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爱国主义书籍精选(九篇)

爱国主义书籍

第1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一、不爱护图书的具体表现。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巨大。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对于图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可是,在我们的学校里,学生损坏图书的现象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损坏图书的表现有哪些呢?1.卷页、折角、掉书皮、污损的现象;2.乱涂乱画、做题、批注的现象;3.撕、割、剪、挖、偷的现象。

二、不爱护图书的深层次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损毁图书的现象?它折射出哪些问题,其深层次根源又在哪里呢?1.部分同学社会公德意识淡漠;2.没有建立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3.自私自利的思想作祟;4.没有建立低碳环保的理念。

三、如何爱护好我们的图书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爱护图书也是爱护公共财物的一项内容,而爱护公共财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础义务,所以,爱护公共财物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做到:

一、不侵占公共财物。要树立以爱护公共财物为荣,侵占和破坏公共财物为耻的道德观念;二、保护公共财物。发现有人侵占和破坏公共财物,要敢于批评,及时制止;三、以身作则爱护公共财物。使自己成为这些公物的“主人”,爱护它、保护它。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作为有道德的青少年,要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素质。人人爱护公物,每个人都珍惜我们“自己”的公共财物,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温馨。

其次,作为社会的小公民,在学校里,我们要爱护公共财物,集体财产,爱护图书,做文明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共同创建良好的读书环境。

第三,建立完善的图书借阅与管理制度。

(1)爱护图书,还需要认真管理。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管理措施,比如,建立借阅制度;还可以制作小书签,发放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可设立一个专门用来记载阅读笔记的笔记本,将有用的信息或是需要填写答案或者计算的问题记在自己的本上,这样就避免了在书上乱画的习惯。负责图书管理的同学要定期轮换,最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体验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这样就会珍惜对图书的爱护,建立一种责任感。同学们还可以想一想,提出自己的管理方法。

(2)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同学一定要尽职尽责。要经常整理书柜。为了不“伤害”到图书,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书籍的归类要清晰,不同类别的书籍要有固定的地方存放;拿出阅读的书,码放回去时要小心地放回书架,不要硬挤进去而造成书页折损。因为我们都知道,书籍的主要材料是纸张,纸张是相当娇嫩、脆弱的。薄薄的纸张,如同我们稚嫩的肌肤,所以,在码放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另外,我们还要认真仔细地将高矮不同的图书最好归类放在一起,因为,这样不仅看得清楚,也能保证书的存放秩序,不会因混乱而造成残损。同时,也便于我们检查,及时发现丢失或破损书籍及时寻找、补救。

总之,书就像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只要用心去关注它,爱护它,它就会“生活”得幸福、舒适,也会为我们带来充实的生活,让我们收获无尽的快乐!

爱护书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一个有道德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自己要爱护书籍,还要争当小小志愿者,参与到爱护书籍的宣传中去。不要在借阅的书籍中乱写乱画,借阅书籍要按时归还。我们国家有大量的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供读者借阅学习。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公共书籍的借阅者,我们更有义务保护好书籍。

第2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就在传统实体书店迅速衰败之际,苏宁易购刚刚以“零元购书”活动高调开辟家电以外的第二战场,当当、京东也正为图书电子商务的跑马圈地打得热火朝天。所以,书店被遗弃不等于书籍被抛弃。况且这还只是传统图书产业从实体店向网络售书的电子商务演化。传统实体产品的电子商务走向成熟之后必然会产生渠道危机,淘宝“伤”城就是一次典型标志。与之相比,取消了实体产品环节、彻底电子化的阅读显得更加朝气蓬勃、前途光明。书籍并不只是我们从小习惯的纸张装订成册的。去除载体因素来严格定义书籍,我认为就是信息和知识的有效组织,要能方便阅读、方便传递。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即时组织内容成书,瞬间跨越空间传递,这不正是我们儿时的梦想么?所以,移动互联网所开辟的文化产业新领域――社会化阅读,恰恰代表了文化产业更大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进入3G时代后,移动网络的带宽和移动终端的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iPad、iPhone有几大常用功能:游戏、影视和阅读。除了游戏,影视和阅读都是传统产业的移动互联化。前者受屏幕大小和新闻即时性制约,要彻底取代电影电视还有一定困难;而阅读这一项,却在摧枯拉朽地替代着传统图书。对于图书、杂志这种可以完全电子化的信息产品而言,建立在成熟的移动环境基础上和iPad、iPhone所代表的智能终端平台上,书籍、杂志、报纸,也包括各种网络信息,都有能力即时推送或传递到人的面前,只要有合适的软件工具,就能成为一个全新的媒体平台。这就是社会化阅读的基本思路。

