日益成为影响宜昌市和谐社会构建的重点领域。深入研究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发现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并探索构建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对于更好地维护职工利益,凝心聚力推动“十二五”宜昌市建筑业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和谐宜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宜昌市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一)建筑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近年来,宜昌市建筑业迅猛发展,宜昌市由2006年的144.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529亿元,增幅达2.6倍,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显出强劲发展势头,为宜昌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消化大量就业人口,增加了地方收入。宜昌市现从事建筑业人员共有12万人。“十一五”以来,宜昌市建筑业对宜昌市财政税收的贡献不断加大,5年累计实现利税33.81亿元,建筑业上缴税金占宜昌市税收收入的23.3%,年均增长25%。2011宜昌市建筑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 7.6%,为宜昌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有力助推城镇化进程。2009年、2010年,宜昌市城镇化率分别为48%和49%,2011年达到50.76%,实现了年均1%的递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城乡居民住宅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推进城镇化、繁荣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品质等方面发挥了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拉动性作用。

三是有效带动关联行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是众多经济生产部门赖以发展的基础行业,影响、带动着其他约50多个产业。近年来,宜昌市累计建成工农业、交通、水利、文教、科技、军工等各类建设项目上万个,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及引导消费、调整结构、促进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建筑业企业已成为宜昌市企业群体众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

建筑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行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尤为重要。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四个方面。规范有序要求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运行要纳入法律和制度的轨道,依法循章运作,避免随意性,做到程序公正;公正合理要求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要公平公正,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既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实现,也要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互利共赢要求劳动关系双方围绕达到大企业这一共同目标各尽所能,精诚合作,整合双方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谐稳定要求劳动关系双方关系顺畅,和睦共处,即使出现争议,能够在内部通过协商谈判方式加以解决,使企业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是宜昌市建筑业实现新起点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业企业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培养人,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与职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激发广大职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推动形成全体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供强大动力。

二、宜昌市建筑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委等有关政府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广大建筑业企业积极交流、科学谋划有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发展完善,涌现出以湖北益通、湖北广盛、湖北城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典型。总体而言,当前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是协调的,大多数职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面对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需要密切关注的形势变化。

1、劳动关系的市场化与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并存,给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市场导向机制基本形成,劳动者可以自由择业,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劳动用工形式正日益多样化,人才租赁、劳务派遣、季节性用工等方式受到青睐,多种用工制度广泛应用,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普遍存在,就业不稳定性增高,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劳动合同的不规范性与劳动关系主体的不平等性并存,客观上存在“资强劳弱”的状况。事实劳动关系仍然存在,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不依法签订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全、约定内容不清、权利义务不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同时,部分企业的劳动合同仍体现出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不平等性,格式条款较多,合同签订及履行仍主要取决于用人单位,强雇主、弱劳工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 3、劳动关系日益人性化与劳动者主体日益分化并存,职工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建筑业企业逐步转变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大力实施促进劳资双方互利共赢以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人性化管理。同时,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建筑业领域劳动关系主体出现了分层化趋势,这些主体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权利意识等均不相同,诉求也呈多元化趋势。

4、劳动争议增多与政府处置方式单一和力量不足并存,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建筑业企业劳资争议呈现显性化特征,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加,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投诉激增。目前社会组织薄弱,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角色没有被认可;政府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较单一,且力量明显不足,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政府主导的机制问题。一是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二是对劳动争议处理过分依赖行政管理,轻视劳动调解。三是政府主导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执法力量和手段不足,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力量薄弱,无法适应案多人少的客观形势。五是未能有效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教育和激励作用。

2、企业管理的规范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忽视甚至损害劳动者权益。二是企业自身的资源问题和管理问题突出,企业人才招聘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培训动力不足。三是部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不合理,部分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低、增速缓慢,未能与企业效益增长挂钩。四是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建筑业企业的覆盖面还较为有限,规模以下企业党群组织及工作覆盖面仍然偏低。

