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

国民音乐教育全文(5篇)

国民音乐教育

第1篇:国民音乐教育范文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一书是李巧伟、张天慧与中国纺织出版社联合编著出版。该书编著的过程中是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作为创作的主线,首先是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做了详细的介绍。其次是针对湖南民间艺术和瑶族音乐舞蹈文化、土家族音乐舞蹈文化、苗族音乐舞蹈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之后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以及多元化的融合进行了阐释,最后是对民族音乐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进一步进行了介绍。

纵观《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一书,分为六个章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概念进行解读,也就是说文章第一章节的内容,针对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和认知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这一章节的介绍让读者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了一个基础的掌握和认知。第二部分即是文章的第二章节、第三章节、第四章节的内容,在这个部分主要是以湖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为例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解读。在第二章节中主要是针对湖南瑶族音乐舞蹈文化进行介绍,从湖南瑶族的民族、瑶族的器乐、瑶族的《盘王大歌》仪式及音乐、瑶族舞蹈等等多个方面诠释了瑶族的音乐舞蹈文化,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多个方面的内容认识到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第三章节是针对湖南土家族的音乐舞蹈文化进行详细的介绍,从土家族的民族、土家族的器乐、土家族的戏剧以及土家族的舞蹈多个方面的详细分享来加深读者对土家族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认知。第四章节是针对湖南苗族音乐舞蹈文化进行分享,从苗族的音乐和苗族的鼓舞两个方面对苗族音乐舞蹈文化进行解读。作者是在湖南衡阳师范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学,因此在本书编著的过程中也是结合湖南本省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举例分析和介绍。最后一部分即是文章的最后两个章节,针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音乐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结合做出了阐释。在最后一部分的介绍中,首先针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概念进行了解读,针对民族音乐的多元化融合进行了分析,其次是在此基础上针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学校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高校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音乐教育与教师的职责、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培养、民族音乐和高校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读。民族音乐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是老一辈的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挖掘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当时的人们在经历苦难时的心态,培养我们乐观的品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对古代文化的掌握和熟知。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一书的编著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剖析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资料。在当前阶段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一书能够有效的帮助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有一个系统性的掌握,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由此可见《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一书的编著充分的证实了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本书的编著和介绍能够让从事高校音乐教学的人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这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掌握,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一书无论是对于从事高校音乐教学的教育者来说,还是针对当前从事民族音乐文化学习和研究的学者来说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蒲涛 单位:成都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声乐教授

第2篇:国民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创造了极为灿烂的文化。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是长久以来历史积淀的成果,其中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因此在高校的音乐教育当中,将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教育对象进行传承是非常必要的。

一、民族音乐的美学特质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是我国宝贵的财富。优秀的民族文化离不开文化传承和发扬。五十六个民族能歌善舞,因此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各个民族均有传承至今且独具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其影响深远,并且音乐中彰显存在的价值,对音乐领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大约五千年前,在黄河、长江等流域繁衍生息的祖先们,开创了最初华夏音乐文明。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音乐文化逐渐呈现多元起源以及混合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各个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中国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并不断灿烂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各个时期的意识形态随之发展改变,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深远影响,直接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变化与发展。在此之中,民族音乐的独特性是决定民族音乐得以长久传承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得民族音乐能够独具特色的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下,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正是通过“音乐”这个特殊的记录方式,才使得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等人文背景得以重现。由此可知,中国民族音乐历经千年,沉淀了深厚的音乐底蕴,是各个民族艺术智慧以及创造才能的结晶。通过民族文化融合以及传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民族音乐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音乐体系,且至今仍不断交流融合,彼此竞争。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民族音乐能够衍发展,向世人呈现倔强而灿烂的音乐文明。

