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爱国主义教育精选(九篇)

爱国主义教育

第1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首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按影片反映史实的前后顺序,组织学生观看。其次,在学生观看每部影片前,先把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向学生作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再次,学生观看影片后,学校组织他们开展座谈、写影评或观后感等活动,并通过“红领巾广播”进行交流,同时各班结合观看的影片适时召开主题班队会。

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红孩子》《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上甘岭》、《雷锋、》《》等几十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片。同时还进行了“爱国主义影视片推荐”活动,及时把每周电视节目中的爱国主义影片名称写在黑板上,推荐给学生。

二唱。自1988年开始,我校举办了“每周一歌”活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为全校学生学唱“每周一歌”时间。我们搜集了各个时期的革命历史歌曲。

少儿歌曲的录音,在学校广播中播出。铃声一响,全校学生便在音乐的伴奏下放声高歌。我校还将“每周一歌”与观看影片紧密结合,观看之前唱该影片的主题歌。如学生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当剧情发展到高潮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伴随音乐主旋律唱起了《红星歌》,影院内群情激昂。电影结束时,学生们还沉浸在剧情之中,意犹未荆如今,“每周一歌”已成为学校的传统教育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共产儿童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荡起双桨》、《劳动最光荣》、《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几十首歌曲。在广泛学唱“每周一歌”的基础上,学校每年五月都组织“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师生同场表演,气氛欢快而热烈。歌声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在歌声中孩子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读。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持久地开展下去,我校结合实际,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百卷书。激爱国情”活动。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购置图书,现已达生均30册以上,并由教导处一位主任主管学生的阅读活动。各班级充分利用阅读课和班队活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节日。寒暑假开展读书活动,定期总结、表彰;并主动与区图书阅览中心联系,为学生办理图书借阅证;还通过广播,板报,橱窗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学生在北京市读书工程委员会组织的读书竞赛中,四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我校还在“全国小学生红领中读书读报”活动中被文化部。、团中央评为全国“红读”先进集体。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学生生活,并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正如学生在日记中所写的:“读书活动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而且让我从中深切领悟到‘落后了就要挨打’的道理。为了祖国的富强,我们从小就要发奋学习。”

第2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一、发挥升旗仪式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尊敬国旗,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必须做到的。学校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作为班主任应把握好升旗仪式这个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升旗的意义,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国旗的升起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象征着华夏各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奔向新的生活。升旗时,要求全体队员穿校服,在国歌声中行队礼;然后齐唱国歌;接着,有代表(队员或老师)在国旗下讲话。要求全校师生严肃对待,一旦奏乐时,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是在校园内,一律要向国旗行礼(队员行队礼,老师行注目礼)。每次升旗后,班主任应在班里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讲话,把本周的德育内容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行动中去。

二、精心设计国旗下讲话稿

在升国旗时,也要精心设计国旗下讲话稿,比如,给学生讲一些爱国将领,象岳飞等,让学生树立起爱国意识,再比如讲到甲午战争时,学生的满腔热心都沸腾起来,为清政府的懦弱而愤怒,恨不得马上冲上战场奋力拼杀。

三、上好晨会课

每周的星期二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学生讲述一些伟人的故事,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了解一些党的基本路线,再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毛主席的100周年诞辰日,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四、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的、直接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其中有对学生进行爱国和发扬祖国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育中,我们除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要有些课外延伸。

五、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

除了思想品德课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我们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语文课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阵地。在上《王二小》时,不仅让学生学习王二小的勇敢,更要把王二小的爱国精神体现出来。还有《鱼竿里的秘密》等都讲是小英雄如何机智勇敢对抗敌人的行为,这个敌人就是日本人,这种行为就是爱国主义。

六、以班队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班队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灵活多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班主任,要十分注重班队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整体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依托。如通过举办“党史介绍”、“队史知多少”等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系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初步的共产主义信念。举办《祖国在我心中》《做新世纪的主人》演讲比赛和征文等活动,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

七、以影视教育为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电影电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可视读物,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胜过老师的说教,家长的罗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片子,如《虎门销烟》、《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等,让林则徐、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等一个个英雄走进学生的心中,让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发展史和新中国的强国史一幅幅宏伟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影评、征文等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影片的理解。让他们不仅认识到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同时深深体会到没有革命前辈打江山,没有英雄烈士流热血,就没有新中国,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班主任,每学期都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若干部爱国主义影片,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一次又一次点燃、升华。

八、把爱国主义化为行动

第3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实践;德育

【abstract】carries on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to the elementary student is the moral educ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is a long-term project, after a considerable period of time needs the general teachers to carry on the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 how will this article discus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carry on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to the elementary student。