3、劳动者的素质问题。一是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部分劳动者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二是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产业技术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三是劳动者诉求表达方式简单,维权手段存在偏差。

三、工会在建筑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着力点

工会是维护职工权益,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工会要做好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前提是全面把握工作对象的合理关切和诉求。

(一

)加强和规范政府执法。

新形势下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行后,劳动争议大幅增加,但各级政府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力量薄弱,无法适应劳动关系矛盾易发多发的形势需要。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加强执法力量,提高劳动争议解决效率;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践行“平等执法”理念,探索“人本执法”新路。

(二)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广大企业迫切希望政府为企业发展减负,尤其是出台更加合理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只有为企业减负,才能促其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进行更大投入,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和谐。

(三)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工会是联系职工、企业、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广大建筑业企业对建设工会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和发挥工会组织调解职能方面。

四、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

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分析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的问题,积极回应建筑业企业和职工的合理关切和诉求。各级建设工会要坚持多措并举,注重统筹兼顾,扎实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推动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落实。

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关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关键是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和用法。建设工会要深度参与法制宣传工作,为维护建筑业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鼓与呼。

(二)进一步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建设工会组织在三方会议框架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参与三方会议不平衡,工作机制不完善,社会影响力有限;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政府比较强势、工会相对主动、企业方弱势的格局仍然存在;三是建设工会系统对参与三方会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四是建设工会对参与三方会议的理论研究不深、理论探索欠缺;五是建设工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时的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六是建设工会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不足。

为充分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参与三方会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形成建设工会系统齐抓共管、企业方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推动地、县级建设工会加入三方会议,扩大雇主组织代表性,提高三方会议执行力;三是充分挖掘、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多重作用,深入研究企业劳动关系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向三方会议提出自己的议题;四是注重与企业联合会的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加强与人社部门、工会组织的合作共事;五是着力搞好培训,为建设工会参与三方会议提供人才保证,增强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话语权。

(三)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精神力量,实现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各级建设工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工程、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靠诚信、守法经营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四)大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针对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各级建设工会要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企业、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提高调解和仲裁效能;积极研究、应对劳动关系中的宏观性、全局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矛盾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五)加强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舆论引导。

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政策性强、敏感点多、社会关注度高,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各级建设工会要不断提高宣传本领,科学制定规划,形成舆论强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建设工会参与三方会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宣传;着力宣传建筑业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回报企业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所决定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筑

企业只有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抓住宝贵机遇,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关柯.建筑业经济新论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督司.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乔目.内蒙古建筑业发展与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

第5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黄丹华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 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撑》的主旨报告,九千多字的报告首先总结了四个方面的成就和进展。她指出,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精神,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一是统筹制定规划,引领支撑了企业战略的实施;二是促进深度融合,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弘扬先进精神,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四是坚持以文育人,促进了员工全面发展。

黄丹华从三个方面强调了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即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迫切需要;是维护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美誉度的现实需要。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黄丹华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握五个重点。她指出,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精神为指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一要深化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构筑中央企业之魂;二要推动管理提升,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三要实施人本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四要加强文化传播,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五要建立健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黄丹华讲话本期另发)

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副局长韩天宣读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名单。会议对获得首批示范单位称号的30家企业进行了授牌。(30家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名单见本期封三)

第6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管理,保障出租汽车驾驶员权益,改善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环境,丰富拓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出租汽车行业文明、规范、和谐、科学发展。

二、基本目标

通过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劳动关系双方自主调节、政府依法调控的和谐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形成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出租汽车行业劳动关系。具体达到如下目标:

(一)《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省集体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严格遵守,已实行员工制经营模式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尚未实行员工制经营模式的企业经营合同等签订率达90%以上。

(二)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劳动争议解决长效机制,维护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党、团、工会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泛开展关爱驾驶员活动,维护驾驶员合法权益,在行业内评选出一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出租汽车驾驶员先进典型。

三、活动内容

(一)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的劳动关系

督促、指导出租汽车企业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依法规范出租汽车企业与驾驶员的劳动关系,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制度,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实现驾驶员工资水平随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引导驾驶员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利益诉求。

