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文化消费案例范文

文化消费案例全文(5篇)

文化消费案例

第1篇:文化消费案例范文

一、以案例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现了食品包装的双重功能

作者开篇就表示,结合我国动漫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现状不难发现,当前研究市场多元化背景下动漫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运用的著作并不多,且现有著作的内容也大都同质化,其研究成果没有取得鲜明的成就,而《插画与食品包装》一书编写的出发点,正是基于如何将插画中的动漫元素恰当地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如何让插画中的动漫元素突出产品的特性与优势。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将动漫元素与食品包装设计融合过程阐释的更加清晰与有条理,引用了多个国家的设计案例,将食品包装设计理论通俗化、食品包装设计实践具体化,突出了书本内容的实用性。具体而言,插画中的动漫元素能够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主要在于其能够充分展现食品包装的双重功能,即产品包装设计为容纳、保护、储运、销售、消费产品提供保证和多种便利的自然功能得到充分体现,食品包装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促进商品销售、美化生活环境、为社会带来效益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体现。《插画与食品包装》中的多样案例也是以上述两种功能为中心点展开评论,例如作者引用克里斯蒂亚诺•温奇普罗瓦•马卡多食品包装设计、乔•达菲食品包装设计、达米安•汉密尔顿食品包装设计、荷兰Neleman公司食品包装设计、澳大利亚Angus6品牌食品包装设计等多个著名广告设计师以及多个国家的案例,指明动漫元素引入食品包装设计中,首先要突出食品的自然功能,既让消费直观感受到包装的容纳性、便捷性、运输性与保存性,让其感受到自身最基本的要求得到了保证。但是仅仅考虑到包装的基本功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亮点吸引消费者目光,引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正如该书引用Lonian水产品公司TouPrevezanou包装设计、Baraka巧克力包装设计、墨西哥辣椒酱包装设计、Ibero葡萄酒包装设计、LondonCrisp薯片包装设计等具体案例,阐明动漫元素融入食品包装设计时,既要突出动漫形象的活泼可爱,满足消费者对某类追求的需要,又要展现动漫的具体化形象,美化食品包装,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作者从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了动漫元素与食品包装设计能够融合的缘由,为相关人员指明了动漫元素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大方向。同时,作者还从食品包装设计中卡通动漫色彩搭配、图形运用、字体设计等小方面入手,详细阐释了动漫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例如借用实际案例指明食品包装中动漫图形设计应该遵循信息传达准确化、形象个性化、赋予相应文化审美等原则,再如文字设计要突出商品个性、保证可读性与易读性、注重字体个性、遵循统一和谐原则、体现文化内涵和尊重国家与民族传统。这种编写方式从大小两个方面展现动漫元素与食品包装的融合过程,不仅有利于帮助读者树立知识框架,还有利帮助读者理解、记忆不同的知识点。由上述内容不难看出,该书编写方式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受众范围较广,如既适用出入职场人员阅读使用,又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学习资料,既可供专业设计师阅读参考,又可供食品工业等专业师生参考。

