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1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自动化专业 一级项目

本文的研究成果来源于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攻关项目——“构建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No.11BG08)。

引 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我校被批准列入首批61所试点高校,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第一批加入“卓越计划”的专业之一。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我们制订了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培养矩阵。同时,结合对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的经验,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对我校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新的培养计划结合我校交通运输行业背景,以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在充分研究和吸收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1]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组织划分为三级:一级项目贯穿于每个学年,以若干专业实践课组成多个设计和研究项目,使学生系统地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二级项目以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群为基础,作为一级项目的支撑,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三级项目基于具体的单门课程,根据教学需要设立小规模实践项目,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针对传统课程体系在低年级阶段实践环节缺失的问题,在“卓越计划”的课程建设中面向一年级新生设计了“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该项目以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目的,初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面向一年级新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根据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2],结合“卓越计划”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要求[3],“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课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建立学生的工程职业道德、工程质量意识,初步培养交流协作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将围绕自动化专业领域内理论知识要求低、入门较容易的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可编程序控制器等相关知识点展开,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组成贯穿整个学年的课程体系。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

依据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结合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和多年教学经验,在充分尊重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索过程的认知规律基础上,我们在一年级阶段设计了四门相关实践课程,第一学期的自动化学科概论和自动化实践初步,作为一级项目的基础准备课程;第二学期的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和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作为一级项目的重点深化实践课程。

自动化学科概论以概述性的讲授为主,计22学时,主要从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层面来审视、介绍本科自动化专业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刚刚走入学校大门后便逐步对自己的专业和领域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契机逐步引导他们主动发掘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实践初步是一门新设计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课程,计48学时,其中基本知识讲授不超过18学时,剩余30学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课程内容紧密围绕“一个软件”、“两个系统”和“三个基础”展开。其中,“三个基础”是指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两个系统”是指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和典型温度控制系统;“一个软件”是指CAD电气设计软件。自动化实践初步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有代表性的实践环节训练,使刚入校的新生能够初步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为后续四年的专业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是以自动化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的PLC原理及应用课程为基础改革而来的新课程,计36学时,其中知识讲授不超过10学时,实验26学时。课程重点强调“入门”和“实践”,在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基础上,摒弃了与后续理论课程相关性较大的知识点,精炼出关于电气系统控制的入门知识。课程结合第一学期两门基础准备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的铺垫,使学生在不必掌握过深的理论知识前提下先进行动手实践,在一年级就能接触到较为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学会编写一些简单的PLC程序,在实践中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是一门新设计的独立实验课程,学时2周。课程没有理论讲授内容,2周时间全部在实验室进行。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是在前三门课程基础上的深化,也是“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的核心。课程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一个典型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线路设计、程序设计、模拟调试、实践验证、结果分析和总结报告。要求学生3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

课程采取典型案例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学期一开始就布置综合实验项目选题,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资料收集,以充分理解选题的背景,并且锻炼对专业项目课题分析的能力。在集中的2周时间内,完成设计、模拟调试、实验和总结等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集中地训练深刻体会一个系统从想法变成现实的全过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养;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课程任务可以初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为后续多项综合实验课奠定基础;虽然一年级阶段所能完成的系统相对简单,但学生经过项目的锤炼,尤其是项目组织、文档整理等专业外工作的过程,逐步深化他们的工程意识。

多位一体的教学形式

为了充分实现“卓越计划”提出的“宽厚、复合、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4],改变以往教学手段单一的弊端,我们为课程一级项目设计了以讲座参观为铺垫、课堂实验与课后实验相促进、总结交流与教师点评再升华的多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讲座贯穿于自动化学科概论的课程教学,同时在“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中会专门就资料的检索与利用、技术报告、交流技巧、团队合作、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为学生开设几次专题报告。参观安排在自动化实践初步和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两门课程的初期阶段,包括学校供配电系统、电路板制作生产系统、工厂电气控制系统等项目。除了传统的课堂实验外,在自动化实践初步中安排学生课下完成一个小电子产品(如直流稳压电源、简易功放音箱、收音机等)的制作,通过自己购置元器件、利用开放实验室自己动手焊接,亲自体会产品生产的过程。总结交流和教师点评阶段性的穿插于各实践环节中,尤其在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中,每天安排1~2个小组向全班做工作汇报,由教师对典型问题作有针对性的点评。“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组织和教学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组织和教学形式

考核评价体系

由于“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面向的是一年级的新生,为了使他们能够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决定一切的考核模式,逐步接受工程人才的评价模式以适应将来社会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以平时综合表现为主线、综合考评为重点、笔试考核为辅助,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总评相结合的模式。

平时综合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心得体会等;综合考评主要考查实验报告、设计报告、实验完成情况、答辩情况等,对于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还要对项目文档、汇报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重点考查。笔试主要针对自动化学科概论,采取开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听讲座和报告对专业背景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情况。同时,在所有实践课程中都设置有个人自评环节,学生在答辩时根据所学知识、能力锻炼和实践效果做自我评价;在小组答辩时要求进行学生互评,互相指出他人在团队协作项目中的作用、优点与不足;最后,有指导教师给出总评,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作出评价,提出改进的方向。图1给出了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课程的考评体系架构[5]。

教学实践效果总结

自我校2010年开展“卓越计划”以来,“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已开设2年,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经过对项目中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典型案例和考核方式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反馈的体会与总结来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贯穿于一个学年的专业课程,改变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对专业的茫然,通过专业实践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2. 课程内容多样而不失简单,每门课程点到为止,重在实践,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意识。

3. 教学方式丰富,重在能力培养,改变了“纸上谈兵”的传统模式。“在填写问卷调查时,看到桌上厚厚的实验报告,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做的,撰写实验报告提高了我书面交流的能力。”

4. 考核体系完善,弱化了传统的笔试考核,重点考核能力与素质;“专业考试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演示并介绍自己的项目,这样的考试不仅不会让我们紧张,还能向其他人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靠团队分工协作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顾佩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慧平,戴波,刘建东,纪文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68-271.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4): 21-29.

[4]韩璞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10): 262-264,271.

