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公益事业营销精选(九篇)

公益事业营销

第1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笔者认为,其实,企业的营销活动做到最后玩的是境界。那么,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营销的最高境界,不是你卖了多少产品,不是你占领了多少市场分额,不是你赚取多少利润,而是你获取了多少人心。古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做营销也是这样。在我国当前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企业获取人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在做好产品与服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因此,近年来我国好多企业越来越多地把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营销手段——公益营销。

何谓公益营销呢?公益营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关心公益事业,并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应的同时,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并让社会和消费者对企业认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营销行为。换句话说,公益营销其实就是与公益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其权威性、公益性资源,搭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的营销平台,促进市场销售的一种营销手段或者模式。

其实,公益营销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81年时美国运通公司便开始使用了。1981年,在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中与公益事业——“修复自由女神神像”相结合,只要用信用卡购买运通公司的产品,运通公司就相应地捐赠一笔钱用来修复自由女神象,到1983年,该公司为此公益事业捐赠了170万美元。也因此,公益营销渐成全球营销界热点话题。20多年过去了,公益营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低成本、高曝光率的营销方式。一些国际性品牌,如可口可乐、摩托罗拉、安利等在进军中国市场时,采用公益营销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相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企业的公益营销尚处在初级阶段,应该向人家学习借鉴经验。但毫无疑问,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跳出了“做好事不留名”、“出钱但不赢销”的阶段,开始有意识的整合各方资源,将自己的公益慈善活动营销化。近年来,农夫山泉、王老吉、蒙牛乳业等企业堪称国内公益营销企业的范例。特别是蒙牛,从升华企业愿景“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到塑造蒙牛企业公民形象;从“香浓的草原牛奶”到“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再到“营养专家”形象——中国奥运军团的秘密武器;从配奶套餐,再到今天的响应总理号召——“每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当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灾情后,蒙牛在第一时间就迅速牵手中国红十字会,启动紧急救援预案,第一个向灾区送去200万包价值520万元的纯牛奶,以助缺水缺粮、身心俱疲的灾区群众解燃眉之急……蒙牛不但塑造品牌形象,更注意带着一颗与生俱来的公益心树造商业社会不多见的公益形象,因此,蒙牛获得了巨大成功,一直以超高速不断向前发展。

公益营销是一种多赢的艺术。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履行了自己的使命,特定群体得到了帮助,企业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尤其是对企业而言,从关爱人类出发,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在公益平台上展示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企业宗旨,还可以透过其产品实现其品牌远景和品牌承诺,而受众始终是消费者,以公益营销赢得的市场,消费者通常是忠诚度最高的优质客户。虽然,公益行为不能很快地直接地给企业带来产品销量上地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它会改变人们对企业的看法,间接地促进品牌的声誉、形象以及销量的提高,这也正是公益营销的魅力所在。公益营销是一种长期投资,无速效可言,正确的态度是发自内心去做,感动他人,只有这样,公益营销活动才能为品牌加分,每一次的公益行为才能累积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

企业通过公益营销能很快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取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但公益营销一旦开展起来最好能持续下去。企业的公众形象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愿意承担,以及正在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所以说,越是知名企业,消费者越希望企业能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实,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适合开展公益营销,但是否把公益营销当成企业的主打营销模式,则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

但是,有时一个企业做不做公益营销也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对知名企业更是如此。因为,在许多人眼里,一家企业的知名度越高、规模越大、实力越强,那么它便理应做更多公益事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知名度越高,公众对它做公益活动的期望值也就越高。自然而然的,那些自告奋勇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企业,小到哪怕为一所乡村小学提供书籍桌椅,大到举行一次抗击雪灾、抗震救灾的大型募捐活动,人们总能对它们铭记在心。

假如一个知名企业在公众需要“公益”的时候不“公益”,大家就觉得它是不是经济实力不行了,经营状况不好了,或者认为它没有社会责任心,这样就会一些忠实的老顾客慢慢离你而去。在消费者的公益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价格、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他们的购买发生着品牌转移,转向有公益事业投人的企业品牌。飞亚达手表有一条极为人性化的公益性规定:所有的飞亚达消费者将六成新以上的旧表捐给希望工程的孩子,就可以六折得到任何一款新飞亚达手表。这样,飞亚达不仅实现了对其庞大用户群消费潜力的深挖掘,在顾客得到实惠利益和公益心理满足的情况下实现再次购买,同时也树立了品牌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2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一、投资性内部会计事项的抵销

投资性内部会计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投资。在完全合并法下,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时,应当将母公司对于公司的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属于母公司的份额抵销。将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属于少数股东的份额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母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同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的各项目和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全数抵销。而在比例合并法下由于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已经将其他投资者所享有或承担的项目剔除,因此在编制合并抵销分录中将不再产生“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股东损益”项目。

[例1]甲公司与乙公司合资组建丙公司。甲公司对丙公司投资1400万元,占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70%。合同约定甲、乙公司对丙公司实施共同控制。丙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万元,向投资者分配股利20万元。期末丙公司的权益性结构为:实收资本2000万元,资本公积10万元,盈余公积10万元,未分配利润70万元。

在比例合并法下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内部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2000万元×70%) 14000000

资本公积(10万元×70%) 70000

盈余公积(10万元×70%) 70000

未分配利润(70万元×70%) 49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4630000

(2)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700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70000

未分配利润 490000

应付股利 140000

(3)提取盈余公积的调整

借:提取盈余公积(7万元×70%) 49000

贷:盈余公积 49000

若上例改为丙公司由甲公司单独控制,即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则在完全合并法下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1)内部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20000000

资本公积 100000

盈余公积 100000

未分配利润 7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4630000

少数股东权益 6270000

(2)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700000

少数股东损益 300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00

未分配利润 700000

应付股利 200000

(3)提取盈余公积的调整

借:提取盈余公积(10万元×70%) 70000

贷:盈余公积 70000

二、往来性内部会计事项的抵销

往来性内部会计事项指企业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只涉及集团内的成员企业,不涉及集团外的会计主体。往来性内部会计事项包括内部应收与应付账款、预收与预付账款、应收与应付票据和内部借贷往来等。集团内部的往来性会计事项,在对外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中在完全合并法下应全额予以抵销;但在比例合并法下,合营者与合营企业的往来款项中还包含一部分属于其他合营者的往来款项,应将其视同外部往来款项。即在比例合并法下要将合营企业的往来款项拆分为“内部单位”与“外部单位”两部分,将属于集团内部的部分予认抵销。

[例2]承例1,期末合营者甲与合营企业丙之间有如下往来事‘项:甲公司应收丙公司销货款200万元(期末甲公司对该笔应收款项按5%计提坏账准备金10万元),应收丙公司股利14万元。在比例合并法下应将上述往来账项进行如下拆分:甲公司应收丙公司的销货款中,甲公司投资所占的70%部分是属于甲公司集团内部单位的往来款项应全额抵销;而另外30%部分则可视同为集团外部单位的往来款项,不得抵销。同理,对甲公司应收丙公司14万元股利也做类似划分。甲公司所提的坏账准备中,针对集团内部的140万元计提的坏账准备应予抵销,而针对60万元计提的坏账准备不能在合并报表中抵销。

在比例合并法下应编制下列抵销分录:

(1)借:应付账款(200万元×70%) 1400000

贷:应收账款 1400000

(2)借:应付股利(14万元×70%) 98000

贷:应收股利 98000

(3)借:坏账准备(10万元×70%) 70000

贷:管理费用 70000

在完全合并法下应编制下列抵销分录:

(1)借:应付账款 200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00

(2)借:应付股利 140000

贷:应收股利 140000

(3)借:坏账准备 100000

贷:管理费用 100000

三、交易性内部会计事项的抵销

交易性内部会计事项指合并期发生于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购销、内部租赁和内部劳务等活动,涉及的销货企业与购货企业都是集团内成员企业。会计报表合并时,要通过编制抵销分录抵销内部交易重复计算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并抵销有关资产价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与完全合并法不同,比例合并法下关于内部交易事项的抵销,仍要将合营企业内部交易事项进行拆分,即将合营者向合营企业的销售视为对两个企业的销售,一是集团内部单位,二是将属于其他合营者的部分视为集团外部单位。

[例3]承例1,设甲公司当期销售一批产品给丙公司,售价2000万元,成本1600万元。丙公司该批产品当期实现对外销售。假设合营者向合营企业销售的资产合营企业已经销售给集团外的第三方,此时内部交易的利润已经实现,抵销金额是合营者向合营企业销售的全部价款的投资比例数。对于属于其他合营者部分无论丙企业是否实现对外销售,对于甲公司而言,内部交易完成当日利润即已实现。

在比例合并法下甲公司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70%) 140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000000

而在完全合并法下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0000

若合营企业丙公司上述内部交易并未实现对外销售,则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只能确认归属于其他合营者权益的那部分收益,而属于合营者权益的那部分内部收益不予确认,应予以抵销。

在比例合并法下甲公司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借: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70%) 140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000000

(2)借:主营业务成本(400万元×70%) 2800000

贷:存货  2800000

而在完全合并法下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第3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公益形象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8-0050-03

The Study of CBA’s Public Image-building under the Integrated M arketing Communication Theory

BI Xianwei1,LIU Xiangbin2

(1.Hebei Financial College, Baoding 071051,Hebei China ;2.Anti-doping Center,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 Sports operation is one of the typical cases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 on. The CBA (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league matches have great influen ce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heory, this repor t analyzes the methods of how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of CBA, focusing on the usage of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y, building publ ic image via organizing public competitions and gaining social benefit.

