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精选(九篇)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形式化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或者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依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合作时间,往往使合作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辙止。这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低效、无效学习。

(二)教师指导不到位

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中集体的智慧,培养探究的精神。可是在很多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课堂中高声宣布:“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于是,孩子们前后桌围成一团,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热闹。它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会思考有想法的自然说的多,没思考没想法的还是没进步,热闹过后,一切如初。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走下讲台,不俯下身子去聆听和指导学生,不进行必要的分工与要求,不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学生往往随心所欲,应付了事。

(三)学生参与不均衡

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时间分配不合理或是合作的问题不恰当等因素,所以也就出现了在课堂上进行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面不均衡,合作交流往往成为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却总是失去机会,或默默地坐着,或“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二、改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处理好“需要”与“合作”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为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时一定要记住一点,我们探索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是为了做秀,而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环节设计时,教师一定要考虑清楚“需要”与“合作”的关系,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因为有需要,所以合作。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只有在学生个体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才会有交流和帮助的需要,这时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教师除了更新教学理念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提高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水平。

1.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筛选出具有一定难度、探讨价值、开放性的合作学习的问题。

2.教学时间

对课堂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特别是合作学习的用时要合理把握,时间不足和过度耗时都是不可取的。这需要根据教师执教的不同内容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

3.监督指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尽量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点拨,排除障碍。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的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要及时加以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4.评价问题

合作讨论的结果运用应体现民主性、广泛性、检查反馈性。如果教师只安排讨论而不重视讨论结果,或者不把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科学的小结,学生就会觉得这种学习形式索然无味,因而降低学习兴趣。教师应注意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以保证对学情的最基本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

(三)明确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辨证关系

新课改强调合作与独立并重,明确指出个别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充分地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之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效果,多数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宜独宜合,应从实际教学出发。

(四)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全班进行分组,提出任务,明确责任;然后,教师要走下讲台俯下身子聆听,去做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在组内,组间进行交流,相互质疑,在互助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几项要求和训练。

一是小组长的培训。督促小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友好相处。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小组竞赛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是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与训练学生能听、会说、善辩的能力。

四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五是训练学生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合作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下面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预习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课前预习并不是完全放给学生进行盲目的学习,而是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让学生看到学案,就使他们有了方向,就知道小组内应该解决哪些问题、以什么方式解决,他们当然就有兴趣准备了,也就“动”起来了。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同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为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展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成果展示,也就是全班各组同学一起交流,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小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黑板是学生动起来的杰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学习目标、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3.达标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检测。

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再进一步点拨讲解。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我觉得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探究。

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满堂灌”下的机械重复、简单记忆,而是亲身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了知识、活用了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每个组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各组员之间还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也能有所进步,课堂上大胆发言。给我的感觉是上课不再是几个优生的事了,后进生也能积极参与其中。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拥有了自信。

在我们的课堂中,很多学困生整日默默无闻,不敢张嘴,不敢看老师,但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后,他们在组长及其他组员的教导下敢于张嘴、勇于表现自我,特别是在成果展示的平台上,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是他们的声音。学生的自信力增强了,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导学案编写、备课没有深入地钻研进去。

2.合作学习前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3.合作学习时评价没能及时。

4.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合作时机的问题。

5.小组合作学习无序。

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进行思考就匆匆地“被合作”了,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留不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探究的时间,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我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

3.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途径 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去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2.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3.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以知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定理时,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学了以后可以怎样运用,要领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学会知识间的转化,层层深入,从而达成对某个概念或法则等形成的理解。

(2)以生活情景问题为主的合作。生活化的数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理念之一,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和不仅能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合作开辟了空间。