第2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中,我们走访了部分实验地区和实验点校,教师们纷纷反映非常需要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选编了小学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供广大教师参考。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

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人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第3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有关工作部署,基于我校发展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质量为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为载体,结合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有趣的语文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互动、高效;课题研究稳步、扎实;努力实现课堂转型,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师生的整体实力,提高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

本学期仍重点围绕课题“中华经典立体化阅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开展教研组活动。结合各类学校、年级的传统文化社团,构建中华经典与学生生活、艺术、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立体化阅读体系。继续开发、整理中华经典阅读的资源,探索低、中、高年级进行中华经典立体化阅读的学习方式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工作目标

(一)围绕研究课题,立足课堂转型,坚持理论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二)搭建多元平台,抓研训重过程,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成长。

(三)夯实常规工作,浸润研究文化,开展多样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三、具体实施要点

(一)深入学习理论,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师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的能力,提高研修的实效性。

2.极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与学生共读书。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才能有思考,有提高。因此积极倡导教师成为“书卷型的老师”。对于阅读的内容,学校也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渠道。老师们可以利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现有的资源,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到两本教育理论著作,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逐步领会教材、教师用书的作用,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提高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落实常规管理,严守学科教学质量

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常规工作,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力争取得新突破。

1.开学第一课:有序落实,督促教师和学生收拾心情,调整好状态,全心投入工作。针对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调研情况,走进部分老师的课堂,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沟通交流,帮助其明确方向。

2.扎实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及时制定好各个班级语文教学计划。围绕学校课题以及教研组的目标,各备课组确定好开课的大致内容、形式和时间。从计划的制定、人员的分工,到活动的设计、开展和总结,促进备课组长策划及反思能力的提高,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让备课组活动真正动起来。狠抓年段质量,做好各年段质量调研和验收工作。学校会结合每个年级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各备课组自行出卷。每次检测后认真分析,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捕捉提升处,提炼教学策略;发现欠缺点,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备课、作业检查常态化:各年级备课组自主学习学科常规,经常对照检查,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青年教师主动向中老年教师请教,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考,学习活动的设计操作性强,上好有准备的随堂课。同时,向课后反思要质量,注重重建和积累。规范作业批改,注意及时跟进。各备课组之间加强交流研讨,团结合作,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三)重视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三-六年级教师培训

部编版本教材已全面走进各年级课堂,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三到六年级。首先借助市区级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让教师们整体感知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要求。校级层面,加强年级间教师的集体备课,吃透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做好年段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应会知识与能力的梳理。教研组将加强对各年级教师备课的检查,加大随堂课听课力度,参与教学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加强青师培养,促进梯队发展

5年之内的新教师每周跟踪听课,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重建,以此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快速成长。5年—10年内的教师,努力提升理论素养,鼓励积极参与各种比赛,以赛促提升,迅速成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3.积极参与外出听课,提升自我学习力

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级教研活动,珍惜每一次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记录详细,养成及时整理、保存的习惯。

(四)开展多样活动,着力学生素养提升

1.关注拼音教学,有序推进促反思

2.验收活动,抓学生基本素养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其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学期我校仍将继续加强常规验收,如,一年级汉语拼音验收、一年级基本笔画验收、一年级独体字验收、一至六年级朗读验收、写字验收等,教导处将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及相关要求进行阶段性检测并及时反馈,促使教师改进平时的教学。

3.竞赛活动,让尖子生脱颖而出

九月份我校将开展全校中高年级作文比赛,采用层层选拔的形式,使一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脱颖而出,并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这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为区作文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4.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活动,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借助浦小讲坛、地方(阅读课)等开展阅读、展示活动。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探究不同年段能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率的立体化学习方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学习方式。鼓励更多老师或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师生特长,一起爱上经典,爱上阅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共享读书收获。

四、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参加统编新教材培训一(各年级期初教材培训以及线上培训)

九月份

1.上交书法作品并选拔送市

2.参加期初语文学科责任人会议

3.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二(三年级)

4.参加区信息化能手(小语低段)课堂教学比赛

5.三-六年级校作文比赛

6.参加区小学生作文比赛

7.校内教学研讨

十月份

1.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三

(四年级)

2.

参加**市小学生作文比赛

3.

参加区低段教学现场会暨拼音教学研讨活动

4.全校朗读验收

5.校内教学研讨,作业、备课检查

十一月份

1.

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四(六年级)

2.全校写字比赛(一年级基本笔画验收)

3.期中阶段性学业质量调研。

5.校内教学研讨

十二月份

1.参加市青语年会

2.参加市统编新教材培训五(五年级)

3.参加区小语评优课比赛

4.

一年级拼音验收、独体字验收

5.全校说话验收

6.校内教学研讨

一月份

第4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无国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的结合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新形势。 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与目标。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2007年启动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验计划》,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您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能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的开展为引导大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课题研究是高校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重要渠道。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还能在过程中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能增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二者的获得与提高必须通过实践来达到。一项课题研究的进行,同学们要组队参赛,需要进行整体方案的讨论以及具体分工,合作完成整一个的项目。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分歧,这时候就需要成员之间很好地沟通,相互之间的理解。课题研究为培养大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大学生课题申报的现状

(一)申报课题的前景

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家的决心和支持力度都很大,但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如何保障课题计划的实施,使其发挥作用,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

有学者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大学生教育中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服务于这个核心,但是,由于大批学生将本科教育的主要时间用于课程学习、兼职、找工作等事务上,系统的科研能力训练仅靠自身摸索和导师随机性的辅导,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科研现状不容乐观。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科研现状、参与课题总体不容乐观、课题学术水平不高,重复性无效比例大、文科硕士生科研能动性差、科研管理不科学、科研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不足、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差异大、低年级科研发展不大等。夏世龙认为在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方面,农村的硕士生较城镇的大学生有优势,没有参加过工作的大学生弱于参加过工作的大学生;在导师时间、精力和培养能力一定的前提下,学生总数的偏多和指导时间的偏少势必会降低对每个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申报课题的成果预期分析

由文献可得,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参与趋势相似,三个年级的学生对参与大学生项目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比例均超过90%。其中,2009级学生中有约21%的学生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非常感兴趣,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参与兴趣。这也体现了三年级学生因此处于专业学生的核心时期,对于实践机会更加重视,参与积极性更高。有趣的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期望却有所不同,高年纪的学生大多数选择了“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不利于利于个人择业或升学”,这可能是由于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和毕业,其功利性需求降低;但是可能是由于项目的满意度降低,并因而产生消极态度。

四、价值与反思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理性

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审视,申报规划课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申报者对自身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的全面反思和梳理。

首先,申报者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必须面对过去,回顾和总结以往的研究历程,根据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自己的研究优长,从自身研究的轨迹和积累的观点、资料、数据中,逻辑地提出和设想自己准备和可能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并以此为据,确立申报的主题和内容。

其次,要求申报者必须面对现在,从个人、地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范围,审视自身所准备申报课题的可行性和价值。

第三,申报者必须面向未来,通过对于自身研究目的及其所可能产生成果的透彻理解与清醒把握,自觉地、精心地设计和规划研究过程,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理论研究、材料归纳、经验提升和学术创新工作,并且在这种实践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二)对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反思

第一、忌跟风,重实效

由于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教学水平的一个指标,由此出现了有此学校将学生的科研立项不是走向“普遍化”、“政策化”的误区,就是将其推向“特殊化”、“另类化”的边缘。有些教师强制要求,盲目开展,导致学生研究质量不高,师生疲惫的惨状。其实课题研究对学科和参与人员的选择性比较高,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组织,追求学生综合能力及研究的质量和水准的切实提高。