“社会化阅读”这个词儿并不是由腾讯创造出来的,但腾讯庞大的用户群基础和即时通信优势决定了它在这个领域的产品更具有社会化阅读的代表意义。在腾讯“爱看”中,阅读者不仅可以时时阅读来自国内各大媒体的时事新闻、科技财经等等信息,也可以即时将在阅读中产生的观点看法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就像微博的信息传递方式一样,这种阅读有即时衍生和放大的能力。以互动为特色,在庞大的用户基础之上,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社会化阅读几乎是顺理成章的。另外据我所知,这个领域除了腾讯的“爱看”,国内主要的产品还有Zaker、MagSina等,Zaker在理念上更多地突出“电子出版”、“自主出版”的思路。国外主要是由FlipBoard 引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人们的阅读时间也是碎片化的,所以我们对一个能够对碎片化信息和时间进行智能化组织工作的工具有着迫切的需求。在由“爱看”这种工具整合起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工具充分以阅读者的意愿为中心完成了对碎片的重组,再通过互动、分享和评论让人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阅读”。社会化阅读方式不拘泥于传统书籍的电子化,而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产生一个新媒体,这意味着将互联网视作一个更为宽广的内容来源和组织因素,并通过移动终端将阅读者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中联系在一起。

智能终端与3G网络的联动形成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腾讯爱看、Zaker等软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社会化阅读浪潮。这既是书籍之祸,又是书籍之福。在电子商务淘汰传统图书渠道的同时,社会化阅读却在替代传统书籍。社会化阅读有能力将从内容到渠道的整个链条完全电子化,再加上其面向阅读者的智能化组织能力,更进一步拓展了阅读的空间。人们不是只有在找到大块的时间坐到书桌前才能阅读,而是无时无地不在阅读,不是只能阅读前人写在书中的知识,也在不断地交互性地创造知识。传统的书籍是“知识”的集合,社会化阅读带来的是“文化”的集合。

第3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五年级

邱 娜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的历程中,书籍可以说是我们的朋友,书籍陪我们走过了无数个春秋。是书籍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是书籍成就了人类的丰功伟绩,是书籍使社会进步,使科技进步,使文明进步,使人品道德进步,使文明进步,使人品道德进步。我们要喜欢读书,因为阅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同一位知识渊博的智者对话。

记得当我步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还不认识字,但是当时的我却对图书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当我成为三年级、四年级的小学生时,我对历史名著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斗智斗勇的书籍更是爱不释手。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这些书籍都是我的最爱。

书籍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

第4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金沙江全图》是清中期大规模金沙江疏治工程图,不仅为进一步认识清代西南地区的自然风貌提供了珍贵史料,而且,此图的绘制和呈进也成为促成金沙江大规模疏治工程的前提条件。

嘉德公司与第一历史档案馆专家经过仔细研究,确定这幅地图为清乾隆初年的官绘,全长74米,是目前发现存世最长的中国古代地图,被专家誉为“舆图中的清明上河图”。另据了解,第一历史档案馆也收藏了一卷金沙江的整治工程设计图,并将此图收入特藏库,秘不示人。经过比对,这次拍卖的《金沙江全图》制作时间早于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藏品。《金沙江全图》为彩色绢质图,此图现存世仅此两幅。

另外,明代精刻版画由于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依旧得到了藏家的高度重视,明王圻撰三才图会拍出77万元。另外,明黄尚文编女范编四卷和明杨肇祉辑唐诗艳逸品四卷的成交价分别为27.5万元和13.75万元。

第5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篇泥塘里,我就要被这愚蠢和下流淹死。”因为我爱读书,它不仅是我的精神食粮,而且还是我青少年时代孤独生活中的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它给了我光和热,给了我知识和力量,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极大勇气和信心。正因如此,在提倡全面阅读的时代,增强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又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引领感召下,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读书工程和书香校园活动,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收到了积极的影响,教育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多学习,好好学习,深悟领会舒适人类创造最伟大的奇迹,它概括了世界生活的全部知识,表现了世界理性成长的全过程,以及全球人民的文明史的全部经验——因而书籍是进一步发展人类精神力量的最有力的工具,特别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反思,特别读完《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7件事》……真是受益匪浅。

一、用真情与智慧编制读书梦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接受和承认教师的权威。”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直接是每一个体的楷模,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要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用真情的爱心潜移默化,教师爱读书了,自然而然地就影响了学生,师生的感情融洽了,心里就没有了障碍,心里资源因此而丰富了,课堂上发言就积极了、踊跃了,都抢着说,生怕叫不到他,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了。不由自主地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优秀品质也就彰显了。更加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从此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书籍是强大的、是永垂不朽的。书籍中存在着生活、真理和未来,没有对未来的憧憬,人们将无法生活,无法向前迈进,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啊,只有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才能丰富我们,武装头脑去建设。

