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资信管理范文

企业资信管理全文(5篇)

企业资信管理

第1篇:企业资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薪酬激励

一、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重要性

(一)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是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薪酬管理可在工资之外,为员工提供更为丰厚的福利待遇,而员工也将因此而产生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员工与企业之间达成的是一种雇佣关系,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将从企业获得工资、补助和保险等回报,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活水平。因此,通过科学的薪酬管理,能够使员工保持更为良好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实现员企双方共赢。

(二)促进内部管理公平公正。科学的薪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在避免企业部门之间恶性竞争的同时,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公平和公正是维持组织正常运作的基础,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一方面会造成组织内部人员之间的相互攀比和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组织的长治久安。对此,企业必须通过合理的薪酬管理来保持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提升企业经营利润。毋庸置疑,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将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营利润。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反映出企业对于资金流动的有效控制,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水平。薪酬管理是维护企业与员工利益平衡的重要桥梁,通过科学的薪酬管理,能够保持员工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奉献精神,使企业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

二、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现状

(一)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是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随着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制度很容易出现与企业经营利润不符的问题,导致员工工作态度消极颓废,最终影响到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因此,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也应做适当调整。然而,很多企业都存在薪酬管理滞后的现象,当企业效益激增时,员工薪资待遇却未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不但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矛盾激增,也会给企业经营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二)薪酬分配机制不透明。根据员工岗位、职级和工作能力设置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能够显著增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进而保持企业人力资源团队的稳定性,降低员工的流失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分配机制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比较严重,导致企业薪酬分配无法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会出现员工大量流失的情况。

(三)薪酬设计缺乏前瞻性。人才是企业保持自身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是促进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眼界和前瞻性,过度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导致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无法依据行业和企业发展进行实时调整,无论是薪酬考核还是薪酬分配都脱离了企业和行业发展实际,最终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企业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四)薪酬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于经济效益过度看重,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则比较忽视,缺乏对薪酬管理的足够关注,导致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薪资待遇偏低,优秀人才较为欠缺。而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薪酬计划时,也缺少与员工之间的必要沟通和交流,造成薪酬分配和计划与员工需求不符,久而久之就会使员工与人力资源部门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

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建议

(一)优化企业薪酬管理制度。针对企业薪酬管理问题,首先应对薪酬制度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改进,从制度层面保障薪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应当突出公平、公正的特点,并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职位价值、工作重要性和工作量大小。对此,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采用要素计点法等方法来评价某一职位价值,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薪酬待遇,做好职位薪酬的调整工作。其次,确立浮动薪酬结构。浮动薪酬结构应明确体现出各职位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量,以充分体现薪酬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和公平性。此外,企业还可以引入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员工工作情况的系统性考核,全面体现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性。

(二)提升薪酬激励作用。薪资待遇无疑是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忠诚度的首要因素,通过一定的薪酬激励,能够显著增强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同时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一方面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为员工设计丰富的福利项目,利用频繁、小规模的奖励激励员工,在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惊喜的同时,增强员工工作上的成就感。其次,任何企业都不应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员工的感受,如果企业领导层薪资与员工之间存在巨大悬殊,员工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对此,企业需要加大对员工的薪资福利投入,适当缩小薪酬差距,以保持企业内部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与时俱进,动态设计薪酬制度。针对企业经营实际,薪酬制度的设计必须坚持动态原则,在保证企业良好收益的同时,促进员工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例如,很多企业的经营季节性比较明显,部分时间段效益非常好,而其他时间段效益比较惨淡。对此,在效益较好的时间段,企业应给予员工更高的福利,使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而在效益较差的时间段,企业可以适当降低员工待遇,同时按照往年效益制定增长计划。在超额完成经营目标的情况下,可为员工发放一定奖金和福利,以激发员工工作的创造力与活力。

