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综合英语课程精选(九篇)

综合英语课程

第1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差、师资弱、教学模式滞后等问题,必须加快课程改革步伐,紧紧围绕编教材、转模式、强师资、破理念等关键环节下工夫。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80—02

收稿日期:2014—01—23

作者简介:姚喻舒(1979— ),女,四川苍溪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综合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职业交流沟通和专业资料阅读、翻译的能力。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不能盲目照搬普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当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构成情况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调整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过程性,推进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探索建立一种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会、工作用得着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编写水平不高,教材选用标准混乱

“教材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要反映学习者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情况,就要突出实用性,确切地说针对性和工具性的原则”。[1]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遍地开花,发展势头迅猛,高职院校教材编写也方兴未艾。但是,现有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材与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现有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材强调语言学习,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严重脱节;第二,教材难度过大,与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不相适应;第三,教学任务量过重,远远超过多数高职院校的综合英语教学课时。

(二)教学模式滞后,教学组织不科学

现有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依然是沿袭长期以来实行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带领学生背单词、学语法、讲课文、做习题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难以回避的弊端,一是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基于语言的教学模式与培养具有较高实际运用能力的英语人才的教学目标不一致。

现有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一般采取大班教学。高职学生的生源较为复杂,既有英语基础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中专学生,也有基础相对较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大班制综合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刀切”,形成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的尴尬局面。

(三)教师队伍结构单一,专业英语教学能力弱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师资主要来源于初高中英语教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结构必然造成以下三种结果:一是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落后且固化,对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意义、内容和方向缺乏深刻认识,综合英语课堂改革步履维艰;二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同时,缺乏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英语教学水平的动力。教师人才队伍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多数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科班出身,具有导游、经贸等职业经历的双师型英语教师极度缺乏,无法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及应用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

(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差,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较少,语法知识匮乏,听说能力差,多是“哑巴英语”。这些问题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英语技能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综合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动摇了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导致学生怕学甚至厌学情绪的蔓延;另一方面阻碍了英语课堂上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组织的难度。

二、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确立教材编写原则,规范教材选用标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有用之材,是教师的手中之宝,是学生的学材”。[2]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综合英语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内容职业化、结构体系化、难度适当化这三大原则,在内容选择上,应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职场交际礼仪、外宾接待、企业文化等话题展开,体现职业特色;在教材种类上,重视教材的连贯性和体系化,建立包括以职场情境下语言能力训练为主的综合英语基础教材,以外贸、管理、财经、医学等专业词汇和专业技术为主体的专业英语教材以及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类英语教材三大模块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材体系。

(二)推动教学模式转型,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现代外语教育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尝试新的教学思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组织能力上不断提高”。[3]打破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树立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流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意识,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改进大班制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特点等编排教学班,实行分类、分级教学,提高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是由教师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拓宽教师招聘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具有导游、财经、医学等职业工作经历的英语人才,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兼职英语老师;二是要加强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包括先进教学理念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要加强校内外综合英语课程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的传播。

(四)实践分层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具有多样性,不同来源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一刀切”的英语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职院校实行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群体,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达成培养目标”。[5]科学的分层教学方法应当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教材与教师分层以及教学评价分层。

三、结语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但是,只要从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着手,提高教材编写水平,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强化教师队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具有过硬专业技术和较强外语驾驭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J].外语研究,2011(5).

[2]夏纪梅.教材、学材、用材、研材——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J].外语界,2008(1).

[3]肖琦姝.高校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第2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综合英语;认知诗学;前景化;概念型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44-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70

[本刊网址]http://

一、综合英语课程的现状

综合英语课程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基础英语课程,无论从时间跨度(大一大二的四个学期)还是从周课时数(周六或周四)上看,该门课程都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当之无愧的主干课程。甚至可以说基础阶段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因此,综合英语课程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广大教学研究者和教者关注的重点。

从当前普通高校的教学状况来看,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状况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1)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大纲》中已经提出了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根据文秋芳教授的观点(2002),创新型英语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创新素质可以被进一步切分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其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重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较少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教学方法相对单调,难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大部分综合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机械操练,缺少交际指向的课堂活动,致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具象化和内化。因此,在真正的英语交际场合大部分学生很难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三、学生的学习仍然主要依靠老师传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很好地养成。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产物极大地改变了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环境。只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科技产物可以为学生在课外创造纯正的自主语言学习环境。因此,探讨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将视野拓展到课外并注重培养学生们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者从班级规模偏大、基础阶段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时量偏少等客观环境方面探讨综英教学现状。笔者在综合分析国内学者对综合英语课程现状分析以及本校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不仅要从客观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改善方面下功夫,更应该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创造性的外化上下功夫。由此,认知科学因为关注研究对象的学习心理过程和学习效果,便进入了我们试图改革综合英语教学效果的视野。

二、认知诗学理论应用于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认知诗学理论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以色列。当时特拉维夫的Tsur教授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尝试,他将文学结构和文学影响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认知视角来展开,并糅合了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见证了认知诗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三本认知诗学重要著作的诞生被认为是该理论成熟的标志:《认知诗学导论》、《认知诗学实践》、《认知文体学》。认知诗学也由最初关注诗歌这一文体的研究扩展到除诗歌外的其他文体的研究。

国内的认知诗学研究首先见于语言学领域,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钟情于这一综合了文学、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认知诗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用其中的相关理论对诗歌和各类文学作品进行的分析,此外,还有学者将认知诗学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之中。在英语教学方面,以郑茗元学者的著作《认知诗学分析法在二语习得工作广度中的可及性变异效应研究》为突出代表,从认知诗学的分析视角探讨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应用维度和延展效应;此外还有广大学者运用认知诗学理论探讨英语专业的文学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等,如李雪梅学者的《内容依托框架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认知转向研究》便研究了认知问题驱动和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互动关系。