二、以市场为导向,指明食品包装的运用情况

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如何从众多商品之中脱颖而出?是每个面向市场产品需要考虑的问题,换句话说,如何突出产品的独特性,能让消费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成为该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不同消费者群体受文化教育、收入水平、年龄层次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这也就意味着食品的消费者群体不同,包装设计也是有所差别的,动漫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商品的市场定位,根据消费群体确定食品包装风格。基于此,作者也表示不同消费群体对食品包装内容和食品包装风格有着不同的喜爱,例如儿童群体会比较喜欢色彩炫丽的卡通形象,青年会比较喜欢花哨时尚的动漫形象,老年群体比较喜欢庄重朴质的动漫形象,精准的市场定位是开展包装动漫设计的基础。对此,作者还以具体案例为导向,分析市场元素在食品包装动漫设计中的作用,例如LvivWalks巧克力实是专为儿童用户定制的一款补充能量的零食,其在色彩选择上使用了儿童容易接受的糖果色,内容上选择了可爱的卡通形象,造型设计上也设计得更加有趣讨喜,针对儿童这一群体所做出来的设计使其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更容易吸引用户的目光。该书关于市场方面的讲解并没有止步于市场定位,而是进一步与消费潮流结合起来,指明“萌趣”消费正在成为新老品牌探索年轻化的潮流,对于95后年青人来说,二次元漫画是不可或缺的卖点,但这群年轻消费者真正的诉求,并不是像动画片一样的东西,而是二次元化的超级大IP,例如有些产品以各种明星为设计原型,以Q版形象突破次元壁,以新生代偶像解锁年轻人对话“新姿势”,让产品焕发新的活力。其中,书中最有力的论证便是Retro香肠案例。Retro香肠包装以苏联喜剧片《Y行动和舒立克的其它冒险》和《伊万雷帝:回到未来》的主人公为设计原型,形成萌趣可爱的Q版形象,让“年轻”“有趣”成为Retro香肠的品牌新标签。其以“萌”颠覆Retro香肠传统视觉体系,将包装以可视化符号来表达,它以超越性别、年龄、物种的可爱力量,重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降低沟通戒备,减弱侵略性和竞争动机,营造对抗“丧文化”的快乐氛围,在无形中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作者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为食品动漫包装设计指明了方向,即以潮流文化引领市场发展、创新产品包装设计是食品包装设计的挑战也是食品包装设计的机遇,对当代包装设计师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同时,作者以市场定位和文化潮流为标向杆,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动漫元素能够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以图文结合为讲述方式,阐明动漫元素运用的具体化

用大量经典案例阐释动漫元素与食品包装设计能够相融合的原因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但细读全书可发现,图文结合的讲述方式不失为该书的另一大亮点,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这些经典案例的魅力,以及这些案例取得成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种讲述方式还可从多个角度阐明动漫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例如,作者以Porkatarian烧烤调味汁为案例,图文结合地阐明了具有标示性的品牌,是乐均益打动消费者心智的最大筹码,“Porkatarian烧烤调味汁”产品定位以“快乐”和“健康”为核心策划设计元素,以手绘形式描绘了一只身着不同服装、多才多艺而又富有个性的猪,整体画面既迎合了当下主流消费群体的审美情趣又兼具动感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再如,作者以Kamzu饼干为案例,图文结合阐明其包装设计结合萌趣的卡通形象载体,用手绘形式将玩味、逗趣以及文字性主体全部赋予品牌形象中,让终端消费者在购物选择时,能够快速的脱颖而出,这不但能够打造专属品牌的视觉形象载体,更为品牌注入深刻的情感文化。这两个案例说明,动漫元素在融入食品包装设计,有可能是为了增加品牌的情感温度,也有可能是深化品牌形象,当然,还有可能是为了增强产品的趣味性,凸显产品特性,但不管是那种,应该如作者所讲的那样,动漫元素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要具体化,这种具体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其所要表达诸如文化、情感等含义要具体化,能让消费者在文化与情感上产生共鸣,另一方面是形象要具体化,可以产生视觉冲突,能够快速抓住消费者的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一种动漫元素都适用于每一种食品包装,例如白雪公主的形象与月饼包装就存在一定的违和感,日本热血动漫与中国白酒、粽子等食品包装也不相符合,这就说明动漫元素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讲究一定的契合度。这种契合度一方面体现在地域文化与情感认同层面,从地域文化角度来看,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对某类食品存在一定的的固定印象,是不能轻易更改的,动漫元素要想与食品包装设计相贴切,就不能摒弃传统文化,仅仅重视包装设计的创新程度,否则容易引起特定区域消费者的不适,阻碍产品的销售。从情感认同方面来讲,有些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怀,传递着独特的情感,是一个国家、区域某种情感的寄托物,如月饼、粽子等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与情感的传统食品,其产品包装设计在引入动漫元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动漫形象与食品本身特性是否相契合,还要考虑到动漫形象与食品中所传递得到特殊情感是否合适。另一方面体现在食品本身特性与动漫形象,每一种食品都具有独特的口感、色泽,甚至形象,每一个动漫人物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两者的融合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也就是见食品独特属性与动漫形象结合起来,但在丰富多样的食品中与成千上万的动漫形象中挑选匹配,本就是一大巨大的工程,还要借助动漫形象表达某一产品的特性更是难上加难。

