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休闲农庄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休闲农庄申报材料

第1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京津冀;保定市;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13

1保定市休闲农业的政策指导

保定市将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瞄准京津休闲农业客源市场,在环京津地区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同时加强与京津在农业科技、重点功能区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产销衔接、农产品质量、农作物种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展重点关键技术的攻关,建立农业技术人才及科研成果的沟通交流机制。支持北京、天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河北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而京津两地则支持河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当地建立流通销售渠道。为此保定市下大力为此目标的实现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指导。

优先安排园区建设用地。将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专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向园区倾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向园区倾斜;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

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在园区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在安国、雄县、定兴、徐水、容城、望都、博野、蠡县、高阳等地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75万亩,总投资10.5亿元;在阜平、易县、定兴、望都、安国、满城等地安排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项目47个,总规模49787亩,总投资9.18亿元。

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用地。对于园区中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2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保定市因毗邻京津,底蕴丰厚,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机遇就是满足京津地的休闲农业市场需求,吸引京津两地的游客到保定参加休闲农业旅游。

2015年8月,保定市博野县荣获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保定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博野县通过撰写申请材料、拍摄专题宣传片、到河北省农业厅进行答辩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经专家评审打分,顺利成为2015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并在河北农业信息网上进行了公示。

全市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唐县秀水峪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3家(涿州市润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满城县龙门山庄生态园、易县狼牙山中凯集团)。

省星级休闲园(采摘园)7家(望都县嘉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唐县华峪山庄、唐县晨泽农业生态园、满城县龙门山庄生态园、易县狼牙山中凯集团、河北润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屯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保底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发展水平落后

首先,保定市休闲农业起步较晚,成规模的企业数量少,著名的企业就更少之又少。其次,农产品缺乏深加工,精加工,吸纳劳动力及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足。第三,企业经营项目单一,大部分停留在农家乐,采摘园,农耕园,垂钓等活动,住宿,娱乐,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改善。

3.2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城乡差距的原因,农村劳动的知识水平以及整体素质偏低。在满城,安新,来源,顺平等,50岁以上的农民多为初中毕业或不足初中毕业;40岁以下的农民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专业知识有限,职业素养普遍不强,缺少现代企业经营的知识和经验。

3.3休闲农业企业宣传不到位

由于思想观念的问题,休闲农业企业管理者“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观念比较严重,缺乏基本的宣传工作,相应的农产品也没有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经营管理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严重的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3.4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周边地区交通条件和信息条件的改善,到城市周边农村去休闲,去体验农村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被城镇居民所接受。因此,交通条件的便利,水网,电网,网络通讯等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园区的发展。

4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4.1以农业经营为本。推出多样式的休闲活动

休闲农业的多样发展要以农业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与农事体验相结合。农业企业中的有机生态种植园等除了用作休闲,观光,旅游外,还可作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与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供学生参观学习。此外,开发休闲农业的“附加价值”,努力增加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带动相关产品的生产。例如与水果加工企业,花卉市场等达成供货协议,为企业提供了天然的有机原材料,还吸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

4.2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定期的组织培训,请成功企业的人员,科研单位的专家等为本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讲座,技术指导,或者可以直接参与高校的科技研发活动。此外,要与行业中的成功的农业园,建立长期联系,可以相互实地考察,观摩,逐渐形成教学、培训、考察一体的人员培养模式,使休闲农业企业的人员素质逐渐专业化。

4.3做好相关的市场推广宣传工作

休闲农业游以天然、放松、减压的旅游方式,在城市居民中逐渐受到追捧。保定市及周边众多县乡纷纷开发了自己的休闲农业园区,极大的丰富了京津等周围地区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但对于休闲农业企业而言,这种情况意味着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都面临如何吸引游客注意力的问题。

广告宣传是最直接的方式,可在企业市场覆盖区域的当地报纸、电视和主流网络媒体上充分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或者选择目标群体定期的发放企业的月刊,定期更新的宣传册等;在高速公路道路两旁、长途车站,设置引导牌;与各大旅行社达成长期推广协议;在地区旅游图中标注本企业名称和地址;创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推广和宣传。

5保定市休闲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5.1体验化

休闲农业离不开消费者的切身体验,它是体验营销的一种实践。农业休闲企业在设计具体活动时要将园区的特点与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充分的结合起来,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并形成难忘的记忆,这是休闲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5.2绿色化

休闲农业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为生活在大城市的上班族提供一个能够放松精神,释放压力的纯天然环境。休闲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应该致力于开发这样的环境,让园区充满天然的气息,例如提供无公害蔬菜、水果、养生的餐饮,而劲量避免园区过多的商业味道,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真正有意身心放松的天然场所。

第2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 种植业;现状;结构调整;措施;江苏淮安;淮阴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85-01

1 种植业结构布局情况

2015年淮阴区粮食种植面积9.26万hm2,其中水稻3.17万hm2,小麦4.61万hm2,大豆4 040 hm2,山芋1 686.67 hm2,玉米9 086.67 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66.67 hm2,包括青饲料866.7 hm2;油料作物5 833.3 hm2,包括花生3 000 hm2,油菜2 833.3 hm2;园艺作物种植面积2.75万hm2(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47万hm2),包括蔬菜2.67万hm2,水果466.7 hm2,中药材200 hm2,花卉苗木面积133.3 hm2。Z经比约为3.26∶1.00。

1.1 稻米产业

水稻是淮阴区第一大农作物。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3.17万hm2,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34%,总产量29.43万t,占全区粮食总产的45.6%,其中优质稻米生产面积1.2万hm2。淮阴区已经成为江苏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和远近闻名的绿色稻米产加销基地。

1.2 园艺业

以往围绕全区三大十亿元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栽培设施,推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近些年,园艺业在设施类型、种植品种、科技含量和效益水平上发展较快,智能温室、连栋大棚、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等设施规模逐年扩大。至2015年底,全区蔬菜播种面积逾2.7万hm2,水果种植面积逾466.7 hm2,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00 hm2,花卉苗木面积逾133.3 hm2,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47万hm2。主要种植品种有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蔬菜种植面积在高效园艺总面积中占比最大,也是淮阴区历史较为悠久的高效园艺品种,种植较多的是辣椒、黄瓜、西甜瓜、西红柿等。在淮安市“4+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意见指导下,高效园艺业品种日益丰富,葡萄、花卉、草莓、中药材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园艺产业蓬勃发展。

1.3 休闲观光农业

在高效园艺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淮阴区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农民、市民、企业都在探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用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种植草莓、冬枣的,有采用避雨设施发展葡萄种植的,也有开发休闲垂钓、拓展训练的,还有开发花海观光、特色餐饮的。全区形成较有规模和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采摘点30多个,如景台农业、香园农庄、蓝莓湾、薰衣草庄园等,休闲观光农业面积近666.67 hm2。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2012年荣获“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荣誉称号;码头镇码头村2013年荣获“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省最美乡村”。

2 种植业规模经营情况

据淮阴区2015年种粮大户统计,全区种田大户,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计133户,流转土地3 066.7 hm2,占粮食耕地面积的6.6%,占水浇地面积的10%。淮阴区种田大户数量少,流转土地面积小,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种田大户处境艰难,种田效益低,自然灾害等风险大,能盈利的不足30%,持平的占40%,亏本的占30%。主要原因:一是流转租金较高,基本在12 750~15 750元/hm2之间;二是面积33.3 hm2以上的自身拥有农机具不足,不能及时耕作,耽误了农时季节;三是灌溉用水受地方泵站承包人控制,灌溉不及时;四是种田大户融资能力不足,影响农资投入等。

根据2016年初调查统计,淮阴区园艺业种植面积0.67 hm2以上规模经营主体有454个,其中种植大户315户,家庭农场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农业企业19家。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淮阴区规模经营主体以普通种植大户为主,主要集中在南陈集镇、吴城镇、码头镇、凌桥乡、袁集乡、刘老庄乡、棉花庄镇、王兴镇等乡镇;农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淮安淮阴国家农业科技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省市园区内;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不规范,没有真正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1]。

3 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粮食种植方面

一是集约化程度低,种田大户流转土地比重还很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流转土地的租金居高不下,淮阴区农民思想还没有转变,守住自家土地不放,对土地租金的期望太高。三是社会化服务程度还不高,较多的种田大户都靠自有农机耕作,少部分采用专业化服务。四是种田大户装备较差,无机库、晒场、烘干机的占90%,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还是“靠天吃饭”[2]。

3.2 园艺及休闲观光农业方面

一是品牌意识不强。园艺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销售,缺少知名品牌,没有高附加值或精深加工的产品,大部分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经济实力差,抓品质创品牌的意识不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二是园艺产品缺少必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等技术环节,大部分蔬菜园艺产品采后没有保鲜冷藏设施,主要靠鲜销,特别像冬枣、葡萄、西瓜等产品属于时令水果,采收后由于缺乏保鲜冷藏设(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85页)

备,上市旺季产品竞争激烈、销售价格低且易腐烂,带来不少浪费,高产未必能达高效。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园艺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对园艺业基地的建设资金投入多,而对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整合不足,还存在部分基地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现象[3]。