认知诗学理论因其重点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心智发展方面的特点,并在成功运用于英语专业的阅读、写作等基础课之上,对于英语专业基础课的重中之重综合英语课也必将起到很好地启示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并进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认知诗学方法关注的是语言形式、意义和审美的三者合一,除了解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产生机制,同时对语言的形式内涵探讨带有强烈的审美指向性。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象似性是语言符号的原型特征,而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还要超越已有的原型而发现新的意蕴,即对日常原有的审美意象进行再范畴化。因此,认知诗学分析的审美潜能可能激发语言学习者的审美态度,也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新知识的建构提供图形背景化的认知框架,督促学习者借助于想象和移情把日常的符号转化为某一特定的审美意象而后获得新的意义诠释。

三、综合英语课堂的认知转向尝试――概念型教学法

申丹教授援引英国文体学家Mclntyre的观点认为课堂中的“前景化”教学手段可以改进课堂的教学效果。申丹教授据此认为“前景化”的方式可以改进国内较为呆板的教学形式,增添生动活泼的氛围。“前景化”是认知诗学理论中重要的铺路石,它反映的是图形背景化的认知框架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审美范畴,更是一套意义建构的读者反映机制,对我们改进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文秋芳教授曾提出“认知对比分析”的显性教学法,认为跟传统的以模仿和重复为主要方式、以培养正确语言习惯为目标的形式对比分析教学法相比,认知对比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英语学习者内化和建构正确的英语表达和符号意义。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认知对比分析方法虽然以英汉语的差异认知为起点,但他据此提出的“概念型”显性教学方法和申丹教授提到的前景化教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旨在激发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创造力,从而在认知层面内化所学知识,并同时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匮乏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精神。

概念型教学法是文秋芳教授探索运用于认知对比分析中,该教学法虽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比为教学出发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母语的参照和背景作用,但是同时也应看到该教学模式仍是力图将英语及所授知识或言语符号前景化。其所包含的一系列教学步骤能够有效地将前景化的教学内容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系统。据此,我们尝试运用一种全新的基于认知诗学理论之上的概念型教学方法,并将其教学过程的五个部分(解释--物化--交际活动--言语化--内化)在实际运用中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一)解释

解释部分在认知诗学的话语系统中即设定图形--背景中的动体。解释的内容除了文教授设定的“某个概念、概念系统或认知方式”,在认知诗学框架下聚焦于综合英语课程则所教授的内容都成为解释的对象。另外解释的实施者除了教师用明晰的言语阐释出概念,认知诗学的解释部分应更多的是学生调用已有的认知模式对概念系统的自我解释和自我探寻。

具体到综合英语课程,考虑到教材编排和所教授对象的英语基础,解释的内容从概念或认知方式上升到每个单元的主题。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解释的对象和内容即变得清晰。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便是导人部分的话题讨论或视听导人以及初次阅读课文后的主题讨论等。通过讨论或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明白所学习的主题,并且讨论也是一个唤醒学生已有认知知识的过程,也即构筑背景图示。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技能目标中主要体现在口语技能中。

(二)物化

物化在概念型教学中指的是将所教授的抽象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图式。一般的实施手段是展示具体的物品或可见的图示。而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认知诗学的物化则是对每一个单元所讨论主题的展示,即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将主题物化。课文的学习也是帮助学生构筑图形的过程,是在目的语环境中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至于综合英语的技能目标则更多地体现在阅读技能中。

(三)交际活动

概念型教学设计认为教师要以帮助理解和运用物化图式为目标,设计以语言为工具的系列交际活动。在综合英语教学中,交际活动便是运用新掌握的主题知识进行课后的听力训练和翻译训练,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听、译的能力。交际活动在认知诗学框架中便是将新的认知内容前景化,使之在图形--背景的关系中使图像得以凸显。

(四)言语化

言语化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语言概念的一个关键环节。所谓言语化就是要求学生用元语言描述语言概念本身。而元语言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关于语言的语言”。在之前的环节关注的都是唤醒学生们已有认知内容去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内容和认知方式,而言语化则是在交际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如的去运用所学主题相关的知识。因此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便体现在课后的话题讨论和写作训练部分。在该部分学生便可以运用“元语言”来描述自己所想表达的主题。言语化的环节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点关注,因为能否有效地“输出”尤其是让学生们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局,这个环节起着关键的作用。

(五)内化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内化是“个体从社会交流平台转换到个体内心理活动平台的必要环节,是实现高一级认知功能的必经之路”。促进内化的机制是模仿。它是学习者在自选目标的驱动下,持续进行的认知活动。每次模仿不是对原始输入的简单复制,而是对自己前一次模仿行为的调整与修正。如此循环多次,个体就能获得更加抽象的概念性知识。

认知诗学视角的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模仿应该是在具备一定概念型知识后的课外拓展,即学生们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搜寻相关的目标进行练习。这种模仿并非机械式的模仿,而是在特定主题激发下的创造性学习,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内化所学的概念型知识和获取更多抽象的概念性知识,进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结论

认知诗学是一种具有审美指向和意义阐释功能的研究方法,在指导综合英语的课程教学中它注重学生在深层意义上发现和创造意义,从而掌握更多抽象的概念或意义。概念型教学法的五个步骤可以很好地实现认知诗学理论意图内化学生概念型知识的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创造意义,并同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设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申丹.谈关于认知文体学的几个问题[J].外国语文,2009(1):1-5.

[2]郑茗元.认知诗学分析法在二语习得工作广度中的可及性变异效应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3]文秋芳.评析概念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 (2):1-6.

