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

第1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2006年8月18日,对于生活在浙江,被隔离在医疗保险范围之外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资金落实、组织实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在全省逐步推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意见和要求。

浙江推行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早,早在7年前就推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又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这两项制度运行良好。但一直以来,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就医难的问题日显突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急需扩大的呼声日益高涨。

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城镇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和好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7年,即将在全省全面逐步实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来弥补过去制度的缺憾。

医保是“制度外”居民的长期祈盼

2007年新年伊始,位于杭州市体育场路的杭州市中医院,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看哮喘病,家住杭州古荡新村的73岁的孔大妈。孔大妈喘着粗气说:“我因为残疾,一直没工作。平时生点小毛病,好拖则拖,最多到药房买几颗药吃吃,不去医院看的。这次哮喘病发作了,气要闷煞了,没办法才到医院来挂盐水的。”当记者问她是否知道政府正在考虑让她这样的无业城镇居民也能参加医疗保险时,孔大妈高兴得一个劲地说:“谢谢政府、谢谢政府。真是太好了。以后我有了毛病就可以到医院去看病了。”她告诉笔者,等她毛病好一点,她就要到社区去先登个记,以免遗漏掉。

而在浙一医院血管外科,记者采访家住杭州长德公寓的童先生时,童先生说:“我90岁的老母没有医保,现在住院,每天的医疗费都得几千元。过几天还要做血管搭支架手术,要10多万元。母亲年纪虽大头脑却很清楚。她怕小辈为她花钱,每天吵着要出院。我们几个子女听了心里很难过。”童先生十分感叹地说,医疗费再高,这是子女的责任,没什么说的。担忧的是老母的心情,假如她有医保,至少可以让她能安心看病,治疗的效果也会好一点。童先生表示,尽管现在母亲享受不到这项待遇,但他仍希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能顺利实施,让一些穷苦的居民也能看得起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孔大妈、童先生一样期盼城镇居民能参加社会医疗保障的人还有许多。据某媒体的一则新闻报道:前不久,一位60多岁叫李的大妈,急匆匆地跑进了湖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向工作人员打听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消息。当她听到2007年1月,湖州市的居民就能享受医保待遇时,大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下可好了,这么一来,将来可以给我儿子减轻不少负担呢!”据了解,李大妈没有退休金和医保,儿子的经济也不宽裕。许多年以来,她最担心的是自己身体不好,因为实在付不出那些昂贵的医疗费用。现在马上就要有医保了,大妈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李大妈说:“如果没医保,像我这样的人,有病只好等死的。”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步入正轨。可是,在我省还有许多无职业居民,既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带来的实惠,也不能享受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他们完全被隔离在医保范围之外。如果生了病,所有的医疗花销,全部要自己或家庭负担。生重病对一些弱势群体来说,尤其是对一些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在“十一五”规划的初期大力推进“全民医保”工程,顺应了民意,实惠了百姓。

新政策有哪些新“亮点”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的同志介绍,目前我省非医保范围的城镇居民有400多万人,其中未成年人有256.14万人、老年居民98.95万人、低保对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1.8万人左右。

2006年9月27日,浙江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湖州市、慈溪市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推行的试点单位,2007年在全省全面铺开。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傅鸿翔副处长介绍,此次出台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新政策,在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方面有以下6个新的“亮点”:

“亮点”之一:保障对象和范围,要求在制度安排上做到全覆盖

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显然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时,我省将所有未成年人、老年居民、低保对象、重症残疾人员以及城镇非从业人员等,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

“亮点”之二:重点解决基本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原因是医疗费用需要全部自理。往往一次大病或住院治疗花费了他们或者是家属子女一生的积蓄,有些为了治病甚至卖房借债。因此,基本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原则。结合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城镇居民着力解决的是大病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费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原则上只建统筹资金,不建个人账户。

“亮点”之三:保障待遇上,不低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根据新政策的规定,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水平按不低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确定,但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因为根据测算,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待遇水平,城镇居民的筹资标准大约为每人每年260元至300元。

“亮点”之四:保障水平方式不搞“一刀切”

同在浙江,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要从实际出发,找出地方的共性和个性,“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合理确定保障方式。新政策将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同时,也可以因地制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建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实施医疗救助。

“亮点”之五:建立个人(家庭)缴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对城镇老年居民、未成年人和城镇非从业人员,以个人(家庭)缴费为主,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家属的缴费部分给予适当补助;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低保对象,其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各级财政的补助标准不低于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筹资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省财政对市、县按不同的经济类别分别给予适当补助。

“亮点”之六:政府财政加大投入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将单独建帐,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政府的投入主要表现为全额补助和适当补助这两方面,使财政投入更加科学、合理、易行。

实现“全民医保”任重道远

计划经济时代,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政府官员,基本上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尽管那时候享受的水平低,医疗条件不完善,社会普遍贫穷,但是人人心里的满足感还是具备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大批的职工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逐渐涌向社会,中西部劳动力的东移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依靠国企的医保被打破,农村合作医疗也由于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而萎缩,原有的医疗保险渐渐“面目全非”,因为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下岗职工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抵不上社会平均医疗费的增长,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群众中也出现了不满情绪。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主流的理念逐渐向“更加注重公平”转变,蛋糕做大了,也要切好蛋糕,使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第2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河岸景观;水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利工程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防洪减灾和兴利,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系统修复、亲水绿化空间、人与自然和谐、水利文化传承等。从“人定胜天”的传统水利设计到“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结合,成为当今水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就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水利建设中重视河岸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而且能起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统筹兼顾、协同发展的作用,提升地区形象,美化地区环境。

一、传统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水利工程对于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得到防洪抗灾安全保障的同时,对自然的河流湖泊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大量兴建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河道的自然形态,堤岸硬化、河流渠化现象严重,河岸泛洪区消失。这些改变使得洪水快速排泄,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无法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的储量。

2、对生态的影响

水生动植物尤其是两栖动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使其难以生存,水利工程隔断水域也使得鱼类的生存繁衍受到限制,水污染使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对景观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局部损坏植被和影响当地生态,枯水季节两岸地区常成为垃圾聚集地,严重影响了水域景观性。

二、河岸景观设计中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水利在一个城镇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镇防洪和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镇并且又促进城镇的发展。城镇水利建设应以体现城镇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生态和文化的景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生态化原则。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2、坚持自然化原则。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

3、坚持整体性原则。把城镇河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

三、河岸景观设计元素

河岸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与水利工程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滨河景观带。“既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这样的理念和思想才会使河道两岸周边空间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

1、沿河绿地

河流景观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的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水利工程的轮廓,延续水利文化。同时以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形象。

2、扩展沿河水面

增加蓄水面积,形成人工湖美景。便于居民欣赏水域景观,在景观建设中需要有亲水性,创造人与水接近的条件,如亲水平台、亲水广场、景观桥梁、亲水步道、滨水建筑。河道景观设计考虑观赏者可能到达的角度和位置,比如站在桥上所看的“流轴景”,站在彼岸所看的“对岸景”,身处滨河建筑上的“鸟瞰景”。

