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音乐律动教案精选(九篇)

音乐律动教案

第1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一、实践案例:《我的祖家是歌乡》

《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曲子,2/4拍,c羽调式,很多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高山族民歌的特色分析与记忆上,而忽视创造性的感悟。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观看、演唱、律动、舞蹈等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高山族民歌特色。

教学片断如下:

1.多媒体出示《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跟着哼唱。哼后讨论: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友情提示:你可以想象着做一些律动,就会反应过来的。)

2.播放《我的祖家是歌乡》,说说听后的感受,并说出这首歌和《阿里山的姑娘》的相同点?生1:情绪欢快活泼,让人有一种想跳舞的冲动。生2:节奏感很强,有舞蹈性,速度比较快。生3:演唱时,好像全身都在动、都在唱一样。我唱的时候好像腹腔、胸腔、喉咙,甚至头颅都在共鸣。

3.教师弹曲子,学生齐读歌词,交流词意。

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讨论:这首歌的旋律特点是什么?在讨论中有的说,整个旋律好像是从高音,慢慢地走向低音;有的说,第一句和第二句旋律很像。

5.教师再次弹曲子,学生跟着感觉学唱这首歌。

这时只见有的学生拍手,有的学生跺脚,有的同学拍肩,还有的学生有板有眼地捻指。

6.练习:用不同的节奏击掌互拍、自拍、拍腿。教师弹节奏,(见教材P48)

7.露一手: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一边走一边唱,并用上面所学节奏在:|6—|6—|、|3—|3—|和|6—|60|处做律动。

8.集体表演:师生一起在台湾民歌音乐声中拍手唱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及台湾人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在这个案例中,用旧歌带新歌,用动作助感悟,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创造性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理论探源

1.激发兴趣,再现生活。

小学音乐教学中常常进行节奏训练,如实践案例中根据教材安排的击掌互拍、击掌自拍、拍腿等节奏训练,以及案例中,学生跟着弹琴的节奏读歌词等都是节奏训练的例子。这些训练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这些训练,稍不留心就会走向机械,让学生感到乏味。只有把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同步或交叉中协同愉快地接受教育,在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学生自己制作打击乐器,配合着节奏训练,如在饮料瓶中装上沙子、豆子之类的让学生摇动配合着节奏训练,让生活的音响与音乐的时值相圆融,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节奏的训练。低年级的节奏训练要训练他们的有意注意,可以在黑板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写四种节奏,然后,教师弹或击打不同节奏让学生猜方位。再进一步让学生表演节奏,渐渐地教师要求学生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动作表示,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训练,通过音乐与节奏运动唤起学生的音乐本能。

音乐教学重在感悟创造,我们要把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同样进行节奏训练,如在《我的祖家是歌乡》中可以引入杵舞节奏,让学生四人一组,手持筷子当木杵打出节奏来。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编出节奏来,如火车发出的“呜——”和汽车发出的“嘟嘟”声,它们的节奏如何表示。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还把妈妈高兴时、生气时、激动时的不同音高、节奏用音乐写出来,写到习作中,连语文老师也说我们是跨学科激趣的高手。

2.又演又唱,声情结合。

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情境,不同歌曲的情境包含不同的时间、人物、地点、景物等视像,声乐演唱者要准确地理解、认识和运用。歌唱者要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调动自己各种生活经历,从自然中流露,从而达到声乐艺术的新境界,使抽象的声乐艺术不断完善。演唱时,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调动自身肌体,使喉、鼻、头腔体打开,是为了歌唱中丰富多变的语言、力度、音色及艺术的张力,获得更畅通和敏捷的技术手段,如在本文的实践案例中的“播放《我的祖家是歌乡》,说说听后的感受,并说出这首歌和《阿里山的姑娘》的相同点”?这是调动学生把握这首歌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歌曲有了准确的把握,才能深刻领会歌唱技术只是歌唱艺术的一个手段。声乐演唱要求演唱者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赋予声乐作品以新的内涵。准确地分析、理解声乐作品体现的词、歌词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旋律的高低起伏等。只有理解作品,才能感动自己,这样的歌唱无须肢体语言就技艺圆融。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为演唱而演唱的教学,课堂就一个字能概括:乱。在小学声情结合中,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歌曲的内涵,才能求得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

3.感受情绪,捕捉旋律。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第一次聆听音乐,学生往往会非常好奇,这个时候并不是教师进行讲授的最佳时机,而是让学生自己聆听,寻找乐曲中的情绪。如实践案例中一开始“多媒体出示:《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跟着哼唱。哼后讨论: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你可以想象着做一些律动,就会反应过来”。学生可以一边聆听,一边做出各种动作,配合音乐旋律进行律动。

第2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案例分析:小学音乐课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一门学科,一味只传授专业知识而不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是违背音乐课本质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老师让学生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还需要让他们接收音乐知识。教师的把握和控制尤为重要,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并不可少。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让学生适应老师上课方式并喜欢用这样的方法来上课。

教学措施:

1、强调欣赏习惯。在欣赏音乐前,教师要给学生制定规矩:在音乐声没有停止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然也包括老师在内。老师和学生用比赛的形式听音乐,比一比谁能先找出答案并能保持安静,并举手的示意。

2、教师引导。在欣赏音乐前,教师适当引导,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去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听完之后才能举手回答问题或相互讨论。

3.循序渐进。刚开始训练时,很多学生对音乐专注的时间不是很长,甚至才听了一小段就开始有些按捺不住。教师可以适当把一首作品适当分成几小段,从时间短的片段欣赏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专注的时间。

4、音乐律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感觉进行一定的身体律动,在不影响欣赏的前提下,适当的律动有助于学生对所听音乐的理解。既达到了欣赏的目的也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

教学案例2: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孩子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最直接的桥梁。那么小学生良好歌唱发声习惯的培养,在音乐教学的初期显得尤为重要。一(4)班的孩子是比较的沉闷,在上课时总觉得他们提不起精神,有的孩子甚至有点昏昏欲睡,整个人都像被霜打过,耷拉下来。歌唱发声时,也没有声音,不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歌唱练习,连带着一些胆小的同学也一起不愿意加入到歌唱得教学中,这样就会导致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

案例分析:小学音乐课应该是孩子们都爱的一门课,可是,种种不好的习惯导致他们在课上并不能够跟着教师的脚步,这样就会恶性循环,以后会更加不愿意专心的上课,配合教师的教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把握和控制尤为重要,适当的引导和适当的鼓励并不可少。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让学生对老师采用的方法接受并喜欢用这样的方法来上课。

教学措施:

1、姿态培养。在发声练习前,教师要给学生定规矩。抬头,挺胸,目光看向前方,面部表情自然,双手自然放下,两脚可前后站也可以分开站。

2、声音培养。首先要大胆出声,不管唱得好不好,先大胆的放出自己的声音。这对于胆小的同学尤为重要,只有发出声音才能再以后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声音的质量;其次要学会轻声练习,在发出声音后,就要求同学能够根据旋律进行学唱,那么在学唱的过程中,轻声的练习也非常的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轻声的练习,让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并和原唱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顺带的培养“耳朵”在音乐中的功能;再次就是要求学生歌唱得完整性,虽然在歌唱之初是单句学唱比较多,但是完整的演唱能提升孩子的信心。当然,完整并非字面意思的唱完就可以,而是应该发现歌曲的情绪,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将情绪融入。

教学效果:以上措施的实施,在使音乐课上课效率得到一定提高。在方案的实施前和实施之后学生从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歌唱技巧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方案实施前,部分学生是一种懒散的状态来欣赏音乐的,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交流。歌唱时候也没有认真把握歌唱方法。但是在方案实施之后,学生基本上都能有所提高。

第3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关键词:歌唱教学;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

音乐课堂上,多声部教学的“有效介入”,是指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在单声部歌曲中加入和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发展。介入的好,能够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成为精彩“点缀”;介入不当,只能流于形式,成为“累赘”。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笔者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了“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1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

通过分析歌曲内容,在学生学唱的兴趣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再采取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才能避免走形式而破坏音乐课堂整体性和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案例1:二年级《音乐小屋》。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其中“叮咚叮咚”一句连续出现了两遍且节奏、音高都相同。在二年级已建立的轮唱经验基础上,本人将第一句设计成简单的二声部轮唱。需要介入:《音乐小屋》这首歌曲对于对于孩子们来说不难;基于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在合唱(合奏)上的要求,抓住歌曲相同节奏、音高多次重复出现的特点,及时、有效的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丰富音响效果是必要的。案例2:二年级《唢呐配喇叭》。教师借助木琴引导学生以恒拍持续演唱“6136”,老师则轻轻加入主旋律,形成一个二声部多声部的效果。但呆板的和声、缓慢的节奏让这首歌曲失去了原本活泼欢快的情绪,忽略了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无需介入:《唢呐配喇叭》这首作品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唢呐,让学生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点,而多声部的加入支离了音乐课堂的整体性,让学生产生凌乱感。

2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

小学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主要分为三个时机:歌唱教学开展前引入、歌唱教学时渗透、歌唱教学后拓展。2.1在歌唱教学开展前介入。通常以律动、节奏模仿、发声练习等形式表现,创设情境又为之后的多声部教学作铺垫,提高教学效率。案例:三年级《草原上》教学片段。本人提取前两小节旋律以轮唱形式编创成二声部旋律,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跟唱、合作等形式循序渐进得带着孩子们感受两个声部如同两只雄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编配Ⅱ声部:2.2歌唱教学时渗透。随着内容的递进,通过局部多声教学的介入,起到提醒学生、解决难点的作用,营造多声听觉环境。案例1:《数鸭子》这首歌曲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唱了,小学阶段有必要作适当提升。学唱后,让一学生用低音木琴演奏“15”两个音伴奏,然后逐渐让学生加入高音木琴演奏“1565”,孩子们在玩音乐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形成多声部听觉。2.3歌唱教学后拓展。这是在学生对歌曲本身已经掌握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多声部鉴赏能力,丰富歌唱经验为目的的。案例:六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老师在学唱之后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在歌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进行创编合作。所编配的Ⅱ声部:

3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

3.1以歌曲作品的主题乐句与节奏为基础介入多声部教学。以作品主题乐句的音高、节奏为原型进行二声部的编创。如设计《音乐小屋》介入的多声部旋律材料就来自于歌曲本身第一句,Ⅱ声部用相同的音高节奏以轮唱的形式介入,抓住了前两句歌曲以“135”为主音的旋律特点,使两个声部合作之后不破坏歌曲本身的风格。3.2利用课堂乐器辅助介入多声部教学。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先用铃鼓、双响筒、木琴等打击乐器进行音高或节奏上的合作介入,使学生先破解节奏等一部分难点,再循序渐进地加入音高实现合唱。3.3设计律动“搞活”多声部教学。教师用拍手、跺脚、行走等律动让抽象的音符跳动起来,孩子在音乐的过程中玩,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令多声部教学变得有趣而接地气了。3.4从歌曲情绪风格的角度介入。从歌曲情绪风格角度介入,首先要考虑作品本身是否适合介入“多声教学”;其次考虑介入的途径是用乐器、律动还是直接歌唱。如《理发师》一课却比较适合乐器介入,用沙锤、响板、碰铃等不同音响效果的打击乐器来模仿不同理发工具发出的声响,课堂效果就比较生动。3.5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介入。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某些歌曲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喜爱。

作者:陆洁瑾 单位:杭州萧山区大园小学

参考文献

第4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节拍、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和声、调性等各种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抒发作者内心喜、怒、哀、乐的真挚情感。它影响着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音乐要素的表现视为音乐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体验音乐,使他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自觉地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把握主题“情”,从主题背景下理解音乐要素

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特点,在欣赏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并能在鲜明主题的引导下,去感受音乐的特点,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音乐作品的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音乐发展的种子,它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性格和风格特征,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欣赏教学中,如果我们在完整聆听作品的前提下,有效地选择作品中代表性的主题,通过深入地精听、细听,就会很容易把握作品主要的音乐特征,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案例1:《单簧管波尔卡》一课中抓住乐曲第一部分主题的节奏特点,设计了00|XXX|00|XXX|的节奏来为其伴奏,通过感知分析音响效果,又为其加入了二声部的伴奏练习。然后,根据这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设计了开火车的律动。小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乐曲节奏的特点,而且很快判断出四个乐句。

案例分析: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主题,节奏相同,但仅仅从单纯的节奏分析着手,孩子们肯定不感兴趣,但是通过聆听――找出乐曲的节奏特点――再为其伴奏,这样一来,就马上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模拟小火车的律动,更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整个曲子欣赏中还可以通过图谱,让他们能更形象的了解乐曲主题。

案例2:《龟兔赛跑》一课中老师首先就让孩子们听两段音乐,分辨一下是谁的音乐?然后介绍单簧管、大管这两件乐器的音色及外形。并出示:快慢高低灵活迟缓,供小朋友们选择。这样一来,孩子们就牢牢记住了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非常生动,适合低段小朋友的认知水平。

案例分析:低段的小孩子对乐器的认识本来就比较薄弱,是接触乐器的初期。因此,通过有特点的音乐形象来感知乐器的音色,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单簧管那种明亮、清晰的音色,加上乐曲所表现出的中速、轻巧的特点;大管的低沉而饱满的音色,乐曲中慢速、沉重的体现,形象的表现出兔子和乌龟的形象。而且,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对于小孩子来说,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熟悉,这时候,加入音乐的描绘,小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更为深刻。当要求孩子们根据音乐来表演情景剧时,小孩子们都表现得特别的生动,演绎得非常到位。

二、抓住风格“情”,从风格特点中理解音乐要素

学习并体验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接纳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心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风格、流派的感受、判断主要靠大量的比较聆听来积累,因为每一个音乐基本要素都可能成为一种风格的重要特征,如音乐体系、音阶、调式、旋法、节奏型、乐器表演方式等等。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作品,有机地创设能符合教学内容风格的情景,以便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流派的理解、认识。

案例:《单簧管波尔卡》课中,教师给学生们观看了一段波尔卡视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换上了一条色彩鲜艳的大摆裙,随着《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表演了一段舞蹈,孩子们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于是,老师让孩子们围成一圈,并示范了动作要领,最后带领孩子们在《单簧管波尔卡》的音乐下感受了波尔卡舞蹈的特点。同时也对这首乐曲加深了印象。《回家》一课中,教师关注了音乐中爵士风格。从动画《倒霉熊》片段的欣赏,引入对爵士乐的认识。然后带孩子们玩了一把爵士乐:

小鼓:0X00X

大鼓:X0XX0

练习了上面节奏后,再为乐曲作伴奏。这时学生显得特别的新奇,牢牢记住了旋律。

案例分析:乐曲《单簧管波尔卡》音乐体裁是波尔卡,教师通过直观的视频感受,一下子让孩子们理解了波尔卡这种作品的风格特点。而《回家》中带有的爵士乐风格,则通过听、玩来充分体验其风格特点。

三、挖掘细节“情”,从细节变化中理解音乐要素

音乐是人们以音响为媒介的艺术创造,作为精神性的艺术创造,它一定会反映出艺术地认识世界的审美意识的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是通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的。但是,往往通过作品中关键句或是高潮句来表现其情感。因此要充分挖掘其作品中最能体现情感的细节。

案例:《回家》一课中,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时,教师有意识地提示:仔细听结尾部分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表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减弱了。教师小结道,是啊,这样的变化可谓“曲终情未散”。虽然音乐渐弱了,但是对家的这份眷恋始终不断,声断情不断。

分析:并《回家》有很多种版本,老师在选择这个作品的音响资料时,细心地留意到了作品结尾的变化,且抓住这一细节变化来升华作品的主题。往往很多作品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关键句,需要教师的引导来让孩子们感知。

四、创设背景“情”,从背景内涵中理解音乐要素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不同年级的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情”与“感”,创设富有音乐性和情感化的美好情境,渲染欣赏的意境,增进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案例:《回家》的内容设计中,一开始加入了歌手旭日阳刚的《回家》视频,让孩子们交流听后的感想,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介绍复杂的爵士乐时,巧妙地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倒霉熊》感受爵士乐的特点。《雨滴》一课,教师在唯美的现代的《雨的印记》音乐中,用委婉的语言创造了一个优雅宁静的课堂环境。接下来对比欣赏了肖邦深沉而饱含作者内心忧郁的《雨滴前奏曲》。之后,又回到了《雨巷》:这又是一场怎样的雨?教师紧紧抓住“雨”这条主线展开,牵引着不同的雨带来的情感变化。

第5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要: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幼儿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活动兴趣;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84-01

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学,对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尝试和探索,得到了以下的几点体会: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幼儿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带领幼儿们在树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教学中应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通过观看自然、感受自然,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幼儿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案例】歌曲《小星星》,在歌曲的处理、演唱上就采用了多形式的方法: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的放光明,

好象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通过这样处理,幼儿从形式上感觉新颖,演唱时感觉情绪饱满,教师和幼儿相互配合,情趣调动了起来,并且唱出了歌曲的情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图画、讲故事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幼儿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幼儿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小兔子乖乖》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幼儿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幼儿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5个幼儿分别扮成小兔和大灰狼,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幼儿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心情,扮演老狼的同学也表现出想吃小兔的那种急切心情。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是《纲要》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实践的一种思路。

五、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走进音乐唤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讲解】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

【案例】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海中展现出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加深刻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

【案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

【案例】在欣赏《瑶族舞曲》这首曲子时,在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瑶族姑娘欢欣鼓舞的景象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4)通过游戏,理解音乐。

第6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我们的音乐种类有很多:有欢快的、悲伤的、喜庆的、民间的等;音乐的形式也很多,如:说唱、号子等,都富有特色。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让幼儿喜欢中国功夫,体验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英雄气概。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功夫,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过《中国功夫》这首歌曲。

2.中国功夫音乐磁带,以及有关武术表演的光盘。

3.实物弓、枪,幼儿制作好的各种兵器。

4.教室一角设有兵器库,周围张贴部分武术表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中国武术

请小朋友看一段武术表演(播放VCD光盘,),提问:

1.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一段什么表演啊?

2.小朋友喜不喜欢武术?(多让几个幼儿发言,说说为什么喜欢武术)

3.武术有什么用?(强身健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武术?(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武术有这么多的好处,可以强身健体,保护自己,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雄壮有力的英雄气概,而且我们表演中国武术时穿的服装也很有特色,不仅中国人喜欢武术,许多的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中国武术,他们来到中国都要学几招回去。你们有谁会几招的?(简单介绍中国武术,从动作、服装、兵器上表现美)

4.你能做做武术动作吗?

5.先请个别幼儿随意表演,再请集体自由表演武术动作。

师:小朋友表演地真棒,真像是一群小武术家。

(二)、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幼儿说出音乐有快板和慢板的区别)

1.创编舞蹈动作

2.前两段逐句创编

师:“卧似一张弓”,小朋友知道这句歌词的意思吗?这一句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请个别幼儿创编前四句慢板动作,幼儿学习。创编舞蹈时,多请几个幼儿上来创编,当幼儿创编的动作不一样时,可让他们同时表演;此时,让其他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学习,也可以分组学习不同的动作。)

3.师: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想上来编动作,现在就请大家随着歌曲(放录音)一起来表演你自己创编的动作。

(幼儿自由表演,发现有新颖、独特的动作时,老师将重点介绍,并模仿。)

4.师:老师也学会了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给你们看看。

(老师将动作组合完整地表演一遍,请小朋友伴唱。)

5.师:刚才老师表演的动作配的是一段慢板的音乐,听到慢板音乐时,应该怎样做动作?(动作有力,要停顿)

师:下面一段是快板音乐,听到快板的音乐时,又该这样做动作?(动作有力连贯)

(幼儿一起表演一遍)

(三)继续创编动作,“棍扫一大片”……结束

1.先分组讨论,后推选幼儿表演。

师:下面这一段“棍扫一大片”……请小朋友自己先创编,想想用什么动作可以把它连贯地表现出来?