(四)加强薪酬管理团队培训。薪酬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加强薪酬管理团队的培训和优化,有利于提升企业薪酬管理整体水平。一方面,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性化的薪酬管理原则,积极为员工争取更优异的福利待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定期开展薪酬管理培训活动,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薪酬管理手段及方法,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薪酬管理队伍。此外,薪酬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积极通过企业微信、微博等平台与基层员工进行互动和交流,深入了解基层员工的建议和看法,这对于企业薪酬管理质量的提升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薪酬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同时也将有效激活员工潜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经济利润。企业薪酬管理的优化和改进,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做好与基层员工的沟通工作,不断提升薪酬管理制度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合理性,为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武成.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研究与优化策略[J].会计之友,2013(17).

[2]聂海荣,聂海滨,赵晓青.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浅析与对策[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韩凌云.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1(21).

第2篇:企业资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

一、大数据与人力资源规划

大数据是海量数据的集合,并且在不断增长,已经成为许多行业进行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样的,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更能帮助企业找到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结合点,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将人力资源规划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从外部与内部两种利用途径来分析,对外部大数据的利用更为宏观,而对内部大数据的利用则较为微观。从宏观上来讲,借助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对经济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政策法律等因素进行动态的分析研判,了解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讲,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对企业经营数据、行业发展数据、生产数据、营销数据、人员数据等等进行综合性比较,使人力资源工作更加的科学有序、客观准确。

二、大数据与人员招聘

人员招聘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人员招聘的效率、质量,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为公司招到适合的人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前,企业进行人员招聘就像征婚一样,并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能征到什么样的对象,只是一种信息的,然后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应聘者前来咨询。这种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由于缺乏对应聘者更多信息的掌握,往往招不到合适人选,或者在短期工作之后迅速离职,导致企业的员工稳定性很差。而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求职者和招聘单位之间进行双向匹配的算法,帮助双方更好更全面地进行相互了解,让企业更快寻找到合适的人才,而一旦匹配成功,就可以通知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高双方结合的成功率。大数据对人们的信息记录越来越全面,这也给网络招聘提供了发展空间,让招聘越来越简单,让求职变得更容易。也就是说,只要你进入现代社会的协作网络,都不可能逃出这个网络,你的数据都会通过这个网络被收集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对于现代招聘而言,层出不穷的招聘软件向我们证明了利用网络招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三、大数据与人员培训

传统的员工培训一般是采取面对面的线下授课方式,而且培训内容往往是企业来制定,受训者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借助大数据,企业首先可以收集到海量的学员数据,包括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缺乏的工作能力、工作的基础、学历的构成、参加过的培训等,进一步分析出员工需求,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采取更为合理的帮扶措施;其次可以改变培训规模和方式,打破传统的常规培训,多多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形式的培训,并将由大数据得来的信息化成果以更加易于传播和接受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员工,帮助企业形成全员参与的大培训格局。此外,为了顺应大数据的发展趋势,还要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分析能力培训、解读能力培训,将大数据观从管理层开始普及,实现企业运营的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层内部树立起一种数据也是资源的新观念,并逐步向下推开,形成全员参与的企业大数据观,形成新的企业管理文化。

四、大数据与绩效管理

基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双重支撑下的大数据时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同时企业加快了进入战略绩效管理信息化时代的进程。顺应大数据的趋势,让员工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丰富数据的来源渠道,建立科学的绩效体系,已经成为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绩效管理离不开绩效指标的确定,同时还要有适当的绩效监控,并辅以沟通辅导,从而来实现绩效的提高。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讲,进行绩效考评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考评的目的、对象、性质常常变来变去,而且考评指标、考评方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大数据却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精力、人员等等的限制,让绩效考评更加全面、准确、少受人为因素的干预。同时,运用大数据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也是反过来进一步丰富大数据的过程,通过对员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今后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五、大数据与薪酬管理