第2篇:文化消费案例范文

《包装插画艺术》(辽宁科学出版社,2019第一版)的作者是潘虎,这位从业二十年先后为“好想你”、“王老吉”、“六个核桃”等众多的食品企业服务、被业界称为兼具美学精神和商业价值的包装设计师,结合自己多年包装设计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这本书,书中系统介绍包装插画的基本知识、包装插画的设计表现手法的同时,分析了众多食品包装插画设计作品,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食品包装插画艺术风格设计的好书。

一、在食品包装中运用艺术插画的价值

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货架上的商品五花八门,让消费者第一眼就能看到、关注到自己设计包装的商品,是设计师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不同表现手法的插画艺术能够创造出装饰性、引申性、趣味性的多元化形态,能够让食品包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脱颖而出,给予消费者更细腻的情感体验,并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该书在第一章中就明确了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认为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突出产品信息、传递人文情感、实现艺术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换、促进设计表现手法的创新。在这其中,作者介绍了盖苏亚克设计工作室为饼干创作的包装设计,不同颜色的黏土代表不同的饼干口味,蓝色大海是奶酪口味、红色花卉是洋葱口味。色彩明快的黏土背景上的小饼干显得那么可爱、诱人,让人忍不住要买一袋试试味道。

二、食品包装中插画艺术风格设计案例

对于食品包装插画设计师来说,必须首先了解消费者对相关食品的消费欲望,从而做出既展示商品的视觉信息,又能让消费者准确了解商品的特性与个性,这是优秀设计师必须做到的。对于新手设计师来说,从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吸取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该书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对经典的食品包装插画案例进行分析,让读者在阅读大量经典案例后得到设计风格与能力的提升。从书中介绍的相关案例可以看出,食品包装设计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是将文化创意转化为视觉符号,那些具有艺术性、民族性、国家特点的艺术插画食品包装特别受到青睐。比如MAROG创意公司为武士日式料理餐厅寿司外卖盒所作的设计,就融入了浓浓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变形的拉丁文字体又与日本书法联系起来,向顾客表达出新鲜的海鲜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满足每一位顾客的味蕾。

三、食品包装中插画艺术风格设计实践

所有理论与案例分析都是为设计实践作铺垫。该书的第三章也是全书占篇幅最大的章节是对包装插画的设计要点进行阐述与说明。食品包装中的插画设计要以包装的食品作为设计的前提,确保设计能够准确传递出食品的信息。无论是插画的艺术风格还是插画的具体内容,都要基于食品本身的属性、食品的受众群体等,那些只有艺术性却缺失了功能性的插画设计是不受市场欢迎的。因此,书中选择了潘虎包装设计室为“六个核桃”所作的插画设计作品进行说明,强调了明确食品本身在市场中定位的必要性。食品包装中的插画设计要突出食品的特点,比如产地、原材料、制作工艺以及食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设计时提取一个或几个能够打动消费者的特点,抓住消费者的关注点。比如西安枫桥品牌设计有限公司为果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安米”系列产品所设计的包装插画,就是以食品产地的自然环境为插画元素,清晰地向消费者传递了“安米”系列产品的核心概念--山水鸟林,和谐共生。

第3篇:文化消费案例范文

关键词:文化消费心理学;媒介融合;实践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明确提出“文化消费”一词是在1985年的一次研讨会上,[1]文化消费的基础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由来已久,历史追溯久远,但现代“文化产业”则是现代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产业体系。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它的出现打破了媒介之间的界限,逐渐构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互动性数字媒体之间融合发展的态势,媒介的这种融合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促使文化产品突破时空的界限,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崭新的方式让人们的消费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消费心理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研究人们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以及这种心理对消费者的影响。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多样化相适应,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及时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成为现阶段文化产业面临的巨大问题,也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素养和实践技能。现阶段文化消费心理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还只停留在课堂上听些理论知识、掌握几个书本概念的初级阶段,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媒介融合下文化消费的新特点

