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大学生兼职总结精选(九篇)

大学生兼职总结

第1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在准备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由郭亮、陈丽等5位同学参与了本次的活动。走进无锡肯德基店内,你会听到响亮的喊叫声“可乐一杯......”,你会看到清晰的声影、灿烂的笑容。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调查的对象—大学生。营销134班的同学们事先拿出了准备的调查问卷,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的就是现场访问,对在店内就餐的社会人进行了采访,比如“你在这里兼职了多长时间”、“你利用节假期兼职,家里人知道吗”、“您对大学生暑期兼职有何看法呢?”等一些问题,肯德基店的店员们也积极的配合同学们的工作一一回答。最后,大家以一张合照圆满的结束了本次的调查。

通过本次的活动,同学们认识到了许多方面的清晰认识,

一、认识到了父母的不容易,父母每天辛苦在外的赚钱,所受的那份罪是我们这些做子女所不能体会的,利用假期兼职,可以为他们减少一份负担,也同时增加了自己的生活费。

二、更能锻炼能力,许多人都说90后是娇艳的花朵,打不得、骂不得。可在肯德基店内,更多的90后充分的证明了90后不是花朵,成长也是一点一滴换取而来的,流下的更多是泪水与汗水,沉默的是更多的委屈。没有这些基础,哪来的明天喜悦,拿来的人生第一桶金。

三、更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上的艰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所受的一切苦难,都由父母来替你承担,解决后顾之忧。可当你走进社会,你学会的是看清社会上的黑暗,受委屈了,你只能忍。因为社会就是这样,只有你看不到的,没有你想不到的。在肯德基店内,有许多大学生在兼职。在工地上,有许多大学生在做工。在酒店内,有许多服务员,那都是大学生......

第2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兼职 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33

1 引言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大学生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外,大多数都想为自己找一份兼职从而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升。因此,大学生做兼职在高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各种招聘广告充斥着校园,招聘岗位也多种多样。然而很多学生在选择做兼职时都过于盲目,不知自己所长,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大学生兼职问题层出不穷,结果往往有悖于自己的初衷。本文将就大学生的兼职现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2 问卷调查

2.1 问卷调查的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在于通过各项数据更加客观地分析总结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2.2 问卷设计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内共发放问卷310份,有效回收300份,有效率为96.7%。本次调查中,男性占被调查对象总量的54%,女性占46%。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在此次调查中,由于大三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已有一定时间,对兼职较为了解,并且学业较为宽松,故是本次调查的主体对象,占总人数的62%。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因参加实习或者工作,故不列入本次调查范围之内。

2.3 问卷结果

2.3.1 大学生兼职经历

在大学生兼职经历的调查中(图1),22%的大学生有3~4次的兼职经历,有1~2次兼职经历的大学生占到54%,仍然有24%的大学生从未接触过兼职。

图1

2.3.2 兼职的目的(图2)

大学生的兼职目的随着大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而不同,通过调查,32%的大学生是为了赚取生活费,减轻父母的压力,51%的大学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8%的大学生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兼职,剩下的9%的大学生则是为了广交朋友,给生活增添乐趣。

图2

2.3.3 兼职待遇期望值(图3)

通过调查,大学生期望兼职的日薪基本在30元以上,其中,71%的大学生期望每日的薪资待遇在30~50元,占了主要部分,期望日薪50~100元的占19%,剩下10%的大学生期望日薪在100元以上。

图3

2.3.4 兼职信息获取途径(图4)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达,招聘启示在网络上比比皆是,50%的大学生通过这种渠道获取兼职信息,21%的学生通过学校学生处招聘获取兼职信息,5%通过中介了解兼职相关事项,24%的学生通过报纸、小广告等招聘启示等获取信息。

图4

2.3.5 大学生从事的兼职行业类型(图5)

大学生从事的兼职,主要为送外卖、超市促销员、家教、广告设计、淘宝客服、校园、酒店服务员、派发传单、营业员、自己创业等形式。其中,酒店服务员、营业员,发放传单等与学生本专业不对口的服务性工作占了较大比例,据统计,兼职这些类型的大学生共占了79%,由于这类工作相对简单,只需要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动,技术水平较低,所以更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1]而兼职家教以及广告设计等一些需要脑力的兼职大学生却少之又少,只占到总人数的21%。

图5

2.3.6 兼职与大学生专业的相关性(图6)

通过对曾经有兼职经历的大学生的调查,有约74%的大学生曾经从事的兼职与自己本专业不相关,20%的大学生从事的兼职与本专业有点相关,剩下的6%的大学生曾经从事与本专业完全相关的兼职。

图6

3 问卷结果分析

大学生兼职的选择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以及原因:

第一,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兼职时避重就轻地选择与自己专业不相符合的职业,其中多数都偏向于体力劳动,比如送外卖,酒店服务员,营业员等服务性的行业。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这类学生共占了79%。因为这些行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只需要大学生从事简单的体力活动,并且服务性的行业在招聘人才的同时对于应聘者的要求并不苛刻,当各种各样的兼职摆在面前的时候,大学生的自制能力还不强,往往会追潮流,随波逐流而从事比较热门的兼职,这对周围同学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更多的同学跟风。大学生在看待兼职的问题时,他们往往在没有客观地考虑自身的情况下盲目的跟从,照搬别人的经验,导致无法轻易找到脑力兼职,因此无法有效获取符合自身专业的经验与能力。

第二,在校园大学生从事兼职的工作选择上,路径狭隘,学校拓展的平台有限,提供的与本专业相关或者需要脑力的兼职少之又少。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同学占了74%。原因在于学校在提供兼职岗位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但是学校只是针对那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况且提供的岗位仅限于在食堂端盘子或者在图书馆整理图书,类似这样的兼职的确为大学生提供了磨练自己的机会,可是却忽视了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给大学生一个磨练自己的平台。此外,学校在提供兼职岗位时,没有和一些企业加强合作,这样就难以为大学生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或者需要脑力的兼职。并且由于学校缺少专门指导学生兼职的机构组织,无法对学生的兼职进行有效指导。

第三,大学生在社会上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脑力兼职的工作,即使一份脑力兼职工作摆在面前,大学生不足以全凭能力争取到这样的工作机会。这是由于社会上与大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或者需要用脑力的兼职需求量不高,且都含有高的技术含量,他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显得很高,加上社会上关于兼职的广告满天飞,都是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且工资可观,这对于急功近利的大学生而言有巨大的诱惑,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宁愿干又苦又累的服务性兼职也不愿意去尝试脑力兼职。

4 正确引导大学生从事脑力兼职的应对策略

4.1 树立大学生兼职中的正确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身的目标,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兼职结合起来,将从事体力兼职向从事脑力兼职转变。大学生不应该随波逐流,受到社会不良的风气影响,盲目的跟从主流而从事比较热门的兼职。相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方渠道寻找脑力兼职。可以咨询学校里相关的就业指导机构,或者也可以将自身的情况制成简历投向市场。大学生不应该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应该将目光投向未来。在寻找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应该不畏困难,对自己充满信心,不为脑力兼职过高的招聘要求而退缩。

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从事脑力兼职,加强和企业单位的联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开拓校园的兼职招聘市场,鼓励学生参与脑力兼职招聘会,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大学生条件优秀的,加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长期联系,这样就能促进大学生的优先就业。高校可以成立大学生兼职公司,成立专门的校内兼职管理机构,并对大学生在兼职职位选择中的困惑提供正确引导;组织人员对兼职市场进行了解,为学生提供实际指导,为大学生的兼职选择提供方便。建议学校可以适当的增设脑力兼职的岗位,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能参与其中,大力宣扬脑力兼职为大学生的就业所带来的帮助和今后的就业优势。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更多的从事脑力兼职可以迅速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为今后正式走上就业岗位提前培养自己的实践运用能力。

4.3 扩展社会上兼职的领域

社会上,政府需要呼吁各个企业加强对脑力兼职的宣传,增设脑力兼职的岗位,扩展兼职的领域,允许在校大学生到企业中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且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适当降低招聘难度,提高薪水,这样就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为以后大学生优先良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应加强和各个高校的合作,积极配合高校举办兼职招聘会,为大学生提供兼职平台,帮助大学生更快的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对于条件优秀,表现尚可的学生,企业可以与之签订短期合同,和他们长期合作,为他们提供保障。各个企业应专门成立大学生兼职的培训机构,为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排忧解难,定期给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指导,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好的运用到脑力兼职中去,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兼职的大学生的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鼓励大学生从事脑力兼职还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学校的管理机制、社会对兼职的调控三方面深入。只有真正排除了阻碍大学生从事脑力兼职的障碍,才能实现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校期间从事对自身将来有意义的兼职,从而提高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首恒.对浙江省大学生兼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新西部,2009,4(3):156-158.

