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发展低碳经济精选(九篇)

发展低碳经济

第1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71-01

1 浙江的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耗

1.1 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与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等因素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浪潮加速发展。自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浙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统计,2004年浙江GDP为11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出为816亿元,占总产出的7.3 %;第二产业的产出为6045亿元,占总产出的53.7%;第三产业的产出为4382亿元,占总产出的比重为39%。总的来说,当前浙江经济正从初级发展阶段向现展阶段转变,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面对2009年年末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展望2010年浙江经济的发展,笔者深深感到当今的浙江发展处在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的交叉点。调整经济结构,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浙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政策调整得分趋向。

1.2 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浙江省虽然经济发达,但是资源十分匮乏,95%以上的能源消耗需要从外省引进。2008年共从外省调入煤10874万吨,进口煤2087万吨,进口和调入原油2297万吨,调入天然气17.7亿立方米。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全省能源消耗随之增长,能源供需缺口扩大,浙江经济发展的压力也日渐突出。

1.3 浙江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近年来全省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其中,煤炭占61.5%。而电力和天然气占9.1%,只占能源消耗初始结构中的很小比例。虽然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下降,电力、热力、天然气等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但是煤炭仍然是浙江省发展经济的主要消耗资源。煤炭的大量运用加上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使得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必须提高清洁、优质能源在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对于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建议

2.1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加快改造传统的产业,培育具有广大前景的新型产业。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仍然是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主,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特点导致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限制。此外,浙江省的农业发展出现之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土地的总体利用效率,推行农业的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发展低碳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研究制订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低碳发展规划。坚持以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产业进行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逐步改变浙江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风能、太阳能以及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发展循环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确保浙江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处在全国前列。

2.2 加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力度

浙江省人均GDP已达到6000美元以上,是中国创业、创新的最活跃的省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使得生产要素结构和政策机制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必须加快创新的战略转移。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研发节能清洁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土地农业的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低碳发展中,首先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新兴的低碳经济,其次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研发,提高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再次我们个人也应该树立节能减排的环境意识,为发展低碳,保护城市环境贡献个人力量。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必要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成熟性的共性技术。

2.3 发展低碳市场机制和宏观战略

第2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Abstract: Human life is affected by the global warming. We must develop the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economy is an economy mode on the basi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emissions, low pollution. It's helpful for solving the crisis of climate and energ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re are many restricting factors when China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so we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achiev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conomy.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低碳技术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new energy resources;low-carb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014-02

0 引言

当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随着全球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人们对因能源使用消耗引起的环境及其原因的认识不断深入,除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危害被认识到以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也被人们所认识。在这种形势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能源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和方式以及价值观的转变,建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最早引入“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政府文件是英国在2003年颁布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也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其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威胁清楚地认识以后,其能源供给开始由自给自足向依靠进口迈进。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在2006年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投入GDP的1%,可使将来每年的GDP避免5%-20%的损失,号召全球转向低碳经济。美国参议员于2007年7月提交的《低碳经济法案》显示,美国未来的战略选择很可能向低碳方向发展。联合国在2007年12月于巴厘岛召开气候变化大会,会议决定2009年将安排举行新的谈判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巴厘岛路线图”这一广受世人关注的气候变化图问世。“巴厘岛路线图”在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意义十分重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日本北海道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9月,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08年1月,全球性保护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入选的2个试点城市。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承诺“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也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其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经济绿色增长,其核心是对能源技术、减排技术、产业结构制度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

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倡导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成为全球的关注点。欧美国家因为起步早、水平高低碳领域抢占了先机,登上了制高点,主要表现在大力推进“低碳革命”的发展,着力推广“低碳技术”,全面调整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在全球范围已悄然打响低碳经济的争夺战。与中国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2.1 挑战之一:我国正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发展排放”的“高碳”化受到制约。怎样才能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又不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一大挑战。

2.2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中国的电力只有约20%来自水电,火电却超过77%,“高碳”稳居统治地位。计算显示,每吨煤的燃烧会伴随着4.12吨CO2气体的排放比同比石油高30%,与天然气相比要高出70%。预算显示,中国能源部门将在未来20年拨付1.8万亿美元用于电力投资。由此不可小看火电对环境的威胁。

