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民办高校的管理精选(九篇)

民办高校的管理

第1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题目】民办院校预算管理优化探析

【第一章】民办大学预算中PDCA模式的应用绪论

【第二章】高校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章】民办高校预算控制现状与问题

第2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统一性。民办高校应当接受有关行政部门的领导,执行国家有关社会力量办学财产、财务管理规定和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不得各行其是、各司其政。特别在社会力量办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校办学水平、财务管理水平、办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良莠难辨的情况下,更要强调统一领导的原则,这是社会力量办学得以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保证。

(二)独立性。民办高校实行自筹资金,其财务既不纳入举办单位的财务管理,又不纳入审批部门的财务管理。学校必须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办学活动全部经济收入及风险由办学单位或个人承担,其收入也由学校按有关规定支配使用。其财务管理的权利、责任、义务统一由学校负责。

(三)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是公益性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收费方面必须根据教育投入成本进行核算,取之有度。所有开支也应视收入状况进行安排,以量入为出、收支相抵、略有节余为宜。这样有利于控制学校以办学为名谋取暴利,为求学者合理承担学习费用创造条件;可控制不必要或者不合理的经费开支,特别是杜绝乱开支、乱挥霍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引导学校积累资金,不断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原则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为此,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依法管理原则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民办高校财务制度方面的专门立法,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应参照国家对公办高校的相关规定规范其财务行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高等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同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保护学校应得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或损害。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原则

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合理配置财力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对财力资源的配置,要充分有效科学配置好高校的各方面资源,避免资源使用上的低效或浪费。在维持学校日常性开支、安排学校发展性支出以及制定校内政策时,要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

(三)正确处理各方面经济关系原则

首先,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优先保证日常维持性开支;在财力增加时,民办高校确定发展目标要明确、定位要恰当、资金要集中,为将来可能进行的后续建设奠定基础,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学校在办学、科学研究、对外投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但这不是惟一目标,民办高校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三是要集中财力优先保证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学、科研以及其它管理工作必须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其它管理工作必须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

(四)依法多渠道筹集收入的原则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满足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依照法律规定,积极组织收入来源,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运行正常化

保证财务运行正常化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民办高校是一个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首先,民办高校必须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这些资金来源渠道有:个人投资、教育收费、校办产业、社会捐赠等,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是为了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完成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任务。其次,还有在财务往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金的应收、应付及借入款项等,这些资金又运用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购建教育工作需用的建筑物、图书、设备等;满足教育工作需用的专用材料、低值易耗品、教材书籍、文具办公用品等;形成在经济往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借出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和储备为维持日常教学活动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因此,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必须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要在发展中求生存,只有不断扩大收入,筹集高校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达到保持最佳现金流量,才能保证财务运行正常化的基本目标。

(二)管理机制最优化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制是指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为了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规范各部门财务行为和合理划分财权为目的,所建立的经济管理的内部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制是保证民办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保证各项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自上而下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根本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要受到民办高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的约束,与民办高校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机制相适应,我国民办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财务管理机制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两种形式。这两种财务管理体制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权程度不同,是分权多一点还是集权多一点,两种体制各有所长,适用于不同办学规模和不同管理水平的民办高等学校,规模较大且管理规范程度较高的学校可以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规模较小的和管理水平不高的学校则适于采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

(三)经费预算精细化

一是确立“以战略为基础实施预算管理”的新理念,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学校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学校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地进行外部市场调研和内部资源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二是确立“面向市场搞预算”的新理念,使预算指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民办高校面对的市场充满竞争和变幻,生源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产学研市场等等,市场风险难以避免,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制定的预算指针值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过大的预算刚性给预算管理工作带来的风险。三是确立“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新理念,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人是预算的制定者、预算信息的利用者、预算的执行者,也是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人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应该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预算工作无法搞好。由于预算影响到很多人的经济利益,预算管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道德问题。比如,不少部门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在制定预算时经常表现出本位主义的思想,作出较为宽松的预算,即有意低估收入、高估成本。这违背了预算指针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可靠的要求,缺乏道德意识的预算管理必然影响预算工作的质量。“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理念还要求在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职员工参与预算工作,在教职员工中塑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不给被考核者造成“这是你强加给我的预算”的感觉。