二、用尊重、赏识的眼光读书

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体验他的生命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进取还是逃避,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因此,尊重赏识是爱的教育,充满生命力,它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它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它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以,尊重、赏识猜能走进他们的心灵,诠释爱的升华,书籍蜿蜒进入我们的心灵,诗人的诗句在我们的血液里舒缓的滑行,我们年轻时诵读它们,年老时仍然铭记它们,我们读到他人的遭遇缺感到身临其境,这就是赏识的力量感到书籍到处可得,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还能呼吸新鲜空气,汲取书中的营养。读书之所以这样给我们情感启迪,是因为它是人类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飞行速度最快的产品——无论世上什么东西,都超越不过人的思想,它是良师益友,诱发人的品质,是恩师,是先导,相反不读书,思想就会停止。因此由于读书,我领略到了人类智慧的深奥,我衷心地期待这代学生用尊重、赏识的眼光读书,这样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可见,读书的魅力犹如蜜蜂采蜜,爱读书的人才会受到启发,体会读书的滋味,就像从活的泉眼里流泻出知识的源泉来。世界上,外表十分平凡而内涵非常丰富的东西我想再无过于书了,它简直像是童话中的宝库似的,门户打开了,你走了进去,呵!原来这里面有壮丽的深邃的境界呀,智慧珍珠宝石到处在熠熠放光,使你喜悦,使你震动,知识的河流净净淙淙的流着,一直通到无边无际的海洋,这个宝库的巨大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渺小,又使我们认识到进步人类的伟大,我们在这个宝库里可以和千百代的先驱者亲切攀谈,接触到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们又可以在这里和当代卓越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以至于具有各种奇异经历的人促膝而坐,娓娓倾谈,仿佛看到他们明亮的眼睛,听到他们心脏的搏动,感受到他们温热的气息,在这个宝库里,我甚至还依稀看到了未来人类的脸孔,明日地球的景观。总之,一个人真正步入读书这个宝库在里面会流连忘返,会一直前进,还会找寻新的道路,真正反映真理,传播科学,喧腾着崇高心灵的声音——我爱读书,在读书中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三、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创新读书

第6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关键词]索隐派 解经 思维方式 中国古典文献

[中图分类号]B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89-03

基督教传教史上的“索隐派”是指在华耶稣会士中以白晋为首的一个小学术团体,他们秉持的索隐主义是对中国古书的一种解释体系。至少到18世纪中叶,一般基督徒都相信全世界人类皆是诺亚一家在大洪水之后繁衍的子孙,惟有《旧约》中保存了对洪水之前世界的部分记忆。索隐派则认为,中国古代典籍中也保存着对大洪水前族长时代的记忆,并试图将中国古代人物同《旧约》人物对应,将典籍中某些记载看作《旧约》中的寓言。索隐派的目的是使中国人主动皈依基督教,他们相信,一旦中国人知道他们视为神圣的经典原是《旧约》的隐喻式表现,经典中包含着基督教教义,那么他们信奉基督教就不再有违背中国古训的顾虑。索隐派宣称,中国人丢失了理解古书的钥匙,他们则要为中国人找回那把钥匙。

索隐派对中国典籍的研究成果颇丰,对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经籍的西传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近些年也有很多中国学者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圣经》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其中李美基、鲍博瑞、唐妙娟的《上帝给中国人的期许》、王敬之的《〈圣经〉与中国古代经典――神学与国学对话录》(以下简称为《对话录》)、陈慰中的《共同的上帝》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前者是从文字的构型角度论证汉字与神启的关系,后两者是从中国典籍中寻找上帝的印记。本文以王敬之的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另两本书为辅,试图对书中滥用中国典籍的现象作初步的分析和归纳,以求更好地了解索隐派作品,并为研究中国文化提供另一条思路。

通过阅读归纳,现将索隐派滥用中国典籍的方法初步总结为四点,并在下文一一进行分析。

一、偷换概念

指利用字面上的相似或内涵上的某一点相通,在中国文化的特定概念中注入基督教文化的内涵,使被阐述的概念既具有基督教神学的属性,又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以此消除中国人对基督教的抵触和排斥心理,达到传教的目的。这种方法最典型的表现是认为先秦古籍中的“天”与《圣经》中的上帝是同一个神,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事实上,将“天”“天主”论证为《圣经》中的上帝,最早可以溯源到利玛窦。他在《天主实义》中曾说:“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历观古书,而知上帝与天主,特异以名也。”①并不厌其烦地引用《中庸》《诗经》《易》《礼》等多种古儒经籍中含有“上帝”“天”的段落,以佐证基督教的天主观念在中国,特别是在儒家传统中古已有之,如“《中庸》引孔子曰:‘郊社之礼,以事上帝也……《周颂》曰:‘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商颂》云:‘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②等等。且其中所引大部分文献在《对话录》中亦是作者的论证根据,可谓一脉相承。

关于“天”的论述,《对话录》中主要引用的论据为《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等等。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天”还是“上帝”,在前秦的古籍中确实具有无上的权威性,是万物的主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具有一定的人格神特色,所以利玛窦以及后来的索隐派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予以附会。