大数据使得员工考核标准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并且使管理层能更多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所以在薪酬管理方面也应当相应改变策略。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比同行业同岗位薪酬福利待遇的差异,制定更为合理的薪酬标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记录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将他们的工龄、贡献、技术能力等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企业的薪酬标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员工的具体工资进行计算,并将这些数据进一步充实到公司的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生产和利用。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福利待遇是对员工劳动价值的认可,能让员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能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聪明才干,争取实现更大的工作突破。大数据时代下,员工可以通过各种终端了解自身、同事、部门、企业、行业等薪酬水平和组合,既可以让员工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也可以激励员工不断改善自身,同时也可以让员工发现自身隐藏的需求,自然而然的提高员工去组织的满意度,最终达到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的效果。

六、大数据与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是企业与员工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涉及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法律关系等,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劳动关系,很容易让员工与企业之间产生对立情绪,营销企业的生产运转效率,甚至损害企业的声誉。在劳动关系战略中,管理决策的成败依赖于大量的信息支撑,不仅要求实时掌握当前的动态情况,还需要对未来发展有一定的趋势性分析,大数据技术通过汇聚更多的组织人事信息资源,实现对其中的组织、人员、岗位、业务等全面的关联性分析,各项人才决策将更加有数可考、有据可凭。大数据不仅能成为处理劳动关系的依据,还是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技术手段。

七、结语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大数据能够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整理,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协调、持续发展。在大数据技术得以运用之前,人力资源工作总是给人以奔波劳累受气且不容易出成果的印象,所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一件苦差事,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财力成本、时间成本,还很难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而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非但能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结果,还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数据的历史延续,让人力资源工作轻松而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郑钰.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招聘的机遇、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9(8).

[2]鞠明芯.大数据时代企业绩效管理变革探究[J].现代交际,2019(4).

[3]章宏.大数据时代下组织激励研究——基于自助式薪酬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2017(6).

第3篇:企业资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电力企业;新时期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电力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中,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对于人才的吸引和保留,而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紧密相连。因此,薪酬管理成为了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里部门的关键。现如今,因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电力企业中的薪酬管理有许多不严谨科学的地方,成为制约新时期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经济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论各种行业的各种企业不可能受到国家和行业的永远保护,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人才的开发利用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1]。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对企业和员工实现双向保障,具体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薪酬管理对员工的影响

薪酬作为员工的收入来源,薪酬管理对员工的影响相当大,薪酬可以提高员工本身的生活水平,能够加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对自己工作成绩认同,提升对工作的热情。现如今使用的绩效工资与原来工资形式相比,更能够刺激员工,激励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此外薪酬管理还加强了对员工的沟通,提升员工学习发展的兴趣。好的薪酬管理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为企业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薪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薪酬管理能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还能根本上引导组织内部资源流动,促进企业发展。其次,薪酬还可以决定企业招聘员工的数量和质量,员工的优劣决定了工作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最后,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员工的薪酬就是控制企业的成本,合理的薪酬会降低企业的成本消耗,因此能够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三)薪酬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薪酬的管理受到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薪酬与员工和企业之间越来越相适应,平均分配主义的企业逐渐消失。中国内部劳动力市场之间逐渐形成差距,能力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的进入相同企业,带来不同管理模式。企业之间通过调节薪酬来竞争,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宏观调节[2]。

二、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绩效与实际工资水平相差大

目前,没有一种合理的与工作成绩相符的薪酬管理制度。绩效考核体系落后,导致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较差,无法完全投入到工作当中。此外,薪酬不等于工资,并且领导往往忽视员工福利,这样造成员工对企业失去依赖性。

(二)制度不完善造成员工对企业不满

电力企业是国家长期计划体制产业中的垄断产业,企业内部与外界竞争较少,员工薪资与外界市场无法正常匹配。而新时期加入了外部资本市场的竞争,企业没有及时对员工工资进行及时调整,导致员工产生不满情绪,使企业发展受到限制,甚至有些员工跳槽。