3、水土保持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坡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毛石可以采用景观性比较好的黄石、卵石、千层石等景观石。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砂及草籽的混合物或者生态混凝土等现代材料,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多为当地树种,譬如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樱花、桃树等花乔木和黄馨、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藤类和灌木类,以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在线条优美起伏的绿色地形上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达到区域绿化四季长青、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5、景观小品

通过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小品结合其使用功能宣传景观主题和文化节。如雕塑小品(主题雕塑、典故浮雕)、水景小品(喷泉、跌水、假山)、围栏小品(栏杆、景墙、花架)。另外还有功能性小品,如:展示小品(说明牌、指示牌)、卫生小品(厕所、果皮箱)、亮化小品(草坪灯、景观灯)、休憩小品(亭、廊、座椅)。这些元素结合主题文化、塑造主题形象。

6、夜景亮化

通过亮化、绿化和水面之间的互相协调,互为信托,达到沿河两岸的植物和建筑的独特美、艺术美,增强河岸的纵深感;树木、花草、小品、庭园灯烘托出河岸的恬静、温馨。亮化中的河岸、乔木、灌木极富层次感和美感,草坪在两岸绿树的映衬和河水的倒映下,可以产生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的效果。水景亮化是水利景观的点睛之笔,合理运用“点线面”布局。高低错落,明暗相间。切忌不论主次、不分空间的滥用光源。

四、河岸景观设计探索

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水利景观特别是城镇水利建设,注重把城镇水利与城镇旅游、城镇景观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不但超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而且树立了新的理念,把穿城而过的河道当作城镇的一个靓点,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滨河带改造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一个令当地人骄傲的地方。如将滨河带改造成为城镇的窗口,成为游人必到的景点等。按照生态水利建设要求,在今后的水利建设特别是河岸景观设计中,以下几方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1、 城镇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城镇景观建设相结合

城镇水利建设中通过堤园结合,连片开发沿江景观带,实行立体绿化,整治堤防滩地改善整体环境,建成带状公园,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建设理念,对于促进城镇亲水环境建设,提升城镇生态品位,打造城镇景观新亮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从以前单纯的河堤防洪功能向休闲、游览功能转换,滨河景观应该成为市民、游客乐意在此驻足流连的城镇公共空间。基于这种理念,景观规划对沿岸新建的建筑物要作出严格控制,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 建筑离岸距离,避免出现“岸上看不到水,水中见不到岸”的状况。河岸的休闲功能对沿岸绿地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沿岸要营造多层次的绿化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加滨水绿地的景深。另外,还要考虑到河流流经地段的文化内涵差异,对其滨河带采用的景观设计的手段也应有所区别。河段流经历史建筑时,可以考虑河坡上垂柳拂水等景致,但是河段流经住宅小区时,应有体现“人水亲和”、“人水相依”的景致。因为市民对于河流水域及其周边空间景观的要求是多样性的,所以作为水利工作者必须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在对城镇河道进行整治时,应提出对景观改造的总体设想。如荆州市的太湖港治理工程,就改变了原来的纯水水利工程意识,注重了河道两岸的景观设计,建成了城市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河势顺了,水面宽了,两岸绿了,环境美了,城镇也就靓了。

2、河流整治过程中可利用水体的多样化来美化环境

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同时,水作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另外,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此,水体的质量对城镇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水域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开阔水面的区域将会变成深受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并构成了开放空间与水道紧密结合的优越环境。城镇水利建设中必须对水体要格外珍视,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其重要性完全胜过一般的道路。但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试图将城镇河道填埋,变成汽车道路或房地产开发项目。而实际上占用河道面积开发房地产所获得的暂时利益,远远低于河道风景及其环境效益带来的增益。因 此,在城镇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水体的开发与保护。

3、河岸景观设计要注重与河岸亮化、绿化设计相协调

第3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安排布置今年及年前全县疏通工程任务,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宜居、疏通、森林、平安、健康“五大”也对应提出建设的五大工程”今天专题召开“疏通工程”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年全县交通建设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抢抓机遇,合力攻坚,又好又快实施“疏通工程”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筑“快车道”和新平台。县委、县政府对疏通工程建设高度重视,专门制发了关于实施“疏通工程”意见》并对《意见》进行了任务分解、用表格和《责任书》两种形式提出并分解了今年疏通工程的建设项目。下面,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交通工作回顾

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交通工作遇到困难多、经受压力大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突如其来的等特大自然灾害,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诸多不利因素,全县上下认真落实“项目推进年”主题,凝心聚力,整体联动,全县交通建设呈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盘点年的交通工作,集中表现为“四个重要进展、四个显著特点。

四个重要进展是:

第一,奉溪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奉溪高速公路是全市“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年完成工可并举行了进场道路开工仪式,年完成初步设计和征地放线工作。

年,一是妥善解决了矿产压覆、电力设施搬迁等问题,并与奉节县一道及时完成了土地勘界到户测量和9条50余公里主要施工便道建设任务。二是年月,奉溪高速公路土地手续取得国务院正式批文。

第二,干线公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在扫尾巫城路路基工程的基础上,完成路面油(硬化)化43公里;改建巫神路二期路基工程12公里,基本完成两巫路路基工程和巫十路滑坡治理任务。二是加大省道公路改造力度,完成渝巫路、巫恩路56.5公里大修,启动尖山至邓家院子12公里大修,有效改善了出境主通道的通行条件;三是完成县城过境公路工可等前期工作,市交委首批补助资本金已经到位。四是公路通道森林工程全面铺开,完成了渝巫路、巫恩路两条省道和30条乡村道路绿化。此外,按计划开工了花台大桥和库周公路。

第三,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开工建设新镇路、天红路、花丛路等通乡通畅工程234公里,新增乡镇通畅公路120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达到80%;累计开工建设92个村5公里村通畅工程,硬化村级公路里程接近400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突破20%大关;新开工建设74个村720公里村通达工程,完成600公里,全县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74%。

第四,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城市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建成马镇坝至前进桥城市连接道路2.86公里,开工建设老县城4.6公里“白改黑”工程,完善县城漫滩路一期配套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完成南滨路明珠广场段和新环路硬化,新建人行步道3条,城市道路总长突破3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5㎡/人,城市道路沥青化率达到25%,道路铺装率达到90%。交通标志、标线、标牌、转盘、景观工程不断完善。

二是车站码头建设不断进步。按照“马镇坝汽车客运中心以长途客运、货运为主,赵家坝车站以城市公交、区间定线客运、出租汽车为主”的场站布局,完成了马镇坝二级汽车客运站前期工作,市交委第一批补助资金已经到位,可望于近期正式动工。成功搬迁老城南门湾车站,同步建成赵家坝临时短途客运站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老县城交通拥堵问题。完成县城码头整治工程,彻底根除码头区域内乱建、乱搭、乱占行为,亮丽了窗口,提升了形象;完成大宁河港区可研编制,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城市公交登场亮相。开设了巫中、镇泉、凤凰等5条公交线路,投放工交车20台。组建出租汽车公司,投放出租车26台。修建公交站点9个、公交站牌20个。基本解决了市民出行难和公交车、出租车无家可归、无站可停的问题。

四个显著特点是:

第一,交通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年,全县交通建设总投资达到2.65亿元,是历史以来投资最多的一年,占到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占全县31个开工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的21.7%。各项交通建设的投入,拉动了经济增长,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激情。