第5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一、200*年主要工作

 2002年我们针对行业科教工作提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围绕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的目标(一个目标),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体系建设(二个体系),狠抓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卷烟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卷烟烟气化学成分测试分析三个重点研究方向(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坚持科教工作的四个结合,即:国内外相结合、行业内外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200*年,我们确定行业科教工作应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一、二、一”工作重点。具体来讲就是:完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体系(一个工作体系),抓好“烟草育种”和“全国卷烟制丝工艺技术水平分析及提高质量的集成技术推广研究”两个重点科研项目(二个重点科研项目),实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落实“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个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按照以上的工作思路,200*年科教司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功举办烟草行业技术创新成果展,展现了烟草行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提高了烟草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地位。

 在国家局相关部门、北京市局、北京卷烟厂的协助和各参展省局、企业的努力下,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烟草行业技术创新成果展览会于今年5月18-22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展览会以“科技创新,降焦减害,关注健康,奉献社会”为展示主题,全面而概括地展示了烟草行业自1982年组建以来企业科技进步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烟草行业的科技水平和烟草制品中的科技含量,表现了烟草行业的综合实力和精神风貌。据不完全统计,烟草行业和社会各界观展人员约4万余人。展览会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向社会各界显示卷烟产品科技含量不低、烟草行业对国家贡献不孝烟草行业社会形象不差,达到了我们预期的展览目的。

 (二)、以低焦油、低危害卷烟开发技术研究推广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卷烟降焦减害工作深入开展

 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卷烟产品开发和降焦减害工作是行业科技工作的一个中心内容。为此,科教司200*年的工作重点以低焦油、低危害卷烟开发技术研究推广为主线,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卷烟降焦、减害工作深入开展,主要包括以下三项方面工作:

 1、加大了卷烟降焦、减害、控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重点组织实施了已列入国家经贸委2000年度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和国家局2000年科技开发项目计划---“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围绕着有选择性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从降焦、降害、控害和测害等技术不同方面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其配套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属于技术集成开发研究项目,各个分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各分项目已基本达到项目预定的各项指标,取得了技术的突破。其中,少数卷烟企业已成功地运用这些新技术开发出了低焦油、低危害卷烟产品,已初步研究证明中国卷烟烟气中亚硝胺含量较少,这一研究结果及测试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建立技术壁垒。

 2、进一步促进了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开发和应用推广

 200*年,杭州造纸法再造烟叶已分别在芜湖、合肥、济南、深圳等烟厂推广使用,累计合同总量达1800吨(杭州烟厂自用的除外);汕头造纸法再造烟叶已分别在常德、武汉、上海等烟厂推广试用,累计合同总量达1440吨。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技术开发力度。昆船公司和云南院承担的造纸法再造烟叶中试生产线项目,今年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2000吨/年的中试生产线

共7页,当前第1页1 已安装完毕,正在调试运行当中。

 3、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可用性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为促进低焦油、混合型卷烟开发,解决我国白肋烟烟碱含量偏高、白肋烟特征香气不明显等问题,科教司重点安排了“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的技术研究”大协作项目,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基本明确了各项重要栽培因素、生态环境条件与白肋烟生产技术、质量指标及化学成分的关系;探索出了有效地调控烟碱的技术措施;建立起了白肋烟烟碱积累的数学模型;基本确立了白肋烟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规范。今年7月份,组织行业内工业、农业及科研单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田间现场分析、技术讲座、技术交流和外观评价、感官评价的品质鉴定等,结论是:理论上有创新;技术上有进步;推广上有价值;质量上有提高;方法上有突破。该项科研成果被评为200*年度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全面启动“卷烟制丝工艺技术水平分析及提高质量的集成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行业掀起制丝工艺技术研究与改进的热潮

 当前,卷烟制丝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工艺管理粗放、卷烟质量稳定性差、焦油量波动性大等问题较大地影响了我国卷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制约我国烟草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行业开展“制丝工艺技术水平分析及提高质量的集成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工作任务:以卷烟生产企业为工作对象,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卷烟生产企业制丝工艺技术水平进行分析与诊断,针对不同卷烟生产企业的客观实际,有重点地推广近年来行业内外在制丝工艺技术方面的七项新技术新成果,即打叶复烤与制丝工艺参数优化技术、卷烟生产工序质量评价技术、白肋烟加料与烘焙技术、卷烟控焦技术、提高CO2膨胀烟丝质量技术、再造烟叶应用技术和降低烟叶消耗技术;研究两项应用技术,即小叶组配方技术研究、叶丝和梗丝在线膨胀新技术(HXD和STS)应用研究。

 工作目标:拟用三年的时间,使卷烟生产企业的卷烟产品质量水平明显上升,质量稳定性明显提高,焦油波动范围明显缩小,有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组织形式:采取科技推广项目的形式进行。目前第一批试点企业已列入国家局200*年重点科技开发与推广项目计划。组织形式是以科技教育司牵头、经济运行司等部门协助、郑州烟草研究院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卷烟生产企业参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工作由“项目工作组”和“项目技术组”负责实施。

 实施方式:分国家局、省级局和卷烟生产企业三个层次实施。第一个层次是国家局级试点,由国家局组织实施。已选定哈尔滨、淮阴、楚雄、常德、龙岩等五家卷烟生产企业作为国家局首批试点企业并已陆续开展工作,这批企业的选定是依据项目内容、需要和企业特点而定的;同时初步选定曲靖等十余家卷烟企业作为推广示范企业并做好明年进入试点企业的准备。第二个层次是省级局组织的企业,形式参照国家局层次的操作模式进行。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由卷烟生产企业自行组织实施。效果显著企业可进入推广示范企业、试点企业。

 作为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项工作一经提出就受到企业普遍关注并很快形成共识。目前很多企业已分别在国家局、省级局、企业级层次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以哈尔滨卷烟厂为例,该厂作为首批国家局试点企业之一,从今年1月份开始逐步推广七项技术,目前企业形势明显好转:税利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个亿,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00万元,产品开发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新开发的软包“老仁义”上市不足一月销售9142万箱;职工情绪高涨。

 (四)、以烟草育种和“无公害”烟叶生产为工作重点,加强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

 1、烟草育种工作全面启动。目前,我国烟叶生产的当家推广品种还是国外引进品种。因此加速育种进程,尽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当家品种是农业科研的当务之急。今年的第一批科研计划中已重点安排了以南、北育种中心分别牵头的大协作项目,经费资助共500万元,计划到“十五”期末完成5个优质烤烟新品种的育种目标,每个品种必须达到年推广种植面积50万亩。届时,我国烟草自育品种种植面积将大大增加。

 2、“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逐步加强。针对目前我国烟草农药使用量大,农药品种多、农药使用乱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局部使用的现状,200*年,我们通过《“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招标工作,使烟叶生产的“无公害”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无公害”生产成为发展方向。所谓“无公害”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限制一定的农