【key words】patriotic education;teaching practice;moral education

金秋十月,正值新中国60华诞,这是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高兴的事。作为一名小学人民教师,在高兴的同时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个很有价值的课题,非常值得研究。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讲一些与开国大典有关的事情,让学生深刻地明白:新中国的诞生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到来都是无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勤奋学习,奋发图强,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四化大业。

2.要利用好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教师要适当地增加有关爱国教育方面的知识。如有一次班会,我就给学生讲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故事,使学生通过听故事深受教育,被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所深深折服。都纷纷表示要向学习,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学校还要好好地利用队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举行讲爱国故事比赛、庆十一歌咏比赛、迎十一书画大赛等。

3.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爱国影片让学生观看

如《开国大典》、《南征北战》、《战上海》、《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以及最新力作《建国大业》等影片。让学生不仅要用心去看,还要在看后写好观后感,学校还要进行观后感展示,并评出优秀的观后感予以奖励。

4.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去读

第4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建设系列

1.完善基本设施。要有规范的国旗旗杆旗台,有醒目而庄重的教育方针、“两图两墙”、名人格言画像、校训、壁画、标语、专刊布置,有数量足够的图书报刊和规范的图书室、阅览室,有固定的校内教育室、陈列室、校史室,有可供实践的纪念馆、共建单位、名胜古迹景点、重大建设工程等校外教育基地。

2.优化校园育人氛围。校园要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定期播放每周一歌,广播报道国内外大事,举办故事会、报告会、演讲会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象征性竞赛活动。

3.健全相应活动组织。要组织有关兴趣小组,组建升旗手班、鼓号队、艺术团,创办“少年军校”。

4.建立必要仪式制度。要坚持每周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升旗仪式、入队宣誓仪式、毕业典礼仪式。

二、爱国主义教育学科渗透系列

1.史情渗透。文史相关学科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

2.形象渗透。思品、文史科要把握课文内涵,文道结合,突出课文人物高大形象,通过人物形象教育感染学生。

3.常识渗透。常识性强的学科或课文,要抓住结合点,通过讲解或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基本常识教育。

4.数据渗透。要充分利用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精神的各种具体数据,让学生通过收集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绘制图表、编写应用题等,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感情。

5.欣赏渗透。通过课堂艺术欣赏,实物挂图电教观赏,激发爱国热情,陶冶爱国情操。

三、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活动系列

1.社会调查系列活动。通过参观访问通信等形式,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举办报告会、演讲会、书画展等,歌颂伟大的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政策。

2.献爱心系列活动。根据不同时期和要求,组织学生向灾区人民、希望工程、贫困乡小朋友、军烈属、残疾人等送温暖献爱心,教育学生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

3.小星星家乡情系列活动,组织诸如“家乡的明珠”遐想习作、“家乡山水美如画”绘画展览、家乡新闻采访报道、“小星星家乡情”朗诵会等,培养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美我家乡”的真实感情。

第5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建国后三十年时间里,由于受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在爱国与开放的关系上一直未能正确认识和实践,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基本上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使我国与世界现代文明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有鉴于此,邓小平同志从民族振兴的高度提出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战略和基本国策。

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的历史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是贯通和统一的,改革开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民族前途的命脉所系。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清除阻碍社会发展的陈旧过时的体制和观念,在开放的世界经济科技大系统中,与外部充分地交换知识和信息、设备及人才,分享成就与进步。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增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十几年来,我国人民打开国门,充分吸收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对外开放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战争年代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投身到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的改革者们,才堪称当今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中国在经济上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也要不断地扩大交往与交流,民族文化与文明面临着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在日益增多的对外交往中,一些人对我国国情和我们过去工作中的一些失误缺乏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全盘肯定资本主义的一切,制造民族自卑感,直接或间接地为“全盘西化”服务。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流毒泛滥起来,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因素,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迅速膨胀。社会事业心、责任心、正义感削弱和淡化,道德水准下滑,丑恶现象增多等。一些地方和部门产生了、、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由于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淡薄,有的甚至受坏人利用,酿下悲剧。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防止和扼制权力腐败和道德滑坡,使人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增强识别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的能力,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改革的精神。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有时代特点,要赋予改革开放的内容。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探索适应新形势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坚持“两史一情”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在同西方世界打交道时,中国虽然始终抱着友好和合作的真诚愿望,但也时时遇到某个傲慢大国的威胁和制裁。只要我们回顾我国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就能够以史为鉴,找到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志士仁人为挽救中华,救亡图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写下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壮丽篇章。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我国的罪行,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他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因此,了解中国的历史,吸取近代中国用血泪所凝结成的惨痛教训,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去。