然而从西周至战国时期,“天”的概念始终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尽管索隐派传教士的关注点在于先秦儒家――亦即其所谓的“先儒”――经典中的相关内容,而对宋明理学持比较强烈的批判态度,但先秦各家在谈到这类概念时,所持的观点也各有不同。殷商的帝与人是有亲缘关系的,《商颂•玄鸟》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正说明殷人将自己视为上帝的后裔,这与基督教中的上帝造人说有着高度的相似。然而到了周朝则变成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成为对天改造的主要特征。同时,天的权威性与殷商时相比也不再至高无上。如《节南山》云:“昊天不佣,降此鞠汹。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对上天的斥责说明天的权威性在人们心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动摇。这些都说明“天”在周人那里更多地具有了自然属性和道德法则的属性,人格神的特征逐渐消除。而这种趋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在孔子手中则更为明显。先秦儒家的天的含义中,最具特色的是伦理学层面的内容,即通过对天的阐释表达出对人世的关怀,以天为参考系规定世俗的伦理关系和道德标准。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了人的身上。虽然在先秦儒家的一些语句表述中,天仍然具有神性的特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特征的地位与天的自然属性、道德伦理属性是绝对无法相比的,且在后代的儒家文化中也从未占据过主导地位。

因此,尽管索隐派传教士发现了中国早期典籍中与基督教极为相似的内容,但他们仅仅局限于中国文化史上某一时段内的“天”,片面地将基督教文化与之进行比附,并对其进行删改,难免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值得商榷。

此外,书中将老子的“道”比附为耶稣基督,将孟子的“气”比附为圣灵等很多论述均或多或少有偷换概念的手法,在此不再赘述。

二、以实代虚

中国人在论述问题时以形象思维著称,而西方则习惯于逻辑思维。当基督教文化进入中国并试图将中国文化纳入自己的话语系统中时,如何将形象思维转换为逻辑思维就成了一个难题。虚指、虚数、泛指本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古人阐述自己观点时常用的论证手段,甚至大量虚构故事,借助寓言也不足为奇,《庄子》《韩非子》就是最好的代表。而索隐派传教士则常常将中国经籍中的虚指、泛指有意当作定指、特指去理解,进而运用逻辑思维去解释、推理这些内容,一些所谓的孔孟预言即由此产生。《对话录》的第四章《孔孟二圣的惊世预言》中集中体现了这种手法。

书中首先引用《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在③世者。”并以孔子卒年为起点,通过推算,认定孟子所说的五百年后为公元27年。而作者认为耶稣实际出生的时间是公元前5年春,公元27年即为耶稣传道的时间。这样,孟子的话就成了对耶稣传道的寓言。

然而考究书证,这段话全文作: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正义》引赵歧注曰:“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④焦循疏文曰:“此一时为孟子之时,谓今时已是圣贤当出之时也……谓前圣既没、后圣未起之间,有能通经辨物,以表章圣道,使世不惑者也。”⑤又引赵注曰:“孟子自谓能当名世之士,时又值之,而不得施,此乃天自未欲平治天下耳,非我之愆。”⑥疏文又引赵佑《温故录》云:“……上言数已过,时已可,而未有王者兴,是天未欲平治天下也。我所以有不豫,为此也。否则天诚厌乱而兴王者,使我得如古之名世,大展其尧舜君民之素,何不豫之有。”⑦由此可知,孟子的这段话重点不在“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而在“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表达的是孟子以匡世之才自况、却又因天命之故不得施展的心情。“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是为下文蓄势、作铺垫,并非是明确的时间。且即便是明确的时间,参照系也应该从“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算起,而不应从孔子卒年算起。

《对话录》又引《列子•仲尼》篇: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弗知⑧,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智勇也⑨,圣则丘弗知。”⑩“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者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闲,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商太宰嘿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

《对话录》的作者将“西方之人有圣者焉”的“西方”解释成相对中国而言,地处西方的以色列,那么“圣人”则自然而然指耶稣了。实际上,文中的“西方”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虚指、泛指的典型表现。东晋张湛《列子注》云:“圣岂有定所哉?趣举绝远而言之也”,不必一定是实指。

《对话录》又引《论语•子路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孔安国注曰:“三十曰世”,作者由此认为这是孔子对耶稣三十岁之后开始传道的寓言。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太平御览》中郑注云:“圣人受命而王,必父子相承,而后天下之民能仁也。”又曰:“王者初起,必先制田里,教树畜,使民家给人足,然后以礼义化导之。言‘必世’者,量民力之所能,不迫切之也。”由此可知,“世”在此处是一个泛化的、不确定的时间概念,是“量民力之所能”而定,不必非是三十年。《对话录》将“世”作为定指以附会耶稣传道的年龄,实属大谬。

除了对中国古籍的误读,书中亦有将《圣经》中的虚指当作特指的例子。如第二章中说:“按照保罗的说法,‘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既如此,那真理之声在古时也必曾传到过中国大地。《圣经》称那将来的救主为‘万国所羡慕的’(该2:7),就表明那种对人间救主的渴望,从最初就是深植于万国心底的。”作者抓住“地极”“万国”不放,从中推导出中国也在《圣经》论述的范围,亦是将修辞方法具象化,是化虚为实的手法。