第二,交通发展由低水平扩张向科学发展方向转变。

一是更加注重规划。按照“三结合三配套”的原则,及时调整更新交通规划。即: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产业相结合、相配套,重点向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倾斜;干线公路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以交通改变区位劣势为出发点,主动为工业园区、旅游产业、城镇建设服务;公路建设与水路建设相结合,在全面整治大宁河航道确保安全畅通的同时,强力推进了大宁河新港区前期工作,并着手规划研究码头与公路的衔接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加强管理。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工程质量明显提高,交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公路管养力度不断加大,等级公路好路率、综合值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是更加注重安全保障。不断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改造危桥12座,及时抢修水毁工程,实施县道安保工程25公里,全县“安保工程”总里程达到185公里,基本实现省、县、乡改建道路“安保”化。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应急预案建设和演练,安全形势稳定。

第三,农村级公路建设呈现新亮点。

去年交通建设工作会后,相关部门、各个乡镇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克服了原材料涨价和资金短缺等困难,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第4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照明节能;灯具维护

能源问题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道路照明节能降耗工作。据统计,目前我国照明用量已占总用电量的10%~12%,室外照明的用电量约占5%~6%。城市道路照明是公益事业,一般由政府投资建设,比较容易实施节能降耗,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设计、管理上应采取综合节能措施。

一、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措施与对策

(一)合理确定照明标准

根据道路类别、所在环境及在城市路网中的重要性等,确定所设计道路各个区域合适的照度值或亮度值(参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表3.3.1、表3.4.1和表3.5.1)。不要盲目追求高照度,要注意防止因取定的照明标准值过高而耗能。取定适宜的道路照明的平均亮度值或平均照度值是路灯节能的关键。一般中小城市道路的平均亮度或平均照度取值接近设计标准的低档值,中心城市、大都市的设计取值靠近设计标准的高档值。

(二)按道路和场所特点,合理确定道路照明布灯方式

道路照明应根据道路和场所特点、照明要求,选择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双侧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和横向悬索布置,也可以采用高杆照明的方式布灯。布灯方式与道路宽度、灯的间距、灯具安装高度、灯具仰角、灯具配光类型以及路面、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一条道路照明的布灯方式往往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作为补充,不能简单呆板地处理。

(三)充分利用天然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利用天然光,节约照明用电的问题作了许多研究。天然光是资源丰富,费用最小的绿色能源。在道路照明中应合理利用天然光,通过关闭或调节一部分照明设备,节约照明用电。例如重庆市渝东南公路的建设者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山势,借“天光”巧妙解决了浅丘山地公路隧道内的照明问题。

(四)选用优质高效节能的电光源

光源的节能主要取决于它的发光效率。选择高效率的光源有利于减少照明电能的消耗,通常使用的 路灯照明光源有高压钠灯、金卤灯。一般情况下,多数设计人员愿选择高压钠灯,因为在相同的电功率下,高压钠灯光通量要比金卤灯大40%左右,且它的透雾性能比较好,而在相同的道路照明要求下(如一样的照度标准),金卤灯光源的电耗多于高压钠灯。

(五)选用优质高效的灯具

灯具的利用系数越高,光源发出的光的利用率越大。利用系数主要决定于灯具的控光能力,也和路宽、灯高、臂长以及灯具的仰角等有关。道路照明用的灯具性能对节能至关重要,主要是灯具的效率和配光的作用。在选择照明灯具时,一方面要选择反射器好、灯具整体效率高的灯具,另一方面尽可能选择采用表面涂覆的灯罩。灯具表面涂上薄膜后,即使长期暴露在户外,也不易在表面积聚灰尘,能适应气候的变化,耐腐蚀性强,从而保持灯具透光率,避免过早的光衰减。

(六)加强照明灯具的维护

灯具维护可改进对反射面的处理,如采用玻璃铝膜代替原来电解抛光的阳极氧化的传统铝反射器表面,它可延长使用寿命,估计10年效率只降低10%左右。一些新型灯具的灯体设计成了自清洁曲面玻璃,可通过雨水的冲刷作用,完成自洁。灯具密封等级的普遍提高使维护工作量成倍降低。外有些公司还将光触媒技术投入实际运用中,节能效果显著。在灯具上配用活性碳吸收性过滤器,也可以清除电光源产生的分解物,使灯具在更换期终止时仍能保持70%以上的光通维持率。

(七)采用光源智能降压稳压调光技术

目前,在道路照明工程中,存在电网电压因负荷的波动而导致形成照度与需求倒置的现象。傍晚,道路交通流量高峰时恰值电网负荷高峰,电网电压偏低,光源发出的光能量低,路面照度低;午夜,交通流量处于低谷,电网负荷也是低谷,由于电网电压偏高,因此光源发出的光能量高,路面照度高。这种照度与需求倒置的现象,造成了电能的严重浪费。光源智能降压稳压调光技术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最优控制方法,根据城市道路照明的实际状况,实现了对路灯电压及照度的动态智能化管理。

(八)在确保功能和效果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亮灯数量和时间

据据调查,我国小型城市在夜晚9点后,大中城市在午夜12点后,道路上几乎空无一人。从此时段至清晨6点,在低交通流量的道路上仍然保持较高照度显然没有必要。在这个时段的道路照明,可以降低一个等级,减少亮灯数量。目前有的城市道路照明已全面推广全――半夜灯控制方式。对快速路,主次干道实行双回路供电,分全夜灯回路和半夜灯回路。在设定的时段衽半夜减半控制,关闭对辅道或人行道的照明,保持对机动车的照明;支路,工业区和生活区路及路幅较窄的街道采用半夜单边亮灯方式。

(九)降低路灯线路的电压损失

合理确定供电半径,选好电源点,通过改造旧的路灯线路以减少电压损失,避免在低发光效率下使用灯泡。路灯线路电压损失过多不但会增加线路的功耗,还会大幅度减少灯泡的光能量。当电压达不到180V时,使用60W白炽灯,比额定电压时40W白炽灯所发的光还少,如果把电压提高到额定电压,用40W替换60W,可以节约电费30%。

(十)推广使用节能型镇流器

电子镇流器和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目前使用较多。电子镇流器由于本身具有能耗极低,高光效,低频闪并且有恒功率输出的特点碉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有数据表明,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的节能效果已接近电子镇流器的水平,比传统电感镇流器节约近50%的电能。同时,还具有电子镇流器所没有的售价低,可靠性高,与普通的灯管兼容性强且易于组织生产等特点,较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十一)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选用节能型变压器

单灯补偿就是在每盏灯上并联一个电容量适当的电容器进行补偿,以减少照明电路的无功功率,降低低压照明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沿海某城市就全部采用了单灯补偿的方式。单灯补偿的经验值:250W,400W高压钠灯补偿电容器电容值分别为30uF,50uF。在道路照明系统中,负荷不平衡是常见现象,而变压器的接线方式,三相负荷分配尽量趋于平衡非常重要。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其采用的材料新,结构合理,耗电低,降低零序阻抗等方面都优于一般接线方式的变压器。