(教师把幼儿分成四小组,先讨论,再创编)

2.整首歌曲创编完毕,幼儿完整地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有力,到位,要有精神,表现出中国武术的特点,表演的同时请几个幼儿在带领大家表演,做小老师,老师也参与表演。

(四)、利用“兵器”进行表演

师:刚才我们看到录像里的叔叔阿姨表演武术时,手里都拿了兵器。小朋友想不想也拿兵器进行表演?(提出要求,注意安全)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利用各种“兵器”进行表演。)

师:大家还想表演,我们一起去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

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借助图片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将歌词与旋律相匹配,巩固学习领唱和齐唱的方法。

活动准备:

磁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练声

1、律动;《手腕转动》、《挤奶》

2、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音真好听》,《国旗多美丽》

二、导入部分

1、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到了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你们发现了什么吗?(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说一说)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

秋天多么美呀!(播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三、观看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意思

1、(手指棉花图)这是什么?你知道吗?你看它正咧开嘴在对着我们笑呢,多可爱呀。

我们叫她:“棉桃姐姐!”(引导幼儿观察露出的棉花就像她的小白牙一样)你知道棉桃姐姐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吗?(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手指稻谷图)这是什么?你看她梳着她的金发呢。

我们叫她:“棉花姐姐!”(引导幼儿观察稻花垂下来的部分像金色的头发。)

3、老师把秋天这么美的景色用一些美丽的话语来说,请小朋友听一遍吧!(教师根据节奏,并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诵一遍)

四、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现在,我们把这些美丽的话语用歌的形式唱出来吧!(教师示范唱一遍)

2、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3、教师再次进行示范唱,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4、歌曲节奏练习:

五、学习领唱和齐唱

1、教师领唱幼儿齐唱

现在,我们来进行领唱和齐唱,老师来唱前半段部分,小朋友就齐唱“来来来”的部分。

2、一部分幼儿领唱,另一部分幼儿齐唱

现在,请女孩子领唱,男孩子齐唱。

3、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

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领唱,其他小朋友齐唱。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4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BR》《P》《/P》“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

我们一齐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能够怎样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能够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能够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这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此刻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及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学习随乐曲有节奏地进行身体动作。

2、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热情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投入活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事先适当欣赏该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送我一枝玫瑰花》的乐曲,掌握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新疆民歌活泼、欢快的风格。

1、让幼儿听第一遍乐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教师介绍乐曲的基本特点(新疆民歌)。

2、让幼儿听第二遍乐曲,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3、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

(两遍)

二、倾听乐曲,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重点强调合节奏地做动作和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2、教师将幼儿想的身体动作编入进去,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3、幼儿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4、个别幼儿带做。

(遍数视幼儿的情绪而定)

第7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一、案例背景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根据儿童好动、爱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儿童的音乐学习与游戏、律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通感体验。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二、案例事件及反思

(一)在饱满的课堂中创设“留白”

美国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尔说:“当我们允许,而且鼓励,甚或要求学生产生主要关于智力分析和知识的口头反应时,我们就实际上离开了真正的欣赏和音乐享受了!”在欣赏《顽皮的小闹钟》这首乐曲时,我不说出乐曲的标题,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旋律及节奏的特点,猜出歌曲与“闹钟”相关。孩子的回答不一定和本课课题有关系,但是孩子能够自由地感受旋律、节奏,这种感受最重要。音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来享受音乐的乐趣,在必要的前提引导下,让学生在“留白”的空间里,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进行音乐思维的发散,表达个人的情智。

(二)在听觉中渗透多种的“通感”

“通感效应”是指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者挪移的心理现象,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与触觉。在执教《顽皮的小闹钟》感受节奏环节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拍腿、拍凳子、跺脚等方式模仿“小闹钟”走路的滴答声,这是一种很好的律动游戏。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去感受音乐带来的律动感,是学生最容易得到“通感”的方式,让学生手脚协调地去表达自己对音乐节奏、节拍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对音乐旋律也有了潜移默化的认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流行中寻找旧的“经典”

1.自创游戏,通感和节奏相交融

达尔克罗兹通过对音乐与身体关系的思考,认为在音乐中最有力的因素就是节奏。音乐课中,我很注意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和感受,通过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学生接受并喜欢的游戏创编成某种游戏融入课程中,让孩子在“新”的、时尚的游戏中,感受“旧”的、经典的节奏的魅力。