2.3 挑战之三:我国以第二产业为经济主体,使得工业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又使得我国经济的“重碳”局面加重。资料显示,中国能源消耗在1993-2005年之间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其中约70%的能源消费来自工业生产。2005年工业能源消费的64.4来自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行业。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加大资源利用率,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4 挑战之四: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由“高碳”变为“低碳”的最大阻碍就是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缺乏科技研发能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义务,但现实情况远非如此,我国主要通过商业途径获得技术转让。据估计,以我国2006年的GDP计算,要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投入250亿美元的资金。对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额投入。

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面对自己国情,必须采取全面、系统、综合的举措。

3.1 整体规划 我国已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规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

3.2 先行试点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深圳,它是第一个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通过的部级低碳生态示范市。住建部支持在深圳优先试验国家为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制定的各项新政策和新技术标准,让各相关项目在深圳优先落户,并向全国推广经验;国家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各项政策技术标准和示范任务均由深圳负责,住房部对深圳市举行的每年一次的“光明论坛”也持支持态度,让它成为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力的交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理论的平台。在条件具备的省市、地区、行业中,都应有目的的选择试点和典型,扎实推进,确保我国经济在低碳经济促进下又好又快发展。

3.3 建立机构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要建立组织机构,指导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

3.4 制定政策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和资金配套政策,系统的产业和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等,引导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3.5 发展“低碳产业” 要不断增强我国低碳经济与技术的竞争力,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使更多的新经济增长点出现在经济转型、转变中。杭州市“低碳产业基金”是我国第一个资金规模达50亿的低碳产业,它就是政府主导的典型,它将投资方向定义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无碳替代”。节能减排就包含在高碳改造中;对原有设备使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加以升级是低碳升级的内容;像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则包含在无碳替代中。

3.6 做好宣传工作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教育和引导大家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浪费,使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4 结语

著名学者何建坤强调:“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好处如下:首先,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推进国家和企业节约能源,降低能源需求量,使能源的国际依赖度降低,使我国的能源安全提高了。其次,生态环境因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受到保护,新的就业机会也因为低碳技术和设备的改造不断创造出来。最后,低碳技术是创新技术,低碳技术的采用使得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提高。新能源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制高点,使得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的引擎,其必将引起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掌握低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6.

[2]姬宪恒.我国经济发展可分三步走[N].中国商报,2009.12.8第二版.

[3]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研究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 (23):26.

[4]樊纲.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N].解放日报,2009.12.20第8版.

[5]绍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09,(2):23.

第3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本文构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综合考量了能源、经济、环境等要素。各项指标都尽量采用人均量或百分比表示,从而合理地消除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在同一水平下公平地衡量各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1.1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内容科学合理地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该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自顶向下的顺序和步骤。目标层,是指建立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文章建立指标体系是为了科学、客观、定量地评价各个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和差异,因此指标体系的目标层就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准则层,是对目标层的初步分解,是目标层下属的子系统或各个方面。低碳经济的内涵表明应从碳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这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层,是具体的衡量指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四个准则层共包含13个指标,如表1所示。1.2评价方法选用文章以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建立模型。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全面、科学地将具有不同类型、不同量纲、不同物理含义的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情况;同时,模型还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对整个指标体系的影响,从而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功能。在实际的评价操作过程中,通过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获取数据,构造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数据矩阵,运用熵权法客观地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各样本数据,把具有定量和定性关系的各指标数据与最优参考序列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