第3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论文关键词:综合英语,主体,教学模式,课堂

 

当前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外语人才尤为如此。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只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外语人才,而且具有很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据杭州市外贸局统计,目前杭州市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已发展到数十万多家。另据宁波市外经贸局统计,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及外贸业务相关企业上万家。这些数字都充分表明,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需要大量的语言应用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我院英语专业首届本科学生就业率达91.13%,其中,商务外贸单位就业总人数69.35%;第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78%,商务外贸单位就业比例达到了68.2%。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29%和98.23%主体,同时毕业生的就业流向都达70%以上,学生的绝大多数到商务部门、外贸部门就业。从用人单位的反映以及社会对毕业生情况的反馈来看,社会对我们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应用型评价体系给予了肯定与认可。

然而令我们感到担忧的是,我们大部分毕业生到毕业时,语言技能发展并不平衡,语言应用能力尚欠缺,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论文开题报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决定了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全程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低效率《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分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语篇重现等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融合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综合性课程,在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在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学摘要求。

立足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探索新型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势在必行。探索构建以小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等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习者在活动中,主动运用语言,学习语言,体验语言,从而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只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的组织主体,观察,并进行针对性的对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内容和活动予以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过程的给予反馈和评估。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2.1改革的总体目标

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全程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分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和语篇重现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课堂教学搭建成语言学习、实践、 交流的平台,形成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新型《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尽而推动其它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强化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2.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2)解决语言学习过程中输入输出不对称,知识学习和应用脱节的问题。

(3)课堂教学流程设计过于单一的问题。新的教学模式将融多种教学手段于一体,通过小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等课堂内外活动,强化合作式学习意识,突出参与和实践,培养语言运用及知识创新能力。

3.改革实施的步骤

3.1实施的总体设计

通过三个阶段实施完成。第一阶段为理论探索和基础准备阶段,论证并明确新的教学模式框架,制订出了项目实施方案,为后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为教学模式实践阶段,根据拟定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测评。第三阶段为总结和评估阶段,以期进一步完善。

几年来分别选定了英语本科2006,2008和2010三届学生6个班近两百人展开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周学时达12学时,跨年度不间断实施;同时分阶段进行总结,教学访谈,展开问卷调查主体,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3.2 实施的具体方法:

以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探索构建以小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等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实施教学设计计划。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论文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过程总体包括下列步骤:

(1)组织指导学生分组、分主题自主讨论学习文本,提出问题并力争在组内解决问题;

(2)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分组汇报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情况以及未解决的难题;

(3)通过知识点和重点,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新的问题。

(4)学生再次分组讨论,以答辩的形式解决问题。

(5)以原文复述,演绎,答辩演讲等口语形式重现文本。

(6)以改写原文,读后感, 延伸写作,语言评读等书面写作方法对文本进行语篇重现

(7)教师总结,给予学习反馈和评价。

在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占用了几乎全部的课堂时间,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活动”、“教师学生问答互动”、“学生小结”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参与的时间。教师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完整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备课阶段,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准备相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课堂教学阶段,手段多样,小组讨论(预设问题),大组辩论以及师生问答都是选项,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期间教师分别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地讨论必不可少。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总结阶段,当然教师的总结不可或缺主体,而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所得收获或是心得,有时也可让学生进行教学模拟试验,尝试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想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也令人振奋。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极大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4.改革的初步成效

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初步显现出效果。2010届仍处在过程中,而2006和2008两届四个班学生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四个班的就业率均高于同期平均水平,个别班名列前茅,一定程度说明毕业生语言应用能力得到社会认可;同时2006届两个班级参加各种能力考试,特别是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位居同期前列,而2008届英语专业四级一次通过率在同期十个班级中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并大大高出同期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罗立胜.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模式概论[J].外语界,2001.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第4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职综合英语 教学改革 必要性 有效策略

    由于中国的高职教育仅十余年的历史,属于起步阶段,造成许多高职院校的综合英语课程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英语专业设置,难以体现高职英语教学自身的特色,而且有的高职院校起步于中专学校,起点较低,综合英语的课程设置不甚成熟,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或者与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提出进行改革的理论基础,最后给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一、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主要是由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现状、传统英语教学低效的影响以及高职综合英语自身特征三个方面决定的:1.高职英语综合英语教学现;2.低效的传统英语教学影响;3.高职综合英语自身特征。

    二、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及有效策略(一)理论基础。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理论进行的:构建主义理论和高职课改理论。

    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认知主体,认为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依托,通过新旧知识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同时,构建主义还认为学习是师生、生生间相互协作的过程,良好、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真实、有效的语言情境以及融洽、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高职商务综合英语中的许多教学任务本身就需要学生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可以说,构建主义理论符合高职综合英语强调语言实用性的特征。高职课改理论。高职院校以学生职业能力为重,高职商务综合英语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如听、说、读、写、译,还要注重学生在商务环境下开展商务活动专业技能的习得,如商务谈判、商务函电等,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组织、策划、协调、创新、随机应变等能力,以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高职课改理论主要包含“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和“因材施教”两个原则。

    (二)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准确定位课程。要进行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准确定位高职综合英语这门课程。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和建设的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综合英语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教学中心和主人,为他们多多创设英语语用情境和操练机会。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为“满堂灌”、“一言堂”,整节课教师都是在讲台上长篇大论,很少有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激发。因此,高职综合英语应创新教学模式,导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丰富教学手段。语言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丰富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在高职综合英语课堂也可以以新奇、刺激的多媒体为依托,通过光鲜的图像、动听的声音、生动的影像模拟或再现真实语言场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运用当中。另外,多媒体网络的知识大容量性、实时性、交互性、针对性等特点更能兼顾学生不同的层次和特点,做到差异化教学。例如商务函电部分,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通过收发E-mail的形式进行询盘(Inquiry)、报盘(Offer)、还盘(Counter Offer)、接受(Acceptance)、签订合同(Signthe Contract)等商务流程。