(3)以规律、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对某个规律的探索,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还有当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合作,做到群策群力,优劣互补,同时教师也应是一个合作者。例如对下面的规律探究,就需要教师指导的作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来源于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其次,在组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一、要强化人文性,也要强调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然而当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却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有的教师认为搞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显得落后、过时,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便不重视了。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琅琅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缺少了对优美精彩文段必要的分析,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他听说读写等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地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既要学生自主,也要教师主导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而实际的课堂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老师讲授得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却还称赞说有创新。有的教师不能讲更不敢讲,因为怕自己讲得多了就不能算作一节好课,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学生不理解课文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节课上完了学生仍弄不明白这节课应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制能力有待加强,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因此,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最终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既让学生各抒己见,又能够统一认识才行。

三、鼓励合作学习,重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合作交流这样四个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这四个问题学生自己就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如果非要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他们的自主学习也很重要。如在讲《春酒》时,我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有一位学生在“我端着、闻着八宝酒,走来走去,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却仍捏在手里”一句旁批注:此处细节描写非常逼真,说明她对八宝酒的珍爱。人都摔倒了,杯子却捏在手里,可见她把八宝酒看得比自己的身体都重要。当她说出自己的赏析后,同学们都为她叫好,夸她阅读细致,而她的赏析也是我多次教学这篇课文所未注意到的。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知识才是他们自己学到的。这种学习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显然比我们教师条分缕析,而学生却昏昏欲睡要好得多。只有碰到比较难的、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时,我们才需要进行合作学习。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式”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三历史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和反思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习题讲评课较多也非常重要,其中选择题的训练和评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江苏高考的形式3+2,语数外三门算总分,选修两门算等级,导致学生学习选修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文科,历史课堂上学生普遍比较沉闷,如果是习题讲评课更是如此。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习题评讲课形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以历史课选择题评讲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种方式和一些感想。

(一)从时间安排上分为两种形式。

1.当堂训练,当堂讨论。

一节课前二十分钟进行当堂训练,以15到20道选择题为宜,后20分钟进行讨论,一般以4到6名学生为一组,最后五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点评和总结。

2.课前训练,教师批改,课堂讨论。

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相关习题,教师收齐后进行批阅、数据统计,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一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思考及时,记忆清晰,模拟性强;不足的是教师对学生训练的结果掌握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教师的点评和总结难以把握重点。

第二种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对学生习题训练的得失分情况掌握到位,教师点评和总结针对性强;不足的是由于时间较长,学生对题目尤其是错题的思路印象不深刻,影响教学效果。

(二)从讨论方式上分为两种方式。

1.公布正确答案后进行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前,教师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对过答案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不公布答案直接讨论。

让学生直接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成果,教师公布答案,点评小组成果,形成总结。

第一种方式的好处是针对性强,能迅速找到学生问题,解决问题;不足的是少数问题学生不能充分参与讨论,存在一定的空隙。这种讨论法比较适合题量较大、难度较大的训练。

第二种方式的好处是原则上每道题都能充分讨论,能充分暴露学生的基础和思维;不足的是耗时多,针对性相对较弱。这种讨论法比较适合题量少、难度较小的训练。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因此,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小组合作教学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那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哪里呢?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了解学情,了解题型。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前,要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学生在选择题技巧上有什么准备,知道哪些基本方法。其次要对训练题目的难易、题型结构有所掌握,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讨论方式。总之,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

(二)组织到位,及时指导。

在学生小组讨论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分成几个小组,指定小组长,做好组织工作。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些教师站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教师应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进程呢?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往往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反馈交流,精准点评。

每节课的最后,教师都要对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反馈,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精准地点评,哪些小组表现比较好,哪些小组还有什么问题,哪些知识点还要强调,尤其注意对学生方法的指导,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因果法等,教师要常帮学生总结,这是教师主导性的重要体现。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第6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低效现象一: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师生参与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一是组织不到位,师生在合作学习中各自的角色不明确,参与度不够,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时学生角色不明确

有的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学生的角色不明确。当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很长时间不知在干什么,讨论时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互相推诿,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及解决策略: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任何学习方法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训练学生才能掌握。合作学习也是这样。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首先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小组交流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