2.1文化消费内容与形式呈现多元化特征

文化消费的多元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供消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领域越来越多:电视、电脑、手机、MP4、影碟机、摄像机等数字娱乐消费品在居民文化用品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知识创新的频率加快,也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高,学习成为个人、组织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习培训类消费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青睐的主要文化消费方式。除此之外,文化旅游类消费也成为一大热点,通过体验馆和文化综体的建设,将文旅转到室内进行,一年四季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旅游体验,[2]并满足人们利用短暂的假期在周边地区通过旅游缓解压力的需求,如:特色小镇、文明生态园等,都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文化旅游场地。

2.2文化消费的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消费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开始文化生产和消费。[3]文化消费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行为,它通过一定的符号产品实现使用价值,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消费选择,这也是人们心理认同和价值观的体现。文化消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高雅文化消费和大众文化消费、奢侈文化消费和平民文化消费等。在我国,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健康、休闲、提升文化素质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选择。根据《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2010)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并且呈现多样化的形式,主要以购买书籍、读书看报、文化娱乐休闲活动、运动健身、看电影、上网、观看文艺表演、教育培训等为主。在进行文化消费时,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实用性、品牌、包装、价格等因素较为关注。[4]

2.3文化消费的认同度显著提升

现阶段,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单纯物质生活需要向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并重转变。[5]最初的文化消费主要以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为载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居民文化程度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新的文化消费生活,如:3D电影、数字化音乐、线上学习培训、云旅游等。以电影业为例,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大关、2011年131.15亿元、2018年为609.76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78.97亿元。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总数达60079块,已居世界首位,这一年仅在城市院线看过电影的就有17.16亿人次。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亿元,市场占比64.0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6]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意识的商业化精神享受行为,重塑了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提升了人们审美领域和空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接受和认同度在显著提升。

2.4新媒体消费增长明显

新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媒体时空单一性的局限,它的即时性、互动性、公开性、平等性等特征,为平民参与政治及社会事务、即时获取信息、扩大社会交际及获得更多话语权提供了平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都受到新媒体新技术的直接影响。以互联网为例,腾讯、爱奇艺、酷6等视频网站用自己的媒体平台拍摄自己的影片,24小时不间断的播放,不仅迎合了大量网民的碎片化观影的需求,又创造了新的盈利模式。传统电视也在不断运用新媒体的优势,采取措施引导观众参与节目,如利用短信、短号码平台与观众互动,利用公众号、微博设置话题与观众直接交流等。传统看电视的方式正在改变,观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寻求交流,甚至于互动的意义远远大于节目本身的价值。

3媒介融合下“文化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化消费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和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对文化企业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也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然而现阶段文化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3.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文化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绿色、健康、可持续成长性消费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要目标,新媒体消费、学习培训类消费、文化旅游类消费占据居民文化消费的半壁江山,文化消费心理学的实践教学目标要落实到社会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上,着重培养媒介融合环境下当代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仍然停留在几年前人们的消费实践上,殊不知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文化消费已经有了新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更加成熟,对于产品的质量、属性、样式也越加挑剔。以旅游消费为例,现阶段人们更倾向于以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为目的的文化旅游,如:以民俗节庆、民族工艺、地方饮食等为特色的旅游,这类旅游不需要过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往往利用双休日就能实现。还有一部分消费者,由于时间或者资金等众多因素的限制,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等诸多途径观看景区照片及视频,来满足自己的出游愿望。在对旅游消费心理进行考察调研时,这些新变化都应该涵盖在学生的问卷调研之中。

3.2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文化消费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广告与营销策划能力、文化产品与品牌设计能力、定价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目前,文化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多数以案例分析、问卷调查为主,各章节实践环节和内容之间相互独立、关联性不强,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无法形成循序渐进的综合体系。在与行业企业对接合作上,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合作和互动,无法真正借助企业的力量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同时,文化消费心理学还涉及到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内容,但目前的实践教学无法实现深度融合。

3.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人们的营销观念、消费方式和文化消费偏好都在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对文化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要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向,及时捕捉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并提供相应地营销策略。因此,实践教学老师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紧密联系。现阶段文化消费心理学任课教师往往是专任教师,理论修养很高但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导致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实践教学效果。[7]

