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高中数学注意点精选(九篇)

高中数学注意点

第1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作用;原则;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31-1

一、课堂评价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

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相比,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但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终生受益。所以,评价性语言应具有数学思想性,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尽量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去评价,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必需的。而使学生能潜移默化、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因此当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某种数学思想时,我们应及时指出,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2.机智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原则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的差异性、复杂性,学生的信息反馈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随机性。其中某些稳定的因素(如数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等)是可以预知的,有些则是难以预料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反馈信息出发,及时地运用和发挥评价性语言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有效调控,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课堂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首先表现在教师要善于猜测和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把握和捕捉启发的时机,创设愤悱情景,以求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其次表现在对学生的种种反应(答问情况、学习情绪、思维表情、课堂纪律等),甚至意外情况(意想不到的疑问、教师讲解的疏漏、学生中异乎寻常的举动等),必须机敏而及时地进行调节,化平淡为新奇,化消极为积极,促成教学的和谐进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而不是把结果直接“暴露”给学生。

3.艺术性原则。

形象化的评价语言是听觉和视觉相互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体验,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评价性语言,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以形象的评价性语言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以获得教学的艺术效果。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评价语言的情感性是艺术的内隐特征。“情”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炽热的教学情感去激励和评价学生,使他们生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地受到鼓舞,使输出的评价性语言穿上情感的外衣,染上情感的色彩。

4.独特性原则。

首先,评价性语言应具有独特性,做到有的放矢。所谓独特性是指评价的语言必须符合各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生的性格、气质相符合。教学要因材而异,评价也是一样的,也要看对象,同一种评价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效果。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意接受否定的评价,只喜欢教师作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当这类学生取得一点成功时,我们要给予正面的评价,以激励其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继续去努力地学习数学。

5.激励性原则。

评价性语言应具有激励性。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要使其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老师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词,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与进步。在教育学生时,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要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6.时代性原则。

评价性语言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方能精彩四溢。所谓时代气息,就是我们评价学生的语言要紧跟时代步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今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要结合社会的各种发展理念,以时髦的词语和前卫的语言加以评价。如“这位同学有很好的观察力,如果将来从事销售方面的工作,能具有较强的控制市场的能力”等。

二、课堂评价的注意点

由于数学课堂教学评语的类型广泛,不同的评语收益不同,功能各异,如何运用它,怎样发挥其功能,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高质呢?

1.忌讽刺挖苦,要积极鼓励。

评价语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评价要精心设计,使其丰富多彩。有时不妨换个角度,效果还可能更好。例如有个同学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奖,当教师在全班宣布这一消息时,全班同学情绪高涨,教师也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或用英语表达:“I love you!”“I am happy fou your success!”短短一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2.忌袒护偏见,要客观公正。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常会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所左右,教师一定要克服两种偏见:对后进生评价过于严格,而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评价过高。所以对优秀学生的评价应尽可能客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们防止骄傲情绪的滋生,使他们懂得“在成功的延长线上不一定仍是成功”。而对差生也可采取肯定的评价,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自信心。

3.忌陈词滥调,要及时准确。

要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结果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准确的,富有启发性的评价,并在评语中给予具体、巧妙的暗示和点拨。比如:“你解题的思路过于‘正规’,请利用特殊位置或特殊元素寻求解题途径”,“数形结合,奇迹就在你的眼前”等等。

第2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关键词:注意规律;数学教学;集中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学生进行学习,掌握知识的基本条件,如果能够巧妙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数学课堂教学,将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以教学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十二页的“带分数除法”的第一课时的例1、例2为例,谈一点本人的切身体会。

一、改革课堂结构,集中学生注意

科学掌握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的最优化。同时数学课堂结构的中心要放在学生的尝试上,即突出“练”字,辅以读、讲、议。“读”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示范作用,“讲”要精,“议”要准。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注意自然集中。

如:“带分数除法”的第一教时,“读”要求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要点——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要掌握计算过程及列方程解的书写格式。“议”与“讲”要突出带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高度概括——“一化双改”。而“练”则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例1、例2,亦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