(四)管理手段信息化

影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管理等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强了会计核算,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上作质量。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资料,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使高校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客观上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第3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民办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所以教育要改革,要多元化投入,才能为国家培养各类适用型人才。民办高职教育能运用社会力量办学,满足当前社会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缓解我们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实用技术型人才,而且其管理方式灵活,有着较多的办学优势。国家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了政策的支持,高职院校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高职教育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已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重点,随着发展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从而使民办教育事业能够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中国的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都有着这样的有三大特点:一是白手起家,开始时没有任何的基础设施,学校的所有建设几乎都是从零开始,依靠自己求发展,从硬件到软件都要从无到有;二是在教学上采用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模式,有的甚至是以兼职教师为主,因为民办高校想培养自己的教师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引进教师却又很难;三是办学的经费基本上是靠自筹,国家很少有的甚至没有给予任何的投入,这一点是在教育资源上与国有公办院校的最大区别,当然也是民办高校的典型特征之一。

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筹集经费、组织财务活动、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四大部分,如果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将会出现工作混乱,这样势必会影响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学校发展的大局,所以搞好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维护学校发展的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职院校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办学,发展的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今民办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竞争在不断的加剧,这就使得民办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民办院校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因素,使民办院校缺乏了相当的市场竞争力。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民办院校必须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改革创新,以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促进民办院校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一般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都是搞教育出身的,对财务工作并不一定有相关的认识,有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会错误地认为,财务的工作就是记账和报销等等,把财务管理停留在财务会计这个低级的层次上,对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财务管理工作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这就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的职能停留在核算阶段,其工作的重点也仍停留在记账、报账及算账等这几个方面,强调其服务职能,而忽视了管理职能。在管理体制上,有些民办院校甚至把财务部门划到了后勤部门,这在其潜意识里就把财务工作当成了是一种后勤保障工作,这显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了很好的认识。

2、财务组织与决策机制不够科学

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都未建立起资本运营、投资中心等部门,这与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在财务组织方面,将财务与会计混为一谈,这种现象形成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大财会”的现状,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至今,基本上都没有加强财务管理功能,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只能是核算。民办院校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的规划,很多重要财务决定都受到民办院校老板的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对资金的管理缺乏科学计划。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民办院校往往重核算,轻理财与内部管理。多数民办院校的领导者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

3、预算管理不到位

民办高职院校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很多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编制财务预算,而有的虽然编了但不完整,在编制预算的学校中也存在时间滞后、控制力度不够、编制和执行“两张皮”等等的不良情况。我国的公办高校有国家的严格要求的管理和控制,所以对预算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在编制程序、编制内容和编制格式等方面都做的比较到位,但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不是事业单位,不在国家的预算体系当中,相关部门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也没有进行很好地指导和管理,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很多民办高职院校为了生源,对招生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常会出现预算超支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占用教学经费等等,对资金运用的灵活性也体现了很多的不规范性。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不健全从而使得学校在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制度化,很多的民办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承度不够,没有科学的内控程序和方法。这主要还是由于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所导致地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2)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有些学校虽燃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虚设,财务预算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规范的执行程序,也缺少对预算的跟踪调查。(3)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够全面。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财政资金方面实行了内部控制,而在其他方面却涉及很少,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在决策机制等方面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4)财务监督环节薄弱。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监管的必要措施和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

5、银行贷款困难,融资环境不佳

公办院校的资金有国家给予保障和支持,而民办院校则没有这样的财政保障,主要是自筹经费、自主办学的顾客型高教机构,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贷款,学校如果无力还贷,政府不可能去“买单”,这对银行而言,贷款的风险就会比较大,在这样的政策现状之下,一般的银行都会严格控制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贷款审批,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贷款很困难。随着发展,有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在自有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将学费收费权作质押的办法来进行贷款,但学费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银行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另外,民办高职院校还会出现“短贷长用”的现象,偿还贷款本金也是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

三、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对策

1、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中提出财务管理体制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关键是处理好集权及分权的关系,民办高职院校既要坚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又要适当下放权力,以调动下级各部门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一,建立统一财务领导制度模式。即在统一领导下,由学院财务对各类资金从源头上实施统一规划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第二,建立财务制度分级管理模式,要明确学院财务与二级部门财务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权责分明、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将财权下放二级学院或二级部门单位,充分调动二级学院或二级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又能保证财力的相对集中。

2、建立科学的民办高校财务决策机制

投资决策是决定民办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直接决定了民办院校所面临的运营困境和风险。财务决策机制主要是指决策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决策权的分配,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决策有两个层次,即学校的董事会所进行的财务决策和以有自主办学权力的高校管理者为主体的决策者的校级财务决策。从民办高职院校领导决策层来看,要对学校的日常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运用等有关方面进行较好地决策。决策权力与责任应该要注意对称,不同层次的财务决策主体应该各司其职,形成现代管理体制下的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决策机制,这是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预算管理