要加强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青少年没有新旧社会强烈对比的亲身感受,没有经过艰苦奋斗的磨练,往往对历史缺乏了解,对现实缺乏分析、对比,看问题往往偏狭和简单。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辩证地看;要历史地看待中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起点不同;要正视我国长期受帝国主义包围和封锁的现象;要认清从经济发展速度看,中国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这样就可以从历史比较和更广泛的社会发展的比较中,看到我国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加强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著称于世。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更应发扬光大。它是我们在困难面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质。同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更有助于我们消除、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以艰苦勤俭为荣,奢侈腐败可耻的风气。

第6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意识,这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冲击和新挑战。认识、分析这种挑战,探索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爱国意识和情感的新挑战

(一)“网络信息社会”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互联网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地球村”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至。不少大学生接受外来思潮的“趋同论”,相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立将不复存在,各民族国家正在走向所谓共同的“信息社会”。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世界各国一切政治与文化的纷争正退居到同一的“公域生活”背景之后,中国人正在成为“世界公民”。可见,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全球和人类整体的关注已远胜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减弱。

(二)西方网络强权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是在对民族文化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对民族文化的肯定和赞许,是对民族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体现,它是自觉维护民族尊严,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心理基础。但在全球网络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英语信息占90%,法语占5%,其它信息占5%,而其中中文信息还不到1%。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说:“在互联网上没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英语将成为标准。”[1]目前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借助新型传播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网络强权,而处于弱势的国家或民族常常会在这种强权或霸权面前怀疑、否定自己的民族,削弱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三)网络文化多元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迷茫。以前的青年大学生,往往会在历史给定的民族价值体系中抉择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固有的民族目标和方式体系为网络多元文化所冲击,代之而生的是形形陌生的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如网上不时出现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及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给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价值观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因为这些目标和方式对他们是前所未经验的,因而抉择的困惑与迷茫随之而来。于是,部分大学生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上就呈现出不稳定、无中心、多样化的状态,精神家园迷失,内心冲突剧烈。在民族价值观选择上困惑彷徨、无所适从或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缺乏对目标及达成方式的思考与自信,这很容易带来民族价值体系中选择的冲突与悖论。

(四)网络“垃圾文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振兴意识。爱国主义就本质而言,最终体现在为本民族的振兴的物质动力上,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为本民族振兴的责任和使命。但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垃圾文化”渗透着“黄色”诱惑、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等社会意识,使部分缺乏健康思想情操和坚强意志品质的青年大学生失去为民族振兴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转向追求享乐、奢侈。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撞时,偏重于个人目标。讲奉献的学生少了,而追求实惠和物质利益的现象多了。不少大学生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把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

二、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角

(一)新的国家意识教育。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没有就没有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捍卫中国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起码的道德规范[2]。但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性的交往、合作、竞争活动更加频繁和普遍,因此,高校应教育青年大学生坚持以发展的观念来认识国家和利益,不能把国家、利益静态化,教条地固守传统的国家观和利益观。我们根据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把传统的具有排他性的国家分成两部分:独享产权和共享产权。前者是不能让渡的,而后者

是可以让渡的。需要指出的是,共享产权即使已经让渡出去与他国共享,但仍然是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部分让渡,自觉接受国际规则、规范和制约,就可以获得国际规则的保护,为本国参与国际竞争并从中受益创造稳定的、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在坚持共享产权的同时,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新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互联网虽然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但决不就是“大同世界”、“无国界世界”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沟通、经济的融合并不代表政治、文化的完全融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仍在较量。和平发展的世界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存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背后,隐藏着建立一个“全球”管理机构”或要以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世界的阴谋。所以,国家安全意识已不仅仅局限于国防安全和军事安全,而是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面对互联网、经济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高校务必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保卫国家安全已不仅是保障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同时也包括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抵御各种网络文化的“殖民侵略”,并强化反渗透、反“西化”、“反分化”,为国家在走向世界求发展中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三)全球意识教育。过去我们讲爱国精神和强国意识,多局限于国家和民族内部的范围,缺乏全球视野,极少思考把爱国与如何走出国门到世界大家庭中去谋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时代课题联系起来。而互联网时代要求各国要有全球意识,因为互联网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当今威胁人类生存的许多问题如环境、能源、疾病、人口等,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因此,我们要立足本国,用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当代世界,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和本民族的忠诚和热爱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培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意识,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宽容态度,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