二、讲究课堂艺术,集中学生注意

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统筹兼顾,周密谋划,悉心驾驭。安排要紧凑,过渡也要自然,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仅以复习部分为例,先出示一组口算题:

要求学生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点“双改”——改“÷”为“×”,改“除数”为“它的倒数”。接着求出■、■、1、5、0.3、1■、3■的倒数的练习,要求学生说一说求带分数倒数的方法,点“要先化成假分数”。再出一组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填空题:2■=■、4■=■、3■=■、1■=■要求学生说一说化法。最后做:1■×■、1■×■的带分数乘法口算练习而引入新课。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改进教学方法,集中学生注意

教学时知识起点要低,要充分利用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这样容易被学生,尤其是差生所接受。同时要精心设计准备题,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动脑、动口、动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

我在教学例1前设计了这样一道准备题:8■÷■,让学生口述计算的过程,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1)原式=8■×■,应用分数除法的法则进行变式,再按带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2)原式=■÷■,应用带分数化假分数的知识进行变式,再按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接着出示例1:10■÷3■,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梨子,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例2教学前我设计了两道列方程解文字题的准备题:(1)一个数的■是10■,求这个数。(2)一个数乘以1■得■,求这个数。既复习了例1的知识,又为学习例2搭好了阶梯,利用并维持了学生的无意注意。接着我要求学生仿照题1的叙述方式把题2改成:一个数的1■倍是■,求这个数。即成例2,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这样利用悬念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使无意注意转化成了有意注意。

四、精心设计练习,集中学生注意

练习设计要多样化。复习部分的练习要为学习新知识服务,要能起搭桥铺路的作用。巩固练习则要有针对性,要有一定比例的富有思考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注意的集中和知识的提高。

复习内容的练习设计前面已经提到、不赘述。巩固练习,除了利用课本练习九中的带分数除法试题,利用带分数除法求商填空及文字题列式计算外,我补充设计了这样三道应用题:(1)一辆汽车3■小时运了15■吨的货物,平均每小时运了多少吨货物?(2)甲组采集中草药6■千克,相当于乙组采集中草药的3■倍,乙组采集了中草药多少千克?(3)甲乙两地相距11■千米,小明以每小时3■千米的速度步行,从甲地到乙地要用了多少时间?这样多角度、分层次的练习旨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巩固带分数除法计算法则之掌握。

五、科学安排板书,集中学生注意

科学的、简明的板书在教学中可以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抽象和概括,对集中学生的注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现将本课主板书内容摘录如下:

(1)指名学生口述准备题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讨论计算法则,用红色粉笔标注如箭号及“化”“改”“改”三字。

(2)指名板演,用递等式尝试计算例1:

学生板演后讨论计算法则,加各箭号标记,板书“一化双改”。

通过简明扼要的主板书,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启发学生参照板书的内容,概括总结“一化双改”的带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3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二、备考思路

高考备考必须以考试大纲为指南,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高中数学教材,研究近五年各地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掌握复习导向,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正视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困难的实际,纠正盲目追求数量、忽视复习质量的错误作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复习内容、难度、方法和手段.

高考是一场综合素质的竞技赛,要在高考数学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必须具备以下五种素质:掌握扎实而全面的基础知识,准确而熟练的数学技能,丰富的数学方法和深刻的数学思想,稳定的心理状态,拥有实用的考试策略.高考复习应围绕培养以上五种主要素质展开.

数学科目前为高考主干学科,需要各校高度重视.各校数学科组克服生源的不利条件,发挥集体智慧,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复习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考数学备考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

三、备考目标

今年高考数学科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高考复习面向全体学生,增大对数学低分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力度,减少低分层比例,提高数学平均分;第二,加强各校复习经验交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提高高三数学教师复习教学水平,创出高考数学复习教学特色.