共7页,当前第2页2药使用量,限定农药使用品种等措施,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提出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工作模式。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对“无公害”烟叶农药、重金属最高残留量标准研究工作,并作为重点研究课题。该项工作主要通过对全国烟草农药使用现状普查、对代表性的烟区进行烟叶取样、对烟叶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最终研究制订相关的建议标准。该项工作将直接影响招标项目的考核工作,同时,该项目的相关数据对下一步的烟草农业科研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优质烟叶开发初见成效。主要通过两个层次开展工作。第一个层次是建立烟叶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在福建三明和龙岩、山东省临沂、四川西昌、贵州遵义等烟区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烟叶生产技术的科研开发基地。第二个层次是在县一级建立烟叶标准化示范县。主要推广规范的烟叶生产技术。目前已建立了云南弥勒、山东莒南等10个标准化示范县,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全国第三批标准化示范100县之列。上半年会同烟叶公司组织召开了烟叶标准化示范县项目现场会并制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

 4、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烟草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目前基本控制为10-15%,烟草种植先进国家为3-5%,差距还不校从1996年起,我们开始在全国主要产烟省(市、区)建立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机构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网”。截止2002年底,全国共有16家省级局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各级站总数达到260多家。200*年6月底,我们在云南组织召开了“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专题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下一步工作总体目标是:到2006年全国范围内烟草病虫害损失比目前降低5个百分点。

 (五)不断推进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科技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1、科技项目立项制度更加规范。

 经过近几年的改进,科技项目立项已形成目前的五个规范过程:资格形式审查、科技委论证、专家评审、国家局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国家局办公会议审议,并实现了网上申报和管理的功能。

 2、建立科技项目招标立项制度

 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公平竞争,今年我们加强了科技项目招标立项工作,在促进科研立项机制改革上迈出了新步伐。上半年进行的《低焦油低CO卷烟产品研制》和《“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两个项目的招投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今后,要求各省级局要加强科技项目的招标工作。

 3、建立项目经费配套制度和经费执行检查制度

 项目经费配套制度:自今年起,为加大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凡各省局在国家局立项的重大科研项目,均应给予相应额度的配套经费支持,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管理。

 经费执行检查制度:自去年起,逐步开展了对大额科技经费使用单位进行经费的跟踪检查,目前已完成对郑州院、郑州烟草职工技术培训中心和生理生化基地三个单位的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

 (六)进一步完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体系,不断加大卷烟产品和烟叶原料的质量监督工作力度,加强焦油量监督抽查

 1、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建设

 重点做了五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贯彻实施ISO17025国际标准及新的烟草质检机构审查认可办法和评审细则,并据此进行了湖北省烟草质检站审查验收的试点工作。二是抓省级质检站的整体提升工作。目前国家烟草质检中心、上海、湖北、广东、山东、云南等六个省级质检机构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基本具备参与国际质检合作的工作条件。三是举办了行业质检站长政策法规培训班,培养了首批20余名行业部级实验室注册审核员。四是加强了标准化工作,《卷烟、雪茄烟基本计量单位》、《烟用二醋酸纤维丝束》等12项行业标准,申报批准国家标准立项4项,组织行业标准计划25项。五是加强了行业计量室建设。通过了全国计量考核委员会组织的“烟草专用气体流量和压力标准”建标考核工作。

 2、卷烟产品质量监督

 国产卷烟的质量监督:组织了全国卷烟产品市场抽查和全国性统检,卷烟产品抽样平均合格率为98.43%,与2002年度平均合格率为99.0%相比基本持平。平均焦油量为14.7毫克,比2002年度焦油量15.3毫克有所降低。全国卷烟呈现焦油量下降,低焦油卷烟份额上升的态势。

 进口卷烟的质量监督:上半年我司牵头与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局(原属出

共7页,当前第3页3入境检验检疫局)组成联合检查组赴深圳、珠海、上海口岸,对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国外卷烟品牌进行了一次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到8个国家的13家国外卷烟制造商生产的26个国外品牌卷烟,卷烟标识、卷烟外观质量、卷烟焦油量、烟气烟碱量检验合格率分别为:30.7%,88.46%、100%、100%,而不合格项中免税烟不合格的比例占81%。总体上反映出进口卷烟标识不符问题突出,免税烟管理混乱,质量问题严重。

 3、烟叶原料质量监督

 行业烟叶质量监督工作已连续开展了三年,经过有关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行业烟叶质检体系已初步建立,烟叶工商交接质量监督工作初见成效,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有明显提高,1999-2002年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分别为:49%、52%、60%,去年达到了最好的水平。今年上半年,下发了2002年度工商贸易交接烟叶质量技术监督情况的通报,表彰了47个烟叶等级质量好的烟叶产区和5个烟叶质量把关严的卷烟企业,通报批评了9个烟叶等级合格率低和9个烟叶混等混级严重的烟叶产区,并加大了督查烟叶产区整改工作的力度。今年农商等级合格率为80%

 (3)卷烟材料质量监督

 为落实姜局长在“200*年整顿和规范烟草市场经济秩序暨烟草行业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今年了“国家局1号令”,加大了对卷烟材料的专卖管理和质量监督力度,推动了卷烟材料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从法制的高度对卷烟材料市场进行净化,规范经营。组织开展了对广东、云南和河南部分烟用香精香料生产企业和丝束、滤棒、卷烟纸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对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生产要求的4家香精香料生产企业、3家滤棒生产企业和2家卷烟纸生产企业进行通报,在行业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效果良好。

 (七)、以国家实施名牌战略为契机,着手培育中国名牌卷烟

 为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国家质检总局从2002年起启动了中国名牌的产品培育工作。为推动烟草行业名牌战略的实施,做大做强一批卷烟优势品牌,今年我们在争创中国卷烟名牌工作上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将卷烟争取列入到了中国名牌评定目录。二是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要求,在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了中国卷烟名牌产品评价细则、标准和计算方法,组建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卷烟专业委员会,并进行了对行业名优产品的摸底、调研和产品数据测评工作。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经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予公布,烟草行业有中华、红塔山、大红鹰、白沙、云烟、红河和芙蓉王7个卷烟品牌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同时统一组织7个中国名牌卷烟产品生产企业参加了今年11月份的中国名牌战略(深圳·香港)国际论坛暨名牌产品博览会,从设计、策划、宣传报道、组织安排等方面均以中国名牌卷烟整体形象出现,首次以中国名牌卷烟生产企业的整体形象向公众展现了其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八)、实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提高人员素质,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坚持职工教育培训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培训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坚持重点培养与全面提高相结合,实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的总体竞争实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国嘴”和“国手”的培养

 第一是“国嘴”的培养。从全国卷烟企业的评委和工艺技术人员中选择业务强、素质好的人员集中培养,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人员,参加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联合研究。目标是经过3-5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批具有部级评吸水平的技术人员。