Key words: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CBA; public image

整合营销传播(即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缩写为IMC)是上个世纪90 年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现,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 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性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近几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度 出现“整合营销热”。

体育赛事营销源于1978年美国的《广告时代》杂志,但成功的营销模式始于1984年的 洛杉矶奥运会。著名的金融家尤伯罗斯尝试了全新的运作模式,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取广告 费、出售纪念币和门票,首次对奥运会进行商业化操作,不但逆转奥运会一度亏损的局面, 还使奥运会由纯粹的体育运动会转变为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型社会经济活动。

体育赛事营销理念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80年代后期,中国体育赛事组织 者也开始尝试营销活动。我国的体育赛事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包办运作赛事到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赛事到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赛事的渐进过程。而现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体育 赛事在市场化和营销手段方面相差也比较大。国际性的、知名的体育赛事市场运作成熟,而 一些国家计划内的体育赛事对营销手段和策略的应用还在尝试阶段。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以下简称CBA)作为国内较为活跃的周期赛事,在注重市场开发的 同时,应注重树立本身的公益形象,将更有助于品牌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2]

1 整合营销传播是社会大营销,通过扩大社会效益来营造品牌形象是CBA的未来成 长之路 1.1 整合营销理论及其优势整合营销理念(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C)是由舒尔茨教授(Don E.Schultz)提出的,简单说就是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以 达到宣传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研究组的定义是:IMC是把品牌 等与企业所有的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从消费者 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传播的传播过程。美国广告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Advertising Agencies, 4A)对整合营销传播所做的定义是:营销传播计划就是确认评估各 种传播方法战略作用的一个增加价值的综合计划(例如,一般的广告、直接反应、促销和公 关),并且组合这些方法,通过对分散信息的无缝结合,以提供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 的传播影响力。

整合营销理论认为企业需要把重点放在客户以及他们的要求和需求方面,采取由外而内 (Outside-in Oriented)的战略规划,以整体客户体验为重点,集中协调营销传播活动,强 化与顾客的关系(Don E. Schultz, Heidi Schultz, 2001)。IMC不仅是影响目标群体行为 的说服性传播活动,更是以回应(Responsiveness)、相关性(Relevance)、感受(Recognitio n)和关系(Relationships)为框架与顾客进行双向互动的交流(DonE. Schultz 2000)。

和传统营销模式相比,整合营销的独特优势在于打破了传统营销狭隘的观念:营销只 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舒尔茨教授甚至认为整合营销的观点应该上升到企业 的战略层。整合营销战略摒弃了以往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然后再想方设法去 迎合市场的做法,开始引入动态观。[3]

1.2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阐释中的CBA品牌形象建设整合营销传播是从更加宏观、系统和务实的视角分析品牌形象建设,因此,CBA品牌建设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舒尔茨教授的观点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 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 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

体育赛事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看待赛事整体的新方式,它是通过一定的主体重新编排 的信息传播,使各类利益相关者在赛事参与过程中充分体验,并运用赛事管理的独特工具, 如公共关系、赞助权利、关系营销等,来实现提升对赛事、品牌、理念和组织的感知和认同 。

CBA品牌建设从1995年开始创办主客场制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经过13个赛季运营,逐步 成为中国著名的职业体育联赛。但未来的发展中,应从整合营销的角度,全方面关注自身品 牌的成长,特别是对未来消费者的培养将是一项赛事长期繁荣的关键环节。

1.3 体育赛事是典型的整合营销案例,CBA品牌建设可以在其理论指导下重新调整建设战 略从整合营销理论出发,在经历了市场竞争的种种考验后,企业应认识到对社会应担负一 定的责任。于是,一些企业率先积极主动地调整经营理念,从企业、顾客、环境三方的共同 利益出发,在谋求企业发展、寻求顾客满意的同时,更没忘记对社会公益尽上一份力。

由此,在确定营销政策时,将企业的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三者结合起来加以平 衡,试图追求一种三方效益都有保证的营销方案。这种企业认为,“组织的任务是确定目标 市场的需求、欲望和兴趣,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满足顾客的商品,提供商品的方式应对消 费者和社会福利双重有益。”正因为他们注重社会效益,因而他们也更关注企业自身的社会 形象与整体理念。这些企业通过采取和实践以企业、顾客、社会三方共同利益为导向的营销 理念而获利颇丰。

体育赛事运作是典型的整合营销案例,在具体操作中,公共关系理念和方法的介入是有 效的整合营销方式。一方面,公共关系以促销的力式支持营销活动,为营销创造更为有利的 环境;另一方面,这也是向全部目标公众传播非促销信息的工具,对于体育赛事而言,公共 关系扮演了一个比营销促进支持作用更加有效的角色。

例如,NBA每年举行“篮球无疆界”的活动,鼓励球迷参与。NBA还会经常举办公益活动 , 组织球星宣传艾滋病预防,对教育事业进行捐款等,在公众和球迷面前树立一个有社会责任 心的体育赛事主办方形象,使球迷更加热爱自己的偶像球队,也增加了和球迷沟通的机会, 并为培养下一代消费者服务。[4]

CBA作为国内具有开发潜力的体育赛事品牌,应跟进利用公共关系促进品牌提升的营销 方略。

2 CBA公益形象塑造过程的核心环节

2.1 在社会中举办各类公益比赛,特别是举办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首先,需要明确公益比赛的类型,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各类比赛,需要带有公益属性, 不仅会对现有球迷产生良好影响,还有可能培养下一代球迷成为忠实消费者。

其次,对于赛事组织方、公益组织方、赞助商、观众、志愿者来说,CBA所推出的公益 赛季的收入和支出是透明的、公开的。

赞助商和观众最希望知道他们的支出中有多少能交给公益组织,有多少用于了赛事运作 。因此,组织方需要在宣传广告中明确标出这些数字,如“您购买门票所花费的30元钱将有 20元捐赠给公益组织”。此外,在赛季结束后,赛事组织者还应该与公益组织、赞助商共同 召开新闻会,向社会公布整个赛季的收支情况,举行仪式将收益赠与公益组织等。只有 使公益赛季透明化,赛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社会上就会产生积极影响。[5]

2.2 与各类公益组织合作是举办公益比赛的主要渠道公益组织包括正式的、有一定声誉的公益组织,或是能令赛事的参与者和观众感兴趣的 公益组织。要寻找正式的和有一定声誉的公益组织相对容易,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 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全国体育基金会 等。而要找到能令赛事的参与者和观众感兴趣的公益组织或公益事业则较为困难,需要对CB A消费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并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相结合,力争所合作的公益组织或公益事业 是当时的社会热点,也是舆论和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

选定合作的公益组织和主题后,就开始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召开筹划会议与公益组织 商谈合作。一般来说,筹划会议需要进行以下议程:1)介绍赛事和公益组织的历史与现状; 2)介绍赛事组织和公益组织双方的组织目标;3)商讨如何通过举办公益赛事帮助双方实现组 织目标; 4)商讨公共关系、宣传推广和广告策略;5)商讨希望实现的财务目标和分配方式 ;6)商讨双方的权力和责任;7)商讨赛事举办的时间和地点等。[6]

2.3 公益组织与职业联赛的关系公益组织能为赛事组织方提供多种资源,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如公益组织可以 组织志愿者,帮助赛事组委会促销门票,在比赛现场担任检票员和领位员,帮助销售纪念品 和特许经营商品,为观众看护交通工具,邀请与公益组织有合作关系的名人、明星出席赛事 ,提供有可能捐献的单位和个人列表,允许赛事使用公益组织的名称或标志等等。

2.4 CBA公益形象塑造案例 2005年“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就已启动,易建联成为这次公益计划的形象大使 。这一由中国篮协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实施的公益项目,将依托男篮职业联赛 ,通过社会动员和系列专项活动募集资金,设立的公益基金将用来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体育 运动现状,传播公益理念和篮球文化。时任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代表中国篮协捐赠了131万 元人民币[7],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以CBA为载体募集资金1 000万元,用于援建CBA 希望小学 、希望图书馆、希望体育室和希望篮球场。在赛季结束前,中国篮协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 会将对积极实施公益计划的俱乐部授予“爱心俱乐部”或者“CBA公益企业”等称号[8 ]。作为此次公益计划的启动基金,安踏公司捐赠300万元钱物成为该计划首个响应者[9]。

3 CBA公益形象塑造成功后的品牌收益

3.1 获得社会大众对CBA品牌认同感一些关于人类需求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析社会大众对CBA联赛感兴趣的根源, 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的理论研究中指出,人们的需求行为不单单是因为机械的或本 能的控制,而且人们的需求也会受到他们所渴望达到而又力所能及的最高层次的那一些愿望 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分析球迷对CBA联赛的品牌认同感,当CBA联赛球 迷的基本需求――CBA所提供的比赛服务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从CBA联赛中找寻一种简单需 求之上的,具有归属感、亲情、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需求,也就是CBA联赛所提供 的比赛之外的,一种CBA品牌的感性价值。我们在推动联赛发展不仅仅要提高比赛的质量, 还要注重CBA品牌形象的提高,随着球迷对CBA品牌形象关注的提高,单纯的比赛已经不能满 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开始更关心CBA球员的道德水平、为社会承担的责任,这些已经是球迷 仅仅追随CBA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切促使CBA管理者们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CBA品 牌形象,抓比赛质量和抓联赛形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2 增强对利益相关者的吸引力大力塑造和提升CBA形象,不仅仅能吸引社会大众对CBA的关注度,还能让一些投资CBA 事业的相关者们敢于对CBA进行投资,良好形象是良好投资环境的基础之一,是吸引投资者 关注的一个重要条件。而CBA的发展离不开CBA投资者们,这些CBA利益相关者是CBA赖以生存 的重要基础。