由于高考是基础中考能力,所以要注重解题的快法和巧法,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全部的选择填空题,这是夺取高分的关键.第二段是解答题的前三题,分值不到40分.这样前两个阶段的总分在110分左右.第三段是最后“三难”题,分值不到40分.“三难”题并不全难,难点的分值只有12分到18分,平均每道题只有4分到6分.首先,应在“三难”题中夺得12分到20分,剩下最难的步骤分再努力争取.这是根据试卷的深层结构做出的最佳解题策略.所以,只做选择,填空和前三道大题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后“三难”题中的容易部分比前面的基础部分还要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志在必得.在复习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基础较好那首先争取选择,填空前三道大题得满分.然后,再提高解答“三难”题的能力,争取“三难”题得分20分到30分.这样,你的总分就可以超过130分,向145分冲刺.所以最理想的得分计划是:先做选择、填空题,再做前三道解答题,后做三难题的简单部分,最后再在难的部分中找得分点.在平时当中一定要求自己选择填空一分钟一道题.用数学思想方法高速解答选择填空题.注意不要傻算傻解,要学会巧算和巧解.选择填空和前3道解答题都是数学基础分.后3题不是只做第一问的问题,而应该猜想评分标准,按步骤由前向后争取高分.应该用猪八戒拱地的精神对付难题.由前边向后边拱,往往能先拱到4分,再往前拱能拱到8分一直到10分,最后剩下2分、4分得不到就算了.因为后边属于难点的分值,需要天才.数学试卷题量虽不算大,但是有相当的难度,很少有人能够做完、得满分.但难度也是相对的,根据解答题评卷实行“分段评分”的特点,考生不妨做个心理换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平时做作业“全做全对”的要求中,转移到“立足于完成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上来,这样试卷的难度就降下来了.积极争取“分段得分”,尽量避免整道大题一分不得.

四、备考方法

我们认为,中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重视数学概念的讲解,重视学生的概念理解,揭示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二要按照数学新课程教学要求,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要有新的认识.三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切实回归教材,认真落实双基.

1.切实回归教材,狠抓“双基”,注重通性通法

通过分析2013年的高考可知很多题目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但在一线教学中恰恰是大搞“题海”战术,盲目加大数学训练,往往忽略回归教材、忽视对基本的通性通法的训练.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导致了很多考生2013年高考中吃了大亏.通过上面的试卷分析可知命题者的指向――回归教材、注重通性通法.所谓“回归教材”,即对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必须记熟、理解;对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要准确表达与运用;重视公式的正用、逆用和活用,重视定理的推导,要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等),还要注意从学科整体意义上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与规律,如深刻理解把握“三个二次”的关系等.总之,对于课本的基本概念、知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另外,复习时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教材,以教材中的例、习题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在这个过程中不追求数学解题中的所谓“技巧”,不搞“偏题”、“怪题”.将最基本的数学方法进行提升和巩固,突出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及时引申拓展、培养归纳能力,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可以达到融会贯通、高屋建瓴的境界.

因此,深入研究教材的例习题,有效开展例习题的拓展训练,以教材为本开展复习,应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的责任.可惜,不少中学数学教师尚未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过多地依赖教辅材料或疏于研究教材的例习题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个极端的现象是,在高三备考过程中,教师根本不用教材,只看教辅.

做好教材例习题的拓展训练要求教师做到:多做例习题寻找典型例题;讲清通性通法获取一般解题思路;做好例习题的变式开拓学生视野,等等.

2.重点知识重点复习

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向量、导数、概率等知识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常考常新,经久不衰.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围绕上述重点内容作重点复习.

当然,高考不可能简单的考公式、定理的背诵,也不可能考教材上的原题,所以,我们所说的基础知识,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复习中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进行纵横知识间的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概率和微积分等内容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历来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和掌握: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与整合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必然与偶然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尽管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突出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遵循“揭示―渗透”的原则,在复习备考中采取一些措施,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专题的形式,在复习过程中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其次,要真正地重视通性通法,不应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和特殊技巧,不必将力气花在钻偏题、怪题和过于繁琐、运算量太大的题目上,而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上,另外,在复习中,还应充分重视解题回顾,借助于解题之后的反思、总结、引申和提炼来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领悟.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提高考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水平.