2实证分析

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文章共选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荷兰、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15个在全球经济发展和能源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论文从《世界能源统计展望2011》[3]和世界银行集团网站获得数据,其中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国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和R&D经费投入强度等指标为直接获取,其余指标通过计算得出。2.1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获得的数据,可以建立一个有13个指标、15个国家的多指标多评价对象的矩阵X=(xij)13′15,xij表示第j个国家的第i项指标数据。将原始矩阵X=(xij)13′15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矩阵R=(rij)13′15,rij表示xij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其中rij[01]。指标体系中,人均碳排放、能源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逆指标,其余指标都为正指标。利用公式(5),先计算得出每个指标的信息熵Hi,再利用公式(6),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wi,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2.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灰色关联系数时,需要首先确定指标矩阵的参考数列,即各项指标的最优值。根据各项指标的属性,人均碳排放、能源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取最小值为最优值,其余指标取最大值为最优值。根据获得的数据,确定参考数列后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公式(7),结合上一步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第j个国家的第i个指标与第i个指标最优值的关联系数εij。最后,根据表2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公式(8),求出各个国家的灰色关联度值,即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从综合评价结果看来,巴西、法国和日本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关联度分别为0.7110、0.6923、0.6714;荷兰、俄罗斯、中国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三个国家,关联度均不足0.5。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南美国家,巴西有着极高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1.41%,同时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也高达39.67%,碳生产力较高而人均碳排放较低,这是巴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的最主要原因,巴西主要以生物燃料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法国位居第二,在单项指标上,法国的碳生产力,高达6338.93美元/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为45.45%、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高达79.21%,都位列世界各国第一,现在,法国已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并选择可再生能源、环保汽车、核能作为低碳发展的突破口。日本排名第三,其森林覆盖率为68.53%,R&D经费投入强度为3.44%,均位居首位,同时在碳生产力、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人均GDP这3项指标上都位列第五。这和日本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日本化石资源严重短缺,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重点推进能源和环境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多年来日本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利用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给予厚望。根据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属性,分别对各个国家在单项指标上的排名进行统计,并列出了中国排名靠后的8个指标以及其他国家该指标的情况,如表4所示。中国是15个国家中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同时由表4中可见,中国的碳生产力低至689.48美元/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43.14,均位列最后一名,而能源碳排放系数高达0.93吨/吨油当量,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46.75%,都居于15个国家之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仅为7.89%,人均GDP4283美元/人,仅高于印度,森林覆盖率22.18%,R&D经费投入强度也只占1.44%。所以,可见除了当前中国人口基数大、能源需求增长快等情况,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偏高、人均GDP偏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不足、森林覆盖率偏低、对低碳技术投入不足等原因,才导致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排在15个世界主要经济国家的最后一位。中国要进一步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从改变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低碳技术、树立低碳意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3结论

第4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问题;建议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和能源枯竭问题日益加剧,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走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之路,“高消耗、高污染、高増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使得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当前以煤炭、石油等高碳排放能源为主要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带来温室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能源的消耗及碳排放量的增长,与十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新目标是相违背的。随着经济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必将成为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矛盾的新经济增长极。低碳经济正是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及措施,有效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是在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重大背景下展开的。

二、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多年以来的产业格局主要是以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资源消耗型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不仅使得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也加重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愈加受到社会关注的雾霾,使得环境治理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服务”京津冀共同发展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任。为此,要转变河北省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主动作为,努力探索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目前河北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产业依然是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及到应该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作为全国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快速发展经济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做了诸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节能减排问题仍然任重道远,表面看,河北省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06.1亿元,相对2014年增长了6.8%,但能源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从1985年4548.9万吨标煤增长到2013年的31170.4万吨标煤,总量增长了5.85倍,年平均增长7.12%。并且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煤炭占能源消比重最大且一直高达90%左右,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费比重相对很低。同时,河北省的碳排放量也在快速增长,1985年2013年,碳排放量从3310.99万吨增加到22301.8万吨,增加了近5.7倍,碳排放量比重占全国总量的8%左右。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也在同步增加,并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河北省居前者较多。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成为河北省发展之重。为此,河北省需要加快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低碳经济,以生态文明引领河北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支撑力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消费模式,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对策建议