 第二是“国手”的培养(即烟叶分级专家)。已请烟草行业烟叶分级老专家冯国桢同志,选定了6个人,以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地培养。主要培养他们感官烟叶分级的能力,即定性分析能力。目标是利用3-5年的时间培养一批具有部级水平的烟叶分级人员。

 2、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过去5年,我们按照“烟草行业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要求,已培养了824名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员,这些学员不少已成为单位或企业骨干。从200*年起我们开始开展学位研究生培养。已委托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方交大为行业举办机械工程、农业推广、MBA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学员毕业时获得正式的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目前三个专业已招生120名。

 3、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级培训

 从200*年开始,我们陆续选择一些重点企业的产品开发、卷烟工艺、调香配方人员、农业和科学院所

共7页,当前第4页4的科技人员分批进行高级培训,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转变产品开发观念,强化市场意识,提高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培训将采取国内基础理论培训和国外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强跟踪培养,同时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技术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条件,这样通过3-5年,最终培养一支能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卷烟工艺技术的专家队伍或复合型人才。

 4、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有效地提高烟草行业人才素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烟草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经国家局批准后,将重作为今后几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一年来在培训工作方面我们重点举办了烟站站长、营销人员、卷接包技师、高级技师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班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对提高全行业人才素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狠抓各省教育培训管理干部、各培训中心、各企业培训机构这三支队伍建设,形成了行业教育培训的骨干力量,构建了行业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九)、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强行业科技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快行业技术创新步伐

 1、行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了技术中心评价动态管理制度,根据《烟草行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了对已经认定的部级和行业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复查复验工作,对不达标的黄牌警告。目前,行业共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4家,行业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2家。

 通过行业技术中心及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目前烟草行业已初步形成了郑州院、云南院、烟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组成的应用基础研究体系,主要负责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各国家认定和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农业实验站所组成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体系,由一般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示范区(基地)所组成的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体系,各体系工作重点突出、任务分工明确,有效利用烟草行业科技资源逐步改变科研课题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局面。

 2、进一步加强烟草行业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工作。重新修订完善了《国家局科技进步奖评审管理办法》,组织召开了200*年度科学技术委员会会议,评审出17个项目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委对烟草行业科技工作的咨询和参谋作用,200*年下半年组织科技委对新时期烟草行业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路问题和200*年工作重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论证。

 3、科技统计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工作

 根据国家科技部的有关要求以及烟草行业技术创新工作需要,我们于200*年正式建立科技统计年报制度,并进行了2002年度烟草R&D资源和科技活动调查。调查范围覆盖烟草行业开展R&D活动的各级独立科研机构、工业、非工业企业以及各级科技管理机构,通过调查对烟草行业R&D资源的规模、分布情况和特点以及科技活动情况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掌握。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烟草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工作。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对科技贡献率的准确把握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从测算结果看,烟草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1996年起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各年度数值均在40%~46%之间,2002年达45.26%,通过与其他行业比较,烟草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为客观评价烟草行业各卷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科教司于200*年根据国家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结合烟草行业卷烟工业企业实际,初步建立了烟草行业卷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且在烟草R&D资源和科技活动调查的基础上,对烟草行业卷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和评价。

 4、烟草科技信息资源建设

 为加强烟草行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国家局于1998年开始进行“中国烟草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中国烟草科教网)项目的研究,通过3年多的努力工作,项目构建了烟草行业科技文献、成果、专利等数据库17个,总记录98000余条,其中全文50000余篇,并实现了网上全文检索,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项目于200*年通过鉴定,获国家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行业氟里昂整体淘汰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本着履行国际公约,执行国家大政方针,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贡献的原则,烟草行业从2002年正式实施了氟里昂整体淘汰计划。自2002年至今,烟草行业总计拆除17家企业的21条氟里昂烟丝膨胀线,占烟草行业拥有氟里昂烟丝膨胀线总

共7页,当前第5页5量(73条)约三分之一。200*年,制定淘汰计划,拆除7家企业的8套氟里昂(CFC-11)烟丝膨胀装置。加强了本年度CFC-11消费配额的管理,完成了本年度淘汰120吨CFC-11的目标,全年氟里昂消费总量控制在880吨以下。同时,围绕淘汰工作,开展了降低CFC-11消耗、优化膨胀烟丝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援助活动。

 我们对国际公约的正式承诺是用六年时间完成烟草行业氟里昂的全部淘汰,200*年是正式实施《淘汰计划》的第二年,为保证烟草行业顺利完成CFC-11整体淘汰工作,我们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组织召开了“烟草行业氟里昂淘汰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了两年来氟里昂整体淘汰的实施情况,解决了淘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部署了200*年淘汰工作,明确了今后工作的责任和任务。会议进一步强调了执行《淘汰计划》的严肃性,加强替代技术的研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工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烟草行业氟里昂整体淘汰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200*年工作安排

 200*年科教工作将围绕“突出主业、增强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烟草行业的主要任务,明确中国烟草科教工作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中国烟草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为此,提出200*年科教工作思路:坚持“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的行业工作重点,继续推进“一、二、三、四”行业科教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主线,突出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课题制度

 加快烟草行业科研机构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步伐,建立适应烟草行业市场竞争需要的科研运转模式与机制。对行业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各级科研体系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避免科研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加强科研项目立项制度改革,重大项目实行行业内外、国内外招标。

 全面推行课题制,突破科研单位、专业的制约,对优势科技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集成。课题负责人可以跨单位、跨行业、甚至跨国界择优聘用课题组成员,形成人才流动机制。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课题责任人可以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责任于权利明确,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实行课题全成本核算,加强对课题的考核和管理。通过在烟草行业全面推行课题制,将进一步调动烟草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激发创新潜能,形成一种有效的人才流动和科研运行模式,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积极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进一步完善能力评价体系,加强、规范行业科技统计,对行业卷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全行业公布,为行业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提供理性、可靠的依据。

 (二)、《卷烟》和《烤烟》两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

 根据烟草行业的发展和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形势,对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两烟标准,即《卷烟》和《烤烟》两项国家标准已不能适应烟草行业发展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烟草行业的技术进步。因此加快“两烟”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是促进卷烟、烟叶质量的提高,抵制外烟,保证烟草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必须下大力气、深入调查研究、集中优势抓好《卷烟》和《烤烟》两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新标准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更强,更加健康、卫生、安全的理化指标和消费者权益,注重引导市场与消费。同时要坚持WTO原则,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烟草行业“两烟”生产具有指导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重点开展三个基础性的分析工作

 开展国内外知名品牌卷烟的分析工作。选择部分国产卷烟产品和部分畅销的国外卷烟产品进行化学、物理和感官方面的分析,掌握国内外卷烟产品质量特点与动态,指导我国卷烟产品开发方向。

 开展烟叶化学成分合作分析工作。对国产烟叶和部分国外烟叶进行品质分析、特性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掌握中外烟叶质量品质特性,指导行业卷烟产品开发工作。

