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课程改革教学应用研究(4篇)

新课程改革教学应用研究(4篇)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语言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课堂评价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课堂语言评价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课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评价具有激励性、亲切性、准确性、新颖性、生成性的特点。教师要恰当运用课堂语言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新课程改革;课堂语言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初中生相比较小学生,虽然在认知水平上,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不够成熟,教师的语言评价仍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实践,我觉得通过恰当的语言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样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表现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体会关爱,启迪思维,增加自信。教师评价也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过分表扬,也不能吝啬自己的激励语言。在学生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时候,教师既要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做出示范,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发言的兴趣。例如一个学生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该学生回答,如果回答正确教师则用“你回答的很好、很全面”予以鼓励,再根据《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细则》通过加分对该同学进行奖励;如果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完善,教师则可以用“这位同学回答的是正确的,但不全面”予以评价,再通过课堂加分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评价的激励性措施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每一个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期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这种评价措施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亲和力

激励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除了激励性的语言外,课堂评价语言还需要亲切。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应该只一味地进行鼓励,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发自内心,对学生亲切且自然。例如,如果最近有位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的回答虽然不准确,但是敢于说出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的答案,教师可以用“你的思考角度很新颖,其他同学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等一些较为亲切自然的语言来进行课堂评价,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语言评价的亲切性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再恐惧教师会因为自己没有回答正确而感到恐惧,从而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能够带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三、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长期的激励性和亲切性语言在课堂评价中也是有弊端的,课堂评价语言还需要具有准确性,做到准确、简明、得体,力求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明确哪儿做对了,哪儿做错了,哪儿做得还不够完整。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完整,哪儿需要补充,这样教师评价才会真正发挥激励导向功能,可以说,准确性是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如果课堂评价语言没有准确性,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教师评价得如何生动,课堂教学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地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堂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另一方面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语言评价时要使评价语言也具有辩证艺术。

四、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新颖性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评价有明确的要求,进行课堂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但是如果教师长期使用一种评价话语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学生把教师的评价语言认为是教师在例行公事的时候,课堂语言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功能,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还应具有新颖性。课堂评价语言的新颖性是一项很高的语言评价艺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同样的学生,但是面对同样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去评价,这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所以,课堂评价的新颖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使课堂评价时时新,使课堂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应发生的情况而异,使课堂富有朝气;教师还应该学习将生活中他人的评价语言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五、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预设的,更多的还具有生成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往往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如果教师的预设语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学生就往往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不同的学生生成性问题往往具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点,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课堂评价语言,在自己的生成性语言评价中展示自己的机智、幽默、博学,以获得学生的欣赏和好评,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用自己的评价语言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引向高潮。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层面来讲,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并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评价水平,从而带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作者:梁晶晶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国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概念,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素质提供了重要的作用。小说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中进行小说审美教学是有效的培养学生素质的方式。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寻找审美教学的突破口。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

一、引言

小说作为一种具有很高文学性和文学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成为初中语文课本中主要的阅读类别。由于小说本身的艺术性,学生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提供相应的指导,认识感受到小说中的情节,学会对小说审美。审美教学不仅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小说作品的理解,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新课改对审美教学的作用

审美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美好的事物或者美好的理念思想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这一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兴趣,逐步感受学习的魅力,养成独立的自我学习方式,在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方向,令学生更具有人文关怀。事实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小说阅读产生兴趣,并能够独立选择阅读是一个考验教师能力的过程。事实上,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相对完善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保证共同学习的实现。目前,初中生语文课本中小说部分主要包含哲学类和教育类等,这些小说反映了作者当时生活的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的发展状况,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小说给读者提供的知识空间是极为丰富多样的,通过对经典小说的阅读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开拓视野,培养文化素养,提升对特定时期的人们生活的认识程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前需要了解作者当时所处历史背景,结合时展,正确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己理解小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初中的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对小说进行诠释的能力。

三、初中语文中小说审美教学的不足

教育事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更加多元化,这就恰好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说审美教学的思想产生了矛盾,事实上,初中语文小说中思想模式相对固定,新教改下的文学思想和当时的小说的文学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冲突,因此在对小说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时代背景的引导和讲解。其中对小说进行的审美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无法将小说中的真正的美感表现出来,仅仅是传达了小说展现的表层含义,审美效果不明显,无法得到有效的成果。同时对小说进行审美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把握准确,这种把握难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当教学的方法相对简单时无法保证对小说的思想和文化进行深入的渗透,学生掌握和理解的难度较大,而方式复杂又会引起讲述方式晦涩难读,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创作其实是对故事的一种记录方式,在对故事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对背景和人物的情感进行描述,发现美好的事物和思想。事实上,目前,初中语文小说的取材多为中外名著,这些作品的国度不同,风格也就不同。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小说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根据小说内容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还存在很多的初中语文课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堂上的气氛相对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就成为审美教学的阻碍。事实上,当前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授课,讲课的形式单调乏味,遵循固定统一的框架,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仅仅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阅读,学生的自我想象的空间较少,因此审美教学工作的成果自然效果较差。