(二)规范出租汽车经营合同

加强出租汽车经营成本核算,督促出租汽车企业按照权责对等、风险共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出租汽车经营承包费用,规范出租汽车经营合同,明确企业和驾驶员的权利义务,保障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

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和《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驾驶员教育培训制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企业每月开展不少于1.5个学时的继续教育,并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驾驶员教育培训基础档案。完善驾驶员信誉考核计分制,加强对信誉考核等级结果的运用,推行驾驶员星级评选和“黑名单”制度。

(四)强化安全营运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行业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安全生产的基层组织、基础管理、基本功“三基”工作扎实。督促企业落实每月一次的安全学习教育,通过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全面加强安全营运管理工作,加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治理,确保营运安全。

(五)保障驾驶员休息休假权

认真执行《劳动法》规定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保障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在实行员工制经营模式的企业,探索实施出租汽车驾驶员休息制度,通过实行驾驶员代替班制度、减免休息日经营承包费用等手段,采取人休车不休,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使驾驶员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六)广泛开展关爱驾驶员活动

健全企业党、工、团组织,充分发挥出租汽车企业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关爱驾驶员活动:

一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鼓励企业组织开展“夏天送清凉”、“冬天送温暖”、在重大节假日向驾驶员发放纪念品、慰问品,以及组织健康咨询讲座等关爱驾驶员的主题活动;引导出租汽车公司建立“驾驶员维权服务联盟”、“困难驾驶员救助联盟”和“的士之家”等组织,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助解决驾驶员在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完善出租汽车公司内部文化设施,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鼓励企业组织优秀驾驶员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

三是开展驾驶员思想交流活动。出租汽车企业要定期开展与驾驶员的思想交流活动,公司每年召开驾驶员座谈会应不少于四次。通过面对面交流和换位思考,认真听取驾驶员合理诉求,建立出租汽车驾驶员合理化建议征集制度,形成群策群力的发展格局。

(七)建立健全出租汽车价格调整机制

加快城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科学界定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的功能定位。会同价格主管部门落实出租汽车价格调整机制,充分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实行运价与燃油(气)价格的联动,通过调价疏导燃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运输成本的影响,保持与城市公共交通合理的比价关系,促进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八)开展驾驶员优质服务及技能竞赛活动

继续组织开展“争做星级驾驶员、争创文明出租汽车”等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星级驾驶员和文明出租汽车的考评机制,推动驾驶员守法经营、规范作业、优质服务、安全行车;开展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建立出租汽车品牌企业,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九)开展学先进、树正气活动

总结表彰出租汽车行业见义勇为、好人好事、服务标兵等先进典型和模范,结合“的士文明行”活动,开展“十佳的士明星”现身说法交流会,引导出租汽车驾驶员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正气,提升服务,提高出租汽车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十)加强出租汽车运营配套设施建设

加大对出租汽车运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谋划建立1-2个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集休闲、快餐、座垫套换洗、卫生间、车辆小修等一体,切实解决驾驶员就餐、休息、修车、如厕等难题;加快出租汽车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并利用GPS平台,向驾驶员路况和电召信息,接受驾驶员求助,确保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十一)建立信息联络员队伍,掌握行业动态

建立出租汽车行业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动态。拓宽驾驶员诉求反映渠道,每月召开一次驾驶员联络员会议,听取联络员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充分发挥联络员作用,借助联络员宣传和解释出租汽车政策,消除化解矛盾,维护出租汽车行业稳定。

(十二)建立完善劳动关系突发性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

落实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做好涉及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的预警、预报工作,将企业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规章制度,依法调处劳动争议。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2012年3月-5月)

召开动员大会,统一部署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广泛发动和动员企业参与创建活动,共同做好创建工作,利用媒体、板报、条幅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创建活动和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营造创建活动氛围。

(二)选择试点(2012年6月-8月)

鉴于我市出租汽车企业多数仍为承包挂靠的经营模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根据实际确定参加“创建活动”的企业范围,并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出租汽车企业优先开展,取得经验后再扩大至全市所有出租汽车企业。

