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益传播范文

公益传播精选(九篇)

公益传播

第1篇:公益传播范文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如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网站、公益活动、公益项目工程、公益捐赠等。①

2013年2月9日,农历除夕夜。央视蛇年春晚一改往年旧习,首次插播的两支公益广告片引起民众热议。第一支公益广告是《回家·迟来的新衣篇》,讲述了在广东打工的一群农民工骑摩托车回老家过年的真实故事;第二支是《风光篇》,出现在歌曲《美丽中国》之前,展示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风光和现代文明,表达的也是美丽中国的主题。这是央视春晚31年首次插播公益广告。

在这个中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上,一句“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路上”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声。广告播出后,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和转载,网友在被感动的同时,也纷纷对央视的转变表示称赞和认同,大呼“这才是有良心的媒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表示:“这两条广告在春晚的播出,是公益文化传播的最大化,体现了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

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栏目《广而告之》的开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成为中国大陆现代意义上公益广告事业史的开端。②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公益时代”:公益广告、公益报道、公益热线、公益频道成为媒体中的重要板块,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都开设公益专题,投入到“公益热”之中。

公益广告最早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③公益广告是指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下的广告类型,大多是企业的商业广告。在美国,公益广告被定义为“公共服务广告”,④是由大众传媒的旨在增进公众对突出问题的了解,影响其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其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解决的广告宣传。

公益广告围绕着“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公共利益——示范教育——媒体导向——非营利目的——宣传”七个核心概念发挥功能,在社会环境之下进行公益传播,引导大众进行公益活动。在公益广告中,广告主、广告信息、广告商、广告的媒体、广告费用和广告受众与商业广告的存在差异,广告主除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之外,还有民间团体;广告媒体理论上无偿提供时空,免费刊播。

公益广告的首要功能是为公众谋福利。我国第一则经过专业创作的电视公益广告是贵阳电视台播出的《节约用水》,在“请君注意,节约用水!”的广告影响下,据统计,当年第四季度,贵阳市全市自来水消耗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7万吨。1991年,一幅由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纪实摄影作品《大眼睛》,聚焦于贫穷地区学童渴望求知的目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效果,使其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影像。

远离“铜臭”的公益广告,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广告对社会生活的警示作用和对社会发展的导向功能,将“正能量”辐射扩大,在节省能源、公共卫生安全、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问题方面进行正面宣传。内容具有“人本性”,宣扬了社会主流价值观,提高了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发挥了媒体“社会公民”的角色功能。在“中国式公益传播”的范畴里,对社会公德的呼吁永远是第一主题,不断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公益广告对媒体的意义

在履行媒体作为“社会公民”义务的同时,公益广告对媒体的意义也非常明显。媒体的公益传播为社会构筑了一个“公益空间”,同时也表达了媒体的态度和立场,是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不仅可以提高本媒体的公信力,也可以吸引受众,可谓一箭双雕。

广告信息的品质代表着传播媒体的品质,公益广告的刊播自然也代表着媒体自身对公益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参与度。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各地纷纷竞出“标王”,广告盈利成为媒体趋之若鹜的对象。为公益广告提供时间和空间,无疑是一种媒体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会将媒体在公众中的刻板印象扭转成“信誉媒体”。

一方面,对于广告市场份额的攀比,对收视率、收听率或发行量等的较量,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潜规则。这也形成了当下公众意识中对媒体的刻板印象,即媒体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舆论监督功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负面形象。

另一方面,公益广告直接传播符合全社会和广大公众公共利益的观念和行为,是站在公众切身利益的角度为广告受众服务,使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受众与媒体的心理距离减小,必然导致受众对媒体的亲密感上升,有利于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和阅读率,彰显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微公益”渐热,微博名人发起的公益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譬如邓飞的“免费午餐”、王克勤的“大爱清尘”等微博公益活动,都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环视当下的媒体环境,电视媒体方面,浙江卫视斥巨资推出一档明星助平民圆梦的公益节目《快乐蓝天下·中国梦想秀》,深圳卫视娱乐频道推出励志公益节目《益呼百应》,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一档以明星回乡、助他人圆梦为主题的公益节目《梦想合唱团》;报纸方面,《南方都市报·公益周刊》创刊,随南方都市报主报在广东全省发行;网络媒体方面,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四大门户网站开设了公益频道。

“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这是央视对公益广告的阐释。实际上,公益广告不仅是一盏与人文关怀有关的灯,更指明了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体策略,在履行媒体传播义务的同时,也将媒体自身的形象和责任宣传出去,这是公益广告的另一盏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媒体打赢品牌战积累了筹码,符合商业道德和媒体本身的职责。“卖点”是公益,作为买家的受众自然愿意“买账”,愿意相信媒体的权威性,最终媒体的影响力也在社会上得到扩散。

注释:

①马晓荔 张健康:《公益传播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传播》,2005年第3期

②韦钰:《公益广告语言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③刘程程 邢占军:《公益广告:媒体形象与责任的双赢》[J],《青年记者》,2008年4月中

④王彦霞:《从公益广告视角浅析媒体社会责任》[J],《科技信息》,2009年第27期

参考文献:

①高萍:《公益广告初探》[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版

②李清 程宇宁:《中外公益广告的运作模式比较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0年第1期

③陈辉兴:《中国公益广告研究述评:1991-2006》[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年第6期

④王云:《中国公益广告事业史述评》[J],《理论月刊》,2005年第4期

第2篇:公益传播范文

1.制作理念:主题鲜明,人文情怀

公益广告不是单纯的创作,也不是单纯的广告活动,而是通过某个主题切入,反映社会的现状或问题,推动人们在思想上或者行为上做出一些改变。此次“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着重围绕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关联度高的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健康知识等四个方面内容,着力强调“讲文明树新风”这一主题。人文情怀也是此次公益宣传的重要理念,抛开以往的宏大叙事,从平凡人、平凡生活的细节入手,将国家政治议程与公众日常生活自然融合。如电视广告“回家篇”讲述亲人的关怀,弘扬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用真实的故事打动人心,用朴实的话语给人力量。

2.内容取材:民族文化,民间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历经西方文化的引入、传播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后,开始理性地思考现代文明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价值。此次公益宣传,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次绝佳展示,如“德耀中华”主题系列,以传统文化中的仁、义、诚、敬、信为契入点,用当代道德模范的故事作为内容载体,弘扬“二十四孝”、“二十四诚”、“二十四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也是此次公益宣传一大特点,接地气方有人气。如天津泥人张、河北蔚县剪纸、广东龙门版画创作、陕西宜君农民画等,多数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表达朴素自发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容易引发社会共鸣。

3.传播平台:丰富多样,各有千秋

此次公益宣传不仅有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影音媒体发力,网络媒体也积极参与。平面媒体相比更为大气庄严,广播电视更具视听感染力,而网络媒体在覆盖面与互动性上更具优势。根据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不同特征和不同受众群体,此次公益宣传通过适当的形式传递给不同媒体的受众。中国网络电视台的举措尤为瞩目,如整合资源,建立网络公益广告数据库,通过网友互动点评为制作和传播公益广告提供资料支持;用微视频、微电影、互动广告、高清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差异化传播;此外,还利用渠道终端优势使人们能随时随地接收所推送的公益广告。

4.运作机制:多方合力,各尽其才

长期以来,中国的公益广告主要是以企业赞助、媒体支持和广告公司义务执行的方式发展。公益广告并不是那么纯粹,或多或少都带上一点企业公关的色彩。而如今单纯依靠媒体、企业、广告公司等运作公益广告已力不从心,公益广告的主体日益多样化。“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形成了“政府主导、媒体主办、高校及公司主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运作机制。政府给予政策、资金以及制度方面的保障,高校及公司给予高水平的智库支撑,媒体的专业素养和平台优势得以发挥,社会各界的创作活力被充分激发,真正做到了多方合力,各尽其才。

