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企业融资管理全文(5篇)

企业融资管理

第1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管理

资金决定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中小微企业的核心力量。资金总的来说分为两种:一是内源资金,是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中积累的资金;二是企业根据未来的发展战略的需要融资而来的资金。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能否有稳健的资金来源,是否能利用好资金以及杠杆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所以中小微企业不仅要明白资金环境的现状以及制约资金融资的因素,还要学会加强资金管理和对应措施,才能保障企业平稳长期的经营和发展。

1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现状

1.1取得资金困难,融资渠道狭窄,营运资金不足

由于中小微企业规模不大,资金有限,经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加之一直以来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危机不断涌现、爆发,没有过硬的担保物导致银行基本不会贷款给中小微企业,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价为6%左右,而网贷利率约13%,某些地区还高达15%以上到20%左右,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增加。

1.2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中小微企业在管理上、人才配置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某些管理者还有逐利的倾向,投资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导致中小微企业资金存在较大风险。同时由于管理意识的落后,没有及时去获取、分析资金、物流等信息,导致不能正确、有效的估算资金在生产、销售环节的占用,导致材料占用资金过大以及应收账款的周期过长。

1.3企业缺乏监督

中小微企业本身缺乏内部审计等自查制度,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在资金的管理上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很容易出现贪污及挪用公款的现象,导致企业资产蒙受损失,所以加强资金的监督和内审不仅有利于规范企业员工行为,还可以保障资金的安全以及合理有效利用,保障企业利益和长久健康的发展。

2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分析其制约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制约因素归结起来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发展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

2.1.1政府及金融机构因素

政府及金融机构长期以来都倾向于扶持国有大型企业及股份制上市公司,对中小微企业不够重视、扶持力度不够,甚至出现长期以来国有及大型商业银行拒绝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现象。

2.1.2信用担保因素

信用担保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但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还比较少,并且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的风险,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风险的机制和模式。由于担保的风险无法分散,同时担保损失只能全部承担,政府、银行没有相应的补偿制度使得担保公司基本不再接纳中小微企业的担保业务,因此中小微企业想利用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财务杠杆作为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1.3直接融资因素

再说到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困难,由于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而股权融资门槛较高,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是不具备这样的资格,也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急需的资金。

2.1.4法律体系因素

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缺乏比较有效完善的法律保护,尽管《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中有对中小微企业的一些规定,但是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担保、融资等方面的保护甚少。2003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作为经济法规进一步促进、保护了中小微企业,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中小微企业的法律保障系统还有待完善。

2.2自身发展因素的制约

2.2.1中小微企业素质较低,信用状况较差

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素质差、企业发展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差,再加之管理水平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使得金融机构不能把握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因此不愿将贷款发放给具有发展潜力但风险较大的中小微企业。

2.2.2中小微企业缺乏过硬的担保物

中小微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固定资产,经营场地多数为租赁,只有低廉的机器设备,甚至很多连机器设备都没有,无过硬的抵押物也就制约了金融机构的贷款。

2.2.3中小微企业人才匮乏,制约发展

人才就是生产力,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具有先进融资理念的管理者,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助力。人才的匮乏更加导致了企业发展的局限,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创立者需要更多的思考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融资和资金管理的对应措施

3.1外部因素方面

3.1.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加大力度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在硬件上各大高新区、产业孵化园免租金提供经营场所给各种高新中小微企业,税负方面2014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扩展中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税负。2018年又加大了对高新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同时银行方面今年2018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定向用于支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这样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上就有了很大的改善,相继出台了很多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税收贷款大大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继央行宣布降准后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多举措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1.2建立健全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

建立健全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问题一直是制约融资的关键因素,由于无法取得企业的信用信息很多机构只能放弃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由此具备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信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2014年10月1日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企业纳税情况为企业评级,同时很多金融机构也开始参考企业的纳税级别发放信用贷款。通过对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的建立,由政府、中介机构等来出具公正、合理的信用评价来解决中小微企业信用难以鉴定的问题,帮助中小微企业树立信用形象,解决中小微企业信用难以评价的问题,从而能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