[2]黄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韩光耀.中国大学生非常兼职纪实[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

[4]刘姗姗.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5]米霞.对高等院校学生兼职状况的思考[J].前沿,2004,(9):80-82.

[6]魏文钢,邓新煌.浅析高校大学生兼职现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1(2):146-148.

第3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学生真正做到自主选课,这就要求有数量充足、特色各异的“课程超市”供学生选读。而拥有学识渊博、数量众多、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学分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聘用任课教师方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既面向海内外高等院校引进优秀全职教师,又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业界精选生产与创作一线的技术骨干、工艺美术大师和艺术家,形成本校“精干高效的专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的师资结构。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六个学院共开设出各类课程42008个课时,其中全职教师任课20388课时,约占总课时的49%;校外兼职教师任课18936课时,约占总课时的45%;校内兼职教师①任课2684课时,约占总课时的6%(图1)。从中可以看出,学校教学主力基本上由全职和校外兼职两种任职性质的教师构成,校外兼职教师所担任的课时数量几乎占据了学期总课时量的半壁江山,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坚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原则,积极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拓宽教师来源渠道,聘任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和其他高校优秀教师为学生授课,缓解了学校建校时间短、高层次优秀师资相对短缺的局面。这些社会教育资源的加入,为学校教学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利于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推动完全学分制改革向前发展。

二、师资优化

教师的职称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高低。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具有教授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7658课时,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10404课时,具有讲师等中级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19802课时,具有初级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量为4144课时;各职称级别担任的课时总量分别占学期总课时量的18%、25%、47%、10%。

从任职性质的角度来看,全职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1990课时、副教授为4248课时、中级为10978课时、初级为3172课时;而在兼职教师中,教授职称级别的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4716课时、副教授为5728课时、中级为7808课时、初级为684课时(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级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级别担任的课时总量,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力量;全职教师副高职称级别及以上的教师课时量明显低于兼职教师副高职称及以上的教师课时量。

开设数量充足的各类课程是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前提条件,质优量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学分制改革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学校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在稳定现有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根据课程需要持续引进高级别职称的优秀兼职教师,形成稳定强大的兼职教师人才库,使优质兼职教师资源成为我校学分制改革强大的师资后备军。另外,要不断加强全职教师的团队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在职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学经验丰富、职称级别高的教师多开课程,带动职称级别低的教师进步,形成老、中、青的教学梯队,避免出现人才断层,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兼职教师管理

学校聘任了数量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如何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兼职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聘任和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目前,针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主要由各个开课学院协助学校人力资源部完成。开课学院负责在聘任前与兼职教师沟通联系,请兼职教师填写《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兼职教师登记表》,收集兼职教师的身份证(或护照)、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从业经历等个人资料。这些兼职教师资料由学院教学院长审核签字后统一交学校人力资源部审核。有些兼职教师没有相应的职称证书,由开课学院依据兼职教师的受教育背景、从业经历、取得的成就等因素对其进行相应职称认定申请,由校人力资源部审核批准后聘用,发放聘书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这种聘任方式从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出发,跳出以职称职务来划定工资待遇的模式,完善了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有利于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因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规范性的教育行为,而校外兼职教师来自各行各业,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流动性等特征;新聘的兼职教师需要对学校的学分制改革理念、教学要求、学生现有基础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管理人员与兼职教师课前、课中、课后持续充分的沟通是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条件。

因兼职教师队伍庞大,管理任务繁杂,要实现对兼职教师队伍科学有效的管理,需要在学校的层面建立统一、明确、清晰的教学管理职责。通过建章立制,将不同教学管理分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管理人员身上,明确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具体工作职责。以免出现职责不清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师资是学校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教师资源的数量决定了课程数量;教师资源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怎样加强对各类教师资源的管理整合,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要一直实践和探讨的话题。

注释:

第4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

(本文为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从法律视角探究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以大连地区高校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号:CSXL201210165002)

近些年来,在校大学生做兼职的现象十分普遍。然而,大学生在做兼职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值得我们关注。大学生兼职市场的混乱、我国有关大学生兼职的立法不完善,以及兼职权益救济路径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兼职权益经常遭受损害。因此,在对大学生兼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试从诉讼救济路径的角度,探究如何维护大学生权益。

1 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分析

作为一名在大连上学的学生,此次调查,我选择以大连地区为例。在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六所高校进行了调查问卷,总计分发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为76.3%。

1.1 被调查的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共229份),参加调查的男生人数为10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09%;参加调查的女生人数为12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48%。年级分布情况为:大一,39人,占16.96%;大二,130人,占56.52%;大三,36人,占15.65%;大四,25人,占10.87%。专业类型为:文科类,100人,占43.48%;理科类,117人,占50.87%;艺术类,12人,占5.22%。户籍类型为:城市,104人,占45.22%;城镇,69人,占30.00%;农村,52人,占22.61%。

从以上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学生基本上分布在不同的性别、年级、专业,因此,此次调查基本可以反映大连地区大学生兼职情况,对于大学生兼职问题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1.2 总结调查结果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有128人做过兼职,占总人数的55.90%。有43人获得的报酬低于大连市小时最低工资标准9元,占总人数的18.70%;有23人遭遇过用工方拖欠工资、无故扣减工资,占10.00%;有44人在寻找兼职过程中遭遇过“黑中介”,占19.13%;有25人在兼职过程中,感觉工作中安全无保障,占10.87%;有19人工作内容和先前约定不同,占8.26%。而且,在遭遇了上述侵害后,有80人选择自认倒霉,不追究责任,占34.78%;有53人会选择直接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涉,占23.04%;有5人会向法律机构寻求帮助,占2.17%;有6人会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占2.61%;有13人向人民政府寻求帮助,占5.65%;有5人向学校寻求帮助,占2.17%;有6人选择通过社会舆论寻求帮助,占2.61%;有2人会找机会打击报复。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做兼职的现象十分普遍,并且,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侵害:工资过低、安全无保障、用工单位随意更改工作内容、兼职中介市场的侵害,等等。而当权益受损后,很多人放弃对自己权益的维护,或者走极端采取违法方式报复。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利益受到侵害后维权能力不强。而在选择维权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选择向法律机构寻求帮助,可以看出,大学生维权选择司法程序的比重最小,司法救济路径在维护大学生兼职权益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

2 大学生兼职权益诉讼救济路径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的《民事诉讼法》来看,能够维护大学生兼职权益的诉讼救济路径有第五十三条至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代表人诉讼、第十二章的第一审普通程序、第十三章的简易程序。