二、对媒体传播的启示

1.承担责任,方能打造长久品牌

无论是从特性还是作用、功能来看,媒体都需要有社会责任。当前,我国媒体具有喉舌与产业两大属性。从这两大属性出发,媒体应当承担政治、社会、文化、产业等四大责任。而要承担起这四大责任,媒体必须打造具有一定承载力和感召力的优势品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即为各类媒体提供了一个发挥优势彰显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如《人民日报》自2012年底到2013年5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累计刊发“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公益广告48次,38个总版;中央电视台策划并播发“回家”系列“、关爱母亲”“、学习雷锋”系列等,其中“family”公益广告感动了亿万公众。这些作品都为制作人员和播发媒体平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2.民间即富矿,接地气方有人气

向基层采风、挖掘民间资源不仅适用于新闻报道,还可以延伸到媒体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广告的设计制作。正如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站在人民的立场、通过人民的视角来展现中国梦。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深入学习民间艺术,虚心向民间劳动者学习。“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启动后,《人民日报》加强与年画、皮影画、剪纸、漫画等生动活泼的民间创作队伍的联系,发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公益广告力量。2013年5月10日刊发的《中国梦》年画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并为媒体同行所借鉴学习。中国网络电视台则专门组织了广告创意公司深入各地采风,还专门成立了工作室,邀请各地优秀的民间艺术家入驻,进行视频化的创作和表达。在芦山地震后,中国网络电视台采取沙画的表现形式制作公益广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3.多方联动运作,方可持续

虽然我国公益广告整体已有很大提升,然后质量上还是良莠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原因在于公益广告的主体不明确。长期以来,我国公益广告都以政府为主导,公众习惯性地认为公益广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一模式产生两个主要问题:首先,公益广告更多偏向国家政治议程,措辞和执行难以避免说教的语气和方式;其次,单纯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难以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公益广告运作难以持续。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所言,当代社会每个人和每个机构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既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面,也有满足个体利益需要的一面。要求这些个体依靠自己的觉悟全力完成公益广告创作,有点勉为其难。因此,必须尽快建立长效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整合全社会资源,管理公益广告的整个流程。“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即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探索。政府仍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并不涉及主办主创工作,而是在给予政策、资金和制度支持后放手让社会创作。媒体虽然是主办平台,但是积极与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公众互动学习,获得智力与财力支撑,能保障公益广告的持续制作、刊发。“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在国际化和新媒体作用的发挥上仍存在不足,这也是未来公益广告的上升空间。

三、结语

第3篇:公益传播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信息,

    媒体公益传播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传播活动。大众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往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位置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传播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传播依托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恰需要建立在海量的发行基础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上。但是,平面的公益广告往往缺乏创意,由于创意不足,导致其所传达的理念不能深入人心,大众从“看到”到“参与”之间的转化率极低。另外,随着报纸杂志市场的细分化与专业化,许多媒体不再具有公益广告所需要的“量”的基础,广告投放效果甚微且成本增加,同时,公益广告也很难与专业媒体的定位和内容相融合。此外,由于报纸杂志有固定的发行周期,时效性相对较差,间断的、相对独立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公益理念的作用,针对社会事件的公益宣传有滞后性,同时缺乏反馈与互动。

    新媒体公益传播。近年来,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指数化的成长,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网络、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媒介成了更为广泛应用的传播手段,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传播公益理念的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活动等发起者和受众都极其广泛,可以说公益尤需传播,而新媒体独具优势。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极强,每个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是传播者、监督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知情与传播“特权”被弱化,信息的监察权力也分散在受众之中,且传播者、接收者、监督者的身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变换频繁,信息制造与传播在广泛的受众群体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此外,新媒体制造与传播信息的成本极其低廉,近乎为零,对受众多为免费,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大众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同时,形式、内容多样的新媒体体现出小众化、个性化的特点,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关注热度和极强的影响力。

    基于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所遇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能体现出以下特质:

    1.交互性。新媒体传播是双向的,尤其是通过网络,在公益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并引起主动的再传播,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对信息具有再加工的权力,交互性极强。

    2.非强迫性。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受众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在公益传播中,受众可以自由转换身份,其主动性对传播效果具有显着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受众并不是完全分散的,多以兴趣、行业等细分化标签为基础聚集起来,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度,对于信息的传播热情相对较高,同时,参与感能带来一定的愉悦,使传播的主动性更强。

    3.时空广泛性。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覆盖的时空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基于公益传播的教育性、观念性、倡导性等特征,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环境更适合进行公益传播,同时,新媒体环境大大降低了公益传播的成本。

    4.多元性。新媒体环境有利于公益传播形式的创新,例如,视频、动画、短信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微博、社区、主页等可以积极运用在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中,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事件进行差异化的包装宣传,使公益传播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图文、电视广告的层面,更加生动、富有创意,进而深入人心,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功效

    新媒体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公益活动往往通过“滚雪球”式的人际关系加之媒体宣传进行传播,而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等媒介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构建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在不断的分享与互动过程中很容易培养起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而集体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吸引认同感的过程。

    新媒体环境使以往的“大公益”碎片化,“微公益”渐渐成为趋势,公益活动的主导角色不再由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所担当,每个网民都可以是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倡导者、参与者,公共意识代替传统的官方意识进行着公益引导和动员,公益传播的方向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变成了自下而上。同时,即时的互动交流使公益活动的每一步过程透明化,使得更多的潜在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微公益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在不断的互动、分享、传播中,公益理念得到了可持续的传播,参与者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由此激发出更多的参与倾向线上线下融合。目前,完全的在线公益活动往往规模较小、缺乏有力的组织,同时,在线集体活动因存在“搭便车”、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往往难以取得显着的成效,而利用新媒体优势,对公益活动进行造势宣传,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则能进一步整合公益资源,扩大参与人群,传播公益理念。

    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新媒体公益传播的极好案例,该活动并未通过新闻会等传统模式进行前期宣传,而是录制了活动主题曲的视频放在活动主页上,同时转载到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并在人人网、新浪微博等SNS社区得到了广泛的分享和传播,许多明星以及其他公众人物也通过网络互动积极地进行了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地球一小时”官网与百度、优酷、人人网、新浪微博等20余个在线平台进行合作,依靠网络所得的主页点击率及活动影响力是传统媒体远远不能达到的。而活动规模通过新媒体扩大之后,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后期报道,进一步强化了传播效果。

    助推公益事业发展。政府、公益组织、企业、传统媒体等是公益事业的有力组织者、引导者,也都是具有丰富线下资源的公益传播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依然需要有力的组织与正确的引导,因此,线上宣传、线下运作的融合模式较适合当下的公益活动,而对各方公益传播主体来说,卓有成效的传播技术与公益热情同样不可或缺,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公益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问题与展望