(十二)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路灯的维护系数与光源的光衰减,灯具的环境,工作电压等因素有北。其中由于灰尘进入,灯具污垢造成的光能量损失,是日常维护工作的重点。清洁工作做得好,光的损失就少;反之,光的损失就会超过50%,必然降低照明效果,增加能耗。

第5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障广大受灾群众的基本利益,维护救灾专项资金的安全,进一步促进救灾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管理规范、运用要合理的目标,通过巩固和完善全镇救灾(低保)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救灾(低保)工作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和完善救灾(低保)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机制,坚持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逐步加强和完善救灾(低保)工作的申请与申报、审核与审批制度,使救灾(低保)工作在规范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一)救灾(低保)资金监管:即加大对救灾(低保)资金的支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维护救灾(低保)专项资金的安全,确保救灾(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公开地发放到位。

(二)监管内容:切实加强救灾专项资金的治理、监管,强化审计救灾(低保)专项资金有没有专款专用,或有没有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以及党员干部有没有贪污、截留、挤占、挪用、骗取救灾(低保)专项资金等行为,保障民“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工作核心理念的实现,维护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三)监管措施:镇成立救灾(低保)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救灾(低保)专项资金进行自查自纠,组织对各村救灾(低保)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检查和抽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管办法和专项资金运行监管流程,强化监督责任,实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1、救灾工作

(1)灾民救助的程序。由灾民所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根据评议的结果报镇审核,镇根据审核情况上报区民政局审批,经过求助对象所在村或村小组进行公示,最后形成受灾救助方案。

(2)救灾款的监管。督促和检查各村是否及时发放救灾款到户,检查各村在救灾款发放时有没有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并要求公开救助对象,公开救助标准,公开救助时段,公开救助数量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灾民领取救灾款物实行专帐管理,领取款物的灾民要签字或捺印,在特殊情况下,如不能在发放前公示,事后也要及时公示。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群众满意。

2、低保工作

(1)低保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根据《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规定,农村居民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必须坚持本人申请,村集体评议、核实、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上报镇;镇对村上报的申请对象进行审核,认为该户家庭情况属实后进行公示,而后报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对镇上报的申请对象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原因并通知本人。对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都必须坚持三审两公示制度,即村、镇、区民政部门审查,对保障人数,保障金额进行审批前公示、审批后公示制度。

(2)低保资金的监管。镇社会事务办将按照社会化发放工作的要求,为每一户农村低保户开设银行帐号,及时将低保金存入各户帐号,减少资金的发放程序,防止低保金在发放过程中,被截留、挪用。

3、责任分工

(1)镇负责辖区内的救灾(低保)资金的发放工作,努力减少中间环节,尽量能将救灾(低保)资金直接发放到以受灾(低保)户手中。

(2)村负责对本村的受灾户、低保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自然灾害受灾户,及时上报,负责发放救灾资金。对低保户负责对其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日常性的监管,按照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金额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提出动态管理对象。

三、工作步骤

从年8月1日开始至年12月31日止,在全镇范围开展救灾(低保)专项资金治理监管工作。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1日-8月15日)。镇要召开监管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自查自纠阶段(8月16日-9月30日)。镇社会事务办要按照目标任务,查找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并根据查找中的薄弱环节、举一反三,制定新的工作方法和措施,认真整改到位。

(三)督促检查阶段(10月1日-10月30日)。镇民政办对救灾(低保)资金工作制度、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整改到位。

(四)建章立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按照上级有关法规文件,进一步规范救灾(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强化民主监督,确保救灾(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安全有效地运用。

(五)总结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镇社会事务办要对前段时间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认真的总结,并及时报送区民政局,同时迎接区纠风办的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第6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具体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形象提升工程。以启动并加快推进×省道镇区两侧改造为重点,全面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改建工程,努力将这区块建成为涌泉集镇建设的一大亮点。其中×省道北侧以实施房屋立面改造为主;南面以建设江滨休闲广场、宜居滨江小区、沿线绿化、路面“白改黑”等项目为主。对镇区中心以推进灵泉街改造为重点,做好老路面改建、配套设施完善及沿街店面的规范经营等工作。积极筹备和实施玉岘集镇区已征用国有土地地块的拍挂工作,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启动并完成玉岘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涌泉副城区——玉岘集镇。进一步实施“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切实改善居住环境,确保全镇环境整洁有序。

二是道路通畅工程。继续实施村村通道路工程,修建镇区至大山村公路,完成前期测量及设计,并启动建设,着力解决大山群众出行难问题;对兰涌公路进行拓宽改建,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并为兰田发展旅游业提供道路保障。

三是保障发展工程。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项目引进,推进工业园区经济集聚。明年,以玉岘道口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根据控制性规划要求,努力完成道口工业园×千伏电力线建设和排污建设工程。同时,对玉岘区块先锋路西段进行道路硬化,解决先锋、沙星等企业道路通行问题。

四是公共建设工程。坚持教育为先,实施涌泉中学教师宿舍楼建设、涌泉中心校综合楼建设等工程,逐步改善涌泉教育设施环境,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管岙卫生所搬迁工程,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十二五”规划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城镇、美化乡村为切入点,力争通过五提的努力,彻底改变全镇城乡面貌,构建中心镇区——玉岘、管岙小集镇——行政村的“一主两副”开放式城镇居民集聚区组织构架,统筹推进全镇社会、经济、环境三者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与城区差距,创造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小城镇。

主要措施:

1、更新规划理念,适时完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以《涌泉镇城镇总体规划》(×——2020年)为总纲,结合当前实际,适时组织专业人员对《规划》进行补充完善,突出自身特色。一是突出涌泉橘乡特色。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特色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城镇建设中突出橘乡特色,融入橘乡文化,彰显橘乡风情,着力将涌泉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名镇”。二是突出城镇功能的提升。进一步明确和合理布局区块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居住、办公、工业、农业、三产等用地,基础设施区域共享、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努力把玉岘、管岙、西浦口建成为工业集聚区,把延恩寺、外岙、兰田区块建成为休闲旅游区,把西岙、外岙、联合、梅岘等建成为精品农业特色产业区,把镇区建成为教育文化中心区。

第7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Haina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Sanya as a pilot city in the province's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shoul have a higher deman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Yucai ecological zon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similar construction.