(三)未作出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

电力企业作为垄断行业,新时期经济发展时提高了部分工资,但是内部人员薪酬差异不具有合理性,出现了平均主义,裙带主义。另外不同岗位之间工资差异不大,比如核心技术岗位和普通工作人员相比,企业奖惩方式没有创新,不能够满足所有员工的需求,会使员工感受到不公平,进而对工作丧失热情。

三、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一)建立完整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种配套制度,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充分理解认识到员工的重要性。根据员工职位等级,能力水平工作贡献来制定工资结构。另外,参考行业、地区内的薪资水平,进行工资调整。积极改善员工对薪酬看法,让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最大潜力。

(二)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

制定出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需要析好各个岗位的重要性,分辨出各个岗位工作内容程度的价值,根据岗位工作难易程度分配工资和福利。列举出个岗位的绩效目标,严格要求企业员工,根据员工表现进行绩效考核[3]。同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建立完整的岗位评价体系,每个岗位都需要完成自己的量化指标,让绩效考核更加公平,增强了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三)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融合

首先,企业在招收人才时,薪酬的高低将影响人才的储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市场经济与企业内部发展产生矛盾或相适应的时候,薪酬会进行相应的改变。假如单方面只在意市场竞争或者财务承受能力,会对企业的财产及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其次,薪酬管理制度必须根据合理的市场走向,进而调整薪酬管理方法,使企业运营尽可能降低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企业要在新时期市场环境中屹立发展,必须要对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认真负责,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调整,对员工进行疏通引导,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以健康的心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湘琼,郑苗苗.关于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东科技,2013(22):190-191.

[2]任蕾.关于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11):207-207.

第4篇:企业资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资管理;电子信息化;信息滞后

1引言

企业的发展代表着生产规模扩大,也伴随着资金需求的增加,同时也要求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资金的需求问题有可能因股东的投资或银行的贷款迎刃而解,但企业的管理水平却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加入而立即提高,它需要一个长期的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过程。那么如何让投产的企业立即高效运转成了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中物资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的比较耗时费力的重要部分,物资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企业物资管理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众多的节点管理成为企业堵塞漏洞的有效措施。企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还有较大一部分采用手工方式,相对较“乱”、较“松”,在迅速获得各种物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信息沟通、规范物资管理、加强物资管控等方面有迫切的需求。但相对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物资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软硬件配置、信息化规划、应用技巧、人才配备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投入有限,包括人力、财力、时间等。迅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需要有先进的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以促进。有了电子信息化技术的物资管理,既能高效地堵塞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资产流失、资产损毁等漏洞,又能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物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沟通

物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沟通,采购部门人为制定采购批量,不能科学合理制定货物存量,资金周转缓慢。在企业中由于物资的数量大且种类繁多,脏、重、小、多等属性使许多物资管理混乱和没有条理性。物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疲于完成部门安排的基本工作,核算技术手段的落后使得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物资的库存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物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科学的维护。物资的库存、耗用、价格等信息由于统计的滞后或者疏漏,特别容易造成物资采购的随意性,缺什么就买什么,什么时间缺就什么时间买,缺乏科学的计划,经常产生缺货或积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2成本核算效率低下

成本核算效率低下,仓库部门提前结账,造成生产成本不实。现在许多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依旧有人沿用着老式的手工台账记录形式,即使有些企业用了财务管理软件也只是在财务部门使用,对物资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物资种类繁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每月底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结账,使得当月物资消耗不实或者与生产销售系统不匹配,造成一系列的账务数据不准确,财务成果不实,从而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企业决策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

2.3产品出库记账不及时,造成销售收入滞后

有些企业的产品不易盘点,企业所有者认为反正物资没有丢失,不需要加强这类物资的管理。企业为了及时结账,报出报表,由各部门对自己管控的物资产品提前进行盘点,销售部门提前结账,产生的后果是销售收入和增值税入账滞后,不能完整反映企业当期经营情况,影响企业账务分析的准确性,从而对企业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2.4物资管理信息滞后