3.3 增强CBA与各方面的关系

3.3.1 CBA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CBA作为一个体育组织在其运营过程中难免会与政府职能部门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而 作为职能部门的政府机构在行使其行政职能的时候,掌握着政策的主动权,而这些行政职权 可以制约和影响CBA的一些活动正常执行,对CBA顺利开展各项活动产生影响。当前CBA许多 体制还不完善的现状下,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提供相关帮助。而良好的CBA形象是 政府部门支持的重要基础,是政府愿意提供支持的重要保障。

3.3.2 CBA与传播媒介的关系CBA联赛的产品比赛要想传送到不能现场观看的球迷,要想让更多的人喜欢观看CBA联赛 ,就必须要有媒体的参与,媒体可以快速的把联赛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到观众面前。而媒体要 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收视率也需要借助CBA联赛的新闻价值,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合作, 共同发展。良好的联赛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吸引媒体参与报道CBA联赛,让媒体 更加愿意参与CBA联赛的报道。

3.3.3 CBA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CBA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的资金等的支持,而一些企业需要CBA联赛这个平台提 高企业的知名度,这样就构成了CBA和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前提条件。如果CBA形象良好 ,能够吸引众多关注,这些投资者就能从中获取更大的商机,更加愿意投资CBA联赛,而CBA 联赛就可以利用这些投资需求更好的发展。因此良好的形象也是促进CBA与企事业单位的关 系重要方式。

3.3.4 CBA与球迷等消费者的关系球迷是CBA联赛存在的先决条件,是CBA联赛服务的对象,是联赛运行的物质基础,离开 球迷,赞助商就失去了赞助CBA的根本意义,而媒体的报道也就没有人关注,也就失去了报 道CBA的价值。所以CBA要妥善处理与球迷之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形象是吸引球迷的一种重要 方式。

4 结 论

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下的 CBA公益形象塑造是其品牌塑造和推广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体育 赛事营销赢在长期对市场的培养,以及与消费者更加有效地互动方面,因此,依据整合营销 理论,就可以提出商业化的赛事与公益形象塑造的双赢操作方法。

2) CBA公益形象塑造通过在社会中举办各类公益比赛,特别是举办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丰富 多彩的各类活动来完成,其中选择合适的公益组织是关键步骤。

3) CBA公益形象塑造成功后的品牌收益包括:获得社会大众对CBA品牌认同感;增强对利益 相关者的吸引力;增强CBA与各方面的关系等。

参考文献:

[1] 毕研嵩. CBA联赛市场的营销策略及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位毕 业论文,2006.

[2] 朱强.体育慈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学位毕业论文,2008.

[3] 伊吹英子.企业公益活动的变革.智力资源创造,2001(10):23-25.

[4] 姚增强,李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观众忠诚度的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51-53.

[5] 侯明廷,蔡放.公益活动策划新战例[J].市场观察,2003(3):35-36.

第4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正常情境下,慈善营销能够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与直接公益捐助不同,企业通过开展慈善营销能够使消费者广泛关注并直接参与,提高了企业形象,也增加了产品的销量。在食品安全危机下,企业的慈善营销同样具有积极价值。

(一)修复产品品牌,提高企业形象

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下,相关食品企业都会受到经济损失。消费者需求层次水平的提高,也加强了消费者责任消费的行为意识。Varadarajan和Menon(1988)认为慈善营销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帮助慈善事业筹集资金。食品安全危机下,企业开展慈善营销能使消费者聚焦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目光转向企业开展慈善营销的善举,精心选择与企业或产品契合度高的公益领域开展公益活动,从而在消费者参与行动中传达企业的价值观念,能够有效修复产品品牌,扩大良好的企业形象,尽快使企业摆脱食品丑闻的负面影响。

(二)恢复企业产品的销售量

美国在1997年中的调查报告中证实,对于产品价格和质量相当的情况下,76%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有慈善营销的企业产品。食品安全危机下,相关食品企业销售会处于低迷的状态。面对食品安全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积极发表声明来承担应有责任的同时,企业开展慈善营销能够迅速增加消费者的关注度,使得企业在同质化食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在与消费者共同参与中增加企业在同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使得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得到恢复。

(三)缓和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慈善营销可以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获得高层次的企业形象,有利于融洽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机构、社区和消费者等之间的关系。慈善营销的开展最终也间接影响到企业开展各项公关活动,争取到更多的企业发展机会,在竞争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消费者对于相关食品企业产生辐射式的负面影响。企业通过慈善营销能够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融洽与消费者的关系,缓和食品安全危机造成的企业与消费者的紧张气氛,让消费者坚信企业是富有责任感的。

二、食品安全危机下慈善营销的实施策略

食品安全危机下,企业慈善营销能够修复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改善企业形象、恢复企业的销售量,改善与消费者的紧张关系,但是企业通过慈善营销达到这种积极的效果还有赖于慈善营销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合适的慈善目标对象

慈善营销的关键之处要明确慈善营销中帮助的目标对象,应该与目标消费者所关注的慈善点保持一致,有效的结合企业的慈善目标和商业目标,增强企业慈善营销中企业与公益行动的契合度,如雅芳“抗击乳腺癌之旅”的慈善营销,尽量选择能够联想到企业性质的相关慈善目标,更容易让消费者信服企业慈善营销的善意初衷,从而提高企业的形象,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对本企业的负面影响。

(二)选择合适的公益组织合作

朱翊敏等(2012)研究得出慈善营销中企业产品与公益组织的契合度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态度、购买意愿和对慈善营销动机的怀疑。因此企业在开展慈善营销时必须考虑到与公益组织的契合度,首要选择与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相吻合的公益组织;其次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公益组织,能够使企业的慈善营销效果迅速的扩展,以快速的解除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最后要确定公益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利益点,确保双方利益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实现与公益组织的深程度合作。

(三)确定有效的宣传策略

大力宣传企业的慈善营销行动,能够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的宝贵资产。企业在宣传慈善营销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自身食品企业的特点,不可把企业与某项公益事业强行捆绑在一起,而应该在保证产品与公益事业高契合度的情况下,借助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慈善营销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宣传,以突出企业的责任感,避免在食品安全危机下,消费者对企业开展慈善营销动机的怀疑。宣传过程中也要注意宣传适度,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宣传企业的慈善行为,这样会导致慈善带给企业的益处大打折扣。

三、结束语

第5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摘要】近年来,市场日趋成熟,消费者注意力资源变得相对稀缺,而企业为了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力,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资源。面对新营销时代,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乐于采用成本相对较低的新营销策略来获得关注。本文从公共关系营销角度出发,简要解析几种公共关系营销新策略。

关键词 公关营销 故事营销 事件营销 公益营销

从商品营销和组织营销走向社会营销和国家营销,公共关系给我们带入一个全面营销的时代。①在这样一个时代,品牌与产品要如何与消费者博弈并顺势成为主角,将是往后长时间内营销工作的重点,也是需要营销人、广告人、公关人长期思考钻研的方向。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营销策略应该由广告营销向公关营销转变。两相比较,广告似乎有着品牌推广可信度缺乏的天然属性。宝洁首席营销官吉姆·史丹格曾经这样评价广告,“在没有任何提示下,没有人能记住广告传递的任何信息。无数的品牌和产品信息在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传统的营销受到来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冲击,消费者已开始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消费者这种对广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反应机制,被《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作者阿尔·里斯和劳拉·里斯称为“墙纸效应”。进入新营销时代,广告的作用正逐渐被公共关系融合,因为公共关系能够提供广告不能提供的“可信度”,也正是营销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需要将公共关系引入营销领域。本文从公共关系营销角度出发,简要解析以下几种营销策略。

一、故事营销策略

故事营销(Story Marketing)是公共关系营销学派的新型营销策略。关于故事营销,因其与市场管理、广告、公共关系等众多学科关系紧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利用演义后的企业相关事件、人物传奇经历、历史文化故事或者杜撰的传说故事,在传播中激起消费者的兴趣与共鸣,提高消费者对品牌关键属性的认可度”。②

故事营销之于公关关系,并不陌生。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故事营销活动。有人嘴含美玉诞生,这个故事放在现在,可信度似乎不高,放在贾府,它却演变成了“文曲星转世”。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宝玉含玉而生,而是通过府里人口耳相传的方式,来逐渐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品牌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一段广为流传的生动传奇,故事愈加动人,品牌的价值愈高。这些故事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增加产品的销量,更重要的是让品牌看起来更加的人性化,从而使得广大消费者更加感性的去消费。

在《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看来,在“物”的拜物教之上,还存在着一个“观念性”的拜物教,即符号拜物教。消费社会,人的行为开始物化和商品化,所有的商品被贴上了符号的标签。可以说,符号神话的产生,离不开品牌背后生动鲜活的品牌故事支撑,而这集中体现在奢侈品消费行为中。在推动“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转变过程中,少不了故事营销的高度配合。