3.4实践教学基地匮乏

文化消费心理学课程考查的核心是能力,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目前,很多地方高校都建有校内实训室,如:市场营销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等。然而,和校内模拟实训相比,学生更倾向于到企业切身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亳州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150名学生进行调研,80%的学生认为课程在节假日销售旺季安排一定的实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没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实习生,有些企业即使接受学生去实践学习,也多是流于形式,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调研、策划等实质性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4媒介融合下文化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对策

4.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文化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当下文化消费的新变化新特征。以旅游业发展为例,随着新媒体在旅游业的普遍应用,旅游产业有了更多的创意空间: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去哪儿网、蚂蜂窝、微博热点话题、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推广特色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游客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旅游产品,通过旅游APP等终端设备进行线上支付定制产品,并在旅游过程随时定制项目,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还有助于提升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文化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需要关注的内容。同时,实践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项目的计划、实施、效果反馈等环节中,学校可以通过社会调研、企业访谈、毕业生回访等方式,充分了解社会和文化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4.2精心设计内容,提升教学手段和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既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在知识、智能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主渠道。[8]在进行文化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挑选案例、设计实训内容,把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结论,从观察和从态中把握文化消费者心理学的综合运用,从而对文化消费心理学产生理性认知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感觉、知觉时,带领学生走进超市卖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超市的购物环境。黄底红字的打折标签,让人感觉再不买就没有机会了;五颜六色的水果蔬菜,在灯光的照射下鲜翠欲滴;弥漫弊端的面包香味,牵引着人们去寻找香味的来源……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感知体验,能够更真实地体会消费环境对促进消费所起的作用。同时,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如:学习通、雨课堂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3引进行业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文化消费心理学课程注重实践性和专业性,着重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因此,课程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鼓励一线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文化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以产学研为着力点,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适当引入行业企业专家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企业专业人才有着丰富的从业和实践经验,通过他们的指导培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知,为今后就业下打下牢固基础。

4.4注重过程考核,建立科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是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这些能力的考核应突破传试卷考试的单一模式,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既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要注重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9]如:运用实战操作、案例汇报、模拟沙盘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参与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展示,例如:让学生以案例汇报的形式分析影视媒体消费心理时,要考查学生是否对新媒体有所关注,因为在媒介融合时代影视媒体不再是传统的电视、电影,还包括微电影、网络视频、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视等,如果只以电视使用情况为基础分析现阶段人们的影视媒体消费心理,无法深入了解人们文化消费的心理变化和特征,这样的案例分析显然不够充分透彻。

4.5搭建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第4篇:文化消费案例范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市场营销专业

消费心理学属于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涵盖了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主要研究人们消费时的行为规律以及心理规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科学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消费心理学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在运用时往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高校需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动教学改革。[1]

一、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消费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主要对消费者参与消费活动的行为规律以及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属于新兴学科。[2]在学习消费心理学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了解消费者心理特征和活动过程、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态势等。对消费心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效益,提升经营者的经营效益。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会经历认识产品、对商品产生情感、最后形成购买意志的过程,这是他们在购买物品时的心理共性,不同消费者在心理表现及表现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的认识比较全面,有的认识比较片面,有的比较果断,有的比较犹豫。[3]这些心理活动往往会通过消费活动体现出来,这属于消费者独特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这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与评价。实际上,消费者产生的认知与评价就是情感体验。只有对消费者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才能充分了解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认识到消费者的认知及体验。消费者心理不仅会受到内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外部因素制约,在条件和环境相似的情况下,消费行为会更接近。消费者心理的外在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属于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的重要外在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交流,因此文化因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在国家、民族、地域不同的情况下,消费心理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对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会间接影响产品的设计。二是消费群体的影响。个体消费主要存在于群体消费中,不同消费群体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群体在心理方面呈现出的特征会对个体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产生一定影响。三是商品的影响。消费者消费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比较满意的产品,因此商品因素会对消费心理产生决定性影响。商品因素包括品牌、设计、价格、他人评价等多个方面。四是购物环境以及营销沟通的影响。购物环境会对消费者在购物时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适宜的购物环境有利于提高商品对消费者的整体吸引力。营销沟通属于销售运用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商品设计、广告宣传、商品营销人员直接沟通等,商品营销只有在与消费者合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与消费者之间构建良好关系,保证营销活动的效果。开展营销设计与营销活动时需要与消费者心理需求结合在一起,适应消费者的实际心理需求。

