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体育舞蹈考核标准精选(九篇)

体育舞蹈考核标准

第1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舞蹈教师考核细则一1、授课教师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所在教室。并做好相应的一切准备工作,笑脸迎接

学员的到来。否则扣10分。

2、上课教师必须做好每位学员的考勤工作,对屡次迟到、旷课的学员进行耐心细致

的沟通教育。否则扣10分。

3、教师在上课途中或者下课短暂休息时,不得玩手机等,不得接打与教学无关的电

话、短信等。否则扣10分。

4、教师必须服从学校领导统一管理、安排。密切配合办公室指派的各项工作任务顺

利有序开展。手机应该24小时处于有效开机状态,以便保证随时与办公室取得联

系。否则扣20分。

5、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建设,做到不体罚学生,讲究教学艺术,注重课堂教学人性化,

关爱并转化低差生。教师要做到爱心常在心中、关爱每一位学员的健康成长让

教师轻轻松松教学,让孩子开心学习,快乐成长。否则扣20分。

6、加强学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做到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7、按时为所在班级做好考级、参赛、演出等训练、组织管理工作。否则扣10分

8、利用课前或者下课休息时间,经常与家长和学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员

及家长的思想学习动态。否则扣10分。

9、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举办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努力学习新的舞蹈

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否则扣10分。

特别说明:1分=人民币10元。经考核考评后,在当月工资中扣除。

舞蹈教师考核细则二一、考核时间、地点安排

1、时 间:20xx年 月 日---- 月 日

2、地 点:各招聘单位

3、各招聘单位的考核具体时间和地点(含相关招聘岗位的技能素质测试方式和内容)于 月 日(星期 )在长沙教育信息网公布

二、考核办法

1、考核顺序和考核的具体内容于考核当天抽签决定。

2、考核由面试和试教组成,其中通用技术、计算机、音乐、舞蹈、体育、美术等专业岗位的考核由面试、试教和技能素质测试组成,会计、校医、电器电路管理等专业岗位的考核由面试和技能测试组成。

3、面试、试教同时(或分别)进行,有(或无)学生参与。

4、考核的准备、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时长(由各招聘单位根据岗位特点和测试内容确定)。

5、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分别计分,满分均为100分(保留两位小数)。

6、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得分均为所有评委评分后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后的平均分。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结束后考生到候分室候分,考生在其后一个考生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结束后到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室领取本人的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成绩通知单。

7、考核成绩依面试、试教(或技能测试)成绩按2:8的比例,面试、试教和技能素质测试成绩按2∶5∶3的比例合成(保留两位小数)。

8、考核的每一项目完成后于当日在公示栏或网站公示所有考生成绩。

9、参加考核人员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参加考核,否则不能参加考核,考核时不得自带任何资料(招聘单位要求的除外);未能按时参加考核者视为自动弃权。

10、考核工作分两轮实施的学校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第一轮考核的每一项目完成后于当日在公示栏或网站公示所有考生成绩。

(2)将笔试和第一轮考核成绩按4∶6的比例合成考生总成绩,在达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以上的人员中,依总成绩从高到低,按招聘岗位数1∶1.5(四舍五入)的比例确定进入第二轮考核的人选(若总成绩相同,以第一轮考核成绩高低确定),并及时通知进入第二轮考核的人员。

(3)第一轮考核成绩不带入第二轮考核。

(4)第二轮考核内容为试教;试教时间为一堂课(根据各招聘单位日常上课时长确定),准备时间每人60分钟,试教顺序和具体内容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试教满分为100分(保留一位小数)。

(5)将笔试和试教成绩按4∶6的比例合成为总成绩,在达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以上的人员中,依总成绩从高到低,按与岗位招聘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总成绩相同以以试教成绩高低确定)。

(6)第二轮考核结束后,考核成绩于当天在招聘单位公示栏、网站予以公示。

舞蹈教师考核细则三为加强全国各体舞院校、体育舞蹈协会、俱乐部、培训中心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体育舞蹈教师资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制定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从事体育舞蹈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师考试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目标

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

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2.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舞蹈培训机构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并能正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 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二、体育舞蹈教师等级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的通知精神,结合目前体育舞蹈行业特点及国际体育舞蹈教师等级标准,经过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专家组充分调研论证,决定把体育舞蹈教师设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三级、二级、一级和高级。

三、体育舞蹈教师报考条件、考核内容及认定标准

1.教师报考条件

三级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年满18周岁,中专以上学历,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

二级教师:已取得三级教师资格证书一年以上。

一级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且已取得二级教师资格证书二年以上。

高级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且已取得一级教师资格证书三年以上。

2.考试内容及达标要求

3.考试内容见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制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大纲》和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制定的《全国体育舞蹈等级考试培训教材》。

4.关于体育舞蹈教师科目免考的说明.

4.1体育舞蹈及相关专业出身,已持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师证》,可直接申请体育舞蹈二级教师证。

4.2非体育舞蹈及相关专业出身,但持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师证》,可免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4.3 持有它协会体育舞蹈教师证的,通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核后,根据其舞蹈技术水平,可申领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相应的教师等级证书。

四、教师证考试流程

1.考试单位: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教师委员会

2.组织方式:教师证二级和三级的考试由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授权的考点组织,考生可登陆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官网查询考点信息。报名教师资格考试时,先填写《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教师证申请表》,提交电子档身份证、六万以上像素数码照片、毕业证复印件.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和考官由各考点组织安排。

五、费用:

1.教材费(包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大纲》),共计100元

2.考试费:

教育学 :50元

教育心理学:50元

技术等级考试:200元

3.证书费:30元

六、附则

1.本办法细则是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依据。

第2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旅游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黄丽芳(1976-),女,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育。(广西桂林54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教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A12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44-02