4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至2020年)及推进措施

4.1 总体思路

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省、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原则,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基础而重要的地位,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动园艺业转型升级,探索园艺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和创新,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典型,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4.2 主要目标

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淮阴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总的目标是“一促三保”,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全区农民收入增长40%左右。保优质口粮,突出保水稻,全区水稻面积稳定在3.13万hm2以上,高效园艺及休闲观光农业面积发展到3.33万hm2以上。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种植业效益;保质量底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生态环境,切实履行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职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3 主要工作

4.3.1 稳定水稻生产布局。进一步扩大旱改水面积,淮阴区现有水稻3.17万hm2,旱粮1.748万hm2,旱田占秋熟粮食作物面积的35.5%,占比较大,而其中约有4 000 hm2的旱地亟须也有条件改为水田。注重产能建设,深入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突出抓好建设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整建制推进县。加大水稻集中育供秧工作力度,推广水稻毯苗(钵苗)机插、秧等种植方式,进一步提高水稻集中育供秧规模和质量水平,建立1个区级标准化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2020年全区建设40个水稻集中育供秧点,力争集中育供秧比例达45%[4]。

4.3.2 做大做强特色园艺产业。依托现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实用新技术,推广新型农业装备,从品种、技术、装备等方面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争取建立1个蔬菜园艺作物品种展示基地,每年组织1~2个生产经营主体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每年新增设施园艺面积333.3 hm2。

4.3.3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是农业功能的拓展,是示范推广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资源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较好形式。农业是基础产业,只有发挥“农业+旅游”“农业+信息”“农业+服务”,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每年重点培育农家乐或休闲观光农业点1~2个。

4.4 推进措施

4.4.1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淮阴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当作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5]。

4.4.2 整合资金和资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利用好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优惠政策,组织符合条件、发展前景好的经营主体进行申报,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整合资金和资源,增加农田基础设施、耕地质量建设投入,夯实种植业发展基础。

4.4.3 加强引导与服务。在优化结构调整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整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多层次的观摩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寻找差距,明确发展思路,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搞好示范推广。

5 参考文献

[1] 邢安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2] 董晓霞.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环北京地区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8(1):10-17.

[3] 余鑫星.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第3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2、重点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三年多来,按照“十二五”发展意见,加快打造__“全域一体”旅游集聚区步伐,有序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共完成旅游投入62.73亿元,完成目标的62.73%。主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加快推进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旅游资源开发进程。完成了以__等“____”都市农业开发、城东湿地项目为节点的《__市______地区旅游发展概念性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区与城郊的旅游空间布局。9月中旬,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2)加快推进__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进程。为进一步加快“全域一体”建设步伐,我市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北部山区的开发进程。一是启动了《__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并报市政府批准实施;__汽车运动城已完成规划编制,准备完善报批。__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区域,已完成用地性质调整、征地拆迁等工作,为加快推进__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进程奠定了基础。二是推进__村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现代国防教育园项目已完成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立项工作,100亩土地指标已落实,等待挂牌。铁军东进体验园的可行性报告已经完成,一批旧址修缮项目基本完成;三是加快推进重要节点建设,__通往新四军纪念馆的旅游通道已完成路基建设,__军警文化园、__禅寺、__农庄等重要节点也在逐步建设完善。

(3)加快推进__和__区域资源开发进程。__慢城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加快重要节点的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国际“慢城”。完成__北环线和交通引导标识建设工作,游客中心建设基本完成;以举办____节为媒,以节庆为吸引点,以乡村慢生活为亮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__旅游规划已完成,__山__村建设加快推进,为__区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景区(点)创建成效显著。

(1)“三区同创”工作成效明显。自2011年12月31日全市旅游业发展暨“三区同创”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区同创”工作目标,群策群力,奋力攻坚,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完成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为确保5A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先后完成了__小寨停车场、__山水园景观提升、全市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加大了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强化与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精心编制了创建汇报片、申报台帐等软件材料。于9月27日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完成部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后,按照创建标准,创建办收集整理台帐资料、制作创建汇报片,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后,已于2013年12月31日,由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部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已做好各项创建申报工作,等待国家局启动评定。

(2)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根据《__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在全市旅游业发展框架内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管理,加快构建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进现代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挖掘、保护和利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乡村生态、文化景观保护和合理利用。2013年初,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乡村旅游点管理,科学合理开发,我局创新手段,分组对全市乡村旅游点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工作;截止8月份,完成了全市近200家乡村旅游点的调研工作,《__市乡村旅游管理办法》正在抓紧制定中。三年来,成功创建了1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三个__省自驾游基地。2014年正全力指导__慢城等五家单位创建__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旅游“__模式”在全国的地位及示范作用。

“十二五”已经过半,各项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但对照总体目标,进度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从2010年起,我国经济发展由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平均近10%的“高速增长期”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增速逐年下滑,加上中央又连续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一系列规范公务出差、公务接待、公费旅游的措施,对旅游业冲击非常明显,尤其是以公务接待、高端会议为主的高星级饭店业面临全行业亏损局面,使得投资商对旅游业信心不足,因此,工商资本对投资旅游是有想法没行动,持观望态度居多。“十二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有48个,到目前为止真正开工建设的只有18个,都是因为投

资者对旅游业的前景不是很乐观,不敢盲目投入。2、政府投入力度不够。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意见中明确市财政安排不少于4000万元的资金,作为旅游引导资金,到目前为止只到位2000万元,以至于市游客集散中心和__、__慢城、__等重点板块的旅游基础设施无法及时建设到位。对重点旅游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也不足,没有足够吸引投资商的优惠政策,旅游项目招商成功率较低。

3、各旅游区管委会职责不明。市政府于2007年专门成立__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与__镇政府合署,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十二五”期间,又先后成立了__市__景区管委会、__市__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__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等机构,但这些机构人、财、物都没有独立,根本无法正常行驶旅游开发的职能,__片区旅游开发起步早,已经相对成熟,管委会只要管理到位就行,但北山片区还处于起步阶段,__、__慢城、__等区域的旅游开发没有统一的主体来进行招商和投融资开发,将严重阻碍建设进程。

以“全国一流、全域一体”为目标,做大做强__旅游业,早日形成“南静北动”的旅游格局,把__打造成真正的度假养生天堂。继续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旅游投入 亿元,创建成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成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2-3个4A级景区, 5-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将__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 亿元,接待游客 万人次,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增长 %以上。

北部抓开发。__区域重点做好《__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编制和招商工作、启动服务区建设,以__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主体,创建AAAA景区、省级自驾游基地,为提升北部旅游发展水平打基础;__园区加快主要节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区内旅游农庄积极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在建设“国际慢城”打基础的同时,力争完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__旅游开发以湿地建设、山__村为引擎性项目,结合退圩还湖,逐步推进旅游开发建设,为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基础。

南部促提升。__,主要抓节点建设。推进__水公园建设,加快__、__、__健康养生园、望__-__农庄等节点的设施完善,努力推进__向会议度假地转型。__,按照“养生__”的主题定位,推进御水温泉二期、__养生谷、__花园二期等项目的开发,提升品位。

城区促启动。加快编制城区商务旅游规划,结合城市开发、水利建设,推进__公园、“一环一带”、____乡村旅游区等节点建设,按规划科学实施,全力推进“全域一体化”建设步伐。

以“全国一流、全域一体”的大旅游发展战略为目标,严格按照《__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及《__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规范全市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严格把好各项规划、设施审批关,合理有序引导乡村旅游点的发展。鼓励农家乐以村庄为单位进行集聚发展,整顿和规范零星分散的农家乐经营点;通过省、市级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评定、重点旅游项目申报的办法对规模较大的旅游农庄进行科学指导、规范管理。严肃查处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第4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2018年上半年,农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战略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理念,以党建为统领,定计划,拿方案,细化任务,挂图作战,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较好。第一季度,全县一产增加值9.946亿元,同比增速5.5%,上报预计第二季度增速达4.5%以上。一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3元,位居全市第二,增速10.4%,位居全市第三。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出台有关文件,引领指导产业发展。农委牵头,先后起草出台了《蒙城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蒙发[2018]17号)、《蒙城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蒙发[2018]18号)、《蒙城县2018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蒙办[2018]32号)、《蒙城县2018年度特色种养业扶贫奖补办法》(蒙政办秘[2018]57号)、《蒙城县扶贫专项资金参股分红型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蒙政办秘[2018]58号)等文件,为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目标和措施,推进了农委工作有力有据顺利开展。

2、调整优化结构,推进种植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共引进、示范、推广主要农作物新优品种108个,其中小麦36个、玉米34个、大豆5个、红芋4个,其它作物6个。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瓜果蔬菜主要推广马铃薯、包菜、茄果类名优蔬菜及瓜类良种,推广面积25万亩。建设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点15个,优质粮食生产面积达到60万亩,强筋小麦订单生产25万亩,今年午季小麦面积189.7万亩,据调查队提供,全县小麦平均单产为505.2公斤,较去年518.6公斤减少13.4公斤,减产2.6%。完成蔬菜面积32.3万亩,总产量88.8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3.2万亩,新增水果0.42万亩,其中设施水果0.25万亩;中药材种植9.87 万亩,其中午季新增3.67万亩;发展虾稻共作达4.6万亩。同时,认真开展作物苗情、病虫情、土壤墒情及灾情等“四情”监测工作,及时田管技术意见,农委成立8个技术指导组,深入乡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组织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重点推广了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氮肥后移技术、“一喷三防技术”、玉米机械化科学播种技术、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防灾减灾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特别是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推行两次施药,使赤霉病发生率控制在1.47%以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促进了种植业优质高效生产。