2.1 代表人诉讼模式

代表人诉讼模式是应处理群体性纠纷的要求而设立的。在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大规模的侵权,群体性的纠纷也是时有发生的,因此,代表人诉讼是有必要的。代表人诉讼通过诉的合并在分散诉讼成本的同时提高诉讼效率,同时,通过判决的预决性在保证相似事件判决结果的一致性的基础上使判决扩张到未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判决的预决性是代表人诉讼模式的一大优势,但是,该优势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未参加诉讼的受害人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提讼,由于大学生兼职较分散,兼职信息交流不够便利,所以大学生很少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很难保证在法定诉讼时效内提讼。且大学生兼职通常是个人行为,联合起来维权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代表人诉讼模式在大学生兼职维权中很少出现。

2.2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审普通程序是诉讼救济制度最主要的程序,但是,该制度固有的弊端:耗时多、费用高,使得这些没有足够的时间、金钱,且诉讼标的额本身就很小的大学生放弃了这条救济道路。而且,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程序复杂性也使得没有法律知识的大学生望而却步。兼职大学生基于成本的考量很少选择第一审普通程序,转而选择别的渠道,甚至于放弃权利。

而且,大学生兼职权益案件通常为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能够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情况很少。

第5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行为;社会化

前言

大学生兼职是大学校园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自己或多或少的有过兼职的想法,甚至有过一些兼职的经历。对于本应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而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从事兼职工作?这个有着相当普遍性的行为会给大学生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兼职行为有非常大的合理性,那如何让才能让其发挥更大的正功能,同时尽量避免负功能的消极影响呢?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满意的回答。

现有的一些关于大学生兼职行为的研究多是一些描述性的概括,缺乏理论的全面支持,仅有的一些理论性研究也只是揭示问题的某个环节或者部分,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解释。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来总结出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包括客观状况和主观态度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用社会化理论来解释大学生热衷于兼职行为的原因以及这种行为对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影响,最后探讨如何完善社会化的相关机制来防止大学生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这对正确认识和规范大学生兼职行为,保护大学生的切实利益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兼职的研究不是很多,从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兼职现状研究,主要包括大学生兼职的原因、参与情况、客观背景、目的以及途径选择等方面。[1]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晓珊的《大学生兼职现象研究》。江在文中指出,大学生兼职的参与热情比较的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以及学校的市场化倾向为大学生兼职提供了外在的可能和动力;主观方面即大学生兼职的目的,主要包括赚钱、锻炼自己、紧跟潮流等等。[2]

二是大学生兼职的功能研究,主要从正负功能的角度展开论述。李炳亮在《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兼职可以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思想;通过兼职,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能力;通过兼职可以让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使其竖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三是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总结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大学生上当受骗、中介提供虚假信息、用人单位雇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等等。[4]关于对策研究,主要是从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四个角度展开的论述,认为只有四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现今存在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5]

四是从青年社会化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兼职的原因。[5]张辉金、萧洪恩在《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一文中着重从文化教化与文化涵化、角色转化与认同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兼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性对策。[6]

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的系统性较差,且多是一些描述性的概述,缺乏理论的论证和支持,仅有的一些理论性研究也由于理论的单一化使其解释的说服力较弱。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是自我意识的的形成和人格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生命历程。从社会化的时间维度上看包括青年社会化,从性质维度上来看包括预期社会化,从结果维度上看包括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7]

兼职行为是指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职务,从事其他工作的行为,是兼职的运动性状态。由于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所以,在校大学生从事的有报酬的工作活动可以定性为兼职。

(二)研究思路

大学生从事兼职是与社会进行接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一个被动选择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笔者认为,大学生兼职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此假设为起点,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总结出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包括客观状况和主观态度,为以后的理论分析提供现实依据。然后运用社会化的理论,包括文化教化与涵化、角色的转化和认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人格发展、青年社会化、预期社会化等相关理论去解释大学生兼职的原因以及这种行为对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影响,最后探讨如何完善社会化的相关机制来防止大学生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三)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1.资料的收集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分别抽取男生150人,女生15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总量为300份,有效回收3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资料的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大学生兼职现状

大学生的兼职现状,包括调查者的客观状况和主观态度两个部分。前者涉及到是否从事过兼职、兼职的主要目的、兼职的报酬、兼职时间的选择、兼职过程中是否会遇到困难、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等六个指标;后者涉及到兼职工作的主要受益、如何看待兼职的利与弊、兼职是否对学业产生了影响、兼职中介的服务如何、兼职市场是否存在问题等五个指标。在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

(一)兼职的基本情况

从对150名男生和150名女生的调查结果来看,80%的男生和78.3%的女生有过兼职经历,兼职参与度很高。从专业性质方面来看,文科生参与度达到82.3%,理科生则为75.7%,兼职参与度没有因为学科性质的不同而有太大的变化。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是一个普遍性的行为,并没有因为性别、年龄、专业的不同呈现出巨大差距。

表1您是否从事过兼职工作

频数百分比

有效有23879.3

没有6220.7

合计300100.0

表1调查的是大学生兼职的参与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的参与度达到了79.3%,兼职参与度很高。

(二)兼职的目的

本部分包括两个问题——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和兼职的报酬所得。

表2您从事兼职的主要目的是

频数百分比

有效赚钱2410.1

锻炼自己16067.2

紧跟潮流2912.2

好玩或者无聊208.4

其它52.1

合计238100.0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这个比例占到了53.3%。而对大学生兼职报酬的调查显示,300元/月以下的占到了51.3%,800元/月以上的仅占6.7%,大学生兼职的赚钱冲动不是很明显,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学生兼职行为的预期性。

(三)从事兼职工作的受益和对学业的影响

表3您觉得您从事兼职工作的受益是

频数百分比

有效得到了报酬2611.0

锻炼了能力7632.1

丰富了经验3414.3

为以后找工作打下了基础8736.7

说不清93.8

其它52.1

合计237100.0

表3表明,大学生兼职行为的受益主要是“为以后找工作打下了基础”,占到了29%;其次是锻炼了能力,占到了25.3%,然后依次是丰富了经验,得到了报酬和说不清。大学生兼职行为具有很强的长期目的性,并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

表4您觉得兼职对未来学业的影响程度如何

频数百分比

有效影响很大3213.5

影响大9038.0

影响一般7230.4

没有影响4318.1

合计237100.0

表4是大学生兼职行为对未来学业影响程度的一种主观认识。认为兼职对未来学业没有影响的仅占到14.3%,大部分调查者觉得兼职还是对自己的学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在对兼职时间的选择方面,40%的调查者表示是占用上课时间来从事兼职工作,兼职行为对学业的影响程度很大。

(四)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

表5您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

频数百分比

有效

主动和有关部门交涉115.4

找有关部门解决3818.8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3064.4

其它2311.4

合计202100.0

有84.9%的调查者表示在兼职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在表5“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的调查中,64.4%的调查者表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去主动的和有关部门交涉或者解决,合理化解决途径的缺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五)大学生对兼职中介和兼职市场的印象

表6您觉得兼职中介的服务如何

频数百分比

有效很好187.6

一般9540.1

很差9238.8

没感觉3213.5

合计237100.0

表6是大学生对兼职中介所提供服务的主观感觉,有31.7%的人认为服务一般,有30.7%的人则认为服务很差,感觉很好的只占6%,看来作为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重要途径的中介(45.4%)并没有令大学生满意。而对于兼职市场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也表示存在很大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兼职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这种现象不会因为性别、年龄、专业性质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时,大学生兼职具有很强的预期性,兼职行为并不是短期的金钱行为,而是大学生一个有长期目的性的行为。兼职行为带给大学生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对学业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兼职中遭遇挫折或者困难后难以通过一个合理性的途径解决的话,会对其心理的成长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这也是大学生对兼职中介和兼职市场存在不满的一个直接原因。

通过对大学生兼职现状的描述和分析,笔者提出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大学生热衷于兼职?这种行为会给大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是负面影响又会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社会又应该提出什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行为