 开展卷烟烟气特定成分分析工作。选择五种左右常见的卷烟烟气有害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一步摸清其有害影响程度,以指导行业卷烟降焦降害工作。

 (四)、加强技术壁垒方面的工作,完善市场准入信用体系

 全面加强并积极开展烟叶、卷烟和卷烟辅助材料等方面技术标准、技术监督和技术壁垒工作,有效地限制不规范企业、不合格产品以及不符合中国烟草规定的原辅材料、卷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或烟草生产领域,以保护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n

共7页,当前第6页6bsp;(五)、以“卷烟制丝工艺技术水平分析及提高质量的集成技术研究推广”为重点,继续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全面、深入推广烟草技术成果。将烟草行业近年来取得的降焦降害、工艺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以集成捆绑方式推广应用,以有效地提高卷烟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以“卷烟制丝工艺技术水平分析及提高质量的集成技术研究推广”为重点,继续开展降焦减害、控焦提质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以烟草育种和“无公害”烟叶生产为重点的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六)、加强烟草行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第6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我省“三支一扶”计划,将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组织实施,主要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时间为2年。志愿服务期满后,还可根据T作需要,经本人同意后延长服务时间l至2年。今年的初步计划是1200人左右,5年之内预计共招募5000-6000人。

计划招募对象将为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本地生源,以及毕业后回原籍两年内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志愿者,将安排一定比例的照顾名额。

每年4月底,省“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将统一向社会各地需求计划。有意参与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可开始报名并接受相关审核。5月底前省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部门将根据招募计划和实际情况,采取考核或考试的方式进行公开招募。采取考核招募的,依据本人德才表现择优录取;采取考试招募的,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参加省级项目的高校毕业生,在志愿服务期间所需经费将由地方财政负担。具体生活补助标准为: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在其他地区服务的,每人每月补助600元。此外,省财政将统一承担参与省级项目毕业生的培训经费、派遣交通费、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费等。

据悉,按照《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参与计划的大学毕业生将享受诸多优惠政策:

创业优惠贷款代偿: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自主创业者,可按有关文件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政策。应届毕业生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工作,服务达到国家规定年限,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公务员优先录取: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者,可享受各级对到基层工作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报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每工作满1周年,考试总成绩加1分,最高加5分,并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用。今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将按有关规定有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考录比例专门面向参与计划的毕业生,并逐年提高比例。

事业单位直接选拔: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将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从2008年起,全省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将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专门吸纳这部分毕业生。其中,特别优秀者还可参加当年选调生选拔。

考研加分:服务完成(参加“天使计划”高校毕业生工作满2年)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项目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

第7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一是在前郭县重新乡建立发展农民党员基地,重点研究解决青年农民入党难的问题。通过在乡镇创办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组建联合党支部,采取对退伍、高中回乡优秀青年农民实行集中培养,发展后再回到村里的管理办法,加大解决农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和文化程度偏低问题的力度,也为村级班子建设储备了后备力量。

二是在松原市炼油厂建立发展工人党员基地,突出研究解决在企业生产一线急、难、险、重岗位工人党员少的问题。通过举办青年工人党校等方式,搞好政治启发教育,树立产业工人的责任感、先进性,培养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全面体现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加大发展比例,发展计划向生产一线倾斜,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在松原市交警支队建立发展执法执纪党员基地,重点研究解决执法执纪岗位新党员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加强执法执纪部门警示教育,结合“五条禁令”,树立交警形象,着重搞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发展计划向执法执纪一线倾斜,重点培养发展在重要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入党。

四是在松原市卫生局建立发展女党员基地,重点研究解决妇女党员比例偏低的问题。通过组织开展妇女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医院等地设立党员岗、先锋窗口等,引导和激发妇女同志入党积极性。发展计划向医务工作一线妇女倾斜。

第8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村级幼儿园 欠发达地区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第一个基础工程,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诸方面的原因,学前教育发展城乡差距显著,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村级幼儿园资源匮乏,水平低下,明显有悖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1]

一、问题

以浙江省台州市西北部为例。台州市地处浙江沿海中部,其西北部绵亘天台山脉、大雷山脉、括苍山脉及北雁荡山余脉,包括黄岩区、天台县、临海市的西部和仙居县的大部,有三十多个乡镇,处于山地、丘陵地带,属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相对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有较大差距,学前教育基础非常薄弱。

受社会力量办学政策的驱动,前些年在台州市西北部丘陵地带,有些村由村集体建起了小型幼儿园,部分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中心村,由当地村民个体投资建立几个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村民子女入园困难。由于近几年部分村民举家进城务工,幼儿数量下滑,生源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不佳,村级幼儿园生存压力很重。即便勉强维持,也只能以紧缩师资、减少工资、限量投入、降低伙食为代价。调查发现,由于非公办幼儿园本身性质及办园者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教育理念局限,加上教师配备不足、素质不高、培训欠缺、待遇偏低、稳定性差,教育教学内容与安排随意性且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园舍狭窄简陋阴暗、设施简单破旧不全、图书教玩具缺乏、卫生安全未达标及再投入不足,教育行政及业务部门的管理、教研、督导、评估、考核不到位等,导致该地区现有的村级幼儿园保教质量很低,“入好园难”成为必然。以仙居县为例,至2013年初,全县幼儿园共有130多所,其中省三级及以上幼儿园仅53所,准办级15所,约占50%,且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经济状况较好的城镇,而近50%的幼儿园因未达到准办要求没能通过审批,这些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大专及以上幼儿教师学历约占34%,持有幼教资格证的约占38%,且大部分任职于公办幼儿园或城镇上等级的民办幼儿园。尽管台州市欠发达地区村级幼儿园数量有明显增加,入园率有较大提高,但是优质资源极其匮乏,保教质量非常低下。

自2011年起台州市九个县市区相继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分解任务,各县市区包括西北部欠发达地区陆续建起了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但是村级幼儿园尤其在欠发达农村仍处于自发、松散、低质状态,未列入政府的建设发展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明确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有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因此,在缓解“入园难”的同时,必须重视保教质量的提高。

二、策略

(一)优化村级学前教育资源。

1.整合资源。部分村幼儿园因为规模小、资金缺、设施差、师资紧、水平低,加上生源不足,难以为继。为保护其办园积极性,增强其办学实力,乡镇政府和县教育行政要形成合力,因势利导,调整布点,整合资源,走集约规模发展之路,一种方式是把相邻数村的幼儿园合并重组,依据就近入园原则选好园址,另一种方式是把同一村中的几家幼儿园整合为一。这两种方式均可采用股份制办学。整合之后,扩大了规模,壮大了实力,优化了资源,提升了质量,也提高了办学效率,避免了恶性竞争。[2]