二、消费心理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当前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在教材内容方面不够丰富,多为理论知识讲授,对学生的实验实训、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不重视。[4]同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多来自心理学、博弈论相关内容,整体比较陈旧,未反映消费心理学全新理论与动态,理论与实践之间也未能充分结合,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不符。因此,要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未能与时俱进

当前,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讲授,但是这一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5]在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偶尔穿插使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但是总体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课堂互动与交流较少,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整体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消费心理学将多学科理论交叉结合在一起,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需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但是,当前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四)考核形式比较单一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方式,消费心理学属于实践性与理论性都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时,不仅需要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也需要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6]当前,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主要运用笔试方式,尽管问题类型比较多,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案例分析等,但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难以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改革考核形式十分必要。

(五)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教师在讲授消费心理学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讲授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记忆知识时比较机械,因此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容易被忽视,最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三、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实施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实施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校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培养力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学习情况,也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7]在传统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中对书本中的内容进行讲授,使用PPT作为教学辅助,同时会整理、分析、总结教材内容,进而将教材内容比较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学习课程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案例分析往往比较少,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不会灵活运用,难以将知识和案例有效结合在一起,无法通过所学知识真正了解营销方式与营销策略。[8]因此,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案例结合在一起,通过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并且为学生进行详细解析,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消费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将案例和消费者心理知识生动地结合在一起,结合案例内容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细致分析。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能够使教学改革在实施时获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改革的主要渠道,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在推动教学改革时,高校需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展开实践教学,充分重视实践,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消费心理学的内涵、作用、价值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并且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发散自身思维,针对消费心理学学习提出创造性意见。首先,学生可以对市场进行模拟。[9]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可以将商品带入课堂中,说明商品的属性、价格、特点等,通过道具展开模拟活动,学生可以选择扮演销售者或消费者。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个销售者对多个消费者的形式让学生展开模拟,进而使他们认识到销售时需运用怎样的方式抓住消费者心理。这种模拟市场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消费者行为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运用项目教学法时,教师需将独立任务交到学生手中,由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并设计相关方案,教师在项目实施之后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发挥指导、咨询的作用。学生在执行项目时,会在项目要求的引导下对项目知识产生全面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项目,就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将信息收集和信息准备工作做好,这个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进行调查、制订方案、修改方案的目的不仅在于完成任务,更在于学习与内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空气炸锅销售的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基于消费者心理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购买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展开产品调查工作,保证项目完成的整体效果。最后,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讲授内容,合理为学生选择案例,并结合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讨论案例时可以采用课堂答辩、分组讨论的方式,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然后由小组成员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亲身扮演消费者角色的过程中,对消费者的态度、心理以及消费情境等产生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具体条件和情境来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此种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表演时,行为具有主观性,将自我作为中心,如在学习推销心理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三)积极建设师资队伍

首先,专业教师需进行学习深造,保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其次,教师可以进入企业进行锻炼,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行为,并不断对自身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最后,教学管理部门可以聘请销售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作人员进入高校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设置相关讲座,强化学生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心理的了解与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保证评估模式的科学性

消费心理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观察学生在营销环境中对知识的实际使用情况。在传统考核模式中,教师往往通过统一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考查比较客观,教师可根据学生最终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判断。笔试属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考核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要。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营销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但是,仅仅依靠笔试,难以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需在笔试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其他考核方式。在实施营销活动时,销售者会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因而营销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考核的实施,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检测,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实施考核时,教师需将结果和过程充分结合在一起,将团队合作和个人发挥结合在一起。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营销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现出考评机制的多元性,通过多元考评机制,考查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在作业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评分制度,系统分析作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四、结语