    3、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农业经营活力。(1)完善“三权分置”,加强成果运用方面。截至目前,按照省确权办要求,我县已配置符合县级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应用平台运行的涉密单机及硬件设备,下步由省招标技术服务单位,构建县级数据库软件系统。同时依托县菜篮子办网站搭建了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1-6月份土地流转供求信息12条,实现土地流转面积0.89万亩。

(2)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清产核资。我县去年已完成145个村清产核资,16个村股权改革试点。今年1-6月份,对已完成清产核资的村补充完善45个村,余下村的清产核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5个股改村正在按照序时进度开展。其中,立仓、乐土、双涧、庄周等乡镇进展较快。(3)积极推进“三变”改革。除城关街道外,余下16个乡镇、街道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均已确定上报。5月25日县委办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县农委、县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业务骨干、乡镇农综站站长、安泰普信、苏州瑞恒会计事务所负责人等赴天长市考察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农村“三变”改革,强力推进此项工作。(4)探索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6月份,全县新增规模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累计达118.82万亩,其中,立仓镇黎明村新增虾稻共作1万余亩,前胡村新增虾稻共作0.35万亩;小辛集乡白庙村新增规模种植桃树700余亩;漆园镇六里王等村新增流转面积3000余亩。全县新增家庭农场145家,新增合作社133家(依据工商部门注册)开展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新增市级示范合作社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组织推荐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家庭4家。

4、注重招商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全县农业招商新引进农业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额26亿,到位资金5.1亿。目前新落地建设的项目4个:一是安徽流溪食品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花生油项目,总投资5000万,落地在食品产业园区;二是宏桥生物质沼气发电生物质有机肥循环利用生产项目,项目由徐州宏桥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68亿元,占地104亩,建设6MW生物质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循环利用生产项目,落地在马集镇田桥社区;三是多彩多肉植物园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0.8亿元,项目建设位于乐土镇双龙村,目前已流转土地140余亩,建设一期工程:标准化智能连栋大棚;四是强英鸭业有限公司,种鸭二厂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0.2亿元,项目位于蒙城县王集乡两杂制种厂境内,目前建设用地租赁合同已签订,租赁用地204亩,土地租赁费用已支付。另外,正在洽谈的安徽昊元生物质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1.4亿元,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餐桌、果盘、花盆等产品;中化集团投资建立中化农业蒙城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2018年1-6月,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企业78家,同比增速-9.2%;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4家,同比增速-8%。入驻食品产业园共企业17家,其中,新引进企业3家(安徽流溪食品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花生油项目,项目总投资0.5亿元,项目由安徽流溪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6万吨花生油;上海心中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4000吨干果坚果杂粮系列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0.8亿元;中国寿叶堂国际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寿叶堂生物制药生产研发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企业1家(福建好彩头食品股份公司拟在我县投资建设休闲食品总部及食品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6.5亿元,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休闲食品总部项目投资不低于1.5亿元);全县共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2家(其中,省级9家,县级33家),联合了1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61家家庭农场(养殖场);重点培育蒙城金冠面粉公司、安徽东升食品公司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支持安徽省蒙城县恒瑞面粉有限公司、蒙城于氏德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蒙城宏健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安徽名牌产品;组织海龙菊花、广志玫瑰等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安徽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组织9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参加2018年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采取“政府支持,社会投资,市场运作,自主经营”的模式,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县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45个,其中,部级蔬菜标准园4个、省级蔬菜标准园5个,正在创建省市级绿色果蔬标准园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县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19个;小辛集乡城西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乐土镇双龙村、小辛集李大塘村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漆园花园村大棚蔬菜、板桥和平村杜仲等8个村为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拟推报蒙城县岳坊镇九龙湾休闲农庄、蒙城县楚村镇京辉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已推报蒙城县双锁山庄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月亮湾、鹏济山庄、国亿山庄、龙盘山庄等4个被评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已在市农委网站公示;已组织15家新型经营主体申报第三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认定。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范集韩寨樱花节、篱笆梨花节、立仓荷花龙虾节和龙虾美食节,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了农业质量和效益提高。如,虾稻共作产业面积4.6万亩,涉及立仓、楚村等乡镇,平均亩产小龙虾150公斤以上,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亩产水稻500公斤左右,因水稻品质优良,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大米价格,亩水稻收入达2500元左右,合计亩收入近8500元,全县虾稻共作年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增收近亿元。实现了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目标。

6、强化农业执法,确保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了《蒙城县201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实施方案》、《蒙城县2018年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18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的通知》、《蒙城县2018年春季禁渔工作方案》、《关于加强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2018年第一季度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先后印发了《科学购种提醒》、《如何选购放心种子》、《严厉打击农资忽悠团》等不干胶张贴画、宣传单20000余份;县农委与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蒙城县2018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并多次采取联合执法行动。今年上半年,共查处违法案件23起、立案23起,其中肥料案件5件、农药案件8件、生猪屠宰案件3件、种子7件,目前结案16件,罚款7.85万元,其余案件正在进行中;有效查处“农资忽悠团”8起。

开展农产品例行检测,截至目前,共抽检蔬菜样品6721个、畜产品1172个、水产品489个,合格率均达100%;开展畜禽产品安全抽检,截至6月底,检查生产经营390余家,产地检疫生猪16万头、鸡180万只、鸭1400万只、牛羊0.3万只;检疫屠宰环节生猪11万头,开展“瘦肉精”集中监测1次,共检测养殖环节0.8万头,屠宰环节0.6万头。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0.7万头,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500余头;开展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水产品抽样检测,未检出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药物残留,检测结果均合格。

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监控,落实红黑名单制度。已把蒙城县乐双家庭农场、蒙城县龙派坊种植专业合作社、蒙城县陆吉明家庭农场、蒙城县席田浩鹏种植专业合作社、蒙城县易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蒙城县三杰家庭农场、蒙城县长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列入“红榜”名单。同时对农产品县级检测三次以上不合格或出现安全问题的列入黑名单,并予以公示。

 稳步推进“三品一标”奖补和认证工作,新增2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蒙城县龙派坊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禾兴蔬菜专业合作社、乐惠家庭农场等7家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认证企业证书已印发。15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奖补已兑现.

7、推行多种模式,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稳步开展。通过认真谋划和反复审核、筛选,建立了2018-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共纳入产业扶贫项目332个,其中参股分红项目255个(2018年实施的54个、2019年实施124个、2020年实施77个);万吨高大平房仓5个;特色种养业奖补51个项目(每年17个);烘干塔项目21个;落实贫困户特色种养业奖补政策,目前,对我县6727个自我发展型贫困户打卡发放奖补资金1383.35万元;做好规划促进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在贫困村原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招聘安徽农业大学对我县60个贫困村每村制定一个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目前正在进行规划前期的资料搜集,近期到村实地调研规划。截止目前,全县60个贫困村每村发展1项以上特色产业,每村建立了1个以上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其中16个村达到“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全县特色种养业达标户达到9989户,占有劳动能力贫困户9200户(省任务基数)的108%;实施项目的贫困户17830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25026户(省任务基数)的71.2%;全县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6367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25026户(省任务基数)的65.4%;财政投入10200万元,户均4075元,其中支持村的烘干塔项目21个300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参股分红)项目54个2500万元;支持贫困户的林业奖补项目17830个4700万元;全县有2个贫困村的主导产品实现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是小辛集乡辛集社区和郭湖村.