3.1.3大胆尝试股权和债券融资

一些基金投资可以勇敢的尝试,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国外先进的动产融资、典当融资、天使投资和供应链融资等手段来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小微企业,通过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多层次的股权融资获得资金,获得发展、成长的机会。

3.1.4规范民间资本融资

在银行贷款困难的情况下,民间借款成为一种解决资金缺口的重要方式。但是民间借贷体系不规范,高利现象时有发生,震惊全国的山东辱母案就是民间借贷高利的悲剧,因此要防范此类风险的发生,谨慎选择民间资本的融资,要对资本方做好了解、切忌盲目选择高利产品。

3.2自身因素方面

3.2.1加强内控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意识、规避风险

中小微企业必须引进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合适企业的内控制度,调整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决策、存货管理决策等,通过这些决策达到提高现金管理水平。其次,利用好先进的工具,比如ERP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更好的采集、分析、利用数据为企业服务,做到高效的管理。最后,通过提高内控管理和资金意识规避几种企业运营资金上的风险:第一现金风险,由于现金的管理导致的资金链断裂带给企业的风险和损失。第二应收账款风险,由于采用信用方式销售,为客户垫付的大量资金如果不能及时收回就会形成坏账风险,增加资本成本。第三存货变现风险,提高存货的管理和周转,避免因过多的存货积压导致资金积压造成的资金占用风险。

3.2.2树立诚信观念获得社会认同和信任

中小微企业由于资产短缺、可抵押资产较少,因此只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做好信用管理,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比如:税收上,税务系统的信用等级,树立良好的社会认同,为取得一些非抵押性融资打好基础。

3.3引进人才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企业的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管理能力引进优秀人才是现在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由于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待遇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进入,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自身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综上所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小微企业已经慢慢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融资道路,国家大环境也探索出了一条配合中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大量发展起来的民间金融机构也大大扩大了资金供给。同时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等多层面的股权融资形式也提供了更多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只要是具有创新能力和产品更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获得融资上已经有了更多的突破。同时政府扶持资金的覆盖面和力度也越来越大,对种子型企业、成长型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政府资金扶持,还针对单个项目有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也就是说当企业自身素质提高了,研发投入加强了,在适应高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探讨出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向,是会引来投资资金和政府支持的,中小微企业也会有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黄燕燕.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7(9).

第2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融资成本控制风险管理

1企业融资常见问题

1.1融资方法单一

从目前我国企业融资方式来看,大多数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过于重视时效性,造成其融资方法相对单一单调不够多样化且间接融资模式普遍存在无任何独特优势。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是企业资金支持的关键性渠道,占据总体资金支持比例约超过60%,而过于依赖银行贷款局面的产生原因与单一间接融资模式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2]。同时,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化问题较为普遍且特点明显,一定程度上提高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中小型企业融资成功率,客观上加剧融资风险。此外,一旦中小型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则面临着破产风险。

1.2限制因素较多

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无法脱离充足资金的支持,换而言之企业资金越充裕越能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而通过银行贷款或发行股票等方法所进行的融资活动是目前我国企业最为常见的融资模式之一,其融资效果不可避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3]。一旦企业不符合贷款要求或不符合股票发行要求则阻碍融资进程,影响企业资金筹措效果。同时,即便投资回报较高,但是所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且投入规模较大。由此可见,资金支持越稳定越能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融资时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模式所消耗的时间过长,在贷款审批过程中若时间预估不充分,企业资金周转紧张情况下,存在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可能性。