四、改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措施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语文课中国小说审美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提高审美教学的成果。

第一,培养学生阅读记录的习惯。在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做记录的习惯,事实上,阅读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通过对阅读内容的记录得到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做阅读笔记的基本的方式方法,并告诉学生在阅读笔记中所需要记录的重点内容。同时,为了保证这一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对学生的笔记进行定期验收,这样的方式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还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和摘要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其中,当讲授小说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阅读卡,其中分为阅读预习,阅读心得以及见解三个部分。阅读预习的部分中主要针对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出现的不常见字词进行记录,以及对小说的主旨大意进行分析和记录,阅读心得的总结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领悟的感情和道德观念进行记录,也包括小说引发的思考和感悟。最后在发表见解,学生在阅读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可以展开相关的演讲或者是辩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种方式能够更好地给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是一个良好的体验。事实上,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记录不仅仅能够起到对学生阅读进行监督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规范性,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工作。事实上,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一些教学文本对于学生来说内容较为深刻,尤其是对一些基础阅读量不足的学生来说,这些小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详细的剖析,让学生逐步理解,首先需要读懂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小说中所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而感受小说中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这种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就得到了良好的提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强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培养,适当放缓速度,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小说的内在美。

第二,深化学生对小说表现形式的理解。深化学生对小说表现形式的理解是小说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工作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内容,领悟其中的精华所在,感受小说的魅力,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形态,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极其充沛的,因此其思想感情理解全面的难度也就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小说本身的灵活性,每个人从小说中感受到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想对小说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了解就需要了解小说的表现形式,所谓小说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小说中的情节设置,以及矛盾冲突的设置等,这些都是衡量一部作品优劣的因素。教师的工作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使用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手法,方便学生能够对小说进行更加良好的欣赏和感受,从小说的阅读中感受更加良好的审美体验。由于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其中以小说篇幅、时代背景以及小说塑造的任务形象等多种因素为主。这些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就使得一部小说要想保证高质量,就需要构造紧凑的情节,保证文章中环环相扣,增强节奏感,同时也需要保证文章的构造合理,矛盾突出,避免流水账形式的记录,情节安排更加合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审美,就需要使学生了解小说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特点等。其中以水浒中《智取生辰纲》为例,就需要让学生结合全文中的相关情节,通过前文的阅读体会小说中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并对小说中的冲突情节的设置进行感受,保证审美教育的成功。事实上,小说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小说的情节和感受进行理解才能实现审美教育,需要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并领会到小说中涉及的写作技巧,对人物刻画的方式进行感受和了解,不仅仅实现了对小说的审美,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小说,如何感受小说,找到其中的写作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部分教学范本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方便学生对情节发展设置的感受和认识,对小说的表达感情进行辨析,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情节发展铺垫的认识,对跌宕起伏的段落的赏析,加强对学生的审美培养,保证学生对人物塑造意义的认识,这些都方便了后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工作。其中以《范进中举》为例,在这第一小说中,结构就极为紧凑,故事环环相扣,情节的发展和推动都紧密结合,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小说中将表达的主旨十分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时教师就需要利用这些优秀的范本对教学进行优化,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审美能力,从而有效实现小说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学。

第三,丰富小说的作品教学形式。丰富小说的作品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小说审美的兴趣,这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是一个教师能力的体现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小说审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相关的视频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将这些形式的作品和小说相结合,使学生对小说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作品的认识,这种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小说审美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面对具有趣味性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进行设计,这种形式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其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社戏》一文,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教学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需要根据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想象制作动画,并为动画进行配音操作,这一工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是一种多向发展的方法。这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交替,给学生提供了新鲜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小说的审美教学更加期待,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形式的利用是一种良好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与此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多向发展,更加渗透对学生的美学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对各类型内容的见解,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

五、结束语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国家的新课程改革方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美学教育和培养,实现其对小说审美能力的提升,增强道德观念教育,提升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这还需要相关的教育机构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考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对此进行分析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旦正吉,代青卓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0):105.

[2]高经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问题探讨[J].才智,2015(11):214.

[3]旦正吉,代青卓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研究[J].赤子(中旬),2014(12):105.