(一)大学生兼职的社会化因素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短期的金钱利益并不是主要的考虑,只占到了调查者的8%。应该说,这种行为带有了很强的长期性,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兼职是一个被动选择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是带有主观性的客观实践。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指的是人接受社会文化,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过程以及个人适应社会的全过程,包括角色内化、角色学习和统一价值标准的获得。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是指大学生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知识,逐步将自己培养成为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包括生活、知识技能、社会角色扮演、行为规范以及理想、信念等各方面的社会化。

1.社会变迁、社会意识与社会化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指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的一种思想反映,受社会变迁的影响。[7]社会化则是一个被动适应和主动选择的过程,受到社会变迁和社会意识的影响。应该说,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不断的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社会人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课堂知识的获取对大学生就业以及前途的发展给予的帮助降低,学生只有不断地接触和了解社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大学生热衷于兼职工作的客观原因。应该说,大学生兼职就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社会意识不断调整所做出的主动回应,是社会变迁下的社会化过程。

2.文化教化与文化涵化

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所要经过的社会化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个体吸收社会文化又逐步融入到社会文化中去的过程——即文化教化和文化涵化。文化教化是外在的,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教育引导过程;文化涵化是主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将外在文化影响吸收,逐步转化为个人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素质的过程。这两者是社会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个体总是首先通过文化教化接触某种社会文化,然后通过文化涵化使这种社会文化渗透到个体自身,最后才内化到自己的行为方式或价值观念之中,最终实现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等加以影响,这种影响也正是文化教化与文化涵化这两个阶段的统一。[8]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尚在形成之中,还不够稳定,因而特别容易受到外来的各因素的影响。在对“影响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的主要媒介”的调查中,有46.2%的调查者表示受到同学的影响才去寻找兼职,表示受到媒介的影响的这一比例占到了调查者31.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大学生在同辈群体间的交往中,一方面作为“客体”,接受他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作为“主体”,影响和教化着他人。在大学生群体的相互互动中,一部分先外出兼职的同学由于兼职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报酬,个人能力和对社会的理解都有很大的提高,这些都会对其他同学产生感染、刺激作用。其次,大众传播媒介也对大学生的兼职有一定的影响。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十分强大,它们不断的传播和创造新的价值观。大学生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精神环境氛围,从而使每一个体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产生自觉不自觉的趋同和助长作用。这种作用通过不断的内化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断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及行动趋向。[9]

3.角色的转化与认同

角色的转化与认同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任何个人进入社会,都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并具备相应的角色能力。帕森斯认为角色学习的过程即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步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同时学习如何顺利的完成角色义务。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了解、学习和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懂得社会或群体对各个角色的期望。[10]

我国社会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化目标的选择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理想相结合,这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由过去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一元社会所产生的单一性、绝对性和严格性的价值观念转变成相对多元性的价值观念。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即将踏入社会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逐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为将来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应地也要求当代大学生的角色逐渐由学生转化为社会人,这必然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为自己的角色转变做准备,不断调整自我,使自我的发展不断与社会需求相整合。大学生兼职也正是这样一种整合过程,一种为适应生活的变化、承担起新的角色而主动学习与调适的过程。

(二)兼职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兼职是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行为,是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兼职对大学生社会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正面的、有利的影响,也存在反面的、消极的影响。在调查中,有55%的调查者表示兼职利大于弊或者利弊相当,有18%的调查者认为弊大于利。在对“兼职对未来学业影响程度”和“兼职时间的选择”的调查中,大部分调查者认为兼职行为对学业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比例占到了40.7%,而兼职时间方面则大约30%的人表示是占用上课时间从事兼职工作。从大学生兼职和大学生社会化的互动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身心上的巨大变化,即将步入社会的现实,大学生开始考虑“我是谁”“我将向何处去”等重大人生问题。[11]大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收集有限的社会信息,为自己选择一个定位,然后开始相关的社会实践,兼职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特别是在这个强调专业经验的社会更是如此。因此,兼职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和适应社会,更好的完成特定时期的社会化历程给予了很大的正面帮助。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遭遇“自我认同危机”,[12]自己所从事的兼职工作很可能同自己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由此产生失落感;同时,兼职的过程就是接触社会的过程,社会“向阳”一面会让大学生对社会产生亲近感,但社会中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让大学生产生对社会的疏离感。特别是在现存法律法规不健全,兼职中介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相关组织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大学生遇到困难以后很难通过一个合法合理的途径加以解决,社会报复心理很浓,对社会也产生不满的情绪。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校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业学习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但兼职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不利因素,都容易造成大学生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13]

(三)大学生兼职与社会化

社会化是任何社会人的生命历程,是伴随人一生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兼职行为既是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被动选择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热衷于兼职来实现自我良好的社会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社会化的生命周期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年期,上承儿童期,下接成年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是人生一个特殊重要的转折。但客观上兼职行为会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好坏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良性运行,而反面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实现良好的社会化,甚至产生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兼职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规范大学生兼职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学校、企业、政府三维一体的防范机制来控制兼职行为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的社会化偏差和失败,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力、张学义、叶金明.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2005(6):17-18.

[2]江晓珊.大学生兼职现象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学报,2005(11):16-18.

[3]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8(18):5-6.

[4]李忠杰,倪林英.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及其分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报,2006(2):12-13.

[5]李佳恒.当代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调查与反思_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例[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1):14-15.

[6]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J].理论观察,2006(1):6-8.

[7]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

[8]高桐杰,李相久.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与青年社会化[J].青年探索,2002(2):11-12.

[9]蔡锋.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前沿,2006(12):10-12.

[10]GeraldPattenden.Part-timelifeontheotherside[J].Biographicalmemoirs

ResearcherattheRoyalSociety,2003(9):18-19.

[11]IanButter.Part-timetotheimpactofmodernlife[J].BiographicalmemoirsresearcherattheRoyalSociety,2001(11):33-32.

第6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对策

兼职教师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他们具有明显的职业人才优势和实践教学优势。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作兼职教师,社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强调和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彰显特色专业优势、创建品牌专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五年制高职兼职教师的界定

关于兼职教师的概念,国内外至今没有统一的权威界定。相关学者(或单位)对其进行界定,多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因而所涵盖的对象并不相同。总结起来,关于兼职教师,有以下一些代表性指称:有的是指行政兼职(指校内行政人员兼课),有的是指外聘教师(指从校外聘请的教师),有的是指企业依据校企合作协议在学校派驻的培训师,还有的指学校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而定期派驻企业(行业)的教师等等。

结合五年制高职兼职教师队伍的现状,这里所称兼职教师,统一界定为:五年制高职院校基于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履行聘请手续引进的非编制内教学人员,主要是指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从相关企业(行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包括为满足文化理论教学需要而从外校引进的教师。

五年制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五年制高职院校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企业(行业)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目的在于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高职教育的教材要突出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建设也要不断创新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要有兼职教师的介入,单靠校内教师不可能完成。兼职教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现实是,相关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明显且共性较少。总体看,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兼职教师比例偏低,聘请手续混乱 五年制高职教育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兼职教师的比例应根据实践教学的课时需要来定,一般应占学校教师总比例的50%~60%。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兼职教师能达到该比例的院校如凤毛麟角。多数院校兼职教师的存在是基于文化理论课的需要,单纯因实践教学原因聘请的兼职教师屈指可数。如在某院校某专业的44门课程中,有7门文化公共课本校没有师资承担,需要兼职教师完成;7门实践课的教学任务,仅从校外聘请4位兼职教师,其中的3门实践课实际上分给了校内教师承担;即该专业共有11位兼职教师,如果按总教师44人计算,兼职教师比例仅占25%,若仅以从事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数为基础计算,其比例仅占9%,远低于50%~60%的理想比例。此外,相关院校对兼职教师的聘请手续混乱,具有随意性。从法律角度看,兼职教师应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就该问题我们对某省司法警官学校的62位兼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32人回答“没有签订”,30人回答“已签订”。数据充分表明,相关院校的兼职教师招聘很不规范,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无章可循。当然,这与国家相关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因为尽管《教师法》明确指出“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兼职教师的聘任实施办法出台。