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重要性原则及内部牵制原则进行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作出相关的评价。学校的签发、授权、核准、执行等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定;重大的资产处置、对外投资、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促使其开展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活动。

为了使学校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地运用,很好地发挥资金效益,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预算在编制时,要从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校的建设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的财力;预算在执行时,校内各单位各部门必须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预算严格执行,不允许超预算开支有关经费。同时,学校的监督审计部门也应发挥其作用,依法进行监督,并不断地进行相关问题的反馈和进行有关调整。

4、拓宽融资渠道,减少财务风险

在我国现有的政策条件之下,我们的民办高职院校应注意吸取大量的民间资本,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组织募捐工作,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给捐赠人以一定的利益补偿,这样可以促进捐赠活动的开展。另外,根据情况还可以争取“校企”合作、“银校”合作、海外融资等,这样可以增加学校的融资渠道,从而减少学校在财务上融资的风险。此外,在学校内部,要尽一切可能保证生源,同时要建立健全学费收缴机制,以确保有稳定的学费收入。要保证生源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办学质量,用学校的品牌,毕业生的口碑来带动融资,所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争创名牌院校,提高生源的数量同时提高生源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校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5、提高财务的管理和分析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记账、算账、报销、审核等各项日常的财务会计的工作,更要做好有关的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要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进行综合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要点,并且要结合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资金分析、学费分析、工资等专项分析,为学校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总之,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就越重要。民办高职院校重视财务管理,将有利于完善其内部管理制度。民办院校应在政府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政策基础上,狠抓财务管理,完善和发展民办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精细管理,提升民办院校的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小安: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学术论坛,2010年

第4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建设管理队伍;困境;突破

一、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

教学管理队伍不仅影响着民办高校的日常教学秩序,还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稳定运行。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职责而言,主要是从事建立高校教学规章制度、组织教学活动,并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所以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组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可将教学管理队伍界定为——基于高校教学管理目标指引,结合高校教学特征,科学应用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法,对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组织、计划、评价、监督等的群体[1]。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及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如此方可为高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所以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管理效果高低重要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并且还是评价高校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二,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管理队伍应当开拓创新,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可向应用,逐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积极促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结合如今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而言,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受关注。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而疏忽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少民办高校管理者认为,教学管理队伍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主要从事的教学后勤保障工作,进而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其二,缺乏激励手段,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受重视的前提下,繁杂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得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一些教学管理人员不得不由专业教师兼任,在教学任务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因为缺乏必要的激励手段,更是进一步对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其三,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因为民办高校缺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重视,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缺乏资金投入,使得难以找到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缺乏适时的教育培训,伴随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开展,极易导致教学管理水平不足,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突破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困境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

民办高校资金筹集存在不小的难度,但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因而可紧扣学校实际特征及企业发展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近年来,越来越多民办高校与企业协同打造学习实践基地,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由此收获了良好的合作成效。因而,民办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充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立相关的专业,并逐步开展与企业相关的重点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培养出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依托校企合作,不仅可赢得企业对学校的资金支持,还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有助于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企业与企业的共赢。

(二)提高创新意识,构建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作为当前时代的一大主题,创新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而,应当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将创新作为学校进步的重要一环,并通过创新意识不断,将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至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对于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民办高校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自身教学管理要求相符,且具备鲜明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诸如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的建立,考试成绩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均应当有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并依据该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落实。

(三)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

明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依托组织学习、公开课、外出进修等形式,鼓励教学管理工作者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以老带新”的途径,培养青年教学管理工作者,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尽快适应教学管理岗位。民办高校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可促进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并可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激励机制的完善,民办高校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物质激励,主要体现于改善教学管理工作者福利待遇、奖金津贴等,切实做到“待遇留人”,以实现对老员工的维护,及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另一方面是精神奖励,民办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有效让教职工感受到来自消防的关心关怀,切实做到“情感留人”[3]。