    (三)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根据二语习得情感过滤学说,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的最大因素是焦虑,而轻松的交际氛围可以削弱或降低学生的焦虑情感,使他们满怀喜悦、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统一。一个春风般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道赞许的目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在心中荡漾起努力向上的涟漪。

    (四)改革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考试成绩是唯一衡量一个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因此才有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出现。分层考核不但可以保护成绩较弱学生的自尊心理,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自他评结合则可以保证和维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性循环。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或开展自主学习,弥补不足,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职综合英语是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基石,尤为重要。

    虽然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也是摸索着前进,但是亦不可盲目,应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合理的策略为指导,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观念、积极总结、加强实践,才能达到教学相长、行之有效的效果,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型、专业型、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同时,为以后的教学和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5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一、理论背景

(一)事理学原理

基于事理学,任何一个具体工作岗位不外乎要求在岗位人员善于发现并解决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现实问题,从而体现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岗位上的具体问题,大到投资项目,创办或经营某企业、研发某产品、实施某项体制改革,小到制定一道工艺流程、实施某一技术革新、诊断某一机器故障等,通常先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或思路,然后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先思后行表明工作方案与方案实施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一个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方案的制定;二是方案的实施;三是方案的实施与操作的优化选择。同理,一个高职学生应职应岗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及其优化选择的能力;二是方案的实施操作及其优化的能力。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培养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应职应岗的专业能力,即对本岗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本位的职教观

由于高职教育肩负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能力本位”(CBE)理应成为指导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想。其中的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状态,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环境、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采取专业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主体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发展以下三个相互依存而有机联系的本领:(1)学会独立制定计划;(2)学会独立地实施计划;(3)学会独立地评估计划。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强调个体在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体系中,对由学科体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由行动体系获得的实践经验,经由“获得―反思―内化―实践”的反思性实践过程形成的、不能脱离个体而存在的本领。显然,能力本位教育观,注重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应用,彰显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三)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转化必然以具体的行动情景为载体,因此,行动导向的学习必然成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普遍范式。高职教育教学以服务于“就业导向”为主目标。其目标的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表明,高职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行动”。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习得专业知识,训练与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个人意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无疑,“行动”在这里构成一个框架,知识体系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景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快速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化为实用而有效的行为。职业教育的行动特质,正是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有力理论支撑。

二、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构建与实施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借助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平台,从专业学科教学的视角设计行动项目群,采用动态的发展性管理与评估办法,实施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主要由以下8个方面组成:(1)导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4-5人)开展商务话题报告项目选题;(2)组员任务分工;(3)完成话题报告方案设计;(4)小组讨论与方案优化选择;(5)方案实施;(6)方案实施报告与成果展示;(7)教师点评和同伴评价;(8)活动反思。

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初期,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综合实践教学的总体部署,从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坚持学生主体、任务导向的原则,分析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出现的典型商务话题,确定不同学期的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构建国际商务话题报告实践项目组。各个项目尽可能有层次感,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每个学期针对不同学情,即不同的学习小组与学习任务,导师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与修订课程综合实践项目的要求、内容与实施方案。各个项目包括项目简介和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作重点和难点、考核标准等有用信息,供学生设计与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方案时参考。

为了确保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在活动的第一周,导师首先做项目介绍,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次,导师要求每个学生选定一个项目,以项目相同为原则形成不同话题报告项目组,并由学生推选各自小组组长;然后各个小组长组织组员仔细开展项目学习、话题报告选题、工作任务分工、话题报告方案设计与优化。第二周是主要工作方案的实施阶段,学生收集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按统一格式写出1000字左右英语话题报告演讲稿,同时做PPT辅助课件。学生分小组开展话题报告排练。每个小组的英语演讲稿由小组长负责修改,然后提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负责材料审核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以确保话题报告演讲的质量。第三周总结交流、答辩与成果展示阶段,每个小组派代表做PPT辅助的口头话题报告,即小组项目实践成果汇报与展示,演讲一般限定在10分钟内完成。主报告人(学生)1人,其余小组成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陈述自己的辅助观点。每个小组陈述结束时,观众席的“评委”(其余小组学生代表扮演)通过英语提问、评论或提出改进建议,进入答辩环节,提问环节一般不少于2个问题。同时学生评委根据事先确定的项目评价标准给各小组口头话题报告的表现评价并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终学生评委小组的平均分记入考评栏目,作为学生课程综合实践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学习任务的特点

(一)融合性

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任务源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应用英语专业岗位群中真实(或接近真实)工作任务,设计与实施英语商务话题报告。这种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平衡,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专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它使学生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具体工作服务,有利于学生实际应职应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中英语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融合性教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第四学期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模拟广交会”方案设计的话题报告为例。该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其中包括展位布置,同商家谈判,拉赞助,商品名称和价格的中英文目录单制作,产品简介,广告设计和产品营销策略等全部要求用英语完成,是对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一次全方位的训练与检测。

(二)实用性

基于商务话题报告的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的学习任务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就业密切相关。应用英语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商务英语人才为主,其中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基础设计“话题报告”的实践项目,根据不同的商务活动情景制定相应的话题报告方案,精选话题内容,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收集信息,分工与合作,小组研讨与排练,方案设计与优化,小组演讲与反思等一系列合作学习活动。这样的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不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撰写项目方案设计说明书到英语演讲稿书写和英语演讲与问答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知识应用、思维发展、职业关键能力训练等环节,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三)实践性

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资料的收集和选择能力、口笔头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深层次思考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的共同参与。在不脱离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条件下,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话题报告,有时候连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下一步的学习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材料,动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除必要的指导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在一种未知中探索。教师把学生像“小羊”一样放出去“寻草”。教师自己做好“牧羊人”的工作,教师仅仅提供指导性建议,决不“越俎代庖”。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常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超越日常课堂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式实践状态,应职应岗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实实在在地训练和发展。