“节奏大师”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绿色音乐游戏。游戏方式在传统敲击音符玩法基础上加入滑动音符的操作方式。我把这款游戏融进《顽皮的小闹钟》课堂中。乐曲第一段是主部主题,我引导学生用各种律动模仿“小闹钟”走路的滴答声,运用自制的课件,模仿节奏大师的界面及游戏规则,将原本敲击屏幕的标记,变成了之前拍手、拍腿、拍凳子、跺脚律动的图标,既和之前课堂律动相结合,又赋予了时尚的流行感。尽管有切分节奏的难点存在,但通过游戏,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节奏的变化,在愉快游戏中对乐曲的主题旋律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很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达到了高效的教学效果。

2.自制乐器辅助,演唱和伴奏相结合

常见的沙球体积较大,学校所具备的数量不多,班级中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自制了彩色沙球,人手一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感受摇动沙球,产生的音色伴奏和节奏变化。C段中学生集体喊小主人起床用沙球的音色来表示闹铃声,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每一次的“快起床”都处于乐曲中附点节奏(×・××―),同时也是闹铃出现的地方。沙球的摇晃不仅可以让学生练习附点节奏,也可以锻炼学生为乐曲分乐句的能力。这样漂亮、方便的小“乐器”,深受学生的喜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体检和感受乐器的音色美,节奏的韵律美以及乐曲旋律变化的美。

(四)在律动中发现“音乐常识”

奥尔夫曾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

蹈、语言紧结合在一起的。”《顽皮的小闹钟》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首“回旋曲”。对于学生来说“回旋曲”是一个新的乐理知识。我采用A段:唱歌的小闹钟,B段:休息的小闹钟,C段:工作的小闹钟,这三种卡通闹钟形象让学生A段用创编的歌词;B段用肢体语言:伸手臂、弯腰、伸懒腰等表示悠扬抒情的旋律;C段用“快・起床―”来模仿小闹钟工作时的状态。通过不同的律动,让学生很容易就辨别出每段不同的旋律特点,ABACA的“回旋曲”的曲式概念被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课堂的最后,我引用了《小星星》《爸爸去哪儿》《听妈妈的话》三首歌的副歌部分,让他们自己创编成一首回旋曲,这三首学生喜欢且熟知的曲目朗朗上口,学生很快便完成了一首自创的“回旋曲”,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听着他们稚嫩却动情的歌声,我感受到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我也相信他们将永远记住“回旋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第8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竖笛;教学方法

随着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小学音乐课程也得到了有效的推进与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乐器教学内容。竖笛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选择教学内容,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音乐教师在开展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以及思维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每位小学生的成长需要。

针对刚接触竖笛的中年级学生,应选择节奏欢快、旋律简单的儿歌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卖报歌》《小星星》等。针对已经掌握了部分竖笛技巧的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具有较强节奏感的歌曲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彩云追月》《雪绒花》

等。乐曲的难度要符合学生所能接受的水平,要根据学生已知的音乐知识来选择乐曲,不断加强,不断深入,遵循循序渐进的

原则。

二、设计教学方案,把握教学进度

竖笛是一种常见的乐器,学生要想对竖笛进行有效的掌握,首先应对竖笛演奏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与学习。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竖笛的难度,保障学生按部就班进行竖笛的学习,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应对竖笛教学的步骤进行有效的把控。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竖笛教学的实际,合理地制订出教育教学的方案。在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将竖笛的教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应是竖笛认识与了解阶段;第二部分则为竖笛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第三部分则是竖笛演奏升级阶段。这三个阶段教师应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灵活地对各阶段进行延长或者缩减。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应对教学的进度进行把握。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因此其在进行乐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进度的把握,避免教学进度过快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课外小组

兴趣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竖笛学习的兴

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竖笛学习中去。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带领学生对竖笛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对竖笛演奏产生向往。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得学生可以对竖笛学习充满信心,激发其继续学习竖笛的热

情。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竖笛的掌握情况,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以小组互动学习的方式,共同进行竖笛的学习,进而提升小学生竖笛演奏的水平。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共同排练《牧羊曲》《泰坦尼克号》等曲子,并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四、保障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具有爱玩、爱闹的天性,而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想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障课堂的秩序一直是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从强化课堂纪律,规范学生行为着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应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纪律,并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规范行为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应对课堂学习的氛围进行有效的营造。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指导的过程中,就可以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告诉学生老师将要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指导,学生要自己好好练习,老师要看看哪个学生演奏得最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可以融入课堂练习中去,进而避免教学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在教师进行分别指导的过程中,由班干部带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这样也可以有效地保障好课堂的秩序。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就小学竖笛教学而言,其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关音乐教师应对其教育教学进行不断完善,进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岩.论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