(四)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素质。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唯有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及良好的管理能力,方可真正意义上开展好教学管理工作。因而,民办高校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首先,民办高校管理层应当提高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有效重视,在教学管理人员选聘过程中,应科学调节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选聘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从而确保教学管理队伍可实现专业互补、人尽其才,形成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其次,民办高校应当推进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及引进的人才开展系统的培训,使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及方法得到有效革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4]。最后,适时为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进修的机会,扩大教学管理人员眼界,不断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切实调动起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第5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育人;措施分析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观念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观念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民办高校想要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当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成才愿望和学习动力,但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自身的基础较差、在学习的持久性以及自控方面缺乏相关的动力,因此民办院校在进行日常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既要有共性也要有特殊性,随着社会变化以及教育教学发展前景,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

1.依法治校,提供人文关怀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面较为广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当注重符合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行政管理工作要严格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教育教学法规和高校管理政策。在学校董事会各项工作安排决策和决议进行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进行监督和催办。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及时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学院自身的管理章程和规范性文件,在对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核与备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章程和纪律规定。

2.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便于日后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服务。尤其是民办高校,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不断平衡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民办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除了注重教授学生一定的知识外,还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良好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

3.贯彻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其中包括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行政组织机构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因此想要做好现代化民办高校管理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做出全面改变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行政管理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学院内部的思想观念、管理手段,还是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必须在不断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学院内部资源的进一步优化组合,全面落实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及现代化管理人员的培养,确保每一位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全局的观念以及责任意识。在选择管理人员的同时实行竞争上岗的机制,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发挥出自身积极的作用。同时要不断为民办高校的管理人才队伍补充新的血液,使之充满创新能力。另外,民办高校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立足点关键在于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调动起人的能动性,不断提高民办高校领导的协调和组织能力,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在认真贯彻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同时,做好以人为本、爱护学生、以德行政的现代化管理工作。

二、打造管理育人的现代化核心理念

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影响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学生的质量,关键就在于如何进行学校管理。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原有的管理和教育理念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办学需要,因此民办高校要不断打开新的局面和新的思路,建立起以育人为本的现代化核心管理理念。

1.加强学生队伍管理,树立全员育人的服务意识

学生队伍建设对于民办高校的日常运转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组织管理队伍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队伍建设,走高效精干的路线。学生干部自身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良好的生活作风以及专业的业务水平,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胆识和谋略,与其他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不断调动其他学生的最佳状态,使大家能够一起努力奋斗。

2.强化管理执行力,提升服务质量

在民办高校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已有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为全面实现民办高校的教学目标和管理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保障民办高校日常的教学科研任务。在当前计算机多媒体的背景之下,各高等院校的管理执行力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民办高校管理层必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落实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对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使每位管理人员明白自身的工作权限范畴,不断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灵活建立激励机制,进行现代化管理

1.做好现代化信息管理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前民办高校办公系统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也越来越常见,当前的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创新和变革,进行档案信息归档。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传统手工作业的方式逐渐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过渡,不断利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和储存利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避免重复工作。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当前的大学院校周边存在着大量的租房信息以及娱乐场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感情发展以及不良婚恋行为。因此各大民办高校要联合当地的派出所和政府相关部门,运用法律的力量,加强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以及出租房的管理。学院内部要设立保卫处,24小时进行巡逻监督,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力度以及民房走访,有效杜绝不良风气对于学生的影响。

3.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制度

当前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的影响越来越迅速,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正逐渐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以及行为方式。民办高校辅导员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纠正学生的婚恋观以及情感观念,确保对女大学生的保护力度,给予他们相关的信息指导,建立相关的信息制度。

第6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Zhang Chaodeng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663)

(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63,China)

摘要: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激励管理等措施,原则是:以人为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公平公正、层次性及有效性原则。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 in private college should primarily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nduct incentive management. The principle is: people oriented, material incentives combined with mental stimulation, fair, level and effectiveness.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辅导员 建设

Key words: private school; counsellor;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67-01

0 引言

中国当前的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发展前景甚好,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中国民办高校主要存在生源短缺,教师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较差,融资渠道单一,办学经费欠缺,学生就业情况不佳等问题。辅导员作为教学的护航者,其队伍建设也显得非常重要。

1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

不论是主观上的道德不作为,还是客观上的各种制约因素都为辅导员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民办高校辅导员今后的发展之路。针对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策干涉:

1.1 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为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认真履行指明方向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对于任何一种专业性职业活动的工作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也具有了更加专业化的导向。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于高校教师,它也自然应有区别于广泛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为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认真履行指明方向,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需要各项管理体制的共同发展。

1.2 进行学校管理体制创新,为高校辅导员顺利履行职责创设人性化条件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基层管理者,他们首先是作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存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学生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尽可能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包括为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为其个人生涯的发展规划提供指导与帮助。