2企业融资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

2.1法律机制不全

法律机制不全及市场过于混乱是影响企业正常融资的主要外界因素。受企业融资参与方相对较多的影响,风险管理时往往需要签订信用担保协议及其他合同文件,尽可能地消除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尤其是实际情况下所涉及的利益主体普遍为政府部门、企业及金融机构,无法脱离法律政策体系的限制[4]。一旦法律环境出现问题则大大增加风险管理工作难度,促使各方利益主体出现纠纷。同时,国家政策与融资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不够明确则直接影响各个利益主体间风险识别效果,阻碍其他工作流程正常开展。

2.2企业自身缺陷

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且时间相对较短的影响,存在制度方面不完善等漏洞,并且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尚未树立项目融资风险意识,无法全面认识到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部分企业不存在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造成风险管理水平低下,阻碍项目融资进程[5]。同时,从风险识别角度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往往倾向于聘请风险专家进行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一定程度上增加总体成本投入,并且受宏观环境自身差异性的影响,少部分外国专家难以全面评估国内企业的潜在风险,对于风险控制及风险评估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此外,即便企业选择统计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但是受信息化技术的限制其准确性较差。

2.3融资体系问题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企业融资受阻的原因相对复杂,与企业自身尚未构建健全的融资体系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旦所处行业发展速度过快且变化日新月异则存在着造成企业发展陷入混乱局面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数量庞大且涉及领域相对广泛,普遍通过银行业贷款获取融资,而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或企业出现运营困难则无法于规定时间内向银行返还贷款[6]。同时,少部分企业项目负责人倾向于选择消极手段进行风险控制,无法合理应用风险转移手段,难以保证企业以最低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即便为企业谋取更多经济效益消除融资风险,但是实践操作难度较大,对于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要求相对严格。

3企业融资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实践措施

3.1增强盈利能力

即便少部分地方政府企业融资平台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但是其资金管理水平相对较差,直接影响资金利用率及资金流动性,导致资金管理效果不当或资金链断裂,引发极其严重的融资成本风险。由此可见,地方政府企业融资平台必须加大对于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尽可能盘活企业现金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外源融资成本投入,消除融资成本风险。同时,结合市场动态需求,不断优化产品服务结构,扩大质量管理力度,有助于增强平台总体盈利能力,并且大力引进市场化因素,利用资本运作理念弥补原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的不足,灵活运用PPP、TOT及BOT等市场化融资方式,拓展出更多融资渠道。

3.2构建风控体系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政府企业融资平台通过内部机构设置企业内部风控体系,由法务、规划发展、资产及财务等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组成宏观风险监控体系,全权负责企业风险控制目标、制定审查风控措施及宏观政策等工作,确保企业以市场环境、项目应力及财务为切入点合理评估融资成本风险及其他风险,提前拟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力求防范于未然。同时,风控执行部门肩负着控制融资总量、开展信息沟通及调整资金结构等工作,动态监控企业盈利水平及财务水平,主张有效评估企业债务承受能力,促使企业债务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大大消除融资成本风险。由此可见,建设风控执行部门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3.3完善资本结构

除盘活存量资产外,地方政府企业融资平台必须将战略机制向融资活动引进,侧重于搭建多元化融资体系,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消除其成本风险,并且少部分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主动调整资本结构,促使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变,严格控制融资成本,以达到缓解债偿压力及债偿风险的目标。例如:以大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为例:企业可通过出售自有资产股权或重组上市等方法充分利用内源资金实现融资的目标,向地方政府争取财政预算支持,有助于获得更多外源资金。此外,项目实施期间可利用存量融资增资扩股等模式,促使外源资本成为内源资本。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从企业角度来看,经营活动中扩大其自身经营范围及发展规模完成资产积累是最为常见的融资模式之一,但是传统的融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需求,尤其是企业发展进程中深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客观上要求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及融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确保企业始终处于稳定健康发展状态。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改善自身所处的外界融资条件,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多元化融资机制,持续开发全新的融资途径,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合理掌控融资风险,彻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青青.关于建筑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成本控制探讨[J].财会学习,2018(27).

[2]邓雅旎.浅析企业融资成本及风险问题[J].全国流通经济,2018(27).