(四)互动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决定项目内容的取舍,思考,提问,讨论,比较,批判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话题报告创新度高低有比较,有点评,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增加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一些平时课堂里教师感觉比较棘手的任务,如学生不爱用英语问答、无话可说、缺乏信息交流等问题,借助话题报告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得到解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例如,有的学生介绍如何找工作的话题,讲述自己真实的求职经历,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评委学生提出多个颇有深意的问题,使得大家对将来就业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指导教师由此顺藤摸瓜,深入学生进行就业与择业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一)语言技能提高

经过2年的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例如,第三学期基于典型商务案例分析的话题报告,要求分小组广泛阅读成功或失败的商务活动并写出分析性报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分析与比较能力。实践中,学生精选有关的商务活动案例,群策群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专业实力。成果汇报展示时,各小组通过不同形式,如视频录制、情景剧表演、图片展览与介绍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学生在活动反思中写到:“这样的课程综合实践的过程其实是自主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它给我们提供了比平时课堂多得多的行动机会,切实提高了我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短短3个星期的实践活动,我们所读和所写英语文章比之前的十几周作业还要多。同时,我们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和热情都得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进步感觉比较明显。”

(二)学习行为变化

1.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某一教材“绑架”,偶尔也读些课外读物,但题材零散。商务英语话题报告的课程综合实践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项目完成的前后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课外读物,规定至少5篇,每篇文章字数500-800,并要求写出50-100个主题词的读书笔记。

2.综合实践前的课堂上,虽然学生偶尔做些活动,但多以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为主,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多。到了课程综合实践阶段,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主角,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多。更为可喜的是,话题报告时经常出现抢先问答的场面。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提问机会,一直站立而不愿意坐下。这在课程综合实践前的课堂教学是罕见的现象。每个学期,每个项目,每个学生至少有3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分别是小组排练、汇报交流、随机问答、活动点评和活动反思等。成果形式别出心裁,演讲主题新颖,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有创意,有时甚至还有动漫效果。

(三)学习心理

1.目的明确,兴趣激发

平时学习,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考试成为众多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目标”。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想象力的发展。课程综合实践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学习不只是要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综合实践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围绕项目,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选题,设计话题报告内容,自我评价。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2.自信心加强,成就感显现

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淡化分数,强化能力,学做合一,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学生在学习反思中说:“以前英语学习就是无休止地做各种题目,深怕单词不会写,听不懂,更不要提什么职业关键能力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确不同”;“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我们全力收集新颖、有趣、时代感的话题信息,于是我们读了好多资料、做读书笔记。尽管如此,成果汇报很是吸引大家的眼球。各个小组的交流更是极大拓展了我的学习。学了不少管用的东西,很实在,收获不少。”

(四)综合社会能力

商务英语话题报告的课程综合实践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业的发展状况,而且项目建构、方案实施和活动反思的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学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小组协作中,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通过构建项目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独自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演讲的排练。其次,创造意识得以培养。话题报告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的取舍以及成果汇报环节都凸显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究性。第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了制定学习目标和活动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前后,能合理选用材料,决定完成学习的时间和方法;监控自己学习过程和方法;自我评估学习成果。

第6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综合英语课程

1.独立院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现状

综合英语的课程设置是通过对精选的、规范的语言材料的讲解,传授系统的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等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基础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增强中西文化差异感,培养学生流利、准确地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听力与翻译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通过综合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文化意识,开阔国际视野。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能够阅读中等以上难度的英文材料,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就一般题目进行写作,掌握英美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懂得何时何地使用它们,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2.独立院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教材起点过高,学习进度过快。

大部分独立学院的综合英语课程教材选取同普通高校一样的教材,其中选取的文章大多来自于原版的外文书籍、英文主流媒体和英语国家中学生经常阅读的书刊,题材广泛,涵盖人文、科技、社会、教育、文化、环保、体育等方面;文体多样,涉及叙述文、应用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等多种类型的文章。但是大多选取的文章篇幅较长,表达较偏向西方逻辑思维的中心思想,文章中地道的英美表达(俚语、谚语、俗语)和复杂的句式增加了文章理解的难度。大多数独立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这类教材一般起点较高,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独立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教材的选取高于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教材理解方面较吃力,继而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容易在低年级阶段便对综合英语教程产生抵触心理。而且目前的综合英语课程的教材内容量过大,每周只有6个课时,教师只能有选择性地删减教学内容,或者加快教学进度,使得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整本教材的内容。

2.2课程设计欠科学,教学方法欠创新。

大多数独立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够,使得英语教师过多地采取传统保守的教学方法,即所谓的PPP模式,PPP分别代表了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讲授,只重视对课文理解、翻译和语法的教学,最广泛地采用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即通过讲授课文篇章逐句的语法结构,分析语义、进行翻译,从而达到理解整篇文章的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只能应试,不能应用于实际英语情境中,专业英语的教学效率低下,不能突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性。部分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按部就班,没有根据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对课程产生总体的把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学生水平较差,自主能力较低。

独立学院的学生高考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学习自主能力较弱,学习方式和方法还停留在高中的模式,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探索性学习。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部分学生未在高考中发挥正常水平而来到独立学院,他们更努力,能屡次获得奖学金并且学习劲头十足。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没有学习热情,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求知欲和上进心不足,没有学习动力。独立学院的学生非常聪明,思维也很活跃,热衷于一些文艺活动和学校的各种社团工作。对于他们感兴趣的课程,他们的热情高涨,对于没有兴趣的课程,基本是被动学习。