对于故事营销,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即“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由此可见故事营销语言色彩的重要性。一个故事要想让产品介绍富有诱人的魅力,以激发顾客的兴趣,刺激其购买欲望,就要讲究语言的艺术。③语言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它的艺术性,在故事营销策略里体现得尤为彻底。“公关语艺学派强调符号互动对公共关系活动的意义。”④符号互动,可以理解为利用生动、传奇、有趣的品牌故事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的过程。这也可以视为公关语艺学派与公关营销学派之间的融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诞生以来,论坛,视频网站,微博等不断改变用户接触媒体的习惯,这也意味着故事营销需要与新媒体传播联姻。面对靠数据说话的信息时代,当故事营销遇上新媒体,需要做到“品牌小故事,网络大传播”。话题故事+新媒体传播,这也是新营销时代一个全新的营销方式。尽管互联网能够为故事营销带来故事本身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渠道上的优势,但是若要取得良好效果,还必须依赖一套完备的品牌策略。故事营销的核心内容即品牌故事,需要与产品的属性和定位紧密的结合起来。

二、事件营销策略

事件营销(Events Marketing)是公共关系营销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尽管事件营销并非是营销学派所倡导的主流公关营销理论,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越来越受到营销实战派的重视。一种观点认为:事件营销主要是指“利用话题市场进行的营销活动。话题来自媒介热点事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策划制造热点事件”。⑤企业、社会各类组织以及个人通过事件营销这一形式的公关活动,能够借助社会热点事件或者是其本身所策划的事件来造势,进而形成一段时间的话题,从而达到传播其诉求的目的。

如今,企业、社会各类组织以及个人如欲采用事件营销策略,不可避免的需要重视新媒体的力量。网络世界的话题,常常来源于主流社交论坛或者微博的网络热点事件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顺利找到品牌与热点事件的连接点,把事件的热点、企业的诉求点以及公众的关注点三者汇集起来,借势、造势、延势,进行合理的公关宣传,就能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事件营销的策划可以利用新闻媒体贪得无厌的猎奇心理,特别是在一些有声有色的、有图像的事件中,电视台更是不可不用”。⑥不难发现,事件营销话题市场中的“话题”需要具备新闻性特征。

对于消费者来说,接受新闻事件要比接受广告容易得多。消费者对广告已经有了“墙纸效应”的反应机制,事件营销可以做的,就是捅破这一层“墙纸”,避免被消费者直接排斥。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基于媒体间存在着的信息内容竞争,只要公关人员能够源源不断得提供其可报道的话题,新闻媒体也就愿意持续关注报道。“公关人员是新闻资源的提供者,新闻是公共关系的主要工具。”⑦从这一角度来说,抓住了事件营销的新闻点,就抓住了新闻媒体的眼球,也就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事件营销”与“新闻炒作”的概念不同,公关营销的要求,是策划一个有新闻点的活动(或者故事),吸引媒体自发地报道和写作,从而达到商业上的“露出”要求。

三、公益营销策略

公益营销(Cause Marketing)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利用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将品牌的营销活动凭借公益事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进行一系列的传播和扩散,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⑧企业从事公益营销的公关营销活动时,可以给消费者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形象,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品牌价值,最终促进产品销售。

传统媒体时代,企业做的公益营销活动,尽管也能收到来自消费者的良好口碑,但这只是小范围有限的传播。而在新营销时代,也就是新媒体力量崭露头角发挥重大力量的时代,通过合理的公关营销策划,消费者本身将成为主动传播企业有利消息的一部分,而基于网络世界的病毒式传播特点,信息复制传递扩散飞速。合理的公益营销活动,是不需要任何传播费用的,营销传播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例如,加多宝五年内先后三捐过亿善款,被公众誉为“最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捐款可以视为企业最简单的公益营销活动。

“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尽自己的本分,也让我们在社会上更有价值,更受喜欢,更受尊重,而成为一家受人尊重的好企业。”⑨格鲁尼格和亨特提出,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实践。换句话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赖于开展良好而合理的公关营销活动。其在帮助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这正是公关营销学派与公关社会学派的互补交融。

结语

新营销时代,公共关系将成为强有力的市场营销工具。公共关系营销学派强调公共关系服务于营销,把传统的营销视角从消费者转向视野更为广阔的社会,企业才能最终得到消费者的肯定,得到市场的肯定,这也是公共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刻。故事营销、事件营销和公益营销是公关营销活动的三驾马车,企业需要摸准市场脉博进行公关策划,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采用的公关营销策略不同。当然,面对数据说话的大数据时代,企业也需要推陈出新,重视新媒体的力量。

参考文献

①④⑤⑦张雷:《公共关系学派:一种广域的视野》[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68、24、78、14

②孙焱,《如何用故事进行营销沟通》[J]《.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9(16)

③李光斗,《让品牌故事生动起来》,blog.sina.com.cn/s/blog_483476660102du71.html

⑥伦纳德·萨菲尔著,梁洨结、段燕等译:《强势公关》,[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0

⑧马尔科尼:《公益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⑨黄德荫,《新时期公共关系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 公关世界》,2010(7)

第6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沟通塑造等活动.在企业层面,公关行为可以理解为企业为赢得消费群体及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现代社会中,公关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完善企业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程度激化、买方市场比重日趋增大,现代企业开始从过去的单纯追求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转到维持客户忠诚度、保证并扩大市场份额等新型目标上,并认识到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众多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并建立公关部门,通过多种公关手段强化自身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

1.2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激烈市场竞争导致众多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差别不大,硬实力一样的时候比拼的就是软实力,就是企业的品牌.现在和将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将会更加趋向品牌化、高端化、个性化,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公关手段,制定一系列公关营销手段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并不断进行后期的持续公关介入来巩固和完善品牌知名度.

1.3促进企业产品销量提高

区别于传统销售手段的单纯向顾客提品信息和服务,公关手段的介入使销售观念发生巨大的改变.企业销售活动从单一的商品推销劝说行为扩大到监察社会舆论和市场发展趋势,并将企业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效结合起来,放眼未来、立足整体,提高企业销售业绩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销售战略的机动性.

1.4克服企业外部因素阻碍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与外部产生摩擦、矛盾以及信任危机,这种情况下公关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当矛盾冲突、纠纷事件发生时,企业如果没有正确冷静地认识问题,并对事态发展进行控制,会导致问题扩大化,严重损害企业社会形象.通过公关行为主动出击、多方化解,不但可以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克服众多阻碍因素,更可以进一步重塑企业形象,使企业影响力不降反升,企业营销能力更上一层.由此可见,危机时刻公关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2营销活动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英国公关专家杰弗金斯在《最新公共关系技巧》中认为:“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都涉及人际关系问题,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协作以保证公司事业的成功.公关不是一项孤立的专门活动,它与一个组织所开展的一切活动,包括市场营销在内都密切联系着,因此就市场营销而言,应尽早地使公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段话揭示了营销活动和公共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共同对象:顾客和消费者.新的营销理念会要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把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公共关系活动中首先要考虑的也是顾客和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二者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当然,公共关系是一种必要的营销手段,并不能全部代替营销活动,故而营销活动和公共关系之间是一种总分的关系,公共关系是营销活动的一部分.现代营销6P理论新增加的部分就是公共关系和权力,可见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重要营销方式中的公共关系运用

3.1微博营销

作为互联网时代最流行的社交工具,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开放便捷等优点.目前我国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平台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个群体开放性强、素质高、购买力较强.运用公关手段针对这一群体进行精准营销,具有鲜明的特点.

3.1.1目的性强

微博文章短小精悍,能够简单扼要地表现出博主个人思想与主观体验,并吸引热衷于同一话题的读者参与讨论、交流信息、引用转发,故此微博主要影响的是具有一定关注度、具备共同审美和趣味的人.微博营销价值在以“大V认证”为主的社交圈上得以凸显,并且“大V认证”引导着其社交圈成员的消费潮流,其所发表的意见和评论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对企业品牌产生巨大影响.

3.1.2营销成本低

微博帐号的开通和不需要资金支持,同时如果博主影响力大、所发内容出色,就会有非常高的浏览量和点击率,从而给企业呈现出很大的商业空间,在微博文章中适度加入广告软文,会获得非常理想的传播效果.同时由于微博社交圈子化特点明显,圈子里的人对彼此比较信任,如果有一个人推荐一个产品或服务,其他人会非常容易接受这个产品,这和传统广告营金钱攻势相比,营销成本非常低.

3.1.3互动性强

传统的广告营销根本没有互动性可言,而微博这一平台则可以实现话题讨论和交互.微博上的讨论不仅能够扩大品牌影响力,还能够获得参与讨论人群对品牌的反馈信息和改进意见,这对品牌进一步贴近消费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在互动讨论的时候,不仅拉近了品牌与客户的距离,还赢得了广大微博用户的理解和尊重,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广告营销所不具备的.

3.1.4水军泛滥

互联网时代的言论自由一方面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距离,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变得庞大繁杂、良莠不齐.网络水军在短期内有序行动,信息,炒作口碑和参与网络造势,利用其形成的集中效应扰乱正常营销行为、对负面新闻推波助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深受广大网民厌恶.这种不正常的公关行为不但不会达到营销目标,反而会大大损害企业品牌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值得企业警惕和反思.从以上特点中不难发现,微博营销是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出发,以内容打动消费者内心,通过迎合其内心诉求,达到满足其深层次的需要,获得消费者自发的行动效果.在商不言商,最后还是商,微博营销蕴含着丰富的公关艺术.