    新媒体公益传播的主要问题。根据霍夫兰的“可信度效果”研究,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信源的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而公益传播尤其需要可靠的信源,其公信力是影响公益活动最终效果的关键。然而,新媒体传播在公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以网络媒体为例,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各主体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来往,在此平台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兴趣和感情不够牢靠,在牵涉注册、捐款等公益活动中常见的环节时,往往参与度不高,因为网络本身就带给很多人不信任感。另外,由于网络传播环境错综复杂,虚假信息、非法传播常常无孔不入,在微博中打着“献爱心”的名义私募善款骗取钱财、“网络乞丐”等现象偶有出现,而受众对于公益活动本身就很敏感,一旦有人产生质疑,负面情绪便会通过网络迅速扩散,导致人们对公益活动及公益组织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新媒体的灵活性、交互性、低成本、广覆盖在使其能够便捷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导致监督管理难度增大,如身份认证体系不完善、信息审核体系不健全等重要问题都亟待解决。具体到公益事业上,网络上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成千上万,但大多并未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官方认证,且彼此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导致广大网民对网络公益组织普遍缺乏信任,公益活动难以真正推行。许多网络公益人士对公益事业满腔热忱,却没有法律法规赋予的合法“身份”,许多公益行为究其本质却是“非法”活动,不仅难以真正践行公益,反而受到网民的非议。在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信源不唯一且难以确定,虽然透明度高,但信息往往真假难辨,容易导致善款去向不明、组织者身份不明等问题。追根溯源,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劣势主要是制度缺陷导致,然而目前,实体化的公益事业尚且难以推行,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网络等新媒体的公益传播管理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

    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基于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媒体传播技术培训,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方式以及完善相关制度。

    公益传播过程牵涉的主体很多,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各主体都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政府相关人员通过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可以对公益传播进行有力的推进和正确的引导,同时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企业、各公益组织来说,掌握新媒体技术是传播公益、策划网络公益活动最关键的因素。而对于广告公司、媒体来说,技术是新媒体公益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保障。

第4篇:公益传播范文

 

一、新媒体时代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过程及模式分析

 

(一)新媒体时代廉政公益广告传播过程的构成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过程是信息发送者到信息接收者都能够准确无误地分销到传播信息,本质就是一种互动的信息传播活动。与广告传播过程中的构成元素相类似,廉政公益广告的构成元素也大致分为:广告主、广告信息、传播渠道、受众与反馈这几大类。而在这个传播构成当中,传播渠道是整个过程的载体。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的选取对于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渠道对于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模式

 

所谓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模式,就是能够为受众完整地展示社会生活与廉政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过程与部分的主要联系,从另一个层面能够反映出整个宣传传播环节与传播效果的一种方式。笔者在己有广告传播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廉政公益广告现有的主要传播模式,包括有丹斯螺旋模式(非一次性传播模式)、网络传播模式、系统传播模式等。

 

(三)新媒体时代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符号

 

媒体传播是信息进行交流与传播的行为方式,新媒体作为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载体,承担着传递廉政公益信息的义务。根据传播符号在媒体传播中的研究,笔者透过符号这个信息的传递结合体,得出廉政公益广告的主旨是通过各类文本视听符号相互契合关联而传播的这一结论。

 

二、廉政公益广告的媒体传播效果分析

 

在大众传播学中,媒体传播效果是指带有一定说服动机和传播动机的行为在接受者身上产生了相应的心理或者行为的变化,其中包括认知、行为、态度三个层面。

 

(一)媒体传播多元化为廉政公益广告带来的“双重效果”

 

近几年,廉政公益广告如破竹般在新媒体时代盛行开来,其传播范围的广泛也引起了受众的极大关注。但是由于廉政公益广告的内容特征,在其传播信息上也包含着双重涵义,即表面意义和内涵意义,受众对于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可能会引出双重的行为、态度、认知。因此,对于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要从两方面去分析。其中,表面意义是指受众对于廉政公益广告的故事情节的认知、态度与行为;而内涵意义是对于廉政内涵文化的认知、态度与行为。

 

(二)廉政公益广告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本文对廉政公益广告媒体传播效果的分析,主要是在认知、态度、行为三个方面。近期,笔者针对主要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廉政公益广告《背影》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其中有90%的被调查人通过故事情节领悟了“廉”的重要,10%是因为故事情节的吸引而认同作品表达的内容。可见受众对于新媒体应用,加之对文化的既有认知,也能够提升对于廉政公益广告的理解。

 

三、新媒体视角下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展望

 

(一)廉政公益广告发展的整体背景

 

从最初20世纪40年代廉政公益广告在美国的出现,到现阶段我国的廉政公益广告成为新时代正能量传播的主要传播推广方式,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己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当下,中国的廉政公益广告己经走过了近四年的快速发展期,但是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廉政公益广告作品,业界也不乏对于当代廉政公益广告传播作秀的质疑。在数字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廉政公益广告如何推进创新式传播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媒体传播视角下的求新求变

 

当前,廉政公益广告在多媒体环境下,特别是互联网的传播平台上出现了日益高涨的传播态势。廉政公益广告的数量日益增多,一些内容平庸、格调不高的作品也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廉政公益广告的整体水平。因此,从媒体监督传播的层面应严格把关,进行播放筛选,使廉政公益广告媒体传播发展更加规范化,同时也保证廉政文化宣传事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适合受众口味的媒体传播策略

 

虽然廉政公益广告作为一类以体现人文关怀、宣传廉政文化为目的的公益类广告,但为了使廉政公益广告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良好的影响力,廉政公益广告也应分析研究出适合受众口味的媒体传播策略,力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未来的廉政公益广告的媒体传播也应与其他营销方式相整合,达到廉政文化宣传目的。

 

结语

第5篇:公益传播范文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营销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多样化带来了受众的碎片化,使得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愈来愈难,由此也对企业公益营销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挑战的同时蕴藏的是发展机遇。以往企业在做公益营销时,多是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体,有的甚至低调到做了好事不留名,网络新媒体的精准、互动、即时性等特点为企业公益营销传播创新带来了可能。

从“大公益”到“微公益”的转变

与传统的口碑传播相比较,基于互联网的口碑传播方式,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因而传播效果也呈几何倍增长。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消费者成为主动传播企业有利信息的信息者,形成不可估量的二次传播洪流。网络口碑和网络声誉的建立和扩大,往往来自于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面评估。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而这种病毒式传播分享是不需要任何传播费用的,降低了营销传播成本。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加多宝在宣布捐款一亿元的时候,社会公益产生的口碑效应立即在网络上蔓延,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搜索加多宝相关信息,结果使加多宝网站被刷爆。

传统媒体时代,企业进行公益传播往往采用的是拿出一部分钱捐赠给某个公益组织,再由公益组织捐赠给受助者,同时借助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报道的模式。在这种公益营销传播模式中,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企业传播的信息,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使企业与消费者沟通不畅。消费者对企业进行的公益活动缺乏体验性,虽然也能够对企业的公益营销活动形成良好的印象,但是这种良好的印象由于没有亲身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淡化消失。

网络媒体的出现所带来的这种变化背后的本质是公益活动已由 “大公益”进入 “微公益”时代。微公益的“微”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另一层含义是指微博、电子和手机支付这类“微”媒介平台,尤其是微博以其开放式的信息环境、快速的传播速率以及强大的号召力,为“微公益”的实现搭建了良好的宣传平台。同时网络公益的透明性,使得企业更容易实现公益营销最核心的目标――信任。

自从新媒体尤其是社会化媒体兴盛之后,企业的公益营销似乎越来越难开展,因为与先前的公益活动相比较,不但正向回报率下降,而且容易产生负面的网络舆论,而这种负面信息一旦在网络上蔓延,就会一发不可收拾,难以控制。王石“捐款门”事件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2008年汶川地震时,王石在博客中发表了“万科捐200万元是合适的”、“万科员工每人限捐10元”的言论,其意是不想让慈善成为负担。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此言论完全合理。但此言一出,立即招致网民骂声一片,舆论对准王石和万科,网民对其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产生质疑和不满。虽然最后万科在全国人民的谩骂压力之下也捐了一亿元,但品牌价值却缩水12亿元。网络媒体时代传播的不可控性,也为企业进行公益传播敲响了警钟。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