1.3 为高校辅导员提供系统的职业道德援助方案,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道德困境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充电以维持其强势的发展干劲,特别是指导辅导员处理职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道德原则更需要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及时补充、强化及调整,这就需要学校为广大辅导员提供必要的道德援助,如举办优秀辅导员经验交流会和心得分享座谈会,为辅导员间彼此的交流提供制度化的环境,并通过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人遇到的道德困境。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还需要学校管理者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及管理体制环境进一步探索,但其核心问题仍然是保证管理体制的人性化与促进道德个体自律意识的生成。

2加强民办高校激励管理制度,稳定辅导员队伍

激励作为奖励和惩戒人们的行为方式、调动人们的积极因素,必须要有全面性、准确性、灵活性和导向性,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奏效。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既是管理对象、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管理的目的。激励功能作为“人本”管理的最基本功能,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时,使每个人都切实的感到自己努力地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之所以被现代管理者推崇和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它是以人的心理规律为基础,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并为人的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的管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

2.2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就是针对人的物质需求,提供相应的物质资源,如工资、奖金等。而精神激励则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程度大,维持时间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精神需求胜于物质需求,但是精神激励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管理越来越具有新的意义,我们所施行的应是一种全面的激励,是一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的激励。

2.3 公平公正原则公平理论着眼于“分配公平”。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事实上要做到最终分配结果的公平是不可能的。民办高校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应客观地评价每位教师的绩效,减少因分配不公而引起人心涣散、消极对立等不良后果。相比较而言,在当前高等学校人事管理中,我们更应考虑“程序公平”。民办高校在制定分配政策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决策过程公开化、民主化,应遵循一致和无偏见的程序。

2.4 层次性及有效性原则民办高校中,由于岗位不同以及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教师所作的贡献也存在差别。因此对教师的激励也应适当分层次,有重点和针对性。根据个人的科研成果、教学水平及对学校贡献程度等情况,建立相应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或起主导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应给予相应的高层次激励,一般教师则给予一般层次的激励。学校管理者应将自下放,院系单位要具有分配自,允许其制定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政策。这样,有层次性的激励才能使激励的长远效益最大化。

3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提供各种帮助以稳定辅导员队伍

3.1 帮助高校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观念。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一样存在着下岗失业的风险,职工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工作理念。

3.2 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辅导员的工资待遇,针对经济现状,制定灵活的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激发学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3.3 学校设立相关机构,经常组织一些学校文体活动,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使广大教职工切实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关怀,把学校当作乐园和家园,这样就能在感情上留住人才。

3.4 培养建设一支人员相对充足的、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只有在辅导员相对充足、工作量适度的情况下,辅导员才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自身学习或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和考察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做到在管理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导之以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简约、高效”的管理局面。

总之,民办高校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有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从待遇和感情上留人,稳定学校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斌成.民办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

第7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G6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56-04

无论是公立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教务管理活动要素和职能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相对较短,教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教务管理经验积累相对缺乏,专业化教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这就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快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专业化进程,提高民办高校专业化教务管理水平,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教务管理活动要素与基本职能

(一)高校教务管理活动要素

高校教务管理活动要素比教学管理活动要素涵盖面宽,包括事实活动层面的要素和价值活动层面的要素。事实活动层面的要素包含教育业务管理、教育事务管理、教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等。前两项属于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其中,教育业务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三方面;教育事务管理包括教学基本条件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学生学务管理、教师工作管理、教务服务机构管理等五个方面。价值活动层面的要素包含教务管理观念、教务管理目标、教务管理效能等。

从教务管理活动构成要素看,教务管理活动几乎涉及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既包括某一具体高校教务管理理念的构建与贯彻、行为目标的确定、管理制度的建设、教研教改的组织与实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又包括人才培养过程的组织安排与管理指导、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使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考核等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功能及整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部分具有“专长”的人即专门的管理者,实行专业性的管理。

(二)高校教务管理职能

高校教务管理具有管理职能的共同性,也存在着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高校教务管理的特定对象和活动规律决定的。教务管理的职能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与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研究等六个方面。

从教务管理的职能看,教务管理不仅负责全体学生的学业培养和管理,而且负责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不仅负责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而且负责教学资源的调配以及校内校外一切与教学有关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这就客观地要求教务管理者深谙教育教学规律,通晓教务管理理论和业务,掌握管理技巧,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是一个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管理人才或者管理团队。