兼职教师收入偏低,积极性不高 兼职收入是兼职教师存在的基础。通过对三所院校40位兼职教师的兼职收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4人认为兼职收入相比实际工资较低,仅6人认为比实际工资略高。而且不同院校之间又有所差别,兼职收入不平衡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很多院校自身的经费不足,在编教师的待遇还很不到位,更没有能力聘请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不可能无偿服务,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成正比。除了兼职收入偏低外,影响兼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学校给兼职教师提供的工作环境不理想,学生素质达不到兼职教师的期望,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欠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等。此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一部分兼职教师反映自己的兼职行为不被原单位支持,还有一部分明确表示不愿意长期担任兼职教师。这两种情况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0%,这些因素同样影响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多数兼职教师没有从事实践教学 按照五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兼职教师应基于实践教学需要而产生,他们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然而,目前许多院校的兼职教师没有从事实践教学。在接受调查的上述40位兼职教师中,仅4人从事实践教学,其余36人则从事文化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等)和专业课理论教学。兼职教师只有来源于企业(行业),才能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校企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在调查兼职教师是否根据校企合作需要引进时,我们又增加了某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的10位兼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在这共50位兼职教师中,36人并不是因校企合作需要而来的,尽管有14位兼职教师回答是依据校企合作的需要引进,但事实上只有一人来自企业,其余13人均不符合校企合作的相关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兼职教师应来源于企业(行业),显然许多院校没有做到这一点。

兼职教师的培训发展受到限制 兼职教师应该全面发展,他们应该具备综合创新能力,这都离不开相应的培训。高职院校应通过培训,让兼职教师在培训的同时从社会上搜集有关行业发展态势和职业变化信息,为本校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提供实时的、丰富的教学素材,以提高自己的办学实力和声誉。我们针对兼职教师的培训现状进行了相应调查。首先,兼职教师将实践项目转化为课堂内容,把握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相关院校进行教学规范性培训,但在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均没有找到相关规范兼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文件或相关资料。其次,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经常更新,相关院校应对兼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在前面40位被调查对象中,有32人回答没有定期培训的机会。此外,兼职教师应该参与学校科研及相关教材的开发,并享受相应待遇,这也是促进兼职教师健康发展的因素。对是否参加学校科研活动,以上40位兼职教师中,6人回答从不参加,26人回答很少参加,仅8人回答经常参加。问题很明显,当前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受到限制,相关院校必须给予重视。

原因分析

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科学对策。通过相关调研发现,五年制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相关院校师资不足,仅视兼职教师为替代品 五年制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不仅比例偏低,而且在兼职教师队伍中,从事文化理论课教学的远远多于从事实践教学的。相关院校因师资不足,兼职教师已经成为专职教师的替代品。原因在于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是直接从中等职业学校过渡或整合而成的,并且成立时间很短,尚在发展完善过程中,师资配备尚不符合高职办学基本要求,最基本的文化理论课师资都没有达标,只好聘请兼职教师来弥补,至于学校对实践教学兼职教师的需求则相对被忽视。所以,如果高职院校师资配备的根本问题不解决,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是纸上谈兵。相关院校开展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首先从根源上解决基本的师资问题,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要由校内专职教师完成,在此基础上聘请的兼职教师才能主要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即兼职教师的存在应本于实践教学的性质,是为了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相关院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流于形式 事实上,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一直处于“真空地带”,现实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很难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进程。相关院校基于政策压力和现实原因,无力解决该问题。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反映兼职教师存在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积极性、课堂秩序不好等问题,甚至一些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公开抱怨,学校相关部门对此也没有具体处理办法。事实上,将学校作为兼职教师的主管部门是可行的,因为兼职教学主要通过学校配合完成。所以,学校应成立专门部门对兼职教师进行管理,在基本的跟踪档案、教学运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学校要从基本的聘用手续做起,与兼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签订聘用合同时应遵循双方平等、双向选择的原则,并在聘任合同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聘任期限、解聘的条件以及违约的处理等。聘任的期限应考虑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由于教学见效的周期较长,兼职教师的聘任应以3~5年为一任期较好,这样对兼职教师兼职效果的衡量将更加科学和准确。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工学结合不到位 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然而,多数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存在“瓶颈”。我们针对该问题访谈了部分院校和专业的负责人,结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良好的仅是那些有热门专业(如卫生医药类、建筑类、汽车维修类)的院校;多数院校(如财经类、计算机类、管理类等)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很大难度,几乎没有企业(行业)愿意与这些院校合作,实践教学部分最终还是依靠校内教师来完成,兼职教师在这些学校很少。诚然,这已经违背了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要求。一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能很好落实,在教学中缺少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实现校企(行业)合作、工学结合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相关院校要依托企业(行业)资源优势,借助自身的专业特色,针对学生将来可能就业的职业领域选择合作企业,要争取与知名度高、信誉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行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成长期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解决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实践教学特色问题指日可待。

缺乏必要保障措施和具体的师资建设规划 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机制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采取切实保障措施,明确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兼职教师的基本保障是经济待遇。解决不好待遇问题,就失去了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对以上40名兼职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33人认为兼职工作没有保障,有部分兼职教师反映学校没有提供基本的办公条件,社会保障方面也无从谈起。同样是教育学生,如果教师的待遇不同、缺乏同等的保障措施,教学效果必然会大相径庭。但多数院校除了规定课时费用外,没有规定其他待遇,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促进必要保障措施出台。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7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经济学;最优时间分配组合

一、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供给和需求现状

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已成为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的一种来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人们就业观念的更新与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了象牙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与社会的二元结构中锻炼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1.1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现状

大学生得用课余时间兼职已是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现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做兼职。

问卷星网站所做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表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近79%的人有过做兼职的经历,其中15.64%的大学生经常做兼职,而从未做过兼职的比例仅为21%(图表1)。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现象已非常普遍,兼职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供给具有一定保障。

1.2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现状

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方来自校内、校外和网络兼职等三个部分,其所提供的职位性质不同,岗位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别。

首先,校外兼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方提供的职位范围比较宽广,其中,实习生、家教、传单发放员、超市促销员、餐厅服务员等服务性岗位的需求量较大。大学生素质较高、投入费用低的特质正好迎合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使之成为大学生人力需求的主力军。

其次,校内兼职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职位范畴相对较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主要是勤工俭学岗。

第三,大学生网员兼职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现象,互联网上很多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兼职信息,比如58同城,校园无忧网,赶集网,1010兼职网等。这也说明了兼职人力资源市场对大学生这种劳动力的需求量还是极大的。

1.3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分析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都较大,但并不意味着该市场不存在供需矛盾。相反,从实际情况来看,兼职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双方存在着较大矛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供需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学中假设每个人都是经济理性人,也就是说,我们在权衡成本与收益时,总是希望收益大于成本。希望找到既能挣钱又能拓展专业技能的事情来做,将学生原本可能用这些时间、精力换取的学业成绩、娱乐休息等隐性成本降至最低。可是,企业和公司往往不放心将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交给大学生,于是就产生了广告、策划、网络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兼职岗位提供的较少,而餐厅服务员,清洁员、发单员等技术含量偏低的岗位需求过剩的现象。这些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及兴趣缺乏匹配,由此造成了兼职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突出。