从网络媒体带来的企业公益营销传播环境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能够为企业公益营销传播插上腾飞的翅膀。那么,企业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公益营销传播,提升品牌价值呢?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选择合适的公益主题,注重活动的创意性。企业在进行网络公益营销传播活动时,应结合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传播方案。这里有关键的两个因素需考虑:一是选择合适的公益主题,二是注重活动的创意性。公益主题的选定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能否通过公益营销实现,所以公益主题的选定要与企业的产品或者文化具有关联性,使消费者能够产生直接的联想。其次要注重创意性。公益传播活动的创意性,决定了传播活动的吸引力与注意力,只有让消费者产生兴趣的公益传播活动,才能吸引消费者持续关注,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公益传播活动中来。网络的互动体验性特点更需要活动具有创意性,因此企业应结合所使用的网络媒体特点创新活动模式,吸引目标群体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性。

互动性、参与性是精髓,形成线上线下的整合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公益营销传播活动的成功除了选题的相关性与活动的创意性外,最为关键的是将网络的互动、参与性传播特点与企业公益活动相结合。在整个传播活动中,强调与目标消费者的互动性,以及他们对活动的参与性。这里举一个成功的案例――“百事焕新”活动。“百事焕新”项目是伴随百事换标、改品牌口号一系列变化而推出的。

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消费者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与企业一起做公益,在互动交流中,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所以,企业在做网络公益营销传播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体验性传播特点,将分散的目标消费群体尽可能聚集到活动中,形成“受众参与体验,品牌蔓延扩散”的良好局面。目标消费群体在与品牌的互动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做公益的快乐,而且能够欣然接受企业传达的品牌文化与产品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品牌的敬意与忠诚。

第6篇:公益传播范文

关键词:陕西;公益传播;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4-2-0019-02

公益传播是指关于公众利益、公益事业的传播活动。常见题材包括扶贫济困、灾难救助、爱心帮扶、环境保护、支教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主要的传播形态包括公益新闻、公益广告、公益节目以及各种类型的公益宣传活动等。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公益事业的迅速发展,公益传播日益丰富活跃,《公益时报》《环球慈善》杂志、央视《感动中国》、中华慈善网等公益类报刊、电视节目、网站纷纷涌现。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慈善公益跃升为媒体竞相传播的热点题材,《南方都市报》等知名报刊纷纷开设“公益周刊”,新浪、新华网等主流门户网站相继开设公益频道,2008年由此被视为公益元年,同时也是公益传播元年。2011年,媒体人邓飞通过微博发起“免费午餐”“微博打拐”民间公益项目,迅速吸引了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开启了人人参与的“微公益”时代,也让网络新媒体成为最广泛的公益传播新平台。2015年,腾讯联合全球数十家知名企业、上百个公益组织、名人明星以及数亿网友一起发起首个互联网公益日――“9・9公益日”,这成为中国全民公益新的里程碑。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陕西公益传播现状加以考察,重点分析近年来陕西主要的报纸、广播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在公益传播方面的实践,并就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陕西公益传播的现状

(一)陕西报纸的公益传播

公益新闻因其题材关乎公众利益、富有人情味的特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大众化定位的晚报、都市报通常充当最积极的公益新闻传播者。以陕西本土最具社会影响力媒体《华商报》为例,多年来一直以勇于为百姓代言而著称,刊发了大量关乎公益慈善的报道,传递爱心温暖社会,凭借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公益活动的开展,成为陕西公益报道的急先锋和排头兵。无论是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报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突发灾害事件,反映灾情关爱灾民,还是十多年来每年坚持举行“牵手助学行动”报道,帮助四万余名学生上大学;无论是持续关注留守儿童、农民工、环卫工人等各类弱势人群,呼吁社会救助帮扶,还是倡导节能环保,关注雾霾,从社会到自然环境,报道题材广泛、涉及各个公益领域。在报道公益的同时,《华商报》也会利用其媒体优势,不断创造可供社会各界参与的公益平台,组织公益活动。例如,自2008年起每年与陕西省慈善协会合作举办“陕西慈善榜”活动;玉树地震之后成立“华商慈善志愿者联盟”;2015年6月,联合省环保厅推出的“大美秦岭环保行”大型公益环保活动。最经典的案例是2012年策划发起的“一元关爱计划”,征集爱心商家为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一元理发、一元就餐、一元洗衣等服务,获得500多个商家的热心支持,《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的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对孤寡老人的爱心行动。迄今为止,“一元关爱计划”已经成为陕西慈善品牌,还有新的商家不断加入。

作为官方主流媒体的各级党报,通常也会刊发关于政府、企事业以及慈善协会、民间公益组织等开展的各种访贫问苦、关爱老弱病残等爱心帮扶活动、公益宣传活动。因其机关报的性质,这些报道形式不及都市报的活泼煽情,却能借助党报权威性强、舆论引导作用显著的优势,给予爱心组织和个人以更有力地肯定赞誉,体现党和政府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支持,提升公益文化的主流地位。特别是在基层县市,地方党报能够更加全面持续地报道当地公益活动,构筑了地方公益传播的坚实阵地。例如,《榆林日报》第三版民生版、《延安日报》的《民生周刊》经常集中刊载各类公益活动、爱心故事,求助信息,搭建爱心桥梁。近年来,《榆林日报》持续开展“榆林好人”“感动榆林”系列人物报道,大力宣传30多年从黄河里救起80名落水者的“黄河上最美船工”、全国道德模范任凤祥等民间好人的美德善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正能量。

(二)陕西广播电视媒体的公益传播

在《陕西新闻联播》《都市快报》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也有许多公益题材的新闻报道,近年来比重显著提升。例如,2012以来《陕西新闻联播》特别开设了“凡人善举”小栏目,每天讲述一个感人故事,如《汉中:女子旅途中突发疾病 全车人员齐救援》等。故事虽短,却能以其鲜活生动、真挚温情的视听感受,形成持续的公益暖流,激励观众向上向善。在2016年初,该栏目还以“感恩让生命更坚强”“敬业榜样”“信义无价”等关键词进行年度分类盘点,让公益美德在重温中再度升华。在常态化的公益报道之外,陕西广播电视台自2004年,每年年末都要进行大型品牌公益慈善活动之春节特别节目――“朝阳行动”。该活动每年选择一个主题,带着募集到的社会各界的爱心为贫困群体送去温暖。例如,2015年在白河县举行“帮移民孩子圆梦”活动。 2016年的主题是“饮水思源、情暖黑河”,携手西安国美电器等12家企业,通过购买爱心水晶猴的方式,帮助周至县板房子镇齐心村修桥铺路、发展产业,成为年终岁末陕西最温暖的媒体风景线。

广播方面不同频率也有相应的公益活动。例如,“文明行车,美丽陕西”是交通广播一年一度的品牌公益活动。通过不文明行为追击令等专题报道、交通公益广告展播等节目普及文明行车常识,通过“文明行车赢大奖”等参与性活动、“文明行车十大模范驾驶员”评选活动吸引公众,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交通秩序。近年来最引人瞩目的是2015年8月10日由《陕广新闻》推出一档大型公益互助类节目《陕广大家帮》,通过电波、微信、微博进行全媒体互动,搭建听众与政府部门、社会公益、听众的互助平台,及时借助各种力量解决听众的困难问题,自开播以来倍受欢迎,听众粉丝不断增加。