2.改善条件。对于村级集体办或民办幼儿园,政府在鼓励、保护、支持、引导之余,还应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增加补助经费,改善其园舍、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教玩具等条件,优化其教学、生活、活动环境;同时,要推进教学资源库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其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现代化。

3.注入优势。积极倡导公办幼儿园在欠发达农村尤其在边远山区设立分园或教学点,并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经费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教师工资统一发放、教师工作统一考核、教玩具统一配置、保教质量统一评估。而对于村集体办或民办幼儿园,可采取公办教师派驻、课程资源共享、片区教研活动、结对帮扶弱园等办法。这样,公办幼儿园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快捷地注入欠发达农村包括边远山区,保证了村级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4.提升师资。应重视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建设。要制定民办幼儿教师管理办法;可以采用人事的方式稳定民办教师队伍;幼儿园应依法与教师签订劳动协议,保证教师的工资、福利、保险;要实行农村幼儿教师津贴政策;要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和持证上岗制度;要允许民办幼儿教师参加职称评聘;要把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列入继续教育工程,特别要重视组织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在提高园长和教师素质能力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升教师尤其是园长的学前教育理念,转变“看看牢”或“小学化”的倾向;同时,要建立园长和教师年度考评制度,奖励表现突出者。[3]

5.创建特色。农村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乡土资源,可以用作课程素材和活动材料。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不仅有利于勤俭办学,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更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所以要立足当地实际,遵循“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在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五大教育领域内,充分挖掘本乡本土特色资源,提炼其教育内涵,开发园本特色课程,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资源,建成特色幼儿园。

(二)规划并组织实施区域幼教一体化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提高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县教育行政和乡镇政府要创新机制,规划并组织实施区域幼教一体化模式,分三个层次、三个步骤推进:1.组建乡镇幼教集团,推动乡镇区域均衡发展,即每个乡镇以公办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带动辖区内所有村级幼儿园组成幼教集团,厘清关系,明确权利、义务和职责,做到管理渗透、师资交流、资源共享、教研互动、活动联动、考核一体、协同发展。2.建立片区幼教教研大组及相应的工作机制,推动片区均衡发展。依据就近将全县划分为若干个教研片,精选数所在本县有影响的公立示范园,一个公立示范园负责带动一个片区内各幼教集团有计划地开展活动,项目包括辅导讲座的开设、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观摩与研讨活动的组织,还有集体备课、结对帮扶、教学比武、技能培训等。片区教研大组接受县幼教业务指导中心的管理与指导,办公室设在示范园,安排一名专职教研员,并聘请数名兼职教研员。3.建立县级幼教业务指导中心,工作机构设在县中心幼儿园,有专人负责。在县教育业务部门的统筹、指导下,业务指导中心根据职责、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开展各项工作,辐射范围覆盖全县各教研片区。县教育局每年拨给三个层次的幼教工作机构一定的活动经费和项目资金,相关乡镇政府落实好配套的经费。这样,一个层次分明、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网状运行、协同进步的区域幼教一体化模式建成,实现了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区域内的共享,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了村级幼教质量的提高、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4]

(三)实行等级评定,强化督导检查。

实施幼儿园等级评定,旨在运用激励方法和经济杠杆,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和保教质量提高。定级后按年度进行复审。同时,把幼儿园等级与其收费标准、经费补助等挂钩。要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加大质量监管力度。除常规的年检,教育督导部门应组织力量定期对各村级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办园行为、保教质量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督查的结果进行通报,责令违规或达不到标准、质量低下者限期整改,不能达到整改要求的予以降级甚至取缔;对优质园、先进园长、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卫生、消防等部门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村级幼儿园的卫生、安全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其加以整改。

(四)完善必要的保障条件。

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步伐,使学前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法律角度得到保障,不至于碰到问题缺乏法律依据,无法解决;同时,要建立、健全检查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工作机制,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办园行为,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村级幼儿园依法办学、有序管理,资源优化、健康发展。

逐步构建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省市统筹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对于欠发达农村来讲,政府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各级政府必须真正重视欠发达地区村级学前教育,把欠发达地区村级幼儿园资源优化、质量提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领导,明确规划,落实责任,政策支持,经费倾斜,目标考核。[5]

根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县级政府作为学前教育管理主体,负责制定本县域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在扶持村集体办或民办幼儿园、提高入园率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进村级幼儿园资源优化、质量提升工程,在政策、经费、管理、教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重点倾斜,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教育部门及乡镇政府应明确责任,密切合作,大力推进,发挥主体作用;县规划、财政、人事、国土、建设、卫生、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畅通渠道,积极配合,大力支持。

教研、基教等部门要积极规划,推进区域幼教三个层次一体化模式的组织实施,并以各种方式指导、提升村级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帮助村级幼教师资业务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提高。督导部门要把村级幼儿园纳入工作视野范围,建立督导责任区和督导队伍,有计划地开展督查、指导、评估工作,促进其上等级上水平。

村级幼儿园自身要练好内功,努力提升自己,规范办学,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入园难”问题的解决仅仅是实现了教育起点的基本公平。只有科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优质学前教育,才能有效促进欠发达农村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政府需要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把行动重心落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农村,科学规划,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不断优化资源,提高质量,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内涵差距,满足欠发达农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家斌.我国弱势儿童教育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9(3):3-5.

[2]焦伟杰.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主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1-144.

[3]郭维平.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7(5):20-23.

[4]杨立群,肖青梅.公办幼儿教育集团带动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7.

第9篇:低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组织结构;效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9-0005-03

学校组织结构是学校为了有效实现战略目标,以不同的任务和利益为依据,把人力、物力等按一定的形式有序、有效地组合起来开展活动的模式。组织结构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一套结构合理、运转灵活、执行高效的组织结构,是保证学校任务有效完成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只有设计好学校的组织结构,理顺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明晰权责,才能为学校科学发展、有效管理打下基础。在目前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形势下,学校作为典型的具有学习功能的组织,在其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如何设置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调适好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根据校情的变化情况,在充分吸收和运用教育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管理结构与管理机制,力争保持管理的精炼与弹性,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因为组织结构是包括学校在内的任何正式组织“与生俱来”的存在,所以要提升学校组织结构的效能,显然不是做“无中生有”的工作,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调整完善,以使其能有力、有效地具化并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此,学校组织结构的效能提升必须指向这些具体目标: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提升学校管理档次,适应学校未来发展需要;各机构既能各司其职强化责任,又能便于沟通协作;管理重心下移,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校战略策划的过程中,组织机构建设应从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出发,侧重于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机构设置的改革

所谓机构设置改革,就是审视目前的机构设置,决定是否进行必要的合并、拆分、重组或增设。例如,笔者在2004年为张家港市沙洲中学进行办学行为策划时,依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和学校实态,在机构调整上重点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增设学校文化战略领导小组,其职能是进行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与指导实施、监控和规范学校中的文化元素、管理学校品牌、进行学校对外新闻宣传的策划等,组成人员包括学校决策班子成员和相关指定人员,并设文化助理1名,具体管理学校文化发展与品牌塑造的日常事务。此举是为了使当时在全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学校文化建设能够在学校得以规范、持久地开展下去。二是有鉴于该校教育科研长期的薄弱低迷,建议将原先归属于教导处的教育科研职能拆分出来,组建独立的教科室,以为科研兴校提供组织保障。