第5篇:文化消费案例范文

黑色、白色这2种普通的颜色,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之后也逐渐有了其一般性意义的文化含义,但在特定行业领域,黑白无彩色文化含义会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类型人群心中产生不同的认知,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上。因为本质上,文化只是文明的表现形式,而文明来源于人们认同的价值观,所以,文化是承载着、表现着价值观的人们语言、行为的综合体。既然文化只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则不可避免地具有南北差异、东西方差异和古今差异,且一直都具有兼收并蓄和博览众长的动态特性。同理,对于黑白包装所体现的食品文化也一直是个变化的过程,需要采用动态的、开放的眼光来分析。严格来说,现阶段国内的食品包装或食品行业都不够重视文化战略。市场上所呈现的食品包装,一般都是从消费者的心理结构和生理结构方面着手,把人类的五感(视、嗅、听、味、触)及食物本身的属性放在食品包装设计的首位,在“色香味俱全”的思想指导下往往强调包装的“色”,即从视觉上引起消费者的食欲和购买欲。这种包装思想和模式其实是最基本的,因为包装的食品本质上为商品,需要随着供求关系的调整而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上的消费,这迫使食品包装必须与时俱进地迎合此种消费观念,甚至引领消费观。从表象上看,与五彩缤纷的现有包装相比,黑白包装明显带着创新文化的标签,虽然黑白食品包装不能满足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但黑白食品包装所呈现着的“酷”、“炫”等个性标签及潮流文化,能使其很好地迎合部分特定的消费阶层。从传统饮食文化看,饮食的最高境界为酌情,即讲究情调优雅、艺术化氛围,这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3个方面。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过一句古语:美食不如美器,意思是说美食如果有美器的衬托,就是美上加美。这句话对人们的启示是“器”承载的是其本身的艺术美和文化美,最高的饮食文化境界并不只是为了“味”这种层次的追求,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怡情,那就需要“器”的配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包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意境,单在绘画中就有墨分五色一说:一种颜色可以把事物多彩变化的效果完美地呈现出来。从文化的蕴意上说,黑白模式的食品包装带来的“五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通感”,唤起了人们内心潜在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认同感。食品文化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当把黑、白这2种普通但含有神秘感的颜色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结合在一起,形成黑白包装模式时,就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黑白模式的食品包装设计案例分析

食品作为特殊的生活必备品,在对其进行包装时,除了要保证食品如何能安全、高效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之外,还应该在包装上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和心理、文化需求。食品包装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设计,需要根据有形因素(感官可感受到的形体、图案、材质等)和无形因素(民族固有的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别,所以包装设计很难说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包装颜色的运用同样如此,不存在绝对的禁忌色和永远受欢迎的颜色,这同样需要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迫使人们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再加以运用。根据文化的差异,案例以中外分开的形式进行考察,并兼顾包装设计方法,进行黑白模式的分类研究。

1国外成功案例研究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如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白色是高雅、坦率、纯洁的象征,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黑色虽然在西方的文化中带有很多负面的意思,但是作为一种神秘的色彩,经常被用在现代的包装中。黑白模式在国外的食品包装中应用范围非常广,值得人们学习和思考。1)黑白表现本源的品质感。这类食品的包装是为了给人一种品质感的享受,所以在设计时会采用简洁的设计,选择与品类相关的图形、元素,再融合与产品个性相符的字体或色彩来表现。麦当劳产品选用纯白色作为包装色彩,使产品更有品质感,见图1。有些食品一般是选用透明的容器来盛装的,本身的色彩就可以引起味觉的联想,因此一般也会选用简单的设计元素来增加其品质感,在这里黑白就成了其首选的元素。西班牙FruitaBlanch有机水果包装设计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见图2。2)黑白在包装系列化中的应用。包装系列化是一个企业对自己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产品采用统一而又有变化的包装设计形式。颜色包装系列法中色彩是区分产品不同性质的代码,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产品中的不同品种、味道、香型或者是规格。同时,在系列化包装中的应用也显示了黑白模式的强大生命力。瑞典Koberg香肠包装就很好地采用了色彩系列法,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口味,经典黑色的运用并没有叫顾客觉得在味觉上的不适合,反而提升了其品牌的形象,见图3。3)黑、白在对应法中的应用。对应法是指采用与商品的种种特性相同、相似或者模拟的方法来构思包装设计,使顾客看到后就能联想到商品本身的特征、形象,使包装品与商品产生对应关系。对应法爆谷包装见图4,里面采用白色与产品本身的颜色相对应,外表采用黑色搭配,使得顾客在看到此包装时会立马联想到干净、卫生、健康的爆谷。4)黑、白在仿古法中的应用。仿古法是将一些古老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今天仍然还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物在包装上再现,以满足人们对先祖的思念,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心理。摇滚风唱片面包包装见图5,面包店开张前的店面是一家摇滚唱片公司,面包店主为了纪念原来的店面就特意设计了这款包装,使得包装产生了一种怀旧的特点。5)黑、白在仿生法中的应用。仿生法是指依照生物(动物、植物、人体)的色彩、材料、质地、效果来设计包装品,使包装品具有生物的形态、结构、特质的相似性,从而给消费者以生命、活力、生机等感受。牛奶包装见图6,就是采用仿造大自然中的竹编、树皮、麦草、麻绳的纹理来设计牛奶的包装,使顾客在看到包装时会联想到牛奶的有机、纯天然。