物资管理信息滞后,不能共享,造成数据统计混乱。人为失误造成企业经营损失。由于企业物资的繁多使得物资管理人员工作量大,极易产生记账操作失误,造成资产流失从而产生企业经营损失。因为物资信息的滞后使得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和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物资管理的漏洞和失误,资产流失。除此之外,信息的不能及时共享也造成了办事效率的低下,各部门不能分工协作,各自统计自己部门的信息,重复的计算不仅对于操作员工带来了许多无效劳动,也使得物资统计的口径不一、数据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难以想象的后果。

3电子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3.1电子信息化技术压缩了企业库存资金占用

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物资的库存信息企业共享。物资信息能及时传递到生产部门和物资采购部门等,各部门可实时根据物资库存情况下达采购计划,既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又压缩了企业物资的资金占用。

3.2电子信息化技术降低了供应部门的采购成本

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使企业根据年度物资耗用量制定物资采购批量,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在管理方面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也节约了人力成本,过去很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仅需要很少的人就能完成。甚至在一些危险岗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给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3.3电子信息化技术反映了及时、可靠的经营情况

企业决策离不开真实及时的财务信息,电子信息化技术给企业获取真实及时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有效保障,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一些人工操作的环节由于对自己工作业绩考核的考虑,会有人为调节数据情况的发生。调节收入,调节成本,增减存量。但电子信息化的手段使这些信息人为调节不再可能。

3.4电子信息化技术减少了企业资产流失

由于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不一,工作失误和违规违法,甚至损公肥私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加入电子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手段能堵塞很大一部分的经营漏洞,特别是对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可以避免绝大部分。一些发货频繁零散的企业,由于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经常调价,在信息化手段使用前,发货人员对客户的结存货款使用台账控制,经常发生价格选用错误而多发或少发货的现象,有时还会发生串户而发错客户。还可能有个别人事后调整价格损公肥私。在电子信息化系统支持的物资管理中,这些现象得到了杜绝。例如客户的识别由车辆车牌和人员双重途径,价格的执行由其他管理部门通过网络下达执行,客户余额不足自动停止发货,客户的提货信息由网络实时传输给其他相关部门,修改的权限由高级别的人员掌握。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使得以前存在的各种漏洞得以杜绝,避免了企业损失。

4结论

中国高速发展的现状对现代企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互联网+”的出现是电子信息化的新时代,如何在现代化的企业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现代的管理人员也提出新的考验。基于电子信息化的物资管理就是一项创新型社会下的产物,并且没有终点,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甚至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强恒.互联网+时代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J].环球市场,2017(6):109.

[2]刘亚超.关于物资管理信息化相关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6(8):104.

第5篇:企业资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企业金融投资预算管理

企业可以通过项目投资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自身长久发展。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是当前企业发展规划的重点课题。

1新时期企业项目投资管理面临的新局面

1.1项目融资难度逐步加大

在过去传统的投资模式下,企业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公司贷款等方式解决,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后续运营管理实现项目收益。但是,随着近年来国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企业项目建设面临的融资压力逐步增加。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势必增加企业资产负债率,甚至影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如何完善融资渠道,盘活企业资产,是对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提出的新的挑战。

1.2项目经济效益低于预期

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项目投资概算与后续运营管理。企业项目落地受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人工、原材料成本增加,加之个别项目设计变更较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项目实际投资远超项目概算,致使项目总体收益低于预期;同时,也存在个别项目由于运营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项目重复建设分流市场等原因,致使项目运营收益低于预期,影响项目经济效益。

2新时期加强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意义

2.1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对于企业而言,自有资本、企业开始成立时投入的资金以及企业投入运营后产生的收益等资产,均为企业可用的投资资源。企业单纯依靠自身资源完成项目投资既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又无法做到内外部资源有效利用,而单一的银行贷款融资模式也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投资需求。在新的环境下,丰富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方案,不但有助于新上项目的建设推进,并且可以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借助融资管理,将固定资产转变为流动资金,有效提高市场信誉,从而进行短期贷款筹措资金,之后将这些资金投入到企业其他项目的投资生产过程中,平衡企业金融结构的投资和负债。