必须考虑到,学校组织机构是一个整体,机构设置的调整不仅仅是所涉及的部门局部的事情,而且关乎学校机构的整体部署。成功的组织变革首先要打破传统,立足于改进现状,然后要在“一盘棋”的思维框架内规划全局和局部,还要采取必要的强化方法,使已经实现的变革稳定下来,形成固定的模式。

【案例1】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新设机构方案(2005年设计)

新设机构名称:顾问委员会。

背景:学校原属国家大型企业的子弟学校,在2004年划归属地管理后,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大力引入外部智慧、建立广泛人脉来为学校新一轮发展服务。

目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学校与社会的深度沟通与合作,提升学校发展平台,广纳各方办学智慧,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加快学校战略发展的步伐。

成员: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教育管理和学校战略研究专家、联合办学单位代表、法律专家、社区代表、家长代表等,以11人左右为宜。任期3年,可连聘连任。

职责:对学校的战略规划、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提出咨询:①推介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相关主张;②提炼与分析校内各类信息,为学校发展提供方案;③参与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④为学校工作寻求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帮助;⑤参与师资培训;⑥帮助学校开发和拓展校外资源;⑦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估。

运作:学校有义务为顾问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定期向顾问真实地反映学校工作、规划、招生、存在问题等诸方面情况,积极采纳顾问提出的有利于学校建设、发展、改革、稳定的建议和意见:①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每半学期撰写学校工作简报,以网络邮件或信函形式递交顾问;②在涉及学校战略发展的各项工作规划、计划出台前,或在一些涉及学校政策的重大活动(如教代会、招生)进行前,先行以电话沟通、网络通信、举行座谈等方式征求顾问意见;③及时向顾问寄送校报校刊等学校资讯材料;④每学期末举行顾问例会,汇报学期工作,听取顾问的诊断与发展建议。⑤表彰和奖励顾问的兴校功绩,并酌情将对学校建设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顾问的事迹写入校史。⑥由学校行政管理部负责与顾问委员会的日常联系事宜。顾问委员会的经费原则上由学校承担。

二、机构命名的调整

所谓机构命名的调整,是指审视目前的机构名称,以准确定位和提升内涵为原则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命名。如今一些学校的机构仍在沿用过去时代的陈旧名称(如“政教处”等),这不仅体现出观念的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而且也束缚了部门职能的拓展与更新。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组织机构命名的调整是机构改革策划中容易被忽视但恰恰应予重视的领域。

【案例2】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机构名称与职能调整方案(2010年设计)

在为该校做发展战略设计时,我们将学校原有5个中层职能部门名称作了相应变更,旨在更为鲜明而准确地凸显机构性质、发挥机构职能;同时将“处”改称“中心”也是为了适应“去行政化”的办学机制。具体变更见表1:

上述案例有两点需要特别加以解释:一是将学校原先的政教处更名为学生指导中心。“学生指导”概念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西方学校管理学认为,学校的三大职能就是教学、管理、学生指导。学生指导一般是指在学科教学之外对学生的生活内容及其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引导与服务。人的发展本身是整体性的,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也应该考虑整体规划,用生活指导的理念将过去的“五育”加以整合,有助于改变教育内容、手段与受教育者的支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更名后,原部门职责的外延扩大了,更多指向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二是将原先的教科室更名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生共同发展早已成为广大办学者的共识,而教师发展中心的组建便是将这种共识在办学行为中加以夯实的重要举措。教科室原本虽然部分承担着教师发展职能,但其名称所表达的仍是“事务取向”,而更名后不但凸显“人本取向”,且新增了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参照的教师发展使命,有助于教师发展工作趋向科学化、品质化。

三、机构运作方式转变

所谓机构运作方式转变,即审视学校目前的机构功能,合理确定层级化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各机构的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以及教育自身的特质规定,学校组织机构日趋增多,分工也越来越具体,由此也常常带来整个管理系统反应迟钝、运转不灵,而且存在德育与教学分离、教学与管理分割、教育与服务脱节等问题。所有这一切都向传统的学校组织提出了挑战,要求其作出变革。于是,笔者在东营市胜利一中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尝试设计了扁平化的组织运行模式。

【案例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组织运作方式改革方案(2010年设计)

方案名称:试行以级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目的:降低管理重心,提高管理效率,充分激发教师群体的智慧。

该模式的基本内涵是:

校长及校行政办公会领导下的级部主任负责制

学校明确级部主任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级部主任是年级第一责任人,授予级部主任相应的管理、奖惩、经费使用建议等职权;级部主任在校长及行政办公会的直接领导下,率领级部管理委员会成员,结合级部自身特点与发展需求,充分考虑生源实态,进行教师等资源配置,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管理与考核,落实学校及职能处室的工作要求,负责学生常规管理等。

职能处室由“行政型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

职能处室与级部管委会同属学校中层管理部门,双方关系定位是:以级部为中心的横向互动组织体系。其“服务型管理”主要体现于调研、规划、协调、检查、监督,为级部提供发展建议、促进级部间交流互动、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空间等。

学校为扁平化管理提供保障

党支部建在级部;每个级部都有校级领导分管督导;级部主任作为学校中层正职参加校行政会议;中层职能部门为级部做好全程服务工作,即计划先行、过程协调检查、终端评鉴反馈。

这其中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先期进行目标约定,在学校总体目标的框架内与级部管理小组确立工作任务目标体系并约定最终所要达成的绩效,然后再授予级部管理小组相应的职权,以保证级部与学校工作方向的一致性。目标责任书内容可包括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业务能力提高的目标、学生常规管理目标、本级部学生各种活动及能力提高的目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级部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及其他方面工作的责任、学校职能部门对级部工作的保障责任、奖惩内容等。二是加强过程调控,不断关注级部的工作进展,保障资源供给,必要时给予指导或审鉴,确保级部管理小组践行目标承诺,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要与级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若确属必要将适度调整目标约定。

调整后的学校行政机构及运行图:

这种模式把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放在了年级组(级部),真正实现学校从以行政为中心转向以教学为中心,年级组既是教育教学实施载体,又是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它下移了管理重心,减少了管理层次,畅通了学校上下管理渠道,而且确保学校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及其管理的有机结合。同时,有利于教师群体作用的发挥,关注个人的具体感受和创造性的培养,便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

当然,在学校管理中采用何种运作形式,要看学校的实际情况。一般规模较小的学校仍可沿用层级化管理机制,而规模较大的学校在条件成熟时不妨在扁平化管理方面做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