二、高校教务管理的专业化

专业化则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状况和水平。管理专业化是指如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使管理者逐步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的管理人才。直接目的是提高管理者素质、水平和能力以及培育管理者专业地位。专业化管理是指由符合专业标准的专门的职能机构和管理人员实行专业性的管理。核心思想是由专业人员实施管理。直接目的是回避和防止外行管理,维护管理者权威地位,提高管理效率。

教务管理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务管理专业化,就是教务管理人员及群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务管理群体为争取教务管理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务管理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教务管理人员及群体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指教务管理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务管理群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指教务管理职业的专业地位确立和提升的过程。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推进教务管理专业化的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务管理者个体的专业发展,又要提高教务管理者群体的整体专业管理水平,还要重视教务管理职业专业地位的确立和不断提升。

三、民办高校教务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专业化进程非常缓慢,符合教务管理专业标准的专业化教务管理队伍尚未形成。原因大概有三点:一是教务管理观念落后。很多人认为教务管理无需经过长期专业教育即经过较长时间学习和训练的专业人士担当,只要是做过行政领导的或做过教师的人,都可以胜任。于是在安排和聘用教务管理领导和工作人员时,不问专业和出身,只要学历或职称满足条件就可以上岗。二是我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发展落后。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学科专业与课程帮助人们系统习得教育管理知识。广大师范院校仅仅在完成培养教师的任务,而没能担负起培养教务管理者的责任。三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问题。2013年,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搜集了广州地区6所民办高校(其中,2所本科院校、4所高职院校)教务处负责教务管理的专职人员基本情况,见表1。

调查显示,6所民办高校教务处负责教务管理的专职人员总计69人,平均每校11.5人,按每校平均在校生7000人计算,教务管理力量相对不足;从教务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和教务管理工作年限看,35岁以下占50.7%,从事教务管理工作10年以下的占81.2%,属于年轻化管理团队,教务管理经验相对缺乏;从学科专业结构看,教育学类占23.3%,管理学类占15.9%,理学工学类占36.2%,其他学科类占24.6%,教务管理队伍专业性较差;从学历、职称结构看,本科及以下学历人数占60.9%,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仅占14.5%,专业化教务管理水平有限。

据大多数被调查者反映,教务管理者中,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管理专业训练的人不多,上岗后的专业教育和训练也很欠缺,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没有保障,工作重心只关注日常事务的管理,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学习运用教务管理科学知识、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作业。加上日常管理任务条块分割,业务局限于一隅,教务管理存在着较严重的非专业化问题。再加上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受学校办学成本控制影响,高水平、高层次教务管理专门人才引进和培养缺乏支持力度,内行的教务管理者缺乏,存在着教务管理水平低端化问题。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教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运作逻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不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这对专业化提出了诉求。一方面,要求民办高校加快教务管理专业化建设速度,提高教务管理队伍质量,确立教务管理职业权威地位;另一方面,要求民办高校提升专业化教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务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四、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专业化的路径思考

(一)转变观念,建立教务管理者继续教育培养培训制度和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机制

首先,要树立教育管理专业化的理念。要在政府主管部门、民办高校内部乃至全社会对教务管理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不管学历职称高低、能力大小、素质好坏都能干教务管理的思想。把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与师资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制定出专门的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规划。要像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那样培养教务管理干部,使他们成为精于教务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专家。其次,要加大对教务管理者的培养培训、接受再教育的力度,用制度作保障,在经费、时间、场所等方面给予持久支持。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还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务管理者培养培训制度和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机制,更没有设立专项培养培训经费。大多数教务管理者即使偶尔获得一些国内外学习和训练的机会,也会因为学习时间太短或学习训练内容不系统连贯,对专业能力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十分有限。各民办高校可将教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纳入“质量工程”、“创新强校工程”之中,统一规划,系统安排,重点建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务管理者继续教育培养培训制度和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机制,不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教务管理队伍整体专业水平。