2.2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倒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有利于防范项目风险,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项目后期运营效率,增加项目未来收益,更好地实现项目经济效益。同时,完善的内控制度与核算管理制度可以为项目落地、为企业确立合理的投资计划提供参考信息,提升内部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新时期企业投资管理措施

3.1企业投资项目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依靠日常生产经营累计;另一方面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并购标的企业实现资本扩张。企业的投资标的项目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与企业主业发展相适应,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加契合企业发展的项目中。在跨行业投资时审慎论证,深入做好行业研究与风险控制,实现企业滚动发展。新时期市场经济繁杂多变,在新的投资环境下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标的,论证项目实施影响,实现生产经营与项目投资对企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2健全企业金融投资预算管理体系

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最大的风险并非来自日常经营,而是在于企业盲目扩张导致的资金链断裂,企业投资项目的论证前提在于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现金流的承受能力,在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时,需对企业的投资能力给予准确判断,避免因项目投资影响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切实规避盲目投资、过度扩张。因此,健全企业投资预算管理体系是保障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支撑。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培养企业财务和管理人员良好的投资管理理念。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管理人员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才能为企业投资规划指明方向,所以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投资预算管理体制,提升资金综合投资利用率。其次,加强企业内部资金预算,保证资金预算科学、合理、高效、规范。最后,对企业投资预算责任机制进行完善,在该机制的作用下,能够使得预算行为的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并结合相应的奖罚制度,能够促使预算人员明确工作重点,强化个人责任机制,提高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3做好企业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是投资项目落地的指导总纲,是企业短期投资行为的实施方略。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是年度投资行为的前提与基础。企业针对投资能力、投资风险、收益测算等事项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企业资金承受能力,选取与现阶段企业发展契合度最高的项目,适当舍弃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的项目,编制年度投资实施方案,确保投资计划符合企业经营需求,做到企业投资有的放矢。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投资计划,是新时期企业投资管理策略的重要措施。

3.4实现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

在新时期企业项目投资管理过程中,除了传统项目建设过程的管控之外,要更加注重项目全过程管理。所谓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是指投资项目从项目论证阶段开始,到项目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生产经营为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分为项目事前决策、项目事中控制、项目事后管控。项目事前决策主要从项目所处行业、企业投资能力、项目收益分析、项目风险论证等各个方面全面考察项目,对项目是否开展提供准确的判断。项目事中控制主要是项目投资概算、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质量等方面,从资金、节点、质量三个角度对项目建设进行管控。项目事后管控主要是对项目竣工验收并转产运营后的经营效益进行分析,与项目决策阶段的效益论证进行对比,验证项目效益是否达到预期,如未达到预期,审查相关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为了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针对各个环节制定对应的管理办法,严格奖惩机制,这样,通过项目全过程管理,切实实现企业投资对企业发展的持久驱动。

3.5提升企业内部投资管理队伍

首先,强化队伍宏观意识,注重政策变化对项目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行为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因此企业须明确国家当前政策,思考企业发展与政策契合点。其次,完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综合考虑物质与精神激励结合,增强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严格落实项目考核措施,增强投资团队对于项目实施的责任心,多措并举,提高团队投资效率。最后,始终保持团队学习能力。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企业投资项目选择与落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投资团队始终保持学习能力,接受新鲜事物,探索潜在发展机遇,从而对项目有着合理判断,提升投资团队业务水平。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项目投资管理将会面临不一样的风险和机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想要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投资管理的重要性,丰富企业融资渠道,做好企业投资计划,实现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投资管理队伍,助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归全.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关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分析[J].经贸实践,2016(16):74-75.

[2]王为华.金融投资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6(20):18,21.

[3]刘江秀.中国企业国际金融投资的问题与建议研究[J].商,2016(24):165.

[4]郭祎.金融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物价,2016(6):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