3.关于综合英语课程有效改进的几点思考

综合英语课程内容包括听力、口语、词汇、阅读、写作、翻译等各个方面的技能,由于这门课程的综合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要求教师能够把握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各项英语基础技能训练的比重和难易程度。课程的设计应区别于其他细化的英语课程,如听力、写作、精读课程等,但又能系统地把英语各项技能融合起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增加英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广度和密度,让学生运用英语技能听读他们感兴趣的材料,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如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认知教学法(Cognitive teaching approach)等多种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分析,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善于钻研枯燥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实际操纵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做Daily report(每日播报),Role-play activity(角色扮演),StorySeries(故事接龙)等活动,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语言艺术、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持久地对英语学习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英语专业水平的培养极大地取决于学生的勤奋和努力,这就要求学生能通过科学记忆不断扩大词汇量,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语法知识的运用,通过长期大量的阅读提高英语篇章理解技能和写作技能。教师要强化学生“下苦工夫”的学习意识,使其形成勤奋学习的态度。

4.结语

独立学院的专业英语教学要获得稳步健康发展,作为核心课程的综合英语课程必须有效改进,教材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适应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英语教学方法需要长足的改善和创新;更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了解学生需求,进行有效沟通,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独立学院综合英语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杰.独立院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5).

第7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引言

《综合英语》是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课,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基础性学科。该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基础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此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独立学院《综合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学大纲陈旧,课程目标毫无特色。

独立学院没有统一的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很多正在实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从母体学校复制过来的,尽管有些学校尝试着凭经验操作,但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特色,对于不同专业、同一专业不同层次的要求也不够具体。虽然《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本专科、商贸英语统一的基础性课程,但英语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基础不一,本科商贸英语、英语的培养目标也应有所区别。本部学生、独立学院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相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不同的教学对象,却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信心丧失,教师教学效果降低,不利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材难度较大,缺乏趣味性和时代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是《新编英语教程》,这一教材虽然有自身的优点,但从1998年再版后到现在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了。此教材质量较高,但起点高、要求高、综合性强,且教材内容不够新颖,而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趣味性、实用性,容易失去对此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鉴于同一专业层次的不同、同一层次的不同专业在课程目标上的差异性,教材的选用上也应有所区别。“一刀切”的方式采用的教材是不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的。

3.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传统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和篇章讲解分析来进行课堂教学。讲解字词、分析课文和核对练习三步。教师讲授,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做笔记,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语言学习技能很难得到较大的提高;毫无新意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会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倦怠的情绪,创新思维能力也无从发展。

4.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独立学院《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师主要是由本部相应专业的教师、独立学院自己的专业专职教师及部分外聘的教师组成。本部相应的任课教师为主,独立学院自己的专业专职教师相对较少。本部教师大都沿用本部类似课程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本部教师的人事关系和独立学院是分开的,在教师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承担本部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精力时间有限。一些教师采取“铃响到堂,铃响走人”的方式;学校的专职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研究生,缺乏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特点把握不够,教学上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他们自身的追求较高(对于学校待遇、住房、个人发展提升的空间等方面的要求),在学校任教的时间都不长。再加上流动性较大的一部分外聘人员,整体上没有一个稳定的教师队伍。

三、独立学院《综合英语》课程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究

1.完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体现独立学院的特色。

针对独立学院的特殊情况,教育部应制订切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教学大纲。各独立学院也应该结合本校特点、学生特点确定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是《综合英语》课程,由于专业不同、学生的层次不同,对其要求应体现出差异性特点。如:对同一专业本科生的要求应高于专科生,对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商贸英语的学生更多地是强调他们的语言应用技巧,掌握熟练的商务职业技能;而师范英语的学生则强调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除基本的语言技能外,还必须有组织教育教学及初步的研究能力。这些不同之处在大纲和课标上都应有清晰的标注,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也就能做到有据可依了。

2.编写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水平和社会实际需求的综合英语教材。

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写教材。这几年独立学院发展很快,教材的更新却相对滞后。大多数学校沿用的是本部学生所用的教材。这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学生反映不太理想。笔者对06级英语专业47名学生作过一项关于教材使用反馈情况的调查,从教材质量、难易度、新颖度、实用性等方面数据显示的结果了解到:对于独立学院大都采用的《新编英语教程》,80%的学生认为教材本身质量不错;85%的学生反映教材难度稍大,版式较落后,课文内容上不能体现出时代性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80%的学生要求更新教材。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们也一致认为,这样的教材不能满足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学习实际,是不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就此种情况,独立学院应编写自己的教材和相应的参考资料,当然最好是由在独立院校工作多年,对独立学院有深刻认识,教学上已积累多年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

3.改革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能教出只会应试的学生,与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需求,必须制定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标准。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好的氛围。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薄弱,自制力不强,容易丧失学习动力,但他们求知欲强,动手能力强,思维开阔。根据以上特点,教学中可应用不同的方法。如:通过讨论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巩固常用句型,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对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多地给予正面评价,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4.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课外活动集知识娱乐为一体,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辩论、歌曲比赛及就近课外实践活动,(如:安排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学校实习;商贸的学生到酒店、旅游点或公司等去实习),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5.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建立稳定精干的教师队伍。

由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教学管理上也缺乏一定的有效性。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建立自己稳定精干的教师队伍。对于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最好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青年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学校领导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能够安心教学。如:改善教师的住房和待遇问题,教学上对他们进行跟帮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学环境,掌握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他

们进行教学研究,探索独立学院的特色英语教学模式。对于本部和外聘的教师,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四、结语

《综合英语》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能够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模式及教师培养上有所创新,必然可以在基础阶段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促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春焕.师专综合英语探究试课堂教学探索和实践[J].思茅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第2卷,(1).

[2]李观仪,梅德明.新编英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

[3]李继宏.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6,第19卷,(3).