8、狠抓综合防控,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午季,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属地管理、源头控制”原则,突出“三抢”(抢时、抢收、抢种),推行“以种促禁,以用促禁”。全县16个乡镇26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工作,建立托管管理网格3500个,参与托管的农机合作社251家,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托管作业合同236253份,托管面积189.7万亩,托管率100%,3天时间完成夏收、6天时间完成夏种任务。同时,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全县秸秆堆放点、收储加工利用点申报52家,经县安监局初验合格的有44个,畜牧饲料化利用收储点申报33个,经县畜牧水产局初验合格的有23个,总计收储小麦秸秆20万吨。午季秸秆还田利用率77.2%、离田利用率22.8%,综合利用率100%,确保了禁烧“零”火点工作目标。同时,指导耕地保护、监测和修复180余万亩。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5%左右,提高化肥利用率1-2个百分点;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涉及耕地面积近4万亩,减少化肥施用量,亩减少化肥施用量8%左右;全县设置有害垃圾乡镇收集点17个,村级回收点290个,村级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点285个。将残膜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控制在3%以内;全县规模养殖场573家,200家建立了污染治理设施,其它养殖场治污减排设施正在有序建设。

9、统筹部署安排,推进其他重点工作扎实开展。(1)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划定方案制定、任务分解,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招标,目前正在实施,地块信息采集、图斑制作任务已全部完成;(2)做大虾稻产业,完成虾稻共作产业奖补验收,正在汇总上报;(3)实施玉米改大豆行动。涉及的8个乡镇已全部签订承诺书,协议书签订及到户清册登记完成95%,已落实大豆扩种计划,受到农业部大豆扩种项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4)为全县24.18万农户落实1.79亿元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亩均83.74元;(5)2017年千亿斤粮食项目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千亿斤粮食项目建设下周可以挂网招标;农产品电商园正在加快招标。(6)开展“四送一服”,组织农委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营造“四最”迎商环境。(7)实施农业信用担保“劝耕完成1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发放6823万元。

二、党的建设情况

今年上半年,农委党组(党委)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以加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农委上下,团结协作,作风扎实,工作主动,风清气正,未出现违反党纪国法现象。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成立了以机关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机关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是全委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定了《蒙城县农业委员会党委2018年党建工作要点》,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支部,按照党建“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确保我委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制度,强化学习,全面了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建立健全支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和廉政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每周一、三、五集中学习时间,定期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积极组织全委党员学习党的报告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抓好廉政教育。学习《廉政准则》和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抓好机关支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查问题、抓典型,确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按照中央、省、市、县的统一部署,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把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新时代系列讲话精神、党的报告精神、《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央四个长效机制等相关资料,利用每月的党员主题活动日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点对点帮扶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不褪色。

4、按照县委要求做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宣传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农委系统各党支部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宣传工作,真正把学习、宣传党的精神融入各项工作之中,使党的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当前工作存在问题与困难

1、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推广后劲不足。农技人员特别是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存在学历和职称偏低、专业结构单一、知识老化、年龄结构老龄化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突显出农技知识储备不够,与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主动更新意识不强。  

    2、经费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慢。鉴于经费、人力、物力等客观原因,一些成功的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在生产上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3、种粮比较效益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积极性不高。由于粮食生产效益低,面积逐年减少,项目实施难度正在逐步加大。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种植业的多为中老年人,整体素质偏低,难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

4、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上半年我县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下滑严重,增速为负,主要原因在于我县有部分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行业代码更改,调整出农产品加工类,不在统计范围内,规模企业总数量由97家下降到77家, 9家本月产值为零(其中有5家处于停产状态)35家负增长,再加上一季度是生产和销售淡季,规上企业数和产值不理想。

    5、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农业招商引资的项目数量不够多,投资规模都不大,落地建设的只有1家,意向项目也不多,签约、落地的更少。

6、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不够。乡镇重视力度不高,截至目前,清产核资任务乡镇除双涧、乐土、立仓、庄周与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完成对接,同步开展了启动培训会外,其他乡镇均无进展;群众参与度较低,大部分群众不了解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改革积极性不高。

7、特色产业扶贫基础薄弱。个别承担参股分红项目的经营主体,受到市场因素及自然灾害影响,经营状况不太好,带动能力不强,难以兑现或足额兑现分红资金;个别贫困村特色产业规模偏小,标准偏低,效益不明显;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有的户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持续性。

8、农业执法力度不强。一是工作经费不足,执法设施、设备落后,并且全年监测经费目前已用完;二是监管面大,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三是执法服装无法统一,影响执法力度;四是执法技巧、执法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农委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战略目标,继续向农业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聚集发力,深入推进年初提出的“十大工程”。

1、种植业提质增效工程。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按照“稳粮食产能、增经济作物”的思路,落实好6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47万亩蔬菜、3.6万亩水果、12万亩中药材种植任务;加强秋季作物田间管理,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实现秋季丰产丰收。配合县城投公司采取“租-建-租”方式,建设标准化虾稻共作基地,带动发展稻虾共作和小龙虾养殖。

2、养殖业转型升级工程。协调配合县畜牧水产局,继续服务好强英鸭业、襄大生猪全产业链和牧原生猪养殖做大做强。推行低碳健康发展,全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开展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实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施好全国畜牧绿色发展示范县项目,新增绿色低碳健康养殖示范场15家。抓好水产增值放流。推进规模养殖场治污全覆盖。

3、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工程。积极争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施园区建设“330”工程,即:建设漆园道桂园、立仓“十里莲花坞”、小辛集李大塘3个田园综合体,巩固提升现有的30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认真做好“四送一服”,努力培育规上企业,打造产值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提高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幅度。一是积极发展小微农产品加工业,对初具规模的中小企业,鼓励他们积极申报规模以上企业;积极督促已达到规上企业标准而未申报的企业积极申报规上企业。二是全力服务好落地项目,力争新增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支持强英鸭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对蔬菜、中药材、粮食等冷冻、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给予扶持。四是大力发展通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利益链接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五是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完成农产品电商园建设,引进一批电商企业入驻;支持保堂集团建设小龙虾交易市场。六是紧盯招商项目。在谈的中石化麦可飞绿色防控精准植保项目。重点在立仓、楚村稻虾共作区和全县玉米后期开展绿色防控托管;中化蒙城农业服务中心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国农信通集团农业信息服务项目;10MW生物质沼气发电项目,解决我县襄大、强英两大养殖企业养殖场的粪污综合利用问题;昊元5000吨植物纤维环保制品项目。七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借鉴安徽黟县塔川、浙江安吉鲁家村、江苏鲁直等地经验,谋划建设立仓湿地田园综合体,打造成省级乃至部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八是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宣传推介蒙城优质农产品,积极参加展会招商活动。

5、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一是扎实推进农机作业托管服务,集成推广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培肥地力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耕地质量。二是全力以赴,全面深入实施秋季秸秆禁烧,重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确保省市督查和卫星监测“零火点”。三是继续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快高效缓释肥料、水溶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加强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处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6、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一是重点支持“蒙城红薯”、“蒙城葡萄”、“蒙城小龙虾”等创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加大品牌创建奖补力度,争取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上有大的突破。三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实现“零突破”;组织企业(种植大户)积极申报“三品”认证,与认证单位对接。目前已摸排10家单位申报“三品”认证,预计年底可完成“三品”认证产地10家,15个产品。

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重点培育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完成2018年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50家、示范家庭农场40家任务。二是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重点培育各类产业协会、植保等农事服务组织,紧盯中石化(麦飞科技公司),建设蒙城精准植保等现代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平台;扩大农机全程作业托管范围,实现适宜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全覆盖。三是建立100亩以上流转主体数据库,实行合同签订、备案制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8、实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加快推进各种产业扶贫项目。7月底前,全部完成烘干塔项目建设,8月底前把第二批贫困户特色种养业奖补资金兑现到位,9月底前完成高大平房仓项目建设;二是对参股分红项目调整受益率并进行绩效考评。对2018年新实施的参股分红项目保底受益率由原来的10%调整为6-8%。对2015-2017年89个参股分红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对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带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退出制;对符合要求的重新签订合同,并执行6-8%新的保底分红标准。三是继续做好贫困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对特色种养业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贫困村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确保全县60个贫困村特色种养业发展都达到省规定标准。四是继续把各种项目落实到村到户。紧盯项目不放松,对没有全部拨付到村、到户的项目资金抓紧落实到村、到户,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继续抓好“四带一自”工作。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进一步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比例。同时,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或至少1人就业。

9、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发挥新成立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作用。一是实施秋季农资打假工作、全国渔业执法亮剑行动、生猪私屠滥宰专项行动、兽药经营企业“二维码”追溯监管等。二是建设并使用好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信息平台,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三是在市级以上果蔬示范园、规模养殖场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试点。四是做好县乡两级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例行快检工作,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监管,确保市场“放心肉”供应。五是积极申报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乡镇。

第5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人们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县“农家乐”也逐渐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一、农家乐发展现状

经历了萌发兴起、初步发展、规模建设、规范管理四个阶段。尤其是2007年西柞高速公路开通后,县农家乐起始于1996年溶洞旅游景区的开发。营盘、乾佑、下梁、石瓮、凤凰等乡镇先后建起6大农家乐集群点,发展农家乐经营户260余户,形成了日接待游客1.5万人次的能力,当年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78.62万人次,实现接待收入1205.54万元。经过10年发展,县“农家乐”已基本形成了以各景区为依托的农家乐集群。据统计,2010年底全县共有农家乐经营户123家(营盘镇45家、乾佑镇6家、下梁镇10家、石瓮镇40家、凤凰镇22家)省级农家乐明星村”1个,直接从业人员达500余人,日接待能力超过1.5万人次。2010年,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66.4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000万元。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农村农民家庭为载体,1资源模式多样。一是纯餐饮型。大多数由当地农户创办。以农家菜为特色,利用家中富裕劳动力、农舍,配备相关设施,为游客提供农家特色餐饮等服务,主要分布在景区(点)周边和公路沿线。二是餐饮娱乐型。利用自身周边环境和风景,兴建鱼塘、果园等少量的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在品尝特色饮食之余可以体验乡村乐趣,如九庄等。三是休闲体验型。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人文风情,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及住宿服务,如东甘沟村等。