(三)重视能力培养

高考是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必然关心如何把进入高校后能胜任大学学习的学生选,这就要求高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中学已经学习的知识掌握了多少,更要考查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往往是通过对考生解题过程的考查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能否从题目的条件中获得确切的信息;能否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对从双方面提取的信息能否进行有机地组合;能否条理化地整理这些组合形成解题的行动序列;在实施解题序列过程中,推理与运算能否顺利完成.这些都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

1.计算能力不能忽视,会而不对造成丢分

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是: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这里需要强调,尽管高考提倡多考点想,少考点算,但绝不是不要算,数学不少题目都离不开算,包括推理证明题在内.因此,运算能力依然是高考要重点考核的能力之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计算机、计算器的普及,学生作业量的减少,学生的运算能力一般比过去差,往往在高考解题中出现会而不对的现象,引起失分.学生运算能力的强弱,在高考中是很容易拉开分数差距的.

而我具体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

(1)合理运用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2)精心探究运算方向、设计运算过程,提高运算的合理性和简捷性;

(3)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化繁为简,确定出可靠的运算程序;

(4)培养识别图形的能力,切实运用数形结合提高解题的简捷性.

2.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学生在解答计算和证明题时,往往对证明题感到更加困难,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题目,不易找到突破口,教学中应加强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训练,同时,数学表达能力和证题的格式以及规范都应注意训练.

3.提高处理新情景、新题型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考查能力是重点,也就是说,要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倾向于理解和应用,特别是知识的综合性和灵活运用,这要求考生能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检、组合和加工,寻找解题途径.这样的问题,无现成的题型、模式或方法可套用,需要的是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尤为重要.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想、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贯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4.注意数学建模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来自实际生活的数学应用题,是高考每年都考的一种题型,但近年高考对应用题的选材和背景都注意取自学生熟悉易懂的环境,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虽然数学方法已经掌握但因为对材料陌生而不能正确理解问题,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现象基本杜绝,这大大提高了高考数学的效度,真正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根据这种情况,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类的能力;力求打破能力学科化的界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生产和生活及其他学科的一些具体问题,同时,注意将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和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

5.提高阅读和数学阅读能力

解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解题正确首先必须保证读题正确,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正确理解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各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普通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分析,确定解题的思路.由于高考强调创新,强调应用,不少题目都有较大的阅读量,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就更显得紧迫.

6.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数学差的学生往往表现在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薄弱,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有目的地培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以及对图形进行变换的能力,尤其要注意题目没有给出图形的情况下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要把文字表示的立体实物想象出来,要把想象出的空间实物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要根据题目选择适当的视图方向,使图形表现得直观,图形中的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清晰,便于思考和解题.第二要培养把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转化到平面图形中以便解决问题.第三要注意推理的逻辑性,注意书写的规范性,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四)重视考纲,认真研读考纲

高考的考试大纲对整个高考复习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考试大纲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教师应在与往年的考试大纲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全面细致地研究当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特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整个考试说明要考查的知识点.

2.明确那些知识是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的.例如,求函数的值域要求很低,但不少复习资料在这方面搞得很复杂;解无理不等式,现在高考不作要求;复数较过去大大降低要求.

3.明确哪些是重点要求的内容.如:求函数的单调性是必考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函数是一重点要求;立几、解几考试的要求都高于教材(如三垂线定理教学大纲只要求了解而考纲要求理解);数列问题要求较高.不等式改为必修.