1.长远规划,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河北发展实际,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立足长远,从稳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建立低碳产业体系、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低碳社会等多个角度谋划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发展规划的长远性、政策的前瞻性,密切关注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动,加强动态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措施,确保经济、能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河北省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实现河北永续发展。”不仅如此,更要加强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顶层设计,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京津冀应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合作,在节能减排环保投资方面,要向难度最大的河北省倾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各地区的低碳发展规划要与部级规划相匹配,要明确各地区各时期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目标;要构建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不同时期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任务;要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配套制度,保障规划的有利实施;要加强区域合作,吸取其他国家以及地区的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统筹协调、分步进行、大胆创新。

2.加快转型,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河北省资源丰富,而当前也主要依靠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传统耗能型产业如钢铁、电力等为支柱产业,产业的附加值较低,也大都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要实现低碳发展必然需要对现有的高能耗、高排放型企业进行转型。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促进钢铁、电力、化工、能源开采、制造等行业设备的改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推动传统优势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加强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新技术,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积极实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造传统产业,在生产、零库存和互联网营销等方面优化传统产业,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环节向营销、研发及先进的核心技术环节逼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优化的同步。要以现有产业为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提高产业的科技研发和低碳市场开发能力,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探索索低碳环保的产业转移模式。河北省过去简单机械的无条件地承接来自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不但加重了河北省的碳排放压力,也对京津冀的整体生态治理毫无益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有效的产业对接与融合已成为共同发展的关键,京津冀要以低碳经济为共同发展取向,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内涵集约发展的新模式。积极谋划低能耗的高附加值、高科技新产吕,加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和转型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低效益落后产业,以生态承载能力、大气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应重点考虑产业转移的低碳效应,加强三地产业对接与融合,构建与完善低碳产业链,坚持产业转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区域产业体系向低碳化、高端化转型。

3.调整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大对绿色能源的使用。强化燃煤治理,积极推行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气化河北等重点工程,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力推广太阳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普及与应用,鼓励太阳能供热系统改造,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吸引民间资本,推动建立专业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快成果的转化,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推动交易,强化碳金融市场体系

应积推进建设京津冀区域碳交易体系,在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区域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对接京津两地碳交易所再纳入河北,扩大碳交易的规模。加快河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尽快启动省内碳排放权交易。引导发展碳金融项目咨询、项目评估审计、技术研发、碳信用评级等碳金融中介服务。利用承德、张家口等地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林业碳汇交易。积极构建包括碳基金、碳证券、碳保险、绿色信贷等多层次的碳金融体系。适度开发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提高碳金融市场吸引力,鼓励投资者购买碳金融产品,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政策倾斜,更广泛的吸引各界尤其鼓励一些大中企业开展碳交易,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有效结合,提高碳交易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在增加造林和森林经营方面投入,造林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森林的固碳效果,把森林碳汇放到与工业减排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我省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碳汇林业发展,加大对生态保护区的碳汇补偿力度。深化区域性碳汇林业的资源调查,建立完善全省碳汇林业的资源信息库。对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估,按照“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在完善政府财政合理补贴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

5.积极倡导,加强低碳社会建设

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塑造全社会范围内的低碳舆论氛围,通过案例引导等形式,倡导公民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消费观念。加强低碳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加强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鼓励新型能源如太阳能的使用。积极引导低排放或零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例如轻质柴油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建立完善低碳城市交通体系,建设覆盖全省范围内的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加强道路疏通,鼓励公众更多选择公共交通,为缓解交通拥挤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实行错时上下班和弹性工作机制。

6.强化激励,促进低碳技术发展

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信息化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优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为主线,加强对深化产能和技术合作的利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支持为后盾,人才为支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低碳技术的发展。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改造,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支持企业推进原材料工业生态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化、品牌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作者:董耀武 吴强 单位:贵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DalyHE.BeyondGrowth:TheEconomic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M].Boston:BeaconPress,1996.