3.2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就是利用新闻、互联网等媒介,利用一些偶然发生的事件制造新闻,创造轰动效应,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一种营销手段.事件营销的切入点一般有三个方面,即公益、聚焦和危机.一般而言,公益和聚焦属于主动模式,而危机事件营销属于被动模式.事件营销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广受青睐,众多企业公关部门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产生了众多的经典营销案例.

3.2.1公益事件营销

公益事件营销,指企业通过参与、支持公益活动来获得公众注意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程度,提升企业的公益形象.随着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公益事件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公益活动的支持体现出巨大的广告价值.近年来,各种热点公益事件诸如非典肆虐、汶川地震、希望工程等事件中,众多企业通过捐助、广告、活动等方式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有效地提高了其公司社会影响力.

3.2.2聚焦事件营销

聚焦事件,指在一定时间内大众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事件.传统的广告宣传方式效果不断下降,众多企业转向结合聚焦事件展开的新闻搭车和主题公关营销,来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在聚焦事件里,体育事件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为众多消费者对体育赛事和运动员感兴趣,他们会自发地去关注运动员所使用的企业品牌,并且会对自己支持的运动员和队伍表现出一致的情感,企业一旦抓住这些情感并参与其中,就很容易获得这部分公众的支持,达到营销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是阿迪达斯,但这并不妨碍李宁公司在营销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李宁公司在赞助队伍方面并没有选择全部赞助,而是赞助广受国人关注的金牌队伍,诸如中国射击、体操、跳水、乒乓球等实力强、深受国人喜爱的项目;同时国内还有重播夺冠节目的传统,李宁产品的曝光率一下子大幅增加.加上李宁先生在开幕式上点火仪式圆满成功,李宁公司的知名度空前高涨.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37.4%的被调查者认为李宁是北京奥运会的奥运赞助商,而真正的奥运赞助商阿迪达斯的认知率只有22.8%,李宁成为所有品牌中奥运赞助商误认率最高的品牌.

3.2.3危机事件营销

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莫测的商业环境中,时刻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危机公关,则危机事件不但不会危害企业,反而还能够带来很好的广告效果.2015年7月14日,互联网上一段试衣间不雅视频在微博热传.视频开始是在微信朋友圈流传,之后迅速在微博广泛传播.广大网民就视频当事人、拍摄目的等话题进行猜测讨论,由于事件地点发生在三里屯优衣库商场,一些网民认为该视频是优衣库公司为推销产品而进行的网络营销.该事件在网上发酵迅速,关于优衣库的黑段子成堆出现,甚至还有网民专程赶来三里屯店面进行拍照留念,这一切都对优衣库公司名誉产生了极坏的负面影响.面对危机,优衣库公司迅速做出反映,于15日官方回应,该回应称优衣库作为国际大牌,一直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舒适、安心和优质的购物体验,并呼吁广大消费者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妥善使用其试衣空间,同时否认了该事件系公司营销炒作,成功地降低了自己的损失,挽救了公司的形象.

3.3关系营销

企业的营销活动是由人来组成和参与的.就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来讲,关系营销就主张在营销活动过程中注重感情的运用,为消费者提供细致化、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关系营销充分迎合了消费者希望得到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使得营销过程中的各个参与者在交流互动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保证了企业的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3.1维持和消费者的良好销售关系

顾客就是上帝.忠诚的消费者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关系营销主张营销活动应建立在和消费者进行持续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充分满足消费需求,做好产品销售和服务工作,维护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依靠顾客.

3.3.2改善和同行的良性竞争关系

企业关系营销理论主张企业之间加强合作,这有利于共同开发市场,共同实现最终目标.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就必须通过改善和同行的竞争关系,变竞争为合作,共同开辟市场,这不仅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最终达到互利共赢.

3.3.3促进和政府机构的合作共赢

第7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A. 损公利益之事坚决有所不为。

营销总监既然选择了一家公司效劳,凡事就得忠诚于公司、忠诚于老板,这不仅是岗位要求、职业素质,更是职业道德,因此做事之前首先要想到公司的利益,一切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设身处地的为公司利益着想。凡损公肥私、假公济私、损公不肥私等事一律不能做。当然有损客户利益、员工利益、社会利益的事也不能做,这都是最起码的要求。或许有营销总监说我高调,说老板先不仁我后不义,是老板损害了我的利益我才损害公司利益。其实凡是建立职业经理人体系的品牌企业,其大多数老板还是比较仁义的,也有少数老板的确不怎样,对不仁义的老板我们应想法阻止他的利益侵害,比如通过合同约束、法律诉讼等。当然预防办法也有,一是入职前全面充分调查企业和老板为人处事,如调查结果不好直接不加盟,二是一旦发现老板很差就立即辞职免受其害。现在社会比较开明,是非自有公断,如果营销总监被企业侵害利益,相信没有人说营销总监不道德。一个称职的营销总监总会把自己溶于企业当中,自己就是企业,企业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自然站在企业利益至上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

B. 争功推过之事必须有所不为。

经常听人说营销下属业绩做的好与坏,直接代表了营销总监,如果下属做得好,是营销总监能力突出领导有方,反之下属业绩不好,则是营销总监能力一般领导无法。这就跟老师教学生一个道理,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就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水平。很少有人说,营销总监很优秀就是下属不才,因为有什么样的营销总监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当然营销总监必须有用人自主权,否则此条无从谈起),如果下属不才营销总监也好不到哪里去,营销总监和下属无法割裂开来,尤其老板或外人没必要说清谁的成绩谁的过错,在他们看来营销优劣是整个营销团队的事情。可是现实中有些总监有成绩有功劳总是抢在下属前面,而过错、失败统统归罪于下属,自己定位不准、心态不正、太过虚荣,到头来在下属中权威尽失,甚而下属纷纷离职,自己也弄得灰头土脸卷铺盖走人。这是典型的幼稚病,站在高度从全局出发,营销团队中任何一员的成绩或失败,都是以营销总监为首的整个营销团队的业绩体现,成绩不用抢老板也会记到你账上,过错或失败想推也推不掉,因此聪明的营销总监总是把成绩、功劳让给下属,而把过错、过失自己独揽,这样既能凝聚人心树立权威,且能彰团队精神和负责态度。

C. 拉帮结派之事绝对有所不为。

有些营销总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营销总监职责本是立足营销管理,他却搞个人崇拜、勾心斗角、派系斗争,这些总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我者千方百计利益照顾,甚至违规做事都迁就。凡逆我者、不捧我者,划入死牢,事事发难,甚而开除。整个营销团队弄得乌烟瘴气,一片白色恐怖,营销下属无心做市场,一心考虑该怎么给营销总监拍马屁,因为做错了事不要紧,跟错了人才麻烦。其实营销总监是营销团队的首脑,首先应该团结下属、争取下属、教育下属、感化下属,凡事公正、公开、公平,对下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服之以德,力争团结所有人员,团结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完成销售目标。派系和小团体主义只能得一时之意,最终害了公司、害了营销总监,也害了营销下属。对营销总监来说,下属、同僚只有团队合作,没有派系之分,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派系斗争则是多败俱伤。因此营销总监要成就事业,首先要心胸博大,有容人之量,团结争取凝聚所有团队成员,切不可搞拉帮结派之事。

D.越位错位之事务必有所不为。

营销总监首先要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不越俎代庖做下属之事,不冒然犯上做老板之事。正确领会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知道哪些工作该做,哪些工作不该做,工作范围之内的事一定做好,工作范围之外的事谨慎对待不乱插手。超越职权的事请求老板支持或授权,授权下属的事,要跟直接受权人沟通,不要越过下属找下属的下属,分好层级关系,明确各方责任,即使到市场正常检查也要跟直接下属有所交代。当然营销总监对市场或属下员工的督导、暗访、抽查、纪检可以不受本条约束。

D. 妨害隐私之事一定有所不为。

营销总监的职责是抓营销管理,营销工作之外的事应酌情去做,当做则做不当做就不要做,象对老板、下属等的隐私更是绝对不要干涉,比如生活、家庭、婚姻、经历、出身、作风、缺陷等方面的隐私,就是知道一些隐私也要收口如瓶滴水不漏。更不能把隐私作为把柄要挟老板或威胁下属,如这样做损人害己得不偿失。营销总监要光明正大,带头弘扬正气,不乱讲话,不传谣言,杜绝谣言,保护个人隐私。

E. 言行不一之事肯定有所不为。

言行一致,讲的是营销总监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还要说做相符,说一做一,说二做二,不能说一做二,也不能说二做一。不说没把握的事,说了的事想办法一定做到。这里有点营销总监必须牢记,对老板、对客户、对下属不要轻易许诺,轻易许诺又无法兑现承诺就会失言于人,丧失营销总监的诚信。现实工作中,一些营销总监为了讨老板欢心或表决心轻易许诺,为了对客户或下属显示权威轻易许诺,为了引诱客户或下属完成某一目标轻易许诺,这种许诺在未到兑现期时十分有效,到期无法兑现马上呈现负面效应,许诺成了骗人的谎言。轻易许诺是典型的言行不一,因此营销总监切忌轻易许诺。还有一点口出狂言也是大忌,狂言不是决心和目标,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大话谎话,肯定无法实现,实则言行不一之病。言行不一对营销总监来说有百害无一利,因此营销总监在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中应言行一致。