(三)组织实施(2012年9月-2013年3月)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明确分工,指导参加“创建活动”的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项保障职工权益的措施,按照活动方案的内容,有序开展。活动中期,全市要选拔“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星级驾驶员”和“品牌文明车队”,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表现突出的,要向省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经省级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给予表彰。

(四)经验推广(2013年4月-12月)

根据前期出租汽车劳动和谐关系活动创建的开展情况,将好的创建活动经验逐步推广至所有出租汽车企业,进一步丰富活动主题,深化出租汽车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的意义。

(五)总结评估(2014年1月-2月)

认真总结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的宝贵经验和感人事迹,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特别优秀企业、车队、驾驶员和管理人员,推荐参加全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事迹突出的将被分别推荐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以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五、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是维护行业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出租汽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维护驾驶员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市交通运输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总工会共同成立全市出租汽车行业创建和谐劳动关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方案》要求,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在规范企业管理、保障驾驶员权益、探索发展模式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重点突出,把创建活动的各项要求和部署融入到日常的具体工作中,稳步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三)及时沟通,督促整改。“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沟通,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对“创建活动”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的企业,要重点监督,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督促企业制订整改方案,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对有法不依、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各协作部门要按各自职责,严肃查处,责令整改。

第7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今年来,我局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在县纠风办的精心指导下,全局上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实施,促使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了切实抓好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我局及时研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同志协助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制定方案,落实责任。经局务会议认真讨论和研究,制订了《合水县安监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评议范围、目标要求、评议内容、评议步骤、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和部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明确划分各行业主管副职的行风政风建设责任,科学处理建设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同时明确了干部职工具体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确保活动全面有序进行。

三、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在县纠风办的统一组织下,我们通过电视面向社会公开承诺:一是排查治理隐患,促进安全发展。按县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为全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安全保障。二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一站式服务”质量,切实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便民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采取缩短时间、简化工作程序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办理审批速度。三是推行政务公开,强化“四大员”服务。公开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公开政策法规、公开监管情况、公开审批条件和办理程序;深入开展安监干部争当安全法规宣传员、安全管理辅导员、安全隐患督查员、安全事项服务员的“四大员”活动,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免费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促进长期安全发展。四是规范执法行为,树立良好形象。坚持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杜绝不文明、不公正执法行为。为了做好政风行风建设的监督管理,我们从县直机关单位以及部分监管企业聘请了5名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其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1名,在岗职工1名,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2名。制定了评议员工作制度,全面和虚心接受评议员对我局在政风行风建设上的意见和建议。

四、查找问题,突出整改。我们在充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设立征求意见箱、走访基层单位和群众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先后向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企业单位发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问卷调查表》65份,收回65份,共征询到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5条;结合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走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企业38户,与企业从业人员认真座谈交流,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为8条。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查自纠活动,查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廉政建设、机关作风、监管能力等方面,找准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全面整改奠定了基础。

五、以改促建,全面推进。在民主评议查摆问题、认清根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力度。一是树立服务理念。按时办理各项行政许可业务,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廉政建设。按照国家监察部、安监总局《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整体工作之中,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三是改进机关作风。按照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执法机关的标准,集中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强化监督监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年”专项整治行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目前,全县已排查出各类事故隐患365条,治理321条,治理率90%,有效防范和减少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局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县纠风办各项工作部署,着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深入查找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深入查找单位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风,认清危害,找出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纠风工作对策,雷厉风行付诸实施。

第8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他认为,长期以来,我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积累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比如说产业结构问题,当前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从事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明显不足。而且,这些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一般采用家庭式管理模式,经营结构的不完善已影响到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

再比如市场结构和资金结构问题,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国内市场份额偏少,一旦国外市场萎缩,企业生存将受到很大威胁。同时,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自有资金和亲朋借贷,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取得银行贷款,所以融资成本较高,对企业发展不利。