[3]杨丽.投融资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经贸实践,2018(18).

[4]刘朝伍迅.企业借助P2P网贷平台融资的成本影响综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6).

[5]蒋萍.试论企业融资风险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18(9).

第3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其中,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其中,最为严重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就是融资难与融资风险管理不善的问题。中小企业为了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扩大,必须筹集大量的资金,所以融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信用较差,经营风险较大,可以抵押的资产较少,导致中小企业可筹集的资金少,且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困难很大。由此可见,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进一步对融资风险进行评价与管理,这样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管理,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解决寻找新出路,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非常重视融资的风险管理,对每个融资项目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手段应对风险。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起步较晚,很多环节还处在摸索阶段,此外受固有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许多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企业规模、融资渠道等方面与大型企业均不同,因此二者的融资成本、收益以及风险存在差异,故中小企业难以借鉴大型企业在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十分落后,很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一些支持风险管理所必需的客观条件也不具备。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中小企业融资在我国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找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不畅

拓宽融资渠道能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减少融资成本。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种多样,除了取得银行贷款,许多中小企业也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融集资金。但我国目前的政策法规对发行股票和债券存在许多限制,对发行主体有严格的规定,许多中小企业难以直接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虽然除了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外,还有例如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等其他融资方式,但总而言之,这些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应用起来并不乐观。此外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融资渠道不畅,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融资结构主要体现在权益性融资与负债性融资的比例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大多为负债性融资,导致企业必须对外支付更多的利息,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加大了企业的收益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许很多债权债务,包括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当企业的长期债务大于长期债权时,剩余的资金较于短期债务使得企业承担了更多的利息;当长期债务不足,长期债权需要用短期债务弥补时,由于长期债权的资产建设期长、回收期长,在建设期内,企业无法收回投资,加大了企业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三)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风险管理基础较薄弱且缺乏经验,导致其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对风险难以识别、难以评价、管理风险手段落后等方面。当前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有以下三类:风险回避、风险控制与风险转移。国内多数中小企业都采取风险回避与风险控制两种手段处理风险,常常忽视了风险转移,导致企业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四)决策制度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多数是家族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管理者素质大多较低,管理不科学。这就导致管理者在进行各项决策时肆意而为,决策缺乏科学性。在融资过程中,管理者少有充分分析融资资金量、企业偿债能力及回收期等重要因素,导致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市场上融集资金。即便从金融市场之外融集资金,也难以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盈利,并加大了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此外,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信用意识淡薄,导致企业承担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

(五)政策法规不完备

目前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服务机构基本都是按照企业的行业和所有制性质而定,而非按照企业规模。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对中小企业没有统一规范,可能由于行业不同,就造成中小企业之间的适用政策法规和权利的不平等。此外,银行、信用社等信贷部门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少、信用差等原因对中小企业歧视,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当前政策法规也对中小企业不利,很多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因不能发行股票、债券而错过发展机遇,因此,拓宽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首先,应推进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其次,应发展并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板。第三,应充分发展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债务融资等融资渠道。第四,应逐步规范我国民间借贷市场。此外,企业还可以尝试员工持股等新型融资方式。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造成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所以必须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和信用担保体系。应建立起全方位、多层、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价与担保体系,提高体系内担保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各机构选取有经验的专家组成评估团,挑选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发展前景、贷款使用及归还情况等作为信用评价指标,把受评中小企业评出不同的信用等级,以此作为银行是否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融资结构不合理,这也是造成融资风险管理不善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个中小企业依据自身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确定科学的融资结构和适当的负债结构。也就是处理好权益性融资与负债性融资比例关系,还有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权益性融资过多,虽然融资风险较低,但成本太高;负债性融资过多,虽然债务利息能起到避税的作用,降低资本成本,但融资风险较高。因此,要合理确定各种融资方式的比例及偿还期限等。