F. 急功近利之事笃定有所不为。

急功近利是不少营销总监的通病,尤其是新入职的营销总监这点尤为明显,为什么急功近利呢?一则来自老板目标的压力,二则来自对自己能力的检验,三则来自竞争对手的挤压。凡事欲速则不达,要实现营销目标也要一个相应过程,盲目求快只能加速企业的不良发展,这如拔苗助长一样,当时看来幼苗确实很快长高了,但不几天幼苗就很快死掉了。因此营销总监一定有个正常的心态,在营销管理中不急不躁有条不紊,按既定的科学计划来完成营销目标。如果老板盲目要求快速达标,营销总监则应有理有据的向老板说明急功近利的危害,并向老板说明实现目标的合理预期。

G. 独裁专断之事统统有所不为。

独裁专断有人说这是管理风格,但绝对不是科学的现代的实用的管理风格,也不是我们提倡的管理风格。独裁专断的营销总监多数心胸狭小,脾气暴躁,不苟言笑,做事霸道偏激,对事对人往往有成见有偏见,不调查不倾听不接纳不尊重他人意见或建议,追求个人权威至上,独裁专断的营销总监容易致使团队关系紧张、营销决策不科学不合理、阴奉阳违互不信任、营销团队缺乏活力战斗力。再说独裁专断也不符合民主集中制和人性化管理的原则。所以奉劝营销总监在平时工作中,还是不要独裁专断的好。

H. 抱怨牢骚之事全部有所不为。

抱怨牢骚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是在为做不好事或完不成工作找借口,是为了逃避惩罚或推卸责任。抱怨牢骚于事无补,反而使自己形象受损。因此明智的人从不抱怨牢骚,遇到麻烦或问题总是积极想办法,他们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实际上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使他们真正地解决了麻烦和问题。实际工作中营销总监确实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很大的压力,但是压力再大也不能抱怨牢骚,抱怨牢骚无济于事,只能加剧内心的挫折感。如在老板面前抱怨牢骚,老板会认为营销总监没有能力缺乏自信;如在同级别同事间抱怨牢骚,同事会认为营销总监不胜任岗位不稳重不成熟;如在下属面前抱怨牢骚,营销总监会威信尽失,对下属也是一个负面示范,同时使下属失去信心,也为下属无法胜任工作找到借口。营销总监营销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迎接挑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因此不抱怨牢骚,以积极的态度,用专业的素养,以敬业的精神出色的完成工作,才是营销总监的正确选择!

I. 情绪工作之事决心有所不为。

情绪工作,在这里是指把个人情绪带入工作状态。情绪属于情商的管理范畴,也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伤等,大部分研究表明情商在管理中起重要作用,其所占比例远远高高于智商和逆商,因此能否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个营销总监,自己高兴时看什么事都对都顺眼,自己不高兴时原本对的也说不对,对属下动不动大发雷霆,弄得下属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此以往逼得下属做事总看营销总监的脸色行事,如此工作如何进行?目标如何完成?因此营销总监一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带着情绪去工作。我们相信完全将情绪至于工作之外,这需要很高的修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情绪管理是称职的营销总监的必修课。

J. 不尊他人之事全都有所不为。

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妄自尊大,也是一部分营销总监的真实写照。这些营销总监恰恰忘了做人基本的一条:尊重别人。营销总监永远记住你的权利是老板和你的团队给你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过于嚣张不尊重他人,超过极限,老板同样会把你撤职!再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毕竟人心莫测,营销总监如果不尊他人,势必招致外人的忌恨或陷害,到处树敌,限自己于不利之地!聪明的营销总监要有谦卑的心态,尊重老板、同事、下属,尊重任何人,与人为善,踏实做事,尽量低调切忌张扬。

K. 有失公平之事一概有所不为。

第8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关键词:公益营销;品牌资产;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8-0037-04

20世纪80年代,从事金融投资的美国运通公司向公众宣布:只要用信用卡购买1次运通公司产品,运通公司就向“艾里斯岛基金会”捐赠1美分;只要增加1位运通卡客户,公司就捐赠1美元,并将所有捐赠款项用于修复受风化腐蚀而破败不堪的自由女神神像。截至1983年,运通公司共向“艾里斯岛”捐赠170万美元。这是全球第一个将公益行为融入企业营销活动的案例。

一、公益营销概述

最早的公益营销(Social Cause Marketing)定义是由瓦拉达约简和农门(V aradara jan and Menon)所明确提出:公益营销是形成和实施这样一种营销活动的过程,该营销活动的特征是企业为某一特定事件提供一定的捐赠,同时消费者也参与这种能为企业产生收入的活动。乔・马尔科尼(Joe・Marconi)在《公益营销》中指出:公益营销是一种使公司、非盈利机构或者其他类似组织实现推销互惠互利的形象、产品、服务或者信息目的行动。公益营销的内涵在于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同时达到双赢的最优效果。必须明确的是,公益营销绝不等于一个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包括在公益营销的环节中,是一个“载体”;公益营销也不是一个简单公益活动的单纯相加,它必须产生1+1>2的效果,是一种持续的整体行为。

公益营销活动被许多企业纳入发展规划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

1. 公益营销能够极大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大多数公益营销遵循以下步骤:针对某一事件或与该企业相关的项目策划公益活动,报上级部门、组织审批,实施该项目,并开展公关活动及相配套的媒介宣传,在此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每人每天的信息接收量83.3%以上来源于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广告等媒介,利用媒介受众面广、传播量大、边际成本低等特点,便捷、快速、重复地将品牌信息传播出去,轻松达到街知巷闻的效果。

2. 公益营销能够提升品牌美誉度,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丰富品牌文化内涵。企业在制定并实施公益营销战略的同时,会在内部促发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参与公益其中,得到社会赞扬,让员工产生自豪感,提高员工士气及归属感,最终在社会上塑造健康向上、具有精神内涵的品牌形象。

总之,公益营销在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文化内涵等品牌资产的重要元素中起着助推器作用。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转型时期,公益营销与品牌资产更是相得益彰。

二、品牌资产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品牌资产(Brand equity)常被定义为:品牌给产品带来的超越其功能效用的附加值或附加利益,这种附加值或附加利益表现为品牌给企业和顾客提供超越产品和服务本身利益之外的价值。若某种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超越服务以外的附加利益越多,则该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越大,而品牌资产的价值就越高。依据定义,品牌资产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词的概念,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品牌资产也无从谈起。基于品牌资产的界定倾向于消费者角度阐释,本文引入著名品牌战略管理专家大卫・艾克尔(David A・Aaker)的品牌资产“五星”概念模型:品牌知名度(nameawareness)品质感知力量(perceivedquality)品牌联想(brandassociatio)品牌忠诚度(brandloyalty)及其他品牌专有资产(other roprietary brand assecs),以前四者为品牌资产的核心特征要素。

品牌知名度是比较关键的品牌资产,但是仅凭知名度的提升却无法增加销量,对新品而言更是如此。品牌知名度是指潜在购买者认识到或记起某一品牌是某类产品的能力,分别有品牌识别,品牌回想及在未提供帮助时能想到的第一个品牌名称达到了铭记在心的程度三个层次。如果企业在同类产品中能够达到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层次,则意味着企业拥有该类产品的主导品牌,具有强大竞争力。品质感知力量的内涵就是质量,是产品的基础,消费者如何评价其产品的品质都通过品质感知度表现出来,企业必须把质量水平转化成消费者可接受的品质认知度才能发挥产品高质量的潜在价值与能量。品牌联想是消费者看到任一品牌时从记忆中产生的对该品牌的任何想法,包括感觉,评价,经验等。企业可以通过讲品牌故事,借助品牌代言人,建立品牌感动等方式最大化地诱发消费者产生正面、积极的品牌联想,进而形成持久印象,巩固市场优势。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时表现出对某一固定品牌的偏向反应,依赖于消费者的亲身使用经历。企业须重点培养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降低营销成本,增加利润,面对竞争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吸引新的购买者。品牌资产的四个核心要素按重要性大小程度排列依次为: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感知力量品牌联想。

三、公益营销在品牌资产中的运用

(一)公益营销是建立品牌知名度的利刃

品牌知名度在品牌资产积累的初期有重要内涵。建立品牌知名度的方法通常有巧用名人善打名人牌,事件策划效应等。品牌的知名度越高,消费者对其越熟悉,而熟悉的品牌总令人感受到安全可靠,进而产生好感,加速消费者对品牌从未知到熟悉再到依赖的进程。KFC刚入驻中国市场时由于政治、文化等因素,拓展速度十分滞缓,知名度无从谈起。但其能以中国少年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为契机,领头响应,制定并实施与“希望工程”相配合的系列公益营销推广活动,陆续捐建几所“希望小学”,在KFC总公司捐赠了10万美元用于“希望事业”后,北京分公司追加捐赠50万人民币资助“希望工程”,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会,国内外50多家媒体进行大篇幅报道,霎时KFC名声鹊起,知名度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随后又邀请几十名受资助的乡村孩子来京参观旅游。KFC的公益活动博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得到媒体、政府、公众的高度赞许,使得KFC在青岛、西安、上海等地的分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品牌的知名度亦建立稳固。

(二)公益营销是品质认知度的延伸

品质认知度,也叫品质感知力量,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品质或优越性作出的感知。它能够减少消费者在选择其他品牌的不确定性,坚定选择该产品的信心。提高品牌认知度的途径有:依靠促销直接刺激消费者,利用品牌产品的历史文化和发源地做文章,创造新的品牌认知标准,善用策略联盟借力打力。全球杰出品牌中排名第27位的英国化妆品――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以不做广告、提倡并策划组织环境保护、拒绝战争等长期公益营销活动树立该品牌的美誉度,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品质认知度。