(三)陕西网络新媒体的公益传播

陕西的网络新媒体起步较晚,却以其快速便捷、传播广泛、草根性、互动性强等优势在公益方面大有作为,形成与传统媒体大不相同的网络新媒体公益模式。例如,华商公益互助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民间公益组织,该组织成员皆是通过华商网开设的BBS华商论坛相识的网友,彼此以网名相称,他们通过华商论坛这个公开而透明的网络平台组织公益活动,接受全社会的共同监督,十年来坚持开展助学助老等公益活动。截至2015年11月共策划组织活动450次。新浪陕西自其官微@新浪陕西2011年上线之初就成为“微公益”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它和@陕西青少年公益共同发起“红围脖暖三秦”公益活动,通过微博号召广大网民献出一份“微博”之力,最后将募集到的资金为贫困家庭儿童购买保暖物资用以过冬。近年来微信的兴盛,也有一些公益组织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平台宣传和组织公益活动。而微信支付的开通,让公益募捐变得更加便捷。较为知名的有陕西零贰玖公益服务中心等影响力较大的民间公益组织。

尤须关注的是,近来不时会有个人求助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快速传播开来,常见的有紧急献血、贫困无钱治病等,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引发社会关注获得救助,募得爱心善款。例如,2016年4月13日,一条微信“紧急求助!请帮帮年仅38岁的华商报记者雪涛”在《华商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后迅速扩散,微信中随附捐款昵称为华商报社工会的捐款微信账号,后续的微信信息显示,献血、捐款者络绎不绝,截至4月15日16:00捐款账号收到85863元。此外,也有一些个人利用“轻松筹”这一社交圈众筹平台向社会求助或筹集公益资金,也有惊人的筹集效果。如此种种,无不显示出自媒体微公益潜藏的巨大力量。

除了公益新闻报道和公益行动之外,公益广告也是媒体传播公益的重要形式。近年来,陕西媒体不仅按照政府要求大量刊发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而且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刊播力度有所加大。例如,2012年省广播电视台与省消防总队合作播出消防安全公益广告;2013年,陕西省电视台与省司法厅联合拍摄播出法律援助公益广告宣传片;2014年,陕西广播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为主题的全国公益广告大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民素质和道德修养急需提升的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陕西公益传播的发展前景

通过上述对陕西媒体公益传播状况的概略考察可以发现,近十年来,从公益报道常态化到公益报道的专栏化,公益节目、公益行动的品牌化,陕西媒体对于公益传播日益重视。从救灾、扶贫、助学、助医到关爱老弱病残、弱势群体,从节能环保到公民文明素质,公益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媒体既是公益资讯和公益理念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公益活动的组织者、践行者,在推动陕西公益事业的发展、营造温暖友爱、平等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功不可没。

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通过全国人大审议,将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慈善法》的颁布对于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向前发展有着诸多突破性进步。与此同时,陕西公益组织的公益传播意识也在不断加强。2015年11月25日,陕西省慈善协会与陕西广播电视台、新浪陕西、腾讯大秦网等主流媒体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开办慈善新闻宣传栏目和频道,成立慈善公益基金,推介慈善项目,网上募集善款等多项内容。其中,新浪陕西与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签署共同开设陕西慈善公益频道的合作协议,同时联合发起成立了新浪陕西人人微公益基金,开通了微博微信在线公益支付平台,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全程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能够更大范围地动员爱心人士更加及时全面地帮助困难群体,体现“平等、自由、互助、共享”的互联网公益新理念。活动当天该基金就推出了“红围脖暖三秦”首个OTO线上线下同步募捐活动。在2016年3月23日举办的“2016南方公益论坛”上,“在大数据视野下,如何‘善’用传播的力量,让公益慈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1]成为中心议题。种种情况表明,在“人人公益”“随手公益”“互联网+公益”的新时代,陕西公益传播将会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本文是2012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陕西公益传播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号12JK030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7篇:公益传播范文

[关键词]公益化传播;品牌形象;传播意义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大量的企业品牌成功的事实和社会公益文化的迫切需求告诉我们,公益传播已经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地发展,要想获得关注者的好感、信任,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和支持,企业就应该广泛地参与和支持公益传播活动的发展,为大众、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企业经济实力的展现方式,更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企业参与公益传播活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2研究意义

1.2.1现实意义。企业品牌公益传播的研究,可以探索出企业品牌与公益活动互为促进的新方式、新途径,对于培养公众的公益理念,调动社会相关公益资源,使公益传播日益步入常态化、制度化阶段,促进我国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2.2理论意义。通过整理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公益活动的传播研究I域现有研究稀缺,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公益传播研究的空白。本文梳理企业品牌的公益传播的内涵、内容、传播途径、传播效果,并以企业旗下品牌光影视界网为重要案例为蓝本进行分析,解析企业品牌公益传播过程,这将为企业品牌公益传播提供可靠的理论思考。

1.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采访调查分析法。

1.4文献综述

1.4.1公益。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公益是通过代表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进行的,以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平衡性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实现。

1.4.2传播。传播即通过某种媒介或手段使包括精神或物质领域的信息的传递或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总的来说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2 企业品牌与公益传播

2.1公益传播的特点

2.1.1 公益传播的务实性。谈到公益,农夫山泉的“一分钱”活动我们并不陌生,这就是一种务实的做法,虽然少,但是能聚沙成塔,以小见多,较适用于大企业。双鹿电器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一元钱”慈善捐赠活动,形式与农夫山泉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消费者来购买自己产品,而从中拿出相应的公积金通过第三方慈善机构为需要帮助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

2.1.2公益传播的准确性。公益是一种善举,它应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随着企业品牌的持续壮大和发展需要,公益的精准性,能打造更好的品牌社会形象。

2.1.3公益传播的延伸性。公益不是一次,它是企业的持续,若是企业方没有把公益活动作为公司成长的规划的话,这种公益就是作秀。目前,国内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以临时应对为主,只有不到四成的企业有每年制定基本的年度公益投入计划的习惯,而只有不到三成的企业会为每个具体的公益项目制定计划。同时,只有1%的企业设有专门的公益部门。

2.1.4公益传播的包容性。公益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企业壮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社会的公益事业的普及和推广,才会更好地推动社会人文环境的健康发展。

2.2公益传播为企业品牌带来的意义

作为企业,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之中,一方面,既充分展现了企业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在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时,能够将公益事业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积极承担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同时,在短时期内,通过对企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传播,有助于树立企业“企业公民”的形象,为企业品牌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印象,提升企业和企业品牌的美誉度。

首先,公益传播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企业声誉,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其次,积极地参与公益传播,特别是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由政府主导的或者某些社区自行组织的公益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政府、社会大众、媒体之间的交流,增进企业与政府、社会大众以及媒体之间的关系。第三,积极参与公益传播,能够提高企业防范企业风险的能力,帮助企业积累“善意推定资本”。

公益传播,不仅仅在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也会带来外部环境的改善,同时,在企业内部,公益传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等等诸多方面,公益传播亦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3企业品牌公益传播途径

企业品牌公益传播通常而言,整合了线上线下各种媒介传播渠道,具体有:网络媒介、传统媒介、线下宣传三种渠道。

2.3.1网络媒介传播渠道。微博是公益活动传播的主要阵地,官微可以作为企业外部常规宣传信息的平台,也可通过私信、@等方式成为内部交流的平台。除了微博和官网,公益活动对外传播时,还可以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专门性网站、视频网站等网络媒介渠道宣传信息。

2.3.2传统媒介传播渠道。经过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报道过的企业品牌传播活动,必然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是得到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认可的,有助于将公益活动引导为社会公共事务,形成社会主流舆论。

2.3.3线下传播渠道。除了在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中进行预热宣传或后续报道,企业品牌公益传播会在线下开展相应的具体活动与之相呼应,而这也是活动或者项目实施的成果体现,线下传播渠道传播的都是正面信息,有助于梳理企业品牌形象,容易直接引起公众关注,配合线上活动共同开展,传播效果更加明显。