(四)提升经营者素质,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中小企业只有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融资风险,减少融资障碍。所以各中小企业自身必须切实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实力。首先,经营者必须学习融资与经营知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其次,企业应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最后,企业应加强自身信用管理,树立起良好的信用观念。

(五)完善国家政策与法规

第4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需要,小微企业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宏观环境和金融资源的限制,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的资信缺失,在推动小微企业自身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融资体系不完善,金融支持力不足,小微企业发展受限,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进而转型发展。随着对小微企业关注的增多,发行小微企业融资受限越发明显,极大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有利政策去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尤其在金融方面支持颇多,但是仍然收效甚微,究其根本原因仍然要从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去研究。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学者,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都给予了很多关注,也从理论和现实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他们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从资金供求方如政府和金融机构角度出发,研究资金供给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则从资金需求者即小微企业内部存在的缺失,如征信不足、缺乏抵押物、信息不透明等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财务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识别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从财务管理视角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对于小微企业规范自身管理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融资难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目前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基本都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尤其关注其财务结构。从信贷缺口理论到信贷配给理论,研究的重点都是中小企业内部资本结构尤其是财务结构的不完善,信息不透明导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发生。即使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发生改变,通过探索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机理,仍然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从中找到解决路径。20世纪30年代,英国议员Macmillan针对小企业做了详细调查,并在报告中提出了金融缺口问题。金融缺口包括资本缺口和信贷资本缺口,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小企业在投资时,考虑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时,当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时,则会引发资金中断,进而影响整个投资活动,使其无以为继,二是巨大的资金成本给小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小企业不能够通过正常投资来实现增长。研究学者指出,出现金融缺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善,信息透明度严重低于大型企业所造成的。Stiglitz和Weiss在信贷配给理论中指出,因为信贷配给的存在极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金融机构会着重从利率和贷款风险方面考察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由于市场上信息不完全,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与小企业中信息不对称尤其严重,因此银行通常会提高贷款利率以降低违约损失。然而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原因,靠单纯提高贷款利率并不能有效规避违约风险,反而会给银行带来更高的风险。因此,银行对贷款需求进行配给,通过信贷配给使得信息不完善,风险水平较高的小企业退出信贷市场。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提升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进一步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受限。

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财务战略不明确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从企业整体的战略决策到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小微企业一般也没有明确的财务战略规划,不管是企业的投资还是企业的融资,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规划,通常都是根据国家的政策倾向或者市场和行业的发展热点,进行投资或者筹资。由于缺乏明确的财务战略规划,企业的投融资计划的确定主要依靠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经验与主观判断,因此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同时这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惜贷的重要原因。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般来说大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都是比较完善的,有一整套的财务管理流程以及审核监督体系,而受到资金、人力等多方面限制,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与大企业相比,主要表现在财务报表制度漏洞较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以及管理人员的制度混乱。一些小微企业为了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压缩财务管理人员编制,往往一名员工要身兼数职。这种工作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企业的运作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却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财务管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由于缺乏反复审核以及相应的监督制约,一些财务人员可能会进行财务造假,挪用企业财产,最终损害企业利益。因此,一定要加强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善。

3.资金筹措能力较差

资金筹措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而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原因。由于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资金筹措的途径主要通过自有资金、亲友以及民间借贷等,通过银行途径融资受到很多限制,筹集资金的能力相对薄弱,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管理体系至今没有完全构建起来。尽管国家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给予了很多关注,也提供了很多政策扶持,但是由于小微企业本身问题,如注册资本较少,缺乏相应的抵押物,资信不足,违约记录较多等,加之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大多存在信贷配给,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小微企业融资更加艰难。