二、重视培养民族音乐教育人才

现阶段,民族音乐得到了高度重视。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此方面的教师相对比较缺乏,甚至有一些民族音乐几乎已经濒临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必须要能够尽量打破学历或是资历等方面的界限,吸收更多的民族音乐方面的人才,加入到教育队伍当中,以此培养更多的民族音乐人才。首先,需要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其中,应该对民间音乐进行重点收集与优化。与此同时,提高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师的关注对,并且加以培养,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次,要在高校当中培养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民族音乐教育资源,要让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为民族地区能够培养更加具有创新性质的,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音乐教师,这也正是民族音乐教育想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教师的职业道德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对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是需要关注的。民族音乐的教师的培养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能够坚持将音乐和舞蹈以及戏剧影视等各个领域相互结合起来,要让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同时也要对教师的知识进行更新,提高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水准,使教师拥有更加专业的技能和开拓的视野,不断的积累更多的音乐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方面的理念。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音乐培训班,以此来培养壮大师资队伍。也可以指派一些比较优秀的音乐教师,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当地音乐学院进行造访,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民族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1]。

三、组织建设民族音乐教育系统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素质教育已经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同时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应重视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了解音乐文化当中所深藏的内涵,逐渐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拥有新时代教育思想,让音乐能够不断地传承下去。学校必须要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完整全面的民族音乐教育系统。通常情况下,音乐教育主要由学校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构成。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当中,以传承音乐文化为主培养人的音乐素养。而师范类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指在师范院校或者是音乐艺术学校当中,以培养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为主要目标的一种音乐教育。从职业角度来说,师范类的音乐教育是属于专业音乐教育当中的,但从教育目标来看,师范类的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能够给普通的音乐教育所服务。专业音乐教育可以叫做是职业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演奏者或者是演唱者,而社会音乐教育主要包括有一些民间的音乐团体或者是老年大学等所举办的音乐教育活动。目前,社会音乐教育的覆盖面变得更大,大部分的社会成员能够成为社会音乐教育当中的受教育者,而社会音乐教育也因此而变得更加重要。民族音乐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普及和传承,那么就要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展开教育,除了要能够在与学校音乐教育方面有所普及之外,在其他音乐教育活动上也要能够凸显更多的优势。各地区必须要能够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构建更加完整全面的音乐教育系统[2]。

四、编制出民族音乐传承专用教材

民族音乐教育如果想要能够获得更加普遍的传承,那么就必须要能够编制更加符合民族音乐教育所需要的教材。民族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学习以及了解民族的音乐,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传承民族的思想观和审美观,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收集更加富有特色的民族歌曲,以及学习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和乐器或者是戏剧说唱。又或者是包括了民族音乐作为创作素材的一种现代音乐,把民族音乐能够使用各种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在教材当中有所体现,让民族音乐能够通过不同的艺术方式来传承下去,使现代教学能够和民族音乐相互结合,获得更加具有现代教学特色的民族音乐教材[3]。

五、民族音乐教育的内涵

在音乐教育当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民族音乐教育不仅仅在音乐教育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对民族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特点,是中华音乐文明发展的基础。民族音乐千年来积淀的文化底蕴现如今仍被新的音乐形式所借鉴,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从另一个角度看,无疑是民族音乐发扬光大的另一种形式。民族音乐能够培养听众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是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能够提供听众广阔且自由的想象空间供其充分展开想象,比如蒙古族音乐。众所周知,蒙古族人民豪放而富有激情,其传统音乐风格完全契合民族特点,即曲风潇洒,富有张力,颇有大开大合的气势。考虑到蒙古历史文明,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绘制了横跨大洲的宏伟蓝图,正是蒙古族的鼎盛时期,因此,蒙古民族音乐蕴含蒙古鼎盛时期的精神核心内容,即在音乐旋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蒙古骑士骁勇善战、不畏生死的精神品质。而纵观汉民族音乐历程,难以准确判断汉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是因为汉民族音乐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均呈现出各时期的特点。比如,唐代诗文流行极盛,以唐诗作词再进行谱曲;宋代流行唱词;元代流行元曲等,无数灿烂的文明在神奇的华夏土地上交相辉映。民族音乐不仅仅给予听者震撼人心的声音,这种抽象旋律富含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具象的事物,需要听者头脑中展开想象,感受音乐蕴含的情感,这种极富情感的奇妙的精神表达方式以及无法统一的想象力是难以被取代的。正因为如此,音乐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既能细腻准确的反映作者的真情实感,引起情感共鸣,也能使听众在聆听后开启想象的空间,使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感受。而将这种感触进行艺术加工,以特定形式加以表达出来,就是所谓的音乐鉴赏真正的含义。上述不同的有关音乐文化的传承,实际上相互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上升到世界音乐范畴,其实无论是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有一句话是对音乐理解最好的诠释,即音乐不分国界。东西方音乐虽然在表现形式、创作手法、风格旋律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唯一不变的音乐蕴含的情感,作为情感交流的媒介,不同时期的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同时拥有音乐自信。这是一种难以理解却又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音乐情感相同,每一个民族都信仰自己的文化,也正是因为对自身文化绝对的崇敬与自信,才得使各个民族自身独特的音乐文化得以继承并传承至今。