全县80%以上的农家乐”采用这种投资经营方式。二是农民合股投入。以亲戚朋友合作为前提,2建设主体多元。一是农户个体投入。农民以自家积蓄和借款的方式解决初期资金投入问题。实行共同投入、合作经营,其经营规模和投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三是企业投入。以企业为依托,以自己的产品为原材料,场区内创办的生态园,如汇生源生态农家。四是外来企业投入。外来企业主通过租地、租山等形式参与“农家乐”建设与经营,如善和缘山庄。

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经营灵活、经济效益可观等特点。据调查,3经营效益比较可观。农家乐”大多是利用农户闲置的房屋和生产资料进行经营活动。全县18家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年营业收入达30万元,一般规模的农家乐”经营户,每户月营业收入可达5000--8000元,这是传统耕作农业所无法比拟的

县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农家乐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农家乐集群点建设的通知》农家乐开办标准(暂行)农家乐星级评定管理办法(暂行)扶持和鼓励居民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4政策引导初显成效。2007年以来。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相关责任,多方筹措扶持资金295万元,扶持农家乐集群点建设,加强农家乐户主和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使农家乐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2010年4月,县上设立农家乐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通过全面调查摸底、价格指导、培训提高、星级评定、宣传推介和常规管理等工作,全县农家乐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

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虽然县在发展农家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从发展形势来看,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带动作用不明显。投资主体单一,1基础条件薄弱。投资能力相对有限,且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同质化,自身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规划和开发建设的规模不够,基本上是由原有民居改造而成,项目、内容、特色档次较低,加上分布松散,各自经营,全县尚未形成有影响的龙头户型;区域性的农家乐集群建设在集中、示范、协调、互补等功能和作用上还未真正得到发挥,没有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品牌。

县域特色不突出。服务功能、经营项目、投资开发模式比较单一,2开发层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品位不高,只局限于餐饮、、钓鱼等,休闲娱乐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传统饮食的地方风味不突出,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制作工艺等尚未挖掘到位,缺少体验、休闲项目,游客参与性不强,逗留时间未有效延长;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尚未形成,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开发不足,产品之中没有充分将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有机融入,乡土气息、乡村风情、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特色等原生态、原创性文化未能得到较好展示。

服务质量待提高。资金投入不足,3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管理相对粗放、涣散,服务质量不高,从思想观念到基础设施建设普遍缺乏完美、优质的理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技能欠缺,与接待城市游客的服务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品牌意识淡薄,各类资源和要素未能得到整合利用,市场+协会+农户”模式和公司化管理的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农户与消费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农家乐主要依赖熟客的口碑宣传,网络等新型传播方式运用较少。

三、对策和建议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文化”思路,农家乐”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打造全国旅游名县的目标。找准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农家乐健康发展,拉动城乡消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科学引导,1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农家乐”有序发展。坚持以乡村为依托,以食宿为主业,以生态为主题,以满足需求、休闲娱乐、优质服务、增效增收为目标,精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农家乐”发展具体规划,并将“农家乐”发展纳入全县“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新农村示范建设范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乡村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实行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按照层次性、多元化的错位发展思路,结合县域旅游规划功能区划分,统筹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特”农家乐”特色乡村(集群点)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农家乐”发展格局。

凸显特色,2挖掘文化。努力提升“农家乐”整体水平。坚持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建设内容,充分开发农业旅游、生活体验、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样化功能,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尽力展现乡村魅力,避免走“公园化、景区化”道路。要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以“富”为本为主攻方向,以差异和特色确定主题,以民俗和建筑体现风格,以淳朴和温馨营造氛围的思路,深度挖掘“农家乐”发展内涵,重点培育具有“特色”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饭菜、特色餐具、特色住宿、特色商品、特色民俗、特色体验)农家乐集群和农庄。要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体验、趣味劳动、民俗文娱节目相结合,挖掘地道的农家文化和乡土风味,提供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的休闲旅游项目,通过打牛子(陀螺)碰腿(斗鸡)童子拜观音、六子充、丢方等各种体验式和打渔鼓、扭秧歌、舞龙狮、唱二黄等互动性的农家节目,进一步展示农村婚嫁、耕作农具、古家具等民俗风情和农耕文化。要整合乡村休闲游与生态旅游、溶洞古镇游、科考探险游等资源,走农、绿(自然生态)农、俗(民俗风情)农、古(千年古镇)农、工(工业园区)结合的路子,促进不同资源的共融互补和各景点的联动发展。

打造品牌,3加强宣传。努力拓展“农家乐”市场空间。将农家乐旅游作为延长游客在柞活动时间、领略乡土文化的一种旅游产品,强化整体促销,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周边城市进行宣传推介。举办厨艺大赛、摄影比赛,组织农家乐参与文化休闲、经营展示和旅游推介会、旅游节庆活动,制作农家乐宣传品、影视作品、饮食休闲指南宣传画册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农家乐宣传推介,提高农家乐知名度,全力打造农家乐品牌形象。以自然生态和“农家乐”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广大农户适时调整种养殖结构,把绿色高效农产品生产与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生产“农家乐”需要的优质原材料。根据不同区域,按照当地饮食文化元素研制和推广特色菜系。如在乾佑河流域主打“南山蒸碗子”菜系;社川河流域主打凤凰菜系,推出和气生财背景下的和睦宴”简化创新“三台席”和“三点水”金井河流域主打洋芋系列菜系,推出极具民俗气息的洋芋宴”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传统饮食和工艺等,将农产品、农副产品做成商品、礼品乃至体验品,挖掘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

规范管理,4健全组织。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机制。按照“农家乐”标准化的规程和管理办法,加强卫生、防疫、安全、价格、环境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为游客提供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积极组建“农家乐”协会或“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合作社,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联合、规范的原则联合入会,实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授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宣传促销)进一步促进农家乐提质增效,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认定机构和体系,具体负责“农家乐”特色示范点和星级经营户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全县培育发展一批特色示范村和星级经营户,发放统一的特色标示牌匾、经营户牌和星级牌,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实行动态化管理。积极申报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和示范点,鼓励“农家乐”项目达标升级,并按规定给予配套奖励。

第6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桐城市双港镇福华村2004年5月由原新华、保福两村合并而成,有耕地2522余亩,水面810余亩,林场1200余亩。全村共辖37个村民组,常住人口3112人,827户,正在建设省级美丽乡村。

福华村位于双港镇东南边,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嬉子湖畔,位于大横山与小横山之间,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村庄内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张家新屋古建筑。

福华村结合双港镇的发展建设,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现已正在建设二里中心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于2016年度申请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中心村庄农民文化乐园占地5余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为民服务中心等为一体,较好地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全面实现了村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正在筹措中,改水改厕全面落实,集体经济2018年可增幅至二十万元左右。福华村两委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总支为核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为载体,以党建促发展,获得上级组织多项表彰。

为使村民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村民自治,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通过召开全村村民小组会议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成员,本村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村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被推选进村民理事会,并建立了相应的理事会章程、分工协作制度等。实行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我服务,讨论本村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当今的福华,民风淳朴,安居乐业,幸福指数高涨,正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振兴乡村战略,积极谋划美丽福华的发展。

2018年新春伊始,福华人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选择了汪家濠村民组为试点全面开展农村“三变”工作。汪家濠组是一个九十多户近300多人的大生产队(由汪濠组、东濠组、新濠组、牌坊组合并而成)春节一过村庄一片萧条,更可怕的是人居环境日益恶化,经年累月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满地都是,大集体时期修建的引水渠整个被白色垃圾填满了,塘水变得浑浊不堪,气温一高臭气熏天,加上村庄被茅草杂树野竹子包围的密不透风,空气不流通,闷热难当,蚊虫苍蝇格外多,人居环境的极度恶化。2018年3月汪家濠组村民在镇村两级领导的引导下按自愿、自立、互利原则,成立桐城市裕农生态农庄有限公司,公司采取现金入股+资产入股并行方式,现金按每股10000元的标准。以每户为单位,已吸引4户入股,总股金达到400万元,根据投入资金取得公司的股权,按资金股占40℅,资源股占40℅,资产股占20℅分配红利,公司组织架构由:社员大会、理事长、执行监事组成。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长、执行监事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分别履行公司的执行和监督职能。在镇、村的指导下,经全体社员协商,制定公司章程。二是村民主动将承包的土地经营权集中交给公司,由公司统一发包给承包大户,土地租金由公司按土地确权面积平均分配,增值收益部分按股权比例进行分配,从而使村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变成增收致富的资产。对尚未承包到户的耕地、林地、抛荒地,水面等资源,由公司进行清查核实,评估作价,入股到公司并由公司统一经营,获得利益按股权比例分红。三是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开展股份合作,组织农民盘活闲置房屋资产,探索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既能够让村民作为股东获得收益分红,又能够让有意愿就地务工的村民获得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截止2018年4月23日,200亩荒山、荒地已经翻挖、修理成片,规划种植了具有生态观光效应,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经济作物。结合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积极开展村庄面貌提升攻坚行动,着力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活动契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清理陈年生活垃圾1000方,水塘清淤2000方,修建村内道路排水暗渠和污水管网2500米,建成农村首个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村民组42户率先整体完成改水改厕。另外水泥硬化道路500米,通组道路和组内道路已基本完成硬化;沿村庄道路种植绿化景观树木花卉1000平,安装路灯15盏。合作社首个混合所有制经营主体,学堂之春农家乐初步建成完工并已接待游客10000余人,休闲垂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工建设中有望于6月份面向广大居民开放营业。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大力帮扶下,学堂居民今年尝到了农村“三变”带来的甜头年底人均拿到了近500元的红利。