[4]邵永真.大学外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第8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have changed a lot. In the past, we used to put the stres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in teaching a foreign language, and now on the function of the language, hence the different sorts of EFL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whether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s one of newly appeared method, is suitable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关键词: 任务驱动;综合英语;意义建构;应用

Key words: task-based;comprehensive English;meaning construc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91-03

1 研究综述

任务型教学方式(Task-based learning/teaching approach)主要起源于外语(英语)教学领域。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国内外许多应用语言学家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深度探索和研究。在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是Jane Willis,他在专著《任务驱动学习框架》中,勾划了一个组织教学的模式。香港教育署在一份语言教育的计划中也明确提出任务驱动教学应包含五个特征。

20世纪的前40年,传统语法翻译法一直在外语教学中占统治地位。二次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由于对“语言是什么?”以及“人是如何学习语言的?”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外语教学的发展进入最为活跃的“方法”时代。基于这两个问题的重新认识,外语教学从过去的结构主义语言观转向功能主义语言观,从而孕育并催促了“交际法”的诞生,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交际法最新的发展形态。

2 基本理论

2.1 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在皮亚杰的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2 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媒介文本,通过创设情境、协作、会话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也要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可用文本的分析、通过可用媒介,以大纲要求为目标,制定出可行的教学方案。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目前已开发的教学方法有多种,而笔者从任务驱动的角度对丽江师专2012级应用英语班的学生进行了应用研究。

3 任务驱动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综合英语的重要性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2000),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而综合英语课(又叫基础英语)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是很多学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语言。它从词、句、语、篇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的语言操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2 学生情况分析 2012级应用英语班一共38位同学,来自省外的同学有1位,37位同学来自云南省各个不同的地州,大多属于偏远地区。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偏低(依据高考成绩),100分以上有3位同学,90分段没有,80分段有3位同学,70分段有3位同学,60分段有8位,50分段的有15位,50分以下有6位。根据面谈得知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高考时听力部分不知道在放什么,高中时的英语学习是为了参加高考,对英语学习没有其它更多的思考,如表1-3所示。

3.3 任务驱动在综合英语课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数据,笔者在进行综合英语教学时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期待通过这个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英语学习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为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1》,以下就所用方法以第一单元为例进行介绍。

第一单元的标题是My First Job,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用英语来打招呼、道别、交朋友、还能谈论关于工作及职责、个人的抱负等。本单元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Communicative activities,这一部分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来学会怎样打破僵局,与人交流。第二部分为Reading and language activities,这一部分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如团队合作精神、忠诚等,第三部分为Extended activities, 这一部分的学习目标是就关于一份新工作有能力进行谈论,还要就这一主题进行写作,了解关于工作的一些道德标准。根据对学生所采纳到的信息,我们的学生的基础是较差的,而教材相对于学生来说偏难,那么为了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实现单元学习目标,笔者应用了任务驱动法来实现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构建,从而达到认知与掌握。

3.3.1 创设情境 第一部分的情境创设为一年级新生初次见面,相互进行自我介绍及对于学校的第一印象的交流。通过这一部分的完成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人士相互打招呼的方式,与自己的文化的差异性。第二部分的情境创设为父母让子女(学生)在家为父母擦鞋。通过这一部分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与汉文化的不同,英语国家文化中一些与汉文化不同的价值观。第三部分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是刚找到工作的人,与一位已工作多年的同事交流。通过这一部分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会到工作道德观念中存在的不同文化。

3.3.2 确定问题 根据情境,第一部分里学生需要就已学的初中或高中的知识,编一个对话,这个对话要能体现所创设的情境。第二部分里要求学生就所给出的情境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父母的要求能否接受,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接受,假如换位,自己又会怎样做。第三部分的要求是就所给情境,分角色表达自己的想法。

3.3.3 解决问题 完成以上三个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要求学生以协作方式完成,第一部分里学生以两人或三人为一组(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对话方式没有统一成两人小组活动),第三部分里以3-5人为一组。第二部分要求独立完成。在完成这几个部分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相互协商、交谈、查找资料、询问老师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是在接到任务后主动来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

3.3.4 任务交流 学生通过以上努力完成了教师分派的任务,此时教师通过任务交流手段使这一教学效果得到升华,学生在进行小组汇报表演的时候,由于活动分组不同各组所采集到的同一话题的词汇不同,句式表达不一样,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同一话题所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之间还可以再度相互学习,另外由于学生先前的知识掌握程度不一,对跨文化差异的知识掌握程度也不一致,所以就同一话题还可能出现文化差异导致的对话模式或者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在任务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所有这些层面的知识得到升华,而单纯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是无法实现这一教学效果的。

3.3.5 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由三个部分构成: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给出任务分派学生分成小组完成后,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小组活动,汇报表演及以写作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整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在得出评价结果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方向做出及时的调整。

3.4 任务驱动法使用的效果 任务驱动法在初期使用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教材上的知识点相对难度偏大所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大部分高考成绩在60分以下的同学甚至开始在抱怨说太难,他们在初高中所学的英语知识大部分由于不是自己有兴趣而学习,高考后都丢了,所以词汇量严重不足,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初期的将近半学期中,这个活动并没有能够愉快的张开,但是笔者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临近第一学期结束时,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英语专业学习,英语知识从各个层面都得到了提升。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在课堂后也开始有了起色。在第一学期其中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4、5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与入学时相比较,从学习兴趣来看,学习兴趣很浓的同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没有学习兴趣的人减少了,学习兴趣一般的同学增加了。从学习信心来看,原来没有信心的同学半学期后有3-4位同学开始变得有信心了。期中时改变并不明显,但是还是有了一些,而且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在转变了。得出结论后把结果及时反馈给了同学。然后在接下来的半学期里对后面单元的学习还是坚持使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并在学期末再次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6、7所示。

从以上表格中不难看出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4 结论

根据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引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效果是不错的,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有了学习信心,学生也就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了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引用这一教学技能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成了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时间上有时不好把握,特别是初期学生还不是很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而且初期学生词汇量也有一定的局限。由于是大学生了所以在课堂管理上已经要比中学生好很多,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所要具备的知识量大因此学生在课外需要大量输入,才能在课堂中真正使这一方法起到最大作用,因此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还是很大。如何才能把个方面平衡好,在外语教学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是每一位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Rod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3.