4.负债经营,资金风险偏高

我国的小微企业资本金较少,通常都是负债经营模式,因此具有很高的资金风险。由于正规融资渠道受阻,很多小微企业会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比如民间借贷、网络借贷或者寻找担保人。由于财务的不透明度较高,监管漏洞较多,因此造成企业整体负债率呈现不断提升的现象,甚至资不抵债,最终由于没有稳定的融资途径导致资金链断裂。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往往希望企业短贷长还,将资金风险转移给企业,以降低银行的违约风险。然而这样小微企业会面临严重的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一旦金融市场资金短缺,利率上升,银行收缩贷款规模,企业将面临两难境地。并且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不断提升,财务压力和经营成本也会随之加大,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借款,同样面临资金断裂危机。

四、财务管理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虽然政府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一直在给予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困境,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进一步从财务管理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的融资壁垒

我国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导致其没有办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完善的财务信息以及良好的征信记录,加之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无法向银行提供有效的抵押物,因此银行为了规避信用风险,往往会通过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或者提高其贷款门槛的手段对其形成融资壁垒。从融资渠道上来看,小微企业获取融资的方式主要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混乱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仅影响企业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取资金,而且也会制约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因此,破除小微企业的融资壁垒,首先应该从改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角度着手。

2.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较弱

企业内源性融资主要指通过企业自有资金以及向亲人朋友借贷等方式进行资金筹措。目前在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构成中,这种融资方式具有重要地位,占比高达40%-45%。由于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完善的财务信息以及征信记录,银行对其贷款存在多种限制条件,也因此小微企业对于内源性融资有很强的依赖度。然而,由于小微企业本身规模较小,资本积累能力较弱,而依赖亲朋好友进行借款又比较分散,并且极其不稳定,所以小微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能力较弱,不足以支撑其良好健康发展。

3.企业外源融资制约严重

资本具有较强的趋利性,正是由于资本的趋利性,银行、证券和期货公司以及风投等金融投资机构,对于管理混乱、不确定性强、风险高而利润低的小微企业缺乏贷款和投资动力。另外,小微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往往依靠企业家和其家族成员,往往缺乏科学性、规划性和战略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决策和认知偏差,在贷款的各个阶段都具有很高的信用风险,因此,银行不仅要在贷款前要对其财务和征信信息付出较高的审核成本,而且在贷款中和贷款后等阶段也要付出相应的监控成本。所以,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使得其外源融资渠道也非常不畅。

4.短借长贷现象凸显,信用风险不断增高

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不高,监管漏洞较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往往希望企业采取短贷长还的方式,从而将资金风险转移给企业。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大部分都是向银行申请的短期贷款,占比较高。这种贷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资金使用和规模的扩大,而且一旦银行压缩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企业的资金链容易出现断裂,导致项目投资的失败,进而影响资金的偿还,长此以往,信用风险不断增高。

五、小结

从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去探索研究,发现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主要存在财务战略不明确、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筹措能力较差和资金风险偏高等方面问题。而由于小微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造成企业存在较高的融资壁垒,不仅内源性融资能力较弱,而且外源融资制约严重,短借长还现象凸显造成信用风险不断增高。因此,应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信用等级和信息机制,最终降低其融资难度,促进小微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为了完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1.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目标

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必须从宏观层面去整体把握小微企业的发展,只有从战略上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规划,明确其财务管理的目标,才能够进一步细化各项的具体实施细则,从而按照细则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完成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通常目标都是按照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权益最大化等原则进行战略规划,不管是按照哪种原则来制定目标和实施计划,都应该符合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有序进行,从而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目标的最大作用。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先进财务管理经验、积极调研改革并结合企业本身具体情况等途径提升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的准确性、合理性、有效性。

2.加强培养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必须把控好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力度,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专家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模块的培训,同时,可以联系相关的组织和机构,学习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经验。二是增加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改善人力资源招聘制度和招聘渠道。

3.完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完善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主要应该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以及运营特点,对其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设置。明确财务人员的权责关系,规范财务人员操作流程,以及财务报表编制。设置多层次,相互制约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不仅有利于减少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漏洞,更能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层级分明、明确简洁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更加适合其发展,并且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既权责分明、高速快捷的财务管理机制能够大幅提升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效率。

4.提高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

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改革,因此顺应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改善财务工作网络基础硬件软件设施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提高关注度,注重财务信息管理软件和技术的采购和更新,另一方面应该提升企业人员的财务信息管理技术,加强相关培训。通过提高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熊泽森.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及其对策研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考察[J].浙江金融,2011(1):77-80.