二、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双方的成本与收益

2.1大学生从事兼职的成本

大学生兼职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由兼职过程中必然要花费的资金组成,如前往工作地点的路费等;隐性成本则包括兼职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这些成本是不能直接量化的。但是,在经济学中,隐成本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衡量。那么大学生都是什么时候去做兼职呢?通过对网上相关调查的统计整理,结果如图表3所示(由于调查时此问题作为多选题出现,所以比例之和大于百分之百)。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选择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来做兼职,学生为兼职而放弃的学习和休息给其带来的最大利益就是学生做兼职的机会成本。相比之下,显成本可以直接用支出的货币衡量,而隐成本的大小与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学业和放松等有关,但由于隐成本的抽象性,造成了它经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做兼职时的决策。

2.2大学生兼职的收益

大学生的兼职的收益可分为物质(显性)和精神(隐性)两个部分。

很显然,学生通过兼职赚取报酬,增加收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这是物质上的收益。而精神受益则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使大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兼职使他们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这会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并促使他们在自我完善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另一方面,在兼职工作中,既扩大了自己的人脉,又锻炼了与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增加了工作经验,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接触不同种类的工作,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长处短处有一个更好的判断,今后选择工作时会更加理智。

但是无论是哪方面的收益,高校大学生因缺乏管理经验与对市场认知的欠缺,对收益的预期往往偏高。由于没有客观的考虑自身的情况而一味照搬别人的经验,大学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缺乏相应承受能力,使得兼职的收益往往低于预期。

2.3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方的成本与收益

从成本的角度看,用人单位的成本也有显性和隐性成本之分。显性成本包括支付给大学生的工资,搜寻合适大学生过程中的花费和后续的培训成本;隐性成本主要包括由兼职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企业工作效率的损失。

用人单位的收益则主要通过招聘高素质大学生所带来的对人才需求的满足和人才结构的优化。选择到合适的大学生来兼职,还能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大学生兼职和学习的最优时间分配组合

基于经济学中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大学生做兼职是为了获得效用。兼职和学习都可以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效用,那么如何才能使效用最大化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给出模型,帮助大学生找到兼职和学习的最优时间分配组合,以达到兼职效用最大化的目的。这里不妨将大学生看成普通消费者,而不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同时把兼职(以工资量化)和学习(以学习成绩量化)看成其要消费的两种商品(方便起见,认为用于兼职原本全部用于学习),约束条件是每天可利用的总时间。劳动的供给涉及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时间资源的既定性表现如下:首先,每天只有24个小时,这是不会改变的;其次,在这固定的24小时之中,有一部分必须用于睡眠而不能挪作他用。必须的睡眠时间虽不是绝对地不变,但对于特定的消费者而言,短期内不会变化很大,即每天可利用的总时间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方便起见,这里假定消费者的睡眠时间为8小时,则每天可利用总时间为固定的16小时。将被看成商品兼职的价格设为a,即赚一单位钱所花小时数为a,数量为X1,表示所赚钱的单位数。学习的价格为b,即学业成绩提高一单位所花小时数为b,数量为X2,即所提高的学业成绩的单位数。则可得预算线如下(图标5 线AB):

而预算线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当兼职的工资率改变而其他因素不变时,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假设工资率以小时为单位时间,而且工资率上升,即每小时的报酬增加,从而使赚一单位钱所需的劳动时间减少,即相同时间内赚取的钱数增加,相当于兼职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当全部可利用时间都用于兼职时,赚钱的单位数增加,即预算线的横截距会变大,由于其他因素不改变,所以预算线将从AB旋转变动至新位置AB’。同样,分析学习的价格变动情况。当某阶段的学习内容增多或难度加大,使学业成绩的提升变难,即每小时的时间所带来的学业成绩的提升减少,提高一单位的学业成绩所需小时数更多,相当于学习这种商品的价格提升,当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时,学业成绩的提高数较以前减少,预算线的纵截距变小,预算线由初始位置AB移动到A’B。

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得,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切点即为为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点。其中,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由消费者的偏好决定的,在这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理解为对兼职所带来的收入的偏好和对学习带来的成绩提升的偏好。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对两者的偏好肯定不同,但一旦偏好给定,就意味着给定了一个由该消费者的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构成的无差异曲线簇。之后,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画入同一坐标系,均衡点就不难找出了。这里我们选三条无差异曲线做代表进行分析(如图表6)。U1、U2、U3为消费者的三条无差异曲线,只有U2于预算线相切于E点,其余两条与预算线相交(U1)或相离(U3)显然,E点即为均衡点。

前文说过,当兼职和学习的价格发生改变时,预算线会发生相应的移动,预算线的移动又会使均衡点发生变化,但由于实现均衡的条件始终不变,所以均衡点始终是相应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大学生仍可利用此模型找出新情况下的均衡点,以便迅速更改兼职和学习时间分配的策略。

四、结论与展望

大学生兼职人力资源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中扮演着劳动供给者的角色的大学生,对该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现状要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该市场的供求双方在做出选择时应从经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对各自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认真分析,本着各取所需的原则达成交易。特别是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更要认真考虑自己各方面的成本和收益,避免因高估收益和低估成本而做出错误决策。最后,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处理好学习和兼职的关系,尽量使效用最大化作为时间分配的原则,以期达到大学期间个人时间成本与收益的完美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小建等.《当代中国就业与劳动关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8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兼职档案员是高校档案人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高校各类档案的逐年增多、高校档案管理中部门立卷制度的逐步推广,兼职档案员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为此,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高校兼职档案员的素质。

一、高校兼职档案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面貌的重要事业,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档案人员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所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高校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各基层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和立卷,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无法担此重任的。因此,高校兼职档案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较强的档案意识。兼职档案员档案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文件材料能否及时、有效、完整地收集归档。由于兼职档案员都是部门的文秘人员,他们担负着部门来往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转送、催办、归档等文书处理工作,熟悉文件材料的形成过程,把握着文件进出的大关,控制着文件材料的运转和走向。每年在兼职档案员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文件材料时,档案部门总会发现归档文件不完整的情况。如有的文件只有“请示”,没有“批复”;有的重要文件原件找不到了,只好用复印件代替,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因此,兼职档案员一定要提高档案意识,强化档案意识,及时、有效地收集各类文件材料,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较高的专业技能。业务素质是兼职档案员必须具备的综合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这要求兼职档案人员应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坚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人文素质、较强的情报意识和熟练的信息技术;应具有经济、法律、外语等学科的文化知识,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能力,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管理知识的能力。高校每年产生的档案种类繁多,数量很大,要将各基层部门产生的所有档案材料都齐全完整地收集起来,并经过系统地整理和立卷,需要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具有较高的熟悉、了解档案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需要兼职档案工作者要掌握多种技能,比如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能懂得一些计算机管理的知识,以及电子档案存贮的安全性,档案资料的复制和备份,提高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水平,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兼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适应专业性、综合性强的档案工作的需要。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兼职档案人员与专职档案人员一样,应自觉遵循档案职业所要求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业务刻苦钻研;对材料爱护备至;对同事宽以待人;对外部精诚合作。其次,档案是自然形成的、客观的、令人信服的记录历史的历史证据,这种特点决定了兼职档案员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同时还要具有更高尚的职业操守:第一,据实整理,维护史实。兼职档案人员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地收集整理档案材料,不许任何人损毁、涂改、伪造档案材料,以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第二,严守纪律,严守机密。兼职档案人员要树立严格的保密观念,严守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不该透露的绝不透露,不该提供的绝不提供。