三、将共性解释为特性

这个方法在《对话录》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各宗教共同的特点当作是基督教与儒教独有的特征,以此证明二者是同源的。二是将人类道德修养的普遍标准或普世价值当作耶稣个人独有的品质。

前者主要体现在对具有宗教神秘性手法的处理上。宗教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智蒙昧的阶段,与神话一同产生的,因此其中必然掺杂了许多神秘性的因素,如处女感神灵之孕而生子,神灵托梦给人间王者或先知以发出预言等等。这些情节不仅仅在基督教和中国文化中,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当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故事,更证明了这些表现宗教神秘性的手法是很多早期文明所共有的,而非基督教所独有。因此,《对话录》中将《尚书》等文献中记载的神灵托梦无一例外地解释成是基督教的上帝在与先知沟通是不妥当的。

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对话录》中引用了很多《易经》《论语》《孟子》中关于君子所具有的道德品质的句子。如“象曰:‘(君子)虽磐恒,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以至命遂志”,“孟子曰:‘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等等。这里提及到的谦逊、安贫乐道、坚忍、刚强、推己及人、博爱等品质,本应是个人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必然会涉及到的目标,甚至可以当作人类的普世价值去解释。而《对话录》中却将其局限在耶稣一人具有的品质,将上文中的“君子”以这些道德品质为中介将“君子”神化,以达到与耶稣比附的目的。

四、对引书的有意取舍

《对话录》《共同的上帝》的作者在对中国古籍进行索隐钩沉时,对古籍的内容做了有意取舍,其选择对象主要为三类:儒家(主要是《诗经》《论语》《孟子》《易经》)、道家(《老子》)、墨家(《墨子》)。

在儒家典籍中作者又做了进一步的区分性选择。对《诗经》主要引用年代较早、包含天人感应内容的诗篇,如《大雅•皇矣》中上帝对文王的垂训,《大雅•生民》中对姜感帝灵生子以及周人祭祀上帝的描写,《大雅•荡篇》中将殷商的灭亡归结为对上帝法则的抛弃。这些内容一来年代较早,保留了较多原始宗教的痕迹,其宗教层面的相似性可以用来与基督教进行比附;二来天人感应的内容可以与《圣经》中上帝与希伯来先知直接沟通的内容相比附。对《论语》《孟子》的引用主要集中在对君子道德品质的描写上,这在第三部分已有论述,不再重复。对《易经》的引用有一部分也是对君子道德品质的赞扬,更多的是利用《易经》语言的模糊性,对其中的词语进行夸大的解释。《周易》是由符号、文本和解说三种不同的语言载体构成的。符号语言指代宽泛、难以把握;文本语言隐晦不明、解读困难;解说语言抽象随意、高深莫测。加之时代久远,最终造成了《周易》语言的多重模糊性,为各种角度的阐释均提供了可能。如传统意义上对“大人”的解释,既可以是有道德有作为的人,又可以是有道德并居于高位的人,且因其所出现之处不同而含义略有区别。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加之“君子”在道德品质上与耶稣的某些共通之处,便使得索隐派学者有条件将二者比附在一起。

对《老子》的引用主要着眼于“道”所具有的某些形而上特征,如自本自根、“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等特点。而据《圣经》记载,上帝在何烈山上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出3:14-15)这种超越时空限制、为世界万物的起源而又不被任何事物所囿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为索隐派的比附论证提供了便利。

对《墨子》的引用主要是看中了墨子“兼爱”的思想。墨子在《兼爱》中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主张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互相争夺。这与耶稣所说的“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3-45)有相似之处,可以被拿来比附。墨子的这一观点在《对话录》中被解读为“从自然的动转、朝政的兴衰、善恶的报应等多方面论述了上帝的大爱,并指出人当以爱回报于天”。

除了对古籍的有意取舍外,作者在使用古籍时对版本的选择也很值得商榷。所引古文均采用吴树平、赖长扬主编,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白话四书五经》。该书属于普及型读物,受众为对四书五经只需大致了解、不需作深入研究的普通读者,学术权威性较差,不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引用材料。在处理被引用文献时作者没有利用前代注疏,而是仅凭翻译过后的白话进行说解,可信度较低。且作者在引用古籍时不仅出现了很多如上文注释中指出的字词错误,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汉武帝建元五年本应是公元前136年,作者却误作“公元136年”;《尚书》即使是《今文尚书》的成书年代、内容真伪目前依然存在较大争议,而作者在对其进行描写时用“其历史年代跨度长达1700年之久,是一直公认的可信的史料”这种绝对肯定的语气亦是不专业的表现;孔颖达本为隋唐时人,却被误做宋朝时人……这些初级错误使得书中原本突兀、断裂的论证更缺乏可信度。