(三)公益营销有利于促品牌联想,树企业形象

品牌联想就是指记忆中与品牌相连的每一件事,包括顾客的想象、产品归属、企业形象、品牌性格、符号等,是影响消费者的内在机制和形成品牌偏好的动因。大卫・艾克尔曾提出赞助可以带来五种类型的品牌联想,其中第四类联想――赞助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向公众表明该品牌除了制造产品外,还有其他的信念和价值观。在中国申奥期间,养生堂、农夫山泉推出:“买1瓶农夫山泉,就为申奥捐出1分钱”的公益营销活动,让消费者只要接触到“农夫山泉”有关信息,就立刻联想到北京申奥;提到北京申奥也让大众情不自禁的想起“农夫山泉”这个品牌,巧妙地在北京申奥和“农夫山泉”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中产生联想。这样双向信息传递的自动思考活动为该品牌提供了另一层次的联想理由――为支持公益事业(北京申奥)尽一份力。消费者展开联想,并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对该品牌的长期购买,演变成对该品牌的好感和忠诚。“农夫山泉”在为企业树立积极、热心、有责任感的形象外衣下进行公益营销活动,卖产品,赢市场,美誉度和企业形象骤然提升。

(四)公益营销有利于强化品牌忠诚

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品牌感情的度量。在品牌资产的“五星”模型中,品牌忠诚的作用最关键,相对于其他竞争品牌具有无法复制的企业优势。大卫・艾克尔将品牌忠诚度划分为5个层次:无品牌忠诚度、习惯购买者、满意购买者、情感购买者、忠贞购买者。企业进行公益营销,更侧重于维系情感购买者,抢留忠贞购买者。

品牌忠诚主要由认知性忠诚、情感忠诚和行为忠诚构成。情感忠诚是企业公益营销行为立足的突破点,企业通过建立与消费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迎合的品牌情感定位来维系品牌忠诚。品牌的情感定位在品牌忠诚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公益营销的效果也是将定位准确的情感信息传播给目标受众并引起共鸣。品牌的情感定位是指在了解和分析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心理的基础上,赋予品牌以人性化的内涵,融入与产品相和谐的真实情感和个性,通过营销传播手段将这一产品形象传达给受众,从而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目中持久建立起属于品牌自身独有的理想的人际或心理角色位置。情感定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个性化体验,更容易为消费者所记忆。

因此从品牌忠诚促营销的观点来看,销售并不是营销的最终目标,它只是与消费者建立长久有益的品牌关系的开始,也是建立品牌忠诚,把品牌购买者转换为品牌忠贞者的机会。

四、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公益营销的比较分析

1. 国内企业公益营销意识缺乏或对公益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使得国内的公益营销活动发展滞缓。中华慈善总会资料显示,在过去7年筹集的12亿元善款中,海外捐款占50%,港台地区占10%以上,内地捐款只有30%。中国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 000万家,但有捐赠记录的不足1%;在腾讯网评选的“最具责任感的企业”前12名中有1/2的是中国企业,但除了中粮集团和联想集团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方面有一个统一主题趋势外,其余并未开展过实质性的公益活动。很多企业受传统意识的束缚,做好事不留名或者担心所举办的公益活动被指责为“炒作”、“作秀”,承担着社会责任却没有增进企业的效益,最终成了“无名英雄”,没有达到双赢。跨国公司将公益营销列为常规行为,并且许多公司还在内部设立“公益事业部”,专门管理运作公益项目,每一年都将固定比例的销售收入投进公益事业项目中,鼓励公司员工全部参与到公益项目中。

2. 本土企业的公益营销大多数无针对性,更多的是没方向到处捐款捐物,提供赞助。“蒙牛”从“非典”时期捐奶,“神舟五号”的航天员专用奶,“蒙牛优酸乳超级女声”到响应“每天1斤奶,强壮中国人”,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早已无与伦比,所树立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形象也是同行望尘莫及的。但缺乏连接企业内涵的长远战略规划的主线。相比而言,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公益营销活动一直以来都比较“专一”。主要锁定在儿童,教育和文化体育事业三个领域。选择公益项目时,都遵循与企业文化和企业所认同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原则。可口可乐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都秉承着诚挚、爱心,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在支持“希望工程”,捐赠“希望书库”,扶助儿童重返校园,帮助乡村大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兢兢业业,坚持不懈。

3. 本土企业的公益营销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很早就成立了“中国建设银行爱心基金”,“中国建设银行红十字青少年发展基金”项目,可在建行网页上,只能查到有关立项事宜的有关报告,公众对具体的基金操作流程,资助标准,基金历史等一无所知。而跨国公司的公益营销不仅有完善的战略计划体系,并且能够将公益营销项目与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紧密联系起来。柯达(Kodak)公司曾投资200多万元改进张家界三大景区,包括改造路线名称标牌、景点与推荐摄影牌、珍贵物种介绍牌、环保公益牌等。这些设施全部取材于自然原料,与原始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体现“柯达”环保意识,并争取获得了在每个主要景点都设立一块“柯达”摄影景点石的许可,刺激游客的摄影消费。可见,柯达在确定公益项目后,并没坐观任其发展,而是积极跟进,进一步展现其重视环保,温暖家庭的企业内涵。

4. 本土企业的公益营销活动大多采取捐钱捐物的形式,而跨国公司更注重公益活动所能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影响。欧莱雅(LOREAL)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合作的“真情互动欧莱雅校园义卖助学活动”都有不可或缺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做一天欧莱雅人”的义卖工作人员招募活动,经过激烈竞争和严格面试,学生不仅得到来自欧莱雅的专业培训,包括面试技巧、公司文化、产品知识、销售手段和团队合作意识等,还直接组织运作义卖的具体事项。通过这种形式的公益营销,让参与者实际体验品牌文化,丰富品牌内涵,企业不再只是站在信息传输者的位置上告诉受众他们的产品是如何优质,而是面对面地让大众领悟到公益营销不仅仅在于捐赠资助。

五、中国企业实施公益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1. 实施公益营销的目的是把产品或服务以另外一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应讲究诚信,信用原则。高品质的产品才是信任的基石。在采用公益活动这一营销手段时,企业应诚心诚意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切实落实公益活动,不欺世盗名,沽名钓誉;实施成功,企业要以服务社会的姿态主动及时回应消费者的热情参与,回报社会,否则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 公益营销要有针对性,定位要明确。公益活动最好与企业主营领域相关联,公益的主题不能太空泛,更换太频繁,更不能一哄而上,而要与品牌形象、品牌用途及目标市场相呼应。

3. 公益营销要成为品牌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公益项目确定后,要系统地进行强化,以保持公益营销的效果。品牌形象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使公益活动顺畅展开,从确立项目起,必须预先将整个过程包括与协会组织协商沟通、赞助的整体流程、媒体宣传组合等,都要系统地制定下来,纳入品牌战略规划中,保持长期稳定运作,以获得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政府好感。

4. 公益营销的内容要紧贴时代主题,创造新颖的活动形式,不要盲目地只是捐钱捐物,应与营销对象进行互动,突出品牌的独特理念和体验,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传播体系。

5. 本土企业的公益营销还应注意个人捐赠与企业公益区别开来。企业家通过一个捐赠行为参与公益活动,是公益行为并不是公益营销。企业自身参与的公益要与其经营目标相结合,鼓励全员参与,激发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而提高效率,产生效益。

总之,公益营销对于塑造品牌,积累品牌资产,提升品牌价值的作用和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公益营销必让企业“双赢”,但是若不量力而行,反而对品牌产生负效应。本土企业只有踏实修炼内功,借鉴国外经验,才能发挥好公益营销的作用,在品牌竞争中突显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尼克・雷登.品牌运营与企业利润[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7.

[3]稻香.品牌延伸法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余明阳,朱纪达,肖俊崧.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刘曙光,郑琛.企业社会责任・公益营销[J].营销管理,2006,(10).

[6]王丽丽.浅议消除公益营销误区的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7,(9).

Application of the Public-interest Marketing in the Brand Capital Model

Heng Juanz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China)

第9篇:公益事业营销范文

关键词:公益事业;公益营销;企业社会责任;公益主题;危机应对机制

一、公益营销与企业社会责任

“施比受有福”原是出自《圣经》的一个信条,如今已成为现代生活和商业中的一个精辟策略。施是一种起码的善意和慷慨,是一种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将其视为一个深谋远虑的公关计划和长远投资的有力工具。迈克尔·波特在其《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一文中指出:“企业从事公益事业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博得更多的认同和社会影响,而实质上,则应该专注于公司竞争力的增强。”企业从事公益营销,虽然不能代替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当两种产品或服务有同样竞争力的时候,公司的公益成绩就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根据。在现代产品极多、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公司参与社会公益,进行公益营销,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优势。经过西方学者多年的研究与企业的实践证明,公益营销不但使社会受益而创造了社会价值,而且的确在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和声誉、提高企业财务绩效、降低运营成本、增加销售和客户忠诚度、广开资本渠道等方面使企业受益,从而创造了商业价值。

企业的公益营销往往是与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企业不但应承担经济方面、法律方面的责任,还应该承担对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对社区、对员工、对消费者的责任以及作为企业公民应承担的道德责任。现在它已经成为西方社会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的公益行为都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它们在进入世界各地市场的同时都会有一系列的慈善公益活动,在它们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