另外,高校兼职档案员还应对所在部门的文件资料档案的保存方面多动脑子,想方设法做好兼职档案工作,经常总结工作方法,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比如,把每天收发的文件按文件的种类、发文单位、标题、文号输入电脑,这样需要调用什么文件时,只要在电脑里一查,就很快查找出所需的文件来;再如,所拟文件资料,笔者除了把文件资料分门别类存放在文件盒里外,还要把文件资料分门别类地在电脑里保存,而且在电脑里保存的文件资料不保存在硬盘系统的分区里,而是保存在系统区外的其他分区中。而且为了便于保存文件资料,还采取录光盘保存和保存在U盘中。总之,高校兼职档案员要经常总结工作方法,使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所在部门的文件资料安全。

二、提高兼职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途径

(一)做好兼职档案工作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兼职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是做好档案工作者的前提和基础。档案馆要对兼职档案人员定期举办师资培训和各类交流,检查、督促各学院(部)、各部门档案建设,建立责任制、督查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兼职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从档案形成部门的源头抓起,加大二级档案管理工作力度,使高校档案管理的建设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只有把兼职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理顺了,运行机制完善了,管理制度健全了,基础管理夯实了,学校档案工作才会更加科学、有序、高效,兼职档案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建设生态大学和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二)做好兼职档案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兼职档案工作自评自建长效机制。这是做好兼职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要以评估,尤其是以2007年5月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所带来的强有力的推力以及随后形成的经验共识,来促进整顿、改革和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并逐步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行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这种周期性的自评机制能够成为档案工作自我驱动的动力,推动档案工作在反思总结、扬长补短的过程中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三)做好兼职档案工作必须加强对高校兼职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随着知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档案工作对于档案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继续教育对于高校档案工作者极为重要。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要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部环境,尽可能地为兼职档案工作人员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机会,调动他们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在高校兼职档案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当然,高校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在争取、珍惜继续教育机会的同时,通过自学和互学交流以及其他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要求。另外,还需要学校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逐步建立科学的兼职档案员考核制度,提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篇:大学生兼职总结范文

董事会成员,一般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和董事。(注:董事会成员中还有常务董事、执行董事以及内部董事、外部董事的称法,实际上是从董事执行业务的情况所作的划分。除外部董事外,其余的均属兼任经理或实际执行经理职能的董事,如常务董事“乃股份公司章定、任意、常设之业务执行机关。”见柯芳枝:《公司法论》,三民书局印行,民国85年再修订三版,第350页。)其中,董事长具有法人代表地位, 与其他成员的作用和影响不同,董事长是否兼任经理对董事会的独立性影响很大。经理,在公司中是指公司机关,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经理等。 其中, 总经理的地位和作用也与其他成员不同, 总经理(president)负责公司全盘营业活动,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的工作, 经理(manager)仅仅主管一个业务部门或一项业务工作。 总经理是否兼任董事也直接影响到经理机关的作用。所以,现实中董事会成员和经理的职务关系可以有多种组合,可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从量的方面看,涉及到董事会成员中兼任经理的数量或比例,如全部兼任或不兼任、部分兼任等。从质的方面看,涉及到职务的独立性以及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三种情况:两职完全分离、两职部分分离和两职完全合一。两职完全分离是指董事长不兼任总经理;两职完全合一是指总经理与董事长兼任;其他状况为两职部分兼任,如董事兼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兼任经理(副总经理)等。 我国公司法第120条第2款规定:“公司董事会可以决定,由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该规定实质上认可了在我国股份公司中可存在上述两职关系的各种情况,并未予任何限制;虽然包含了两职互不兼任的情况,但显示了一定的倾向性,如并未规定公司董事会是否可以决定两职不兼任。

经济学界一般认为,鉴于董事会成员与经理职务兼任或分任各有利弊,探讨两职关系的重点不在于是否分离,而在于分离的程度。从量的方面上讲,是指董事会中兼任经理的董事应以多少为佳;从质的方面讲,是指董事会和经理的负责人是否有必要兼任,主要是指董事长应否兼任总经理。

董事会成员中兼任经理的董事应以多少为限?现实中并无一定之规。一般认为,应根据公司的规模、经营的性质等情况而定。但均认为以采用部分兼任为好,不宜全部兼任或全部不兼任。原因在于,两职全部兼任,虽然有利于灵活经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但会导致董事会失去独立性,难以发挥对经理的监控作用;两职全部分任,虽然有利于权力制衡,但将增加董事会与经理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不利于董事会对经理的监控。至于兼任的比例,也无较明确的尺度,一般应由公司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和治理的需要来确定。

董事长应否兼任总经理是经济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西方学者有三种理论解释。(注:参见吴淑琨等:《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与合一-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8年第8期。)

1.基于委托-理论的“两职分离假说”。该理论认为,股份公司董事会受股东大会委托,代表公司并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形成第一级委托关系。董事会又聘用经理负责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对其进行监督,二者又构成第二级委托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中,由于权力主体与责任主体不一致,经理的自利性和有限性有可能损害股东及相关主体的利益,而现今外部监控方式的作用不大,使得董事会的监督十分必要。只有两职分离,才能维护董事会监督的独立性,提高公司的绩效。

2.基于现代管家理论的“两职合一”假说。该理论认为,总经理内在机会主义和偷懒的假定不合适;而且他对自身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使他努力经营,成为公司资产的好管家。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自由,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3.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环境不确定”假说。该理论认为,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董事会结构及其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两职是合是分,依环境而定。

上述观点各有其实证基础,反映出国外公司治理中两职关系的各种组合均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尤其是“环境不确定”假说,反映了公司的复杂性和发展性需要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说明了公司董事会成员与经理职务多样化组合可分别适应不同情况的公司经营的要求。

针对如何建立适合我国转型过程中的公司治理模式,我国经济学界在考察了西方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现实情况,也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结论并不一致。但均认为董事会成员中兼任经理职务的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主要的分歧在于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的问题上。反对两职兼任的意见认为,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在我国应谨慎从事。(注:李仁东:《股份制企业机构建设之我见》,《行政与人事》(沪),1998年第1期。 )原因在于:我国相当数量的股份制企业是由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权一般偏大,其他董事因股权小,影响力小,国有股代表董事极有可能通过不正常途径-行政命令产生,其权力极有可能膨胀,因而严重越位,侵犯股东权益的现象将不可避免,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自然更会雪上加霜。另有实证研究表明,两职分任明显有利于企业监督机制的形成与有效运作,并认为我国普遍存在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体制是不可取的,是我国的公司股权结构决定的,并建议通过改变股权结构来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注:田志龙:《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与分立的比较研究》,《管理现代化》(京),1997年第6期。)

赞同两职兼任的意见认为(注:张淑珍:《我国上市公司领导结构问题探讨》,《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第3期。 )双重领导结构(董事长与总经理分任)的成本和信息成本要高于单一领导结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后者还可节省总经理的酬劳,同时不存在领导利益的摩擦和公司业绩不佳时责任的推脱。而单一领导结构下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可通过聘请外部董事、股票期权和完善接管市场及经理市场来解决。还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对我国现阶段的上市公司来说,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合一与公司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系,只有公司规模与两职状态反映出正相关性。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体系、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建设均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

总之,经济学界的分析重在探究董事会成员与经理职务兼任问题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我国目前的两职普遍兼任,特别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现象存在的合理性。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职务的程度和范围确与企业绩效有关;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也无不可,但如我国目前这种普遍程度绝非正常现象,有一定的非经济原因存在。

实际上,探讨董事会成员与经理职务兼任问题的关键是在激励企业创新与防范企业委托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点。目前,从我国企业外部看,不存在能反映企业绩效充分信息的各种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市场等),从而无法考察经营者的情况。(注:林毅夫等:《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制现状均不可能提供有效的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因此,寄希望于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解决企业治理中的监督和激励问题,短期内无异于缘木求鱼。另外,从我国企业内部看,普遍存在国有股比例偏大,董事长和总经理常由政府任命的现象,缺乏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在此情况下,一定的外部董事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也即,董事会成员中兼任经理的比例应予限制,不宜提倡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至于董事长能否兼任总经理,却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公司规模、公司经营的情况以及公司其他机构的状况而定,如监事会的状况、股东会中股权的结构等。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司状况和现行体制的状况,特别是许多公司中监事会形同虚设,股东会中股权相对集中,政企尚未分开,对于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的问题以采取消极态度为佳。