4.明确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5.对一些基本内容,分析可能的综合程度和难度可能加大延伸的知识点.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合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也很重要,这是数学因素之外而影响数学成绩的重要原因,复习教学中一定要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1.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2.正确的自我定位;

第4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临近高考只有三个多月时间了,大部分高三的老师在数学的总复习中,都已经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阶段,也就是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基础题型都已至少复习过一遍,现在开始对各个知识点、考点进行进一步强化复习的阶段。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综合运用知识为辅,第二轮复习以专题性复习为主,这一阶段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多半是综合性问题,提高解数学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是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根本保证。如何在高考前较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进行数学的第二轮复习,是摆在我们高三老师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标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寓“灵活”之中.这就要教师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这样,在各章节的复习中就会很好的把握好重点与难点,进行有目标的复习。

二、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益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二是讲练比例问题,提倡精讲精练,分配好讲练时间。三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提倡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拔要害。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在于做完题收获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 好以下三点:一是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二是贵在方法,重在思维。在讲评试卷时,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 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三是分类化 归,集中讲评。在讲评试卷时,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 中评讲。

四、注意数学主干知识交汇

高考数学的一个主要命题原则就是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故对一些常见交汇形式应心中有数,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打破知识之间的界限,在知识交汇点处多留意,其重点在:(1)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直线或圆锥曲线的交汇处;(2)圆锥曲线与方程、不等式的交汇处;(3)数列与不等式、算法的交汇处;(4)向量与三角、解析几何的交汇处。这些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知识的交汇点,复习时应注意加强上述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此外,还要关注一些新的交汇方式。

五、注意新增知识点和创新问题

在新增知识点处命题和命制创新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二轮复习中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创新练习、解题方法的创新及创新题型的练习,如探索型问题、图表信息问题等等,这类问题一般是在课本原有知识基础上及常规问题和方法上的改编,背景新颖,但难度不大,复习中注意加强对这类题目的阅读理解及转化,使之化归为所学知识与常规方法来解决。同时要注意课本新增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与灵活应用,如:零点和二分法、算法、三视图、命题和量词、推理、空间向量、积分等,这些新增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一定要从整体角度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及基本题型并力争做到灵活应用。

六、注意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

第5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关键词:函数;定义域;避免错误

函数是中学数学一块非常重要的知识,在高考中函数的内容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函数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三要素之关键,往往在解题中被学生所忽视. 下面举例说明学生在解题中比较典型的错误,供大家参考.

求函数的值域问题中应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例1 求函数f(x)=x2-2x-4在x∈[-3,2]上的值域.

错解:由f(x)=x2-2x-4=(x-1)2-5≥ -5得f(x)的值域为[-5,+∞).

错误原因:此题是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由于受初中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而根本没有考虑自变量x即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值域的影响.

正解:因为f(x)=(x-1)2-5在x∈[-3,1)上单调递减,在x∈(1,2]上单调递增,且f(-3)=11, f(1)=-5, f(2)=-4. 所以f(x)的值域为[-5,11].

这个例题虽然简单,但对高一学生初学函数值域时却相当容易出错. 本例说明,在函数定义域受限制时,若能注意定义域的取值范围对函数值域的影响,并在解题过程中加以应用,将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求函数单调区间问题中应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例2 求函数f(x)=log(x2-2x-3)的单调递增区间.

错解:此函数由f(x)=logu,u=x2-2x-3复合而得,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法则可知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

错误原因:未注意到此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正解:由真数x2-2x-3>0可解得x∈(-∞,-1)∪(3,+∞),所以正确答案为(-∞,-1).

例3 若函数f(x)=log(x2-ax-3)在(-∞,-1)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法则可得a满足≥-1,即a≥-2.

错误原因:未注意到此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正解:同样,做此题时应注意函数的定义域,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法则可得a满足≥-1,即a≥-2;同时f(x)必须在(-∞,-1)上有意义,所以当x=-1时,x2-ax-3≥0,故a≥2. 综上得a≥2.

这两道例题有一定的典型性,尤其是例3这道题,学生非常容易忘记考虑定义域这一限制条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关注,让学生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做到触类旁通.

在基本不等式应用中应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例4 求函数f(x)=x+在x∈[4,8]上的最小值.

错解:因为x∈[4,8],所以由基本不等式得f(x)=x+≥2=4,故f(x)min=4.

错误原因:上述解法未关注基本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当且仅当x=即x=2时取等号. 而由题意知2?[4,8],所以此题不能用基本不等式来做.