3 以光影视界网为代表的企业品牌公益传播活动案例与分析

3.1光影视界网简介

光影视界网是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的门户网站,也是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合作宣传平台,是一个以“互联网+摄影+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大型综合性专业的旅游+摄影交互网络平台,是目前黑龙江省内影响力最强的摄影+旅游网站。光影视界是一个以宣传旅游资源、推介影像作品、推介旅游景区,以影像搭建旅游宣传媒介,推介黑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介绍龙江景点旅游线路、配合旅游推介的一个重点网络资讯平台。光影视界网具有新闻、资讯服务、视频播放、论坛互动等多种媒体功能。共分为资讯、旅游、学院、服务、论坛、专辑、器材、图库8大版块共计30多个栏目,每天500多条信息,网站现拥有注册会员6万余人,点击量超过500万次。现拥有版主59人,签约摄影师30余人,在我省23个县市设有摄影俱乐部分站,影响力巨大。

近年来,网站关注和重视全省旅游业发展,对黑龙江省旅游的名胜进行了突出的宣传报道,成为我省旅游行业重要的线上宣传阵地。同时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拓展线下活动,共同参与全省的旅游业发展。光影视界网站的旅游版块,已经形成了有特色、有风格的栏目设定。版块主要推荐黑龙江旅游新闻、旅游线路、省内大型旅游活动等新闻资讯,充分展示了全省的旅游风貌,拥有了稳定的网友和点击率,为旅游版块内容建设、活动进展和推广宣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网站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c中国网、网易、生活报、东北网等媒体平台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网站掌握黑龙江摄影师资源优势,建立了我省首家网上图片库,可为旅游宣传提供丰富的影像资源。摄影人资源可为各景区宣传所需图片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通过组织采风活动,可深入旅游目的地进行考察、了解,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宣传,以摄影宣传、推动当地旅游发展。

光影视界官方微信拥有粉丝6万余人,在微信平台首页设置了“旅游”专栏板块,2016年宣传旅游的专题稿件200余篇,H5动态宣传20余个。对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相关的旅游新闻,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很多媒体都转发和播报光影视界的原创稿件。同时,推出的景点线路推荐专题帖、重点景区推荐专题帖等,传播影响力都在万人以上,收到了良好的评价和效果。

光影视界网利用自身影响力,自成立起来,先后召开了多次大型主题公益拍摄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我省摄影人的热情,推动了我省公益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光影视界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日益成为东北三省最有影响力的大型影像门户网站。

3.2“全家福”公益拍摄活动

3.2.1案例简介

2016年元宵佳节前夕,光影视界网站的工作人员和省内知名摄影家来到阿城区料甸镇新乡村马回屯,为村民们义务拍摄全家福。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发表53周年纪念日,光影视界网、哈尔滨文明网组织的省内知名摄影师组成的志愿者小分队一行十余人再次来到阿城区料甸乡马回屯开展公益活动。冒着严寒、顶着风雪,为村民赠送了冲印、装裱好的全家福照片。随后,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详尽报道。

“全家福”是光影视界网策划开展的年俗摄影公益拍摄三部曲之一,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在广大影友中引起较大的反响,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3.2.2影响分析

“全家福”公益拍摄活动开展后,得到了部级、省级、市级多方媒体报道,其中《黑龙江日报》以《摄影师农家接地气 村民喜拍“全家福”》为题,详细报道了网站志愿者们冒着严寒和风雪送温暖的行动以及村民收到全家福照片时激动喜悦的言语,并刊发了网站负责人孟严为村民送温暖的照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详尽的刊登了本次活动,村民们拿到全家福的喜悦心情也被记者用文字一一记录;中国文明网在首页大图推送本次活动的相关报道,并配以村民喜庆团圆的全家福,用快乐的笑容感染读者;《生活报》以图片新闻的形式报道了此次活动。这些报道,既是对网站组织的公益活动的认可和肯定,也说明了光影视界网正日趋成为一个有组织力、有影响力的网站。

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的摄影师们也深受感动和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到老百姓中间,拍出有温度的、生活化的作品,纪录时代,服务人民。

3.3“书香龙江”公益拍摄活动

3.3.1案例简介

广场朗读、地铁阅读、烛光夜读,从东极抚远,到北极漠河,从学校到部队,从儿童到老人,4.23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光影视界网组织全省各地的网友开展了“书香龙江”公益拍摄活动,倡导人们崇尚读书、热爱读书。此次活动借助光影视界网各地市摄影俱乐部进行组织,各地摄影组织都做了周密的拍摄计划,摄影师们走上街头巷尾,在各地标志性建筑物、书店、车站等地拍摄读书场景,他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与书有关的动人作品。

3.3.2影响分析

活动开展后,东北网“让书香飘遍黑龙江,光影视界网读书日系列活动启动”、生活报“书香昨飘遍龙江”、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等都对本次活动进行专版报道和采访。本次读书日活动规模大,内容多,参与广,热情高,效果好,进一步营造了读书的良好氛围,记录了读书的美好场景,展现了“书香龙江”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人们能够感悟到了书的魅力,重新让书籍走进生活,让阅读真正成了一种快乐。

3.4“冰雪之冠・黑龙江”中盐黑龙江百名摄影家邀请展公益活动

3.4.1案例简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龙江大地风情万种,别样妖娆。2015年2月9日,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黑龙江省旅游局、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办,中盐黑龙江盐业集团公司、黑龙江大海林林业局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哈药美术馆协办,光影视界网承办的“冰雪之冠・黑龙江”中盐黑龙江百名摄影家精品邀请展在哈药美术馆隆重启幕,本次参展的百名摄影家的百余幅冰雪题材摄影作品充分展示了黑龙江冬季独特的冰雪文化,通过影像这种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表现出了黑龙江“冰雪之冠”的独特魅力。

3.4.2影响分析

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影像门户网站,从2013年末,光影视界网站用一年的时间推出了以“发现冰雪奇观,展现冰雪神韵,表现冰雪文化,再现冰雪影像”为主题的专题影展,网站开辟了“冰雪名家”“冰雪作品”“冰雪旅游”“冰雪活动”“冰雪民俗”“冰雪课堂”等板块进行了隆重推介,共征集到冰雪摄影作品5000余幅,从中共挑选出200余幅摄影名家的部分经典作品和网友的代表作,构成了中国好冰雪“冰雪之冠?黑龙江”百名摄影家邀请展的强大阵容。哈药美术馆是该展览的第一站,持续时间为2月8日-2月24日。2015年3月5日,以“冰雪之冠・黑龙江”为主题的中盐黑龙江百名摄影家精品邀请展第二站在哈尔滨123展览馆正式拉开帷幕,摄影家们通过手中的镜头勾绘出了乌苏里江、萝北、大兴安岭、牡丹江、兴凯湖、哈尔滨、亚雪公路、伊春、雪乡等地壮阔与唯美的龙江冰雪景观,向我们展示了龙江冰雪的独特魅力,提升了龙江冰雪的视觉品牌形象。

本次摄影展得到了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黑龙江旅游局、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及中盐黑龙江盐业集团公司、黑龙江大海林林业局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哈尔滨市委123展馆的鼎力相助,经过光影视界网的精心策划,为摄影爱好者及广大影友朋友们呈现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觉乃至心里的饕餮盛宴。

3.5 《这一刻,龙江摄影人在行动》大型主题摄影公益活动

3.5.1案例简介

2015年9月4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黑龙江省摄影人用镜头语言记录了这一特殊的日子。光影视界网联合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人民网共同举办《这一刻,龙江摄影人在行动》大型摄影主题活动,全省各地的摄影家在当地活动现场共同参与实景拍摄,用影像纪念这一特别的时刻。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在拍摄结束后,将邀请专家评委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同时光影视界网将开辟专版推送本次活动的优秀摄影作品,并给予奖励。