一、引言

旅游业是一种经济性的文化产业,是我国各地区发展目标定位中的支柱产业。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企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是旅游人才,中高级应用型、技能型旅游人才是当今旅游类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的最终目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立足行业必不可少的素质。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体现在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质或道德修养。本研究以旅游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以体育舞蹈项目为例,构建旅游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多元化发展的模式。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导向性。近年来,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是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旅游类高职教育要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公共体育课程设计将向“学生自主型”“开放型”的课内外多元化模式转化,重视公共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发展需要。

2.坚持以运动技能教育为主线,以旅游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与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与气场、正确的身体姿态、优雅的行为举止是旅游从业人员立足于行业不可或缺的素质。体育运动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独特手段,舞蹈可以培养人优雅端庄的气质。体育舞蹈运动是体育与舞蹈融为一体的项目,其独特性、双重性,让参与者体验到真善美,能在参与中提升个人素质与内涵。

3.已有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为课程设计提供了经验。体育舞蹈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身体活动,并承受适当的运动负荷,来促进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发展,通过单人或双人共同完成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掌握体育舞蹈运动技能。因此,课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必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娱乐活动、竞赛等来实现。课程开设的形式从课堂到课外,以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形式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三、教学发展的新构想

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我们对体育舞蹈项目的课程以“一个4领域目标、一个3模块、一个3平台和一个规范”进行研究与探索,具体如下:

1.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体育舞蹈运动既属体育范畴又属舞蹈范畴,在课程设置上可属体育课程也可属舞蹈课程。研究表明,当今全国各大高校公共体育课主要采取选项课形式进行教学,体育舞蹈是公共体育选项课的项目之一,是学校体育整个课程的重要部分,服务于学校教育目标与学校体育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系统化要求,我们进行横向系统分类,大致从四个领域设计体育舞蹈教学目标:运动参与领域方面,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舞蹈运动教学活动,体验体育舞蹈运动的乐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观赏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运动技能领域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体育舞蹈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练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表现自我及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身心健康领域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全面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及形成健美形体、端庄体态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个性,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最佳效果。社会适应领域方面,要求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优雅大方的行为举止,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多样化的模块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目标和体育舞蹈运动的项目特征,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理论知识与影视欣赏模块。体育舞蹈包含10个舞种,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国家,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表现民族思想情感、心理状态和理想愿望的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文化风格。这些丰富的背景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体育舞蹈的多元化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必须接受感观教育和理论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运动的基本知识,明确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课堂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体育舞蹈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分类,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初步的认识。通过体育舞蹈比赛、表演及以体育舞蹈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欣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体育舞蹈的真善美;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丰富的历史文化、热情奔放的动作、高雅的礼仪、深厚的人文底蕴、卓越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习兴趣,为旅游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文化理论基础。

交际舞技能模块。交谊舞具有舞姿优美、高雅、飘逸的特点。本模块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模块之一,设计的主导思想应凸显旅游职业素养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要以新的视角来制定,使教学内容大众化、实用性。教学目标:从运动技能上,以学生掌握常用舞种及其基本舞步,交际舞礼仪知识了解与掌握的程度、临场解决问题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服务精神等强弱为目标;从不同专业上,教学目标及要求有所侧重,如酒店服务管理、休闲与旅游管理专业应侧重交际礼仪、形体气质、沟通协作能力、临场处理问题能力及服务精神等培养;导游服务管理专业应侧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户外适应能力、沟通协调处理问题能力等提高。教学内容:涉及常用的三步、四步、恰恰、伦巴等舞种,主要围绕基本步伐展开学习,教学简单易掌握,强调实用性,注重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重点培养学生在相应的场合中举止端庄大方、仪容整洁得体,突出培养与人沟通、合作、协调能力。

拉丁舞技能模块。拉丁舞包含5个舞种,拉丁舞教学对学生审美情趣、音乐、舞蹈、风土人情、品格、意志、毅力等方面的人文素养提升和形体条件改善有独特的作用。旅游类高职拉丁舞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动作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侧重结合拉丁舞有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舞蹈风格、起源地及相关音乐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单人拉丁舞教学可以美化学生形体,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肢体表达能力;双人舞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合作、沟通与交流能力;配合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提高表演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大众化的交流平台。一是发挥舞蹈协会社团的作用,为学生搭建课外交流平台。舞蹈协会是高校中最受学生喜爱、人数最多的学生社团之一,是学校重要的课外舞蹈教育资源。舞蹈协会以满足学生对舞蹈知识的需求和参与舞蹈活动的需要为宗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将喜爱舞蹈的各级各专业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舞蹈交流活动。根据协会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将学生参加舞蹈协会活动作为体育舞蹈运动课堂教学的延伸,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舞蹈活动,使学生在课外能够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和指导,提高学生体育舞蹈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协会网页,创建体育舞蹈网络视频,为学生搭建获取更多舞蹈技能知识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是组织有效的教学成果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运动技能的平台。教学成果展示是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向课堂外拓展、构建课内外多元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特点,可以根据活动主题,设计规范社交舞、单人或双人拉丁舞和团体舞等多种教学成果展示,选拔并推荐优秀的学生或团体进行比赛,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组织能力,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平台。

三是开展课外兴趣班,为学生创造横向或纵向发展运动技能的平台。兴趣班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在不影响正常上课时间的情况下,安排在周末或课余时间进行的课程。每周固定进行2~3次的教学与训练活动,学生为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技能水平及发展自身综合素质,自愿参与兴趣班的教学与训练活动;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与训练活动,并针对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体育舞蹈运动技能特长,达到锻炼学生表现、交流、沟通等能力的目的。

4.规范化的考核办法。在考核方法上,强调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合理地设计评价比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获得的各方面的进步、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在体育舞蹈运动参与的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提高。考核评定标准的制订是进行学生学习评价的关键。我们将客观的定量指标与学生的相对指标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分,定量指标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设定,相对指标采取计算学生各项指标的平均数进行评分。考核中,运动参与占30%,其中社团活动表现、参加竞赛表现、课堂学习表现各占10%,包含参与过程中的各种进步与能力表现。专项技能占30%,包括交际舞(慢中三、中四、恰恰、伦巴)和拉丁舞(恰恰、伦巴、桑巴),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考核。身体素质占30%,其中1000m跑(男)、800 m跑(女)、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立定跳远各占15%,每学期考2项。理论知识占10%,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尤其是旅游类高职院校,构建合理的、针对性强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不仅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有突出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服务精神意识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寿文华,魏纯镭,荣丽.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洪丽敏.旅游服务形体训练书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薛丽卿.体育舞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9(5).