正解:因为f ′(x)=1-=,且x∈[4,8],所以f ′(x)>0,所以f(x)在x∈[4,8]上单调递增,故f(x)min=f(4)=5.

基本不等式适用的条件是本题的关键,很多学生平时往往只看到形似,而没有注意到问题的本质,以至于解决问题时也是一知半解,张冠李戴.

在方程根的分布问题中应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例5 已知关于实数x的方程x2+ax+3=0有两个大于零的相异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判别式Δ=a2-12>0,得a>2或a

错误原因:上述结论只能说明此方程有两相异实根,而不能保证两根均大于零,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没有关注函数f(x)=x2+ax+3的定义域.

正解:记f(x)=x2+ax+3,则由题意有f(0)>0,

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这种有限制条件的根的分布问题,其本质实际上是函数的定义域在改变. 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抓住这个本质,那么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如果说上述几种错误只是对于初学函数者容易出错,那么下面几种错误即使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也是出错频率比较高的类型,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数列问题中应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例6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tn+2,t∈R,若此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错解:记f(n)=n2-tn+2,因为n≥1,所以只需对称轴n=≤1即可,解得t≤2.

错误原因:上述错误解法只关注到n≥1,而没有关注到还有一个条件n∈N*. 事实上,此函数图象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些孤立的点构成的.

正解:因为n≥1,n∈N*,所以只要对称轴n=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为正整数集,因此解决数列问题时要时刻关注这一特殊性.

内单调递减. 又S(x)=a为一条水平的动直线,故无论a取何值都无法做到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实数a.

对于法一和法二得到的结论学生都非常认同,而对于法三得到的结论学生花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出错在什么地方. 这时笔者重点让学生观察法二与法三,让他们相互讨论,找找不同之处. 终于,大约过了三分钟,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法三的函数T(x)=在区间

上不连续,因为当x=2时它没有意义,而法二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哦,原来是定义域发生了改变,导致问题不等价了.“都是定义域惹的祸”,学生说出了发自内心的感慨!的确,T(x)=只能说是在

第6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3-0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大并得到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相结合,以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通过计算机以多媒体为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为了适应市场人才竞争,也相应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代高科技为教育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有着自身的发育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也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比如数学公式、概念,法则等,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以图形、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并学会知识。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来看,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多媒体教学会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周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不善于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这是小学生从无意注意阶段向有意注意阶段的过渡。然而,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存在一些不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公式、概念等知识。结合小学生这一成长阶段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公式、法则等以图形、声音、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不仅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具体、形象趣味、易于理解接受,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兴趣,理解吸收知识内容,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已知学校的操场长为50米,宽为30米;现在因为要举办运动会,把操场长增加25米,宽增加10米,求增加的面积。教师以多媒体操作进行解答时,可以将操场延长部分与原来操场的大小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解答,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给出答案。

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 首先,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有意记忆的能力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进行连接,把学过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总、积累,这就决定了教学中要把知识链条化;其次,小学生的记忆时间短,这一特点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积累记忆知识的框架要清晰;第三,小学生的记忆在这一阶段呈复数性,教什么就记住什么,像复读机一样,这就要求知识的内容鲜活,易于理解记忆。小学数学中概念、公式增加,学生的记忆水平直接影响数学的成绩,这时多媒体教学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授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化、具有感染力,把大量的课本信息转化成图形、动画、视频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记忆对象也就变得清晰,记忆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和吸收。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多媒体教学能够直接提供这些感性的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记忆都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概括,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知识的积累和不断迁移就给学生带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且具有灵活性与独特性。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课件与学生互动相融合,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可以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这样会使教学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而学生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会使用搜索工具进行网上的自我学习,这样的信息综合利用,能高效达到教学目的。

2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利用注意力的规律来设计多媒体教学的方案 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强,需要集中注意力。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尽量使用课件工具,比如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来突出重点,使数学中的概念简洁清晰、图形一目了然。其次,在做多媒体课件时,要把其处理成精髓,运用在关键处,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吸收。