以上四个方面是索隐派学者在进行比附论证时使用的主要方法,除此之外,循环论证、使用感叹语气的判断句式等方法亦有散见,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五、结论

通过索隐派的解经方式得出的结论,虽然很大程度上令人难以信服,但在明清之际却着实实现了中西方两大异质文明的实质性碰撞和交流,对中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进程都有着功不可没的成就,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虽然索隐派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教,然而对于他们所研究的中国古籍来说,其中所蕴含的宗教性因素,例如敬天、祭天、祖先崇拜等却被充分挖掘了出来且给予了大量的论证和解释,而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注疏学所忽略且不会主动去发现的内容。因此,索隐派的解经方法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传统典籍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注释:

①②利玛窦:《天主实义》,《利玛窦中文著译籍》,朱维铮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21页。

③《对话录》引作“在”。按,原文作“名”,《对话录》引文有误。

④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1版,第309页。

⑤同④,第309-310页。

⑥⑦同④第311页。

⑧《对话录》引作“知”。按,原文作“敢”,《对话录》引文有误。

⑨《对话录》引作“智勇也”。按,原文作“仁义者”,《对话录》引文有误。

⑩原文此处有“曰”字,《对话录》引文阙。

原文此处有“焉”字,《对话录》引文阙。

杨伯峻:《列子集释》,1979年10月第1版,第121页。

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3月第1版,第531页。

程建功《论〈周易〉语言的多重模糊性及其成因》,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1月。

黄黎星:《圣哲垂范:道德智慧的启示――〈周易〉“君子”“大人”“圣人”析》,东南学术,1998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王敬之.圣经与中国古代经典――神学与国学对话录[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2]利玛窦.天主实义.利玛窦中文著译籍[M].朱维铮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3]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1版.

[4]杨伯峻.列子集释[M],1979年10月第1版.

[5]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M],中华书局,1990年3月第1版.

第7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很重视读书.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更是依靠书籍一代代传承与发扬.

读书是对人类最大的补充,读书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读不同的书籍,会使我们增长不同的见识,儿童读书,更是好处多多.读书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启迪孩子的智慧,扩大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能力,丰富其的情感,磨炼其的意志,提高其的阅历.

为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实验小学三年五班的家长和同学,积极响应学校有关号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亲子阅读会”,并于2017年11月24日,开展了第一次亲子阅读交流会.

会上,同学们带来了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并向其他同学做读书感受分享和优秀书籍推荐.孩子们相互倾听,用心感受,还时不时地因为同学分享的读书故事而哈哈大笑,交流会十分轻松融洽,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也受益颇多.交流过后,学生们还互换书籍,把自己想看的书籍带回家.这样不仅节约了资源,也避免了甄选书籍带来的烦恼,达到好书共享的目的.

第8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关键词:书籍装帧;色彩运用;图形运用;字体运用;材质运用;造型结构运用

曾经看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可怕的动物系列》,全部由各色棉布手工制成,布反射率低,对儿童眼睛不刺激,又不易撕烂。在棉布上印有鳄鱼、蛇、蜘蛛,这些让我们感到“害怕”的动物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可怕的动物系列》让胆小的孩子因了解而变得勇敢;让好奇的孩子因探索而感到快乐。在书的里面还含有2张“X光透视照片”,对着阳光看一下,会让孩子惊讶地合不拢嘴。这是专为儿童设计的软性益智书,场景合理,不仅撕不破,看脏了还可以洗干净再看,整本书不仅造型可爱,印刷做工精致,而且构思新颖巧妙,可谓匠心独具。这样的书籍就能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趣味性,而分析我国现有大部分的书籍状态,存在着很多不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比如对儿童心里关注较少、个别儿童书籍存在安全隐患。

一、探索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儿童书籍色彩的运用不仅要强调色彩的单纯明快,而且要将色彩运用的富于变化、有起伏。儿童本来就有“意念单纯”的特点,我们必须远离“成人”的思索,围绕儿童的兴趣去用色、构图。在孩子的眼里,小草不一定是绿色,橙子不一定是橙色的,大象不一定是灰色,大海不一定是蓝色……设计者在为他们的书籍进行色彩设计时,要在尊重儿童习惯爱好的基础上,针对儿童稚嫩、单纯等特点,减弱对比的力度,将色彩及图形适度变形、夸张,不受自然的约束,强调象征性,寻求一种装饰性较突出的轻快明亮的色调。例如:在说明香蕉时,可以在该页应用黄色,让孩子看了就会联想到香蕉的颜色,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