3.5.2 影响分析

“这一刻,龙江影人在行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摄影活动在全省各地引起强烈的反响。此次活动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影人的责任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影友的创作热情。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鸡西、鹤岗、集贤、宝清、饶河、萝北、庆安、兰西、五常、肇东等市、县摄影家协会与光影视界网站版主一起,精心安排,有组织地开展了系列活动,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精彩瞬间。活动结束后,共征集到作品2000余幅,这些作品用精彩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对历史的记忆、对先烈的缅怀、对和平的向往、对胜利的喜悦。据网站相关人员介绍,这次活动具有组织时间较短,活动范围较广,参与人员较多,图片质量较高,信息反馈较快,社会效益较大等特点。

4 企业品牌公益传播活动的主题选择和策略建议

4.1公益传播活动的主题选择

企业品牌公益传播活动的类型很多,涉及环保、教育、扶贫等,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最合适的选题呢?笔者认为一好的选题要具有:适宜性、可持续性、协同性、差异性四个要素。

4.2公益传播活动的策略建议

作为企业营销的重要部分,企业开展公益活动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并影响他们对企业的认知,产生品牌好感和偏爱,结合前文的分析,笔者对企业品牌公益活动传播在策略上要注意的问题作了四点总结:

4.2.1媒体借势,构建强势传播平台

两级传播理论认为,资讯或观念一般先流向意见领袖,然后通过意见领袖的人际网路扩散开来,在媒体中,也同样存在意见领袖,他们一般规模较大、运营成熟,公信力高。企业选择媒体时,若能与这类媒体达成战略同盟,对公益活动的传播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媒体应用中的借势。

4.2.2过犹不及,把握传播分寸

公益活动传播中要注意适度性原则。默默无闻、低调行事,只会成为过眼云烟;而如果太过张扬,大肆渲染,又会使公益活动成为“企业秀”,反被指责为炒作。所以必须拿捏好尺度,只有准确、适度地传播公益活动,才能真正让企业品牌走进公众心中。

4.2.3贵在坚持,打造公益传播活动品牌

企业应该把公益传播品牌或活动像经营产品一样持续开展下去,并集中于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相关主题,才能使传播更久远,才能让企业品牌公益传播成为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代名词。

5 结论

第8篇:公益传播范文

[关键词]公益微电影;正能量;传播

[DOI]10.13939/ki.zgsc.2017.12.047

公益微电影以其微时长、微投资、微发行的“三微”特征及内容题材的真实性,备受社会大众的广泛青睐。现如今公益微电影已经成为传播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上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积极地投入公益微电影的制作中,以期更好地发挥公益微电影的正能量传播效用,产生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益。

1 公益微电影是正能量传播的有效载体

微电影是为了满足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而出现并发展的。而公益微电影的出现与发展恰恰是借助了微电影“三微”的艺术特点,以此来吸引公众眼球。可以说现如今公益微电影作为公益传播的全新载体,其不仅内容形式较为新颖,且传播范围较为广泛,与传统的媒介传播形态相比更容易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部公益微电影的放映时长往往在60秒到300秒之间。因此,公益微电影普遍时间较短且主题鲜明深刻,也就更容易满足人们短时间内观看电影的需求,更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将公益理念传播出来。而正是因为公益微电影的“三微性”,使得公益微电影对拍摄器材没有更多的限制,制作周期短,发行方式较为简单,更容易关注社会公众身边的细微的感动之处,所以在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上往往拥有着不可小觑的优势。如,河北传媒学院学生刘啸宇用相机拍摄的《天堂午餐》,r长6分钟,制作成本不到200元钱,讲述了儿子给去世母亲做午餐的感人故事,一经上传点击量瞬间突破千万次,并引发了网友们对孝心话题的激烈探讨与强烈共鸣。

但是,更多的公益微电影却是一种有组织、有策划的集体行为。这是因为往往公益微电影都是政府部门进行策划的,旨在对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进行弘扬。如,由张家界市政府出品的公益微电影《三轮车老人》恰恰就是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社会各类民间组织、协会也会对公益微电影进行拍摄策划,并借此机会对自身所倡导的公益情怀加以宣传。如,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策划拍摄的《三个儿子》,正是倡导人们关注社会残障儿童,给予他们关爱。此外,各大视频网站、影视机构等传媒组织也会进行公益微电影的策划,旨在公益宣传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谓是一举双得。如,由土豆网、《中国国家地理》《城市画报》等中文媒体机构联合策划的《爱的深呼吸》系列公益微电影,侧重于对环境、气候等问题的关注。

2 公益微电影的正能量传播途径

从科技发展和传播渠道的角度来看,伴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PC端、移动端以及其他终端的开发与演化,4G网络以及Wi-Fi的普及使用,更是为公益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终端服务平台。媒体融合与媒体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组合使用,可以优势互补最大地发挥积累效应,对传播效果而言可以获得一举两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符合在移动互联上播放的公益微电影更能满足人们的随时随地的观影需求,同时还要相应地配合微博、SNS等新媒体平台展开与社会公众的互动谈论,以便于持续地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使传播影响力达到最大化,公益微电影的正能量传播要结合新媒体的及时性与交互性的两大优势,全面覆盖到受众的多个接触点,达到较好的叠加性传播效果。

从公益微电影的内容上看,还要进一步丰富和精准公益微电影的传播内容,进而扩大公益微电影正能量传播的实际范围,达到传播公益理念的最佳效果。这是因为,只有新鲜的、有趣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主题,才能够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所以,公益微电影事业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尝试多运用一些轻松诙谐的网络用语,在提高社会受众接受力的同时,也加强公益微电影的传播力,体现公益微电影正能量的传播价值。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公益微电影都是以剧情为主,用以传播积极的社会风尚。因此,在今后公益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可尝试多种影片类型,进一步拓宽公益微电影的文化传播方式。采取与影视公司进行合作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通过明星、名导扩大社会公众对公益微电影的关注度,扩大其正能量的传播范围。如,由张扬执导,王珞丹、张译等演员主演的公益微电影《老人院》,其以让爱回家为主体,主要诠释了“亲情冷暴力”,呼吁社会公众关爱老人,而通过明星、名导效应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热烈反映,获得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公益微电影的表现技巧,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到正能量的释放之中。这是因为新颖的故事内容与叙事结构不仅能够避免宣传的同质化,也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公众,起到服务与教育社会的作用。所以,在公益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要依靠叙事技巧与情感诉求更好地表现公益微电影的主题,并且做好对时间的把握与角度的选择,通过安排悬念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的好奇心,提高受众们的期待,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关注的目的。尤其是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容易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从体制管理方面来看,纵观近年来,我国公益微电影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许多已经播出的公益微电影其主题为公众利益,但是也有部分公益微电影多以参与投资制作的公司与品牌名称进行标记,造成了许多公益微电影的商业味越来越浓重的现象。所以,如何确保公益微电影的公益性则成为公益微电影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公益微电影的传播,仍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动员以及媒体的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益事业的良好发展,但是也容易造成严肃体制下的敷衍,不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公益事业推动工作上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既能够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公益活动运行监管机构,在加强对商业色彩监督的同时,也促进公益微电影正能量的有效传播,从而为公益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总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包括新媒体形态在内的各种媒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主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播活动。可以说公益微电影同其他主流传播媒体相比,其独特之处不仅表现在影视叙事风格之上,更体现在网络文化定位之上。而也正是这份独特的主流意识,全新的传播能力,恰恰为以娱乐艺术、商业艺术为主流旋律的网络媒体与主流舆论场的融通搭建了有效桥梁,为和谐文化在网络与传统媒体上的共生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初云玲.新媒体视域下的公益微电影创意叙事与社会功能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9).