六、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创新相互结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民族音乐能够彰显民族文化,对我国来说是文化瑰宝。所以必须要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教育,让民族音乐获得更多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取得更高的成就。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传承,能够了解到不同民族当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气质,同时也让各个民族之间获取更多的认同感,可以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在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能够传承,同时也要能够创新,要让民族音乐能够真正的,获得创新发展。使音乐教材当中的民族特色得以突显出来,同时也要使用更加创新的方法来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比如可以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背后的背景文化知识,从而使其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投入,提出更多的创新设想,从而使民族音乐在传承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相关部门要不断的考察,同时相关教育部门也要不断地选拔更加具有专业精神以及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学生需要认识到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担起自身的责任,让民族音乐教育能够真正的传承下去。使民族音乐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取得更多的突破,从而使我国的民族文化获得更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婕.论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J].传播力研究,2019,(24):180-181.

[2]王琼.论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J].文教资料,2019,(22):172-174.

第3篇:国民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国民音乐教育; 专业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改革; 音乐鉴赏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正视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教育现状有一个清醒认识,是明确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推进和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保障。

一、音乐教育的再认识

音乐教育行为分为两种类型:国民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由于两种教育行为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上存在区别,它们在教育手段与方式、教育评价标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比较这些差异是我们真正认识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属于国民音乐教育的内容,它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的基本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基本技能。继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使学生逐步了解本民族的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激发爱国热情,接触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文化背景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的品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但由于人们不能正确的理解两种音乐教育行为的关系,导致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上常常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校音乐课可有可无,而把参加文艺汇演、培养少数人才当成衡量国民音乐教育的全部标准。错误地认为音乐教育主要是面对那些打算以音乐作为职业的学生,对于其他的学生来说无关紧要;那些所谓“世界名曲”是给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听的,所有音乐上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上音乐课也就是“玩”,甚至于音乐课可以在文化课学习紧张的学期扮演可有可无的角色。应试教育下造成的“务实主义”,使现今各中学的音乐特长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生产了成批量的不知音乐为何物的音乐产品,量上的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可喜的信息,质的直线骤减给音乐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社会对这部分学习音乐、从事音乐工作的人的态度是蔑视的,这些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不热爱音乐、今后将可能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对音乐的态度也注定会是蔑视的,而后者的蔑视是摧毁性的,因为前者蔑视的是从事音乐的人,后者蔑视的则是音乐的本身。可面对当前这种空前的“繁荣”,有些的的确确具有音乐天赋、又热爱音乐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因此望而却步,做出了学什么也不学音乐的选择,对于音乐的发展来说,这是无法逃避的痛处。具有可发展潜力的音乐人才不能输送到高校,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这给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致命性的打击。专业音乐教育水平的下降,影响了国民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的制约势必给专业音乐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在社会音乐文化中,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是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的。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应以专业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人才为最高目的,国民音乐教育则作为它的基础。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伯恩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没有广大的参与其中的听众,而是一些被动的听音乐的人,那我们就永远不会有一个具有音乐文明的国家和民族。”这句话是深刻的,它说明即使从音乐本身的目的来看,国民音乐教育也是极端重要的。它一方面需要国民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又是国民文化素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音乐艺术不再是一个有少数音乐家承担,用以表明社会有音乐的音乐艺术,而是直接使全体国民成为其主体的音乐艺术,全面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养,即是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自身发展的目的。