[2]郭卫华.论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性[J].中国集体经济,2021(35):104-105.

[3]姜建清.小微企业融资难背后的信息不对称难题[J].中国中小企业,2017(01):76-79.

[4]龚文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7(29):231+235.

[5]李惠兰.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7(09):60-63.

[6]李新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外因及对策[J].上海金融,2010(06):93-95.

第5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第一,信用风险。典当行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时,便为信用风险提供了一条可传播通道,使得小微企业与典当行之间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且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信用风险的传播便得以实现。第二,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绝当物品销路不畅通、绝当物品出售的价格风险。除此之外,典当行业很容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例如利率政策的调整,尤其是下调利率,会使得典当行的放款利率贷款门槛降低,尽管如此,这对于不具竞争力的典当业而言,无疑会来带一定程度的冲击。第三,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典当行经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较差造成的风险、具体业务操作风险,如审当环节的鉴定风险、验当环节中的估价风险、当物保管风险、转当(倒贷)的风险等。第四,流动性风险。典当行的流动性风险指典当行办理业务过程中产生的绝当物品是否有销路以及典当期限长短带来的风险问题。

2典当行小微企业融资的VAR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2.1典当行的VAR金融风险方法适用

2.1.1典当行VAR的基本模型与参数典当行VAR描述的是在市场正常波动下,典当行的某项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可能面临的最大损失。其统计内涵为:典当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限内,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VAR=预期收益/损失-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H:c)=E(V)-V*=V-(1+u)-V(1+R*)=V(u-R*)=-σαV其中:V:风险敞口的市场价值;R:持有期H内的收益;u:预期收益;R*:置信水平c下的最小收益率;坠:置信水平临界值;σ:标准差。典当行金融资产或者资产组合的VAR模型参数包括:第一,持有期H。考察典当行在哪一段时间内的持有资产的最大损失值。持有期的确定应依据典当行所持有的资产的特点确定。第二,置信水平坠。置信水平反映了金融机构对待风险的容忍程度。典当行选择的置信区间越大,说明其风险容忍程度越小,希望能得到把握性较大的预测结果。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对于银行业置信水平的相关要求,典当行的置信水平可以确定为99%。第三,观察期间。又称数据窗口,考察给定持有期限回报的波动性与关联性的整体时间长度。参考巴塞尔委员会对于银行业观察期间的相关要求,典当行的观察期间可以确定为1年。

2.1.2典当行VAR测度的计算方法VAR的计算方法包括: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与蒙特卡罗法。这三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历史模拟法概念直观、计算简单、实施容易,容易被监管当局和风险管理者接受;历史模拟法需要大量日回报历史数据的支持,而且一般都是短期预测。不仅如此,历史模拟法属于全值估计方法,能够处理市场的大幅波动、非线性等情形,容易捕捉风险。对于典当行而言,其质押品可以在其交易市场获得相关的日价格数据,例如黄金价格、房地产价格等,其典当行VAR计算一般短期分析即可。

2.1.3典当行VAR模型的计算第一,建立映射关系,即将金融资产或者资产组合头寸的价值表示为投资收益率的函数。第二,数学建模,即利用投资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利用统计方法模拟投资收益率的分布特征与动态变化。第三,计算VAR数值。结合映射关系估算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化及分布特征。

2.2典当行的VAR金融风险管理的应用

2.2.1计量经济资本以优化资本配置作为发放贷款机构的典当行,同样应该具有经济资本。当典当行配置的应对风险的实际资本不小于经济资本时,我们可以说该典当行具有利用资本应对风险的能力。经济资本覆盖的范围应涵盖典当业务所有的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合理的经济资本配置需要典当行在各级别、各部门、各营业部前后台与各项业务之间合理分配,以实现经济资本的有效流动性。