第5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措施

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否则会出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受国外制约的情况。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纳入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来,不仅有利于巩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十一五”规划中取得的优异成就,而且在以后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的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就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进行总体的安排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指挥棒,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党情、省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步骤、分层次的稳步、有序推进,尤其是要把我国的低碳经济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纳入到国家的相关科技规划中来。

一、教育先行

目标理念是人类实际行动的指挥棒,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针对中国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必须有针对的、分层次的,对国民进行宣传、培训、教育,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人民群众的低碳意识,逐步形成一个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模式。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在中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推动力,更是中国公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力彰显。

同时,党和政府应该牢固的树立低碳环保理念。杜绝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开购车等方面的浪费,公职人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低碳型的国家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发展低碳经济好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学习经验,建立低碳宣传教育基地,对全社会免费开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地利用好媒体、网络等手段来普及人民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宣传高碳的危害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法律保障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和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有相关的政策性规划并传达法律信号,这不仅仅是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形的帮助,还可以将那些违反相关的低碳理念、妨碍和破坏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最终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立法,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的立法都有若干部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低碳经济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保持一致的。因此,应该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制定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低碳经济相关的立法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深入到问题的内部进行深刻的剖析,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到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法律,不断地修改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关于环境、资源保护性法律法规条款,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应有的职责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动,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法制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可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研究。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修改过程中,增加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条款,例如,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科学技术支持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们开始反思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来看,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摆脱了经济发展的困难境况。目前,低碳经济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产业的迅猛发展、绿色能源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各国的政府要强化对于低碳技术、节能减排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投资力度,推广比较先进的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技术,必须把一些高碳产业、高能耗产业作为监督的重点;使这些产业的发展与低碳技术的研发连接起来,作为重点开发和扶持对象,提高对于废弃物的再次利用率。大力发展“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对现有的煤炭资源的利用进行技术性改造,着重开发新能源、强化新能源的再利用技术,有效地将先进的低碳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低碳技术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浪潮,立足于国情,中国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开发比例,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尽快形成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以点带面,在某些领域和某些行业实施试点,积累经验,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使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强创新型科研院所的建设,培育新的低碳技术产业和市场,加强各领域的合作,建立健全相关的低碳技术体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完备的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6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碳关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洪涝灾害、土地沙漠化、泥石流、地震等灾难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全球气候的异常迫使人们愈来愈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低碳经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后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迅速升温,以庄贵阳为首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减少人类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虽然他们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倡导二氧化碳排放的低增长或负增长,同时鼓励开发清洁能源、创建绿色GDP,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强大的国际压力。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如果持续上升,将给全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据调查,到2050年温室气体含量将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气温的升高。如果我们想降低温度,就必须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明确提出各国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并且在《哥本哈根协议》中确立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要提供资金计划以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尽管在《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上没有对中国提出明确的减排指标,但是“碳排放量”已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美国提出将于2020年开始对中国的造纸、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碳关”的计划。其目的是希望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欧盟国家产品征收进口。我国出口产品中以机械运输、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些都是高耗能、高二氧化碳强度而低附加值的产品,如果我国在美国“碳关”政策实施前未做出减排的承诺,必将加大这些产品的成本,削弱我们的优势,最终使我国利益受损。

(二)应对气候危机的必然出路。据资料记载,1986~2010年由于工业迅速发展,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量过高导致的“温室效应”使我国连续出现了25个暖冬。随着热浪频袭,极端高温天气引起的死亡和疾病大幅增加,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面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危机,人类应该有所警醒,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遏制这种情况的继续发生。另据预测,未来我国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或更长时间内我国平均气温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果我国不采取任何措施,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