2国内食品包装中的初步应用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意识的不断变化,色彩心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黑白作为食品包装禁忌色的限制,也逐渐被打破,相反成为一股新鲜的空气进入了人们的视觉,逐渐被顾客认同。目前黑白模式在中国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已经从点向面扩散,从饮品向食品方向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对应法和系列法的应用中。相信随着包装技术的提高和人们色彩心理喜好的变化,黑白模式在国内食品包装的应用中也会有一席之地。1)在对应法中的应用。黑白对应法是目前在国内应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这类食品原材料的颜色一般为黑色或者是白色,在包装时会选用食物原来的颜色作为主题色,再附加一些搭配色,例如黑豆、黑米、牛奶等一般会采用这种设计方法,见图7。2)在系列法中的应用。系列法在国内的应用也比较多,虽然见不到像国外纯黑白色的包装,但是在市面上已经有了以黑色为主题附加一些其他色彩的设计。口水娃的青豆包装见图8,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国内外黑白模式在食品包装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黑白模式在国外食品包装设计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而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两者在包装设计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对色彩语言模式的认知。西方世界受《圣经》文化的影响,对白色有着很多心理上的认同感;黑色虽然在西方有着沉重的含义,但由于黑色本身的神秘感也越来越受到青年一代的追捧。在国内人们因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黑白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其实,黑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被接受的场合,也有被排斥的场合,不能一概而论。随着人们心理意识的变化和对色彩语言认知的变化,黑白作为一种传统的正色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且有愈加重视的趋势。

黑白模式在国内食品包装中的前景分析

黑白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运用到食品包装设计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不但是商品本身的信息,实际上更是一种文化信息。黑白包装模式的合理运用不仅需兼顾企业精神和文化、食品类型,更要考虑消费者群体特征及其消费观念、需求。饮食文化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特点,在赵荣光的《中国饮食文化概论》[8]中有较详尽的描述,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称为“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该理论反映在食品行业,则可说明以下现象:白领阶层的食品消费明显不同于工薪阶层的食品消费;弱势群体食品消费水平与所谓“大款”阶层更是有天壤之别。同时,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及社会上的消费现象,使得人们必须对传统的食品包装模式进行反思。受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新一代消费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及消费观念需要设计师重视。对此,传统的色彩包装或许遇到了瓶颈,如何把食品包装设计做得抢眼、特别、简单、素雅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构成了黑白模式良好应用前景的心理基础。从上文的黑白无彩色在现今新的文化含义和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来看,黑白无彩色模式在中国食品包装商业运用具有较强和较优的文化基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满足基本的吃、喝、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重新构建自己的身份,这种需要在小康层、富裕层、富豪层等社会中上层阶级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身份的构建,所食用的食品包装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标志。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在现阶段黑白包装模式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充分挖掘黑白模式的强大生命力,针对合适的时机,充分、合理地运用黑白模式,能使企业和产品占有先机甚至引领市场,从而取得商业优势。