[5]黄丽芳.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7).

[6]黄丽芳.大众体育舞蹈的创编和发展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3).

第3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 舞蹈剧目 课程建设 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珊丹(1969- )女,内蒙古通辽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二级演员,研究方向为民族舞蹈表演。(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44-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校企合作的办学途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项目教学法、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等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共识并初见成效。专业建设工作中的课程建设问题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课程的时效性,以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舞蹈剧目”课程是高职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和舞蹈编导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地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和中外经典舞蹈作品,着力培养舞蹈表演意识、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等舞蹈综合能力的重点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本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能力发展计划和专业知识学习方案,以提高课程时效性。

一、课程建设前期调研及分析

1.本课程对专业建设的作用。高职舞蹈专业是面向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济、社会培训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舞蹈剧目”课程是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重视舞蹈表演知识的传授,根据本地区舞蹈艺术的传承和艺术市场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如蒙古舞中的安代舞、筷子舞、顶碗舞等,都是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专门设置的,对专业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情分析。高职“舞蹈剧目”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学习者不仅能做出规范的舞蹈动作,还要具有舞蹈教学和创编舞的基本能力和艺术素养。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这一情况不仅表现在文化知识方面,也表现在专业能力方面。虽然入学前,学生都参加过舞蹈相关知识的学习,但由于在艺术加试中,高职学生的分数较低,整体排名比较靠后,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专业动作掌握不扎实。这些给教师授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正常的教学计划难以完成、知识传授拖后、教学目标实现比较困难。

3.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根据课程的整体要求和具体情况,在“舞蹈剧目”课程建设的调研阶段,确定课程的建设思路: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根据艺术市场及行业标准对毕业生的需求,分析整理舞台演出人员、创编人员、舞蹈教学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需具备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基本功训练项目、综合剧目演练项目、创编项目等实训内容,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舞台搬上讲台,利用仿真的职业场景进行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紧密结合,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进行全程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建设创新实践

1.梳理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从培养规格方面来讲,重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舞蹈剧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表演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技能,有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和一定的舞蹈教学能力,能完成舞蹈表演、教学、创意、策划等工作任务,同时还要具备各项舞蹈基本技能,包括蒙古舞技法、韵律的表现能力、中国舞表演技能、运用肢体语言呈现艺术作品的表演能力;此外还应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跟上文化发展主旋律的能力、职业迁移和岗位提升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素质。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实现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舞蹈剧目”课程的内容整合上,本着“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充分理解专业要求,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减少与专业技能培养联系不密切,理论性过强的教学内容,增加在舞台表演中常用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训练内容,增加情景剧目、生活剧目等教学和排演,精选思想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中外经典作品,增加民族地区舞蹈剧目的内容。另外,还要增加欣赏课的内容,通过欣赏课的教学,达到美育教育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蒙古舞是本地区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剧目表演也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蒙古舞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安代舞、筷子舞、顶碗舞等,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是非常好的舞台剧目、课堂教学内容。在剧目选编时,针对学生个体的艺术表现能力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表演意识、表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重训练、重创新,让学生在实训中体会蒙古舞的意境,从而提升专业素质和文艺素养。舞蹈表演十分重视实践环节。通过完成一个个实践项目,让学生领会作品的意境,消化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基本功学习,提高舞蹈综合能力。首先,在课时安排上要保证充足的实践教学学时。可以采取“见习+实习”穿行的模式,根据理论学时的具体情况,一些小剧目安排见习,一些大的综合性剧目安排整块时间到大型演出团体实习。其次,在实践内容方面,要选择一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剧目作为重点实践内容,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消化知识,提高艺术表演能力。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派专业好的教师指导实践学习,在专业上加以指导,同时还要制定严格的实习制度,从时间、质量、实习态度及生活、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3.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适宜“舞蹈剧目”课程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就要从基础的课堂教学做起,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课堂上如何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舞蹈剧目”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在本门课程建设中要致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往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解知识,做出专业示范,然后让学生照着做就可以。这种教学方法在基本功教学环节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要应用到具体剧目排演、综合节目排演、创编剧等内容教学就不太合适了。这些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部分,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适宜时机。可增加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针对剧情自由讨论,创编动作、编制方案,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同时要在课堂上设置预演环节,学生根据第一步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预演,如果不理想,随时加以改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长进步很快。这样,在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教师带领加强基础,学生自主改变创新,教师、学生共同改进作品的基本教学模式,突出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改革评价体系,构建职业化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构建职业化的评价标准。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工作岗位标准统一,职业特色鲜明,为了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期,在课程考核中,将行业标准、职业要求以及岗位要求引入考核内容中,提高考核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舞蹈专业的学生“跳得好就算是成绩好”的传统标准太单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水平和继续上升的高度。要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平时在讨论小组中的表现等内容引入考核,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生对自我成长的约束性,提高教育的质量。

三、结论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同时这项工作与高职教育改革的成败息息相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舞蹈剧目”课程的建设,是舞蹈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建设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职业特色,关注职业需求,探索出适合“舞蹈剧目”课程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并将课程打造为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国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3).