整体推进工作开展及初步成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整合农村土地资源,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全面提升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拉动作用,充分整合闲散资源资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确保土地增收,农民致富为主线,稳步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在我村全面铺开。年初,村两委积极谋划围绕振兴乡村战略目标,找准发展思路,充分整合资源,提升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在汪家濠“三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会广泛征求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农产品统一对外推介宣传,统一市场对接和销售。提高农场品的生产品质、档次。粮食安全和引导农业的转型升级,确保农业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

第7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修订版)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37342—2019)最新要求,为做好2021年国家森林城市核查验收工作,结合昌吉市实际,对《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昌市政办发〔2018〕48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安排部署,紧扣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主题,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体,多元化投入为保障,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战略,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内容,坚持“城乡一体,生态和谐”的理念,打造便利的森林服务设施,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城市与乡村共进、富裕与文明共享,建设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山水融合、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美丽昌吉。

二、创建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各尽其责,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共创新格局,确保创森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突出服务于城乡居民健康,提升城市形象和价值品位,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全市整体战略布局、城镇化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统一,完善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开展,不断优化林业发展布局,努力构筑支撑昌吉市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系统。

(四)坚持生态为主、效益兼顾。注重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增强生态产品供给,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善林业生态功能,改善昌吉市城乡生态环境。

(五)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坚持城镇绿化、通道绿化以乡土树种和乔木树种为主,结合绿化、彩化功能,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乡村绿化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促进兴林富民。

三、创建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37342—2019)和《昌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加快推进我市森林城市建设,2021年,实现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以上,道路绿化率和水岸绿化率均在85%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区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乡镇建成区和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形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红军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姚  进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王  英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阿达力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海拉提    副市长

推开西    市政协副主席                                                                                           

成  员:刘晓泉    市委办公室主任

陈  辉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孙君杰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刘  新    市政协办公室主任

陈丽华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金浩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绩效考核办公室主任

王成恩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

毛冬梅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于  涛    市商务和工信局局长

高  群    市财政局局长

王艳明    市科技局局长

张兆智    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局长

刘  磊    市文旅局局长

马金龙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袁  勇    市住建局局长

刘  锋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丁世亮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陈文涛    市水利局局长

杨  军    市卫健委主任

陈  静    市教育局局长

李刚强    市统计局局长

巴音蒙克  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宝忠    昌吉国家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主任

苏  江    昌吉国家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环保局副局长

顾卫华    延安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  磊    北京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梁  瑞    宁边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狄晓娟    绿洲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晓明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魏小星    建国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常建国    三工镇镇长

高一豪    榆树沟镇镇长      

吴  琛    六工镇镇长

吴  磊    大西渠镇镇长

齐文强    硫磺沟镇镇长

谭永吉    二六工镇镇长

杨  亮    滨湖镇镇长

陈晓航    佃坝镇镇长

叶尔江    阿什里乡乡长

阿得力    庙尔沟乡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姚进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海拉提同志兼任,专职副主任由王成恩、毛冬梅担任,具体负责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五、指标任务

(一)森林网络

1.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昌吉市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城郊需有成片森林或湿地2处以上,面积20公顷。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并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1处以上。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0%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全部绿化美化,建设1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农田林网建设达到《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要求。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3.注重江、河、湖、库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到85%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到85%以上。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4.铁路、乡级以上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到85%以上。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各乡镇

5.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

(二)森林健康

1.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城区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

2.乡镇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使用良种壮苗,提倡实生苗、容器苗、全冠苗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增加绿地有机覆盖,实现森林、绿地的近自然管护。注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10%以上,培育优质高效城市森林。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住建局、各乡镇

3.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食源蜜源植物,大型森林、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有效保护乡村风水林和风景林,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文旅局、公安局、各乡镇、街道

(三)生态福利

1.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到80%以上。城镇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公里以上。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0公里服务半径对县域覆盖达到70%以上。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财政局、各乡镇

2.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四)生态文化

1.建有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5处以上。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广泛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县级活动5次以上。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应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文旅局、科技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

2.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科学到位,保护率达100%。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各乡镇

(五)组织管理

1.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正式备案2年以上。编制规划期限10年以上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批准实施2年以上。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2.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

六、具体工作

(一)补充收集创森迎检资料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5大类33项指标逐一收集有关资料,并分类建档造册,完成创森工作总结报告。对照新的测评标准,查漏补缺,各责任单位需补充完善迎检资料,做好迎接2021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核查验收工作。

完成时限:2021年6月30日前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森氛围

1.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单、宣传画(册)、宣传栏、公益广告、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建工作。

2.主要街道、公共广场、公园、景区景点每隔200米至少有1处能够看到森林城市主题标语。各大广场、公园充分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及宣传片,展示我市创森成果。   

3.在城区主入口制作设立大型创森宣传牌不少于3个。

4.商场、超市、市场、银行网点、宾馆饭店等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的森林城市主题标语,并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

5.50%以上的公交车站设有不少于1处森林城市主题广告。50%的公交车电子屏展示森林城市主题标语。50%的出租车顶灯展示森林城市主题标语。长途汽车站在显著位置展示森林城市主题广告不少于1处。

完成时限:2021年7月1日至核查验收前

(三)完成创森知晓率、满意度调查

按照国家创森测评指标体系要求,聘用第三方国家统计局昌吉调查队对昌吉市创森工作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

完成时限:核查验收前一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使创森工作形成党政齐抓、部门配合、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群众踊跃参与的新局面。各指标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分解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到人,按照时间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各部门要加强联动,主动配合,杜绝推诿扯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保障资金投入,加快创建进程。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创建工作投入。市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教育局等部门要发挥优势,努力争取上级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投入。市总工会、团委、妇联、企业、学校等要发挥自身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动员各方力量,投身绿化事业,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快速推进。

(三)强化督查问责,落实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围绕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员单位指标考核要求,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部门主要领导是创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

 

附件: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表

 

 

 

附件

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表

 

序号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指标名称

国家标准

需提供资料清单

森  林  网  络

1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水利局、气象局

林木覆盖率

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昌吉市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1.自查说明。(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2.省级森林资源监测部门提供。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或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或森林资源监测报告。(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3.城区乔木、灌木面积监测报告或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提供的城区乔木、灌木面积情况说明。(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4.湿地及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10%以上的城市,提供湿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数据。(市水利局提供)

5.山区和平原区面积及在总面积中占比。(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6.近20年年均降水量。(市气象局提供)

7.最新市域遥感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2

市城市管理局

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城区绿化覆盖率

40%以上。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2.区住建厅出具的2020年昌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确认函。(市住建局提供)                                                       

3.城区绿地现状分布图和绿化覆盖面积统计表。(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4.城区绿化项目实施情况: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照片等。(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提供)

5.相关职能部门开具的建成区面积及范围证明材料。(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3

市城市管理局

 

城区树冠覆盖率

25%以上。

1.自查说明。

2.乔木树冠覆盖现状分布图和乔木种植统计表。

3.城区绿化乔木种植情况。

4

市住建局

市城市管理局、公安局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2.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区各类公园绿地面积统计表。(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人口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区常住人口(无常住人口统计,可提供户籍人口)等证明材料。(市公安局提供)

5

市城市管理局

 

城区林荫道路率

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

1.自查说明。

2.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一览表、抽样材料。

3.林荫道路覆盖照片。

6

市自然资源局

 

城郊成片森林、湿地

20公顷以上的成片森林或湿地2处以上。

1.自查说明。

2.20公顷以上的成片森林或湿地现状分布图,包括名称、位置及面积。

3.新建城郊成片森林、湿地的情况。

7

市自然资源局

各乡镇

乡镇绿化

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1处以上。

1.自查说明。(各乡镇提供)

2.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证明文件。(各乡镇提供)

3.县级或各乡镇绿化主管部门提供建成区绿地现状分布图和绿化覆盖面积统计表。(各乡镇提供)

4.县级国土部门开具的县域各乡镇建成区面积及范围证明文件。(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5.各乡镇建成区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的情况。(各乡镇提供)             

6.乡镇绿化项目实施情况中新建公园绿地项目的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等、总结等材料。(各乡镇提供)

8

市自然资源局

市农业农业村局、各乡镇

村庄绿化

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全部绿化美化,建设1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

1.自查说明。(各乡镇提供)

2.村庄绿化证明材料 (绿化项目的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等、总结等材料)。(市农业农业村局、各乡镇提供)

3.村庄“四旁”和公共休闲绿地建设情况。(各乡镇提供)

9

市交通运输局

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道路绿化

铁路、乡级以上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85%以上。

1.自查说明。(市交通运输局、各乡镇提供)