(四)科学理性教育。互联网带给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多样的信息文化,使得追逐感官愉悦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信仰,从而削弱人们的理性思考,导致思想和行动上的盲从。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还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3]。科学理性贯穿在社会和生活领域,就是指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生活规范化,文化生活科学化以及人文精神合理化。当前中国已形成了较好的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风气,然而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精神化为一种为追求和捍卫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为服从真理而果断修正错误的求实精神、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求真、求实是科学理性精神的重要内涵。网络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

三、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处理好的新问题

(一)独立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问题。在网络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只有弘扬民族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才能保持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有了民族的认同感,一个民族才可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又是统一的。***明确指出:“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4]中国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表明:在与异文化的冲突中,它总是能够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选择先进异质文化的合理成分与之交流、融汇与整合,从而达到改造自身的目的。当然,这种交融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中外文化在保留其主体精神基础上双向“扬弃”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交流与融合,不仅不会影响一种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反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文化创新既能弘扬、提升既有的民族精神,又能够创造出新的民族精神”[5]。因此,我们要使每一个大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在开放性文化体系中不注入新的内涵,才能充盈朝气与活力。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二)民族自尊与民族忧患关系问题。民族自尊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它能增加我们自主向上的恒心。邓小平曾说:“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6]但在走向世界的今天,过分夸大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又容易出现民族自信心不足,但妄自尊大的排外意识不适应今天的时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对祖国要有民族自尊心,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危机意识。其实,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如果不充分利用当今的机遇迎头赶上,那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一个民族具有自尊心与忧患意识相统一的正常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三)民族责任与自我发展的关系问题。与网络“亲密”接触,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自主意识。当代青年大学生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普遍强烈。可一些青年学生在突出自我发展时,国家观念淡化,民族振兴的责任感正在减弱。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信息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青年摆脱各种诱惑,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前景,要始终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每一个大学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用知识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满足个人利益。因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份振兴中华的责任。

四、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空间

(一)建立、完善教育网络系统,占领网上新空间。网络是一块自由的空间,它联接不同国度的人们,西方可以用它来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用它来宣传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精神,所以建立网络教育体系的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我们已建立多个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如“九·一八网”、“中国共青网”等,粘贴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和鲜为人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史料。各高校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和技术优势,把这些网站与高校的校园网络及各校远程教育网相连接,让更多的优秀教育媒体进入网络,建立和完善教育网络系统,形成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二)利用校园网,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目前,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一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数据库。上载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重要著作和资料、报纸社论以及鲜活的事例等。二是加强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教育专题网页制作。这类网页的制作应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要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吸引学生访问。三是开展网络讨论,建立“电子信箱”等提供知识交流和咨询服务,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宣泄感情的重要场所。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就是一个典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

际,根据学生热衷上网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网站上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儒、释、道等内容。同时,上载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著作,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内容,宣传好人好事,既注意理论深度,又贴近现实生活。二是改革教学方法。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和优秀教案上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分析、思考、选择,从而更好地使自觉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身体力行地践行中华民族精神。三是改革教学手段。尽可能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用多媒体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表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网络时代真正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四)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掌握,堵防有害信息。面对鱼龙混杂、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来源,以达到正本清源,给信息空间一片“蓝天”的目的。一是应建立部级“信息海关”,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严密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对所有国家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二是加强对国内所有的骨干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三是积极推进加强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立法工作,以强大的法律武器打击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四是高校要利用网络,随时在网上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建议,特别是平时不易暴露的思想和言论,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达到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掌握。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16.

[2]肖佳灵.国家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184.

[3]梅萍.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重塑[J].云南社会科学,2003,(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02.

第7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在加强教育,激发情感,引导行为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加强爱国知识的教育

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也是每个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动力。学校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必须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因素,使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存于教学与活动之中。应该看到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涉及育人方向的“大题”,然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身边的、具体的“小题”做起,给学生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启蒙到形成“主义”的教育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天职,学核应该以高度事业心、责任感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田。近年来我们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两史一情”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让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去追求祖国美好的未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有组织的专题教育,将这一专题教育分解到每月思想教育的工作重点中去贯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年级、班队去抓。其次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发掘各科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最后是利用读书、影视、歌曲、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前几年,我校通过这三种教育途径,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拍摄了“在孩子的心田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的录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理想教育的起点,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将来成才的精神动力。