针对这些问题,周德文代表建议,除了要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外,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银企对接、培育中小金融机构等等。

办理结果多项举措改善发展环境 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人代会结束后,省中小企业局会同省银监局、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单位,对这条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及时提出了办理答复意见。

承办单位指出,2010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好转,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开局良好、运行总体稳健,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势头,进一步呈现出回暖趋好复苏向上的发展态势。为落实代表建议,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我省将重点抓好“152”工作,即深入开展“一个年”活动,积极推进“五大行动计划”,切实加强“两大体系建设”。

“一个年”活动即开展“政策落实年”,集中精力贯彻好、落实好、宣传好两个指导中小企业工作的重要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抓好这两个意见的细化落实,及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先易后难地推出配套措施。同时,对相关政策进行学习宣传,扩大政策的影响力,让广大中小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的优惠。

第9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national scope, various enterprises have carried out the safe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but many enterprises have doub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safe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enterprise securi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only.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标准化建设;关系;建议

【Keywords】enterpris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safe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relationship; proposal

【中D分类号】X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42-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推行,其已经受到了各个领域内企业的广泛关注与欢迎。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一种可持续改进的动态系统管理办法,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得以系统性、先进性的开展,并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安全生产的自律性与积极性,实现了以文化保证安全的目标,有效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与当前时展相吻合的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安全生产标准正是以这一理念为基础产生的:“对生命负责,以人为本,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首位”。

2.2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与国家要求相吻合的

国家对于各个行业尤其是生产加工行业,始终要求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就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因此,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与国家要求相吻合的,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体现。

2.3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吻合的

一个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与安全标准,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稳定生产的基本保障,对于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 安全标准化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3.1 安全标准化建设来源于安全文化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其需要一个以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来对企业活动进行规范与指导,全面提升各种企业活动的安全性。而将这些安全文化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就构成了企业安全标准化。对于企业安全标准化而言,其核心是人,其得以实施主要是依靠人的高度认知以及自觉性。要想实现这一点,就不能用简单的奖励惩罚或者规章制度来约束,而是要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要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让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安全生产达到质的飞跃。每位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都与企业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员工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

3.2 安全标准化建设能够体现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核心,提倡用文化来对人们的生产行为进行指导的一种手段,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安全文化强调要具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健全、可操作性较高、时效性较强的安全管理制度;第二,企业安全文化还特别强调对现场的管理,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管理,必须要保证生产现场具有各类安全标志、安全通道畅通无阻、生产现场整洁有序等。而上述内容是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一个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一个体现。

3.3 安全文化与安全标准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目的以及作用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人员以及各项设施设备处于安全的状态下。因此,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进而让员工认识到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企业的相关安全规范与制度。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一种内容涵盖较为广泛的管理思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能够有效的将人的行为以及思想联系到一起,这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而言,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让员工在生产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这可以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1]。

4 促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领导

在企业生产中,要树立以及强化“我的区域,安全我负责”的安全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方针,保证企业生产的高标准、严要求,实现企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安全标准化管理。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建立一岗双责制度,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保证各项安全生产承诺的落实;同时,还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分级机制,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抓一级,实现责任到人,并健全奖惩机制以及加强责任追究力度。

4.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员工安全管理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安全管理。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自身生产经营的安全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自我约束与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变主动为被动。企业员工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只有让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责任体系,让员工形成“个人安全我负责,企业安全我尽责,他人安全我有责”的安全理念,从而实现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2]。

4.3 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企业文化的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任何企业都需要通过建立安全文化来对人性的弱点以及毛病进行约束,使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员工将安全生产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指导生产。企业还应做好对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生产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工作,让他们对下属员工的生产进行约束。同时,应充分利用班组每周一次安全活动、班组每天安全喊话活动、企业安全演讲活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应急演练活动等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以及手段,并在各个生产岗位以及设施设备中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宣传展板等,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从而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提供保障。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安全标准化来源于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有安全标准化来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其是在员工安全生产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是企业员工必须要坚守的一种理念与信仰,而这种理念与信仰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安全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