2.铁路、乡级以上道路名称、起止节点、长度、宜绿化长度、已绿化长度一览表(补充2020年)。(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3.道路绿化支撑材料:项目的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等、总结等材料。(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提供2020年资料)

10

市水利局

 

水岸绿化

注重江、河、湖、库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5%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5%以上。

1.自查说明。

2.市域内的江、河、湖、库等名称、起止节点、水岸长度、宜绿化长度、已绿化长度一览表。

3.水岸绿化支撑材料(图片及文字资料)。

11

市自然资源局

各乡镇

农田林网

按照GB/T18337.3要求建设农田林网。(东北地区控制率达到90%,华北东部、华北西部和西北地区控制率达到95%,中南、华北东部和华北南部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5%。)

1.自查说明。(各乡镇提供)                                      

2.提供2020年乡镇造林验收表。(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12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

1.自查说明。(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提供)

2.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数量、名称、地点、面积、生态修复面积、生态修复率一览表。(矿坑修复:市自然资源局提供;垃圾场绿化: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前后对比图片(含无人机照片)。

4.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支撑材料。(项目的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等、总结等材料)

森  林  健  康

13

市住建局

市城市管理局

树种多样性

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城区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

1.自查说明。(市住建局提供)

2.城区栽植数量最多的3个树种栽植比例的统计数据。(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城区绿化苗木树种的使用情况。(市住建局提供)

4.城区绿化苗木树种的使用情况应包括城区各类绿化工程建设含各类苗木树种使用量的实施方案、年度计划、任务安排和年度总结等相关材料。(市住建局提供)

14

市城市管理局

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乡土树种使用率

城区、乡镇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2.乡土树种名录。(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使用树种名录(需注明是否为乡土树种)。(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4.城区乡土树种使用率的统计表。(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15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

苗木使用

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使用良种壮苗,提倡实生苗、容器苗、全冠苗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2.县域苗圃及苗木生产统计表。(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3.县域绿化苗木使用情况统计数据(人工用材林、经济林等需提供良种证书;生态公益林和城市绿化使用树种需提供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明)。(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16

市城市管理局

各乡镇

生态养护

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增加绿地有机覆盖,实现森林、绿地的近自然管护。

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提供)

17

市自然资源局

 

森林      质量提升

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10%以上,培育优质高效城市森林。

1.自查说明。

2.森林质量提升相关支撑材料。

3.森林质量提升包括中幼林抚育经营、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等(计算基准为规划编制时需完成的提升面积)。

4.森林质量提升相关支撑材料应包括森林经营规划或作业设计、任务安排、检查总结;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的城市,需准备项目批复、合同、施工和验收等相关材料。

18

市自然资源局

 

动物      生境营造

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食源蜜源植物,大型森林、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

1.自查说明。

2.生态廊道、生态斑块遥感图、分布图。

19

市自然资源局

 

森林      灾害防控

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

1.自查说明。

2.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检疫率。

3.森林火灾受害率,包括发生次数、受害面积、伤亡数量。

4.森林灾害防控能力建设实施情况。

20

市自然资源局

市公安局

资源保护

有效保护乡村风水林和风景林,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

1.自查说明。

2.县区域内乡村风水林和风景林分布图。

3.编制规划时至申请称号时森林资源督查自查报告。            

4.创建期间,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市公安局提供)

生  态  福  利

21

市城市管理局

 

城区公园  绿地服务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80%以上。

1.自查说明。

2.城区公园绿地分布图,包括名称、位置及面积一览表。

22

市住建局

市城市管理局

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0公里服务半径对县域覆盖达70%以上。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提供)

2.大型生态休闲场所分布图,包括名称、位置及面积。(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提供)

23

市财政局

市城市管理局

公园      免费开放

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1.自查说明。(市财政局)

2.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名单,包括名称、地点、面积。(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免费开放的公园名单,包括名称、地点、面积。(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24

市住建局

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

绿道网络

城镇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公里以上。

1.自查说明。(市住建局提供)

2.绿道分布图及包括数量、起止点、长度一览表。(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提供)

3.绿道网络建设支撑材料(合同、方案、批复、设计、验收、总结等)。(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提供)

4.城乡居民是指人口主管部门出具的县城内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总数证明。(市公安局提供)

25

市自然资源局

市文旅局

生态产业

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自查说明。

2.城市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市文旅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3.编制规划时至申请称号时城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统计年报:2017—2020年,旅游、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逐年递增的情况说明。(市文旅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生  态  文  化

26

市教育局

市文旅局、城市管理局

生态       科普教育

建有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5处以上。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

1.自查说明。

2.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名单,包括数量、名称、地点、建成时间、现场照片。(市教育局提供)

3.建有生态标识系统场所名单,包括数量、名称、地点、建成时间、现场照片。(市城市管理局提供公园、广场科普场所;市文旅局提供景区科普场所)

27

市委宣传部

市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文旅局、科技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

生态      宣传活动

每年举办县级活动5次以上。广泛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市级活动5次以上为标准:

1.举办市级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每超过5次,得0.5分,上限为1分。            2.主要街道、公共广场、公园、景区景点每隔200米至少有1处能够看到森林城市主题广告,得1分。                       3.50%以上的公交(地铁)车站设有不少于1处森林城市主题广告,得1分。          4.商场、超市、商业大街、城市社区、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银行网点、宾馆饭店等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的森林城市主题广告,得1分。           5.50%的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车身或车厢内展示不少于1处的森林城市主题广告,得1分。

1.自查说明。                                                  2.每年举办县级活动5次以上。(市科技局提供)

3.城市为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印发的市级和县级年度计划、工作方案等相关正式发文和活动总结。(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4.党政机关带头参加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所有成员单位提供)

5.提供县(市)属媒体宣传森林城市建设进展成效的电视截屏、网络截图等。(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6.城市运用手机短信、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的手机截图。(市电子政务办、融媒体中心、商务和工信局提供)

7.在城市主入口设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型宣传牌不少于3处。(市委宣传部负责)                                                       8.主要街道、公共广场、公园、景区景点每隔200米至少有1处能够看到森林城市主题标语;广场、公园、游园内的电子屏播放创森宣传片。(市城市管理局、文旅局、融媒体中心负)                                                   9.50%以上的公交车站设有不少于1处森林城市主题标语;50%的公交车车厢内、电子屏展示不少于1处的森林城市主题标语;50%的出租车顶灯展示森林城市主题标语;长途汽车站在显著位置展示森林城市主题标语不少于1处。(市交通运输局负)                                                         10.商场、超市、商业大街、银行网点、宾馆饭店等电子屏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并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的森林城市主题标语。(市商务和工信局负责)                                                   11.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屏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创森应知应会知识,提供宣传活动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

28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科学到位,保护率达100%。

1.自查说明。

2.对建档的101棵古树的挂牌、围栏、修剪等保护情况进行自查。(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提供自查报告和图片资料)

29

市自然资源局

 

公众态度

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0%以上。

自查说明。

组  织  管  理

30

市自然资源局

 

建设备案

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正式备案2年以上。

1.自查说明。

2.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同意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相关文件。

31

市自然资源局

 

规划编制

编制规划期限10年以上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批准实施2年以上。

1.自查说明(规划评估报告)。

2.提交规划批复文件、规划文本及实施的相关台账材料。

32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示范活动

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

1.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的示范活动,包括正式发文、牌匾或证书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市城市管理局、各街道提供)

2.积极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的示范活动,包括正式发文、牌匾或证书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提供)

33

市自然资源局

市创森办

档案管理

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1.自查说明。

2.反映城市设立国家森林城市组织机构及创森期人员调整的相关正式发文。

3.反映城市编制规划时至申请称号时召开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专题部署会议的情况记录或宣传报道。

4.反映城市为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制定的实施方案、督导制度和考核办法。

5.反映城市编制规划时至申请称号时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推进情况等证明材料。

6.反映城市已建立的森林城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有效运转的网络截图。

7.反映城市贯彻落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有关决策部署的相关正式发文。

8.森林城市档案建设支撑材料。

 

 

 

 

第8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一、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情况

(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1.农村垃圾处理实现常态化。一是由各挂村班子成员带队,对全镇范围内的每个村小组进行了三次全面清理,彻底清除各村陈年垃圾、成堆垃圾和死角垃圾;二是配足农村保洁员和专职河道保洁员,配齐垃圾收集大桶、保洁设备、保洁服和垃圾转运车辆,同时明确了垃圾转运员和保洁员工作责任、工作范围和工作时间,做到垃圾日扫日清;三是实行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制,镇、村两级干部每人挂片几个村小组,对所挂村小组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分片包干;四是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新建集镇和光辉村的两个垃圾中转站,在偏远的光辉、丁路村新增2名垃圾转运员,解决偏远村庄垃圾转运难的问题,实现镇村垃圾收集全覆盖。