第9篇: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个别方面已进入瓶颈,主要表现为师资、生源、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毕业生出口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七届“比赛”都暴露出同样的问题,即优秀与落后的选手两极分化严重。出色的选手可以唱与弹融为一体,但不少的参赛同学却能唱不能弹、能弹不能唱,甚至还有既不能唱,也不能弹的。尤其是随机抽签曲目的考核,全部都来自于人教版的中小学教材,曲目难度系数并不高,节奏也不复杂,调式、调性多为C、F、G,但不少选手表现不佳。有的选手唱与弹不在一个调上,有的伴奏编配以一个和弦从头贯穿到尾。在150分的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考试中,最高分的选手是138.5分,而最低分的选手却只有41分。比赛成绩呈现梯度,本身是正常的。但上述分差,明显超出正常范畴。分析悬殊成绩的背后,会发现那些在比赛中成绩遥遥领先的学生,所代表的学校总有一个共性———关注音乐专业本质特性,注重依从音乐教育特殊规律而施教。对他们的追踪调查也显示,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走入社会后也总是最为优秀突出的。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特性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

将艺术教育与一般学科教育性质等同划齐,是阻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原因。高师音乐教育是集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必须遵从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

(一)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注重音乐学科的特殊本质除了艺术的共性之外,音乐还具备三大特征:

1.表达的时间性。音乐首先是一种时间艺术,它可以用节奏、强弱、速度、旋律、和声、音色等手段,在乐器或声乐上进行组合,通过一段时间里营造的艺术效果在听觉上感染听众。所以,时间是度量音乐的基本尺度之一,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像音乐那样重视时间上的精妙配合。音乐的表现受制于时间,时间是音乐的主宰。音乐作品在一定时间里展开,时间结束艺术形象便随之而去。时间是实有形无的,音乐也是实有形无的。

2.传达的听觉性。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是以声音作为基础的一门综合艺术。与绘画、文学等艺术相比,音乐的材料是声音,既不具有空间造型,也不具有语义符号,它是通过声音传递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宇宙的物质世界和人类的情感世界。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绘画、舞蹈、雕塑、戏剧、摄影、建筑等都是视觉艺术(舞蹈稍涉一些触觉),具备一种真实可见的直观感,其形象化特征可以通过视觉判断而准确甄别接受,音乐则是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

3.感知的不确定性。音乐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获知的内容方面,音乐不同的旋律与节奏,会给不同的接受者传达不同的内容并起到不同的作用。这种感知形象的不确定性便是音乐在各艺术门类中最为特殊的个性。音乐是独一无二的声音的虚拟想象空间,具有非语义性,没有直观画面感,没有视觉空间,理解上也就更容易纷呈万象。时间上的严格制约、不可捉摸的无形的听觉、感知形象不易确定,音乐学科的这三大基本特征决定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特殊的教育模式,特殊的教育内容以及知识传授方面特殊的限定性。

(二)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遵循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特殊的教育方式和知识传授上的限定性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以下从形式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主客体的特殊性和课程设置的个别性三个方面分析探究。

1.形式内容的综合性

①内容的跨学科性。高师音乐教育首先跨音乐、教育两个大学科,同时又集文学、历史、心理等多重学科内容要素于一体,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点。从事高师音乐教育的人,不但要精于本专业音乐,还必须熟悉教育,懂得心理,擅长文学、历史等其他综合知识。②形式的多样性。音乐除了专业理论以外,便是作品的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主要形式是声乐曲和器乐曲两大类。仅就声乐表演中的歌唱方法而言,就有通俗、美声、民族等演唱方法,这还不涉及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呼吸发声、咬字吐音等歌唱表演共性知识;器乐更复杂,高校里一个交响乐团或一个民乐团动辄就需要数十种乐器。无论是西方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常见常用的也总有一二十种。一个音乐教育专业高校生学习的专业技能,除了声乐外,还必须掌握钢琴和至少1至2样的中西任选乐器。③技术的艰深性。要熟练掌握歌唱方法和1至2门乐器的演奏方法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不是童子功,仅在大学四年内要求学会钢琴和1-2门其他中西乐器,并要达到一定水平,其艰难可以想象。知识层面的“深”和“广”,加之技术层面的“难”和“精”,提高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入学对象的招收要求。

2.教学主客体的特殊性

①特殊的教学实施主体。鉴于音乐教育的跨学科性综合性,除了有相应的各类课程师资构建外,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具备丰富的学识,而且,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1]。按这个标准,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②特殊的教学客体对象。高师音乐教育学生队伍也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除要完成沉重的专业学习任务外,还必须在短短的四年里夯实其他必要的知识。在读期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群体除了承受来自异乎其他专业的特别压力外,还要承担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就业竞争压力。