2.2.2实施风险限额管理以实现风险可控性基于VAR计量的风险限额综合反映了典当行的风险容忍程度。VAR限额属于金融风险的事前管理,体现了典当行对于金融风险的实时动态管理,也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综合管理。典当行构建风险限额管理主要目的是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自身面临的金融风险之间构建一个长效稳态机制,达到能够充分吸收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作用,进而实现风险资本与风险额度的匹配。

3基于VAR的典当行小微企业融资金融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3.1构建基于VAR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3.1.1构建金融风险预警信息采集数据库宏观方面:主要收集对典当行未来经营发展影响密切,能阐述经济形势的各类经济指标,包括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增长率、各类金融相关政策,利率汇率变化浮动、反映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通货膨胀率等;中观方面:及时收集作为竞争对手的典当行业贷款条件与政策及同行业公司的新型业务与危机动态;微观方面:典当行风险预警系统对微观信息方面的收集要求更是重中之重。包括申请贷款企业全面的考察和自身管理制度的评价与完善。

3.1.2设置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典当行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特点,设定典当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第一部分,流动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抵押贷款率、资本风险比率、绝当率、典当资金周转率等。第二部分,信用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抵押贷款率、利息回收率、当金损失率。第三部分,市场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GDP增长率、利率敏感比率、CPI指数;第四部分,操作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典当资金运用率、当金息费率等。

3.1.3设定金融风险指标的阀值在Kaminsky,Lizondo,Reinhart模型中,预警阀值是指金融指标达到可诱发金融危机时的数值,并在无警点增减一定程度后取得的。作出错误警报的概率与未作出警报而出现危机的概率两者相等时的概率作为阀值是在具体操作中确定阀值的方法。对于常用指标已有国际公认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作为参考依据,例如经常项目逆差与GDP的比率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为5%;相对通货膨胀率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为2%;金融机构基本充足率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为8%;资产价格泡沫度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为20%;在对典当行的风险预警阀值确定时,主要依据平稳运行时典当行的各项数值指标进行提取参照。

3.2建立基于VAR理念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典当行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积极引入外部董事制度或独立董事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员工激励惩罚机制,完善企业内部薪酬制度,将绩效与风险、绩效与薪酬有效结合,激发员工工作的最大热情;其次,典当行应不断提升现代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针对不同的风险控制点,建立基于VAR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的预防、风险的规避。第三,典当行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对于容易产生风险的经济事项,加强重点监督,严控重大VAR金融风险。第四,典当行不断建设VAR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发挥企业文化的软作用,不断激发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典当行还应当充分的利用内部的人力资源,加强企业内部创新管理,构建学习型组织。

3.3开展业务创新,降低典当行金融风险

3.3.1贷款置换积极寻求与商业银行合作针对小微企业开展创新金融服务。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贷款置换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典当行为银行贷款提供质权或者抵押权的担保。在这种情况下,典当行可以通过此类贷款置换积极拓展自身业务空间,实现业务多元化经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从小微企业角度而言,贷款置换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较快的获得所需资金,还可以提高小微企业在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从商业银行角度而言,贷款置换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稳定其小微企业客户资源,分散自身的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从典当行角度而言,贷款置换有助于典当行发挥自身灵活多变的操作方式,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并把握新经济形势的大好机遇。

3.3.2开办特色典当只要有短期融资需求,典当业务就有市场空间。典当行小微企业客户结构复杂。抓住目标客户的资金需求特点,开展积极的创新,需要典当行与一些金融机构或者非银行机构开展积极合作。例如典当行与拍卖公司合作,开展竞拍典当融资,使得贷款购买拍卖房产变得可行,也从中拓宽典当行的业务空间。

4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