二、将音乐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正视音乐教育现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进行专门的探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音乐学科设有六个模块,其中音乐鉴赏模块2学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各1学分,必修学分3学分。对于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开设,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了统一的集中培训,使一线音乐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音乐课和音乐学科各模块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具体如何实施,各模块之间如何设置,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还存有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绝大多高中学校的音乐课至多可设置三个模块,即音乐鉴赏、演唱、演奏(此模块的设置受音乐教师的所学专业及个人情况制约),这三个模块总共4学分,其他模块的课本还在编著中。现有音乐教师接受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不能与新课程改革中的音乐模块教学要求进行接轨,普遍存在继续学习的需要和必然。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的现实是个音乐模块正常开设的另一必须考虑的因素。根据必修学分3学分的规定,音乐鉴赏模块就势必成为必修模块,另两个模块任选其一。只有这一种定式在实际的音乐模块设置中具有可行性,没有其他选择的可能。基于对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状及新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上的考虑,音乐鉴赏模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进行“补课”和其它模块的开设打好了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后的音乐鉴赏模块,对比以往高中音乐欣赏课来讲,从广度、深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真正认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性,才能实实在在的有助于推动音乐教学改革。从音乐作品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上来看,音乐鉴赏模块向音乐教师的个人艺术修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音乐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拓展专业的口径,丰富自身的知识面,来迎接新教学标准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备课应该从音乐作品的作者、主要生平、创作该作品时的年龄和心态以及时代背景几个方面做起;反复筛选所要聆听的音乐作品的版本与演奏风格,其中演奏者的生平与演奏风格也是要有所准备的;教师要反复的倾听,自身先从中找到音乐上的共鸣、感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揣摩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如果该音乐作品连教师都感动不了,又如何去向学生传授其中的音乐真谛?音乐教师需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工具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设计制作音乐课件,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轻松进入音乐的教学情境,进入审美期待阶段;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作音乐作品时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性的聆听它、发自内心地感受它,产生审美效应。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成功地走出音乐课程改革的第一步,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第4篇:国民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民族音乐教育本土化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研究奥尔夫的本土化并不仅仅为了使国外音乐教育在我国得到本土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使我们从自身本土文化出发,建构中国人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从而更好的面向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1.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保存、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所体现的个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在集体化、规范化、统一化的现代学校体制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定程度取消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赖以保存、传承与发展的方式和环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其丰富性、灵活性、综合性、体验性等特点,可以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将国外音乐教学法与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与音乐教学的实践相融合,与各民族学生音乐学习的特点相结合,使之形成适合于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适合于我国音乐教育体制与特点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力。首先,奥尔夫音乐教育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即将音乐与语言、舞蹈、动作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能够尽量多的保留民族音乐审美的真实性,可以使民族音乐文化尽可能得以原样地展现与传承,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其次,奥尔夫音乐教育参与式的教学形式———即学生必须自己参与其中的音乐教学形式,学生不是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间。因此,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基于上文提到的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进行身体的体验与展现,对于培养民族音乐的表现力有积极作用。最后,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的教育理念———即基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对于我国各类民族音乐特性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在民族音乐基本元素与原始素材基础之上进行组合与创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制约因素