(三)能源需求量大,但供给有限。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丰富,但煤炭和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石油、天然气的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加上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据中国统计局资料显示,2000~2009年能源年均消费量增加6.2亿吨,2009年达到31亿吨标准。其中,煤炭消费量占68.7%,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仅为9.9%,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较低比例。我国正处于对能源需求急剧上升的工业化时期,预计2030~203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3.6亿吨,人均能源消费达2.98吨;到达能源消费零增长时我国将累计需求能源76亿吨。面对未来巨大的能源需求和内部供给的有限,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早在1990年就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也是最早批准《京都协议书》的国家之一。我国作为具备一定责任意识的大国,于2006年底了第一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9月,在APEC峰会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同年11月,指出要高度重视能源产业的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体系。因此,政府始终确信节能减排既是世界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低碳经济取得的成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国的低碳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将上海和保定作为世界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2009年底又把发展低碳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重要议题。同年,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城市,重点探索绿色交通、绿色市政、绿色建筑、低碳产业、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希望将深圳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典范。到2009年年底,我国GDP能源消耗比同比下降3.35%。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转型不可阻挡的新浪潮,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低碳经济发展。然而,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漫长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旧能源比重过大。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占全球煤炭储量的13%。但石油和天然气占世界人均比重较低,这种“多煤炭、少油气”的资源特征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从能源消耗角度讲,单位热量燃煤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这也使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由于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较大,我国向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生活中高碳排放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小汽车进入了更多的家庭,我国已跻身于汽车大国俱乐部。有专家指出:目前全国机动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占城市二氧化碳总量的15%以上。同时,伴随着房价的疯长,功利观占据主导地位的房地产商不顾政府政策的约束,在生产过程中将过多的碳排放到城市。有一些工厂,趁无人监管时,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废气。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节能减排意识严重不足,如每逢秋收时,很多农户将秸秆燃烧,排放的废烟废气严重污染环境。

3、技术落后,资金不足。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障碍。首先,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生产效率较低下,资源利用率下降。如果更新设备,企业资金又不足。其次,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一方面政策法律体系仍缺乏完整性和有效性。尽管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一些政策名存实亡,部分政策难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性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贷款和捐款是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式,而自身成熟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多数低碳技术项目得不到金融银行的融资,即使部分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放款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当然,科研人才匮乏也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根本因素之一。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的道路发展。

4、发达国家的高碳转移。目前,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以碳关的方式获取其在二氧化碳排放或减排问题上的特权,在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实行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行为,这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又一次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中国的一种新挑战。另外,发达国家将一些高耗能、高排污的产业大量地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而工业正在迅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寻求暂时的利益,利用当地成本低廉、资源丰富等特征,招商引资,引进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的外国工业。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预测,如果碳关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将会面临平均26%的关,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碳关的实施成为了某些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利器,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将是个沉重的打击,不仅会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冲击,还会对我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影响,进而严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我国国情,本文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法律条例,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众所周知,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着指导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政府应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规范引导,加大法律法规政策的实施力度,针对个别企业的不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提高对超标污染行为的罚款额度,并且加强对环境污染物质排放的监测力度,才能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便利,铺平道路,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发展。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能源。因为技术创新是提高节能减排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现阶段,我国应注重研发新能源技术,创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产品,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技术。在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上,应积极进行国际合作,争取获得发达国家的合作。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要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

(三)把节能减排和企业社会责任紧密联系,提高企业的低碳意识。企业只有真正认识到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危害,对经济的影响,才能够将减排落实到实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关注节能减排在短时间内会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培养环保意识,才能使企业赢得顾客的忠诚,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把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看作是评定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对于高排放的行业,督促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计划和目标,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披露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提高企业的低碳意识。

(四)构建低碳生态文化,提高环保意识,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构建全民普遍共识的低碳生态文化,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营造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展低碳经济单靠政府和企业是不够的,政府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运用媒体的力量,加大对公众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教育,传播绿色价值观,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使得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意识深入人心。而政府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带头践行节能,减少公务耗能,率先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现废弃物循环回收利用,以此为榜样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低碳创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并不是要减少个人的消费量,而是强调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首先,应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其次,应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消费”的嗜好,提倡使用小排量汽车,并有节制地使用汽车;第三,倡导低碳饮食,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总之,我们应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节约用水,少开私家车,购买绿色产品,拒绝奢侈品,拒绝一次性物品,随手关灯等环保行为,从我做起,为社会做出大贡献,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恶化。

五、结论

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我们应顺应世界潮流,从政府的法律条例、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承担社会责任和公众几个方面入手,共同创造出一个适宜人类生存居住的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建会,张宇,尹言虎.再制造: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产业观察.