2.乱搭乱建拆除如火如荼。一是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大队作用,与集镇范围的商(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和责任人,对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搭乱建的商(住)户发放整改通知书,引导商住户自行整改拆除,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整改到位的,由镇执法大队依法强制执行。同时对所有商户招牌进行统一设计和规范,制作仿木纹铝合金招牌;二是将集镇拆旧工作由两侧向内部延伸,对背街小巷拆旧工作进行摸底,根据摸底情况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每村确定一个施工队伍,干部负责做思想工作,施工队负责拆旧,每天安排拆旧工人12人以上,确保拆旧每天有进度。截止目前,整治乱搭乱建517处35599平方米,其中光辉村拆除完成98%,丁路村完成100%。

3.乱堆乱放得到彻底整治。一是拆除任务覆盖全镇。各村(社区)根据整治任务进行分片负责,每个自然村和每个整改户都确定一名镇干部和一名村干部负责,责任到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清理乱堆乱放1148处;二是规范集镇建筑材料堆放。在集镇设置建筑材料堆放点两处,填写建筑材料临时堆放申请表,将建筑材料堆放在指定临时堆放点,否则按照县农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罚;三是整治公路沿线车辆乱停乱放。集中清理公路两侧“僵尸车”5辆,同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集镇进口和出口两处修建路肩石和游步道212米,防止车辆乱停乱放,另一方面平整了集镇两处农村闲置空地1200余平方米作为车辆临时停放点,规范农用车辆和农具有序停放。

4.沿线环境提升效果明显。一是进行房屋立面改造。对黎樟线沿线4个村小组和集镇部分房屋开展了房屋改造工作。按照全县统一风格对房屋墙体、屋脊瓦头和墙裙进行了徽派美化改造,将原铁皮屋顶拆除改建灰色琉璃瓦顶;二是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户房前屋后散水坡排水沟、入户路及生态护坡等。更换集镇桥梁护栏,将原破旧水泥护栏更换为更加安全和美观的大理石护栏,在护栏两侧浮雕著名的“十二景”,保留古镇历史韵味;三是提升镇村品位,在空白围墙绘制政策宣传和风景油画,在拆旧空地修建休闲广场,安装欧式路灯,设置仿古简介牌、路口指示牌和垃圾框,进行绿化补植等。

5.植被恢复全面完成。重点对主干道沿线可视范围区域的山体、火烧迹地、采伐迹地以及坟墓迎视面进行植树或草皮绿化,在黎樟线公路两侧增植了湿地松3500余棵,恢复山体植被2处约3000平方米,坟墓遮挡1处80米。

(二)贫困村丁路村建设情况

我镇十三五贫困村为丁路村,共有村小组13个,农户370户1526人。2016年,我镇按照《市贫困村退出细则》,结合该村实际,制定了丁路村2016—2018年三年建设规划,利用三年时间,整合扶贫、新农村建设、交通等项目资金,将丁路村建设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秀美乡村,实现2018年底脱贫的目标。

自丁路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在村民理事会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同时根据丁路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对建设点进行了科学规划和设计。一是建设工作以贫困村退出标准为切入点全面展开,改水改厕率达到100%;新建村内排水沟3504米,主干道800米,入户路2500米,入户路硬化率100%;新(改)建住房13幢,房屋美化和维修23750平方米,100%农户住房安全,拆除危旧房及猪牛栏9782平方米,无人居住危房拆除率100%;村内实现电力、网络、有线全部畅通;栽种垂柳、桂花、香樟、金果梨、红心柚、石榴、桑树、桃树等风景树和果树300余棵。二是先后建成了绿荫停车场、文化宣传长廊、休闲人工湖、沿河风景路、农家书屋、卫计室等公共文化休闲场所,提升了村庄品位。今年还将完成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浅水池、河堤延伸等项目建设。三是在综合环境管理方面,成立了环境卫生督导组,聘请了专职垃圾保洁员、转运员和绿化管护员,由理事会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日常监督,还将环境综合管理工作纳入了村干部绩效考评,建立了新农村综合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二、主要成效

(一)农村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化解了农村垃圾遍地、集镇街道秩序较差的问题,提升了镇村农户的居住环境,改善了道路交通和沟河卫生,全镇环境总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整治的大力宣传以及取得的实实在在整治效果,群众的自觉意识和文明素质明显增强,不良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第9篇:休闲农庄申报材料范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片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地,在1997年以前,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杂乱地。生态园的缔造者,无锡唯农生态农业集团董事长陈达伟先生,作为留日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当年正是看到我国农业发展的滞后,才抱着改变农业发展模式的远大理想,回国创业。

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在唯琼生态农业园,记者采访到了陈达伟先生。虽然采访时间很短,一向务实的他又不善于刻意表现自己,但是,从短短10几分钟的采访中,记者还是感受到了陈达伟的先进农业种植理念,领略了其独特的经营模式。

在日本留学期间,由于所学专业原因,陈达伟就一直很关注我国农业的发展。后来。为了响应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号召,陈达伟毅然决定放弃国外安逸的生活,回国创业。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和当地农业发展的需求,让陈达伟很快找到用武之地,一家集科研、生产、示范,产、供、销一体化的省级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在无锡市滨湖区这片大地上诞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唯琼集团已发展成为下辖唯琼光学有限公司、唯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唯琼都市生态农庄观光服务有限公司、唯琼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

“公司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发展农业关键是技术和健全的基础设施。”陈达伟说,“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是唯琼集团始终不移的企业发展策略。目前,唯琼集团直接经营高科技优质无公害果蔬园2000余亩,辅射区基地6000余亩,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同时,该集团始终瞄准农业高科技,确立了高效农业、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从日本等国引进优质果蔬新品种立足于“新、优、加”三位一体。九年来已先后从日本菜地引进五大类,50多个优质果蔬品种,并从中筛选出“高尾”紫提,“莱福郎”梨,“夏丰”水蜜桃,和“墨绿海”蔬菜,作为“唯琼”园艺的优势农产品。其中“高尾”紫提:无核,甜淳,糖度高达18-24度。且色紫耐贮,可深加工;“莱福郎”梨香甜可口,既可生食,又可加工,在日本享有“梨中之王”的美称,目前在日本及东南亚各国都十分畅销;野生蔬菜“墨绿海”,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富含人们十分必须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特别是含有10.8%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是深加工开发健康食品的原材料。唯琼集团生产的“莱福郎”梨、“高尾”紫提、“墨绿海”产品2003年已由农牧渔业部认定为部级无公害产品。

焦虑和辛苦始终相伴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虽是一件好事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要改变农民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更是难上加难。

陈达伟举例说,原先一亩地可能产葡萄6000-7000斤,而引进先进的技术后,产量可能只有2000斤,这时农民就不认可了。他没有看到原来虽然产的多,可由于技术落后,只能卖1元一斤,而现在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品种,能够卖到15块钱一斤,算起来,肯定比以前收入高的多。可是,农民对高产量要求惯了,对新品种就不认可。这就要求和农民沟通,让农民了解改变种植模式后,利益更大,才蒯顿利发展起来。陈达伟说,他们采用的模式是风险企业承担,保证农民不亏本,通过典型带动,慢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延长产业链,必须吸引农民加入。没有农民的加入,企业根本做不大。”陈达伟说,他不怕工作辛苦,最怕的是自己理念不能得到认可。有时候,一些领导也不能认可自己的意见,这个时候就只有等,在汇报和交流的基础上,慢慢化解大家的疑虑。

自2003年唯琼农业园区被列入无锡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以来,唯琼园区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目前总投资1.69亿人民币的“唯琼生态休闲农庄”已建设成。该农庄位于胡埭镇富安村和阖闯村刘闾路东倒,以唯琼优质果蔬观光园为特色,龙山余脉邵巷湾自然风光为背景,规划建设观光果园区,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区,山坡自然风光休闲区,生态农业体验自助区,山林珍禽放养区,现代农居区,科研培训综合服务区,农产品包装、冷藏、加工配套区8大功能区。2005年10月19日已开园迎客。唯琼四季阳光生态园的建成增加了农产品的展示窗口,带动自身和周围农民的农产品销售,同时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

生态建设是主题

陈达伟说,发展现代农业,开拓市场,关键是要打造企业品牌。唯琼生态农业集团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旗下产品,始终坚持“科技为引擎,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发展原则,培育了良好的客户群。

唯琼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了“创造健康”的全新理念,确定了“自然・人・健康”的企业宗旨,立志于通过提供“健康食品”为广大消费者奉献“健康饮食”提案。公司所生产的墨绿海“清肠排毒胶囊”膳食纤维高达36%以上,其中水溶性食物纤维达10%以上,并含有丰富的钙、铁、铝、锰等金属元素和β-胡萝卜素及VA、VB、VC、VE等多种维生素。目前该产品已完成了省级试验和鉴定,正在申报国家新资源健康食品。

2008年唯琼生态农业集团和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成功完成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太湖蓝藻沼气发电制肥示范工程建设。该项目的建设,把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的同时生产沼气并发电制肥,最终生产沼渣沼液有机肥料,实现了蓝藻及时、有效地处理,避免蓝藻搁置所产生的二次污染,使蓝藻与能源―沼气、蓝藻与肥料―沼液、作物与肥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协调、转化、增殖的良性循环,从而建立起以沼气、沼肥为纽带的良性生态循环,在加快唯琼有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步伐同时,对太湖水环境的修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