2.合作学习时教师角色不明确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做什么。不是在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就是进行毫无目的的行间巡视,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管不问,师生间缺少及时的交流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很少,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效果。

反思及解决策略: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控制讨论的局面,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而没有真正参与学习……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3.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学习差一些的学生成了听众,得到锻炼的机会少。

反思及解决策略:异质组合,分工合作,角色轮流,给每个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

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6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角色轮流担当,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低效现象二: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缺乏科学性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二是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不科学,导致合作学习低效,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

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学就能解决的问题,没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必要;而有些问题难度太大时,同学自己无法解决,也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

反思及解决策略: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设计有价值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同时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下列几种情况:①当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②当探究知识的方法不止一种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③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有探究意义,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让学生合作学习;④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⑤在重点、难点处让学生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的时间不适宜

有时候合作学习时间太短,小组之间刚开始讨论交流,思维的火花刚要开始碰撞,真挚的体验刚要开始交流,学生对自己的体验和思想无法真正进行交流,没有时间触及或交流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这样的交流结果只能是回答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回答不出问题,更不可能谈出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当然合作学习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讨论易偏离主题,没事干,浪费时间。

第7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以组织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团体的积极功能,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多向协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及时反思,并提出策略改善,以文记之,以期同行间切磋。

1.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的问题

根据课堂观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环节出现的情况多是:小组讨论中,一半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中很多同学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比较低,往往处在冷场的情况。在合作小组内出现的现象是:有的学生一言不发,不能融入积极地讨论中;有的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离题太远;有的学生在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时产生争执……,尤其是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小组多,老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造成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均衡现象。课堂讨论完成后,老师很少审视课堂讨论活动对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也没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评价机制,课堂讨论的问题在课后也不能很好地加以延伸与拓展,不能形成课堂讨论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亟需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和改善。

2.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有效策略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展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组织形式,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改善。

2.1培养合作意识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1)适当的规矩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形成的小组数量多,因此,必须要求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不能影响到其他同学;(2)科学建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兴趣、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性格等,兼顾自由组合的同学要求进行分组。同时,进行合理、明确的小组分工和制定小组公约。合理、明确的分工包括选好组长;设立记录员、资料整理员、汇报员、评论员等;给小组取名,激发合作兴趣;分工灵活多变,轮流任职。制定小组公约包括制定如何保证合作学习纪律、如何参与合作、如何相互包容尊重、如何师生交往、如何帮助小组内落后学生,困难生如何自定进步等都要有规范要求。(3)进行鼓励教育。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讨论、敢疑,使得课堂出现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情境。

2.2教给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不会因为组成小组而自然获得这些能力,教师要在长期的合作教学中有意识地逐渐训练学生。对于生物学科老师而言,在第一节课中,要通过班主任、班干部或者随机调查等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具体的合作能力以及生物学科需要的技能来逐步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一般合作能力主要包括:(1)学会收集资料。即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2)学会文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各自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观点,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常见的交流方式有自言自语、两人对话、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等,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他们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交流,要允许他们在错误中及时更正后前行。(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讨论的文法对于学生讨论的效果非常重要,老师要逐步引导他们,需要讨论的内容应是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这样的主题,方式先是一帮一,两人间进行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4人或5人间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班级讨论。注意讨论的技巧:一是要做到围绕中心;二是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有理由据;三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的语言要清楚明白;四是当别人对你的解释有疑问时,要耐心,不要慌张,态度友好地进行说服。(4)学会倾听。倾听他人发言一要做到听取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二要边听边思考,抓住对方发言的要点,考虑对方的发言符合实际吗?有道理否?对方是怎么想到的?他是从哪里切入的?一定注意当自己对发言有意见时,不要急着打断,要先记录下来,等发言的同学讲完之后再有礼貌的和对方探讨,最后注意对于听不懂的地方请求解释和对于有矛盾的地方陈述的时候,学会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有序地参与交流,陈述不同意见。另外,要注意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5)学会自律和自控。“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分组时服从组长安排;讨论发言时要有序,发言与主题相关,发言的声音适当;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先记住大多数人的想法,个人的想法没有办法说服大家时,要先保留,课后查询资料之后再进一步和老师同学们讨论(6)学会反思与质疑。反思与质疑是培养学生洞察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做到对于正确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及时修正、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对于不同意见也要认真思考,是否自己考虑欠全面;要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或看法。(7)学会欣赏和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激励。当别人的发言独特、创新时,要懂得鼓掌,并使用“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棒!”“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等话语表示激励,这样,互相欣赏、互相激励的局面利于每个人的发展。