第4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舞台实践;教学研究

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舞蹈技能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与素养。在进行这一专业技能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其与舞台实践结合起来,构建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加强培养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也重视开展舞台实践教学,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自身对于所学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解决。另外,还可利用舞台实践教学来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1]。

一、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的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都将成为从事幼儿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而判断其是否具备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是否具备专业的音乐舞蹈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技能,并要求其能够在未来的岗位上善于利用此专业技能来开展教学活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舞蹈技能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声乐歌唱能力、钢琴和电子琴演奏能力、舞蹈表演和编舞能力以及弹唱能力这四个方面。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一定要擅长演唱幼儿儿歌的,并且在歌唱的过程中还能善于利用符合幼儿特点的发声方法。除此之外,该专业学生也要具备弹奏各类键盘乐器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边弹边唱,能为幼儿进行伴奏,还要具备较强的幼儿舞蹈创编、幼儿舞蹈教学、律动等专业技能。但是,据目前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有不少数学生在入学时根本不会上述的任何一项技能,对这些技能的掌握完全是空白的。其中有部分学生还是成人生员,其学习舞蹈和声乐等艺术课程都已属于成人阶段,而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本身就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二者相比较就能发现成人生员不论是对于舞蹈的柔韧度、身体协调能力还是节奏感、音乐感知能力都已经不是最合适的学习阶段,成人生员本身不具备学习优势,甚至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感到困难、吃力[2]。特别是对于音乐舞蹈技能有严格要求的专业是十分看重个人才艺表演能力的,因而也就要求学生心理素质要强,对于身体的支配能力和解放能力也要发挥到最佳效果。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很多学生几乎没有登上过舞台进行音乐舞蹈表演,其经验为零,所以教师如若想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在开设音乐舞蹈技能课程和开展教学活动时,格外重视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技能的训练,确保音乐舞蹈技能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的关联

(一)舞台实践的本质和内涵。音乐与舞蹈都是艺术类课程,艺术本身就拥有非常独特的表演特点,借助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还有语言以及歌声来将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向观众传递和展示艺术美。而艺术的展示也是需要依托环境和平台的,例如可以是装有专业的灯光和音响的专业舞台,也可以是小型的校园舞台。学生能够将自身学习和掌握的技能知识通过舞台实践进行不断展示和练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弥补。学生通过舞台实践能够将学习的知识技能转变为自身的表演能力,同时其心理素质也将得到加强,如此将有利于在未来就业时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3]。(二)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音乐舞蹈技能课程本身就拥有比较特别的教学方法及表演方式,但是考查成绩时并不能像别的课程可通过试卷和问答来进行,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表演,如电子琴演奏、幼儿歌曲弹唱以及儿童舞蹈展示等。因此,在进行音乐舞蹈技能教学时一定要重视舞台实践教学。在开展舞台实践教学活动时,学生可切身体会到在舞台上的真实体验,感受自己的表演,还有对于应变能力和感染力的发挥成效,这样其专业技能水平将得到高效提升,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音乐舞蹈创编能力、幼儿音乐课程教学能力等都将在舞台实践中得到培养与加强。借助舞台实践这个教学平台,将有效弥补学生音乐舞蹈技能的不足,促使其技能水平达到课程标准,同时也可成为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另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想要进一步加强提升学生的技能和教学水平,就一定要多为学生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帮助其丰富其实践经验,继而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完善与提升[4]。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使学生的自习能力得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开展舞台实践活动,将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高效提升。这一教学体系的构建,将改变学生与教师的教学关系,教师将不再成为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将从被动的学习地位转变成教学的主体,可以自主实践、进行创新型学习,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逐渐得到了培养与提升。例如,在学习声乐歌唱、乐器弹奏、舞蹈表演以及弹唱等技能时,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将在无形之中感受到一种压力,在课堂上就会更加认真听课,在课余时间也会更加勤奋练习,来努力提升自身的音乐舞蹈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每一次舞台实践教学活动,都将有助于加深其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增强其对于所掌握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最终将有利于其专业技能水平得到高质量提升。同时,每一次的舞台实践也能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其组织活动能力与表现能力都将得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被动转变成主动,其思维空间也将获得延伸,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比较也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带着思考去弥补学习不足之处,这一过程也将促使其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继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音乐舞蹈技能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课堂上的聆听者变成能够自主练习的舞台表演者,从学习掌握技能到舞台实践中提升技能、展示技能,最终必然成为一名合格、优秀、专业的幼教工作者。(二)有利于促使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得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音乐舞蹈技能的过程中,参加多次的舞台实践,其心理素质将得到有效加强,同时也将建立起学习自信,帮助其未来在任何舞台上都能大大方方地将自身的技能发挥到最佳效果,这也是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舞蹈学科实际上是艺术类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审美能力和感知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每一次舞台实践,都将获得不同的舞台体验和情感,在实践的过程中其情感体验得到加强,也能有助于提升其集体合作意识,对音乐舞蹈作品的掌握能力、表现能力、控制能力等都将得到显著提升,除此之外也将促进其歌曲演唱能力和弹唱能力、编舞能力以及乐器演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与舞台实践教学的实施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进行音乐舞蹈技能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合适的实践平台,由课堂教学转向舞台教学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也可为学生多争取一些实地教学实习的机会。(一)构建有效的舞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教学时,教师要将舞台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范围,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构建出一套有效的舞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例如,每学期对舞蹈技能课程和专业音乐课程进行考试时,可以放到舞台上进行,让舞台实践成为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考场。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为了向学生教授相关的技能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解决专业技能的系统问题,而舞台实践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舞蹈技能。所以,若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够规范、科学、系统,那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难以成功地进行舞台实践表演。判断与考核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检验课堂教学的教学成效,都可通过学生舞台实践中的表现反映出来。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与舞蹈实践教学之间存有一定的关联性,二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二)选择满足教学需求的舞台实践场地。在开展舞台实践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校的硬件条件来选择符合教学需求的实践场所,例如:舞台要能够方便学生进行各种乐器的弹奏表演,来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乐器且弹奏技巧是否规范、是否能够达到教学标准;对学生歌唱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也能让其通过不同形式在舞台上进行展示,由此考核其是否善于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来进行歌曲演唱;舞蹈技能课程同样也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同学们可在舞台下观看表演,相互探讨、交流,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主动学习和汲取别人的优点,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每一次的舞台实践都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在未来能够达到就业标准。将舞台实践作为教师审视自身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检验自身技能水平的考核平台。