从各国公司立法情况看,对董事会和经理的设置均经历了一个过程。早期公司立法中,董事会的地位是依附于董事的,随着经济发展及公司治理的需求,董事会逐渐取得了独立的法律地位,被视为股份公司法定、必备、常设的业务执行机关。现今市场经营的复杂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的情况下,股份公司又出现了股东会职权弱化、董事会职权强化的趋势,现代公司立法中,许多国家采用了“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制度。而关于公司经理的设置,以前均由公司视具体情况,由公司章程而非公司法来予以规定。作为辅助董事会执行业务的机关,经理不是公司的法定机关,而是任意常设机关。随着现代社会对公司经营专门化的要求的提高,各公司也纷纷聘用专门人才负责经营,一些国家的公司法遂将经理作为法定常设机构加以规定。

一般认为,董事会与经理共同构成了公司的经营管理阶层。董事会对内享有经营管理权和经营决策权;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具体业务活动。各国公司法均规定董事会与经理是聘用关系。董事会决定对经理的聘用和解聘,决定经理的报酬和薪金,并对经理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在董事会的指导下进行活动。

总之,公司法对于董事会和经理的设置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虽然基本界定了二者的一般关系,但目前均未涉及董事会成员是否兼任经理的问题,可能的原因如下:

首先,该问题不必由公司法界定。从董事会和经理的设置发展过程看,传统的董事一般均履行现今董事兼经理的职务。有学者认为,经理的职权实质上是董事会职权的进一步具体化,董事与经理之间所具有的紧密关系是董事可以兼任经理的前提和基础。(注:江平主编:《中国公司法原理与实务》,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4月,第252页。)因此,两职可以兼任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分任更不待言。从现实具体情况看,两职是否兼任及兼任的程度可由公司自己决定,并可随着公司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这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应有之义。至于由于两职兼任对社会以及相关利害关系人可能造成的影响,可通过公司法规定董事的资格和选任程序、经理的资格及聘任和解聘、明确董事和经理的责任等加以解决,并非要以立法认可某种两职关系来达到保护相对人的目的,而立法事实上也无法达到该目的。所以,一般公司立法不将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的职务加以可否限定,并且也不相互作为任职资格。因此,有学者在论及经理任职资格时说,不论是否为公司董事,均可为公司之经理人,且公司董事长兼任自己公司总经理,公司法并无限制,如依法选任,自无不可。(注:柯芳枝著:《公司法论》,三民书局印行,民国85年再修订三版,第53页。)

其次,公司法难以对此问题进行规定。一方面,公司情况千差万别,难以一一列举,也无一定之规。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例如,从董事会和经理的关系看,二者是聘用关系,如果董事会聘用自己的成员为经理,实质上等同于董事自己聘用自己,在法律上难以找到根据;二者兼任情况下如何解任经理,解任经理是否也应同时解任董事之职,更不易解决。从董事和经理与公司的关系看,许多国家公司法所规定的董事与公司的关系和经理与公司的关系是不同的,如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均规定董事与公司之间是信托关系,经理与公司是雇佣关系(如美国多数州立法例),董事与经理的地位与职权有很大的差别。虽然有些公司法规定董事和经理与公司的关系相同,如台湾公司法,规定董事和经理与公司均为委任关系,但董事和经理的具体职权也是不同的。当董事兼任经理时,特别是董事长兼任经理时,二者的权限如何界定?二者的责任如何界定?不仅是立法难点,实践中也难认定。有鉴于此,各国公司法均未明确规定董事是否兼任经理的问题。

关于我国公司法第120条第2款的规定,有学者解释为,董事与经理在职权上具有紧密关系是二者可兼任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保证经营管理人才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使公司经营方便、灵活,本条规定,公司董事会可以决定,由董事会成员兼任公司经理。(注:林毅夫等:《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还有学者进一步解释说:“如何兼职,兼职情况下如何履行职责,如何既忠实地履行董事会的职责,又圆满地完成经理的任务,也由公司自己去作决定。但公司法有关董事、经理的职责十分清楚,在特定的场合,应以董事身份优先,因为董事需对股东大会负责”。(注:卞耀武、李飞、宋燕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条文要释》,长春出版社,第137页。)另有学者认为,董事长兼任经理有违公司法的精神。所以,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方案特别指出,“董事会可以决定由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董事长一般不兼任经理”。(注:王保树:《股份公司组织机构的法的实态考察与立法课题》,《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从上述赞同对两职兼任问题进行立法的观点看,公司法第120 条的立法动机,侧重于公司经营人才的利用和保持创新动力方面,但却忽略了公司治理所必需的权力制衡和公司社会责任等问题。另外,是否可以达到人才的充分利用,在目前的体制下,似乎难以通过两职兼任实现。而现行公司法有关董事、经理的职责是否很清楚呢?一方面,董事与公司的关系,在我国立法理论上是模糊的,是采用“信托说”还是“委任说”尚存争议,因此,董事的职责难以具体明确,同时,董事长拥有单独法定代表权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经理与公司的关系在我国也不明确,立法所规定的经理的职责也很抽象。另外,经理在实践中常常要以公司的名义对外进行活动,关于此活动的性质在我国也还有争议。至于在两职兼任的情况下,特定的场合以何种身份居先,也无具体的法律依据。

从上述反对的观点看,该观点考虑到了公司法现行规定的实质要求,但并没有顾及实际之需。目前,在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经理革命”,经理实际上控制了公司,并且决定董事的人选,片面强调两职分任也不利公司的发展。此外,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方案的规定, 是与公司法第120条的规定相矛盾的,从效力上讲,应属无效。

既然对两职是否兼任在立法上均有缺陷,均无实效,为何会在我国公司法中出现这一规定呢?我国的公司法以条文少,规定非常原则为特点,这一规定不仅过细,且有干涉公司自治之嫌。或许有人会说,我国正在进行市场化,企业幼稚尚无自治的能力,需要对公司领导阶层多加考虑,但仅凭这一粗略的规定恐难以奏效,而且会给应当分权的公司领导以集权的口实。也有学者认为该规定实际上规定了两职兼任在程序上的条件,也即,两职兼任必须通过董事会决定。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该规定实质上赋予了董事会决定两职兼任的权力,但对于董事会分离两职的权力则付诸阙如。既然可以决定兼任,一旦有利可图,当然何乐“兼任”而不为?一旦兼任,即使有问题,又奈我何?结合前面对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职务的利弊分析和各国或地区公司立法的现状,笔者认为,两职兼任的各种情况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应由公司根据自身需求而定,属于公司自治的领域,公司法不宜也很难进行规范。对于两职完全兼任等情况可能造成的社会后果,公司法可从完善两职的权限和责任入手来予以解决。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公司法更不宜作如此之规定,原因在于:其一,企业委托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在没有建立起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相应的监督与制衡机制必不可少并应加强;其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在我国极为普遍,以至于兼任党委书记,使得第一级委托成本大大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太大;其三,我国股份公司的大股东一般为法人股东、国家股股东,行政任命董事不可避免,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程度太高,容易与原国企经营的班子重合,不能达到改变经营机制的目的,也不利于保护其他股东的利益;其四,我国公司法本身很不完善,如董事与公司的关系、经理与公司的关系,董事与经理的关系均不甚明确,民法中也无相应的依据,不能规范两职兼任可能产生的前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