3.课程设置的个别性

除了理论大课设置之外,高师音乐教育还有钢琴、器乐等许多各类专业小课。大课可以由30-50人开设定班,进行集体形式授课;各类专业小课则需要按照师生比1比1、1比2、1比5、1比10,甚至1比更多的方式授课。小课授课种类繁多、所占课时多、知识要求细、技术要求高。以1节课40分钟为例,师生比在1对2以上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有效传授知识内容;如何科学地将专业程度较为一致的学生列为同一节课授课对象;传授内容多少;教学时数要求;年级高低限制等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都与课程设置密切关联。随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已成为重点改革对象。哪些该列为必修课,哪些该列为选修课;专业课所占学时多少,怎样科学安排公共课课时;怎样合理调整选修课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专业特征而精心处理。高师音乐教育从形式到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主客体的特殊性和课程设置的个别性都给该学科的教育界定了自身的特殊规律。若不遵循这些特殊的规律实施教学,其后果是严重的,这也是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遭遇主要障碍的关键原因所在。

三、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三个“不一样”

遵从音乐学科个性规律以实施教学环节是目前改革高师音乐教育之关键。为此,要坚持做到三个“不一样”。(一)坚持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不一样各专门音乐高校和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均有不同的培养方案。对应“比赛”成绩悬殊的学校,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培养方案。这些方案决定了所培养学生的“入世”能力。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但对照一下各高校据此所做的培养方案和设置的课程,就不难发现课程设置与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错位。在学时与课程内容难以调和的情况下,坚持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不一样”势在必行。高校音乐教育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首先应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联系在一起,凡与后续毕业就业工作要求关联不大的课程尽可删去,以免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学生工作后的需要严重脱节;同时要兼顾音乐专业大量耗时的特殊性而考虑减免或合并某些课程;还要兼顾音乐专业的综合性质而增设某些必需的关联课程。我们随时要想到:我们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的音乐教师,需要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示范的动手动口能力。

(二)坚持师资队伍的要求和结构不一样

1.更新教育理念,加强综合能力,注重精神养成。高师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渠道。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多方面综合水平的提高与品格修养的完善,是高师音乐教育师资应该着力打造的三个方面。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问题在于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教学热情不足,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等等。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首先,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改换理念,准确认知师范性的标准。在高校,一般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主动参与;重技能训练而轻鉴赏与理解;重教学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的愉悦;重课程的辅德内涵而轻审美价值。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专业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具备新的教育观念,再不能把音乐教育仅仅当成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去对待。其次,建构更为严格的教师考核考评制度,督促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部分教师文化知识积淀不够宽厚,所以要因势利导将教师的热情充分发挥到教学和科研上。认真考核考评每一位在职教师,让他们随时养成对思想品行、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总结与思考的好习惯。

2.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设置并固定师资结构。一个常规建制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该专门设置几个跨学科的教师岗位。比如,与声乐、歌词创作和鉴赏专业必修课配套设置的专业发展选修课“汉语语音”,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个部分中的第一个部分内容的展开;“歌词创作与鉴赏”专业选修课大量涉及中国文学史和文学创作知识;“艺术概论”必修课大部分离不开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概论”知识;“戏剧欣赏”选修课更是紧密结合了元明清和现当代戏曲文学知识。同样,音乐之于心理,音乐之于舞蹈,音乐之于表演,音乐之于传媒的相关性都需要大大加强。

(三)生源来源途径和要求不一样

学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生源来源应该比其他专业讲究,音乐教育专业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对生源的来源具有更高要求。学生毕业后,不仅是一个音乐人才,更是一个音乐知识的传授人才。这除了对学生入校时丰富的基本功知识与能力有特别要求外,更有人品上、道德上的高标准要求。但是,由于艺术类特殊专业学习耗时多、功夫深,专业好的学生往往文化课成绩较差。相关部门为此专门降低了艺术类的文化课分数线,为的是让专业水平高的考生有机会进艺术高校深造,但分数线下降就意味着学生文化水平低于其它普通专业的学生。一些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较差,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相当欠缺,这就给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特别是音乐技能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这些现象,从第六届“比赛”的抽签选拔赛手开始,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赛手基本功不足、自身质量不理想的事实”始终得不到改变。笔者曾对所任教的教育部直属211综合大学音乐学院200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做过一些调研,就为什么选择我校该专业报考进行了问卷调查,有些数据是令人震惊的。A.你真的喜欢音乐?准备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的相关工作?答“喜欢,但不一定”占85﹪;B.你是否有童子功?何时开始学习音乐?答“不是。为了考大学,初高中才开始学习音乐”占90﹪;C.你是否真的想以后当中小学音乐教师?答“不是很想,但没办法,已经签约了”占70﹪;D.你为什么报考我校音乐教育专业?答:“因为文化课要求不高,又想读重点本科”占85﹪;E.比起其他专业,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答“专业成绩不够理想,文化课成绩不算好”占80%;F.比起音乐表演专业你觉得自己怎样?答:“我专业成绩不如音表,但文化课比他们大多数都好。”占85﹪。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非同于一般音乐专业,它既是培养音乐人才,又是培养教育人才,必须把好综合素质的入门关。在文化课统考前的艺考过程中,只注重专业能力的选拔,而忽略综合素质的考核,只相信视听到的表面成绩,而不做较深程度的调查,是会导致不良后果的。所以,应创设各种行之有效的面试形式及面试过程,检测学生真实知识的集合量、真正的修养底蕴。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