P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引导;育才生态区

Key words: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planning guidance;Yucai ecological zone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062-02

0 引言

“十”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因此,小城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三亚作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示范市,按照“规划先行”的理念,科学规划、勇于创新,城乡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兼顾了民生改善,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

1 育才生态区概况

育才生态区前身为育才镇,是三亚市最年轻的建制镇,2014年随着三亚市“撤镇社区”行政区划体制改革,育才镇更名为育才生态区。

育才生态区地处三亚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也是三亚唯一没有海岸线的区镇。该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城镇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全生态区约2万人,以黎、苗族居多(约1.9万人),属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生态区域面积314.9平方公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得育才生态区具有发展特色种养业和黎、苗族文化,传承农垦传统文化及乡村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独特优势。2012年,育才生态区被确定为海南省的特色风情旅游小镇。

几年来,育才生态区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将完善小城镇规划体系、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作为建设发展的核心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出一条特色小镇建设的新路子。

2 经验探讨

2.1 精心规划、科学发展

育才生态区是海南南部滨海地区联系中部山地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三亚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全市“旅游主导,城乡统筹”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山海相连、指状生长”城市空间发展思路下,育才生态区作为中脊之一,必将成为三亚市辐射海南南部区域的重要战略地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为育才生态区的科学发展提供前提和依据是关键,为此,市政府划拨专款邀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聘请省内资深专家对规划编制成果严格审查,力争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目前,育才已完成了至今的第一版镇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按照育才生态区镇域空间发展策略,将强化中心区建设,优先发展中心区,吸引人口向中心区集聚,提高城乡空间资源利用的效率,降低对生态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冲击。鉴于现状中心区主要由南区的立才农场场部和北区的区管委会属地组成,在中心区用地布局上,采取场镇合一、统一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统筹的原则,使区镇发挥职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三亚市域北部山区中心,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服务基地,具有浓郁黎苗风情的山地风情旅游小镇。

为打造地方特色小镇,规划专章提出镇区总体城市设计应“显山、亲水、传文、营镇”,强调须对镇区整体形态风貌进行管控,包括街区界面引导,重点项目意向以及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等等;镇区整体建筑形态以低层多层为主,建筑风貌体现热带特色,尺度适宜,具有地方特色,色彩清新淡雅。

2.2 制定实施方案,有序分期建设

在目标年限内,育才生态区制定一系列实施方案,采取了重点区域先行的开发行的计划,通过新建与改建同步推进的方法,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发展。

2.2.1 基础设施先行

依托市政府财政支持,育才优先发展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贯穿整个中心区的育才大道进行扩宽改造、绿化和亮化,加快了育才大道路沿线医疗、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了包括育才中心幼儿园、育才中心学校、育才敬老院在内的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同步在各行政村内配建了垃圾中转站、农村多功能文化室等,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2.2 示范区效应

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区效应,加快推进了中心区街道改造工程,通过对中心区道路两侧已建的建筑物按照“穿衣戴帽,装饰装修”形式,推进中心区重要街道立面、开敞空间的景观风貌和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及街道亮化工程,整治滨河环境,建设中心公园和滨水景观带,改善中心区(含农垦地区)面貌,初步形成特色山地小镇的整体形态。

2.2.3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

根据《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工作部署,育才生态区精心挑选了雅亮、马亮、雅林、那受、龙密、青法6个行政村作为美丽乡村改造建设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乡村旅游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及扶贫计划相融合”要求,先行委托设计单位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将6个试点村分类为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生态保护型等。并根据试点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分布特点,通过农村环境整治、设施完善、产业培育、服务提高、素质提升等5大工程,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有计划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收的目标。

2.3 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育才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三亚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背景,其生态保育、生态涵养的责任重大,因此,一方面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态(山地)、热带植物、民俗资源等特色优势,借鉴国内外旅游小镇经验,高标准、高门槛引入企业参与,可持续地发展符合公共性、具有地域特色且生B友好型的观光农业、民族风情、康体休闲等旅游项目,提供既区别于滨海地区的旅游产品,又使山地农民增收,达到以旅促农,联动发展,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在中心区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将支持低碳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例如,在规划区内开展可持续性排水系统的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源分离技术”,力争实现生活污水的“零”排放;太阳能利用技术;推行绿色交通以及开展生态岸线修复技术等等。

2.4 引入和培植特色产业,注入原动力

小城镇特色风貌的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丰富和提升小城镇产业结构,是推进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此,育才注重加强对散落在北部山区旅游用地的规划引导和业态设计,充分利用腹地丰富的水系、水库、热带山林和田园等自然资源并充分融合,形成“主题鲜明、业态丰富”的旅游项目,旅游产业由低水平散点式向高端网络化、品牌化和区域整合方向发展。注重培育高品质、好业态的富民型特色产业,充分结合重点项目建设设计搬迁安置区、预留旅游建设用地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鲜明、收益持续”的风情旅游小镇和精品绿色产业带,带动山区腹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规划,充分预留产业发展用地以及各主导产业及其关联设施建设用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落地,使“规划有计划,规划落项目”,增强小城镇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动力。

2.5 科学有序管理,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2.5.1 制定规章制度、审批有法可依

推进小城镇发展建设,离不开有序的规划建设管理,为此,三亚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三亚市村庄建设管理办法》、《三亚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住房报建管理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理顺了村镇建设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完善审批制度和流程。在法定的框架下,育才生态区结合自身辖区管理机构设置,建立了一套涵盖土地、规划、施工、房产等在内的一站式审理制度,设立便民服务窗口,为基础群众提供便捷的建房报建途径。

2.5.2 充实基层管理人员,加大违法建设管控

为保证城乡规划顺利实施,切实做好城镇建设管理工作,育才按照相关要求设置和完善了国土、规划、综合执法、环卫等相关部门相应的延伸机构,并在各行政村配置一名规划建设协管员,整合力量进行执法监察,建立覆盖城乡的常态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区管委会严格按照《三亚市违法建筑管控办法》要求,始终保持对违法建筑打击和管控的高压态势,通过建立网格化巡查管控机制,加强对违法辖区内违法占地、顶风抢建督查督办,严控违法建筑增量。

3 结语

育才生态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环境等优势,顺应国家宏观发展及市场需求,借助“特色风情旅游小镇”的发展契机,坚持“以旅促农”的理念,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心城区改造、为产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而产业的发展、有序的城镇建设管理也有效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小城镇作为城市功能的“接收器”和带动村庄发展的“辐射器”,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育才生态区的建设经验能为小城镇发展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引导其他小城镇选择更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庄宇,彭锐.浅议城市特色及其塑造――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6).

第8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创建文明示范村镇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积累经验、示范带动”为总体要求,以建设美好环境、发展高新经济、倡导健康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二、总体目标

(一)概况

麻丘镇位于江西省会南昌的东面,西抱瑶湖,东接塘南,南靠抚河,北连滁槎,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往余干、万年、景德镇乃至浙江沿海的省二级公路昌万公路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并与京福高速公路乐温段在境内交汇。

(二)定位

随着昌万公路和乐温高速公路的贯通,麻丘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凸显。根据《南昌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年)》要求,按照“西进、东拓、北控、南延”的总体指导思想,麻丘定位为南昌的东大门,高新区加工业基地外延式发展重点镇。

(三)目标

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江西重点镇、打造南昌东大门”这一总体目标,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以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为主要内容,整体推进农村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工作,加强农村维稳网络和基层民事调解网络建设,健全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确保农村社会秩序良好和社会稳定发展,努力使我镇面貌3至5年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三、具体任务

抓住机遇,在城市规划发展中找准定位,加快发展步伐,围绕“一个目标”,即把麻丘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文明小城镇;推进“二个对接”,即与南昌市的城市规划对接,与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对接;发挥“三大优势”,即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四大产业”,即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效农业和物流仓储、商贸等第三产业,为全区乃至全市的大发展格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20__年,我镇将在以往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即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设一个标志性建筑

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在瑶湖桥头麻丘境内建设一个标志性建筑,使之成为麻丘新型小城镇文化的象征,麻丘镇发展日新月异的见证。