本研究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作为检索源,以“主题”、“篇名”以及“关键词”的形式分别检索了截至2019年4月20日之前发表的,有关“奥尔夫本土化”的相关论文,通过人工剔除相关度不高的文章,共搜集到37篇有效样本。统计分析如下:1.文化冲突。研究按照论文第一作者来源地所属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文献数量的统计相关研究在全国总体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递减趋势。究其原因,除了我国东南部经济发展快、教育条件好以及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力量的带动之外,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民族音乐文化、本土音乐文化的特点以及固有的传承方式有密切关系。少数民族种类较多、人口较为聚集的地区,如云南、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几乎没有相关研究,而新疆、西藏、贵州等地,研究力量也较为薄弱。可见,民族、地域文化的冲突一定程度阻碍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发展。2.性格冲突。中国为大陆国家,农业维持老百姓的生存,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对农业的重视,在文化心理上便形成一种内倾型特点,民族性格总体呈现含蓄、内敛,重情感重体悟的特点,我国学者刘长林在其《中国式思维》中提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源自中国民族文化基因的阴性偏向,并将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归纳为“重视时间因素超过空间因素”、“喜重平衡均势,强调调和统一”等十个方面。①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将音乐与语言、舞蹈、动作密切结合,充满激情地全身心投入,充分调动身体各个部位外化音乐音响,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这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性格特点有出入。因此,文化心理与性格特点的冲突,致使我国学生在奥尔夫教学中,很难实现自然、放松状态,是制约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的重要原因。3.体制冲突。统一化、规范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与应试教育下的音乐教育评价机制,使得我国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追求知识的全面、系统与难度,但在教学的具体计划与安排上,音乐内容又被分割与孤立,学生很难接触到全面、系统、整体的音乐文化。在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上,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授形式,使得讲授与演示成为最直接、最快捷的音乐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知识体系的构成快速,但缺点在于,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力。除此,应试教育下,我国音乐教育的评价机制也体现出较为严重的技能化、专业化倾向,这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所主张的音乐教育的灵活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相冲突。4.环境冲突。奥尔夫音乐教育之所以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不仅来自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方法与内容的合理性,还源自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例如,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处的音乐文化环境的支持,教学的场地、教具与设备的支持等,灵活多样的设备与教具才能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而在我国的实际音乐教学中,缺乏奥尔夫音乐教学场地与教学设备、缺乏可以灵活使用的乐器,限制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另外,我国音乐教育中仍然存在的西化倾向,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对于教育环境的需求。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实施途径

第5篇:国民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音乐文化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文化就是利用音乐语言来传达人类的思想,而其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又多与个人以及民族的思想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将音乐文化看作是民族文化在音乐上的体现。音乐创造与人类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环境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的差别会导致所创造出的音乐文化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的音乐形态和音乐文化特色。学生通过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了解可以对世界各地的人类活动情况以及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文明体系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通过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也可以对世界各国、各种族的文化构成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其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情况。另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音乐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拓宽其视野,增强其对各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拓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渠道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充斥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电视、网络以及广播等多种渠道都能够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音乐已经完美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点,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就造就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特性,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大多是各民族人民在生产以及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音乐文化,它与本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点。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不断传入我国,使我国的民族音乐逐渐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相融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有利于拓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渠道。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丰富民族音乐文化内容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多元化特点,这就使音乐教育也具备了多元化的特点。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地域特点、民族文化、民族风俗等有着比较大的联系,因此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和民族特性。想要推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音乐专业人士应当在重视民族音乐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世界音乐发展潮流来探索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而我国音乐教育应当在让学生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让其认清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吸收,以此来丰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从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

音乐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当中。音乐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各民族音乐文化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其差别主要包括音乐风格、文化载体、文化形式等方面。例如,我国比较著名的越剧曲目《梁祝》,被我国的音乐专家改编成了小提琴协奏曲,改编后的《梁祝》融合了我国传统戏曲中的散板和摇板元素以及二胡演奏元素,因此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属于我国民族音乐的范畴。此曲目在具体演奏的过程中虽然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以及钢琴等西方乐器,但是其音乐风格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属于中国民族音乐,针对此类曲目进行音乐教育和传承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民族特质以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与自然传承相比,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它可以有效保存我国民族音乐当中的各种文化要素,并且在这一前提下对民族音乐进行整理、传播,使得民族音乐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利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方式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特性,又需要吸收一些不同的音乐文化元素,尽力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性,这样才能保证民族音乐文化获得良好的传承和发展。随着当前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文化也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想要适应这种发展速度,必须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相融合,以此为民族音乐文化注入新的生机,这样才能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民族音乐文化就很难获得快速的发展进步。另外,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需要融入其他音乐文化元素,但是也不能忽略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发掘,否则会使得民族音乐文化丧失其民族特点,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方式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吸收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元素外,还应当重视与我国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且还能推动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从而增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途径

(一)在音乐教育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何教育都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成效,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案设计。而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外,还应当将民族音乐教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积极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并且努力激发其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才能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目标

想要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式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学校必须首先明确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目标。在明确其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当作重点,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另外,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艺术,不同的音乐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进而让人体会到不同的音乐情感。而我国民族音乐当中蕴含了许多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增强对此类民族音乐的应用,这样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增加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的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