(二)创造条件,营造教务管理专业化氛围,拓展教务管理者成长发展空间

从国家层面讲,应专门制定教务管理职业标准和执业准入制度、执业资质认定制度以及教务管理者技术职称评定的专门办法;应在国内师范类大学教育学学科下设置教务管理专业,加强该学科专业建设和研究,并把师范类大学建设成为全国教务管理者培养培训基地。从民办高校层面讲,除了通过招聘引进,补充一些教育教务管理专家外,重点还应放在现有教务管理队伍的持续培养和专业水平提高上。通过营造教务管理专业化氛围,落实学习型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措施,选择“内修外培”的路径,逐步实现教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内修”是指通过学校内部制度化的学习计划安排或者激励教务管理者采取自修的办法,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教育规律及教务管理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方法与手段,并应用于管理实践;“外培”是指通过提升学历、出外进修、培训、交流等方式,促使教务管理者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务管理思想、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在“内修外培”的基础上,根据教务管理者的水平提升和进步程度以及管理效率周期性评价结果,在经济待遇、职务晋升、学术地位等方面给予认同,促使教务管理者安心工作,不断进步和发展。

民办高校教务管理者是学校教务管理活动的引领者,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教研教改的发动机,这种作用决定了教务管理者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吸收新观念、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成为精于教务管理和研究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变威权管理为权威管理,变外行管理为内行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教务管理者的专业化程度

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必须由具有“专长”的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排斥行政化的威权管理,推崇专家管理、内行管理,即权威管理;排斥不切实际的经验管理,倡导因地制宜的科学管理。在提高民办高校专业教务管理专业化水平时,首先,要去行政化,特别是负责教务管理的主要领导者一定是教育教务管理专家,是谙熟教育教务活动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务管理理念、知识和技术,统筹和驾驭能力出色的内行。其次,要依靠教务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来实现教务管理目标,即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再次,要建立教务管理效率周期性评价体系,观测专业化教务管理水平,检测教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评价教务管理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第8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学生社团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其主管部门民办高校团组织只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完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生社团 指导 管理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探索学生社团管理的新方式

根据《社团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共青团是学生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与学生社团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随着近两年民办高校扩招,办学规模急剧膨胀,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阵地的学生社团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一批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学术性社团也应运而生。民办高校团组织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社团管理的新模式,主动与相关教学系(室)等部门联系,促使其加强对社团的指导。

共青团要保障学生社团工作的自,但不能因此就放松管理。民办高校团组织要完善学生社团的管理办法,进一步确立共青团在学生社团中的核心地位。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指导,使学生社团成为共青团的工作手臂。随着民办高校改革的深人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民办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应该积极扶持、培育学生社团的发展,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经引导和服务学生社团;要通过兴趣建团,专业建团等形式培育更多的学生社团,使广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兴趣,提高技能、要积极组织团干部开展学习社团知识活动,消除“学生社团增多会影响民办高校稳定”,“学生社团增多会削弱团的作用”等错误的观点,统一认识,自觉将学生社团纳人工作视线,使学生社团工作成为民办高校团组织工作的着力点。

目前,随着社会竟争的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日趋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民办高校团组织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引导学生成立心理咨询中心、择业就业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通过这些社团举办知识讲座、形象展示比赛等各种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大心理健康宣传,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消除心理危机,矫正行为偏差,从而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竟争能力。

二、加强指导、真抓实干,开创学生社团工作的新局面

学生社团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对活跃校园气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民办高校团组织要积极协调,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关心支持学生社团工作。团组织要主动争取学校党、政领导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学生社团在指导教师的配备、活动经费、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困难。据调查,75%的学生认为制约社团积极开展工作的主要因素是经费。较为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是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生存和发展进而达到服务学员、奉献社会的保障。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学校统一划拨到团委的社团活动专项资金;二是指导社团工作的相关系(室)提供的活动经费;三是社团内部收交的会费;四是开展培训、咨询等活动的收人。民办高校团组织应积极争取政策、多渠道筹集经费,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要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专业优势、组织优势开展面向广大学生、面向社会的各种服务,通过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实现社团经费来源多元化。

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要根据不同学生社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民办高校团组织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差、学理论兴趣又不浓的现状,主动配合学工部、德育教研室等职能部门指导马列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读书会等理论社团,在各团支部中建立学习理论兴趣小组,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讲座、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理论的实效性,在学生中掀起学理论的新高潮。另外,还应指导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社等社团开展共建文明社区、保护母亲河、文明修身等主题活动,激发大学生心中澎湃着的爱心,强化他们的文明意识。

加强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大学是优秀青年的集中地,学生社团干部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适应社团发展的需要。一是政治素质修养。要把握大局,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二是道德素质的修养。坚持公正待人、勤奋做事,努力做青年人的表率。三是文化素质修养。要下苦功夫广闻博学,有坚实的知识功底。四是能力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处事的决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社团干部培训、学习等多种途径,来转变社团干部的观念,改进社团干部的工作方法、拓宽社团干部的视野,才能建设高素质的社团队伍。另外还应注重发挥各先进社团的带头作用,要用典型的事例来引导社团的发展,对于不思进取的社团干部、活动不正常的社团要及时整改,恢复生机活力。