参考文献:

[1]涂远娜.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舞蹈技能培养与舞台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5(02):174-176.

[2]付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舞台,2014,(05):191-192.

[3]林碧映.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以舞蹈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20-121.

第5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一、高职舞蹈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舞蹈教育长期以来属于“贵族式”教育,学费高昂,城市尚未普及,更不用说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了。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未接受过专业性、长期性的舞蹈训练,舞蹈基础基本是空白状态。再加上高职学生年龄以18―20岁为主,该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跟舞蹈密切相关的骨骼:韧性、柔软度等方面已定型,要转变到能伸缩自如、流畅的状态,难度较大,需要经过持续性、大量的训练,否则学生的舞蹈能力得不到很明显的提高。因此高职中的舞蹈教育看似简单,要求不像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那么高,但实际上师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精力才能学好这个专业。

二、高职舞蹈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舞蹈课程教学内容随意性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舞蹈教育长期接受的是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最初将舞蹈与体育合在一起,一形成体育舞蹈,后面又和音乐教育相联系,舞蹈教育一直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独立的舞蹈教育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高职院校也是如此。有些学校不重视舞蹈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不稳定,缺乏完整的课程教研窒作为平台,指导本课程教师的教学。相应的舞蹈教学随意性较强,缺乏明确的定位,完全由教师个体自主决定。有些教师“移植”普通高等院校或师范类院校的舞蹈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则选用全国通行的高职高专舞蹈教材,但这些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有些教师则干脆放弃学校购置的教材,以自制讲义为主,如ppt或一些视频文件,但这些自制的教学内容是片段式的,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无法保证在三年的学习中能贯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舞蹈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不成体系,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学了什么,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2,教学模式单一化,以传统言传身教为主。舞蹈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正确的示范,学生跟着模仿,反复练习,提升表演效果。这正是我国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言传身教。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步骤模仿。言传身教式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动作,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有可能让学生的思维、表现方式被教师的模式限制住,缺乏创造性。并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新形势下对舞蹈人才的要求。高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性人才。这就决定了舞蹈教学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而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擅长不同舞风的潜能,让学生适应不同目的和任务的舞蹈表演或编导要求。相应地,教学需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缺乏对舞蹈教学科学化的考核评估体系。教师教学考核评估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一环,旨在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做出判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同时也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提供依据。评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从目前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舞蹈教学、舞蹈教师缺乏固定化、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基本上由教师按照既定的表格汇报下学期或学年的工作情况,考核部门评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这种评价方式也被称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标准过于笼统,评价的信度、效度不高,未能对教师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效果以及整个学科的进步起不到作用。并且这种终结性评价通常难以做到公正和客观,优秀名额通常是“轮流坐庄”。这就会挫伤部分认真负责的教师,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改进。此外,有些学校连基本的考核程序、考核体系均未建立,舞蹈教师游离在考核、督导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高职舞蹈教学水平的思考

1,制订适宜高职舞蹈教育特点的、成体系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等等。相关教育行政机关出台了相应的舞蹈课程指导纲要。高职舞蹈教师可在参考这些课程纲要基础上,根据本校生源特点、学制等重新进行编制,而不能照搬这些通用性的课程大纲,以提高内容的适用性。考虑到高职学制只有三年的情况,时间较紧,并且以应用为主,每学年应有明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比如第一学年的目标可设定为“打基础、塑造舞蹈体形”,打开学生身体的软度、柔韧度、力度,掌握稳定性、平衡感、协调感、节奏感、呼吸。内容以基本功训练为主,一方面调节基本功相对单调的训练,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对舞蹈有更直观的认识,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二学年以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培养为重点,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地教授不同派别、不同风格的舞蹈。必修课是广泛的练习,而选修课则是某个舞种的深入学习。第三学年则以提升表演能力和基本舞蹈编导训练为主。舞蹈编导突出实用性内容,按照商业舞蹈编排、庆典舞蹈编排、广场舞蹈编排、小朋友舞蹈编排等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大三的学习初步掌握不同目的的舞蹈编排技巧,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迅速派上用场。有计划、成体系的教学大纲能保证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让教师有章可循,避免让师生无所适从的现象发生。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饱受诟病,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合作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孕育而生,在教改中不断地得到探讨和实践。实际上,不存在一种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教学方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利和弊。教师的智慧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模式,而不能绝对化。舞蹈教学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表演内容,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比如经典舞蹈(舞剧)片段的欣赏就不适合采用言传身教式。而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在编导实践教学时,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可采用案例法,根据舞蹈编导的不同目的,分别引用商业舞蹈、庆典舞蹈、广场舞蹈、幼儿舞蹈,选用编导的经典案例,分解案例,设置问题,然后跟学生共同讨论编导的元素、主要构成、成功编导的几个点,等等。有了直观的案例作为基础,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3,注重以形成性评价考核舞蹈教学质量。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对于舞蹈教学,学校可采取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将各项指标量化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水平考核为主,综合考核教师的思政、教学、科研水平,考核依据包括教师带领学生实践的次数、课时量(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教师的教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打分。通过教研组在日常管理中对组内各位教师教学业务内容打分,对学生舞蹈水平的考核等多项考查指标,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业务进修机会、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这种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有量化的数据可供比较,相对“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对客观、公正,并且有助于教师借助考核反思教学过程,比拼赶超,在教师中形成较为良性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第6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黑龙江科技大学2012级体育舞蹈项目的同一教师同年级的4个班(2个对照班60人,2个实验班60人均按点名册顺序选取)学生进行16学时(黑龙江科技大学以单元为教学单位,每个单元8周16学时)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体育舞蹈方面的文献资料及体育期刊,收集相关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2)教学实验法