二、我国企业公益营销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以及公益活动无论从规模、捐款额以及管理水平上,都还有很大差距。调查显示,许多地方的慈善捐助活动有60%的个人捐助者为普通工薪阶层,而企业和富豪们的捐助并不多,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所获捐赠的70%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的企业和个人捐助,国内富豪的捐赠不到15%,如何让更多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让更多企业加入行善行列,尚需多方面努力。

目前,中国企业在公益营销方面的策略方法上尚不成熟,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要么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在大肆炒作一番之后,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反感;要么策略不当,无法达到双赢的预期效果。为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能对企业成功地进行公益营销有所帮助。

三、公益营销如何运作

企业在战略性地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或公益活动时,面临巨大挑战,像对其他所有重要商业活动一样,公益活动也要收集信息、设定目标、规定措施、建立责任体系以及评估执行进程,但又不同于完全的商业活动,这就要求有更高的战略策略。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多种形式实施公益营销,如策略性的慈善、赞助、社会投资和价值观合作等,在实际公益营销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并按有效的程序进行系统的策划与操作,公益营销才能取得成功。笔者构建了以下七步法,供企业在公益营销实际操作中参考。

(一)公益主题定位

无论企业的规模有多大,没有一家公司本身的资源足以使它驾驭涉及多方面的公益慈善事业,因而企业要在众多的公益议题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公益事业。

选择公益主题要注重关联性,即必须符合企业品牌核心价值以及目标人群的喜好,要与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相适应,选择相宜的事业,可与带有感彩的目标顾客保持长期关系。如万宝路赞助的F1比赛、摩托车比赛——刺激、惊险、豪放,正是万宝路品牌个性的体现,这也是万宝路的目标人群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宝洁在中国的公益赞助偏重支持教育事业——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院,宝洁公司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宝洁之所以大举赞助中国教育的思维逻辑是:通过赞助,影响中国最高端的知识人才,那里聚集中国最顶尖的知识人才,他们是宝洁公司最希望吸引的发展人才;跟随政府关注的焦点,赢得政府认同——“希望小学”建设是中国政府所积极推进的宏大工程,宝洁不断投入资金支持中国希望工程,赢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许;关注中国下一代,宝洁投入巨资启动“春蕾计划”,支持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程,从营销的角度上,宝洁已经将品牌影响力对准了其未来的消费者——中国的少年儿童。

就目前实际情况看,中外企业在中国的公益主题主要锁定在教育与扶贫、环保、体育赞助三大领域。就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公益的主要议题和重要领域包括:

1.企业社会责任:慈善性质的捐赠、同等权利、禁止童工、国际人权、全球伦理建设、提倡教育(基础教育)、社区建设、关注员工问题、平等用工、关注家庭、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2.商业伦理:将以诚信、信任、尊重和公平等核心价值融入企业政策、实践与决策之中。

3.社区投资与社区经济发展:活动广泛,支持地方修建高速公路、捐赠产品、提供义务服务、献血、赞助地区性的音乐艺术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志愿者参与是社区投资强有力的方法之一。

4.环境保护主题:多样化的资源来源、资源的效能、保护森林、绿色建筑、绿色产品、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等。

5.企业层面上的人权:对区别对待、行为准则、员工工资、健康与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平等用工、换界选举等方面的态度和做法。

6.市场营销伦理:在产品开发、定价、分销、促销、客户服务、公益营销等方面的伦理与社会责任。

具有企业公益的公司,除了会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和好感外,还拥有无限的营销机会:在广告、新闻报道、证券分析师报告、年度报告、销售手册、员工通讯以及商业信笺上提及公司的公益贡献,引起广泛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的顾客。

(二)选择公益合作伙伴

真正的合作伙伴要有诚信、正直、关心、互相尊重的品质。确定潜在伙伴关系的先决条件是了解组织的目标、需求、资产、文化、能力和背景等基本情况,引导出双方认同的价值点——最看重什么?公司要组成一个团队对潜在公益合作伙伴在可用资源、财务稳定性、声誉和正直感、管理结构和能力、可合作性、职责分配、时间安排、已获得的成绩、双方代表的融合性、公司和项目展开后的公益的融合性等方面作出评估,在权衡风险—回报与主要价值点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在确定候选公益合作伙伴后,为了保证公益活动的正常进行,应以书面形式明确说明计划及任务,特别是宗旨、目标及职责分工。

(三)公益项目评估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公益项目的丑闻时有发生,有的公益项目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有的公益项目资金流失严重,甚至打着公益项目的旗号为个人谋取私利。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公益项目的评估。通过评估促进公益组织的责任与学习,通过评估促进公益项目绩效的提高。公益项目的评估要贯彻于公益项目的全过程,在公益项目实施前进行预评估,在实施中的过程评估和公益项目完成后的后评估。国际上关于公益项目的评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流派很多,比较适合中国实情的是“APC综合绩效评估法”(源自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即对公益项目的问责性(Accountability)、项目的绩效(Performance)和实施项目的组织能力(Capacity)进行评估。

1.项目的问责性评估:是确保公益组织诚信的一种制度安排或体系,以帮助公益组织树立社会公信度,树立起公益项目的品牌。问责是指公益组织对其所使用资源的流向、效用及公众满意度的社会交代。考察指标包括是否有健全的理事会、组织的相关信息是否透明、组织活动是否与组织的宗旨一致、资金使用与运作情况、劝募的信息是否真实。

2.项目的绩效评估:是指对公益组织实施项目或活动的适当性、效率、效果、受益群体满意度、社会影响和可持续性的评估。项目的适当性要考察所实施的公益项目是否是当地社区发展的优先发展项目、是否与组织的使命一致、是否与目标群体的需求或认知价值一致、是否是对目标群体需求的即时回应。项目的效率考察项目的单位成本或成本效益如何,是否有利于技术、知识和经验的扩散,是否节约了时间。项目的效果指项目的实际结果达到的程度或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包括绝对量和相对比例两方面,以及受益群体在知识、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与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影响是指所取得的效益和效果对社会和经济生活产生的长远影响,包括对就业问题、性别与发展问题、公平公正问题、生态环境、消除贫困、民族关系的影响。持续性是指项目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持续性,即项目完成后,该项目积极结果的持续性。受益群体满意度指受益群体对志愿者或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是否值得信赖、是否尊重顾客的隐私)、服务内容、资金安排、时间安排、项目结果的满意程度,被服务对象是否有通畅的投诉渠道等。

3.公益组织实施公益项目的组织能力:主要考察公益组织的基本资源、管理能力、公共关系与动员资源的能力、自我评估与学习的能力。

(四)共同进行公益营销活动策划

调研在公益营销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承诺计划之前要动用多种多样的调研方法(如个人访问、信函交流、电话调查与交流、座谈会、问卷、网上交流等)竭尽全力了解市场、公众、行政部门、立法部门、行业成员、员工以及媒体对公司的看法。一个基本的公益营销计划应该包括形势分析、目标、战略与战术、时间表和预算方案等。

(五)适度的宣传和促销

适度沟通与宣传的影响非常广泛时,公益事业关联营销活动才会是最成功的。要确保活动能引起潜在购买者的广泛注意。最成功的公益营销项目往往巧妙地综合使用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的沟通传播渠道,包括网络、广告、新闻报道、年度报告、销售手册、员工通讯以及商业信笺、直邮等。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能够让顾客和公司一起参与宣传公司的赞助项目。

(六)建立公益项目监管机制

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是既有管理技能经验又能发掘和监管所需外来资源;公益营销项目、公益合作要有重要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的备案制度;项目管理层要对以下方面进行监管:公益项目的工作范围和时间进度安排;摸底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制定决策过程;职责的全面分配情况;沟通程序以及内外沟通的协调;按项目评估中的绩效指标体系考察项目的成功与否。

(七)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与其他商业合作一样,公益营销项目有回报就会有风险。要仔细完整地检查所实施项目对各方的潜在风险,包括最不利的假设。在公益营销项目中的主要风险区域包括:名誉、内部政策和实施、法律事务、资源分配、物流安排等。基于这些风险的考虑,理想的管理危机的行动应该是在事发前就早已经进行,如诚实——说话做事都要诚实,记住公益营销是从真正做善事中获益的;建立人气——通过媒体增加知名度和曝光度,使用广告将公益项目对社会的好处尽早表述并常常重复,引起公众关注并记住公司的善意。

而一旦危机爆发,所有的行动都会大打折扣,会被看成只是被动反应。当危机来临时,要积极应对,记住有效的危机管理的基本点是:

1.指定专一的、资深可信的发言人来公布情况。

2.占据主动,做第一个公布者。让公司本身成为其自身危机信息的者。

3.有错时要敢于承认。诚实的表现,是公司和公益合作伙伴以往的历史中,或在更大的背景下为公司和公益定位,公司和公益组织以往在公益方面所做贡献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4.广泛交流。与公司和公益机构所拥有的大批公众,或更广泛的社会公众,特别要与内部人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取大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向来对遭遇困境的公司宽容为怀,各个时期的各大公司(如福特、埃克森、迪斯尼、宝洁等)和一些知名公益机构都遭遇过危机情况或由丑闻引起的震惊,但这些公司、公益机构或项目能以周全的考虑和健全的管理来应对危机,从而维持或重拾信心、尊严和名誉。

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受到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公益营销为公司或品牌的新兴力量提供了机会,公益营销不但使公司提高了品牌形象、增加了销售、赢得了市场份额,而且使公司为需要帮助的人乃至全人类的美好生活作出了贡献。我们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和谐社会,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美]乔·马尔科尼.公益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