(二)打造两个中心示范村

以鲁溪、武溪村为示范点,建设两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文明示范中心村。中心村的工作以抓好村组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解决建设无规划、进出无道路、排污无渠道、垃圾无管理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村容村貌有一个明显改观。

(三)推动三项致富工程

继续扎实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工程,帮助村支书制定“双带”规划,选准“双带”项目,搞好项目与资金、技术、市场的有效对接。在金凤、鲁溪、库前村建立三个大棚蔬菜基地,预计这三项工程总占地面积约150亩,建成后每亩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该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四)加强四项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道路、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1、完善路网建设。一是硬化全部村级道路,使我镇村级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二是完善三纵四横七条道的道路方格网建设,三纵即昌万路,文教路,荷湖路,四横即麻中大道,麻中东路,厚溪大道,南厚路;三是美化、亮化现有的昌万、文教、厚溪、刘城等省、市、区、镇、村、组6级道路。

2、新建一所小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一所小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该小学拟紧靠麻丘高中部建设,占地面积约30亩。

3、启动两个小区。小区建设地点分别为麻丘老农贸市场和卫生院以南空置地。作为文明村镇示范点创建工作的一部分,这两个小区建成后将主要用来对拆迁户进行统一安置。

4、繁荣两个市场。进一步搞活武溪、麻丘集贸市场,繁荣我镇经济,便捷我镇居民生活。

四、实施办法

创建文明示范村镇示范点工作是当前我镇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和完善创建机制,狠抓任务落实。

(一)精心规划,严格建管

1、划编制上,突出一个“高”字

这步工作我们已经完成。20__年,我们聘请武 汉大学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的专家,在充分论证麻丘镇的实际情况和区位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城镇规划的新理论,本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综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麻丘的城镇性质为:南昌的东大门,是高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窗口,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服务南昌市的卫星城。同时,高起点编制了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城镇用地,城镇景观等专项规划及城镇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等详细规划,并正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2、在建筑设计上,突出一个“精”字

城镇建设中,最能体现城镇建设的是城镇建筑,而城镇建筑的特色主要取决于有无好的建筑设计。麻丘作为一个新型小城镇,将不追求大中城市的高楼大厦,力求在“特”和“精”上下功夫。在众长的同时,注重塑造自己的特色。我们将根据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南昌东大门的实际,力争在建筑物立面的设计上作文章,出新意,选好外观色调,在体现各自特点的基础上保持整体建筑风格的一致,雕塑一批精品建筑和城镇标志性建筑。同时,为了突出城镇特色,我们一是在追求建筑风格的同时,加强城镇绿化设计,精心选址,规划建设好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广场,在丰富城镇景观的同时,又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在行道树的设计上,我们将采取高中低错落、乔灌木结合的全方位立体绿化方案,栽植草坪,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二是积极开放建筑设计市场,精心搞好城镇整体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对各项建筑工程,我们将不求大,但求精,树立精品意识,力争把每项工程都建成一个精品。三是在塑造镇区新特色的同时,还将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3、在城镇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

城镇管理是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在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我们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大城镇环境治理力度,建立多部门综合执法的市容监察机构,对城区的绿化、美化、进行综合治理。一是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根据城镇绿化“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由镇里相关职能部门完成辖区内道路和公共绿地的绿化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在全镇主要街道设置果皮箱,新建公厕,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加大市容管理力度。城管监察大队每天对镇容环境、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管理,坚决按章办事,取缔违法建筑,清理马路市场,方便居民。四是加大亮化工作力度,以店面亮化为主体,以高层建筑亮化为点缀,以户外亮化为衬托,不断营造亮丽夜景。

(二)创新体制,多元投入

按照“政府引导、以镇为主、市县联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组团开发、滚动推进”的原则,考虑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或综合开发公司,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麻丘文明村镇建设。

1、立足资源,盘活现有资本,使“死”资产变成“活”资产

众所周知,在集镇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一些双管单位、镇直单位聚集的地方,往往是集镇的中心地带,繁华的商业区。根据现有的集镇规划,把这些老单位迁出来,不仅有利于其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出黄金地段,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源,加快小城镇建设。我们可以抓住日后规划的契机,动员镇直单位和部门到集镇新区征地,盘活原有的黄金地段。这样,不但改善了办公条件,而且可以通过挖掘资源,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2、综合开发,扩张资本总量,使“小”资产变成“大”资产

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开发,以开发促建设、以建设促开发,实行以地生财,以房带路,滚动发展,自求平衡。通过以建引建的方式,考虑在路两侧开发临街商住楼,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变集镇面貌。这样,通过综合开发挖掘资金的同时,使小城镇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创新机制,集合民间资本,使“散”资本变成“整”资产

面对资金紧缺的困难,我们将大胆探索尝试,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筹资为手段,群众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机制。在坚持公共事业整体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多渠道、放开经营、公平竞争、有偿使用。如通过拍卖道路的冠名权,加大基础设计建设的投入,通过运作,转让灯箱广告的经营权等形式,广开筹资渠道。另外,为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进镇购房居住,我们将根据自身条件,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镇建房、购房,使之成为集镇建设的主体。

五、工作要求

(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了使“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活动在我镇能顺利开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李顺华

副组长:徐水保毛永钢

成员:邓宝根周宽堂周建海魏海龙胡石子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和部署全镇的文明村镇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各职能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抓好活动的开展。确保创建活动有安排部署、有实施督查,有总结表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

(四)多方联动、齐抓共管。

创建文明村镇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一致、齐抓共建。综合推进村镇组织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科技文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等系统工程。真正使我镇的整体面貌和文明程度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

(五)依靠群众,以民为本。

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文明村镇工程的受益者,又应是文明村镇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创建文明村镇应体现群众性。要在创建活动中,吸引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开展以文明村镇工程为主题的文明家庭、“十星级农户”等创建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自我受到教育,在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四进门”活动和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技文化教育中素质得到提高,在美化村容村貌活动中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真正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受到教育”的良好局面。

(六)狠抓 落实,注重实效。

扎实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工程,将大力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村、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精神,把创建文明村镇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出台务实的举措,狠抓落实,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确保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看得见的成效。

第9篇: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城镇建设与管理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省、州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全县城镇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动员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以“洁净、通畅、和谐”为主题的城镇建设与管理年活动,努力开创全县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会上,金维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正确看待全县城镇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州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着力改善城镇环境,积极探索城建投融资机制,不断加大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综合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村镇建设稳步推进,建设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获得了省人民政府表彰的“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实现了恩施州“楚天杯”零的突破。

(一)城镇规划不断完善。

近几年来,我县共完成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100余项,从县城到中心村的规划体系构建基本完成,各种规划的编制、修编、深化和完善全面展开。成立了城市规划管理局,建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实施了新一轮*县城区总规修编工作,*城区规划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在县城总规的指导下,完成了一批小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高坪镇和红岩寺镇的集镇总体规划修编;景阳镇在完成总体规划的同时,还结合移民迁建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规;完成了官店集镇总体规划、县火车站专项规划和*县天然气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县清江工业园片区沿河路景观设计规划。编制完成了包括“百镇千村”工程五个示范村在内的全县21个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绘制了发展蓝图。