2.3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第8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写作 反思型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85-01

根据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同时,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作文是作者思想的外化,是运用语言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这一规律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 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多数学生的作文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作文交上了便万事大吉,之后就再也不想看了。而教师的任务是负责修改,从词句到语段,事无巨细,但学生对于教师的评语往往一看了之,评语对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起不到多大作用,学生关心的只是分数。有的学生往往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找到一种能引导学生关注作文,并能积极有效地改进文章的不足之处的教学方法。

二 应用反思型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前提条件

反思型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分组对已完成的作文进行重新审视,并且以原作文为参照,进行有效再创作的英语作文教学法。反思型作文分实质上是以作文题目为中心,引出若干个写作分支训练方向。这种训练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作文的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对所选题目感兴趣,才会积极地思考、构思。

1.好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在写作课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立意新颖、有思想。有的教师只是简单选择一个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这样的题目有的过于宽泛、抽象,有的与学生的生活毫不相关,有的题目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的等。因此,教师在筛选题目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不选择这样的题目。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简单给出题目换成其他表现形式。教师可以搜集大量与题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分小组讨论图片或视频。

2.好的题目能拓展学生的思路

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高有低,这既取决于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又取决于学生思维联想能力的强弱。学生要写出好的文章,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要有创新思维能力。有了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才会从多角度立意、多方位构思,从中找出最佳的观点和例证,从而写出好文章。因此,筛选题目时要设计出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空间,使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

3.好的题目能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已经把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每天可以获取纷繁的信息,他们对社会和生活更加关注,对所发生的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素材。然而,当教师给出题目时,应引导学生寻找素材,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 反思型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践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写完的文章进行反思是作文训练中关键的一步。通过让学生对写完的作文重新审视,使学生能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活动。在不断的修改和评价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对学生进行分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智力水平、内在潜力以及写作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同时,保证组内成员有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这样才能带动组内其他成员展开讨论。

2.学生在组内反思

第一,全体组员对题目进行反思。针对所给题目,让学生反思:当刚看到题目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觉得题目是否有难度,是否有话可说,头脑中展现了哪些相关信息。综合比较大家的想法是否一致,有没有跑题的现象等。

第二,全体组员对文中的整体脉络进行反思。每个学生可以讲述自己选择了哪种体裁,文中整体框架是如何构思的,每一段怎么写,段与段之间是如何过渡衔接的,对于自己表述的观点是如何阐述的,具体想到了哪些例证,哪些例证会写,哪些表达不出来,原因是什么,是不会单词还是不会用句型等。

第三,全体组员对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反思。小组成员通过反思和比较,总结出哪些词句用得好,哪些段落展开方式用得好,哪些过渡词用得好,哪些修辞手法用得好,如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会恰当地运用明喻、暗喻、夸张、反语等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加深对事物的表述,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总之,英语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练笔、勤于写作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误区主要主要表现在:

1.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3.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4.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

5.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6.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有效性要做到:

1、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好分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性别的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做好每个成员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的学习习惯。

2、角色意识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1)明确分工强化学生的主体角色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责任,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能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主要措施之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之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美德,否则就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4)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再次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实践的习惯。

3、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参与合作学习中,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力进一步的深入。

5、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