利用记忆、思维、情感的规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置 既然小学生的记忆方式是有迹可循的,根据这一记忆特点,使多媒体课件在对知识的分析总结上更加系统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与方式,这样就能对知识产生清晰的记忆思路,使之形成结构性记忆。小学生注意集中性较低,集中的深度不足,他们善于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进行观察理解,对于数学中的抽象性思维很难理解,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深入思维很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的性质,让学生由形象具体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形成结构性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保证学生达到学习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适当插入趣味性极强的图片、动画等,就显得很有必要。

提高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的水平 在授课时,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因材制宜。学校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习,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培训。具体实施上就要求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考核程序,提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的水平;同时,教师本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意识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应该用作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做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应用上都应按照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中概念的突出、图形的设计来吸引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

3 结论

目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适应小学生这一发展阶段,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更感兴趣。这样才能听进去,记住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的才更容易达到。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慧.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100-101.

[2]夏心军.小学生记忆心理及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2):34-36.

第7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一)删减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聋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在继承普校数学教材重视学科性、系统性,文字表达注重严谨、准确等优点上,删减一些次要的、用处不大且聋生接受起来较困难的内容。如,上海普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例题2,“甲乙两幢楼之间的距离为40米,现在要测乙楼的高,所选的观测点在甲楼层中部的一窗口处。从该观测点测得乙楼顶端的仰角为32°,底部的俯角为25°。求乙楼的高度(精确到1米)。”此题中提及的测量方法在聋生的实际生活中几乎不会用到,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删除不教。

(二)重新编排

由于普校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有关知识领域的内容比较零散,教学内容往往是按课程和单元分立的,就会出现知识和技能训练难以兼顾的情况。在聋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针对聋人的记忆特点,以某一数学知识点为主线,让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形成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如,将上海普校初中数学教材中第十二章“实数”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的教学串联起来,将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编选在一起。这样的重新编排有利于聋生经过思考、回忆、联想再现知识,将数学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整合

在课程实施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在学科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这样可以帮助聋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将数学教学与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要求聋生通过观察、分析、收集具有对称性(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图案、商标了解对称图形的应用。还可要求聋生自主设计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并进行交流,或自主设计、制作具有对称性的商标,并配上简练、到位的广告词语进行展示,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又如,运用多媒体教具介绍黄金分割的应用价值和美育价值,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聋生了解黄金分割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当然,学科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要求一线数学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驾驭的能力,要能宏观地把握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并能进行微观的处理,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二、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注意与生活紧密相结合

大多聋人学习数学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运用,而聋生的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不善于记忆抽象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将数学教学融入聋生生活。在此过程中,引导聋生观察比较、抽象提炼,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识和整体感悟。在聋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过程中增加现代实用数学内容,一定要与课程容量、教学时数,聋生的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相协调,以避免基础知识欠缺或内容过浅等问题。同样,也不能使内容过深,理论与技巧性要求太高会使一般层次的聋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二)注意教材的一贯性

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衔接必须环环相扣。在聋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整体编排方式,注意知识的逻辑顺序,要以主线为统领,强调综合化。普校数学课本将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专题,但由于聋人具有遗忘性较大的特点,所以在对聋高中数学课程知识进行编排时要注意各知识领域的内容需相对集中,不宜太过分散。所谓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主线统领上,而不是打乱原有的知识体系,任意组合知识。目前,上海聋高中数学课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函数为主线统整聋高中数学的内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和应用构成聋高中数学主要学习内容。另外,运算也是聋高中数学课程中具有统整功能的一条主线,可将代数运算作为一种对聋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并作为与几何初步推理相连接的桥梁。

(三)注意课程内容“上”“下”间的衔接

在聋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内容“上”“下”间的衔接。“上”是指要满足聋生继续求学的需要,做好与聋人高职院校招生要求之间的衔接。“下”是指要满足聋生个别发展的需要,做好聋校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新入学聋生的实际学业水平。近年来,学校招生“零拒绝”,一些高一新生数学基础较差。对于这部分聋生,要摸清他们的基础,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教学内容和进度。