(二)城镇建设稳步进行。

近几年来,我县新修和改造城市道路总长15公里,城区形成了以业州大道为中轴,以南环路、北环路为骨架的循环道路网络。目前,业州城区道路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道路总长30公里,城区拥有供水管网3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排水管道总长达20公里。90%的乡镇中心集镇道路实现了绿化和黑色化。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建成。完成了船儿岛宣传文化中心、一中人行风雨桥和船儿岛路步行街建设工程,朝阳隧道整修、学苑路、龙七路、茨泉西路道路改建工程顺利竣工;完成了广润集贸市场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了二水厂进厂道路、徐家沟路、新马路、莲花路、朝阳街等多条城区道路的硬化;积极推进朝阳片区和清江工业园区建设,朝阳大道A区主干道和沿河路河堤工程顺利建成;广润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第三级水力自控翻板坝工程已竣工并下闸蓄水;总投资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成效明显。近几年来,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我县把绿化、亮化、美化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单位,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补绿添绿工程,运用跨街喷绘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亮化,各单位临街墙面用磁砖、涂料进行美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增各类灯饰广告100余处。县城绿化投资累计完成300万元,完成了209国道马栏溪段的道路绿化,新建和改造花坛125个,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

(三)城镇管理不断加强。

在城镇管理方面,坚持做到专业队伍管理与群众参与管理相结合,突击性管理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主管部门管理与其他职能部门管理相结合,强化道路及施工现场管理,依法整治脏、乱、差和清理各类违章建筑。县城常年完成日清扫保洁面积30万平方米,日清运垃圾约100吨。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和“门前五包”制度,实行定专人、定路段、定时间、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管理措施,县城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广泛开展“城镇建设与管理年”活动,组建了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城镇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年3月1日起,客运三轮摩托车(电麻木)在县城规划区内禁行,同时启动了出租汽车市场,县城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四)建筑业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全县建筑业完成年均总产值2000万元,完成年均增加值400万元。新开工建设项目全部实现了公开招投标,与此同时,加强建筑业日常管理,达到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管理和工程监理四个100%。全县建筑安全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持续走在全州前列。

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许多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五乱”现象十分突出。从城镇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来看,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垃圾乱堆乱放、车辆乱停乱靠、门店乱搭乱建、广告乱粘乱贴、喇叭乱喊乱叫”。部分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仍然较差;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倾乱倒、乱涂乱画的现象屡禁不止,小吃点等游散摊点随处可见;尽管城区路段已实行“麻木车”禁行,但城区交通秩序仍然拥挤不畅,城镇环境整体形象较差。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主要表现在:城镇公共交通不够完善;天然气工程尚未启动,城市能源以煤为主,环境污染大;城区道路不循环,北环路、南环路都是断头路;次要街道两旁没有固定垃圾桶;无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区供水管网设施老化。除县城外,其他乡镇均没有齐全的市政基础设施。“十五”时期,全县正处于“打基础、渡难关、求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建设投入不够,全县城镇建设资金缺口很大,尚未建立起稳定的城镇建设投资渠道和方式。因此,只能将城镇建设的重点集中在业州镇,致使其他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集镇功能还不够完善。

三是城镇规模小,城镇化水平偏低。*年底,我县城镇化水平仅为2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中心城镇建成区面积仅为6平方公里,其它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城镇发展水平还很滞后。除县城超过5万人以外,其余城镇都在1万人以下,城镇平均人口规模为1万人。

四是市民素质亟待提高。部分市民公德意识不强,缺乏遵守和维护各类规章制度、做文明市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五是执行城镇管理的措施不能持之以恒。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不能持之以恒,思想上产生厌烦情绪,紧一阵,松一阵,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导致城镇管理缺乏长效性。

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在当前经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的形势下,县委、县政府腾出精力抓城镇建设与管理,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和县域整体形象密切相关。

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建设和管理水平是全县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它直接体现着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体现着市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代表着县域整体形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一招一式地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加快城镇化进程,可以提高县域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增强吸纳和辐射能力,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城市管理可以为我们营造好的发展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近年来,咸丰、来凤、巴东等县的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后来居上。我县城镇建设历来走在全州前列,如果再不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促进城镇建设与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势必会出现“慢进则退、落后于人”的局面,势必会对城镇经济乃至全县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全县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社区和全体市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重大决策上来,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群策群力、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地开展好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三,城镇建设与管理始终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人居环境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现实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广大市民对城镇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地方存在的乱搭乱建、垃圾遍地、交通堵塞、占道经营等问题,反映十分强烈。我们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好市民反映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提升全县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

根据省、州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要突出四个重点。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提高城镇设计档次

一是加大规划设计深度。要不断整顿和规范规划设计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一切规划设计项目都要向县内外公开招标。城镇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我县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貌特色和现代化气息。要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步伐,将城市所有土地的开发和建设置于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对城镇区域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都要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待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法定图则。在三至五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全面覆盖城镇建成区。在城市详细规划中,要确定规划红线、生态绿线、自然水体保护蓝线、文化街区保护紫线,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要高度集中规划管理权,按照规划管理权上移的要求,实行政府对城市规划实施权的集中统一。要充分发挥县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作用,所有城市规划设计项目必须经过县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咨询论证。今后,凡是未经县城市规划委员会论证的规划设计项目,政府一律不予审批。

三是依法加强规划管理。要广泛深入宣传《城市规划法》,逐步提高市民的规划意识。城市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依法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更不能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不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要加大对违法用地和违法违规建设的查处力度,严格实行城市规划错案行政责任追究制,促进规划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是强化城镇规划监督。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在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公示制度;对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许可的审批,实行批前和批后公示制度,扩大公众参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城镇规划科学合理、执行有力。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要在城镇道路建设与改造上力求新突破。近几年来,尽管我县在城市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状况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交通干道路面窄、路况差、道路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还有不少“断头路”、“卡脖路”,城区道路还形不成循环。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城镇道路的改造力度;要尽快争取209国道绕城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人流、物流的“瓶颈”因素,使城区交通连接成网,形成四通八达、循环开放的城镇交通骨架。

要在清江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上力求新突破。要把清江工业园区建设与县城建设的扩展结合起来,与朝阳观风景区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与未来“两路”入城构筑城市路网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出让园区部分土地,筹集资金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朝阳大道延伸至B区。抓住城网改造等机遇,按照园区规划,搞好供电、供水、通讯等配套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让园区建设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城镇建设的“亮点”。年内重点要为B区建设筹集资金,落实B区实物调查,按程序申报土地征用手续,启动朝阳大道B区段建设工程。

要在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上力求新突破。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是衡量城镇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最直观体现,必须全力抓好。继续按照拆墙透绿、开窗见绿、出门有绿的总体要求,努力建成功能完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城市绿化体系,大力推进城市园林化进程,争创省级园林绿化城市。要进一步完善船儿岛宣传文化中心广场的功能,为居民提供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休闲场所。要加快改造机关大院,增加城市景观。沿街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和标准搞好庭院的绿化、美化。要动员社会力量,搞好新建、改建的居民住宅区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做到建一楼绿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要继续按照下达的任务,完成各单位装饰灯、轮廓灯的建设。采取出让城镇道路灯箱广告使用权等办法,增加亮化点。加强城镇路灯的管理与维护,确保亮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要在村庄整治工作上力求新突破。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是省政府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第二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扎实实抓好这项工作,继续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在巩固去年第一批5个示范村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启动抓好第二批示范村整治工作。建设部门要按照《关于全省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服务,切实履行好村庄整治的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和依靠农民的积极性,确保村庄整治健康有序进行。