2013年3月中旬———2013年5月中旬在黑龙江科技大学体育舞蹈教室对黑龙江科技大学选项课2012级学生教学实验主要检验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舞蹈华尔兹铜牌套路教学的实验效果。对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所有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黑龙江科技大学体育舞蹈第二单元(2012级学生3月中旬—5月中旬)的8周考核标准(见表1,表2)

2“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两组学生对体育舞蹈学习兴趣实验前后调查统计表(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分层次教学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照组是1.67%,实验组是6.67%。实验组不感兴趣的同学人数也有所下降,降低了3.33%。

(2)两组学生对体育舞蹈初级基础华尔兹铜牌套路教学的测试得分情况。(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对照组学生的体育舞蹈测试得分情况显著差异,且对照组的优良率和综合分值都超过实验组。因此,可以认为分层次教学法对学生成绩水平的提高起着很大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教学活动中要推广分层次教学

学生是一个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教学对象,教师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技能基础、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施同一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及评价标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难以较大提高。应大力推广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分层次以提高教学质量。

2分层次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整体学生的兴趣还不够高,还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或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课程特点创造出体育舞蹈教学的最佳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分层次教学要推广分层次考核办法

分层次考核方法,要求学生知识的巩固上要变一致性练习为分层次练习;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训练,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有梯度的测评方式,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体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7-28.

[2]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7):125-126.

[3]李志勇,郝红忠,等.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1):25-26.

[4]张浩,李志强,王彦.“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1):1-103.

第7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关键词: 大湘西怀化地区 少年体育舞蹈培训 存在问题 干预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掀起了普及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目前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发展迅猛,该项目集健身性、娱乐性、审美性等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健身塑体、尚美育人和社会交往等功能,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但作为新兴事物,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还很薄弱,许多少儿体育舞蹈的训练现状令人堪忧。为了深入了解影响该项目在大湘西怀化地区的发展的因素,我着重对怀化市、麻阳县、沅陵县六所舞蹈培训机构进行了实地调查,旨在为该项目在这些地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怀化地区6所少儿舞蹈培训机构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所涉及的舞蹈培训机构为:怀化东方舞韵舞蹈培训学校、怀化宏武拉丁舞培训俱乐部、怀化宏奥拉丁舞培训学校、怀化皇朝拉丁舞学校、麻阳小明星艺术团、沅陵索尔艺星舞蹈培训中心。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

对怀化市、麻阳县、沅陵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教练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调查,以了解怀化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培训中的若干问题。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涉及培训机构所有者对该行业发展前景的态度和人力和物力等资源配置,体育舞蹈培训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操守等问题。共发放问卷282份(其中青少年家长150份、培训中心负责人6份、教练员36份、参加训练的少年儿童90份),回收问卷262份,其中有效问卷255份,有效回收率97.33%,经检验问卷效度和信度均符合要求。

1.2.3数理统计法。

核实问卷获得的数据,并进行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湘西怀化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培训现状

调查得知,目前大湘西怀化地区共有少儿体育舞蹈健身俱乐部6个,不同形式的培训学校6所,季节性培训班16个,由此反映了体育舞蹈项目在大湘西怀化地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近几年来,在培训机构的不断努力下,部分优秀学员参加了省内外各项赛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仅为少儿茁壮健康成长提供了平台,而且为本地区培养了一批体育舞蹈后备人才。从培训点师资状况来看,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年龄结构以年轻力量为主;无专业职称人数高于有专业职称人数;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教师男女比例平衡。从培训地点的场地状况来看,怀化市体育舞蹈培训点场所呈区域性分布状态,场地以租用体育系统和学校非标准场地为主要的培训场地,设施条件简陋,但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而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城培训点的办学设施极为简陋,不能满足少儿的学习需要。

2.2大湘西怀化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2.1监管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

大湘西怀化地区少儿体育舞蹈运动一开始就采用了市场化运作手段,这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体育舞蹈尚不属于奥运项目,政府对该项目的关注和投入相当有限。虽然我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成立了省体育舞蹈协会,但并没有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严格地按规章制度执行各项工作,主要工作责任没有落实到人,工作关系没有理顺,意见不一致。例如对教学质量的评定,教学大纲及内容的科学规划,以及教师资格的考核。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并缺乏对体育舞蹈项目的资金投入,直接导致培训机构特别看重经济效益。据调查,常年开设舞蹈培训的俱乐部,年纯收入在6万元左右,而一些短期如假期开办的短训班,月收入也在1万元以上。这种只重短期经济效应而忽视行业社会效益的行为,将会给青少年体育舞蹈培训埋下不健康的隐患。

2.2.2培养目标出现偏差。

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体育舞蹈的目标是夺名次、争冠军。有95%以上的体育舞蹈学校、俱乐部、培训中心认为,学生优异的比赛成绩是他们获取生源的保证。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想要在比赛获得较好的成绩原本是不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仅仅凭比赛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训练水平的标准和培养目标,就很容易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在体育舞蹈方面的发展。