(四)注意数学课程的分类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的聋校数学教学内容浅近,教师课堂设计细致,教学效益较高。而在高中阶段,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讲解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教学方法相对粗犷,且聋高中生学业基础存有差异,因此,在课程实施调整过程中,要根据聋高中生的学业基础和需求,分类设置数学课程,既有最低要求的,也有较高要求的,亦有更高要求的。

(五)注意评价、反思与修正

第8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前提

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定和集中,它是指每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都有选择、有目的地朝向一定的事物,而离开其余的事物,使心理活动所反映的事物达到清晰、完善的程度。学生学习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其心理活动能否指向和集中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上,能否正确理解和接受新知识,除与智力因素有关外,注意力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心理活动,主要受有意注意支配。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一定任务而又自觉的注意,它是受人主观自觉调节和支配的,是与人的意识、高级心理活动相联系的。人们对承担的任务,工作对象的目的、意义、要求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对要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项活动引起注意。所以,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达到目的的具体要求,教师的教学意图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为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所安排的教学活动引起有意注意。学生只要具有了这种注意力,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克服一切课堂干扰因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使心理活动、思维过程与教学同步。所以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每个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例如:代数中的方程学习,要让学生明确方程是实际问题所产生的一个数学问题,在章节学习前都以实际问题引入来带动所学内容,又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法带动因式分解;用配方法带动开方与近似计算;用判别式引入不等式等等。学习方程时,一元二次方程在前,二元一次方程在后,学习上前后呼应,相互影响,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难点内容。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堂活动中就能保持高度注意,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得到了提高。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注意的稳定

人的注意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稳定性。但在局部活动中,注意力是随时间变化而起伏的。例如:学生上课,开初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在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思维过程与教学基本同步,但随着时间变化,在某些教学环节上,如长时间地听讲,就会产生听觉疲劳,出现注意力的起伏现象。特别是数学学习相对单调、抽象和枯燥,容易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注意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活动的多样化,不同活动的交替进行,都能增强注意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分心”,实质上是注意力的不稳定,这主要是课堂活动单调、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造成的。有的教师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听,总是一讲到底“满堂灌”,造成学生听觉疲劳;有的教师喜欢动辄板书一黑板,或让学生通篇看教材,而不是有指导、有重点的阅读并思维,形成“满堂看”,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等。由于学生活动量小,缺乏适当调节,就不可能把注意力稳定在课堂教学上来。所以,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精彩的讲解,整洁的板书,启发性的提问,必要的学生交流讨论,适当的巩固性练习,又有学生的听、看、读、思、练、议等活动,让学生的心理活动活跃地依次指向和集中在教师设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稳定。

例如:几何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先不集中讲“三线八角”,再讲平行线,而要结合平行线的学习,让学生分别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认识它们的相等或不等,相补或不相补。这一过程中,不由教师单一讲解,应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画、动眼看,从而发现这些线角的区别、联系和关系,如果能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或直观教具,如图表、图片、挂图、模型等,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第9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 衔接问题

高一新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的成绩都很高,但是到了高中以后不断下滑,很多的学生的面对困难不知所措,并开始对数学望而却步,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踏上这一个较高的新台阶使大部分学生能较快的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状态,在学生通过学案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发挥团队(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优势,通过问题交流、教师解疑等环节,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并理解重难点知识,最后通过检测讨论,当堂解决问题,并当堂完成作业的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和团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等),并及时评价学生个人及团队的课堂表现。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

教材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同时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教学方面: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学生学习方面: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转,多数是记忆与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探索规律,强调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应用。因此高一的学生沿用初中的方法,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初中与高中内容上的断层

1.注意教材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探索相关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2.注意初中与高中教学方法的不同,注重学生的理解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并且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来说,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主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3.注意初中与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注意关心学生的发展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五、六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高一学生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同时思维形式上初中生比较侧重形象思维,而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一点。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进而使学生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