(二)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图形运用

插图是儿童书籍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最喜欢也最易懂的部分,一幅精彩的插图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叙述。它能用生动的形象吸引儿童,能够瞬间抓住儿童的目光。为儿童书籍画插图,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才能把握好儿童读物插图的特殊要求。小桌子可以有手脚,动物能说话,月亮可以像姐姐一样长发飘飘,在插图中,小鸡可以比奶牛大;毛毛虫可以比梅花鹿跑得快;小乌龟可以长了翅膀飞翔……意识所及无所不能。如《云朵面包》这本书曾经获得了波隆那国际童书展“文学类最佳插图奖”,并且在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展中获得了展示机会。这本书的主题是“家”,将“家”分布在封面及封底。红墙粉瓦,“房间内”充满了黄色的灯光,表现出“家”的温暖。书中所有的插画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场景,当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了浓浓的家的气息,从而在阅读中体会到家带来的温暖。

(三)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字体运用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还不具有识字的能力,那么给这些儿童的书籍就应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图为主,通篇不会出现几个字体,这种书,在必要时儿童可以脱离家长的指导自己进行阅读;另一种是图文并茂,这类的书籍是家长在文字的辅助下讲给孩子的。通常情况下,文字较少的书籍可以采用看起来可爱的字体,还可以使用手写体。例如,《大嘴狗》这样一个特殊的绘本,在2000年获得了“Troisdorfer图画书奖”和“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奖”。这本书的字体非常可爱有趣,即便孩子们认识的字不多,也能够独立阅读这本书。

(四)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材质运用

在书籍印制的材料选择上,要兼顾材料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最好能够选择还原性好、再现性强、反射率低、阅读不易疲劳的、安全稳定的张。材料不仅要注重多样化的组合还要兼顾到实用性和安全性,尽量选择耐磨损、易携带、手感轻柔边角不锋利的材质。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泡泡书《小唐诗》,就很好的针对了儿童的习惯爱好,采用软性的塑料泡沫为材料设计而成,整本书质地轻柔,色彩丰富,且书的四个角均打磨成圆角,可以陪伴幼儿洗澡、玩耍,能让幼儿安全地捏、咬、撕,用不同的方式体会书本的乐趣,使各种感官自由地探究。另外童书中还有香味书、音乐书、可以边洗澡边看的“澡盆书”、竹筷书、丝绸书、皮毛书、汽车、钟表等形状的异型书等等。设计者从童书不同传播形态角度做创意,真是视、听、触、嗅、味五官的一次全面享受,好的书籍形态有利于吸引小读者的阅读、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又如《宝宝玩的小小孩书》这套玩具书种类很多,整本书的封面至内页全部采用圆形设计,用一根漂亮的彩绳做装订,结扎处系一个能发音的漂亮玩具,而且书不怕折,脏了拿布擦一下就行,整本书色彩搭配和谐,色调简洁明快,形式活泼可爱,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五)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造型结构的运用

人们在创造产品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形态,而形态的造型即可表现出一定的性格,这样产品就有了生命力。例如,一本关于小汽车的故事书,书籍外观造型就做成一辆小汽车,它还有会动的轮子,当儿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把书立起来,向前推动滑行,增加了儿童看书的乐趣。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绒毛小兔》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儿童作家玛格莉・威廉姆斯(Margery Williams)最有名的作品,诞生于1922年,到现在仍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经典故事。讲述了一只害羞的“绒毛小兔”历经坎坷,在爱的感应下最终变成了一只真正的兔子的故事。威廉斯女士借由这只绒毛兔,呈现人的成长困境和疑虑,也透过充满想象、信心、希望、平和又美好的故事结局,为身处困局的人指引出路,帮助许多大人小孩学会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自己的缺陷,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

在书中,所有出现小兔子的地方,兔子不但都呈现出了立体的效果还被赋予了其仿真效果的材质,这就很大程度的引以孩子看书的乐趣。

儿童书籍不仅仅是视觉、触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也是书籍设计的整体性、精神性和人性化的统一。伴随着时代的更迭变迁,人类的思想素质和生活需求也在不断的演变发展。人们对中国儿童书籍的需求也不外如此,顺应时代的潮流,儿童书籍设计者在设计当中应尽最大的努力设计出符合中国儿童特点的读物,设计出高趣味、高理念的儿童书刊,从而帮助儿童理解事物、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师要将书籍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融入设计中,并以儿童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童心童趣、情感细腻的设计者一定可以设计出受儿童欢迎与喜爱的书籍。

参考文献:

[1]龚军辉. 少儿图书营销管窥[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2]丁瑞虎,李灿. 浅析少儿图书的差异化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2).

[3]孙琳园. 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今传媒,2009(8).