2.2.3教学内容和方法偏成人化。

经过舞蹈工作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少儿(14岁以下)体育舞蹈的学习可分为启蒙阶段(6―9岁)、进入阶段(10―12岁)、专业学习(13岁以后)三个阶段。6―9岁(10岁以前)为启蒙阶段,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初级和初步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使孩子受到体育舞蹈的启蒙教育,这时的重点是了解体育舞蹈、培养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在这一时期的教学训练内容为芭蕾基训、幼儿舞蹈和体育舞蹈的专门学习,各部分比例最好为3∶3∶4。[1]

在调查教练员对待少儿芭蕾基训的态度时,在受访的36位教师中,近68.4%的教练员认为少儿体育舞蹈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培养一种业余爱好,没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只有17.3%的教练员认为应当重视少儿芭蕾基训的练习;当问及教师是否选择以幼儿舞蹈作为教学内容时,18.7%的教练员回答很少进行幼儿舞蹈训练,32.3%教练员回答偶尔会进行一些幼儿舞蹈训练,62.6%的教练员认为主要以套路教学为主。由此可见,大部分教练员并不太重视基本功训练。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师缺乏少儿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人体运动科学等教学理论知识,对少儿身心发育的规律、认识事物规律和少儿舞蹈教学规律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其次是为了标榜自己能够引领潮流,迎合孩子们怕苦怕累、追新求异和急于求成的心理,以吸引更多的学员,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持上述观念的教练员不能正视少年儿童与成人在思想观念、个性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习惯采用专业标准要求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移植成人化、专业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述教练员的做法往往造成孩子们对体育舞蹈学习过程艰难性的认识不足。

2.2.4文化熏陶不够,重“术”轻“德”。

体育舞蹈属于身体文化范畴,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体,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在建构自己的艺术大厦时,是以传情达意为基础的,在演绎时要情真意切,内外合一,神形兼备。[2]少儿舞蹈专家指出,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教育,而不是简单的会跳几支舞就可以衡量的。[3]通过调查得知,体育舞蹈教师大都重“术”不重“德”。大部分教练员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操化训练,追求高难技术,而缺乏对学生进行舞者应有的神韵及舞伴之间的心灵交流的教育,更谈不上对舞蹈内涵的挖掘。其次,忽视舞蹈礼仪和舞蹈的美育功能,仪表和言谈举止不得体。这与舞蹈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不高、知识积累不够、不注重或者不善于挖掘各舞种的文化内涵有关。

2.3改善少儿体育舞蹈培训的策略。

2.3.1加强管理,完善培训机制。

有关管理组织机构应加强对少儿体育舞蹈培训市场的监管,适时出台适合怀化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管理条例,并实行责任制,特别是加强监督机制。例如: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评定,教学大纲及内容的科学规划,以及教师资格的考核;严格细致落实各项工作,从而使怀化地区的少儿体育舞蹈工作发展逐渐走向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2.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

有关主管部门应以加强师资培训,严把教师资格考核关,优化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应积极引进体育舞蹈的专业人才,更新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广泛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或举办比赛表演,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信息交流。各培训机构应尽快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是发展怀化地区少儿体育舞蹈的根本保证。

2.3.3规范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在调查的怀化地区六所少儿体育舞蹈学校中,均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凭借自己的喜好和经验选择授课内容,这种做法既缺乏规范性又无科学性可言。各培训机构应加强学习交流,可以以强国的少儿体育舞蹈教学纲要为参照,并结合怀化地区少儿体育舞蹈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地方教材与大纲。

3.结语

近几年大湘西怀化地区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势头良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监管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培养目标出现偏差;教学内容和方法偏成人化;育人意识不够,重“术”轻“德”。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管理,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规范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小芬,肖光来,张清澍.北京、武汉、长沙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22-26.

第8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关键词:体育舞蹈课程;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3-02

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从传统的跑、跳、投和球类等基础体育教学向新型的体育选项课转变,而体育舞蹈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次进入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并迅速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选修课之一。但是,由于体育舞蹈一直不列为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各高校往往把体育舞蹈的地位边缘化,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不予重视,导致高校体育舞蹈的整体教学环境不尽人意。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2000~2010年度有关我国体育舞蹈和体育动机的相关优秀硕士论文或体育核心刊物论文,依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作理论依据,找出前人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根据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基本情况设计问卷内容,要求各校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和体育舞蹈老师进行答卷。

3.专家访谈法。访问广州市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或专家,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了解各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获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4.数理统计法。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并通过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广州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现状。广州市普通高校目前的体育选项课只开设两年。如表2-1可看出,不同学校的体育舞蹈课程情况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四方面。

表2-1?摇广州市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情况

①师资状况,从表2-1显示,体育舞蹈教师人数最多的学校是广州大学,达10人之多,最少是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医学院,只有一位老师,其他学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人数都在2~6人之间,说明不同学校的师资情况差别较大。②课程设置,在选课期限方面,各高校选课周期基本上采用一学期制,只有华南农业大学采用两学期制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行4学期制;在教学上多数高校采用一位老师授课,只有仲恺农学院采用两位老师授课;在班级人数方面,各校情况差别较大,最少是广州医学院,一个班只有20人,最多是广东工业大学,一个班达到60人,其它学校基本都在38人左右浮动,说明广州市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③教学设备,在课室方面,多数学校基本能在室内上课,但教学设备比较简陋,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阶梯课室内上课,中山大学在不平整的马赛克地面上课,这都与体育舞蹈的要求相去甚远;更有一些学校还在室外上课,甚至没有固定课室,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田径场上上课、华南农业大学在山脚下上课、仲恺农学院在户外篮球场上课、广州中医药大学甚至没有固定地方上课,说明广州市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条件不尽人意。④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方面,广州市多数高校在体育舞蹈课程内主要教授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伦巴、恰恰四种舞蹈,通常一学期教授1~2种舞蹈,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不统一,随意性较大,只有个别学校按照国标舞的铜牌技术教学。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实践考试和考勤、素质相结合。从中可见,广州市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大同小异。