第7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随着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逐渐显露,低碳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遵循自然发展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就传统经济逐渐转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做简单阐述如下。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工业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新的发展时期内,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将低碳经济由理论转变为实践呢?首先要解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然后就其内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分析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观。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将经济增长做为第一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奉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去实现经济的增长。这一理念的发展适应于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急需恢复元气,迅速实现经济增长的现状。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经济模式逐渐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在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实现了节能降耗,更好地发展了新兴工业。低碳经济渗透于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时需与时俱进。传统理论一味地追求商品价值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破坏。旧的模式必将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新的理论需要充分尊重自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它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注重了协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低碳经济的低投入、低排放、高利用率、高回报率,完全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完成经济转型后,企业将收到丰厚的回报。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完全充分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降低CO2排放量对于社会经济长久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有效资源配置,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策略

实现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意识。我们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扩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充分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从而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我国发明的电子产品互联互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电子产品互联互通是全球首个达到3C协同国际标准的产品,它可以在不同电子产品间互通并有效地节省资源浪费。英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对我们也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如:向阳转移房屋的设计和应用。它利用现代化科技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地热管道实现不同房间的房屋保温。其次,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服务型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减少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相对较少,也符合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经济转型时期,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协调产业结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模式,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需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去管理企业。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流程,实现最大程度的清洁生产。在逐渐剔除传统的消耗性生产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生产理念即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生产流程等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做到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这不仅有助于资源保护,也有助于缩小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以“蒙牛”为例,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蒙牛”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战略。近十年来,“蒙牛”在环保方面投入4亿多资金建立了科学的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国家的一级达标排放。同时“蒙牛”企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成功进入了世界乳业前20强。企业要想得到高速发展还需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绿色技术并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将不同的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的方式实现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的在于实现清洁生产,控制并不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技术、资金方面的难度,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落实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企业也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引进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将生态发展的理念不断付诸于实践。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区就是低碳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典型代表。园区前身为上海钛合金厂,企业曾经是国内重点治理的对象。企业原厂的电能消耗占整个上海市的0.5%,烟尘排放达到了3000余吨/年,占全市的1/7。为了实现对环境的治理,企业引进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治理革新使园区逐渐实现了由高耗能、高污染生产逐渐转向低耗能、低污染生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选之路。

作者:梁雨田 单位:包九中高三

参考文献:

[1]李英,陈向华.企业发展价值取向对林产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大小兴安岭林区为例[N].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04)

第8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17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0)11-0048-04

当今世界,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趋势。因而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发展,作为本国应对多重危机、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现在,全球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潮流正在改变着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即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式及其世界科技、贸易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这已成为21世纪全球性的时代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一、历史机遇与严重挑战

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率先发起了“低碳革命”。2009年夏,英国制定了《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并了国家战略文件《英国低碳转换计划》,把低碳经济作为英国后危机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今年初,瑞士达沃斯论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再加上西方国家的“碳关税”、“碳标签”等措施,逐步步入实践阶段,可以说,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的浪潮席卷全球,使人感到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低碳时代。对此,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低碳陷阱”。今年8月11日,太原日报以“新起点、新高度、新跨越”为题发表了“

前世界范围内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导

新型工业化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新型工业文明的经济还是一种高碳经济与高碳文明。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文明,走低碳发展之道,必须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综合为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内在环节,加快新型工业化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一种工业化同生态化、低碳化同时进行与有机结合跨越式低碳发展,体现着工业文明与高碳文明向生态文明与低碳文明的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工业化、绿色城镇化、绿色市场化和绿色信息化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第四,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运行机制问题。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和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第9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规划;低碳背景

在世界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低碳经济发展是未来的必然方向。从地域角度来说,城市发展规划低碳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划间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内在联系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中,低碳经济缘起于排放温室气体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严重后果。IPCC在1990年阐述气温升高的危险后,以此为强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紧密关联,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 年《京都议定书》分别强调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全球变暖业已无法逆转,排放温室气体减排是世界各国的生存和发展严重阻碍。

现代城市发展规划开始于城镇化建设,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成为工人,导致城市数量和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加速和工业使得城镇化建设加快了进程。传统城市向着工业现代化城市转变,也给城乡设施如何布局带来难题,这些难题对城市进行现代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探索,提出许多理论,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规划的现代化学科和现代化体系建设。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共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互相作用,互为依托。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实际性质