三、完善规章、健全制度,推动学生社团工作全面发展

民办高校团组织作为学生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已的角色,既要积极支持社团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不能对其放任不管。这就要求共青团从以下方面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和服务:

(一)帮助学生社团在内部管理上规范化、制度化

而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社团管理规范化的保证。目前民办高校的不少学生社团离规范化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不少社团内部制度不全,团组织要协助社团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凝聚社团成员,齐心协力搞好社团工作。

(二)把好社团审查关

根据《社团管理条例》的规定,民办高校党组织委托共青团负责学生社团成立的审查工作。团组织在审查中要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标准,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卡住;对于确实有利于学生、有发展前景的要大力支持,积极培育;对于宗旨相似、活动内容形式类同的社团,要鼓励合并,以提高学生社团规模。当然,审查中还要注意服从共青团的工作大局,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服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之,学生社团的管理是民办高校团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一项新任务。只有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工作,实现学生社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才能保证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一、 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

我国的民办高等院校属于最后批次录取院校,因此,较公办高等学校学生而言,分数线普遍较低,学生综合素质也低于公办院校,甚至有部分学生是为了混张毕业文凭而选择上民办高校。因此,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归纳起来,民办高校学生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懒惰,怕吃苦,厌学情绪较浓。

大多数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学习,他们感到很辛苦,不愿意下工夫,没有刻苦钻研精神,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打瞌睡、说话,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逃课,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生活上攀比心理严重,花钱大手笔。

有些学生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花钱大手大脚。因此,学校周边的门店五花八门,商品琳琅满目。学生口袋中的钱成为最好赚的钱。吃饭天天下馆子,穿衣要穿名牌。同学之间相互攀比,钱花完了就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而作为家长,也经常是“有求必应”,怕自己的孩子吃苦,从而不加限制地最大满足孩子的需求。

(三)思想上要求独立,而行为上却不能独立。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中心主义思想比较强,总是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在家不希望父母管,在学校不希望老师管。自尊心特别强,家长或老师一说,就会感觉“没面子”,从而与家长或老师对着干。但行为上,毕竟他们还没有具有完全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打架、斗殴、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情说爱等违反校纪校规现象时有发生。

(四)个性突出,各有所长。

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于公办高校,但其张扬的个性和突出的专长却不亚于公办高校。他们个性十足,思维活跃。有些同学是体育场上的健儿,有些同学天生有一副好嗓音,有些同学能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还有的同学爱好文笔字画。他们不爱学习,但热衷于文体活动,每到文艺汇演时,这些同学总能别出心裁,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二、创新思路,探索出一套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学生管理方法

教育要改革、要创新,作为学生工作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更要不断开拓、研究,总结出一套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对于如何改革与创新,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以顺利通过考试为目的,以考试成绩为判定优差的最终标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所谓素质教育,其内涵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 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关心学生冷暖,学会聆听学生心声

在生活中,教师要一改在课堂上的严师形象,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可以与学生一起游戏,如打球;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吃饭、谈心。这个时候,你不再是一位老师,而是作为学生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因为只有被视为好朋友的人,才能做到真诚地交流,学生的想法才会与教师倾谈。总之,多点聆听,少些指责。

(三) 引导代替灌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这是一种积极的因素。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天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教育。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找到问题的答案,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而并非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养成被动等待结果而不是主动寻找答案。而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也不要立即指责,而是多些鼓励,指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四) 权限下放,让学生的事务学生自己参与管理。

高等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年龄上还是思想上,都更进一步。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热衷参与各项与他们有关的管理工作。所以,充分的权限下放,不但有助于培训学生的管理才能,也能使教育工作者自身减轻很多工作上的负担。有些时候,教师管理所达到的效果不一定比学生自主管理所取得的效果好。因为学生自己手中掌握了权力,他们会很认真去行使他们为之骄傲的权力。当然,挑选能够有领导能力而认真负责的学生去行使权力要靠平时多观察和培养。同时,要注意的是,下放,不是放任。对学生行使的管理工作要进行跟踪,监督执行,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民办高校要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总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应为之付出毕生心血。

参考文献

[1] 丘有阳, 关于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