(三)坚持高效能管理,努力改善城市形象

一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实施综合执法。

要积极推行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建立统一的执法队伍,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变多家执法为综合执法,减轻群众负担,增强执法效果。要根据新时期城镇管理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城镇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完善的城镇管理办法,逐步把我县的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城镇管理人员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坚持做到持证上岗、亮牌服务。严格按照法定范围、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进行文明执法。同时还要做到违法必究,对城区内的违章建设、户外广告、沿街摊点、车辆违规行驶、乱倒乱扔拉圾、乱贴乱画等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加大整治查处力度,按政策实行“严管重罚”,以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城市的文明形象。

二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洁净”工程。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包市容环境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立面形象、包文明创建”的新“门前五包”责任制、全天24小时保洁制、每周五下午一次大扫除制度和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制度。发动全体市民参与“洁净”工程,确保城区环境卫生达到无积水、无乱扔垃圾、无乱贴乱画、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放、无乱牵乱挂、无花草树木损坏、无公用设施损坏的“八无”目标。彻底清除城区小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卫生死角。落实24小时清扫保洁责任制,加强日常清运工作,务必保证垃圾及时清运干净。各单位必须在单位院内建封闭式垃圾池,防止垃圾直接往街上乱扔乱丢。对主次干道上需要设置垃圾池的地点,由该社区会同环卫所协商确定。加强城管监察力度,对城区占道经营的摊点进行彻底清理。切实抓好城区河道和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工作,严禁向城区河道直接排放污水,重点抓好广润河沿岸各单位和企业排污治理工作,确保城区河道水质常年控制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以上。要下狠心整治城镇“牛皮癣”,规范户外灯箱广告,取缔不规范灯箱,打击影响市容的广告行为,下狠心拆除私搭乱建、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的建(构)筑物,切实巩固亮化、美化工作取得的成果,为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实施“通畅”工程。

深入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交通法规,加大上岗执勤力度,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的整顿,完善城区警示标志,重点整治主次干道车辆乱停乱放行为;争取在城镇道路的主要交叉路口安装“电子警察眼”,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严加查处;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的管理,减轻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规范人力板车、三轮车管理。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业州镇建成区禁止“电麻木”通行所取的成果。规范出租车、公共汽车行车秩序,规范收费停车场,坚决取缔违规违章从事车辆维修的市场,重点整顿规范城区车站营运秩序;进一步抓好业州大道“严管示范街”建设,实现还路于民、还道于车、车畅其流、人畅其行。

今天会议之后,建设、工商、交通、环保及城管大队等有关单位要抓紧制定方案,合理疏散城区主干道两侧的摊点及私停乱放的车辆,在动员群众自行清理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实行联合执法,对店外经营及乱摆摊点者加大处罚力度,进行统一清理。

四是开展社会秩序整治,实施“和谐”工程。

积极开展“平安业州”创建活动,强化巡防、联防、单位内部防范、流动人口管理的“三防一管”工作,建立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集体上访、无人员滋事事件、无重大火灾事故、无辖区单位、居民住宅被盗案件、无严重“黄赌毒”事件发生的“六无”社区;进一步强化城区噪音治理,尽力消除城区娱乐场所、夜市、宾馆、建筑工地噪音扰民现象。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的城市环境。

第四,坚持市场化运作,探索城市经营机制。

一是放开建设市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地质勘察、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装饰装修、建设监理、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必须全面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进行公开、公平交易。鼓励高水平的规划、勘探、设计、施工、装饰、监理队伍参与竞争,坚决打破地区封锁,逐步把建设市场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是探索运作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打破垄断、特许经营的思路,放开建设事业的投资和经营领域。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建设和经营城镇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服务运营的市场化。要合理补充、调整城市管理专项经费和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抓好行业和市场监管,具体经营和作业行为要走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公共交通、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实行“特许经营”,城市市政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实行动态招标承包。

三是搞好资产经营。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土地转让全部实行挂牌交易,一律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进行。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县内外投资者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城镇现有基础设施资产只要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均可通过产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资产运营,实现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依法有序地搞活城镇资产的经营,增强城镇发展活力。

三、广泛动员,形成合力,奋力开创全县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县委、政府决定成立新的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开展县城建设与管理工作。各相关单位要积极参与,切实履行职责。要充分发挥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的职能作用,贯彻执行有关城镇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城镇管理秩序。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要严格执行“门前五包”责任制。积极创建卫生庭院、卫生门店,由各社区和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组织和督办。要建立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对每周五下午大扫除情况,由各社区每周检查评比通报,报县爱卫会和县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各路段和各单位的卫生情况,县爱卫会、县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组和各社区每月要组织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检查结果在县电视台和*公众网、*网公布。

三是增强工作合力。坚持按照城镇管理重心下移、立足基层、属地管理的原则,赋予社区监督、管理、检查职能,强化业州镇各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各社区要加强对本辖区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及居民区的环境卫生管理;要组织本辖区卫生检查评比,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卫生先进社区、星级居民户;要协助职能部门加强辖区内河道管理,禁止居民、单位向河内倾倒垃圾,组织居民、单位、各行业实行垃圾袋装化。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全县大局出发,把城镇建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全力关心、支持、参与城镇建设,为城镇建设“清路障”、“开绿灯”。建设部门要与各乡镇搞好配合,通过委托执法等方式,抓好乡镇建设执法工作;建设、国土、房产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城镇建设的主导作用;财政、金融等部门要积极为城镇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电力、电信、广播电视、供水等部门要结合道路建设,搞好管线配套改造和规范;公安、交通、工商、建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城区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四是营造舆论氛围。人民群众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和维护者,城镇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是依靠大多数市民对极少数不文明行为的管理。新闻单位要全程跟踪、全面报道、全方位监督,积极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要以全面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为重点,大力实施市民素质工程,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大院”、“文明窗口”、“文明家庭”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四、关于2007年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

根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我县2007年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三项规划编制。

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必须强化规划控制,所有城市资源的开发经营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实施。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控制性详规覆盖面。今年要完成城区重点路段修建性详细规划、以209国道绕城线和高速公路连接线为重点的道路沿线规划、新建小区规划等三项规划编制,科学引导城区空间布局,拓展县城发展空间。

(二)完善基础设施,实施“456”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县城功能,今年我们将采取多种融资、筹资方式,投资2亿元,实施“456”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即实施四大片区开发,启动五个重点项目,建设六项重点工程。四大片区开发指继续抓好朝阳片区和清江工业园民族风情街的开发,启动小河边南田丘小区和原化肥厂小区开发。五个重点项目指启动广润河城区段翻板坝排污沟渠工程项目、县城天然气工程项目、209国道绕城线工程项目、县城火车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朝阳观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六项重点工程指完成余家坝路、北环路东段改造工程和城区红绿灯及“电子警察眼”设施的安装,启动沿河北路和南山路贯通工程,新规划布局一处菜市场。

三是创新城镇管理机制,解决五大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