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特征是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城市化经济的发展,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开始朝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演化。我国城市数量多,规模大,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的能源消耗位于世界前列,根据IEA报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的同时,低碳减排任务巨大。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越来越产生关联,发达国家外移高能耗企业,对包括我国履行减排温室气体和发展低碳经济带来很大阻碍。我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水平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部分城市尝试进行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率。我国低碳经济须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低碳建设,减排、节能促进新能源、新经济的发展。我国低碳经济重点应在于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要积极利用已存在的产业,结合新能源的产出和利用,实现低碳产业的低碳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要减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为关键,建立生态、绿色、环保的低碳城市,强调以人为主,建立复合的低碳城市生态系统,侧重于系统、层次和环境。

三、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特征

我国的城市发展规划是为了维持城市发展的公共生活秩序而进行的未来空间的设置和安排的具体表达。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特征是建立在城市的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等基础上,安排合理空间达到节能、环保和减排的规划目标,主要表现为:

1、低碳城市规模适度

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碳排放量有正向联系,既城市规模越大,则居民碳排放量越多,更深层的表达就是人口越增加,碳排放水平越高。从这一理论看,只有适合的城市规模才能保证城市碳排放的相对合理。

2、低碳城市紧凑形态

我国城市发展要持续发展,则城市形态必须相对紧凑,要充分成复合土地利用效应,因为在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密度、城市交通和碳排放间有紧密关联,紧凑土地予以复合利用,多功能结合,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日常出行成本,对提高城市密度,推进城市交通利用效率有积极作用,进而减少碳排放量

3、低碳城市高效交通

交通作为我国城市的碳排放来源,主要是指排放汽车尾气,不停增加的城市道路建设都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阻力。所以我国应建立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合理、高效的交通体系以降低城市碳排放增长。

4、低碳城市低碳政策

在一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之初,就要考虑低碳发展为主,留下足够的用于低碳建设的政策实施空间。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低碳发展的操作空间,制定低碳政策,并规划、实施低碳措施,促进低碳观念普及和低碳技术应用。

四、低碳经济前提下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对策

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规划对发展城市和管理城市有着重要的任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理念、方法、内容和管理等措施,要围绕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展开。

1、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

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建立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体系。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时期,也要相应地改变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目标,调整、研究我国的城镇化与低碳经济的有机融合渠道,建立起适合国情的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和体系。

城市发展规划以低碳为出发点,要遵循城市本身固有的复杂结构,认清碳排放不断增加的影响因素,要找到适应低碳经济下的、可以覆盖城市发展的低碳理念。城市发展结合低碳目标,为发挥城市发展规划对低碳经济的调控作用,低碳城市规划必须关注城市的消费全过程,加强低碳、环保、节能、生态等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2、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探寻我国不同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内容。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要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两种方法,城市发展规划要与这两种方法结合,研究碳源和固碳地,探寻城市发展规划与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应模式,创新城市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减少碳排放主要通过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和发展规模、促进城市紧凑性突破和多方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等方式来达成;增加碳汇指经由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加绿化、限制城市任意扩充规模和建设、健全城市生态环境等实现。

3、调整低碳城市规划的城市规模

改变传统的建设城市以人口数理决定城市规模的方法,改由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空间和规划规模的决定因素。生态承载力可以客观、准确地说明城市和自然间的切合度,能严格控制城市发展影响自然的负面程度。以城市生态承载力决定城市发展规模更利于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化发展。

4、强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

我国必须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规划实施对城市发展的安排和管理作用,强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低碳作为经济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的新兴观念,我国低碳理念推广和宏观计划还远远不够,城市规划必须依靠可行的低碳发展策略才能确实实施。要尊重城市发展的低碳特点,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低碳措施。

参考文献:

[1] 毛小苓、田坤、李静萍、李天宏、刘永伟. 城市生态需水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2)

[2] 中国低碳城市论坛——(2012河南)智慧低碳城市顶层设计[J]. 城市规划.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