二、努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其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在人际交往之中。而这种“渗透”的基本途径,有赖于努力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爱国是一种情感,要善于运用一切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因素,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浸润,要充分发挥我们这五千年文明古国所提供的爱国教材的作用,更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去感染学生,培育爱国情感。爱国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动是难以成功的,学校的责任在于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有明确的教育计划,且能适时地、因地制宜地、经常地进行讲求实效的教育,只有教师具有真实的爱国情感,才能激起学生的真情。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充实、形式要活、感情要真,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种教育基地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生动材料,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要充分发挥班队作用,组织多种有成效的活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当前加强“两史一情”教育,我们可作多方位探索,通过“系列教育”达到某一方面教育的成果,将“系列教育”的成果融会贯通,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领袖事例”教育可以让学生从一个个侧面了解我国近现代史,让领袖们走过的革命征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开展牢记领袖的教导的活动。通过“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业绩来激励学生,开展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的活动;还可以将一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流血流汗、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雷锋、学赖宁、学英雄”的活动中,学校曾经组织了扶贫活动(与革命老区的一些班级组成姐妹班级),为学校的孤儿献爱心活动,以及为身边的小伙伴分忧解难,为开刀动手术的小伙伴募捐,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通过“国情系列”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以后,深入浅出地讲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确立长大以后要报效祖国的观念。通过“成就系列”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了解工厂的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激励学生增强努力学习、练好本领的紧迫感。学校还利用学校特有的教育素材进行教育,即开展“校史系列”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爱他人、爱集体、爱学校、爱国家的情感。特别近几年来,我校开展“学陶师陶”活动,开辟了“行知园”,向学生宣传陶行知先生光辉的一生,以陶行知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当陶行知先生儿子陶诚教授从哈尔滨远道来校视察时,“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学生这种真挚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使陶诚教授深受感动。通过强有力的爱国主义教育,近几年来,我校大队部先后获得了“省红旗大队”、“十帮一扶贫先进大队”等光荣称号。

由此可见,抓住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三、积极引导爱国的行为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务虚,又要务实,知与行必须和谐地统一,爱国行为的引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人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爱国主义教育是项常抓不懈的德育工程,积极引导学生爱国的行为,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系统性、层次性、传统性、制度性、机遇性、多样性。抓住系统性,就要通过各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系统全面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层次性,就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生动、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突出传统性,就要抓好重大的纪念日教育,传统节日教育,英雄名人的诞辰纪念,抓好春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坚持制度性,就是要重视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台、班队墙报的评比,并重视各种系列活动的开展。抓住机遇性,就应抓住教育的一切机遇,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抗洪救灾中,让学生亲眼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活动;如最近开展的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使学生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力求多样性,就是要做到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以达到积极引导学生爱国行为的目的。

第8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一)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教育,对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其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来自我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精神冲击和形成的潜在影响,绝对不是在课堂上通过文字教育所能够比拟的,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

但是,当前我国现有的和已经在建设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为非营利性机构,其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经营和管理只是靠政府拨款勉强支持,物力维护和扩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效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我国政府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号召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投资建设,或者是组织社会进行公益募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在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金支持,帮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维护和扩建的同时,作为基地本身,也应该加强对教育基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更多的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通过编排具有基地特殊的文艺节目,或者是以基地的名义举行文化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进行宣传的同时,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于基地的了解,学习我国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进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基地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站,对基地内的内容和特色进行介绍,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在媒体平台上,通过制作综艺节目或者是做公益广告等方式来不断提升基地的知名度等。

二、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推动爱国主义基地走进高校。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应该与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脱节,而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高校课堂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走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高效课堂能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走进来”指的是高校应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高校,走近学生。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相关内容开展教育工作,可以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请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对教育基地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或者是请专家进入高校开展讲座等。“走出去”指的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真实感受,可以组织学生带教育基地中进行参考,通过亲眼所看,亲身所感受加强对国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情节和爱国热情,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学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现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强,在学习中对于实践应用和亲身体会也比较重视,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的内容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高校的教学效率,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多进行实践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民族情结以及爱国思想进行培养,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教育,因此,如果继续通过利用抽象的文字进行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爱国主义的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将讲课堂转移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对学生介绍抗日时期先辈们的艰苦生活和伟大精神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课堂转移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后者是其他相关教育基地中进行教学,通过实物、环境模拟、历史重现以及影像资料等加强学生的自身体会和感受,使学生“看到”和“感受”到当初革命的艰辛。其次,加强学生实践,使学生感受国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魅力;比如,在对历史文化进行介绍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去基地模仿古人生活的方式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通过以上方法,加强学生对历史和民族文化魅力的感受,使学生更加热爱国家,进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水平。

第9篇: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一、各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师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健全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机构,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

二、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各学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以座谈会、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握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要求,增强对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三、把爱国主义融入教育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中小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细化落实到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实践和考试评价的全过程。广大教职员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身体力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把爱国主义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注重习惯养成。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律进学校及师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增强实效性。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细化到中小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细化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要从小处着眼、小事着手,从师生认知发展、情感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把爱国主义教育落细落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