2.影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场地器材,体育舞蹈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舞蹈的教学场地应在室内,最好是配有镜子和扶把,因为学习体育舞蹈首先要练习形体和各种舞步的基本步,学生需要对着镜子才能正确比对自己的动作与教师的规范动作之间的差别,找出自己在技术动作上存在的不足;从表2-1显示,广州市各高校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比较滞后,许多学校还在室外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这就给体育舞蹈课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使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影响。②男女生比例,体育舞蹈最大的魅力是男女合作完成,舞蹈的角色分工决定需要男伴为主导,女伴为跟随。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女生占有76.46%,男生仅占23.54%,女生人数是男生的三倍还多,有些学校因为男生选修体育舞蹈课人数少,因此规定男生不准选修体育舞蹈课,造成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大学生正处于18~20岁的青春年华,从心理学角度上有强烈与异性接触和交流的需求,高校体育舞蹈课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不但降低了体育舞蹈固有的魅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和效果。③课外练习,高校舞厅是学生课外练习和实践的平台,但通过调查得知,广州市各高校的舞厅基本都处于关闭状态,最突出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在1990年初期,华南师范大学曾经对学生和社会开放4间周末舞厅,火爆场面可谓空前,但进入2000年后只剩下桃李园一间。根据课堂实验调查,在选修体育舞蹈的40位学生中,每次课后练习的人数不足15%。说明多数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时间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后复习或练习的时间基本空白。依据巴浦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任何运动技术形成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动力定型—自动化”四个阶段,运动技术的形成都必须有在本体感受器官的参与下的神经中枢调节作用。体育舞蹈是一项动作难度大、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因此需要一定的课后时间重复练习才能保证动作的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广州市普通高校许多体育舞蹈教师还处在教学的探索期,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少,教学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逐渐减弱,严重影响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1.广州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现状是:现任的体育舞蹈教师多数半路出家,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教材和专项理论;教学设备简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伦巴、恰恰四种舞蹈,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实践考试和考勤、素质相结合。

2.影响广州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设备滞后;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课外练习缺乏;多数教师的技术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C].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胡映珍.体育舞蹈舞伴组合方式与和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5]侯继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6]上官来.体育舞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刘美娜.我国体育舞蹈教练员专业素质系统结构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第9篇:体育舞蹈考核标准范文

一、高职幼教舞蹈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一)高职幼教舞蹈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时,高职院校需要传播各种职业知识,教授各类职业技术,进行各方面的职业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在高职院校进行舞蹈教育,不仅能强化学生体格,培养学生的形体美,还能陶冶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内在气质。同时,在舞蹈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还能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舞蹈表演和编排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二)高职幼教舞蹈教学的现状

1、学生质量不齐

由于高职生源复杂,一些学生未曾系统接受过舞蹈训练,舞蹈基础知识缺乏,舞蹈表演能力欠佳,加之年龄偏大,身体柔韧度不足,在后续的舞蹈学习中必然存在各种困难。

2、课程管理疏忽

首先,高职幼教舞蹈教学大多在师资配备上不能很好解决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加之缺乏有针对性的舞蹈教材,课程时间偏少,课程设置问题重重。同时,作为一种艺术性学习,高职幼教舞蹈教学本身就存在着活跃和涣散相结合的特点,容易在学生管理上缺乏纪律性。

3、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幼教舞蹈教学大多采用口传身授法,注重舞蹈素材学习和知识记忆,在形式上呆板模仿,在内容偏离实际,缺乏实用性。而且教学信息过多过全,课堂学生人数往往过多,缺乏因材施教,反倒过犹不及,实用性和全面性这两教学目标都难以实现。

(三)从提高职业技能的角度改进舞蹈教学

首先,完善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着眼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在舞蹈知识结构和艺术表演上进行综合改进。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高职幼教舞蹈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以后的幼儿舞蹈教育中开出美丽的花朵。高职院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表演机会,教师在基本的理论知识讲授之外,要多多加强舞蹈技能操练,学生也要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努力寻找进行幼儿舞蹈教育实践的机会。

再次,培养创新能力。高职院校不仅要在幼教舞蹈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舞蹈知识和技能上有更高改进,还要营造一种民主开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使学生无论在现在的舞蹈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幼儿舞蹈教育上,都能秉承启发式的创新教学。

二、高职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适应的考核方式

为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整体素质,应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把目前舞蹈专业以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为主要内容的考试模式改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既有平时成绩,又有现场发挥。考民族舞蹈时,应增添创编组合项目,突出重创编、重表演、重组织排练的教学特点,真正体现考试在教学中的“指挥棒”作用。

(二)注重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舞蹈基本知识,自己编创、排练节目,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了他们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使他们在创造性实践中体会美、表现美。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加强课堂教学的训练环节,增加教学观摩的次数,并注重实效。要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习。

(三)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广使用的今天,舞蹈教学手段也应逐步走向现代化,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实习课和舞蹈艺术鉴赏课的教材就是光盘。要让学生学会实习剧目,欣赏和分析舞蹈作品,必须将现代化的影像设备运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多多欣赏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并在艺术实践中灵活运用。在舞蹈实习课中,学生表演得如何,只有通过教师的点评才能知道。由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对自己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如果将摄像设备引进课堂,就可以使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改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四)要采用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个体上,也体现在群体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如小组合作、班级合作或校级合作等,培养学生互相依靠、积极互动、创编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要对学生进行社交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与合作态度的培养,使他们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