第9篇:爱国主义书籍范文

青年志愿者活动方案策划一

一、活动主题:关爱老人,送去温暖

二、活动目的:敬老院的活动是每年青年志愿者必定举办的,该活动意义深远。(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有必要和义务去帮助他们。

三、活动时间:十二月中旬

四、活动地点:乐山市敬老院

五、活动宣传:海报,展板(在校内征集更多的志愿者参加可以让小分队去宣传)

六、活动过程:

1、 由院青志协负责联系乐山市敬老院有关负责人,与其洽谈具体的时间和相关事宜

2、 由院青志协将统计全院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并交代注意事项(每个参加者务必准时集合不得迟到)

3、 由院青志协联系活动节目的人员和主持人

4、活动内容:

(1) 有学院志愿者给老人们问好

(2) 由经济系带来的舞蹈《火把节》,让整个气氛沸腾起来

(3) 由院青志协带来歌曲《老人与海》,以轻松的节奏感受海鸣威淡淡的悲凉

(4) 由主持人和老人们做一个小游戏,让工作人员放革命老歌,由老人们来猜歌名。

(5) 由老人们选出最喜爱的一首革命歌曲,请老人们合唱

(6) 请老人们教志愿者们打太极,由志愿者教老人门健身操,在互动中增进彼此的情意

(7) 由老人们带来一首《北京的金山上》

(8) 志愿者和老人们聊天,让他们回忆起美好的往事,注意倾听,捶背要有经验。

(9) 每个志愿者和老人握手,并合影留念,活动结束

5、 注意事项:

a) 准时集中出发,路上注意安全。

b) 志愿者要有足够的耐心

c) 活动完毕,合影留念。打扫场地

七、活动经费:

车费:50元

青年志愿者活动方案策划二

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志愿者所体现和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准备在2012年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组织一次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捐助图书的活动。

宗旨是帮助中国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主要项目是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募捐图书和建立图书室。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工,不从青协获得任何报酬。

活动背景: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参与这项活动是我们要深深思考的问题,平常人能做到的节约行动,我们大学生能做到,我们要从更深层次上参与这项活动,节约不仅要从眼前考虑,更要从长远出发。校园里每天产生大量各种各样的垃圾,这些中包含着废旧纸张,饮料瓶,各种包装盒,这些其实是一笔资源。

一、

二、 1985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40/212号决议,确定每年12月5日作为国际志愿者日,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弘扬志愿者精神,宣传志愿者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开展庆祝活动,以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目的:

弘扬志愿者精神,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三、活动简介:

院青协计划于2012年12月5日左右举行一次大型的宣传活动,并借助此次宣传将募书活动持久开展下去(考虑到同学们手中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少,我们计划将第一阶段的活动延续至下学期,以保证同学们能利用放假回家的机会带来一些合适的书籍。预计第一阶段活动将持续到2012年3月)。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将此项募书活动作为信息工程学院青协的传统逐届开展下去。

四、活动地点及负责人:

宣传活动地点:老校区西清苑门前、学校南门前,新区食堂及校门前

老校区负责人:

新校区负责人:

五、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活动申请 ;

2.设计宣传板 利用现有的宣传栏进行宣传,另外在新区也加大宣传力度;

3

.设计及复印海报和宣传单 可参考其他

4.在校园网上 发表募书帖 借助科实部网站的管理权限,对募书活动在网上进行积极宣传;

5.大力开展本院的内部宣传 通知全院各班青协负责人务必在班级内作好宣传工作,让他们将此次活动的精神和意义详实地传达给班级每一位同学,争取在本院同学中募到更多书籍;

6.制作书籍募集明细表 供集书负责人登记捐书者个人以及所捐书籍的详细信息;

7.为捐书者准备小纪念品若干 如特制的书签,爱心勋章等;

(二)活动实施:

1.12月4日前完成前期宣传工作 将海报贴在所有学生宿舍楼下及人流密集区(食堂、教学区和宣传栏);

2.12月4日(周四)组织大型的宣传活动 宣传板分别于新校区 食堂前、本部食堂及校门 前展出,志愿者派发宣传单,并向大家介绍本次活动具体流程及开展意义;

3.确定固定的收书时间和收书地点 由专人负责收书和书籍信息登记工作,便于该活动的长期开展;

4.书籍的托运工作 在募集到一定数量的图书之后,分类整理托运到教育部门下受助学校。

(三)注意事项:

1.海报尽可能持久的保留,避免被覆盖;

2.新校区与老校区的协调

3.图书的管理和保存;

4.由于活动规模较大,历经周期较长,所需人手较多,可考虑让某个系较大的一个班级来承办此次活动;

5.在书籍质量上严格把关,以适合农村中小学生阅读为标准。如果收到一些不合要求的书籍,我们将作为旧书变卖,所得现金将购买适量适合的图书或者作为包装费用;

6、关于图书托运,要事先找好运输公司;

7.所有费用一律以发票作为报销凭证。

六、活动预算:

横幅 2条 10元/条

宣传板 2块 70元/块

海报(a3纸张) 80份 0.15元/份

宣传单(a4纸张) 1000份 0.08元/份

书籍募集明细表(a4纸张) 70份 0.05元/份

纪念书签 200份 由zanzh费用(铁路慢运) 300公斤 费用由ocef供给

合计:10*2+70*2+0.15*80+0.07*1000+0.05*70= 245.5(元)

七、预计影响:

1、预计募书500本左右,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可贵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