作者:马力洁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体育中学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往往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理想效果。那么,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充分认识讨论法教学、掌握讨论法教学的实际操作技巧,提高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效果呢?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工作实际,尝试从讨论法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具体操作过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传统的中小学进行的应试教育要转变为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与时俱进的教育形势,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教师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新课程改革,于是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我们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兴趣学习小组等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试图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讨论法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是,在高中历史学科当中使用讨论法教学之前,我们教师必须认真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运用讨论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讨论法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历史课堂上的某一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上要讨论的问题,并为提出这些问题做好情境铺垫;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讨论有一个主题,不偏离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但是他们可能对新的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教师的适时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要做好课堂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些有争论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在课后继续讨论和探究。

(二)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

学生不管是进行小组讨论还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与历史知识相结合。通过讨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这样讨论法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发表自己的观点

讨论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但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得出的结论不能是教师强加的,也不应该是历史教材中现成的结论和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才是进行讨论的真正目的。讨论不一定要最终形成统一的结论,即使大家得出了统一的结论,也应该是学生自己真实的观点,而不是教师诱导的结果。

(四)互相讨论和学习

这一点主要是指学生之间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倾听、互相解释和争辩,获得思想上的碰撞,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相互交流的能力,一举多得。

二、讨论法教学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上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备课时除了要备课程标准、备历史教材之外,还应该备学生。教师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讨论问题,要注意到提出的问题不能太多或者太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好不是教材中已有的现成的观点或者结论,如果是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要注意这些问题的层次性,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某一问题的思考上,但不能妨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实践证明,热烈的讨论过程能够延长这些历史知识在头脑中的保存时间,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可一开始还不能适应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探究的兴趣,只要学生中有好的想法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表扬,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讨论中来。当讨论出现停顿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做好引导的工作,不要每次都急于公布答案,使学生失去主动探索的欲望。总之,整个讨论过程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学生,讨论法教学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新观点,允许多种观点并存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暗示自己的观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讨论法教学就没有了意义。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用更有条理的话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得出了不同的见解,教师也不要急于反驳,可以允许多种答案并存。总之,讨论法教学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极好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不管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教师都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周萍.走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分组讨论法的误区[J].中学历史教学,2011(7).

[2]武栋玲.浅谈问题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8).

[3]陈彤.历史课堂开展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宁夏教育,2012(6).

[4]陈永梅.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祖国:教育建设,2012(11).

[5]徐景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2(9).

作者:肖勇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为着眼点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和方法的掌握,要让学生能够愉悦地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过程,实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对新课程标准理解透彻,以便在新课程改革下更好地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本文就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浅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体育教学;浅谈

一、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以兴趣前提才能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也只有对于学习有兴趣,学生才能够便显得更加有热情,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学科,初中体育学习也不例外。在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对体育学科的兴趣浓厚,才会不觉得体育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也才不至于觉得体育运动和训练是辛苦和繁复的,也才能对于体育训练更加执着,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体育理论和技能的要领,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技巧,进而将体育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而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体育活动完全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收体育知识、模仿体育动作,这使得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久而久之,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热情,逐渐与教师变得疏远,对体育学习没了兴趣。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要首先着眼于师生关系的转变,要力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第一,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学生是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体,初中体育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意识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激起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第二,加强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互动,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情感的融入,要以积极的情感来带动、感染学生,以换来学生的正面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处于和谐融洽之中进行学习,才不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苦与累,才会真正享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从而对体育课形成长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有利的基础。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在了解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传授技巧的基础上,做到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要能够认识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力求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动机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和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初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白,初中体育教学面对的全体学生,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对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了如指掌,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所有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体育得到提高,能够准确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其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对各种体育活动技能要领做到准确了解。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准确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要在正确理解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好的方式方法将其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也做到准确掌握。最后,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体育教学中包含的运动项目很多,而教师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对于各种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可能很难做到位,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的动作联系起来,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看到更多标准优美的动作,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更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为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对于初中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意义。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将新的教学理念理解透彻,而且要做到切实落实和贯彻,我们的体育教学要走出课堂,要通过丰富多彩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拓展和延伸,要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将课上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加以实践。当然,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初中体育教师也要做到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制定训练内容,再对学生加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力求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外活动的训练形式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有选择性的自由组合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形式等,在训练内容反面,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还可以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综上所述,在新课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好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要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定要将新课程理念学习和掌握好,贯彻和落实好新课程标准要求,开拓创新,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淑真.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2]惠伟.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1).

[3]杨平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点滴体会[J].甘肃教育,2009(1).

[4]苏滇生.初中体育高效课堂之课堂常规[J].新思考网,2011(11).

[5]封尊榴,封尊玄.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教研,2011(2).

[6]鞠鸿.初中体育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新课程:教师,2008(10).

作者:许军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