[3]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1):10-12.

[4]Richards, J. C. and Rodgers, 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29.

[5]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第9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 交际教学法 交际能力 教师作用

1.引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其课程内涵极其广泛,涵盖了词汇、语法、语用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奠定了它的基础课的基础。《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为新《大纲》)明确地指出: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此课程上花费大量的气力,但综合英语课程的具体实施还存在着问题。不少的综合英语课教师还一直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主要是逐字逐句地分析语法现象、翻译课文难句等,强调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并通过汉语翻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法认为学生在学会正确使用语言系统成分的基础上自然就会掌握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却不明白除此之外还应学会语言在不同场合的恰当应用。所以传统教学法以传授语言知识体系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上课的形式则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是知识灌输者、课堂统治者和绝对权威,教师几乎控制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师生缺少互动,气氛沉闷,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和做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输出信息,缺少自己的思维和独立的见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使学生不能把接收的知识变成一种能力,这样就无法体现出语言最基本的社会交际功能。这也导致了有些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却仍然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在与人交际的时候,说话胆怯,缺乏自信,有时甚至词不达意。根据Swain(1985)的输出假设,语言的理解和产出属于两种不同的技能,仅仅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只有学生真正地说或写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掌握力。在这种情形下,交际教学法受到欢迎。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参入到分组讨论、语言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教师充当课堂的辅助者,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交际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促使其交际能力的提高。新《大纲》中也着重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2.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

由于Norman Chomsky对结构主义理论的批判,交际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英国,从而取代情景教学法的主导地位。美国社会语言学家、交际功能理论创始人Dell Hymes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人的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交际法理论,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强调语言与交际互相依赖共存的关系。Littlewood提出:“交际语言教学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交际法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而且也注重语言的功能。”主张语言的学习,应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

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学和使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具备“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于1971年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交际能力”包括:1.语言能力,也就是掌握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达到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适当理解和表达话语的能力。3.篇章能力,指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4.策略能力,指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这些能力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A.K.Halliday)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D.A.Wikins)的“意念”学说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交际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一般而言,交际法有以下三种特征:

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②学用结合原则,即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

③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即采用“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的方法,在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交际法的这些理论基础,大纲设计方法和教学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英语教学的需求,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的英语教学领域普及和深入,成为80年代以来英语教学的一大趋势。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交际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主张用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操练所学的语言,学生通过不断应用语言的过程来掌握语言。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交际法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利用“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英语学习不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而是用来交际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能力。

3.交际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和发挥的课堂作用

教师的课堂角色由教学机构管理运作、社会文化背景、教师自身特征与教学观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交际语言观认为交际能力的获得与发展主要靠学生的内在因素。在交际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传统作用减少了,教师不再意味着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在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核心。但教师的作用仍然很重要,如在知识上,心理上帮助和支持学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活动,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给学生提供良好真实的交际环境等。在交际教学课堂下,教师的角色主要为: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资源(resource)和评估者(assessor)。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要想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各项交际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需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合适的课堂活动。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综合以上所有这些角色,既是组织者,同时又是学习者和参与者。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控制者。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语言实践活动中收益,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知识重点和交际技能,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乐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种方面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复述故事等等。即使在讲授语言点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文字游戏,竞赛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新编英语教程》第四册为例。例如Salvation中,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以戏剧的形式再现整个故事。The Pearl一文,学生则要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故事加上一个合理的结尾。Dolly’s False Legacy 中,根据文章的论述主体,教师提供题目:“Please debate over the moral and medic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学生的心理因素。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担心犯错误,会采取一种不积极的“低姿态”。而交际教学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平等的气氛十分重要。只有在学习者感到学习环境安全和舒适时,他们才能完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并很好地利用各种交际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很好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要保证课堂活动中权力和机会的均得。

其次,教师也是参与者、提示者和资源。在学生进行交际练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毫无任务,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的参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积极参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对于活动中的话题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准备一些热门话题或者有关文化、社会的相关话题。其次,大多数中国学生习惯于自我学习,在活动时,感到羞怯。教师要加以鼓励,并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还有一些学生语言基础较差,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教师应该给与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或者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中,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朋友,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当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遇到一定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教师也是知识的资源,给学生一定的帮助。

最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评估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估。教师在对待学生的语言活动时,要恰当地对他们的活动给出反馈和评价。有时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是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动力,他们在教师适当的鼓励下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充满信心,从而产生学好语言的热情。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活动,直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也可以在各种活动后,进行评价。

4.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

交际教学活动要比传统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首先,作为一个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教学内容的临时整合能力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其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交际法侧重口语表达,教师应具备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说话要有条理性、逻辑性,显示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必须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用地道的英语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再次,根据交际能力培养的特点,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需及时更新教学能力,成为高信息、高素养的教师。最后,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时代,教师不能忽视策略训练。作为语言教师,务必让学生了解成功学习者的经验,并帮助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5.结语

交际教学法揭示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外语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始终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从而被广泛接受。但是,还要其它的理论手段来补充。在综合英语这门重要的基础课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而且,交际性的教学活动要比传统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所以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更为有效地贯彻交际教学法。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 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2]Richards,Jack C. & Theodore S.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3]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in S. Gass and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85.

[4]Widdowson, H.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5]黄建华. 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角色的转型[J]. 教育与职业, 2007第5期总第5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