[2]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

[3]杨丽,沈嘉达,熊伶俐.浅析媒介融合时代公益微电影的营销传播方式[J].当代电影,2015(9).

[4]徐书婕.新媒体背景下公益微视频的社会传播力[J].中国电视,2015(8).

第9篇:公益传播范文

关键词 省级电视 公益传播 现状 路径

公益传播,基于媒体、政府、 企业 和民众四维主体相互融合的综合价值体系,主要侧重于公民社会的公共传播,近年来尤以电视媒体的传播行为最为引人瞩目。这一方面根植于社会民主不断发展和公共表达体系日趋健全的公民社会现实语境,另一方面也与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休戚相关。

省级电视媒体凭借其高覆盖率和人口到达率,在观众忠诚度和稳定度上与地方电视台相比占有绝对优势,而且置身于当下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中,通过有意识地强化公益传播行为,形成了常规节目中的编排亮点。本文以我国省级卫视的公益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h,拉斯韦尔关于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其存在的误区,以期为传播策略转型提供借鉴。

一、省级电视公益传播现状扫描

通观现今省级卫视的生存体征,公益思想正润物无声地渗透到节目创意与制作的过程当中,“以电视活动引发全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从而提升媒介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已成为创新电视品牌内容和路径的一大亮点”。

电视媒体的公益传播广义上包括公益广告、主题性公益节目、公益活动等类型,其中公益广告是最早为大众所知、受众接受度最高的传播方式,基本形成固定的运作模式,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已经比较充分。主题性公益节目和公益活动是近年来新兴的公益传播形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日渐提高的势态,是本文的重点关注对象。无论是湖南卫视红极一时的《智勇大冲关》,还是诸如安徽卫视《为爱高歌》、 旅游 卫视《bazaar必须时尚》等后起之秀,抑或是业已坚持多年的甘肃卫视《中华慈善行》等经典栏目,其目的均在于充分发挥媒体这一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公器在公众话语权与舆论引导方面的影响力。根据制作理念与具体内容方面的差异,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对成功经验加以分析认识:

1 明星助阵的时尚公益

2009年是安徽卫视重磅出击打造的“公益年”。其中以《为爱高歌》这档季播出公益类电视系列晚会最为引人注目。该活动2009年7月17日首次登陆安徽卫视,截至2009年9月11日。第一季总共分九期完成,每期一个主题,全面深入到公益领域的各个层面,以“加入我们,帮助他们”为节目口号,全力营造温馨、幸福、和谐的情感氛围。作为安徽卫视在2009年最为重要的大型品牌活动之一,《为爱高歌》每场晚会时尚明星云集,通过让艺人与公益人物联手,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时尚视听盛宴与素朴情感双重冲击波,借此制造电视媒体圈中的强大影响力,至今已经推出的主题公益案例包括“让爱起航”、“快乐 音乐 ”、“奋斗的青春”等等。

不难看出,《为爱高歌》的亮点在于对时尚明星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合理运用,从心 理学 角度分析,由于名人效应的存在,由其高知名度引起的高注意率以及感官冲击可以带来一种示范作用,引起人们的模仿。其次,晕轮效应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受众容易扩大对于名人所宣传事物的关注,不仅接受名人的公益传播行为,进而接受由他们推荐的公益理念,达到增强公民意识的传播效果。

2 全民行动的快乐公益

《智勇大冲关》的前身是湖南卫视于2008年首创的迎奥运全民大型户外竞技挑战节目《奥运向前冲》(后更名为《快乐向前冲》),改版后作为一档常态节目现已经入第三季。《智勇大冲关》在湖南卫视首播后,节目实行双冠名,慈善冠名方——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提供200万元资金,该节目的获胜者不仅能获得价值不菲的奖品,还能将这笔总额为200万元的公益金捐赠出来,给几十家希望小学建设“快乐文体园地”等。在《智勇大冲关》节目组和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这档融入公益因子的户外娱乐节且也开创了快乐慈善的新模式。这种快乐慈善的新模式在最初几期节目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后带来了井喷效应,据央视索福瑞调查表明,“《智勇大冲关》改版播出后。收视率很快就跃升至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二,在全国同时段的收视份额超过了4%,午间时段重播的《智勇大冲关》也是一片飘红。总决赛时全国收视率1.75%,份额为4.86%,列同时段全国第二,仅次于中央一套节目,播出以来收视获得1次全国第一和15次全国第二,总共有5亿人次收看了节目”。

快乐慈善让这档户外健身节目促成多赢互惠。节目的巨大成功让各方都成为受益者。贫困地区的孩子得到了资助,电视台的高收视率无疑带来了客观的 经济 效益,湖南青基会也声誉日隆,很多参与者也从中获得体验的乐趣,树立了一种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的理念。其中,全民参与的草根精神是《智勇大冲关》的题中要义,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年龄多大、是否有专业 体育 基础,都可以成为比赛的一员,抓住赛道上不到2分钟的时间充分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这不仅使观众本身成为了节目的主体,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还极大地刺激了收视人群的视觉神经与观看欲望。

3 展生关注的公益叙事

贵州卫视与立白集团联合打造的经典公益栏目《

2 传媒监督与公益民生的统一

新闻传播行为要求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大众媒介的监督功能集中体现在它向受众提供并告知新闻,“任何传播行为都包含有来自客观事物的信息。因而也就或多或少地起着监视环境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公益类电视传播行为往往集中围绕重大事件的反应与救助,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今后可加强公益内容的日常化传播,形成常规的经典栏目。从而提高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达到公益传播的民生化转型。以甘肃卫视《中华慈善行》为例,这一档每晚播出时间30-40分钟的常规节目,就是试图通过电视这一主流媒体,报道慈善政策法规、慈善事件、人物等,形成一档面向全球华人世界的慈善类电视新闻杂志。当然,此类日常性节目的成功必然依托公益机构的大力协助,但是电视媒体“把关人”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才是形成常规品牌节目的关键。

3 多媒体整合谋求和谐传播

传播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此种社会现实状况要求公益传播形成有影响力的整合行动,因为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政府、社会及社会成员需要通力合作,以谋求社会的和谐 发展 。

2009年夏天,莫拉克台风袭击 台湾 和内陆诸省。上海卫视联合大陆6家卫视于2009年8月20日晚联办赈灾晚会《跨越海峡的爱心——援助台湾受灾同胞赈灾晚会》。晚会现场开通了100部爱心热线电话,来自文体界的百明星争当担任爱心接线员,接受全社会的捐赠,长达四个小时的直播共募得善款3,1亿元,首次联合直播的六家地方卫视也率先捐出了善款。其中东方卫视捐出了300万元。除了内地的六大卫视之外,马来西~,watv和detv也将全程转播今晚的晚会,包括香港无线电视台(tvb)、tvb8、台湾中天电视台、加拿大fairchild新时代中文电视台、美国lal8台、也将会转播晚会实况,影响力波及全球。

4 公益教化中注重内容监管

传承社会遗产功能,即 教育 ,主要表现在对于文化知识、价值观念的代代相传,比如向儿童灌输知识、塑造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等等,这一传统意义上由学校与家长承担的功能已经日渐被大众媒体潜移默化地取代。在 现代 社会中,大众传播在个体社会化方面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更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例如,电视和电影中所描写的生活经历和塑造的人物形象,经常被年轻人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和直接模仿的对象。甚至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被社会学家称为是儿童的“主要社会化力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